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摇指技法的实践探索_1

古筝摇指技法的实践探索_1
古筝摇指技法的实践探索_1

---------------------------------------------------------------最新资料推荐------------------------------------------------------

古筝摇指技法的实践探索

古筝摇指技法的实践探索古筝摇指技法的实践探索摘要:

古筝作为最有中国特色的乐器之一,最大的特点在于其吟揉变化而产生的音乐效果。

同时,音乐颗粒性充盈,也是弹拨乐器的普遍特性之一。

单靠弹拨技法是无法完成长音演奏的,因此,在大多数弹拨乐器演奏中都有一种快速同音弹奏的技法。

摇指是古筝演奏中重要的技法。

本文将在结合前辈的理论与自身实践结合的基础上,对摇指技法的学习和演奏实践进行探索研究。

关键词:

古筝;摇指;实践;一、摇指的基本概况筝是我国独有的、古老的民族乐器之一,战国时期就流行在秦地,已有三千年历史了,故称古筝。

古筝的演奏技法在不断的变化和更新。

古筝摇指是古筝演奏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法。

虽然筝的历史悠久,但是一些特殊的技法如摇指、轮指等则是在近百年来才慢慢发展的。

摇指出现了大指摇、多指摇、双摇、左手摇、游摇等多种摇指技法。

1 / 14

1《弦索备考》第三摇指距今已有 100 年的历史,发现最早的摇指记载是在○ 集《海音拿天鹅》一曲中有摇指技法的标记。

各派别的演奏家将摇指的技法发展出了不同的类别。

山东筝派的摇指是刚劲有力的,多以大指摇为主,在乐曲的强弱变化上有突出的表现力。

反而河南派虽也是以大指为主,但比较悠长明快。

南方的浙江筝派,其摇指风格含蓄淡雅,连续不断的摇指音响连成旋律。

客家筝派主要以大指的连续托劈为主。

各派别都有自己的风格特点,当今将所有的技法结合使用是古筝技法的发展趋势,现代作品中,各技法派生出的新技法也标志着古筝技法的进步。

二、摇指的技法学习 1 弹拨乐器的特点之一是颗粒性强。

要弹奏出长音效果,就要快速、均匀地反复弹奏,是点变成线。

这就是摇指在古筝弹奏中的意义。

随着时代发展,现代古筝乐曲对古筝技法特别是摇指有了更高的要求。

纵观古筝摇指的发展历史,由传统的山东小关节托劈摇指和河南的大关节托劈摇指,发展到压腕摇指(食指摇、多指摇、中指摇),再到扎桩摇(压腕摇、提腕摇),最后发展到悬腕摇指。

---------------------------------------------------------------最新资料推荐------------------------------------------------------ 摇指技法经历了从传统单一的方法到现代多种多样的方法并存的过程。

多样化的摇指技法,使古筝音乐在表现不同可以选用不用的摇指方法,拓宽了古筝的表现领域。

构成不同风格的音色的摇指主要依靠以下几方面控制。

1、点。

在琴弦上一般会有两个触弦点,这两个点上所发出的音色效果是完全不同的,一个是靠近前岳山的位置,声音比较清脆、干净、明亮;而在琴弦中间位置的触弦点比较柔和、隐约。

指甲触弦的位置应该是在除胶布缠住的部分之外的二分之一处。

太靠前和太靠后都会影响音色。

因此,在演奏时应该注意点的控制。

2、面。

在演奏时不仅要注意摇出的音色,更重要的还有摇进琴弦的控制,掌握好指甲面的角度和方向,来控制音色和力度。

3、速。

即速度,指甲摇指时与琴弦接触的快与慢。

速度的不同影响是音量,速度快发出响亮的音色,速度慢则发出柔和的音色。

摇指重在将单音连成旋律,因而不能摇的太慢,在初学练习

3 / 14

时可以慢速练习,以固定动作,保持良好的手型。

2 4、呼吸。

演奏中常出现不生动,不和谐的音响,是由于没有控制好呼吸与力的关系。

在演奏中有了呼吸,就能将乐曲赋予生命力。

演奏者有了呼吸、气的支撑才能将心中的感情由手指传递到琴弦上,才能赋予音乐生命和感情。

三、摇指在音乐中的作用古筝演奏中不同的技法根据乐曲的处理都有着独特的表现意义。

摇指的基本功能是在演奏中通过音的连绵不断来表现和塑造音乐形象,这种技巧的音响效果在乐曲中可以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 摇指在音色上能够起到美化音色、延长音波、对乐曲局部起到润饰的作用。

2. 摇指还有能够体现乐曲地方风格和演奏者个性的功能。

3. 摇指具有十分强的模拟功能,能够充分表现乐曲的音响效果。

在乐曲中摇指的基本意义虽然都是大致相同的,但由于演奏者个人情绪、地方风格、乐曲要求等因素的制约,摇指在实际演奏中所表现的作用也是各不相同的。

本文以乐曲《站台风》为例,解说一下摇指在音乐中的表现。

乐曲分为五段:

---------------------------------------------------------------最新资料推荐------------------------------------------------------

1、劳动场面。

2、台风袭击。

3、与台风搏斗。

4、雨过天晴。

5、欢腾的码头。

乐曲高潮部分的开始就出现了扫摇,表现的是在台风来时,在台风中奋战,与台风搏斗的场景。

这段高潮给人紧张的感觉,比较激烈响亮。

3 在高潮开始部分标有 mf 的音量记号,用扫摇演奏出主旋律,形成呼应,表现人们从热烈的劳动场面像突然台风来袭的转变,以及人们的紧张心情,左手和旋第一拍低音区给出,配合紧张的气氛。

变音出现后,音量记号变为 f,乐曲进入与台风搏斗的场景。

最后三小节的扫摇由 f 变成了 ff,形象的表现了与台风搏斗过程的艰辛、战胜台风的不易。

伴奏也由沉重的和旋变成了自高到低的刮奏。

转入高音区扫摇变为大指摇,乐曲进入雨过天晴的部分,海面渐渐平静,暴风雨渐渐远去。

4 平缓的大指摇逐渐进入旋律中,弹与摇的结合突出表现了战胜台风的自豪、喜悦心情。

不时的短摇与刮奏结合更加突出暴风雨后的欢快心情。

5 / 14

在短摇的处理上要快速、干净明亮。

连贯的长摇给人一种胜利歌唱的感觉,歌唱心中战胜台风后的快感。

在摇指的演奏过程中要注意过弦无痕迹、换音要连贯。

右手旋律虽优美但在感情上不能缺乏一股胜利的激情,与左手和旋的结合,表现一种磅礴的心境。

长摇结束后,渐慢同时渐强自然顺接到乐曲下一场面欢腾的码头。

5 通过《战台风》这首乐曲可以得知,摇指在一首乐曲的不同部分所表达出的感情是有所不同的。

这需要我们在演奏时对乐曲的结构和内容进行分析。

对应不同的感情,采用与之对应的方法和技巧将乐曲表现的淋漓尽致。

四、各流派中的摇指学习北方筝派的风格比较刚劲、有力。

在弹奏北方派的乐曲时以大指的托劈为主。

山东筝派与河南筝派是北方筝派中最具代表性的。

山东筝派的摇指以大指小关节快速托劈的运动过程而来的,虽不能做到非常快速,但表现了山东乐曲刚健,厚重的特点。

如山东派的《高山流水》,全曲大量运用托劈快速指法,弹奏时要扎实有力。

大指的力度是相对其他几个手指最容易忽视的练习,大

---------------------------------------------------------------最新资料推荐------------------------------------------------------ 指的力度和灵活性可以采用单独练习的方法,如动过程中的连贯性。

这样的指法练习,由慢渐快,注意动作运河南筝派的摇指包括密摇和游摇,主要靠手腕的运动带动整个大指的托劈,可以使摇指更加密集。

如取材于戏曲《二度梅》的《陈杏元和番》,就运用了河南筝派典型的游摇。

游摇这种技法是为弹奏较悲伤的旋律设计的。

弹奏方法是右手从靠近筝码较劲的一端由弱到强的向前梁移动,左手的运用不能小视,左手按变音边按边滑边颤的回到原来音。

游摇是一种组合指法的综合运用,要注意两手协调的配合。

6 与之相对应的南方筝派比较柔美、婉约。

在南方正派中摇指的运用更为广泛。

运用摇指的音响效果,可以表现婉约的歌声以及风、水等。

浙江筝派是南方筝派的代表派别。

如《将军令》乐曲第一段运用了右手长篇的摇指,模仿出雄壮有力的声声鼓角,以此作为将军升帐法号施令的前奏,渲染了军情紧急的气氛。

这种长篇摇指是浙江筝派有别于其他筝派的一大特色。

浙江筝派的摇指几乎接近现代的摇指,是以小指扎桩,食指捏住大指甲片,以手臂为轴快速往返摇动形成的。

7 / 14

由于此技法能充分调动臂、腕的力量,所以声音力度较大,触弦频率较快,使古筝发出的一个个断音变成连音,一点成线,其效果类似弓弦乐器中的长弓演奏,对音的强弱控制自如,旋律鲜明,曲调流畅,富有歌唱性。

结论古筝作为一种流传广泛的民族乐器,越来越受到更多人的关注。

摇指作为一种乐曲中不可或缺的技法,在古筝的技法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我们既要提高自己的技巧又要关注摇指技法的发展。

摇指技法是一个多方面的技法、是一种表现多样化的演奏技巧,它可以表现同一乐曲中不同场景的情感,也可以展现不同风格、流派的乐曲,应准确的把握改技巧,以便在演奏中合理的运用。

参考文献 7 1 荣斋著《弦索备考》○【M】嘉庆十九年(1814)抄本第三集合奏汇集《海青》【1】、赵毅《古筝摇指和音色技术构成分析》 [J] 中国武汉音乐学院报 2006 年第1 期【2】、盛秧著《浙派古筝》 [M] 西冷印社出版社出版日期:

2003 年 11 月第一版【3】、魏军著《秦筝源流三证质疑筝源于越地及西渐之说》 [J]中国音乐季刊2007 年第 3 期【4】、冀潇彦《浅谈古筝摇指及扫摇》 [J] 《艺术探索》 2006 年12 月第 20 卷第 6 期【5】、王中山《论古筝演奏中的手心的运用》 [J]《中国音乐》 1998 年第 3 期【6】、周望《古筝

---------------------------------------------------------------最新资料推荐------------------------------------------------------

演奏系列教程之十二》 [J]《小演奏家》 2009 年第 3 期【7】、项斯华、吴赣伯浙江筝争议[J]中国音乐 1991 年 04 期【8】、李婉芬筝技摇指中央音乐学院学报[J]1988 年第 04 期【9】、王小红当代古筝演奏技巧的流变吉林艺术学院学报[J]1996 年第Z1 期 8 致谢这次毕业论文设计总结是在我的指导老师张建国教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从论文的选题到收集资料到论文完成,张教授给予我耐心的指导,大学四年在老师同学的帮助下我学习到了许多,是我人生的一笔宝贵财富。

希望得到老师的指导和认可。

真诚的感谢各位老师!9 #mSfL7E0w$pVhOaG2 z*rYkQdJ5B-u#nTfL8E0x%pW iOaH3z(sYkRd J6C-u!nTgM8F1x%qWiPbH3A( sZlReK 6C+v!o UgM9F1yqWjPbI4A) tZlSeK7 D+v$oU hN9F2y rXjQcI4B) t#mSeL7D0w$pVh NaG2z*rXkQcJ 5B) u#mTfL8E0w%pViOaG3z*s YkRdJ5C-u!nT fM8E1x%pWiObH3A(sYlRdK6C -v!nUg M8F1x qWjPbH4A(tZlReK6D+v$oUgN 9F2y qXjPcI4 A) tZmSeL7D+w$oVhN9G2y*rX kQcI5B) u#mSf L7E0w$pVhOaG3z*rYkQdJ5B- u#nTfL 8E0x%p WiOaH3z(sYkRdJ6C-v!nTgM8 F1x%q WiPbH3A (sZlReK6C+v!oUgM9F1yqXj PbI4A ) tZlSeK 7D+v$oUhN9G2yrXjQcI4B) t #mSeL 7D0w$pV hNaG2z*rXkQcJ5B-u#mTfL8E 0w%pV iOaG3z* sYkRdJ 5C-u!nTfM8E1x%qWi ObH3A(sYlRdK 6C-v!nUgM9F1xqWjPbH4A(t

9 / 14

ZlReK6D+v$oU gN9F2yqXjPcI4B) tZmSeL7D +w$oVh N9G2y* rXkQcI5B) u#mSfL7E0w%pVhO aG3z*r YkQdJ5 B-u#nTfM8E0x%pWiOaH3z(sY kRdJ6C-v!nTg M8F1x%qWiPbH 4 A(sZlReK6C+ v! oUgM9F1yq XjPbI4A) tZlS eK7D+w$oUhN9 G2yrXjQcI4B ) t#mSfL7D0w$ p VhNaG2z*rXk QcJ5B- u#mTfL 8E0w%pViOaH3z*sYkRdJ5C-u !nTfM8E 1x%qW iObH3A(sYlRdK6C+v!nUgM9F 1xqWjP bH4A( tZlSeK6D+v$oUgN9F2yqXjP cI4B) tZ mSeL7 D+w$oVhNaG2y*rXkQcI5B) u# mSfL7E0w%pVh OaG3z*rYkQdJ 5C-u#nTfM8E0 x%pWiOa H3z(s YlRdJ6C-v!nTgM8F1x%qWiPb H4A(sZlReK6C+v!oUgN9F1y qXjPbI4A) tZ lSeK7D+ w$oUh N9G2yrXjQcI 5B) t#mSfL7D0 w$pVhNa G2z*r YkQcJ5B-u#mT f L8E0w%pViOa H3z*sYkRdJ5C -u! nTgM8E1x% qWiObH3A(sYl RdK6C+v!nUgM 9F1xqWjPbI4 A (tZlSeK6D+v $oUgN9F2yrX jPcI4B) tZmSe L 7D+w$oVhNaG 2y*rXkQcI5B) u#mTfL7E0w%p V hOaG3z*oVhN 9G2y*rX jQcI5 B) u#mSfL7E0w $pVhOaG3z*rY kQdJ5B-u#nTf L8E0x%pWiOaH 3z(sYkRdJ6C- u!nTgM8F1x%q WiPbH3A(sZlR eK6C+v! oUgM9 F1yqWjPbI4A ) tZlSeK7D+v$ o UhN9G2yrXj QcI4B) t#mSeL 7D0w$pVhNaG2 z*rXkQcJ5B) u #mTfL8E 0w%pV iOaG3z*sYkRd J5C-u!nTfM8E 1x%pWiObH3A( sYlRdK6C-v!n U gM9F1 xqWjPbH4A(tZ lReK 6D+v$oUgN9F2 y qXjPcI4A) t ZmSeL7D+ w$oV hN9G2y*rXkQc I5B) u#mSfL7E 0w$pVhOa G3z* rYkQdJ5B-u#n TfM8E0x%pWiO aH3z(sYkR dJ6 C-v!nTgM8F1x %q WiPbH3A(sZ lReK6C+v!oUg M9F1yqXjPbI 4A )

---------------------------------------------------------------最新资料推荐------------------------------------------------------ tZlSeK7D+ v$oUhN9G2yr XjQcI4B) t#mS fL 7D0w$pVhNa G2z*rXkQcJ5B -u#mTfL8E0w %pViOaG 3z*sYkRdJ5C-u!nTfM8E1x%q WiObH3A(sYlR dK6C-v! nUgM9F1xqWjPbH4A (tZlSeK6D+v$ oUgN9F2yqX j PcI4B) tZmSeL 7D+w$oVhN9G2 y*rXkQcI5B)u #mSfL7E0w%pV hOaG3z*rYkQd J5B-u#nTfM8E0x%pWiOaH3z( sYlRdJ 6C-v!n TgM8F1x%qWiPbH4A(sZlReK6 C+v! o UgM9F1y qXjPbI4A) tZlSeK7D+w$oUh N9G2y rXjQcI 4B) t#mSfL7D0w$pVhNaG2z*r YkQcJ 5B-u#mT fL8E0w%pViOaH3z*sYkRdJ5C -u!nTf M8E1x% qWiObH3A(sYlRdK6C+v!nUgM 9F1xq WjPbH4 A(tZlSeK6D+v$oUgN9F2yrX jPcI4B ) tZmSe L7D+w$oVhNaG2y*rXkQcI5B) u#mSfL 7E0w%p VhOaG3z*rYkQdJ5C-u#nTfM8 E0x%p WiOaH3z (sYlRd J6C-v!nTgM8F1x#nT fL8E0x%pWiOa H3z(sYkRdJ6C-u! nTgM8F1x% qWiPbH 3A(sZl RdK6C+v!oUgM9F1yqWjPbI4 A) tZlSeK7D+v $oUhN9F2yrXjQcI4B) t#mSe L7D0w$pVhNaG 2z*rXkQcJ5B) u#mTfL8E0w%p ViOaG3z*sYkQ dJ5C-u!nTfM8 E 1x%pWiObH3A (sYlRdK 6C-v! nUgM8F1xqWjPbH4A(tZlReK 6D+v$o UgN9F2 yqXjPcI4A) tZmSeL7D+w$oV hN9G2y *rXjQc I5B) u#mSfL7E0w$pVhOaG3z* rYkQdJ 5B-u#n TfL8E0x%pWiOaH3z(sYkRdJ6 C-v!nTg M8F1x %qWiPbH3A(sZlReK6C+v!oUg M9F1y qWjPbI 4A) tZlSeK7D+v$oUhN9G2yr XjQcI4 B) t#mS eL7D0w$pVhNaG2z*rXkQcJ5B

11 / 14

-u#mTfL 8E0w% pViOaG3z*sYk R dJ5C-u!nTfM 8E1x%pWiObH3A(sYlRdK6C- v !nUgM9F1xq WjPbH4A (tZlR eK6D+v$oUgN9 F 2yqXjPcI4B ) tZmSeL 7D+w$ oVhN9G2y*rXk Q cI5B) u#mSfL 7E0w$pV hOaG3 z*rYkQdJ5B-u #nTfM8E0x%pW iOaH3z(sYkRd J6C-v!nTgM8F 1x%qWiPbH4A( sZlReK6C+v!o UgM9F1yqXjP bI4A) tZlSeK7 D+v$oUh N9G2y rUgM9F1yqW jPbI4A(tZlSe K7D+v$o UhN9F 2yrXjPcI4B) t#mSeL7D0w$o VhNaG2z*rXkQ cJ5B) u#mTfL7 E 0w%pViOaG3z *sYkQdJ 5C-u# nTfM8E1x%pWi O bH3z(sYlRdK 6C-v! nUg M8F1 xqWiPbH4A(t Z lReK6D+v! oU gN9F2y qXjPc I4A) tZmSeK7D + w$oVhN9G2y* rXjQcI5B) t#m SfL7E0w$pVhO aG2z*rYkQdJ5 B-u#nTfL 8E0x %pViOaH3z(sY kR dJ6C -u!nTgM8F1x%qW iPb H3A(sZlRdK6C +v!oUgM9F1y qWjPbI4A( tZl SeK7D+v$oUhN 9F2yrXjQcI4 B) t#mSeL7D0w $oVhNaG2z*rX kQcJ5B) u#mTf L8E0w%pViOaG 3z*sYkQdJ5C- u!nTfM8E1x%p WiObH3z(sYlR dK6C-v!nUgM8F1x qWjPbH 4A(tZlReK6D+v!oUgN9F2yq XjPcI4A) tZmS eL7D+w$oVhN9G2y*rXjQcI5B ) u#mSfL7E0w$ pVhOaG2z*rYkQdJ5B-u#nTfL 8E0x% pWiOaH3 z(sYkRdJ6C-u! nTgM8F1x%qW iPbH3A(sZlRe K6C+v!oUgM9F1yqWjPbI4A) tZlSeK 7D+v$o UhN9F2yrXjQcI4BqWjPbI4 A(tZlSeK6D+v $oUhN9F2yr X jPcI4B) tZmSe L7D0w $oVhNaG 2y*rXkQcJ5B ) u#mTfL7E0w%p VhOaG 3z*sYkQ dJ5C-u#nTfM8E0x%pWiObH3z (sYlRd J6C-v! nUgM8F1xqW i

---------------------------------------------------------------最新资料推荐------------------------------------------------------ PbH4A(sZlReK 6D+v!oUgN9F1 yqXjPcI4A)t ZmSeK7D+w$oU hN9G2y*rXjQc I5B) t#mSfL7D 0w$pVhOaG2z* rYkQcJ5B-u#n TfL8E0x%pViOaH3z*sYkRdJ6 C-u!n TgM8E1x %qWiPb H3A(sZlRdK6C+v!nU gM9F1yqWjPb I4A(tZlSeK6D+v$oUhN9F2y rXjPcI4B) t#m SeL7D0w$oVhNaG2y*rXkQcJ5 B) u#mT fL7E0w %pViOaG3z*sYkQdJ5C-u#nTf M8E1x% pWiObH 3z(sYlRdJ6C-v!nUgM8F1xq WiPbH4A(tZlR eK6D+v!oUgN9F1yqXjPcI4A ) tZmSeK7D+w$ oVhN9G2y*rXjQcI5B) t#mSfL 7E0w$p VhOaG2 z*rYkQcJ5B-u # nTfL8E0x%pV iOaH3z(sYkRd J6C-u! nTgM8E 1x%qTfL8E0w% pViOaH3z*sYk RdJ5C-u! nTgM8E1x%qWiObH3 A(sYlRd K6C+v !nUgM9F1xqWjPbH4A(tZlSe K6D+v$o UgN9F 2yrXjPcI4B) tZmSeL7D+w$o VhNaG2y *rXkQ cI5B) u#mTfL7E0w%pVhOaG3z *rYkQdJ 5C-u# nTfM8E0x%pWiOaH3z(sYlRdJ 6C-v!nTgM8F1xqWiPbH4A( sZlReK6C+v! o UgN9F1y qXjP bI4A) tZmSeK7 D+ w$oUhN9G2y rXjQcI5B) t# mSfL7D0w$pVh NaG2z*rYkQcJ 5B-u#mTfL8E0 x%pViOaH3z*s YkRdJ5C-u!nT gM8E1x%qWiOb H3A(sZlRdK6C + v!nUgM9F1x qWjPbI4 A(tZl SeK6D+v$oUgN 9F2yrXjPcI4 B) tZmSeL7D0w $oVhNaG2y*rX k QcI5B) u#mTf L7E0w%p VhOaG 3z*sYkQdJ5C- u #nTfI5B) u#m SfL7E0w$pVhO aG3z*rYkQdJ5 B -u#nTfL8E0x %pWiOaH 3z(sY kRdJ6C-v!nTg M 8F1x%qWiPbH 3A(sZlReK6C+ v!oUgM9F1yq X jPbI4A) tZlS eK7D+v$o UhN9

13 / 14

G2yrXjQcI4B )t#mSeL7D0w$ pVhNaG2z*rXk QcJ5B-u#mTfL 8E 0w%pViOaG3 z*sYkRdJ 5C-u !nTfM8E1x%qW iObH3A (sYlRdK6C-v! n UgM9 F1xqWjPbH4A (tZlReK6D+v$ oUgN9F2y qXj PcI4B) tZmSeL 7D +w$oVhN9G2 y*rXkQcI5B) u #mSfL7E0w%pV hOaG3z*rYkQd J5B-u#nTf M8E 0x%pWiOaH3z( sY kRdJ6C-v!n TgM8F1x% qWiP bH4A(sZlReK6 C+ v! oUgM

古筝摇指浅谈

古筝摇指浅谈 摇指——使用大指或食指连续地向里、向外快速弹弦,以达到音色连贯的一种古筝演奏技法。近年来随着演奏技巧的不断发展及乐曲表现力的要求,摇指这一指法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创新,并派生出以摇指为基础的多种演奏形式如八度摇、双指摇、扫摇、扣摇、多指扫摇等。 下面对几种摇指的技法及弹奏要领作一个简单的介绍: 拇指摇 拇指摇是现在最常用的一种摇指,是用大指连续交替向外向里快速托和劈拨弦。拇指摇也根据不同的流派、不同的演奏要求及不同的学习阶段主要分为四种: 1、支腕摇——食指轻捏大指,手掌根部轻压在前岳山下的筝头处作为支点,以手腕为轴心带动手指,手型不要攥得太紧也不要张的太开,需保持放松自然,可以用食指捏大指的力度来调节摇指音量的大小,这种摇指适合初学摇指的同学。 2、扎桩摇——与压腕摇的基本要领一致,所不同的是,它不是以整个手腕作为支点而是用小指作为支架放在所要弹奏琴弦的前梁底部。弹奏时需要注意放低手腕,在初期练习中拇指劈时,需打在下面一根琴弦上以起到一个稳定的作用,托指时稍加一些力但无需靠弦,如托时也靠弦的话会影响指法的灵活性。 3、悬腕摇——在前面两种摇指的基础上将指法得到了进一步的解放,悬腕摇不需要任何支架,完全靠手腕的控制和力量来完成摇指,这种摇指摆脱了扎桩的局限,可以完成自前岳山到码子之间任何地方音色的要求,如游摇等。

4、快速托劈摇——靠大指的指根关节拨弦,即以拇指与手掌的连接处为动点,带动全指运动,在弹奏时不需食指挨着大指,所有手指都是完全放松的,保持弹奏时的自然放松手型。这种摇法在快速演奏长音或时值较长的时候一般采用扎桩(扎桩通常用无名指进行),在演奏不断变化的时值较短的一些音符时可不用扎桩。快速托劈摇法在拇指摇中是比较难的一种,前三种拇指摇主要是用手腕的力量完成,而这种摇是通过拇指关节的力量,如要弹奏得流畅自如是需要下一定功夫的。 拇指摇在练习时,可分阶段练习,如开始在每根弦上摇四个音再逐步增加至八个音、十六个音直至可以连续、均匀、快速地弹奏摇指(除快速托劈摇外,一般拇指摇以劈开头)。弹奏时指甲触弦的角度、深浅及是否正确发力都对摇指的音色、音量都有直接的影响。 食指摇 食指用抹和挑连续交替向里向外快速拨弦。弹奏时要求大指轻捏在食指义甲底部第一关节处,这可以使食指稳固并增加辅助的力量;中指、无名指、小指三指保持自然放松,弹奏时无需小指或食指扎桩。可用手掌根部轻轻搭在前岳山外的筝头上,也可采用悬腕摇的方法,使力量通过大臂传到小臂,带动手腕的摇动,形成食指尖的密集拨弦。这时食指本身主动用力较少,主要起着控制触弦深浅和角度的作用。食指摇同拇指摇一样多用在旋律及长音的演奏上。 双指摇 大指和食指用劈抹和托挑同时向里向外连续交替快速拨弦。双指摇一般采用悬腕摇法,大指与食指保持在三度或与三度接近的和弦位置上,手指关节自然弯曲保持不动,其余三指自然放松,弹奏时靠手腕的力量带动。双指摇也可以用大指和中指来完成,将食指

春江花月夜古筝演奏左手技法

春江花月夜古筝演奏左手技法 春江花月夜古筝演奏左手技法有那些?春江花月夜是古筝名曲,我们一起来 看看下面的技法吧 1 颤弦类 右手弹弦后,左手颤动筝弦,以美化余音。颤弦是在基准音高上的轻微上下 颤动,这个颤动不改变弦的音高。颤弦分慢颤、颤弦、快颤三种。慢颤,颤动的 频率较缓,余音悠扬有韵。颤弦,中等频率的颤动,这是基础训练中应重视的基 本颤弦。快颤,较快频率的颤动,余音紧张,常表现激动的情绪。 滑弦类 右手弹弦,左手下按筝弦,改变弦的张力,产生滑音的音响。滑弦分上滑音 和下滑音两种,又可细分为有时值的上下滑音、装饰性的上下滑音等等。 上滑音是先弹后按, 按弦滑至上方弦的音高, 上滑时值为本音符时值的一半, 上滑后的音高要保持住。 下滑音则是先按后弹,先按弦至上方弦的音高,弹弦后保持一半的时值,再 下滑至本音,下滑时值为本音符时值的一半。其它有时值的上下滑音,装饰性的 上下滑音都是在滑音的时值上作不同的变化。 揉弦类 右手弹弦后,左手下按筝弦,在基准音上作较大幅度的波动。这个波动实为 上下滑音结合的波动。这个波动有音高的变化,从小二度到小三度内的变化。这 个波动是有节奏的波动,也有随意性的波动。 揉弦可分为上揉和下揉两种。上揉是先上滑后下滑;也可先上滑后下滑再上 滑。下揉是先下滑后上滑,也可先下滑后上滑再下滑。两者的区别在于开始时是 先上滑还是先下滑。 按弦类 右手弹弦时,左手下按下方筝弦,改变弦的张力,发出上方弦的音高。按弦 的变化一般是升高小二度、大二度或小三度。 按弦又分轻按音和重按音两种。轻按音一般指七声音阶的 4、7,在五声音 阶里通过按 3、6 取得 4、7 两音,在符号上不作标记。重按音是在下方弦上取上 方弦的音高,如 3 弦取 5 音,6 弦取 1 音,以此类推。按弦技巧要求动作干净准

古筝演奏技法

古筝演奏技法 古筝是古老的民族乐器,结构由面板、雁柱、琴弦、前岳山、弦钉、调音盒、琴足、后岳山、侧板、出音口、底板、穿弦孔组成;筝的形制为长方形木质音箱,弦架“筝柱”(即雁柱)可以自由移动,一弦一音,按五声音阶排列,最早以25弦筝为最多(分瑟为筝),唐宋时有弦十三根,后增至十六根、十八弦、二十一弦等,目前最常用的规格为二十一弦;通常古筝的型号前用S163-21,S代表S 形岳山,是王巽之与缪金林共同发明,163代表古筝长度是163厘米左右,21代表古筝弦数21根; 古筝演奏技法 古筝(Chinese zither)常用演奏手法采用右手大、食、中三指拨弦,弹出旋律、掌握节奏,用左手在筝柱左侧顺应弦的张力、控制弦音的变化,以润色旋律。筝的指法颇多,右手有托、劈、挑、抹、剔、勾、摇、撮等,左手有按、滑、揉、颤等。古筝的传统演奏手法到了近代有了新的突破,1953年赵玉斋先生创作了《庆丰年》,解放了左手,曲调上运用复调的手法,采用了左右手交替和多声部演奏手法,大大丰富了演奏技巧,使古筝的演奏技术得到一个突破性的发展。1965年,王昌元成功创作出古筝曲《战台风》,《战台风》的出现,使古筝的演奏的技术、技巧,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高度,从而结束了古筝只能轻弹慢揉的时代,此曲中的扫摇四点、密摇、扣摇、刮奏及使用无效区的噪音来制造台风效果等技法,都是创新技法,提高且丰富了筝的表现能力。 70年代,赵曼琴在演奏实践中,创造使用了双弦过渡滑音、和弦长音、快拨及1/5泛音等新技巧。并突破传统的八度对称模式,创立了由轮指、弹轮、弹摇等几十种新指序构成的“快速指序技法体系”,使筝不须改变定弦即可单手演奏五声、七声及变化音阶的快速旋律,为筝由色彩乐器进入常奏乐器行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代表作品有《打虎上山》、《井冈山上太阳红》等。 90年代以来,古筝创作迎来了百花争艳的春天。《黔中赋》的演奏以运用扎桩摇和悬桩摇的交替手法而成为亮点;在这时期中,作曲家们参与筝曲创作,增强了创新力度,他们突破传统五声性调式的局限,吸收了日本琉球调式、都节调式的色彩,借鉴了梅西安人工调式的经验,自行设计了许多新的调式,甚至创造了全新的“下方小三度加上方小二度”的调式色彩,每个八度分为三个环节,每个环节是一个大三度音程,在每个环节上都可以演奏同主音大小调的调式。新的调式色彩和多调性连环叠置的定弦方法,促进了演奏技法的变革。如《幻想曲》(王建民曲)、《箜篌引》(庄曜曲)、《溟山》(王中山曲) 等。在这些筝曲的定弦中,就为转调准备了条件。不同音区还采用不同音列,使不同音区演奏不同的调式色彩成为可能,既有对传统调式色彩的偏离,又有对传统调式色彩的回归。音程的变化又为新的音乐语言的诞生创造了条件。 而进入21世纪,涌现出一批青年古筝演奏家,其中以袁莎老师为代表。多年来,袁莎多次出访了德国、奥地利、英国、法国、意大利、荷兰、俄罗斯、比

浅谈如何提高古筝演奏中的音乐表现力

浅谈如何提高古筝演奏中的音乐表现力 摘要:本文主要从古筝演奏技术方面、了解作品内容方面、二度创作方面、心理素质和舞台肢体语言等几个方面来阐述如何提高古筝演奏中的音乐表现力。 关键词:古筝;音乐表现力;二度创作 Abstract: Guzheng is an ancient Chinese musical instrument. An excellent player can form the artistic appeal and vitality of Guzheng. How to improve the music performance power is one if the important facts that every player must find out. This article explains how to improve the music performance power by improving performance techniques, understanding the context of the music, re-creating the music, psychological quality and body-languages of the players. Key words:Guzheng; Musical expression; Re-creation 中图分类号:J648.3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2- 古筝是我国最古老的弹弦乐器之一,有“群声之主,众乐之师”的美称,它风韵古雅,风格多姿,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与普及。如今已有越来越多的人热爱古筝并学习古筝,但随之也带来了许多问题。不少学习者只片面的注重演奏技法的难度,曲目的级别,盲目的追求速度,而大大忽略了演奏时的音乐感染力,致使演奏的音乐杂乱无章,没有了精、气、神,没有了灵魂,更无法打动观众,这样的趋势是不可观的。音乐表现力的提高是无止境的,它要求我们在演奏中尽可能的投入自己的感情,努力挖掘作品的深刻内涵,以神带心,以心带情,以情带声,心手合一,情景交融。提高古筝演奏中的音乐表现力已逐步演变成一种发展趋势。 音乐表现力 (一)音乐表现力的定义 所谓“音乐表现力”是指表演者对该作品艺术感染性的综合把握能力,这种能力必须建立在对音乐作品整体性的感受、理解、诠释表达的知识能力链上。

弹古筝的基本手法_古筝的弹奏方法

弹古筝的基本手法_古筝的弹奏方法 控制手指运动的肌肉在弹弦的瞬间,屈肌要迅速收缩,伸肌要迅速放松。完成弹奏动 作后,屈肌和伸肌同时放松,但仍保持一定紧张度恒常性紧张,以备下一个演奏动作的进行。手部肌肉在整个演奏中,一直处于这种张与弛的无限反复状态。 弹弦时,应掌握以掌指关节带动手指关节运动为主的运指方法。指尖动作要灵活主动。各指的弹弦点应基本保持在与前梁相平行的一条线上。手型始终成漫圆型。各指指关节和 掌指关节不要塌陷,否则手臂力量不能直接下达指尖,没有进行弹奏的各指要自然下垂, 不要翘起来,有人不自觉地把小指翅起,这是小指肌肉紧张所致,既不美观,又影响其他 各指的放松和用力。弹奏时要训练指尖弹奏瞬间的爆发力,爆发力大,出音才能坚实响亮。在弹奏抒情慢速乐曲时,虽然手指动作相对减慢,也要注意手指触弦瞬间的爆发力。后者 与前者对比,只是爆发力大小不同而已。即使用扶弦演奏方法也不能用指尖轻飘飘地去抹弦,否则会使声音轻弱无力,不能给人以清心透明之感。 弹筝运指技巧的关键,在于手指动作的准确与速度。筝的发音是靠手指弹弦而发出, 手指的弹弦动作极度准确要靠日积月累、艰苦的训练。如果能把乐曲中最困难的技巧用正 确演奏方法反复训练几十次乃至几百次,使有关肌肉得到充分训练,那么,将必然精通这 一技巧,达到极度准确的程度。 因为“轮抹技法”是双手弹奏的基础练习,通过该联系,亦可完成其它相同技法的要求,所以,学会“轮抹”的弹奏方法是很关键的。 “轮抹”是指左右手指交替抹弦,他要求左右手在手型、节奏、力点和音色上尽量达 到一致。〈1〉手型:手腕自然放平,不要拱腕,食指分别做独立运动,靠手指关节运动,而不要抖腕、抖臂。〈2〉节奏:左右手作交替运动是,注意节奏放稳,保持均匀,不要 时快时慢。〈3〉力点:力点要均匀,特别要注意左手的音不要虚,因左手力度一般不如 右手,所以可以考虑适当刻意加强左手的力度。〈4〉音色:注意一定是要用指甲平面触弦,一开始慢练并注意每一个音的饱满,不要虚。 另外,练习时先要放慢速度,认真用眼睛看,耳朵听、用心去体会是不是达到了轮抹 的要求。最后,用耳朵检测双手交替发音和单手弹奏在音色上是否有区别。 古筝的弹奏姿势有立势、坐式、站式、跪势,主要是以坐式为主. 坐式弹筝姿势:将古筝放置于琴架或是琴桌上,琴凳放置于古筝的右侧就是靠近古筝 的筝头处。坐下时人的身体靠近古筝的右侧,距离古筝大约375px。俩腿置于琴架之下自 然分开,双手置于琴面之上自然放松。根据演奏的需要,大指放松舒展,手指自然弯曲, 呈现出半握拳状.这种放松的自然手型,不仅仅只是在静止的时候放松,也需要在演奏的 过程中放松;这不仅仅只是右手弹弦的基本手型。左手按弦、弹弦基本也是这样的

古筝摇指技巧

古筝摇指技巧 古筝摇指技巧:古筝摇指要领1、手腕摇动。 摇指的主要发力点在于手腕,由手腕的摇动,带动大指假甲在琴弦上不断托劈,从而进行摇指。 摇指的手腕动作跟日常人们道别时摆手的手部动作相似。 注意,摇指的时候,切忌大臂和小臂僵硬,很多初学者包括我的学生,在摇指的时候都会犯一个毛病:不自觉地从肩膀开始用力,导致大臂和小臂僵硬,从而在导致手腕摇动不灵活,结果摇指的声音断断续续,不能持续下来。 别忘了,摇指除了音色上的需要以外,它的绝大部分作用在于使古筝乐音的持续!2、食指轻轻捏着大指假甲的根部,进行摇弦。 这个是基本的要点,但是不少初学者的注意力集中在连续的托劈不中断,而忽略了这一点。 对于摇指这种技法,需要相对固定大指假甲的位置,光靠那指尖上几圈的胶布,是不够的,为了达到完美的音色,食指需轻轻捏住大指假甲的根部,从而将大指假甲调整成与琴弦呈180°(也就是指甲与琴弦平行),只有这个角度是摇指时产生杂音最小的角度。 3、手腕摇动的幅度不要太大。 虽说摇指是持续古筝乐音的主要指法,但是别忘了,古筝始终是弹拨类乐器,即使是摇指,它也是由无数个短音快速、无间断组成的,为了达到这个“快速和“无间断的效果,我们要减少指甲行走的距离。

一句话概括:托和劈刚刚拨响琴弦的同时,马上往回拨弦,保持指甲行走的距离与琴弦的粗细差不多。 一个词概括:过弦即返。 第三点可能有些比较难理解,这点是在积累了一些摇指技法之后,精益求精的做法,举个通俗的例子,大家都见过摆钟吧,摆针不断地晃来晃去,在摆针移动到中间时,摆钟发出一声声音,大家试着想想,如果想要发出的声音速度再快一些,怎么办?对了,让摆针围绕着中间摆动的幅度小一些。 这一点的原理跟摇指是一致的。 摇指的基本要素就是这些,有时根据不同乐曲,处理上会有些不同的要求,那时候就“具体问题,具体方式了。 遥指是古筝弹奏技巧里比较难的一种,在大指摇这种演奏技巧相继成熟之后,同时也相继出现了食指摇,双指摇,三指摇,游摇,左手摇等多种多样的技巧。 经过了不同时期的发展后,遥指这个技巧也发展了许多不同的类别,比如向北方山东筝派一般采用大指摇,并且是刚劲有力的。 河南筝派也是经常采用大指,但旋律感与山东筝派相反,比较悠长明朗。 南方的浙江筝派遥指风格含蓄淡雅。 潮州和浙江筝派也是经常采用大指摇。 个个筝派的遥指风格都是略有不同的,各有各的特点,也反映出

古筝练习套指四点

套指四点 基本掌握弹奏方法后再进行走弦练习。根据练习的熟练程度,可逐渐增加弹奏的音区(如低音区和倍低音

右手示范练习四 左手示范练习四 以上四条练习曲在弹奏时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1)运用手指的力量弹奏,而不要过于依靠臂或肩的力量,以免造成紧张的弹奏状态; 2)在弹奏时保持手面的平稳、放松,手指不要乱翻。 这节课学习的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本指法组合,这一组合的练习要始终贯穿于古筝学习中。随着学习程度的加深,对速度、力度也会提出相应的的要求,希望大家能够坚持练习,不断巩固。 课后作业 1、勾托抹托组合(原位)分别用左右手每天练习10遍。 2、勾托抹托组合练习一、练习二、练习三、练习四分别用左右手每天弹奏5遍。 花指 这首练习曲中的花指为板前花。这里的花指可以分别与托指法、抹指法、勾指法衔接起来弹奏。 示范弹奏练习一

大家在练习花指时要注意速度和力度的均匀,与托、抹、勾指法的衔接要连贯,千万不要断开。 这首练习曲中的花指为正板花,弹奏时注意时值要准确。乐曲一《浏阳河》片段 1、乐曲中5、10、13小节出现了双托指法,它的弹奏方法是:大指向外快速弹奏相邻的两根琴弦,通常与左手的按滑综合运用,它的指法符号为:。在双托的基础上加上中指勾叫做八度双托,如第6、16小节。 乐曲二《渔舟唱晚》片段

1、乐曲中出现了一个新的指法——劈指法。它的弹奏方法是:大指向身体方向弹奏。 劈是托的反向弹奏,一般与托连用。 初学时托劈连奏时主要运用夹弹法弹奏。 2、花指与勾指法衔接时要连贯,可先单独练习第一小节,熟练后再连贯弹奏。 课后作业 1、花指练习一、练习二每天弹奏10遍; 2、乐曲《浏阳河》片段、《渔舟唱晚》片段每天弹奏5遍; 3、复习之前所学乐曲,每天弹奏1遍。 补充乐曲一《花好月圆夜》 1、视唱乐曲 2、示范弹奏

古筝双手弹奏练习方法有哪些

古筝双手弹奏练习方法有哪些 一般来说,双手配合的乐曲大多都是用大谱表来记谱的,技法也相对比较多,所以切不可急于求成,应该全力分析整个乐谱,包括每个旋律或每个伴奏音型。 对整个乐谱分析时可找见一些共性和不同点,包括乐曲曲谱方面的或者是演奏技法方面的,然后对比分析,或者用铅笔在乐谱上对于一些典型的较难的技法或疑问点先作一标记,以备在正式演奏时多加注意和把握,这对于通盘考虑乐曲时很有必要的,千万不可认为是多余的。 放慢速度,分手弹奏分析了乐谱后,就可以着手弹奏练习了,这里也要注意一些方法,一般双手配合的练习曲基本都有这些特点,就是有主旋律或有伴奏,或出现连续点线的揺指技法或出现和音,琶音等技法,所以一次性进行双手合弹是很难做到的,必须分手弹奏,若右手为主旋律,可弦练习右手主旋律乐谱,练习时不可急躁速度过快,越慢越好,认真掌握好节拍和节奏,待完全弹奏下来熟练后可开始专练习左手。 此时也不要急于练习双手配合,先按练习右手的相同方法练习左手伴奏,在练习左手时,由于大多数筝友都普遍显得左手笨拙些,所以左手的练习次数应该相对增加些,这样对于以后的左手的弹奏都无形中是一个帮助。 弹左唱右,做好配合准备弹熟练左手后,多数人还是迫不及待开

始双手的配合了,通常我们会发现越是急于求成反而是徒劳无功,这样的双手配合很困难,也不易见到效果,因此,在这时也不能急,可以采用另外的方法-弹左手伴奏,唱右手旋律。 边弹奏左手伴奏,用哼唱等方式将乐曲主旋律即右手旋律唱出来,这样先目光专注了左手,显得很是方便,其实无形中也是对左手的再次练习。 而这样练习的目的就在于在唱的过程中已经在自己的意识中对乐曲左右手旋律或伴奏的一个全面整合的乐曲层次感很好领会甚至把握了,几遍下去之后,整个左右手的配合的切合点自己已经大致领会,而且对音乐的旋律感再次增强,那么在后面进行双手配合就显得相对简单了许多。 若再花费一些功夫那么双手配合进行弹奏应该不成问题了。 对位法练双手配合双手配合的弹奏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作品来说用以上的方法练习基本就可以解决问题,但是乐曲都不一样,技法也是灵活多变的,所以一部分比较复杂的曲子这样做也不是太好,那么可以尝试另外一种方法-对位法。 双手配合的弹奏有时有个特点就是能够将上下旋律或伴奏的音进行对照,或可以从节拍、节奏出发,或可从单纯的弹奏技法指法出发,要根据具体的乐曲情况而定,每首作品都是不同的,只要认真分析上下乐谱的特点,认清指法,然后同步左右手练习弹奏也能解决问题的。 这种方法的出发点就是主要面向技巧性指序性的一些曲子,还有

浅谈古筝的演奏音色

优秀学位论文作者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 本人完全了解有关保障、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有关学位论文管理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同意省级优秀学位论文评选机构将本学位论文通过影印、缩印、扫描等方式进行保存、摘编或汇编;同意本论文被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和查阅。 本学位论文内容不涉及国家机密。 论文题目:根据筝曲《战台风》和《渔舟唱晚》浅谈古筝的演奏音色 作者单位:武汉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 作者签名:张雯 2006年 6 月 15 日 学校代码:11524 二级学科代码:0504 二级学科名称:艺术 本科生毕业论文 题目:根据筝曲《战台风》和《渔舟唱晚》 浅谈古筝的演奏音色 专业代码:050401 专业名称:音乐教育(器乐) 所在院系:音乐教育学院 毕业时间:2006年6月 学号:200201180 姓名:张雯 指导教师:宁晓静

武汉音乐学院教务处印制 目录 中文摘要及关键词(1) 英文摘要及关键词(1) 引言(1) 一、浅谈古筝的演奏音色(2) 1、音色(2) 2、古筝演奏音色的两种形式(2) (1)基本音色(2) (2)变化音色(2) 3、古筝演奏音色的三个基本问题(3) (1)手指弹弦的基本方法(3) (2)弹弦及按弦的位置(3) (3)触弦的方法(3) 二、浅析《战台风》的音色处理(4) 1、乐曲背景(4) 2、乐曲音色分析(4) 三、浅析《渔舟唱晚》的音色处理(5) 1、乐曲背景(5) 2、乐曲音色分析(5) 四、浅析两首乐曲的对比(7) 结语(8) 参考文献(8) 根据筝曲《站台风》和《渔舟唱晚》浅谈古筝的演奏音色中文摘要及关键词 中文摘要:古筝作品更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流派性及地方风格特色。不论什么乐曲,都离不开对于音乐音色的处理,演奏者所奏的音色更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对于一名好的演奏者来说,掌握一定的音色处理技巧是一个必须重视和具备的前提条件。因此,本人通过对于筝曲中代表二种不同风格类型的乐曲:《战台风》和《渔舟唱晚》进行浅析,概略的分析了古筝音色的基本形式、演奏方式及其处理方法。并通过两首乐曲的比较,了解拉音色问题在实际运用中的重要性,并对自身理论知识有所总结。 关键词:古筝的音色、《战台风》、《渔舟唱晚》。 英文摘要及关键词

24课时古筝演奏入门

前言 本教程是一本适用于儿童的古筝初级入门教程,是教案式的古筝教程。教材中讲授了古筝最基本的演奏技巧和训练曲目,使学习者对古筝及其演奏方法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作者根据教学适用的原则,对每一课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都作了详细的说明,对每一课的要求有明确的规定。在教材后半部分安排了视唱练耳的教学内容,注意从一开始就对儿童进行音乐素质的基础训练,有利于今后进一步的提高和发展。 本教材学习时间为三个月,总课时为二十四个课时,每周一次课,一次课两课时,每课时四十五分钟,两课时共九十分钟。每次的授课内容分为两部分,七十分钟的古筝教学和二十分钟的视唱练耳教学,教师可根据学生的上课进度和还课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 本教材图文并茂,深入浅出,生动易懂,无论是对于老师学生,还是家长,都有很好的帮助。

第一课 教学内容: 1. 古筝基本构造介绍 2. 学戴古筝指甲(义甲) 3. 古筝坐姿、基本指法“勾”“托” 教学目的: 通过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课堂练习,使学生掌握古筝的相关知识,并初步掌握古筝演奏的基本要求及指法“勾”与“托”。 教学准备:节拍器一个,音箱一对 教学过程: 一. 入门知识讲解 1 古筝基本构造和各部位名称 (1)琴弦:现多用尼龙缠弦,以不同型号的钢丝外面缠以尼龙丝制成的。 (2)琴码(又称:雁柱):支撑琴弦,琴码的右侧为演奏区域,左侧为左手补韵的装饰音区域。 (3)岳山:分为前岳山,后岳山,分别镶嵌在琴面板的首部和尾部。 (4)面板:琴面略有弧度的木板。 (5)调弦盒:内有弦轴,用于调音;琴盒内可以放指甲,琴扳手等物件。 2. 学戴义甲 (1)大指:将义甲戴在指肚上,向指尖左上方斜出45度佩戴 食指、中指:将义甲戴在指肚上,顺指甲生长方向直戴 (2)学生练习佩戴义甲,教师和家长指导学生佩戴 注意:佩戴时义甲不要挡住手指的关节;胶布的一半应覆盖在自己本身的指甲上。 3. 演奏姿势 (1)座位和琴的高矮比例要合适,第一个琴码的高度与自己的腰部平行。

古筝的勾搭与摇指

1.拇指与中指八度应合谓之大勾搭,与食指八度之内应合谓之“小勾搭”。 2.“大勾搭”分为“夹弹”与“提弹”二种,夹弹拇指与中指伸直成A字形,撮

一音都有一定时值的摇指,它可能只有托劈二声,也可能是一大段连续摇指。“长摇”基本上每一声是不计时值的,连续托劈当成一个长音,这个长音可以持续数拍,也可能还不到四分一拍,实际上只有三两声,当然长摇也可以摇出整段旋律。许多人摇单一长音效果跟录音带一样好,摇旋律就无法流畅,多半因为没练好“短摇”的关系,“短摇”应该要多下功夫才对。 7.就弹法和用法而言,“摇指”可以分为“传统摇”和“现代摇”指二种。传统摇指值得提出的有河南摇指和山东摇指二种。河南摇指的手形和要领与夹弹相同,河南派的重头摇、游摇、重摇、走吟等有空再讨论,这里说的重点是这种摇指以拇指大关节作为轴心,拇指伸直,以拇指大肌用力,从弦的左上方向右下方压下,经过目标弦发音后靠于下一弦,利用下一弦的反弹力向左上方反方向拨弦,来回为之,来回要大致在同一曲线上,不要划圆圈。记得弦是不会卡手的,是手卡弦,手指保持一定的弹性,小声时指头放得很松,拇指大肌发出的力量则不能太弱,保持速度和劲度,愈大声指头是愈紧的。这种摇法除了适用于河南山东等筝曲外,用于一般短摇,与勾搭可以灵活配合,比现代摇指还管用。这种摇指通常是先托后劈。 8.这里特别提出拨弦时杂音的问题,主要两个因素,第一是指甲没有正面触弦,这跟手指的角度位置没有必然关系,无论从那一个角度入弦出弦,指甲都要平贴在弦上,不能说指甲的左边或右边先碰到弦。其实关键也不在入弦一刹,而是在出弦发音的一刹。上面说过如果手指的劲力够,而且指头放松有弹性,即使入弦时指甲没有完全正面,触弦后也会自动变成正面,出弦后马上自动弹回原来的角度。第二因素是触弦时间的长短,手指有爆发力,触弦一瞬间便完成,杂音自然会减到最低。其他可能因素也很多,特别是指甲的形状,指甲太厚,音沉闷,答答的触弦声难免,指甲太锐利,嗤嗤的刮弦声也容易跑出来。 9.山东摇指颇有理论上的价值,数十年以前,山东许多地方往往以拇指动作去评断一个人筝艺的高低。山东摇指最大的特色是用拇指第一关节作为主轴,第二第三关节反而变成辅助,甚至根本不动,手腕基本上没用上,可以借用手臂的动作增加力量,但快速短摇时要完全使用第一关节的力量。把拇指想像是一个人的上半身,腰不要动,点头看看,要稍为驼背,即第二关节稍向内弯,千万不能往外弯,否则整只手的动作就死了。很多人可能马上疑惑,拇指第一关节似乎不甚灵光,而且很快就累,能摇指吗?相信我,假以练习,这是可以克服的。这种摇指灵活有力,声音结实,杂音少,用于快速短摇,如珠落玉盘,粒粒清楚,甚至可以取代小勾搭,像“353212352”这样的音形也可以轻易快速弹出,用于内外双音,铿锵有力,与内外刮奏配合更是天衣无缝。拇指可以独立动作,也可以像现代摇指一样,以食指相傍。山东摇法通常是先劈后托。这种摇指最大的缺点是不利于长摇,而且有些吃力不讨好的感觉,即使在山东,坚持这种弹法的人已愈来愈少,这是有些可惜的。我练得还不算理想,感觉即使不用,对小勾搭和历音的换指动作也大有帮助。

古筝双手弹技巧

古筝双手弹技巧 1、传统技法 右手传统技法主要是指大、中、食三指的运用。不论是托、劈、勾、剔、抹、挑,还 是撮、轮、摇等诸多技法,其核心原则是:以大指为轴心,五声音列八度内的勾搭技法为 特点的技法规律大指向外弹弦称之“托’,中指向里弹弦称之“勾”,勾托配合民间称之“勾搭”。 不论是启蒙初学,还是典范的流派筝曲,都是以大、中指为八度的弹弦位置——以大 指为演奏旋律的主要用指,食指活动范围在大、中指八度内的四根筝弦上,这就呈传统右 手技法的主要特点。 左手传统技法是以吟、揉、滑、按,以韵补声为其主要特色,技法的种种变化又是地 方流派的主要表现手段。首先应掌握吟、揉、滑、按的基本概念的表现技法,进一步才能 掌握具有地方风格特色的特殊表现技法。 2、现代技法 筝的技法随着时代的发展,广泛地借鉴和吸取其它乐器的技巧来丰富自身的表现手段。从双手弹奏到特殊音响的表现,从五声和七声音阶的排列到特殊音阶的排列都大大丰富了 筝的表现能力。 根据旋律进行的规律安排用指顺序的“指序弹法”,适用于特殊音列和快速多变的旋 律进行。“指序弹法”使弹弦的手指不局限于右手的大、中、食二指,而是双手的十个手指,强调指功能和手指的独立性,弹弦方法以“提弹法”为主。这使筝的技法有了进一步 的发展。 1、轮抹:左右手用抹的指法快速交替拨弦。拨弦的顺序,一般是先右手后左手。轮 抹常用于演奏连续的十六分音符,表现跳跃或急促的情绪。 2、三勾轮抹:这是一组双手配合拨弦的综合指法。共有四次拨弦的动作:第一次右 手用三勾;第二次左手用抹;第三次右手用抹;第四次左手用抹。三勾轮抹常用于情绪热烈 的乐曲中。 3、轮撮:左右手用撮的指法交替拨弦。拨弦的顺序,一般是先右手后左手。轮撮常 用于连续快速八度和音的演奏。 4、双手琶音:用双手配合弹奏琶音,演奏分解和弦,取得如流水效果。双手琶音的 用力,一般要求每个手指力度要均衡,有时强调大指要稍多用力,以突出琶音中的旋律音。双手琶音应注意左右手的衔接要紧凑,时值要准确。

浅谈古筝摇指技法

浅谈古筝摇指技法 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筝——这个古老的民族拨弹乐器,演奏技法有了很大的丰富和发展,摇、轮、刮、琶、揉、颤、按、滑,就是经过概括的弹筝八法。本文公就摇指,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体会,与同行们研究,以求有助于古筝演奏人才的培养,和古筝弹奏技术的进一步提高。 顾名思义,摇指就是由于手摇的动作而得其名的。因为筝弦的排列与演奏者是平行的位置,弹筝,必须向外或者向内(向前或者向后)运动,在一根弦(多至四根弦)上反复摇弹,连续发出声音,这就是摇指。 摇指在弹筝艺术史上,已有相当长的时间了,在河南早就流传。已故的著名筝演奏家曹东扶先生,就传有“勾摇剔套轻弄弦”之说。在他和筝演奏家王省吾先生所传的筝谱中,摇指的应用已成为表现音乐的主要手段之一,它如同琵琶和洋琴演奏技术中的“轮”,三弦演奏技术中的“撮”,弦乐演奏技术中的长弓等基本技法,必不可少。掐弹训练,千万忽视不得。下面就摇指在音乐作品中广泛应用的情况,作一分类概括和说明。 一、以用指来区分并命名摇指。通常使用的有两种 1、大指摇,其符号“?”。在指向外弹叫“托”(符号为“ㄩ”),向内弹弦叫“劈”(符号为“ㄇ”)先向外再向内再向外在一根弦上托劈反复进行,就是摇指,其符号就是把ㄩㄇ重叠起来而成“?”,以代表摇指。乐谱音符上标记“?”,就说明该音是用大指摇弹的,如“?”,就是“?”的效果。这个符号,是一九六一年全国古筝教材会议上规定通用的。 2、食指摇,其符号为“\/”。食指向内弹弦叫“抹”(符号为“\”),向外弹弦叫“挑”(符号为“/”,食指先向内再向外再向内在一根弦上反复抹挑,就把\ /用一横线连起来而成“\/”就是食指摇的符号。下面的横线代表弦。大指摇的效果比较厚实,食指摇的效果比较清脆,在使用中,要根据演奏的方便和乐曲的要求,二者各有用途,在上行刮奏后紧接摇指,就用食指,在下行刮奏后紧接摇指就用大指。 二、以弹奏的弦音多少来区分摇指。有单音摇指和旋律摇指。 1、单音摇指,就是在一根弦上摇弹。由于时值不同,又可分为长摇和短摇。 王省吾演奏谱:“高山流水” 例一:(详见原谱) 王省吾演奏谱:“落院” 例二:(详见原谱) 沈立良、项斯华、范上娥:“幸福渠水到俺村” 例三:(详见原谱) 以上三例,音符上标有“?”,都是长摇。 在乐曲进行中,使用一个单音,往往很不满足,这时就用短摇的手法,以加强力度和满足情绪上的要求,其时值在一拍以下,连度较快。 王省吾演奏谱:“征西” 例一:(详见原谱) 王巽之、陆修棠:“林冲夜奔” 例二:小快板(详见原谱) 赵玉斋:“庆丰年” 例三:(详见原谱) 注:此曲在原谱中虽记成(详见原谱),但实际效果不一定是六连音 在现代创作乐曲中,使用最广,且最富效果的单音摇指,大都是作为延长音而出现的。因为拨弹乐器的发音特点,只能渐弱而无法渐强,为要使乐音渐强,时值自如,就必须以单音长摇的手法来解决。 史兆元:“春到拉萨”

古筝演奏技法

古筝演奏技法(1)……弹筝姿势 弹筝者本身要平稳,肩膀以下各部位放松;筝与弹筝者距离约二个拳头远;弹筝者的心口正对古筝第1~3雁柱处。 运指的原则: 放松:身心放松,才能使手指自然运力。 均匀:各指力道要均匀,如摇指、捻指、轮指、琶音等。 稳定:触弦与手部移动必须平稳。所以手与弦的距离要适中。 灵活:手指是否灵活则表现在琶音上,左手的和弦以及正反琶音的熟练都是很重要的。 学习的要领: (1)指法的学习必须从练习曲的反复操练,才能学得扎实。(2)学习指法除了练习曲的操练外,必须应用在曲子中才算学习完成。 (3)弹筝时最忌手腕僵硬。必须把重量放在指尖,指头自然弯曲保持弯度,手肘放自然。 (4)如何弹好一首曲子?首先必须熟练曲中的乐句与指法;再由欣赏名师的演奏来提升技法与改进缺点;最后进而去体会曲子的情境,以自己的感觉诠释曲子,才能弹出好的演奏来。 (5)当弹筝时能达到浑然忘我,忘记自己在弹筝,只觉得自己在筝的旋律中游走,这才算是真正体会到弹筝的乐趣。 古筝演奏技法(2)……右手技法 传统演奏方法要求右手拨弦的手形是"名指扎桩四指悬",扎桩即无名指固扎在前岳山内外,跟着四指的拨弦而移动。有人比做倒垂的花朵,也有人比做鸡爪形。在演奏中一般大指与中指保持五个弦距的宽度,手掌的位置应以保持大指与中指拨弦重心的平衡,掌心在从大指弦距数起的第二、第三弦距之间,手不要过于垂直,以略偏向右侧为宜。 扎桩起着支撑的协助其他四指拨弦的作用。某些"四指悬"的拨弦指法中仍需用无名指的扎桩,以跟弦支撑用力。尤其大指的连续快速拨弦必用无名指的扎桩来支撑,才能用上劲。扎桩也不限于在前岳外进行,根据拨弦音色的需要而常常在前岳山内的弦上跟弦扎桩。随着筝演奏技巧的发展,已很少使用扎桩了。 右手拨弹筝弦,以大指、食指和中指为主,无名指次之,极少用小指。在重视手指的全面训练中,要特别重视大指的拨弦训练。在筝曲,主旋律的拨奏主要靠大指来负担。 大指拨弦用大关节。大关节指的是大指与手掌的根部边接的关节。大指用大关节拨弦容易保持斜下方的触弦角度。这种角度,发音结实、音色较好。另外,应注意保持大指与筝弦过于垂直并略向前岳山自然倾斜的位置。 食指拨弦用小关节。指的是食指略有弯曲的第一、第二关节,以第二关节的弯曲为主。 触弦时,应避免向上扣弦的拨弦方法,并尽量使大中二指触弦的音色接过。 中指拨弦用大关节,指的是中指与掌心连接的关节。中指向里拨弦角度与大指大致相同,即斜下方的拨弦。中指与筝弦保持约45度的角度,略向前岳山自然倾斜。 无名指有时在岳山内扎桩,有时拨弹筝弦。拨弦时,一般用小关节,不触弦时,自然放松略有抬起,注意不要碰弦。 小指在演奏中保持自然放松、略微抬起的状态。在某些长琶音中,有时用小指配合拨弦。 从低音至高音的拨弦,要有一个斜线概念。右手拨弦的位置,在高音区距前岳山为3.5公分。在低音区约7.5公分,从最低音弦的拨弦点至最高音的拨弦点划一条直线(实际是弧线),这条斜线就是右手拨弦的基本位置。由于乐曲中音色对比的需要也常变换拨弦点的位置,有时拨弦点在弦的三分之一处或接近前岳山的地方。 筝的演奏技巧十分丰富。学习时应努力通过科学方法掌握这些技巧。合理的触弦角度是发出良好音色的必要条件;松弛而富有恰当爆发力的拨弦是学习各种技巧表现的基本环节。 A.右手单指指法 1.托演奏时大指向外拨弦,即向低音的方向拨弦。拨弦角度以向斜下方用力为宜。且忌大指的第一关节和第二关节弯曲向斜上方用力"扣"弦。托的动作,是通过肩臂手及假指甲自然巧妙而协调一致的运动。弹奏的手指小关节不弯曲,以大指的根部为基点,自然用力。向斜下方拨弦。 连续托指称为"连托"。可以用指不离弦连续托指的方法,也可用跳弹(每弹完一音手指起来再弹)的方法,前者声音连贯,后者声音结实且有助于指力的训练。托是筝演奏法中的基本指法,它用于单音或音阶旋律下行的演奏,在"重勾劈托"以及下行"历音"等指法中也要用到托的拨弦方法。 2.劈演奏时大指向里拨弦,指的是向高音的方向拨弦。劈的动作仍以大指连接手掌根部的关节为基点,略偏斜上方角度拨弦。劈是托的反向指法。它常与托交替使用或连续交替使用。在旋律中,音值较短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同度音依次出现时,经常采用劈托的交替指法。一般是先托后劈。它还运用在顺弦序连续上行音的拨奏中也常配合中指食指的演奏。"重勾劈托"或"母指摇"中均包含着劈的指法。 3.抹演奏时食指向里拨弦。抹常用于配合大指或大中二指的演奏,也用单音或上行音阶的拨弦。"食指摇"和"三勾轮抹"指法中都包含有抹的指法。 抹单独使用时,常用大关节向斜下方拨弦。它与其它手指配合拨弦时,由于速度和手形的限制,则采用小关节(第二、三关节)弯曲略斜上方拨弦。采用这种方法时,应注意音色的统一和触弦的灵活。 4.挑演奏时食指向外拨弦。食指向外拨弦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大指依附在食指第一关节上,借助大指的辅助力量,以腕带指进行拨弦;另一种是食指依靠助力量,以腕带指进行拨弦;另一种是食指依靠自已第一、第二关节的拨动,以臂带指进行拨弦。这两种方法都要求中、名、小三指呈自然放松而略有收缩的状态。 挑常用于单个音的演奏或下行音阶旋律的演奏;也常用于与大指配合或与大中二指相互配合的演奏。在些综合指法中如"历音"、"反小撮"及"反重撮"中都包含有挑的拨弦指法。 5.勾演奏时中指向里拨弦。中指向里拨弦的动作,以中指指根第三关节为动点,带动全指向里略成斜下方的运动。应注意第一第二关节不弯曲,呈自然放松状态,同时在放松中蕴藏着一定的力量。就是以放松为基础,并保持一定的力进行弹奏。勾的触弦角度,应始终立足于弹弦,而不是象勾子一样勾弦。只有用斜下方的弹弦,才能取得良好的音芭和音质。 勾常用于与大指的相互配合拨弦,也常用于与大指和食指的相互配合拨弦;有时也用于音音或上行音阶旋律进行的。在一些综合指法如"撮"、"重撮"、"重勾劈托"以及"三勾轮抹"中都包含有勾的拨弦指法。勾在筝曲中象托一样,广泛地加以使用,它是筝曲中仅次于托的一种常用指法。 6.剔演奏时中指向外拨弦。剔不单独使用,剔常用在与大指相配合的综合指法"反撮"、"剔撮"、"反重撮"中,也用于右手"扫弦"、"剔挑"等综合指法中。 7.打演奏时无名指向里拨弦。打常用于琶音或分解和弦的演奏。由于无名指一般不戴假甲,将个别音用无名指的打来拨奏,以取得柔和的色对比和绵缓的音响效果。另外,在一些和弦的演奏中也包含着无名指向里拨弦的"打"的指法。 还有一种改进的指法,即用带指甲的无名指代替中指拨弦的方法,中指从演奏八度底半的位置上挪出来,用在大指与无名指所演奏的八度内其他音的拨奏上。这种改进的指法,

学古筝的基本学习方法

学古筝的基本学习方法

学古筝的基本学习方法 很多人会问古筝好学吗?其实任何乐器学到高级都是相当困难的,但对于入门乐器来说,古筝还是比较好学的。那成人学古筝难吗?好学吗?下面我帮助大家解答古筝为什么好学这个问题,另外给大家整理了古筝的入门指法供大家学习。 成年人学古筝好学吗? 答:好学。具体理由如下 入门简单,理由如下: 1、固定音高 2、使用简谱,对乐理要求不高 3、老师授课内容为:乐理+技巧,不用担心这方面 4、入门后可根据自己的喜好挑选自己喜好的曲子学习 5、会不会唱歌和乐器没有关系,只要你手指健全且勤奋即可

成人古筝好学吗?成年人学古筝最大的问题在于不能做到持之以恒。因为成年人有很多事情,工作生活都要占据大量精力,能够放在古筝上的就非常有限。成人学古筝只要能保证每日练习2-3个小时,学习古筝还是比较好学的。 古筝入门指法教程: 学习古筝的这段时间,了解了他的各种指法,为了方便记忆现记载下来以供复习之用。 演奏者以右手的拇指、食指和中指来拨动琴弦,控制节奏音高,奏出旋律;用左手在弦柱左侧顺应弦的张力来控制音色变化,装饰美化旋律,表现风格特色。有时因作品的需要,也以控制琴弦张力的方法改变音高。这样就形成了古筝演奏基本技法的右手技法和左手技法两大类。右手的常用技法有托、劈、挑、抹、剔、勾、摇、撮、刮等,左手的常用技法有按、滑、揉、颤等。 在筝的演奏谱中,两手的各种基本技法都有相应的演奏指法符号表示,下面是这些常用技法的符号及演奏动作要领: 1、右手常用指法符号及动作要领 托└ 拇指向筝外侧方向弹弦

劈┐ 拇指向筝内侧方向弹弦 挑/ 食指向筝外侧方向弹弦 抹\ 食指向筝内侧方向弹弦 剔中指向筝外侧方向弹弦 勾⌒ 中指向筝内侧方向弹弦 摇彡弹弦指连续快速弹拨筝弦,拇指则连续托劈,食指则连续抹挑 撮ъ 勾托技法或抹托技法和组合,用于弹奏和音。拇指与中指合奏八度为大撮,拇指与食指合奏小于八度的音程为小撮 刮奏↘ 亦指花指。依据筝的音位排列上下刮奏出快速五声音阶琶音。 右手技法还可细分为连托、连劈、连挑、连抹、连剔、连勾、四勾、游弹、扫摇、短摇等多种。随着古筝演奏技术的快速发展,以上弹弦技法已不拘泥于右手使用,左手越来越多地参与弹奏,而在弹奏时与右手所用符号完全相同。 2、左手常用指法符号及动作要领

古筝摇指精讲

古筝技巧--摇指精讲 摇指,是古筝技法中,用于延长乐音的主要技法。由于古筝和其他弹拨类乐器的乐音持续时间不长,摇指便成了乐曲演奏中较为重要的技法之一。 摇指,顾名思义,通过手部摇动产生音乐效果的技法,指甲在一根琴弦上连续快速托劈,以达到乐音不中断,持续发声的效果。 要领: 1、手腕摇动。摇指的主要发力点在于手腕,由手腕的摇动,带动大指假甲在琴弦上不断托劈,从而进行摇指。摇指的手腕动作跟日常人们道别时摆手的手部动作相似。注意,摇指的时候,切忌大臂和小臂僵硬,很多初学者包括我的学生,在摇指的时候都会犯一个毛病:不自觉地从肩膀开始用力,导致大臂和小臂僵硬,从而在导致手腕摇动不灵活,结果摇指的声音断断续续,不能持续下来。别忘了,摇指除了音色上的需要以外,它的绝大部分作用在于使古筝乐音的持续! 2、食指轻轻捏着大指假甲的根部,进行摇弦。这个是基本的要点,但是不少初学者的注意力集中在连续的托劈不中断,而忽略了这一点。对于摇指这种技法,需要相对固定大指假甲的位置,光靠那指尖上几圈的胶布,是不够的,为了达到完美的音色,食指需轻轻捏住大指假甲的根部,从而将大指假甲调整成与琴弦呈180°(也就是指甲与琴弦平行),只有这个角度是摇指时产生杂音最小的角度。 3、手腕摇动的幅度不要太大。虽说摇指是持续古筝乐音的主要指法,但是别忘了,古筝始终是弹拨类乐器,即使是摇指,它也是由无数个短音快速、无间断组成的,为了达到这个“快速”和“无间断”的效果,我们要减少指甲行走的距离。一句话概括:托和劈刚刚拨响琴弦的同时,马上往回拨弦,保持指甲行走的距离与琴弦的粗细差不多。一个词概括:过弦即返。 第三点可能有些比较难理解,这点是在积累了一些摇指技法之后,精益求精的做法,举个通俗的例子,大家都见过摆钟吧,摆针不断地晃来晃去,在摆针移动到中间时,摆钟发出一声声音,大家试着想想,如果想要发出的声音速度再快一些,怎么办?对了,让摆针围绕着中间摆动的幅度小一些。这一点的原理跟摇指是一致的。 摇指的基本要素就是这些,有时根据不同乐曲,处理上会有些不同的要求,那时候就“具体问题,具体方式”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