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旅游养老模式及设施比较研究

国内外旅游养老模式及设施比较研究
国内外旅游养老模式及设施比较研究

国内外旅游养老模式及设施比较研究-旅游管理

国内外旅游养老模式及设施比较研究

宋元元刘巧

在孝文化受到现代文明的冲击、代际冲突日益矛盾和激化、家庭养老功能逐渐弱化的背景下,如何更好地解决养老问题,切实保障老年人的权益是我国社会现实的一个问题。我们应通过对国内外养老模式的比较,从中找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方式来加以借鉴,提高我国养老质量,切实保障老年人的利益。

一、国外主要养老模式

发达国家在养老模式及其解决老年人住房问题方面,有相对明确的人口老龄化对策和较高的市场化程度,提供了不同于一般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具有老年特色的住房和相关服务。其养老模式大体分为三类:家庭养老、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国外三大主要养老模式在解决社会老龄化问题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三大模式各有利弊,具体如下:

(一)家庭养老最大的优点在于:1、具有家庭的熟悉、温暖和温馨,不会让老年人产生孤独感和失落感;2、减轻社会压力。

(二)家庭养老的不足在于:1、覆盖群体范围有限,只能适合身体健康、有自理能力的年轻老年群体;2、增加子女负担,妨碍其自由发展。老年人服务需要子女等来提供,这势必会要求子女与父母同住或者居住在附近,增加其生活负担,并且妨碍其自由发展;3、无法提供专业、及时周到服务。

(三)西方发达国家在其人口老龄化的初期曾大力发展机构养老(养老院、护理院等),原因在于其优势明显:1、减轻老年人家庭负担,由于养老服务由社区专门机构和人员提供,这样子女不需要与父母居住在一起。2、大规模、集中

解决老年人群社会问题,具有规模经济;3、提供专业化、科学、及时的养老服务和护理。

(四)为了照顾老年人群的内心感受和缓解财政压力,西方发达国家提倡发展居家养老模式,其优点在于:1、老年人不离开熟悉的社区,又能得到来自社会相对专业的养老服务;2、养老服务可以由私人机构提供,政府不必耗资修建额外的公共设施。

(五)为了克服传统居家养老模式的上述局限性,自然形成退休社区应运而生。自然形成退休社区成为美国一种新兴的养老现象,虽然还没有成为大多数发达国家普遍的养老模式,但在美国已经成为一种城市现象,而且在多个城市出现了,它是居家养老的发展演变,是社会发展的自然结果。其优点在于:1、自然形成的养老社区,社区中有老、中、青三代家庭;2、养老方式的创新,不需要兴建专门的老年居住设施;3、弥补了居家养老的不足。

国外的养老设施类型发展历程与养老模式的变迁较为一致,从传统的生活照料机构(elderly care)向护理机构(nursinghome)扩展、再向社区照顾设施(community care)延伸。在“持续照顾”的理念支撑下,当前已形成按老年人自理能力划分的多层次、一体化的养老设施类型体系。内容包括机构、社区两大类养老设施以及居家照顾服务,每大类设施和服务均按照老年人自理能力形成若干小类,相互之间可根据需要自由选择和转换。美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建立了长期照护系统(long-term care sys-tem,LTC),重点保障了养老设施类型体系中针对部分自理老人与完全不能自理老人的设施配置。

日本的养老设施在原居住宅(未经过专门性设计的原住宅)、老人住宅(针对老年人专门提供一定的照料服务的设计住宅)、机构设施(提供全天服务的综

合性老年人居住设施)的三大类中都有较均匀的分布,在三大类之间存在着多种过渡类型,不同设施为身心机能衰退阶段不同的老年人提供有精细化、针对性的照料。例如,特别养护老人之家是为精神上身或体上有着显著障碍,平时需接受介护的老人提供的照料设施;轻费老人之家(简言之低收费老人之家);C型(照料住宅)是为身体功能退化、60岁以上等不能够独立生活的障碍程度稍轻的老人提供照料的设施;有料老人之家(即收费老人之家)是伙食、提供介护服务及其它日常生活上必要便利的老人福祉设施及集体之家等以外的设施。除长期居住的设施外,还设立了日间照料,为卧床老人提拱定期通所康复(即往返照料所康复)服务和医疗诊断治疗;日托服务,为需要介护的老人提供通所介护(即往返介护所介护);及短期居住,供需照料或需要介护的老人短期入住,提供康复训练及日常生活照料等服务。针对老年痴呆症,还专门设立了痴呆症高龄者集体之家。不同的养老设施类型针对照料对象配置功能,避免资源浪费。如医务室只配置介护老人保健设施、短期居住、特别养护老人之家和有料老人之家中。在单元型养老设施中,配置了共同生活室,在共同生活室中可以进行用餐、交谈等行为,不设餐厅、谈话室等。日本不同类型养老设施的职员配置人数也各不相同,这是由于对老年人提供不同的照料所决定的。比如,介护老人保健设施每100人会配置9名护理人员,特别养护老人之家每100人配置3名护理人员,稍微少一些。可是后者的介护人员为每100人需31 人,比前者的每100人25人要多。这是因为介护老人保健设施侧重于对老年人的医疗性护理,而特别养护老人之家更侧重对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起居的介护。

二、国内主要养老模式

(一)主要养老模式和机构类型及其优缺点

目前,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老龄化速度非常快,呈现出规模巨大、发展迅速、持续时间长的特点。根据全国老龄办《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百年预测》的判断,2001~2020年是快速老龄化阶段,平均新增老年人口每年达596万,到2020年,老年人口将会达到2.48亿,老龄化水平达到17.17%;2021~2050年是加速老龄化的阶段,老年人口数量每年平均增加620万人,2050年,老年人口总量将会超过4亿,老龄化水平将达到30%以上,人口预期寿命也将提高到79.3岁;2050年后将进入稳定重度老龄化阶段,老龄化水平基本稳定在31%左右。我国现有老年人的主要养老方式为社区养老、居家养老和养老院养老等三种形式。

以杭州市养老为例,杭州市的老龄化程度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00年杭州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是8.76%,比全国平均比例高1.8%。家庭小型化趋势在杭州也非常明显,2000年户均人数为2.98人(1990年是3.35人),仅仅为同期全国平均户均人数的86.6%。杭州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且发展速度之快,近几年养老设施已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市区60岁以上居民老人的养老设施床位比例是1.02%,城乡总体床位比例约为1.4%,与全国平均水平持平,但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与杭州市在全国的社会经济地位不对称。

杭州市目前正常运行的养老机构基本上为国家或集体所有。

大多集体或国有的养老设施均享受财政补贴,竞争力强,价格低廉;再就是养老设施地处郊区,外部基础设施配套不全,再加上设施过于高档,市场定位不准,收费标准超过了大部分杭州老年人的心理和经济承受能力。养老机构的服务形式主要为集中居住型,即提供集中居住的单人、双人或多人房间,并配套饮食、医疗保健、卫生、娱乐等服务设施。政府对现有的公办养老机构大多数采取

差额拨款,少数全额拨款的方式,养老机构能够通过每月收取入住费维持日常的运行,大量盈利和巨额亏损的情况几乎没有。但社会办养老机构的经营情况并不乐观。

(二)主要机构养老设施的服务与配置标准

我国目前对社会化养老设施的研究和建设水平还非常低,已建成的社会化养老设施很多缺乏对老年人心理和生理特点的研究基础,设施在舒适性、功能性和安全性等方面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养老设施在规模上也相差比较大,不仅有可容纳700人的大规模养老设施,也有只接纳20人的街道敬老院。但总体来看,规模偏大,只有9所规模在百人以内,平均规模为200多人。国外的相关资料显示,养老设施的规模在60人左右时,管理灵活且经济效益较好,说明目前我国养老设施的建设仍然停留在追求规模和数量的阶段。

根据我国养老服务体系的特点和基础,养老设施应该与养老模式相对应,由机构养老设施、社区居家养老设施以及居家养老服务三部分组成。我国的养老设施规划建设标准经历了从无到有、类型逐渐丰富的发展历程,地方上也纷纷出台相关配套标准以应对老龄化社会对养老设施的需求。

三、总结与启示

国外养老模式的形式多样,全面考虑了老人的需求。社会的多元化决定了养老需求的多样化,发达国家一般会针对不同老年人的生理需求在福利设施、服务体系及居住环境等方面,采取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设计。建立有利于养老的法律法规,保障老人的合法权利。服务设施完善,提高老人的生活水平。国外养老院和日间照料中心的护理人员,大多都是经过培训的专业护理人员。如荷兰已建立和形成了一套严格统一的教育培训制度,把护理人员分为4个等级,护士分

为5个等级,毕业证在荷兰甚至欧盟各国均有效。社会介入频繁,市场化运作。此外,社会上还有大量的志愿者,包括慈善机构和个人。志愿服务形成了多种形式,如互助型养老、储蓄型养老等。美国老年住宅业存在激烈的竞争,办得越好社会声望越高,也就越能吸引越多捐助,所以,老年住宅业作为一个产业在美国持续发展。

国内养老模式主要集中在居家养老、社区养老两种模式上,养老设施体系不够完整,养老服务提供比较零碎。我国社会养老服务队伍总体素质不高,工作人员大都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专业训练,专业技能差,所提供的服务质量较低,难以满足老年人的需求。此外,社会养老模式还存在经营运作模式陈旧、服务内容及质量和收费标准偏离社会及市场要求、入住率及投资回报率较低等问题。

通过对国内外养老模式、养老设施配置标准、产业养老设施建设的梳理,我们认为能够为国内养老模式、养老设施配置、养老设施建设、养老设施布局、养老设施规划布局等提供如下启示:

(一)居家养老模式成为国际普遍趋势,坚持“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养老设施布局理念,着手建立“服务方式多样化、服务功能多层次、实施主体多元化”的特色养老服务模式,发挥旅游资源优势,引领发展养老度假村、养老社区等产业旅游设施。

(二)政府应当鼓励个人和事业单位、社会各企业进入社区兴办各类老年服务。政府不仅要积极鼓励、扶持和推进社会非营利养老机构和组织的发展,而且应给予那些愿意在社区提供养老服务的投资者适当的税收优惠和资金补贴。

(三)借鉴发达国家营造社区旅游养老建筑的经验教训,探索符合我国国情及适合老年人需求特点的社区建筑模式。目前,我国许多老人仍居住在20世

纪建造的住宅小区中,这些住宅在设计上未考虑老年人的特殊居住需要,在舒适性、安全性及便利性等方面都有缺陷,应当尽可能地对这些旧住宅进行改造,使之适合老年人的居住和生理特点。

(四)养老设施供给规划要突破选择老年居所的思维定式。

长期以来,老年人在选择居所时,要么独居,要么入住老年公寓。其实,老年人在选择居所时,应当考虑如何摆脱孤独、增加社会交往和获取服务是否便利等问题。家庭支持因素,即子女亲属的居所是距离遥远,还是在附近,可以方便地尽照顾之责,也非常重要。最后,收入、文化、种族和性别等因素也不容忽视。

(五)借鉴国外产业养老案例,促进国内养老产业化、多元化发展。美国以商业模式运营老年地产的方式值得借鉴,将老年地产与休闲、娱乐、健康、教育等融合,更有针对性地提升了地产的价值与吸引力,同时促进了产业链的整合和延伸。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国外养老模式研究

探索争鸣 2013年7期(上) 61 国外养老模式研究 符敏 (湖南同德职业学院 湖南 同德 415000) 摘 要:在西方社会中,与中国社区养老最相近的做法是“社区照顾”。主要是指通过动员社区资源并运用社会人际关系资源对老年人开展服务,使老年人不脱离所生活的社区,在社区内接受养老服务。本文针对西方典型国家的养老模式进行分析,并总结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以对中国的社区养老提供借鉴。 关键词:社区;养老模式;西方发达国家 养老服务的社区照顾模式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英国,随后被众多的欧美发达国家所借鉴,成为了解决养老问题的首选模式。养老方式正逐渐从机构养老向社区居家养老转变,一些国家选择居家养老的老年人比例非常高,其中英国为95?5%,美国为96?3%,日本为98?6%,菲律宾为83%,越南为94%。 一、国外研究现状及动态 在国外居家养老的社区服务一般称为“老年人社区照顾”。英国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践行社区照顾的养老模式,即“社区老年照护服务”。到70年代,社区照顾在英国已经成为养老的普及模式。90年代初期,英国政府颁布了照顾白皮书和国家健康服务与社区照顾法令,这些法令都强调社区照顾的目标是在“自己的家或像家似的环境中供养人们”。西方所推行的居家养老是以社区照顾作为居家养老的补充,西方学界主张大力发展社区助老服务,从而为居家养老的老年群体提供全方位的服务。1982年维也纳老龄问题国际行动计划强调,应该设法让年长者能够尽量在自己的家里和社区独立生活,并且建议社会福利服务应该以社区为基础,向老年人提供全面的服务,1992年联合国通过的老龄问题宣言强调,以社区为单位,让老人尽可能长期在家里居住。在国外,社区养老不仅强调理论创新,而且强调实践应用;不仅把老年人作为群体关注,也把老年人作为个体关注;不仅有宏观层面的指导理论,也有微观层面的操作方法;不仅重视被照顾者,也同样关注着照顾提供者。 二、国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模式 (一)英国的社区照顾养老模式 英国人的平均寿命在上世纪时,男性为49岁,女性为52岁。而全英老年人仅为180万,老龄人口比重只有4.7%。目前,英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已超过1000万,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8%,75岁以上的老年人有370万。面对逐日庞大的老年人群,英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将养老问题纳入社区,启动了社区照顾的养老模式。 英国关于社区照顾有明确的法令指出,为使老年人尽可能的独立要在社区内为养老群体提供必要的服务和照顾。主要是指老年人在家就能接受由家人或者邻居或养老志愿者提供的养老帮助。具体包括:第一,物 质支持,如提供所需食物、安装保健设施、税收减免等。第二,生活帮助,如打扫卫生、帮助老人购物、照顾不方便老人的起居等。第三,专业培训,如教老人了解及学习简单的治病、护理知识及传授养生之道等。第四,整体关怀,指以改善养老群体的整体生活环境为目标、发动周围资源予以支持等。从运行模式看,英国社区照顾的主要特点是依托社区、官办民助或民办官助。不管哪种方式,政府都发挥着主导作用。表现为制定社区照顾的相应法规政策,并组织予以实施;兴建社区照顾设施及维护,聘请养老服务人员,开展社区照顾工作;为民间社区照顾事业提供财政支持、监督检查民间组织和私人机构开展社区照顾的工作情况等。除此,非政府非赢利组织发挥着骨干作用,它们接受政府和社会各界的资助,承担社区照顾任务,并组织广大志愿者无偿低偿地开展社区照顾活动。此外,英国是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存在大量的以赢利为目的的商业性老人服务机构,以弥补社区照顾模式的不足。社区照顾与传统的家庭养老对比,具有较大的优越性,它不仅融合了传统的家庭养老和集中院舍养老的优点,更强调对老年人心理和情感上的关怀和照顾,在提高了老年人生活的质量的同时,真正体现了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 (二)美国的居家养老援助模式 在20世纪,美国老年人口迅速增长,1999年,美国65岁及以上年龄的人口数迅速升至3460万。同期,老年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也从1/25跃升至1/8。在1990至2020年期间,年龄在65一74岁之间的人口数预计还会增长74%,美国百岁老人的人数显著增长。1990年,美国有37306名百岁老人,2010年将增至131000人。 美国于1981年正式实行以医疗服务为重点的社区服务计划,为符合医疗补助资格在家养老的弱势老年人提供家庭护理。该计划主要包括病历管理、成人日间照顾、家庭健康扶助、个人照料、杂务服务等。主要有以下方面:第一:家庭保健中心,美国的老人在自己家中养老,家庭保健中心为在自己家中居住的老年人提供简单的日常生活及护理服务,收费标准视服务项目而定。第二:托老所,这种机构都是非盈利的社会福利事业,由市政府委托社区管理,其日常活动通常是以恢复性训练为主。美国的托老所与其他行业一样竞争激烈,办得越好,社会的声望越高,以此吸引人们的捐款。该机构为那些与子女或其他亲属住在一起,但白天要照看的老人或残疾人士设置。提供日常生活照顾及关怀,供应早午两餐,开放时间一般为周一到周五,上午8点至下午5点,收费每日5一65美元不等,或根据低收入者的收入酌收一定比例的费用。第三:老人活动中心,除为老年人提供养老午餐外,还组织文化、娱乐、教育、旅游等活动。第四:免费教育,各社区大学都有义务接收65岁以上老人的免费进修,但没有学分,不发毕业证。第五:志愿者服务,大多数社区都向老年人提供充当志愿者的机会,老年人可以用自己的专业技术和知识去帮助他人。美国政府还帮助社区建立志愿者工作方案,老人的社会福利服务的实施主要由志愿者来完成。此外,一些大中城市的私营公司开始建造居家援助式老年公寓,供家境比较富裕的75岁以上的能够自理老人选择,入住老人不需要24小时的医疗照顾,有专门的服务人员上门打扫室内清洁,或提供穿衣洗澡和膳食服务。 (三)德国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 德国的老年护理方式首选家庭护理。护理经费由长期护理保险筹资和支付,除少数人外,所有参加医疗保险的公民都要投保长期护理保险。此保险分为社会保险和私人保险两类,分别覆盖人口的90%和10%。保险资金由政府、企业、个人和医疗保险机构四方负担,政府负担1/3以上,企业与个人负担较小。护理服务由独立的盈利或非营利性机构提供,两者约各占50%。凡申请家庭护理或入住老年护理院的老人,须由本人或家属提出申请,保险公司根据老人身体系统功能状态、生活自理能力及社会交往能力等进行评估,并定出护理级别。护理机构根据不同级别提供相应服务。服务内容主要有基础护理服务、家政服务、陪伴服务、暂息服务、医疗器械提供、房屋改建等。其中,凡从事家庭护理的人员必须是老年护理培训学校毕业并具有“老年护士证书”的护士,或为护士学校毕业并具有护士执照的护士,具有专业知识水平。 (四)日本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 日本的社区老年服务工作由市政府设 061

国外的养老模式和案例

国外的养老模式和经典案例 经典案例:英国老年社区特点:配套设施齐全的全龄化大型老年社区 英国的老年社区建筑规模大,有各种各样的俱乐部,开设的课程和组织的活动超过80种以上。具有完善的配套设施与功能区划分,是集合了居住,商业服务,度假疗养为一体的大型综合社区。 经典案例——丹麦老年住宅特点:环境优美,设计精当 乡村城市——田园风光般的美丽和宁静,众多的庄园点缀广阔绿野上,开阔的乡间公路,如画图一般的古老的乡村教堂,独具丹麦风味的小餐馆,构成和谐的生活画卷。 经典案例:德国的养老社区特点:老年住宅与养老院相结合 德国老年产业分为两种体系:社会住宅体系,养老院体系。 社会住宅体系里的老年住宅,内部多为无障碍设计,政府对老人住房采取补贴措施。在生活援助方面,老年住宅房产主与民间福利团体签订提供服务的合同。该合同可成为房产主获得建设资金贷款的融资条件。 养老院体系里的老年住宅是一种接近住宅形式的养老院。在规划上,设计者把社会体系的老年住宅和养老院毗邻建设,以便在设置服务网点和急救站时,两者能共用。 先进的国外养老模式: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的必然。早在1965年,法国成为第一个老年型国家,之后是瑞典。20世纪后,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相继步入此行列。 由于有经济实力的支撑和西方居家形态诸多方面的因素,这些国家养老对策的共同之处是依赖“社会养老”功能:在社会保障体制中,老年人被赋予了独立生活的经济能力;在福利设施、服务体系以及居住环境等方面,针对老年人的生理情况,采用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设计。以美国为例,老年人的居住设施大致分为五类:独立式住宅、老年公寓、养老院、护理院、老年养生社区,每一类辅以相应的服务管理体制。 国外的养老模式和经典案例(2) 亚洲国家中,日本、新加坡等也逐步进入了老年型国家之列。因为有较雄厚的经济实力,这

15种养老地产开发模式分析

15种养老地产开发模式分析

[转] 转载:15种养老地产开发模式分析2013-11-8 11:58阅读(4)转载自默默走下去?赞(664) ?评论 ?转载(4340) ?分享(2334) ?复制地址 ?收藏夹按钮收藏 ?更多 已经是第一篇 | 下一篇:2013-11-2 我国正值养老地产开发热潮,各大房地产企业、保险业等纷纷试水养老地产,但具体到落实层面往往会面临许多实际问题,例如应当采用何种方式进行开

发建设,产品类型和建筑形式应怎样选择等等。 近年来,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对于养老地产的开发模式也在不断地研究和探索,尝试提出了15种适应于当前国内市场的养老地产开发模式。为便于说明,我们将这15种开发模式划分为五个类别,分别进行阐述。 第一类:与社区共同建设 在目前国内的养老地产项目中,较为常见的一类开发形式是建设养老社区,或依托社区建设各类养老居住产品。例如专门建设大型养老社区,在普通社区中配建养老组团或养老公寓等。具体来讲,可分为以下4种模式: 模式1:专门建设综合型养老社区 综合型养老社区是指为老年人提供的,包含养老住宅、养老公寓、养老设施等多种居住类型的居住社区。社区中除了有为老人提供的居住建筑之外,还

会有老年活动中心、康体中心、医疗服务中心、老年大学等各类配套设施。其开发主体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既可以是民营企业,也可以是由政府投资进行建设。 综合型养老社区的规划设计应考虑老人在居住过程中会不断老化这一因素——老人最初入住时可能身体较为健康,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老人会逐渐产生护理需求。因此在开发建设时,应充分考虑这些因素,设计出相应形式的居住产品,以满足老人从自理到不能自理各阶段身体状况下的居住需求。例如当老人健康自理时,可以居住在一般的养老住宅中;当需要较为全面的护理时,可以选择入住护理型养老公寓或养老设施。

消费养老的发展理念及其模式研究

消费养老的发展理念及其 模式研究 High quality manuscripts are welcome to download

消费养老的发展理念及其模式研究(“消费-投资-养老模式”课题组) --以上海“我爱我买”电子商务平台的实践为案例 一、研究背景及相关理论分析 2007年以来,上海家帝豪电子商务公司搭建的“我爱我买”电子商务平台一直在探索消费养老的企业发展理念和运营模式。特别是以其母公司上海家帝豪集团公司生产的4款保健养生产品销售为主体,在实践消费资本化理念及其电子商务模式的过程中已经在业内形成一定影响。但是,客观上讲,包括上海家帝豪电子商务公司已经碰到并将可能继续碰到现行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许可问题,也已经碰到并将继续碰到是否能够长期获得社会认同及其长期信用的问题,还已经碰到并且继续碰到企业发展转型所必然要求的体制机制创新和管理创新等重大问题。因此,以上海家帝豪集团公司以及其“我爱我买”电子商务平台为案例,认真总结已有的做法并且深刻思考面临的重大困难和问题非常必要,也很及时,有利于这类企业的长期稳定、快速安全地可持续发展,也有利于在我国拓展出一条具有革命性意义或者说具有重大推广应用价值的消费资本化路径和企业经营模式。 1、我国现行养老模式及其养老资金来源与消费养老模式的实践价值 基于特殊国情背景下的人口政策,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已经过早地遭遇到严重的人口老龄化危机,从而导致我国现有1300多万60岁以上老龄人口的养老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养老资金来源比较单一且收入不稳定以及个人社会保障帐户不充实等情况非常严重,如期不能尽快

改善可能将成为影响我国养老工作的重大制约因素,以及成为保障养老安全的重大隐患。 目前,我国养老保障模式主要包括家庭养老、单位养老和社会(社区)养老三种基本类型,其中家庭养老是主要模式。与上述三类基本模式相对应,我国现行的养老保障资金来源也分别来自于家庭自筹(即个人储蓄包括子女提供的资金)、单位补助和政府补贴,社会资助三大类。同时,也包括各类商业养老保险这一补充渠道(但是从性质上讲,这一类资金来源的源头仍然是家庭自筹资金和单位补助)。 根据我国国情,在养老及其资金保障的问题上,可能存在着如下发展趋势(也是主要特点):第一,家庭养老(居家养老)仍然是我国实现养老保障的主体模式,因此家庭各成员长期积累的自筹资金则将是养老保障资金的主要来源。 第二,单位养老将随着我国深化社会保险制度及养老保障制度改革而将发生重大变化,各类单位(包括事业单位、企业、机构等,甚至包括政府公务机构)现在承担的离退休员工统一养老任务将逐步从以单位为主转移到以家庭为基础的社区养老模式为主上来。这样,相应的养老资金来源也将会从单位划转当地政府统筹使用,而这一块养老资金的供给将不再与单位职工的工资基数或者单位经营业绩直接挂钩,从而使得现有单位职工的养老资金筹措转换为更加稳定更加公平的模式。 第三,社会养老将会逐步多样化、规范化和标准化,各类社会养老机构的福利水平、服务质量、居住安全、性价比等等都将成为其竞争老

我国养老模式分析

我国养老模式分析 一、养老市场分析 中国老年学学会养老与护理专业委员会最近对北京市场开展了老年养老需求的社会调查,主要调查结果如下: 1. 在个人情况方面: (1)性别比例:男性占46.57%,女性占53.43%。男女比例基本协调; (2)婚姻状况:有配偶所占比例最高,83.2%;排在第二位的是丧偶,仅占14.5%;最后是离婚和未婚,各占1.7%和0.5%。在所调查的总体样本中,大多数老人还是有配偶的; (3)文化程度:中小学、初中、高中、大专及以上所占的比例依次增加,分别为11.9%、21.8%、23.3%和43%。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占总样本的43%,这说明调查中目标群体的选择还是比较恰切的;(4)家庭同住人员:配偶、儿子、女儿、孙子/女、其他、保姆和亲友所占比例依次下降,应答人数百分比分别为40.4%、23.7%、16.7%、13.1%、3.4%、1.8%和0.9%。配偶同住的比例最高,这就与图1.2中有配偶的比例最高相一致; (5)包括自己在内的家庭人数:家庭总人数中,三人、二人、五人及以上、四人和一人所占的比例依次下降,分别为26.9%、25.9%、25.2%、19.4%和2.6%; (6)健康状况:健康状况一般所占的比例最高,达44.6%;其次是

比较好,占37.8%;然后是不好,占9.1%;最后是非常好和很差,分别占7.8%和0.6%。大多数调查对象的健康状况介于一般和非常好之间,只有不到10%的老人的健康状况是令人担忧的; (7)自理情况:完全自理、需要一定的照顾和基本不能自理所占的比例分别为87.9%、11.1%和1.1%; (8)现住房类型:板楼高达64.3%;其次为塔楼,占20.9%;最后是其他和平房,各占7.5%和7.3%。大多数老年人住在板楼和塔楼中,只有很少数住在平房或其他类型的房屋中; (9)现居住面积:现在居住面积为50平米以下、50-70平米、70-90平米、90-110平米和110平米以上的比例分别为16.6%、36.6%、22.8%、13.9%和10.2%。可见70%的老年人现在的居住面积在50-110平米之间; (10)现在个人月均收入:1000-1500元的最多,占31.1%;其次为1500-2000元和1000元以下,分别占19%和18.2%;最后是依次递减的2000-2500元、2500-3000元、3000-3500元、3500-4000元和4000元以上,分别为13.5%、9.9%、5.2%、1.9%和1.2%。50%的调查对象的月平均收入在1000-2000元之间,2000元以上的占30%左右,只有18.2%在1000元以下; (11)现在家庭户月均收入:家庭户月平均收入在500元以下、500-1000元、1000-1500元、1500-2000元、2000-2500元、2500-3000元、3000-3500元和3500元以上的分别占回答总数的2.63%、16.25%、17.89%、16.47%、11.09%、9.66%、7.68%和18.33%。

国内外20种养老模式

一、背景 当下,我国已经进入了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的阶段,统计数据显示,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超过2亿。养老金偏低、城乡养老差距大、养老院难进等养老问题日益凸显。养老,正在成为近年来最热的话题。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居家养老、养老并轨、社会化养老、提高养老金水平等关键词备受关注。 数据显示,2012年底我国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94亿,2020年将达到2.43亿,2025年将突破3亿。“421”家庭结构当中子女负担过重,流动人口迁徙、打工者离家在外而产生大量留守老人等与社会经济发展伴生的问题,让未富先老的中国面临着尴尬的局面。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发展养老产业,不断满足老年人持续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项紧迫任务。 二、养老模式 (1)居家养老 居家养老是指老年人按照我国民族生活习惯,选择居住在家庭中,而不是入住在养老机构内,安度晚年生活的传统养老方式。 适合人群:由于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更多的中国老人还是选择在家颐养天年,特别是高龄老人和对到养老院和护理院养老都存在着一定的偏见或顾虑的老人。 (2)居家式社区养老 老年人在家庭居住与社会化上门服务相结合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这种模式可以确保老人、子女、养老服务人员、政府各取所需,促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社区居家养老弥补了家庭养老的不足,是目前政府大力倡导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 适合人群:子女工作太忙照顾不到,又不想离开家的空巢老人。 (3)机构养老 包括养老院、养老公寓等多种情形。喜欢过群体生活的老年人,尤其是孤寡老人居住于养老院,或组建大型的老年社区,组织大量的老年人自愿前来入住,社区内为老年人提供所需要的各方面专门化服务。机构养老将是未来养老的一大主体方式。 适合人群:喜欢热闹的单身老人。 (4)乡村养老 乡村的空气新鲜,生态环境优越,生活成本低廉,吸引了众多的退休老人前来养老。有的城市老人本来家乡就在农村,退休后是叶落归根;有的老人是收入低,居住城市感觉生活成本昂贵,故希望在农村养老可生活得轻松些;有的老人喜欢贴近大自然,终日种草养花,爬山嬉水,整日与大自然做伴也是人生一大乐趣,所以催生乡村养老这一养老模式。 适合人群:“树挪死,人挪活”,这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口头禅。一些老年人虽入晚境,但生命的韧度不减,常想换个地方换个活法。无疑,乡村养老的多种新型模式,对这样的老年人诱惑多多。 (5)以房养老 老人将自己的产权房抵押或者出租出去,以定期取得一定数额养老金或者接受老年公寓服务的一种养老方式。通过一定的金融机制或非金融机制,将住房蕴含的价值尤其是自己身故后住房仍然会保留的巨大价值,在自己生前变现套现用来养老。以房养老目前已经受到社会的极大关注。 适合人群:对于手头有房,无子女或者不愿意将房产留给子女的老人。

中国新兴养老模式分析报告

中国新兴养老模式分析 一、长庚养生文化村 是社区,又像医院;是医院,又像社区,这就是最新推出的房地产概念——养生文化村。 这个集养老、医疗、生活、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养生文化村是“经营之神”、台塑集团董事长王永庆的创意。它以长庚医院雄厚的医疗资源为后盾,延伸出“银发族”养生服务,今年3月楼盘一推出即被抢购一空,非常受客户欢迎。 据介绍,该文化村占地34公顷,有养老住宅3600多户,今年10月,第一期706户入住,一旦全部入住,这里将成为全球最大的银发社区之一。养生村的健康服务容包括:设立社区医院,提供居民特约门诊、康复及照顾护理等医疗服务;定期健康检查、防疫注射与体能检测;配备专业人员,提供周详用药管理服务;规划居民个人健康计划,并提供养生处方;建立个人健康资料库;设置全天候监控中心并结合长庚医疗体系,确保高效率的紧急医疗救护功能;定期举办健康讲座、养生咨询等。 村的养生休闲生活也多姿多彩,包括运动养生(太极拳、乒乓球、台球等)、娱乐交谊(麻将、棋类、卡拉OK、电影欣赏等)、艺文技艺(书法、绘画、音乐、戏曲等)、民俗活动(春节、元宵、端午、中秋等节庆活动)、宗教活动(禅修法会、礼拜弥撒、回教聚会等)。村绿地广阔,甚至还可提供种菜的菜地。村里还拥有完整的社区功能,设有超市、银行、书店、图书馆、餐厅、体育馆、水疗池等;

如有家属来探访,也有招待所可供住宿。村里还提供有偿工作,老人如有园艺农艺指导管理、简易水电维修等专长,都可通过为大家服务而按劳取酬。 养生文化村的入住资格是:年满60岁、配偶年满50岁且接受长庚医院身体检查证明健康状况合格者。至于管理费标准,一房一厅(面积约46平方米)的单人价为每月1.8万元新台币,一房两厅(面积约73平方米)的单人价为每月2.6万元新台币,双人价再略增,膳食费及水电费按实际消费结算。这种价格在被视作平价。 台塑集团初步规划,除林口之外,还将在嘉义、宜兰建设第二、第三个养生文化村,三地的初步投资总额超过400亿元新台币。 模式点评: 第一,长庚养生文化村以高质量的服务定位,重视优质、尊荣、休闲与健康等条件,区别于老人院、疗养院等在大众心中的负面刻板印象,强调安全、人际及健康管理; 第二,长庚医院完整的医疗护理,而且平价但高级的定位,为其它银发住宅所不及的; 第三,强调以长庚医院为基础的医疗系统,为高龄者健康的把关,并首采连续式的照护让高龄者不至于受迁移之苦,能在不同的身体状况下接受不同的照护,以作为和其它业者比较的最大优势; 第四,透过房屋中介、媒体、讲座等,让消费者了解银发住宅所要传达的精神。 二、太申祥和山庄

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分析报告

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根据民政部数据显示,我国 60 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在 2020 年预计将达到2.43 亿,2025 年将超过3 亿。每年约有三分之一的人口进入到老龄化的行列,到 2050 年每 4 位中国人约有 1 位是 65 岁以上的老年人,与此同时,老年人余寿带病的年限也将随着老龄化趋势不断延长。 随着老龄化的不断加深,养老服务成为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过程中所面临的严峻问题,而目前我国养老服务中普遍存在重养轻医的现象。相关文件指出要积极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探索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新模式。“医养结合”是将医疗与养老相融合的新型护理模式。医养结合机构则是尽可能使老年人可以在同一机构中同时得到良好的生活照顾、健康监护、疾病治疗以及临终关怀。有研究显示,实施医养结合可以提高老年慢性病病人的日常生活能力,降低再住院率,节省医疗资源,减轻家属负担,增强老年病人的安全感。 在我国,医养结合机构养老模式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通过对大量文献数据的分析与整理,本文将分析我国医养结合机构养老模式的发展现状和不足,并提出构建和完善该种模式的意见建议。 一、我国医养结合发展现状 1.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相关政策 为推进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不断发展,中央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文件。 2013 年“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提到要探索医疗与养老行业合作的新模式,促进医疗养老服务资源相融合。 2015 年“关于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到养老行业,民营养老机构建立与医疗机构同等要求的行业准则规范。 2015 年“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指导意见”到 2020 年基本建立起符合国情的医养结合机制和政策法规体系,实现医疗与养老服务资源融合共享。

医养结合健康养老模式规划研究与实践

医养结合健康养老模式规划研究与实践 式的内涵进行解释与分类。分析探讨了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发展中存在的三大问题。以广州国际健康产业城核心区为例,提出从设施配套、市场运营、活动体系三方面进行的创新实践。总结得出养老产业城模式在满足老年人多样需求及产业发展方面都较为理想,应是未来健康产业发展的重点方向。 关键词:医养结合养老产业广州国际健康产业城 1.医养结合成我国健康养老发展新趋势 1.1高龄化、空巢化的老年人口发展趋势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5岁的及以上人口人总数为1.18亿,占人口总量的8.87%,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1.91个百分点,其中85岁及以上的高龄人口总数约为2000万,占总口总量的1.57%,比2000年的人口普查上升0.62%。全国老龄办副主任阎青春(2014)表示,“2000-2010年城镇空巢老人比例由42%上升到54%,农村由37.9%升到45.6%;65岁以上独居、空巢老人数量,将由目前5000万增到2050年的近2亿。”从发展趋势来看,我国人口发展高龄化、空巢化现象正逐渐加剧,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失能的风险逐渐上升,对护理型养老机构的需求也更加迫切。 1.2医养结合成解决养老难题新思路 自《国务院关于加快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35号)和《国务院关于促进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40

号)等政策文件发布以来,“推动医养融合发展,探索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新模式”的医养结合养老新模式备受关注。传统养老模式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互相独立、自成系统,养老院不方便就医,医院里又不能养老。老人一旦患病,不得不经常往返于医院和养老机构之间,既耽误治疗,也增加了负担。发展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有助于解决养老机构缺乏医疗支持的“硬伤”。 2.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内涵 2.1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特征 医养结合机构养老是以基本养老服务为基础,强调老年照顾中的医疗和照护两个方面,并将医疗放在更重要的位臵上。区别于传统的生活照料养老服务,不仅包括日常起居、文化娱乐、精神心理等服务,更重要的是包括医疗保健、康复护理、疾病诊治、临终关怀等专业医疗保健服务。需注意的是,“医养结合”中的医疗必须具有相当的专业水平,不是简单地打针吃药的医疗服务,而是应当达到一级医院及以上的医疗水平,要具备健全的科室和诊疗项目,硬件上有足够的空间、房屋设施和相当水平的医疗器械,软件上有足够具备资格的、受过专业训练的医师、护士。 2.2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分类 2.2.1“医养融合”模式 一般由具备医疗功能的养老机构和具备养老功能的医疗机构演变而来,是最常见、最基本的模式,分为医疗区和养护区两大功能。老年患者在疾病的加重期或治疗期进入医疗区接受治

发展战略-消费养老的发展理念及其模式研究 精品

消费养老的发展理念及其模式研究 (“消费-投资-养老模式”课题组) --以上海“我爱我买”电子商务平台的实践为案例 一、研究背景及相关理论分析 20XX年以来,上海家帝豪电子商务公司搭建的“我爱我买”电子商务平台一直在探索消费养老的企业发展理念和运营模式。特别是以其母公司上海家帝豪集团公司生产的4款保健养生产品销售为主体,在实践消费资本化理念及其电子商务模式的过程中已经在业内形成一定影响。但是,客观上讲,包括上海家帝豪电子商务公司已经碰到并将可能继续碰到现行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许可问题,也已经碰到并将继续碰到是否能够长期获得社会认同及其长期信用的问题,还已经碰到并且继续碰到企业发展转型所必然要求的体制机制创新和管理创新等重大问题。因此,以上海家帝豪集团公司以及其“我爱我买”电子商务平台为案例,认真总结已有的做法并且深刻思考面临的重大困难和问题非常必要,也很及时,有利于这类企业的长期稳定、快速安全地可持续发展,也有利于在我国拓展出一条具有革命性意义或者说具有重大推广应用价值的消费资本化路径和企业经营模式。 1、我国现行养老模式及其养老资金来源与消费养老模式的实践价值 基于特殊国情背景下的人口政策,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

家,已经过早地遭遇到严重的人口老龄化危机,从而导致我国现有1300多万60岁以上老龄人口的养老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养老资金来源比较单一且收入不稳定以及个人社会保障帐户不充实等情况非常严重,如期不能尽快改善可能将成为影响我国养老工作的重大制约因素,以及成为保障养老安全的重大隐患。 目前,我国养老保障模式主要包括家庭养老、单位养老和社会(社区)养老三种基本类型,其中家庭养老是主要模式。与上述三类基本模式相对应,我国现行的养老保障资金来源也分别来自于家庭自筹(即个人储蓄包括子女提供的资金)、单位补助和政府补贴,社会资助三大类。同时,也包括各类商业养老保险这一补充渠道(但是从性质上讲,这一类资金来源的源头仍然是家庭自筹资金和单位补助)。 根据我国国情,在养老及其资金保障的问题上,可能存在着如下发展趋势(也是主要特点):第一,家庭养老(居家养老)仍然是我国实现养老保障的主体模式,因此家庭各成员长期积累的自筹资金则将是养老保障资金的主要来源。 第二,单位养老将随着我国深化社会保险制度及养老保障制度改革而将发生重大变化,各类单位(包括事业单位、企业、机构等,甚至包括政府公务机构)现在承担的离退休员工统一养老任务将逐步从以单位为主转移到以家庭为基础的社区养老模式为主上来。这样,相应的养老资金来源也将会从单位划转当地政府统筹使用,而这一块养老资金的供给将不再与单位职工的工资

养老商业模式 全球最全的养老模式

养老商业模式全球最全的养老模式国内外20种养老模式 中国老龄化到来时刻,你准备好将来如何养老吗,哪种养老方式最适合中国,如何有效的整合资要源把中国养老和谐有序发展,等等一系列问题需要解决,多少种养老模式可以选择呢,这是目前中国比较合适的20种养老模式: 1、机构养老 包括养老院、养老公寓等多种情形。喜欢过群体生活的老年人,尤其是孤寡老人居住于养老院,或组建大型的老年社区,组织大量的老年人自愿前来入住,社区内为老年人提供所需要的各方面专门化服务,机构养老将是未来养老的一大主体方式。 适合人群:喜欢热闹的单身老人。 2、居家养老 居家养老是指老年人按照我国民族生活习惯,选择居住在家庭中,而不是入住在 养老机构内,安度晚年生活的传统养老方式。 适合人群:由于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更多的中国老人还是选择在家颐养天年,特别是高龄老人和对到养老院和护理院养老都存在着一定的偏见或顾虑的老人。 3、居家式社区养老 老年人在家庭居住与社会化上门服务相结合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这种模式可以确保老人、子女、养老服务人员、政府各取所需,促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社区居家养老弥补了家庭养老的不足,是目前政府大力倡导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适合人群:子女工作太忙照顾不到,又不想离开家的空巢老人。 4、乡村养老

乡村的空气新鲜,生态环境优越,生活成本低廉,吸引了众多的退休老人前来养老。有的城市老人本来家乡就在农村,退休后是叶落归根;有的老人是收入低,居住城市感觉生活成本昂贵,故希望在农村养老可生活得轻松些;有的老人喜欢贴近大自然,终日种草养花,爬山嬉水,整日与大自然做伴也是人生一大乐趣,所以催生乡村养老这一养老模式。来源:中国敬老院网适合人群:“树挪死,人挪活”,这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口头禅。一些老年人虽入晚境,但生命的韧度不减,常想换个地方换个活法。无疑,乡村养老的多种新型模式,对这样的老年人诱惑多多。 5、以房养老 老人将自己的产权房抵押或者出租出去,以定期取得一定数额养老金或者接受老年公寓服务的一种养老方式。通过一定的金融机制或非金融机制,将住房蕴含的价值尤其是自己身故后住房仍然会保留的巨大价值,在自己生前变现套现用来养老。中国敬老院网了解以房养老目前已经受到社会的极大关注。适合人群:对于手头有房,无子女或者不愿意将房产留给子女的老人。 6、异地养老 鉴于不同地域的房价、生活成本和生态环境的巨大差异,从那些生活成本高,而居住环境恶劣的大城市移出,迁移到生态环境优越,生活成本较低的城镇养老居住。 适合人群:经济条件不太好但喜欢旅游的老人,旅游养老两不误。 7、售房入院养老 老年人将自己的住房对外出售,用这笔钱财居住到较好的养老院养老,既可以节约社会资源,又使得养老生活增添了众多的乐趣,将部分售房款送交寿险公司办理养老寿险,可以保障自己晚年的生活无忧。 适合人群:有房产、又不愿与子女同住,喜欢热闹的老年人。

养老产业现状及中医养老模式分析

中国养老产业现状与中医药养老事业的发展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规定:凡60 岁以上人口大于人口总数的10%或者65 岁以上人口大于人口总数7%, 满足上述任何 一个条件, 则证明该国进入老年化。 参照这一规定, 1999 年, 我国60 岁以 上人口1.3 亿, 占人口总数的10%, 65 岁 以上人口l 亿, 占人口总数的7.3%,这标 志着我国已经步入了老龄化国家。且随着 时间的发展, 中国的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 加剧。到2011 年, 我国60 岁以上的人口 将达到1.9 个亿;到2030 年我国的老年 人口的比例将会达到23%,这个数字将会 与美国持平,之后我国的老年人日的比例将会超过美国。 据有关专家预测,60 岁及以上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将按下表增长,中国人口老龄化高潮将在未来二三十年到来。 年份总人口 (亿) 60 岁以上65 岁以上80 岁以上人口 (亿) 占总人 口比例 人口 (亿) 占总人 口比例 人口 (亿) 占总 人口 比例 2010 年13.76 1.7312.57% 1.158.36%0.21 1.53% 2020 年14.72 2.4516.64% 1.7411.82%0.30 2.04% 2030 年15.24 3.5523.29% 2.4416.01%0.43 2.82% 2040 年15.43 4.0926.51% 3.2421.00%0.64 4.15% 2050 年15.21 4.3828.80% 3.3221.83% 1.00 6.57% 虽然我国已经步人了老年化的行列, 但目前, 我国以老年人养老为核心的老年产业的发展程度还极为不足,对于新型老年产业的发展需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与西方发达国家不一样, 中国是“未富先老”,同西方发达国家“先富后老”是截然不同的, 加上中国传统的家庭消费观念,老人的财产多数都用于子女身上, 所

国内外20种养老模式

国内外20种养老模式-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一、背景 当下,我国已经进入了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的阶段,统计数据显示,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超过2亿。养老金偏低、城乡养老差距大、养老院难进等养老问题日益凸显。养老,正在成为近年来最热的话题。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居家养老、养老并轨、社会化养老、提高养老金水平等关键词备受关注。 数据显示,2012年底我国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亿,2020年将达到亿,2025年将突破3亿。“421”家庭结构当中子女负担过重,流动人口迁徙、打工者离家在外而产生大量留守老人等与社会经济发展伴生的问题,让未富先老的中国面临着尴尬的局面。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发展养老产业,不断满足老年人持续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项紧迫任务。 二、养老模式 (1)居家养老 居家养老是指老年人按照我国民族生活习惯,选择居住在家庭中,而不是入住在养老机构内,安度晚年生活的传统养老方式。 适合人群:由于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更多的中国老人还是选择在家颐养天年,特别是高龄老人和对到养老院和护理院养老都存在着一定的偏见或顾虑的老人。 (2)居家式社区养老 老年人在家庭居住与社会化上门服务相结合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这种模式可以确保老人、子女、养老服务人员、政府各取所需,促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社区居家养老弥补了家庭养老的不足,是目前政府大力倡导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 适合人群:子女工作太忙照顾不到,又不想离开家的空巢老人。 (3)机构养老 包括养老院、养老公寓等多种情形。喜欢过群体生活的老年人,尤其是孤寡老人居住于养老院,或组建大型的老年社区,组织大量的老年人自愿前来入住,社区内为老年人提供所需要的各方面专门化服务。机构养老将是未来养老的一大主体方式。 适合人群:喜欢热闹的单身老人。 (4)乡村养老 乡村的空气新鲜,生态环境优越,生活成本低廉,吸引了众多的退休老人前来养老。有的城市老人本来家乡就在农村,退休后是叶落归根;有的老人是收入低,居住城市感觉生活成本昂贵,故希望在农村养老可生活得轻松些;有的老人喜欢贴近大自然,终日种草养花,爬山嬉水,整日与大自然做伴也是人生一大乐趣,所以催生乡村养老这一养老模式。 适合人群:“树挪死,人挪活”,这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口头禅。一些老年人虽入晚境,但生命的韧度不减,常想换个地方换个活法。无疑,乡村养老的多种新型模式,对这样的老年人诱惑多多。 (5)以房养老 老人将自己的产权房抵押或者出租出去,以定期取得一定数额养老金或者接受老年公寓服务的一种养老方式。通过一定的金融机制或非金融机制,将住

特色小镇养老特色小镇:旅居养老新模式案例分析

特色小镇养老特色小镇:旅居养老新模式案例分析 旅居养老最早由中国老年学会副秘书长程勇提出,是“候鸟式养老”和“度假式养老”的融合体。旅居养老是“候鸟式养老”和“度假式养老”的融合体,老人们会在不同季节,辗转多个地方。这种养老方式是有利于老年人身心健康的一种积极养老的方式。当前中国老年人出游的比例已占中国旅游市场20%。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传统养老模式再也不能满足健康活力型老年人的多元化养老需求。市场上针对老年人的旅游产品以传统的走马观花式观光团为主,不能满足老年人休闲养生、精神文化、心理慰藉等多元化需求。而作为健康旅游时代的一个新概念,旅居养老追求旅游目的、旅游行为、旅游效果的健康、环保和舒适,已成为一种时尚的生活方式。除了慢节奏的旅途,旅居养老对老人最大的吸引力在于价格和服务。“旅游+养老”模式的推广,需要政府部门在政策层面予以规范,需要社会养老机构提升专业化服务水平,也需要老年人不断更新养老消费理念。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正经历全球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人口老龄化进程。截至2016年年底,我国60 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达到2.2 亿,占总人口的15.5%;预计2050 年将达到峰值4.87 亿,由此将催生出一个354 万亿元的巨大市场。眼看着一批有钱有闲的老

年高端消费群体迅速成长,国内各大城市对于“旅居养老目的地”的争夺也开始进入白热化。继海南三亚、广西巴马、云南大理之后,今年1月,江苏省首个异地养老联盟——太湖国际异地养生养老联盟在无锡成立。来自江苏、北京、海南、广西等地的30多家养老机构携手入盟,承诺在联盟内部通过异地互换、轮流居住的方式,满足老年人休闲旅游、养生养老的需求。与国外相比,国内旅居养老模式还有很大进步空间“发展旅居养老,一个好的自然环境是必备条件,但专业化的服务才是决定因素。”南京邮电大学潘金洪教授曾经系统考察过美英等国的旅居养老模式。在他看来,国内在专业化养老服务方面与国外还有不小的差距。“国内的高端养老院大都建在远离城市的郊外,老年人出行不便;养老机构普遍缺乏高水平的医疗服务,医护人员匮乏;各地医保制度不衔接,老年保险制度不完善,旅居风险难以把控。”为什么新兴的旅居养老让众多老人叫好?究其原因,旅居养老是“候鸟式养老”和“度假式养老”的融合体,老人们会在不同季节,辗转多个地方。这种养老方式是有利于老年人身心健康的一种积极养老的方式。除了慢节奏的旅途,旅居养老对老人最大的吸引力在于价格和服务。如安徽徽旅集团面向嘉兴地区推出的服务:旅居养老期间,老人入住徽旅旗下的酒店,3天左右的旅程,人均只要300元左右,较市场价低很多。在全国其他许多地

国内外20种养老模式

国内外20种养老模式 中国老龄化到来时刻,你准备好将来如何养老吗?哪种养老方式最适合中国?如何有效的整合资要源把中国养老和谐有序发展?等等一系列问题需要解决,多少种养老模式可以选择呢?中国敬老院网小编转载自网络并分享中国20种养老模式: 1、机构养老 包括养老院、养老公寓等多种情形。喜欢过群体生活的老年人,尤其是孤寡老人居住于养老院,或组建大型的老年社区,组织大量的老年人自愿前来入住,社区内为老年人提供所需要的各方面专门化服务,机构养老将是未来养老的一大主体方式。 适合人群:喜欢热闹的单身老人。 2、居家养老 居家养老是指老年人按照我国民族生活习惯,选择居住在家庭中,而不是入住在养老机构内,安度晚年生活的传统养老方式。 适合人群:由于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更多的中国老人还是选择在家颐养天年,特别是高龄老人和对到养老院和护理院养老都存在着一定的偏见或顾虑的老人。 3、居家式社区养老 老年人在家庭居住与社会化上门服务相结合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这种模式可以确保老人、子女、养老服务人员、政府各取所需,促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社区居家养老弥补了家庭养老的不足,是目前政府大力倡导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 适合人群:子女工作太忙照顾不到,又不想离开家的空巢老人。 4、乡村养老 乡村的空气新鲜,生态环境优越,生活成本低廉,吸引了众多的退休老人前来养老。有的城市老人本来家乡就在农村,退休后是叶落归根;有的老人是收入低,居住城市感觉生活成本昂贵,故希望在农村养老可生活得轻松些;有的老人喜欢贴近大自然,终日种草养花,爬山嬉水,整日与大自然做伴也是人生一大乐趣,所以催生乡村养老这一养老模式。来源:中国敬老院网 适合人群:“树挪死,人挪活”,这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口头禅。一些老年人虽入晚境,但生命的韧度不减,常想换个地方换个活法。无疑,乡村养老的多种新型模式,对这样的老年人诱惑多多。

国内养老几大模式及利弊分析

摘要:我们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却同时面临着未富先老,孤独空巢的窘境。 据统计2015年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亿,占总人口的%,老年抚养比为%;预计到2020年,老年人口达到亿,老龄化水平达 %,老年抚养比将上升至%。而据全国老龄办统计数据显示,这些老人中,有近一半的老人属于城乡空巢家庭或类空巢家庭。 与此同时,中国虽然GDP总量居全世界第二,但人均GDP却在80名以外,还处于发展中国家的行列。赤裸裸的数据直观地告诉我们:我们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却同时面临着未富先老,孤独空巢的窘境。 随着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养老成为了当下关注度最高,也是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之一。如何满足庞大的养老需求,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也成为社会各界密切关注的方向。 在立足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学习国外经验的基础上,国内逐步形成了以下几种养老模式: 一、居家养老 1、定义 居家养老是指老年人按照我国传统的生活习惯,选择与家人居住在家庭中,而不是入住在养老机构或养老社区内,安度晚年生活的传统养老方式。 2、服务内容 还处于最原始的“养儿防老”的状态,基本没有医疗养老服务,主要依靠家庭成员的协助护理和老人的自我护理,广泛存在于中国广大的农村、普通的家庭中,是目前中国最常见的养老方式。 3、优点 (1)以家庭亲缘为纽带,满足中国家庭三代同堂、承欢膝下的美好夙愿,保留了传统的家庭关系和邻里关系。加之,当前中国养老“未富先老”的现状决

定绝大部分长者退休收入较低。因而,中国长者大多选择居家养老模式。 (2)养老支出少,对家庭的经济负担不是很大。 4、劣势 (1)老年人缺失专业的健康服务和护理服务 (2)子女在护理方面的负担很重,加上很多子女由于工作忙,基本没有时间照顾老年人,因此老人精神上难以获得慰藉,健康上得不到有效护理。 (3)现在的空巢老人将近一半,很多居家养老基本处于老人自我养老的窘状。 5、适合人群 由于受传统文化影响深远,特别是高龄老人和对到养老院和护理院养老都存在着一定的偏见或顾虑的老人。还有适合家庭成员有充裕时间提供基本的护理服务或家庭经济状况比较差的家庭。 二、社区式居家养老 1、定义 老年人在家庭居住与社会化上门服务相结合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这种模式可以确保老人、子女、养老服务人员、政府各取所需,促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其和传统的家庭养老不同点在于服务是由居家养老服务机构所提供的,而不是由家庭成员所提供的。社区式居家养老在西方发达国家已成为一种主流的养老模式,也是目前政府大力倡导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 2、服务内容 (1)提供“五助”服务。即助餐、助浴、助洁、助急、助医。 (2)提供日托或全托服务。日托是指白天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生活,晚上回家休息;全托指全天生活在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长者。 (3)提供文体娱乐服务。如设有阅览室、棋牌室、组织老人调广场舞、健身操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