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经济的现状问题与发展趋势

俄罗斯经济的现状问题与发展趋势
俄罗斯经济的现状问题与发展趋势

俄罗斯经济的现状、问题与发展趋势

关雪凌

【内容提要】历经10余年的动荡,进入21世纪后,俄罗斯政治局势稳定,经济终于进入一个稳定的发展时期。美国高盛公司预测,“俄罗斯重新崛起”是必然的,俄罗斯将于2028年超过德国,成为欧洲第一大经济体。俄罗斯人更是雄心勃勃,试图以“赶超”的方式实现这一目标。但是,俄罗斯经济增长中的深层次问题不容忽视:经济增长质量不高,产业结构升级艰难;缺乏发展人力资本的条件,经济竞争力面临严峻挑战;在经济全球化中被动尴尬,在区域经济一体化中难有建树等。综合俄罗斯官方文件、专家学者的研究和最近俄经济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可以看出,俄罗斯经济呈现出立足能源和科技两大优势产业谋求经济的“赶超型”发展以及刺激内需调整经济结构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俄罗斯能源超级大国创新型经济

【作者简介】关雪凌,1962年生,经济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100872)

随着俄罗斯经济转轨进程的稳步推进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俄罗斯经济在经历了连续7年严重的危机之后呈现持续恢复性增长,融入世界经济的速度逐渐加快,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明显上升,成为拉动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之一。2007年,俄罗斯经济增长速度高达8.1%。

固然,经济的高速增长向世界显示了俄罗斯经济已经走出危机并正在重新成长为“崛起中的大国”;但是,冷静地观察与研究之后,笔者认为俄经济中还存在着一些深层次的、短期内难以解决的问题。客观地把握这些问题,对于我们准确

地预测俄罗斯经济的前景及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以及新的世界格局的形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经济增长的现状

1991年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经济大致经历了急剧下降和稳定复苏两个阶段,即1991~1998年连续7年的经济衰退和1999年以来连续8年的恢复性增长,并以年均6.4%的增长速度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2000年以来,俄罗斯经济的出色表现不仅对其国内政治经济局势和对外政策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且引起了一些重要的国际经济组织的高度关注。2003年10月,美国高盛公司发布的研究报告将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并称为四个新兴的“经济巨人”,复合成世界经济中的一个新词汇———“金砖四国”(BRICs)[1]。2007年4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曾发布《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测2007年的世界经济增长速度为4.9%;2007年7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这一预测进行了更新,将世界经济增长率上调至5.2%,主要原因是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实现快速增长,其中包括对俄罗斯经济的乐观估计。因此,不少国际问题专家和国际组织断言,“俄罗斯重新崛起”是必然的,它将于2028年超过德国,成为欧洲第一大经济体,并将对新的世界格局的形成产生重大影响。因此,我们有必要先梳理一下持续增长了8年的俄罗斯经济的现状。

(一)经济总量指标持续好转,跻身世界十大经济强国的行列

一般来说,经济增长是引起综合国力变化的最明显因素,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综合国力下降的最直接表现和最主要原因便是其经济的“雪崩式”滑坡。20世纪90年代,俄罗斯为其激进的经济转轨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这一时期,“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几乎下降50%……大概这是俄罗斯近二三百年来首次真正沦为世

界二流国家,或三流国家的危险”……到1999年,俄罗斯的经济实力“只及美国的1/10和中国的1/5”[2]。

2000年以来,在多方面因素的作用下,俄罗斯经济呈现持续快速的恢复性增长,总体经济状况明显好转,基本上进入一个稳定的发展阶段。

2000~2007年,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总体上增长了70%,工业增长了75%,投资增长了125%。

2006年,俄罗斯GDP增长突破万亿美元大关,增幅达6.7%,经济总量首次超过苏联解体前水平。

2007年的俄罗斯经济增长速度将再度使经济学家们感到惊讶:与2007年初的预测不同(6.6%),俄罗斯GDP增长速度达到8.1%,经济总量达到1.35万亿美元,人均GDP达9 500美元[3],成为世界第七大经济体。与此同时,2007年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已相当于1990年的水平。这意味着俄罗斯结束了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的社会转型期的经济危机。

2007年以来,拉动俄罗斯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因素是投资和消费需求旺盛。据俄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07年,俄罗斯固定资本投资实现了高达21%的增长,工业增长速度达到了6.3%。

特别突出的是加工业,其增长速度超过了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2007年,加工工业的增长率为9.3%,相比较而言,矿产资源开采仅增长了1.9%,而发电量减少了0.2%。2000~2007年,俄罗斯居民实际收入增长了一倍多,贫困人口减少了一半以上。2000年俄罗斯有30%的人口处于贫困线以下,目前这一指标已经降低到了14%。这8年里,平均工资从2 200卢布增长到12 500卢布,平均退休金从823卢布增长到3 500卢布,从而促成了俄罗斯居民有支付能力需求的扩大[4]。

(二)财政金融状况明显改善,抵抗风险能力增强

近年来,俄罗斯联邦预算稳定基金的设立和黄金外汇储备的增加,是俄罗斯财政金融状况得以明显改善的重要前提。

俄罗斯法律明确规定,稳定基金是俄联邦预算资金的一部分,主要由石油价格超过基准价格而形成的超额税收收入提成形成,单独核算和管理。稳定基金的任务是,“在原油价格低于基准价格[5]时确保国家预算的稳定,促进经济的稳步发展,避免原油价格波动导致的不良影响”[6]。稳定基金设立于2004年1月1日,2004年2月1日的初始规模为1 060亿卢布。当时,俄政府预计2004年的稳定基金可达到800亿~1 000亿卢布。但是,由于2004年国际油价上涨势头大大超出人们的预料,稳定基金的规模也迅速扩张,一年之后就达到了5 000亿卢布。截止到2008年1月底,俄稳定基金的规模已达到3.85万亿卢布。

2月1日,俄罗斯稳定基金被分为储备基金(当发生世界金融动荡时的安全气囊)和国家福利基金(其收入将用于退休金改革)。

同时,近些年来,在国际能源市场价格持续攀升的情况下,俄罗斯依靠大量出口石油和天然气等能源产品而形成的大量外贸顺差,对稳定俄国内经济、填补国库空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据俄中央银行公布的数据,截止到2008年4月1日,俄黄金外汇储备量已达5 021亿美元,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中国和日本。

2007年,受国际国内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俄通货膨胀率高于政府年初时8%的预测,达到11.9%。虽然俄罗斯的通货膨胀顽疾并没有完全治愈,但价格相对稳定的趋势和充足的黄金外汇储备为卢布的自由兑换营造了良好的经济环境。俄政府相信,以这样的外汇储备实力来保障卢布的可自由兑换是绰绰有余的,可以

说为可能发生的货币投机风潮、突发性贸易支付冲击和国际收支短期失衡提供了有力的金融保证[7]。从2006年7月1日起,俄罗斯取消了货币领域里最后一道限制,从而实现了卢布可自由兑换这一战略性任务。

(三)对外贸易快速增长,吸引外资显著增加

丰富的自然资源为俄罗斯经济的振兴提供了别国无法企及的坚实基础。俄已探明的资源储量约占世界总量的21%,高居世界首位,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自然资源几乎能够完全自给的国家。俄已探明的资源储量价值约为30万亿美元,美国为10万亿美元,中国为5万亿美元,西欧仅为2.5万亿美元[8]。在经济全球化(尤其是生产全球化)进一步发展的背景下,在新一轮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布局的重组中,能源的作用正在被重新定位,处于国际产业链上游的资源产业正拥有越来越强的话语权。因此,资源产业,尤其是资源性产品的出口对俄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及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1998年俄罗斯金融危机导致的卢布贬值和2000年以来国际市场原油等初级产品价格的上涨为俄罗斯产品出口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2000年以来,俄对外贸易迅速发展,外贸总额从2000年的1 050亿美元上升至2007年的5 522亿美元,同比增长25.8%。其中,出口3 524亿美元,同比增长17%;进口1 997亿美元,同比增长44.9%;顺差从2006年的1 634亿美元下降到1 528亿美元,减少106亿美元,这意味着全年净出口同比下降6.5%。据俄海关公布的数据,在2007年俄罗斯3 524亿美元的出口中,石油和天然气的出口收入为2 200亿美元,两者合计占出口总额的62.4%[9]。近年来,国际市场油价飙升以及欧洲国家更加依赖俄天然气,使得俄油气出口收入大增,从而促进了俄罗斯的经济增长。

俄罗斯经济状况的明显好转也赢得了广泛的国际认同。2002年,美国和欧盟分别正式承认俄罗斯的市场经济国家地位;2003年,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穆迪公司一次将俄主权信誉等级提高两个级别,由适合投资的BA2级提高到适合投资的BAA3级;美国权威的A.T.科尔尼咨询公司所做的投资信心调查表明,俄在世界投资吸引力排行榜中的位次已经从2002年的第17位上升至2007年的第7位,进入世界最受欢迎的10大投资地之列。西方商界不仅开始议论“俄罗斯经济现象”,而且开始大举进入俄罗斯这一新兴投资热土。可口可乐、肯德基、三星等纷纷扩大对俄的投资。根据俄联邦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与2006年相比,2007年的资本净流入增加了一倍,达到823亿美元,其中外国直接投资为471亿美元,占国内总产值的3.3%[10]。对俄罗斯进行投资的国家主要是:英国、荷兰、塞浦路斯、卢森堡、瑞士、法国、德国、爱尔兰和美国,这些国家的投资占外国对俄累计投资额的86.3%,占外国对俄累计直接投资的85.1%[11]。

我们在盘点俄罗斯经济业绩时不能忽视的是,面对苏联解体之后国家的艰难形势和后冷战时代的挑战,俄罗斯不得不加快其融入全球化的步伐,尤其是加入“七国集团”(G7),使“G7”发展为“G8”,并于1998年成为“G8”的完全成员。可以说,“G8”见证了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的主要变迁,其议题也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不断转换,从经济议题扩展到政治、安全议题乃至全球问题等领域。由于在上述领域中的领导和协调作用,“八国集团”渐渐被世人誉为正在形成中的全球治理中心。2006年7月,俄罗斯首次以主席国的身份举办了八国峰会,能源安全、防控传染病以及发展教育等峰会主题既具有全球意义,也体现了俄罗斯的综合国力和特色。现在,俄罗斯在G8内部已经体现出更多的独立性,作用也在日益提升。

二经济增长中的隐忧

俄罗斯的经济转轨已确立了本国的市场化和全球化方向,客观上说已经选择了有效配置资源的经济机制和国际环境,为其未来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制度性基础。20世纪90年代的经济“雪崩式”滑坡,严重损害了其经济持续发展的存量基础,错过了发展的机遇,而1999年以来俄经济的恢复性增长终于使国家摆脱了危机,走上了重新崛起的道路。但是,今天的俄罗斯经济已经不再是封闭状态下的经济,在快速的经济增长和开放的经济环境下,俄罗斯经济仍然存在着一系列“增长中的隐忧”。

(一)经济增长质量不高,产业结构升级艰难

2007年以来,俄罗斯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大部分经济指标均好于预期。但是,国际石油和天然气价格处于高位仍是俄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这表明俄罗斯经济增长的质量不高,政府在优化产业结构方面任重道远。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知识和技术为核心的“新经济”迅猛发展,对各国经济的现代化、世界经济的全球化以及国际分工的新格局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全球经济在这一轮技术创新背景下形成了“美国—日欧—发展中国家”的垂直型国际分工新格局,其中美国主导高新技术产业的创新与周期性转移,形成了世界经济的霸主地位,日欧利用高新制造产业的技术优势和发展中国家工业化的市场需求,形成了高新制造业的优势地位。而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包括俄罗斯在内的转轨国家)则只能利用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禀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在能源及原材料行业和普通制造业领域发挥成本优势,从而寻求自身在国际分工格局中的位置。这样看来,如果高盛公司把“金砖四国”中的中国和印度分别视为“世界工厂”和“世界办公室”的话,那么,将俄罗斯作为“世界原料供应基地”也就不足为怪了。

事实上,俄罗斯经济转轨十几年来,尤其是2000年以来,在经济增长过程中产业结构发生了一定的积极变化,但也必须看到,经济结构畸形尤其是能源原材料比重过大的特征没有根本改变,持续快速的经济增长主要是依靠自然资源,特别是燃料—原料类产品的大量出口。俄出口商品主要是原油、天然气、煤炭、电力、有色和黑色金属以及机器设备等。20世纪90年代以来,俄罗斯的出口商品结构基本上维持了燃料—原料类产品出口占主导地位的态势,这类商品的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比重已经连续多年呈上升势头:1994~2000年这一指标一直保持在82%~85%。其中,燃料类(原油、天然气、煤炭等)商品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为40%(金属类占20%)[12]。2004年这一指标上升到59.9%,2005年达到了61%,2006年进一步升高至68.5%,2007年略有下降,但仍然高达67.7%。这样的出口商品结构不仅会耗竭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而且会时常受国际市场行情波动的影响,从而使本国经济增长不可避免地受外部因素的左右而产生波动,以至于俄政府和国际组织在预测俄经济发展趋势的时候,往往都会把国际市场石油价格走势作为重要参考因素。例如,2007年8月,俄经济发展与贸易部把对2007年的石油价格预测从55美元/桶提高到64美元/桶,从而将2007年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预测从年初的6.05%提高到7.3%~7.4%[13]。

应该说,俄罗斯这样的出口商品结构是不合理的,它是其产业结构在国际分工格局和国际贸易体系中地位的体现。如果说计划经济条件下的苏联工业是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发展,其工业制成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相对较弱,那么,经济转轨初期的俄出口商品结构以能源—原材料为主有一定的必然性和合理性的话,而在进入21世纪后的高科技时代,如果不改变这种畸形落后的产业结构,经济就难以实现稳定持续快速发展,更不可能占领世界经济的制高点[14],甚至有可能陷入“比较优势陷阱”[15],这样就会在国际分工和世界贸易格局中出现被边缘化的趋势。正如有文章指出,像俄罗斯这样一个大国,出售资源只能作为经济复兴的

起点,“资源兴国”战略不可能引领其成为世界经济强国;而要改变这种产业结构,不仅需要正确的经济政策,而且需要大量投资和先进技术,这一切显然不可能在短期内完成[16]。其实,俄罗斯政府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2007年4月,俄经济发展和贸易部部长格列夫在政府会议上一针见血地指出,俄罗斯以石油和天然气开采和出口为基础的经济增长模式的潜力已经发挥到极限,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势在必行。

(二)缺乏发展人力资本的条件,经济竞争力面临严峻挑战

经济转轨以来,俄罗斯一直面临着与发展人力资本相关的一系列问题,例如人口出生率低、死亡率高,特别是有劳动能力年龄段的人口死亡率高,人的预期寿命降低至20世纪60年代初的水平,人口老龄化等,这一切造成了劳动力的短缺。

同时,由于卫生、教育和社会领域的改革进展缓慢,具有专门知识和熟练技能人才的培养规模不断缩小。俄罗斯《2005~2008年社会经济发展中期纲要》指出:“后工业化社会条件下卫生、社会领域和教育体系的效率不足,是恶化人力资本发展条件和发展动因的因素之一”[17]。

世界银行的相关资料显示,发达国家国民财富中自然资本所占比重平均不超过10%,但人力资本比重在70%以上。相比之下,俄罗斯国民财富中自然资本所占比重高达83%~88%,大大高于发达国家,而人力资本仅为5%~7%,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再从自然资本与人力资本结合而形成的再生资本看,俄罗斯更是明显低于发达国家,其差距主要在于俄罗斯不是通过大力发展人力资本、依靠自然资源与人力资本的有机结合实现经济增长,而是以自然资源的大量消耗为代价[18]。

因此,改善人力资本状况,提高人力资本质量,充分发挥人才和智力优势,发挥人力资本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对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和日趋激

烈的国际经济竞争至关重要。但是,俄罗斯在短期内难以完成上述任务,这会使俄罗斯的竞争力面临更大的挑战。

竞争力概念一般包括商品竞争力、商品生产者(公司)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这几个要素有着紧密的联系,因为一个国家的国际竞争力最终要取决于商品生产者生产出有竞争力的商品。下面我们就从这几个方面简单分析一下俄罗斯在世界经济中的经济竞争力问题。

商品竞争力可以理解为需求、价格、质量以及在国内外市场上的业绩等。商品竞争力首先取决于价格,而决定价格的最重要因素是生产成本。

据专家估计,20世纪90年代末,俄多数工业部门中的平均成本(单位产品)比日本高2.8倍,比美国高2.7倍,比法国、德国和意大利高2.3倍,比英国高2倍。有数据显示,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俄工业生产仍属于消耗原材料、劳动和能源较多的生产。在这种情况下,俄工业商品在国外市场上很难具有价格优势。俄专家的研究表明,要保持和提高在国外市场上价格的竞争力,俄生产者就必须把国内的能源和原材料价格控制在世界市场价格的40%,而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同时,随着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目前在商品竞争力中最重要的已不是价格因素,而是商品的质量及其性能(主要取决产品的科技含量)。然而,俄多数工业品的质量都低于西方主要国家和一些新兴工业国家,甚至低于某些发展中国家。

商品生产者或公司(企业)竞争力包含在一系列的优势中,这些优势只有在世界市场上通过与外国公司的相应指标进行比较才能显现出来。生产的盈利水平、创新能力、劳动生产率、战略计划、管理水平和对市场变化的快速反应能力等等都是竞争优势的重要指标。实际上,公司竞争力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公司质量,即公司战略和公司行为;二是公司经营环境的质量,即微观经济环境。根据世界经济论坛提供的数据,到20世纪90年代末,俄罗斯的公司竞争力不仅大大落后

于美国、英国、德国、法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而且落后于韩国和中国等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此外,经理人水平也是公司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俄罗斯的这一指标远远落后于世界许多国家。

20世纪90年代末,世界经济论坛的调查结果表明,在53个被调查国家中,俄罗斯经理人水平位居第51位,金融企业家为第50位,售销企业家为第52位,管理专家的培训水平为第50位[19]。这说明俄罗斯公司的竞争力很低。正因为如此,普京在2003年总统国情咨文中明确指出,大多数经济部门缺乏竞争力是俄罗斯面临的严重威胁。

国际竞争力是商品竞争力和公司竞争力的综合反映。就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IMD)[20]对国际竞争力的理解来看,它强调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发展与协调,其根本目的是要实现创造增加值和积累国民财富的能力。IMD对国际竞争力进行排名的主要依据,是企业效能、政府效能、基础建设以及经济表现等四大类指标。俄罗斯在1994年第一次被列入国际竞争力的报告中,但当时并没有把它按照竞争指数列入排名表,只是按一些主要的宏观经济指标与其他国家进行了一些比较。1996年,俄罗斯正式被列入排名,当时它位于第48名,实际落后于所有的工业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并且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2000年。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俄罗斯经济的快速增长,其国际竞争力有增强的趋势。在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2007年5月公布的2007年《国际竞争力报告》中,俄罗斯从第46位升至第43位,而在2008年《国际竞争力报告》中又从第43位降至第47位,仍然落后于英美等发达国家和韩国等新兴工业化国家以及印度、中国等发展中国家(韩国为31位,印度为29位,中国为17位)。

应该看到,俄罗斯作为一个庞大的经济体,虽然其经济充满活力,但也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如何保持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是政府的主要难题之一。从目前的

情况来看,俄竞争力的上升势头估计会保持下去,按GDP排名也已进入世界十大经济体之列[21],但要想挤入世界经济竞争力排名前10位还有异常艰难的道路,并且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三)在经济全球化中被动尴尬,在区域经济一体化中难有建树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主要趋势。民族国家作为世界经济的重要行为主体之一,只有积极融入这两大潮流,才有可能通过市场规则实现要素的最优配置,加快经济增长与发展,提高国民福利,增强国家竞争力。但是,就目前情况看,俄政府在上述两个方面的运作空间十分有限,近期内发生实质性改变的前景比较渺茫。

经济全球化是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推动下,在国际分工空前深化的基础上,经济活动在全球范围扩展,商品和生产要素在全球自由流动,资源在全球范围进行合理配置,是各国经济紧密依存、互相融合成全球经济整体的一种发展状态和过程。作为生产社会化和经济生活国际化发展的新阶段,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主要表现为贸易全球化、生产全球化和金融全球化。从目前俄罗斯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程度看,应该说是处在最低水平上。参与贸易全球化的重要表现不仅是外贸依存度的提高,更重要的是融入世界多边贸易体系,即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但俄罗斯从1993年提出申请至今已近15年,入世谈判却仍在进行中。如此庞大的经济体长期游离于世界多边贸易体系之外,不仅破坏了世界多边贸易体系的完整性,也使俄罗斯无法享受到全球自由贸易的利益。俄政府希望在2008年之前完成入世谈判的所有工作,这不仅取决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态度,也取决于俄要做出实质性的让步。除此之外,俄参与生产全球化和金融全球化的程度就更低了。

当然,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历史性机遇,也蕴涵着巨大的风险,从而引发新一轮空前激烈的竞争。

由于经济全球化大大加强了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由于大国之间的竞争已经不是在孤立的状态下,而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展开,大国实力发生相应序列位移的可能性与幅度都比以前增大,一些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相对下降,另一些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作用相对上升,从而将导致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动。俄罗斯能否成为“崛起中的大国”,在新一轮的世界经济格局中处在什么地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程度。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地理位置相近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建立的跨国性区域经济集团,其宗旨是获取区域内国家或地区间的经济集聚效应和经济互补效应,以促进一定区域内产品的自由流动和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随着坎昆会议的无果而终和世界多边贸易体制遭遇重大挫折,加速贸易自由化和其他要素自由流动的进程严重受阻。于是,世界上很多国家纷纷通过构建、拓展和完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加强区域间的经济联系,促进区域间的经济合作来争取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实现自身的利益诉求。欧盟的如期东扩,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扩张企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构建等,都表明了一个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热潮正在整个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从某种意义上讲,在新一轮世界经济发展进程中,一个国家能否实现既定的增长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能够被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所接纳,取决于在这一组织中的定位。

在世界范围内构建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进程中,俄罗斯所处的地位和未来的前景远不乐观。

如果说北约东扩极大地挤压了俄罗斯的地缘战略空间,那么欧盟东扩则导致俄罗斯经济发展空间大为收缩。1998年,俄加入了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认

为“亚太经合组织是世界上前景最好的经济联合体”,并将俄罗斯在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方面的主要任务确定为“利用亚太经合组织的潜力使俄罗斯最有效地融入亚太地区一体化”[22]。

但是,由于APEC组织本身的特征和局限性,很难在近期取得实质性的进展,而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是不可能给俄罗斯一席之地的。这就构成了俄罗斯还没有真正融入经济全球化、又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难有建树的尴尬局面。在区域经济一体化不断发展的今天,区域经济组织的构建和完善,已成为实现要素优化配置、强化竞争实力的先决条件。如果哪一个国家和民族置身于这一进程之外,必然会严重影响其经济发展目标的实现,俄罗斯也不例外。

三发展趋势

众所周知,普京经济战略的核心思想是“实现经济快速增长”,战略宗旨是“强国富民”。因此,在2003年总统国情咨文中就提出了在到2010年的10年内使GDP“翻一番”的战略目标,2004年又提出俄经济进入了快速增长的新阶段,目标是加快经济增长速度以保证GDP“翻一番”、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减少贫困。为此,俄政府制定了《2008年前工作的基本方针》和《2005~2008年社会经济发展中期纲要》,提出了实现战略目标的发展模式和政策措施。实际上,俄政府和经济学家已经把目光放得更远,开始预测到2030年的经济发展前景。综合俄罗斯官方文件、专家学者的研究和最近俄经济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可以看出,俄罗斯经济呈现出立足能源和科技两大优势产业谋求经济的“赶超型”发展以及刺激内需调整经济结构的发展趋势。

(一)使资源这一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争当世界“能源超级大国”

如前所述,俄罗斯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所有资源都能自给自足的国家,理论上讲,确实可以其独特的资源禀赋作为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分工。据专家估算,俄所有自然资源的总价值为300万亿美元。其中,俄已经探明的资源储量价值约为30

万亿美元,占世界资源总量的21%,居世界首位。

将俄GDP增长率与国际市场石油价格进行回归分析可以发现,二者同步性极强:国际油价每桶上涨10美元,俄GDP增长率上升1%。但是,无论自然资源对于俄罗斯来说多么重要,它都不能自然而然地使其成为一个经济强国,进而增强国际竞争力。这是由于,俄罗斯的比较优势是其丰富的自然资源,但自然资源是静态的、稀缺的和不可再生的,而竞争优势则是动态的,它通常与创新、人力资本的发展和智力开发息息相关。如果能将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就会大大增强俄罗斯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占领世界经济的制高点。

为实现这一转变,俄罗斯政府于2003年10月就提出了《俄罗斯联邦至2020年能源发展战略》,其主要目标是,在最有效生产、利用能源资源和发挥能源部门科技潜力的基础上,保证国家对能源资源的需求,实现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由此不难看出,这一战略重点是服务于俄罗斯本国的。随着近几年俄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中很多新情况的出现,例如俄要从原料资源型经济向资源创新型经济转变,国际市场能源价格剧烈波动以及在2006年“八国集团”峰会上俄推出“保证全球能源安全”等。2006年12月,在《俄罗斯联邦至2020年能源发展战略》的基础上,俄能源战略研究所又制定了《俄罗斯联邦至2030

年能源战略构想》,并以草案形式上报了俄联邦工业和能源部。这是一份既服务于本国又面向世界的能源长期发展战略,主要包括:(1)经济和能源、新的影响因素及俄能源和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2)能源战略的目标、阶段及其实施;(3)初级燃料能源供求的平衡;(4)能源部门的潜力及其挖掘;(5)能源部门发展的主要方

向和国家政策;(6)国际经济和能源部门的相互关系;(7)能源部门与生态环境;(8)能源战略实施的预期结果;(9)能源战略的实施机制等。

在将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的过程中,普京提出应大力促进资源类产品的深加工。他在2007年初会见俄罗斯企业界代表时强调,俄应大力促进自然资源类产品的深加工,以改变出口商品以初级产品为主的现状。他指出,近年来,初加工产品在俄出口产品种类中所占的比重不仅没有降低,反而有所上升,从2000年的80%提高到2005年的85%。普京强调,俄不应单纯出口原油、天然气和原木等自然资源产品,而应对其进行深加工,然后再将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国外。应该说,这是俄罗斯在世界市场提高产品竞争力、在国际贸易中争取最大利益的重要途径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为保持能源大国的战略地位,俄罗斯已开始以能源作筹码在世界经济中讨价还价。这表明俄罗斯力图以能源为战略武器,将其功效发挥到极致。2006年,俄罗斯在国际能源领域大显身手,无论是在圣彼得堡的八国峰会上提出“保证全球能源安全”的倡议,还是力主创建欧亚天然气同盟,或是倡议组建上海合作组织能源俱乐部,无一不显示出其争当世界“能源超级大国”的雄心。

(二)使科技潜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发展创新型经济

俄罗斯拥有原苏联60%~70%的科技潜力,素有“科教兴国”和“专家治国”历史传统。虽然近些年来俄科研总体实力有所下降,国民素质有所倒退,但国家的科研项目储备仍然位居世界前列。

据俄科技评估材料,在当今世界102项尖端科学技术中,俄有52项保持世界领先地位,27项具有世界一流水平;在当今世界决定发达国家实力的100项突破

性技术中,俄有20项居于世界领先地位[23];在当今世界决定发达国家实力的50项重大技术中,俄有12~17项可以与发达国家一决雌雄。

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俄罗斯拥有如此雄厚的科技潜力,但在世界市场上,俄高技术产品份额还不到2%,远远低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甚至比墨西哥、菲律宾这样的新兴市场经济国家还低很多。据俄专家的研究,俄罗斯的高技术含量的家用电器、仪器制造、机床制造等行业,都处于严重的技术落后状态。众所周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潜力是经济增长的源泉所在。当我们今天谈及经济增长的时候,无一不将其与科技进步、与构成科技进步的主要因素—知识联系在一起,发达国家国内生产总值中70%~85%是依靠高新技术和现代化生产管理体制而取得的。

而近些年来,虽然俄罗斯经济增长速度加快,但增长的来源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低附加值的资源性产品的生产和出口,并不是来自于技术创新,这必然导致经济增长的低质量和不稳定。对此,俄企业家协会主席阿·伏尔基指出,就俄罗斯而言,今天首要的任务就是充分利用本国的科技和资源潜力,大大加速科技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广泛采用高新技术,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增强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现在,俄罗斯政府已经明确意识到,首要任务是要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实现经济的现代化,这就必须使俄罗斯经济向创新型经济方向转变。在这方面,俄政府是有总体战略考虑的,《俄联邦2015年前科学与创新发展战略》已提交政府审议。如果该战略能够通过并顺利实施,将有望拉动俄科技创新事业的发展,使科研、开发、生产和创新机构相互协调运转,使俄罗斯经济真正走上创新型发展道路。为此,2006年8月,俄政府决定建立“俄罗斯风险公司”,把纳米技术、医学、清洁

能源、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作为风险投资的优先领域,以实现俄经济从原料型向高科技型转变。

俄联邦用于组建“俄罗斯风险公司”的拨款达150亿卢布(约合5.68亿美元),该公司已于2007年正式运作。2007年4月,俄国家杜马通过了政府提交的有关建立俄罗斯发展银行的法案,其主要职能是对出口贷款的商业和政治风险进行担保、对俄经济优先领域的投资项目提供中长期贷款支持以及促进吸引外资等,最终目的是促进俄罗斯经济向多元化和现代化发展。

俄罗斯政府最近表示,俄罗斯选择创新经济发展模式的效应将会在5~6年后显现出来。可以预见,随着俄罗斯政府对科研领域重视程度的逐渐提高和资金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俄罗斯的高科技产业会出现一个新的局面。

(三)大力刺激国内需求,促进经济结构调整

为了避免国际市场的不确定性给俄罗斯经济带来的潜在风险和改善经济结构,俄政府继续通过引导国内投资和消费来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俄政府于2005年秋启动了国家重点项目:医疗保健、文化教育、住宅建设和农业的四大优先发展项目。2007年俄联邦预算用于这四大项目的支出将达到2 060亿卢布(约合78亿美元),比2006年增长50%以上。其中,用于医疗项目的支出超过1 000亿卢布,同比增长近70%;用于教育和住宅建设项目的支出分别增长66%和30%以上。

这对于刺激国内投资和消费需求、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第一,带动国内消费需求。2004年以来,由于俄罗斯政府实施了居民实际收入超过GDP增长幅度的政策,从而带动了国内消费需求的快速增长。根据俄联邦

预算,2007年俄政府仍投入巨资改善人民生活,特别是让低收入者享受到经济增长带来的实际利益。按计划,2007年俄公务员平均工资提高15%;退休金标准提高20%以上;军人津贴标准在年初提高15%的基础上,从秋天开始又提高11%,大学生的助学金标准从2007年9月1日起提高50%。这样,一方面可以更好地发挥俄罗斯的人才和智力优势,提高人力资本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另一方面,从消费与生产互动的角度来考察,在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提高到一定程度的基础上,最终实现消费结构的升级。

第二,刺激国内投资需求。在俄罗斯经济转轨过程中,由于没有处理好市场机制和政府调控的关系,许多年来政府不愿意建立国家直接参与商业项目的机制。最近两年,俄政府的态度发生了变化,建立了专门扶持相应投资项目的机制。

2006年俄联邦预算中首次设立的投资基金就是俄政府为改变基础设施的落后状况、刺激投资需求的重要举措。2007年俄投资基金继续扩大,政府将提前还债节省下来的利息支出全部用于充实投资基金。目前,俄政府已筛选出10个投资基金资助项目,其中绝大多数涉及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此外,加快经济特区建设也是政府刺激投资需求、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措施。从2005年开始,俄政府决定在全国建立两个工业生产型和4个技术推广型经济特区。根据有关法律,经济特区的企业可以享受海关和税收优惠政策,预计这些经济特区将在2007年年底至2008年年初便可初具规模。2007年1月,俄政府又批准在全国建立7个旅游休养地经济特区;3月,俄政府还通过了《联邦经济特区法》修正案,建议设立港口经济特区,并在2007年年底前进行港口经济特区的招标工作。

综上所述,近几年俄罗斯经济确实以其较高的增长速度引起世界的关注,随着其综合国力的逐渐恢复,甚至出现了“俄罗斯威胁论”。但是,我们必须看到,俄罗斯经济中还有很多深层次的问题并没有解决,对这些问题的认识程度和解决

力度,直接关系到俄罗斯经济未来的走势。尽管俄罗斯经济增长势头强劲,但其发展仍然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在市场自由程度、司法和商业竞争制度完善、社会收入差距、技术创新与开发等方面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仍有相当大的距离。此外,未来世界的总体经济环境、政治稳定等外界因素,也会对俄罗斯经济发展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

(责任编辑张红侠)

注释:

[1]“金砖四国”(BRICs)是美国高盛公司在2003年的研究报告《与BRICs共同梦想——通往2050年之路》中创造的新词。它是由巴西(Brazil)、俄罗斯(Russia)、印度(India)和中国(China)四国的英文名称首字母缩写而成。由于“BRICs”的发音与砖块(bricks)相似,加之这四个国家都是非常具有发展潜力的新兴市场经济国家,或者说都是未来掘“金”的好地方,所以被高盛公司称为“金砖四国”。

[2]普京:《千年之交的俄罗斯》。

[3]https://www.360docs.net/doc/a35067442.html,/xinwentoushi/20080228/42058231.html

[4]https://www.360docs.net/doc/a35067442.html,/xinwentoushi/20080228/42058231.html

[5]2004年基准油价为乌拉尔油价20美元/桶,从2006年1月1日开始,基准油价为乌拉尔油价27美元/桶。

[6]http://www.minfin.ru/ fabfond rus/sobj rus.htm

[7]俄中央银行认为,目前俄罗斯的黄金外汇储备已经是保证金融体系稳定所需储备的4倍。一般来说,当国家的黄金外汇储备超过该国5个月的进口商品总额时,可以说该国的金融体系处于稳定。目前,俄罗斯每月的进口商品总额约为160亿~170亿美元,也就是说,拥有1 000亿美元的黄金外汇储备就足够了。目前俄

俄罗斯现在的政治经济情况

世界银行提供的报告中,有两份报告,极具震撼。第一份是世界银行专家在4月17日公布的关于俄罗斯经济状况的报告中指出,俄罗斯经济增长是符合穷人利益的经济增长。第二份是世界银行专家12月1日宣布的分析报告:在2001年至2003年间,中国经济以每年接近10%的速度增长,但13亿人口中最贫穷的10%人群实际收入却下降了2.4%。 第一份报告让人震撼,是让人们知道,有一种经济增长,叫“符合穷人利益的经济增长”。俄罗斯的经济增长,开始于1999年。从1999年至2006年,年均增长速度约6%,经济总量增加了70%。然而,俄罗斯的工资和人均收支却增加了500%,扣除通胀后,人均收入实际的增长,超过了200%。8年间,俄罗斯的人均实际工资和人均实际收入的增长速度,比人均GDP的增长速度,高出2倍。 俄罗斯的老百姓,实实在在地分享了经济增长的成果。当下,俄罗斯人平均月工资10800卢布,约合人民币3650元。其中莫斯科人均工资最高,目前人均约2万卢布,折合人民币6700元;与中国接壤的远东地区最低,月均工资在9500至10000卢布(人民帀3200至3360元)之间。 实际工资增长大大超过GDP的增长速度,只是俄罗斯人分享经济增长成果的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就是俄罗斯联邦和各联邦主体、地方政府,将三分之一的财政支出,用于教育、医疗、救济等社会领域的。从而建立和维持了一套完善的社会福利体系。让退休、失业、儿童、学生等等弱势人群,也扎扎实实地分享到经济增长的成果。 随着经济增长,俄罗斯各地每一个季度都调整“人均最低生活标准”,也就是“贫困线”。最低生活标准每一季度由俄罗斯各联邦主体制定,用于评估居民生活水平以及作为制定补助金、补偿金及其它社保支付的款项。莫斯科今年第三季度,人均最低生活标准为月5124卢布(折人民帀每月1700元,北京市2006年7月1日起,基本生活费确定为每人每月448元,仅为莫斯科最低生活费标的26%),有劳动能力的居民最低生活标准为5795卢布,退休人员3533卢布,儿童是4381卢布。与中国东北接壤的滨海边疆区今年第二季度居民人均最低生活费标准定为月4362卢布(折人民帀每月1450元,与之接壤的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现行居民最低生活费保障标准是1997年制订的,市区每人每月200元,阿城

俄罗斯饮食文化发展历史

摘要:俄罗斯饮食文化是在自然的、历史的和社会经济条件影响下,以及在同周边国家展开文化交流的影响下形成的,俄罗斯人在饮食习惯上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它反映了俄罗斯民族数代人的集体智慧结晶。本文通过对俄罗斯饮食文化发展的历史、俄罗斯的特色菜肴、俄罗斯饮料等方面的论述,给大家展示了俄罗斯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 关键词:俄罗斯饮食; 文化; 历史; 特色菜肴; 饮料 一、俄罗斯饮食文化发展历史 古罗斯烹饪法形成于9世纪,直到15世纪达到兴盛。丰富的河流、湖泊和森林为俄罗斯饮食提供了众多海鲜、野味、和浆果之类的美味菜肴。而粥一直是俄罗斯的民族食品,它伴随了俄罗斯人的一生。俄罗斯人把粥视为面包的“始祖”。有句俄罗斯民间谚语这样讲:“粥——我们的母亲,黑麦面包——我们的父亲”。 在10世纪初的罗斯时期就有了萝卜、洋白菜、豌豆、黄瓜。它们的吃法各异,生吃、煮着吃、蒸着吃、烧制、腌制和泡制。土豆在俄罗斯普及已经是18世纪,西红柿是在19世纪才有。直到19世纪初,在俄罗斯的菜肴中还没有沙拉。最早的沙拉是用某种蔬菜做成的,因此得名洋白菜沙拉、黄瓜沙拉或者土豆沙拉。后来,制作沙拉的配方也复杂起来,用各种蔬菜制作,加上肉类,因而得出一些新名字:“春天”、“健康”、“海珍珠”。 18世纪是俄罗斯社会发展史上的新阶段,彼得大帝不仅将首都迁往靠近西欧,更换历法,还强制性改变许多生活习俗。从那时起便从西方引进厨炉,也引进锅、烧盘和漏勺。俄罗斯人的餐桌上也摆满了各种三明治、沙拉、酥皮馅饼和清汤,炸煎菜肴也逐渐增多,出现了美味的调味汁、肉冻、乳脂、木斯等。外国菜肴传到俄罗斯,自然与俄罗斯传统意义上的烹饪相结合,渐渐俄化,便具有俄式风味了。 从基督教在罗斯传播起,俄罗斯餐饮严格形成荤食和素食。由于严格遵守每年的斋戒期,出现了品种繁多的面类、蔬菜类、菌类等美味佳肴。在此期间不许有过多的娱乐,禁止食用肉类、乳制品、鸡蛋和糖。斋戒期之前是节日或食肉节。这个节日时间也不短,每年大约174天到190天不等。 二、俄罗斯菜肴特点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传统菜油脂较大。 由于俄罗斯大部分地区气候比较严寒,人们需要较多的热能,所以传统的俄式菜油脂较大,许多菜做完后要浇上少量黄油,部分汤菜上面也有浮油。这种烧菜的方式一直到了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才逐渐改变,俄式菜也逐渐趋于清淡,但是有一些非常传统的菜式仍然保留着这个特点。 2.口味浓厚。

普京时期的俄罗斯巨变及其发展趋势

普京时期的俄罗斯巨变及其发展趋势——“后普京时代的俄罗斯”研讨会综述 张健荣 当今俄罗斯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在普京总统执政八年后,俄罗斯正面临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头。新一轮的国家杜马选举以及2008年3月份的总统选举无疑是俄罗斯未来政治生活中的头等大事。后普京时代,或者说普京卸任后的俄罗斯的发展趋势正成为我国对俄罗斯研究十分迫切和关注的焦点。在这一背景下,由上海社会科学院俄罗斯研究中心与欧亚所于2007年11月27日在上海社会科学院联合举办了“后普京时代的俄罗斯”研讨会,为国内部分俄罗斯问题专家学者提供了一次有益的学术交流机会。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新华社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以及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共30多名俄罗斯问题研究专家学者应邀出席了研讨会。研讨会上,与会者围绕俄罗斯大选前后及其政治、经济、社会发展未来趋势以及俄罗斯对外政策走向和中俄关系发展前景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一普京执政期及其后俄罗斯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格局与趋势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副所长董晓阳研究员对普京总统执政八年间俄罗斯社会所发生的巨变给予了高度评价,对普京的执政理念以及当前俄罗斯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模式进行了分析。在发言中他提纲挈领地就俄罗斯的巨变作了归纳。他指出,普京执政八年,俄罗斯社会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是恢复了国家的权威;二是经济恢复到了苏联解体时期的水平,进入了世界经济前十强;三是在相当程度上恢复了大国的地位和形象;四是恢复了历史和文化的传承性;五是恢复了民众对俄罗斯未来的信心。在“五个恢复”基础上,俄罗斯开始重新走上了强国、强军、富民的大国发展道路。董晓阳指出,普京执政时期,俄罗斯政

近代俄罗斯的历史发展特点

近代以来的俄罗斯逐步从一个边缘化的国家变成一个地域广阔、军事强大、政治高度专制的封建国家,起对欧洲近代政治、国际关系等都有重大影响。本专题集中于以下三个方面: 1、国家特征:国家理论和国家政策居中心地位是近代俄罗斯的国家特征。国家理论为东正教、沙皇专制制度和国民一致性。三者的美妙的结合是俄罗斯发展和力量的源泉。它使俄罗斯长期处于自然的合理的状态,没有任何动荡。由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争夺出海口成为俄罗斯国家发展战略在200多年的时间里主要集中在一个问题上。这是彼得大帝时期为俄罗斯定下的国策,被历代沙皇继承,包括斯大林。 2、同一性:俄罗斯帝国的同一性体现在三个方面:信仰的同一性,东正教自传入俄国后,基本没有多大的变革。第二是经济同一性,俄罗斯的经济尤其是帝国主义阶段,有两个大特点,一个是高度的垄断,另一个是严重依赖沙皇的优惠政策和外来的投资。第三就是政治同一性,这是经过长期考验的俄罗斯政治制度。 3、地区特征:近代以来俄罗斯的地区特征可包括本部的地区特征和非俄罗斯的地区特征。总体上,俄罗斯本部与西部边区比,相对落后,在俄罗斯本部,也只有少数几个地区比较先进。非俄罗斯本部的发达地区主要集中在波兰和乌克兰。此外,白俄罗斯、立陶宛在许多方面都比俄罗斯本部发达。 参考文献 1、改良的命运——俄国地方自治改革史,邵丽英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

2、俄国东正教会改革(1861-1917),戴桂菊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第1版。 3、俄国东部移民开发问题研究,王晓菊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 4、西欧资本主义制度确立时期和俄国、中国社会性质转变时期的经济思想,蒋自强、张旭、王如芳等著,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1版。 5、论近代俄罗斯国家政治制度的演变,祝政宏,世界历史,2004/05 6、彼得一世时期的俄中交往对俄国的影响,赵相群,甘肃农业,2006/10 7、俄罗斯西化历史的反思,焦统骞,欧洲,1995/06 8、俄日两国近代化的历史启示,张广翔,长白学刊,1996/01 9、俄罗斯国家的形成与民族主义,张建华,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02 10、略论新疆俄罗斯族的形成,江梅,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06/01 11、中、日、俄3国文化近代转型比较,雷丽平,东北亚论坛,2004/04 12、16—19世纪西伯利亚地区英国人活动探微, 王继庆, 西伯利亚研究, 2002/02

俄罗斯经济发展进程及现状

俄罗斯经济发展进程及现状 俄罗斯作为前苏联地区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在当前世界也经济大国,对世界政治、经济都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作为“金砖国家”的之一的俄罗斯,是全球最大的四个新兴市场国家之一。今年俄罗斯联邦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初步数据显示,2010年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为14769亿美元。在世界货币基金组织公布的2010年各国GDP排名中,俄罗斯排名第十,而相对于其亿的人口来说,其10521美元的平均GDP就比像中国、印度、巴西等经济实力雄厚但人口也相对较多的其他发展中大国要有优势,排名世界第54位。在原料出口型经济结构下,俄罗斯经济长期与国际能源市场密切挂钩。特别是国际原油价格,几乎成为俄罗斯经济的“命根”。俄罗斯经济形势与经济发展往往与国际石油价格走势密切相关,这种相关性为俄罗斯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但能源市场价格的不稳定性与不可预见性也使俄罗斯的经济发展面临挑战。 俄罗斯一波三折的经济发展进程 1991年,苏联解体后成立的俄罗斯联邦,叶利钦从西方经济学那里,引进了“休克疗法”,价格放开、卢布自由兑换和经济私有化,进行了一场激进的经济改革,希望借此跨入市场经济轨道,跻身西方发达国家之列。不料事与愿违,俄罗斯经济非但没有起色,反倒陷入了空前的危机。不顾国情盲目改革,使俄罗斯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休克疗法的对于俄罗斯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经济连年萧条,物资匮乏,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大下降。到了1997年,俄罗斯的经济似乎有了转机,但1997到1998年的金融危机再次沉重的打击了俄罗斯刚刚复苏的经济形势。 普京接掌政权后,俄罗斯的经济很快走出困境,朝着国富民富的目标大步前进,其发展变化令全世界惊叹。俄罗斯在普京总统的带领下迎来了一个为期10年的春天。俄罗斯的经济增长,始于1999年,从1999年至2006年,年均增长约6%,经济总量增加了70%。然而,俄罗斯人的工资和人均收入却增加了500%,扣除通胀后,人均收入实际增长超过了200%。2007年俄罗斯的宏观经济状况得到进一步改善,俄罗斯业已进入世界十大经济体之列。2007年俄国内生产总值增幅达到近7年来的最高水准,据俄国家统计局统计,2007年俄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俄多项经济指标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十年间,俄罗斯的人均实际工资和人均实际收入的增长速度,比人均GDP的增长速度,高出二倍。俄罗斯的老百姓,实实在在地分享到了经济增长的成果。当下,俄罗斯人平均月工资10800卢布。其中莫斯科人均工资最高,目前人均约 2万卢布;与中国接壤的远东地区最低,月均工资在9500至10000卢布之间。实际工资增长大大超过GDP的增长速度,只是俄罗斯人分享经济增长成果的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就是俄罗斯联邦和各联邦主体、地方政府将三分之一的财政支出,用于教育、医疗、救济等社会公共领域。从而建立和维持了一套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让退休、失业、儿童、学生等等弱势人群,也扎扎实实地分享到经济增长的成果。而对比一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分析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分析 一些新兴国家的崛起、美国以及西方国家的相对经济衰落,构成了当前国际形势的总的特点,从而正引起国与国之间关系的相应调整。但是,要认识到万事万物的运动不是直线前进的,前面充满着不确定性。从国际形势看,欧美债务危机影响不容小觑,中国已难独善其身,全球经济衰退正从外需角度影响中国经济增速。作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欧盟消费力下降,将对中国出口造成一定影响。在欧美国家经济增长乏力条件下,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从国内形势看,物价总水平仍在高位,房价没有出现明显拐点,民间流动性依然很强,通胀压力依然较大。同时,部分中小企业受到紧缩政策影响,融资和经营均出现困难。就业压力正在增大,节能减排形势严峻。 一、当前国际势态 (一)国际经济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仍然存在 当今世界经济中,发达国家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财政赤字。与克服通货紧缩相比,必须优先摆脱财政赤字。希腊、意大利的财政问题很严重,日本的财政问题在发达国家中也是最严重的之一。日本国债大多数是国内投资者持有的,但是伴随社会老龄化的进程,储蓄率将逐渐下降,日本国内消化国债也将逐渐减少,必将希望外国人持有。为此,日本将不得不提高利率,由此将出现付息费用增加、财政状况恶化或日元贬值。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日前发表的报告,日本的政府债务2015年将是国内生产总值的250%,大大高于希腊的140%。这相当于一个人背负超过自身体重2倍的沙袋。日本老龄化步伐加快,社会保障负担加重。问题明确但不能解决,这与希腊是相同的。 (二)国与国之间险恶的政治经济竞争没有改变

后金融时代,国际竞争不仅没有减弱,而是有加剧态势。世界经济复苏动力不强,以技术创新和产业突破引领的新增长点短期内仍难以形成。各国经济政策主张分歧明显,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继续升温,在内需不振的形势下,各国更加重视扩大出口,而发达国家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花样翻新,贸易限制措施明显增多,经贸摩擦政治化日益突出,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救济措施也有加速上升趋势。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可能持续高位震荡,资本市场动荡加剧,引发主要货币汇率大幅波动,新兴经济体本币升值压力进一步增加,国际股市、债市动荡加剧。各国围绕政治话语权、气候变化、低碳经济等问题展开激烈竞争,力求在未来格局中占主动地位。 (三)发展中国家崛起面临的困难与阻力仍未减弱 以欧洲、中国、印度为代表,21世纪世界和平发展,已然成为世界格局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趋势的一个主要内容和突出表现。此前对人民币汇率的指责往往来自欧美国家,而现在新兴经济体也开始对人民币汇率施压,并且这个问题正在以构成贸易补贴为由被推向WTO多边争端解决机制。新兴国家尤其中国和俄罗斯,依然面临发达国家的战略扼制与围堵,发展的国际阻力仍未减弱。比如,推翻卡扎菲政权,扶植亲西方和新政权,挤占中国和俄罗斯在利比亚的巨大经济权益,中国在战前大规模撤侨,其实撤出的大部分都是中国在利比亚投资项目的建设工人,战争给中国带来的经济损失同样十分惨重。还有台湾问题、钓鱼岛问题,近期中国与周边国家在南海问题上争端又起,先是越南在南海举行实弹演习;接着菲律宾也与美国举行联合海上军演,南海问题又现紧张局势。 二、当前国内形势 (一)产业结构不够合理,自主创新能力较弱

俄罗斯主要经济指标和主要产业部门的发展情况

以石油为主的资源产业是俄罗斯经济的支柱 ■俄罗斯资源产业产值约占俄工业产值的30%,为政府创造54%的年收入预算和45%的外汇收入,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左右 ■资源出口大约占俄罗斯出口商品总额的68%,尤其是石油、天然气、煤炭及资源化工产品,占矿产品的74%,以矿产品为主的出口结构是俄罗斯出口受国际市场价格影响巨大■俄资源领域的投资占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的27%,占全部外国对俄投资的75%。由于产业结构高度依赖资源,国际资源价格的波动对俄罗斯经济的整体状况有直接影响■中俄作为世界资源大国,尚不能充分利用金融市场为资源经济服务 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俄国经济的影响 ■以2008年四季度为例,由于石油价格大幅下挫70%至50美元以下,俄罗斯经常账户盈余锐减,其财政余额亦出现了赤字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彭博共计预计俄罗斯2009年GDP增速从2007~2008的6~8%缩减至-0.7%,2010年有可能出现适度恢复 中俄两国合作领域 监管合作 ■在借鉴美国等成熟市场发展经验教训的前提下,审慎监管,建立中俄监管沟通的长效机制 ■长期保持中俄监管层面及时有效的金融信息交流 ■采取积极的态度面对金融危机,中俄监管层合作加强跨境危机管理和处置能力 机构合作 ■机构间定期协商沟通,加强经验交流和市场信息共享 ■中俄两国机构在完善其内部建设的基础上,保持适度的信息公开,有助于及时准确的评估对手方的信用风险 ■建立完善两国信用评估体系,本着诚实互信的原则,中俄机构间可相互授信,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 ■中俄两国机构可联手共同推进投资者教育工作,提高机构对投资者的认知度 研究项目合作 ■中俄两国定期互派人员共同进行相关项目研究工作,为两国金融市场发展提供方向性指导 俄罗斯经济特点,和俄罗斯经济发展的优势与不足 特点:重工业是国民经济支柱,轻工业和农业不很发达。经济依赖自然资源层度高,进出口贸易不发达 优势:自然资源丰富,技术人才多,国土面积大,多海港,重工业技术水平高 不足:三大产业发展不均衡,过分依赖自然资源,进出口贸易不发达,市场经济发展不完善,资源利用不够合理 俄罗斯主要经济指标和主要产业部门的发展情况 2007年俄经济增长速度显著回升,GDP增长率大约在7.2-7.4%。 外贸是俄罗斯经济发展的火车头。2007年俄罗斯外贸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出口总额再攀新高,其次是进口增速,有逼近出口增速之势。进口增速高的原因在于,一是俄罗斯政府降低了高科技设备的进口税,促进了进口增长;二是俄罗斯居民消费需求扩大,与此同时,卢布升值,使外国产品竞争力增强,从而促进了进口的加速增长。 俄罗斯政府在2007年里进一步加强对重要产业部门,如石油、天然气的控制和监督。政府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分析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分析 一些新兴国家的崛起、美国以及西方国家的相对经济衰落,构成了当前国际形势的总的特点,从而正引起国与国之间关系的相应调整。但是,要认识到万事万物的运动不是直线前进的,前面充满着不确定性。从国际形势看,欧美债务危机影响不容小觑,中国已难独善其身,全球经济衰退正从外需角度影响中国经济增速。作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欧盟消费力下降,将对中国出口造成一定影响。在欧美国家经济增长乏力条件下,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从国内形势看,物价总水平仍在高位,房价没有出现明显拐点,民间流动性依然很强,通胀压力依然较大。同时,部分中小企业受到紧缩政策影响,融资和经营均出现困难。就业压力正在增大,节能减排形势严峻。 一、当前国际势态 (一)国际经济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仍然存在 当今世界经济中,发达国家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财政赤字。与克服通货紧缩相比,必须优先摆脱财政赤字。希腊、意大利的财政问题很严重,日本的财政问题在发达国家中也是最严重的之一。日本国债大多数是国内投资者持有的,但是伴随社会老龄化的进程,储蓄率将逐渐下降,日本国内消化国债也将逐渐减少,必将希望外国人持有。为此,日本将不得不提高利率,由此将出现付息费用增加、财政状况恶化或日元贬值。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日前发表的报告,日本的政府债务2015年将是国内生产总值的250%,大大高于希腊的140%。这相当于一个人背负超过自身体重2倍的沙袋。日本老龄化步伐加快,社会保障负担加重。问题明确但不能解决,这与希腊是相同的。 (二)国与国之间险恶的政治经济竞争没有改变 后金融时代,国际竞争不仅没有减弱,而是有加剧态势。世界经济复苏动力不强,以技术创新和产业突破引领的新增长点短期内仍难以形成。各国经济政策主张分歧明显,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继续升温,在内需不振的形势下,各国更加重视扩大出口,而发达国家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花样翻新,贸易限制措施明显增多,经贸摩擦政治化日益突出,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救济措施也有加速上升趋势。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可能持续高位震荡,资本市场动荡加剧,引发主要货币汇率大幅波动,新兴经济体本币升值压力进一步增加,国际股市、债市动荡加剧。各国围绕政治话语权、气候变化、低碳经济等问题展开激烈竞争,力求在未来格局中占主动地位。 (三)发展中国家崛起面临的困难与阻力仍未减弱以欧洲、中国、印度为代表,21世纪世界和平发展,已然成为世界格局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趋势的一个主要内容和突出表现。此前对人民币汇率的指责往往来自欧美国家,而现在新兴经济体也开始对人民币汇率施压,并且这个问题正在以构成贸易补贴为由被推向WTO多边争端解决机制。新兴国家尤其中国和俄罗斯,依然面临发达国家的战略扼制与围堵,发展的国际阻力仍未减弱。比如,推翻卡扎菲政权,扶植亲西方和新政权,挤占中国

俄罗斯经济发展特点以及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借鉴

俄罗斯经济发展特点以及对我国发展经济的借鉴 作为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典型代表,金砖国家的经济增长表现让世界惊叹金砖国家原指“金砖四国”,包括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2010年南非也加入进来,成为“金砖五国”。作为新兴经济体的代表和发展中国家的领头羊,金砖国家在许多国际地区问题上看法接近,近几年经济增长都比较快,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在国际事务中都具有重要影响。金砖国家国土面积占世界领土总面积的29.7%,人口占全球总人口的42.4%,在面积、人口、资源、市场等方面都有独特优势。金砖国家经济状况经济增长作为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典型代表,金砖国家的经济增长表现可谓让世界惊叹。中国实现了改革开放以来30年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创造了年均增长近10%的历史奇迹;印度经济近几年也保持了高速的发展;巴西近年也摆脱经济停滞逐步走向经济发展的快车道, 而俄罗斯被称为正在崛起的大国。2009年在全球经济出现近2%负增长的情况下,金砖国家中中国和印度仍然实现了9.1%和7.7%的高速增长。从全球增长态势看,金砖国家经济实力及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对发达经济体的依赖程度也逐渐降低。那么作为正在崛起的超级大国,金砖国家俄罗斯经济发展有哪些特点,对我国发展经济又有哪些借鉴呢? 我们知道,伴随着休克疗法、经融危机、债务经济和寡头集团以及而后的宏观调控加强、能源出口扩大、消费水平大幅提升等,俄罗斯经济逐渐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复苏发展阶段。俄罗斯自普京总统执政以来,政治局势日渐稳定,经济改革步伐加快,在国际反恐斗争激烈之际,全球经济一片低落之时,俄罗斯经济连续三年保持稳定增长态势,呈现出一些值得世人关注的新特点:农轻重比例失衡现象依然存在,但经济结构已得到一定程度的调整;大企业逐步得到改造,中小企业异军突起;国家科技实力得到巩固,应用技术开发不断加强;能源开发的潜力巨大,力争掌握世界经济命脉;对外贸易仍有瓶颈,但融入世界市场步伐正在加快;投资环境逐步好转,有利于实现中俄两国经贸合作战略升级的宏大目标。

俄罗斯政治经济前景分析

俄罗斯政治经济前景分析 陆南泉 【内容提要】 2008年普京总统第二任期行将结束。在普京任期结束之后,俄罗斯政治与经济前景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的基本看法是,2008年之后的相当一个时期,不论谁上台,俄罗斯发展总趋势是:坚持以“俄罗斯思想”为治国思想,实现强国的政治理想;中央权力继续强化,政局仍将保持稳定;坚持以发展经济为中心的基本政策,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经济上的崛起之说并非空穴来风。 【关键词】俄罗斯普京政治经济俄罗斯GDP 【作者简介】陆南泉,1933年生,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 100007) 2008年普京总统行将结束第二任期。在其任期结束之后,俄罗斯的政局与经济发展呈何态势,已成为国内外关注的问题。本文对此提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供讨论参考。 一政局的走势:中央权力继续强化,政局仍将保持稳定普京执政6年以来,一直坚持以“俄罗斯思想”为其治国方略。“俄罗斯思想”实质上是带有浓厚俄罗斯民族主义色彩的爱国主义,其核心是“国家”的观念,即突出国家的地位与作用,恢复俄罗斯的大国和强国地位。关于这一点,普京说:“俄罗斯唯一现实的选择是选择做强国,做强大而自信的国家,做一个不反对国际社会,不反对别的强国,而是与其共存的强国。”[1]他认为,为了使俄罗斯成为强国,“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国家政权体系”[2]。

通过普京执政6年多来对一些重要问题发表的言论,再通过他执政以来推行的政策,可以看出,普京的所作所为,体现了他提出的、作为治国思想的“俄罗斯思想”。把俄罗斯建设成为一个“强国”,是普京步入政坛以来最为重要的政治理想。这也集中体现了他的爱国主义。为了实现这个理想,他首先要做的是建立强有力的国家政权,反映其强权治国的思想,以此来保证社会的稳定和社会的团结与和睦;其次是把经济搞上去,在此基础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这是强国的基础;第三,在对外政策方面,一切都要服从俄罗斯国家利益,并积极争取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一)普京为实现其政治理想采取的主要措施 普京第一任期的主要政策措施有以下几点。 强化了中央权力,调整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成立了7个大联邦区,由总统任命联邦区的全权代表。建立了国家权力垂直体系,叶利钦时期联邦主体通过的法规中有3 500多项法规不符合俄罗斯宪法和联邦法律,到2001年有4/5已得到修正[3]。90%以上的总统令地方政府根本不执行。普京执政以来,基本上解决了这一问题。 打击车臣分裂主义势力和恐怖主义势力,维护国家统一。 推动政党制度建设,通过政党法,使“统一俄罗斯”党成为政权党。2003年12月7日的杜马选举,“统一俄罗斯”一党独大,在杜马中超过半数。这些加强了普京总统的执政基础,形成了议会上院、下院和地方政府中亲总统力量的核心。 打击寡头势力。普京从2000年起,先后打击了古辛斯基、别列佐夫斯基和霍多尔科夫斯基,既赢得民心,也提高了普京个人的威望。

苏联经济历程

苏联的发展历程 一、俄国十月革命 1. 背景 (1)一战给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苦难。 (2)1917年,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政府,出现了工兵代表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这两个政权,临时政府掌握实权。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执行反人民的对外政策,并力图扑灭国内的革命火焰。 (3)1917 年4 月,流亡国外的列宁回国,受到广大工人和士兵的欢迎。2.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1)起义总指挥部:斯莫尔尼宫。 (2)时间:1917年11月7日 (3)领导人:列宁 (4)地点:彼得格勒 (5)结果:取得了胜利 3. 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性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意义: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二、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一)前苏联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措施: (1)1919年,农业实行余粮收集制。 (2)除大工业外,国家对中小工业也宣布实行国有化。 (3)在交换方面,政府实行最小限度的商品交易和最大限度的国家分配。(4)实行普及于一切阶级的成年人劳动义务制,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到1921年引起严重的国内危机,1921年,苏俄政府用新经济政策取代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评价: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当时所处的战争条件下,这种政策基本上是正确的。但具体分析起来,不同措施的性质和作用不尽相同。比如,无代价地征收农民的剩余粮食、一切生活必须品均需由国家集中分配、强制劳动等,无疑是保证自卫战争胜利所必须的,具有明显的战时性,并在保证胜利方面起了积极作用。而另一些措施,如把大中小企业全部收归国有、取消一切商品贸易等,并不是进行自卫战争所绝对必须的。实际上,这些措施主要是为了加快社会主义改造步伐,“直接向共产主义过渡”而采取的,因而具有“非常共产主义”性质。这些措施,由于超越了生产力的性质和水平,从而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加剧了战争破坏的严重后果。到1921年春出现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 (二)前苏联新经济政策 1.简述: 为了克服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起的危机,苏俄于1921年实行新经济政策。1921年俄共(布)“十大”决定废止余粮收集制,实行固定税率的粮食税。随后又在经济领域颁布了一系列措施,这些统称为新经济政策。该政策于1924年斯大林开始社会主义农业集体化和工业化改革结束。

俄罗斯经济追赶与制度变迁的历史轨迹(一)

俄罗斯经济追赶与制度变迁的历史轨迹(一) 内容提要:现代俄罗斯的崛起开始于17世纪末18世纪初,在三百多年起伏跌宕的历史过程中,俄几次崛起,几次中落。贯穿在俄历史中的主题只有一个——赶超。俄每一次的中落和崛起都是二次制度变迁的过程,而制度的转型只是追寻强国梦想的一种手段和表现。本文借鉴了青木昌彦的比较制度分析的理论框架,试图对俄罗斯的经济追赶和制度变迁的历史轨迹进行解读。 关键词:经济追赶,制度变迁,俄罗斯 纵观俄罗斯的历史,追赶贯穿了其整个发展过程。从摆脱蒙古统治之后,数个世纪被压迫的经历转化为俄罗斯不可遏制的王朝政治野心,持续的领土扩张反映了俄罗斯民族的救世主义情绪和对地缘安全空间的极度渴望。为了这个目的,俄罗斯在国家发展战略上采取了一种有别于同时代西方国家的发展道路。 我们把俄罗斯的经济追赶进程划分为两个时期,一个是工业化时期,分为十月革命前的经济追赶阶段和苏联体制下的经济追赶阶段;另一个是后工业化时代,这个阶段开始于赫鲁晓夫执政时期,以苏联解体为界,也就是改革阶段和转轨阶段。 一、工业化时期的经济追赶和制度变迁 从彼得一世开始,俄罗斯采取了军事优先的国家追赶战略,这其中包括:军事体制、军事技术和军事工业,也就是以提高国家军事力量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模式。采取的这些政策和措施也同当时国际竞争格局

中硬权力优先的大环境有着极大的关系。历史证明,俄罗斯的这种战略的确是卓有成效的。当时俄罗斯对外扩张正处于上升期,随着1793年与1795年的瓜分波兰,俄罗斯帝国的西部边界达到了近代的最远点。在之后近百年的时间里。对整个欧洲来说俄罗斯的军事威慑始终挥之不去。但俄罗斯后来的历史发展表明,彼得大帝这种片面的现代化努力终究难以保证国家长久健康成长。 十月革命前,随着工业革命和近代工业的发展,已经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国家在国际竞争中表现优异,并取得了国际竞争的优势。而那些因循守旧的传统强国或丧失传统的地位,或发生激烈的国内变革,导致外部干涉。所有这些都对俄国内的政治体制和社会稳定产生了影响。在国内外这种形势下,一方面为了发展经济以挽救日趋衰落的专制制度,另一方面为了增强国力,以便参与争夺欧洲霸权的斗争,沙皇政府不断地推出各种学习西方的社会改良措施,主要在技术和经济领域,其目的仍在于巩固传统的政治体制。 俄罗斯的现代化进程与西欧各国,甚至与德意志地区相比也显得过于缓慢。不仅农业中广泛存在着强制劳动,直至1860年俄罗斯的工业部门中强制劳动还占到40%以上的比例。在俄罗斯出现了企业主宁愿把军警请到生产车间来维持生产秩序,也不愿意进行技术改造来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怪事。但不可否认,俄罗斯的社会经济也在取得进展,而政治制度却没有得到改造。经济实力的增强进一步强化了传统的政治架构,导致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愈加尖锐。

俄罗斯未来经济发展的障碍分析

俄罗斯未来经济发展的障碍分析 景维民、王永兴 [内容提要] 20世纪90年代初的那场震惊世界的剧变至今仍然让我们记忆犹新,几乎在一夜之间,一个曾经堪与美国抗衡的超级大国就这样轰然倒下了,留给人们无尽的遐想空间,也让我们对社会主义改革和发展的路径选择问题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苏联的解体,俄罗斯的出路在哪里,俄罗斯何时才能真正地走出经济衰退、社会混乱的泥沼?这些都成了俄罗斯国内乃至世界的经济学家、社会学家思考的问题。本文着眼于未来,力求对未来制约俄罗斯经济发展的因素做出准确、客观的分析,希望能以“他国”为鉴,对我国的改革大业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 [关键词]俄罗斯;私有化;休克疗法;地下经济 [作者简介]景维民,1956年生,南开大学经济学系教授;王永兴,1981 年生,现就读于南开大学经济学系99级基地班。(天津300071)一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经济社会发展的简要回顾 1992年,俄罗斯选择了“私有化”的道路,受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的影响,这种私有化没有采取“渐进式”的方法,相反,当时的领导者接受了哈佛大学教授萨克斯的建议采取了所谓的“休克疗法”1 [1],妄图通过快刀斩乱麻的方式迅速实现所有制形式的变革,从而完成向市场经济的转型。然而事实却证明,这种激进式的改革方案不但没有起到预想的作用,甚至还激化了旧有的一系列社会矛盾,把俄罗斯人民拖入了苦难的深渊。现在,俄罗斯的领导人回过头来重新审视自身的改革历程时才认识到,经济体制转型是一个极其复杂、困难和长期的过

程,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然而,由于巨大的政策惯性,“休克疗法”的伤痛至今难以抹平。 从1991年俄罗斯出现明显衰退开始(当年GDP比上一年下降9%),俄罗斯经历了连续6年的经济负增长,到1997年刚刚出现复苏迹象(GDP比上一年增长0.4%),1998年8月17日起又遭受了金融危机的沉重打击。据统计,俄罗斯在整个90年代GDP下降了50%多2 [2],截至1998年,俄罗斯的GDP仅相当于美国的1/18强,中国的1/2弱3 [3]。居民的人均实际收入甚至下降了80%4 [4],约有60%的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通货膨胀极其严重,物价上涨了6 000多倍,很多人的存款一夜之间化为乌有。俄政府面临的债务问题也十分严峻,俄罗斯现在的负债率极高,每年都有上百亿美元的债务到期,使国家经济发展背上了沉重的包袱,与此同时,俄罗斯的资本外逃现象却极为严重,基本每年都有200亿美元左右通过“地上”和“地下”的各种途径流失,这对原本资金就十分短缺的俄罗斯经济更是雪上加霜。 经济上的动荡必然导致社会的不稳定,经济状况的持续恶化导致社会失业率急剧上升。与此同时,贫富差距也迅速扩大,20%的人占有社会总财富的60%5 [5],而这种差距多数是由于少数人利用手中特权产生的,这种收入的不公引起了人们的强烈不满,也导致各种违法犯罪行为和黑社会组织的猖獗。俄罗斯的政局也处于不断的动荡之中,反映了各个利益集团之间的利益矛盾冲突。这种现象又反过来进一步使经济趋于恶化6 [6]。 总之,1998(包括1998)年以前俄罗斯经济发展的道路可谓是荆棘丛生,这种状况直到1999年才有所改观。1999年俄罗斯的GDP出人意料地增长了3.2%,

2020年前俄罗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政策与前景_陆南泉

径,也不由某一次测验或考试决定终身的命运,那么“教育崇拜”自然也就无从谈起。 我们正在为此而努力。10多年来的持续探索与改革,已经使素质教育的理念深入人心;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行,重新树立起教育的生活取向;义务教育的普及和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使得越来越多的人获得发展的机会;教育投资结构的优化和教育政策的调整,使得弱势地区和群体的教育得到很大的改善。这些教育改革与其他领域的改革结合起来,共同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努力,从而使我们有理由相信明天的教育更美好,人们对待教育的态度会更理性! [该文得到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经费资助,项目编号:DYS060602] 参考文献: [1]Psacharopoulos,George;Patrinos,HarryAnthony.Returnstoinvestmentineducation:afurtherupdate.EducationEconomics,2004,12(2). [2]赖德胜.教育、劳动市场与收入分配.经济研究,1998(5).[3]栾俪云.城镇居民家庭教育投资趋向探析.教育与经 2020年前俄罗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政策与前景 2008年5月7日梅德韦杰夫正式成为俄罗斯第三任总统,8日普京被俄国家杜马批准为政府总理。这样,“梅普政权“正式形成。 国内外舆论认为,梅普结合将会更加重视经济的发展。俄罗斯学者指出:“梅德韦杰夫和普京联手意味着现政府开始的改革进程会继续下去。这也是将会更加重视经济问题的一个重要信号。”[1]为了使普京执政时期的经济政策继续下去,加快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普京在其离任前的2008年2月8日,在俄罗斯国务委员会扩大会议上作了题为《关于俄罗斯到2020年的发展战略》的讲话(以下简称《发展战略》)。可以说,俄罗斯今后12年经济社会的发展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为达到《发展战略》目标所确定的各项重要政策实现情况。 对《发展战略》的几点分析 要正确认识一个国家与其领导集团或最高领导人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应该从两个方面去把握:一是指要达到的总目标与治国思想;二是基本经济社会政策。 普京执政时期要实现的总目标是富民强国纲领。这是普京针对当时俄罗斯面临沦为世界第二流,抑或三流国家危险的情况而提出的。他的治国思想是1999年12月30日发表的《千年之交的俄罗斯》一文提出的“俄罗斯思想”,其实质是带有浓厚民族主义的爱国主义,其核心是“国家”的观念,目标是恢复俄罗斯的大国和强国地位。关于这一点,普京在2000年7月8日向俄罗斯联邦提交的总统国情咨文中说得更加明确。他说:“俄罗斯惟一的选择是选择做强国,做强大而自信的国家,做一个不反对 □陆南泉 内容摘要梅普结合后的俄罗斯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基本政策与前景,已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普京在其离任前提出了《关于俄罗斯到2020年的发展战略》。今后12年俄罗斯 经济社会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为达到该战略目标所确定的各项重要政策的实现情况。本 文着重分析了该战略的目标与主要政策,新总统梅德韦杰夫的经济社会政策思路,实现2020年 前俄罗斯经济社会战略目标可能遇到的难题,以更好地把握俄罗斯发展前景。 关键词俄罗斯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基本政策前景 作者陆南泉,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北京:100007)""""""""""""""""""""""""""""""""""""""""""""""" 2008?747

俄罗斯居民的贫困状况

俄罗斯居民的贫困状况 顾志红 早在2003年,俄罗斯总统普京的国情咨文就把解决贫困问题列为国家面临的三大重要任务之一,并提出在2010年以前消除俄罗斯社会中存在的贫困现象。在2005年的总统国情咨文中,普京再次以金融行业的职工为例强调解决贫困问题的紧迫性。可见,贫困问题已成为俄罗斯经济发展中的一个函待解决的难点问题。 虽然俄罗斯经济连年高速增长,但是贫困人口并没有减少,反而呈上升之势,而且贫困人口年龄构成趋向年轻化。2004年贫困人口中年轻人的数量增加了1倍。俄罗斯政府减少贫困人口工作难有成效的一大障碍是,大多数俄罗斯人不相信自己有能力改变生活现状,严重依赖国家的优惠政策。 一俄罗斯政府规定的贫困线 (一)2004年俄罗斯政府规定的贫困线是月收入低于2376卢布的人群。根据这一标准,2004年俄罗斯的贫困人数约为2550万(占总人口的17.8%)。与2003年相比,贫困人数减少了13%(380万人)。但是,官方的这一数字还不能全面反映出俄罗斯贫困化的实际清况。首先,这一数字没有反映出贫困人口中的年龄构成。2003年,在极度贫困人口中有65.2%的人具有劳动能力(从19一59岁)。而且这一比例从1999年开始呈稳定上升之势。同时,有1/4的贫困人口是16~30岁的壮劳力。其次,过去我们认为,俄罗斯的贫困人口主要是领取养老金的老年人。但实际上,55岁以上的妇女和6o岁以上的男人只占贫困人口总数的12.1%(2003年)。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是,领取养老金人群的生活必需支出减少,或者有灰色收入,所以这部分人还不是俄罗斯赤贫人群的主要组成部分。

(二)俄罗斯穷困人口具有显著的地区特征。在某些联邦主体,贫困已成为普遍现象。 例如,在印古什共和国,有83%的居民(2003年)生活在政府划定的贫困生活线以下。而在亚马尔—涅涅茨自治区,贫困人口只占当地总人口的8%。另外一个不容忽视的情况是,在俄罗斯人口中有一大部分居民生活在贫困线的边缘,他们随时可能滑向贫困人群。如果把贫困线提高5个百分点,那么,俄罗斯的贫困人口就会增加19.7%。 虽然政府不断给居民增加工资,但是俄罗斯职工2004年的实际工资收入水平仍然只是1991年的89.8%。也就是说,俄罗斯人现在的实际货币收入还没有达到苏联解体前的水平。 另外,42.2%的俄罗斯人认为,自己属于贫困人口。这一数字反映出俄罗斯官方与民间对贫困的理解有差异。 (三)目前,俄罗斯面临的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是居民收入不平衡。这是引起社会紧张的主要因素之一。2004年,在俄罗斯总人口中10%的最有保障的人群的收入占全国货币总量的29.8%。同时,在俄罗斯人口中10%的最低保障人群的工资收入仅占全国货币总量的2%。我们从这组数字可以看出,俄罗斯政府提高工资的政策主要受益者是高收入人群。 2004年,俄罗斯lO%的富人的收入比10%的贫困人群的收入高出13.8倍。2003年这一差距为13.5倍,2002年为13.3倍,而1990年仅为3.4倍。2003年年底,莫斯科10%的富人的收入高出10%的穷人的收入51倍。秋明州的收入差距为21倍。全俄平均收入差距为133倍。 二俄罗斯居民的收入结构和消费水平

俄罗斯经济问题的政治性.doc

俄罗斯经济问题的政治性- 无论是研究微观企业治理还是分析宏观经济形势特点,只要一提到俄罗斯经济问题,人们往往就从以下分析框架入手寻找答案:俄罗斯经济的投资、消费、出口这“三驾马车”及相互影响,俄罗斯的“荷兰病”及“惰性的能源型发展模式”,以及俄罗斯的创新经济战略及经济多样化问题。这些分析框架的确是研究俄罗斯经济问题的利器,然而,即使对上述基本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俄罗斯经济的现实状况依然让人一头雾水:为什么俄罗斯经济结构调整这么难?为什么“创新经济”喊了这么多年没有突破性进展?为什么俄罗斯经济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依靠出口能源、依靠世界能源价格的行情变化? 发展道路的选择要求打破寡头经济垄断 寡头,是指掌握着庞大的金融资本、并在实际上控制着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政权的大垄断资本家或垄断资本家集团。寡头经济与政治是普京执掌政权初期的特点。2003年5月,普京在《国情咨文》中表示:“垄断成分在俄罗斯经济中的比重增加,然而它并没有表现出高效率。垄断窒息着经济竞争。政府应当更严肃地关注这一现象。这种政策的继续将导致经济停滞。”由于寡头控制金融业,资金的逐利性决定了俄罗斯的投资流向有利可图的能源原材料工业,加重了经济的原料化发展趋势,形成国家对能源原材料出口的依赖,而加工工业的发展严重滞后,科技水平提高缓慢;更重要的是寡头垄断追逐自身利益,与普京的强国战略形成基本矛盾。因此,在普京第一任期,是否要打破叶利钦时代俄罗斯经济出现的垄断性特征就成为了俄罗斯确立什么样发展道路的问题。

普京一上台就宣称,俄罗斯复兴的关键在国家政治领域,建立强大的国家政权体系,特别是建立有效的、确保政令畅通和国家完整的垂直权力体系,成了普京国家治理的重点。但是,由于俄罗斯经济掌握在寡头手中,以普京为代表的政治权力难以掌握经济资源,其后果就是经济发展失去了必要的增长速度。然而要改变这一局面,不仅仅是经济问题,也是保障政权稳定的政治问题和意识形态问题,对于团结俄罗斯社会具有特殊意义。 可见,为了确立发挥国家作用和政权效应的发展道路,普京与代表垄断势力的寡头必有一战,这场博弈以普京整肃了寡头宣告结束。 国家经济垄断受制于政治稳定的需要 金融寡头的倒台表明政治权力取得了对资本权力的胜利,体现在经济发展模式上就是俄罗斯国有化程度的加强。但是,其经济效果却并不尽如人意。俄罗斯经济有增长,但是没有经济学意义上的发展,甚至出现了某种意义上的国家经济垄断模式特征。 早在2008年普京就指出,现行的发展模式如果继续下去,必将给俄罗斯造成两个恶果:一是俄罗斯在商品和先进技术方面对外国的依赖性将进一步增强;二是俄罗斯将沦为“世界经济的原料附庸”。然而,问题的复杂性在于俄罗斯当前的发展模式不单纯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体制问题、政治问题,是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造成俄罗斯这种国家经济垄断的因素体现在下列政治问题上:一是苏联时期留下了三百多座单一城市,它们长期以来是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产业链条上单一经济形态的牺牲品,难以适应市场的变化,但是那里又集中了俄罗斯近2000万的就业人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