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国家级高新区情况汇报范文

创建国家级高新区情况汇报

大家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以来,在国家科技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始终秉承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理念,积极探索、克难奋进、开拓创新,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在全省省级高新区中的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升,已经成为粤西海洋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区、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核心区,在辐射带动周边地区经济发展及作为改革开放的窗口示范中发挥重要作用,奠定了创建国家级高新区的坚实基础。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设立国家高新区意义重大

(一)在**设立国家高新区符合国家战略要求

1、符合“一带一路”战略新构想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新构想的实质就是构建中国开放新格局。**地处祖国大陆最南端,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是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和现代重要沿海开放城市之一,是我国西南地区的重要出海口,是我国大陆通往东南亚航程最短的口岸城市,是**对接东盟的“桥头堡”,具有区域开放合作的天然的战略优势。在**设立国家高新区,有利于发挥**的区位优势,借助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平台,深化与东盟各国在科技领域的合作,探索共建国际创新基地的可行

性,带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科技创新、港口物流和海洋经济的大发展,打造中国-东盟科技合作的典范。

2、符合国家南海战略布局的要求。经略南海、开发南海、捍卫南海主权是国家重大战略布局。**是驻地,是支撑国家南海战略的大后方;同时又是海洋经济强市和海洋科技创新强市,全国三所海洋综合性大学之一的**大学凭借其强大科研实力,已经成为辐射海洋经济圈的创新源头。**设立国家级高新区,放大海洋经济的特色优势,加快海洋渔业、海洋油气等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步伐,加大海洋生物医药、海洋高端装备等新兴产业培育力度。提升南海战略大后方**的实力,助推海洋强国战略的实施,在国家南海战略布局上具有重要的政治和经济意义。

3、符合国家区域经济联动大发展要求。北部湾经济区、西部大开发和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均是国家的重大战略。**是**与上述三大国家战略的联动融合区,是**位于北部湾的唯一大城市,其在国家区域联动大发展中的意义不言而喻。基于此,2014年7月,**省委书记胡春华和广西自治区区委书记彭清华在**考察,就推进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和粤桂**—北海跨省经济区建设进行交流。在**设立国家高新区,有利于充分发挥**“东联西融”的区位优势,有效吸引粤港澳高端产业及创新资源转移,大力推动粤桂琼三省在更宽领域、更高层次展开分工协作,加快实现区域共赢发展。

(二)在**设立国家高新区是**创新发展的需要

1、利于粤西成为**新的经济增长极。2013年,**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粤东西北振兴发展的决定》,要求粤西成为**科学发展的“重要篇章”和新经济增长极。省委

书记胡春华指出:加快粤东西北地区发展,推动**东西两翼经济起飞,是关系**发展全局的重要战略。面对激烈的竞争压力,**不仅需要把珠三角地区这一增长极继续做优做强,还需要把粤东西北地区培育成新的增长极,共同支撑**经济长远发展。目前**省的国家级高新区均集中在珠三角地区,粤东西北等欠发达地区缺乏国家级高新区的带动示范,**设立国家级高新区,有利于优化国家级高新区在**的区域布局,充分发挥**的区位优势和创新优势,带动后发地区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有效吸引高端产业及创新资源的落户,缩小和发达地区的差距,辐射带动**区域协调发展和环北部湾地区加快发展。粤东西北地区发展起来了,**经济发展就增添了新的“发动机”,才能全面增强**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巩固华南地区区域经济中心地位。在**设立国家高新区,就是为粤西这个“发动机”装上创新引擎,使粤西真正成为推动**经济腾飞的发动机。

2、利于**建设国家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国务院批复实施的《**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将**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建设成为我国提升海洋经济国际竞争力的核心区、促进海洋科技创新和成果高效转化的集聚区、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示范区和推进海洋综合管理的先行区。“四区”的战略定位体现了国家对海洋大省**寄予厚望。**是**省海洋经济大市,海岸线长达1243.7公里(占全国的7%),管辖的海域面积2万平方公里,大小岛屿140多个,海洋经济总量在全省仅次于广州、深圳,居第三位,在全省地级市中居于首位。在国务院批复实施的《**海洋经济综合

试验区发展规划》中,**被定位为粤西经济的龙头和粤桂琼经济合作圈的桥头堡。“龙头和桥头堡”的战略定位体现了国家对海洋大市**寄予厚望。因此,海洋大市**的发展事关**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建设的成败。在**设立国家高新区,有利于**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建设。

3、利于探索重大项目循环示范模式,为**新型工业化进程提供强力支撑

随着广钢环保迁建、中科炼化一体化两个国家级特大项目落户**,以钢铁、石化等临港重化产业为特征的粤西经济板块加速崛起。未来,依托重大项目延伸和建设优势产业链,同步构建临港工业循环经济体系,将对**乃至整个粤西地区的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形成巨大挑战。**设立国家级高新区,有利于高起点、高标准引导粤西临港重化产业集群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搭建起以资源综合利用和节能环保为重要宗旨的创新交流前沿平台;探索以高新技术推进国家石化、钢铁等重大基础工业的优化布局和上下游资源的高效整合,构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并重,经济与生态齐抓、发展与环境共赢的科学发展新路,落实汪洋副总理提出的**在发展工业同时,“守住蓝天白云碧水底线”的要求,为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树立循环经济的发展典范。

(三)设立国家高新区是**自身发展的需要

党的十八大做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部署,对发展海洋经济、提高海洋科技创新能力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在此背景下,各沿海省市都在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海洋资源之争以及人才、技术、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市是我国的海

洋大市,如何实现科研机构、人才、产业的集聚发展,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为此,**市2014年初提出强化创新驱动,深化产学研合作,促进海洋科技要素集聚,打造“南方海谷”的重大战略决策,希望通过“南方海谷”建设,促使**实现从全国海洋经济大市向全国海洋经济强市的转变。在**设立国家级高新区,将其建设成为集科技研发、孵化转化和科技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南方海谷”核心区,是**自身发展的需要。

二、**市高度重视高新区建设

(一)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高新区“以申促建”工作。成立由市主要领导为组长的申报领导小组,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带队到科技部、省科技厅汇报高新区“以申促建”工作。制定和出台一系列促进高新区发展的政策措施。为扎实推进**高新区建设,**市以市委常委兼高新区主要领导,授予高新区管委会行使市一级的管理权限,高新区管委会全面负责高新区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和社会事务管理,极大地提高了高新区管理机构的行政效能。

(二)创新管理体制谋发展。**高新区设立之初由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省级东海岛实验区两个板块构成。近年来,随着**经济跨越式发展,特别是钢铁和石化两大项目落户**带来的溢出效应,**科技产业建设的主战场已经从原来的主城区转到了东海岛。为跟上**经济发展形势的变化,**市委市政府及时作出重大调整,将整个东海岛交由**高新区

管理,同时决定调整**高新区申报国家级高新区的地域范围,即仅以省级东海岛实验区为主体申报国家级高新区。这一重大调整也得到省科技厅的支持。

(三)推动创新资源向高新区集聚。市出台扶持政策,推动全市创新资源向高新区集聚。一是大力支持高新区创新平台建设,**市科技局和高新区管委会联合出台了《关于加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科技创业孵化体系建设支持中小科技企业创新创业的意见》,扶持高新区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二是推动高新区区域创新能力提升,大力支持高新区产学研工作开展,推动高新区与高校、科研机构开展产学研合作,设立博士后工作站。整合全市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在高新区设立了分支机构。支持以高新区科技企业为龙头成立海洋生物科技、电子信息产业联盟;三是扶持高新区科技服务机构的发展,为高新区引进知识产权服务公司、生产力促进中心、金融担保等科技企业服务机构,极大推进了高新区的创新能力和科技服务水平。

(四)推动项目资源向高新区集聚,把高新区打造成**工业发展和科技创新的“主战场”。市委、市政府把高新区东海岛片区确立为**工业发展的集聚区和“南方海谷”的核心区,一是有效发挥高新区以点带面的示范效应,直接带动钢铁产业园、石化产业园等周边园区的建设,实现“以园区带动周边发展、带动周边区域就业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完善,以周边区域发展服务园区发展,为园区拓展空间和为入区企业提供产业

和生活配套”的目标,进而带动**市工业化进程,为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奠定坚实基础。目前投资590亿元的宝钢环保迁建**钢铁基地建设项目和投资455亿元中科炼化一体化项目等特大项目和投资76亿元建设的**冠豪高新特种纸产业基地及投资6亿元的**双林医药产业园高新技术项目均落户高新区,另外还有一批投资总额达千亿元的科技新项目及钢铁、石化配套项目也陆续入区建设。二是以主导产业为依托,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高新技术企业群为基础,将其建设成为具有科技研发、孵化转化、科技服务等功能的“南方海谷”核心区。

三、**高新区“以伸促建”成效显著

自申报国家高新区以来,**市“以伸促建”,为高新区升级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经济实力稳步提升。近年来高新区经济保持总体稳步增长的态势。2013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205.06亿元,工业总产值267.12亿元,税收23.8亿元,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0.1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3 %、13.9 %、14.2 %、24.13 %。

(二)园区建设扎实推进。**高新区管委会按照国家级高新区的标准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新区。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抓紧推进,投资590亿元的宝钢环保迁建**钢铁基地建设项目已累计投资108亿元,今年计划投入116.5亿,预计2015年9月份可以出钢水;投资455亿元中科炼化一体化项目总体设计已全面完成,长周期的大型设备即将开始采购,已完成含主厂区的场平工作,预计炼油部分2015年竣

工,2016年投产;投资76亿元建设的**冠豪高新特种纸产业基地第一期已建设完成,年造纸能力12.5万吨、涂布16万吨,预计可实现工业产值22亿元;投资6亿元的**双林医药产业园已于今年3月份建成试产。另外80万吨重胶沥青技改,30万吨丙乙烯、智能电网、南药基地等一批科技新项目及19个钢铁配套项目也陆续建成或动工建设。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展开,疏港公路、园区主干道陆续竣工,东海岛铁路全面开工建设,污水处理、鉴江供水工程、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建设加快推进。融资取得显著成果,园区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完成公司化改制,以其为主体发行的8亿元企业债券已获国家发改委批准,在全市乃至粤西率先走出企业发行债券的新路子。与中铁建合作投资300亿元开发东海岛石化园区,创新了园区开发建设新模式。

(三)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全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态势良好,2013年全区高新技术企业个数达19家,企业设立的市级以上研发机构22 家, 高新技术产品产值91亿元,分别占全市比例的37 %、24%、26 %。以高新技术企业为核心的特种钢铁、特种纸业、生物医药、机电设备、精细化工、新材料和海洋高新科技七大产业集群产值已占全区工业产值的40%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开发区的支柱产业。

(四)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高新区拥有**省特种纸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省血液制品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省水产动物饲料工程技术开发中心等8家省级工程中心,占全市比例的38%;19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

占全市比例的47%。大力打造高新区研发基地,全面开展与本地高校以及市级研究机构的研发合作,先后吸引**海洋大学、**医学院、**师范学院等3所高校,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市水产研究院等10家科研机构,海洋生物重点实验室、现代通讯技术实验室、天然药物研究开发重点实验室等8家省级重点实验室在园区设立分支机构。同时,汇集了一批涉海研发机构(基地),包括863海水养殖种子种苗繁育基地、海洋生物中试基地、水产养殖/深加工工程中心、海洋产业科技研发中心等。园区不断推动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近三年来,园区企业共承担国家、省、市各级科技项目62项,获省科技进步奖3项,市科技进步奖39项;2013年,专利申请量489件,授权量325件(其中发明专利110件),分别比2012年增长78%和83%,大大领先全市平均增长水平。产学研合作不断深入。园区企业通过联营、参股、合作等形式与中山大学、**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等20多家知名科研院所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产业化成果不断涌现。园区政府不断牵线搭桥,深化产学研合作模式,开展“院士**行”,大力实施省部企业科技特派员行动计划,连续举办3届“海洋经济论坛”,并组建了**海洋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五)创新创业环境不断优化。区内企业70%以上的设立了研发部门,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高校派往企业的科技特派员13人。建立了区内首家企业院士工作站。以区内龙头企业牵头,组建了**市海洋产业联盟、**市电子信息技术创新联盟、**医药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等科技合作平台。基本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高校为依托,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

新体系。科技孵化器建设初具规模。科技企业孵化器规划面积15000平方米,主要用于高新技术项目研制、开发和成果转化等项目孵化,全部建成后可提供创业孵化企业200家以上。重点实施“自主创新型企业培育工程”,专门设立“重点项目技术改造扶持基金”、“中小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基金”、“企业挖潜改造资金”等扶持资金,引导企业向自主创新型企业转变。科技中介服务逐步完善,集聚了一大批科技服务机构。

四、**高新区下一阶段工作思路

**高新区以“创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新起点,围绕我国海洋强国的战略部署,大力发掘得天独厚的区位与资源条件,紧抓海洋经济转型升级提速、区域竞合拓宽深化、重大项目密集布局的新机遇,进一步夯实沿海开放城市的坚实工业基础,勇担引领粤西地区振兴、培育海洋经济核心竞争力的发展重任,确保全面强化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营造开放创新的国际化发展环境,稳步构筑起产业特色鲜明、内生动力强劲、绿色低碳和谐的跨越赶超新优势。

(一)构建以海洋经济为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

依托得天独厚的港口资源优势,紧抓炼化、钢铁两大项目落户高新区的重大机遇,大力发展化工新材料与钢铁新材料两大产业,做大做强特种纸材料。全力打造**沿海石化产业带的创新核心与高端园区;借助宝钢在人才、技术、资金等方面的优势,筹建**钢铁研究院,承担钢铁行业重大、前沿、基础性项目研究与开发,为**省钢铁行业发展提供强大技术支撑。依托冠豪高新进一步强化特种纸产业发展。依托

**海洋大学和南海舰队的专业科研实力,有效整合区内外海洋科技研发资源,积极争取海防军工相关军工院所落户,在海洋能源开发与利用、海洋工程装备设计总成、海防军工装备研发与信息化、海洋水产良种培育、海洋环境监测、海洋生物医药、深海探测与作业等方面提供研发服务。力争到2016年,高新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000亿元。

(二)构筑为海洋经济服务的创新高地

搭建海洋生物科技成果展示与交易平台;建设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实现全市重点企业、科研院所的大型科研仪器设备的资源协作共享;打造知识产权服务平台,提供专利检索、统计分析、信息咨询、预警服务、专利信息管理等服务。依托**海洋大学、**医学院,冠豪纸业、双林制药等科研院所及骨干企业,重点推进行业技术创新平台建设,组建海洋生物技术研发中心、新材料产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和海洋可再生能源产业创新发展平台等“三大技术创新平台”,启动“共性技术开发计划”,重点解决共性技术难题和产业关键技术。实施“技术创新载体集聚工程”,优先在四大行业领域筹建各类国家/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检测中心以及科研院所分支机构等技术创新与服务载体。加快构建跨区域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深化“**海洋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合作,联合行业龙头、高校及科研院所,增建一批新兴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启动实施“高新区产学研合作五年行动计划”,积极引驻中国海洋大学、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等海洋领域院所,优先筹建“海洋产业省部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加快孵化加速载体建设进程。以专业孵化器建设为导向,扎实推进高新区科技企业孵化器二期、双林生物医药等科技企业孵化载体建设,计划

用五年时间重点培育和扶持200家海洋科技型初创企业。构建高新区科技金融支撑体系。建立专业融资服务平台,发展和引进具备创业投资、投资管理、融资担保和小额贷款等服务功能的科技金融服务机构。加快构建复合型科技成果转化体系。

(三)建设绿色低碳的循环示范园区

打造临港循环经济示范区。借鉴国内外先进发展经验,高新区积极申建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对园区废弃物综合利用、资源节约与利用、生态环境监测管理的提升作用,并为中科炼化一体化、广钢环保迁建两大项目相互衔接、实现“同期工程”规划建设提供实施及管理支撑。通过与周边重大项目、重点企业在产业层面的链接共生,合力打造精品钢、炼化一体化、海洋生物制品加工、海水综合利用、特种纸等多条循环经济产业链。建立起生态化管理机制,积极引入设施集成管理、合同能源管理等服务型企业,通过市场化运作加速形成园区内部与周边地区在能源、供水、环境等重大基础领域互供共享的良性循环。

(四)打造产城融合发展的科技新城

以“功能集中、产业集聚”为发展原则,有序推进高新区空间布局优化,坚持“一区多园”发展模式,形成起步区、拓展区、联动区三大圈层,高标准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配套公共服务,提升完善城市功能,全力创建现代化科技新城。

(五)提升政策保障服务能力

1、强化组织保障,优化管理体制

成立**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领导小组,重点推动部署海洋经济强区建设相关重大事宜,园区内部管理机构加强

对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和创业孵化等相关职能部门的人员配备,积极构建有利于科技创新的服务型管理体制。增设专家咨询委员会,提升园区建设重大战略、产业发展规划及重点建设项目等论证决策水平。

2、完善政策体系,加大财政倾斜

进一步深化《**高新区关于加快建设科技强区的意见》,加大园区财政的倾斜力度,不断强化对自主创新与科技创业各个环节的政策资金引导能力。深入落实国家、省、市各级有关鼓励优惠政策,围绕研发资源集聚、创业孵化、知识产权创造与保护、人才引进和培养、创业风险投资、中介服务等关键领域,全面完善自主创新配套政策体系。

3、深化区域合作,共谋经济发展

加强与茂名、阳江等毗邻地区的创新合作力度,围绕粤西港口群的开发建设,同步构建临港工业循环经济体系,推动建立临港重化产业集聚区绿色共建机制。申报设立东海岛综合保税区,共建国际创新合作基地,提升与东盟双向互动投资合作水平。

4、培育创新文化,弘扬创业精神

充分发扬“开放兼容,勇立潮头”的**人精神,大力发掘、激活本地文化中有利于开放、创新的文化内涵。由**市科技局、高新区管委会牵头,定期筹办**创业论坛及年度“海洋经济创业嘉年华”邀请国内外知名企业家、风险投资机构代表、杰出天使投资人等作为嘉宾,为本地企业创造更多的创业经验交流分享机会。重奖一批具有国际化管理理念及创新思维的成功企业家典范。

5、优化资源配置,集约利用土地

扎实推进“三旧改造”,挖掘土地潜力、盘活现有闲置土地存量,进行“二次开发”。鼓励工业项目使用标准厂房和多层厂房,继续引导大型工业企业向东海岛新区集中,实现工业项目高效、集约发展。严格园区的准入标准与项目审核制度,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工业投资项目准入管理暂行办法》基础上,完善入园项目控制指标体系。加大建设用地全程跟踪管理力度,建立企业能进能退、优进劣出的推出机制,实现土地资源动态配置。

6、完善考核机制,促进科学发展

参照科技部颁布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评价指标》建立科学考核评价体系,以企业自主创新、中小科技型企业培育、战略新兴产业发展为导向,突出对科技创新、产业特色发展、绿色循环和土地集约利用等方面的考核评价与管理,并逐步建立灵活的考核评价长效机制,注重与园区中长期发展紧密衔接。

**高新区如能获批准为国家高新区,这将有利于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有利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有利于**争当粤西振兴发展龙头,有利于推进**高新区“二次创业”,发展新兴产业,加速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推动**成为全省重要经济增长极。为此,恳请科技部大力支持**高新区申报升级为国家高新区。

谢谢大家!

二〇一四年八月三十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