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总线技术

计算机总线技术
计算机总线技术

计算机总线技术

本文主要讨论总线的分类及其结构,并介绍几种常用的内部总线和外部总线。

总线的基本概念

一、总线的分类

按照总线在系统机构中的层次位置上,一般可以分为:片内总线、内部总线和外部总线。 按照总线的数据传输方式,总线又可以分为串行总线和并行总线。

根据总线的传输方向又可以分为单向总线和双向总线。

1. 内部总线和外部总线

(1)片内总线

片内总线是在集成电路的内部,用来连接各功能单元的信息通路。

(2)内部总线

内部总线又称为系统总线或板级总线,用于计算机系统内部的模板和模板之间进行通信的总线。系统总线是微机系统中最重要的总线,人们平常所说的微机总线就是指系统总线,如STD 总线、PC 总线、ISA 总线、PCI 总线等。

尽管各种内部总线数目不同,但按功能仍可分为数据总线DB 、地址总线AB 、控制总线CB 、和电源总线PB 四部分,如图1.2所示。

①数据总线DB 用于传送数据信息。

②地址总线AB 是专门用来传送地址的。地址总线位数决定了CPU 可直接寻址的内存空间大小。

③控制总线CB 控制总线包括控制、时序和中断信号线,用于传递各种控制信息,如有读/写信号,片选信号、中断响应信号等由CPU 发出的信号,以及中断请求信号、复位信号、总线请求信号等发给CPU 的信号。

④电源总线PB 用于向系统提供电源。

(3)外部总线

计算机系统系统之间或计算机系统与外设之间的信息通路,称为外部总线。如RS-232-C 总线,IEEE-488总线等。

2. 并行总线和串行总线

计算机的内部总线一般都是并行总线,而计算机的外部总线通常分为并行总线和串行总线两种。

比如IEEE-488总线为并行总线,RS-232-C总线为串行总线。

并行总线的优点是信号线各自独立,信号传输快,接口简单;缺点是电缆数多。串行总线的优点是电缆线数少,便于远距离传送;缺点是信号传输慢,接口复杂。

二、总线的模板化结构

为了提高计算机系统的通用性、灵活性和教育改革扩展性,计算机的各部件采用模板化结构,再通过总线把各模板起来,称之为总线的模板化结构。

它的核心是设计若干块通用功能模板。

工业控制计算机面向工业生产过程,不同行业的生产过程使用不同的原料,生产不同的产品,即使生产同一产品的生产过程,也有设备和工艺的区别。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就需要对计算机和各种控制对象进行分析与综合,针对其共性,设计若干通用功能部件,并把这些部件按功能划分为几块,再按总线标准设计成模板。常用的模板有CPU、RAM/ROM、A/D、D/A、DI、DO、PID(并行输入输出)、SIO(串行输入输出)等。

通过对模板品种和数量的选择与组合,就可以方便地配置成不同生产过程所需要的过程控制计算机。所以模板化设计的总线结构提高了系统的灵活性、通用性和扩展性。

模板化设计也为系统的维修提供了方便。由于每块模板功能比较单一,一旦出现故障,也容易判断是哪一块模板的问题。模板化设计的总线结构也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维护性。

1.2 内部总线

内部总线是计算机内部各功能模板之间进行通信的通道,是构成完整的计算机系统的内部信息枢纽。目前存在有多种总线标准,国际上已正式公布或推荐的总线标准有:STD总线,PC总线,VME 总线,MULTIBUS总线,UNIBUS总线等。

一 、STD总线

STD总线是美国PRO-LOG公司1978年推出的一种工业标准微型计算机总线。

该总线结构简单,全部56根引脚都有确切的定义。STD总线定义了一个8位微处理器总线标准,其中有8根数据线、16根地址线、控制线和电源线等,可以兼容各种通用的8位微处理器,如8080、8085、6800、Z80等。通过采用周期窃取和总线复用技术,定义了16根数据线、24根地址线,使STD 总线升级为8位/16位微处理器兼容总线,可以容纳16位微处理器,如8086、68000、80286等。

1987年,STD总线被国际标准化会议定名为IEEE961。1989年美国的EAITECH公司又开发出对32位微处理器兼容的STD32总线。

1. STD总线的特点

STD总线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1)小模板结构

(2)开放式系统结构

(3)兼容式总线结构

2. STD总线的信号分配

STD总线共有56根引线(插脚),或分为五个功能组:

●逻辑电源线 引线1~6

●数据总线 引线7~14

●地址总线 引线15~30

●控制总线 引线31~52

●辅助电源线 引线53~56

3. STD总线与存储器和I/O的连接方法

(1)STD总线与存储器的连接方法

如图1.3(a)所示,总线低位地址A0-A12直接连接到各存储芯片,高位地址A13~A15用来选片。由存储器请求信号(引线34)、地址信号、读或写信号(引线31、32)的组合来控制64K基本存储器读写操作。如要扩展为128K,增加一块存储器与STD总线连接的插件板,利用存储器扩展信号MEMEX(引线36)实现。当基本存储器工作时,MEMEX为低电平,封锁扩展存储器工作;当扩展存储器工作时,MEMEX为高电平,封锁基本存储器工作。

图1.3

(2)STD总线与I/O的连接

如图1.3(b)所示,地址码的低位字节连接到总线译码器,形成选板信号(A5~A7,A2~A4,两组3:8译码器可选择64块板)和选口信号(A0、A1构成2:4译码器,可选择4个口地址),与读写信号(引线31、32)相结合,最多可寻址256个输入口和256个输出口(设每块板4个输入口和4个输出口),选通I/O端口工作。通过IOEXP (引线35)可扩展I/O接口板工作。

二、PC系列总线

PC总线是IBM PC总线的简称。PC系列总线就是以8088/8086为CPU的IBM/XT及其兼容机的总线基础上发展起来,从最初的XT总线发展到PCI局部总线。PCI系列总线包括XT总线、ISA总线、MCA总线、ESIA总线、PCI总线等多种总线结构。

1. ISA总线

IBM推出的PC总线成为8位和16位数据传输的工业标准,被命名为ISA。

ISA总线的数据传输速率为8MB/s,寻址空间为16MB。

它的特点是把CPU视为唯一的主模块,其余外围设备均属从模块,包括暂时掌管总线的DMA 控制器和协处理器。AT机虽然增加了一个MASTER信号引脚,以作为CPU脱离总线控制而由智能接口控制卡占用总线的标志。

2. MCA总线

IBM公司推出第一台386微机时,便突破了ISA标准,创造了一个全新的与ISA标准完全不同的系统总线标准—MCA标准,即微通道结构。

该标准定义系统总线上的数据宽度为32位,并支持猝发(burst mode)方式,使数据的传输率提高到ISA的4倍,达33Mbps,地址总线的宽度为32位,支持4GB的寻址能力,满足了386和486处理器的处理能力。

MCA在一定条件下提高了I/O的性能,但它不论在电气上还是在物理上均与ISA不兼容,导致用户在MCA为扩展总线的微机上不能使用已有的许多I/O扩展卡。另一个问题是为了垄断市场,IBM 没有将这一标准公诸于世,因而MCA没有形成公认的标准。

3. ESIA总线

为冲破IBM公司对MCA标准的垄断,以Compaq公司为首的9家兼容机制造商联合起来,在ISA 基础上,1989年推出了EISA扩展标准。EISA具有MCA的全部功能,并与传统的ISA完全兼容。

EISA总线主要有以下技术特点:

●具有32位数据总线宽度,支持32位地址通路。总线的时钟频率是33MHz,数据传输率为

33Mbps,并支持猝发传输方式。

●与ISA总线兼容,支持多个主模块。

●扩展卡的安装十分容易,自动配置,无须DIP开关。

●EISA系统能自动地根据需要进行32、16、8位数据间的转换

●具有共享DMA,总线传输方式增加了块DMA方式、猝发方式

●EISA还可支持多总线主控模块和对总线主控模块的智能管理。

4. PCI局部总线

PCI总线是1992以Intel公司为首设计的一种先进的高性能局部总线。它支持64位数据传送、多总线主控模块和线性猝发读写和并发工作方式。

PCI局部总线的主要特点如下:

(1)高性能

(2)线性猝发传输

(3)采用总线主控和同步操作

(4)具有即插即用(Plug Play)功能

(5)PCI总线与CPU异步工作

(6)中间缓冲器设计,用户可随意增设多种外围设备。

(7)兼容性强

(8)低成本、高效益

1.3 外部总线

外部总线又称为通信总线,用于计算机之间,计算机与远程终端,计算机与外部设备以及计算机与测量仪器仪表之间的通信。外部总线又分为并行总线和串行总线,并行总线主要有IEEE-488总线,串行总线主要有RS-232-C、RS-422、RS-485、IEEE1394以及USB总线等

一、 IEEE-488总线

IEEE-488总线是一种并行外部总线,专门用于计算机与测量仪器、输入输出设备及这些仪器设备之间的并行通信。IEEE-488总线以机架层叠式智能仪器为主要器件,构成开放式的积木测试系统。

1. IEEE-488总线的使用约定

●数据传输速率≤10Mbps。

●连接在总线上的设备(包括作为主控器的微型机)≤15个

●设备间的最大距离≤2m

●整个系统的电缆总长度≤20m,若电缆长度超过20m,则会因延时而改变定时关系,从而造

成可靠性变差。这种情况应增加调制解调器加以解决。

●所有数据交换都必须是数字化的。

●总线规定使用24线的组合插头座,并采用负逻辑,即用小于+0.8V的电平表示逻辑“1”,

用大于2V的电平表示逻辑“0”。

2. IEEE-488总线设备的工作方式

IEEE-488总线上所连接的设备可按控者、讲者和听者三种方式工作,这三种设备之间是用一条24线的无源电缆互连起来的。该总线的连接情况如图所示。

3. IEEE-488总线的引脚定义

IEEE-488总线定义了16条信号线和8条地线。这16条信号线按功能可分3组,其中8条双向数据线,3条数据传输控制线,5条接口管理线。各引线功能如下:

(1)数据线D1~D8,这8条线用来并行传输数据、地址、状态字和命令等信息。

(2)数据传输控制线DA V,NRFD和NDAC;

(3)接口管理线IFC、SRQ、ATN、EOI和REN

4. IEEE-488总线数据传送时序

IEEE-488总线上数据传送采用异步方式,即每传送一个字节数据都要利用三条控制线来进行握

手联络,从而协调信息的传输,实现三线握手的数据传输。

三线握手的工作过程:

①原始状态 讲者置DA V 为高电平;听者置NRFD 与NDAC 两线为低电平。

②讲者测试NRFD 与NDAC 两线的状态,如果同时为低电平时,则将数据送到数据总线上,并将DA V 置成高电平。

③图中斜线表示一个设备接着一个设备陆续做好了接收数据准备(如打印机“不忙”)。

④所有接收设备都已准备就绪,NRFD 变为高电平。

⑤当NRFD 为高电平,且数据总线上的数据已稳定后。讲者使DA V 变为低电平,告诉听者数据线上的数据有效。

⑥听者一旦认识到这一点,便立即将NDAC 拉回低电平,这意味着在结束处理此数据之前不准备再接收另外的数据。

⑦听者开始接收数据,最早接收完数据的听者欲使NDAC 变高(如图中斜线所示)。但其他听者尚未接收完数据,故NDAC 线仍保持低电平。

⑧只有当所有听者都接收完数据后,NDAC 才变为高电平。

⑨讲者确认NDAC 为高电平后,便使DA V 线为高电平。 ⑩讲者撤销数据总线上的数据。

听者确认DA V 线变高后,将NDAC 置成低电平,以便开始传送另一字节数据。

二、RS-232-C 总线

RS-232-C 总线是一种串行外部总线,专门用于数据终端设备DTE 和数据通信设备DCE 之间的串行通信,是1969年由美国电子工业协会(EIA )从CCITT 远程通信标准中导出的一个标准。

1. RS-232-C 总线的机械特性

RS-232-C 总线的接口连接器采用DB-25插头和插座,其中阳性插头(DB-25-P )与DTE 相连,阴性插座(DB-25-S )与DCE 相连。

RS-232-C 25个引脚只定义了22个。通常使用的RS-232-C 接口信号只有9根引脚.最基本的三根线是发送数据线2、数据线3和信号地线7,一般近距离的CRT 终端、计算机之间的通信使用这三条线就足够了。其余信号线通常在应用MODEM (调制解调器)或通信控制器进行远距离通信时才使用。

常用的9根引脚分为两类:一类是基本的数据传送引脚,另一类是用于调制解调器(MODEM )的控制和反映其状态的引脚。

基本数据传送引脚包括:TXD 、RXD 和GND (2、3、7引脚)。TXD 为数据发送引脚,数据发送时,发送数据由该引脚发出,在不传送数据时,异步串行通信接口维持该引脚为逻辑“1”。RXD 为数据接收引脚,来自通信线的数据信息由该引脚进入接收设备。GND 为信号地,该引脚为所有电路提供参考电位。

MODEM 控制和状态引脚分为两组,一组为DTR 和RTS ,负责从计算机通过RS-232C 接口送给MODEM 。另一组为DSR 、CTS 、DCD 和RI ,负责从MODEM 通过RS-232C 接口送给计算机的状态信息。

2. RS-232C 总线的电气特性

RS-232C 标准的电气性能主要体现在电气连接方式、电气参数及通信速率等方面。

(1) 电气连接方式

EIA 的RS-232C 及CCITT 的V .28建议采用如图1.7

所示的电气连接方式。

这种连接方式的主要特点是:

①非平衡的连接方式,即每条信号线只有一条连线,信道噪声会叠加在信号上并全部反映到接收器中,因而会加大通信误码率,但却最大限度降低了通信成本。

②采用点对点通信,只用一对收发设备完成通信工作,其驱动器负载为3~7k ?。

③公用地线,所有信号线共用一条信号地线,在短距离通信时有效地抑制了噪声干扰;但不同信号线间会通过公用地线产生干扰。

(2)电气参数

电气连接方式决定了其电气参数。电气参数主要有:

① 引线信号状态 RS-232C 标准引线状态必须是以下三种之一,即SPACE/MARK(空号/传号)、或ON/OFF(通/断)、或逻辑0/逻辑1。

② 引线逻辑电平 在RS-232C 标准中,规定用-3~-15V 表示逻辑1;用+3~+15V 表示逻辑0。 ③ 旁路电容 RS-232C 终端一侧的旁路电容C 小于2500pF 。

④ 开路电压 RS-232C 的开路电压不能超过25V 。

⑤ 短路抑制性能 RS-232C 的驱动电路必须能承受电缆中任何导线短路,而不至于损坏所连接的任何设备。

(3)通信速率

RS-232C 标准的电气连接方式决定其通信速率不可能太高。非平衡连接及共用地线都会使信号质量下降,通信速率也因此受到限制(最高通信速率为115200bps)。由于受噪声的影响,RS-232C 标准规定通信距离应小于15m 。

3. RS-232-C 总线的通信结构

RS-232C 的典型的数据通信结构如下图所示。图(a)是具有MODEM 设备的远距离通信线路。数据终端设备DTE ,如计算机、终端显示器,通过RS-232C 接口和数据通信设备DCE 如调制解调器连接起来,再通过电话线和远程设备进行通信。MODEM 除具有调制和解调功能外,还必须具有控制功能和反映状态的功能。

(a ) (b )

图(a )使用了最常用的5根信号线,提供了两个方向的数据线(发送和接收数据)和一对控制数据传输的握手线RTS 和DSR 。

图(b )是不用MODEM 的直接通信线路。在实际使用中,若进行近距离通信,即不通过电话线进行远距离通信,则不需要使用DCE ,而直接把DTE 连接起来,称为零调制解调器连接,因为此时调制解调器已经退化成了一个线路交叉。两个DTE 之间可以利用表2-3列出的常用9根线进行通信双方的握手联络。

还有一种简单的连接线路,如图1.9所示,仅用3根基本的数据传送线:发送数据线2、接收数据线3和信号地线7。

图1.9最简单的RS-232C数据通信图1.10 RS-232C发送和接收电路

4. RS-232C总线的接口电路

一般CRT终端和计算机采用TTL输入/输出电平,为了满足RS-232-C信号电平,采用集成电路MC1488发送器和MC1489接收器,进行TTL电平与RS-232-C电平的相互转换,如图1.11所示。

图1.11 RS-232C的接口电路示例

三、 RS-422和RS-485总线

EIA先后推出了新的标准RS-449、RS-422以及核RS-485等总线标准,这些标准除了与RS-232C 兼容外,在加快传输速率、增大传输距离、改进电气性能等方面都有了明显提高。

1. RS-422A标准接口

RS-422由RS-232C发展而来。RS-422定义了一种平衡通信接口,将传输速率提高到10Mbit/s,在此速率下电缆允许长度为120m,并允许在一条平衡总线上连接最多10个接收器。如果采用较低传输速率,如9000bps时,最大距离可达1200m。RS-422是一种单机发送、多机接收的单向、平衡传输的总线标准。

RS-422标准规定了双端电气接口型式,使用双端线传送信号。它通过传输线驱动器,把逻辑电平变换成电位差,完成始端的信息传送;通过传输线接收器,把电位差转变成逻辑电平,实现终端的信息接收。在电路中规定只能有一个发送器,可以有多个接收器,可以支持点对多的通信方式。

图1.12 RS-422电气连接图

RS-422的数据信号采用差分传输方式传输。RS-422 有4 根信号线,两根发送、两根接收,RS-422 的收与发是分开的,支持全双工的通讯方式。

RS-422的最大传输距离为1200m,最大传输速率为10Mbps。

图1.13 RS-422A接口电路示意图图1.14 RS-485接口示意图

2. RS-485标准接口

RS-485是一种多发送器的电路标准,它是RS-422A性能的扩展,是真正意义上的总线标准。它允许在二根导线(总线)上挂接32台RS--485负载设备。

图1.14给出了RS-485的接口示意图,它也是差分驱动(发送器)电路,在发送控制允许(高电平)的情况下,TXD端的TTL电平经发送器转换成RS-485标准的差分信号,送至RS-485总线。同样RS-485总线上的差分信号,在接收允许(低电平)的情况下,经接收器转换后变成TTL电平信号。

RS485具有以下特点:

(1)RS-485的电气特性:逻辑“1”以两线间的电压差为+2V~+6V表示;逻辑“0”以两线间的电压差为-2V~ -6V表示。

(2)RS-485的数据最高传输速率为10Mbps

(3)RS-485接口是采用平衡驱动器和差分接收器的组合,抗共模干能力增强。

(4)RS-485接口的最大传输距离为1200m,在总线上是允许连接多达128个收发器,即具有多站能力和多机通信功能。

RS-485与RS-422的区别在于:

①硬件线路上,RS-422至少需要4根通信线,而RS-485仅需2根;RS-422不能采用总线方式通信,但可以采用环路方式通信,而RS-485两者均可。

②通信方式上,RS-422可以全双工,而RS-485只能半双工。

③两者的其它差异见表2.4所示。

四、串行总线协议转换器

在计算机控制系统中,通常主机提供了RS-232C标准接口,而控制系统往往分布较远,单独由RS-232C不能实现远距离的通讯任务,就需要进行与RS-485或RS-422 的转换,并且利用RS-485网络功能,可以很方便的实现RS-485通讯网络。

JMW1801无源转换器支持半双工通信,利用串口窃电技术供电,无须外供电源;支持远程通信(大于1.2Km)和多机通信(128接点),DB9/DB9结构,速率:0~115.2Kbps自适应。

利用JMW1801可以方便的实现RS-232C与RS-485的转换,并搭建起RS-485通信网络,如图1.15所示。

图1.15 由RS-232C/RS485协议转换器实现的串行通信结构

五、 通用串行总线(USB)

通用串行总线USB的规范是IBM、Compaq、Intel、Microsoft、NEC等多家公司联合制订的。

先后推出了USB1.0、USB1.1、USB2.0和USB On-The-Go(OTG)总线标准。

现在最为流行的是USB1.1和USB2.0标准。在USB 1.1中定义了两种速度的传输工作模式,低速模式和全速模式,低速模式下数据传输速度为1.5 Mb/s,全速模式下USB的传输速度达到12 Mb/s。在USB2.0版本中推出了高速模式将USB总线的传输速度提高到了480 Mb/s的水平。

1. USB设备的主要特点

采用USB接口的设备支持热拔插),使用户在开机状态时即可将设备连接到电脑主机上,免除了使用户感到厌烦的重新启动过程。

USB接口可以同时连接127台USB设备。速度方面,USB 1.1总线规范定义了12 Mb/s的带宽,足以满足大多数诸如键盘、鼠标、Modem、游戏手柄以及摄像头等设备的要求,而USB2.0所提供的480Mb/s的传输速度,更是满足了硬盘、音像等需要高速数据传输的场合.

2. USB设备及其体系结构

USB总线是一种串行总线,USB总线系统中的设备可以分为三个类型,一是USB主机,在任何USB总线系统中,只能有一个主机。二是USB 集线器(HUB),类似于网络集线器,实现多个USB

设备的互连。三是USB 总线的设备,是USB 体系结构中的USB 最终设备,接受USB 系统的服务。

USB 总线连接外设和主机时,利用菊花链的形式对端点加以扩展,形成了如图1.16所示的金字塔型的外设连接方法,最多可以连接7层,127台设备。

3. USB 的传输方式

针对设备对系统资源需求的不同,在USB 规范中规定了四种不同的数据传输方式。

(1)控制(Control)传输方式

(2)中断(Interrupt)传输方式

(3)同步(Isochronous)传输方式

(4)批(Bulk)传输方式

4. USB 设备的电气连接

USB 连接分为上行连接和下行连接。USB 集线器输出连接口为A 型口,而外设及HUB 的输入口均为B 型口。所以USB 电缆一般采用一端A 口、一端B 口的形式。USB 电缆中有四根导线:一对互相绞缠的标准规格线,用于传输差分信号D+和D-,另有一对符合标准的电源线VBUS 和GND ,用于给设备提供+5 V 电源。USB 连接线具有屏蔽层,以避免外界干扰。USB 电缆如图1.17所示。

图1.17 USB 的电缆

图1.17中,两根双绞的数据线D+、D-用于收发USB 总线传输的数据差分信号。低速模式和全速模式可在用同一USB 总线传输的情况下自动地动态切换。USB 对电缆长度有一定的要求,最长可为5 m 。

图1.18给出了USB 连接设备和主机的连接方法。全速和低速连接方法的不同在于设备端,全速连接法需要在D+上接一个1.5 k Ω的上拉电阻,而低速接法是将此电阻接到D-上。 图1.16 基于USB 总线的外设连接

计算机专业开题报告毕业论文(14年最新)

毕业设计(论文)选题申请表 基本情况学生姓名学号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年级09级题目基于ASP的信息咨询公司网站设计与实现 选题来源指导教师推荐□学生自拟□其它□ 选择本题目原因 随着经济全球化影响的加速扩张,硬件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社会信息化也在不断发展。互联网在中国的特点从最开始的个人信息需求旺盛、商务应用需求相对较弱转变为如今激增的商务应用需求,这个转变离不开互联网人群结构的改变。各行业的企业和商务人士在经济环境变幻莫测的大趋势下,越来越注重对自己所属行业动态、市场价格、未来发展方向等多方面信息的需求。而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这种需求日益转向以网络来表达和实现。 国内关于这方面的网站正在逐步成长起来,但从整体来看,信息咨询数据库的建立、咨询者与咨询服务提供者的信息交流平台等方面仍有进步提高的空间。 鉴于以上原因,选择基于ASP的信息咨询公司网站设计与实现为毕业设计课题。 指 导 教 师 意 见指导教师签字: 年月日院 部意见院长签字: 年月日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题目基于ASP的信息咨询公司网站设计与实现 要求 1、实现行业客户资源信息的整合; 2、利用ASP技术设计网站,已达到行业信息共享; 3、提供专业咨询等深层次的增值性服务,使客户在浏览和使用网站的同时 获得更好的服务体验; 4、充分考虑功能结构上的不断调整,挖掘运营的可持续发展利用价值。 内容与技术参数 1、通过使用ASP与https://www.360docs.net/doc/9d6004632.html,二者结合的技术,达到利用VBScript、 JavaScript、c#、HTML等程序语言进行开发设计与实现的目的。 2、数据库拟采用SQL SERVER 2003,提高整个网站在功能、速度及安全性 三方面的质量与效益。 3、网站前台使用ASP技术进行设计与开发,网站后台的客户管理系统操 作界面使用https://www.360docs.net/doc/9d6004632.html,技术进行设计与开发。 工作计划 2012年11月5日前:完成选题工作。 2012年12月10日前:资料查阅,大量阅读总结。 2013年1月25日前:完成开题报告。 2013年5月20日前:进行学位论文的撰写,完成初稿。 2013年5月25日前:对初稿进行修改,形成二稿。 2013年5月28日前:对二稿进行修改,完成毕业论文的最终定稿工作。 2013年5月30日前:完成记录工作,并将全部材料上交。 下达日期:年月日完成日期:年月日 学生:(签名)年月日 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 院长:(签名)年月日

工业计算机发展概述

工业控制计算机总线体系结构及发展趋势 (一)工业计算机产业迅猛发展 工业计算机是工业自动化设备和信息产业基础设备的核心。传统意义上,工业计算机主要用于工业生产过程的测量、控制和管理,但今天的内涵已经远不止这些,其应用范围也已经远远超出工业过程控制,而是应用在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的各个领域。 随着近年来无线网络技术、信息家电、汽车、以及医疗等行业的蓬勃发展,从而使得原本"鲜为人知"的工业计算机如今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由于在以上这些行业中工业计算机正越来越多的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这便使得工业计算机产品在未来行业市场上的需求和发展也变得更加旺盛而迅猛! 工业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已经渗入到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已由智能建筑、交通智能、车载计算机、医疗仪器等工业领域扩展到无线基础设施、网络应用设备、网络安全、多媒体应用、金融服务等网络通信与数字多媒体相关的领域。 3C融合、三网融合、企业信息化加速进行,无论是信息产业基础设备、还是企业计算市场,对工业计算机的需求从来都未像今天这般为IT业所重视。工业计算机已经成为信息产业基础设备的核心,包括移动计算平台、通讯计算平台、车载计算平台、工业控制、商业控制、电子商务平台和信息家电,还可应用于与Internet相联接的接入设备。 从软交换机到即插即用的通信服务器,工业计算机将成为一个与信息网络融为一体、以人为中心的随时随地的服务平台。各种各样的工业计算机技术将无处不在,它们将通过多样化网络通信方式(无线或有线,个人网或家庭网,短或长距离),无缝地集成在一个信息网络里,随时随地为人们提供所需要的丰富多彩的服务,而又不为人所察觉。 新的工业计算机体系结构有更强的交互和互操作性,同时也是多种信息系统的融合平台。最后,工业计算机将朝着创建一个开放、标准化平台的方向发展。 (二)中国工业计算机产业发展历程 1、STD总线技术开创了低成本工业自动化技术的先河 工业计算机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其标志性产品是STD总线工业计算机。STD 总线最早是由美国Pro-Log公司和Mostek公司作为工业标准而制定的8位工业I/O总线,随后发展成16位总线,后被国际标准化组织吸收,成为IEEE961标准。1991年,由信息产业部电子六所牵头成立了中国计算机行业协会STDMG/P.R.C分会,在国内推广普及STD 总线。 STD总线技术是机笼式安装结构,具有标准化、开放式、模块化、组合化、尺寸小、成本低等特点,并且设计、开发、调试简单,得到了当时急需用廉价而可靠的计算机来改造

微机总线类型及应用

PC机的系统总线又可分为ISA、EISA、MCA、VESA、PCI、AGP等多种标准。 一、ISA/EISA/MCA/VESA总线 ISA(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是IBM公司为286/AT电脑制定的总线工业标准,也称为AT标准。ISA总线的影响力非常大,直到现在仍存在大量ISA设备,最新的主板也还为它保留了一席之地。MCA (Micro Channel Architecture)是IBM公司专为PS/2系统开发的微通道总线结构。由于要求使用许可证,违背了PC发展开放的潮流,因此还未有效推广即告失败。 EISA(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是EISA集团(由Compaq、HP、AST等组成)专为32位CPU设计的总线扩展工业标准,向下兼容ISA,当年在高档台式机上得到一定应用。VESA(Video Electronics Standards Association),是VESA组织(由IBM、Compaq等发起,有120多家公司参加)按Local Bus(局部总线)标准设计的一种开放性总线,但成本较高,只是适用于486的一种过渡标准,目前已经淘汰。 二、PCI总线 90年代后,随着图形处理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在以Windows为代表的图形用户接口(GUI)进入PC机之后,要求PC具有高速的图形及I/O运算处理能力,这对总线的速度提出了挑战。原有的ISA、EISA总线已远远不能适应要求,成为整个系统的主要瓶颈。1991年下半年,Intel 公司首先提出了PCI(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的概念,并联合IBM、Compaq、AST、HP、等100多家公司成立了PCI集团。PCI是一种先进的局部总线,已成为局部总线的新标准,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总线结构。PCI总线是一种不依附于某个具体处理器的局部总线,从结构上看,PCI是在CPU和原来的系统总线之间插入的一级总线,需要时具体由一个桥接电路,实现对这一层的智能设备取得总线控制权,以加速数据传输管理。 三、AGP总线 虽然现在PC机的图形处理能力越来越强,但要完成细致的大型3D图形描绘,PCI总线结构的性能仍然有限。为了让PC的3D应用能力能同图形工作站相比,Intel公司开发了AGP(Accelerated Graphics Port)标准,主要目的就是要大幅提高高档PC机的图形尤其D图形的处理能力。严格说来,AGP不能称为总线,因为它是点对点连接,即连接控制芯片和AGP显示卡。AGP在主内存与显示卡之间提供了一条直接的通道,使得3D图形数据越过PCI总线,直接送入显示子系统。这样就能突破由于PCI总线形成的系统瓶颈,从而达到高性能3D图形的描绘功能。PCI及AGP插槽外观见图1。标准接口的类型 在微机系统中采用标准接口技术,其目的是为了便于模块结构设计,可以得到更多厂商的广泛支持,便于“生产”与之兼容的外部设备和软件。不同类型的外设需要不同的接口,不同的接口是不通用的。以前在8086/286机器上存在过的ST506和ESDI等接口标准都已经淘汰,目前在微机中使用最广泛的接口是:IDE、EIDE、SCSI、USB和IEEE 1394五种。 一、IDE/EIDE接口

简要分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趋势

简要分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趋势 最近几年,我国科学技术得到了较快发展,我国当前已经进入信息化社会,全国各个领域普遍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网络的应用给人们的生活生产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但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而且也促进了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使我国经济与文化与国际间的差距越来越小,随着计算机的普遍应用为人们呈现了新的世界,大大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笔者认为计算机技术也将实现跨越式发展,将来的计算机技术将呈现为更为丰富的特点,在为人们生产提供极大便利的同时更为有效的改变人们的生活。 1 当前计算机技术的特点 1.1 网络化特点 计算机网络化技术就是有效结合计算机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将世界各地的计算机有机联系在一起,从而形成一个功能强大、规模巨大、传递信息速度较快的大型网络,利用大力整合世界各地的信息资源,从而形成丰富的优质资源在网络中以共享的形式存在。当前世界范围内的网络技术得到了广泛发展,各个大型公司、各级政府部门、家庭计算机已经实现了全面普及,结合网络技术将其有机联系在一起,有利于在极短的时间内实现信息的收集与处理、传输。 1.2 多极化特点 社会中拥有着各种各样的行业,不同行业对计算机有着不同的要求,尤其是在航天航空、现代军事当中应用着一些大型与巨型计算机,人

们在需求计算机方面不再只讲求小型个人计算机,而呈现为要求同时呈现微型、小型、大型、巨型等各种各样的计算机,已经表现为明显的多极化特点。 1.3 智能化特点 在第五代计算机中,计算机智能化就是利用提前编制一定的程序指令植入计算机当中,使计算机与人的思维、感觉产生一定的关系,从而可以加快处理信息的速度,在当前生活当中,计算机智能化研究已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如计算机机器人技术的出现。 1.4 多媒体化特点 在此方面的多媒体化就是将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与大众传播技术有机结合在一起,可以同时拥有视频、图像、文本、图形、文字、声音等多种功能,将计算机技术中的丰富信息集成为一个整体,不受人机矛盾关系的影响,可以利用最为恰当的手段解决各种信息。 2 展望计算机的将来发展 笔者认为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趋势可能包括下面这些: 2.1 巨型计算机技术 此类计算机技术有着较快的运算速度和极大的存储空间,无以伦比的功能,一般情况下,这种计算机的容量可以达到几百兆以上,运算速度可以上升到百亿次每秒,可以普遍应用于航空航天、地质勘测、气象卫星、国际科技等各个领域当中,深入研究此方面技术可以保证计算机软件与硬件技术得到较快发展。 2.2 神经网络计算机技术

计算机控制技术及应用论文

浅谈计算机控制技术及应用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多的用计算机来实现控制。近年来,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检测与传感器技术、CRT显示技术、通信与网络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的高速发展,给计算机控制技术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然而,设计一个性能好的计算机控制系统是非常重要的。计算机控制系统主要由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组成,一个完整的控制系统还需要考虑系统的抗干扰性能,系统的抗干扰性能力是关系到整个系统可靠运行的关键。 关键词:计算机控制技术、系统、应用 Chat computer control technology and its application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ore and more people use computers to achieve control. In recent years, computer technology, automation technology, detection and sensor technology, CRT display technology, communications and network technology an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icroelectronic technology, a computer control technology has brought great development. However, the design of a computer control system for good performance is very important. Computer control system is mainly composed of two major components of hardware and software, a complete control system also need to consider the anti-interference performance of the system, the system is related to the anti-jamming capabilities and reliabl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key. Key words:computer control technology、system、apply 正文: 一、计算机控制技术的概述 1、计算机控制的概念 (1)开环控制系统 若系统的输出量对系统的控制作用没有影响,则称该系统为开环控制系统。在开环 控制系统中,既不需要对系统的输出量进行测量,也不需要将它反馈到输入端与输入量 进行比较。 (2)闭环控制系统 凡是系统的输出信号对控制作用能有直接影响的系统都叫作闭环控制系统,即闭环 系统是一个反馈系统。闭环控制系统中系统的稳定性是一个重要问题。

浅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趋势

浅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趋势 我国近年来整体经济建设发展非常迅速,各行业有了新的发展机遇。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的研究和探索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计算机科学技术在人们的生活和生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各行各业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促进了社会的全面发展。 标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发展趋势 引言 科技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使得我国快速进入现代化发展阶段。在我们所熟知的工作行业与领域中,都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提供相关的技术帮助,才能拥有当前快速的发展体系。随着社会的发展,它已经广泛应用在日常生活、教育、医疗、科技、工业等众多领域,它的高科技为这些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指导作用,成为控制这些企业发展的核心技术。 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现状 (一)发展迅速,应用广泛 我国科学技术在不断的发展,对推动计算机科学和技术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生产过程中,在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的前提下,我国正不断引入一个又一个新的动力来推动科技的生产。计算机技术在人们的生活和生产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与此同时,随着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中,技术创新的计算机技术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得到很好的使用,大大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产数量,对当今社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专业化表现越来越明显 有些设计公司,比如CAD平面设计公司或者一些设计院等部分,在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于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可以说,如果没有这些设计软件,他们就不可能有如此高的设计效率和设计质量。所以,当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专业化表现越来越明显,形成很多相关的产业,促进了这些领域的发展。比如在高校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图书馆自助还书设备。过去,我们借书、还书都需要在图书馆专门的服务窗口才能完成这些步骤,但是随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图书馆自助还书设备步入校园,给我们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服务,满足了广大师生群体的需要,专业化表现越来越突出。 (三)走向专业化、多功能化 目前,许多企业和行业正在朝着专业化和多功能化的方向发展,这是符合时代潮流的。因此,计算机科学技术也应该朝着这个方向发展。只有这样,它才能

计算机信息技术论文

计算机信息技术论文 计算机信息技术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作用[摘要] 信息技术在农业上的广泛应用,正在促进农业管理、生产、销售以及农业科技、教育发生巨大变化,展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给这一产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极大推动了农业的现代化进程,同时也给农业科技工作者迎接农业信息技术革命带来了挑战。 [关键字] 农业信息化农业数据库应用发展前景 当今世界,以计算机为主导的信息技术浪潮席卷全球,人类正朝着从工业社会到信息社会,从商品经济到知识经济,从现代农业到信息农业的转变,并逐步经历着思维方式、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巨大变革。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渗透到了农业发展的各个方面,在农业中的运用已构成一个完整的功能体系。 一、我国农业信息化的发展概况 从20 世纪80 年代初开始,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的农业应用逐步发展为一股潮流,广泛应用于作物生产、畜禽生产、农业机械、农产品加工、农业环境监测与控制、作物产量预测、农业病虫预报及农业信息服务等方面。计算机技术不仅给农业管理、生产和科研带来了高效益、高效率和高质量,自身也逐步形成农业科技领域里的特殊分支。

当今,我国农业信息化已经从主要是以科学计算、数学规划模型和统计方法应用为主,发展到应用领域包括农业自然资源数据处理、农业信息管理与推广服务、农业规划与决策和农业生产过程实时处理与控制等多个方面,计算机应用已渗透到农业各学科。我国已建成农业科研项目计算机管理系统(ARICMS),中国农业文献数据库,中国农业科技成果库,中国农业研究项目数据库,农业实用技术数据库等,同时还引进了世界上几个最主要的农业数据库,如联合国粮农组织的AGRIS,美国国家农业图书馆的AGRICOLA,英国国际农业和生物科学中心的CABI 等,并正在建设全国农业科技信息网。“中国农业院网络中心”已建成,并与农业部、国家科委、国际信息网联网,大大促进了我国农业科技及其推广事业的发展,使各级领导、农业科技人员通过计算机网络就能了解国内外科技动态、水平及趋势,掌握科研课题的设置及进展,了解农业科研成果的推广与应用,为研究项目的立题、合作提供极为有效的手段,也使农民很容易得到需要的科技信息。随着网络的发展及网上智能化专家系统的建设,农民可足不出户很方便地得到专家的咨询,这将极大地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 二、计算机信息技术在我国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和前景 1.在我国农业生产中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概况。农业部首次把计算机农业应用研究专题列入国家项目是从“七

VP 总线技术路线图

主要介绍的核心内容.VME总线的发展历史 .VPX总线的技术革新 .VPX总线的主板、背板信号、交换板设计原理 .VPX总线在防务与航空系统上的应用 .全球领先的VPX总线产品与系统介绍 今天首先给大家献上的是VPX的基础核心总线与技术路线图的介绍。

VME总线到VPX总线的发展过程: : 最后来一张最新一代高速串行总线技术VPX背板的实物图 背板的实物图: 看了以上的产品路线图后,相信大家都明白为什么会出现VPX及其由来了。新型的VPX(VITA46)标准是自从VME引入后的25年来,对于VME总线架构的最重大也是最重要的改进。安装增加背板带宽,集成更多的I/O,扩展了强大的格式布局。 目前,VME64x已经不能满足国防和航空航天领域越来越高的性能要求与更为恶劣环境下的应用。许多应用,如雷达、声纳、视频图像处理、智能信号处理等,由于受到VME64X传输带宽的限制,系统性能无法进一步提高。急需一种新体制总线,替代现有VEM64x总线,以提高系统传输带宽。 : 性能比较: 传统VEM与VPX性能比较

标准概述:: 1.VPX标准概述 ?VITA 46.0 VPX Base Standard ?VITA 46.1VMEbus Signal Mapping on VPX ?VITA 46.3 Serial RapidIO? on VPX ?VITA 46.4 PCI Express on VPX Fabric Connector ?VITA 46.5:Hypertransport on VPX Fabric Connector ?VITA 46.6: Gigabit Ethernet on VPX Fabric Connector ?VITA 46.7 Ethernet on VPX Fabric Connector

计算机接口技术期末复习资料全

计算机接口技术期末复习资料 1.简述CPU发展历程? 答:自1946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生产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问世以来,可以吧计算机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1946-1958)以电子管为主要元件,第二个阶段(1958-1964)以晶体管为主要元件,第三个阶段(1964-1970)以小规模集成电路为主要元件,到了第四个阶段(1970-今)主要以大规模集成电路为主要元件。 2.微机系统有哪些功能部件组成?他们各自具有什么结构?采用什么样的结构? 答: 3.说明程序存储及程序控制的概念。 答: 4.说明微机系统的工作过程。 答:采用程序存储思想,把计算机执行所需要的程序及数据都保存在计算机的存储器,运算器和控制器进行分析和处理所需要的指令和数据要从存储器中取出。 5.总线规的基本容是什么? 答:物理特性,功能特性,电气特性。 6.根据在微机系统的不同层次上做的总线分类,微机系统中共有哪几类总线? 答:片总线,局部总线,系统总线,通信总线。 7.同步总线传输是如何实现总线控制的?异步总线传送是如何实现总线控制的?半同步总线传送是如何 实现总线控制的?

答: 8.采用标准总线结构组成的微机系统有何优点? 答:小板结构,高度模块化,具有一整套高可靠措施,可长期工作在恶劣的环境下,结构简单。 9.说明存储器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 答:存储容量,存取周期,存取时间,可靠性,性价比。 10.术语“非易失性存储器”是什么意思?PROM和EPROM分别代表什么意思? 答: 11.微机中常用的存储器有哪些类型?他们各有何特点?分别适用于那些场所? 答: 12.是比较静态RAM和动态RAM的优缺点。 答: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0 引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网络技术也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虽然计算机在20世纪40年代就已研制成功,但是直到80年代初期,计算机网络仍然被认为是一种昂贵而奢侈的技术。一直到90年代,随着互联网的出现,基于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信息技术的网络技术得到飞速发展,在今天,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和计算机技术本身一样精彩纷呈,普及到人 脱离电话通讯线路交换模式的里程碑。美国的分组交换网ARPANET 于1969 年12月投入运行,被公认是最早的分组交换网。法国的分组交换网CYCLADES 开通于1973 年,同年,英国的NPL 也开通了英国第一个分组交换网。到今天,现代计算机网络:以太网、帧中继、Internet 都是分组交换网络。 1.3 网络体系结构标准化阶段 以太网目前在全球的局域网技术中占有支配地位。以太网的研究起始与1970 年早期的夏威夷大学,目的是要解决多台计算机同时使用同一传输介质而相互之间不产生干扰的问题。夏威夷大学的研究结果奠定了以太网共享传输介质的技术基础,形成了享有盛名的

CSMA/CD 方法。以太网的CSMA/CD 方法是在一台计算机需要使用共享传输介质通讯时,先侦听该共享传输介质是否已经被占用。当共享传输介质空闲的时候,计算机就可以抢用该介质进行通讯。所以又称CSMA/CD 方法为总线争用方法。 1.4网络互连阶段 随着计算机通信网络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人们希望在更大的范围内。某些计算机系统用户希望使用其他计算机系统中的资源;或者想与其他系统联合完成某项任务,这样就形成了以共享资源为目的的计算机网络。Internet 是全球规模最大、应用最广的计算机网络。它是由院校、企业、政府的局域网自发地加入而发展壮大起来的超级网络,连接有数千万的计算机、 待解决的问题。 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技术也不断革新,网络应用越来越广。面对即将到来的第三代互联网应用,很多发达国家都投入了大量研究资金,希望能抓住机遇,掌握未来的命运。中国也加强了网络方面的投入。中科院计算所为自己的网络起名为“织女星网络”(Vega Grid),目标是具有大规模数据处理、高性能计算、资源共享和提高资源利用率的能力。与国内外其他网络研究项目相比,织女星网络的最大特点是“服务网络”。中国许多行业,如能源、交通、气象、水利、农林、教育、环保等对高性能计算网络即信息网络的需求非常巨大。预计在两三年内,就能看到更多的网络技术应用实例。

计算机控制技术论文

摘要 干扰问题是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和使用过程中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在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工作环境中,存在大量的电磁信号,如电网的波动、强电设备的启停、高压设备和开关的电磁辐射等,当它们在系统中产生电磁感应和干扰冲击时,往往就会扰乱系统的正常运行,轻者造成系统的不稳定,降低了系统的精度;重者会引起控制系统死机或误动作,造成设备损坏或人身伤亡。 抗干扰技术就是研究干扰的产生根源、干扰的传播方式和避免被干扰的措施(对抗)等问题。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中,既要避免被外界干扰,也要考虑系统自身的内部相互干扰,同时还要防止对环境的干扰污染。国家标准中规定了电子产品的电磁辐射参数指标。 由于工业现场的工作环境往往十分恶劣,计算机控制系统不可避免地受到各种各样的干扰。这些干扰可能会影响到测控系统的精度,使系统的性能指标下降,降低系统的可靠性,甚至导致系统运行混乱或故障,进而造成生产事故。干扰可能来自外部,也可能来自内部;它可通过不同的途径作用于控制系统,且其作用程度及引起的后果与干扰的性质及干扰的强度等因素有关。干扰是客观存在的,研究抗干扰技术就是要分清干扰的来源,探索抑制或消除干扰的措施,以提高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本章首先介绍干扰的种类及传播途径,然后根据硬件和软件抗干扰措施的不同,分别加以论述。 关键词:干扰的因素干扰源屏蔽滤波

目录 摘要................................................ I 1产生干扰的因素.. (1) 1.1干扰的定义 (1) 1.2形成干扰的三个要素 (1) 1.3干扰来源 (2) 2干扰存在的形式 (3) 2.1串模信号 (3) 2.2共模信号 (3) 3抗干扰的措施 (4) 3.1抗干扰方法 (4) 3.2屏蔽 (4) 3.3隔离 (5) 3.3.1光电隔离 (5) 3.3.2变压器隔离 (5) 3.3.3继电器隔离 (6) 4 系统接地 (7) 4.1一点接地 (7) 4.2多点接地 (8) 5软件抗干扰设计 (9) 5.1滤波简介 (9) 5.2低通滤波器 (9) 6提高系统抗干扰的措施 (11) 6.1逻辑设计力求简单可靠 (11) 6.2硬件自检测和软件自恢复的设计 (11) 6.3从安装和工艺等方面采取措施以消除干扰 (11) 6.3.1合理选择接地 (11) 6.3.2合理选择电源 (12) 6.3.3合理布局 (12) 结论 (14) 致谢 (15) 参考文献 (16)

浅谈计算机技术在企业信息化管理中的运用

浅谈计算机技术在企业信息化管理中的运用[摘要]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事业发展迅速,信息化建设整体事态日益呈现出更加注重应用、实效以及与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突出特征。本文以企业信息化高速发展背景资料,对企业信息化管理定义的介绍,根据实际情况,重点阐述计算机技术在企业信息化管理中的作用和应用和计算机在企业信息化管理中的不足和改进措施,其分析对企业信息化管理的高效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管理;改进措施 我国信息产业国际竞争力不断提升,信息技术在财政、金融工商、税务、海关、外贸等政府管理部门日益发挥重要作用,在城市建设、劳动就业医疗卫生等社会服务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国有大型企业信息化步伐不断加快,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热情日益高涨,电子商务在各行业的生产经营、供应采购、产品销售和对外贸易等环节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得到了进一步重视,各级政府和企业整合多种信息资源,积极开展面向“三农”的市场和科技信息服务。 1 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定义 企业以企业流程(优化)重组为基础,在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上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控制和集成化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所有信息,实现企业内外部信息的共享和有效利用,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能力。 2 我国企业信息化的现状分析

“十五”期间企业信息化将有很大发展,信息技术在传统产业改造中有显著成效,全国27 个省市、46 个重点城市和近2000 企业开展制造业信息化试点示范工程基本完成。计算机辅助设计,辅助制造,过程控制及辅助管理在各类企业中进一步普及,信息技术在传统产业改造中有显著成效,计算机辅助设计,辅助制造,过程控制及辅助管理在各类企业中进一步普及,大中型企业基本实现信息化:大部分实现初级企业信息化(CAD、CAM、DCS、MIS、ERP 普及率、覆盖率30- 50%);部分大型骨干企业向中级企业信息化发展(CAD、CAM、MIS、ERP、EC 普及率、覆盖率60- 80%);小部分培养成高级企业信息化示范企业(CAD、CAM、ERP、EC 普及率、覆盖率80- 90%以上)。大部分中小企业推广单项信息技术,部分中小型骨干企业分期实现初级信息化,建立若干个中级信息化示范企业,为今后推广积累经验。 3 计算机技术对企业信息化管理中的作用:1)更加精确;2)更加简洁;3)更加人性化;4)提高企业工作的效率;5)可以进行设计,并且预计出结果;6)系统更加庞大,庞大的系统就说明分工越细。 4 计算机技术在企业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1)IT安全治理和风险管理缺位。目前大多数组织的最高管理层对信息资产所面临的严重性认识不足,仅局限于IT方面的安全。2)技术经济论证不足。信息化建设项目具有投资大,风险大的特点。信息化建设项目的高风险和告失败率就要求企业在信息化建设决策之前,要进行充分的技术经济论证。3)资源利用不合理。信息资源的合理应用一直是企

计算机新技术论文云计算

前景广阔的技术---云计算 1 、什么“云计算”? 著名的美国计算机科学家、图灵奖 (Turing Award) 得主麦卡锡 (John McCarthy, 1927-) 在半个世纪前就曾思考过这个问题。 1961 年,他在麻省理工学院 (MIT) 的百年纪念活动中做了一个演讲。在那次演讲中,他提出了象使用其它资源一样使用计算资源的想法,这就是时下 IT 界的时髦术语“云计算” (Cloud Computing) 的核心想法。 云计算中的这个“云”字虽然是后人所用的词汇,但却颇有历史渊源。早年的电信技术人员在画电话网络的示意图时,一涉及到不必交待细节的部分,就会画一团“云”来搪塞。计算机网络的技术人员将这一偷懒的传统发扬光大,就成为了云计算中的这个“云”字,它泛指互联网上的某些“云深不知处”的部分,是云计算中“计算”的实现场所。而云计算中的这个“计算”也是泛指,它几乎涵盖了计算机所能提供的一切资源。 麦卡锡的这种想法在提出之初曾经风靡过一阵,但真正的实现却是在互联网日益普及的上世纪末。这其中一家具有先驱意义的公司是甲骨文 (Oracle) 前执行官贝尼奥夫 (Marc Benioff, 1964-) 创立的Salesforce 公司。 1999 年,这家公司开始将一种客户关系管理软件作为服务提供给用户,很多用户在使用这项服务后提出了购买软件的意向,该公司却死活不干,坚持只作为服务提供,这是云计算的一种典型模式,叫做“软件即服务” (Software as a Service,简称 SaaS)。这种模式的另一个例子,是我们熟悉的网络电子邮箱 (因此读者哪怕是第一次听到“云计算”这个术语,也不必有陌生感,因为您多半已是它的老客户了)。除了“软件即服务”外,云计算还有其它几种典型模式,比如向用户提供开发平台的“平台即服务” (Platform as a Service,简称 PaaS),其典型例子是谷歌公司 (Google) 的应用程序引擎 (Google App Engine),它能让用户创建自己的网络程序。还有一种模式更彻底,干脆向用户提供虚拟硬件,叫做“基础设施即服务” (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简称 IaaS),其典型例子是亚马逊公司 (Amazon) 的弹性计算云 (Amazon Elastic Compute Cloud,简称 EC2),它向用户提供虚拟主机,用户具有管理员权限,爱干啥就干啥,跟使用自家机器一样。 从二十世纪末到现在的短短十来年时间里,云计算领域的发展非常迅猛,微软 (Microsoft)、谷歌、甲骨文、亚马逊等大公司都已先后杀了进去。很多大学、公司及政府部门展开了对云计算的系统研究。云计算俨然成为了 IT 领域中前途最光明的方向。受此热潮影响, 2007 年,电脑公司戴尔 (Dell) 的头脑开始发热,梦想将“云计算”一词据为己有 (申请为商标),结果遭到了美国专利商标局的拒绝,美梦破碎。 云计算的早期服务对象大都是中小用户,但渐渐地,一些知名的大公司也开始使用起了云计算。比如纽约时报 (New York Times) 就曾利用亚马逊的云计算,将一千多万篇报道在两天之内全部转成了 PDF 文件。这项工作如果用它自己的计算机来做,起码要一个月的时间,是不可承受之重。另一方面,从亚马逊的角度讲,它提供云计算也并不是想学雷峰。为了保证自己主业——网络销售——的顺畅,亚马逊的硬件资源是按峰值需求配置的,平时所用的只有十分之一。提供云计算服务,将这部分空置资源转变为利润,赚它个盆满钵溢,对亚马逊来说无疑是很实惠的。亚马逊如此,谷歌、微软等巨头的几十

PC总线发展历史及技术比较

PC总线发展历史及技术比较 摘要:简要叙述了微机的发展史和几种常用的总线类型,且进行了Compact PCI与传统 工业PC相对比。 关键词:Compact PCI 总线 PCI 总线发展简史:随着微机的发展,内部总线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由最初的一条变为 多条,功能由弱到强,传输速率由低到高,由依赖于处理器到与处理器无关……在现代微机中,内部总线又可分为以下四类:①处理器总线:从处理器引出的总线,即直接与处理器相连的总线,其速度极快。②存储器总线:存储器控制器与存储器相连的总线。在现代微机中,存储器控制器一般位于控制芯片组的主桥(北桥或后来出现的存储器控制器Hub)中。③局部总线:对局部总线的理解需要从它产生的背景说起,而这又涉及到主流微机——PC系列机内部总线的发展史。早期的PC系列机采用的系统总线叫PC总线、PC/AT 总线,后来经过标准化后称为ISA(Industrial Standard Architecture)总线。为了赢得市场,IBM公司公布了ISA总线的全部规范和机器的硬件结构。这确实见效,其机器迅速占领微机市场,但随之而来出现了一大批兼容机厂家。为此IBM公司在推出第一台80386机时创立了一种和ISA总线不兼容的MCA(Micro Channel Architecture)总线。IBM公司吸取以前的教训,未公布其标准,企图垄断市场。 该总线在当时的确是一种高性能总线,其数据线宽度为32位,配有总线仲裁机制,支持16个总线主控器。但由于与ISA总线不兼容,致使采用该总线的机器未能占领市场。与此同时,以Compaq、AST、Epson、HP等9家公司联合,推出了与ISA总线兼容并且具有MCA 全部功能的扩展ISA,即EISA总线,该总线得到了广泛应用。EISA总线的数据线宽度为32位,支持多处理器结构,具有较强的I/O扩展能力和负载能力,最大数据传输率为33 MB /S。 随着微处理器和系统总线的发展,微机的应用领域也在拓宽,如复杂的图像处理、在线交易处理、运动视频处理、高保真音响、多任务操作系统、局域网络以及多媒体的应用等。这些都需要在处理器和外设之间进行大量及高速的数据传送和处理,而此时EISA等系统总线已无法满足需要,因而成为处理器与外设之间数据传输的瓶颈。为了提高高速图像显示在总线上的传输效率,VESA(Video Electronics Standard Association)与60余家显示接口制造商联合推出了一种全开放的通用的局部总线标准VL-Bus(VESA Local Bus)。 VL-Bus是在处理器与EISA等传统系统总线之间另开辟的一条总线。采用该局部总线显示接口可以与微处理器同步工作。由于VL-Bus具有较高的数据传输效率,因此在80486系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VL.Bus存在诸多不足,例如,其数据线和地址线直接与微处理器相连,加重了微处理器的负载,即要求微处理器有推动VL-Bus的功率,微处理器本身也会因此过热;VL-Bus板卡比较长,它的插槽的前部是标准的ISA插槽(以实现和ISA总线兼容),后部才是vL-Bus特色部分,接口卡长使得插拔不方便,也增加了制造成本。因此在与另一个局部总线即PCI总线的竞争中败北。 PCI(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总线是Intel公司于1991年下半年首先提出的,并与IBM、Compaq、AST、HP、DEC等100多家公司联合成立了PCI Special Interest Group(PCI SIG),于92年6月推出了PCI总线标准1.0版,93年4月底发布了2.0版,95年6月初发布了2.1版,98年12月又更新为2.2版。PCI总线支持32位/64位数据传输,其数据传输率在32位时为132 MB/s(有时说成133MB /S),在64位时为264 MB/s(有时说成266 MB/s)。PCI以它诸多优点,成为现代微机中

计算机控制技术论文 -

浅谈计算机控制技术 引言: 计算机控制系统是自动控制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利用计算机(通常称为工业控制计算机,简称工控机)来实现生产过程自动控制的系统,它由控制计算机本体(包括硬件、软件和网络结构)和受控对象两大部分组成。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现代控制理论的快速发展,计算机控制技术诞生并迅速蓬勃发展起来,其应用遍及国防、航空航天、工业、农业、医学等多种领域。本文将主要针对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发展历史、当今现状以及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发展趋势做一介绍,并结合它的具体实例介绍计算机控制技术的一些主要应用领域。 正文: 一、计算机控制技术的概述 1、计算机控制的定义: 计算机控制是自动理论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而产生的一门新兴学科,计算机控制技术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 2、计算机控制的发展历史: 计算机控制技术的思想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美国TRW航空公司与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个炼油厂合作,进行计算机控制的研究,他们设计出了一个利用计算机控制实现反应器供料最佳分配,根据催化剂活性测量结果来控制热水的流量以及确定最优循环的系统。这项具有跨时代意义的工作为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从此,计算机控制技术迅速发展,并被各行各业广泛应用。 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控制技术也紧随其后,迅猛的发展起来。现如今,微型计算机的出现和发展使计算机控制技术又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二、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应用领域 1、计算机控制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实例 在农业日趋机械化及自动化的今天,自动控制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利用计算机控制技术管理控制农业生产已成为目前研究的一个重点。农业大棚、智能化养殖场等等都是计算机控制技术在农业生产领域应用的鲜明例子。 智能温室大棚中利用计算机进行远程监控和操作,还可设计自动控制无人管理温室大棚。根据远程传感器搜集来的温度、湿度、光照等模拟信息,经输入通道进行AD转换,传入计算机,计算机既可以利用这些数据进行监控,同时又可以利用这些数据对大棚进行控制,进行加湿、加温、增加光照等控制,从而实现温室大棚的自动化智能控制。 2、计算机控制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实例

浅谈计算机技术对教育发展的影响

浅谈计算机技术对教育发展的影响 计算机对现代人来说,早已不是个陌生的名词,它自20世纪40年代诞生以来.以不可 抵挡的气势渗透到了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每个领域, 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力式。教育 作为人类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领域,不可避免地受到计算机的深刻影响,计算机技术在教育 领域的中的不断应用,使得计算机在教育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对教育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一、计算机技术对教育发展的作用: 1、计算机作为学习对象,丰富了教育内容。现代的教学已经不仅仅只是局限在传统的 教学模式下了,计算机凭其强大的数据资源和良好的交互性, 已被越来越多的学校和教育机 构所认可,计算机不单单只是一个学习的工具,它已经成为一种学习的对象甚至在某些条件 F已经完全替代了老师的作用。 2、计算机作为学习工具,使学习更具主动性和个性化,增强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 能力。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是人类至今所拥有的功能最齐全的工具, 如文字处理、电子表格、数据管理、信息查询、图片处理、交流手段等。 3、计算机作为教学工具,使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更具多样化,有助于提高教育质量。 计算机拥有非常庞大的存储记忆,快速精确的处理、计算和判断能力,重复而又多变的工作方式,生动形象地呈现信息的能力,具有灵活的人机交互的特点,从而可以像位知识渊博、 反应迅速、诲人不倦的导师那样,从事技术教学、管理教学、帮助备课、技术考试等通常由 教师来完成的教学工作。 4、计算机作为管理工具,加强了学校管理工作的透明度,提高了工作效率。随着计算 机互联网技术的出现和迅速发展,网络化建设也逐渐深入到大中专院校。校园网的建立,极大地方便了学校管理工作。学校行政、教学、后勤等部门可以通过校园网下发会议通知、 学计划,实现网上报销,也可以通过校园网直接倾听一线教师和学生对学校管理工作的意见 和建议。使学校管理更加透明、有效,有利于学校的建设和发展。 在目前的学校教育中,计算机作为学习对象、学习工具、教学工具和管理工具的四种功能是逐渐融合在起的。计算机更新换代的速度较快,因此在推动学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过程 中,我们应时刻关注计算机发展的最新技术和最新动态, 真正将计算机技术较好的应用到教 育教学的各个方面,充分发挥计算机在学校教育中的积极促进作用, 不断改进我们的计算机 课程教学,着力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新技术的理解和自学能力,以使学生能够利用计算机来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使计算机作为一种学习技术工具真正的使学生 受 益。

计算机网络新技术结课论文

计算机网络新技术结课论文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 题目:论我国IPTV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专业班级:计算本11-1班 学号: 321109010126 姓名:王学福 指导教师:贾慧娟 日期:2012-10-28

目录 1. 引言 (3) 2.IPTV概述 (4) 2.1 IPTV的广义定义 (5) 2.2 IPTV实质内涵 (5) 3.IPTV网络组成及结构 (6) 3.1 IPTV网络的构成及工作原理 (6) 3.2 IPTV网络环境需求 (7) 3.4 方案选型 (8) 4.IPTV技术实现 (9) 4.1 IPTV技术原理 (9) 4.2 IPTV涉及的技术 (9) 4.3 IPTV用户的认证方式 (9) 4.4 播出与传输 (10) 4.5 接收终端 (10) 5.IPTV产业全球发展分析 (11) 5.1 IPTV在国外和香港的发展 (11) 5.2 IPTV在国内的发展 (11) 6.运营商建设IPTV系统面临的问题 (12) 结束语 (12) 参考文献 (13)

论我国IPTV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IPTV即交互式网络电视,是一种利用宽带有线电视网,集互联网、多媒体、通讯等技术于一体,向家庭用户提供包括数字电视在内的多种交互式服务的崭新技术。用户在家可以有两种方式享受IPTV服务:(1)计算机,(2)网络机顶盒+普通电视机。它能够很好地适应当今网络飞速发展的趋势,充分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IPTV既不同于传统的模拟式有线电视,也不同于经典的数字电视。因为,传统的和经典的数字电视都具有频分制、定时、单向广播等特点,尽管经典的数字电视相对于模拟电视有许多技术革新,但只是信号形式的改变,没有触及媒体内容的传播方式。 关键词:IPTV 网络新技术 1.引言 本文主要介绍了对我国TPTV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研究分析,IPTV作为电视新展现形态的数字新媒体,日益被用户所看重成为不可阻挡的大趋势。与全球IPTV快速发展大趋势一样,随着国内运营商IPTV 试商用的地区与规模逐渐扩大以及广大消费者对IPTV的认知程度不断提高,在用户规模总量偏小的基础上,我国IPTV保持了稳定快速增长态势,IPTV用户总数已经从2003年的1.8万、2004年的4.6万增长到2007年的120.8万。进入2008年以来,虽然处在电信业产业重组的诸项事宜一度迟迟未落定而造成不利影响的背景下,我国IPTV用户总数仍然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截至第三季度,用户总数已达220万。预计到2008年底,全国IPTV 用户数将突破300万,与上年同比增长将超过1.5倍。 IPTV等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的发展印证了电信业的媒体属性。就电视内容本身而言,与传统电视(有线、无线、卫星)相比,IPTV可能并无区别。但是由于网络互动性特征的存在,让IPTV可以更方便地提供诸如视频点播、互动游戏等交互式增值服务。电信重组改变了现有电信运营商的格局,中国电信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