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软件工程名词解释

(整理)软件工程名词解释

软件工程名词解释

软件工程是一门科学与技术,旨在设计、构建、管理和维护复杂软

件系统的原则和方法。在软件开发过程中,会涉及到许多专业术语和

概念。本文将对一些常见的软件工程名词进行解释和说明。

需求分析(Requirements Analysis)

需求分析是软件开发过程中的第一步,旨在详细了解和定义用户对

软件系统的需求。通过与与用户和其他相关利益相关方的沟通和交流,需求分析师能够收集和理解用户需求,从而为软件设计和开发提供基础。

面向对象(Object Oriented)

面向对象是一种软件设计和开发的范式,强调将软件系统分解为一

个个独立的对象,并定义了这些对象之间的关系和交互方式。面向对

象的设计理念更加灵活和可拓展,能够提高软件的复用性和维护性。

原型(Prototype)

原型是在软件开发过程中用于验证和改进设计的预备模型。通过创

建原型,开发人员能够更好地与用户交流,了解和确认软件系统的功

能和界面等设计要素。原型有助于减少需求变更和开发错误的风险。

迭代(Iteration)

迭代是软件开发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将软件开发划分为

多个可重复的步骤。在每一次迭代中,开发团队会对软件进行设计、

编码、测试和评估等环节,从而逐步改进软件系统。

测试驱动开发(Test-Driven Development)

测试驱动开发是一种软件开发方法,将测试作为开发的驱动力。在

这种方法中,开发人员首先编写测试用例,然后根据测试用例进行代

码编写,最后再进行代码的重构和改进。测试驱动开发有助于确保软

件系统的质量和可靠性。

编码规范(Coding Standards)

编码规范是一套开发人员在编写程序代码时应遵循的规则和标准。

编码规范的制定可以提高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降低软件系统出

错的风险。常见的编码规范包括命名规范、缩进规范、注释规范等。

版本控制(Version Control)

版本控制是一种用于管理和追踪软件开发过程中代码变更的工具。

通过版本控制系统,开发团队能够协同合作,记录和管理代码的修改

历史,并可以回溯到之前的版本。常见的版本控制工具包括Git和

SVN等。

敏捷开发(Agile Development)

敏捷开发是一种以适应变化为核心的软件开发方法。与传统的瀑布

模型相比,敏捷开发更加注重团队合作和快速响应需求变化。敏捷开

发通常采用迭代和增量的方式进行开发,从而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

持续集成(Continuous Integration)

持续集成是一种通过频繁集成代码和自动化测试的方法,以保证软件开发团队的高效协同和软件系统的稳定性。持续集成通常会使用工具来自动化构建、测试和部署等过程,从而尽早发现和解决潜在的问题。

总结

本文对一些常见的软件工程名词进行了解释和说明,涵盖了需求分析、面向对象、原型、迭代、测试驱动开发、编码规范、版本控制、敏捷开发、持续集成等方面。理解和掌握这些名词对于从事软件工程的人员来说是十分重要的,能够提高软件开发过程的效率和软件系统的质量。

软件工程名词解释

1. 软件 软件是计算机系统中与硬件相互依存的部分,它是包括程序、数据及相关文档的完整集合。 2. 软件危机 软件危机是指在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和维护过程中所遇到的一系列严重问题。 3. 软件工程 软件工程是研究和应用如何以系统化的、规范的、可度量的方法去开发、运行和维护软件,即把工程化应用到软件上。 4. 软件生存周期 软件生存周期是指软件产品从考虑其概念开始到该软件产品交付使用,直至最终退役为止的整个过程,一般包括计划、分析、设计、实现、测试、集成、交付、维护等阶段。 5. 软件复用 软件复用就是利用某些已开发的、对建立新系统有用的软件元素来生成新的软件系统。 6. 质量 质量是产品或服务满足明确或隐含需求能力的特性和特征的集合。在合同环境下,需求是明确的;在其他环境下,隐含的需求需要识别和定义。 7. 质量策划 质量策划包括产品策划、管理和作业策划,以及质量计划的编制和质量改进的准备工作。 8. 质量改进 质量改进是以最求最高的效益和效率为目标的持续性活动。 9. 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是对流程和产品的符合性的评估,独立分析不足并予以更正使得产品与需求相符。 10. 质量保证 质量保证是有计划的和系统性的活动,它对部件或产品满足确定的技术需求提供足够的信心。 11. 软件质量 软件质量是指明确声明的功能和性能需求、明确文档化的开发标准、以及专业人员开发的软件所具有的所有隐含特征都得到满足。 12. 正式技术复审 正式技术复审是一种由软件开发人员进行的软件质量保证活动,其目的是在软件的任何一种表示形式中发现功能、逻辑或实现的错误,验证经过复审的软件确实满足需求,保证软件符合预定义的标准,使软件按照一致的方式开发,使项目更易于管理。 13. ISO ISO是一个组织的英语简称,代表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即"国际标准化组织"。

软件工程名词解释

1.抽象:现实世界中一定事物、状态或过程之间总存在着某些相似的方面,把这些相似的方面几种概括起来,暂时忽略它们之间 的差异。 2.对象:描述该对象属性的数据以及可以对这些数据施加的所有操作封装在一起构成的统一体。 3.结构化程序设计:如果一个程序的代码块仅仅通过顺序、选择和循环这三种控制结构进行连接,并且每个代码块只有一个入口 和一个出口,则称这个这个程序是结构化的。 4.模块:模块是由边界元素限定的相邻的程序元素的序列,而且有一个总体标识符来代表它。 5.模块化:把程序划分成独立运行且可以独立访问的模块,每个模块完成一个子功能,把这些模块集成起来构成一个整体,可以 完成指定的功能满足用户的需求。 6.软件:是程序、数据及相关文档的完整集合。程序是能够完成预定功能和性能的可执行的指令序列;数据是使程序能够适当地 处理信息的数据结构;文档是开发、使用和维护程序所需要的图文资料。 7.软件工程:是指导计算机软件开发和维护的工程科学。采用工程的概念、原理、技术和方法来开发与维护软件,把经过时间考 验而证明正确的管理技术和当前能够得到的最好的技术方法结合起来,以经济地开发出高质量的软件并有效地维护 8.软件危机:是指在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和维护过程中所遇到的一系列严重的问题。 9.软件生命周期:是指从软件定义、开发、使用、维护到淘汰的全过程。 10.数据字典:是关于数据的信息的集合,也就是对数据流图中包含的所有元素的定义的集合。 11.条件覆盖:条件覆盖的含义是,不仅每条语句至少执行一次,而且使判定表达式中的每个条件都取到各种可能的结果。 12.判定覆盖:不仅每个语句必须至少执行一次,而且每个判定的每种可能的结果都应该至少执行一次,也就是每个判定的每个 分支都至少执行一次。 13.语句覆盖:选择足够多的测试数据,使被测程序中每个语句至少执行一次。 14.黑盒测试:黑盒测试是在程序接口进行的测试,它只检查程序功能是否能按照规格说明书的规定正常使用,程序是否能适当 地接收输入数据产生正确的输出信息,并且保持外部信息(如,数据库或文件)的完整性。黑盒测试又称为功能测试。 15.白盒测试:白盒测试是完全了解程序的结构和处理过程。按照程序内部的逻辑测试程序,检验程序中的每条通路是否都能按 预定要求正确工作。白盒测试又称为结构测试。 16.回归测试:是指重新执行已经做过的测试的某个子集,以保证加入新模块后,没有带来非预期的副作用。 17.Alpha测试:是由用户在开发者的场所进行,并且在开发者对用户的“指导”下进行的测试。 18.Beta测试:由软件的最终用户在一个或多个客户场所进行,开发者通常不在Beta测试现场。 19.DFD:数据流图是一种图形化技术,它描绘信息流和数据从输入移动到输出的过程中所经受的变换。 20.IPO图:是输入、处理、输出图的简称,它是由美国IBM公司发展完善起来的一种图形工具,能够方便地描述输入数据、对 数据的处理和输出数据之间的关系。

(整理)软件工程名词解释

(整理)软件工程名词解释 软件工程名词解释 软件工程是一门科学与技术,旨在设计、构建、管理和维护复杂软 件系统的原则和方法。在软件开发过程中,会涉及到许多专业术语和 概念。本文将对一些常见的软件工程名词进行解释和说明。 需求分析(Requirements Analysis) 需求分析是软件开发过程中的第一步,旨在详细了解和定义用户对 软件系统的需求。通过与与用户和其他相关利益相关方的沟通和交流,需求分析师能够收集和理解用户需求,从而为软件设计和开发提供基础。 面向对象(Object Oriented) 面向对象是一种软件设计和开发的范式,强调将软件系统分解为一 个个独立的对象,并定义了这些对象之间的关系和交互方式。面向对 象的设计理念更加灵活和可拓展,能够提高软件的复用性和维护性。 原型(Prototype) 原型是在软件开发过程中用于验证和改进设计的预备模型。通过创 建原型,开发人员能够更好地与用户交流,了解和确认软件系统的功 能和界面等设计要素。原型有助于减少需求变更和开发错误的风险。 迭代(Iteration)

迭代是软件开发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将软件开发划分为 多个可重复的步骤。在每一次迭代中,开发团队会对软件进行设计、 编码、测试和评估等环节,从而逐步改进软件系统。 测试驱动开发(Test-Driven Development) 测试驱动开发是一种软件开发方法,将测试作为开发的驱动力。在 这种方法中,开发人员首先编写测试用例,然后根据测试用例进行代 码编写,最后再进行代码的重构和改进。测试驱动开发有助于确保软 件系统的质量和可靠性。 编码规范(Coding Standards) 编码规范是一套开发人员在编写程序代码时应遵循的规则和标准。 编码规范的制定可以提高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降低软件系统出 错的风险。常见的编码规范包括命名规范、缩进规范、注释规范等。 版本控制(Version Control) 版本控制是一种用于管理和追踪软件开发过程中代码变更的工具。 通过版本控制系统,开发团队能够协同合作,记录和管理代码的修改 历史,并可以回溯到之前的版本。常见的版本控制工具包括Git和 SVN等。 敏捷开发(Agile Development) 敏捷开发是一种以适应变化为核心的软件开发方法。与传统的瀑布 模型相比,敏捷开发更加注重团队合作和快速响应需求变化。敏捷开 发通常采用迭代和增量的方式进行开发,从而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

软件工程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软件工程是用科学知识和技术原理来定义、开发、维护软件的一门学科。其主要思想是在软件生产中用工程化的方法代替传统手工方法。 2、GIS软件工程就是在GIS软件的开发整个过程中,遵循一般软件开发的工程化原理和方法,并照顾到GIS软件开发的特殊规律和要求,对GIS软件各个阶段进行工程化规范的一门技术。 3、软件生存周期是指一个软件从得出开发要求开始直到该软件报废为止的整个时期。 4、软件生存周期模型是描述软件开发过程中各种活动如何执行的模型。 5、软件需求是指用户为解决某个问题、或为实现某一目标,要求软件必须满足的条件或能力。软件需求的分为业务需求、用户需求、功能需求和非功能需求三个层次。 6、数据字典是各类数据描述的集合。一个好的数据字典是一个数据标准规范,可以使数据库的开发者依此来实施数据库的建设、维护和更新,从而减低数据库的冗余度并增强整个数据库的完整性。 7、软件体系结构定义了软件部件(Component),包括部件间交互的定义,特别强调省略和部件相互关系无关的内容信息。软件体系结构可以看作是要把程序族中的成员的结构化信息组织起来,使系统在体系结构级达到重用。 8、模块独立性指每个模块只完成系统要求的独立的子功能,并且与其他模块的联系最少且接口简单。 9、耦合性也称块间联系,指软件系统结构中各模块间相互联系紧密程度的一种度量。 10、内聚性又称块内联系,指模块的功能强度的度量,即一个模块内部各个元素彼此结合的紧密程度的度量。若一个模块内各元素(如程序段之间)联系的越紧密,则它的内聚性就越高。 11、黑盒测试又称为功能测试或数据驱动测试。它是在已知软件所应具有功能的前提下,通过测试来检测每个功能是否都能正常使用。 该方法把被测试对象看成一个黑盒子,测试人员完全不考虑程序的内部结构和处理过程,只在软件的界面上进行测试,用来证实软件功能的可操作性,检查程序是否满足功能要求或遗漏了功能,程序是否能正确地接收输入数据并产生正确的输出信息,数据结构是否错误或外部数据库访问是否错误,界面和性能是否错误,初始化和终止是否错误。黑盒测试方法主要有等价类划分、边界值分析、错误推测等,它主要用于软件系统测试阶段。 12、白盒测试也称结构测试或逻辑驱动测试。它是在已知程序内部结构和处理过程的前提下,通过测试来检测程序中的每条路径是否按预定要求正常运行。 该方法把被测试对象看成一个透明的白盒子,测试人员完全知道程序的内部结构和处理算法,并按照程序内部的逻辑测试程序,对程序中尽可能多的逻辑路径进行测试,在所有的点检验内部控制结构和数据结构是否和预期相同。白盒测试方法主要有逻辑覆盖、基本路径测试等,它主要用于验证测试的充分性。 13、单元测试是对最小的可测试软件元素(单元)实施的测试,它所测试的内容包括单元的内部

软件工程名词解释

●软件:是计算机程序、规程以及运行计算机系统可能需要的相关文档和数据。 ●软件危机:是指在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和维护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严重问题。 ●软件工程:①将系统性的、规范化的、可定量的方法应用于软件的开发、运行和维护,即工程化应用到软件上;②对①中所述方法的研究。 ●软件过程:是软件工程人员为了获得软件产品而在软件工具的支持下实施的一系列软件工程活动。 ●软件项目管理:是为了使软件项目能够按照预定的成本、进度、质量顺利完成,而对成本、人员、进度、质量、风险等进行分析和管理的活动。 ●软件项目计划:是一个用来协调所有其他计划、以指导项目实施和控制的文件,它应该随着项目的进展和信息的补充进行定期完善。 ●风险识别:是试图采用系统化的方法,识别特定项目已知的和可预测的风险。 ●风险分析:是对已识别的风险进行估计和评价,确定风险发生的概率与后果。 ●风险监控:是跟踪和监视项目的执行状态,洞察由于人员、技术、环境等方面的变化而给项目目标实现产生的影响。 ●软件需求:①用户解决问题或达到目标所需的条件或能力。②系统或系统部件要满足合同、标准、规范或其它正式规定文档所需具有的条件或能力。③一种反映上面①或②所描述的条件或能力的文档说明。 ●业务需求:是组织或客户对于系统的高层次目标要求,定义了项目的远景和范围,即确定软件产品的发展方向、功能范围、目标客户和价值来源。 ●用户需求:是从用户角度描述的系统功能需求和非功能需求,通常只涉及系统的外部行为,而不涉及系统的内部特性。 ●系统需求:是更加详细地描述系统应该做什么,通常包括许多不同的分析模型,诸如对象模型、数据模型、状态模型等。 ●需求工程:是应用已证实有效的原理和方法,并通过合适的工具和符号,系统地描述出待开发系统及其行为特征和相关约束。 ●设计:是研究系统的软件实现问题,即在分析模型的基础上形成实现环境下的设计模型; ●面向对象设计:是根据已建立的系统分析模型,运用面向对象技术,进行系统的软件设计。 ●软件测试:是使用人工和自动手段来运行或检测某个系统的过程,其目的在于检验系统是否满足规定的需求或弄清预期结果与实际结果之间的差别。 ●软件维护:是指在软件运行或维护阶段对软件产品所进行的修改,这些修改可能是改正件中的错误也可能是增加新的功能以适应新的需求,但是一般不包括软件系统结构上的重大改变。 ●软件验证:试图证明在软件生存期各个阶段,软件产品或中间产品是否能够满足客户需求,包括逻辑协调性、完备性和正确性。 ●软件确认:是一系列的活动和过程,其目的是保证软件产品能够符合其描述要求。

软件工程(名词解释)

1、软件:能完成预定功能、性能,并对相应数据进行加工的程序和描述数据及其操作的文档。 2、软件工程:是采用工程的概念、原理、技术和方法,并结合正确的管理技术和当前能够得到的最先进的技术方法,经济高效地开发和维护软件的一门工程学科。 3、软件过程:软件过程是指软件开发人员为了开发出高质量的软件产品所需完成的一系列任务的框架,它规定了完成各项任务的工作步骤。 4、软件生命周期:一个软件从定义、开发、使用和维护直至最后被废弃要经历的漫长时期。 5、软件危机:是指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和维护过程中所遇到的一系列严重的问题。 页脚

6、结构化分析:是面向数据流自顶向下逐步求精获取的方法,适用于数据处理系统的需求分析。 7、实体—联系图:描述系统所有数据对象的组成和属性及数据对象关系的图形语言。 8、数据字典:由数据条目组成,数据字典描述、组织和管理数据流图中的数据流、加工、数据存储等数据元素。 9、结构化设计:基于数据流的设计方法,将数据流图转换为软件结构。 10、模块化:是指解决一个复杂问题时自顶向下逐层把软件系统划分成若干模块的过程。 页脚

11、逐步求精:是一种自顶向下的设计策略,是人类解决复杂问题时常用的一种技术。是为了能集中精力解决主要问题而尽量推迟考虑问题的细节。 12、信息隐蔽:在设计中确定模块时使得一个模块的所包含的信息,对于不需要这些信息的模块来说,是不能访问的。 13、耦合:也称模块之间的联系。指在软件系统结构中,各模块间相互联系紧密程度的度量。模块之间的联系越紧密,其耦合程度就越强,模块的独立性就越差。 14、内聚:也称块内联系,指模块的功能强度的度量,是一个模块内部各元素之间彼此结合紧密程度的度量。 15、作用域:是指受该模块内的一个判断影响的所有模块的集合。 页脚

软件工程名词解释

Adaptive maintenance适应性维护:为使软件产品在新的环境下仍能使用而进行的维护, 称为适应性维护。 Data flow diagram数据流图:描述系统中数据流程的图形工具,它标识了一个系统的逻辑输入和逻辑输出,以及把逻辑输入转换为逻辑输出的加工过程。 baseline基线:它提供一个正式标准,随后的工作基于此标准,并且只有经过授权后才能 变更这个标准。建立一个初始基线后,以后每次对其进行的变更都将记录为一个差值,直到建成下一个基线。 Big-bang testing一次性组装测试:也叫集成测试,是单元测试的扩展,最简单的形式是 两个已经测试过的单元组成一个整体,并且测试他们的接口。 Black box黑盒:是对一个项目组建造的软件的修改标识,组织和控制的技术,其目标是 通过最大限度的减少错误,来最大限度提高生产率。 白盒测试:也称结构测试或透明盒测试,测试应用程序的内部结构或运作,而不是测试应用程序的功能。 Software configuration item软件配置项:软件生存周期各个阶段活动的产物经审批后即可称之为软件配置项。为了配置管理而作为单独实体处理的一个工作产品或软件。 Configuration management配置管理,配置管理是对软件产品及其开发过程和生命周期进行控制、规范的一系列措施。 Corrective maintenance 改正性维护:在软件交付运行以后,由于开发阶段测试工作的 不彻底,不完全,一些隐藏的软件错误在系统运行的过程中逐步暴露出来,通常把发现和改正这类错误的过程叫做改正性维护。 Coupling 耦合:何亮不同模块之间接口的相对独立性。 Integration testing集成测试:在单元测试的基础上,将所有模块按照概要设计组装成为子系统或系统进行测试

软件工程的名词解释

1、软件生命周期 答:软件产品从考虑其概念开始到该软件产品交付使用,直至最终退役为止的整个过程,一般包括计划、分析、设计、实现、测试、集成、交付、维护等阶段。 2、结构程序设计 答:如果一个程序的代码块仅仅通过顺序、选择和循环这3种基本控制结构进行连接,并且每个代码块只有一个入口和一个出口,则称这个程序是结构化的。 3、α测试 答:指软件开发公司组织内部人员模拟各类用户行对即将面市软件产品(称为α版本)进行测试,试图发现错误并修正。 4、软件再工程 答:对现存的大量软件系统进行挖掘、整理以得到有用的软件构件,或对已有软件构件进行维护以延长其生存期。 5、软件建模 答:将所要设计的结构和系统的行为融汇贯通,对系统的体系结构进行可视化和控制,化解复杂性的问题,有效地管理开发风险,从而开发出高品质的软件。 6、简述事物流的设计步骤。 答:由事务流映射成的软件结构包括一个接收分支和一个发送分支。接收分支:从事务中心的边界开始,把沿着接收流通路的处理映射成模块。发送分支:包含一个调度模块,它控制下层的所有活动模块;然后把数据流图中的每个活动流通路映射成与它的流特征相对应的结构。 7、面向对象方法是如何支持软件复用的? 答:(1)对象具有封装性和信息隐蔽等特性,使其容易实现软件复用。(2)对象类可以派生出新类,类可以产生实例对象,从而实现了对象类数据结构和操作代码的软构件复用。(3)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的开发环境一般预定义了系统动态连接库,提供了大量公用程序代码,避免重复编写,提高了开发效率和质量。 8、对整个系统而言,其功能、静态结构、动态行为和物理架构分别由UML中什么图 来描述? 答:功能由用例图描述,静态结构由类图和对象图描述,动态行为由状态图、时序图、协作图和活动图描述,而物理架构则是由组件图和分布图描述。 9. UML 答:一种直观化、明确化、构建和文档化软件系统产物的通用可视化建模语言,从企业信息系统到基于Web的分布式应用,甚至严格的实时嵌入式系统都适合于用UML来建模。 10. 产生软件危机的原因是什么? 答:“软件作坊”基本上仍然沿用早期形成的个体化软件开发方法,导致在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和维护过程中遇到一系列严重问题。如:软件开发的进度难以控制,经常出现经费超预算等。 11、按照模块化的理论,模块的数目是否越多越好?为什么? 答:否,根据模块化和软件成本的关系,随着模块数目的增加,模块成本减小,但接口成本增加,开始时总的成本逐渐减小,模块数超过一定数目之后,总的成本增加。所以模块数应取最小成本区数目。 12、为什么说面向对象方法对需求变化有较好的适应性? 答:面向对象的封装机制使开发人员可以把最稳定的部分(即对象)作为构筑系统的基本单位,而把容易发生变化的部分(即属性与操作)封装在对象之内;对象之间通过接口联系,使得需求变化的影响尽可能地限制在对象内部。

软件工程名词解释汇总

软件工程名词解释汇总 软件工程名词解释汇总 1:软件工程(Software Engineering):软件工程是指应用 科学和数学原理、经验法则和艺术方法,以系统化生产、运行和维 护高质量软件的工程化过程。 2:软件工程师(Software Engineer):软件工程师是指具备 软件开发和维护技能的专业人员,负责软件生命周期中的不同阶段。 2.1 软件开发人员(Software Developer):负责开发和编码 软件系统的专业人员。 2.2 软件测试工程师(Software Test Engineer):负责进行 软件测试和质量保证的专业人员。 2.3 软件项目经理(Software Project Manager):负责规划、组织和管理软件项目的专业人员。 3:软件生命周期(Software Life Cycle):软件生命周期指 软件从定义需求到和维护的整个过程。 3.1 需求分析(Requirements Analysis):在软件开发过程中,通过研究用户的需求并将其转化为明确的规格说明。

3.2 设计(Design):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制定软件系统的 整体结构和模块划分,并确定软件的详细设计方案。 3.3 编码(Coding):根据设计方案,将软件系统的功能代码 实现出来。 3.4 测试(Testing):对编码完成的软件进行测试,以验证软 件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3.5 验收(Acceptance):经过测试合格后,由用户进行验收,确认软件符合需求并满足用户的期望。 3.6 维护(Mntenance):在软件生命周期的后期,对软件进行 修复、改进和升级,以保持其持续可用和稳定。 4:面向对象(Object-Oriented):面向对象是一种软件设计 方法,强调将问题分解为多个相互关联的对象,并通过对象之间的 通信和相互协作来解决问题。 4.1 类(Class):面向对象中的基本概念,用于描述具有相同 属性和行为的对象的集合。 4.2 对象(Object):类的一个实例,具有独立的状态和行为。 4.3 继承(Inheritance):通过扩展现有类,创建新类的机制,新类继承了现有类的属性和行为。

软件工程名词解释

软件工程名词解释 软件工程名词解释 1.软件工程(Software Engineering) 软件工程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涵盖了软件开发、管理、维护和测试等方面的理论和实践。软件工程的目标在于通过系统化的方法和工具,使软件开发过程更加可靠、高效和可维护,以满足用户的需求。 2.需求工程(Requirements Engineering) 需求工程是软件工程的最早阶段,它主要涉及对用户需求的识别、分析、规范和验证。这一阶段的关键任务是确保开发团队理解用户的需求,并将其转化为明确、一致和可验证的需求规格。 3.分析与设计(Analysis and Design) 在软件工程中,分析与设计是指将需求转化为软件系统的具体设计方案。分析阶段主要涉及对问题领域的研究和理解,设计阶段则负责将需求转化为系统的组织结构、模块和接口等方面的设计。 4.编码与实现(Coding and Implementation)

编码与实现阶段是软件开发的核心阶段,它将软件设计转化为 实际的代码实现。在这个阶段,开发人员通过编写源代码来实现软 件的功能,并通过测试和调试来验证和修复潜在的错误。 5.测试与验证(Testing and Validation) 测试与验证是确保软件质量的关键环节,它旨在评估软件是否 满足预定义的需求和规格要求。测试过程涉及设计和执行测试用例,收集和分析测试结果,并对软件进行修复和优化。 6.配置管理(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软件配置管理是组织和控制软件工程过程中所涉及的资源和配 置项的管理。包括对源代码、文档、二进制文件等各种软件资产的 版本控制、变更管理和发布管理等方面的管理工作。 7.项目管理(Project Management) 项目管理是指对软件开发项目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的 过程。它包括项目进度的管理、资源的分配、风险的评估和沟通协 调等方面的工作,以确保项目按时、按质量和按预算完成。 8.质量保证(Quality Assurance) 质量保证是为了确保软件开发过程和产品质量符合预期目标。 它包括制定和执行质量计划、监控和评估软件质量、改进开发过程 和培训团队成员等方面的工作。

软件工程常见的名词解释

软件工程常见的名词解释 软件工程是指应用计算机科学和数学原理以及工程方法和技术,通过系统性、规范化、可量化地开发、测试和维护软件的一门学科。在软件工程领域,有许多常见的名词,这些名词对于了解和掌握软件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至关重要。本文将对一些常见的软件工程名词进行解释。 1. 需求工程(Requirements Engineering) 需求工程是软件工程中的重要一环,它包括对软件系统所需功能的识别、分析和规定。需求工程涉及软件开发者和用户之间的有效沟通和理解,目的是确保软件系统能够满足用户的期望和需求。 2. 软件架构(Software Architecture) 软件架构指的是软件系统的整体结构和组织方式。它定义了系统中各个组件的相互关系、交互方式以及与外部系统的接口。良好的软件架构可以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同时也有助于团队协作和开发效率的提升。 3. 设计模式(Design Patterns) 设计模式是一套被反复使用的、经过验证的、用于解决常见问题的设计方案。它们提供了一种通用的、可重用的方法,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帮助开发者提高代码的质量和可维护性。常见的设计模式有单例模式、工厂模式、观察者模式等。 4. 迭代开发(Iterative Development) 迭代开发是软件开发过程中的一种方法论,它强调通过多次迭代实现需求的不断演化和改进。每一次迭代都会产生一个可用的、可部署的软件版本,开发者和用户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开发和反馈。迭代开发有利于快速响应需求变化和降低开发风险。

5. 敏捷开发(Agile Development) 敏捷开发是一种以人为核心、迭代展开的软件开发方法。它强调通过团队合作、用户参与和及时反馈来应对快速变化的需求。敏捷开发注重快速交付可用的软件,更加灵活高效地满足客户需求。 6. 版本控制(Version Control) 版本控制是管理软件代码、文档和其他文件版本的方法和工具。通过版本控制,开发团队能够追踪和控制各个版本之间的变化,并能够合并不同人员的修改。常见的版本控制工具有Git、SVN等。 7. 自动化测试(Automated Testing) 自动化测试是指通过编写脚本和使用相应的工具,对软件系统进行自动化的测 试和验证。自动化测试可以提高测试的效率和准确性,并可以快速发现和修复软件中的缺陷和问题。 8. 原型开发(Prototyping) 原型开发是一种快速构建软件原型的方法。它通过快速迭代的方式,将用户需 求转化为可视化的原型,帮助用户和开发者更好地理解和确认需求。原型开发可以提高软件开发过程中的沟通和理解效果,从而减少需求误解和开发错误。 这些是软件工程中常见的名词解释。通过了解和熟悉这些名词,我们可以更好 地理解软件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从而提高软件开发的质量和效率。

名词解释(软件工程)

名词解释(软件工程) 软件工程是一门学科,它涉及到组织、管理和开发软件项目的原则和实践。在这个领域中,人们运用科学和工程原理来设计、构建和维护复杂的软件系统。软件工程的目标是提高软件的质量、效率和可靠性,以满足用户的需求并提升用户体验。 在软件工程中,有许多常用的概念和术语,下面将对其中几个关键的名词进行解释,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软件工程的原则和方法。 需求工程:需求工程是软件工程中的第一步,它是指从用户和其他利益相关方身上收集、分析和明确软件系统所需功能和约束的过程。在需求工程阶段,通过与客户的交流和合作,软件工程师能够理解和明确用户的需求,为后续的设计和开发提供基础。 设计模式:设计模式是指可重用、经过验证的软件设计解决方案。它们是在特定情景下出现的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可以帮助开发人员更有效地设计和构建软件系统。设计模式包括单例模式、工厂模式、观察者模式等,每个模式都有其特定的应用场景和解决方法。 迭代开发:迭代开发是软件工程中常用的一种开发方法。它强调将开发过程拆分为多个迭代周期,每个周期都包括需求分析、设计、编码和测试等活动。迭代开发的优势在于它能够及早地获得用户反馈,并根据反馈及时调整和改进软件系统。

敏捷开发:敏捷开发是一种以迭代、协作和快速响应变化为核心的 开发方法。它强调团队成员之间的密切合作,快速迭代开发,以及持 续交付高质量的软件。敏捷开发方法有多种,如Scrum、XP等,每种 方法都有其独特的实践原则和价值观。 质量保证:质量保证是软件工程中确保软件产品达到预期质量标准 的一系列活动。它包括测试、代码审查、质量度量和持续改进等方面。通过质量保证,软件工程师能够尽早发现和解决潜在的问题,提高软 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软件配置管理:软件配置管理是管理软件产品和相关配置项的整个 生命周期的过程。它包括版本控制、变更管理、配置项跟踪等方面。 通过软件配置管理,软件工程师可以有效地管理和控制软件的变更, 以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总结:软件工程是一门涉及组织、管理和开发软件项目的学科,通 过应用科学和工程原理来设计、构建和维护软件系统。本文对软件工 程中的几个重要概念进行了解释,包括需求工程、设计模式、迭代开发、敏捷开发、质量保证和软件配置管理。这些概念和方法有助于软 件工程师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软件工程原则,从而提高软件系统的质量 和效率。

软件工程名词解释

软件工程名词解释 软件工程是一门涵盖软件开发、维护和管理的学科,它通过系统化 的方法和工具,以及有效的团队合作,致力于开发高质量、可靠、安 全且易于维护的软件。在软件工程中,有许多专业术语,下面将对其 中一些常见的名词进行解释。 1. 需求分析(Requirements Analysis) 需求分析是软件开发的第一步,它涉及与用户交流、理解用户需求,并将其转化为可执行的软件功能和特性的过程。在需求分析中,软件 工程师会对系统进行详细的调研和访谈,以确定用户的期望和需求, 并将其编写成需求规格说明书。 2. 设计模式(Design Patterns) 设计模式是一种在软件设计过程中经常用到的解决方案,它提供了 一种通用的方法来解决常见的设计问题。设计模式是建立在面向对象 设计原则上的,通过将各种设计思想和经验总结为可重用的模式,可 以使软件设计更加灵活、可扩展且易于维护。 3. 迭代开发(Iterative Development) 迭代开发是一种软件开发方法,它将开发过程分为若干个迭代周期,每个周期都包含需求分析、设计、编码和测试等阶段。每个迭代周期 都会逐渐完善和扩展系统的功能,以适应用户需求的不断变化。迭代 开发强调快速交付可用的软件,并通过与用户的积极反馈来不断优化 系统。

4. 敏捷开发(Agile Development) 敏捷开发是一种以迭代、增量和协作为基础的软件开发方法,其宗旨是更快、更灵活地响应用户需求的变化。敏捷开发强调团队合作、持续交付和快速反馈,通过频繁的沟通和迭代开发,来使软件开发过程更加灵活、高效。 5. 工作流程(Workflow) 工作流程是指一系列有序的任务和活动,以完成特定的目标。在软件工程中,工作流程描述了软件开发过程中各个阶段和任务的流程和关系。通过定义和管理工作流程,可以提高团队的协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6. 单元测试(Unit Testing) 单元测试是一种对软件系统中最小的可测试单元进行验证的测试方式。在软件开发中,单元测试对每个模块或函数进行测试,以确保其功能的正确性和稳定性。通过编写单元测试用例,并在每次代码修改后执行,可以帮助开发人员及时发现和修复潜在的问题。 7. 代码审查(Code Review) 代码审查是一种通过检查代码,找出其中潜在问题和改进空间的方法。通过与团队成员共同审查代码,可以提高代码的质量、可读性和可维护性,并减少错误和缺陷的出现。代码审查还可以促进团队之间的知识共享和经验传承。 8. 配置管理(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完整版)名词解释(软件工程)

三、名词解释 1、软件:在计算机系统中,与硬件相互依存的逻辑部件,它由程序、数据及相关文档组成。 2、软件工程:是指导计算机软件开发和维护的工程学科。采用工程的概念、原理、技术和方法来开发与维护软件,把经过时间考验而证明正确的管理技术和当前能够得到的最好的技术方法结合起来。 3、数据字典:是关于数据的信息的集合,也就是对数据流图中包含的所有元素的定义的集合。 4、模块化:是把程序划分成若干个模块,每个模块完成一个子功能,把这些模块集总起来组成一个整体,可能完成指定的功能满足问题的需求。 5、类:对具有相同数据和相同操作的一组相似对象的定义。 6、软件危机: 是指在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和维护过程中所遇到的一系列严重问题。 7、软件维护:在软件已经交付使用之后,为了改正错误或满足新的需要而修改软件的过程. 8、继承:子类自动地共享基类中定义的数据和方法的机制. 9、投资回收期: 就是使累计的经济效果等于最初投资的需要的时间。 10、结构化分析方法:就是面向数据流自顶向下逐步求精进行需求分析的方法。 11、软件的生命周期:一个软件从定义、开发、使用和维护,直到最终被废弃所经历的一系列时期。 12、投资回收期:就是使累计的经济效果等于最初投资的需要的时间。 13、结构化分析方法:就是面向数据流自顶向下逐步求精进行需求分析的方法。 14、模块:数据说明、可执行语句等程序对象的集合,它是单独命名的而且可通过名字来访问。 15、宽度:是软件结构内同一个层次上的模块总数的最大值。 16、事务流:数据沿输入通路到达一个处理,这个处理根据输入数据的类型在若干个动作序列中选出一个来执行。这类数据流应该划分为一类特殊的数据流,称为事务流。 17、耦合:衡量不同模块彼此间互相依赖的紧密程度。 18、事件:是某个特定时刻所发生的事情,它是对引起对象从一种状态转换到另一种状态的现实世界中的事件的抽象。 19、函数重载:指在同一作用域内的若干个参数特征不同的函数可以使用相同的函数名字。 20、存根模块:用以模拟被测模块运行过程中所调用模块或是被测模块下层模块的替代程序。 21、变换流:信息沿输入通呼进入系统,同时由外部形式变换成内部形式,进入系统的信息通过变换中心,经加工处理以后再沿输出通路变换成外部形式离开软件系统,当数据流图具有这些特征时,这种信息流就叫变换流。 22、内聚:衡量一个模块内部各个元素彼此结合的紧密程度 23、扇出:是一个模块直接控制的模块数目。 24、多态性:子类对象可以像父类对象那样使用,同样的消息既可以发送给父类对象也可以发送给子类对象。

软件工程名词解释)

1、软件:能完成预定功能、性能,并对相应数据进展加工的程序和描述数据及其操作的文档。 2、软件工程:是采用工程的概念、原理、技术和法,并结合正确的管理技术和当前能够得到的最先进的技术法,经济高效地开发和维护软件的一门工程学科。 3、软件过程:软件过程是指软件开发人员为了开发出高质量的软件产品所需完成的一系列任务的框架,它规定了完成各项任务的工作步骤。 4、软件生命期:一个软件从定义、开发、使用和维护直至最后被废弃要经历的漫长时期。 5、软件危机:是指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和维护过程中所遇到的一系列重的问题。 6、构造化分析:是面向数据流自顶向下逐步求精获取的法,适用于数据处理系统的需求分析。 7、实体—联系图:描述系统所有数据对象的组成和属性及数据对象关系的图形语言。 8、数据字典:由数据条目组成,数据字典描述、组织和管理数据流图中的数据流、加工、数据存储等数据元素。 9、构造化设计:基于数据流的设计法,将数据流图转换为软件构造。 10、模块化:是指解决一个复杂问题时自顶向下逐层把软件系统划分成假设干模块的过程。 11、逐步求精:是一种自顶向下的设计策略,是人类解决复杂问题时常用的一种技术。是为了能集中精力解决主要问题而尽量推迟考虑问题的细节。 12、信息隐蔽:在设计中确定模块时使得一个模块的所包含的信息,对于不需要这些信息的模块来说,是不能访问的。 13、耦合:也称模块之间的联系。指在软件系统构造中,各模块间相互联系严密程度的度量。模块之间的联系越严密,其耦合程度就越强,模块的独立性就越差。 14、聚:也称块联系,指模块的功能强度的度量,是一个模块部各元素之间彼此结合严密程度的度量。 15、作用域:是指受该模块的一个判断影响的所有模块的集合。 16、控制域:指模块本身以及其所有直接或间接附属于它的模块集合。 17、扇出:指一个模块直接调用模块的数目。 18、扇入:指有多少个上级模块直接调用它。 19、模块独立性:每个模块独立完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特定子功能,并且和其他模块之间的关系很简单。 20、构造化程序设计:如果一个程序代码块仅仅通过顺序、选择、循环这三个根本控制构造进展连接,并且每个代码块只有一个入口和出口,则称这个程序是构造化程序设计。 21、白盒测试:又称构造测试、逻辑驱动测试或基于程序的测试,它依赖于对程序部构造的密检验,针对特定条件下设计测试用例,对软件的逻辑路径进展测试。 22、黑盒测试:又称功能测试、数据驱动测试或基于规格说明的测试,它是一种从用户观点出发的测试。用这种法进展测试时,把被测程序当作一个黑盒,不考虑部构造和特性,测试者只考虑程序输入输出和程序功能,根据需求规格说明书来设计测试用例,推断测试结果的正确性。通常被用来验证软件功能的正确性和可操作性。 23、单元测试:将每个模块作为一个独立的实体来测试,用详细设计描述做指南,对重要的执行通路进展测试,以便发现模块部的错误,发现编码和详细设计的错误。

软件工程名词解释

面向对象建模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对象建模:定义了做事情的实体;动态模型:明确规定了什么时候做;功能模型:指明了应该做什么;他们相互补充,相互配合。对象模型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他为其他两种模型奠定了基础,我们依靠对象模型完成了 种模型的集成 软件工程定义: 把系统的,规范的,可度量的途径应用于软件开发,运行和维护过程,也就是把工程应用于软件; 研究 中提到的的途径 软件生命周期各阶段的基本任务:问题定义;可行性研究;需求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编码和单元测试;综合测试;软件维护 软件过程定义:软件过程是为了获得高质量软件所需要完成的一系列任务的框架,他规定了完成各项任务的工作步骤 生命周期:它规定了把生命周期划分成哪些阶段及各个阶段的执行顺序,也称过程模型 生命周期 过程模型:瀑布模型;快速原型模型;增量模型;螺旋模型 可行性研究过程步骤: 复查系统规模和目标; 研究目前正在使用的系统; 导出新系统的高层逻辑模型; 进一步定义问题; 导出和评价供选择的解法; 推荐行动方针; 草拟开发计划; 书写文档提交审查 系统流程图定义:它是概括地描绘物理系统的传统工具 数据流图 定义:它是一种图形化技术,他描绘信息流和数据从输入移动到输出地过程中所经受的变换 符号:数据流图有 种基本符号:正方形表示数据原点或终点;圆角矩形或圆形代表变换数据和处理;开口矩形代表数据存储;箭头表示数据流,即特定数据的流动方向

典型总体设计过程的 个步骤: 设想供选择的方案; 选取合理的方案; 推荐最佳方案; 功能分解; 设计软件结构; 设计数据库; 制定测试计划; 书写文档(系统说明;用户手册;测试计划;详细实现计划;数据库设计结果); 审查和复审模块独立程度的定性标准度量: 耦合:对一个软件结构内不同模块之间互联程度的度量; 内聚:它标志一个模块内各个元素彼此结合的紧密程度,它是信息隐藏和局部化概念的自然拓展 结构程序设计经典定义:如果一个程序的代码块仅仅通过顺序,选择和循环这 种基本控制结构进行连接,并且每个代码块只有一个入口和一个出口,则称这个程序是结构化的 人机界面设计,设计指南: 一般交互指南; 信息显示指南; 数据输入指南 程序流程图:又称程序框图,优点:对控制流程的描绘很直观,便于初学者掌握;缺点: 程序流程图本质上不是逐步求精的好工具,他透使程序员过早地考虑程序的控制流程而不去考虑程序的全局结构; 程序流程图中用箭头代表控制流,因此程序员不受任何约束,可以完全不顾结构程序设计精神随意转移控制; 程序流程图不易表示数据结构 盒图:又称 图,特点: 功能域明确,可以从盒图上一眼就看出来; 不可能任意转移控制; 很容易确定局部和全程数据的作用域; 很容易表现嵌套关系,也可以表示模块的层次结构 图: 顺序结构:数据由一个或多个数据元素组成,每个元素按确定次序出现一次; 选择结构:数据包含两个或多个数据元素,每次使用这个数据时按一定条件从这些数据元素中选择一个; 重复结构:重复结构的数据,根据使用时的条件由一个数据元素出现零次或多次构成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