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系统性能评测综述

计算机系统性能评测综述
计算机系统性能评测综述

计算机系统性能评测综述

摘要:计算机系统性能评测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为了获得计算机系统在执行某类操作的性能,人们构造了各种评测程序,通过这些评测程序来获得计算机系统在运行任务时的性能特征,从而获得计算机在不同情况下的性能测试数据,这些数据就显示了计算机性能的高低。

关键词:性能评测,操作系统,计算性能

前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计算机得到了快速发展,其中,性能作为计算机最重要的特性之一,一直被受人们的关注。在现代,计算机各种功能的增加,运行程序的增加,程序需要迅捷,高效的被处理,那么计算机性能就是重中之重。因此对一个计算机进行系统性能评测就是必须且必要的。

1计算机系统性能评测?

性能代表系统的使用价值。性能评价技术研究使性能成为数量化的、能进行度量和评比的客观指标,以及从系统本身或从系统模型获取有关性能信息的方法。前者即测量技术,后者包括模拟技术和分析技术。性能评价通常是与成本分析综合进行的,借以获得各种系统性能和性能价格比的定量值,从而指导新型计算机系统(如分布计算机系统)的设计和改进,以及指导计算机应用系统的设计和改进,包括选择计算机类型、型号和确定系统配置等。

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出现了多任务、多用户的计算机系统,随着大家对这种系统的应用,人们发现这些系统表现出来的实际性能并没有预计的好,从而引发了对计算机系统性能评价的研究。计算机系统性能评价就是采用测量、模拟、分析等方法和工具,研究计算机系统的生产率、利用率、响应特性等系统性能。这里,性能代表系统的使用价值。

性能评价技术就是将看不见摸不着的性能转换为人们能够数量化和可以进行度量和评比的客观指标,以及从系统本身或从系统模型获取有关性能信息的方法。前者即测量技术,后者包括模拟技术和分析技术。

性能评价通常是与成本分析结合在一起,以获得各种系统性能和性能价格比的定量值,然后可以指导新型计算机系统(如分布式文件系统)的设计和改进,以及指导计算机应用系统的设计和改进,包括选择计算机类型、型号和确定系统配置等。

1.1性能指标

计算机系统性能指标有两类:可用性、工作能力。

可用性:它指计算机能够持续工作时间,一般用平均无故障时间和可恢复性来表示。

工作能力:它指计算机在正常工作状态下所具有的能力。它们是系统性能评价的主要研究对象。常用的工作能力指标由:吞吐量、延迟和资源利用率。

吞吐量:单位时间内系统的处理能力,指单位时间内完成的任务数。对于不同目标可能含义不同。例如,在评价一个数据库系统时,所指的吞吐量可以是单位时间内交易完成的个数;在评价一个网络系统是,吞吐量指单位时间内传输的字节数等。

延迟:完成一个指定任务所花费的时间。例如,在评价一个数据库系统时,

可以考察它完成一个查询,或完成一个数据处理所需要的时间;在评价一个网络系统时,可以考察发送一个网络包所需要的时间等。

资源利用率:指完成一个任务所需要花费的系统资源。例如完成一个数据处理、所占用处理器的时间、占用内存的大小或占用网络带宽的大小等。

吞吐量越高、延迟越少、资源利用率越低则表示系统的性能越好。

1.2性能测试目的

在众多的系统中选择一个最适合系统,即在一定的价格范围内选择性能最好的系统,达到较好的性能/价格比。

2.如何性能测试

2.1性能测试指标

2.1.1应用系统的负载能力

即系统所能容忍的最大用户数量,也就是在正常的响应时间中,系统能够支持的最多的客户端的数量。

2.1.2应用系统的吞吐率

即应用系统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交易量,也就是在单位时间内,应用系统针对不同的负载压力,所能完成的交易数量。

2.1.3系统的响应能力

即在各种负载压力情况下,系统的响应时间,也就是从客户端请求发起,到服务器端应答返回所需要的时间,包括网络传输时间和服务器处理时间。

2.1.4应用系统的可靠性

即在连续工作时间状态下,系统能够正常运行的时间,即在连续工作时间段内没有出错信息。

2.2性能测试

从广泛意义上讲性能测试包括:压力测试、稳定性测试、负载能力测试和可扩展性测试等。在不同应用系统的性能测试中,需要根据应用系统的特点和测试目的的不同来选择具体的测试方案。

在性能测试中,压力测试主要是为了获取系统在较大压力状况下的性能表现而设计并实现的,压力测试主要是获取系统的性能瓶颈和系统的最大吞吐率。压力测试的目的就是检验系统的最大吞吐量,检验现行的业务系统在各种压力交易量下的运行状况,检验系统地运行瓶颈,获取系统的处理能力等等。

稳定性测试就测试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能力。在系统运行过程中,对系统施压,观察系统的各种性能指标,以及服务器的指标。

负载测试是一种性能测试,指数据在超负荷环境中运行,程序是否能够承担。通过逐步增加系统负载,确定在满足性能指标的情况下,系统所能承受的最大负载量。

可扩展性测试是否支持可扩展性是指音箱是否支持多声道同时输入,是否有接无源环绕音箱的输出接口,是否有USB输入功能等。

3 计算机性能的主要评测手段

计算机性能的主要评测手段主要包括测量、模拟、分析方法。

3.1测量方法

测量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系统性能评价手段。测试设备向被测设备输入一组测试信息并收集被测设备的原始输出,然后进行选择、处理、记录、分析和综合,

并且解释其结果。上述这些功能一般是由被测的计算机系统和测量工具共同完成的,其中测量工具完成测量和选择功能。

测量工具分硬件工具和软件工具两类。硬件测量工具附加到被测计算机系统内部去测量系统中出现的比较微观的事件(如信号、状态)。典型的硬件检测器有定时器、序列检测器、比较器等。例如,可用定时器测量某项活动的持续时间;用计数器记录某一事件出现的次数;用序列检测器检测系统中是否出现某一序列(事件)等。数据的采集、状态的监视、寄存器内容的变化的检测,也可以通过执行某些检测程序来实现。这类检测程序即软件测量工具。例如,可按程序名或作业类收集主存储器、辅助存储器使用量、输入卡片数、打印纸页数、处理机使用时间等基本数据;或者从经济的角度收集管理者需要的信息;或者收集诸如传送某个文件的若干个记录的传送时间等特殊信息;或者针对某个程序或特定的设备收集程序运行过程中的一些统计量,以及发现需要优化的应用程序段等。硬件监测工具的监测精度和分辨率高,对系统干扰少;软件监测工具则灵活性和兼容性好,适用范围广。测量方法是最直接、最基本的方法,其他方法也要依赖于测量的量,但是它比较浪费时间,只适合于已经存在并运行的系统。

3.2分析方法

分析方法可为计算机系统建立一种用数学方程式表示的模型,进而在给定输入条件下通过计算获得目标系统的性能特性。该方法一般应用于系统的设计阶段,这时候因为没有完整的实时系统导致测量方法不能使用,因此,分析方法在系统建模的初期显得尤其重要。为了使得抽象的模型在数学上能够理解,我们需要对系统进行简化和高度抽象,因此这种模型刻画系统有一定的偏差。例如,在分析模型中,考虑时间分布的函数的时候只用指数分布函数。而这一点限制在模拟方法中可以去掉。一般来说,因为抽象与简化使得分析方法刻画的系统详细程度较低,得出的性能指标精度也相对较为粗糙。但是它的优点是花费低,并且分析方法的灵活度更高,我们可以分析用户实时配置的系统,而不用去构建系统并运行和测量。

3.3模拟方法

在系统的设计、优化、验证和改进过程中,不可能或不便于采用测量方法和分析方法时,可以构造模拟模型来近似目标系统,进而了解目标系统的特性。该方法主要是用程序动态的模拟系统及其负载。模拟模型包括系统模型和工作负载(环境)模型。工作负载又可分为用户程序负载和系统程序负载,也可按时间划分时、日、周或月工作负载等。系统模型和工作负载模型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它们采用程序语言描述。科学计算用程序语言(如ALGOL,FORTRAN)没有面向模拟的语法结构,用它建立模拟不够方便。为系统模拟发展的通用模拟语言(如GPSS,SIMULA)不仅能描述计算机系统,也能适用于一般系统模拟。为计算机系统模拟发展的专用模拟语言(如ECSS,CSS),使用更方便,但应用范围较窄。此外,还有计算机模拟程序包可供直接选用。模拟模型建立后,需要检验它的合理性、准确度等,还要设计模拟试验,对感兴趣的输出值进行统计分析、误差分析等数据处理。模拟方法能够详细的刻画系统,具有较精确的性能指标,但是它费时并且费用较高。

3.4计算机系统性能测试程序及标准

计算机系统性能测试及标准多种多样,主要有以下几种测试程序及标准。Linpack:最早的评测系统计算能力的Benchmark之一,linpack(Linear algebra Packages)主要功能是解线性方程组和线性最小二乘问题,最早的矩阵大小为

100x100,300x300,后来以1000x1000为标准;随着MPP、CC-NUMA、Cluster 等大型并行计算机的出现,不再限定矩阵的规模。Linpack问题在大多数系统上很容易向量化,厂商进行精心优化,提高cache命中率,得到的计算饱和峰值常常是实际应用不可能达到的。

NAS:由美国NASA的NAS(Numerical Aerodynamic Simulation)研究组开发的科学计算性能评价标准,包含8个空气动力学计算类应用,其中含5个核心程序和3个伪应用,核心应用分别是EP、多重网格求解、共轭梯度方程求解、三维FFT、和整数排序。开始NAS只是纸上标准,由厂商自行按最优方法编制程序,早期的巨型机和向量机都采用NAS Benchmark。随着并行机的出现,又有了并行版本NPB,厂商需要针对自己系统的体系结构,在并行粒度、数据结构、通信机制、处理器映射、内存分配、底层优化上下功夫。最近又有了NPB2标准,统一提供MPI语言编制的并行程序。

Perfect:即PerformanceEvaluation for Cost-effective Transformations 评测程序,是由HPCG组织开发的用于评测传统的向量巨型机的标准。

SPLASH:Stanford大学开发的用于评测共享存储系统性能的测试程序。现在已发展到SPLASH-2,包含7个完整的应用和5个计算核心程序,它们都是科学与工程计算和计算机图形学方面的并行程序,主要用于评价SMP、CC-NUMA、DSM 等共享存储类体系结构的计算机系统的性能。

ParkBench:用于评价大型可扩展系统的科学计算性能,有Fortran加消息传递、HPP多个版本,包括micro-benchmark, Kernel, Compact Application,Compiler四类Benchmark。底层的micro-benchmark用于测量单节点性能,目的是获取单处理器的有关体系结构和编译器的基本性能参数,以便更好地理解上层测试的结果。测试内容包括时钟调用、算术运算、内存带宽和延迟、通信延迟和带宽、全局同步操作性能等。核心测试包括矩阵运算、FFT、偏微分方程、NAS 核心,和一个I/O Benchmark。简化应用测试包括气候模型、计算流体动力学、财务模型、分子动力学、等离子物理、量子化学、水库模型等。编译器测试主要是评价HPF编译器优化的效果。ParkBench很庞大,用于评价计算机系统支持各种具有不同需求的科学计算应用的性能。

3.5其他要求

对计算机的性能评价,除上述的主要技术指标外,还应该考虑其他几个方面:3.5.1系统的兼容性

系统的兼容性一般包括硬件的兼容、数据和文件的兼容、系统程序和应用程序的兼容、硬件和软件的兼容等。对于用户来说,兼容性越好,则越便于硬件和软件的维护和使用;对机器而言,更有利于机器的普及和推广。

3.5.2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维护性

系统的可靠性是指系统在正常条件下不发生故障或失效的概率,一般用平均无故障时间来衡量。系统的可维护性指系统出了故障能否尽快恢复,一般用平均修复时间来衡量。

3.5.3软件配置

软件配置包括操作系统、工具软件、程序设计语言、数据库管理系统、网络通信软件、汉子软件及其他各种应用软件等。计算机只有配备了必需的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才能高效地完成相关任务。

3.5.4外设配置

外设包括计算机的输入和输出设备,不同的外设配置将影响计算机性能的发

挥,例如:显示器有高,中,低分辨率之分,若使用分辨率较低的显示器,将难以准确还原显示高质量的图片;硬盘的存储量大小不同,选用低容量的硬盘,则系统就无法满足大信息量的存储需求。

3.5.5性能价格比

性能一般指计算机的综合性能,包括硬件,软件等各方面;价格指购买整个计算机系统的价格,包括硬件的软件的价格。购买时应该从性能、价格两方面来考虑。性能价格比越高越好。

此外,评价计算机的性能时,还要兼顾多媒体处理能力、网络功能、信息处理能力,不见的可升级扩充能力等因素。

3.6其他方面

我们要知道没有一个标准能反映计算机系统的全部性能,它们代表的只是性能的一个侧面,只局限于计算机系统的某一层次,不能得到系统整体的性能特征。评测可以帮助用户判断系统的性能特征,但适用性本身不止是性能,特别是在大型系统中,其它一些因素,包括耗电量、散热、可管理能力等等,直接影响用户的拥有成本及维护难度,应予以充分考虑。对计算机系统性能的评测并没有统一标准,对待这个问题也是一个见仁见智的过程。

4综述

计算机性能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发展,计算机性能也越发重要起来.

性能评价是计算机网络和计算机系统研究与应用的重要理论基础和支撑技术,也是当今通信和计算机科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方法。计算机系统的评价指标有很多,不同领域和用途的计算机评价时的评价指标侧重点不同。评价计算机系统主要通过分析、模拟、测量等手段,它们各有不同的优缺点,在真正的性能分析中可以将三种方法结合起来进行性能评价,以期达到最好的评价效果。性能评价通常是与成本分析综合进行的,借以获得各种系统性能和性能价格比的定量值,从而指导新型计算机系统的设计和改进,以及指导计算机应用系统的设计和改进,最终达到使计算机系统的设计、制造和使用形成有机的系统工程整体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张海涛,龚龙庆,用于嵌入式计算机性能评测技术及其方法研究,《现代电子技术》,2008,第31卷第14期:P49-54

[2] 政玮民,高性能计算机的性能评测,《计算机世界(技术与应用)》,2006,第37期:P19-33

[3] 郝淑平,浅析计算机性能评测的方法,《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4,第33期:P54

[4] 朱秀娟,叶娜,李彪,计算机网络系统的性能评测,《无线互联科技》,2013,第7期:P7

[5] 朱珊毅,计算机系统性能评测模型的研究与实现,西北工业大学,2010,学位论文

[6] 刘力力,计算机系统性能评测与分析,预出版,2000,学位论文

[7] 肖华东,孙婧,魏敏,李娟,沈瑜,高性能计算机系统相对持续性能度量模

型,《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5,第51卷第7期:33-37

[8]张亚棣,计算机性能评测,《航空计算技术》,1996,第4期:P38-45

[9]谢林川,计算机性能优化技术中存在的问题,《硅谷》,2012,第5期:P170

[10]王维舟,建立计算机性能指标体系的探讨,《现代电子技术》,1997,第2期:P42-44

大数据文献综述

信息资源管理文献综述 题目:大数据背景下的信息资源管理 系别:信息与工程学院 班级:2015级信本1班 姓名: 学号:1506101015 任课教师: 2017年6月 大数据背景下的信息资源管理 摘要:随着网络信息化时代的日益普遍,我们正处在一个数据爆炸性增长的“大数据”时代,在我们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大数据是数据分析的前沿技术。简言之,从各种各样类型的数据中,快速获得有价值信息的能力就是大数据技术,这也是一个企业所需要必备的技术。“大数据”一词越来越地别提及与使用,我们用它来描述和定义信息爆炸时代产生的海量数据。就拿百度地图来说,我们在享受它带来的便利的同时,无偿的贡献了我们的“行踪”,比如说我们的上班地点,我们的家庭住址,甚至是我们的出行方式他们也可以知道,但我们不得不接受这个现实,我们每个人在互联网进入大数据时代,都将是透明性的存在。各种数据都在迅速膨胀并变大,所以我们需要对这些数据进行有效的管理并加以合理的运用。

关键词:大数据信息资源管理与利用 目录 大数据概念.......................................................... 大数据定义...................................................... 大数据来源...................................................... 传统数据库和大数据的比较........................................ 大数据技术.......................................................... 大数据的存储与管理.............................................. 大数据隐私与安全................................................ 大数据在信息管理层面的应用.......................................... 大数据在宏观信息管理层面的应用.................................. 大数据在中观信息管理层面的应用.................................. 大数据在微观信息管理层面的应用.................................. 大数据背景下我国信息资源管理现状分析................................ 前言:大数据泛指大规模、超大规模的数据集,因可从中挖掘出有价值 的信息而倍受关注,但传统方法无法进行有效分析和处理.《华尔街日

(整理)linux系统监控性能评估.

总控服务器性能: 一、Cpu性能评估 Vmstat命令的参数解释: 对上面每项的输出解释如下: procs r列表示运行和等待cpu时间片的进程数,这个值如果长期大于系统CPU的个数,说明CPU 不足,需要增加CPU。? b列表示在等待资源的进程数,比如正在等待I/O、或者内存交换等。 Memory swpd列表示切换到内存交换区的内存数量(以k为单位)。如果swpd的值不为0,或者比较大,只要si、so的值长期为0,这种情况下一般不用担心,不会影响系统性能。 free列表示当前空闲的物理内存数量(以k为单位)? buff列表示buffers cache的内存数量,一般对块设备的读写才需要缓冲。 cache列表示page cached的内存数量,一般作为文件系统cached,频繁访问的文件都会被cached,如果cache值较大,说明cached的文件数较多,如果此时IO中bi比较小,说明文件系统效率比较好。 swap si列表示由磁盘调入内存,也就是内存进入内存交换区的数量。 so列表示由内存调入磁盘,也就是内存交换区进入内存的数量。 一般情况下,si、so的值都为0,如果si、so的值长期不为0,则表示系统内存不足。需要增加系统内存。? IO项显示磁盘读写状况? Bi列表示从块设备读入数据的总量(即读磁盘)(每秒kb)。 Bo列表示写入到块设备的数据总量(即写磁盘)(每秒kb) 这里我们设置的bi+bo参考值为1000,如果超过1000,而且wa值较大,则表示系统磁盘IO有问题,应该考虑提高磁盘的读写性能。 system 显示采集间隔内发生的中断数 in列表示在某一时间间隔中观测到的每秒设备中断数。 cs列表示每秒产生的上下文切换次数。 上面这2个值越大,会看到由内核消耗的CPU时间会越多。 CPU项显示了CPU的使用状态,此列是我们关注的重点。 us列显示了用户进程消耗的CPU 时间百分比。us的值比较高时,说明用户进程消耗的cpu 时间多,但是如果长期大于50%,就需要考虑优化程序或算法。 sy列显示了内核进程消耗的CPU时间百分比。Sy的值较高时,说明内核消耗的CPU资源很多。 根据经验,us+sy的参考值为80%,如果us+sy大于 80%说明可能存在CPU资源不足。 id 列显示了CPU处在空闲状态的时间百分比。 wa列显示了IO等待所占用的CPU时间百分比。 wa值越高,说明IO等待越严重,根据经验,wa的参考值为20%,如果wa超过20%,说明IO等待严重,引起IO等待的原因可能是磁盘大量随机读写造成的,也可能是磁盘或者磁盘控制器的带宽瓶颈造成的(主要是块操作)。综上所述,在对CPU的评估中,需要重点注意

计算机相关文献综述

摘要:随着国内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各式各样的企业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为了在市场上迅速站稳脚跟,或扩大已有影响力,越来越多的企业以从银行贷款的方式来加速发展。然而,经济活动中的风险是必然的,对于银行而言,企业的盈利风险关系着银行资本的深度运作,企业管理制度的健全程度、财务质量好坏也与贷款数量息息相关。随着越来越多的贷款发放给企业,如何保证资产质量安全,如何管理信贷风险并进一步提升风险防范工作的有效性和前瞻性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发展风险,基于此的银行信贷不能一概而论,而信用评级作为授信业务的首要工作,是把控风险的第一道关口。合理的信用评价可以减少银行坏账,有效的信用评价并挖掘企业的信用能力是银行信贷支持企业发展的关键环节,是构建企业与信贷资金的阶梯。然而,如何合理地对企业的信用进行评估,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本人通过阅读大量的国内外文献,试图找出各个方法的优缺点,从而提出一种更加合理有效的银行企业用户的信用评价方法。 关键词:银行,企业用户,信用评价,信用评级 国内外相关研究 2004年,东北财经大学的王平[1]采用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借鉴西方国家商业银行客户信用评级体系的基础上设计了综合平衡记分模型。该模型的指标体系比商业银行现有客户评级模型更具体、更详细,纵向四个层次,横向九个维度,其模型中的所有指标权数的设置有统一的标准,计算分类有统一的公式,这尽可能地保证客观性。此外,该模型更多地注重企业的发展和变化,而不仅仅是企业现在的财务状况。该模型以大连市美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为例,证明了综合平衡记分模型的有效性。然而该模型权重的设置是根据对信用等级值的影响程度的大小来确定的,主观性色彩浓重,且其客户信用等级共分为10类,对于银行的信贷业务来说,仍然过于单薄,再有其企业成长能力指标、业务流程指标等信息难以准确获得。 2005年,浙江大学的冯蔚蔚[2]采用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商业银行企业客户群的信用风险进行了研究。其以浙江省制造业企业数据为样本,词啊用logis回归方法建立了两个信用风险评级模型,然后用模型对不同规模、不同经济性质、不同行业的企业客户群进行了检验分析。其得出的结果有以下几点:对于制造业来说,其选择的八个财务指标(资产负债率、息税前收益与总资产比率、营业利润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利息保证倍数、总资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对信用风险有较强的影响力,其信用评级结果表明,大企业客户群最好,中型企业次之,小型企业最低,国有企业客户群的信用风险高于股份制企业和民营企业。但是logis模型有其局限性,对于大数据集合缺乏适应性,且其选用指标对于当前的市场经济来说稍显单薄,从而使得其模型与当前环境下的信用评价有所偏差。 2010年,王瑛[3]采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划分企业客户群,并通过建立相应的决策树,得出银行企业客户信用评定的模型。同时对聚类分析置能处理定量目标以及相关性目的的局限性进行改进。通过聚类分析对企业划分为三类,各因素间相互独立,相关性较小,并通过选择合适的聚类因子来进行决策树分析从而得到银行企业客户的信用等级。其得到的聚类因子为: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流动负债,净资产,主营收入,营业利润,经营现流,总现金流,利润总额,税后利润,净利润。然而,聚类分析的方法虽然高效,但是其要求要先分类,然后根据权重重复聚类,在现实中,银行的信用评价涉及的因素较多,其中很多还难

如何评价一台计算机的性能

如何评价一台计算机的性能 计算机从发明以来,人们一直追求着如何将计算机性能大幅提升,使其具有更快的计算机速度、更高的计算能力。虽然计算机的运算速度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但是却不是评价计算机性能的唯一标准。不同时代、不同领域对计算机的性能需求也是不同的。 高性能计算机的性能评测技术提供了分析用户需求的系统化方法,可以帮助高性能计算机研制单位根据用户应用的需求特点,进行系统的设计和选择。 现代高性能计算机的研制需要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对于千万亿次级别的系统,处理器个数将超过10万个,研发费用将达到数亿元人民币,正确的系统设计决策显得尤为重要。由于高性能计算系统研制的主要动力来自用户需求,因此高性能计算机的研制决策必须以是否满足用户需求为最重要的标准,在系统设计时就需要深入分析目标应用特点,以用户需求驱动高性能计算机系统的研制。用户需求驱动计算机的研制以目前在TOP500上排名第一的IBMBlueGene/L 系统为例。该系统在设计之初就定位于解决大规模分子动力学问题,系统在设计时采用了高并行度、低主频策略。目前的BlueGene/L系统的处理器个数达到13万多个,处理器主频仅为700Mhz。由于分子动力学应用具有良好的并行性,使得系统可以通过多个处理器的聚合计算能力达到较高的整体性能,而低主频策略对系统能耗的降低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是,BlueGene/L显然并不适应所有的并行应用,对于通信频繁或负载不平衡的应用来说,并行度在提高到一定程度之后系统的整体性能反而可能下降,因此可能无法在BlueGene/L这样的系统上高效率地执行。 日本的地球模拟器在2002年~2004年TOP500上排名第一。该系统在运行实际应用中达到了很好的性能。地球模拟器获得成功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系统设计者与用户进行了长期合作,深入分析了用户应用。处理器是特制的向量处理器,针对应用提供了极高的单处理器性能,高性能的网络使得系统能够有效处理用户应用

系统性能评估

第7章 1.工程工作站:具有实现工程计算、程序编制和调试、作图、通信、资源共享的计算机环 境。 2.早期CAD环境:“大型机(超级小型机)+多路终端 3.工作站从应用对象、范围和功能需求上都不同于普通PC机 4.工作站与PC在配置上的一般区别:1. 图形处理能力:专业图形卡2. 可靠性: 采用多种 可靠性措施3. 性能: 采用高性能器件4. 扩展能力: 内存、多处理器等5. 软件配置: 操作系统、高性能图形处理软件等。 5.系统性能评价技术:从技术上, 主要有分析、模拟、测量三种技术 6.常采用的分析技术有:常采用排队论、随机过程、均值分析等方法进行近似求解,比如 流水线性能、多处理器系统性能分析、软件可靠性静态评估等。 7.分析技术的特点:特点是理论严密, 对基础理论的掌握要求较高。优点是节约人力/物 力, 可应用于设计中的系统。 8.模拟技术的特点:既可以应用于设计中或实际应用中的系统, 也可以与分析技术相结 合, 构成一个混合系统。 9.测量技术的特点: 10.模拟技术是基于试验数据的系统建模, 主要有: (1) 按系统的运行特性建立系统模型; (2) 按系统工作负载情况建立工作负载模型; (3) 编写模拟程序, 模拟被评价系统的运 行。 11.测量技术:该技术是对已投入使用的系统进行测量, 通常采用不同层次的基准测试程序 评估。不同层次指的是:核心程序、实际应用程序、合成测试程序 12.几乎所有基于模拟的评价方法都依赖于测试数据或实验值 13.总结:分为三种性能评价技术,分别是分析、模拟、测量,这三种技术分别对用不同成 熟度的系统。分析技术对应理论研究,特点是理论严密,基础知识掌握度高。模拟技术是对正在设计以及已经用于实际应用的系统进行建模,建模数据来源是实验数据。而测量技术的应用是对已经投入使用的系统进行测量。通常采用不同层次的基准测试程序,不同层次值的是:核心程序、实际应用程序、合成测试程序。 14.系统性能评价对象:内存、I?O、网络、操作系统、编译器的性能。 15.与程序执行的时间相关的两大因素:(1) 时钟频率(MHz);(2) 执行程序使用的总时钟周期 数。 16.CPU时间= 总时钟周期数?时钟周期= 总时钟周期数/ 时钟频率 17.IC(程序执行的指令数)和CPI(每条指令所需时钟数 18.CPU时间= CPI?IC ?时钟周期= CPI?IC /时钟频率 19.(1) 时钟频率: 反映计算机实现、工艺和组织技术; 20.(2) CPI: 反映计算机实现、指令集结构和组织; 21.(3) IC: 反映计算机指令集结构和编译技术。 22.系统性能评价标准:(1) 时钟频率(主频): 用于同类处理机之间(2) 指令执行速度法 (MIPS —定点运算) (3) 等效指令速度:吉普森(Gibson)法4)数据处理速率PDR(processing data rate)法(5) 基准程序测试法 23.MIPS指标的主要缺点是不能反映以下情况: ①不能反映不同指令对速度的影响②不能 反映指令使用频率差异的影响③不能反映程序量对程序执行速度的影响 24.吉普森(Gibson)法的主要缺点:(1) 同类指令在不同的应用中被使用的频率不同;(2) 程序 量和数据量对Cache 影响; (3) 流水线结构中指令执行顺序对速度的影响;(4) 编译程序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JAVA文献综述

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 文献综述 JAVA创意游戏坦克大战的设计与实现 姓名王辰 系名信息工程系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指导教师黄俊莲 日期2012年3月10日

前言 JAVA创意游戏坦克大战的设计与实现是我毕业设计的题目,我选择这样一个游戏软件作为题目的原因,不光光因为我是一个喜爱玩游戏的大男孩,同样的我也很看好游戏行业的市场发展前景,毕业后我有意从事相关工作。 现在游戏行业在我国的发展速度很快,电视广告,动画片,电影以及很多平面媒体上我们都能见到很多相关的宣传与资讯。据统计,全球范围内数字娱乐市场的规模将达到1000亿美元,而中国有近500万动画,网络游戏爱好者,另外至少还有400多万潜在用户群,以此带动的市场近有10亿元的规模。而随着影视业的发展,市场竞争的加剧,游戏行业将成为方兴未艾的朝阳产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渐提高,解决一日三餐,温饱出行已经不再是问题。人们更多的关注自己的精神娱乐生活,也更关注自己的生活质量。在网络的环境中,可以给与的不仅仅是很大程度上的自由,并且丰富多彩的娱乐项目,庞大的数据信息,在人们的生活中越来越占据主流的位置。 主题 游戏行业,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据统计,全国游戏行业的从业者不足1万人,人才的缺口相当之大。最然我国的游戏产业比不上美国,韩国。但是我们拥有的是无比巨大的潜在市场。我相信随着市场秩序的建立,国家的大力扶持,游戏产业的春天就在不远的前方。 2007年的中国网游市场风云突变,新旧交替。这一年我们见证了

韩系网游几乎全线溃败。领略了史玉柱从征途到巨人的资本胜利。遭遇了韩国网游屡屡向中国运营伙伴发难的无奈。更多的也发现了中国网络游戏玩家的逐渐成熟。从2007年一季度到三季度,网络游戏市场总体增量约6.4亿。其中,完美时空,金山,巨人,网龙等新企业迅速成长。目前的网民群体中,玩过网络游戏的网民也已经接近一半,其中付费游戏用户平均每月花费的金额达到84元。我国在2006至2008年间,网络游戏产业总值将达到221.6亿元。网络游戏所带来的巨大财富效应已是不争的事实。 当然,网络游戏的好景能否持久?一位软件公司的老总这样认为。机遇当然会伴随风险,然而也正是风险才能成就更大的机遇。渴求成功的人士,只要掌握问题的关键,自可趋吉避凶。他指出,目前网络游戏鱼龙混杂,如战国之乱,因此还难以形成专一的用户群。用户忠诚度不够,私服外挂问题,也是每一款游戏心中的痛。因此,谨慎的做法是仔细考虑游戏产品是否具有竞争力,有独特之处,有市场前景。专业人士预言,随着网络游戏的蛋糕做大,国内运营商不甘心为韩日游戏开发商久做嫁衣,而思自立。而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必能在玩家人心方面更胜一筹,就看产品开发,美工能否成功挖掘这部分市场。游戏产业如火如荼,然而Java作为一款火爆的编程语言同样广受欢迎。2011年上半年,我国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收入7817亿元,呈现高成长态势。信息技术咨询服务,数据处理和运营服务实现收入761和1073亿元。软件产品和信息系统集成服务分别实现收入2867和1673亿元。数据显示,软件开发行业前景广阔。

计算机的主要性能指标(必知)

计算机的主要性能指标是什么 计算机功能的强弱或性能的好坏,不是由某项指标决定的,而是由它的系统结构、指令系统、硬件组成、软件配置等多方面的因素综合决定的。对于大多数普通用户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指标来大体评价计算机的性能。 (1)运算速度。运算速度是衡量计算机性能的一项重要指标。通常所说的计算机运算速度(平均运算速度),是指每秒钟所能执行的指令条数,一般用“百万条指令/秒”(mips,Million Instruction Per Second)来描述。同一台计算机,执行不同的运算所需时间可能不同,因而对运算速度的描述常采用不同的方法。常用的有CPU时钟频率(主频)、每秒平均执行指令数(ips)等。微型计算机一般采用主频来描述运算速度,例如,Pentium/133的主频为133 MHz,Pentium Ⅲ/800的主频为800 MHz,Pentium 4 1.5G的主频为1.5 GHz。一般说来,主频越高,运算速度就越快。 (2)字长。计算机在同一时间内处理的一组二进制数称为一个计算机的“字”,而这组二进制数的位数就是“字长”。在其他指标相同时,字长越大计算机处理数据的速度就越快。早期的微型计算机的字长一般是8位和16位。目前586(Pentium,Pentium Pro,PentiumⅡ,PentiumⅢ,Pentium 4)大多是32位,现在的大多数人都装64位的了。 (3)内存储器的容量。内存储器,也简称主存,是CPU可以直接访问的存储器,需要执行的程序与需要处理的数据就是存放在主存中的。内存储器容量的大小反映了计算机即时存储信息的能力。随着操作系统的升级,应用软件的不断丰富及其功能的不断扩展,人们对计算机内存容量的需求也不断提高。目前,运行Windows 95或Windows 98操作系统至少需要16 M的内存容量,Windows XP 则需要128 M以上的内存容量。内存容量越大,系统功能就越强大,能处理的数据量就越庞大。 (4)外存储器的容量。外存储器容量通常是指硬盘容量(包括内置硬盘和移动硬盘)。外存储器容量越大,可存储的信息就越多,可安装的应用软件就越丰富。目前,硬盘容量一般为10 G至60 G,有的甚至已达到120 G。 以上只是一些主要性能指标。除了上述这些主要性能指标外,微型计算机还有其他一些指标,例如,所配置外围设备的性能指标以及所配置系统软件的情况等等。另外,各项指标之间也不是彼此孤立的,在实际应用时,应该把它们综合起来考虑,而且还要遵循“性能价格比”的原则。 追问 信息存储容量的基本单位,一个字节,,1K字节、1兆字节,1G字节,1TB的换算关系 回答 1024电脑的容量单位最小的是Bit,也就是位。而8位为一个字节,也就是Byte。在往上就是KB,MB,GB,TB。 电脑使用的是2进制,即1KB=1024B,1MB=1024KB=1048576B, 1GB=1024MB,1TB=1024GB

电脑系统性能分析与评价

浅谈计算机系统性能评价的认识和理解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计算机也得到快速发展,计算机性能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计算机性能评价不仅是计算机网络和计算机系统研究与应用的重要理论基础和支撑技术,也是当今通信和计算机科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因此,进行计算机系统性能评价成为当务之急。 计算机性能评价是指对系统的动态行为进行研究和优化,包括对实际系统的行为进行分析、测量和模拟按照一定的性能要求对方案进行选择,对现有系统的性能缺陷和瓶颈进行改进,对未来系统的性能进行预测,以及在保证一定服务质量的前提下进行设计。性能评价技

术研究使性能成为数量化的、能进行度量和评比的客观指标,以及从系统本身或从系统模型获取有关性能信息的方法。性能评价通常是与成本分析综合进行的,借以获得各种系统性能和性能价格比的定量值,从而指导新型计算机系统(如分布式计算机系统)的设计和改进,以及指导计算机应用系统的设计和改进,包括选择计算机类型、型号和确定系统配置等。 1 计算机系统性能评测指标 计算机系统性能指标有两类:可用性、工作能力。 可用性:它指计算机能够持续工作时间,一般用平均无故障时间和可恢复性来表示。 工作能力:它指计算机在正常工作状态下所具有的能力。它们是系统性能评价的主要研究对象。常用的工作能力指标由:吞吐量、延迟和资源利用率。 吞吐量:单位时间内系统的处理能力,指单位时间内完成的任务数。对于不同目标可能含义不同。例如,在评价一个数据库系统时,所指的吞吐量可以是单位时间内交易完成的个数;在评价一个网络系统是,吞吐量指单位时间内传输的字节数等。 延迟:完成一个指定任务所花费的时间。例如,在评价一个数据库系统时,可以考察它完成一个查询,或完成一个数据处理所需要的时间;在评价一个网络系统时,可以考察发送一个网络包所需要的时间等。 资源利用率:指完成一个任务所需要花费的系统资源。例如完成一个数据处理、所占用处理器的时间、占用内存的大小或占用网络带宽的大小等。 吞吐量越高、延迟越少、资源利用率越低则表示系统的性能越好。 2 计算机性能的主要评测手段 计算机性能的主要评测手段主要包括测量、模拟、分析方法。 测量方法:测量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系统性能评价手段。测试设备向被测设备输入一组测试信息并收集被测设备的原始输出,然后进行选择、处理、记录、分析和综合,并且解释其结果。上述这些功能一般是由被测的计算机系统和测量工具共同完成的,其中测量工具完成测量和选择功能。测量工具分硬件工具和软件工具两类。硬件测量工具附加到被测计算机系统内部去测量系统中出现的比较微观的事件(如信号、状态)。典型的硬件检测器有定时器、序列检测器、比较器等。例如,可用定时器测量某项活动的持续时间;用计数器记录某一事件出现的次数;用序列检测器检测系统中是否出现某一序列(事件)等。数据的采集、状态的监视、寄存器内容的变化的检测,也可以通过执行某些检测程序来实现。这类检测程序即软件测量工具。例如,可按程序名或作业类收集主存储器、辅助存储器使用量、输入卡片数、打印纸页数、处理机使用时间等基本数据;或者从经济的角度收集管理者需要的信息;或者收集诸如传送某个文件的若干个记录的传送时间等特殊信息;或者针对某个程序或特定的设备收集程序运行过程中的一些统计量,以及发现需要优化的应用程序段等。硬件监测工具的监测精度和分辨率高,对系统干扰少;软件监测工具则灵活性和兼容性好,适用范围广。测量方法是最直接、最基本的方法,其他方法也要依赖于测量的量,但是它比较浪费时间,只适合于已经存在并运行的系统。 分析方法:分析方法可为计算机系统建立一种用数学方程式表示的模型,进而在给定输入条件下通过计算获得目标系统的性能特性。该方法一般应用于系统的设计阶段,这时候因

计算机类文献综述范文

计算机类文献综述范文 计算机类文献综述范文 P2P文件共享系统设计与实现--文献综述 作者姓名 (学号计科系XX级XX班) 摘要:对等网(P2P)主要指计算机之间以对等方式形成的网络连接,弱化或完全取消了服务器的作用。文章首先将对P2P网络的基本概念、技术实现、主要应用进行介绍; 然后分析P2P技术与C/ S模式互联网的区别; 最后介绍了JXTA协议。 关键字:P2P; 文件共享; C/S模式; JX-TA 1 引言 随着像Napster、Gnutella、Freenet等P2P信息共享应用系统的流行,P2P(Peer- to—Peer,即对等网络)这种完全不同于客户/ 服务器的新一代分布式计算机模型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已被《财富》杂 志誉为将改变互联网未来的四大新技术之一。P2P可以简单地定义为通过直接交换信息,共享计算机资源和服务,对等计算机兼有客户 机和服务器的功能,在这种网络中所有节点是对等的,这些对等节点具有共同的责任与能力并协同完成服务,它们之间通过直接互连

实现信息资源、处理器资源以及存储资源的全面共享,而不需要依赖集中式服务器的支持,消除了信息孤岛和资源孤岛现象。 2 P2P网络技术的研究 2.1 P2P网络的基本概念 P2P技术主要指由硬件形成网络连接后的信息控制技术,主要代表形式是在应用层上基于P2P网络协议的客户端软件。IBM为P2P下了如下定义:P2P系统由若干互联协作的计算机构成,且至少具有如下特征之一:系统依存于边缘化( 非中央式服务器) 设备的主动协作,每个成员直接从其他成员而不是从服务器的参与中受益; 系统中成员同时扮演服务器与客户端的角色; 系统应用的用户能够意识到 彼此的存在,构成一个虚拟或实际的群体。P2P网络是互联网整体架构的基础,互联网最基本的TCP/IP协议并没有客户端和服务器的概念,在通讯过程中,所有的设备都是平等的一端。P2P技术改变了“内容”所在的位置,使 其正在从“中心”走向“边缘”,也就是说内容不再存于主要的服务器上,而是存在所有用户的PC机上。P2P使得PC重新焕发活力、不再是被动的客户端,而成为具有服务器和客户端双重特征的设备。 2.2 P2P网络的分类 关于对等网的分类,目前尚不统一,有很多争论,安P2P的定义大致可分为集中目录式对等网络、纯分布式对等网络、混合式对等网络。 2.2.1 集中目录式对等网络

开放域问答系统研究综述

开放域问答系统研究综述* 何靖1,陈翀2,闫宏飞1 (1.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北京,100871;2.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学院信息管理系,北京,100875)E-mail: hj@https://www.360docs.net/doc/a1715599.html,, chenchong@https://www.360docs.net/doc/a1715599.html,, yhf@https://www.360docs.net/doc/a1715599.html, 摘要:尽管搜索引擎能够满足网络用户的很多信息需求,但是还有很多它无法满足。原因之一是它严格的用户界面:它的输入是关键词,它的输出是相关文档集。对于很多信息需求,更加合适的提问和回答方式是自然语言。开放域问答系统就是用于解决这一问题的。本文主要介绍开放域问答系统的系统框架,主要技术和评测方法。 关键词:开放域问答系统;问题分析;信息检索;答案抽取 A Survey: Open-domain Question Answering System HE Jing1, CHEN Chong2, YAN Hongfei1 1(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1, China) 2(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5, China) E-mail: hj@https://www.360docs.net/doc/a1715599.html,, chenchong@https://www.360docs.net/doc/a1715599.html,, yhf@https://www.360docs.net/doc/a1715599.html, Abstract: Though Web users can find relative information with search engine, it cannot satify all information needs. One reason is that its interface to users is rigid: keywords as query and documents as output. However, for some information need, it’s more suitable to be queried and answered by natural language. Open-domain question answering system is designed to solve this problem. In this survey paper, we will introduce the framework and critical techniques for an open-domain question answering system and present how to evaluate it. Keywords:Open-domain question answering, question analysis, information retrieval, answer extraction 1概述 1.1研究背景 随着网络数据的快速增长,从海量网络数据中获得相关信息成为一个巨大挑战,搜索引擎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在分析搜索引擎日志时发现,它包含一些自然语言表述的查询如“如何安装RedHat9”。这表明互联网用户更加习惯于用自然语言来表达他们的某些信息需求。搜索引擎的输入是一组关键词,但是有时用户的信息需求很难用关键词确切地表达。同时,有时用户所需信息的粒度并不是一篇文档,而是一个描述性的段落、句子、结论、人名或数字等,但是搜索引擎对于一个查询返回的是一个文档集合,用户还需从中找出相关的内容。这表明现有的搜索引擎服务和用户的实际信息需求之间存在着两个方面的“鸿沟”:系统要求的关键词表达方式与用户自然表达方式之间的鸿沟和系统返回信 *本文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0903008,60933004),CNGI搜索引擎项目(CNGI2008-122),863 课题(2009AA01Z143),软件开发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SKLSDE-2010KF-03)及973计划海量项目(2005CB321901)的共同支持。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文献综述应该写些什么

文献综述应该写些什么? 文献综述是对某一方面的专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后经综合分析而写成的一种学术论文,它是科学文献的一种。文献综述是反映当前某一领域中某分支学科或重要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的,往往能反映出有关问题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等等。 要求同学们学写综述,至少有以下好处:①通过搜集文献资料过程,可进一步熟悉文献的查找方法和资料的积累方法;在查找的过程中同时也扩大了知识面;②查找文献资料、写文献综述是临床科研选题及进行临床科研的第一步,因此学习文献综述的撰写也是为今后科研活动打基础的过程;③通过综述的写作过程,能提高归纳、分析、综合能力,有利于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高;④文献综述选题范围广,题目可大可小,可难可易,可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自由选题。 文献综述与“读书报告”、“文献复习”、“研究进展”等有相似的地方,它们都是从某一方面的专题研究论文或报告中归纳出来的。但是,文献综述既不象“读书报告”、“文献复习”那样,单纯把一级文献客观地归纳报告,也不象“研究进展”那样只讲科学进程,其特点是“综述”,“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论述。总之,文献综述是作者对某一方面问题的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评论的科学性论文。 写文献综述一般经过以下几个阶段:即选题,搜集阅读文献资料、拟定提纲(包括归纳、整理、分析)和成文。一、选题和搜集阅读文献撰写文献综述通常出于某种需要,如为某学术会议的专题、从事某项科研、为某方面积累文献资料等等,所以,文献综述的选题,作者一般是明确的,不象科研课题选题那么困难。文献综述选题范围广,题目可大可小,大到一个领域、一个学科,小到一种疾病、一个方法、一个理论,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而定,初次撰写文献综述,特别是实习同学所选题目宜小些,这样查阅文献的数量相对较小,撰写时易于归纳整理,否则,题目选得过大,查阅文献花费的时间太多,影响实习,而且归纳整理困难,最后写出的综述大题小作或是文不对题。 选定题目后,则要围绕题目进行搜集与文题有关的文献。关于搜集文献的有关方法,前面的有关章节已经介绍,如看专著、年鉴法、浏览法、滚雪球法、检索法等等,在此不再重复。搜集文献要求越全越好,因而最常用的方法是用检索法。搜集好与文题有关的参考文献后,就要对这些参考文献进行阅读、归纳、整理,如何从这些文献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科学性和可靠性大的单篇研究文献十分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讲,所阅读和选择的文献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文献综述的水平。因此在阅读文献时,要写好“读书笔记”、“读书心得”和做好“文献摘录卡片”。有自己的语言写下阅读时得到的启示、体会和想法,将文献的精髓摘录下来,不仅为撰写综述时提供有用的资料,而且对于训练自己的表达能力,阅读水平都有好处,特别是将文献整理成文献摘录卡片,对撰写综述极为有利。 二、格式与写法

自动问答综述_郑实福

中 文 信 息 学 报 第16卷第6期 JOURNAL OF CHINESE INF ORMATION PROCESSING Vol.16No.6 自动问答综述 郑实福 刘 挺 秦 兵 李 生 (哈尔滨工业大学信息检索实验室 哈尔滨 150001) 摘要:自动问答技术是自然语言处理领域中一个非常热门的研究方向,它综合运用了各种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本文介绍了自动问答技术的发展现状和自动问答系统中常用的技术。自动问答系统一般包括三个主要组成部分:问题分析、信息检索和答案抽取。本文分别介绍了这三个主要组成部分的主要功能和常用的方法。最后还介绍了自动问答系统的评价问题。 关键词:自动问答;问题分类;信息检索;答案抽取 中图分类号:TP391.3 Overview of Question-Answering ZHENG Shi-fu LIU Tin g QIN Bing LI Sheng (Information Retrieval Laboratory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 ogy Harbin 150001 China) A bstract:Question-Ans wering is a hot research field in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which includes many kinds of NLP technology.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urrent research status and the methods that are often used in Question-Ans wering.In general,a Question-Answering system is made up of three parts:Question Analysis,Information Retrieval and Ans wer Extrac-tion.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main functions of these three parts and the common approach used in these parts in detail.At last,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evaluation of Question-Ans wering system. Key words:Question-Answering;question classification;in formation retrieval;ans wer extraction 一、引言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互联网上的信息越来越丰富,现在人们能够通过搜索引擎方便的得到自己想要的各种信息。比较有名的搜索引擎有Google、Sohu、Yahoo等。无论哪方面的内容,这些搜索引擎都能帮助人们快速地找到相关的网页。用户只需输入一些关键字,它们马上就会搜索出相关的网页。 但是这些传统的搜索引擎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其中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相关性信息太多。传统的搜索引擎返回的相关网页太多,用户很难快速准确地定位到所需的信息。例如,用户在Google上输入几个关键字,它有可能返回成千上万个网页,用户将浪费很多时间在这些网页中查找自己所需要的信息。二是以关键词的逻辑组合来表达检索需求,因为人们的检索需求往往是非常复杂而特殊的,是无法以几个关键词的简单组合来表达的,这样用户都没有将自己的检索意图表达清楚,搜索引擎自然也就没有办法找出令用户满意的答案了。三是以关键词为基础的索引、匹配算法尽管简单易行,毕竟停留在语言的表层,而没有触及语义,因此检索 收稿日期:2002-5-10 基金项目:哈尔滨工业大学校自然科学基金项目(HIT.2000.50) 郑实福,男,1977年生,硕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自动问答、多文档自动文摘、信息检索.

“计算机网络与计算机系统的性能评价”

计算机网络与计算机系统的性能评价” 1 背景 计算机网络和计算机系统目前已经成为现代信息社会 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其应用遍布社会的各个领域,成为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本需求,是知识经济的基本载体和支撑环境。性能评价是计算机网络和计算机系统研究与应用的重要理论基础和支撑技术,是通信和计算机科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也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相连、内容丰富、体系完整的学科。许多IEEE的权威会刊也都有专门的性能评价专栏,还有许多关于性能评价的国际学术年会。此外,性能评价也是国外计算机、通信、信息科学等专业大学高年级学生和研究生的必修课程之一。 长期以来,虽然学习数学系开设的纯数学有利于夯实研 究生的基础理论,但要在计算机和网络系统建模分析的具体研究中应用随机观念解决实际问题,偏重理论体系完备性和严密性的纯数学略显抽象,不容易被深刻理解,进而阻碍学生在实际系统与抽象的理论方法之间建立自然联系。为此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于 2000 年开设“计算机网络与计算机系统的性能评价”课程,任课教师为林闯教授,笔者于 2012 年加入课程建设队伍,开始承担部分教学任务; 2014 年独立承担课程教学。十多年来,课程在林闯教授及其教学

团队的努力下,多次荣获清华大学研究生精品课程。 2课程定位 计算机网络与计算机系统的性能评价”属于专业基础 理论课程,强调用工程数学解决实际问题,是基础理论课和学科专业课之间的桥梁。课程教学强调培养研究生对计算机网络和计算机系统的性能模型方法和性能分析的直观理解,熟悉基本思路,通晓性能建模与分析的一般方法,熟练并尽可能创造性地应用随机过程、排队论、随机 Petri 网等方法开展计算机网络与系统性能评价的相关研究。课程着重培养研究生应用随机概念分析和评价计算机系统性能的基本研究能力。此外,课程建设也致力于以学生能力培养为核心,注重理论深度,体现研究型教学的特色。 3课程建设 3.1用“领会方法精髓”的思想指导教学 课程内容按照系统性能评价的模型技术与方法分为3个部分:第一部分讲解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包括随机变量及期望的相关定理、马尔可夫过程和更新过程等随机过程以及随机稳定性分析等。第二部分是排队论,包括各种典型单节点排队模型以及乘积解 / 非乘积解排队网络。第三部分是随机 Petri 网与性能评价,主要内容有 Petri 网和各种随机 Petri 网及其在系统性能评价中的应用。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强调数学基础理论中的相关概念、定义和定理等在描述实际物理系统 如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系统)时的映射关系,注意用简单的模型和示例讲述基础理论在描述和刻画实际系统时的本质。课程讲授过程中采用幻灯讲义,但对较难的数学推导和分析内容则采用板书方式,同时在讲解详细的分析推导过程之前增加了轮廓性的介绍,之后注意总结主要结论的本质,并结合实际系统阐述理论所揭示的物理意义,适当增加应用举例,力图将抽象的数学理论讲解得直观而易理解,启发同学思考和领会方法的精髓。如讲授离散时间马尔可夫链模型时,首先剖析单机双核 CPU共享内存系统的建模,然后扩展到多机多核计算机系统的建模,使同学们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理解并掌握应用离散时间马尔可夫链建立计算机系统分析模型的关键一一结合实际系统的工作过程,

计算机专业文献综述格式及要求范文

专业文献综述 (说明:以下所有红色、蓝色文字仅供参考,学生在写作论文时请保留字体、字号,改写或删除掉文字,黑色文字请保留。每一页的上方(天头)和左侧(订口)分别留边25mm,下方(地脚)和右侧(切口)应分别留边20mm,页眉和页脚为0。论文题目使用黑体三号字,小标题使用黑体小四号字,正文使用宋体小四号字;首行缩进2个字符,行距为单倍行距,段前段后为0.5行,字符间距为标准。为保证打印效果,学生在打印前,请将全文字体的颜色统一设置成黑色。以上说明参阅后请自行删除,包括本文本框!!!) 题目: 基于数据仓库的决策支持系统 姓名: 冯君娜 学院: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班级: 计科14班 学号: 指导教师: 黄芬职称: 副教授 200 年月日 南京农业大学教务处制

基于数据仓库的决策支持系统(3号黑体) 作者:冯君娜指导老师:黄芬(小四宋体) 摘要:随着社会对信息需求的增加,传统的决策支持系统已不能满足需要。本文就近几年正快速发展的新型决策支持系统――基于数据仓库的决策支持系统进行了讨论。文中给出了决策支持系统的概念及特点,分析了传统决策支持系统的不足之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数据仓库的决策支持系统,介绍了它的体系结构,最后对构成这种新型DSS的技术――数据仓库( DW )技术、联机分析处理( OLAP )技术、数据挖掘( DM )技术作了更深一步的探讨。摘要:×××××××××(200—300字,小四宋体)××××××××……… 关键字:决策支持系统;数据仓库;联机分析处理;数据挖掘(×;××;3-5个,小四宋体)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And Data Warehouse(3号T imes New Romar)FENG Jun-na,HUANG fen(小四Times New Romar)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ollege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iangsu Nanjing ) Abstract: As the increment of the society's requirement of information, the traditional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can't satisfy the demand. This paper discusses a new type of DSS which develops quickly in recent years ――the DSS based on data warehouse. In this paper the concept and features of DSS are given and the drawbacks of the traditional DSS is analyzed. On the basis of these, the DSS based on data warehouse is proposed, and the architecture structure is introduced. Finally, the data warehouse technique, the online analytical processing technique and the data mining technique is discussed further in the article which make up of the new type of DSS.(小四Times New Romar,200—300个实词) Key words: decision support system;data warehouse;online analytical processing,;data mining×××××;×××(3-5个,小四Times New Romar) 引言:随着数据库技术的不断发展及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广泛应用,数据库的数据量和规模也在急剧增长。企业要想在当今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下生存和发展,建立一个企业的决策支持系统( Decision Support System,简称DSS )非常必要。但企业决策者目前已不仅仅满足于对数据的简单维护和查询,而是更希望能有效地对变化的商业环境进行分析,使信息不仅能反映市场变化的瞬间状态,而且还能反映它的历史及趋势,得到数据更深层次的信息,以利于决策支持。数据仓库的出现及决策支持系统工具的充分利用,无疑给决策支持系统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前言(引言):标题用小四号黑体,其它文字用小四宋体) 正文:×××××(标题用小四号黑体,其它文字用小四宋体)×××××××× 1□决策支持系统的概念及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