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院怪现状与易搞错的工程常识(doc 9页)

设计院怪现状与易搞错的工程常识(doc 9页)
设计院怪现状与易搞错的工程常识(doc 9页)

设计院怪现状与易搞错的工程常识(doc 9页)

设计院怪现状和易搞错的工程常识

一、专业界限

在建筑工程领域,原先给排水(给水排水工程,核心是生活水处理供应)、暖通(供热、通风、暖气与空调工程,核心是安装施工部分)、动力(燃气与热能工程,核心是市政部分)、电气(电气与自动化工程,核心是城市电力供应)等四个本科专业笼统称为“建筑设备”。由于多数民用建筑不涉及动力专业,以及实行注册工程师制度时,将给水排水、暖通空调、动力划归为公用设备工程的三个专业,所以有时“建筑设备”不包括电气。而专科专业则名目繁多,甚至有高校大专阶段开“建筑设备工程”专业。

“工程”狭义只指需要施工的学科,比如盖房、修路、架桥、挖洞等;有时甚至只指装修工程,比如“工程设计院”一般是只搞装修设计的设计院;“工程”广义指象建筑工程一样系统性很强的所有学科,比如电子工程,机械工程等。在“工程管理”中的“工程”按的是狭义概念,而“管理工程”中的“工程”按的是广义概念。

目前美国只有近百个本科专业,俄罗斯只有七十多个,而我国原先有五百多个。几年前教育部合并为不到三百个本科专业,比如暖通和动力两专业合并为“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在教育部要求扩大学生专业面,和把自学时间留给学生的不断吆喝下,部分高校该专业甚至开了《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建筑电气》等课程,而给排水专业也开了《采暖与通风空调工程》等课程。但开一门这样的专业课并不意味着暖通人就真懂建筑给排水,因为建筑给排水的教师教材只是临时拼凑起来的,并且其基础课《水泵与水泵站》、《水力学》等等决不会开。所以近年有些暖通专业毕业生声称既懂给排水也懂电气,而许多年长的暖通工程师则不懂锅炉房和燃气设计,更不用说建筑给排水和消防了。

由于建筑设计市场太大,并且衔接不便,国家不得不把五、六级(尤其六级)人防由人防资质、小区室外给排水由市政资质、小区中水处理由环保资质等划给建筑设计院的建筑资质,其他行业的也不用多说了,而这些内容自然而然就是建筑设计院的弱项。

二、专业称谓

暖通在南方除了部分山区之外,没有采暖设计参数,所以专业名字有多种称谓。一般叫暖通,简写为“暖”,代号为”N”;也有的叫空调,简写为“空”,代号为”K”;还有认为,单纯通风简写为“风”,代号为“F’’;通风空调则简写为“通”,代号为“T”;也有人把它和给排水合叫做设备工程,简写为“设”,代号为“S”;甚至有把它单独简写为“设”的。这些说法各有来历,也都能说的过去。

四、给排水与消防

给排水是一个典型的交叉学科,是专业合并时的重点保护对象,理科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天文、地理等几乎所有课程都是它的基础,土建大类中的任何一个专业如城市规划、建筑、结构、环境、力学、暖通、动力等都与它相关,所以大学里把给排水专业真正学好是不容易的。这是因为给排水包括建筑给排水、市政给排水、环保给排水这三个相互联系并不紧密的专业方向决定的。

大设计院设备招工,一般电气专业三年经验就可胜任,而给排水则非要五年不可,因为给排水专业的强规较多并且变态(诸如室外水表要放在水表井里等根本不好执行)。同样因为给排水专业不少人犯贱自作孽,在该注意的地方不注意,在不该注意的地方非常细心,把施工技术员的活给包揽了不少,施工单位的人认为这图不错。所有给排水不用软件画图的人就是这种类型:因为诸如规范要求的喷淋不准估算等,不用软件一个车库至少要逐点算两周,而所有软件的卫生器具只有一个给水捕捉点,不会让你画的过于细,画的细也没有用处,因为卫生器具是甲方选型的,要按人家的说明书而不是你假定的类型去接,偏偏许多人在这方上面过于重视。

消防是个含义不明确的概念。有时它包括建筑、给排水、电气、暖通等专业各自的相关部分,其中给排水是它的工艺专业即龙头专业(注意这时并不是建筑专业做龙头);有时它专指给排水的一部分;有时给排水只指生活给排水,它与给排水的其他部分并列;而有时它仅指给排水专业内消防部分的消火栓系统。在建筑设计中,直到四年前才有了消防工程师的职称类别,刚出现时叫消防水电工程师,包括给排水、电气等专业的各自相关部分,以及暖通、建筑等专业各自的少量部分。消防才以一个独立的专业出现。

五、职称与注册工程师

虽然现在科技企业满天飞,设计尤其是建筑设计,并不是什么科技行业,它只是一种科技成果转化行业,也就是说类似于律师,把法律或规范应用到具体实例中去。通过科学研究调查而制定规范才属于科研。设计院里需要的是熟读规范的人,也就是说需要注册工程师。至于规范为什么那样规定,规定的是否恰当,需要什么修改建议,这些需要开创型的工作,则是工程师或者是高级工程师研究的对象,从他们发表的论文表现出来。实行注册制度以来,工程师两方面的权力只是被削掉了一个,有人说将来职称会取消,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由于工程师评得太滥,许多工程师质量太差(比如我见过一个施工员想改行做设计,就花钱到国有大院评职称,因为那单位有高级职称直接评审权)。所以推出了注册制度,规定注册工程师取代工程师负责项目,并将大设计院的高级工程师直接授予注册工程师资质,而普通高级工程师可以承揽注册工程师的所

有职责(盖章除外,因为他没有章)。不过注册师就那回事,我见过有注册造价工程师考试顺利通过,但做预算时竟然不知道如何下手的,考注册建筑师的画图考题竟是飞机场设计。如果我到设计院管招聘(设计院管招聘的却基本上都是外行),不管你什么注册不注册,高级不高级,先看看你有没有大院经历,把你的劳动成果拿出来看看,再试用一段遛遛,准保人尽其才。

有不少人认为,注册工程师与高级工程师平级,甚至有人在网络上呼吁,国家应该下发这个文件规定。这简直是扯淡。实行强制注册制度以来,注册工程师炙手可热,在设计院里大家的心目中就被拔高了。注册工程师究其实还是工程师,与高级工程师不同类,就像大学助教(初级职称)与工程师(中级职称)一样,虽然不同类别,但相差一个档次,尤其许多大院的工程师都比普通的注册工程师强太多了。高级工程师属于副高职称,也就是说属于专家行列,没有人敢说注册工程师属于专家。

至于“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东西,它其实和“提高待遇”级、普通的高级工程师是高工内部有关工资待遇等的三个级别,但绝不是正式称谓,在正规的比如军工系列相对严肃的单位中,不会有教授级高工这种称呼的。高级工程师是工程师系列的最高称谓,有人戏称照这样发展下去,将来会有“院士级高级工程师”出现。就像人为的把大学教授封为“博导级”、“博士级”、“某主任级”等等五花八门的级别一样很别扭。

六、设计必须交流

国际学界普遍认为,当一个新事物露出苗头的时候,东方人先考虑的是它可能带来的弊端,而西方人先考虑的则是它可能带来的好处。学者的推测是这与传统文化,和当前中国社会权力普遍掌握在老年人手里有关。

大设计院已经普遍追赶世界潮流,建设内部高效局域网,实现无纸化办公。而小设计院则仅仅只是应用了“飞格传书”,不但无力实现现代化,甚至于不允许上网,与外界联系切断,说是怕耽误工作(骨子里是对员工的不信任,其实任何人都会遵守最起码的道德规范的),我想没有哪一个国家因为人们喜欢打游戏而取消全国的网吧,尤其小设计院的人能力不强,还不允许与同学、老师、朋友交流(多数人不会轻易用自己手机打长途电话,而是用不花钱的网络联系的),自然对一些不确定的东西就在工作是只好想当然了。交流需要随时随地,有些领导在单位只搞一台电脑上网,在实际应用中只是扯淡。不交流就不会进步,而不进步在当代就意味着落后。

谈到交流,只有交流才会有团队精神,才会有共同的神速进步,比如战斗英雄往往以集体的形式出现,除了个别天赋极好的之外,英雄往往来源于同一个单位,因为相同的进步文化熏陶,大家彼此交流经验教训导致。洛阳有个设计院多年雄居同行业榜首,似乎对于这个并不吸引人的内陆城市有点奇怪,因为内陆的市场狭小,人才也逐渐流失到沿海,其核心的成功原因仅是采用了按专业大类分所。

绝大多数设计院是由很多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小所组成,各所单独结算自然互不联系,与设计院之间实际上是挂靠关系。你只要随便找几个要价便宜的人,每年或每项目交点管理费,就成了某著名设计院的一部分,拿这杆大旗去唬人,所以市场上出现了太多次品,并在事实上形成了众所周知的恶性循环。

专业大类所虽然管理的难度更大,但是成果更多了。因为相近专业的人在一个大办公室里,几个(教授级)高工也坐在一起,相互之间询问、查资料、交流非常方便,大家都不傻,有什么个人心得体会,不用别人请客都会讲出来,因为你也需要人家的心得,一个人有了方向别人都帮忙,所以大家的成果都来的容易并且水平高。有什么需要,不用自己查半天书也找不到,只用问一下就行了。你想每人都有几项科研成果,单位发表了几篇论文,主编了几套书,出了几本行业规范,人家的图又相互学习交流而画的好,建设方不蜂拥着求人家设计才怪呢,设计收费不高才怪呢,设计费才占总造价多大比例啊。单位有钱了,因为是国营单位,发给职工的就多了,即便需要招聘高人也容易了,如此良性循环。拥有极其丰富人才的上海现代集团竟被人家从手里抢走一个又一个项目,看是奇怪其实必然。在深圳,筑博勉强算是一个缩微版,但把高手分割开了,高手之间倒不好交流。等等其他跟人家几十年积累的细致管理习惯相差很远。 -

七、相关设计需要

不光电气的进管方向几乎都不能提供。报载陕西榆林市审图中心,对外地设计院做的给排水项目多数枪毙,电气图纸也受株连。因为太明显了,该市多数地区市政水压都超过八公斤,可直接送到二十层楼,而大家却纷纷做了水泵加压供水,既然不需要水泵,电气搞什么水泵动力和各层启泵按钮呢,去掉则要重新平衡各相负荷乃至调整大量设备等等非常麻烦(决不是想当然的把这一部分挖掉就行了)。设计师们其实出力不落好并且替人受过,建设方是设计院的上帝,设计院老板谁敢按照给排水设计师的要求,去坚持向甲方索要周围管网情况图和市政水压呢?虽然只要有土地证,他们就应该有,或者不用请客送礼,理直气壮去向有关部门索要。电气专业可以假定,给排水则必须明确。但至少在小设计院这些东西很少满足过,给排水只好按最不利情况假定已成习惯,考虑用泵给管网加压,需要多花多少冤枉钱啊,其实不知有多少项目是不必要这么麻烦和浪费的。

就像磁悬浮在国外只是谈论,我国却敢于建了世上唯一的一段这种铁路,赔的呲牙咧嘴一样。冰蓄冷空调是近年来国外热议的做法,说是夜里制冷储存起来,白天释放来用。深圳华强北建了一座没过一个月就报废,重新设计施工改为传统形式(冰蓄冷的机房比普通的大一倍多故可行)。我钻研过多时,发觉就像机械立体停车位一样,这玩意儿只是纸上谈兵者提出的理想概念,国外即便有成功的例子,也与人家财力雄厚(这系统多几样高技术的大东西,贵得离谱),机械水平高(国内现在还生产不出成套设备,国内机械制造和安装工艺还在人家二战水平),施工难度大且技术要求高有关(国内的差不多工人太多了)。你想转化储存时有一个效率,储存过程中有一个效率,储存释放有一个效率,

三个效率相乘才是实际效率,绝不是他忽悠的仅一个百分之七八十的效率,而是三个此数相乘,并且他说的此数也是理想状态,而设计最忌讳中间环节太多。年前我曾参加建设部节能中心的发布会,最近国内出了种省掉冷却塔的主机,叫直接蒸发冷却机组,它集传统风冷和水冷系统的优点于一身,省掉了冷却塔的两个转化效率,从而大大提高了能效比,也降低了造价。不过这种产品在目前这混乱的市场上,恐怕二十年后才能象目前流行百余年的水冷和风冷系统一样深入人心。袁隆平被申报四次才勉强评为工程院院士,而中科院院士到现在还没有评上,却被评审更苛刻的美国科学院吸收为院士:怪现象太多了。

现在VRV空调在中国满天飞,以致全球各大空调公司把中国作为VRV主战场,就是设计院等不负责任的体现。VRV又叫变频空调,并不是中央空调系统,只是把分体式空调的室外机装倒了一起,因为室外机采用了特殊的变频器,所以价格极为昂贵,尤其重要的是,它的能效比非常小,VRV的出现是因为许多老旧项目改造,没法安装室外分体机,更无法改造成中央空调,或者别墅等过多室外机(相连有不少管道和滴水等)影响美观才不考虑造价而采用,或是超高层的上区因为中央空调循环半径过大而不稳定才无奈采用:VRV在国外用的很少。

VRV与分体空调的较量除了室外机少这个优点外,大缺点是无新鲜空气补充、造价高、衰减大(与分体空调一样,室内、外机必须同高度、距离短,否则冷量大打折扣,因为他们都用同种易挥发的介质,而中央空调的介质是相当稳定的水)。中央空调取代分体空调(包括VRV)是因为有新风而舒适、大项目(深圳测算一般是40个房间以上)的经济性这两大原因。但是VRV在中国反攻倒算,其原因无怪乎是两个:一是图纸非常容易出,设计院(南方很多设计院没有设置空调专业)甚至不用出图,让厂家随便一画也不会出什么问题。二是这东西因为昂贵且不太适合容易被拒绝,猫腻较多。

八、想当然与瞎指挥

提到厨房可以不设地漏,几乎没有一个人不提出想当然的各种理由,好像他比你更懂给排水,或者你在骗他,而不是去查一下相关资料再说话。竟有建筑师认为,屋面雨水排放、建筑隔水层、地下室排水走向、甚至地漏布置等跟水沾点边的东西是给排水专业的事情,把本专业的东西推给别人。听到不止一个人说室外给排水就几条线而已,心想要是给水只把够量的水送到地方就行,那管网不经过平差,水中余氯完了,水压不够了,水管出问题大面积倒霉,闹病、消防和断水时人家会要你负责的,因为这一切有规范规定,但不知者是无畏的。人们没有团队精神,缺乏相互信任,外行批评内行简直太常见了。

受封建思想影响,国人有太强烈的官帝意识,世界公认中国的官太象官了。因为西方的平等观念经过几百年已经深入人心,人们潜意识地追求平等,主张尊重人和合作。国人潜意识地追求特权而不尊重人,比如小孩在幼儿园就开始比老爹的富裕和权力。所以西方的老板能与技术人员协作,相信下属而相对人尽其才。而中国普遍存在老板怀疑下属,想控制而非尊重下属,恨不得员工是自己的一部分,从而外行强行指挥内行。所以中国虽然拥有最勤劳最聪明的人民,

在世界上只能打工和造假。除了有限的几个领域外,都落后于西方半个世纪,比如人家七十多年前就有了航母,虽然现在和原先的航母已经不太一样,但中国航母还有技术问题困扰。

内行高人都知道,发电机房和高低压配电间用水喷雾灭火非常经济便利,甚至国家下文推广。但笔者曾打电话到消防局,人家当即想当然地训斥水怎么能灭油火呢?因为内行懂得多,知道太多的规范类设计要求。外行才是最聪明,最想当然而理不直但气壮的。

九、设计单位的本质

现在甲级设计院竟然多如牛毛,光深圳就有一百多家,还不包括共用一个设计院名义出图的众多设计所,这些设计所除共用出图章外,相互没有任何联系,绝大多数甲级设计单位实际上远远不合格。如果你到一个设计院,里面没有3个以上注册建筑师和3个以上注册工程师,26个(8建筑8结构10设备)以上专业技术骨干(工程师职称必须工作十年以上才算,所以这些人一般都不年轻),每人15平方米以上的办公面积,最小的专业(一般是暖通专业)不到3个人在位(设计院起码要求),就可以肯定它不符合条件。尤其在南方,要保证小专业暖通3人不闲,则一般要其他专业100人以上都忙着。

如果他说还有人在其他地方、或其他办公室、或在工地,这一般都是瞎扯。为方便交流,建筑方案师有可能在另外一个办公室里,但工程师和建筑师一般都在一个大办公室里,除非他有几百号人;工地只是偶尔去一次,每次一般不超过五人;而其他地方的分院其实与这里没有关系。

刚到深圳的时候,有朋友向我介绍行情:全国都这样,现在很多甲级院是怎么申报的呢?去大设计院给注册师掏钱买两个图章,就是你注册到我这个单位。当然大设计院不会不放,因为一个单位一个专业要一个章就行了,人家要的是人,人在我这里,就是注册师在我这里,于是形成了大量的注册师分身术现象。事实上大多甲级小院没有注册建筑师(最重要的注册师)在位(要么老板是),因为这种人身价最高。而申报时找到对路人,把资料和钱一交,人家自然会替你打通各路神仙的。资质到手后,自然会有人请求挂靠,挂靠得多了,自己就成了大设计院。那万一赔本可怎办?把资质卖掉就行了,并不是人人都有门路搞到资质的,由于设计事故越来越多,资质越来越难批,这资质售价就越来越高。

随便招一个西方人,或给一个国外设计院交点钱,就说和人家联营或是国际性设计院,甚至说是人家的中国分部等等;往往连一个西方人也没有,与西方设计院也没联系,当然更没有西方项目,只是起一个洋味很足的名字,就号称“国际性设计院”。按规定外国设计院不能承担中国项目,所以说既挂外国牌子又挂中国牌子的单位来路不正,只是利用了投资方崇洋的心理罢了。

如果你自豪地宣布,我的项目是请某某著名设计院设计的,人家(往往不知道是哪一个所,或是图便宜到他那里盖章)曾经设计过某某著名工程,那你往往就受骗了。单位里多数是毛头人物,如果偶有一两个老人,往往不是设计师,而是从工厂或施工单位半路出家的。你只管放心,设计出来再烂的图纸也会过关,当然要改几个太明显的小错了。审图公司放水的原因一是设计院与甲方接触多,怕惹恼人家而丢了以后赚钱的路子;二是审图已经市场化,市场化限制了审图的吃卡拿要现象,也造成了许多审图师的质量严重不符,审错不时出现;三是再有经验的审图也代替不了画图,审图再仔细也发现不了多数错误,以致现在设计监理(监督设计过程)的概念提得很响;四是审图公司多数已经被搞定了,有钱的设计院攻关各审图师,没钱的攻关审图公司领导,你想许多审图师的薪金已远低于某些设计师,他们傻么?他们灰色收入高的很。当然有的大审图公司非常霸道,仍在吃卡拿要。现行规范、规程、地方规定才是审图依据,审图依据就像现行法律和条例一样,是非常严密的,因为全世界不计其数的工程师都在不断发表论文提意见而完善它。他却不注明你违反何条,说我认为的就是依据,我画图能力不比你强人家信么……当然绝大多数设计院和审图公司是坚持原则的,这一点党和人民相信。

设计院的核心工作应该是施工图,但设计院的核心工作实际不是施工图,而是集中人力物力去投标。比如设计院老板忙着让多家效果图公司来搞,出一些最能打动人心的东西,为把项目搞到手,投标文件越来越漂亮。只要项目到我手,就不愁搞不下来。我就让他们按保险的安全的来搞,又不是我而是投资方多花冤枉钱,即便出事了也是保险公司承担责任(尤其外行的看法),于是为了图面美观,竟有不允许工程师纠正错误的。至少你想有多少效果图上有椰树,可全国有几片地区能种椰子?最聪明的温州人在本地就有两百多家设计单位,因为开设计所本小利大,谁都知道施工图做好了,牌子就会竖起来,但在激烈竞争下,设计院都管不了那么多。

十、设计必须实现职业化

员工认为“这么便宜但麻烦的活他都接”、“这个老板太过分了”几乎天天存在于每个设计院中,几乎没有一个设计院的多数员工对老板是基本满意的。“你不会动动脑子?去这样这样画!”“这些人工作太不积极了!”几乎天天存在于每个设计院中,几乎没有设计院老板对多数员工满意。员工难以体会老板的难处,经常考虑老板的事情,从而不能不消极工作;老板经常考虑员工的工作,恨不得员工是自己可操纵的机械,从而更加瞎指挥。这种严酷的角色错位不停地削弱单位,造成相互猜疑,浪费精力,破坏分工合作,甚至以员工终于忍受不了而逐个辞职,单位再逐个招聘为特色,团队精神无从谈起。有人甚至说,中国根本就没有团队精神。

人家说国内的企业家全是农民,也不可能不是农民,因为中国的农民文化太发达,大家不当农民只有几十年,而西方是几百年。农民的特征是什么?是目光短浅,所以企业生产假冒伪造、不守信用、拖欠工资、刻薄员工。而设计项目

需要很长周期,设计师需要积累经验熟悉任务,设计有很多不同的方法和各自的习惯,但把这些方法习惯杂糅在一起,产品就是隐患辈出的。

设计师最讨厌的就是“擦屁股”,对别人的项目加以改造。可惜专业负责人或设计院领导非让你擦他们或别人的屁股,这些事是不算产值当然也没法算产值但非常麻烦的,就只好勉强裱糊一番,不情愿而应付出来的东西绝对是差东西。而员工在单位根本没有归属感,因为没有哪个设计院肯和员工签订多年合同的,员工所有人的收入加起来不到老板一个人收入的几分之一,员工就只会把项目当作单位(就是老板)的项目。员工很清楚他们是给别人赚钱是养老板,而不是老板“我养你们……”。让他们为别人的项目而呕心沥血是不可能的,尤其还要面临老板的瞎指挥甚至臭骂。

什么时候中国设计怪状结束?就是和外国比如日本(日本的企业数量比中国多得多,但贫富差距小于中国历史上的任何时期)一样,老板和员工的收入差距并不悬殊的时候,老板愿意和员工签订长期甚至终身合同而让职工有归属感的时候,老板不再目光短浅而看的长远比如重视施工图的时候,老板不再瞎指挥而尊重部下从而人人角色分明的时候……,就是中国实现法律面前真正平等而职业化的时候。

建筑工程设计该职业化最高,但偏偏是职业化最差的行业,跳槽极为严重。建筑设计因为周期长,别人不可能完全接替项目,尤其应该以人为本,但现在的市场确是以单位为本;设计院尤其大院的人应以技术为本,而现在是以人际关系为本;设计院里老板的亲戚管理后勤服务,地位比设计师高得多;设计怪状的根本原因在于老板,因为老板在想方设法少发点钱,他们潜意识地把员工当作了敌人,和员工之间甚至是某种程度的敌我关系。而搞设计的工程师可以说是当今社会上最老实的人,但绝不是傻瓜。就像画家一样,对自己的项目没有人不认真,自己的作品莫不像自己生出来的儿子一样。但关键是现在畸形的专制无法让他们尽心去做事,满心的恼火让他们不可能去尽心做事。企业文化仅仅停留在口号上,设计师越来越农民工化。为什么王安被微软取代?华人仅占千分之五,美国的经验智慧却装在华人的脑袋里?因为中国的老板和美国的老板,中国的环境和美国的环境天壤之别。某知名社会学家痛惜:中国决不缺乏比尔?盖茨,但中国文化却决不会出现微软等高效率公司!

一个朋友告诉我,他请设计院搞的项目总是被施工单位骂,既然被骂干脆图偏宜找了里面几个工程师私下搞,而拿另单位盖章,不料他们公认是清晰无错的好图。我说当然了,原先工程师是给他们并不喜欢的老板干,他们才能拿几个钱啊,明年还在不在这个单位啊;现在是给自己干,这就足够了。况且老板能不能继续从你这里接活跟他们无关,而他们则希望你能继续给他们活干。人还是那些人,设计并不是高难度的东西,用心和不能用心则是天壤之别。

因为相对于多数混饭吃的人,我把设计当作事业,也正因为如此,我钻研设计乃至于钻研其他专业的设计,因为有良心,我甘冒天下之大不玮,写出批判流行论调的各种文章。在北方一个拥有建筑、市政、人防、环保、化工、轻纺、电子等九项甲级资质的一流大院里奋斗过多年的年轻人,但在深圳看到许多倚

老卖老的工程师,很多想做好但外部条件不允许你做好的项目,各方严重的内耗和浪费,味同嚼蜡而感触颇多,遂出上文。

(KM知识管理)设计院知识管理体系的构建

设计院知识管理体系的构建 在当前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中,知识已成为企业竞争力的源泉,对以人力资本为核心的设计院来说尤为如此。目前,国内多家设计院都提出了建设国际型工程公司的愿景,并依此制订了企业的发展战略。在企业战略制定和实施过程中,也体现了其对知识管理的重视,但是大部分企业知识管理体系建设却未能获得预期的效果。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未能将员工工作中形成的知识进行及时有效地存储。随着市场开放程度的提高以及人们职业观念的转变,员工的工作流动性也越来越大,这让以人力资本为核心资源的设计院面临更高的知识流失风险。当企业成员离开企业时,企业往往会失去其所积累的知识,包括电子文档和如何有效开展工作的隐性知识等。第二,未能将分散的知识进行有效整合,知识的利用率较低。企业内部知识多以个人或小团体为存放单位,知识的创造、获取和共享缺乏有效手段,大部分知识仅存在于核心技术人员头脑中,这种现状导致员工的大部分精力投入在旧知识的发现或重新创造过程中,使得企业的经营效率低下,人力使用入不敷出,从而严重制约了企业的业务拓展。第三,由于受竞争环境影响,企业内部没有形成知识共享的文化。这一方面是由于员工担心其他人学会后会超过自己甚至取代自己,使得员工间不愿意与别人进行知识交流,尤其是自己在实践中辛苦总结的经验,更是不愿意轻易告诉别人。另一方面是长期以来形成的小团队意识:团队成员内外有别是知识分享的另一个障碍。经验可能在一个团队内部共享,但是为了保护团体利益,对于小团体外部的需要则可能拒之门外。 由于知识管理瓶颈的存在,设计院的战略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制约。经笔者对多家设计院知识管理体系的研究,发现在当前的发展阶段,企业要想克服知识管理瓶颈,有效提升企业运营效益,就应该通过调整和优化组织结构和流程制度,培养有利于知识管理的组织文化,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适用于企业的知识管理技术平台,来加速企业的知识获取、知识创造、知识共享和知识应用进程。企业知识管理体系的运行机理如下图所示。 知识管理体系运行机理图 一、知识管理活动的主要环节 在企业知识管理过程中,主要包括四个环节:知识获取、知识创造、知识共享和知识应用。知识获取指对存在于组织内部已有知识的整理积累或外部现有知识的获取。对设计院来说,应收集整理多方面知识,包括技术设计成果、科研成果和管理经验等,并使沉淀下来的知识具有重用价值。知识创造指将获取的知

设计院发展全面解决方案1

设计院发展全面解决方案 当前中国经济建设进入新的调整时期,宏观经济环境和产业经济发展面临重大政策和战略变革,WTO要求的对建设领域全面开放,国外工程公司和设计事务所大规模涌入,必然会对我国设计院过去相对封闭的竞争环境形成强烈地冲击。在政策的引导和市场的压力之下,我国的许多设计院都在逐步向工程公司转型,伴随着价值链的延长,企业的管理难度必然增大,这也就对设计院的内部管理和效率提升提出了迫切的要求。而且随着区域和行业分割和垄断的市场被打破,设计院的运作将越来越趋于市场化,必须打造内部动力,对客户需求做出快速反应才能在市场的激烈竞争中胜出。同时,作为智力产品的提供者,技术创新和知识沉淀积累是设计院必须保持的核心竞争优势,必须不断完善内部创新体系和知识管理体系以蕴育设计院的持久发展力。基于上述内外部环境的要求,设计院必须向“效率化、市场化、知识化”发展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本文就设计院的效率提升机制、内部市场链和知识管理体系给设计院带来的价值,以及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关注的因素进行详细阐述。 1. 效率化——建立效率提升机制 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为设计院提供了巨大的市场前景,但同时也吸引了国际上众多有实力的工程公司进入中国市场发展,这对国内的设计院形成了很大的发展压力。为了使国内的设计院能够在这种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生存和发展,提升企业的运行效率是提高设计院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之一。而整体效率的提升有两个主要途径:设计人员个人效率的提升和设计院组织效率的提升。 1.1.设计人员个人效率提升 由于设计院中设计人员是占比例最大的知识型员工,因此这类员工的工作成果将对设计院的整体效率直接产生巨大的影响。设计人员通常有三种工作状态,设计院需要根据不同的状态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以实现个人效率的提升。对于有力无心的设计人员,需要采取短期的激励机制以促进其提升动力。然而员工的能力是有一定的局限性的,当员工的潜力完全被激发出来之后,激励机制对于员工绩效的提升促进力就不再显著,此时员工处于有心无力状态,需要对其进行能力上的培养。通过对其动力激励机制和能力培养机制,最终设计人员达到心力合一的状态,从而发挥出其最大的效率。 激励机制 如果说战略目标是员工发展的指路灯,那激励机制就是推动员工前进的动力系统,要到使企业能够顺利到达目的地,仅仅依靠强劲的动力系统是不行的,如果动力系统所推动的方向是错误的,那么动力越强,偏离目的地也就越远,所以定期进行企业内外部环境分析并且及时根据变动调整激励机制是十分有必要的。当外部市场发展空间较大,而内部又有较大的潜力可以挖掘时,应当将激励的重点放在市场份额的获得上,将设计人员的薪酬调整为低固定高绩效的结构,并将绩效考核的重点放在设计成果的数量和质量上,这将促进设计人员通过延长工作时间或提高工作效率以生产出更多的成果,从而抢占市场份额。然而,当外部市场逐渐趋于稳定,或者设计人员的能力已经无法跟上设计院整体的发展速度时,则需要将激励的重点放在内部能力的培养上,此时需要调整设计人员的薪酬结构为高固定低绩效型,并将绩效考核的重点放在设计人员的能力提升上,这类措施将会令设计人员更加关注自身能力的培养,从而为在下一轮宏观环境中获得更大的生存机会苦练内力。

设计院工作体会(多篇)

设计院工作体会(精选多篇) 新人进设计院工作体会 rss 打印复制链接大中小发布时间:xx-03-25 10:34:42 本人刚进设计院的那会。由于性格原因吃了不少亏,现在把自己 的写出来。希望新人能少走弯路。 对于新人来说。 一:做人,首先要谦虚、低调、尊重前辈,和同事搞好关系。家 和万事兴,和谐的环境才能提高工作效率。我属于年少轻狂的那种,以为自己很厉害,过于相信计算结果,多次顶撞所长。结果吃了不少暗亏。实在不可取,在社会摸爬滚打,逐渐磨平了性格的棱角。请记住,前三年。即使你能力很强,做结构也不会赚到多少钱,以学习为主,能学到东西就可以待在那个单位。 二:生活,多和同事待一起,特别是老同事,可以参加公司组织 的篮球赛,人活着最重要的就是开心,如果感觉公司的氛围不适合你,可以考虑跳槽。 三:画图,一定要谨慎认真,画完一定要再看一遍经常能校对出 好几个小问题,不一定要快,但一定要准确。一开始我追求快,曾二天画12张a1+的梁图。结果错漏百出。后来帮一位女同事校对地下 室梁图,她一百多根梁就错了一个地方,印象非常深刻。所以后来我追求一次性画好,尽量不返工。刚工作那会老以为自己画的没啥问题,结果别人校对了三四遍,还是错漏百出。所以一定要细心谨慎。

四:注册土木在线等论坛的账号,参加各种结构群,有问题就发问。土木在线论坛资料应该是最全的,能下的基本能下到。 五:有时间多看看注册考试的书。 毕业一年可以考一级结构基础,毕业两年可以考二级建造师(厦门差不多一年几千块)。以及二级结构工程师。毕业三年的时候可以考虑岩土基础。毕业第四年可以考一级结构工程师。要争取一次通过,多了伤神伤心。 关于择业问题,能进大院,尽量进大院。大院培养人的模式合理,稳扎稳打。利于成长,各种结构,见识面广。大院有的一栋楼就好几千万的设计费。一个地下室,把人防、抗浮锚杆、下柱墩、筏板、钢构等等的都包含了,做一个顶好几个。 小院成长快,但是学东西不牢。身边牛逼的同事不多。学东西建议到大院,三年就能拉开一个档次,各种复杂结构。别看前面几年只画,梁板柱楼梯大样,很多类型都是小单位永远做不到的项目。赚钱小院大院无所谓,哪个赚钱去哪个。 有几句经典的话慢慢琢磨。 1.形势比人强。 2.在任何地方你得到90%的人认可了,你在那就成功了。 3.成功总会遭人嫉妒。 4.人的名声需要一生传播,却经常毁于一旦。 5.别让过去阻碍未来。 6.一切行为结果皆有因果。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知识管理案例图文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_知识管理案例(图文) 被誉为知识管理界“奥斯卡”的MAKE(Most Admired Knowledge Enterprise,最受尊敬的知识型组织)大奖,自2011年首次被引入中国以来,已有PICC、招商银行、青岛啤酒、华夏基金、上海通用、新东方、建发地产等优秀企业获此殊荣,为分享众标杆卓越成就,推动中国知识管理发展,特推出MAKE获奖企业案例巡礼,以飨各位。 获2017年China MAKE大奖的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BIAD),历经近七十年发展,已成为建筑设计、工程咨询及相关科研领域业绩卓越的行业领军机构。从天安门广场规划到建国十周年的十大建筑,从第十一届亚运会到北京奥运会,BIAD 设计作品遍及全国和世界各地,许多都已成为国家和城市的地标,在建筑设计行业中享有极高声誉。 当中国的建筑市场进入飞速发展后的新常态时,面对白热化竞争,BIAD认为必须从品牌价值、人才优势、技术水平、客户资源等方面重构优势,而作为一家典型的知识密集型企业,知识管理的强大支撑尤其关键。 1、设计院是一个以知识为生命的组织 BIAD认为:建筑设计产品不像制造业产品,不能大批量生产,每一个设计产品都需综合解决设计项目自身特定的自然环境、人文属性、城市规划、使用功能、建筑性能和建造技术等问题,合理运用设计语言、方法、技术、工艺、材料和部品,才可能完成建筑产品的设计。这其中每一个环节都是收集整理、分析加工、灵活运用相关知识的过程。

纵观设计师的成长之路——从师傅带徒弟,从借一整套施工图来看看到专业初级实务班课程,从审核审定发现的问题中学习到专业中级实务班课程,再到专业培训讲座、工程主持人培训班课程,这是一系列的知识传承、应用的过程。 建筑设计企业是靠着知识不断积累、加工和再利用创造价值的,是以知识为生命的组织;作为从创建初期 40 余人发展至现在逾3000 人的BIAD,无数专家经验及项目成果(300+万张设计图纸和几百项科研成果),形成一座可供深度挖掘的知识金矿。 2、架构多角色、一体化知识管理体系 2013 年起,知识管理理念被正式引入BIAD,从知识管理体系框架的课题研

(完整版)设计院员工手册

设计院 员工手册(管理部分)(草搞) 第一章员工规范与流程指南 1 员工规范 1.1工作风纪 1.1.1员工在规定工作时间内,不得迟到、不得早退。 1.1.2设计院鼓励员工间积极沟通交流,但不能因此妨碍工作。因此,办公期间,你应该坚守岗位,不要随意窜岗聊天。需要暂时离开时,应知会同事。 1.1.3保持办公室的整齐、干净、卫生是每一位员工的责任。请不要在办公区域进食,就餐请到餐厅。 1.1.4敞开式办公场所内禁止吸烟,吸烟请到指定吸烟区吸烟。 1.1.5办公场所内应保持安静,讨论时应尽量小声,禁止大声喧哗。 1.1.6办公室是办公场所,保存有对设计院来说很重要的财物和信息

资料。所有来访的客人必须由邀请人同意才可进入;接待来访、业务洽谈应在洽谈室或会议室进行。 1.2礼仪仪表 从进入设计院上班的第一天起,你的一言一形就代表着设计院,因此,工作时保持整洁的外表是十分重要的,你应注意遵守下列要求: 工作期间,你应保持精神振作、彬彬有礼、高效敏捷。 上班时,你应注意衣着整洁、大方、得体。男职员不可留长发,蓄胡须,女职员不可浓妆艳抹。 同事间应相互尊重,互帮互爱,语言文明。 对外交往应有礼有节,不卑不亢,礼貌大方,简朴务实。 1.3接拨电话 电话铃响,应在三声铃响内及时接听,使用电话注意语言简明,控制音量;

遇到同事不在,应主动向来电者询问事由,认真记录,转告同事; 主动拨打他人电话之前应有所准备,有效节省时间,提高办公效率。 电话结束,注意礼貌结语。 2、考勤制度 2.1工作时间 每周一至周五,实行双休,具体时间为: 夏季:上午:8:00-12:00,下午:3:00-6:00 其他时间:上午:8:00-12:00 下午:2:30-5:30 2.2请假制度 员工请病假、事假须履行请假审批程序,三天以内在所在室、部履行请假手续,请假的批准人为所在室、部的第一负责人;请假三天以上的须由院长审批并交院办公室备案。获得批准并安排好工作后,

跟我们学做知识管理

跟我们学做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最佳实践案例集 (AMT研究院葛新红黄斯涵编著) 作者简介: AMT集团是中国本土领先的“管理+IT”综合服务机构,是国内最早引入知识管理咨询服务的企业。在知识管理领域,AMT一直站在该领域的前沿,并以自身的实践,成为该领域的领导者。AMT提出的“流程管道,知识活水“,已经成为业内著名的商标;并已持续为300多家知名企业提供过知识管理咨询服务。 AMT研究院,结合国际视野与中国实践,进行管理前沿和最佳实践的研究;同时负责AMT 内部的知识管理工作推动,持续打造学习型组织的生态系统。AMT研究院已推出超过50辑管理和信息化类丛书,进行先进管理理念的传播;每月出版《 AMT前沿论丛》,为中国管理者提供学习和交流的平台。 目录 前言 理论篇 第一章6个视角:向知识管理要增值 1战略视角看知识管理:打造核心能力,促进战略落地 2业务视角看知识管理:流程管道、知识活水 3人力资源视角看知识管理:加速人才培养,提升员工满意 4 IT视角看知识管理:让合适的人、在合适的场景、获得合适的知识 5 文化视角看知识管理:从协同共享到学习型组织 6 变革视角看知识管理:算出知识管理的价值

第二章知识管理实施落地方法论 1 知识管理战略规划 2 知识内容体系梳理 3知识管理运行机制建设 4 知识管理系统实现 5 知识管理文化转变 实践篇 案例1:AMT——让“共享”成为企业的DNA 1 建立一个稳定可持续积累的架构 2 打造以共享为核心的企业文化 3项目全生命周期的知识管理 4 建设学习型组织的生态系统 5 IT平台,把触角伸到每一个知识角落 案例2:建立设计研究院所可持续积累的企业智库 1.一体化知识管理推进整体思路框架 2.找准知识管理针对公司战略的支撑点 3.全方位评价把脉知识管理现状 4.四大蓝图解决方案 5.蓝图的落地与知识管理的持续推进 案例3:推进集团型企业知识管理一体化 1. 基础与挑战:集团型企业知识管理实践面临的问题 2. 六步骤开启集团知识管理实践 3. 实践出真知:集团型企业知识管理难题的突破 案例4:构建知识螺旋—开启研发型组织的全脑 1. 研发组织面临的新挑战

国内各大设计院考试题

笔试试题 (笔试时间:3小时;笔试形式:开卷) 一,建筑地下一层,地上6层,总高度25m,层高3.5m,地下室层高4m。结构安全等级:二级。使用年限:50年。设防类别:丙类。基本风压:0.45kN/m2,基本雪压:0.40 kN/m2设防烈度:8度。 地质条件:0~15m,地基承载力180kPa 15~30m, 地基承载力300kPa 地下水埋深:-1.8m 平面布置: 题设: 1,选取合适的结构形式、基础形式并说明理由 2,绘制结构构件布置及基础布置示意图

3,估算梁、板、柱、基础的截面尺寸 4,绘制典型的梁、柱节点示意图 5,绘制轴线4所在榀的刚架内力图(在水平、竖下荷载下的弯矩、剪力、轴力图) 6,绘制如图所示前二阶振型图 7,绘制钢材、混凝土的应力-应变曲线并说明两种材料各自的优缺点。 8,介绍一下你所做的课题,并说明其具有的现实意义。 4,应聘建议: 中国院的专业课笔试在编者整理的所有设计院考试中唯一采用开卷形式的考试,考试主要就是一道设计实例题,每年考题主要集中在高层和大跨度结构两方面。中国院的专业课试题答题时需要应聘者有很明晰的结构概念和设计思路。有过实习经历的应聘者在做题时会轻松许多。因此编者建议应

聘中国院的应聘者平时要多加强实际设计经验的积累(如梁、板、柱的截面估算等,选择不同基础形式的实际情况等),并且注重概念设计能力的培养。推荐参考书目:《手把手教你建筑结构设计》、《建筑结构概念设计》、《建筑结构实践教学及见习工程师图册--05SG110》。 笔试试题 (笔试时间:3小时,笔试形式:闭卷) 1,谈谈你对结构设计的看法,可以结合自身的专业或技能特长 2,画出下列结构弯矩示意图,画出图形形状即可 3,列举一项你熟悉的大跨度或超高层结构,说明它的结构体系,并简述该体系的优缺点 4,某办公楼进行方案设计 概括:某办公楼,平面柱网基本布置如图所示。本建筑地上8层,层高4.5m,首层楼面(+0.000)比室外地面高出0.9m,地下有一层地下室,要求层高不小于2.8m。 地基土情况:地表杂土厚度1m,自然地面下1m开始为土质良好的粉质粘土,承载力特征值为200Kpa,地下水位较深,

设计院通用基本能力(参考答案)

2016年青海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通用基本能力测试卷(省直) 仅供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 1.在党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下,我国以(D)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A.科技兴国,人才强国 B.可持续发展观 C.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D.科学发展观 2.(B)强调通过观测、实验和分析等来考察研究对象是否具有这种或那种属性或特征,以及它们之间是否有关系等。 A.基础研究 B.定性研究 C.定量研究 D.规范研究 3.团队学习能力是由(A A.个体学习能力 B.团体学习能力 C.外界客观环境 D.团体主观因素 4.创新能力的基础和核心是( A) A.创新思维能力 B.创新知识储备 C.创新专门技能 D.创新精神 5.(A)是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重要内容和制度保障。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大会制度 C.一国两制 D.民族自治制度 6.下列关于科技成果转化的作用说法中,错误的是( D)。 A.科技成果转化是“科学技术史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体现 B.科技成果转化为产业技术手段,拓展了人类的劳动能力 C.科技成果转化可以促进相关行业的技术进步 D.产业技术能力主要表现为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7.服务型政府(B)是让人人都享有基本公共服务。 A.公共服务的供给标准 B.公共服务的覆盖面标准 C.公共服务的体系完善标准 D公共服务的规范化标准 8.(C)是破除不思进取,无所作为的意识,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需要。 A.智力 B.能力 C.创新 D.知识 9.事业单位参与社会事务管理,履行管理和服务职能,宗旨是为(A ),主要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 A.人民服务 B. 社会服务 C.基层服务 D.公益服务 10.研究主体的(C)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研究的水平和质量。 A.思想 B.知识 C.素质 D.经验 11.下列不属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工作中调适工作压力方法的是(D)。 A.锻炼 B.放松 C.限制饮食 D.寻找刺激 12.下列关于科技成果转化的实质,说法错误的是(D)。 A.科技成果转化的首要环节是科学原理项技术原理的转化,它构成全部转化的基础 B.科学原理与技术原理的根本区别在于目的性不同 C.科学的目的性在于认识自然,技术的目的在于利用、改造和控制自然 D.科学原理向技术原理的转化,核心是加入了人类科学技术的创造性 13.下列关于团队协作,说法错误的是(C)。 A.团队协作可以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发挥团队智慧,使组织目标易于实现,这是动力所在 B.使高层管理者集中精力进行战略思考,使事业单位在当前社会发展情景下更能发挥优势 C.提高决策速度,团队协作能够促进员工参与决策过程,削弱管理者的组织决策嫩那个里 D.团队成员构成的多元化易于产生新颖的创意与创新的功能。 14.尊重每个生命个体,是所有有效人际关系技巧的( A)。 A.基础 B.前提 C.保障 D.关键 15.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学习能力的内涵不包括(A)。 A.信息核对能力 B.信息处理能力 C.保持知识结构更新的能力 D.团队学习能力 16.基本公共服务所要供给的对象上主要是(A )。 A.公共群体 B.个人 C.少数群体 D.广大市民 17.在我国,根据目前的科技进步奖评审、奖励范围、科技成果不包括(B)。 A.理论成果 B.专利成果 C.应用技术成果 D.软科学成果 18.人的心理是人的行为的(C ),而人的行为又能够影响人的心理。 A.根本 B.前提 C.基础 D.内在表现 19.下列不属于成功团队合作的判断标准的是(A)。 A.信任 B.团队利益至上 C.合作力 D.凝聚力

蓝凌知识管理赋能全员,打造基准方中智慧设计院

蓝凌知识管理赋能全员,打造基准方中智慧设计院 基准方中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是中西部领先、全国一流的大型综合建筑设计服务企业,客户以地产百强企业为主,部分项目已成为所在城市地标,如成都、重庆、西安万象城,棕榈泉中心、晶蓝半岛、蔚蓝卡地亚等。 公司在中国民用建筑设计市场排名中位列民企榜第3,总榜第9,并屡获“全国勘察设计行业优秀民营设计企业”、“当代中国建筑设计百家名院”等荣誉。 公司现拥有20个分子公司及各级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4500多人。伴随着企业不断壮大,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的日益普及,和集团一体化管控、跨区域协作、知识资产复用、培训赋能员工等需求的涌现,基准方中认识到必须重构“知识化、移动化、平台化、智慧化”的企业协作平台,才能更好地支撑未来数字化时代的创新发展。 选型思考 通过多方造型对比,基于以下方面,基准方中选择蓝凌一起进行多期合作: 1、协同办公平台先进:可支撑多维门户构建、多领域流程应用,PC+移动多端一体化;

2、知识管理应用成熟:以知识仓库为首的多功能知识应用,覆盖企业知识从收集、分享到应用的全周期管理,可支撑知识多业务场景的应用; 3、学习培训系统可靠:方便构建线下线下自主学习平台,统一管理学习活动、企业讲师、课程等资源进行,有利于打造学习型组织,帮助企业员工更好成长,同步企业发展。 方案规划 携手蓝凌,基准方中决定构建集“协同办公+知识管理+学习管理”三位一体的全新协作平台,并通过统一门户、统一流程、统一移动、统一应用、统一知识、统一集成,促进以人/角色为导向的信息聚合,提供一站式的全业务应用体验和随时随地随需的碎片式办公,支持企业更好发展。 应用场景 多专业、多领域门户,实现知识大连接:基准方中业务范围包括咨询顾问、规划设计、建筑设计、工程设计、环境景观设计、EPC、BIM、绿色建筑设计和建筑产业化等领域,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知识,如何让相关知识快速汇集,高效连接用户?

设计院你所需要知道的常识

一、工程项目设计简介 1、设计工作:应建设方(甲方)的要求,进行由方案(或可行性研究)至 施工图各阶段设计文件的编制及相关咨询工作。 2、工程建设项目分类 ?按规模分为:大、中、小型工程建设项目 ?按性质分为:新建、扩建、改建、迁建、恢复等工程建设项目 ?按项目投资主体分为:国家和地方政府投资、企业投资等,其中政府拨 款项目一定要做初步设计并有详细的概算内容。 3、设计工作通常按项目进行。项目可以是单个工程,也可以是多个工程(也 称多个子项)。项目可以是单个阶段,如只做方案阶段。也可以含多个阶段。 二、法规及技术标准 1、几个概念的区别:法规、标准(国家标准、地方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规范、规程 法规:由全国和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并颁布执行的法律和各级政府主管部门颁布实施的规定、条例统称为法规。 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注册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规定、建筑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房屋建筑和市政设施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管理办法(注意,只有房屋建筑和市政设施施工图要审查,其它一些设计行业不需要施工图审查。 标准:是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所做的统一规定,它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经有关方面协商一致,由主管机构批准,以特定形式发布,做为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 我国工程建设标准分为国家标准、地方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 我国标准的编号由标准代号、标准发布顺序号和标准发布年号三部分组成。 (1)国家标准 由国家标准化和工程建设标准化主管部门联合发布 1991年以后,强制性标准代号采用GB,推荐性标准代号采用GB/T;发布顺序号大于50000者为工程建设标准,小于50000者为工业产品等标准。例如GB50016-2006建规,GB/T50344-2004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 (2)行业标准 由国家行业标准化主管部门发布,在全国某一行业内实施。同时报国家标准化主管部门备案。 对“建筑工业”行业,强制性标准采用JG,推荐性标准采用JG/T;属于工程建设标准的,在行业代号后加字母J。例如JGJ49-88,JGJ/T14-2004。另外,“城镇建设”行业标准代号为CJJ(CJJ/T)。

国内知识管理现状

国内知识管理现状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在其《后资本主义社会》一书中曾阐明知识已是一种生产的要素,而且是全球化经济环境中最重要的关键资源。但是,据一项统计调查显示,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目前仅有20%的企业经验知识被保存和文件化。换句话说,企业组织内外仍有非常多的和企业获利及竞争力有关的知识被隐藏起来而不自知。因此采用知识管理手段把遗失的80%知识充分应用,以提高企业竞争力便是知识经济下的成功关键因素之一。(蓝凌软件总结) 时至今日,国内知识管理在理论研究和应用实践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它不仅成为优化和提升企业管理的新的管理工具,也为企业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新的应用方向。 目前,国内对于知识管理的研究和实践,正呈现出一种务实的现状: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已经不满足于热烈的知识管理概念讨论,而是转向脚踏实地的知识管理实践。这种转变从我们对国内企业知识管理关注和投入的调查中就能看出端倪。 1.1 对知识管理关注和投入明显增加 在“对知识管理关注和投入变化”方面,有53%的被调研者表示“关注和投入”在增加;有25%的被调研者表示“关注和投入没有变化”、有8%的被调研者表示“关注和投入在减少”、有13%的被调研者表示“不清楚”。整体来看,这个变化趋势让我们对知识管理在中国的发展前景感到乐观。 就“对知识管理的关注度”来说,有11%的被调查者表示知识管理“在业务中被自如应用”等,某种程度上已经有效地将知识管理融入到日常业务运作中,如青岛啤酒、天狮集团、宝钢集团等;有24%的被调查者表示知识管理“是热点,得到战略关注”,比如华为公司、摩托罗拉中国技术公司、西门子中国、招商证券等;有32%的被调查者表示知识管理“是热点,但没有处于战略高度”;也有28%的被调查者表示知识管理“没有得到太多关注”;而“从来没有开展知识管理活动”的比例只为5%。

设计院发展全面项目解决方案

设计院发展全面解决方案(上) 作者:盛高咨询提交日期:2008-11-25 14:34:00 提高运转效率——效率化! 塑造内部动力——市场化! 蕴育持久发展力——知识化! 文\ 盛高咨询张颉 当前中国经济建设进入新的调整时期,宏观经济环境和产业经济发展面临重大政策和战略变革,WTO要求的对建设领域全面开放,国外工程公司和设计事务所大规模涌入,必然会对我国设计院过去相对封闭的竞争环境形成强烈地冲击。在政策的引导和市场的压力之下,我国的许多设计院都在逐步向工程公司转型,伴随着价值链的延长,企业的管理难度必然增大,这也就对设计院的内部管理和效率提升提出了迫切的要求。而且随着区域和行业分割和垄断的市场被打破,设计院的运作将越来越趋于市场化,必须打造内部动力,对客户需求做出快速反应才能在市场的激烈竞争中胜出。同时,作为智力产品的提供者,技术创新和知识沉淀积累是设计院必须保持的核心竞争优势,必须不断完善内部创新体系和知识管理体系以蕴育设计院的持久发展力。 基于上述内外部环境的要求,设计院必须向“效率化、市场化、知识化”发展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本文就设计院的效率提升机制、内部市场链和知识管理体系给设计院带来的价值,以及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关注的因素进行详细阐述。 1. 效率化——建立效率提升机制 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为设计院提供了巨大的市场前景,但同时也吸引了国际上众多有实力的工程公司进入中国市场发展,这对国内的设计院形成了很大的发展压力。为了使国内的设计院能够在这种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生存和发展,提升企业的运行效率是提高设计院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之一。而整体效率的提升有两个主要途径:设计人员个人效率的提升和设计院组织效率的提升。 1.1. 设计人员个人效率提升 由于设计院中设计人员是占比例最大的知识型员工,因此这类员工的工作成果将对设计院的整体效率直接产生巨大的影响。设计人员通常有三种工作状态,设计院需要根据不同的状态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以实现个人效率的提升。对于有力无心的设计人员,需要采取短期的激励机制以促进其提升动力。然而员工的能力是有一定的局限性的,当员工的潜力完全被激发出来之后,激励机制对于员工绩效的提升促进力就不再显著,此时员工处于有心无力状态,需要对其进行能力上的培养。通过对其动力激励机制和能力培养机制,最终设计人员达到心力合一的状态,从而发挥出其最大的效率。 ? 激励机制 如果说战略目标是员工发展的指路灯,那激励机制就是推动员工前进的动力系统,要到使企业能够顺利到达目的地,仅仅依靠强劲的动力系统是不行的,如果动力系统所推动的方向是错误的,那么动力越强,偏离目的地也就越远,所以定期进行企业内外部环境分析并且及时根据变动调整激励机制是十分有必要的。当外部市场发展空间较大,而内部又有较大的潜力可以挖掘时,应当将激励的重点放在市场份额的获得上,将设计人员的薪酬调整为低固定高绩效的结构,并将绩效考核的重点放在设计成果的数量和质量上,这将促进设计人员通过延长工作时间或提高工作效率以生产出更多的成果,从而抢占市场份额。然而,当外部市场逐渐趋于稳定,或者设计人员的能力已经无法跟上设计院整体的发展速度时,则需要将激励的重点放在内部能力的培养上,此时需要调整设计人员的薪酬结构为高固定低绩效型,

设计院培训学习总结

设计院培训学习总结 篇一:设计院培训心得体会总结 中机院培训心得体会 公司安排的7月2号到8号的培训,我首先感谢中机国际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给予的这次难得的机会,经过六天的学习,我想我们每一位学员都有不同的但很大的收获。对于我个人,我认为这次培训班举办的非常有意义,非常有必要,因为它不仅让我充实了更多的理论知识,更让我开阔了视野,解放了思想,打动了内心。无论是从室内到户外拓展训练,从听课到交谈,还是从所听到所闻,每时每刻、每一堂课,都让我有所感动和收获,许多不可言语表达的收获。加之与来自不同县市区、不同工作岗位的同学们聚集一堂,相互交流借鉴学习工作经验、思路方法,较全面的提高了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感觉自己上了一个台阶。从各个角度来说是对我来讲是对我的一种培训的技能。是我们的一种提高自身素质的体现。以下是这些

天的几点体会: 7月2号和公司领导及部门负责人的见面会收获颇大。使我深刻的了解到公司的成立和发展,了解了公司的“共建、共创、共赢、共享”的理念和目标,易凡总经理的讲述使我们更加认识八院的历史、八院的文化建设、员工的个人修养和职业发展;人力资源部主管张宝凯对于人事制度作了简要说明,使我们更加了解到公司的劳动关系、岗位考核、考勤制度、工资福利、社会保险等相关制度;信息中心副主任刘武东讲授的网络安全与信息化管理使我们更加深刻认识到计 算机网络的安全使用及公司内部的信息化管理模式;副总工艺师李京全面深入的探讨了工程设计所必须学会的知识,包括三个方面:1、工程设计的概念、分类及其在工程建设中的低位和作用2、工程设计的基本程序及法规、标准、规范在工程设计中的运用3、工程设计对设计人员的特殊要求;党群工作部部长、中机科技开发服务分部经理张继才通过案列分析,教育了我们每一位新员工在工作岗位上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求其强调做一个遵纪守法、热爱

国内外知识管理现状

国内外知识管理现状 知识管理已成为知识管理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那么你对国内外知识管理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整理关于国内外知识管理现状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1、国内外知识管理逐渐呈现应用深化和多样化趋势 目前,知识管理的市场逐步扩大,在应用层面也逐渐呈现多样化趋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体现: (1) 知识管理的业务融合度会越来越高 这里面有两个维度的体现,一个是行业维度,金融、地产、传媒等不同行业对于知识管理需求特点是有差异的,具有行业特征的知识管理应用会得到深化;第二个维度是业务领域维度的,营销业务、产品研发、客户服务等不同业务领域的知识管理也是各有差异的,不同业务领域的知识管理深化也是一个趋势,目前国外已经有很多关于知识管理和业务结合的应用案例,如客服知识管理、营销知识管理等,国内这方面的应用也在逐渐增多。知识管理不仅是锦上添花,也能为企业雪中送炭,如一些大型呼叫中心、电话营销、电子商务企业将知识管理作为提升业绩的核心手段,通过知识管理的实施与应用直接为企业创造价值。 (2) 知识管理专题项目越来越多。

知识管理在很多企业不再仅仅是做一些尝试或混搭在某个其它 主题的项目之中,经过几年的探索,越来越多的企业认可知识管理的应用价值,投入专项应用资金实施知识管理应用,在知识密集型企业(如研究院、设计院等)、集团型企业的应用尤为明显,同时也能看到许多企业开始设置知识管理部门或专职岗位。 (3) 知识管理的实践更加多样化、务实化 按照传统的知识管理理论,知识管理主要是对显性知识、隐性知识的统一管理,具体实践更多是企业文档管理、专家经验管理,并辅以知识评测工具,实施结果往往是知识库变成了垃圾资料库、专家库流于形式。在未来年企业知识管理实践更加务实,结合企业自己的特点开展知识管理实践,形成了点、线、面三种应用方式。 “点”应用:一些企业认为知识管理全面实施风险太大,而以某个部门或某项业务的知识管理应用为切入点更有意义,如产品知识管理、客服知识管理、营销知识管理等,通过点的应用加深对知识管理的理解、积累实施经验,为企业全面应用奠定基础。 “线”应用:该模式强调跨部门、跨业务的知识管理应用,重视知识的动态性,常常结合企业的核心业务流程来实施,如地产企业的 工程项目知识管理,基于项目的全生命周期实现知识的统一管理,在 项目执行过程中沉淀知识、分享知识,在有效管理项目经验的同时提升项目的执行能力。 “面”应用:即面向整个企业的知识管理应用,而这种模式通常

一个设计院总工的要求

我院总工要求结构设计人员的一些注意事项 下面是我院总师办给每个结构人员在设计中的注意事项,现发上来供大家参考。 一.一般规定 1、设计说明应注明工程设计使用年限,安全等级,选用的建筑材料,应注明规格、型号、性能等技术指标,其质量必须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 2、 2003年签订合同的设计项目,一律采用与新规范配套的软件作计算分析,TBSA用6.0版,SATWE用2003.1及以后的版本。 3、用新版本软件计算结果用钢量将会提高,我院规定用新版本软件计算梁、柱主筋,钢材优先采用HRB400。一级柱箍筋优先采用HRB400. 4、风荷载取值,南京地区设计周期50年,w0=0.40Kpa,设计周期100年w0=0.45,对风荷载敏感的建筑以及60米以上的高层建筑按w0=0.45取值。 5、基本雪压,南京地区设计周期50年,取0.65Kpa,设计周期100年取0.75Kpa。 6、对小塔楼的界定应慎重,当塔楼高度对房屋结构适宜高度有影响时,小塔楼应报院结构专业委员会确定。 7、 施工图涉及到钢网架、电梯及其它设备予留的孔洞、机坑、基础、予埋件等一定要写明:“有关尺寸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必须得到设备厂家签字认可方可施工。” 8、砌体结构不允许设转角飘窗。 9、钢结构工程设计必须注明:焊缝质量等级,耐火等级,除锈等级,及涂装要求。 10、砌体工程设计必须注明设计采用的施工质量控制等级。(一般采用B级)。 11、砌体结构不宜设置少量的钢筋混凝土墙。 12、砌体结构楼面有高差时,其高差不应超过一个梁高(一般不超过500mm)。超过时,应将错层当两个楼层计入总楼层中。 二.结构计算 13、结构整体计算总体信息的取值: (1)混凝土容重(KN/m3)取26~27,全剪结构取27,若取25,对于剪力墙需输入双面粉层荷载。 (2)地下室层数,取实际地下室层数,当含有地下室计算时,不指定地下室层数是不对的,请审核人把关。 (3)

设计院管理基本程序

设计院管理基本制度程序 自2002年设计院改制工作重新启动以来,国有的设计院、所纷纷开始了股份制改造之路。但从传统的全民、集体所有制向混合所有制、民营制企业转变非一日之功。相对应的,如何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程度、管理制度,是当前各个设计企业正在探索、研究的热门课题。笔者所在的设计院管理层,按照时间、工作内容、配套办法三个脉络,将一些基本的管理制度、管理程度进行了归纳,现将提纲分享如下。 一、按时间顺序分 (一)、年初(当年元月完成) 1、各部门工作计划 2、全院工作计划 3、全院财务预算 4、各部门承包合同或经济责任书签订 (二)、年中(当年7月完成) 1、各部门半年工作总结 2、全院半年工作总结 3、各部门半年财务核算 4、全院半年财务核算 5、经济分析座谈会 (三)、年末(次年元月前完成) 1、各部门全年工作总结 2、年终结算(各部门、全院) 3、年度总结表彰大会(年会) 4、新年座谈会

二、按工作内容分 (一)、项目承接(经营) 1、商务部、设计所----接洽、商谈,合同签订,催收设计费,跟踪服务。 2、项目管理部----项目备案,合同登记,项目统计,管理费核算。 3、财务部----收费统计,费用核算,年终结算,奖金发放。 (二)、项目实施(生产) 1、设计所----组织设计,自校互校,后期服务。 2、总工办----审核审批,现场检查,参与验收。 3、项目管理部----资料归档,服务跟踪,投诉处理。 4、商务部----跟踪服务,客户回访,建立客户档案。 (三)、技术质量管理(专业管理) 1、设计所----设计、校对、后期服务。 2、总工办----审核、审查、监管、业务培训。 3、项目管理部----监管(资料归档、服务跟踪,投诉处理) (四)、行政人事管理(服务管理) 1、行政人事部----人员招聘,人员培训,考勤管理,绩效考核,生活服务。 2、项目管理部----项目备案,消防申报,服务跟踪,投诉处理,注册管理,资质管理,管理费核算。 3、商务部----跟踪服务,催收设计费,客户回访。 4、财务部----费用报销,费用核算,年终结算,奖金发放。 配套各项管理办法 1、经营奖励办法 2、客户投诉处理办法 3、绩效考核管理办法 4、半年考核奖惩办法 5、技术质量管理办法 6、档案管理办法 7、设计制图标准(中江院)

设计院工作基本流程

设计院工作基本流程-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设计院工作基本流程 一、设计准备阶段: 1、建筑专业调整平面方案先交本专业总工审定方案,再由其他专业制图人确定各自专业设计方案,最后填写方案审定单并由各专业总工审定方案。(注:方案审定单中应详细标明设计阶段参考的资料)。 2、各专业反提条件,由建筑专业完善方案交付项目负责人。 3、项目经理根据项目具体情况编制设计任务委托书。 4、项目经理将设计任务委托书提交各专业总工审定,补充相关内容(结构专业需注明钢筋级别) 5、项目经理将整理完整的设计任务委托书及确认的方案图交由甲方签字确认。 二、施工图设计阶段: 1、施工图设计过程中某一专业如遇到牵扯其他专业的变动需填写方案审定单并报本专业总工审定,同时通知项目经理。如改动较大需告知甲方,寻求最佳的解决方案。 2、施工图设计过程中各专业总工应在专业角度全程监督制图人员,保证出图质量。 3、各专业应做到最大化的为甲方考虑节约造价,必要时提供多种方案供甲方选择。 三、审图出图阶段 1、各专业应做好施工图审定、审核以及校对工作,按要求填写校审记录单,制图人员除按要求改图外要逐条答复校审记录单中的各项问题。 2、审图工作结束后,由制图人制作出图文件(PDF格式),整理本专业的计算书。 在一个建筑工程当中参与的单位分为: 建设单位(甲方、业主) 设计单位(设计图纸单位) 监理单位(甲方聘用的) 施工单位(承包方、施工队、乙方) 注:设计单位中分:方案组、效果图组、建筑施工图组、结构组、暖通组、给排水组、电气组,有些设计院会另外有动力专业组。 2

研究院所知识管理解决方案

研究院所知识管理解决方案 1.研究院所的特点 研究型机构、科研院所(包括研究院、设计院、研发中心、技术开发中心等)是典型的知识密集型组织,知识型员工是研究院所主要智力资本的载体,他们所承载和创造的知识和智慧,为企业、行业和组织的发展提供了无限潜力。综合来看,研究院所具有以下典型特点:1)人员特点:知识型员工密集 研究院所是以高学历知识型员工为主体的机构,与工业企业相比,技术资源和人力资源构成研究院所的主要资源,管理的重点不是传统的产、供、销、人、财、物,而是对技术和知识资产及其知识工作者的管理。针对知识型员工的管理不同于对体力劳动者的管理,培育创新文化、培养团队精神、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共享氛围,才能更好的激发知识型员工的主动性,建立他们对组织的归属感。 2)专业特点:专业性强、前瞻性与实用性结合 研究院所是一种专业性很强的组织,他们通常聚焦在一个或多个领域,立足于整个领域或行业的发展,并结合全球与地区的最佳实践,对企业或提行业提供基础与应用的服务或产品。因此,研究院所在专业上具备前瞻性,在业务上必须与项目和任务结合其产出又具备实用性。这也对所需的信息和知识的质量和时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工作特点:以项目型工作为主 研究院所员工的工作大部分围绕项目进行,在项目前、项目中和项目后都会用到和产出大量的信息和知识。不同类型项目所需要的知识领域、专业不同,而且涉及众多跨专业、领域的知识交互。研究院所的员工通过项目积累经验、沉淀知识、提升个人能力和视屏。4)资本特点:智力资本丰富,无形资产重于有形资产 基于研究院所的人员、专业和工作特点,研究院所一般积累了大量的知识、经验、方法、最佳实践与与案例等,拥有较丰富的智力资本,形成颇有价值的无形资产。其无形资本的价值远超有形资产,知识管理必不可少。

工程设计单位知识管理的探讨

万方数据

中国矿山工程2004年(第33卷) 2设计单位知识管理的必然性 知识管理是设计单位自身管理的需要。与一般生产制造企业不同,设计单位在生产运作过程中投入的核心生产要素不是原材料等物质资源而是知识资源,即设计项目团队、基础数据库、设计标准、规范、设计人员的知识、经验以及类似工程的图纸、档案资料等。从产出角度看,设计单位通过组织生产产出了设计产品,尽管设计产品的表现形式是电子文件、设计说明书、图纸,但并不是计算机或文印晒图没备等有形资产给设计单位创造出了核心价值,而是设计单位所拥有的设计资质、良好的企业声誉和客户关系、高水平的设计人员、专长技术和设计诀窍、高效的项目管理机制、应用软件等知识资产创造了核心价值。由于知识资源是设计单位的核心资源,知识资产又是设计单位的核心资产,因此对知_【}{的管理应成为设计单位管理的焦点。 对设计单位来说,知识管理是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知识管理强调的是企业要利用自己的知识资产去创造价值,因此它与设计单位传统的档案管理、技术管理和信息资源管理等信息管理活动有明显的不同。表1列举了设计单位信息管理不同阶段的对比情况。 衰l设计单位信息管理发展阶段的对比 阶段经济背景管理对象管理措施管理部门涉及学科 档案管理工业经济纸质文档手工管嚣门笔嚣技术管理工业经侪技术数据I了;琉管薹磊门情报学资亲;理信息经济电子义件信息集成管龛;门iiii知识管理知识经济知识资源余薯戆莲管嚣门管篓善学 知识管理是设计单位参与市场竞争的必然要求。随着世界经济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转变,知识作为~种独特的生产要素在经济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种变化趋势将导致业主对设计单位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知识含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其结果会使得设计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设计单位要想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只有依靠不断地创新,而知识管理将会极大地提高设计单位的创新能力。实施知识管理将给设计单位带来如下好处。 (1)引导企业正确决策。正确的决策来源于对知识的掌握,企业知识掌握得越多将越有利于支撑决策层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 (2)树立企业竞争优势。设计单位的竞争优势不在于它的固定资产而在于它所拥有的知识资源。通过建立知识管理体系对各种类型的知识资源加以整合,使企业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应变和创新能力,企业就可以在市场中树立竞争优势。 (3)支持企业快速反应。有效的知识管理能促使设计单位不断获取新的知识和信息,提高知识的运用水平和快速反应的能力,从而赢得市场、获得收入。 (4)稳定企业知识积累。设计单位的经营风险除了设计市场本身所固有的规律性的系统风险以外,更大的经营风险来源于企业对知识资产的管理水平。由于优秀的设计人才培养周期长、成本高,一旦流失,尽管对企业的固定资产数额不造成任何影响,但所带走的工作经验、设计创意、工作的方式、方法等,却给设计单位的无形资产带来了极大的损失,降低_r企业的市场价值。如果建立起有效的知识管理体系,使优秀人才能安心为企业工作,则有助于企业积累知识和企业创造新的知识。 (5)提高员工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通过建立有效的知识管理体系,一方面使员工严格按照工作规范、接口关系和业务流程办事;另一方面通过创造一个知识共享的环境,使员工积极学习别人的经验,合理引用别人的工作成果,减少重复劳动,提高T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3知识管理的内容 知识管理包括知识共享、知识运营、知识创新三个过程,这三个过程不是相互对立,而是相互关联的。其中知识共享是知识运营的基础,而知识创新则贯穿于知识共享和知识运营的始终。知识管理某种程度上就是要取得j者之间的平衡,见图1。 图l知识管理的过程 3.1知识共享 知识共享是设计单位知识管理的基础,只有尽可能共享企业的知识,企业才能灵活运用集体的智慧,才有可能实现知识的运营与创新。知识共享需 要通过对企业现有的知识进行收集、整理、分类、转  万方数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