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个性化教学流程的虚拟学习环境模型研究

面向个性化教学流程的虚拟学习环境模型研究
面向个性化教学流程的虚拟学习环境模型研究

个性化一对一教学辅导教案

个性化一对一教学辅导教案 学科: 数学 学生姓名 年级 八 任课老师 授课时间 一、教学内容:一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二、教学重、难点:函数值大小的增减性 三、教学过程: 知识梳理 知识点1 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的概念 若两个变量x ,y 间的关系式可以表示成y=kx+b (k ,b 为常数,k ≠0)的形式,则称y 是x 的一次函数(x 为自变量),特别地,当b=0时,称y 是x 的正比例函数.例如:y=2x+3,y=-x+2,y=21x 等都是一次函数,y=2 1 x ,y=-x 都是正比例函数. 知识点2 函数的图象 把一个函数的自变量x 与所对应的y 的值分别作为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在直角坐标系内描出它的对应点,所有这些点组成的图形叫做该函数的图象.画函数图象一般分为三步:列表、描点、连线. 知识点 3一次函数的图象 由于一次函数y=kx+b (k ,b 为常数,k ≠0)的图象是一条直线,所以一次函数y=kx+b 的图象也称为直线y=kx+b . 由于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因此在今后作一次函数图象时,只要描出适合关系式的两点,再连成直线即可,一般选取两个特殊点:直线与y 轴的交点(0,b ),直线与x 轴的交点(-k b ,0).但也不必一定选取这两个特殊点.画正比例函数y=kx 的图象时,只要描出点(0,0),(1,k )即可. 知识点4 一次函数y=kx+b (k ,b 为常数,k ≠0)的性质 (1)k 的正负决定直线的倾斜方向; ①k >0时,y 的值随x 值的增大而增大; ②k ﹤O 时,y 的值随x 值的增大而减小. (2)|k|大小决定直线的倾斜程度,即|k|越大,直线与x 轴相交的锐角度数越大(直线陡),|k|越小,直线与x 轴相交的锐角度数越小(直线缓); (3)b 的正、负决定直线与y 轴交点的位置; ①当b >0时,直线与y 轴交于正半轴上; ②当b <0时,直线与y 轴交于负半轴上; ③当b=0时,直线经过原点,是正比例函数.

《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中期评估报告

《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 中期评估报告 ----菱角乡中心学校2007年12月我校申报了云南省“十一五”教育技术研究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得到立项批准,自课题立项至今,在县教育局和中心学校领导的重视和指导下,课题研究小组全体成员按照课题方案稳步推进课题研究进程,扎扎实实地开展具体的探索与实践,现就此课题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一、课题执行情况 自课题批准立项以来,菱角乡中心学校给予了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成立了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课题研究的领导和指导工作,在人员、资金和研究时间等方面给予了充分保障,并加大了信息技术建设力度,为课题研究创造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近年来,我乡各学校投入了大量资金配备计算机、投影仪,建设多媒体教育室,接入互联网等,现全乡13所小学已有12所接入互联网,收集资料、传递信息迅速、方便,处理信息容易。中心学校还投入4万余元,建起了多媒体教室及菱角教育网站,为开展课题研究及教学研讨提供了场所,搭建了交流平台。先进的设备和水平,以及强有力的资金保证,为课题研究的顺利实施提供了人、财、技术、设备的保证。在课题研究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在课题研究负责人的带领下,全体成员严格按照课题实施方案中

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思路和方法积极开展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 二、课题研究进展 本课题研究分设计申报、实施阶段、中期论证、结题鉴定四个步骤进行,现课题研究已进入了中期论证阶段,将进行检查、总结和调整、改进,完成中期评估报告、课题研究论文、教学案例及资源集锦,接收中期评估。 (一)研究方法 本课题属于应用研究范畴,以行动研究为主,辅之以经验总结法、实验法、调查法、文献法等。 1、行动研究法:教师将行动与研究结合起来,教师参与研究和实践,并根据研究中遇到的具体情况,边实践、边探索、边修改、边完善,使理论与实践,成果与应用有机统一起来。 2、文献研究法:多渠道收集、整理和运用现今国内外与课题相关的理论,以及本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寻求理论与实践创新。 3、经验总结法:通过总结,全面深入、系统地提高经验实质,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找到可以运用和借鉴的规律性的教育教学方法。 4、调查研究法:综合运用各种调查方法和手段,掌握实验研究的第一手材料,为课题提供充足的事实依据。 5、观察法:教师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在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下的外在表现进行考察,然后通过

用Moodle构建虚拟学习环境的探索

第6卷 第2期2007年6月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JO U RN A L OF T A IY U A N N ORM A L U NI VER SI T Y(N atur al Science Editio n)   V o l.6N o.2  Jun.2007用M oodle构建虚拟学习环境的探索 张自慧 江敬尧 仲兆满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计算机系,江苏连云港222006) 〔摘要〕 构建一个虚拟学习环境对网络学习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探讨了构建虚拟学习环境的重要性,并分析了黎加厚教授提供M oodlel.7.1+中学习活动项目的功能,说明了M oodle搭建的网络学习平台适合构建虚拟学习环境. 〔关键词〕 虚拟学习环境;M oo dle;探究式学习 〔文章编号〕 1672-2027(2007)02-0070-03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识码〕 A 0 引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和现代教育技术的深入发展和结合,在当今的学习型社会中,网络教育与远程学习日益受到重视.从电子课件、BBS到辅助网站、BLOG,目前已经逐步向虚拟学习环境(VLEs)方向发展.“虚拟学习环境”主要是指在信息技术支持下、构建在Inter net平台上的学习环境,网络协作学习的虚拟学习环境[1].当应用于远程教育时,通常认为它包括“任何用于创造一个统一的、类似于面对面的学习环境的尝试.”虚拟学习环境有如下特征:探究性、开放性、交互性、共享性、协作性和自主性;师生、生生异地分离,通过网络联系,利用网络进行学习.由于网络具有资源共享特性,时空无限特性,多媒体技术创设的虚拟现实情况及多样化和交互的特点,为探究式学习提供了更多的机会.目前常用的构建虚拟学习环境的软件有: Blackboard、Webct、Claroline和Mo odle等.其中免费、开源的M oodle被越来越多的使用者所认可.据M oodle官方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9f17159372.html,/sites/index.php,2007.3)统计,Mo odle注册用户有173个国家,共23 149个站点. 1 用M oodle构建虚拟学习环境的重要性 1.1 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要求 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人的认识不是由外界刺激直接给予的,而是外界刺激与认识的主体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而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来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于教师、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在自己已有的知识结构基础上,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2].因此营造一个理想的学习环境对学习者的学习很重要.在教育信息化过程中,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基础的多媒体网络教学必须能够提供友好的界面和交互的学习环境,有利于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促进学习者自主发现、探索和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通过协商、会话等活动,实现知识的意义建构.M oodle就是以社会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设计的平台,适合于完全的在线课程,也可作为传统课程的补充.其设计与开发充分体现了“社会建构主义理论”的教育理念,允许师生、生生共同思考,合作解决问题.让学生从与别人互动或与教师互动的过程中,自然地建立起概念[3]. 1.2 目前一些网络教学系统中存在的问题 现在网络教学发展很快,但是很多网络教学系统是在技术领域所做出的市场扩展,并不是教育领域的自觉行为,其后果就是从技术角度想出来的网络课程系统设计难免牵强附会,不完全符合教育领域对教学环境 收稿日期:2007-03-15 作者简介:张自慧(1978-),女,江苏连云港人,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计算机系讲师,南京师范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GIS研究.

浅谈校园环境建设的教育作用

浅谈校园环境建设的教育作用 杨文德

浅谈校园环境建设的教育作用 现代课程理论把文化环境、学校的物质环境等具有潜移默化作用的因素称为隐性课程,不管我们是否关注和利用,这种育人的影响时时都在发生。校园环境是学校育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学校教育活动中发挥着特殊的作用。师生们对校园内的各种事物耳濡目染,各种事物的形态、形状就在人的大脑中产生不同的情感反应,这个反应积淀下来就转化为个体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心理定向。作为培养与塑造未来人才的校园环境,作为教育的主要场所,学校是青少年成长的一个特殊环境,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朝夕相处的校园环境有潜在无形而又巨大的影响力,其作用不可小觑,对学生身心健康和未来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校园环境,作为人们有意识建造的一种文化传递场所,因此我要使校园里的每一堵墙,每一块草地乃至每一株花木都会说话,使他们营造出一种能够产生教育作用的氛围,发挥教育的作用。这是一种教育,一种更高层次的教育。静态教育的环境虽然不是学校教育的主体,但它在学校教育过程中的作用是其他教育内容所不能取代的,其作用也不是可有可无的。我们应力求创设一种与主体教育相适应的校园环境,发挥环境在育人中的特殊作用。 首先,教育者就必须对环境育人要有一个深层次的

认识。学校育人环境的创设是教育者教育思想的反映,它再现了教育者对育人方式和育人内容的创造。在校园环境的创设上,不同的认识决定不同的形式,不同的形式又产生不同的作用。因此包含了各种知识底蕴的校园环境,才能达到“陶情冶性、规范言行”的教育目的。哪怕是一处再微小的建筑,也要用心去营造建设。 其次就是要构建一种会“说话”的环境。要努力创设一种环境,使这种环境所表达的语言能够感染学生思想、陶冶学生情操。学生在这种语言“氛围”中就能产生良好的内心体验,从而使这种“体验”能够成为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和良好品德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而这正是教育者对校园环境苦心经营的结果。我们不是要等学生有了某种品质才来创建相应的环境,而是要首先创建一种环境,一种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环境,一种能激发学生学习激情的环境,一种能使学生按教育者的意图转变其思想言行的环境。”也就是说要通过这种环境来实现启迪学生的心智、塑造学生心灵的目的。这种环境的创设是为塑造和形成学生的某种思想创设的,即是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服务的。教育的作用本身就是一种“塑造”,即把无形的塑造成有形的,把零散的塑造成完美的。学生已经具有了的品质,也就无须再去创设形成这种品质的环境了,而应该去创设另一种能巩固已有品质、重塑新品质的环境。这样所创设的环境对促进学生发展才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毕业设计虚拟校园三维模型设计制作

目录 摘要 (2) 前言 (4) 1.论文的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5) 1.1选题的背景 (5) 1.2论文的研究意义 (5) 2.当前虚拟现实系统的主要问题与发展方向 (5) 2.1虚拟现实系统中场景建模的问题 (5) 2.2虚拟现实系统中场景绘制的主要问题 (6) 2.3虚拟现实系统今后的发展方向 (7) 3.虚拟校园系统的三维建模 (7) 3.1场景的建模技术 (7) 3.1.1基于图形绘制的建模技术 (7) 3.1.2基于图像的建模绘制技术 (8) 3.1.3基于图形与图像的混合建模技术 (9) 3.2层次细节模型生成和绘制 (9) 3.3系统的建模方法 (10) 4.建模设计与数据表现 (11) 4.1三维建模的原则 (11) 4.2实体建筑的构建 (12) 4.2.1构建实体建筑的基本原理 (12) 4.2.2实体建筑的构建 (12) 5.建模中常见的问题 (16) 5.1过分强调细节 (16) 5.2实体拼接组合的位置关系不正确 (16) 5.3存在冗余多边形 (17) 结束语 (18) 参考文献 (19) 致谢 (20)

摘要 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及其他相关技术的飞速发展,虚拟现实的仿真技术也日益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通常传统的校园三维立体图内容单一,缺乏实体感,实用价值受到限制,而虚拟校园是将虚拟现实技术引入到“数字校园”的研究中,为校园的规划和设计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手段。虚拟校园三维模型不仅能自然、真实、形象地表达现实世界的对象,而且拓展了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从而扩展其功能。 本文在分析了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技术的概念、基本特征及其在国内外发展应用情况的基础上,结合校园的具体情况,构建了基于Web的VCS虚拟校园系统采用图形与图像混合建模技术,实现了VCS虚拟校园系统的三维建模,并对虚拟世界中复杂物体建模技术进行了探索,总结出了树木、花草等复杂对象建模的一般方法,分析并解决了几何体的纹理映射问题,极大地减少了场景制作的工作量。 关键词:虚拟校园,三维建模,

虚拟现实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

新兴媒体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 ——虚拟现实技术 摘要: 随着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的创新研究也越来越收到重视,而作为信息技术发展重要驱动力的虚拟现实技术,也随之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之一。作为人与计算机生成的虚拟环境进行交互作用的一种手段,人们将虚拟现实技术看作是仅次于互联网的改变世界未来的重要技术。本文简单介绍了虚拟现实技术的内涵、特征、类型以及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 关键词:虚拟现实技术、特征、形式、教育应用 一、虚拟现实技术的内涵 虚拟现实是一种可以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的计算机系统。它是由计算机生成的,通过视、听、触觉等作用于使用者,使之产生身临其境的交互式视景的仿真。它综合了计算机图形学、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智能技术、传感技术、语音处理与音响技术、网络技术等多门科学,是现代仿真技术的高级发展和突破,使用者借助必要的设备自然地与虚拟环境中的对象进行交互作用、相互影响,从而产生亲临真实环境的感受和体验,使人机交互更加自然、和谐。 二、虚拟现实技术的特征 虚拟现实技术三个最突出的特征是:交互性、沉浸感、构想性。 1.交互性。也称互动性,用户根据各种已有线索做出反应,虚拟现实系统根据用户的具体行动及时生成新的三维场景,然后将新的信息反馈给用户。例如,用户可以用手去直接抓取模拟环境中虚拟的物体,这时手有握着东西的感觉,并可以感觉物体的重量,视野中被抓的物体也能立刻随着手的移动而移动。 2.沉浸感。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模拟出三维虚拟环境,理想的虚拟环境应该使用户难以分辨真假,使用户全身心地投入到计算机创建的虚拟环境中,充分利用各种感官去听、察、嗅、触,觉得自己是环境中的一部分,自然而然会产生一种沉浸于其中的强烈之感。 3.构想性。虚拟现实技术应具有广阔的可想像空间,可拓宽人类认知范围,不仅可再现真实存在的环境,也可以随意构想客观不存在的甚至是不可能发生的环境。 三、虚拟现实技术的形式 根据用户参与形式和沉浸的程度不同,可以把各种类型的虚拟现实技术划分为以下的四种类型: 1.桌面虚拟现实系统。桌面虚拟现实系统是利用个人计算机进行仿真,将计算机的屏幕作为用户观察虚拟境界的一个窗口,通过各种输入设备实现与虚拟现实世界的充分交互,这些外部设备包括鼠标、追踪球、力矩球等。它要求参与者使用输入设备,通过计算机屏幕观察360度范围内的虚拟境界,并操纵其中的物体。常见桌面虚拟现实技术有:基于静态图像的虚拟现实、虚拟现实造型语言VRML、桌面三维虚拟现实等。 2.沉浸虚拟现实系统。高级虚拟现实系统提供完全沉浸的体验,使用户有一种置身于虚拟境界之中的感觉。它利用头盔式显示器或其他设备,把参与者的视觉、听觉和其他感觉封闭起来,提供一个新的、虚拟的感觉空间,并利用位置跟踪器、数据手套、其他手控输入设备、声音等使参与者产生一种身临其境、全心

语言学习环境建设方案

语言学习环境招标文件 本项目的建设是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开展数字化语言教学,为学校提供一个资源丰富、技术先进、互动性强,有利于学生开展语言学习演练,为教师提供一个信息化的教学手段平台,提升语言的实践技巧与实验教学,有利于外语专业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及外语教学的深化改革,有效促进学院各学科门类的综合协调发展,有利于各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增强学院核心竞争力和整体办学综合实力。 系统要求为教学提供丰富鲜活的视听素材及多媒体教学资源,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还能提高教师上课的效率,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校提供一个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良好教学环境。 一、总体要求 整体规划,分步实施:投标人须提供网络化外语教学的完整解决方案,并且保证软件可以分步实施,独立运行。为确保达到学校建设要求的实质响应,投标人所投产品须满足以下要求: 1.先进性:要求平台运用国际主流的技术,具有先进的技术方案,以提高系统的生存周 期,满足移动学习等未来教学发展的要求。 2.规范性:基于国际、国家、行业标准,遵从LOM、SCORM规范和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 CELTS-41.1(CD1.0),实现资源的互通互导。 3.安全性:系统方案中考虑的安全策略和安全机制,包括:根据不同的业务要求,采用 不同的安全措施;设备、数据介质等某些关键部分考虑备份和冗余配置,保证其发生 故障时不影响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等。 4.开放性:采用JAVAEE/.NET开发架构和三层B/S系统结构,实现跨越UNIX、LINUX和 Windows平台部署运行。 5.★扩展性:在硬件方面,设备支持对系统进行灵活地配置和组合,相关软件能方便地 升级和更新,系统容量保证满足用户量的考虑。在软件方面,提供二次开发功能函数 包,适应不断拓展的应用空间。 6.★自主知识产权:平台软件具有独立的国家版权局颁发的“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 书”。 7.产品化程度:为了保证系统能够长期、持续使用,更好地实现操作统一、资源与数据 共享,投标人所提供的平台软件最好为同一品牌,不接受二个品牌以上的平台组合方

三维虚拟校园模型构建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9f17159372.html, 三维虚拟校园模型构建研究 作者:刘燕秦建波洪智风 来源:《数字技术与应用》2011年第06期 摘要:虚拟校园的设计能够提供全方位、多方式、自由控制的场景漫游;为校园规划设计创建逼真的虚拟场景;多种校园规划设计方案的比较;不同阶段、不同时期校园发展的变化比较;满足公众参与校园规划方案的需求;实施展示规划设计方案;形成标准的三维校园信息平台,为校园管理服务。在构建虚拟校园的过程中,模型构建是基础,是建立三维虚拟校园的关键。本文以聊城大学虚拟校园的实景为研究对象,以建立聊城大学虚拟校园为目的,探讨各类三维虚拟校园模型的构建。 关键词:虚拟校园模型虚拟现实技术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1)06-0046-02 1、引言 三维虚拟校园作为虚拟城市建设的一部分,正倍受重视,将校园风貌用虚拟仿真实现,既可以为学校树立良好的形象,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宣传校园文化,让来访者足不出户就可浏览校园风光和有关介绍信息,体验身临其境的感受,又可以作为校园规划的辅助工具,提高校园管理的现代化水平,将其与学校的有关信息相结合后,可以提供给师生一个三维可视化的校园展示与查询环境,把学校建设成超越时空的虚拟大学。 模型构建是对校园实体对象按虚拟校园的可视化、漫游等要求进行构建的过程。在虚拟校园系统中,模型根据空间分布特性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场为基础的对象,如地形、土壤种类分布等,这类对象在空间上连续分布,称为地形对象;另一类是以离散实体为特性的对象,如建筑物、树、电话亭、路灯等,这类对象以独立的个体存在,称为地物对象。模型构建是生成三维虚拟校园的第一步。 2、前期准备工作 建模的前期工作主要为对模型数据的搜集整理、材质及模型单位的统一。首先可以从学校相关部门如档案馆、基建处等获取校园的图纸资料,如学校的平面图,地形图文件、大比例尺航摄相片或卫星遥感图,建筑单体及校园规划的工程图纸文件;反映学校真实的景观纹理图内容包括建筑物、道路、水面、树木、草地、水体等等,需要注意选择不同的分辨率和精确度的数据和图片。在本项目中,采用了实地测量的方法进行数据的统计、记录。对每一栋楼体进行实地测量,获得数据,然后在CAD中对楼体进行平面图及立面图的绘制。

应用信息技术教学的好处和改进措施

应用信息技术教学的好处和改进措施 用信息手段代替传统落后的教学方法,熟练使用信息技术管理教学、辅助教学,让学生进入新的领域,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近年来学校教育教学方式的重大改变,也对教育教学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那么,应用信息技术教学有什么好处呢? 一、信息技术拓展了教学的广度和深度 信息服务可以广泛应用于学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如对外宣传与联系、学籍管理、学校、教师、学生、家长之间的联系,寄宿生管理等;也广泛应用于校内课程教学、课外小组活动,以及校外学习活动中。为学生、教师和专家相互联系提供讨论的平台,为教师提供课内外学习活动的网上备课环境和教学活动管理平台。信息技术还具有综合处理图形、图像、动画、视频以及声音、文字和语言、符号等多种信息的功能,从声音、色彩、形象、情节、过程等创设的“情境”中,学生学会了探索、实践,激发了联想、判断,从而加深了对问题的理解。 二、信息技术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 学生通过对信息进行积极、深入的加工,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一些学生还意识到学习过程的重要,而非考试分数才是教学的终极目标,对学习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不断的激发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 三、有利于学生高级思维活动的发展

在教学活动中自然地结合使用信息教学技术,可以帮助学习者对教学的内容更明晰,使学习者的探究行为更易于发生,促进了高级思维活动。与所有其它工具一样使用者借助它可更灵巧地工作,它不但提高了学生的计算机技能,最重要的还在于它促进了高级思维技能。实践表明,运用信息化教学有利于学生高级思维技能的发展。 四、促进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向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与协作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的转换。 信息技术教学条件,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环境,在信息技术教学的环境下,由于对新事物的接受学生要快得多,他们的兴趣与注意力也集中得多,所以他们之间的交流与协作更多,当然,在这之中也离不开教师的指导。 那么,又如何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水平呢? 一、循序渐进 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甚至同一年龄段的学生,他们接受知识的能力往往会有很大的差异。教师进行信息技术教学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文化知识、认知能力、年龄、兴趣等特点,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等原则。操作目标一般可以采用初步学会、学会、熟练三个层次的学习水平。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极富创造性、具有明显的时代发展性特点的课程。由表及里、逐层深入的学习途径,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在信息技术课中让学生在一个个典型的信息处理下展开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

虚拟学习社区浅析

虚拟学习社区浅析 摘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广泛应用,现代远程教育孕育而生,并已经开始应用到教育领域的各个方面。它使得教学手段和学习环境虚拟化,让学生能够进行交互式的学习并使学习更加个性化,与传统教育相比发生了本质的变化,起着传统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应运而生——虚拟学习社区。 关键词:虚拟学习虚拟学习社区远程教育 一、虚拟学习社区的概念 虚拟学习社区是一个由网络的教育平台和教师学生组成的人机系统。虚拟学习社区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和学习方式,从传统的独自学习变为集体学习、从封闭式学习变为开放式学习,最终使教学从传授知识转变为建构知识,近年来在国内外得到了日益增多的推广和应用。虚拟学习社区不仅可以在任何时间和空间内进行学习,而且学习资源也是可以共享的,还可以方便开展由计算机网络支持的协作化学习。因此,越来越多的国内外优秀学者都在进行虚拟学习社区的研究和开发。 二、虚拟学习社区的结构 华东师范大学的祝智庭教授提出了一个构建VLC(Virtual Learning Community)的模型,他从七个不同的方面描述了校园网的教育功能:通信、教学、管理、资源、课外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在这几个方面中, 教学、学校管理和教学资源是学校三个最基本的方面。课外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是学校教育功能的扩展,这六个方面又通过通信紧密连接在一起。而虚拟学习社区一般的模块构成是:通知栏、课程组织、文件与资源管理、内容讨论区、协作工具、意见和建议、评价、学习情况统计等等,有了以上模块构成,就基本能搭建一个功能比较完善的虚拟学习社区了。 三、虚拟学习社区的特征 虚拟学习社区的结构特点决定了它应该具备交互性、及时性、开放性、跨时空性、平等性等特征。 首先,交互性是最主要的特征。如果没有交互,即使有了一定数量的人,相应的教学信息和先进的技术支撑,也不能称为虚拟学习社区。第二,虚拟学习社区相对传统课堂学习,具有及时性。学生在学习过-非正式的教育类学习社区之中。第四,跨时空性。对于知识的学习,教师和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时间和地点,给学生带来了很大的方便。第五,平等性。在虚拟学习中,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学生只需要注册一个学号或者账号就能参与其中。可以自由发言,每个人各抒己见,对内向的学生有很大的帮助。

学校环境建设实施方案

学校环境建设实施 方案

学校环境建设实施方案 校园环境建设是师生精神风貌、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的综合体现,是整个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和谐校园的需要,也是提升教育内涵、促进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校园环境文化体现着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是以学校物质条件为基础的载体文化和以人为中心的精神文化的有机统一,是内强教师素质,外树学校形象的基础和保障,也是进一步提高学校管理水平、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学习环境的有效载体。为进一步优化我校校风、教风、学风,规范师生言行,提升教育品位,使学校成为师生身心愉悦的成长乐园。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锦山中学校园环境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民主教育、民主管理”的办学理念为核心,以服务全校师生为宗旨,以素质拓展为目的,立足实际,突出特色,经过加强校园环境文化活动的基础设施建设,创新校园环境文化内容,拓展校园环境文化领域,规范校园环境文化模式,努力构建具有我校特色的校园环境文化体系。 二、总体要求 校园环境文化建设坚持以人为本,面向未来的设计理念,在深刻挖掘、提炼、整合我校的内在精神、核心理念的基础上,将学校理念体系、制度体系、视觉识别系统、整体和局部的文化营造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确定校园环境文化体系的景观性、标志性、

人文性、特色性、和谐性,充分体现“教育者的精心设计,受教育者的不知不觉”,弘扬优美、典雅、丰富的学校文化,着力塑造一个既秉承东方传统文化、又充满现代人文气息的平安、文明、和谐校园,做到净、绿、美、亮、畅,达到绿化到角落,美化到细节,课程化到品位,使每一寸土地都有管理的痕迹,每一处角落都有育人的功能。 (一)营造浓郁文化氛围,提升校园环境文化品位。 学校不但仅是传承知识的场所,更肩负着育人的历史重任。在育人的诸多因素中环境影响是不可忽视的。经过校园的绿化美化课程化,把学生置身于一个文化气息浓、文明程度高的氛围之中,使其耳濡目染地接受熏陶、受到鞭策。经过校园的绿化美化课程化,把奠基成功人生的办学目标进行展示渗透,使全校师生熟知学校理念,遵循行为常规,注重养成教育,提升内在素质。(二)打造优雅校园环境,提升学校外部形象。 以绿化美化为基础,以建章立制为先导,以管理使用为保障,以考核评价为目的,师生互动,群策群力,把学校装扮得布局合理、色彩和谐、窗明几净、四季常绿,三季有花,用花园式的校园环境愉悦师生的身心,陶冶师生的情操,达到处处都是教育元素,时时都是教育时空的办学目标,努力把学校建设成规划科学、制度健全、文化氛围浓郁的安全文明和谐校园。 三、目标任务 1、在先进的办学理念指导下,着力打造以物质文化为外壳、制度

信息技术环境下教与学方式的转变

信息技术环境下教与学方式的转变 王本玉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深刻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的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纲要》让我们明白: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营造一种理想的教育环境,这种环境兼有能设真实的生活情境、不受时空限制的资源共享、迅捷方便的信息获取、灵活多样的互动方式、展示个性的协作交流、培养学生创造性的自主发现和自主探索能力等优势。它必将带来新课程改革中新的课堂呈现方式,在这种环境下,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充分体现,真正实现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合作、探究”特征的新型学习方式的构建。因为在这种环境下教学结构以由过去的“以教师为 中心”转变为“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方式。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学生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 一、教学内容由“单一”转向“多元” 过去,教材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来源。教师的教,学生的学都仅仅依靠教材。所谓触类旁通,旁征博引也不过是教学方法的微变而已。如今,信息社会的到来,各种学习资源俯拾皆是,尤其是网络资源更是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学生,成为学生学习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知识信息的载体已由单一的印刷载体发展为多媒体。电影、电视、广播、光盘以及网络,无时不在丰富着现代人们的生活。尤其是在电视和互联网,其海量的信息资源,不但丰富多彩,而且直观、形象、有趣。并多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就拿电视来说吧,因其快捷、方便,适合学生的节目亦愈来愈多,知识竞赛、体能挑战、野外探险等既适合儿童的年龄及心理特征,又弥补了大多学生因枯燥的校园学习生活所带来的心灵的空虚,成为学生的课外学习的主要途径。曾有近一年的时间《蓝猫淘气三千问》,将学生课余生活填充得满满的,除开其动画的影响力不谈,更主要的是该剧融知识性、娱乐性、人文性于一体,让学生在与蓝猫一同轻松愉快的旅途中增长了见识、扩大了视野、锻炼了勇气,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体验着成长的快乐。 互联网的加入更是掀起了一场新的学习革命。小学生也不例外。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我校就完成了学校局域网的改造,住处技术课程的开设,不仅让学生懂得了计算机的操作技术,更是将学生引入到一个广阔的学习、天地一互联网。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也使得多媒体不再只是过去课堂上教师为完成自己的教学设计的简单的画面展示,而是教师与学生共同设计与制作的互动平台,伴随着人们对网络认识的提高,“上网就是打游戏、影响学习”的狭隘观念也在逐渐改变,引导学生向网络学习已成为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学习方式由“被动”变为“主动” 教学内容的丰富必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信息技术改革了以往课堂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书的单一信息呈现方式,多媒体

学校基本情况及环境建设

欢迎词: 一、学校基本情况及环境建设 偃师市圣陶学校于2015年9月份挂牌成立,至今已初具规模。学校占地9875m2,建筑面积8044m2,绿化面积1200余m2。在校生103人,教职工15人,共有五个年级六个教学班。学校布局合理,环境优美,办学条件充分,内部设施齐全。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教育的需求,现已征地8000 m2筹建操场,又新建学生澡堂180 m2,新的教学楼、宿舍楼已纳入扩建计划;不远的将来我校将成为一所集小学、初中为一体的九年制学校。目前,我校教职工团结奋进,积极向上、为人师表、爱岗敬业,为圣陶学校的长远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二、办学思路 我校本着让学生学有所成,全面发展的目标确立了我校的办学思路。 思路(一)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即养成教育) 养成教育首先从学校抓起,让学生从身边的小事着手;例如:生活上引导学生在校自觉洗手、洗脸、洗脚、梳头、叠被子;学习上引导学生上课端正坐姿,认真听讲,认真完成作业,书写规范字;行为上要求学生讲文明话,做文明事,见人有礼貌,衣服常干净。其次,养成教育渗透到家庭中去,要求学生在周末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养成自己的事自己做的好习惯。例如:打扫卫生、洗刷碗筷、铺床叠被等;同时,也可做一次孝敬长辈的感恩活动。例如:给长辈洗脚、端饭、捶背等;最后,通过家庭调查表及时掌握学生信息,大力表扬表现好的学生,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 思路(二)让学生每天进步一点点。 我校的做法是:学校开展了“五星评选”活动,健全了评价机制,让学生争做“五星同学”,争上星光大道。通过互相竞争,学生的目标明确,精神倍

增,个个同学都点亮了自己的闪光点,都有了明显的进步。五星即:进步之星、礼仪之星、体育之星、书法之星和学习之星。 思路(三)让学生全面发展。为了全面发展学生,活跃学生的在校生活,学校全面开设课程。除了语文、数学、英语文化课外,还聘请了专业教师,开设了书法、美术、音乐、体育等课程,并且开展了相应的各种活动,学生全员参与,丰富校园生活,陶冶学生情操,激发学生情感,提高教育效果,给学生的快乐学习,健康发展提供了充分的保障。 三、教师队伍。 目前,我校有一支团结向上、责任心强、品德优秀的教师队伍,他们都是原公办学校的一线教师,不但专业知识雄厚,思想素质高尚,而且业务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一年来,教师管理有方,教法得当,对学生是全程跟踪,分层辅导,逐人管理,教学成绩稳步上升。通过期中教学质量检测成绩显著,(共15科次,其中三科名列缑氏全镇第一名,三科进入前五名,七科跨入前十名)全体师生精神无比振奋。我们可以自豪地说:“这里的教师是学校及家长信得过而放心的教师”。我们的承诺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 四、学校管理模式 (一)制度化管理学校各项制度健全,各项工作井然有序,有条可循 规范了学生行为,促进了团结和谐、校园稳定及学校的发展,给师生的工作和学习创建了安全而舒适的环境。 (二)母性化管理我校是一所全封闭的私立学校,学生在校时间远 于在父母身边的时间,在某些情况下,学生很渴望得到母爱。所以,母性化的管理能使学生自慰、自信富有安全感。全体教师都率先垂范,像关心自己的孩

虚拟仿真教学环境的混合式学习探索与实践——以“汽车构造”课程为例

10.16638/https://www.360docs.net/doc/9f17159372.html,ki.1671-7988.2019.02.070 虚拟仿真教学环境的混合式学习探索与实践 ——以“汽车构造”课程为例 郑彬 (攀枝花学院交通与汽车工程学院,四川攀枝花617000) 摘要:针对应用型大学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结合传统的汽车构造课堂教学中的不足,探索了虚拟仿真教学环境的混合式学习模式在汽车构造教学中的应用方法。以攀枝花学院车辆工程专业的汽车构造为例,详细介绍了虚拟仿真教学环境的混合式学习模式的优点及实践方法。研究表明,虚拟仿真教学环境的混合式学习模式可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提高教学效果及质量。 关键词:虚拟仿真;汽车构造;混合式学习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988(2019)02-198-03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blended learning in virtual simulation teaching environment —taking Automobile Construction course as an example Zheng Bin ( College of Transportation and Automobile Engineering, Panzhihua University, Sichuan Panzhihua 617000 ) Abstract:In view of the requirements of applied universities for personnel training and the shortcomings of traditional automobile construction classroom teaching, the paper explores the application of blended learning mode in virtual simula -tion teaching environment on automobile construction teaching. Taking the automobile construction of vehicle engineering specialty of Panzhihua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the advantages and practical methods of blended learning mode in virtual simulation teaching environment are introduced in detail.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blended learning mode in virtual simulation teaching environment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 of students and teaching effect as well as quality. Keyworks: Virtual simulation; Automobile construction; Blended learning CLC NO.: G642.0 Document Code: A Article ID: 1671-7988(2019)02-198-03 前言 针对强化应用型人才能力培养,以车辆工程专业的汽车构造课程为出发点,其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出面向生产、设计和管理等需要的高端应用型人才。面向的工作岗位主要有汽车产品及零部件的设计、制造、装配、操作和调试等,车辆工程行业范围较大,所涉及的产品种类繁多,需要学生掌握很多技能。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学生难以较好地掌握汽 作者简介:郑彬(1979-),男,博士,高级工程师,就职于攀枝花学院交通与汽车工程学院。研究方向:从事车辆工程领域的教学和研究。基金项目:攀枝花学院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项目名称:虚拟仿真教学环境的混合式学习探索与实践,编号:JJ1769)。 198

虚拟教学环境与教学的变化

[蔡晓军]虚拟教学环境与教学的变化E-Learning世界网| 时间:2008年10月23日| 文章来源:网络教育与远程教育,虽然在概念上还存在着一些争议,而无论是远程教育还是网络教育,从运用技术手段实现教育过程中,通过优质教学资源的配置,创建虚拟的教学环境,已成为一致的发展方向。如果从“虚拟”一词进行描述,虚拟即与真实的感知觉环境相区别,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面对面”相区别。从思维的角度来理解,虚即非现实,但其“虚”的特点却来源于客观现实,通过模拟客观现实中真实的环境,并在模拟过程中,加入一定的思想逻辑性、多元的主观价值指导以及艺术性等综合现实的考虑,使“虚拟的真实”与真实环境相比更具吸引力、表现力及事件结论确定性的增强。 对于教学过程而言,一些专家包括一些长期在教学一线工作的教师们认为,现实的永远是最好的一种教学过程。因为在“面对面”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控制力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即时的反馈,是可以不完全需要语言而较容易获得的及表现的。尽管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双向交流的功能是存在的,比如,通过观察学生表情来调整教师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但是这种双向交流更多的是在教师的控制下进行的,况且通过直接观察而进行判断,其结论未必可靠。双向交流倡导教师的主导及学生的主体作用,在真实的教学环境中,由于受教育管理体制及评价体制的限制,双向交流只能处于自然发生的状态。由于教与学地位的不可能完全平等性,教师的主导作用依然高于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当专家学者及教学一线的教师在强调真实环境的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效果时,可能除其教学性,还有其它因素在起作用。比如,虚拟教学环境对教师权威的挑战,稳定的教学岗位可能会动摇等。 现代教学技术是以合理运用网络以及通讯技术的发展为其基础。这对传统的教学过程是一变革性的挑战。现代通讯技术以优秀教学资源的共享及时空的伸展性为其特点,虽然教学环境在学校教育过程中不断地被构建着并在实现教育目的的过程中运转着,但真正意义上的、人们公认的优秀教学资源对于每一位受教育者而言,根本不能实现权利平等的享受。网络技术的最大优势就是能够促进优秀教学资源的共享。在教学上的共享,不仅是静态的共享,更重要的是能够实现动态的共享,即整个教学过程的共享。只有通过网络基础进行的优秀教学资源的共享,更能保证人人享有优秀教学资源权利的实现,享有更好的促进自身发展的环境,这也是来自教育的公平性的问题。 优秀教学资源的共享,本身就意味着虚拟教学环境的建立。无论是音频的、视频的或基于计算机网络的等多种表现形式,由于脱离了“面对面”的真实环境,我们都可以把其看作是虚拟的形式。当然,不同的虚拟表现形式,在模拟教学环境的真实性方面会有不同程度的失真现象以及教学过程充分展示程度的削弱,特别是即时反馈信息表现形式单一性及受阻性。因此,人们在建立虚拟的教学环境过程中,充分考虑了真实教学环境的每一个角落,通过媒体技术尽可能展示出真实的、合理的、具有教学艺术的、给人的思维带来启迪性的教学环境。这不是某一个专业甚至某一个领域以至于某一些专家就完全能够作到的事情,它需要教学人员、教学研究专家、学习研究专家、技术支持人员、具有教育素养的媒体策划者及制作者、能够把握教学艺术的资深教育工作者等等人员的共同合作,才能创建一个优秀的虚拟的教学环境。 站在制作者的角度来看,虚拟与真实是一种来源于客观,并通过主观见诸于客观的过程。对于使用者来讲,身处虚拟的教学环境,是通过在由主观创建出的模拟客观教学环境中的学习过程。通过这一过程不断提升学习者的主观的认识,启迪思想,并把其运用到真实的客观环境中解决问题,促进学习者素质全面提高的过程。虚拟的教学环境会给教学带来哪些变化?

个性化教育学习心得体会

个性化教育学习心得体会 刘慧 经过一个月的学习,关于个性化理论有了一些初步的理解,下面我主要分享一下关于个性化的定义,种类,实施,测评等等自己的心得体会。 什么是个性化教育? 有人说个性化教育就是“因材施教”,有人说个性化教育就是“个性的教育”,有人说个性化教育就是“一对一的教育”。随着“个性化教育”这一概念被广泛引用,个性化教育已经深入我们日常生活之中。所谓个性化教育(personalized Education),就是指通过对被教育对象进行综合调查、研究、分析、测试、考核和诊断,根据社会环境变化或未来社会发展趋势、被教育对象的潜质特征和自我价值倾向以及被教育对象的利益人的目标与要求,量身定制教育目标、教育计划、辅导方案和执行管理系统,对被教育对象的心态、观念、信念、思维力、学习力、创新力、知识、技能、经验等展开咨询、策划、教育和培训,从而帮助被教育对象形成完整独立人格和优化自身独特个性,释放生命潜能,突破生存限制。被教育对象是个性化教育系统的中心和主体。老师为教育教学主体,而学生成为教育客体;在家庭教育中,有些是家长为主体,有些是孩子成为主体;在社会教育中,通常是环境为主体,被教育对象通常被置于一定的教育环境中,成为环境的组成部分。班主任教师承担着班级的学习管理任务,但是,班主任通常是某学科老师担任,班主任老师一方面需要担任一定的学科教学任务外,另一方面一个班级几十个学生,班主任老师不可能针对性的为每个学生提供系统性学习管理服务,因此,学校教育中,也容易造成针对每个学生的学习管理工作的缺失。 个性化教育的教育目的 个性化教育的教育目的是量身定制的、是个性化的,个性化教育的教育目的不是单一的、固定的、模式化的、被限定的,而是因人而异的、尊重个人选择的、符合个性倾向的,是结构化的、多元化的、阶段性的、适应教育对象的需要而不断发展变化的。个性化教育的目的不是学校教育中单一的灌输学科知识、追求考试成绩、考取名牌学校和获取学历学位等作为学生和学校的目标;个性化教育的目的也不仅仅是帮助被教育对象或学生形成完整独立人格和优化自身独特个性,也不是我们经常所说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口号。个性化教育是帮助被教育对象或学生形成完整独立人格和优化自身独特个性;帮助他成为一个他个人和家庭所希望、适应社会所要求的那种个性的人;个性化教育是帮助被教育对象或学生释放生命潜能,突破生存限制;帮助他做好或做成他想做的和应该做的事情或给予他做好或做成他想做的和应该做的事情的能力; 个性化教育的教育内容 个性化教育的教育内容是个性化的。是完全针对某一特定的教育对象的需要或要求,为其量身定制的,是根据其成长要求进行柔性组织和管理的,而不是固定的,硬性规定的,或者被强加。个性化教育系统中,针对每个学生的教育内容是不同的,被教育对象的学习内容是根据教育目的和教育目标来进行计划、安排、组织和管理的,由于个性化教育的目的个性化,因此教育内容也是个性化的,是因被教育对象的学习目标的调整、学习效果情况、学习进度变化和学生的学习要求不断变化而进行调整的。而学校教育中的教育内容是相对比较固定的,只能是根据既定的教育计划针对多数学生的学习需要或普遍性的教育需要而进行安排的,而且,目前学校教育的教学内容主要侧重学科知识或专业技能的教育。 但是,个性化教育的学习内容并不是根据教育对象的需求随意拼凑的,而是基于教育对象的个性特征和人格结构的完善与优化,以及为适应社会发展、丰富人生经历、实现教育对象的自我价值主张、自我实现和自我超越等终身学习需要被系统组织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