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洛阳市统计公报

2009年洛阳市统计公报
2009年洛阳市统计公报

洛阳市2009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洛阳市统计局

2010年3月30日

2009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保增长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科学应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发展环境,千方百计战危机,齐心协力保增长,经济运行向好态势不断明朗并得到巩固,总体形势好于预期,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目标顺利实现。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市生产总值2075亿元,比上年增长13%。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73.8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1240.0亿元,增长13.5%;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661.2亿元,增长14.1%。人均生产总值32314元,增长12.2%。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4%、65.3%和32.3%。

2009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在经历了十个月的负增长后,11月份同比涨幅由负转正,当月上涨0.1%,12月份上涨2.3%,全年价格总水平下降0.9%。八大类商品价格呈六涨二降。

各类价格指数如下:(以2008年价格为100)

项目指数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CPI)99.1

#服务项目95.6

食品101.6

#粮食108.6

肉禽及其制品89.1

鲜菜120.7

烟酒及用品100.3

衣着100.3

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101.9

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102.6

交通和通讯工具96.7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101.1

居住89.1

二、农业

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782.1万亩,比上年增长1.5%;蔬菜面积81.5万亩,油料面积68.0万亩,棉花面积6.6万亩,中药材面积41.6万亩,花卉苗木面积5.0万亩;烟叶面积36.5万亩,增长7.2%;优质专用小麦143.6万亩,优质玉米200万亩。

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235.14万吨,比上年增产1.9%,连续七年总产量保持在200万吨以上。其中,夏粮产量110.08万吨,增产1.5%;秋粮产量125.06万吨,增产2.3%。主要农产品产量如下:

产品名称2009年产量比上年±%

粮食235.14万吨 1.9

#夏粮110.08万吨 1.5

秋粮125.06万吨 2.3

油料127156吨8.3

#花生93322吨17.0

油菜籽18399吨-15.9

芝麻8879吨-4.8

棉花3577吨-5.9

烟叶62316吨11.1

水果63.7万吨 5.6

蔬菜215.76万吨 5.5

中药材70306吨-4.9

食用菌(干重)15645吨32.7

全年完成畜牧业产值88.9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30.8%,比上年回落1.1个百分点。肉蛋奶产量保持稳定增长。全市肉类总产量23.3万吨,增长5.3%;禽蛋

总产量13.7万吨,增长5.8%;奶类总产量41.1万吨,增长5.5%。

主要畜产品产量和畜禽存(出)栏数量如下:

产品及畜禽名称2009年产(存、出栏)量比上年±%

肉类总产量23.3万吨 5.3

#猪牛羊肉20.5万吨 4.1

奶类总产量41.1万吨 5.5

#牛奶36.2万吨 6.5

禽蛋总产量13.7万吨 5.8

牛当年出栏数34.6万头0.3

牛年末存栏数70.6万头 3.4

#奶牛10.7万头 6.5

生猪当年出栏数196.9万头 4.2

生猪年末存栏数192.3万头0.8

羊当年出栏数70.2万只-1.3

羊年末存栏数76.8万只-1.8

家禽当年出栏数1664.7万只 3.3

家禽年末存栏数2280.3万只 2.8

水产品产量38515吨11.1

全年完成造林面积66.8万亩,退耕还林面积9.5万亩,零星植树997万株。

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达405万千瓦,比上年末增长3.9%;农用拖拉机和农用运输车分别达18.1万台和6.8万辆,分别比上年增长10.5%和0.2%;全年农村用电量20.1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5.1%;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39.4千公顷,比上年增长0.9%,其中,节水灌溉面积77.7千公顷,增长2.9%。

三、工业

全年完成全部工业增加值1089.6亿元,比上年增长12.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830.0亿元,增长15.9%。规模以上工业中,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加值107.7亿元,增长4.1%;重工业增加值722.3亿元,增长17.6%,轻重工业比例为:13:87。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6.6%,比上年回落1个百分点。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如下:

产品名称2009年产量比上年±%

纱 5.0万吨8.8

布9365.8万米-18.7

化学纤维24.9万吨51.4

饮料酒137600千升 3.8

卷烟887422万支 1.7

摩托车85.2万辆31.4

原煤847.9万吨113.9

原油加工量647.9万吨29.3

发电量361.1亿千瓦时-5.8

钢60.1万吨22.5

10种有色金属107.7万吨-1.8

铝104.3万吨-3.1

水泥636.6万吨 6.6

平板玻璃1139.2万重量箱-24.9

轴承9884.2万套12.7

矿山机器总重量20.0万吨24.9

耐火材料329.1万吨51.7

化肥(折纯量)35.7万吨360.1

大中型拖拉机56734台56.5

黄金9177.9千克 1.6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008.3亿元,比上年增长12.5%。利税总额和利润总额分别达到277.3亿元和137.6亿元,分别增长24.6%和18.1%。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达162.3亿元,比上年增长12.4%。高技术企业实现增加值25.3亿元,增长

1.2%。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47.3亿元,比上年增长31.5%。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280.5亿元,增长

31.4%。全市完成工业投资798.3亿元,增长35.0%。全年在建工业项目2825个,竣工2448个,其中,在建千万元以上工业项目1950个,竣工1611个。

在城镇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57.6亿元,增长60.3%;第二产业投资808.5亿元,增长34.6%;第三产业投资414.4亿元,增长22.7%。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投资25.0亿元,下降27.6%;电信业投资9.1亿元,增长8.4倍;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63.3亿元,增长81.1%;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投资11.0亿元,下降9.1%。

全年完成民间投资924.7亿元,比上年增长46.6%,对城镇投资增长贡献率达到30.2%;占全市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较上年提高7.5个百分点。

全年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137.9亿元,比上年增长25.0%。商品房竣工面积达484.7万平方米,增长28.0%,销售面积达378.6万平方米,增长40.1%。商品房销售额达103.7亿元,增长48.3%。

五、国内贸易

全年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87.3亿元,比上年增长19.1%。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378.1亿元,增长19.0%;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309.2亿元,增长19.2%。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贸易业零售额569.2亿元,

增长17.7%;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110.7亿元,增长26.1%。从各类商品销售情况来看,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贸易业商品零售中,汽车类增长70.8%,医药类增长51.7%,家具类增长38.3%,通讯器材类增长23.3%。

六、对外经济

全年完成进出口总值112367万美元,比上年下降40.7%。其中,出口总值65275万美元,下降51.9%;进口总值47092万美元,下降12.5%。

全年新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2家;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金额89479万美元,增长27.8%;实际利用外商投资金额91547万美元,增长1.7%。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年交通运输部门完成货物周转量236.9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35.6%;完成旅客周转量达87.3亿人公里,增长21.3%。公路通车里程17704公里,增长0.4%;其中,高速公路246.5公里。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97.3亿元,比上年增长10.0 %;本地电话年末用户达140.6万户,比上年下降9.5%;移动电话年末用户达329.1万户,比上年增长22.3%。

据旅游部门统计,全年接待国内外旅游总人数达530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0.2%,其中接待外国及港澳台旅游者37.3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1.6%。旅游总收入达260

亿元,比上年增长20.6%,其中接待外国及港澳台旅游者收入11170万美元,增长21.0%。

八、财政、金融

全市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48.0亿元,比上年增长2.4%;地方财政支出235.0亿元,增长16.2%。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20.3亿元,一般预算支出204.7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2%和20.1%。一般预算收入中,增值税13.4亿元,下降21.3%;营业税23.8亿元,增长17.1%;企业所得税11.0亿元,下降38.0%。

2009年,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719.7亿元,比年初增加324.0亿元。其中,企业存款余额404.6亿元,比年初增加87.3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992.7亿元,比年初增加152.3亿元。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867.0亿元,比年初增加203.6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447.7亿元,比年初增加88.2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310.7亿元,比年初增加104.0亿元。金融机构现金收入3475.8亿元,现金支出3459.7亿元,双双比上年增长

5.0%,收支相抵,净回笼货币1

6.1亿元。

九、教育

2009年,全市普通高中78所,招生4.6万人,在校生13.4万人。普通初中370所,招生10.4万人,在校生30.5万人。小学2249所,招生11.1万人,在校生63.6

万人。幼儿园在园儿童9.9万人。中等专业技术学校119所,招生6.4万人,在校生18.4万人。特殊教育学校招生211人,在校生1238人。普通初中入学率99.66%,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0.0%。成人技术培训学校培训学员

46.7万人次。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6个,文化馆17个,公共图书馆11个,博物馆8个,档案馆17个。年末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1座,一千瓦以上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5座。全市广播人口覆盖率95.6%,电视人口覆盖率96.25%,有线电视用户79.8万户。市级电视台周播出时间410小时,市级广播电台日播出时间54.0小时。

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792个,床位2.66万张。卫生防疫机构16个,妇幼卫生机构16个。卫生技术人员27648人,其中执业医师、助理执业医师11883人,注册护士9387人。卫生防疫防治机构人员1629人,妇幼卫生机构人员1482人。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网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村乡(镇)共有卫生院153个,床位4577张,卫生技术人员4837人。

全市在校生体育达标率达99.9%。全年共举办县以上运动会及各种体育比赛123场次,参加运动员4.6万人次。

我市运动员在国内外各项体育比赛中,获得省级以上金牌98枚,银牌130枚,铜牌145枚。

十一、环境保护

年末,全市环境保护系统共有1638人,环境监测人员189人,各级环境监测站9个。全市建成16个烟尘控制区,面积达286平方公里;建成环境噪声达标区11个,面积达216平方公里。城市日集中处理污水40万吨,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95.7 %,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0.2 %。全年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24天。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657.54万人,常住人口642.23万人。全市出生人口69533人,出生率10.6‰;死亡人口38177人,死亡率5.82‰;全年净增人口31356人,自然增长率4.78‰。

2009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949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7%;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1046元,实际增长11.9%。农民人均纯收入4961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9%;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114元,实际增长16.0%。

全市参加失业保险职工59.8万人,同比增长1.2%;参加养老保险职工77.6万人,增长5.1 %;参加医疗保险职工87.3万人,增长1.3 %。

全市各类社会福利院床位达14015张,福利院收养11447人。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30958人。全市拥有城镇各种社区服务设施655个,其中,社区服务中心13个。

注:1、本公报各项统计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公报中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人均生产总值按常住人口计算。

3、公报中CPI分类中“居住类价格”包括:建房和装修材料(如:木材、水泥、砖瓦灰砂石、电料、漆等)价格;租房(公房及私房房租)价格;自有住房(房屋贷款利率、物业费、各种房屋维修费等)价格;水、电及燃料价格。商品房(资产)价格未纳入CPI统计范畴。

临澧县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

临澧县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来源:临澧县统计局 2015年,面对经济下行的巨大压力和改革发展的繁重任务,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人民,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按照“推进新创业、建设新临澧”发展思路,以“全面小康”为统揽,着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为“十二五”收官和“十三五”开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综合 初步核算,2015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9.42亿元,比上年增长9.1%。分产业看,一、二、三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27.73、52.34和59.35亿元,分别增长3.6%、9.6%和11.2%,对GDP的贡献率分别为7.7%、41.7%和50.6%,分别拉动GDP增长0.7、3.8和4.6个百分点。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例为20:37:43;全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1897元,增长6.33%。 表12011-2015年GDP构成与人均GDP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CPI)101.7,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RPI)100.5。按类别分:食品类价格指数110.1,饮料烟酒类价格指数97.7,服装鞋帽类价格指数100.0,中西药品类价格指数100.0,化妆品类价格指数100.0,文化体育用品类价格指数100.0,日用品类价格指数100.0,家用电器类价格指数100.0,燃料类价格指数79.7,建材类价格指数为95.3,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97.5,服务项目及收费类价格指数100.1。 年末拥有城乡劳动力29.52万人,就业27.9万人,就业率95%。年内新增就业13413人,其中,城镇6125人、农村7288人;落实下岗职工再就业2926人;年末登记失业率4.3%。 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65612万元,增长9.1%。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40709万元,增长7.2 %;地方一般预算支出281369万元,增长37.25%。 全年完成省实事21项,分别是:农村公路建设28.242公里,普通公路安保设施建设122.076公里;新增公租房1252套,发放

石河子市2011年统计公报

八师、石河子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八师石河子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八师石河子调查队 2012年2月6日 2011年,师市党委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带领广大干部职工群众,坚持走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师市经济保持健康较快增长,民生持续改善,文化繁荣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各项事业取得了可喜进步。 一、综合 初步核算,石河子垦区实现生产总值243.27亿元,比上年增长15.3%。师市实现生产总值235.30亿元,增长15.7%。第一产业增加值64.01亿元,增长7.9%;第二产业增加值97.26亿元,增长21.7%;第三产业增加值74.03亿元,增长15.6%。第一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7.2%,比上年下降了2.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1.3%,上升2.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1.5%,下降了0.6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42025元,增长16.6%。 初步核算,师市14个农牧团场实现生产总值100.58亿元,占师市经济总量的42.7%。在团场生产总值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0.73亿元,占师市第一产业的比重为94.9%,第二产业增加值20.93亿元,占师市第二产业的比重为21.5%,第三产业增加值18.92亿元,占师市第三产业的比重为25.5%,团场三次产业结构比为60.4:20.8:18.8。 居民消费价格(CPI)一季度比上年上涨4.7%,二季度上涨

5.5%,三季度上涨5.8%,全年平均上涨5.4%,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0.5%。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9.9%,农产品生产者价格上 涨4.7%。 表1 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 全口径财政收入41.84亿元,比上年增长48.2%。地方财政收入26.82亿元,增长45.6%。一般预算收入19.28亿元,增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2012年铁道统计公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2012年铁道统计公报 2012年,全国铁路系统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对铁路工作的要求,以铁路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铁路发展方式为主线,积极探索,大胆实践,扎实推进安全风险管理,科学有序推进铁路建设,大力发展多元化经营,全面实施客货运输组织改革,铁路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一、运输生产 旅客运输。全国铁路旅客发送量完成18.93亿人,比上年增加0.86亿人、增长4.8%。其中,国家铁路18.79亿人,增长4.8%;非控股合资铁路0.09亿人,下降10.1%;地方铁路0.06亿人,增长10.3%。全国铁路旅客周转量完成9812.33亿人公里,比上年增加200.03亿人公里、增长2.1%。其中,国家铁路9783.99亿人公里,增长2.1%;非控股合资铁路21.46亿人公里,下降6.6%;地方铁路6.88亿人公里,增长3.8%。 货物运输。全国铁路货运总发送量(含行包运量)完成39.04亿吨,比上年减少0.28亿吨、下降0.7%。其中,国家铁路32.36亿吨,下降1.8%;非控股合资铁路4.40亿吨,增长5.8%;地方铁路2.29亿吨,增长3.3%。全国铁路货运总周转量(含行包周转量)完成29187.09亿吨公里,比上年减少278.70亿吨公里、下降0.9%。其中,国家铁路27220.50亿吨公里,下降1.5%;非控股合资铁路1830.41亿吨公里,增长8.0%;地方铁路136.18亿吨公里,下降1.8%。 全国铁路货物发送量完成38.92亿吨,比上年减少0.26亿吨、下降0.7%。其中,国家铁路32.23亿吨,下降1.8%;非控股合资铁路4.40亿吨,增长5.8%;地方铁路2.29亿吨,增长3.3%。全国铁路货物周转量完成28891.90亿吨公里,比上年减少238.39亿吨公里、下降0.8%。其中,国家铁路26925.53亿吨公里,下降1.4%;非控股合资铁路1830.19亿吨公里,增长8.0%;地方铁路136.18亿吨公里,下降1.8%。 全国铁路行包发送量完成1222万吨,比上年减少189万吨、下降13.4%。其中,国家铁路1214万吨,下降13.2%;非控股合资铁路8.30万吨,下降30.7%;地方铁路0.2万吨,下降13.6%。全国铁路行包周转量完成295.18亿吨公里,比上年减少40.31亿吨公里、下降12.0%。其中,国家铁路294.96亿吨公里,下降12.0%;非控股合资铁路0.21亿吨公里,下降30.5%;地方铁路0.01亿吨公里,下降47.4%。 重点运输。全国铁路煤炭运量完成22.62亿吨,比上年下降0.4%。冶炼物资运量完成8.58亿吨,下降1.4%。粮食运量完成1.04亿吨,增长5.0%。石油运量完成1.38亿吨,增长1.7%。化肥及农药运量完成0.93亿吨,增长7.3%。集装箱运量完成0.93亿吨,下降0.9%。全国铁路口岸共完成进出口货物运量0.54亿吨,增长8.7%。其中:满洲里、绥芬河、二连、阿拉山口四大口岸站共完成进出口货物运量0.53亿吨,增长9.1%。

2009年江苏省统计公报

国家统计局 中文实名:统计中国统计 2009年,在江苏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一系列政策措施,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严峻挑战和严重困难,统筹做好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经济企稳向好态势不断增强,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取得重大进展,发展质量稳步提高,民生继续得到改善,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较好地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综合 全年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初步核算,全省实现生产总值34061.2亿元,比上年增长12.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01.7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18416.1亿元,增长12.5%;第三产业增加值13443.4亿元,增长13.6%。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4232元,按当年汇率折算达到6475美元。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调整为6.4∶54.1∶39.5。先进制造业水平提升,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1987亿元,增长19.5%,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30%,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增长加快、比重上升,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3555.6亿元,比上年增长13.6%,占GDP比重39.8%,提高1.1个百分点。新兴行业加快发展,新能源、新医药、新材料、环保产业产值分别增长66%、30%、22%和21%,软件业销售收入增长35.7%,服务外包执行总额增长177%。非公有制经济进一步发展,实现增加值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份额达64.1%,其中私营个体经济比重为39.4%,分别提高0.9个和2.3个百分点。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水平稳步提高,年末城市化率达55.6%,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区域发展格局进一步改善,加快推进苏南转型升级,巩固苏中、苏北快速发展局面,苏中、苏北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达到42.3%,提高2.9个百分点,全面实施沿海地区发展规划。 节能减排取得明显成效。大力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实施重点节能减排项目,淘汰落后产能,深入开展化工生产企业专项整治。全年共实施1121个减排项目,关闭小火电组687.6万千瓦,淘汰落后炼铁能力245万吨、落后炼钢能力547.2万吨,分别完成“十一五”总目标的224.3%、51.1%和77.4%。预计超额完成单位GDP能耗降低率的年度目标。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削减3.1%和4.1%,累计完成“十一五”减排总目标的98.93%和121.1%。 物价水平年内小幅上升。全年居民消费价格下降0.4%,降幅比上半年收窄1.3个百分点。食品价格上涨0.9%,其中猪肉下降19.4%、油脂下降24.3%、鲜蛋上涨0.6%、禽上涨1.3%、鲜菜上涨18.1%。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下降8.1%,其中燃料动力类下降12.0%、黑色金属材料类下降11.3%、有色金属和电线类下降14.1%、化工原料类下降11.0%、建筑材料及非金属类下降0.6%。工业品出厂价格下降4.8%。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下降2.4%。

保定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保定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人:综合处时间:2010-05-18 保定市统计局 2010年5月18日 2009年是全市发展进程中不平凡、不寻常的一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重重困难,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又好又快发展、强市兴县富民”的中心任务,坚持“突出抓发展、重点抓项目、持续保稳定”的主基调,大力唱响“奋起直追、争先进位”的主旋律,强化调控,创新举措,积极应对复杂环境,着力解决经济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等各项措施取得积极成效,国民经济总体回升向好,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成就。 一、综合 初步测算,全市生产总值实现1737.64亿元,比上年增长11%,增速比一季度(7.6%)、二季度(9.6%)和三季度(10.4%)分别加快3.4、1.4和0.6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59.36亿元,增长4.7%;第二产业增加值854.53亿元,增长13.4%;第三产业增加值623.74亿元,增长10.3%。三次产业比重由上年的15.6:48.3:36.1调整为14.9:49.2:35.9。人均生产总值15840元,比上年增长10.2%。 图1 2005-2009年全市生产总值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0.2%,其中:服务项目价格上涨1.5%,消费品价格下降0.1%。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下降4.2%。其中重工业下降4.0%,轻工业下降4.4%,生产资料下降4.4%,生活资料下降3.0%。 图2 2005-2009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涨跌幅度 表1 2009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

2011年抚顺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抚顺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市统计局 2011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抢抓发展机遇,积极应对挑战,励精图治,奋发进取,全市呈现出经济快速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成就斐然、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人民生活水平提升的大好局面,实现了“十二五”的良好开局。 一、全市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初步核算,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113.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7%。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70.5亿元,增长6.5%;第二产业增加值673.5亿元,增长15.4%;第三产业增加值369.4亿元,增长12.3%。三次产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3:60.5:33.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50490元.增长14.4%o 二、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农产品喜获大丰收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70.5亿元,增长6.5%。其中农业增加值28.3亿元,增长5.1%;林业增加值10.4亿元,增长10.3%;牧业增加值19亿元,增长5.6%;渔业增加值11.1亿元,增长15.9%;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1.6亿元。增长44.2%。全年实现粮食总产量67.2万吨,比上年增加14.9万吨,创造历史最好水平。蔬菜产量43.1万吨,增长16.2%;食用菌达到8.4万吨,增长5.9倍;水果10.8万吨,增长52.3%;水产品产量1.7万吨,增长5.4%。 全年猪出栏71.4万头,牛出栏13.3万头,分别增长5.8%、5.6%;羊出栏32.6万只,下降O.4%。肉类总产量16.7万吨,增长12.2%。蛋10.9万吨,增长12.9%。奶5.9万吨,增长57.7%。 全年完成人工造林面积30万亩,义务植树680万株,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3‰以下。 三、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济效益有所下滑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2212.2亿元,增长41.1%。实现增加值587亿元,增长15.1%。其中:中央及省属工业实现增加值188亿元,下降20%;地方工业实现增加值398.9亿元,增长45.2%。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实现增加值177.6亿元,下降

2012年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2年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统计公报 河南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 2013年2月27日 2012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总体战略,坚持“四个重在”实践要领,持续求进、务实发展,着力扩需求、创优势、破瓶颈、惠民生,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持续、总体提升、总体协调、总体有效,保持了比较好的趋势、比较好的态势、比较好的气势。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全省生产总值29810.14 亿元,比上年增长10.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772.31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17020.20亿元,增长11.7%;第三产业增加值9017.63亿元,增长9.2%。三次产业结构为12.7:57.1:30.2。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5%,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3.6%。商品零售价格上涨2.3%。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0.6%。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0.8%。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1.0%。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5.4%。 表1:2012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以上年为100

图1:2012年居民消费价格各月环比指数 年末从业人员6243万人。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42.7万人,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46.5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05万人。全省外出务工农民工2570万人。 全年地方财政总收入3282.75亿元,比上年增长15.1%。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040.57亿元,增长18.5%,其中:税收收入1469.54亿元,增长16.3%,税收占地方公共财政预算

收入的比重为72.0%。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5006.00亿元,增长17.8%,其中:教育支出增长30.0%,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增长14.9%,医疗卫生支出增长17.7%。全省108个县(市)中,有21个县(市)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超10亿元,其中,有9个县(市)超15亿元。 二、农业 全年全省粮食种植面积9985.15千公顷,比上年增长1.3%,其中:小麦种植面积5340.00千公顷,增长0.3%;棉花种植面积256.67千公顷,下降35.3%;油料种植面积1573.63千公顷,下降0.3%;蔬菜种植面积1730.28千公顷,增长0.6%。 全年粮食产量5638.60万吨,比上年增长1.7%;棉花产量25.69万吨,下降32.8%;油料产量569.51万吨,增长7.0%;猪牛羊禽肉总产量659.9万吨,增长5.7%;禽蛋产量404.2万吨,增长3.5%;牛奶产量316.1万吨,增长3.1%。 表2:2012年主要农产品产量

2009年合肥统计公报

2009年合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合肥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合肥调查队 (2010年3月20日) 2009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也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市经济发展最为困难、最具挑战性的一年,更是经受严峻考验并取得可喜成绩的一年。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人民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扩内需与稳外需相结合,保增长与调结构相结合,谋创新与促发展相结合,抓经济与重民生相结合,在一系列政策调控措施作用下,经济运行逐渐朝着积极方向转化,企稳回升态势进一步巩固,经济社会呈现和谐共进的良好发展局面。 一、综合 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初步核算,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2102.12亿元,比上年增长17.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8.69亿元,增长6.2%;第二产业增加值1104.98亿元,增长22.5%;第三产业增加值888.45亿元,增长12.4%。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5.9:50.0:44.1调整为5.2:52.6:42.2。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达到41543元(折合6082美元),比上年增加5718元。

2009年地区生产总值 物价水平小幅下跌。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为99.1%,下跌0.9%。八大类消费价格“四升四降”,食品类、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烟酒及用品类、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价格比上年分别上涨3%、2.6%、1.2%和0.9%;居住类、交通与通信类、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衣着类价格分别下降12.8%、2.9%、1.5%和1.1%。全年工业品出厂价格下降1.5%;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下降4.8%。

2009年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全年新增就业人数10.96万人,其中被企业(单位)吸纳就业人员8.87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14.51万人,其中被企业(单位)吸纳就业人员8.31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97万人;“零就业家庭”援助项目提供就业岗位1485个;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5%。 二、农业 农业生产全面丰收。全市粮食播种面积278.36千公顷,与上年基本持平,产量190.4万吨,比上年增长2%,连续6

韶关市曲江区统计局关于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

韶关市曲江区统计局关于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 报 发布时间:2011-02-28 14:41:05 【字体:大中小】【打印此页】【关闭窗口】2009年,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紧紧围绕“工业强区、旅游旺区、创业富区、文化兴区、和谐稳区”这一目标任务,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落实省市一系列调控政策,结合自身实际采取一系列应对措施,开拓进取,把握机遇,真抓实干,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确保了全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一.综合 据初步核算,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1.01亿元,增长6.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74亿元,增长7.7%;第二产业增加值50.31亿元,增长4.2%;第三产业增加值21.96亿元,增长12.1%。按常住人口计算,当年人均GDP达到26968元。2009年受金融危机影响,第二产业增加值总量异常变动,因此三次产业结构比由上年的9.1:69.2:21.7转变为10.8:62.1:27.1。 实现区属生产总值42.24亿元,增长13.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74亿元,增长7.7%;第二产

业增加值12.28亿元,增长19.1%;第三产业增加值21.22亿元,增长12.5%。人均生产总值17654元。三次产业结构比由上年的21.8:29.9:48.3调整为20.7:29.1:50.2。 二.农业 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4.73亿元,比增9.7%。其中:农业产值7.92亿元,下降4.8 %;林业产值0.68亿元,下降7.2%;牧业产值4.8亿元,比增51.7%,渔业产值1.20亿元,下降0.2%。农、林、牧、渔业所占比重为53.8:4.6:32.6:8.1。全年作物播种面积45.15万亩。其中,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其他作物分别为22.51万亩、8.56万亩、13.88亩,所占比例分别为49.9%、19.0%、30.7%。水稻种植面积20.07万亩,增长2.2%。 猪肉价格持续高位运行,农民生猪饲养稳定,特别是温氏、正大及智成等大型公司饲养量大幅增加,带动全区畜禽养殖量大幅增加。据统计,全年肉类总产量达到18949吨,比去年增长19.0%,其中猪肉达到15500吨,比去年增长16.6%,禽类肉产量达3120吨,比上年增长30.5%。全区出栏禽畜中,温氏、正大等农业企业出栏量占比超过50%。

青岛市2015年统计公报

2014年青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统计公报 青岛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青岛调查队 (2015年3月30日) 2014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发展任务,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积极作为,真抓实干,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新常态下全市呈现经济平稳发展、民生持续改善、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一、综合 年末全市常住总人口为904.62万人,增长0.92%;其中,市区常住人口487.59万人,增长1.29%。 表1:全市常住人口分布情况 区市数量(万人) 总计904.62 市南区 56.74 市北区106.90 李沧区 54.14 崂山区 42.75 黄岛区146.52 城阳区 68.80 即墨市119.42 胶州市 87.10 平度市135.44 莱西市 75.07 高新区 9.84 保税区 1.90

初步核算,2014年全市生产总值8692.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8.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62.6亿元,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3882.4亿元,增长8.4%;第三产业增加值4447.1亿元,增长7.9%。三次产业比例为4.2:44.6:51.2。人均GDP 达到96524元。民营经济增加值3323.4亿元,增长8.3%。 图1:2014年季度GDP 及增速 1678.4 3932.9 6135.7 8692.1 7.6 7.8 7.9 8.0 0.0 1000.0 2000.03000.04000.05000.06000.07000.08000.09000.010000.0一季度 上半年 前三季度 全年 7.3 7.47.57.67.77.87.98.0 8.1GDP(亿元)增速(%) 图2:2013、2014年GDP 三次产业增加值构成 2014年 4.2 44.6 51.2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全年财政总收入实现2800.4亿元,增长8.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95.2亿元,增长13.5%;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074.7亿元,增长6.0%。全年国税系统组织税收收入(含海关代征)1340.1亿元,增长0.6%;其中,国内税收691.4亿元,增长8.3%。地税税收收入599.0亿元,增长12.7%。 2013年 4.44 5.5 50.1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2007年洛阳市统计公报

洛阳市2007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7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市、旅游强市、科教强市”战略和“项目、引资”双带动战略,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全市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步伐加快,质量和效益稳步提高,经济活力不断增强,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继续改善。 一、综合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初步测算,全市生产总值达到1595.5亿元,比上年净增261.9亿元,增长16.0%,比上年加快0.3个百分点,分别高于全国、全省4.6个百分点和1.6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5094元,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2007年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全市GDP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15.3%、15.7%和15.5%,均接近全年平均增长速度,波动辐度较小。 三次产业全面增长。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54.0亿元,增长5.5%;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969.8亿元,增长19.1%;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471.7亿元,增长12.8%。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2%、72.4%和24.4%。 市场物价涨幅明显。2007年全市价格总水平在肉油蛋等副食品价格上涨带动下,呈上升态势,全年价格总水平上涨5.6%,比

上年提高4.2个百分点。在所测算的八个类别中,呈“六升二降”态势,食品类上涨幅度最大,达15.3%,其次是居住类上涨4.2%,烟酒及其用品、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医疗保健用品、娱乐教育文化用品也有不同程度的上涨,衣着、交通通讯工具价格下降。 各类价格指数如下:(以2006年平均价格为100) 项目指数 城市居民消费价格105.6 #服务项目103.5 食品115.3 #粮食 103.2 肉禽及其制品137.0 蛋类 124.9 水产品109.7 鲜菜108.1 鲜果 108.3 烟酒及用品100.3 衣着99.3 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101.5 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100.2 交通和通讯99.1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101.0

武汉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2年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3-03-04 04:26:00来源: 长江日报(武汉)有0人参与 武汉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武汉调查队 2012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省第十次党代会和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在宏观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背景下,努力稳中求进,突出工业倍增计划,不断扩大内需,积极改善民生,促进经济发展,大力推进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成就,实现了新跨越。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8003.8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01.21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3869.56亿元,增长13.2%;第三产业增加值3833.05亿元,增长10.0%。一、二、三产业比重3.8:48.3:47.9,与上年相比,第一产业上升0.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上升0.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下降1.0个百分点。 在全市生产总值中,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4019.9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3%;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3983.92亿元,增长11.5%。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49.8%,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 年末企业数18.82万户,本年新登记3.02户。其中,私营企业数16.29万户,新登记2.86万户。个体工商户40.08万户,新登记8.14万户。 全年全口径财政收入2093.68亿元,比上年增长16.6%。地方财政收入1397.74亿元,增长17.0%。公共财政预算收入828.58亿元,增长23.1%。其中,税收收入666.74亿元,增长21.7%;非税收入161.84亿元,增长28.9%。

宁夏回族自治区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宁夏回族自治区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法规类别】经济统计 【发布部门】宁夏回族自治区统计局 【发布日期】2010 【实施日期】2010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宁夏回族自治区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宁夏回族自治区统计局 2010年) 2009年,是进入新世纪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也是砥砺奋进、经受严峻考验的一年。面对历史罕见的金融危机和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自治区党委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立足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深入落实中央关于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惠民生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坚定信心、沉着应对、攻坚克难,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全力做好“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各项工作,国民经济稳步回升向好,圆满完成了全年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区经济社会在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程上迈出了更加坚实有力的步伐。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34.5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 11.6%,增速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9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 127.13亿元,增长7.2%;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680.20亿元,增长14.4%,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527.23亿元,增长9.4%。按年平均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1475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0.3%。 三次产业增加值构成由2008年的9.9:50.7:39.4调整为2009年的9.5:51.0:39.5。2009年,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6%;第二产业贡献率为60.0%;第三产业贡献率为34.4%。 表1:2009年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速度 单位:亿元

2009年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统计公报

2009年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来源:长江日报 2010-03-09 版 2009年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统计公报 2009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和影响, 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中央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多措并举,共克时艰,迎难而上,国民经济快速回升,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民生状况继续改善。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4560.62亿元,比上年增长13.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9.06亿元,增长1.6%;第二产业增加值2142.14亿元,增长16.0%;第三产业增加值2269.42亿元,增长12.5%。一、二、三产业比重3.2:47.0:49.8,与上年相比,一产业下降0.5个百分点,二产业上升0.9个百分点,三产业下降0.4个百分点。 表1:2009年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 指标绝对数比上年增长(%) 生产总值4560.62 13.7 第一产业149.06 1.6 第二产业2142.14 16.0 工业1772.14 16.7 建筑业370.00 12.3 第三产业2269.42 12.5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230.66 0.1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152.56 12.5 批发和零售业405.67 13.4 住宿和餐饮业174.57 7.9 金融业311.30 18.3 房地产业155.93 25.5 全年全口径财政收入1005.03亿元,比上年增长27.0%。地方财政收入535.54亿元,增长42.1%。地方一般预算收入316.07亿元,增长14.0%,其中,税收收入247.95亿元,增长12.5%;非税收入68.12亿元,增长19.7%。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下降0.6%,其中,食品类上涨0.5%,非食品类下降1.1%;消费品类下降0.3%,服务项目类下降1.5%。商品零售价格下降1.6%。工业品出厂价格下降6.0%,其中,轻工业品下降2.9%,重工业品下降7.6%;生产资料下降8.0%,生活资料下降1.7%。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下降7.8%。 表2:2009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指标2009年2008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99.4 105.7 1、食品100.5 114.1 2、烟酒及用品102.3 105.6 3、衣着100.0 100.4 4、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99.9 98.1 5、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102.3 104.9 6、交通和通信98.2 98.5

石家庄市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石家庄市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石家庄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石家庄调查队 2016年3月30日 2015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全市各级各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转型升级、跨越赶超,建设幸福石家庄”奋斗目标,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着力稳增长、调结构、抓改革、治污染、惠民生,经济发展稳中有进,社会事业取得全面进步。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5440.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494.4亿元,增长2.3%;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2452.9亿元,增长5.8%;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2493.3亿元,增长10.6%。第一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9.1%,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5.1%,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5.8%。 全年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3670.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7.9%,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7.5%。民营经济实缴税金444.2亿元,比上年下降8.7%,占全部财政收入的比重为57.1%。民营出口总值实现64.5亿美元,比上年下降5.2%。

全年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0%,其中食品类下降0.1%,烟酒类上涨0.6%,衣着类上涨5.7%,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涨1.5%,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2.5%,交通和通信类下降1.0%,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0.7%,居住类上涨0.3%。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5.5%,购进价格下降6.3%。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51%,比上年回落0.1个百分点。 二、农业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75.5万公顷,比上年减少0.2万公顷,比上年下降0.3%。粮食总产量504.8万吨,比上年增长0.4%。 蔬菜播种面积16.4万公顷,比上年增长0.6%;总产量1330万吨,增长1.1%。其中设施蔬菜播种面积7.5万公顷,增长1.3%;产量603万吨,增长2.2%。 肉类总产量78.4万吨,比上年下降1.5%。蛋类产量109.4万吨,下降0.6%。奶类产量122.8万吨,下降1.0%。 表1 2015年主要农产品产量及其增长速度

2011年南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南阳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南阳市统计局 2012年3月16日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四个重在”,突出“四个着力”,实施“四个带动”,努力实现经济发展速度质量效益、强市与富民的有机统一,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取得积极成效,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着成绩,各项社会事业持续进步,人民生活继续改善,实现了“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和中原经济区建设的良好开局。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生产总值2228.75亿元,比上年增长11.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15.90亿元,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1199.31亿元,增长15.5%;第三产业增加值613.55亿元,增长8.5%。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生产总值为21850元。三次产业结构为18.7∶53.8∶27.5,二、三产业比重较上年上升1.8个百分点。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5.4%,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1.1%。商品零售价格上涨5.7%,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7.9%。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0.64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0.31万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就业0.12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1.58万人。 全年全市地方财政总收入154.87亿元,比上年增长26.0%。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7.10亿元,增长26.1%。其中:税收收入67.52亿元,增长24.7%,税收占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为77.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307.83亿元,增长24.6%。其中,教育支出增长43.0%;科学技术支出增长21.5%;农林水支出增长18.5%;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增长12.8%;医疗卫生支出增长39.2%;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增长19.9%。全市13个县(市、区)中有3个县(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超过5亿元。 二、农业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144.37千公顷,比上年增长1.7%,其中:小麦种植面积666.4千公顷,增长0.5%;棉花种植面积74.91千公顷,下降11.8%;油料种植面积315.85千公顷,增长0.8%;蔬菜种植面积250.89千公顷,增长1.7%。 全年粮食产量593.60万吨,比上年增长1.6%。棉花产量7.10万吨,下降7.6%。油料产量114.70万吨,下降0.3%。肉类总产量68.93万吨,增长0.7%;禽蛋产量32.70万吨,增长2.9%;奶类产量31.62万吨,增长4.4%。

邯郸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邯郸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邯郸调查队 2010年3月18日 2009年,是我市进入新世纪以来经济发展极不寻常的一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保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工作主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扩大内需的一系列政策措施,解放思想,强化调控,坚定信心,共克时艰,沉着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较快扭转了经济增速下滑的局面,国民经济总体回升向好,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为实施“十二五”规划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综合 (一)经济总量:国民经济总体回升向好。初步测算,全年全市生产总值2015.3亿元,首次超过2000亿大关,比上年增长11.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43.6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1110.4亿元,增长10.5%;第三产业增加值661.2亿元,增长15.1%。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2.1:56.9 :31.0 变化为12.1:55.1:32.8。 表1:地区生产总值

单位:亿元 三次产业比重变化情况 (二)财政收支:财政收入稳定增长。2009年,全市全部财政收入完成201.3亿元,完成了超200亿的年度目标,比上年增长10.2%。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87.2亿元,增长12.5%。分区域来看,县级收入增长19.9%,强力拉动了全市一般预算收入的增长;分税种来看,营业税增长28.6%,增值税增长10.4%。

重点支出保障较好。地方一般预算支出192.2亿元,增长24.0%。一是大力支持就业和社会保障事业,支出22.2亿元,比上年增加4.8亿元,重点支持零就业家庭和城镇下岗 失业人员等就业再就业,确保养老金、低保金和抚恤金按时足额发放;二是支持教育发展,支出49.0亿元,增加9.9 亿元,重点用于落实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免学杂费政策,支持九年一贯制学校建设等。三是支持公共医疗卫生事业,支出16.8亿元,增加4.7亿元,重点支持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支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四是支持环境保护和农林水事务,支出27.3亿元,增加7.9 亿元。 (三)物价:价格逐步回升,食品价格涨幅较大。2009年,居民消费价格1月份同比上涨2.9%,2月份同比上涨0.6%,3-4月持平,5-8月份下降,9月份以后开始回升,12月份 达到全年最高,上涨3.2%,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 年上涨0.6%。其中食品价格上涨3.6%,带动总指数上涨1.2个百分点。在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中,城市上涨0.8%,农村上涨0.6%。商品零售价格上涨0.6%。其中:城市上 涨0.9%,农村上涨0.3%。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下降15.42%。 表2: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以上年为100)

南宁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https://www.360docs.net/doc/a3660730.html,/Government/tjx x/201506/t20150625_466550.html 2014年南宁市国民经济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日期:2015-06-25 来源:南宁市统计局 字体颜色:【红黄蓝绿】字体大小:【小中大】保护视力色:青蓝黄灰恢 复默认 2014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宏观经济环境和经济下行压力,全市各族人民在南宁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抓改革、促发展、惠民生为主基调,统筹做好全面深化改革、产业转型升级、新型城镇化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各项工作,新常态下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平稳,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保持在合理区间,结构调整实现新进展,发展质量持续向好,民生保障持续改善,为“十二五”规划完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综合 经济增长: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3148.3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5%。按户籍人口计算,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3303元,按平均汇率折算为7049美元。三次产业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55.09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1251.54亿元,增长9.9%;第三产业增加值1541.67亿元,增长8.2%。 三次产业的比重为11.28∶39.75∶48.97。与2013年比较,第一产业比重回落 1.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上升0.1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上升1.07个百分点。 价格: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1.6,比上年上涨1.6%,分类别看,八大类消费价格指数呈“四升四降”。 二、农业

产值:全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09.33亿元,比上年增长4.55%。其中,农业产值337.90亿元,增长6.45%;林业产值28.63亿元,增长0.52%;畜牧业产值184.26亿元,增长0.71%;渔业产值25.42亿元,增长6.07%;农业服务业产值33.12亿元,增长11.5%。占农林牧渔业的比重分别为:农业55.46%,比上年上升1.48个百分点;林业4.70%,下降0.34个百分点;畜牧业30.24%,下降1.8个百分点;渔业4.17%,上升0.26个百分点;农业服务业5.43%,上升0.40个百分点。 农作物种植面积: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96.83万公顷,增长2.09%。其中粮食种植面积44.14万公顷,下降0.33%;经济作物种植面积26.56万公顷,下降3.28%。其中,甘蔗种植面积16.25万公顷,下降3.8%,油料种植面积4.92万公顷,增长5.2%;其他农作物种植面积26.08万公顷,增长12.88%。其中蔬菜种植面积20.25万公顷,增长13.83%;各类经济作物(含其他农作物)种植面积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比重的54.42%,全年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比例为1∶1.19。 农作物产品产量:全年粮食总产量225.27万吨,比上年增产0.82%;蔬菜产量443.97万吨,增产14.61%;水果产量182.69万吨,增产7.14%;甘蔗产量1239.98万吨,增产0.24%;花生产量14.30万吨,增产9.13%;木薯产量52.00万吨,下降4.63%。 养殖业产品产量:全年肉类产量65.37万吨,比上年下降0.25%,其中,猪肉产量39.28万吨,增长1.95%;全年生猪出栏530.4万头,增长1.35%;生猪存栏429.98万头,增长0.14%;禽蛋产量3.21万吨,增长2.93%;牛奶产量5万吨,增长1.2%;水产品产量24.46万吨,增长5.01%。 林业生产:全年木材产量273.98万立方米,比上年下降1.81%。全年共造林8467公顷,其中,用材林7409公顷,增长6.12%;经济林149公顷,下降10.78%。当年中幼林抚育作业面积4.97万公顷,增长17.49%。育苗面积516公顷,下降58.52%。全市森林覆盖率47.50%。 农村基础设施:全年农村用电量10.69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22.51%。化肥使用量(折纯)46.82万吨,增长3%。有效灌溉面积25.36万公顷,比上年增长3%。全市1378个行政村中,自来水受益村1328个,比上年增加30个,占行政村数的96.3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