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促进科研,科研反哺教学

教学促进科研,科研反哺教学
教学促进科研,科研反哺教学

教学促进科研,科研反哺教学

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是高等学校发展过程中一个永恒的

话题,在不同的环境中,教学和科研的关系存在不同的特点。教学与科研是高等学校的最为重要的两项职能,但较长时间以来这两种职能之间存在着较大的矛盾,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比较普遍。如何协调二者的矛盾,既突出教学的主旋律地位,又要加强科学研究,是目前高校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

科研对教学的促进作用

(1)科研是提高高校师资水平的重要途径

高校教师通过科研,可以时刻把握本专业的发展方向与最新成果;通过科研,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从而可以不断地完善教材,充实教学内容,并进行教学改革;有了科研之源,在教学上就会得心应手,所讲授的课程内容也会更加生动、翔实,会更加注重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学生的学习效果会得到相应的提高。

(2)科研是培养新型人才的重要保障

首先,高校教师通过科研活动,不断探索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途径和方法。教师们通过不断的教学实践和教学改革,一边学习和继承传统的教学方法,一边摸索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进与创新,不断探索和完善适应新时代的人才培养模式和途径。

其次,教师承担的一定科研任务,为提高学生的科研、实践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学生通过参与教师承担的科研项目,一方面提高了科研水平和实践能力,为完成毕业论文提供了很好的选题;另一方面通过参加教师的课题研究,有意识地加强了学生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

(3)科研是推动学科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手段

学科建设是高校发展的基础,是高校建设的根本和核心,是高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教师取得的大量科研成果是高校学科建设发展与腾飞的强劲动力,是高校实现整体目标的重要保障。

(4)科研成就高的教师对学生更具感召力

教师从事科研会使学校具有较高的声望,这意味着学校吸引资金和优秀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而较多的资金和优秀学生又是取得高质量教学的重要基础。从事科研、取得成绩的教师对学生更具感召力,他们的思想观念、道德风范、科学态度、敬业精神对学生的道德提升均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教学是科研的推动力与催化剂

(1)教学是科研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条件

科研活动经过无数次实践的检验,产生了定理、定律,即理论。这些理论编入了大学教科书,变成了教师的授课内容,这些知识是进行更深层次科学实践活动的理论基础。通

过知识传递,教师本身理论水平也得到了提高,甚至有新的认识。教师的理论水平、知识结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等决定了科研队伍的结构和水平。教学不仅为科研提出问题,也为解决问题提供思维方式和技术路线。

(2)教学有利于科研成果的进一步传播

教师将科研成果应用于教学,一方面充实和优化了教学内容;另一方面教学可以使科研成果得到进一步传播、延续和再生,充分发挥科研的价值;教学实践能使教师对基础知识更加融会贯通,促进自己对基础知识的了解和反思,从而使自己的研究活动有了更坚实的基础。同时,教师在教学中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有利于活跃学生思维,而学生活跃的思维也有利于科研的发展。

参考:周盛全。科技信息.2009年36期第332+334页

以科研促进教学

以科研促进教学 科研是大学活力的源泉,以科研促进教学是提高大学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科学研究不仅可以增强教学的深度、拓展教学的广度,而且可以更新教师知识结构、完善教师的知识体系,提高教学效果。高校教师既要从事教学,又要进行科研,要将二者有机结合,以科研促进教学。 一、将科研成果融入教学内容中 重视科研对教学的促进作用,把科研与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本人在《国际贸易问题》等重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十多篇,参与省、市、校级科研课题近十项,主持校教改课题两项,把科研成果带入课堂,把最新的知识和信息传递给学生,以促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第一,将科研项目成果融入教学中,例如,在开展《国际经济合作》、《国际贸易学》等课程的教学实践中,理论联系实际,将承担的省级、市级重点科研项目的内容引入教学,如当讲述产业集群的理论时,本人将所研究的省级课题:江苏省科技厅的项目“长江沿岸化学产业园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的成果作为教学案例,项目中的部分成果已经被省政府有关管理部门所采用,是我省石油和化学工业产业园发展的第一部资料完整、数据齐全和具有一定指导意义并带有前瞻性的调研报告。对发展我省石油和化学工业特别是长江沿岸化学工业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所提出的对策与措施的实施能促进我省沿江化学产业园实现跨越式发展;当向学生讲解国际投资时,引入了江苏省经贸委的课题“江苏国际制造业基地战略研究”的成果,研究江苏如何引导国际资金投向,优化资源配置,促进江苏制造业持续、稳定、快速、健康发展;当讲述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面临的挑战时,引入了江苏省教育厅课题“加入WTO后过渡期内我国石油化工产业的发展研究”, 该项目的成果为我国石油化工产业结构升级、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抵御风险、开拓国际市场及发展跨国经营等方面提供了可行的对策方案。使学生通过实实在在的项目、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加深对课本理论概念的理解及实际应用。 第二,将科研学术论文融入教学中,在进行《国际贸易学》等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当讲述国际贸易理论中的邓宁(J.H.Dunning)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The Eclectic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Production)时,本人引入了已发表在《国际贸易问题》期刊上的学术论文“从OIL模式看大型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战略调整及我国对

创新思政课提升教书育人本领心得体会

创新思政课提升教书育人本领心得体会今年教师节,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教师提出了“探索新时代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提升教书育人本领”的新期望。在湖南考察调研期间,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教师要把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充分运用和传承好历史文化资源和红色基因,为青年学生“系好人生的第一粒纽扣”。 “大学教育是民族灵魂的反映”。以习总书记的新期望为引领,以实际作为更好展现教育报国、筑梦育人的精神风貌,是高校教师最重要的任务。 守牢课程思政阵地,当好信仰与初心的播种人 长期以来,高校专业课教学与思政理论课教学分工明确但协同不够。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守牢课程思政这个阵地,高校教师须做好知识积累、思想积累、生活积累。每位教师都应深入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挖掘其中的价值信仰,并构建红船精神、延安精神、“半条被子”等红色基因传承的学术支撑。在此基础上,广大教师应自觉思考我们这个时代为什么是伟大的时代、时代的重

托是什么、怎样传递好事业的接力棒,进而廓清“两个一百年”中蕴含的机遇与挑战,做到提前识变、科学应变。 每一位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都应激励学生书写精彩人生,让学生明白“芝麻撒在地上是不香的,需要太阳晒一晒、石碾子碾一碾”——这里的“太阳”就是理想信念的火种,“碾子”就是历史文化和红色传统的基因。 更新教学内容,厚实教学的底蕴和底气 我国高校的学业挑战度总体上仍处于中等偏下水平,主要原因在于部分教学内容陈旧、肤浅、支离破碎。教学改革的目标是让每一门课程有内涵、每一位教师有底蕴,切实增强学生的获得感。这就需要我们及时补充现有教学内容、厚实教学底气。为此,高校教师不能将视野局限于纯粹的专业知识,要把对教育活动有着重大影响的理想信念培树、社会现实问题以及关于自然与人生的终极思考纳入教学内容。 湖湘大地为什么代有人才出?为什么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催生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何在?探究这些重大问题既能够拓展教学视野,又能唤起教学背后的文化意识。教师在讲授古今中外政治、军事、经济等各方面教学案例时,应融汇历史文化资源、生活中的逻辑、自己的体验感受,以实现传统知识的时代性转化,引导学生不断提升应对复杂问题的能力,让学生

实践带动科研 科研反哺实践-最新年文档

实践带动科研科研反哺实践 如何站在国家战略发展角度,审视和解决当前儿童青少年体质下降问题,是教育、体育、卫生等部门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基于此,教育部长江青年学者、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汪晓赞教授成功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项目编号:16ZDA228)“中国儿童青少年体育健身大数据平台建设研究”。该重大项目以当前中国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为切入点,基于大数据的发展导向,以平台建设的理论探索、数据类型及采掘方式、大数据平台建设、大数据分析及应用、基于大数据平台的儿童青少年健康促进等5个子课题为主要内容,旨在切实解决中国儿童青少年日益增长的健康促进需要与中国落后的健康促进理念和实践之 间的现实矛盾,共谱儿童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新篇章。 自2017年3月启动以来,课题组提出了“中国儿童青少年健康促进综合性运动干预实施方案”,方案围绕体育与健康优质课程开发、活力校园构建、家校联动、“校长挑战杯”奖励计划及运动智能监控等5个方面内容展开,构建了全新的儿童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综合性干预新模式,并在全国首批40所试点学校进行了初步实践。为了进一步增强各试点学校之间的交流与学习,课题组于2017年12月18~19日在重庆举行了首批试点学校研讨会及第二批试点学校启动会议。来自上海、重庆、山东、安徽等全国15个省(市)的150多所中小学校近250余名体育

教育专家、学者、体育教研员及一线教师参加了此次会议。 在会议上,各首批试点学校充分展示了他们积极参与方案撰写、数据采集、实验实施等各项工作的成效,项目主持人汪晓赞教授对40所首批试点学校的前期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各试点学校能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既有创新又有特色,无论是从项目内容实施,还是从组织保障都提出了适合本校的综合性运动干预的实施方案,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身体活动氛围和参与体育学习的支持环境。但针对部分学校对总课题思路和设计理念认识不足、操作性不强等问题,汪晓赞教授也给予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为其今后实验实施提供了有效的指导和帮助。会议期间,首批试点学校在积极展示本校经验的同时,还积极与其他学校交流,学习经验、改进不足。 在大数据背景下,如何将智能设备运用于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也是本次课题研讨会的亮点之一。会上,项目主持人汪晓赞教授及其研发团队从大数据平台研发背景、大数据平台介绍及未来展望3个方面向大家详细介绍了总课题组开发的《?w育与健康智能监测与管理系统大数据平台》的功能、用户使用管理、信息反馈等内容,让所有与会人员初步了解体育与健康智能监测与管理系统大数据平台。同时,还结合两节精彩的实践课,向与会人员介绍并展示了如何应用运动心率带对学生的运动强度和运动密度进行实时监测,帮助教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运动负荷,从而提高学生的活动水平,并对体育与健康智能监测数据采集进

以科研促进教学 培养创新型人才

以科研促进教学培养创新型人才 发表时间:2019-02-22T14:53:25.680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33期作者:黎洪何冰 [导读] 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技术与综合素质软实力之间的竞争,想要在这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就要拥有高水平的综合型人才。 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水电分公司长沙市 410007 摘要: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技术与综合素质软实力之间的竞争,想要在这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就要拥有高水平的综合型人才。当然,加强人才的开发与培训,对于任何行业来说,提高一个企业的软实力对该企业的发展都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而且想要快速的开发高技术人才,抓好培训工作是最快最有效的方法,因此加强对人才开发与培训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人力资源;人才培训;创新性教学 1企业内部人才队伍的建设和规划意义 企业对内部人才队伍的建设和规划主要包括五点:人才的预测、人才的配置、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以及对人才的管理。预测的主要目的是对企业现有的内部人力资源指数进行全面的了解和掌握,预测同时对人才队伍的档案加以构建,在与同性质企业进行竞争的过程中以自身企业发展和对人才素质的需求为出发点对人力资源进行合理的布局,对人力资源发展的未来走向以及企业今后的需求加以预测;人才配置则是以岗位实际编制作为出发点,结合设置岗位的实际需求对素质相符的人员进行配置,与此同时,对所有不符合岗位需求的内部人员进行了解。培养环节主要是为了设置一个上岗的标准,在经过培训的员工达到上岗的标准之后予以上岗的准许;使用环节则是将达标的人员合理地配置到需求的岗位之中,并且对后备人员进行合理的使用;管理环节则是按照企业发展的需要对人才进行预测培养,构建起人才梯队层次,对完成配置的人员公平使用的同时将人力资源发展的相关规划做出有效的管理。 2目前企业人才开发和培训中出现的问题 2.1人才培养方法略显保守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行业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也正是这些改变,使相关行业在较短时间内取得了突出的进步。为了满足各行各业发展的需求,各企业完善了管理制度,使企业员工在进取精神和人才开发的创新性以及技术水平上有了明显的进步,取得了些许的效果。但是,由于企业在人才开发与培养方面过于强调高学历,企业员工中高学历人才所占比重大幅度增加,但真正愿意服务于一线的技术人员却很少,逐渐形成了员工年轻高学历化的趋势,虽有专业化学历,但缺乏工作经验,而真正有经验的管理人才却被流失,导致二者无法平衡。 2.2培养教学缺乏创新 创新是企业得以长久发展的源泉,是一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灵魂,想要企业能够有一个长久的发展,创新则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条件。企业在进行人才开发与培养过程中忽视创新意识这个问题,不注重科技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导致了科研型人员的缺乏以及新兴技术的缺失,只能跟随西方发达国家的脚步,在发展上受到种种限制,无法实现质的超越。 2.3人才综合素质层次不等 人才综合素质参差不齐是大多数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企业中常常出现技术型人才很多但科技型人才却少之又少的情况,较多企业在职人员对待新项目、新知识缺少学习探究能力和对新事物了解的积极性,这便是职工能力止步不前、不能得到提升的主要原因。另外企业缺乏精通发展的技术与管理人员,常常需要以外聘的形式进行人才引进。只能通过他们带领带动企业在职员工来学习相关技术,做好培训工作,形成独立的体系,此过程中如果不善管理很容易形成人才流失现象。 3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策略方法 3.1构建人才储备机制,为企业未来发展提供后备人才保障 企业发展的长久动力在于对人才的储备程度,在应用传统人才培养方式的同时还要针对性地培养一些符合企业未来发展需求的优秀人才。绝大多数员工在刚一进入企业之后很难立刻将自己的优势展现出来,并且一些员工给管理人员留下的表面印象甚至与自己的实际情况有较大程度的差异,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应用传统的人才培养方法来将员工分配到不同的岗位之中进行锻炼,并且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定期应用岗位轮换制度来使员工能够对企业的实际运行情况进行掌握,并且在此基础之上管理人员也可以在长时间的培养过程中对员工的实际素质做到深入的了解,并且在这段时间里各个员工对于岗位的适应性也会充分地显露出来,此时,企业便可以将内部技术质量岗位与行政管理岗位所需的,具有较好的发展潜质的员工选拔出来进行重点培养。具体的人才储备机制内容可以参照下面的方法进行构建:对于进入企业三年和三年以上的本科毕业生应用人力资源考查的方法将各个方面表现较为突出的人才选拔出来进行针对性的培养和锻炼考核,在发现各个员工在某一方面具有较好的潜力之后进行重点培养,由此来为企业的未来发展储备所需的人才。 3.2.树立新型人才开发与培训理念 企业在对不同领域的人才引进以后,还需要充分利用已有资源,快速树立对新领域人才开发与培训的理念。虽有物质决定意识的说法,但意识对物质也具有同样的反作用力,只有树立了正确的意识,才能真正意义上促进企业在新领域上的发展,而错误的意识只会对新领域人才的培养起到阻碍作用。因此,在新领域人才开发与培训时,要首先对其进行理念培训。在培训前,先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在对行业有一个亲切的认识以后,对他们进行思想引导,让他们认识到行业的重要性与可持续性,促使他们能更好地投入到行业工作上去。由此可以看出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在人才开发的培训过程中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企业可以通过集中授课的方式对新入职员工进行专业培训。在培训时,使用集中授课的方式,可以对所教授的专业知识进行现场讲解,有利于彻底改变以往呆板的填鸭式教学,将以往的灌输式教学方式改为求知型教学,对薄弱环节有针对性的学习,增加了员工学习的积极性,可以提高员工的学习动力,培养团队精神与写作能力,这对其日后的工作有着积极的影响。 3.3开发与行业相关的新领域,并及时做好培训 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企业也正朝着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同样在随着时代的进步而进步。如果一个企业能够积极地引进不同类型、不同领域的人才,并充分利用资源做好对在职员工的培训工作,对企业的发展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有效地提升该企

教科研反哺教学案例

来到师院已经有一年多的时间,回眸一年的教科研工作,感受颇深,作为一名前线教师,我亲眼目睹了课题研究给教师和教学带来的可喜变化,教育科研更新了教师的观念,改变了教学的传统模式,创新了教学方法,给课堂教学注入了鲜活的血液,呈现出一片以科研为先导,教科研成果反哺教学的良好态势。 一、让教科研工作与教学活动紧密结合,实现互动 要想达到教学与教科研双赢,从而使教科研成果真正反哺教学,首先要把学校开展的教学活动和教科研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让教学与教科研互动协调发展。教师在完成教学活动同时也在进行教学研究,边研究边教学,使研究和教学同步进行,切不可把二者割裂开来,分头行动。一年来,我校把开展的各项教学活动都与教科研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在开展示范课、研讨课、汇报课时,学校根据研究内容的不同,分学科选拔做课教师。上课前让教师明确研究的内容和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实现分块,分科,分主题进行。示范课我们分块进行,按照研究的各个环节分块,有导入、有练习、有小结等;研讨课我们分主题完成,上课前由课题小组确立研究的主题和研讨的内容,上课后教师针对研究的具体问题进行探讨,总结可行的经验,寻找存在的不足;开展汇报课时我们分学科进行,根据各自学科所确立的研究内容全员汇报,这样能很好的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有针对性的提炼经验,使教科研活动和教学活动形成一个和谐的整体。教师在活动中积极总结经验,应用到自己的教学实际,有力地提高了教学水平。 二、让参研教师与学生彻底松绑,自主发展 教师是教学任务的直接完成者,教育教学成绩的好与坏根源在教师,学校的教学管理部门在教学的过程中只能是起到一个服务、引导的作用,绝对不能过分的控制和束缚教师。遏制教师自主发展的热情。尤其是在教育科研工作中更应放

教学工作例会2017427

教学工作例会2017-4-27 学办: 1、为促进大创项目学生小组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营造三创氛围,现拟开放工训一馆103作为校三创(创新)活动室。根据该活动室的实际环境情况,首批建设侧重创新项目。现面向全校征集入驻项目,来源可从近年大创(创新)项目中选取,请各学院将推荐项目汇总表(附件11)于2017年5月5日前OA 发至工创学院吴洪老师。要求学生项目有实物作品,并已进入开发调试或完善改进阶段。我院分配名额为5项。 2、为了解各学院三创活动的开展情况,现对三创活动场所进行统计,请学办填写场所信息统计表(附件12),并于2017年5月3日前OA发至工创学院吴洪老师。 3、启动长三角地区应用型本科联盟高校“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下发大赛通知,请学办积极组织学生参赛,大赛时间节点详见通知网址(附件13)。 教务: 1、请曹权老师撰写1-2个推进激励计划的典型案例,内容可为教学考核评价、学院监管制度以及其它富有成效的做法等。每个案例1000字左右。另外简要描述学院本学期推进激励计划有哪些新举措、新进展,形成1000字左右的文字材料。上述两项材料请于5月5日前交教务处姜超老师。 2、根据我校第二课堂学分实施细则的规定:2013级普通本科生在校期间必须修满2学分(专升本学生减半)第二课堂学分方可毕业。截止4月12日,我院尚有63名应届毕业生未完成第二课堂学分,名单见附件1(电子版)。请许文武老师和学办督促这些学生必须在本学期完成第二课堂学分,以免影响毕业。 3、为让学生选课前对所学课程内容有良好的了解,教务处在学生选课前将下学期所开设课程的课程简介发布在教学管理信息系统中,供学生查询了解。目前我院尚有51门课程缺少简介,上次例会已通知相关老师补充课程简介,但目前没有老师完成该项工作,请许文武老师再次通知相关老师补充300字的课程简介填入附件表中,于5月2日将补充后的课程简介通过OA交教务处潘洁老师。需补充课程简介的课程详见上次例会附件5电子版。

正确处理科研与教学的关系[1]

正确处理科研与教学的关系,以科研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科研与教学的互动是本科高校的重要特征。科研是新知识和新技术的源泉,是 高校提高教育质量的推进器。只有不断地进行科学研究,才能丰富学科内涵,拓展学科知识,提高教学水平。 为了推进科研促进教学,制定了《关于科研促进教学的实施办法》。该办法规定: (一)加强科研设施、科研经费对改善本科教学条件支持力度 1.加强科研设施对改善本科教学的支持力度 学院要求凡是用科研经费购买的科研仪器必须服务于本科教学,科研基地必须 赋予教学实验和实训功能。用科研经费购买的科研图书资料必须从课题组转到各系、部资料室,要做到共享。要保证在科研中改善教学条件,在教学中促进科研,要做到教学和科研的一体化,使其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2.加强科研经费对改善本科教学条件的支持力度 学院科研经费是指:①纵向课题科研经费;②横向课题科研经费;③院科研专 项经费(含学术著作出版基金、教师参加学术交流经费、科研发展配套资助专项经费、博士科研启动费、教改研究项目经费、大学生科研创新基金等);④院科研课题资助经费、青年科研基金。 要求纵向课题和横向课题科研经费在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要有10%--15% 的科研经费用于购买科研教学仪器和科研图书资料;课题科研经费五万元以上的要有15%以上的科研经费用于购买科研教学仪器和图书资料。 (二)加强教师科研成果转化为本科教学内容的支持和管理力度 教师的科研成果主要包括论文、著作、课题、科研奖、产权成果和学术交流等。 为了促进教师的科研成果转化为本科教学内容,优先对省级以上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和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课题研究成果进行资助。 1.加大学术著作出版基金对科研成果转化为本科教学内容支持力度 为了鼓励教师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本科教学内容,根据学院学术著作出版资助办 法,每年将优先资助博士论文及重大课题研究成果出版,加大学术著作出版基金对科研成果转化为本科教学内容支持力度。 2.鼓励教师将科研成果融入教材、进入课堂 科研课题、论文和科研活动是教师科研促进教学的载体。要求教师通过吸收学 生参加教师科研课题、举办学术讲座等活动,将科研成果融入教材、进入课堂。同时,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参与科研创新活动的引导,鼓励教师对学生科技活动加以指导。积极倡导学生毕业论文(设计)选题与教师的科研工作相结合,提高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和水平,增强学生的科研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加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工作 1.设立大学生科研创新基金 学院在科研经费预算中设立大学生科研创新基金预算项目,用于支持大学生科 研创新和课外科技活动。为“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创业计划大赛等竞赛活动提供经费支持。 2.组织具有科研潜力的学生结合专业学习确立或参加教师科研课题研究 开展学生结合专业学习进行科研立项活动。对学生提出的科研课题经院专家评 审通过就可以获得大学生创新基金支持,并在教师指导下完成课题研究,指导教师由负责课题的学生自行聘请。同时要求教师在确立课题时要吸收部分学生参加课题的研究过程,要让学生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了解科研,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给学生

育人模式改革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创新型人才 ---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育人模式改革大讨论活动总结

随着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进程的加快,高等教育在取得令人瞩目成绩的同时,也面临了一些亟待探讨和解决的新课题。如,视培养人才为“根”、“本”任务的高等学校,到底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怎么样去培养人才?如何从教育观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的质量评价体系等方面对整个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从而培养出社会共同期盼的创新型人才?这些也是时代赋予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研究这些问题,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最核心的教育改革,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为切入点,使人才培养模式有新的突破。高等教育必须围绕现代化建设要求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来设计,首先还得回归到大学的本源来思考。到底什么是大学?徐显明教授在上任山东大学校长后有一段精彩讲话,可谓推心置腹,令人感慨:大学,即为大学之“大”,和大学之“学”。大学之大,首在大德,其次在大学问,最后还在于“大树”(好的学统)。大学的学,首先是学府,不是政府,不是食府,不是企业。不能是服从模式,不能是利益导向模式,应是学术导向,要高度关注学人,即学者和学生。要用学术的标准,来秉承学术的理念,促进学校的发展。高校培养人才要有理想、理念,否则就会失去目标,失去坚守。一所真正的大学,应该成为思想的高原,科学的殿堂,人才的摇篮,精神文化的守护者、引领者。现在在一些高校泛滥起来的学术造假、学术功利、浮夸是对大学这块圣地的玷污与亵渎,是不为社会、不为良知所容忍的。所以,大学是学府,理应维护学术、学者、学人的利益,坚守良知,维护正义,不能随波逐流,随世俯仰。大学应永远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以本科教育为本,把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置于突出的、首要的地位。 眼下,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正处在从注重数量规模发展到注重内涵建设的转型期,当务之急是要真正实现以教师为中心向以育人为本的转变;实现以知识为中心向以能力为本的转变;实现以传授为中心向以学习为中心的转变。要把教的创造性留给教师,把学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把学生培养成有创新精神的人,是教师的历史使命。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进行创造性的劳动,教师的创造性恰恰要反映在教书育人的每个环节中。我们的教学,不只是为社会完成共性教育的任务而存在,而应使学生张扬个性。教师工作的价值应体现创造性;教学是让学生通过学习知识学会学习,而不只是通过学习学会知识;教学的评价体系应该科学、多元,启动和提升人的自主、创新意识,而不能简单成为褒贬学生的手段。 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教育目的和学生身心健康的规律,运用一定的教学手段,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一定的技能,发展智力体力,培养思想品德的过程,是理论与实践的辩证统一过程。教学过程有四个基本要素,即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与方法。与传统的教学过程相比,现代的教学培养过程必须发生一些变化。教师和学生不能再是单纯的教与学的关系,而应该能够平等对话,相互质疑,甚至相互批判、启发,共同指向学术的深入和一种共同为学术而献身的境界。 第一,大学教师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主导与关键因素。要以教师的教学专业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为根基,以师德为保障,以教学专业的热情为调节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首先,要以教学促科研,以科研反哺教学。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要有效地把其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活动内容,即融入教学内容,带领学生进入学科的前沿。同时,用科研过程中的创新思维和研究方法启发、引导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其次,要真正弘扬师德,让校园溢满大爱。在近年师德弱化的现实面前,要大力弘扬教师的职业道德。师德是一种大爱,只有在浓浓

教育科研课题实施方案

教育科研课题实施方案 篇一:学校教育科研工作实施方案 学校教育科研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教科研五年发展规划为指导,依据教育部《关于实施农村中学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意见》和陕西教育局“教科研工作要点”等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不断提升教师的师德、师能和教科 研水平,切实加强我校教师队伍建设,打造一支“师德好、业务精”的教师队伍。 二、总体目标 强化“科研兴教、科研强校”的意识,重视教师队伍建设, 以建设一支“师德好、业务精”的教师队伍为目标,坚持对教师 进行继续教育和培训,全面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素养和文化知识 素养,开展有学校特色的多元化校本培训,培养能满足现代教育 发展要求的研究型教师队伍,让全体教师获得可持续提升。 1、课题研究:开展“教师教育科研常识”的专题讲座、讨论,邀请专家指导和引领,力争有1~2个市级以上的立项课题,围绕 主课题立数个县级、校级子课题;做好自治区级、市级立项课题 的过程管理和结题工作;做到使每位教师都具有教科研常识,创 造人人参与课题研究的学习型校园。 2、教师培训:依据计划,按照以“整体推进、分层发展、协

同优化”的基本策略,通过多形式、广渠道、大强度推进教师培训,13年做到每位教师通过校本培训24课时以上,分层培训和上级部门培训达人均24课时以上。通过校本培训和上级部门培训,力争每个专业30%的教师成为校级骨干教师,10%以上的教师成为市级专业骨干,5名以上教师成为石嘴山市学校知名教师。通过师徒结对、教师定期继续教育培训,增加学校专业化的培训,“研究型”教师比例达85%以上。 三、组织机构 组长:薛建 副组长:朱欣荣 成员:常江涛韩瑞 四、具体措施和工作 1、营造科研氛围,强化教育科研作用 通过宣传、参与、督促、检查等措施,强势推进,使广大教师充分认识到教 育科研是实践先进理论,是解决教学教育实际的、现实的问题,是提高教育教学效益的最佳路径,坚持不懈的努力,使全体教师相信科研、依靠科研,主动的参与科研。比如:开展学习教科研培训活动,每月两周星期五下午为教师的学习时间,形式多样。再比如开展“请进来,走出去”活动,邀请专家、领导来校指导,以教研组为单位一年外出学习一次。再如为教研组订阅《信息快教科研讯息报》,让教师了解教育最新信息。

教学促进科研,科研反哺教学

教学促进科研,科研反哺教学 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是高等学校发展过程中一个永恒的 话题,在不同的环境中,教学和科研的关系存在不同的特点。教学与科研是高等学校的最为重要的两项职能,但较长时间以来这两种职能之间存在着较大的矛盾,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比较普遍。如何协调二者的矛盾,既突出教学的主旋律地位,又要加强科学研究,是目前高校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 科研对教学的促进作用 (1)科研是提高高校师资水平的重要途径 高校教师通过科研,可以时刻把握本专业的发展方向与最新成果;通过科研,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从而可以不断地完善教材,充实教学内容,并进行教学改革;有了科研之源,在教学上就会得心应手,所讲授的课程内容也会更加生动、翔实,会更加注重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学生的学习效果会得到相应的提高。 (2)科研是培养新型人才的重要保障 首先,高校教师通过科研活动,不断探索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途径和方法。教师们通过不断的教学实践和教学改革,一边学习和继承传统的教学方法,一边摸索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进与创新,不断探索和完善适应新时代的人才培养模式和途径。

其次,教师承担的一定科研任务,为提高学生的科研、实践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学生通过参与教师承担的科研项目,一方面提高了科研水平和实践能力,为完成毕业论文提供了很好的选题;另一方面通过参加教师的课题研究,有意识地加强了学生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 (3)科研是推动学科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手段 学科建设是高校发展的基础,是高校建设的根本和核心,是高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教师取得的大量科研成果是高校学科建设发展与腾飞的强劲动力,是高校实现整体目标的重要保障。 (4)科研成就高的教师对学生更具感召力 教师从事科研会使学校具有较高的声望,这意味着学校吸引资金和优秀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而较多的资金和优秀学生又是取得高质量教学的重要基础。从事科研、取得成绩的教师对学生更具感召力,他们的思想观念、道德风范、科学态度、敬业精神对学生的道德提升均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教学是科研的推动力与催化剂 (1)教学是科研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条件 科研活动经过无数次实践的检验,产生了定理、定律,即理论。这些理论编入了大学教科书,变成了教师的授课内容,这些知识是进行更深层次科学实践活动的理论基础。通

科研带教研教研促科研精

科研带教研教研促科研 促进教师可持续发展 城关小学:刘月霞 春风带着迎春花的芳香一路飘来,这花香传递着一个喜讯:教育科研评价小组来到我们学校,这无疑给我们的工作带来极大的促进和帮助,在我们紧张忙碌的同时也给了我们些许的安慰,我心中充满喜悦和感谢,梳理一下我们近两年的教科研思路,进行反思、自评,恳请各位领导专家批评指正。 一、现状分析: 城关小学现有33个教学班,教职工96人,学生1300多名,专任教师92人。其中:市级学科带头人2名,市级骨干教师3名,区级骨干、学科带头人26名;专任教师中大专及以上学历占85%;职称结构比例:中高4名,小高54名。 多年来,我校坚持以“科研带教研,教研促科研”的指导思想,建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教科研组织机构。校长挂帅,主任带头,全员参与,始终把开展教科研作为学校工作全面有效开展的强劲动力,把参与课题研究作为提升干部教师科研素养的重要途径,把教育科研工作作为引领我校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手段之一。因此,我校每年的教育科研计划总是在学校教学工作重中之重的位置,在校长的大工作策略指导下,教科研工作有计划、有总结、主题鲜明。 为了能给教师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促进研究和改革,学校始终重视信息与档案的管理,并下设主管领导一名,组长一名,负责校园网建设,在网络平台上给老师们提供更多的方便。 多年来,我校承担了多项区级以上研究课题,均取得了优异成绩。十五期间,我们参与了全国十五规划课题“分层评价的研究”、“网络环境下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实验研究;小学生语文能力评价研究课题;教育部“体育教学中的合作教育应用研究”;并独立承担了区级课题“寻找网络环境下教学与传统教学的中间地带,优化小学语文教学的研究。2007年10月,我校又承担了北京市重点课题“新农村背景下,有利于区域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人才支持系统

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申请表-国际视野下面向行业的工业设计卓越人才培养体系改革与实践

第八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申请简表 推荐学校(盖章):武汉理工大学成果科类:艺术学 申报等次:一等奖 成果名称:国际视野下面向行业的工业设计卓越人才培养体系改革与实践完成单位:武汉理工大学 成果主要完成人:方兴、汤军、吕杰锋、郑刚强、黄雪飞、徐进波、王双全 戴福祥 姓名专业技术职称所在单位近三年年均 教学工作量 在该成果中承担的工作 方兴教授武汉理工大学 艺术与设计学院 560 培养体系构建,学科专业建设 汤军教授武汉理工大学 艺术与设计学院 650 学科专业建设,课程与教材建设 吕杰锋教授武汉理工大学 艺术与设计学院 600 专业建设,精品课程建设与实践 郑刚强教授武汉理工大学 艺术与设计学院 473 课程与教材建设,教学方法改革 黄雪飞副教授武汉理工大学 艺术与设计学院 530 课程建设,实验教学体系改革 徐进波副教授武汉理工大学 艺术与设计学院 520 专业建设,教学方法改革实践 王双全副教授武汉理工大学 艺术与设计学院 420 专业建设,教学方法改革实践 戴福祥副研究员武汉理工大学 国际教育学院350 国际化课程建设与管理实践 一、成果主要创新点(400字以内) (1)培养理念创新:“培养国际视野下面向行业的工业设计卓越人才”的目标,“国际化+前沿化”的主导思想,“设计师+工程师”双师型卓越人才的定位,“创新能力培养”与“实践能力培养”的综合途径。 (2)专业方向与特色创新:提出了结合特色行业与优势学科的专业建设理念,围绕信息、机械、汽车、船舶等行业和学科,构建了由产品设计、交通工具设计、数字艺术设计3个方向组成的集成化工业设计专业,形成了行业化的专业特色。 (3)教学平台创新:构建了立体化工业设计卓越人才教学体系,从培养方案、师资、课程、教材、实验室、科研保障、产学研和国际合作等八个维度进行教学链优化。 (4)培养方法创新:运用“引导+自主+交互”及数字化、网络化特色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潜能;采取Workshop、在线课程、企业课堂、国际化课程等创新教学形式;应用“国际导向,前沿驱动”的“教学科研一体化”创新模式培养人才并产生大批成果;通过建设“校、院、企”产学研联合实验室,创办“工业设计拔尖人才实验班”等方式培养卓越人才;通过与国外大学学分互认合作机制、开展制度化的中外毕业设计联展、引入国际教学资源等方式提升国际化水平。 —1 —

科研反哺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9e9604844.html, 科研反哺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作者:王平李玉红 来源:《北京教育·高教版》2019年第08期 摘要:北京联合大学法学学科的科研反哺教学主要体现在促进培养方案修正专业特色定位、促进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与完善、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第二课堂”质效等方面。但实践中还存在科研反哺教学基础不平衡、教师认识有偏差以及学生的接受度不足等问题,建议通过加强研讨沟通,帮助教师提高认识、提升科研质效,积极实践科研反哺教学;帮助学生做好学业规划,积极参与法律实践,养成积极创新的科研意识,提升学习质效。 关键词:学科;科研;法学;科研反哺教学 在这个快速发展、多元需求的新时代,大学如何培养适应乃至引领社会发展的高级人才?作为承担人才培养主体责任的大学教师,如何将教学与科研、人才培养与自身发展的“矛盾”转化为相互促进、并驾齐驱的发展动力?本文结合法学学科专业近年来的探索与实践,拟对科研反哺教学进行研究,期待与同仁交流互动。 科研与教学关系的一般理论 1.厘清专业与学科、教学与科研两对关系范畴及相关问题 一是专业与学科。一般而言,专业主要是指本科专业,它基于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单位通过一系列课程设置和教学实施,达到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其输出的“产品”是符合社会需求的某一领域/专业的毕业生。专业建设主要围绕专业定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计划及实施、实验教学、教学研究、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管理制度等开展,其主要目的在于提升人才培养质效和专业发展水平。学科指学术的分类,亦即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学科重在知识、理论的研究,并输出相应的研究成果,同时也产生新的研究方法,其重点是队伍/梯队建设、课题研究、社会服务和研究生培养。它们目标不同,专业是以满足职业和社会分工需求为主要目的,在于输出合格的人才,学科是以探索某一知识体系中的人类未知领域为目的,主要输出知识和理论(体系)。 同时,学科与专业又紧密联系、相互支撑。一方面,学科建设支撑专业发展。专业注重关注社会需求,学科关注不断探索未知领域,学科建设的知识成果是专业课程的主要内容,成为教学的基础并广泛应用于教学过程,通过专业这个纽带学科成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知识传承的具体承担者,也实现了科学研究的价值,支撑了专业发展。另一方面,专业需求反作用于学科建设。专业体现着社会分工和社会需求,能够反映社会的职业需求,并将这种需求通过课程予以体现,进而反馈给学科,刺激、引领学科对新的知识予以探索,并形成新的成果运用于专业教学。

临床医学专业认证自评报告

临床医学专业认证自评报告 (摘要) ■办学宗旨和目标 办学定位:根据学校“建设高水平的地方综合性大学——绍兴大学”的办学定位和“立足绍兴、服务浙江、联系行业、面向全国”的服务面向定位,医学院提出了“以人文学科为基础,以临床医学专业为主线,以相关医学专业为特色”的办学定位。 以人文学科为基础,即充分利用综合性大学优势,更好地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着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临床医学专业为主线,即把临床医学专业为医学院最核心最根本的支撑专业,其专业定位为“培养面向基层医疗机构,具有一定的社区卫生服务意识和临床技能的应用型医学人才”;以相关医学专业为特色,即把护理学、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办出专业特色和水平,为做大医学院奠定坚实基础。 办学理念:学校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高等教育规律,秉承“修德求真”校训,坚持“质量为重、人才为本、特色为上、协同为要”的办学理念,全面推进内涵式发展,加快向教学研究型大学转型。遵循学校的办学理念,秉承“卓育英才”的院训,医学院进一步完善了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积极推进临床医学专业“2.5+2.5”教育新模式,加强医学人文教育与临床实践训练,造就致力于服务地方医疗卫

生事业并具有较高人文素养的高素质医学人才,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医疗卫生事业服务 发展规划:在稳定本科教育规模的前提下,着力发展研究生教育,把医学院建设为“立足浙江,面向全国,面向基层,以医学人文为特色优势的区域性高水平的教学研究型医学院”,使学院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在浙江高等医学教育中发挥积极作用,力争办学水平进入全省同类医学院校前列。 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需要,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初步临床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能在基层各级医疗机构从事临床医疗、预防保健等工作的应用型医学专门人才。 ■充分利用综合性大学的办学优势 1.学校具有悠久的越文化办学历史和丰富的人文环境。 2.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培养得到了学校人文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的有力支持。 3.各学科间的相互联系和交叉融合,扩大了临床医学专业的发展基础,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学习、交流、合作的机会。 4.资源共享,提高效率。综合性大学为医学教育提供的教学基础设施、公共实验教学平台、图书信息资源、后勤保障服务等,为医学院开展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提供了人、财、物的有力支

树立科研意识,提高科研能力,提升教育质量

树立科研意识,提高科研能力,提升教育质量 摘要: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世界经济发展迅速,竞争十分激烈,我们必须冲破以往的封闭思维方式,站在动态的社会发展的大视角去思考、去教学。在教学工作中要以课堂教学模式为突破口,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实质上就是高标准、高要求、高质量。要完成这样一个任务,就要求我们教师转变思维方式,增强科研意识,加强对教育对象——学生的研究和教育教学的研究,提高科研能力,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听李志民教授关于《提高科研水平提升教育质量》的宣讲,作为河北科技大学信息学院副院长,本人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谈谈树立科研意识,提高科研能力,提升教育质量。 一、科研在教育中的必要性 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告诉我们,科研在高等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培养创新型人才,关键在教学;搞好教学,关键在教师。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建设一支合格的教师队伍,必须把科学研究作为提高教师素质的关键环节。 河北科技大学是一所发展中的教学型综合性地方大学,作为河北科技大学的教师,对于教学与科研的认识还存在一些误区,有的认为科研应该是国家重点院校、综合性大学的任务,地方性本科院校应以教学为主,搞不搞科研无关紧要;还有的同志甚至将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对立起来,认为一抓科研就会影响教学。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教学工作是教师的天职,但需要强调的是科研对教师学术水平的提高有着积极地促进作用。 国内外经验证明,一所大学没有高质量的科学研究,就不可能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没有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同样也不可能有高水平的教学质量和科学研究。博览群书、熟读经典、传授知识不再是衡量教师学术水平的唯一尺度,从科研能力、社会贡献角度评价教师学术水平已成为社会通行的评价方法。 第一,科学研究是教师自我完善与发展的过程,通过科研工作促进教师自我知识结构更新和知识体系的充实,以及对知识前沿的把握和学科知识的理解,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奠定了“能动性”基础。 第二,科研过程是一个艰苦的脑力劳动,可以培养教师的开拓创新和顽强拼搏精神,提高教师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教师在科研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敬业精神、创新意识、强烈的进取心, 往往对学生的创造能力、精神、态度有着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 第三,通过科学研究,教师能够深刻地了解社会对培养人才的要求,了解社会人才市场对人才培养创业能力的要求。教师们通过科研创新去探索、去掌握本科教学中的许多教学规律和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自评报告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是教育部为适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需要而于2011年设立的本科专业。我校于2009年率先开设太阳能利用专业方向,2011年获批设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成为当时国内首批招收该专业的16所高校之一。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现为江苏省“十二五”重点建设专业,淮海工学院首批“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专业。 一、规划与发展 连云港市新能源产业涵盖太阳能、风电、生物质、海洋能、核能等,产业种类齐全,江苏、山东、浙江、河南等地区太阳能企业群集,已形成庞大的产业链。作为一所地方性工科院校,其专业设置与培养方案必须与当地或周边地区的产业发展相适应,并与社会需求有效接轨。 1.专业定位 专业定位决定了专业以后的发展方向,也决定了师资队伍的配置、实验室建设与设备添置、课程与教学计划的设置,以及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等。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定位是侧重于太阳能光热、光伏利用,同时兼顾其他新能源利用,以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为主。在重视理论的基础上,注重加强技术创新和技术应用。使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掌握太阳能利用的相关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还具备设计、制造太阳能利用产品等相关能力,为太阳能利用产业一线提供合格的技术人才。 2.发展目标 1)构建以能源动力类基础课程为平台,以工程应用为目标,以新能源利用

为方向的宽口径培养模式,完善与生产实践、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的课程体系。 2)根据专业的规模需求规划师资队伍建设,到2015年,力争使本专业专职教师达到17人以上,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达到25%以上,培养或引进教授1-3人,聘请兼职教授及工程一线专家5-8人。 3)建成与“卓越工程师计划”培养方案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平台,加强核心课程建设。到2015年,力争建设校级精品课程3-5门,省级精品课程1-2门。组织编写并出版与培养方案相适应的系列特色教材3-5部,实验教学、实践教学环节指导书3-5部。 4)设立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10-15项,申报各级教学研究课题6-8项,发表教研教改论文10-15篇。 5)提高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比例和学生创新实验比例,保证100%的实验开出率。开放实验室,让学生自主选择实验项目,并鼓励学生自己设计与改进实验。 6)紧密结合生产实际和社会发展需要,加强与各类新能源利用企业及光电企业的合作。稳定现有实习基地,适当建设新的实习基地,满足各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需要。 7)毕业生年终就业率保持在97%以上,积极组织学生申报各类创新训练项目,参加各级各类创新设计竞赛,到2015年,力争学生获省级以上奖励3-5项,成为本行业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 3.专业建设思路及改革规划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育优势明显的专业教学团队。 (1)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优化学缘结构。选派中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