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下载】非小细胞肺癌TNM分期系统

【免费下载】非小细胞肺癌TNM分期系统
【免费下载】非小细胞肺癌TNM分期系统

非小细胞肺癌TNM 分期系统

Authors

Karl W Thomas, MD

Michael K Gould, MD, MS

Section Editor

James R Jett, MD

Deputy Editor

Michael E Ross, MD

Disclosures: Karl W Thomas, MD Nothing to disclose. Michael K Gould, MD, MS Nothing to disclose. James R Jett, MD Grant/Research/Clinical Trial Support: Oncimmune Inc [Biomarkers of cancer (Early CDT lung)]. Michael E Ross, MD Employee of UpToDate, Inc.编辑组会认真审核作者的声明。之间的利益冲突将会通过编辑组对文章以及参考文献的多级审评来解决。 所有的作者都必须提供与文章相关的文献,文章以及文献须严格依循UpToDate 的相关的标准。利益矛盾的解决方案我们的所有专题都会依据新发表的证据和同行评议过程而更新。文献评审有效期至: 2015-01 . | 专题最后更新日期: 2014-07-10.NEWER VERSION OF TOPIC MESSAGE There is a newer version of this topic available in English .该主题有一个新的 英文版本。引言 — 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原发灶(tumor)淋巴结(node)远处转移(metastasis)(tumor node metastasis, TNM)分期系统是国际公认的、用于决定疾病分期的系统。这种疾病分期是一种评估疾病范围和程度的方法,用于指导肿瘤处理及判断预后。在此介绍第7版TNM 分期系统及其支持证据(图表 1)[1]。为进行比较,本专题也纳入了第6版TNM 分期系统(图表 2)[2,3]。肺癌的初步评估、临床表现、诊断、分期、治疗以及预后参见其他专题。 (参见“Overview of the initial evaluation, diagnosis, and staging of patients with suspected lung cancer”和“肺癌初始评估、治疗和预后概述”和“Overview of the risk factors, pathology, and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lung cancer”)TNM 分期 — NSCLC 的TNM 分期系统根据原发肿瘤特点(T)、局部淋巴结受累的

存在与否(N)、以及远处转移的存在与否(M)对肿瘤进行分类。肿瘤的全面综合分期(Ⅰ至Ⅳ期)由T 、N 、M 等级组合所决定。如果在任何一项特征中肿瘤的范围不能进行评估,那么在此特征后附加后缀“X”(例如,TX 、NX 或MX)。TNM 分期系统被用来确定临床-诊断分期、手术-病理分期、复治分期和尸检分期。 (参见“Overview of the initial evaluation, diagnosis, and staging of patients with suspected lung cancer”)

后进行有设备互关系技术,

修订 — NSCLC的TNM分期系统建立在一项回顾性分析所有疾病阶段的不同患者的生存状况的基础之上。反映了用于特定研究人群的不同的临床评估方法和治疗方法。由于先进的影像学技术和治疗方法不断发展以及对患者生存产生影响,定期修订是必要的。

TNM分期系统的最新版本是第7版(图表 1)[1]。它由国际肺癌研究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Lung Cancer, IASLC)制订,并得到了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merican Joint Committee on Cancer, AJCC)以及国际抗癌联盟(International Union Against Cancer, UICC)的认可。于2010年1月1日起取代第6版TNM分期系统(图表 2)[2,3]。

第7版最主要的改变是将恶性胸腔积液以及单个或多个孤立性癌结节(以前称之为卫星结节)重新分类。其他改变包括规定了新的肿瘤大小界限,以及对

T1、T2和M1这些分期标准进行新的细分,即T1(分为T1a和T1b)、T2(分为T2a 和T2b)和M1(分为M1a和M1b)(图表 3)。

第7版TNM分期系统 — IASLC建立了一个包括来自超过19个国家、于1990至2000年间接受治疗的100,869例肺癌患者的数据库。使用67,725例NSCLC患者的数据对TNM分期标准的预后价值进行重新评估[4]。由于进行了此项分析,第6版TNM分期系统得到修订,形成了第7版分期系统(图表 1)。

原发肿瘤 — 在第7版的TNM分期系统中T分期标准被分为以下等级(图表 1) [4]:

?T0—无原发肿瘤证据。

?Tis—原位癌

?T1—肿瘤最大径小于等于3cm,未侵犯脏层胸膜,支气管镜见肿瘤侵及叶支气管,未侵及主支气管。

?T1a:肿瘤最大径小于等于2cm

?T1b:肿瘤最大径大于2cm且小于等于3cm

?T2—肿瘤具有以下任一特征:肿瘤最大径大于3cm且小于等于7cm;侵犯主支气管且其近端范围距气管隆嵴至少2cm;侵犯脏层胸膜;或者有扩

展到肺门区但并未累及全肺的肺不张或阻塞性肺炎。

?T2a:肿瘤最大径大于3cm且小于等于5cm

?T2b:肿瘤最大径大于5cm且小于等于7cm

?T3—肿瘤具有以下任一特征:肿瘤最大径大于7cm ;侵犯胸壁(包括肺上沟

瘤)、膈肌、膈神经、纵隔胸膜、心包壁层或肿瘤侵犯主支气管距气管隆嵴小于2cm ,但未累及气管隆嵴;有累及全肺的肺不张或阻塞性肺炎;或在原发肿瘤同一肺叶内出现单个或多个孤立性癌结节。

?T4—任何大小的肿瘤侵及纵隔、心脏、大血管、气管、喉返神经、食管、

椎体或气管隆嵴;或者同侧不同肺叶内出现单个或多个孤立性癌结节。

变化 — 第7版TNM 分期系统中的T 分期标准有以下几处变化(图表 3)[4]:?出现了2cm 、3cm 、5cm 及7cm 新的肿瘤大小界限值?T1被分为T1a 和T1b ?T2被分为T2a 和T2b ?如果单个或多个孤立性癌结节分布在原发肿瘤所在的同一肺叶内,则被重新分为T3,而不是T4?同侧不同肺叶内出现单个或多个孤立性癌结节被重新分作T4,而不是M1?恶性胸膜结节、胸腔积液或者心包积液被重新分作M1,而不是T4论据 — T 分期标准的修订是基于对来自IASLC 数据库的18,198例患者的评估(5784例患者进行了肿瘤的临床分期以及15,414例患者进行了肿瘤的手术—病理分期)。选择这些患者是因为他们的T 分期信息充分,并且根据第6版TNM 分期系统的规定,其肿瘤为N0和M0期[5]:?临床分期为N0的患者,肿瘤大小分级与预后相关。肿瘤直径界限为2cm 、3cm 、5cm 、7cm 及大于7cm 的患者,其五年生存率分别为53%、47%、43%、36%及26%。这些观察结果提供了将T1肿瘤(分为T1a 和T1b)和T2肿瘤(分为T2a 和T2b)进行细分的论据。?临床分期为N0的患者,若肿瘤大于7cm ,其5年生存率与T3肿瘤患者的生存率相当,但比T2肿瘤患者的生存率低。这一观察结果为将大肿瘤(>7cm)重新归类为T3,而不是T2提供了论据。

?在原发肿瘤同一肺叶内有单个或多个孤立性癌结节的已经进行了病理分期

的患者(n=363)5年生存率为28%。基于相似的生存率,这类病灶被重新归类为T3,而不是T4。

?在原发病灶同侧肺的不同肺叶内有单个或多个孤立性癌结节的进行病理分

期的患者(n=180)5年生存率为22%,这明显好于M1患者,但劣于T3患者。因此,这类病灶被重新归类为T4,而不是M1。

看护关作下且尽可

这些分类已在所有的组织学亚型中得到验证[5]。局部淋巴结 — 在第7版TNM 分期系统中有关N 分期标准的内容无变化[4]。因此,局部淋巴结受累(无论是远处转移还是直接蔓延)仍旧被分为N0至N3(图表 1):?N0—无局部淋巴结受累?N1—累及同侧肺内、支气管周围或肺门淋巴结?N2—同侧纵隔或气管隆嵴下淋巴结受累?N3—对侧纵隔或者肺门淋巴结受累。或者,同侧或对侧斜角肌或锁骨上淋巴结受累根据国际公认图谱,局部淋巴结转移被分为不同组(图形 1)[6]。在2010年TNM 分期系统中,在淋巴结中通过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 IHC)法或者基因分析法检测到微转移(单个肿瘤细胞或者最大直径≤0.2mm的小的细胞团块)并不被认为是把淋巴结分类为阳性的充分证据。这类淋巴结被认为是N0[1]。然而,后续的数据表明IHC 检测到的隐匿淋巴结受累与较差的无疾病生存率及总生存率相关[7],这表明基因分析中的不同分子标志物也可能有助于界定高风险亚群。这些因素将单独讨论。 (参见“Adjuvant systemic therapy in resectable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section on ‘Pathologic stage’和“Adjuvant systemic therapy in resectable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section on ‘Molecular markers’)远处转移 — 在第7版TNM 分期系统中,M 分期标准被分为以下等级(图表 1)[8]:

?M0—无远处转移?M1a—恶性胸腔积液、心包积液、胸膜结节或者对侧肺内出现转移结节?M1b—远处转移变化 — 第7版TNM 分期系统中的M 分期标准出现以下几处变化(图表 3) [8]:?M1被分为M1a 和M1b

?在同侧不同肺叶内出现单个或多个孤立性癌结节被分作T4,而不是M1?恶性胸膜结节、胸腔积液或者心包积液被重新分为M1a ,而不是T4设技术保护求技术、管架在分编写案,编案以及导。技术卷工资料作,来灵活。

论据 — M分期标准的修改源自对IASLC数据库中6596例患者的评估,选择这些患者是因为根据第6版TNM分期系统的规定,这些患者有T4或者M1肿瘤[8]:

?在有恶性心包积液或者恶性胸腔积液的患者中,其中位生存时间为8个月。

与T4肿瘤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13个月)相比,有恶性心包积液或者恶

性胸腔积液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与有胸外转移的患者(6个月)更接近。

因此,有恶性积液的患者被重新归类为M1a,而不是T4。

?有远处转移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4-7个月)要短于有胸膜疾病的患者(7-10个月)或者转移至对侧肺的患者(9-11个月)。这一观察结果为把M1分

为M1a和M1b提供了论据。

已在前面阐述了把位于同侧肺内不同肺叶的单个或多个孤立性癌结节重新分为T4而不是M1的论据。

疾病分期 — 在第7版TNM分期系统中,对疾病分期进行如下定义(图表 1) [4,9]:

?0期—Tis N0 M0

?IA期—T1a-1b N0 M0

?IB期—T2a N0 M0

?IIA期—T1a-2a N1 M0或T2b N0 M0

?IIB期—T2b N1 M0或T3 N0 M0

?IIIA期—T3 N1 M0或T1a-3 N2 M0或T4 N0-1 M0

?IIIB期—T4 N2 M0或T1a-4 N3 M0

?IV期—任何T 任何N M1a-1b

在第7版TNM分期系统中,由于对T分期标准和M分期标准做了上述修订,所以由T、N、M分级综合构成的疾病分期也发生了改变[4,9]。主要的变化如下(图表 3):

?重新将T2b N0 M0分为ⅡA期,而不是ⅠB

?重新将T2a N1 M0分为ⅡA期,而不是ⅡB

?重新将T4 N0-1 M0分为ⅢA,而不是ⅢB

生存期 — 在第7版TNM分期系统中,中位生存期与临床分期(即c分期XX)和手术-病理分期(即p分期XX)都相关[4,9]:

?临床分期为ⅠA、ⅠB、ⅡA、ⅡB、ⅢA、ⅢB及Ⅳ期的肿瘤患者的中位生存

期分别为60个月、43个月、34个月、18个月、14个月、10个月和6个月[4]。

?手术-病理分期为ⅠA、ⅠB、ⅡA、ⅡB、ⅢA、ⅢB及Ⅳ期的肿瘤患者的中

位生存期分别为119个月、81个月、49个月、31个月、22个月、13个月和17个月[4]。手术病理分期为ⅠV期的患者的生存期异常好,这是因为这类患者生存期的评估是基于针对少数一般状况较好、能够承受外科切除的患者的分析。

第6版TNM 系统 — NSCLC 的第6版TNM 分期系统已在2010年1月1日被第7版代替

[2,3]。作为参考,第6版分期系统见表(图表 2)。

患者教育 — UpToDate 提供两种类型的患者教育资料:“基础篇”和“高级篇”。基础篇通俗易懂,相当于5-6级阅读水平(美国),可以解答关于某种疾病患者可能想了解的4-5个关键问题。基础篇更适合想了解疾病概况且喜欢阅读简短易读资料的患者。高级篇篇幅较长,内容更深入详尽。相当于10-12级阅读水平(美国),适合想深入了解并且能接受一些医学术语的患者。以下是与此专题相关的患者教育资料。我们建议您以打印或电子邮件的方式给予患者。(您也可以通过检索“患者教育”和关键词找到更多相关专题内容。)

?高级篇(参见“Patient information: Lung cancer risks, symptoms,

and diagnosis (Beyond the Basics)”)

总结与推荐

?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原发灶、淋巴结、远处转移(TNM)分期系统根据原发肿瘤(T)、局部淋巴结受累存在与否(N)、远处转移存在与否(M)对肿瘤进行分期。肿瘤的综合分期(Ⅰ至Ⅳ期)是由T 、N 、M 特征的特定组合决定的。 (参见上文‘TNM 分期’)?TNM 分期系统可以预测生存期,但不应单独用来指导治疗。由于先进的影

像学技术和治疗方法不断发展并且对患者的生存产生影响,定期修订是必要的。

?最新版的TNM 分期系统是第7版“恶性肿瘤TNM 分类”。包括新的肿瘤分期

组以及T 和M 分期标准的细化(图表 1 and 图表 3)。 (参见上文‘第7版TNM 分期系统’)

使用UpToDate 临床顾问须遵循用户协议。

加强看理高资料度工进行整,并且范围

参考文献

1Lung. In: American Joint Committee on Cancer Staging Manual, 7th, Edge SB, Byrd DR, Compton CC, et al (Eds), Springer, New York

2010. p.253.

2AJCC Cancer Staging Manual, 6th ed, Greene FL, Page DL, Fleming ID, et al (Eds), Springer-Verlag, New York 2002. p.435.

3UICC TNM Classification of Malignant Tumors, 6th Ed, Sobin L, Wittekind C (Eds), Wiley-Liss, New York 2002. p.272.

4Goldstraw P, Crowley J, Chansky K, et al. The IASLC Lung Cancer Staging Project: proposals for the revision of the TNM stage

groupings in the forthcoming (seventh) edition of the TNM

Classification of malignant tumours. J Thorac Oncol 2007; 2:706.

5Rami-Porta R, Ball D, Crowley J, et al. The IASLC Lung Cancer Staging Project: proposals for the revision of the T descriptors in the

forthcoming (seventh) edition of the TNM classification for lung

cancer. J Thorac Oncol 2007; 2:593.

6Rusch VW, Asamura H, Watanabe H, et al. The IASLC lung cancer staging project: a proposal for a new international lymph node map

in the forthcoming seventh edition of the TNM classification for lung cancer. J Thorac Oncol 2009; 4:568.

7Rusch VW, Hawes D, Decker PA, et al. Occult metastases in lymph nodes predict survival in resectable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report of the ACOSOG Z0040 trial. J Clin Oncol 2011; 29:4313.

8Postmus PE, Brambilla E, Chansky K, et al. The IASLC Lung Cancer Staging Project: proposals for revision of the M descriptors in the

forthcoming (seventh) edition of the TNM classification of lung

cancer. J Thorac Oncol 2007; 2:686.

9Groome PA, Bolejack V, Crowley JJ, et al. The IASLC Lung Cancer Staging Project: validation of the proposals for revision of the T, N,

and M descriptors and consequent stage groupings in the

forthcoming (seventh) edition of the TNM classification of malignant tumours. J Thorac Oncol 2007; 2:694.

《2020年CSCO非小细胞肺癌诊疗指南》更新要点

《2020年CSCO非小细胞肺癌诊疗指南》更新要点 自2016年起,中国肿瘤临床学会(CSCO)发布了一系列恶性肿瘤指南,有效地指导了我国肿瘤医生的临床实践,成为最具影响力的诊疗指南。而在2019年,肺癌治疗取得了革命性的进展,多项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的临床研究已获得阳性结果,优质的循证医学证据推动了第五版肺癌诊疗指南的更新。 2020年5月23日,《2020年CSCO非小细胞肺癌诊疗指南》发布会在线发布,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周彩存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王洁教授和吉林省肿瘤医院程颖教授为大会主席,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王志杰教授和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任胜祥教授分别就早期和驱动基因阳性NSCLC、局部晚期和驱动基因阴性NSCLC的指南更新进行了解读,以下为更新的主要内容。 早期和驱动基因阳性NSCLC指南更新解读: 影像和分期诊断 1.影像分期中,I级推荐增加“颈部/锁骨上淋巴结B超或CT”; 2.文字注释部分中添加“不建议通过胸部X片进行筛查”。 分子分型 “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D-L1表达(1类证据)”由II级推荐上升为I级推荐。 可手术IIIA或IIIB(T3N2M0)期原发性NSCLC的治疗 1.度伐利尤单抗“作为同步放化疗后的巩固(1A类证据)”由II级推荐上升为I级推荐; 2.EGFR-TKI、免疫治疗作为新辅助治疗,在“文字注释部分”描述; 3.围手术期免疫治疗疗效具有前景,在“注释”部分加以描述。 IV期驱动基因阳性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 1.根据进展部位和是否寡进展分为两种类型:寡进展/CNS进展型和广泛进展型。 2.EGFR突变 ·一线治疗推荐中,增加“达克替尼(1A类证据),奥希替尼(1A类证据)”; ·二线治疗,新增阿美替尼,II级推荐用于经一代或二代EGFR-TKI治疗失败且存在T790M

非小细胞肺癌TNM分期系统

非小细胞肺癌TNM分期系统 Authors Karl W Thomas, MD Michael K Gould, MD, MS Section Editor James R Jett, MD Deputy Editor Michael E Ross, MD Disclosures:Karl W Thomas, MD Nothing to disclose. Michael K Gould, MD, MS Nothing to disclose. James R Jett, MD Grant/Research/Clinical Trial Support: Oncimmune Inc [Biomarkers of cancer (Early CDT lung)]. Michael E Ross, MD Employee of UpToDate, Inc. 编辑组会认真审核作者的声明。之间的利益冲突将会通过编辑组对文章以及参考文献的多级审评来解决。所有的作者都必须提供与文章相关的文献,文章以及文献须严格依循UpToDate 的相关的标准。 利益矛盾的解决方案 我们的所有专题都会依据新发表的证据和同行评议过程而更新。 文献评审有效期至: 2015-01 . | 专题最后更新日期: 2014-07-10. NEWER VERSION OF TOPIC MESSAGE There is a newer version of this topic available in English.该主题有一个新的英文版本。 引言—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原发灶(tumor)淋巴结(node)远处转移(metastasis)(tumor node metastasis, TNM)分期系统是国际公认的、用于决定疾病分期的系统。这种疾病分期是一种评估疾病范围和程度的方法,用于指导肿瘤处理及判断预后。 在此介绍第7版TNM分期系统及其支持证据(图表 1)[1]。为进行比较,本专题也纳入了第6版TNM分期系统(图表 2)[2,3]。肺癌的初步评估、临床表现、诊断、分期、治疗以及预后参见其他专题。 (参见“Overview of the initial evaluation, diagnosis, and staging of patients with suspected lung cancer”和“肺癌初始评估、治疗和预后概述”和“Overview of the risk factors, pathology, and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lung cancer”) TNM分期—NSCLC的TNM分期系统根据原发肿瘤特点(T)、局部淋巴结受累的存在与否(N)、以及远处转移的存在与否(M)对肿瘤进行分类。肿瘤的全面综合分期(Ⅰ至Ⅳ期)由T、N、M等级组合所决定。如果在任何一项特征中肿瘤的范围不能进行评估,那么在此特征后附加后缀“X”(例如,TX、NX或MX)。TNM分期系统被用来确定临床-诊断分期、手术-病理分期、复治分期和尸检分期。 (参见“Overview of the initial evaluation, diagnosis, and staging of patients with suspected lung cancer”) 修订—NSCLC的TNM分期系统建立在一项回顾性分析所有疾病阶段的不同患 者的生存状况的基础之上。反映了用于特定研究人群的不同的临床评估方法

NCCN 非小细胞肺癌指南 2020.V1

2020.V1版NCCN非小细胞肺癌 1、肺癌预防和筛查(PRV-1) 2、临床表现和风险评估(DIAG-1) 3、初步评估与临床分级(NSCL-1) 4、评估和治疗: ?IA期(T1abc,N0)(NSCL-2) ?IB期(外周T2a,N0),I期(中央T1abc-T2a,N0),II期(T1abc-2AB,N1;T2b,N0),IIB期(T3,N0),IIIA阶段(T3,N1)(NSCL-3)。 ?ⅡB期(T3入侵,N0)和IIIA阶段(T4扩展,N0-1;T3,N1;T4,N0-1)(NSCL-5) ?ⅢA期(T1-2,N2);IIIB期(T3,N2);孤立性肺结节(ⅡB,IIIA,IV期)(NSCL-8) ?多原发灶肺癌(N0-1)(NSCL-11) ?IIIB期(T1-2,N3);IIIC(T3,N3)(NSCL-12) ?IIIB期(T4,N2);IIIC(T4,N3);第IVA,M1A:胸膜或心包积液(NSCL-13) ?IVA期,M1B(NSCL-14) 5、根治性治疗完成后的监测(NSCL-16) 6、复发和转移的治疗(NSCL-17) 7、晚期或转移性疾病的系统治疗(NSCL-18) 8、病理检查原则(NSCL-A) 9、手术治疗原则(NSCL-B) 10、放射治疗原则(NSCL-C) 11、新辅助治疗和辅助治疗的化疗方案(NSCL-D) 12、放疗联合化疗方案(NSCL-E) 13、癌症生存护理(NSCL-F) 14、分子学检测和生物标记物分析原理(NSCL-G) 15、识别转移性NSCLC患者的新治疗的新兴生物标志物(NSCL-H) 16、针对晚期或转移性疾病的靶向治疗(NSCL-I) 17、晚期或转移性疾病的全身治疗(NSCL-J) 18、分期(ST-1) “非小细胞肺癌指南”第2020.1版对比2019.7版更新内容: 总则:优先分层适用于整个指导方针。 DIAG-2: 脚注j: 旧版:PET/CT检查后怀疑肺癌的患者需要在任何非手术治疗前进行组织学确诊。当不能进行活检时,应该进行包括放射肿瘤科、手术和介入科的多学科评估。 新版:患者在接受任何非手术治疗前,需要先进行肺癌的组织学确诊。建议行多学科评估(至少包括介入放射科、胸外科和介入肺科),以选择最安全和最有效的方法,或就活检风险太大或难度较大的患者是否可以没有组织确诊的情况下进行治疗达成共识。 NSCL-1: 最后补充:有关帮助老年人进行最佳评估和管理的工具,请参阅“老年成人肿瘤学NCCN指南”。 NSCL-2:

非小细胞肺癌的TMN分期

非小细胞肺癌的TMN分期 T ?T0 - 无原发肿瘤。 ?Tis- 原位癌。 ?T1 - 肿瘤大小小于三厘米,且肿瘤未侵犯至其他周边组织。 ?T2 - 符合以下四个条件之一: ?a. 肿瘤大小大于三厘米,但未达T3或T4的标准, ?b. 肿瘤侵犯至主支气管(main bronchus),但距离气管隆凸(carina)超过二厘米, ?c. 肿瘤侵犯至脏层胸膜(viceral pleura), ?d. 因肿瘤引起肺塌陷(atelectasis)或阻塞性肺炎(obstructive pneumonitis),影像上延伸至肺门(hilum),但未影响整半边的肺。 ?T3 - 无论肿瘤大小,符合以下三个条件之一: ?a. 肿瘤侵犯至胸壁(chest wall)、横膈膜(diaphram)、纵隔胸膜(mediastinum plerua)、心包膜(pericardium), ?b. 肿瘤侵犯至主支气管,距离气管隆凸二厘米以内,但尚未侵犯至气管隆凸, ?c. 因肿瘤引起肺塌陷或阻塞性肺炎),影像上影响整半边的肺。 ?T4 - 无论肿瘤大小,符合以下三个条件之一: ?a. 肿瘤侵犯至纵隔腔(mediastinum)、心脏(heart)、大血管、气管(trachea)、食道(esophagus)、脊椎骨骨体(vertebral body)、 气管隆凸, ?b. 因肿瘤引起肺积水(pleural effusion), ?c. 在原发肿瘤的同侧肺有许多散布的肿瘤(satellite tumor nodule)N ?Nx - 淋巴结侵犯、转移未知。 ?N0 - 无周边淋巴结侵犯、转移。 ?N1 - 肿瘤侵犯或转移至原发肿瘤同侧之支气管周围淋巴结 (peribronchial lymph nodes)、肺内淋巴结(intrapulmonary lymph nodes)或肺门淋巴结(hilar lymph nodes)。 ?N2 - 肿瘤侵犯或转移至原发肿瘤同侧之纵隔腔淋巴结(mediastinal lymph nodes)或气管隆凸下淋巴结(subcarinal lymph nodes)。 ?N3 - 肿瘤侵犯或转移至原发肿瘤对侧之淋巴结或锁骨上淋巴结 (supraclavicle lymph nodes,无论同对侧)。

不同化疗方案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临床研究· 2012年11月第9卷第32期 中国医药导报CHINA MEDICAL HERALD 非小细胞肺癌恶性程度高[1],未治疗的患者1年生存率低于10%。由于患者就诊时多处于晚期,因此化疗是治疗非小细胞癌的主要方法[2]。GP 方案(顺铂联合吉西他滨)与NP 方案(顺铂联合长春瑞滨)是治疗非小细胞癌的一线治疗方案,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GP 方案与NP 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癌的临床疗效及毒副作用,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2011年6月长沙市中医医院肿瘤内科住院治疗的86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病理确诊,Kamofsky 评分>70分,预计生存期>3个月。86例患者中,男78例,女8例,年龄28~78岁,中位年龄58.3岁;TNM 分期Ⅲa 期36例,Ⅲb 期50例;鳞癌38例,腺癌48例。根据患者化疗方案的不同将86例患者分 为GP 组(顺铂联合吉西他滨)与NP 组(顺铂联合长春瑞滨),其中GP 组45例,NP 组41例。45例GP 组患者中男40例,女5例,年龄29~78岁,中位年龄59.3岁;TNM 分期Ⅲa 期20例,Ⅲb 期28例;鳞癌21例,腺癌26例。41例GP 组患者中男38例,女3例,年龄28~77岁,中位数年龄57.7岁;TNM 分期Ⅲa 期16例,Ⅲb 期22例;鳞癌17例,腺癌22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肿瘤分期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1.2治疗方法 GP 组方案为吉西他滨1000mg/m 2,静脉输注,30min ,d 1、8;NP 组方案为长春瑞滨30mg/m 2,静脉输注,10min ,d 1、8。两组均同时给予顺铂30mg/m 2,静脉输注,d 1~3。两组方案均以21d 为1周期,治疗2周期以上。1.3评估指标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生存期、毒副反应及治疗成本。临床疗效评估: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 )制订的实体瘤客观疗效标准进行评价,完全缓解(CR ):病灶完全消失,且持续4周 不同化疗方案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张树生1钟美佐2 1.湖南省长沙市中医医院长沙市第八医院肿瘤内科,湖南长沙410100; 2.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肿瘤内科,湖南长沙 410000 [摘要]目的探讨GP 方案(顺铂联合吉西他滨)与NP 方案(顺铂联合长春瑞滨)治疗晚期非小细胞癌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GP 方案治疗45例,NP 方案治疗41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生存期及毒副反应。结果GP 组与NP 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44.4%和36.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GP 组与NP 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9.7、8.8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毒副作用主要为血液学毒性,GP 组Ⅲ~Ⅳ级血小板减少发生率显著高于NP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Ⅲ~Ⅳ级白细胞减少发生率显著低于NP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GP 方案与NP 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癌临床疗效均确切 可靠,二者毒性作用均可耐受,临床可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顺铂;吉西他滨;长春瑞滨[中图分类号]R73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12)11(b )-0066-02 The application of different chemotherapy regimens in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ZHANG Shusheng 1ZHONG Meizuo 2 1.Department of Medical Oncology,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of Changsha City the Eighth Hospital of Changsha City,Hu ′nan Province,Changsha 410100,China; 2.Department of Medical Oncology,Xiangya Hospital Central South Univer -sity,Hu ′nan Province,Changsha 410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GP regimen (Cisplatin combined with Gemcitabine)and NP regimen (Cisplatin combined with Navelbine)in treatment of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Methods The data of 86cases with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with 45patients in GP group and 41patients in NP group.Clinical effect,sur -vival time and toxic side effect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wo groups.Results The effective rates in GP group and NP group were 44.4%and 36.6%respectively,the differenc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The difference of median survival time between two groups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9.7months vs 8.8months,P >0.05);Hematological toxi -city was the major toxic side effect in two groups.The occurrence rate of grade Ⅲ/Ⅳthrombocytopenia in GP group was much higher than that in NP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but the incidence rate of grade Ⅲ/Ⅳleucopenia in GP group was much lower than that in NP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Conclusion GP regimen and NP regimen for treatment of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are equally effective and well tolerat -ed.Patients can choose the rational regimen according to the conditions.[Key words]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Gemcitabine;Cisplatin;Navelbine [基金项目]湖南省卫生厅资助课题(课题名称:肺癌耐药细胞株(A549/DDP )micRNA 的分析及其靶基因的预测;课题编号:B2209-014)。 66

ALK阳性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病例分享

ALK阳性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病例分享 病历简介 患者,男,64岁,诊断为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脑转移。急诊科就诊时表现为进行性呼吸困难,干咳,体重减轻。既往病史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和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吸烟史33年,但在诊断前15年患者已成功戒烟。胸部X光检查发现右肺门存在异常,右侧大量胸腔积液。胸部CT扫描显示右肺不张、右侧胸腔积液较多、右下叶坏死及右肺门充盈。 患者胸腔穿刺细胞学检查呈阳性,确诊为肺腺癌(TTF-1-阳性,CK7-阳性,CK 20-阴性,WT-1和Calretinin阴性)。PD-L1的表达为50%,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显示ALK重排为阴性。EGFR、ROS 1和BRAF 基因均为野生型。由于症状性胸腔积液迅速恢复,因此完成了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右胸膜组织活检和滑石粉胸膜固定术。 胸膜组织经病理检查后,与肺腺癌一致。然而,PD-L1表达显示为0%,免疫组化结果显示ALK重排阳性。用FISH对该组织样品重新进行ALK 检测,该试剂盒在52%的细胞中检测到ALK(2p23)重排。

PET/CT扫描后显示肺部右后下叶有高代谢病变,右半胸有广泛的高代谢性胸膜病变,并伴有高代谢的右肺门和锁骨下淋巴结,以及左侧纵隔和左颈部的淋巴结。可见多发性骨转移灶,左侧肝脏可能有小病灶。脑MRI显示3个转移灶:右侧尾状核12 mm病灶,右侧颞叶10 mm 病灶,左侧小脑半球3mm病灶。 患者持续性干咳,用力时呼吸困难,右胸和背部疼痛。患者咨询放射肿瘤学专家后接受了右颞叶病变(21 Gy)和右顶叶病变(21 Gy)的立体定向放射治疗。3mm病灶未经放射治疗。患者口服阿来替尼 600 mg,每日两次,耐受性良好,无明显副作用,相关症状有所改善。6周后复查影像学检查,脑MRI显示3个病灶完全缓解,包括最初未接受放疗的3mm病灶。胸部/腹部/骨盆的CT扫描显示,所有先前确定的疾病部位都表现出明显的反应。 ALK阳性转移性NSCLC的治疗 虽然ALK 阳性转移性NSCLC仅占所有NSCLC病例的3%~5%,但目前已研究出了三代的ALK-TKI(包括第一代的克唑替尼,第二代的阿来替尼、塞瑞替尼和布吉替尼,第三代的劳拉替尼),从而为这一群特别的NSCLC患者发展出了多种靶向治疗方案。在2020年第一版NCCN 指南中,对于晚期ALK基因重排阳性的NSCLC的一线治疗,阿来替尼(首选)、塞瑞替尼、布吉替尼和克唑替尼均为1类推荐。

非小细胞肺癌能活多久

非小细胞肺癌能活多久? 非小细胞肺癌能活多久?非小细胞肺癌目前是全世界癌症死因的第一名,1995年全世界有60万人死于非小细胞肺癌,而且每年人数都在上升。而女性得到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率尤其有上升的趋势。本病多在40岁以上发病,发病年龄高峰在60-79岁之间。男女患病率为2.3:1。种族、家属史与吸烟对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病均有影响。 肺癌患者的总体生存率为8%—15%,对于非小细胞肺癌根治术后5年生存率为25%。一般来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能活多久主要看在第一次诊断的时候肺癌的类型以及它的扩散范围。处于非小细胞肺癌的早期阶段的肺癌患者大约有三分之一只须通过外科手术就能治愈,在大多数不能治愈的肺癌患者中,存活时间从几个月到几年不等,这主要取决于肺癌的扩散范围、病人的全身状况、还有他(她)对治疗的反应以及治疗方案的有效性。 非小细胞肺癌早期一般很难发现,一旦发现都已经是晚期,晚期治疗方法是否得当是关系细胞肺癌能活多久最主要因素。所以就非小细胞肺癌晚期治疗方法而言,进行手术切除的可能性很低,目前临床上主要治疗方法有放疗、化疗、中医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采取中西结合的综合治疗方法,既倚重西医理论和治疗准则,又充分体现中医扶正培本的原则。 通过以上这种综合治疗的方法的患者能约有40%-70%的人可以活很多年(10年以上者),其他60-30%的人当中,有不少活过5年的。只有少部分人在2-5年内,因肿瘤转移及蔓延,或不积极治疗者,因此而死亡,专家强调,非小细胞肺癌能活多久除了好的治疗方法以外,还要保持愉快的心情是关键。 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是个系统的过程,非小细胞肺癌晚期可以活多久,涉及到很多因素,非小细胞肺癌晚期的生存期主要取决于治疗方法是否得当以及病人的身体机能。病人身体机能的改善也决定非小细胞肺癌晚期的生存期有多长的重要因素,身体机能好,免疫力强,才能抵抗癌肿的发展,耐受各种药物治疗。 随着治疗方法的不断改进,非小细胞肺癌晚期可以活多久,非小细胞肺癌晚期肺癌病人的生存期已明显高于以前,所以肺癌病人只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保持乐观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就可以有效改善症状,延长生存期,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肺癌病人应该。非小细胞肺癌晚期的生存期对任何一个肺癌病人都不一定确切的答案,尽快接受正规的治疗才是最重要的。 中医中药辅助治疗,能有效促进康复,并预防疾病的复发及转移。临床实践证实中药人参提取物人参皂苷Rh2(护命素)可以通过使癌细胞逆转成正常细胞的分化作用、调控肿瘤细胞的增殖周期、免疫调节作用和修复肿瘤患者放化疗引起的损伤四大机制来达到抗肿瘤功效,并有效防止癌复发转移。同时中药人参皂苷Rh2联合放化疗可以起到增效减毒的作用。

非小细胞肺癌试题

非小细胞肺癌试题 单选: 1、非小细胞肺癌一线化疗,一般要求: B A.2个周期 B.4个周期 C.6个周期 D.8个周期 2、关于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原则,错误的表述是:C A.I A期以手术为主 B.IB和II期患者先行手术,术后可行放疗和(或)化疗 C.IIIA期患者先行手术,术后行放疗和化疗 D.一般情况好、无胸腔积液的IIIA期患者行同步放化疗 E.IV期患者应行以全身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 3.评价非小细胞肺癌放化疗疗效,下列方法那种敏感性和特异性最高? D A.X线照片 B.CT血管增强 C.MRI血管增强 D.18F-FDG PET E.B超 4.下列哪种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发生率最高:A A.EGFR突变型腺癌 B.EGFR野生型腺癌 C.大细胞未分化癌 D.鳞癌 5.男,58岁,胸片示左肺大型肿块影并左侧胸膜腔积液,支纤镜检查为鳞癌,胸部CT扫描判断肿块尚有可能切除。治疗方案宜选择:E A.放射疗法B抗肿瘤药物治疗 C.中医药及气功疗法 D.胸膜肺切除术 E.如胸水内未发现癌细胞,作剖胸探查术,争取切除病肺 简答: 1、什么是NSCLC寡转移? 寡转移状态是肿瘤生物侵袭性较温和的一段时期,存在于局限性原发灶与广泛性转移之间的过渡阶段,转移瘤数目有限且具有特异性的转移器官。“寡转移”来源于“微转移”,肿瘤细胞已具有器官特异性,但尚不具备全身播散的遗传倾向。“寡转移”强调局限性肿瘤负荷,近似于孤立性远处转移但又有所不同:转移灶或远处转移脏器数目可为多个,并非仅局限于单一脏器的孤立性远处转移。寡转移状态特性决定了局部治疗的临床意义,相反多器官受累且稳定的NSCLC 罕见,再次突显出治疗时机的重要性。预防远处转移、治疗隐匿性转移灶、治疗寡转移灶和全身治疗结束后清除残留癌是治疗寡转移的关键。 2、简述肺癌放射治疗的适应症,以及禁忌症

非小细胞肺癌

非小细胞肺癌是除小细胞肺癌(SCLC)以外的所有肺上皮癌。最常见的非小细胞肺癌类型是鳞状细胞癌、大细胞癌和腺癌,和一些不太常见的类型。在异常的组织学变异作用下,任意一种非小细胞肺癌都有可能发生。尽管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病与吸烟有关,但是从未吸烟的人也可能发生腺癌。与小细胞肺癌相比,非小细胞肺癌对放疗和化疗的敏感度相对较低。对于可手术切除的癌症患者,患者在手术治疗或手术后辅以化疗后可治愈。对于不能手术切除的癌症患者,虽然大多数患者接受放疗后病情可以得到局部控制,但只有少数患者能够治愈。局部晚期且不可手术切除的癌症患者,用放化疗结合疗法,患者可获得长期生存。晚期转移性疾病患者在化疗、靶向药物治疗和其他支持性治疗下可以延长生存期,并缓解症状。 发病率和死亡率 估计美国2016年肺癌(包括非小细胞肺癌和小细胞肺癌)的新病例和死亡病例: l 新病例:224,390例 l 死亡:158,080例

在美国,肺癌是造成癌症相关死亡的首要原因。肺癌患者在1995 到2001年间的5年相对生存率是15.7%。根据诊断时癌症分期的不同,患者5年相对生存率有很大的差别,局部癌变、局部转移和远处转移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49%、16%、2%。 解剖学 非小细胞肺癌起源于肺中央支气管到终端肺泡的上皮细胞。它的组织学分类与发病部位相关,这反映了支气管到肺泡之间呼吸道上皮细胞的不同。鳞状细胞癌通常起源于中央支气管附近,而腺癌和细支气管肺泡癌通常起源于外周肺组织。 发病机理 吸烟引起的癌变是一个多步骤的过程。鳞状细胞癌和腺癌有明显的癌前病变。在发展成浸润性癌之前,肺上皮细胞可能会经过以下形态学变化: 1. 增生 2. 化生

有肺癌家族史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

有肺癌家族史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 於元1李俊2殷健3周燕清1周艳1余荣环4 【摘要】目的分析有明确肺癌家族史(FHLC)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对浦东新区陆家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登记的NSCLC切除术后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在428例NSCLC患者中,51例有FHLC。手术患者中早期肺癌的比例在FHLC和非FHLC患者中均较高。FHLC组的肺癌更多的为早期肺癌(P=0.037),且病理类型多为腺癌(P=0.018)。FHLC患者的死亡危险比为0.775(95%CI:0.534-1.275,P=0.327)。结论有FHLC的NSCLC患者具有病理早期和腺癌为主的特点,但其死亡危险比并未减少。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肺癌家族史;临床病理特征;预后 Clinico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rognosis of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patients with a family history of lung cancer YU Yuan1,LI Jun2,YIN Jian3,et al.Pudong New Area Lujiazui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Shanghai200120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clinico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rognosis of patients in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with family history of lung cancer(FHLC).Methods The clinico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rognosis of NSCLC patients with FHLC registered in community health center of Lujiazui in Pudong New Area,Shanghai from June1991to October2011were retro-spectively studied.Univariate analyses of the factors were performed using unpaired two-tailed t tests or chi-square test between the groups of FHLC and non-FHLC.The Cox proportional hazard model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hazard ratio of death.Results Of the428NSCLC patients,51(11.9%)had a FHLC.The frequency of lung cancer with early stage was high in both groups of FHLC and non-FHLC pa-tients.Patients with FHLC had a significantly higher frequency of early pa thology stage and a dominance of adenocarcinoma.Moreover,patients with FHLC had a hazard ratio of death of0.775(95%confidence interval:0.534-1.275,P=0.327)compared with the non-FHLC patients.Conclusions NSCLC patients with FHLC had a significantly higher frequency of early pathological stages and a domi-nance of adenocarcinoma.However,they were not at a decreased hazard ratio of death.These findings confirm the importance of early de-tection of lung cancer and employment of less invasive therapeutic interventions. 【Key words】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family history of lung cancer;clinico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prognosis doi:10.3969/j.issn.1009-6663.2012.09.059 基金项目:上海市浦东新区卫生局基金项目(PWRq2010-21) 作者单位:1.200120上海,上海市浦东新区陆家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200031上海,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老年病科 3.200443上海,上海市闸北区市北医院 4.200031上海,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呼吸科 通讯作者:余荣环E-mail:yurhxh@yahoo.com.cn 3661 临床肺科杂志2012年9月第17卷第9期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靶向治疗(综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靶向治疗(综述)题库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靶向治疗(综述) 2015-03-10 来源:丁香园作者:张波 曾几何时,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只能接受化疗。但是,其疗效已经到了一个瓶颈期,无法再进一步。可喜的是,随着人们对分子遗传学认识的不断增强,NSCLC 被细分为各种不同的分子亚型,并由此诞生了各类分子靶向治疗药物。靶向药的应用,明显改善 了 NSCLC 患者的预后。 带有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和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重排的肿瘤患者的一线治疗中,化疗并没有一席之地,除非该患者的“可药化驱动基因(druggable driver oncogene)”缺失。2015 年 2 月17 日Kumarakulasinghe 等在respirology 上发布综述,全面讨论临床相关的驱动基因突变的情

况、肺腺癌和鳞癌的最新分子分型、分子靶向药物在治疗中的地位及其耐药机制。 肺癌是肿瘤世界的头号杀手。在 2014 年,预计将有 224210 名新确诊的肺癌患者,而且其中大部分为晚期NSCLC。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类面对晚期 NSCLC 只能使用“含铂类药物 的化疗”这一招。这招与最佳支持治疗相比,虽然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患者总生存期(OS),但它的上限也仅限于 20% 的反应率和 8-10 个月的中位生存期。 随着分子遗传学研究的不断进展,人们慢慢尝试识别导致 NSCLC 的关键基因突变。这些存在于癌基因上的遗传变异能编码调控细胞增殖 和存活的信号蛋白。癌基因依赖这个概念应运而生,而它存在的基础,是“肿瘤的生存非常依赖

小细胞肺癌研究进展及与鳞癌和其他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鉴别诊断

小细胞肺癌研究进展及与鳞癌和其他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鉴别诊断 Update on small cell carcinoma and its differentiation from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d other non-small cell carcinomas. William D Travis. Modern Pathology (2012) 25, S18–S30 小细胞肺癌(SCLC)占所有肺癌的14%,美国每年新诊断的病例超过30 000。基于其特征性的临床特点、对特定化疗的反应,遗传学特征和非常可靠的病理学诊断,SCLC是肿瘤学领域中非常独特的恶性肿瘤之一。 一、SCLC分类的历史教训 自从1962年Kreyberg提出燕麦细胞和多角形细胞类型以来,SCLC的组织学亚型分类发生了重要变化。其中,1981年WHO分类创造的“中间型”这一亚型是个失败。因为(1)临床医生无法明确到底是SCLC或者NSCLC;(2)病理专家之间的诊断重复性很差;(3)不清楚与这一类型相对应的临床应用。一直有少数疑难SCLC病例难以分类,而目前的分类只有两种亚型:纯粹的SCLC和复合性SCLC。病理学家需要尽可能做出SCLC或NSCLC的诊断。如果在一个疑难病例中存在诊断困难,该疑问应该反映在诊断附加的评论中。 二、SCLC组织学特征 光镜下,SCLC细胞体积小,圆至梭形,缺乏胞浆,精细的颗粒状核染色质,核仁缺乏或不明显,常见核型。挤压的人工假象可导致核染色质的拖尾或流水样改变,常见广泛坏死。核分裂指数高,平均80/2 mm2。在小活检中,由于样品有限可能难以确定核分裂,也可能缺少坏死。肿瘤常呈弥漫片状,或菊形团样、外周栅栏状、器官样巢状、流水状和缎带状排列。在坏死区域常见由于坏死瘤细胞的DNA溢出,呈嗜碱性膜状附着于血管壁上(Azzopardi effect)。松散的生长模式可能提示恶性淋巴瘤,尤其浸润至纵膈脂肪组织时。罕见情况下可出现假乳头状生长模式,这是由于血管旁瘤细胞仍然存活,而其余瘤组织已经坏死所导致的假象。如果出现非常显著的神经内分泌癌形态,并不能排除SCLC的诊断。如果SCLC

非小细胞肺癌诊断治疗指南

非小细胞肺癌诊断治疗指南 【概述】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简称肺癌)是起源于支气管上皮的肺部最常见的恶 性肿痛。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是恶性肿瘤中连续60年来唯一逐年明显上 升的肿瘤,约占我国全年恶性肿瘤死亡人数的1/4。从20世纪70年代到90 年代这20年中,肺癌死亡率上升了147.4%,成为我国城市人口中四大恶 性肿瘤死亡原因之首。过去,肺癌发病率上升主要见于男性,但现在,女性 患者急剧增加,男女之比由8:1降到2:1。能获得手术治疗机会的肺癌, 仅占就诊肺癌患者总数的15%~20%,这些都说明肺癌威胁人类健康的严 重性。

病因烟草和大气污染是引起肺癌的重要因素。另外,职业关系、饮食因 素和遗传因素等也是引起肺癌的因素。 病理以肺癌发生的解剖部位分为中心型肺癌和周围型肺癌。组织类型分 为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两大类,其中非小细胞肺癌包括鳞癌、腺癌和大 细胞癌等。肺癌的播散方式有:直接提润、淋巴转移和血行转移。远处器官转 移以肝脏、肾上腺、脑、骨骼和肾脏较多见。 【临床表现】 1.支气管肺部表现①咳嗽:约有70%的肺癌患者主诉为咳嗽,刺激性 咳嗽是肺癌最常见的症状。②咯血:约有50%的肺癌患者痰中带血丝或小血 块.大口咯鲜血者少见。③胸痛;肿瘤累及壁层胸膜而引起胸痛,当肺尖

Pancoast瘤压迫臂从神经并累及颈交感神经时,不但发生上肢的剧烈疼痛,而 且可出现Horner综合征。④发热:多因肿瘤阻塞支气管,发生阻塞性肺部炎 症和肺不张所致。周围孤立性肺癌,有时也有高热,这可能为瘤体本身所引 起,即所谓“癌性热”。 2. 肺外表现①胸内表现:如大量胸水可造成气短;声音嘶哑说明喉返 神经受累引起了声带麻痹;患侧膈肌明显升高,呼吸时有反常运动,则为肿 18 第三章师部疾病19 瘤侵犯膈神经所致;上腔静脉受压造成上腔静脉综合征。②胸外表现:肺癌 最多见的胸外表现是杵状指(趾)和增生性骨关节病,常累及手指、腕、膝

非小细胞肺癌NSCL病理学评估

肺癌病理学评估 ●病理学评估的目的是对肺癌进行分类,确定肿瘤侵犯的范围和手术切缘的情况,肺癌的分子水平的异常可能能够用来预测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的敏感性和耐药性。 ●肿瘤诊断、患者治疗、流行病学和临床研究以世界卫生组织(WHO)肿瘤分类系统为基础。 ●手术标本的病理报告应包括WHO的肺癌组织学分类。 细支气管肺泡癌(BAC) ● BAC包括那些沿着肺泡结构播散(鳞片状扩散)的肿瘤。 ●单纯BAC应无基质、胸膜或淋巴间隙的侵犯。 ● BAC分三个亚型:粘液型、非粘液型、粘液和非粘液混合型或未确定型。非粘液型BAC表达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和CK7,缺乏CK20的表达。粘液型BAC可能表现为异常的免疫表型,表达CK20和CK7,但是据报道缺乏TTF-1的表达。 免疫组化染色 ●免疫染色用于鉴别原发性肺腺癌和转移性肺腺癌、鉴别腺癌和恶性胸膜间皮瘤、确定肿瘤的神经内分泌状况。 ●原发性肺腺癌和转移性肺腺癌的鉴别 ? TTF-1是Nkx2 基因家族中的一个包含同源结构域的核转录蛋白,在胚胎和成熟的肺组织及甲状腺上皮细胞中表达。 ? TTF-1对于鉴别原发性及转移性腺癌很重要:大多数原发性肺腺

癌TTF-1阳性而转移性肺腺癌TTF-1几乎都阴性。 ?原发性肺腺癌通常CK7+而CK20-,结直肠腺癌肺转移CK7-而CK20+,故二者可借此鉴别。 ? CDX-2是转移性胃肠道肿瘤的一个高度特异和敏感的标记物,可用于鉴别原发性肺癌和胃肠道肿瘤肺转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前列腺酸性磷酸酶和巨囊性病液体蛋白15可以分别用于鉴别前列腺或乳腺来源的腺癌。 ●确定肿瘤的神经内分泌状况 ?用嗜铬素和突触素来诊断肺的神经内分泌肿瘤。所有的典型和不典型类癌均可被嗜铬素和突触素染色,而小细胞肺癌25%的病例染色呈阴性。 ●肺腺癌和恶性胸膜间皮瘤的鉴别诊断 ?常规应用4种标记物检测,胸膜间皮瘤2种呈阳性,2种为阴性(而腺癌阳性)。 ?腺癌CEA、B72.3、Ber-EP4、MOC31和TTF-1染色阳性,而胸膜间皮瘤阴性。 ?胸膜间皮瘤对WT-1、钙结合蛋白、D2-40[7,8] 和细胞角蛋白5/6染色敏感,呈特异性表达。 病理评估原则 肺癌的分子学诊断研究 ● EGFR和K-ras

2020NCCN非小细胞肺癌指南要点

2020NCCN非小细胞肺癌指南要点 2020年6月,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发布了非小细胞肺癌(NSCLC)指南2020年第6版。那么,新版指南中NSCLC精准治疗的药物选择有哪些?NSCLC治疗的进展情况如何?接下来,让我们盘点部分亮点研究,一探究竟。 以下是NCCN指南《2020.V6版》更新的要点(相较于V5版): 靶向治疗 (一)指南建议检测的靶点1:EGFR、ALK、ROS1、BRAF、NTRK、MET、RET

1、EGFR基因突变: 首选方案:奥希替尼(1类);其他方案:厄洛替尼(1类)或阿法替尼(1类)或吉非替尼(1类)或达克替尼(1类)或厄洛替尼+雷莫芦单抗;一定条件下可用方案:厄洛替尼+贝伐珠单抗(2B类)。 2、ALK基因突变: 首选方案:阿来替尼(1类);其他方案:布加替尼(1类)或色瑞替尼(1类);一定条件下可用方案:克唑替尼(1类)。 3、ROS1基因重排: 首选方案:克唑替尼或恩曲替尼;其他方案:色瑞替尼; 4、BRAF V600E 突变:

首选方案:达拉菲尼+曲美替尼;其他方案:维莫非尼或达拉菲尼;一定条件下可用方案:初始的全身治疗方案。 5、NTRK 基因融合阳性: 首选方案:拉罗替尼或恩曲替尼;一定条件下可用方案:初始的全身治疗方案。 6、MET外显子14跳跃突变: 首选方案:卡马替尼;一定条件下可用方案:克唑替尼或初始的全身治疗方案。 7. RET重排: 首选方案:Selpercatinib;一定条件下可用方案:卡博替尼或凡德他尼(2B类)。 (二)2020年ASCO靶向新进展: 在今年的ASCO会议上,多项EGFR敏感突变相关研究数据公布。其中,III期NEJ02研究旨在评估贝伐珠单抗联合厄洛替尼用于EGFR敏感NSCLC患者的疗效,结果显示2,贝伐珠单抗联合厄洛替尼可明显改善PFS。在真实世界研究中发现3,VEGF抑制剂联合厄洛替尼对比单药厄洛替尼,PFS和DOR明显改善。目前,奥希替尼已获批用于

【免费下载】非小细胞肺癌TNM分期系统

非小细胞肺癌TNM 分期系统 Authors Karl W Thomas, MD Michael K Gould, MD, MS Section Editor James R Jett, MD Deputy Editor Michael E Ross, MD Disclosures: Karl W Thomas, MD Nothing to disclose. Michael K Gould, MD, MS Nothing to disclose. James R Jett, MD Grant/Research/Clinical Trial Support: Oncimmune Inc [Biomarkers of cancer (Early CDT lung)]. Michael E Ross, MD Employee of UpToDate, Inc.编辑组会认真审核作者的声明。之间的利益冲突将会通过编辑组对文章以及参考文献的多级审评来解决。 所有的作者都必须提供与文章相关的文献,文章以及文献须严格依循UpToDate 的相关的标准。利益矛盾的解决方案我们的所有专题都会依据新发表的证据和同行评议过程而更新。文献评审有效期至: 2015-01 . | 专题最后更新日期: 2014-07-10.NEWER VERSION OF TOPIC MESSAGE There is a newer version of this topic available in English .该主题有一个新的 英文版本。引言 — 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原发灶(tumor)淋巴结(node)远处转移(metastasis)(tumor node metastasis, TNM)分期系统是国际公认的、用于决定疾病分期的系统。这种疾病分期是一种评估疾病范围和程度的方法,用于指导肿瘤处理及判断预后。在此介绍第7版TNM 分期系统及其支持证据(图表 1)[1]。为进行比较,本专题也纳入了第6版TNM 分期系统(图表 2)[2,3]。肺癌的初步评估、临床表现、诊断、分期、治疗以及预后参见其他专题。 (参见“Overview of the initial evaluation, diagnosis, and staging of patients with suspected lung cancer”和“肺癌初始评估、治疗和预后概述”和“Overview of the risk factors, pathology, and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lung cancer”)TNM 分期 — NSCLC 的TNM 分期系统根据原发肿瘤特点(T)、局部淋巴结受累的 存在与否(N)、以及远处转移的存在与否(M)对肿瘤进行分类。肿瘤的全面综合分期(Ⅰ至Ⅳ期)由T 、N 、M 等级组合所决定。如果在任何一项特征中肿瘤的范围不能进行评估,那么在此特征后附加后缀“X”(例如,TX 、NX 或MX)。TNM 分期系统被用来确定临床-诊断分期、手术-病理分期、复治分期和尸检分期。 (参见“Overview of the initial evaluation, diagnosis, and staging of patients with suspected lung cancer”) 后进行有设备互关系技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