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印象主义

法国印象主义
法国印象主义

法国印象主义、新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

2007-10-09 12:51来源:

印象主义(Impressionism )

19世纪西方美术的中心在法国,主宰法国画坛的仍然是有势力的官方学院派。19世纪下半叶法国画界有一部分青年画家反对官方学院派艺术的墨守陈规,由于自己的创新作品不能在官方沙龙展出而强烈反对官方的审查制度,他们要求艺术上的革新和创作自由,经常聚集在巴黎的盖尔波瓦咖啡馆自由交换对艺术的见解,共同寻求艺术创新道路。

由于官方学院派的压制,这批年轻画家探索创新的作品不能在官方沙龙展出,于是他们共同于1863年举办了“落选沙龙画展”,遭到学院派古典主义的猛烈攻击。年轻画家们没有灰心,又埋头奋斗10年,于1874年在巴黎的闹市区举办了震惊画坛的“无名艺术家、油画家、雕塑家、版画家协会”展览。在这次画展中展出莫奈(Claude Monet)的一幅风景画,题名《印象·日出》(Impression Sunrise)。有位叫勒罗瓦(Louis Leroy)的作家发表了一篇小品文评论这次展览,题为“一次印象主义的展览”。“印象派”由此而得名。1876年举办第二次展览,有20位画家参加,这次展览干脆打出了“印象主义画展”的旗号,从此印象派登上了法国画坛,扩及欧洲,影响世界。

西方绘画在发展历程中,画家总是将当时的科学成就引进艺术创造之中。由于光学和色彩学研究成果问世,画家们把光和色彩直接与美学相结合,运用到艺术法则上,这使追求创新的画家们深受影响和启发,他们尝试着纯粹的“外光”描绘,以及新的色彩关系分析,并把这种自然科学的法则和他们的艺术观点结合起来进行创作。他们认为自然界的一切物体都是光的照射作用,才显现出它的物象;而一切物象又是不同色彩的结合,太阳光是由七种原色组合而成。如果离开了光和色彩便没有这个世界。他们还认为:画家要认识这个世界,主要是从“光”和“色彩”的观点上去认识,“光”和“色彩”既然成为这个世界的中心,也是画家认识世界的中心,所以画家的任务也就在于如何去表现光和色彩的效果。“光”为“色”之母,有光才有色,世界上任何具体的物象和事件只是传达光和色彩的媒介罢了,它本身的意义是次要的。这种艺术观念成为他们的主导思想,从而支配他们的创作活动。

由于画家们把“光”和“色彩”作为追求的主要目的,就不可避免地造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停留在感觉阶段,停止在“瞬间”的印象上,这就导致创作中竭力描绘事物的瞬间印象,表现感觉的现象,从而否定事物的本质和内容。

在印象派画家看来,世界万物在阳光下一律是平等的。雷诺阿曾说过:“自然之中,决

无贫贱之分。在阳光底下,破败的茅屋可以看成与宫殿一样,高贵的皇帝和穷困的乞丐是平等的。”这种艺术观念导致他们在创作中全力以赴地描绘“光”。只重艺术的形式,忽视乃至否定艺术的内容。如支持印象主义的左拉所说:“绘画所给予人们的是感觉,而不是思想。”所以我们在印象派的画中所看到的是充满阳光的色块组合,充满空气感。

总的说来,印象派创作只重感觉,忽视思想本质,以瞬间现象取代之;以习作代替创作;以素材代替题材;以偶然代替必然;以次要代替主要的。既然是凭感觉,那必然是主观的,所以印象派所描绘的是主观化了的客观事物。这标志着与传统艺术观念、艺术表现方法和艺术效果的决裂。所以说印象派是西方绘画史上一个划时代的艺术流派。

不可否认,印象派画家在阳光探索和色彩分析上有重要发现,在对光与色的表现上丰富了绘画的表现技巧,他们倡导走出画室,面对自然进行写生,以迅速的手法把握瞬间的印象,使画面出现不寻常的新鲜生动的感觉,揭示了大自然的丰富灿烂景象,这是对艺术创造的一大贡献。他们的艺术是属于现实主义范畴的,是追求民主、自由、平等思想在艺术中的反映。他们的艺术创造是具有革新和进步意义的。

印象派产生是西方绘画发展的必然结果。绘画自16世纪威尼斯画派起就关注光和色彩的描绘,尤其是提香,尔后经鲁本斯、委拉斯开兹、伦勃朗、哈尔斯和维米尔,在他们的作品中都闪耀着迷人的色彩,尤其是善于描绘阳光的维米尔,他曾描绘过充满阳光的房间,可谓印象派的先驱者;英国风景画大师透纳和康斯太勃尔画中充满阳光和空气,使法国的德拉克洛瓦如获至宝,他在自己的画中就已竭力表现过,人们称他是“打开印象主义天窗”的画家;巴比松画派的画家已经将自己的画架移到室外大自然中去对景写生,为印象主义画家开了先河;库尔贝的画中已经充满了阳光,有人称他是“印象派之父”,在所有这些大师们的探索成就之上,必然产生印象主义画派。

马奈(Edouard Manet ,1832-1883年)

爱德华·马奈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印象派画家,他从没有参加过印象派的画展,但他和印象派画家关系密切,深受印象派画家崇敬,有人说他是印象派的奠基人。

马奈出生于巴黎,父亲是内务部首席司法官。父母希望儿子学法律或当海军军官。16岁的马奈在开往巴西轮船上当见习水手,旅途中大自然的魅力深深诱发了他那用色彩和线条描绘自然美的激情。在18岁时毅然走进巴黎古典主义画家托马斯·库迟尔的画室学习绘画。

在这里前后学6年之久,受到严格的绘画基本功训练,获得了扎实的造型功力,但他不满古典主义。在这期间,他常到卢浮宫观摩历代大师作品,并游历德国、意大利、荷兰和比利时,以独立自主的见解获取了在画室中难以得到的真正清新厚实的艺术修养。

马奈受过良好教育,养成一副绅士派头,自视清高,热情奔放,不受拘束,追求独立自由,他反对保守,同情进步,维护共和主义,具有自发革命意识。19岁参加过革命暴动,还曾和德加、巴齐依参加过国民自卫军,年轻画家巴齐依阵亡。他同情巴黎公社起义,还被选为公社艺术家联盟委员,这些都是他对自由的忠诚和浪漫的激情所致。当他把全部渴望自由的生命和热情转向艺术时,他在绘画中开辟了一个新时代。

29岁的马奈在沙龙展出《西班牙歌手》,在巴黎画坛上崭露头角。他的画具有古典造型基础,又有明亮鲜艳、光与色的整体表现,仍保持着形象的真实感。31岁时,在落选沙龙展出《草地上的午餐》,在巴黎引起轩然大波,遭到拿破仑三世和舆论的攻击。而左拉却肯定他的艺术。马奈总是以古典的高贵气质和华丽的印象派色彩一直交融在自己的画中。1882年沙龙展出了他生前最后一幅作品《福利·贝热尔的吧台》,因而获得极大成功,官方授予他“荣誉团勋章”。病中的马奈说:“这实在太晚了。”第二年的4月30日,马奈永远离开了他热爱的光和色的世界。

马奈的代表作是:

《奥林匹亚》(Olympia,1863,130×190 cm,Oil on canvas)

《奥林匹亚》中的裸女姿式并不新鲜,乔尔乔内和提香笔下的维纳斯就是这个样子,所不同的是艺术表现方法的革新。画家采用一种稳定的近乎平涂的受光面来描绘裸体,以最小限度的立体层次造型,然后突然转入暗部,简化了学院派的作画步骤,不表现复杂层次和立体感。在这幅画中提出了新的观察和表现方法,并为后来整个当代艺术所接受。

画面以裸女躺在柔软的白色靠垫、床单和长巾上,这与人体的肉色相互交织在一起构成前景明亮的色调,在深重色背景衬托下格外轻巧、光彩和明亮,在这强烈对比中配置一位黑女佣人和一只黑猫,在画面上起着由明向暗的过渡作用。马奈的功绩在于大胆地摈弃了古典画法和学院派的教条,根据画家自由观察来描绘对象和认识世界。马奈用奥林比亚作裸女画题是一种讽刺,因为奥林比亚是希腊神系主体,代表宇宙的秩序,画家以一个凡女裸体作为象征,是有其深意的。

《吹短笛的男孩》(The Fifer,1866,161×97 cm,Oil on canvas)

人物用右脚站稳,产生完美的平衡,左腿伸展,双臂弯曲而短笛放在嘴上;清晰的边线勾画出外形,裤子两边的黑色边线,使外形更加鲜明。抽象的背景,既无横面又无竖面,马内以单一而又和谐的色调来勾画其脸部。

这幅画共使用了三种基本色调:裤子的红色被赭石色的背景所烘托出来,使其更加突出;紧身上衣和帽子的黑色连成一块.而不去讲究手臂的外形;赭石的底色,在画的边缘逐渐加深,形成主角生活和演奏的空闲;红色和黑色这种基本色调间的主要关系,被衣扣和布景的金黄色,以及托住乐器的白色披带所突显出来;最强烈的黑色,是小音乐家的眼睛,眉毛的清晰线条,加强了眼部的表情。这个脸看起来虽然如此简单,却展现了马内高超的绘画手法,以及其全部的经验。

在这幅画中没有阴影,没有视平线,没有轮廓线,以最小限度的主体层次来作画,否定了三度空间的深远感。杜米埃说过马奈的画平得像扑克牌一样。

(The Picnic (Le Dejeuner sur l`herbe),1863,208×264.5 cm,Oil on canvas)《草地上的午餐》

法国官方每年举办一次沙龙美术展览,展出作品必须经过严格审查。拿破仑三世为缓和落选画家的不满,同意举办落选沙龙展览,马奈的这幅《草地上的午餐》就是在落选沙龙中展出的引人注目、惊动巴黎的作品。这幅画被拿破仑三世斥之为“淫乱的”。对这幅画的攻击有的从道德上,有的从画法技巧上,他们都以古典主义的表现方法来衡量这幅经画家简化过的作品,说是“粗制滥造”。这幅画的构图类似乔尔乔内的《田园合奏》,这对马奈无关紧要。马奈在这幅画上表现了一个自由画家的意志:一切道德的俗见和公众的陈旧趣味都不能左右画家。画中一个自得其乐地裸女与两位绅士坐在草地上,似乎仅此一点就激怒了拿破仑三世和一些伪君子们,其实他们不知见过多少充满肉欲的裸女,也从未指责过,关键在画法,他们认为古典的、细腻的才是高雅的,而这“简化”的画法就是粗制滥造,就是粗俗。

马奈在这幅画中着意描绘的不是题材本身,只是借裸女和绅士的形象来表现对外光、色彩和空气描绘的探索,人物本身是没有意义的。人们不能以传统的观念来衡量这件作品,不能追求它的思想意义。所以阳光、空气、色彩才是这幅画的主题,正如马奈自己所说:“我

的作品的主角是光和色。”

《福利·贝热尔的吧台》(A Bar at the Folies-Bergere,1882,96×130 cm,Oil on canvas)

马奈说:“简化在艺术上是必要的,同时也是一种精练功夫。当你描绘一个人物的时候,你要找出他们最亮与最暗的地方,剩下的调子自然就出来了。同时想办法训练你的记忆力吧!因为除了将形迹呈现出来之外,不会再给你什么。”

这段记述可以帮助理解这幅画和马奈的艺术思想。这幅画显示出他那古典的高贵气质和华丽美艳的印象派色彩,可看成为他生命交响乐的辉煌结尾。在马奈生命的最后,官方沙龙展出了这幅杰作,并授予他“荣誉团勋章”。这迟来的荣誉,给马奈带来满足同时也带来了遗憾,他抱怨道:“这实在太晚了。”

莫奈(Claude Monet,1840-1926年)

克洛德·莫奈被誉为印象派之父,于1840年10月14日生于巴黎,一度随父亲居住在海边小城阿弗尔做杂货买卖,自幼就厌恶学校,视为“监狱”,像个流浪汉成天流连在海边。

莫奈所关心的是整个大自然,在莫奈的画中人和大自然和谐地融为一体,他们融合在景色、阳光和空气中,而这一切又融合在画家特有的灿烂、艳丽、却又像乐曲般和谐的色彩之中。色彩就是描绘壮丽的自然交响乐的音符!莫奈研究色彩,入迷到了在守护病中妻子时竟下意识地去观察搜索死亡在她面孔上引起褪色的迹象,看到的是蓝色、黄色和灰色的细微变化。他曾说过:“当你去画画时,要设法忘掉你面前的物体,一棵树、一片田野。只是想这是一小块蓝色,这是一长条粉红色,这是一条黄色,然后准确地画下你所观察到的颜色和形状。直到它达到你最初的印象时为止。”

莫奈很重视笔触,它成为色彩表现的灵魂,不同的笔触能表现出事物不同的质感和动势,他运用不同的笔触充分表现色彩以符合自然的本来面貌。在他29岁时开始和雷诺阿共同在塞纳河上写生作画,他们为水面上闪烁和晃动不已的光所激动,为迅速变幻的丰富色彩所迷惑,于是自然而然产生了迅速疾驰粗犷的笔触和灿烂斑驳的色块。他们在迅疾挥毫中获得了捕捉瞬间即逝的印象的有效方法。

高中美术 《印象主义绘画》教案

美术课《印象主义绘画》说课稿 教材分析: 印象主义绘画是19世纪60年代在法国出现的艺术流派。在西方近现代科学的启发下,他们对绘画的光线、色彩的表现进行了独到的探索,并为西方现代主义绘画的发生创造了条件。本课向学生介绍了印象主义绘画的许多作品,其中包括印象派,新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的画。从欣赏中,使学生知道印象主义绘画探索的艺术原则和表现形式的独特风格,以及印象主义绘画尤其是后印象主义绘画在主观与客观艺术与自然的关系的革新及重大意义。 本课要讲清楚各个派系的画家、作品的名称、观念和形态的共同点和差异是什么?并重点分析画面色与光的千变万化的科学依据是什么?使学生听后感到多而不繁,杂而不乱,达到教学目的。 教学目标: 了解印象主义绘画的艺术观念,及表现自然界瞬息万变的光色效果的艺术风格。 提高对西方绘画作品的欣赏能力。 感受印象主义绘画的形式美感。 教学重点: 认识并了解西方印象主义绘画的艺术观念与风格。 感受印象主义绘画色彩变化的形式美感。 教学难点:对西方印象主义绘画的艺术观念的理解。 教学方法:欣赏法、讨论法、讲解法。 学习方法:上网查资料法、总结法。 教学手段: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采用现代教学媒体棗网络查找资料,实施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主动探索,强化独立思考意识;点拨导思,激发学生自学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继浪漫主义以后,在19世纪60年代,法国又出现了一个新的艺术流派,就是印象主义绘画。印象主义的画家们走出画室,直接面对自然进行绘画,他们热中于表现自然界瞬息万变的光色变化和对自然的直接感受。他们不象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画家那样强调画面的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而是受光学理论的启发,把所描绘的客观物象作为绘画研究的实验媒

法国印象主义电影和达达主义电影

达达主义电影 达达主义电影:“达达”(DaDa)是一个毫无具体含义的幼儿呓语,当时的一位达达主义作家偶尔翻开词典发现这个词,便以此为自己的文学运动命名,并解释说:“问达达是什么,便不达达。因为达达是不能理解的……”实际上,达达主义的宗旨是颠覆和破坏,颠覆资本主义社会既有的道德、宗教、政治传统,破坏一切艺术规范,推崇个性的彻底自由。达达主义电影的特点是没有主题、没有情节、追求奇异怪诞的效果。代表作是法国导演雷内·克莱尔根据达达主义运动的领导人、画家、诗人皮卡比亚斯所写的剧本拍摄的《幕间休息》,由一系列充满幽默感的即兴笑料汇集而成,全片以荒诞、幽默等隐含方式讽刺了资产阶级礼仪习俗及风尚和文化。 达达主义的电影没有主题﹐没有情节﹐纯粹是一种形式主义的游戏﹐追求奇异效果的怪诞表演。这种电影常由达达主义者拍摄或参加演出﹐如达达派美国摄影师M.雷伊在法国拍摄的象一系列抽象照片的《回到理性》(1923)﹐立体派画家F.莱谢尔拍摄的表现物体和齿轮运动的《机器舞蹈》(1924)﹐克莱尔﹐R.导演的插在 F.皮卡比亚编写的一齣芭蕾舞剧内﹑在演出幕间休息﹑皮卡比亚这些达达主义者的演出。此外﹐还有H.修梅特拍摄的《光和速度的反射》(1923)﹑格莱米永﹐J.拍摄的《机械照相机》(1924)﹐因为他们都是表现抽象的物体﹐因此达达主义电影也被叫做“抽象电影”或“纯电影”。1925年﹐达达主义电影为超现实主义电影所代替。超现实主义电影犟调潜意识和心理分析﹐表现梦幻世界﹐追求诗意和犟烈的效果。它和达达主义的电影都是一种反传统的电影﹐不同处是超现实主义表现的对象由物转向人﹐因此多少带有故事情节。代表作有《贝壳与僧侣》(1927﹐杜拉克导演)﹐《一条安达鲁狗》(1928﹐布努艾尔﹐L.导演)﹑《一个诗人的血》(1930﹐谷克多﹐J.导演)﹑《黄金时代》(1930﹐布努艾尔导演)﹑《尼斯的景象》(1930﹐维果﹐J.导演)﹑《诺让──星期天的乐园》(1929﹐卡尔内﹐M.导演)﹑《无粮的土地》(1932﹐布努艾尔导演)。後3部影片是超现实主义电影转向纪录电影的作品。 新达达主义 达达艺术在一战中的德国产生,经过一批艺术家,特别是杜尚的创作和活动,达达主义的精神影响了很多国家的文化和艺术。二战后,在文化和艺术中心的美国,新达达主义发展起来,成为了后现代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达达主义的很多艺术家同时也是后现代主义的代表人物,如劳申伯格等。 法国印象派电影 法国印象派电影即印象主义(Impressionism)。1920年代法国的电影创作者路易·德吕克团结一批有才气的导演,如阿贝尔·冈斯、杰尔曼·杜拉克等与一些在商业电影上已取得成就

印象派解析

印 象 派 简 析 161411330

李豪伟 印象派兴起于19世纪60年代,兴盛与70、80年代,反对因循环守旧的古典主义和虚构臆造的浪漫主义,19世纪最后30年,他成为法国艺术的主流,并影响整个西方画坛。代表画家马奈、雷诺阿和莫奈等都把“光”和“色彩”作为绘画追求的主要目的,他们倡导走出画室,描绘自然景物,以迅速的手法把握瞬间的印象,使画面呈现出新鲜生动的感觉。因莫奈的《日出·印象》而得名。 在西方绘画史上印象派绘画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艺术流派,19世纪七八十年代达到了它的鼎盛时期,其影响遍及欧洲,并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但它在法国取得了最为辉煌的艺术成就。19世纪后半叶到20世纪初,法国涌现出一大批印象派艺术大师,他们创作出大量至今仍令人耳熟能详的经典巨制,除了这次来华展出的著名画作外,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莫奈的《日出·印象》、·梵.高的《向日葵》等更是鼎鼎大名。 印象派画家走出画室,深入原野、乡村、街头写生,力求真实地刻画自然。借用“物体的色彩是由光的照射而产生的,物体的固有色是不存在的”这一最新的光学理论,印象派画家认为,景物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有不同的颜色,他们的使命便是忠实地刻画在变动不居的光照条件下的景物的“真实”,这种瞬间的真实不恰恰就是一种转瞬即逝的“印象”吗?而印象派画家把这种“瞬间”永恒地记录在了画布上。 代表人物有莫奈,毕沙罗,雷诺阿等 重要成就 从展览开幕的盛况和媒体的关注程度看,法国的印象派绘画在中国极受欢迎。从20世纪初开始,中国有学者专门撰文介绍和评价印象派绘画,印象派一词也见于各种文章,他们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印象派艺术的特点,印象派绘画对现代中国油画产生了深刻影响。一些学者和艺术家把印象派艺术与中国艺术作比较,认为印象派的审美趋向与中国传统绘画之间有着相互呼应的东西。徐悲鸿很重视印象派画家的写生,并对印象派画家运用色彩予以肯定,说他们的画重神韵。林风眠则从绘画革新的途径上对印象派的贡献加以肯定。黄宾虹认识到印象派风景画与中国山水画有相通之处。 印象派绘画的最重要成就,就是发现和表现户外自然光下的色彩,捕捉大自然的瞬间变化。为了捕捉瞬间的“印象”,印象派绘画在构图上往往较为随意,力求突出画面的偶然性,增加画面的生动和生活气氛,凸显对内心主观意象的表达。还或者画中的颜色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需要提醒观众特别是小观众,欣赏印象派绘画最好不要距画太近,若贴近看则会感觉色彩支离没有混合。 印象派完成了绘画中色彩造型的变革,将光与色的科学观念引入到绘画中,革新了传统的固有色观念,创立了以光源色和环境色为核心的现代写生彩学。还认识到艺术形式的独特审美价值,在形式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为现代艺术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社会影响 印象派是19世纪中叶欧洲艺术从现实主义向现代主义过渡的重要阶段,印象派画家以创新的姿态登上法国画坛,其锋芒针对陈陈相因的古典画派和矫揉造作的浪漫主义。印象派画家吸收了写实主义绘画的营养,在绘画中开始对室外自然光的研究和表现。根据“物体的色彩是由光的照射而产生,物体的固有色是不存在的”这一当时最新的光学理论,印象派画家认为,景物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有不同的颜色。印象派画家倡导走出画室、去户外写生,力求真实地刻画自然,直接描绘阳光下的风景和日常生活,摒弃16世纪以来狭隘的褐色调。印

法国后印象

一、后印象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一.后印象派(可调节的现实) 后印象主义POST-IMPRESSIONISM(1890-1900):也称“印象派之后”或“后期印象 派”,是法国美术史上继印象主义之后的美术现象。 发展过程 后印象主义是指塞尚、凡·高和高更的艺术观念和艺术创造。 他们三个人最初都是学印象主义。塞尚和高更还参加过印象主义画展,凡·高虽然没 有参加过印象主义展览,但他一直自称是印象主义. 他们三人都认为绘画不能仅仅像印象主义那样去模仿客观世界,而应该更多地表现 画家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感受,他们虽有共同的创作倾向又有各自鲜明的艺术个性:塞尚一生的创作活动都是为了追求心目中永恒性的形体和坚实的结构,以创造形象的重量感、体积感、稳定感和宏伟感,最后达到简单化和几何化的效果,这使他成为后来的立体主义和抽象主义的始祖。高更主张不要面对实物,而凭记忆作画,提倡综合的和象征的美学原则。凡·高的新画风,可以说是印象主义、新印象主义,日本的浮世绘版画融合在他个人气质中的产物,是东西方绘画合流的结果。 这三位画家都是在去世后很久才得到社会的承认,他们三人共同开启了现代艺术的 大门,在他们的创作思想、艺术观念影响下产生了野兽主义、立体主义、表现主义、抽象主义等. 从严格意义讲后印象主义不是一个画派,他们之间不是团体,也没有联合开过画展, 更没有什幺宣言,只是三人都脱胎于印象主义又有着共同创作倾向而已。后来的美术史家们发现他们既有与印象主义联系又不同于印象主义,便称他们为“后印象主义者”。 代表人物和风格 代表人物有塞尚(Paul Cezanne,1839-1906)、高更(Paul Gauguin,1848-1903)、及 梵高(Vincent Van Gogh,1853-1890)等 塞尚注重物质的具体性、稳定性和内在结构的表现,对立体主义、构成主义形成等 有较大促进作用。 凡高追求线和色彩自身的表现力以及画面的装饰性,这直接启发了野兽主义、表现 主义等流派。 高更则专注于艺术表现的原始性和象征性,给予象征主义、超现实主义等流派以重 要影响。 二、后印象主义作品 保罗.塞尚(PaulCezanne,1839-1906) 法国著名画家,是后期印象派的主将,从19世纪末便被推崇为“新艺术之父”,作为现代艺术的先驱,西方现代画家称他为“现代艺术之父”或“现代绘画之父”。他对物体体积感的追求和表现,为“立体派”开启了思路;塞尚重视色彩视觉的真实性,其“客观地”观察自然色

【K12学习】《印象派的画家们》学案

《印象派的画家们》学案 一、教学目标 .初步了解印象派产生的时期、画派的主要画家及作品的特点。 2.通过作品欣赏、知识讲解、笔法体验等一系列活动,感悟印象派作品光与色的关系,尝试运用丰富的笔触表现景物的色彩变化。 3.激发对自然、对生活的热情与理想 二、教材分析 .教材编写思路。 本课是“欣赏·评述"课,教学内容安排一课时来完成。教科书通过对印象派画家及作品的介绍、分析,了解印象派的产生时间、背景,画派的主要画家及作品的特点。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四个层面: 印象派的概念; 印象派的主要画家; 印象派对自然光与色的感受; 印象派对自然光与色的表现技法。教学中,让学生领略到印象派探索的原则和表现形式,分析光与色千变万化的依据,以及各个艺术家的作品风格特色。 2.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印象派的绘画风格,体会印象派作品对光与

色的感受。 难点:掌握印象派的表现技法。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收集相关作品,准备好画油画的材料。 多媒体、印象派画家的相关画册。 教学过程 .尝试表现,新课导入。 (1)今天天气如何?有没有关注上学途中的景色?能不能用一分钟时间把印象最深刻的一处景色用色彩表现来?展示学生的画作,让学生讲讲他看到的景色以及对色彩的感受l9世纪下半叶在法国有一批画家,他们的绘画也注重对景物光和色的视觉感受,你们知道这个画派吗?引出课题:《印象派的画家们》。 2.引导欣赏,分析深人。 出示莫奈《卢昂大教堂》系列作品,这几幅画在色调上有什么变化?画家画的是同一座教堂吗?那为什么色彩上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呢? 学生讨论。 出示三棱镜的展示图,师生分析,光通过三棱镜后,由白光分解成彩色光谱。

印象派作品赏析

印象派作品赏析 美术鉴赏论文 hpu chang 姓名: 学号: 学院: 专业班级: 授课老师:

在后印象派中,最重要的艺术家是梵高。梵高的画是印象派写实主义的反动。印象派客观地看这个世界,而梵高则不在乎正确地描写。不过他的涂色法多少是由印象派演变来的,他喜欢印象派画家所表现的色光效果。他使用厚涂大笔触.让颜色看来如要爆炸似的,或如漩涡般打转。 梵谷的作品是激烈的个性反映,不安而神经质,对于表现主义和野兽派都有影响。他在自己的作品中,表现出他自己以及他的生活、内心感受。他的作品,不论是静物《向日葵》、人物自画像《割了耳朵的凡高》、室内画《夜间咖啡馆》,还是风景画《星夜空》,都充满了他对生命的热爱,诉诸了他内心强烈的感情,不仅是他的投影、他的分身,有时候甚至于赤裸裸地说明了他自己。凡高给人们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是他画的《向日葵》。 塞尚曾提出过一个观点:“艺术不是真实的表现客观事物的形貌色彩,而是真实的表现艺术家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感受。” 那么赏析这幅画之前,我还是查了下梵高的生平经历。在梵高一生中,悲惨、痛苦、混乱和贫困与他如影随形。他从27岁学习绘画,很长时间并没有获得成功,没有人买他的画,甚至没有人欣赏和赞扬他的

画。梵高的艺术道路短暂而辉煌,他27岁学习绘画,37岁去世。在短短的10年中,他从一个默默无闻的人成为一个伟大的、里程碑式的、世界性的画家。然而,梵高生前卖出的作品只有《红色葡萄园》一幅,而且价格非常便宜,仅为当时的四百法郎而已。在梵高死后不久,社会上就开始评定他是一流画家。可惜的是,梵高本人却在还未获得正确评价之前,就自己拉下了人生的帷幕。 转折点发生在梵高去世的前一年,即1888年,在这一年的2月,梵高到了法国南方的阿尔,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地方。梵高一生最重要的艺术作品,都是在生命的最后一年,在阿尔炙烈的阳光下完成的,《向日葵》就是这期间的作品。 向日葵就像太阳,那浓烈的黄色调是光和热的象征,是内心翻腾的感情烈火的写照,但同时也似乎寓意着一种苦难,一种深重的苦难。 难怪他可以用短暂的笔触把向日葵的黄色画得极其刺眼,每朵花像燃烧的火焰一般,细碎的花瓣和葵叶象火苗一样布满画面,整幅画尤如燃遍画布的火焰。 那是有些神经质和悲情色彩的梵高对生命的狂

印象派电影

法国印象派 法国印象派电影即印象主义(Impressionism)。20世纪20年代法国人路易·德吕克及其友人创立的一个电影学派。当时法国电影业由于美国电影的竞争日趋衰微,德吕克通过他主办的《电影》杂志,幻想用“纯艺术”来复兴法国电影。他在理论上提出了“上镜头性”的概念,在创作上团结了诸如冈斯、杜拉克、爱浦斯坦等人,力求在商业影片中暗地进行一些革新。但他的努力没有得到制片人的支持和帮助,所以这一学派在德吕克于1924年去世后不久就分裂了,一部分人拍起商业片,另一部分人则走上了与商业电影彻底决裂的先锋派道路。印象派电影在造型风格上明显受到印象主义绘画对光的处理方法的影响,把光在观察和展现事物过程中的首要作用看作电影艺术的精髓。由于路易·德吕克的一些理论与创作概念与后来法国前卫电影运动有紧密联系,所以印象派电影大都被认为是前卫电影的前奏或直接归入前卫电影。 印象派电影的代表作品有阿贝尔·冈斯的《车轮》(1922)、莱皮埃的《黄金国》(1922)、杜拉克的《西班牙的节日》(1919)、德吕克的《狂热》(1921)和爱浦斯坦的《忠实的心》(1923)等。这些影片都有故事情节,有的还不乏庸俗的趣味,但其中往往有某些场面在造型风格上较有特色,并明显的表现了印象派画家对光的处理办法的影响。最著名的例子有《车轮》中火车向悬崖即使最后发生翻车惨剧的场面和《忠实的心》中描写节日时的富于的镜头。 由于德吕克及其周围的一些人物在理论上和创作实践上后来都同法国先锋派电影运动有紧密的联系,所以印象派电影一般被认为是先锋派电影的前奏,也有人干脆把它归入先锋派电影,视为该运动的第一阶段。20年代的先锋派电影运动是世界电影史上的第一次电影运动。

论后印象主义的特征及对现代美术的影12

论后印象主义的特征及对现代美术的影响 摘要: 后印象主义画派产生于19世纪后期的法国,他们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统一的组织,也没有相关的宣言,只是后来的艺术家和艺术评论家为了给他们这群曾忠实于印象主义又反叛于印象主义的画家一个统一的称呼才诞生了后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开辟了绘画语言的新天地,他们用新的技巧展示了客观世界和人们主观世界的丰富性和联系性,拓展了人民的审美领域更为艺术家发挥个性提供了可能,是现代绘画这曲交响乐绚丽的前奏。 关键词:后印象主义特征影响 19世纪的欧洲美术史,对法国似乎有着特别浓厚的感情。浪漫主义余韵尤存,现实主义尚在流行,印象主义、新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已接踵而至。 如同文学一样,19世纪欧洲美术同样具有双重性:与传统风格相联系的一面和追求标新立异革新的一面。在文学中出现了“自然主义”的思潮和某些“颓废”迹象。从而使文艺复新以来确立的关于文艺作品的基本风格以及用艺术的想象来真实地反映自然的信念,受到了质疑和否定,这给艺术创作带来了自由。就这样,后印象主义绘画在经历了印象主义新印象主义后应运而生。在后印象主义存在的20年里(1880——1990),产生了塞尚、凡高、高更和劳特累克这几位艺术大家,他们开启了20世纪绘画艺术的大门并深刻影响了现代艺术。究其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热衷主观表现与个性语言的探索。 在印象主义后期,曾是印象主义的发起者塞尚和参与者凡高、高更等一些青年艺术家,渐渐不满意印象派固有的表现方法,即单纯地模仿客观世界和醉心捕捉瞬间即逝的色与光,他们主张重新重视美术中形的概念,重视作者的主观与个性,注意在作品中表现作者的主观感情和情绪与形式的表现力。“‘绘画不意味盲目地去复制现实’而是‘把自己的感觉译成特有的语言,给予再现的自然以新的意义’,追求‘一种牢固的、经久的、博物馆的艺术,’”塞尚对后印象主义美术的观念如是说。他还主张绘画应该摆脱文学化和情节性的存在状态,突出绘画自身的语言表现力和物象本身的美感,这无疑是对传统美术的精神表现和写实主义的自然法则的反叛与挣脱,它极大的加强了艺术家在感受客观物象和表现题材时的主观能动性和理念性。 相对于塞尚,“凡高和高更则更侧重于精神性的表现,并且赋予画面以象征的意味。”高更在其日记中这样写到:“印象主义者一味地研究色彩,而没有自

浙美版小学美术 1.印象派的画家们 教学设计 (1)

1.印象派的画家们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初步了解印象画派产生的时期,画派的主要画家及作品特点。 通过作品欣赏、知识讲解、笔法体验等一系列活动,感悟印象派作品光与色的关系,尝试运用丰富的笔触表现景物的色彩变化。 激发对自然、对生活的热情与理想。 2学情分析 该年段的学生自我学习、认知能力强,但是要求学生自主学习一个画派,难度较大。西方画派对于中学生而言,是有一定距离感的,因为他们太高大上了。所以本课通过一些环节的设计,让印象画派更加简单、趣味的被学生所了解、接受。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印象派的绘画风格,体会印象派的作品对光与色的感受。 教学难点:掌握印象派的表现技法。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视频导入,引出课题 视频导入,引出课题 师:播放一段光色变化的视频 师:提出以下问题 1、观看了这段视频,说说你的感受? 大自然中光有哪些特点? 光和色彩又有什么关系? 师:“为了追求大自然中惟妙惟肖的光色变化,在19世纪60年代的法国,出现了一批画家,他们热爱自然的光色,他们就是印象画派。” 引出本课课题《印象派的画家们》 活动2【讲授】讲授、欣赏 二、引导欣赏,分析深入 (1)问:根据你的感觉,猜猜哪幅作品出自印象派画家? 师:简单介绍作品《日出·印象》,“此画出自印象画派最重要的画家莫奈之手。因为这幅作品

诞生了一个画派,为什么这幅作品参加竞赛会被落选?印象画派和其他画派又有何不同?”(2)师:出示马奈《草地上的午餐》、安格尔《莫瓦特歇夫人》,请同学们小组讨论。 从表现的对象、绘画的场景、绘画技巧等方面分析以下两件作品? (3)师:“马奈被推为印象派之父,但影响最深的却是莫奈。我们先来看看两位大师的作品。”师:对比两件作品。说说莫奈的作品,追求哪些印象画派的艺术主张,画面中哪里有所体现? 三、欣赏作品、感受印象 师:出示莫奈《日出·印象》 简单介绍画家克劳德·莫奈,19世纪60年代法国印象派最典型的画家。 重点分析作品《日出·印象》 说说对作品的第一印象? 画面中出现了哪些物体? 作者采用的哪些颜色? 介绍《日出·印象》的重要影响力。 活动3【活动】技法体验、深入体验 四、技法体验、深入体验 (1)师:先出示卢昂大教堂不同光线下的照片,再出示莫奈《卢昂大教堂》的其中4幅作品。提问:面对快速变化的光色,设想下莫奈当时的绘画状态,他的技法特点是怎么样的? (2)师:出示课本中《睡莲》的4个小画面,请同学仔细观察,说说这些笔触的特点,色彩的特点又是什么?并指出这些笔触所表现的物体是什么? 找出这些笔触在画面中的位置。 (3)拼一拼 师:根据印象画派中”光与色彩”的特点,完成拼图 说说:为何排除的另外3张图片,理由是什么? 师:简单介绍作品《干草堆》。 活动4【练习】自主学习、扩展知识 五、自主学习、扩展知识 师:寻找印象画派的画家们 请同学们翻阅书本,完成表格。 师:请小组根据表格,展示答案。 1、作品名

印象派艺术风格及演变

印象派艺术风格及演变 印象派是西方现代派艺术的主要派别最早的发端,是西方绘画史上划时代的艺术流派,在西方现代派艺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它是19世纪后期产生于法国的一种艺术思潮和流派,印象派画家根据光色原理对绘画色彩进行了大胆的创新,打破了传统绘画的褐色调子,极力反对官方学院派艺术的统治,后来成为以法国为中心的欧洲美术运动的主流[2]。 起源与发展 19世纪的时候,法国巴黎是欧洲油画的中心。这个时候的风格是以学院派的新古典主义为主导的,他们每年都要举办官方的展览,叫做“沙龙”,多数人都出自于皇家美术学院,他们有着深厚的素描基础,并且精通人体解剖,画风严谨,细腻。而在这个时候,还有着另外一大批充满着理想的年轻画家,他们来自于各个阶层,大多数都是自由人,很多人对学院派的教学方式及绘画风格有着不同的看法,认为古典主义千篇一律,缺乏个人风格,他们更崇尚现实主义,并提倡户外写生。由于大家有着共同的理想和观点,他们逐渐地不约而同的来到巴黎郊外的一个小村庄,巴比松村,有的甚至长期定居于此,来描绘那里迷人的风光,“巴比松”派诞生了。“巴比松画派”就是“印象派”的前身。 这些画家当中只有极个别的被官方所接受,大部分画家的作品被拒之“沙龙”的门外。1873年,毕沙罗、莫奈、雷诺阿、塞尚和西斯莱等人的作品遭到沙龙展览评审团的拒绝,这种不公平待遇是促使他们以不寻常途径,组织与“沙龙展”相对的独立展览以便展出自己作品的直接动因。这件事的结果就是于1874年4月在摄影师纳达尔(Nadir)的工作室举行的第一次画展。他们以自称“无名画家、雕刻家和版画家协会”作为此次展览的组织者,而与沙龙文化圈对立。展览中莫奈的油画《日出印象》(ImpresSion--Soleil Levant)的名称被《锡罐乐》杂志记者李洛伊(Leroy)不怀好意地引用以称呼此团体为“印象派”,认为那是一群根本就不懂绘画的画家。而这个带有讽刺意味的名称却被莫奈、雷诺阿等人接受,“印象派”这个名词也就成了标示他们独特的绘画风格和目标的代称[3]。没想到,这些挖苦的话,反而成全了这批画家,之后,至1886年这群画家先后共举办了7次画展[4],“印象派”随之诞生,而且在很短的时间内,名声响誉全世界,“巴比松”派反而慢慢被人淡忘。 代表人物

印象派代表人物

印象派代表人物 印象派代表人物:马奈 马奈(1832~1883),是19世纪下半叶对绘画领域的革命起重要 作用的绘画大师,他虽与印象派画家们有密切的联系,但并未参加印 象主义画展,不过印象派的画家们始终是以马奈为中心,创造新的绘 画理论和作品。1832年马奈出生在一个富裕的法官家庭,因为热爱艺术,他放弃了高官厚禄的前程,成为一位画家。 马奈是最早打破传统的棕褐色调,使画面明亮、有外光新鲜感的 画家。他受过古典艺术的薰陶,作品中始终保持着宏大和庄重的气魄,他的画在造型上有极大的写实技巧,但在色彩上还没有发展到其后一 些印象派画家那样去分解物体颜色的水准。他对色彩的处理比较完整,每一色块都很协调柔和,又很鲜亮,给人透明和清新之感。《吹笛子 的少年》是马奈的一幅的作品,在总的暗调子中,突出几块明亮鲜艳 的色彩,使之更加响亮耀眼。他的另一幅代表作品《奥林比亚》也同 样使用了这样的表现手段。 印象派代表人物:莫奈 莫奈(1840~1926),是印象派的领袖人物。1874年由他发起组 织了首届印象派画展,他的油画《印象·日出》一画在展览中引起反响,从而使“印象派”这个名称正式出现。《印象·日出》表现的是 画家对所看到的“日出水面”这个转瞬即逝景象的感受和印象。画中 表现的是在天水一色的朦胧晨雾中,一轮红日冉冉升起,水中的船和 岸上的景物用蓝绿色彩轻松的勾画出来,整个画面的一切物体都融成 一片。 在莫奈的作品中都非常注重在色彩领域的探索,忽视对物象形体 的写实。侧重于用光线和色彩来表现瞬间的印象,追求绘画上色彩关 系的独立美。他是第一个真正强调外光写生的画家。他所有的作品, 几乎都是户外写生完成,而且态度非常认真。为了保持印象的真实性,

法国印象派画家雷诺阿简介

法国印象派画家雷诺阿简介 皮耶尔;奥古斯特;雷诺阿,法国印象画派的著名画家、雕刻家。最初与印象画派运动联系密切。他的早期作品是典型的记录真实生活的印象派作品,充满了夺目的光彩。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法国印象派画家雷诺阿简介,希望大家喜欢! 法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印象派画家雷诺阿以擅长油画创作而著称,同时,他对雕塑与版画艺术也有着独到的研究。 1841年2月25日,雷诺阿出生于法国小镇里蒙的一个清贫之家。为了贴补家用,少年时期的雷诺阿当过徒工,也为工厂画过陶瓷、扇面、窗帘等器物上的图案,因此,他很早就对绘画有着浓厚的兴趣。 1860年,满怀创作热忱的雷诺阿来到巴黎,正式开始从事绘画工作,并在这里认识了许多优秀的画家朋友,其中也包括盛名远播的大画家莫奈。在与这些至交好友的交往中,画家雷诺阿终于寻找到了自己愿意终生为之奋斗的事业。 在长期的创作岁月里,雷诺阿经过摸索和实践,逐渐形成了自己独树一帜的绘画风格。他的作品多采用鲜明靓丽的色彩,着重描绘热闹的欢庆场面,女性、儿童细腻丰腴的可爱形象,以及明媚的自然风光,因而人们常说,画家雷诺阿为快乐而作画,他的画笔,只画阳光下最美好的事物。 在雷诺阿的众多创作题材中,他尤其偏爱以健壮女性丰满肌体为

主题的作品。创作上,他十分擅长以特殊的传统手法,含情脉脉地描摹青年女性那柔润而又富有弹性的皮肤,将她们丰满的身躯和优雅的姿态完美呈现在画布上。他画裸女图的经历几乎贯穿了其终生,因而画家雷诺阿也博得了“一生致力于描绘女性人体魅力”的好评。 雷诺阿性格特点文艺界自古有“画如其人”的说法,意思是人们在品读画作之时,经常能透过画风感受到画家独特的性格魅力,同时,画家的性格也会对其笔下的画作产生重要影响,比如十九世纪法国著名印象派画家雷诺阿的作品,就十分能反映雷诺阿的性格特点。 雷诺阿的画作以描绘妇女和儿童细润的肌肤见长,画面始终洋溢着温暖、喜悦与活泼的生命气息,足见雷诺阿性格特点中鲜明的乐观精神。 据十九世纪的有关文献记载,雷诺阿虽出身贫穷,却性格外向开朗,是一位思想淳朴、心胸开阔,并且总是对事物充满新鲜感和探索欲的翩翩绅士。他的画风充满写实主义,对女性的偏爱,充分展现在他绘画的选材上,这或许也是雷诺阿性格特点之一。 在创作以展现裸女体态之美的作品时候,他常常用大量明艳的色泽描绘场景,同时用细腻丰富的笔触刻画女性充满青春活力的美丽胴体,丝毫不掩饰其对女性肉体的由衷赞美和对青春生命的热情讴歌。 在雷诺阿随性的外表下隐藏着他对艺术主张的坚持,他的画笔只画阳光下美好的事物。在他的后期作品中,绘画技艺和创作内涵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他将古典主义的“形”与印象主义的“色”完美地结合在朦胧的、充满诗意的画面中,不难看出,那时的他正试图通

印象派作品汇总

《印象派作品》 印象派画家作品介绍 印象派画家的作品色彩非常漂亮,是现在学美术的人几乎必须学习和知道的一个画派。这里向你作知识性的介绍。 印象派的名称因为莫奈的一张“印象·日出”而来;因此莫奈是最忠实的印象派画家,而且是最具代表性的人物。莫奈很喜欢到户外去写生,经常呼朋引伴同行,结伴出游成为印象画派的特色之一。莫奈一些连作系统,像干草堆、教堂、或者莲花池等都是在观察记录光线短时间的变化.

日出.印象50.5*60公分[ 法] 莫奈作 印象派是19世纪下半叶在法国兴起的一个以反官方艺术沙龙垄断地位 为基本出发点的艺术流派。1874年,以莫奈、毕沙罗、雷诺阿为代表的一群艺术家,在一个摄影师的工作室里举办了一个画展。画展名为“独立的画家、雕塑家和版画家艺术展”。在标题中出现的“独立”二字,就是不愿与官方艺术沙龙合作。不料,第2天,一家小报的记者写文章攻击他们说:“这些年轻人在胡闹,画得简直就是印象派”![就是指莫奈的日出.印象这幅画] 没想到,印象派画家们倒是十分乐于接受这个说法。他们索性以印象派自居,通过强化意识来统一风格,并决定今后每两年举办一次印象派的画展,这个活动一直持续到1886年。印象派在法国取得了最为辉煌的艺术成就。19世纪后半叶到20世纪初,法国涌现出一大批印象派艺术大师,他们创作出大量至今仍令人耳熟能详的经典巨制。 干 草堆莫奈作他在同一个干草堆前一天就画了16张写生。他像科学家一 样去研究色彩在不同光线下的变化。几乎所有印象派的特点,都出现在莫奈的作品上: 光的效果 瞬间的记录 色彩由眼睛来混合 装饰的美感

有不少人在看到一些不理解的画时,常常会说:”这画的是什么呀?简直是印象派“!其实,印象派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画派,在西方美术史上,它是一个承前启后的画派,印象派画家对绘画的色彩进行了科学的探索,并作出了划时代的贡献。 火车站莫奈作 诞生于19世纪后半期的法国印象派,其代表人物有莫奈、马奈、毕沙罗、雷诺阿、西斯莱、德加、莫里索、巴齐耶以及塞尚等人。印象派画家的绘画生长在写实主义的土壤之中,继承了法国现实主义前辈画家库尔贝让艺术面向当代生活的传统。

法国电影简史

早期发明 法国是最早发明电影的国家之一。里昂照相器材制造商奥古斯特·卢米埃尔和路易·卢米埃尔两兄弟,在前人研制的基础上,于1894年制成了一种既可用于放映、又可用于拍摄、冲洗底片的活动电影机(cinématographe)。卢米埃尔兄弟用这种手摇的电影机拍摄了一些纪录日常生活情景的短片《工厂的大门》(Sortie de l'usine)、《婴儿的午餐》(Déjeuner de b ébé)、《火车到站》(à l'arrivée à la Gare)、《水浇园丁》等,于1895年12月28日在巴黎大咖啡馆首次公映,获得成功,这一天被公认是电影诞生的日子。以后卢米埃尔派他的学生和助手到世界各地去,一方面放映影片招徕观众,一方面就地拍一些街头风光和官方庆祝典礼的影片。由于“活动电影机”在世界各地进行广泛的放映,由cinmatographe简化的cinema 一字从此成了“电影”的国际名词。 活动电影的放映时间只有两三分钟。因此观众的新奇感很快消失。尤其是在1897年 5月巴黎义卖市场放映电影时的一场大火,烧死了许多贵夫人以后,电影被看作是危险的娱乐,更加速了它的危机。要摆脱这一危机,就必须把电影从单纯的纪录工具引向戏剧的道路,用戏剧的艺术来表现故事。法国电影先驱梅里爱在这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梅里爱原是一位魔术师和戏剧导演兼演员。1897年,他在巴黎附近的蒙特勒伊建造了一个摄影棚,开始拍摄一系列的幻景片和神话片。他的摄影棚四壁和棚顶都用玻璃镶成。棚里有一个可移动的舞台,演员在舞台上演出,摄影机固定在舞台正面,靠日光拍摄。从1897年到1913年,梅里爱拍了许多神话故事片,如《灰姑娘》、《小红帽》、《圣诞节之梦》、《格利弗游记》、《仙女国》、《月球旅行记》、《北极征服记》等。此外还有一些排演的新闻片,如《德雷福斯案件》、《战舰缅因号的爆炸》。在拍摄幻影片时,他除了使用舞台上的机械装置,还采用了幻灯、照相技术(如叠印、迭化、合成照相、多次曝光等)和他自己发明的特技(慢速摄影、调换的特技摄影、应用模型和通过玻璃鱼缸的摄影来表现海底景象等)。梅里爱的故事片深受大众的欢迎,他的事业在20世纪初达到顶峰。但由于他故步自封,固守舞台剧的格式,用手工方式制作影片,终于在激烈的竞争中成为一个失败者,直至破产。1901年,经营留声机起家的查尔斯·百代在巴黎万塞纳-马恩省建立了一个摄影棚,委托出身于游艺场演员的齐卡来监制影片。齐卡效仿英国G.A.斯密士、J.威廉逊和W.R.保罗的影片,以群众感兴趣的社会新闻和畅销小说为题材,拍了一些迎合观众口味的故事片,其中最获成功的有《一个罪犯的故事》(1901)和《酗酒的牺牲者》(1902)。在他领导下集合了L.农居埃、G.威尔、L.加斯尼埃、G.蒙卡、A.卡普拉尼等导演,形成了一个万塞纳-马恩省制片集团。从1907年起,百代又在全国建立放映网,用租片制度代替出售影片,由此建立了一个从制片到发行、放映影片的全面垄断组织──“百代公司”。 经营照相器材的莱昂·高蒙在1897年也制成了一种连续放映机,并从1899年起由爱丽丝·居伊拍了一批故事片,但质量远不如梅里爱的作品。 艺术影片 1907年至1908年,世界经济萧条时,电影陷入第二次危机。为了摆脱这次危机,电影必须从改进质量着手。此时,电影技术已具备了放映长片的条件,可以用“高尚的”题材来吸引上流社会有钱的观众。于是拉菲特兄弟在财团的支持下,组建了艺术影片公司。艺术影片公司请著名的作家写剧本,重金聘请著名的戏剧导演担任导演,请法兰西喜剧院的著名演

印象派与表现主义

印象派与表现主义 —光影瞬息与心灵呐喊 【摘要】:印象派和表现主义作为美术史上两个举足轻重的艺术形式,却有着截然不同的特点,一个着重客观化的主观,一个主张主观化的客观。到如今已然渗入到了艺术的方方面面,本文就其特色以及区别进行了比较分析,充分体现了两者独到了的艺术特色。主要采用了文献参考的方式。 【关键词】:印象派表现主义 印象派绘画(Impressionism)是西方绘画史上划时代的艺术流派,19世纪七八十年代达到了它的鼎盛时期,其影响遍及欧洲,并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但它在法国取得了最为辉煌的艺术成就。【1】印象派不同于传统的古典主义强调严谨的人体构架,强调一种对于古希腊古罗马的怀旧复古主义,严谨细腻,在《瓦平松的浴女》中,安格尔就以非常深厚的素描技巧展现了一种照片式的画风。绘画中蕴含了许多隐喻的部分,过于强调理性而忽视情感。印象派与之针锋相对的则是仅仅表现画面本身,没有图腾式的寓意,没有过多理性的追求。回到一种欣赏式的本源。也就是画面本来就是画面。表现主义则突出鲜艳的色彩、扭曲的形式、绘画技巧上漫不经心、平面、缺乏透视、基于感觉,而不基于理智。以一种近乎毫无绘画技巧的随意泼墨式表现手法来凸显人物内心的呐喊,纠结,社会的扭曲,心灵的枯槁。 一,绘画技巧 不同于古典主义细腻描绘,印象派画家往往抓住丛林郊外的一个侧影,以极快的速度将瞬间的景致轮廓加以描绘,不重视事物的细枝末节,将光影的瞬息流动记录下来以表现一种最纯粹光感,一种科学式的绘画技艺。看似无心之笔,极尽的粗糙,从某个方面来说与国画里的写意几分神似,然而国画虽然不乏寥寥几笔之作,无论是齐白石的虾,还是郑板桥的竹,都没有通过工笔的手法。因为工笔的细腻会让人忽视画作寓意本身。因此,国画虽然很随意,仍旧以表现神韵为主,绝非印象派的仅仅追求光影本身。在莫奈的日出印象中,日出时,作者以凌乱的笔法将雾气迷朦,水天一线的模糊感描绘反映在天空太阳间光线的流动感,力求透露出一种似有似无的迷幻感,捕捉每一瞬间的色彩变幻,定格最真实的景色。同样在当时被人批判毫无映衬铺垫的《吹短笛的少年》中,莫奈则是用极致简单的写意手法表现一个缺乏生气的男孩,没有影子,显得单薄而真实。由于日本十七世纪所兴起的浮世绘艺术同样是通过平面式的绘画表现人物性格,印象画派不可避免的受其影响。印象画派还有一个显著特点便是点的运用,比起传统意义上的线面结合,印象派近看有的只是无数点,而正是通过一个个色彩各异的点才充分表现了光线色彩的迥然相异。 表现主义则将印象派没有突出的人物情感发挥到了尽乎癫狂的境界,扭曲的线条,拼盘式的人物结构,对比夸张的色彩运用。哥特蛮族式的人物形态,其原因之一主要受到工业革命的影响,为了突出静态的美,怪诞的假面,散乱结构都是其追求的目标。在蒙克的作品《呐喊》中就以空间的扭曲,骷髅式的人物,夸张的叫喊表情,最简单也是最强烈将人物内心超乎想象的纠结显现出来。 二,表现内容 印象派画家注重表现乡间小道,林间小路,村庄,荷塘等色彩丰富的景色,同时也常常将自己身边的琐碎小事及确实见闻以客观真实的笔触加以记录,突破传统写生的刻意为之,印象派更加贴近生活,更加符合客观世界的客观现实,因为印象派画家对于光线色彩的过分追求,光影变幻也就成了几乎所有印象派画家画面上着墨最多的部分。在他们看来,只

论印象派的艺术特色

论印象派的艺术特色 贵州民族学院人文科技学院美术系2006级罗琼 指导老师:孔阳

论印象派的艺术特色 罗琼 内容摘要;印象派,也叫印象主义,当时因克劳德·莫奈的油画《日出·印象》受到一位记者嘲讽而得名。印象派绘画,是西方绘画史上划时代的艺术流派,是19世纪后半期诞生于法国的绘画流派。在19世纪七八十年代达到了它的鼎盛时期,其影响遍及欧洲,并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印象派画家继承了法国现实主义前辈画家库尔贝“让艺术面向当代生活”的传统,使自己的创作进一步摆脱了对历史、神话、宗教等题材的依赖,印象派画家门走出画室,深入原野和乡村、街头,把对自然清新生动的感官放到了首位,认真观察沐浴在光线中的自然景色,寻求并把握色彩的冷暖变化和相互作用,以看似随意实则准确地抓住对象的迅捷手法,把变幻不局的光色效果纪录在画布上,留下瞬间的永恒图像。 关键词;色彩;光; Abstract;Impressionism, also known as impressionism, Monet's painting was Yinkelaode ? "Sunrise ? Impression" by a reporter named ridicule. Impressionist paintings, is a landmark in the history of Western art genre paintings, the latter half of the 19th century, was born in France, painting genre. Eighty-seven years in the 19th century reached its peak, its influence throughout Europe, and gradually spread around the world. Inherited the French Impressionist painter painter Courbet realism "to bring art for modern life" tradition, so that the further out of their own creation of history, myth, religion, reliance on subject matter, impressionist painter door out of the studio, deep fields and villages, the streets, to clean the vivid feeling of nature into the top, bathed in the light of careful observation of the natural scenery, to seek and grasp the changes and the interaction of cold and warm colors to appear casual and

美术《印象派的画家们》教学案例

《印象派的画家们》教学案例 【背景简介】: 本文选自浙美版《美术》八年级上第七课。本课是“欣赏·评述"课,教学内容安排一课时来完成。教科书通过对印象派画家及作品的介绍、分析,了解印象派的产生时间、背景,画派的主要画家及作品的特点。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四个层面:(1)印象派的概念;(2)印象派的主要画家;(3)印象派对自然光与色的感受;(4)印象派对自然光与色的表现技法。教学中,让学生领略到印象派探索的原则和表现形式,分析光与色千变万化的依据,以及各个艺术家的作品风格特色。【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印象派产生的时期、画派的主要画家及作品的特点。 2.通过作品欣赏、知识讲解、笔法体验等一系列活动,感悟印象派作品光与色的关系,尝试运用丰富的笔触表现景物的色彩变化。 3.激发对自然、对生活的热情与理想。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印象派的绘画风格,体会印象派作品对光与色的感受。 难点::掌握印象派的表现技法。 【活动准备】:教师自制盒状舞台手电筒各色滤片 【教学过程】: 一、作品欣赏与对比 1、呈现两组油画作品,分别是古典主义作品和印象派作品。 2、让学生谈感受:两组画面带给其不同的视觉感受:印象派大师们的作品比古典油画大师们的作品色彩丰富。(板书:色彩) 古典油画大师作品印象派大师作品二、印象派作品二次欣赏

1、教师选取第二批印象派绘画大师作品,如德加、莫奈、雷诺阿等 2、学生谈其内心感受:画面轻快,阳光充足。(板书“光“在”色彩“旁) 三、点题: 1、今天,让我们走进西方印象派大师们的世界,光与色彩的世界。(板书“与”字在“光”和“色彩“直接,在“色彩”后书“的世界”) 2、印象派的定义:印象派绘画(Impressionism)也叫印象主义,是西方绘画史上划时代的艺术流派,19世纪60—90年代在法国兴起。借用“物体的色彩是由光的照射而产生的,物体的固有色是不存在的”这一最新的光学理论,把“光”和“色彩”作为绘画追求的主要目的。追求光作用在物体上产生的各种色彩关系。 四、第三次作品对比 1、学生对比洛兰和莫奈画中人物,寻找其色彩区别 2、观察结论:古典油画的暗部加深色如赭石、咖啡、深绿等。而印象派大师作品暗部含有丰富色彩:紫色,蓝色,绿色等 洛兰作品与莫奈作品比较 3、教师提问:为什么印象派大师的画面中会出现如此丰富的色彩。 五、实验探究 1、模拟情景一:如下图所示,教师制作正方形纸盒一个,内为黑色,盒子中间放置两个白纸所做人偶,作为受光者即被观察者,让学生观察光其色彩的改变,盒子顶端开两个小孔,用以打入光源色。 (白色灯光打入,人偶仍然为白色)第一步,教师射入的是白光,所以盒内的人物身上呈现的是白色。 第二步,教师将不同颜色的滤镜放在小孔上端,灯光透过滤镜模拟不同的

外国美术赏析(印象派、新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绘画)

外国美术赏析—绘画我们毕业啦 其实是答辩的标题地方

目录早期绘画 文艺复兴时期绘画 巴洛克和洛可可时期绘画 新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时期绘画写实主义绘画 印象派、新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绘画20世纪绘画

1印象主义是19 世纪后期产生于法国的一种艺术思潮和流派, 印象主义画家根据光色原理对绘画色彩进行了大胆的革新,打破了传统绘画的褐色调子,彻底反对官方学院派艺术的统治,后来成为以法国为中心的欧洲美术运动的主流.早期印象派分为两派,以莫奈为代表的注重色彩,以德加为首的注重形体造型.后印象派认为绘画不应拘泥于客观自然主义的描写,强调主观理性和自我情感、个性的表现。风格方面:印象派:印象派画家提倡户外写生,直接描绘阳光下的景物,根据自己的眼睛观察和直接感受表现色彩的微妙变化。他们有意放松严谨的造型,笔法多样,注重光与色本身,题材成为光色的载体和附属品。代表画家有:马奈,德加,莫奈,毕沙罗,雷诺阿。新印象派:在印象派发展的时候,法国又出现的新的用色方法,以修拉为代表的“点彩派”。新印象派的画家,在创作时不仅应用光线的分析和视觉的生理特征,以达到最高纯度和新鲜的色调,造成明亮辉映的画面。而且,在画面上更进一步表现明朗的秩序观念。后印象派:美术史家把印象派之后出现的几位风格迥异的天才画家统称为“后印象派”,他们更集中突出的表现颜色与光影的变化。代表画家有:梵高,高更,塞尚后印象派更加强调构成关系,认为艺术形象要异于生活的物象,用作者的主观感情去改造客观物象,要表现出“主观化了的客观”。他们在尊重印象派光色成就的同时,不是片面追求外光,而是侧重于表现物质的具体性、稳定性和内在结构。后印象派代表画家:梵高塞尚修拉劳特累克高更 2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