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小学语文阅读教材解读与教学建议

部编版语文阅读教材解读与教学建议

部编版语文阅读教学应遵循语文学习规律,不断丰富学生的言语实践和语言积累,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阅读方法和策略,发展思维,形成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阅读内容内涵丰富、语言典范、题材广泛、体裁多样;编排体例创新灵活,目标要求清晰明了,语文要素层次分明。教师要准确把握阅读教材的特点,发挥其功能,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一、阅读教材内容编排体例的创新性

1.双线组织单元结构。

变单一的主题单元结构为“双线组织单元结构”是统编语文教材编排的一个重要创新。一条线索是“人文主题”,每个单元的课文围绕这一主题进行选编。另一条线索是“语文要素”,包括必备的语文知识、基本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方法(策略)和学习习惯等。这样编排将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有机统一,直接指向语文学习本体,使得每个单元的学习目标与要求清晰明了,增强了教材的可操作性。

2.阅读教学实施“三位一体”。

统编教科书创新阅读教学体制,将课外阅读纳入教材,形成“精读—略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教学结构。精读课给例子,教方法,学方法;略读课学生自己读,用方法,不断实践、巩固;课外阅读课程化,增大阅读量,全面促進学生语文素养提升。

3.特殊单元设置。

统编教材从三年级开始有目的地编排了4个阅读策略单元,分别是预测、提问、提高阅读的速度和有目的地阅读。以“阅读策略”为主线组织单元内容,每单元由单元导语、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和语文园地组成。编排策略单元引导学生获得必要的学习阅读的策略,提高阅读效率,使他们成为积极主动的阅读者。

统编教材除了在阅读单元有序地安排习作训练,还从三年级开始按照学生习作能力的发展序列,有计划地编排了8个习作单元,突破习作教学的重难点。习作单元以习作能力发展为主线组织单元内容,每单元由单元导语、精读课文、习作例文、交流平台和习作组成。这样编排改变传统的完全以阅读为中心的编排体系,引导语文教学更加关注表达,改变多年来语文教学重阅读轻习作的现状,强化学生习作能力的培养。

4.特色单元安排。

选文文体丰富,以文学体裁编排单元是统编教材的创新点。如三下的寓言单元,介绍中外寓言故事,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文本蕴含的道理。四上的神话单元,感受神话中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四下的现代诗单元,让学生在诵读中外著名诗人的作品中,初步感受诗歌的魅力。五下的古典名著单元,将《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的改编版和原文一起介绍给学生,引导学生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产生对明清古典小说的阅读兴趣。六下的外国文学名著单元,学生可以通过阅读世界文学名著,初步了解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成果。文体单元还有三上童话单元、四上历史故事、五上民间故事、六上小说单元、六下长篇小说等。

另外,阅读教学中还有以作家作品编排的单元,如六上的“走近鲁迅”。还有一些特色的单元编排形式,是引导学生学习方法策略,如四上的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四下的长文章阅读单元等。

二、阅读教学建议

1.强化整体意识,发展语文能力。

统编教材阅读教学,要有整体意识、系统思维。教材的每一册之间,每册的单元与单元之间,以及单元内的课文之间都是环环相扣,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学时要加强整合。解读教材要整体把握,分析与本学段目标的联系,重视单元之间的联系,注意瞻前顾后,始终瞄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加强言语实践,更好地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课文的人文内涵和语文要素要有机融合,整体教学,不能两张皮。一个单元可看作一个整体,单元内的课文组合虽有其结构体例,教学中也可根据需要灵活处理,不一定按部就班。

2.强化目标训练,落实语文要素。

阅读教学教什么、怎么教?教材每个单元的语文要素,指向明确;每一课都有明确的、独有的需要完成的语文学习任务。我们要增强目标意识、训练意识,训练要体现针对性、层次性与发展性。可依据学段常规目标、单元重点目标和课文特色目标,将语文要素落到实处,一课一得。每一课的教学要充分利用每篇课文后的思考练习题,精准把握目标,使教学有的放矢,有据可依。

3.把握课型特点,指导阅读方法。

统编教材阅读教学分精读和略读两种课型。我们要明晰其编排意图和教学要点,处理好精读和略读的关系,充分体现学与习的过程。教师要在精读课文教学中指导学生阅读实践,激

发阅读兴趣,丰富阅读积累,学习阅读方法,培养阅读能力。略读课文让学生根据课文前的提示把精读课文中的阅读方法迁移运用,在实践中巩固。

阅读策略单元教学以帮助学生掌握阅读策略为主要目标,培养学生运用阅读策略的意识和基本能力。单元中的精读课文教学的定位是在阅读实践的过程中学习掌握阅读策略,旁批和课后思考练习题是目标要求的呈现方式。略读课文的教学更多地偏向使用阅读策略。

习作单元中没有略读课文,安排了两篇习作例文。精读课文教学要注重引导学生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服务于写作能力的提高。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还要重视多种阅读方法的指导,如默读、浏览、猜读、跳读、比较读等,让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形成独立阅读的能力。

4.明晰文体意识,发挥功能价值。

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强化文体意识,发挥不同文体文本的学习价值。对小说、散文、诗歌、童话、故事等不同题材,不同文本,教者不仅要明确阅读教学的共性目标,更要明确不同文体课文教学的个性价值。如大量的古诗文教学要引导多诵读,丰富积累,培养语感。教材从三年级开始安排了文言文,文言文教学要参照课后思考练习确定学习目标。能借助注释理解词句,了解大意,读懂内容,明白故事道理;反复朗读背诵,体会学习文言文的乐趣。

5.倡导大量阅读,养成良好习惯。

阅读是重要的能力和习惯,小学是培养学生一生阅读习惯的重要阶段。叶圣陶先生说:“单凭一本国文教材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在国文教材以外多看一些书,越多越好。”阅读能力必须靠大量的阅读才能提高。

统编小学语文阅读教材解读与教学建议

部编版语文阅读教材解读与教学建议 部编版语文阅读教学应遵循语文学习规律,不断丰富学生的言语实践和语言积累,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阅读方法和策略,发展思维,形成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阅读内容内涵丰富、语言典范、题材广泛、体裁多样;编排体例创新灵活,目标要求清晰明了,语文要素层次分明。教师要准确把握阅读教材的特点,发挥其功能,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一、阅读教材内容编排体例的创新性 1.双线组织单元结构。 变单一的主题单元结构为“双线组织单元结构”是统编语文教材编排的一个重要创新。一条线索是“人文主题”,每个单元的课文围绕这一主题进行选编。另一条线索是“语文要素”,包括必备的语文知识、基本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方法(策略)和学习习惯等。这样编排将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有机统一,直接指向语文学习本体,使得每个单元的学习目标与要求清晰明了,增强了教材的可操作性。 2.阅读教学实施“三位一体”。 统编教科书创新阅读教学体制,将课外阅读纳入教材,形成“精读—略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教学结构。精读课给例子,教方法,学方法;略读课学生自己读,用方法,不断实践、巩固;课外阅读课程化,增大阅读量,全面促進学生语文素养提升。 3.特殊单元设置。 统编教材从三年级开始有目的地编排了4个阅读策略单元,分别是预测、提问、提高阅读的速度和有目的地阅读。以“阅读策略”为主线组织单元内容,每单元由单元导语、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和语文园地组成。编排策略单元引导学生获得必要的学习阅读的策略,提高阅读效率,使他们成为积极主动的阅读者。 统编教材除了在阅读单元有序地安排习作训练,还从三年级开始按照学生习作能力的发展序列,有计划地编排了8个习作单元,突破习作教学的重难点。习作单元以习作能力发展为主线组织单元内容,每单元由单元导语、精读课文、习作例文、交流平台和习作组成。这样编排改变传统的完全以阅读为中心的编排体系,引导语文教学更加关注表达,改变多年来语文教学重阅读轻习作的现状,强化学生习作能力的培养。

教材解读|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材解读

教材解读|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 材解读 本文介绍了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材的编排和基本结构。教材共分八个单元,每个单元都以专题组织课文。第 1~4课为“自然景观”篇,第5~8课为“思考置疑”篇,第9~ 11课为“观察与发现”,第12~15课为“神话故事”篇,第16~17课为“多彩生活”篇,第18~20课为“童年往事”篇,第21~24课为“爱国立志”篇,第25~27课为“历史故事篇”。教材还 新增了19篇课文和口语交际内容。教材分组编排,每组包括 导语、课例、语文园地三大部分。每个专题都涵盖丰富的内容,贴近儿童生活,有教育价值和时代感,突出了研究语文的特点。 四年级上册教材与前几册教材相似,注重加强目标意识,全面、准确地落实语文教学目标。老师们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了解本教材的主要特点: 1.课文编选围绕专题,分精读和略读两类。全册共有27 篇课文,其中20篇为精读课文,7篇为略读课文。精读课文 后有思考练题,略读课文前有连接语,提示略读课文的研究要求。

2.生字研究要求认识200字,会写200字。要求认识的字分散安排在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在课后生字条里列出;要求会写的字只在精读课文中安排,列在课后的方格里。教材后面附有两个生字表,“生字表一”是要求认识的字,“生字表二”是要求会写的字。 3.课文中的生字注音有不同情况,多音字注音用方括号。教材后面附有注音提示,供老师指导学生朗读时参考。 4.语文园地包含多个栏目,如口语交际、作、交流平台、识字加油站等,以帮助学生全面提高语文能力。每组课文后有“词语盘点”,分“读读写写”与“读读记记”两栏,列出本组精读课文中出现的由会读会写的字组成的词语和由要求认识的字组成的词语,略读课文中出现的由会读会写的字组成的词语也列在“读读记记”中。 课程标准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并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提出了语文教学目标,其中包括总目标和阶段目标。这些目标是我们制定教学计划的基础。有的目标是贯穿始终的,如

统编三上阅读策略单元教材解读与教学建议

统编三上阅读策略单元 教材解读与教学建议 一、统编教材设置阅读策略单元的意义和价值 阅读策略主要包括预测、连结、提问、图像化、推论、自我监控等等. 中高年级:强化阅读习惯和方法的养成.三年级起的编排: 教材中的其他阅读策略: 复述: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 二年级,借助图片等讲故事; 三年级,详细复述; 四年级,简要复述; 五年级:创造性地复述. 默读: 课程标准 一、二年级,重点训练朗读正确,二年级开始练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三、四年级,有感情地朗读、分角色朗读,逐步提高默读速度,做到一边读一边想; 五、六年级,重点训练提高默读速度,学习扫读等。 二、三上阅读策略单元——“猜测与推想”教材解读(12、13、14课)推测策略单元教材编排的独具匠心 预测阅读策略教学尝试 1.直接解释:介绍将要阅读的材料中,需要使用哪一种策略,什么时候使用,该如何使用(明确策略的有效性及使用过程) 2.示范作用:采用出声思考的形式,让学生示范自己使用该策略。(使学生认识策略的可操作性;) 3。指导练习:指导学生进行由简至难的练习,逐渐减少指导数量;(通过练习逐步掌握该阅读策略;) 4。独立练习:学生独自完成阅读和阅读策略的使用;(通过练习逐步掌握该阅读策略;) 5。总结反馈:再次向学生明确简述策略的操作步骤,该策略在其他情景下使用;(明确阅读理解策略的应用性和迁移性). 预测策略指的是读者在阅读中根据文本的线索、自身的背景知识以及生活经验对文本的情节发展、故事结局、人物命运、作者观点等方面进行自主的假设,并在阅读过各中寻找文本信息来验证自己已有

统编本教材阅读策略单元解读及教学建议

统编本教材阅读策略单元解读及教学建议 作者:王艳青 来源:《小学语文教学·人物》2022年第02期 阅读策略的形成有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使其向纵深发展并成为积极的阅读者。统编本教材突破了传统语文教材的编写体例,从三年级开始,以预测、提问、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有目的地阅读四种基本的阅读策略为主线,编写了序列阅读策略单元。如何破解阅读策略单元的密码,借助这类特殊单元引导学生掌握必要的阅读策略?笔者尝试从单元解读和教学建议两个维度作如下思考。 一、对阅读策略单元的解读 1.阅读策略单元的内容安排 纵观统编本教材,不难发现,教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从三年级开始,在上册中选取了四种阅读策略来编写策略单元。具体安排如下:三年级上册——预测,四年级上册——提问,五年级上册——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六年级上册——有目的地阅读。这四种阅读策略由浅入深,逐步推进,呈阶梯式序列化分布。 2.阅读策略单元的编排特点 阅读策略单元的编写结构与普通阅读单元基本相似,都是由导语、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几个部分组成。但也有不同。 (1)单元主题安排不同。统编本教材普通单元以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展开,所选编的课文都围绕该单元共同的人文主题,同时也共同承载着这个单元的语用主题。如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这个单元的人文主题是“重温革命岁月,把历史的声音留在心里”,所选编的课文是《七律·长征》《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和《灯光》。这四篇课文都是革命题材类文章,紧扣该单元的人文主题。这个单元的语用主题有两个:一是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二是尝试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写一次活动。所以这四篇课文都涉及了点面结合方法的运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材分析解读及建议统编本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依据,吸收了语文课程建设和课堂改革的重大成果,借鉴了各地课堂教学的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注重拓展知识的宽度,提高能力的梯度,增强素养的厚度,强化情感的温度,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加强语言文字的运用和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教材特点: 1.注重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语文是一门人文性与工具性统一的学科,它在培养学生养成高尚道德情操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本册教科书通过寓言故事、古典诗词、童话等多种形式向学生传递热爱祖国,实事求是,勤劳勇敢等正能量。 2.注重夯实基础。 重视识字写字,重视阅读,重视习作,重视口语交际,从多个方面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使学生真正在课堂上享受学语文的过程而不是学课文的过程。 3.注意以生为本。 中年级学段的语文学习呈现一种过渡性,本册教科书准确把握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发展方向,充分认识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采用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享受学语文的

乐趣。 4.重视理论联系实际。 在打好基础的同时,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以多种多样的活动为平台,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进一步将自己的学习收获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 5.关注大量阅读。 注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不仅设计了资料袋供学生参考,还专门设计了“快乐读书吧”作为读书专题活动,学生既能将习得的学习方法运用到阅读中,又能从阅读中获得新知识。 6.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积累有效的学习方法,并将其应用到学习过程中,变被动接受为主自动获取。 二、教材单元分析: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材按照专题编排内容,安排了八个学习主题,分别是“感受多彩春天”、“品味经典寓言”、“体会传统文化”、“关注精彩发现”、“发挥无限想象”、“追忆幸福童年”、“探索自然奥秘”、“遨游童话王国”。一共选编了28篇课文,其中22篇为精读课文,6篇为略读课文。课文语言规范,符合三年级学生认知特点。体裁多种多样,内容生动,

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解读及实施建议

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解读及实施建议 随着新课改的推行和语文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些教材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教师在使用这些教材的过程中可能面临一些问题,比如如何理解和运用教材,如何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内容等。本文将对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进行解读,并提出相应的实施建议,以便教师更好地使用这些教材。 一、教材内容解读 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是按照新课程标准要求编写的,包含了语文基础知识、课文、习题、课外阅读等内容。教材内容的主要特点有以下几点: 1. 注重思维的培养。教材内容强调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通过精心编排的课文和习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 2. 多元化的教学内容。教材中融入了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包括文学名著、优秀作文、民间故事、现代诗歌等,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社会。 3. 强调语文实用性。教材内容除了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外,还强调语文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运用,如通过日常阅读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通过写作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等。 二、实施建议 针对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的特点和内容,以下是一些实施建议,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参考: 1. 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提出一些开放式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讨论。在课文教学中,可以通过提问来激发学生的思维,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和背后的意义。 2. 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组织教学活动,如小组讨论、情境演绎、课外阅读等,帮助学生全面理解课文内容,拓展他们的学习视野,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3. 拓展课外阅读。除了教材中的课文内容外,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引导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材料,并帮助他们进行阅读分析和交流。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广泛兴趣和爱好。

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解读及实施建议

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解读及实施建议 小学语文教材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和文化的重要工具,它不仅包括教材内容本身,还 包括教材的编写、组织和实施方式。本文将从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的特点和教学实施建议 方面进行解读。 1. 突出情感教育 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和品德,通过文学作品和课文内容潜移默化 地熏染学生的情感世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美、懂得美、珍爱美。 2. 重视文化传承 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注重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学习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提升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心。 3. 关注学生生活 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注重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选择生活化的材料和情境,让学 生在阅读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多彩,增强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4. 打破传统模式 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在内容编排和形式呈现上,尝试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将传统文 学作品与现代生活相结合,使课文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实际,增强学生的认知和理解。 实施建议 1. 鼓励多媒体教学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引入音频、视频、图片等多种形式的资料,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 2. 注重情感教育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表达能力,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情 感观点,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文的情感交流,提升情感表达的能力。 3. 鼓励阅读体验 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进行情感体验和情感认同,使学生能够在阅读中感 受到美,懂得美,在阅读的过程中得到心灵的滋养和美的享受。

4. 引导学生思辨 在教学实施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 6. 促进合作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7. 注重课外拓展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外拓展活动,如课外阅读、写作比赛等,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和品德,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实施中应根据教材特点,注重多媒体教学,鼓励情感表达和思辨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促进合作学习,开展课外拓展活动,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解读及实施建议

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解读及实施建议 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是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教材之一,教材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生活,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阅读能力。本文将对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进行解读,并提出实施建议,希望对教师们在教学中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一、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内容解读 1. 教材结构 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分为语文一至语文六,每年级分为上下册,共12册。每册教材由课文、课后练习、阅读、古诗文、写话等板块组成,全面覆盖了小学语文教学的各个方面。 2. 教材特点 (1)内容丰富多彩: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涉及了生活、自然、历史、艺术等各个方面,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了解更多的知识。 (2)注重阅读素养培养: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丰富多样的文学作品和实用性的阅读材料,帮助学生提升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素养。 (3)注重语言能力培养:教材通过丰富多样的课文和写话内容,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书写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1. 深入理解教材内容 教师在使用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之前,首先要深入理解教材的内容和教学目标,把握每个课文、词语、句型的含义和用法,确保能够全面准确地向学生传授知识。 2. 合理安排教学进度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进度,教师要合理安排教学计划,适当控制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和进度,确保学生能够循序渐进、逐步掌握知识点。 3. 注重课文的阅读和理解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课文的阅读和理解,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分析、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的内涵和作者的用意,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 4.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师在使用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时,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例如利用视频、图片、实物、游戏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5. 注重学生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课堂上的口头表达、写作练习等方式,提 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真正掌握和实际运用所学知识。 6. 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情感,引导学生用情感去理解文学 作品,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结语 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是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内容充实丰富,体现 了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教师们在教学中要深入理解教材内容,合理安排教学进度, 注重课文的阅读和理解,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注重学生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 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情感,帮助学生全面提高语文能力和素养。希望教师们能够通 过不断地努力和实践,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语文学习环境,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这是 文章的结束】

部编语文五上第二单元解读和教学建议

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单元解读和教学建议 一、要点解读 统编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其阅读部分指向的是“阅读与速度”,属于“阅读策略单元”。这一单元由“阅读”“习作”和“语文园地”三部分内容组成。其中阅读部分的4篇课文都是精读课文。下面以“篇章页”为线索展开要点解读。 篇章页左上角的“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是站在人文主题的视角对学生阅读提出的基本要求,这也是时代对现代人阅读素养的诉求与召唤。面对当今信息社会,唯有提高阅读速度才能广汲博取、扩展视野,增重生命的厚度,提高生命的质量。近年的研究指出,在儿童早期发展阶段,阅读速度与阅读理解互相促进,即读得越快,理解越快;理解越快,读得更快。然而,阅读速度的发展不是无止境的,儿童到了一定的年龄阶段,阅读速度就趋于固定了。因此,待成年后再进行阅读速度的训练,可能“为之晚矣”;在儿童阶段加强阅读速度方法与习惯的训练,可谓“正当其时”[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第三学段明确指出:“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这是课标对小学毕业生默读速度的要求。 篇章页右下角的第一个语文要素是:“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指明了这一单元教学的核心知识点,与“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相呼应。那么具体要学习哪些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呢?我们首先看每篇课文题目之下的学习提示:(PPT) 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关注课后“习题”,关注“学习伙伴”渗透的方法以及“语文园地”中的各项内容。它们或是对“学习提示”做巩固强化,或是对其进行总结梳理,或是对其增加一些有益的补充。 例如《将相和》课后的“选做”题,是在训练学生“拉大视距、扩展视域”,是对如何做到“不一个字一个字读”提供的具体训练方法。再如《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课后学习伙伴的速读感受,是除关注每段的关键句之外,对篇章表达特点关注的补充。实际上,“速读有的文章,可以先把扫视的注意力放在发现文章的布局谋篇的构思上,尤其要注意文章要点出现的规律,掌握了这个规律,有的地方就可以跳过不看,同样能起到掌握要点或获得所要信息的作用。”又如“语文园地”中的“词句段运用”栏目,提出了“及时概括语句的意思,能够帮助我们提高阅读速度”,这是对“学习提示”中提高阅读速度方法的又一种补充;另外,“交流平台”还提出了“熟能生巧”的练习观,“日积月累”栏目有关“惜时”的名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材解读和教学规划教学建议

统编六下第六单元整体解读与教学规划 ★整体解读 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感谢与惜别”,设计这样的人文主题是为了帮助学生梳理六年的学习成长经历,在梳理过程中回味、感受,表达对母校和师友的感激和惜别之情。本单元编排了两个板块,分别是“回忆往事”和“依依惜别”。这两个板块的设计,是为了使学生“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在整理资料的过程中获得课本所要求的情感体验;并能够“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学写策划书”。统编版教材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做出了循序渐进的设计安排—— 从上面的表格中可以看出,“搜集资料”与“整理资料”是中、高学段的要求。其中对四年级的学生提出的要求是,“根据需要收集资料,初步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五年级的学生提出的要求是“学习搜集资料的基本方法”,“搜集资料”是指根据学习和实践的实际情况将所需要的数据、文字等以一定的方法聚合到一起,以满足具体学习和实践的要求。值得注意的是,统编版教材对四年级的要求是“初步学习”整理资料,对五年级的学生要求只掌握搜集资料的基本方法。“初步学习”意味着养成基本的整理资料的意识,能按照一定要求简

要整理资料。而学习搜集资料的“基本方法”,则意味着学生已经有主动根据目的进行资料搜集,搜集中可能涵盖查阅书籍、图书馆资料查询、网上资料查询等基本的操作方法。而到了六年级下学期,学生已经经过了六年学习实践的锻炼,统编版教材提出的要求是“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此时,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搜集资料的方法,故而在原有基础上对六年级学生提出进一步的要求——“整理资料”。所谓整理,在教材中有明确的“活动建议”。活动建议分为“填写时间轴”、“分享难忘回忆”、“制作成长纪念册”。由此可知,“整理资料”是针对学生成长纪念册的提出的要求,而在这个完成这个要求之前,需要学生能够填写时间轴、分享难忘的回忆。“填写时间轴”的活动建议实际上是整理资料的第一步,六年对于只有12岁的学生来说,时间跨度长,梳理时间线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讲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汇总记忆的方法,可以有效防止遗忘、错记。“分享难忘回忆”的活动建议,实际上完成的是“筛选”的工作,六年里零碎记忆有很多,如何筛选出合适的内容,可以通过分享会、作文写作等形式来贯穿。同时,在分享中,师生之间的情感共鸣,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感激和不舍之情。“制作成长纪念册”的活动建议,涵盖了具体整理资料的方法,包括:收集、筛选成长资料、根据需要给收集的资料分类、编排成长纪念册。“收集、筛选成长资料”中涉及“快速浏览”的阅读技巧;“根据需要给收集的资料分类”新授两种资料分类方法“编年体”和“栏目式”。“编排成长纪念册”中给出了详细的编排建议,包括成长纪念册的构成,纪念册制作顺序。有了对单元综合实践活动训练要素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材解读和教学规划教学建议

统编六下第四单元整体解读与教学规划 一、整体解读 (一)阅读训练要素“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本单元围绕“革命理想”“高尚品格”的人文主题编排组织学习内容,意在让学生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了解英雄事迹,学习高尚品质,激发爱国情怀。人文主题既是串联单元学习内容的“线索”,也是本单元必须要落实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本单元编排了四篇课文,分别是《古诗三首》(李贺《马诗》、于谦《石灰吟》、郑燮《竹石》)、李星华的《十六年前的回忆》、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和杨旭的《金色的鱼钩》。选编这四遍课文,不仅仅是为了落实有关“革命理想”“高尚品格”的人文教育,更重要的是为了落实具体的阅读训练要素,即“阅读时,关注神态、言行的描写,体会人物品质”“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关于第一条阅读训练要素“阅读时,关注神态、言行的描写,体会人物品质”,部编版教材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做出了循序渐进的设计安排—— 从上面的表格中可以明显看出,有关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方法的学习主要从四年级开始,在低段还未曾涉及。这与学生的认知发展和篇目选择有很大关联,从学生的学习能力来看,为了理解文章主旨、体会思想感情,借助的中间“载体”从中低段的课本插图、关键语句更加聚焦到文章主体——人物本身(有关人物的描写);从篇目选择上,中高段写人写事的篇目更多,意义更深刻。 综观表格中所梳理的与人物描写方法有关的阅读训练要素,四上开始

接触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四下、五下和六上也有继续学习,所以六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对“关注神态、言行的描写”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方法,对找出文中有关人物神态、言行的描写应该没有困难,那么此阅读训练要素的难点应该放在“体会人物品质”上。四上“体会人物心情”,学生只需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中体会到人物的心情(或喜或悲或怒或委屈……)即可。五下“体会人物内心”,需要学生走进人物,设身处地的思考在当时的境地里“我”可能会想些什么、“我”的家国情怀。六上“感受人物形象”、六下“体会人物品质”较之“体会人物心情、人物内心”更上位一些,需要在体会内心世界的基础上凝练品质(如大公无私、舍己为人、为革命献身……)。四下“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品质”,六下“阅读时,关注神态、言行的描写,体会人物品质”,区别在于两点:一是多了“神态描写”,二是“感受”和“体会”。在日常教学中语文老师很容易混淆感受和体会,确实,二者有很大的共通之处,这里所说的区别指的是二者在程度上——后者比前者更深。“感受人物品质”侧重学生能从人物身上受到感染、影响,“体会人物品质”侧重体验和领会,将人物身上的品质内化吸收成为自己的一部分。关于第二条阅读训练要素“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部编版教材关于“查资料”作了如下安排—— 低中段为了理解课文内容,大多是借助课文中提供的明显(关键、主要)信息、图画图片、联系生活实际等方式,聚焦从课文中提取信息,更偏“向内”的学习。而从五年级开始,学生结合所查找的资料

对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教材的分析与教学建议

对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教材的分析与教学建议 作者:陈洪浪 来源:《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0年第15期 摘要: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制突破了传统版的弊端,设置了双线元组的单元结构,实现了人文要素与语文要素的整合,同时在选文方面也更加关注深度与广度的拓展,为小学生提供了更加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语文阅读文本,在拓展学生语言文字贮备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学生阅读能力、习作能力。本文就以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教材为例,进行相关分析,并提出教学建议。 关键词: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教材分析教学建议 与三年级、四年级的教材相同,统编版五年级小学语文教材依旧是每册书包括六个常规单元、两个特殊单元。五年级上册是以阅读策略为主线进行编排的,各个年级的策略单元都设置在上册教材中。步入高年级之后,教材编排增加了汉字数量,可以说让学生遨游在汉字王国之中,五年级教材上下册分别有一个特殊单元。上下两册的习作单元分别是介绍事物、描写人物,这对语文教师专业教学技能提出了更高要求。可以说,从教材编制的意圖与内容出发,才是保障语文教学质量的根本。 一、统编版小学五年级教材编排思路分析 1.双线元组 “统编版本”小学语文五年级教材采用双线元组单元结构,包括“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两条线,这种双线组织单元结构,是对原本只关注“人文主题”而忽略“语文要素”的一种优化。“人文主题”更重视的是语文和实际生活的关系,比较重视文化的渗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语文要素”主要包括一些基础性的语文知识、必备的语文能力、学习习惯等,这些内容可以分解成多个部分,由易及难,分布在各个单元和教学板块中。 2.教材选文 五年级教材中增加了一些新颖的文章样式,比如:非连续文本,这在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第一出现,对小学生来说非常新颖。那么,非连续文本是什么呢?这种文本与连续文本相对而言,不是一种文学体裁,非连续本文可以以任何一种体裁出现,包括抒情、说明、叙事等,而这些问题都是以片段式的形式出现的。下册20课为《金字塔》,这一课有两篇文章,分别是《金字塔夕照》《不可思议的金字塔》,其中《不可思议》的金字塔就是非连续性文本,这个

部编版语文一至六年级“快乐读书吧”教材解读及教学建议

部编版语文1-6年级语文“快乐读书吧” 教材解读及教学建议 摘要:“语文教学,最重要的是培养读书的种子”。为培养这颗“读书的种子”,教材除了“教读课文”“自读课文”,还把课外阅读编进教材,纳入课程。“快乐读书吧”是“课外阅读进课程”的一个代表性新栏目。本文阐述了统编教材“快乐读书吧”设置的意义,详细解读了一二年级教材的具体内容,提出了四大教学建议,对一线老师解读栏目和教学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统编教材快乐读书吧栏目解读教学建议 一、为什么要设置“快乐读书吧” 阅读对于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应该让孩子生活在书籍的世界里。”《朗读手册》的作者吉姆·崔利斯更是秉持这样的观点:“教育的深远目标是让孩子爱上阅读。孩子们一旦喜欢上阅读,就会自然而然地主动学习。”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单凭一本国文教材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在国文教材以外多看一些书,越多越好。”北大教授钱理群先生也说过:“学好语文有很多要素,但最核心最根本的方式就是阅读。”可见,不管从专家到一线老师,都意识到课外阅读和整本书阅读的重要性。但以往各个版本教材里的阅读,都只有单篇课文的阅读,缺乏对课外阅读和整本书阅读的引领,以致很多家长、老师在具体操作时,把教室里的“读书”片面定位在“读教材”上。 我们知道,“教材”和“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教材,即

教科书,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用来指导学生读写的范本。而书,用林语堂先生的话来说,是“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增学问,广见识,养心灵”的。陈先云先生在2016 年全国统编教材培训会上特别强调:统编教材三至六年级的课文由原来的三十几篇减少到二十几篇,但是阅读量却增加了,其增加的地方就在课外阅读上,具体说就在“和大人一起读”和“快乐读书吧”。统编教材把课外阅读作为教科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了课外阅读课程化,解决了课外阅读的边缘化问题,促进了儿童阅读进教材、进课程,体现了亲子阅读、全民阅读、自主阅读的思想。所以,“读教材”不等于“读书”,阅读光靠语文教材是远远不够的。统编教材把课外阅读纳入课程,就是在告诉老师: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是每一个语文老师的分内事!带动家长、社会人士参与儿童阅读,也是语文老师的应为之事! 二、“快乐读书吧”是什么 艾登·钱伯斯在《打造儿童阅读环境》里讲到“阅读循环”,他认为一个人自然的阅读,从选择书籍开始进入阅读,对阅读产生反应,然后开始新的书籍选择,再阅读,再反应。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有“有协助能力的大人”来协助他们选书,帮助他们掌握阅读状况、讲故事或念读故事给他们听、邀访名家等,引导孩子在阅读中学习阅读,学会阅读,享受阅读。钱伯斯的“阅读环境”并非只是指进行阅读的时间、地点、位置、设施、布置、人群、氛围等这些外在的因素,更重要的是引导孩子亲近阅读的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材解读与教学建议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材解读与教学建议近年来,小学语文教育改革对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推动和促进了小学语文教育的发展,学生学习语文的技能得到了良好的提升。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材的发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小学语文教育的质量,促进了小学语文教学的全面改革。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材的设计突出了对学生的能力培养的 重视,将学生从传统的学习模式中解放出来,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将文字和实践融为一体。出现在课本中的语文内容紧扣学生的实际生活,语言丰富、广泛,围绕词汇、句法、文体、文化等核心内容展开学习。另外,教材的设计还着重于开展各种游戏、活动,增加学生的参与感,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材的发布,提醒教师要注重指导学生根据自身水平选择学习内容,建立学生能力评价系统,进行定期调整,以满足学生不同水平的学习需求。此外,教师应注重对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培养学生用语言表达能力等,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建立有效的教学环境,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首先,教师应该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对本节课所教内容有全面把握,思想认真,细致周到。然后,要注重课堂教学的灵活性,让学生有感性的学习体验,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最后,要与学生及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不断查漏补缺,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

为学生提出实用的教学建议。 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材的发布,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凸显了语文教学的重要地位。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材的设计,不仅致力于提高学生文字能力,更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更好地应用所学语文知识,让学生有一个高品质的语文学习空间,应用于日常生活中。

统编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科书古典名著单元的解读与教学建议

统编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科书 古典名著单元的解读与教学建议 统编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科书创新性地编排了古典名著单元“古典名著之旅”。从四大名著中改编或节选精彩内容,集中编排,同时,精心设计了助学系统和练习系统,逐步引导学生走进古典名著。本文详细解读了这一单元的编排意图与编写思路,并为一线教师教学提供了具体的建议。 古典名著的学习一贯设置在小学语文教科书的高年段,为了引导学生初步接触中国古典文化,激发阅读古典文学的兴趣,初步学习一些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在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五年级下册中,设置了“古典名著之旅”单元,并在编排上进行了重大创新,从四大名著中改编或节选精彩内容,集中编排,同时,精心设计了开放、活泼的助学系统和练习系统,逐步引导学生走进古典名著。本文将通过介绍该单元的编排意图与编写思路,为教师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编排意图 该单元属于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中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统筹安排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容,在选用传统文化篇目时,扩大体裁的覆盖面,包括古诗、文言文、俗语、民谚、歇后语等,提高题材的多样性,如惜时、好学、立志、诚信、爱国、求新。并在低中高年段都编排了难度适当的篇目,螺旋式上升。在五年级下册首次出现了集中编排的古典名著单元,该单元试图通过整组教学,带领学生走近中国古典名著,激发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并为中学阶段的古代小说的学习做好衔接铺垫。 简单地说,中国古代小说是指从先秦两汉到清末(1900—1911)之间的小说体裁的文学作品。中国古代小说可以分为文言小说和白话小说,自宋代起,白话小说蓬勃发展起来,并逐渐取代文言小说的主导地位,成为小说的主流。早在20世纪20年代初,胡适就曾提出学习国语文应当看白话小说,白话小说要进入语文教科书。何仲英也赞同这一说法,并在《国语文底教材与小说》一文中进一步论证了以白话小说为国语文主要教材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他甚至提出“与其读

小学高段统编教材的理念解读与教学建议、

为:新教材在解决以往课程实施过程中“教什么”“用什么教”“怎样教”这些关键性问题上做出了有效探索,厘清了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材内容以及课程实施之间的关联。 一、领会新教材的理念 (一)单元语文要素:细化课程目标,“教什么”的内容更清晰 新教材提出“语文要素”的概念,将课程目标细化、具体化、序列化,让语文课程内容由模糊变得清晰,有效解决了语文课程“教什么”的问题。 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相互关联、密不可分,但不是一个概念。课程标准在各学段提到的概念是“课程目标与内容”,而没有单列“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比如,第三学段是这样表述的:“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仅就“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这一课程目标来说,它包含哪些具体的课程内容,在教学中从哪些方面来落实,课程标准并没有说明,所以教学中就容易使课程目标泛化、虚化。 新教材提出“语文要素”,弥补了课程标准中“课程内容”没有细化的不足,凸显了具体的课程内容。通读新教材,我们可以发现:全套12册,每册8个单元,共有90多个语文要素,但很多单元的语文要素指向的是同一个课程目标。例如,四年级下册到六年级上册,有7个单元的语文要素指向“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这一课程目标,而比较集中的编排则在五年级。如五年级上册第1单元“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第4单元“结合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第6单元“注意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五年级下册第1单元“运用学过的多种方法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第4单元“通过课文中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这些单元的语文要素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这一课程目标细化、具体化、序列化,让这一目标究竟教什么、在什么时候教、教到什么程度,更加具体、明晰。同时,这一课程目标的落实也有了具体的、不同的单元教材内容作为抓手。 再如,课程标准中关于“阅读策略与方法的学习”。小学阶段,学生究竟要掌握哪些基本的阅读策略?新教材以独立设置阅读策略单元的形式,明确了小学阶段必须掌握的四个阅读策略,将课程目标细化为四个具体的课程内容。如,关于“培养复述能力”课程目标,教材将其细化为借助提示讲故事、详细复述、简要复述、创造性复述等具体的课程内容。同样的,积累语句、理解词句及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等,教材都将其细化为一个个单元语文要素,有机穿插在各册教材中。 借助单元语文要素细化课程目标,有效解决了“教什么”的问题。 (二)文本特定功能:聚焦课程内容,“用什么教”的载体更落实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材解读与教学建议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材解读与教学建议(一) 阅读编排解读与教学建议 要素一览表

本册教材编排了八个主题单元,有三个特殊单元(古典名著单元、综合性学习单元、习作单元)和五个普通单元。 从人文主题上看,五个普通单元主题丰富多彩,分别是“童年往事”“家国情怀”“思维火花”“异域风情”“幽默智慧”,无论对学生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还是培育情操,都具有积极的成长意义。三个特殊单元中,习作单元主要学习如何运用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将人物特点写具体;综合性学习单元,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体会汉字之美,了解汉字历史与文化、产生主动探索汉字的兴趣,增强对汉字文化的认同和热爱;古典名著学习单元的编排是为了引导学生初步接触中国古典文学,激发阅读古典文学的兴趣,初步学习一些古典名著阅读的方法。对全册教材内容有了一个大致了解,接下来就从阅读、习作等方面来具体分析教材里有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做。 阅读教学解读与教学建议 一、关注学生言语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语言是思维的载体。本册有两个单元(第六单元“思维火花”、第八单元“幽默智慧”)从人文主题上就直接指向了言语思维的发展和体验。从这两个单元的阅读学习要素来看,前者直接指向思维过程的梳理,意在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后者主要指向对课文风趣语言的感受和体验,表面看这种风趣来自于作品的语言形式和风格,实际上是作者语言表达的智慧,体现的是言语思维的创造性。 发展学生的言语思维能力是母语学习的重要目标之一。到了高年级,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应该得到重视,结合具体的故事情境,利用思维导图、对比图等梳理、了解乃至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有利于促进学生推理、判断、分析能力的发展。教材为了让学生充分体验逻辑思维带来的积极体验,第六单元的习作与阅读是一体化编排设计的。阅读中了解故事人物的思维过程,习作中运用逻辑思维根据情境编写故事,既要做到情节的连贯性,又要做到情节的转折。 第八单元“感受课文风趣的语言”,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到不同的语言风格带来的不同感受,认识到语言表达多姿多彩的魅力。如何“感受”,“感受”到什么程度?教学中要在尊重学生真实阅读体验的基础上,分享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了风趣,再引导学生发现作者是怎样做到让语言风趣的。对表达形式和方法了解,实际上是对作者言语思维方式的“解密”(比如运用如谐音、类比、自我调侃等方法和策略),让言语思维的路径清晰化,从而发现蕴涵在言语表达中的思维智慧,促进学生言语思维能力的主动发展。为了让学生对课文中风趣语言有更加深切的体验,教学中要充分联系学生的生活和阅读经验,创造丰富的尝试和运用的机会,感受风趣语言中蕴含的思维智慧。 二、走近中国古典名著,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以往各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也是将古典名著安排在高年级。因为古典名著虽然属于中国古代白话小说,但与现代文在用词造句等方面还是有很多明显区别,文言的痕迹还是比较突出。教材中的课文,选编时都做了一定的版本甄选和文本处理,目的是为了保证给学生提供真正文质兼美的、具有典范性的文本,在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名著兴趣的同时,丰富语言积累和积极的语言体验。第一篇《草船借箭》是现代文,依据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出版的《三国演义》改编,课后的《阅读链接》中的片段则是节选自该版本第四十六回“用奇谋孔明借箭献密计黄盖受刑”的原文。第一篇不用原文,而用改编的现代文,主要是考虑到学生第一次从教材中接触古典小说,有意降低阅读的难度,保护学生的阅读积极性。第二篇《景阳冈》节选自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年出版的(《水浒传》第二十三回“横海郡柴进留宾景阳冈武松打虎”的原文,第三篇《猴王出世节选自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出版的《西游记》第一回“灵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的原文,第四篇(红楼春)则节选自人民文学出版社1964年出版的《红楼梦》第七十回“林黛玉重建桃花社史湘云偶填柳絮词”的原文,后三篇的选段原本是没有题目的,是编者在选编时所加。 教学这个单元,目标的准确定位十分重要,一定要在阅读方法的学习运用的同时,真正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如果目标定位过高,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就会得不偿失。结合课后思考题和交流平台,阅读方法目标可以这样定位:能够灵活运用下列方法,更好地阅读古典名著:遇到不太明白的语句时,根据上下文猜出大致意思;遇到较难理解的词句时,不用反复琢磨,明白大致所指;借助历史背景、电影、电视剧等拓展资料,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另外,考虑到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鲜明,学生会在阅读中对人物产生兴趣,可以引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