峨眉山高桥镇总体规划2018-2035讲课稿

峨眉山高桥镇总体规划2018-2035讲课稿
峨眉山高桥镇总体规划2018-2035讲课稿

峨眉山市高桥镇总体规划(2018-2035)及控制性详细规划

编制单位: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2019年

第一章总则

一、规划原则

(一)景城统筹、城乡统筹、全域规划

风景区发展与镇域整体发展紧密衔接,镇域内各村整体进行统筹规划,综合考虑村镇之间在空间布局、产业互补、设施共享等方面的协调,达到整体效益最优,实现互相促进、共同奔向小康的奋斗目标。

(二)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科学布局

以保护生态和保证安全为前提,在充分考虑生态承载力的条件下,保护生态环境,修复受损生态资源,尊重客观自然基础,对生产力、人口和场镇进行科学合理的布局。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控制建设用地和人口。

(三)传承历史、弘扬文化、突出特色

要注重保护地方历史遗存,尊重和弘扬地方文化,强调地域文化特质,把地域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自然历史文化有机结合起来,突出体现和发扬地方的特色。

二、规划期限

依据峨眉山市总体规划要求,确定本次高桥镇总体规划的期限与峨眉山市城总体规划一致。确定为:近期至2020年,远期至2035年。

三、规划范围

本次镇总体规划分为两个层次:镇村体系规划和城镇规划。

(一)镇域镇村体系规划范围

镇域镇村体系规划范围即为镇域范围,面积共计约75平方公里,包括14个村,一个集镇(高桥镇)。

(二)城镇规划范围

依据峨眉山市总体规划提出的市规划区范围,合理确定高桥镇城镇规划区范围。至远期2035年城镇规划范围约21.66平方公里(包括中兴社区、万槽村、福田村、张沟村、高桥村、余村村、高桥村),其中集镇建设用地总面积约3.45平方公里。

第二章镇域镇村体系规划

一、定位及目标

(一)规划定位

整体定位:峨眉风景区新门户、人文生态旅游体验区

(二)规划目标

紧抓峨眉山市建设“绿水青山典范城市”契机,依据峨眉山市城市总体规划对高桥镇的战略要求,依托峨眉山风景名胜区、充分发挥临江河、老街古镇及山水田园资源,将高桥打造成为风景区重要旅游服务基地及山、水、田、城融合的生态人文景区。

二、规划措施

1、保护生态,凸显良好的山水田园生态环境。

2、强化文态,延续峨眉文脉,重塑高桥镇自身特色。

3、提升业态,做强风景区新门户与乡村休闲度假产业,实现产业提档升级。

4、优化形态,将“城镇融田、乡村入山”,形成城田相融、城山相融的城镇空间。

三、镇域空间结构

高桥镇在峨眉山市总体规划及风景区总体规划指导下,产业重点依托风景区新门户新通道及新基地建设,壮大旅游服务产业,融合城乡发展,形成“两轴、两心、三片”镇域发展空间结构:

两轴:临江河生态文化旅游轴——片区特色发展轴线,临江河紧密联系了峨眉山风景区、高桥及罗目古镇,未来形成片区重要的生态文化旅游轴线。

峨眉山城镇发展轴——片区重要产业发展轴线,是贯穿峨眉山市南北的交通干线,沿线带动高桥镇区及重要村落、景区发展。

两心:城镇综合服务中心——以高桥镇区及镇域北部村落为主体,重点突出城镇综合服务功能。

张沟旅游镇服务中心——旅游接待核心区域

三片:

四季坪景区——峨眉山风景名胜区核心景区区域

张沟生态旅游休闲区——依托峨眉山风景名胜区资源,结合黄茅村、张沟村等现有旅游资源,结合高桥镇发展意向,着重打造峨眉后山旅游形成高桥张沟生态旅游休闲区。

茶禅田园综合体示范区——以大溪河区域所在村庄包括汪坎、两河村、杨寺、云福村、严寺村、王李村为主体以绿色农产品种植为主结合部分工矿产品采集及加工为主的产业片区。将茶叶种植与观光、体验农业结合,打造健康度假旅游区。

四、人口规模

(一)总人口预测

近期至2020年镇域户籍人口为1.87万人、常住人口1.74万人。

远期至2035年镇域户籍人口为2.43万人、常住人口2.37万人。

(二)城镇人口

近期2020年城镇人口为1.2万人(其中景区安置人口0.18万人)。

远期2035年城镇人口为2.0万人(其中景区安置人口0.6万人)。

(三)旅游人口预测

近期2020年城镇日均旅游人口为0.2万人。

远期2035年城镇日均旅游人口为1.0万人。

五、城镇化水平

城镇化率现状(2018年)为30.6%;城镇化率近期(2020年)为69.2%;城镇化率远期(2035年)为84.2%。

六、镇村体系规划

(一)等级结构规划

高桥镇镇村体系等级结构规划为三个层次,分别为:

(1)中心场镇——高桥镇镇区(原福田村、万槽村、张沟村、汪坎村、高桥村、余村村域中兴社区纳入中心镇区范围)

(2)中心村——严寺村、黄茅村

(3)基层村——两河村、观音村、寨子村、王李村、云福村、杨寺村

(二)职能结构规划

依据各村现状资源及发展方向将各村职能划定一下四类:旅游型乡村、农旅型乡村、农贸型乡村。

(1)高桥镇镇区:中心镇区是全镇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承担主要旅游服务设施功能,中心镇区包括:中兴社区、万槽村、福田村、张沟村、高桥村、余村村、高桥村。

(2)旅游型乡村——以风景区游览、旅游设施配套为主要职能的乡村。包括——黄茅村、观音村。

(3)农旅型乡村——以农业种植、农事体验旅游为主要职能的乡村。包括:严寺村、云福村、两河村、寨子村。

(4)农贸型乡村——有良好交通区位优势,以特色农业、传统工艺商贸为主要职能的乡村。包括:杨寺村、王李村。

七、镇域旅游规划

(一)镇域旅游发展目标

提炼优势,把握特点,赋予全新内涵,以全域旅游理念把高桥镇打造成为具有独特生态、人文优势,集文化生态观光、度假、养生为一体的国际生态度假旅游目的城镇。

(二)旅游空间结构

规划形成“一心、两核、两轴、三片,两环、多点”的发展总体布局。

一心:以高桥场镇和旅游服务中心为核心的旅游接待区域。进一步改善镇区环境,提升品位,完善功能,结合旅游服务中心,打造国际生态度假旅游目的地核心区域;

两核:依托现有绿色工业旅游基础形成两处工业旅游核心节点;

两轴:临江河生态文化旅游轴——片区旅游特色发展轴线,临江河紧密联系了峨眉山风景区、高桥及罗目古镇,形成片区重要的生态文化旅游轴线。

环遗产旅游带旅游产业发展轴——积极对接环遗产旅游带,是环峨眉山遗产旅游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桥镇重要的旅游产业发展轴线

三片:四季坪景区——峨眉山风景名胜区核心景区区域

张沟生态旅游休闲区——依托峨眉山风景名胜区资源,结合黄茅村、张沟村等现有旅游资源,结合峨眉后山旅游形成高桥张沟生态旅游休闲区。

茶禅田园综合体旅游片区——茶叶种植与观光、以禅茶养生、体验农业为主的健康度假旅游区。

两环:串联高桥镇主要旅游资源、历史文化资源的旅游环线,为生态旅游休闲环线和禅

茶田园乡村旅游环线;

多点:挖掘镇域具有文化、景观价值的旅游资源,形成多处旅游节点。

八、镇域交通规划

(一)公路

结合《四川省高速公路网规划》,乐汉高速在镇域东部过境,并在罗目镇设置出入口,距高桥镇区仅2公里。

规划国道G245,主线达到一级公路,路基宽度14.5米,支线在现状S306基础上提升等级,连接龙池镇。

规划张沟旅游快速通道,实现峨眉山新门户与高铁站、高速公路出入口等外部交通接口的快速联系。张沟旅游快速通道应按一级公路设计与实施,并严格控制沿线交叉口数量,设计时速不得低于60km/h。

规划镇区经严寺村至两河村道路,规划镇区经汪坎村至寨子村道路,寨子村至黄茅村,并延伸至峨眉山风景区内。均达到二级公路设计水平,路基宽度不得低于8.5米。

(二)交通场站

在张沟旅游快速通道两侧规划大型综合交通转换枢纽。北侧布置公共交通转换枢纽,设施包括长途汽车站、公交首末站、进山观光电瓶车停车场、游客集散中心及大型广场,占地面积2.76公顷;南侧大型公共停车场,占地面积6.52公顷。

规划农村公交系统,在镇区、黄茅村、寨子村、两河村规划农村公交首末站,在其他各村、社区、大型聚居点规划农村公交中间站。

九、给水工程规划

全镇远期(2035年)总用水量为8061m3/日。镇区给水来自峨眉山市自来水厂,其它各村水源主要以山溪水和地下水为主,自建集中供水设施供水。

镇域给水管网按枝状系统布置,镇区按环状系统布置。各居住地的消防用水原则上由给水管网供给,各居住地的供水系统要按消防蓄水容量设计。

加强水资源保护,合理管理、利用水资源,加强水源保护和卫生防护工作。

第三章城镇性质与规模

一、城镇性质

峨眉风景区名胜区主要旅游门户及接待基地;以禅茶文化为特色,以康养度假、运动休闲产业为主导的国际精品旅游镇。

二、场镇规模

城镇规划区现状常住人口约1.0万人(其中镇人口约0.5万人),建成区面积138公顷;规划近期(2020年)场镇常住人口1.2万人,场镇建设用地规模150公顷,人均建设用地125.0平方米。规划远期(2035年)场镇常住人口为2.0万人、日均旅游人口为1.0万人,场镇建设用地345公顷,人均建设用地114.8平方米。

第四章城镇用地布局规划

一、用地发展方向

综合考虑高桥的地质条件、地形地貌、经济、水文、大型基础设施布局等因素,未来风景区新门户的发展定位以及高桥——罗目镇区一体化发展的策略,本次规划明确高桥镇区发展方向为:向西向东发展,向西发展逐步形成旅游镇成为区域未来主要旅游服务设施聚集区域,向东发展完善提升城镇职能,并且联动罗目形成一体化发展格局。

二、布局结构

(一)布局结构

根据规划区功能定位和职能配置,城镇形成“一廊两心三片”的规划布局结构:

一廊:临江河生态文化廊道

沿河打造游览、休憩、娱乐、项目和设施,创造丰富多变的滨河景观。

两心:张沟旅游接待中心、老镇区综合服务中心

张沟旅游接待中心依托张沟旅游公路及邻近索道起点的优势,规划建设旅游服务中心、大型停车场、宾馆住宿等项目,形成峨眉景区南入口接待中心。

镇区综合服务中心依托现有省道及场镇公共服务设施,结合高桥老街规划发展商业、文

化娱乐、医疗等功能,形成场镇中心。

三片:张沟旅游服务片区、万槽旅游度假片区、场镇综合服务片区

张沟旅游服务片区:靠近峨眉山风景区南入口,结合张沟旅游公路的建设,布局游客中心、大型停车场站、换乘服务中心、宾馆及其他旅游接待设施。

万槽旅游度假片区:依托赶山河两岸优美的自然风光,以度假式旅游功能为主,布局部分居住、商业服务、文化娱乐设施。形成长期旅游中心。

场镇综合服务片区:位于原省道306以东,依托原有镇区沿临江河适度向东拓展与罗目古镇相呼应。布局居住、医疗、教育、商业等功能,形成综合服务区域。

第五章土地利用控制规划

一、地开发强度指标

(一)容积率(FAR)

各主要用地取值范围如下:

部分滨水商业用地:FAR≤0.6

低层为主的住宅用地、中小学、幼儿园:FAR≤1.2

多层为主的住宅用地、行政办公用地、商业用地:FAR≤1.8

医疗卫生用地:FAR≤2.2(现状医院)

市政设施用地按照相关专业进行控制。

(二)建筑高度(BHR)

本规划旅游镇区域以低层建筑为主,场镇综合服务区建筑层数按4-6层为主,老街地块保留2-3层,BHR按标准控制为:

低层住宅用地、部分滨水商业用地、幼儿园: BHR≤12米

部分多层住宅用地、部分商业用地、中小学、行政办公用地: BHR≤18米

部分多层住宅用地: BHR≤21米

场镇综合服务区北侧住宅用地: BHR≤30米

医疗卫生用地: BHR≤24米(现状高桥医院高50米,新增医院按此标准控制)

市政设施用地按照相关专业进行控制(三)建筑密度(BD)

各主要用地取值范围如下:

低层住宅用地: BD≤35%

多住宅用地:BD≤30%

社区服务中心、幼儿园、小学:BD≤30%

行政办公用地、文化活动中心、社会福利设施:BD≤40% 医疗卫生用地:BD≤30%

商业用地:BD≤50%

市政设施用地按照相关专业进行控制

(四)绿地率(GAC)

本规划划分以下几种标准:

低层住宅用地:GAC≥35%

多层住宅用地:GAC≥30%

社区服务中心、幼儿园、小学:GAC≥30%

行政办公用地、文化活动中心、社会福利设施:GAC≥30% 医疗卫生用地:GAC≥30%

商业用地:GAC≥25%

市政设施用地按照相关专业进行控制

(完整版)泰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6-2035)

泰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6-2035) 1 规划目的 为加强泰山风景名胜区管理的科学性和连续性,贯彻“科学规划、统一 管理、严格保护、永续利用”的基本原则,统筹泰山风景名胜区资源保护、 旅游发展和周边社区之间的关系,特修编本规划。 2 规划范围与面积 2.1 风景名胜区范围 泰山风景名胜区总面积138平方公里,包括泰山主景区、蒿里山-灵应 宫景区和灵岩寺景区三大部分。外围保护地带面积120.9平方公里。 泰山主景区(含岱庙地区)面积为109.2平方公里,南侧以环山路北侧 人行道北缘线为界,包含红门路、通天街中心线两侧各50米范围和岱庙 (含遥参亭和双龙池)四周向外扩100米范围。东侧主要以农业观光路, 局部以自然等高线为界;北侧从牛山口村西向北接现有道路,局部以泰山 林场管辖范围为界;西北侧、西侧主要以济南与泰安行政区划为界;西南 侧以泰山林场管辖范围、规划道路、自然地形和曹家庄水库坝沿自然地形 接环山路为界。 蒿里山-灵应宫景区面积为0.3平方公里,以蒿里山周边道路(西至龙潭路,北至铁路用地南边界,南达灵山大街,东至校场街)和灵应宫文物保 护范围(单体外围10米范围)为界。 灵岩寺景区面积为28.5平方公里,基本遵循1993年国务院批复范围,东、北分别以方山东侧、北侧山脚线(海拔210m)为界,南以鸡鸣山至明 孔山南侧山脚线(海拔210m)为界,西以鸡鸣山及北侧山体的西侧山脚线(海拔210m)为界。 2.2核心景区 核心景区与风景名胜区一级保护区重合,面积53.7平方公里,占风景 名胜区总面积的38.4%。 2.3外围保护地带 规划范围以外设风景区外围保护地带,面积119.7平方公里。其中泰山 主景区和蒿里山-灵应宫景区的外围保护地带连成一区,北侧、西北侧、西 侧以风景区范围外第一道山脊线为界,局部以马套村和曹家庄村行政边界 为界,西南侧、南侧、东南侧以历史文化名城规划中的环境协调区边界为界,东侧、东北侧以大津口乡行政边界为界,面积约118平方公里。灵岩 寺景区的外围保护地带西起104国道(灵岩广场),包括沿灵岩路南北两 侧各300m范围内的区域,东以灵岩寺景区边界为界,面积为1.7平方公里。

普陀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

普陀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 普陀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 前言 “海天佛国,清净庄严”。普陀山不仅是佛门弟子的圣地,更是世人心目中的一块净土。千百年来,这座孤悬海上的岛屿,将其深厚的文化积淀与丰富的自然风景融为一体。人文景观显示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无论是整个建筑群的选址、布局,还是单体建筑的体量、造型,人工构筑都能够恰如其分的处于自然环境中;而自然风景也散发着浓浓的人文气息,即便是一沙、一树或是一片顽石,也饱含灵动之气。1982年,普陀山风景名胜区名列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普陀山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 二十年弹指一挥,普陀山风景名胜区先后制定的《普陀山风景名胜区规划大纲》(清华大学,1981年)和《普陀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浙江大学,1985年),为当时普陀山的健康发展提供了保证。随着时光进入二十一世纪,原有规划的期限已至,同时风景区又出现了新的亟需解决的问题。面对新情况,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中心于2001年1月受舟山市人民政府(普陀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的委托,承担了普陀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编制工作。 2001年五一期间,北京大学规划课题组赴普陀山进行了历时一个月的现场多学科综合调研、资料收集工作。在现场工作的基础上, 提出总体规划初步方案,于5月28日向舟山市建委、普陀山管理局及风景区各有关方面的领导、专家进行了汇报;5月30日课题组又赴杭州向浙江省建设厅有关领导和部分省内专家进行了汇报。在认真听取了与会领导、专家的意见后,课题组返回北京开始编写规划说明书,并于2001年9月向普陀山管理局提交了《普陀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说明书(讨论稿)》和规划图纸。普陀山管理局组织了各有关

泰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

泰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 (2016-2035)

1规划目的 为加强泰山风景名胜区管理的科学性和连续性,贯彻“科学规划、统一管理、严格保护、永续利用”的基本原则,统筹泰山风景名胜区资源保护、旅游发展和周边社区之间的关系,特修编本规划。 2规划范围与面积 2.1风景名胜区范围 泰山风景名胜区总面积138平方公里,包括泰山主景区、蒿里山-灵应宫景区和灵岩寺景区三大部分。外围保护地带面积120.9平方公里。 泰山主景区(含岱庙地区)面积为109.2平方公里,南侧以环山路北侧人行道北缘线为界,包含红门路、通天街中心线两侧各50米范围和岱庙(含遥参亭和双龙池)四周向外扩100米范围。东侧主要以农业观光路,局部以自然等高线为界;北侧从牛山口村西向北接现有道路,局部以泰山林场管辖范围为界;西北侧、西侧主要以济南与泰安行政区划为界;西南侧以泰山林场管辖范围、规划道路、自然地形和曹家庄水库坝沿自然地形接环山路为界。 蒿里山-灵应宫景区面积为0.3平方公里,以蒿里山周边道路(西至龙潭路,北至铁路用地南边界,南达灵山大街,东至校场街)和灵应宫文物保护范围(单体外围10米范围)为界。 灵岩寺景区面积为28.5平方公里,基本遵循1993年国务院批复范围,东、北分别以方山东侧、北侧山脚线(海拔210m)为界,

南以鸡鸣山至明孔山南侧山脚线(海拔210m)为界,西以鸡鸣山及北侧山体的西侧山脚线(海拔210m)为界。 2.2核心景区 核心景区与风景名胜区一级保护区重合,面积53.7平方公里,占风景名胜区总面积的38.4%。 2.3外围保护地带 规划范围以外设风景区外围保护地带,面积119.7平方公里。其中泰山主景区和蒿里山-灵应宫景区的外围保护地带连成一区,北侧、西北侧、西侧以风景区范围外第一道山脊线为界,局部以马套村和曹家庄村行政边界为界,西南侧、南侧、东南侧以历史文化名城规划中的环境协调区边界为界,东侧、东北侧以大津口乡行政边界为界,面积约118平方公里。灵岩寺景区的外围保护地带西起104国道(灵岩广场),包括沿灵岩路南北两侧各300m范围内的区域,东以灵岩寺景区边界为界,面积为1.7平方公里。 泰山主景区外围保护地带以外,为监测和控制泰山生态与地质的威胁要素,划定外围监控地带,面积约为381平方公里。外围监控地带范围北侧以自然山谷线为界,西侧与南侧以公路为界,东侧以现行的采石保护区边界为界。 3风景名胜区性质 泰山为五岳之首,雄伟壮观、历史悠久、古迹众多、文化丰厚、形象崇高,地质遗迹和生物多样性资源丰富,是中国文化史的局部缩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是具有重大科学、美学和历史

18 峨眉山世界遗产地保护规划的探索研究_以峨眉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为例

41 2007年第03期 第23卷 峨眉山世界遗产地保护规划的探索研究 —以峨眉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为例 [摘 要]峨眉山当前面临的游客量剧增、原住民生存与遗产地保护之间的矛盾、环境保护等问题。峨眉山规划坚持了原真性和完整性的原则,采取了全面保存遗产地的原始面貌、限制外来因素对遗产地产生的危害、拆迁已影响遗产地风貌的人为设计、延续遗产地的历史文脉等措施。 [关键词]世界遗产地;保护规划;四川峨眉山风景区 Research on the Conservation Plan of E'mei Mountain World Culture Relics —Take the Master Plan of E'mei Mountain Scenic Area as an Example/Luo Hui [Abstract] E'mei Mountain is now facing problems such as sharp increase of tourists, contradiction between life of indigenous people and conservation of culture relic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tc.E'mei Mountain planning sticks to the principle of preserving its originality and integrity, preventing exotic factors from imperiling the relics, removing artificial constructions that harm the relic features,inheriting the historical context, etc. [Key words] World relic, Sonservation plan, E'mei Mountain scenic area in Sichuan province □ 罗 晖 [文章编号]1006-0022(2007)03-0041-04 [中图分类号]TU984.18 [文献标识码]B 峨眉山遗产地的独特资源 峨眉山位于四川省的中南部,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主峰为金顶;其最高峰万佛顶的海拔为3 099 m,全山相对高差为2 600 m,面积为154 km2。1996年,峨眉山被列入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遗产名录。 峨眉山处于多种自然要素的交汇地区,这里区系成分复杂,生物种类极为丰富,特有物种繁多,保存有完整的亚热带植被体系,森林覆盖率达87%,是研究世界生物区系等科研活动的重要地点。峨眉山有高等植物242科3 2OO多种,其中仅产于峨眉山的植物和在峨眉山被首次发现 并以“峨眉”冠名的植物就达1OO余种。此外,峨眉山还是多种稀有动物的栖居地,已知动物2 300多种。 峨眉山是中国佛教的“四大名山”之一,佛教的传播、寺庙的兴建和繁荣,为峨眉山增添了许多神奇色彩,也构成了峨眉山历史文化的主体,所有的建筑、佛像、法器及礼仪、音乐、绘画等无不体现出了浓郁的宗教文化气息。 因此,峨眉山以其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神话般的“佛国仙山”而驰名中外,美丽的自然景观与悠久的历史文化遗存在此完美结合、相得益彰,享有“峨眉天下秀”的盛誉。 目前,峨眉山遗产地的主要内容有六 大类(表1)。 峨眉山遗产地当前所面临的 问题分析 2.1游客量剧增带来的压力 (1)游客流量逐年大幅增加。峨眉山旅游业在申报世界遗产之前已经比较成熟,游客总量常年保持在100万人次以上,特别是列入世界遗产之后,游客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已达150万人次/年。黄金周游客流量最大且集中,一般在7万~8万人/周次以上,高峰日可在2.5万人次/日以上。 (2)旅游服务设施的建设量大。为满足大量游客的基本要求,峨眉山建设了大量的旅游服务设施。目前,全山已有旅游床位11 000张(尚不包括寺庙接待香客的简易床位),但这些旅游设施比较分散,造成全山低山区、中山区和高山区都遍布接待设施,甚至连核心景区和重点寺庙也配置了大量的旅游床位的现象,形成了报国寺、万年寺、五显岗、九老洞、雷洞坪、金顶等几个旅游设施集中区。 (3)对传统朝山游览方式造成了冲击。为了适应现代旅游快餐式的游览方式,遗产地内建设了大量的机动交通设施。目前,全山已经建成杨岗—接引殿旅游公路60 km,万年停车场—万年寺和接引殿—金顶索道两条,金顶—万佛顶观光轨道一 12

峨眉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

峨眉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文本)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修编目的:为适应峨眉山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后,对其保护、展示、利用和管理新的更高要求,促进峨眉山风景区环境、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使之成为国际知名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世界佛教圣地,对峨眉山总体规划进行修订编制。 第二条规划依据 1、《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公约》、《四川省世界遗产保护条例》。 2、国家《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和《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 3、国家《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环境保护法》、《城市规划法》、《文物保护法》、《消防法》、《土地法》、《水法》等国家法规。 4、《峨眉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一九七九年,《峨眉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一九九三年。 5、《峨眉山——乐山大佛申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文本》。 第三条指导思想:以世界遗产保护公约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针,以保护不可再生的世界遗产为核心,更深层次地展示峨眉山自然和佛教文化景观,树立风景区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形象,加强保护,强化管理,发展旅游,促进风景区持续健康地发展,确立其全国知名风景名胜区、四川省风景环境中心地位。 第四条规划原则: 总原则:“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

1、严格执行世界遗产保护公约,保护峨眉山景观和环境不受任何破坏,使峨眉山完整地保存下去。 2、进一步发掘新的景观和现有景观的潜力,深层次地展示峨眉山特色,使游人有新鲜感。 3、综合利用峨眉山资源优势,科学把握各类用地的利用方向,合理确定景观贫乏区的开发强度,谨慎确定有关开发性项目。 4、处理好景区建设与农民生产生活的矛盾,将农民生活出路问题纳入总体规划统一考虑,保持风景区社会稳定与经济持续发展。 5、加强管理规划,探索高效、统一的具有地方执法和行政相结合的新型管理模式。 第五条规划期限:近期规划为2003年——2010年;远期规划为2011年——2020年。 第六条修编规划的重点 l、通过对峨眉山自然和人文两方面景观资源充分挖掘重新认识、评价,结合《世界遗产保护公约》的要求,论证确定风景区性质、职能、容量和规模,重点确定风景区范围和外围保护地带范围。 2、通过确定风景区不同区域的用地性质、发展方向,达到明确重点保护内容、景观展示方式和开发利用强度的目的,确保风景区保护、展示、利用的良性循环,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通过省域横向比较,挖掘峨眉山的文化优势,确定独具特色的近期建设项目,突出峨眉山文化和自然特点,增强游客的新鲜感。 4、通过分析峨眉山风景区与城市的关系,考虑城市总规与风景区总规的协调一致,解决“山、城”之间过渡,促使风景区与城市过渡地带环境风貌得到有效改善。

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6—2030)(2016年修编版)

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 (2016年修编版) 规划文本 规划图纸

目录 规划文本 第一章规划总则 (2) 第二章保护规划 (4) 第三章游赏规划 (9) 第四章设施规划 (12) 第五章居民点协调发展规划 (17) 第六章相关规划协调 (18) 第七章近期规划实施 (20) 附表 (21) 附表1-1 风景名胜资源类型与分级评价 (21) 附表2-1 文物保护单位 (23) 附表3-1 风景区游客容量 (24) 规划图纸 图0-1 区位关系图 图0-2 综合现状图 图0-3 规划总图 图1 风景名胜区和核心景区界线坐标图(包括1-1、1-2两幅分图) 图2-1 分级保护规划图 图3-1 游赏规划图 图4-1 道路交通规划图 图4-2 游览设施规划图 图5-1 居民点协调发展规划图 图6-1 城市发展协调规划图 图6-2 土地利用规划图

第一章规划总则 第一条规划目的 为了加强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名胜区(以下简称风景区)的严格保护和管理,有效指导利用与建设行为,促进其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务院《风景名胜区条例》规定,特制定本规划。 第二条规划面积与范围 风景区总面积为153.12km2,地理座标为东经103°25'45″——103°38'15″,北纬30°52'29″——31°01'48″范围边界走向见图纸。 核心景区面积81.58km2;占风景区总面积的53.28%。 结合风景区范围调整,划定8个城景交叉的管理地块,管理要求见表1-1。

第三条风景名胜区性质与资源特色 (一)风景名胜区性质 以水利文化、宗教文化为底蕴,以卓越的古代水利工程、道教宫观、峡谷溪涧、生态山林为突出景观特征,具有游赏休闲、科教文化、生态涵养及大熊猫保护等功能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是世界文化遗产和世界自然遗产。 (二)风景资源特征 智慧绝伦的水利工程,享誉海内的道教文化,悠久丰富的佛教文化,厚重丰富的历史遗胜,幽远变幻的山峰峡谷,幽深清秀的河溪潭瀑,幽静原始的生态山林。 (三)风景资源类型与评价 共178个景点,分属2大类、8中类、39小类;其中人文景点123个,自然景点55个。特级景点8个,一级景点32个,二级景点48个,三级景点56个,四级景点34个。 14处景群。其中人文类景群9处,自然类景群5处;特级景群3处,一级景群8处,二级景群3处。 第四条规划期限 本规划期限为2016~2030年,近期2016~2020年。

峨眉山风景区总体规划

峨眉山风景区总体规划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修编目的:为适应峨眉山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后,对其保护、展示、利用和管理新的更高要求,促进峨眉山风景区环境、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使之成为国际知名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世界佛教圣地,对峨眉山总体规划进行修订编制。第二条规划依据 1、《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公约》、《四川省世界遗产保护条例》。 2、国家《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和《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 3、国家《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环境保护法》、《城市规划法》、《文物保护法》、《消防法》、《土地法》、《水法》等国家法规。 4、《峨眉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一九七九年,《峨眉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一九九三年。 5、《峨眉山——乐山大佛申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文本》。 第三条指导思想:以世界遗产保护公约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针,以保护不可再生的世界遗产为核心,更深层次地展示峨眉山自然和佛教文化景观,树立风景区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形象,加强保护,强化管理,发展旅游,促进风景区持续健康地发展,确立其全国知名风景名胜区、四川省风景环境中心地位。 第四条规划原则:总原则:“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 1、严格执行世界遗产保护公约,保护峨眉山景观和环境不受任何破坏,使峨眉山完整地保存下去。 2、进一步发掘新的景观和现有景观的潜力,深层次地展示峨眉山特色,使游人有新鲜感。

3、综合利用峨眉山资源优势,科学把握各类用地的利用方向,合理确定景观 贫乏区的开发强度,谨慎确定有关开发性项目。 4、处理好景区建设与农民生产生活的矛盾,将农民生活出路问题纳入总体规 划统一考虑,保持风景区社会稳定与经济持续发展。 5、加强管理规划,探索高效、统一的具有地方执法和行政相结合的新型管理 模式。第五条规划期限:近期规划为2003年——2010年;远期规划为2011年——2020年。第六条修编规划的重点 l、通过对峨眉山自然和人文两方面景观资源充分挖掘重新认识、评价,结合《世界遗产保护公约》的要求,论证确定风景区性质、职能、容量和规模,重点确定风景区范围和外围保护地带范围。 2、通过确定风景区不同区域的用地性质、发展方向,达到明确重点保护内 容、景观展示方式和开发利用强度的目的,确保风景区保护、展示、利用的良性循环,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通过省域横向比较,挖掘峨眉山的文化优势,确定独具特色的近期建设项目,突出峨眉山文化和自然特点,增强游客的新鲜感。 4、通过分析峨眉山风景区与城市的关系,考虑城市总规与风景区总规的协调 一致,解决“山、城”之间过渡,促使风景区与城市过渡地带环境风貌得到有效改善。第七条本次总规修编的规划文件和图纸经批准后,在风景区内具有同等效力,两者应同时使用。 第二章风景区范围与性质 第八条范围 1、风景区范围:东至黄湾乡唐河坝,地理座标东经103?27′35″,北纬 29?33′4″;one good, one not. (B) i n order to tailor aid measures. After identification of the poor, to tailor aid measures of poverty for

陕西关山草原旅游区总体规划

陕西关山草原旅游区总体规划 项目名称:陕西关山草原旅游区总体规划 委托单位:陕西关山草原旅游发展有限公司 规划由来 关山草原旅游风景区,位于陕西、甘肃两省接壤的宝鸡市陇县西南部,地处关山山脉的南端,该山脉又称陇山山脉,在地质构造上属于秦岭地槽褶皱带的一部分。是关中平原的西北门户和天然屏障,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是我国内陆地区唯一的以高山草甸为主的具有欧陆风情的省级风景名胜区。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06°31′57″~106°36′30″,北纬34°41′40″~34°45′33″。 本区块内有森林、草地、山峦、丘陵、河谷、川地交织多变,天象和气候自然资源景观独特,春秋相连。这里的地貌与中欧阿尔卑斯山相似,幽涧水泽兼具,草原森林相间,地势广阔,水肥草美,牧马成群,景色秀丽。经过几年的开发具有一定的基础,可满足国内外游客日益增长的“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渴求,旅游开发潜力巨大。 此次对关山草原旅游区进行的新一轮规划得到了陕西旅游集团在整体开发、技术与资金方面的支持,为关山草原旅游区的开发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对关山的开发提出新的要求。 为了进一步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让关山这个绿色瑰宝发挥应有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为合理利用生态旅游资源,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进而提高周边区块的生活质量创造良好条件,实现资源保护与旅游业发展的有机结合和良性循环,确保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陕西省旅游集团于2006年9月正式委托北京达沃斯巅峰旅游规划设计院编制《陕西关山旅游区总体规划》。 景区概况 关山草原旅游风景区,位于陕西、甘肃两省接壤的宝鸡市陇县西南部,地处关山山脉的南端,该山脉又称陇山山脉,在地质构造上属于秦岭地槽褶皱带的一部分。是关中平原的西北门户和天然屏障,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是我国内陆地区唯一的以高山草甸为主的具有欧陆风情的省级风景名胜区,1995年被陕西省确定为省级自然保护区和省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其地理坐标为东106°31′57″~106°36′30″,北纬34°41′40″~34°45′33″。

峨眉山市高桥镇总体规划

峨眉山市高桥镇总体规划()及控制性详细规划 编制单位: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年

第一章总则 一、规划原则 (一)景城统筹、城乡统筹、全域规划 风景区发展与镇域整体发展紧密衔接,镇域内各村整体进行统筹规划,综合考虑村镇之间在空间布局、产业互补、设施共享等方面的协调,达到整体效益最优,实现互相促进、共同奔向小康的奋斗目标。 (二)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科学布局 以保护生态和保证安全为前提,在充分考虑生态承载力的条件下,保护生态环境,修复受损生态资源,尊重客观自然基础,对生产力、人口和场镇进行科学合理的布局。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控制建设用地和人口。 (三)传承历史、弘扬文化、突出特色 要注重保护地方历史遗存,尊重和弘扬地方文化,强调地域文化特质,把地域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自然历史文化有机结合起来,突出体现和发扬地方的特色。 二、规划期限 依据峨眉山市总体规划要求,确定本次高桥镇总体规划的期限与峨眉山市城总体规划一致。确定为:近期至年,远期至年。 三、规划范围 本次镇总体规划分为两个层次:镇村体系规划和城镇规划。 (一)镇域镇村体系规划范围 镇域镇村体系规划范围即为镇域范围,面积共计约平方公里,包括个村,一个集镇(高桥镇)。 (二)城镇规划范围 依据峨眉山市总体规划提出的市规划区范围,合理确定高桥镇城镇规划区范围。至远期年城镇规划范围约平方公里(包括中兴社区、万槽村、福田村、张沟村、高桥村、余村村、高桥村),其中集镇建设用地总面积约平方公里。 第二章镇域镇村体系规划 一、定位及目标 (一)规划定位 整体定位:峨眉风景区新门户、人文生态旅游体验区 (二)规划目标 紧抓峨眉山市建设“绿水青山典范城市”契机,依据峨眉山市城市总体规划对高桥镇的战略要求,依托峨眉山风景名胜区、充分发挥临江河、老街古镇及山水田园资源,将高桥打造成为风景区重要旅游服务基地及山、水、田、城融合的生态人文景区。 二、规划措施 、保护生态,凸显良好的山水田园生态环境。 、强化文态,延续峨眉文脉,重塑高桥镇自身特色。 、提升业态,做强风景区新门户与乡村休闲度假产业,实现产业提档升级。 、优化形态,将“城镇融田、乡村入山”,形成城田相融、城山相融的城镇空间。 三、镇域空间结构 高桥镇在峨眉山市总体规划及风景区总体规划指导下,产业重点依托风景区新门户新通道及新基地建设,壮大旅游服务产业,融合城乡发展,形成“两轴、两心、三片”镇域发展空间结构: 两轴:临江河生态文化旅游轴——片区特色发展轴线,临江河紧密联系了峨眉山风景区、高桥及罗目古镇,未来形成片区重要的生态文化旅游轴线。 峨眉山城镇发展轴——片区重要产业发展轴线,是贯穿峨眉山市南北的交通干线,沿线带动高桥镇区及重要村落、景区发展。 两心:城镇综合服务中心——以高桥镇区及镇域北部村落为主体,重点突出城镇综合服务功能。 张沟旅游镇服务中心——旅游接待核心区域 三片: 四季坪景区——峨眉山风景名胜区核心景区区域

北帝山旅游区总体规划

北帝山旅游区总体规划 发布时间:2014-09-27 21:09 07 作者:本站编辑 北帝山旅游区位于广西平南县大鹏镇和国安乡,旅游区占地面积2240公顷,境内群山连绵、峰峦叠嶂、怪石林立、神奇俊秀,以峰秀、林茂、石奇、花艳、泉清、雾仙“六绝”闻名,奇、秀、雄并存,幽、静、险齐聚,素有“广西张家界”之称。贯穿于景华峡谷十里画廊的生态峡谷漂流堪称“华南第一漂”。主要旅游资源有:北帝群峰、十里画廊、石桥壁墙、北帝揽胜、思灵瀑布等。旅游区以原生态的山水环境和民俗文化为依托,充分挖掘北帝文化、客家文化、民族风情。以“北帝山祈福圣地,养生度假新天地”为主题形象和品牌特色,以北帝山祈福、客家文化体验、休闲康体、养生度假、观光休憩、山地运动为主要功能的国家AAAA级旅游区。

一、建设范围与年限: (一)规划范围 贵港市北帝山旅游区位于广西贵港市平南县北部的鹏山,风景资源丰富且相对集中,旅游开发价值大,并都是生态公益林用地的区域。规划范围分两大板块,第一板块座落于大鹏镇景华村,东至高坪村分水为界、南至老欧界顶大垠分水为界、西至平湾村分水为界、北至水井界顶分水为界。面积约22983.75亩。第二板块座落于国安乡民安村,东至石门屯刘屋旁边的正冲河为界、南至古佬屯到北帝山为界、西从北帝山至罗墨山分水为界、北从罗墨山顶老黎冲刘屋为界。面积约10620亩。两大板块规划面积33603.75亩。 (二)规划期限 本规划年限为6年,即2014年——2020年,分近期、远期两个规划阶段,其中:2014年——2016年为近期,2017年——2020年为后期。 二、旅游发展总体思路 将贵港市北帝山旅游区打造成国际知名的山地养生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培育成我国首批创新型的山地生态养生休闲度假区, 通过资源整合、完善设施、产品异质开发、市场营销等措施和策略,力争将贵港市北帝山旅游区打造为4A 级旅游区。 三、主题定位 北帝风情体验,山地休闲养生度假 四、形象定位 北帝山旅游区以生态休闲度假旅游为开发主题,以旅游区的自然条件和资源特色为依托,坚持生态优先、保护为本、文化为魂的原则,依循“回归自然、

峨眉山风景区总体规划文本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修编目的:为适应峨眉山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后,对其保护、展示、利用和管理新的更高要求,促进峨眉山风景区环境、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使之成为国际知名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世界佛教圣地,对峨眉山总体规划进行修订编制。 第二条规划依据 1、《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公约》、《四川省世界遗产保护条例》。 2、国家《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和《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 3、国家《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环境保护法》、《城市规划法》、《文物保护法》、《消防法》、《土地法》、《水法》等国家法规。 4、《峨眉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一九七九年,《峨眉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一九九三年。 5、《峨眉山——乐山大佛申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文本》。 第三条指导思想:以世界遗产保护公约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针,以保护不可再生的世界遗产为核心,更深层次地展示峨眉山自然和佛教文化景观,树立风景区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形象,加强保护,强化管理,发展旅游,促进风景区持续健康地发展,确立其全国知名风景名胜区、四川省风景环境中心地位。 第四条规划原则:总原则:“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 1、严格执行世界遗产保护公约,保护峨眉山景观和环境不受任何破坏,使峨眉山完整地保存下去。 2、进一步发掘新的景观和现有景观的潜力,深层次地展示峨眉山特色,使游人有新鲜感。 3、综合利用峨眉山资源优势,科学把握各类用地的利用方向,合理确定景观贫乏区的开发强度,谨慎确定有关开发性项目。 4、处理好景区建设与农民生产生活的矛盾,将农民生活出路问题纳入总体规划统一考虑,保持风景区社会稳定与经济持续发展。 5、加强管理规划,探索高效、统一的具有地方执法和行政相结合的新型管理模式。 第五条规划期限:近期规划为2003年——2010年;远期规划为2011年——2020年。 第六条修编规划的重点 l、通过对峨眉山自然和人文两方面景观资源充分挖掘重新认识、评价,结合《世界遗产保护公约》的要求,论证确定风景区性质、职能、容量和规模,重点确定风景区范围和外围保护地带范围。 2、通过确定风景区不同区域的用地性质、发展方向,达到明确重点保护内容、景观展示方式和开发利用强度的目的,确保风景区保护、展示、利用的良性循环,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通过省域横向比较,挖掘峨眉山的文化优势,确定独具特色的近期建设项目,突出峨眉山文化和自然特点,增强游客的新鲜感。 4、通过分析峨眉山风景区与城市的关系,考虑城市总规与风景区总规的协调一致,解决“山、城”之间过渡,促使风景区与城市过渡地带环境风貌得到有效改善。 第七条本次总规修编的规划文件和图纸经批准后,在风景区内具有同等效力,两者应同时使用。 第二章风景区范围与性质 第八条范围

峨眉山市高桥镇总体规划(2018-2035)及控制性详细规划

峨眉山市高桥镇总体规划(2018-2035)及控制性详细规划 编制单位: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2019年

第一章总则 一、规划原则 (一)景城统筹、城乡统筹、全域规划 风景区发展与镇域整体发展紧密衔接,镇域内各村整体进行统筹规划,综合考虑村镇之 间在空间布局、产业互补、设施共享等方面的协调,达到整体效益最优,实现互相促进、共 同奔向小康的奋斗目标。 (二)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科学布局 以保护生态和保证安全为前提,在充分考虑生态承载力的条件下,保护生态环境,修复 受损生态资源,尊重客观自然基础,对生产力、人口和场镇进行科学合理的布局。强化生态 环境保护,控制建设用地和人口。 (三)传承历史、弘扬文化、突出特色 要注重保护地方历史遗存,尊重和弘扬地方文化,强调地域文化特质,把地域传统文化 与现代元素、自然历史文化有机结合起来,突出体现和发扬地方的特色。 二、规划期限 依据峨眉山市总体规划要求,确定本次高桥镇总体规划的期限与峨眉山市城总体规划一 致。确定为:近期至2020年,远期至2035年。 三、规划范围 本次镇总体规划分为两个层次:镇村体系规划和城镇规划。 (一)镇域镇村体系规划范围 镇域镇村体系规划范围即为镇域范围,面积共计约75平方公里,包括14个村,一个集镇(高桥镇)。 (二)城镇规划范围 依据峨眉山市总体规划提出的市规划区范围,合理确定高桥镇城镇规划区范围。至远期2035年城镇规划范围约21.66平方公里(包括中兴社区、万槽村、福田村、张沟村、高桥村、余村村、高桥村),其中集镇建设用地总面积约 3.45平方公里。 第二章镇域镇村体系规划 一、定位及目标 (一)规划定位 整体定位:峨眉风景区新门户、人文生态旅游体验区 (二)规划目标 紧抓峨眉山市建设“绿水青山典范城市”契机,依据峨眉山市城市总体规划对高桥镇的 战略要求,依托峨眉山风景名胜区、充分发挥临江河、老街古镇及山水田园资源,将高桥打 造成为风景区重要旅游服务基地及山、水、田、城融合的生态人文景区。 二、规划措施 1、保护生态,凸显良好的山水田园生态环境。 2、强化文态,延续峨眉文脉,重塑高桥镇自身特色。 3、提升业态,做强风景区新门户与乡村休闲度假产业,实现产业提档升级。 4、优化形态,将“城镇融田、乡村入山”,形成城田相融、城山相融的城镇空间。 三、镇域空间结构 高桥镇在峨眉山市总体规划及风景区总体规划指导下,产业重点依托风景区新门户新通 道及新基地建设,壮大旅游服务产业,融合城乡发展,形成“两轴、两心、三片”镇域发展 空间结构: 两轴:临江河生态文化旅游轴——片区特色发展轴线,临江河紧密联系了峨眉山风景区、高桥及罗目古镇,未来形成片区重要的生态文化旅游轴线。 峨眉山城镇发展轴——片区重要产业发展轴线,是贯穿峨眉山市南北的交通干线,沿线 带动高桥镇区及重要村落、景区发展。 两心:城镇综合服务中心——以高桥镇区及镇域北部村落为主体,重点突出城镇综合服 务功能。 张沟旅游镇服务中心——旅游接待核心区域 三片: 四季坪景区——峨眉山风景名胜区核心景区区域

黑龙江哈尔滨金龙山国际旅游度假区总体设计规划

委托客户:市县旅游局 项目区位:项目位于市区东部山区,距离区城区36公 里,距离市区56公里。有阿横旅游公路连接哈阿 公路、哈牡高速直通城区、市区。 项目规模:总规划面积约213平方公里 完成时间:2012年。 核心资源:森林生态旅游资源、文化旅游资源 项目类型:旅游区总体规划 规划成效:助力向“打造金龙山下新都市,建设阿什河畔明珠城”的城市发展目标稳步迈进。 综合而言,规划地的旅游资源特别适合开发休闲度假旅游产品,一方面,森林覆盖率高,生态资源丰富,负氧离子高,生态环境优良,具备开发养生休闲、避暑度假的极好天然条件;另一方面,人文旅游资源特色明显,作为金源文化的

发祥地,规划地金源文化底蕴深厚,又是东北道教胜地,这些使得开发后的度假产品有着独特的文化涵,增强了度假产品的人文色彩,从而区别于东北其他地区的度假产品,游客在此可游、可品、可憩、可居。 规划诉求:全国著名四季旅游目的地、全国著名避暑胜地、国家生态旅游示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国家5A景区 总体定位:国际性综合旅游度假区,其国际性体现为服务设施国际化、 服务水准国际化、企业品牌国际化、经营理念国际化、市 场声誉国际化。 形象口号: 核心思路: 以森林生态为源 以历史文化为魂 以休闲度假为体 特色显明 四季全生活型度假地

亮点项目: 金龙山景区:金龙山旅游名镇 灵因古寺、森林四梵住 阿什艺术家村、国际婚礼城 金水河景区:金水河温泉小镇、精品主题酒店群勃极烈企业会所群、九龙国际会议中心 国际康疗美丽中心、阿育吠陀理疗中心 萨满民俗园 胡凯山景区:太子城、金顶、雪域天堂 汽车营地、绿野仙踪SPA中心、四季五行养生园峰山景区:万仙宫、祖师殿、三清宫

琅琊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说明书

第一章琅琊山概况 一、历史沿革 琅琊山风景名胜区地处皖东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滁州市区,含琅琊山、大丰山、小丰山、花山、关山、清流关等生态与景观资源丰富地带。 唐大历六年(公元771年),滁州刺史李幼卿搜奇探胜,据东晋元帝司马睿任琅琊王时曾寓居于此的传说,称其为琅琊山。李幼卿与山僧法琛在苍林深处修建寺庙,由唐代宗李豫赐名“宝应寺”。北宋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宋太宗赵光义为寺庙御赐匾额,易名“开化禅寺”;清嘉庆年间又改称“开化律寺”。因其建在琅琊山上,人们惯称其为“琅琊寺”。琅琊寺是我国汉族地区重点佛道教寺观之一。它历尽沧桑,几经兴毁,建国后陆续修复至现在规模。 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欧阳修受贬谪知滁州。次年,琅琊寺住持僧智仙法师为便于欧阳修饮酒、赋诗、赏景而建一山亭。欧阳修当时年仅四十却自号“醉翁”,并以此为亭命名曰“醉翁亭“,作《醉翁亭记》一文风传天下。同年,欧阳修在滁城之西丰山北麓得甘泉,疏泉建亭,取“五谷丰登与民同乐”之意而分别命名为“丰乐亭”和“丰乐泉”,并作《丰乐亭记》。从此,“滁之山水得欧阳公之文而愈光”。文以山丽,山以文传,琅琊山声誉日增,游人不绝。 以琅琊山摩陀岭为中心的向子伋山寨,是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向子伋为抵御叛将、原河北京东捉杀使李成所建。今登摩陀岭仍可见山寨遗址。 位于琅琊山西北、距滁城12.5公里的关山中段,是风景区的另一重要景区——清流关景区。古关隘清流关俗称关山洞,系南唐时在此设关,以御北师,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南北交通必经之路,为宋、明等朝代南京北去京都(北京)等处的“九省通衢”。现存约2公里长的石铺古道上古代

丹霞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1~2025)[0001]

丹霞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1~2025)
目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总 则. 1 风景区范围、性质与目标. 3 风景资源评价. 6 分区、结构与规划布局. 11 容量、人口及生态调控. 16 保护培育规划. 19 核心景区规划. 27 风景资源保护利用规划. 28 景观系统规划. 30 风景游赏规划. 39 游览设施规划. 43 基础工程规划. 45 居民社会调控规划. 50 经济发展引导规划. 54 土地利用协调规划. 56 分期发展规划. 58 实施措施与建议. 64
1 / 161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67 附 则. 70
第一章
总 则
2 / 161

第一条
为了科学规划、严格保护、合理利用、科学管理丹霞山风景名胜区,
全面发挥风景区的功能和作用,制定本规划。矚慫润厲钐瘗睞枥。 第二条 本规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风景名胜区条例》、
《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等国家和广东省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制定。聞創
沟燴鐺險爱氇。
第三条
本规划经国务院批准后作为丹霞山风景名胜区各项建设的依据,不得
擅自修改。规划区内任何单位和个人进行的一切与风景名胜区保护、规划、利用和 管理有关的活动,均应遵守本规划。残骛楼諍锩瀨濟溆。 确需对风景名胜区范围、性质、目标、生态资源保护措施、重大建设项目布局、 开发利用强度以及功能结构、空间布局、游客容量等内容进行修改的,应当报原审 批机关批准;对其他内容进行修改的,应当报原审批机关备案。酽锕极額閉镇桧猪。 第四条 规划期限 2011-2025 年。
近期:2011-2015 年 中期:2016-2020 年 远期:2021-2025 年 第五条 指导思想与规划原则
1.指导思想 保护-优化-协调-利用-持续发展。即保护风景资源、培育优化环境、区 域统筹协调、合理实施利用、实现持续发展。彈贸摄尔霁毙攬砖。 2.规划原则 总原则:科学规划、统一管理、严格保护、永续利用。 (1) 统筹协调原则。风景名胜区规划与自然保护区规划、城市规划、土地
利用规划等相关规划相互统筹、衔接、协调。謀荞抟箧飆鐸怼类。
3 / 161

四川乐山峨眉山住建部门

四川省乐山市峨眉山市住建部门 2016年部门决算编制说明 一、基本职能及主要工作 (一)主要职能。 峨眉山市住建部门的基本职能:贯彻国家、省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研究拟定全市住房保障、城乡规划、工程建设、建筑业、测绘、房屋装饰装修业、住宅与房地产业、勘察设计咨询业、市政公用事业、风景名胜与园林绿化事业的有关规定及相关发展战略,中长期规划并指导实施;负责基本建设(含重点建设)项目的实施。 (二)2016年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2016年,峨眉山市住建部门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紧紧围绕“城市营销年”主题工作,全力推进城乡规划建设和重点项目,完成茶博会、旅博会前期筹备工作,提升行业管理水平,加大城市环境整治力度,力促城市聚集能力、承载功能、居住条件等方面上台阶,取得明显成效。 1、经济指数完成情况 (1)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9.2亿元,完成全年目标的100%。其中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16.51亿元,房地产开发面积69.1万平方米。 (2)非税收入完成 837万元(完成全年目标670万元125%)。其中,罚没收入 3.1万元,建设档案管理费40万元,白蚁防治费143万元,房屋登记费453万元,公共租赁住房租金收入198万元。

(3)基金收入完成 2506万元(完成全年目标2500万元的100%)。其中,城市建设配套费2499元,新墙体材料基金7万。 (4)房地产销售房地产总销售面积73.44万平方米,其中住宅销售65.22万平方米、非住宅8.22万平方米。 2、城乡规划建设工作 (1)规划编制。一是城乡规划编制,《峨眉山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及《峨眉山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已通过省建设厅评审,正进一步深化完善。二是控规编制,深化完善城西片区、旅博新区控规修编及城市设计;规委会已通过第二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三是专项规划,中心城区教育设施布局专项规划、市场专项规划和中心城区及风景名胜区公共停车系统专项规划,待规委会审议。四是集镇规划,完成桂花桥镇总体规划、新平乡农贸市场设计、双福镇林园村乡村旅游规划及双福村十组新村方案等编制工作;完成桂花桥镇、双福镇、龙池镇、罗目镇、高桥镇总规调整。完成九里、绥山、双福等镇乡村道设计;完成符溪镇全国美丽宜居镇及全国特色小城镇、罗目镇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申报工作。五是挂图作战,正开展峨眉山景区南大门游客集散中心及配套基础设施项目前期策划工作;旅博小镇控规修编及城市设计方案正修改完善,已完成该片区中小学设计方案征集并准备启动配套道路设计工作;准备启动天下名山广场及地下停车场建设项目方案征集。六是管线规划,进一步完善峨眉山市220kv输电网络结构调整设计成果;已完成29个项目杆管线迁改规划。七是其他重点,已完成四所学校选址方案征集工作,正在开展城西、虎溪河、金顶北路市场设计工作;开展峨眉山景区南大门游客集散中心及配套基础设施、峨秀湖生态湿地项目、天下名山交通枢纽、人民医院规划设计方案征集及评审工作。完善《关于加

普陀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

普陀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 前言 “海天佛国,清净庄严”。普陀山不仅是佛门弟子的圣地,更是世人心目中的一块净土。千百年来,这座孤悬海上的岛屿,将其深厚的文化积淀与丰富的自然风景融为一体。人文景观显示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无论是整个建筑群的选址、布局,还是单体建筑的体量、造型,人工构筑都能够恰如其分的处于自然环境中;而自然风景也散发着浓浓的人文气息,即便是一沙、一树或是一片顽石,也饱含灵动之气。1982年,普陀山风景名胜区名列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普陀山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 二十年弹指一挥,普陀山风景名胜区先后制定的《普陀山风景名胜区规划大纲》(清华大学,1981年)和《普陀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浙江大学,1985年),为当时普陀山的健康发展提供了保证。随着时光进入二十一世纪,原有规划的期限已至,同时风景区又出现了新的亟需解决的问题。面对新情况,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中心于2001年1月受舟山市人民政府(普陀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的委托,承担了普陀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编制工作。 2001年五一期间,北京大学规划课题组赴普陀山进行了历时一个月的现场多学科综合调研、资料收集工作。在现场工作的基础上,

提出总体规划初步方案,于5月28日向舟山市建委、普陀山管理局及风景区各有关方面的领导、专家进行了汇报;5月30日课题组又赴杭州向浙江省建设厅有关领导和部分省内专家进行了汇报。在认真听取了与会领导、专家的意见后,课题组返回北京开始编写规划说明书,并于2001年9月向普陀山管理局提交了《普陀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说明书(讨论稿)》和规划图纸。普陀山管理局组织了各有关部门和省内专家对“规划讨论稿”进行了评审,并于2002年3月14日在杭州之江饭店召开了由浙江省建设厅主持的“普陀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讨论稿)专家评议会”。与会专家经过认真讨论,提出了修改意见。根据专家评议会的修改意见,课题组对规划内容进行了修改、完善后,又分别于2002年9月和2002年12月同舟山市建委和普陀山管理局、朱家尖管委会的同志对规划内容进行了充分讨论。至此,普陀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基本完成。 规划编制工作得以顺利进行,有赖于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在此特别感谢浙江省建设厅、舟山市建委、普陀山管理局、朱家尖管委会和普陀山佛教协会的全力支持,感谢普陀山交通、水利、电力电讯等管理部门的协助。对于浙江省规划界诸多专家给予的帮助,我们也深表谢意。 规划编制过程中,我们深深感到,今天普陀山风景名胜区能否健康发展,关键在于能否实现整个风景区的统一管理,即实现普陀山岛与朱家尖岛的资源优势互补。显然这已经超出了以往规划工作的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