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习题

第1章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习题
第1章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习题

1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1判断正误

1.11只有在社会主义国家才存在稀缺问题。 ()1.12 稀缺问题之所以产生,是因为人们想要的多于我们所拥有的。()1.13 任何不对其索取价格的物品都是自由取用物品。 ()1.14 稀缺物品一定有一个直接以货币支付的价格。 ()1.15 最大厂商常常是最有效率的,这一事实不符合收益递减规律。 ()1.16 生产可能性边界上各种物品组合中,只有一种是有效率的。()1.17如果你得到两张免费的奥运会参观券,它们可以看作是自由取用物。()1.18如果某种资源免费供应时社会成员所需要的多于现有的,那么,这种资源就是稀缺的。

()1.19 说一种理论是实证的,并不意味着它必然是正确的。()1.110 经济学家既采用理论分析,又采用实证分析。()1.111 中国的劳动力是充足的,而资源是稀缺的。()1.112 经济学只研究经济问题,而政治经济学既研究经济,也研究政治。()1.113 马克思的资本概念与西方经济学的资本概念有着本质差别。()1.114 根据西方经济学,机器是资本,但资本不一定是机器。()1.115 根据马克思经济学,资本是机器,但机器不一定是资本。()1.116 选择就是要么全有,要么全无。()1.117 没有稀缺问题,就没有经济学。

1.118 理性假定与无私奉献是矛盾的。()

答案

1.11 F;1.12 T;1.13 F;1.14 F;1.15 F;1.16 F;1.17 F;1.18 T;1.19 T;1.110 F;

1.111 F;1.112 F;1.113 T;1.114 T;1.115 T;1.116 F;1.117 T;1.118 F

1. 2 选择题(单选)

1.21 下列哪一种资源是最不具有稀缺性的? ()

A.医生;B.苹果;C.铁矿石;D.经济学课程;E.空气

1.22 下列中的哪一个不属于经济学的核心问题? ()

A.稀缺的资源;B.人的需要;C.分配;D.机会成本;E.一般价格水平

1.23 根据收益递减规律,随着一种要素连续追加到一组固定要素上时,()

A.产量将下降;B.产量的增加将减少;C.产量将以不变的比率增加;D.要素将全部用完。

1.24 经济问题强调在竞争性目的之间做出选择,这意味着必须牺牲某些选择,一种行为

的机会成本是:()

A.所放弃的各种选择的价值之总和;B.必须牺牲的次佳选择;C.所采取的行为的价值减去次佳选择的价值后的余额;D.你今天所做的加上你明天所做的。

1.25 下列中的哪一个例子属于边际分析? ()

A. 如果利润是正的,厂商将建立一个新工厂。

B. 如果新工厂增加的收益超过增加的成本,厂商将建立一个新工厂。

C. 如果在没有新工厂时,厂商正承受货币损失,那么它将建立一个新工厂。

D. 如果厂商能便宜地建立新工厂,它就会这样做。

1.26 下列中的哪一个问题是最有可能被微观经济学家所研究的? ()

A. 一般物价的膨胀;

B. 整个经济中的失业;

C. 总产出的增长率。

D. 政府支出的总水平对经济的影响;

E. 汽车行业中的劳动就业。

1.27 下列中的哪一个属于规范经济问题? ()

A. 通货膨胀和失业是由什么引起的?

B. 政府应该雇用所有失业的工人吗?

C. 消费者如何对较低的价格做出反应?

D. 收入与储蓄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1.28 经济学有时被称作社会科学的皇后,这是因为:()

A.它强调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

B. 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必须学习经济学;

C. 它的边际分析方法广泛应用于其他学科;

D. 规范经济学和实证经济学的区别。

1.29 自由取用物品是:()

A. 价格为零的物品;

B. 机会成本为零的物品;

C. 无需排队就能得到的物品;

D. 任何人都不想要的物品;

E. 是自家生产而不是购买的物品。

1.210 作为生产要素的资本,不包括:()

A. 工厂;

B. 机器;

C. 机器人;

D. 存货;

E. 货币

1.211 由市场配置资源意味着:()

A.社会的每个成员都能得到他想要的任何东西;

B. 稀缺的物品售卖给那些出价最高的人。

C. 政府必须决定每个人应得到多少物品。

D. 要得到极需的物品必须排队。

1.212 上大学的机会成本不包括()

A. 食宿费用;

B. 学费;

C. 书费;

D. 如果从事工作可能会得到的工资;

E. 由于学习所失去的闲暇。

1.213 收益递减规律意味着连续增加的产量之所以越来越小,是由于不断地()

A. 追加更加多劳动、资本和土地;

B. 用资本替代劳动;

C. 增加劳动投入而保持资本和土地不变;

D. 按既定的比例增加所有要素;

E. 改进技术

1.214 经济学家的理性行为假定:()

A.仅仅在其提供有效预测的限度内才是有用的。

B.导致错误的理论,因为人们并非总是理性的。

C.只有当所有人都是理性的,才是有用的。

D.不管人们是否为理性的,都是有效的。

1.215 如果所有经济学家一致赞成某种理论,该理论一定是:()

A.实证的;

B. 规范的;

C. 既不是A,也不是B;

D.既是A,也是B。

1.216 对经济学家来说,非理性意味着:()

A.人们无意识地伤害自己;B. 人们故意采取与自己的最大利益相悖的行为;

C.人们采取恶毒的行为;D. 人们没有花费足够的时间加以考虑,而做出反常的选择。

1.217 对经济理论的恰当检验是:()

A.有效性的逻辑证明;B. 其假定的现实性;

B.其预测的可靠性; D. 它依赖于理性的程度。

1.218 微观经济学研究,宏观经济学研究。

A.现实的经济问题,抽象的经济理论;B.个量经济,总量经济

C.理性行为,非理性行为;D.企业行为,政府行为

答案

1.21 E;1.22 E ;1.23 B ;1.24 B ;1.25 B;1.26 E ;1.27 B;1.28 C;1.29 B ;1.210 E;

1.211 B;1.212 A ;1.213 C;1.214 A;1.215 D;1.216 B;1.217 C;1.218 B

第一章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第一章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答: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总体上说,是研究特定社会制度中的社会生产关系,即经济利益关系,揭示社会历史发展中的经济规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社会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诸方面的经济关系的总和或体系。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同社会主义部分的研究对象有什么异同? 答: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与资本主义部分的研究对象,既相统一,又有差异。其统一面在于,二者都是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即经济利益关系,揭示经济运动规律。其差异面在于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重在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研究,揭示其内在矛盾、阶级对抗性和资本主义制度产生、发展与灭亡的客观规律,揭示资本主义终将被社会主义所取代的历史必然性。而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则重在研究怎样巩固、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实现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富裕的经济利益。具体表现为,研究怎样处理好经济生活中的各种矛盾,以加快生产力的发展;怎样改革和完善经济体制,健全和完善经济运行机制,优化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结构,以促进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逐步实现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以达到共同富裕。 第二章物质资料生产和社会生产方式 1、为什么物质资料生产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答: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而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是在人类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形成和存在的。离开了人类的物质资料生产,也就不存在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相互关系,更不会产生反映生产关系发展变化的客观经济规律。因此,要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需要了解什么是物质资料生产及其对人类社会的重要作用。 2、社会生产力是如何构成的? 答:生产力的构成,概括地说包括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人的因素是指有一定生产经验、劳动技能和科学知识,并实现着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者。在生产力中人的因素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起着最根本的作用,劳动者是生产力中最根本的力量。生产力中物的因素是生产资料,即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总和。在生产资料中,作为劳动资料重要构成部分的生产工具对于生产力的发展有着特殊的作用。生产力的发展,首先是从生产工具的发展变化开始的。生产力发展的状况集中表现在生产工具的发展与变化上,它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产力性质的最主要的标志,也是划分经济发展时期的主要标志。 3、社会生产总过程的四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社会生产关系内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首先,生产对分配、交换和消费起决定作用。表现在:(1)生产决定着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对象;(2)生产决定着分配、交换和消费的水平与结构;(3)生产决定着分配、交换、消费的具体方式;(4)生产的社会性质决定分配、交换、消费的社会性质。其次,分配、

经济学(MBA文档)

经济学(MBA文档)

经济学 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行为及如何将有限或者稀缺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的社会科学。 经济学的英语Economics是由希腊文ο?κο? [oikos]而来,意思是家庭、家族、财产权(family, household, estate)以及ν?μο? [nomos], 或法律(custom, law)组成,从逐字上来看是指家族管理(household management)或是政府的管理。 经济学的起源 “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是近代经济学的奠基之作。在亚里士多德时代的观点是:政治学、伦理学、政治经济学三位一体,诺贝尔奖获得者阿马蒂亚·森在《伦理学与经济学》说道: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经济学科曾经认为是伦理学的一个分支。 经济学分类 ?从研究的范围来看:宏观经济学、中观经济学、微观 经济学。 ?从历史发展来看:家庭经济学、政治经济学。 ?从政府参与经济发展的方式看:市场经济、计划经济。 ?从经济的主体来看:政府经济(又称公共经济或公共 部门经济)、非政府经济(包括企业经济等)。 ?从经济的研究对象来看:金融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等 等。 经济学研究对象[1] 由于经济思想和学说受社会、历史、阶级等因素的影响,因而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也必然随着历史时代的更迭而发生变化。在西方经济学史上,其研究对象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8种。 1 财富说。

财富说是一种年代最早、历史最长,持有人数最多的经济学对象理论。^A古希腊罗马学者的经济思想.到新古典经济学以前的多数经济学家都有这种对象理论。古希腊罗马的思想家色诺芬的著作‘经济论),通篇都是研究家庭财富及其增长问胚。重商主义者对研究财富的热情,超过了他们的先辈。他们以财富为中心研究了财富的形式(金银)、产生(流通领域)和增长途径(开采金银和对外贸易)等问题。 古典经济学家们的研究对象也多为财富说。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威廉-配第在著作中,把如何增加国家税收,如何增加国家财富作为研究对象,在他的(赋税论)中提出了“土地为财富之母,而劳动则为财富之父”的著名论断。古典经济学的集大成者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就是研究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以及财富增长之道的。大卫-李嘉图遵循斯密的财富对象理论,但特别重视财富的分配问题,他把财富的分配作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法国经济学家萨伊在1803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概论)一书中也指出,政治经挤学是“阐明财富怎样生产、分配与消费”的科学。据此,他把政治经济学分成生产、分配和消费三大部分加以论述,创立了三分法。詹姆士·穆勒在他的<政治经济学纲要)中,继承和发挥了萨伊的三分法,提出了四分法对象论,即将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归结为研究财富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一般原理。 2、历史或制度说。 十九世纪德国历史学派作为古典经济学的主要反对者,在经济研究中始终将历史放到极端重要的地位,并且坚持以民族国家为中心来建立经崭学。十九世纪初亚当·穆勒认为,政治经济学有两重目的:既求个人利益的极大满足,又使整个民族大家庭得以加强,并且后者是主要的。德国历史学派的先驱李斯特提出了国家经济学与世界主义经济学相对立。他认为国家经济学是代表经济落后国家利益的经济学,其研究对象是落后国家的富强之道。世界主义经济学是代表经济上先进国家的利益的经济学,它的研究对象是世界经济。历史学派创始人罗雪尔指出,国民经济学或政治经济学是一门论述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诸规律的科学,经济学应与法律、国家、宗教等学科密切相关,并以他们为基础。希尔德布兰德声称,经济学应该产生一种文化史的经济史,并与历史的其他分支和统计学密切相关。新历史学派代表施穆勒进一步区分了国民经济学和国家经济学,认为国民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国民经济,国家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国家的组织结构及其经济职能。美国制度学派把制度当作社会经济发展变化的动力,并以注重制度研究为根本特征。美国制度学者凡勃仑认为,经济学应该研究制度的起源、演变对相应社会经济关系的作用。康芒斯则直接把自己的著作取名为(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经济学是一种关于集体行动(风俗、家庭、公司、国家等)在控制个人行动方面所起的作用的理论。 3、人的欲望及其满足说。 西斯蒙第和罗雪尔都曾提到过经济学研究的是“人”。但他们所讲的人的概念比较含糊。 主观经济学派的先驱者马斯夏在(经济和谐)中明确指出,“政治经济学的对象是人”,并解释说,“欲望、努力、满足,这就是经济观点中的人”。奥地利的门格尔则明确把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规定为人的欲望及其满足。他把经济学分为应用经济学、历史统计经济学和理论经济学,他在(国民经济学原理>中指出,理论经济学研究的是人类为满足其欲望而展开其预筹活动的条

管理经济学单选题

绪论 1.管理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 ) A.抽象的企业 B.企业行为的一般规律 C.现实的企业 D.市场 2.能用于决策的是( ) A.会计利润 B.社会平均利润 C.正常利润 D.经济利润 3.管理经济学的任务就是要帮助企业进行() A.管理活动B.经济活动C.经济决策 D.组织管理 4.管理经济学的理论支柱应包括( ) A.建立经济模型、需求弹性理论、机会成本原理、货币的时间价值 B.建立经济模型、均衡理论、机会成本原理、货币的时间价值 C.建立经济模型、需求弹性理论、蛛网理论、货币的时间价值 D.创新理论、需求弹性理论、机会成本原理、货币的时间价值 5.管理经济学的理论支柱不包括( ) A.建立经济模型 B.机会成本原理 C.价格理论 D.需求弹性理论 6.在做管理决策时( ) A.应尽量使用机会成本B.必须使用机会成本 C.在能确定机会成本的地方,最好使用机会成本 D.因机会成本很难确定,不使用也可以7.微观经济学认为,企业行为的唯一目标是() A.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B.追求企业利润最大化 C.追求社会效益最大化D.追求企业持续发展 8.经济利润是指() A.销售收入减去机会成本B.销售收入减去会计利润 C.企业总收入减去机会成本D.企业总收入减去会计成本 9.研究管理经济学的目的是() A.解决企业决策问题B.发现企业行为的一般规律 C.谋取企业短期赢利最大化 D.揭示价格机制如何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10.用作判断资源是否真正得到了最优使用的成本概念是() A.会计成本 B.机会成本C.固定成本 D.沉没成本 11.某化工厂有一台设备A,原购入价30 000元,已运行5年,每年折旧3 000元,现账面价值(净值)15 000元。如果现在把它变卖出去,只能卖5 000元。该设备也可经过改造完

西方经济学课后答案

第一章绪论 参考答案: 一、思考题 1.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由什么基本经济问题引起的,如何看待这一问题? 答: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稀缺性问题引起的,没有稀缺性,就没有经济学存在的理由和必要。 稀缺性是西方经济学关于经济学研究对象的基础性概念。稀缺性是指经济生活中存在的这样一个基本事实:“社会拥有的资源是有限的,因而不能生产人们希望所拥有的所有物品和劳务。”稀缺性是相对于人类无限的欲望而言的。人的欲望具有无限增长和扩大的趋势,而为了满足这种需要,就要生产更多的物品和劳务,从而需要更多的资源。但在一定时期内,可用于生产物品和提供劳务的资源与人们的欲望相比总是远远不够的。这就是稀缺性。 由稀缺而产生的第一个基本问题是:社会如何将稀缺性的、竞争性的和生产性的资源在现在和将来、在生产各种商品和劳务之间做出选择,以决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等问题。这是关于稀缺资源配置问题。第一,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这就是说,在可供选择的各种各样的物品和劳务中,生产哪些种和生产的数量是多少?由于资源的有限性用于某一种产品生产的资源太多,其他产品的生产数量必然会减少。社会是以怎样的次序和什么样的机制来分配稀缺资源以满足各种各样的需要?第二,如何生产?即应用何种技术来生产物品?是用蒸汽还是用水力或原子能发电?多用劳动少用资本和土地,还是恰恰相反?生产是大规模还是小规模?怎样区别一种生产方法是高效率的还是低效率的?第三,为谁生产?即社会总产品以何种尺度分配给不同的个人和家庭?谁得什么得多少?为什么穷人仅有一点点,而富人拥有的太多? 这种分配是公平的吗? 由稀缺性而引起的另一个基本问题是,社会能否最好地利用其有限的资源,在资源、需要和技术的约束条件下,最大限度地生产尽可能多的产品和劳务?这是关于经济效率问题。“经济”这一词的最初含义就是效率、节约和避免浪费。作为一门研究经济的学问,经济学研究以尽可能小的代价获得同样的满足,或以同样的代价获得更大的满足。如果社会能以更便宜的方法生产,这意味着这个社会将生产更多的产品和劳务,从而得到更大的满足。 西方经济学认为,稀缺性是人类社会产生以来就一直困扰人类的一个难题,是人类面临的永恒的问题。每个经济社会都面临很多经济问题,但西方经济学认为,任何社会——不论它的社会经济制度如何,也不论它处在什么历史年代——的经济问题都导源于一个基本的经济事实或矛盾,即人类需要的无限性和满足需要的资源的稀缺性。正是由于这样的一个基本矛盾,因此便产生了社会的基本经济问题,产生了研究经济问题的经济学。从根本上说,经济学是与稀缺性进行斗争的一门学问。 人类社会迄今为止并没有摆脱稀缺性,这是事实。但是,稀缺性是人类面临的永恒的问题吗?第一,事实上,自然科学已经证明,潜在的自然资源是无限的。自然资源的稀缺实际上反映了人还没有充分利用无限的自然资源,就是说到目前为止人还不具备利用无限资源的充分知识。第二,不能把人类历史的特定时期(商品经济)的特定阶级(资产阶级)的欲壑难填的贪婪之心当作既定存在的事实,或者当作自然的合理的现象,而以各种手段刺激或助长其无限膨胀。人的需要不仅仅是个生理的范畴,还具有社会的内容。道德、理想追求、教育、文化素质等因素都会影响和制约人的需要。因此,解决资源稀缺性与人的欲望无限性矛盾的关键在人本身,在于人的智慧、能力的解放。 2.西方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是由哪两部分构成的?它们之间的关系怎样? 答:西方经济学根据它所研究的具体对象、范围的不同,可以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个组成部分。 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是研究构成整个经济制度的各个经济决策单位的经济行为,研究这些单个单元如何做出决策以及影响这些决策的因素。由于这些决策是市场上或通过市场进行的,各种商品和劳务的市场价格及其变动对各个单位的经济决策会产生决定性的影响,所以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市场的价格

管理经济学简答题

1管理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是什么? 前提,企业的管理就是徒劳,企业需求的总收入即销售收入,等于销售量乘以价格。研究对象是企业,以企业的微观经济活动估计是一切计划工作的基础和出发点。边际收入是指在一定产量水平上,额外增 为研究重点,也包括一些非盈利组织的经9认为提高价格就能增加销售收入的想法 加一个产量能使总收入增加多少。 济活动研究企业的行为。任务就是做出决正确吗,为什么平均收入等于总收入除以销售量,平均收 策选出最优方案。错误,在加个弹性小于1时,提价能增加 入等于价格。 2简述管理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联系与销售收入,在加个弹性大于1的时候,提 平均收入和总收入的关系:当弹性需求(价区别价会降低销售收入,在价格弹性等于1的格弹性大于1),降价能增加总收入,价格 联系:管理经济学借助微观经济学的原理时候,价格的变化不影响销售收入。销售弹性小于1时,降价会减少收入,当价格 和方法,两者都研究企业的行为,都要根收入等于产品价格乘以产品数量,所以销为零时收入也为零。 据对企业目标的假设,再结合企业内外的售收入除了受价格影响还受销售量的影边际收入与总收入的关系:边际收入等于 环境来研究。响,提价会降低产品的需求量,也就降低总收入的增量与产量增量的比值,所以它 区别:1)微观经济学是理论学科,研究抽 其销售量,所以两种影响的共同作用,所是总收入曲线的斜率,边际收入大于零时,象的企业,管理经济学是应用学科,研究以提价不一定能提高销售量。增加产量能增加总收入,边际收入小于零 现实的企业。2)微观经济学假设企业的目10简述收入弹性对安排国民经济各部门发 时,增加产量会减少总收入,边际收入等标是唯一的—追求利润最大化,管理经济展速度的意义于零时,总收入最大。 学认为现实企业的目标氛围短期目标和长其是重要因素,收入弹性大的行业,由于平均收入和边际收入的关系: 期目标。3)微观经济学假设企业所处的环MR=P(1-1/|Ep|),其中EP是产品的价格弹 需求量的增长快于国民收入增长,其发展 境的所有信息都是已知,管理经济学则认速度就因快一些,收入弹性小的行业,由性,由此可见,当价格弹性无穷大时,边 为企业环境信息是不确定的。于需求量的增长慢于国民收入的增长,其际收入等于平均收入p,当价格弹性取其他 3管理经济学有那些理论支柱,他们的重要任何值的时候,边际收入都小于p,价格弹 发展速度应当慢一些。 意义是什么11企业如何来利用收入弹性来选择经营何性绝对值大于1时,边际收入为正,价格 管理经济学的理论支柱有:建立经济模型、种产品弹性绝对值小于1边际收入为负,价格弹 边际分析法、需求弹性原理、关于市场机企业可以根据收入弹性的大小和国家所在性绝对值等于1时,边际收入为零。 制和市场竞争的基本原理、边际收益递减地区经济情况来决定经营何种商品。如果16简述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之间 规律、机会成本原理和货币的时间价值。国家或企业所在地区经济高涨,那么经济的关系 意义在于:大大提高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收入弹性大的商品有利,因为这种商品的1.投入要素为某只是,其边际产量等于总 下管理决策的科学水平。需求量会大大增加,如果国家或所在地区产量曲线在该点处的斜率,或用公式表达 4简述计算经济利润的意义为:MPL=dTP/dL.边际产量大于零,则总 的经济不振,那么经济收入弹性小的商品 经济利润等于销售收入减去机会成本。经更有利,因为这类商品的需求量受经济不产量递增,边际产量小于零,则总产量递 济利润大于零,说明资源用于本用途的价振的影响小。减,边际产量等于零,则总产量去的最大 值高于其他用途价值,本用途的资源配置12简述价格弹性的个不同情况下,产品价 值。 最优,经济利润小于零,说明用于其它用格与销售收入的关系2投入要素投入量为某个值时,平均总产量 途会更好,所以经济利润是自愿优化配置在加个弹性小于1的时候,产品价格和销 等于总产量曲线上对应值的点与原点连线的指示器,他指引人们把资源用于最有价售收入变化的方向一致,在价格弹性大于1的斜率. 值的地方。的时候,产品价格和销售收入变化方向相3.边际产量的变动比平均产量变动要快. 5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的基本标志是什么反,等于1时,不影响销售收入。当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时,平均产量递 社会优化配置的标志是:社会上各种商品13简述交叉价格弹性在经济学中的意义增.当边际产量小于平均产量时,平均产量 的供给量等于需求量,及供求平衡。价格交叉弹性是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动对另一种递减;当边际产量等于平均产量时(边际 上涨能刺激生产,抑制需求;价格下跌能商品需求量的影响程度,或者说此商品需产量曲线和平均产量曲线相交),平均产 抑制生产刺激需求。此时,人们对各商品求量对彼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交叉量为最大值。 的有效需求都能的到满足,又没有造成生弹性可以作为行业分类的参考,有利于企17可变投入要素的投入量什么时候为最优 产能力的过剩和资源的浪费。业制定正确的经营决策。对企业来说,如投入量,为什么, 6市场价格机制在某些领域失灵的主要原 果它的产品与别的企业产品的交叉弹性小当某种投入要素的边际产量收入等于该投 因有哪些于零,表明它的产品与别的企业的产品是入要素的价格时(MRP=P),可变投入要素 实际生活中,市场机制失灵原因有:垄断互补品,它们可以联合起来走共同发展的的投入量为最优投入量。 因素的存在,外溢效应的存在,公共物品道路。如果这个企业的产品与别的企业的因为:如果一种投入要素的价格小于他带 的存在、信息的不完全性和收入分配的不产品的交叉弹性大于零,表明这两种商品来的边际产量收入,那么增加这种投入要 公。是替代品,这两个企业将面临激烈的竞争,素带来的收入增量会大于花费在该投入要 7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量的变化有什么不 该企业要警惕别的企业抢占它的市场份额素上的支出,所以能增加净收入。 同14简述访问法和实验法的特点 如果一种投入要素的价格大于他带来的边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当非价格因素不变、价访问法成本相对较低、使用方便,能当面际产量收入,那么增加这种投入要素带来

经济管理类论文写作中常用的研究方法

经济管理类论文写作中常用的研究方法 定性分析法 定性分析法就是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分析。具体地说是运用归纳和演绎、分析与综合以及抽象与概括等方法,对获得的各种材料进行思维加工,从而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达到认识事物本质、揭示内在规律。 调查法 调查法是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的方法。调查方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它综合运用历史法、观察法等方法以及谈话、问卷、个案研究、测验等科学方式,对教育现象进行有计划的、周密的和系统的了解,并对调查搜集到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从而为人们提供规律性的知识。 调查法中最常用的是问卷调查法,它是以书面提出问题的方式搜集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即调查者就调查项目编制

成表式,分发或邮寄给有关人员,请示填写答案,然后回收整理、统计和研究。 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科学的观察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系统性和可重复性。在科学实验和调查研究中,观察法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作用:①扩大人们的感性认识。②启发人们的思维。③导致新的发现。 实验法 实验法是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联系的一种科研方法。其主要特点是:第一、主动变革性。观察与调查都是在不干预研究对象的前提下去认识研究对象,发现其中的问题。而实验却要求主动操纵实验条件,人为地改变对象的存在方式、变化过程,使它服从于科学认识的需要。第二、控制性。科学实验要求根据研究的需要,借助各种方法技术,减少或消除各种可能影响科学的无关因素的干扰,在简化、纯化的状态下认识

自考-管理经济学--重点复习考试笔记

1、管·理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如何把传统经济学的理论和经济分析方法应用于企业管理决策实践的学科。 传统经济学,主要指西方的微观经济学。 2、管理经济学要和微观经济学的共同之处 (1)都把企业作为研究对象,都研究企业和行为。 (2)都要结合企业内外的环境来研究企业和行为。 3、管理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不同之处 (1)微观经济学对企业行为的研究(抽象的企业),是以企业和唯一目标即追求最大利润为前提的。 管理经济学研究的是现实的企业,企业短期的目标是多样的,利润不过是其中不可缺少的一个;企业长远的目标是长期利润的最大化,可用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指标来衡量。 (2)微观经济学假定企业所处环境的全部信息为已知的和确定的。 管理经济学认为现实的企业通常是在环境十分复杂、信息多变的很不确定的情况下经营的(在不确定的条件下,选择最优方案)。 (3)微观经济学是一门理论科学,研究的是与企业有关的理论与方法,即企业的一般规律。 管理经济学是一门应用科学,研究的是如何运用这些规律,结合企业的各种具体条件,做出最优行动方案的决策。 二、管理经济学的理论支柱 (一)建立经济模型(也叫数学模型) 模型是用来代表简化了的现实。在管理经济学中,也要利用经济模型来做管理决策。 (二)边际分析法 边际分析法是微观经济学分析和研究资源最优配置的基本方法。增量分析法是边际分析法的变型,优点:简便可行、十分实用。 (三)需求弹性理论 弹性是用来分析自变量的变化和因变量的变化之间关系的有力工具。 企业的一切决策都要建立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需求弹性是进行需求分析的最重要的工具,使需求分析得以定量化。(四)关于市场机制和市场竞争的基本原理 有关市场机制和市场竞争的基本原理是微观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也是管理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要求在生产过程中,在各种投入要素之间保持最适度的比例关系。 (六)机会成本的原理(以后书中的重点) 机会成本是把资源用于次好用途时所能获得的价值,只有用机会成本做决策,才能判断资源是否真正得到了最优使用。 (七)货币的时间价值 是指因放弃现在使用资金的机会,可以换取的按放弃时间的长短计算的回报。 三、管理经济学的决策准则 决策就是选择,就是从众多的方案中选择最优的行动方法。 最优方案就是最有利于企业实现自己目标的方案。 (一)企业的目标(长期、短期) 1、企业的短期目标: (1)投资者(2)顾客(3)债权人(4)职工(5)政府 (6)社会公众(7)技术改造 企业的短期目标是多样化的。利润虽不是企业唯一的目标,但是一个很重要的目标。短期内可放弃或减少对利润的追求,而致力于其他其他目标的实现。 2、企业的长期目标:实现企业长期利润的最大化。 企业价值:是企业未来预期利润收入的现值之和。(企业价值是能反映长期利润大小的概念) 企业价值 由于利润等于总销售收(TR)减去总成本(TC),上述方程式又可表述为 企业价值= 1 (1) n t t i t TR TC i = - + ∑ 式中, t TR是企业在第t年的总销售收; t TC是企业在第t年的总成本。 企业的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的关系:对短期目标的设计和安排要服从于长期目标。

第一章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理论实训

理论实训

第1章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1 经济学的产生 经济学(Economics):一门研究资源配置及其行为的科学。 配置:人类一种自觉的选择行为。在一般意义上说,配置就是一种自觉的选择。 资源配置:对有限的经济资源在各种可能的生产用途之间作出选择,以获得最佳的效益。 1.1.1 人类经济活动与资源 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也是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1、物质资料生产 生产—劳动—劳动资料—劳动对象—自然生成物 —劳动产品(OR原料) 生产资料: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总称。是人们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客观条件,劳动者的劳动是人们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主观条件。 生产要素:劳动者的劳动 劳动资料三个基本要素 劳动对象 科学技术 经营管理 经济信息 生产力: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结合所形成的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生产关系: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社会关系。 生产关系的范围:生产、分配、交换、消费。 生产关系的内容: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生产者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产品分配形式。 2、资源 资源(Resources):人类社会物质资料生产活动所需要的诸种要素被统称为资源。 资源的分类: 经济资源(Economic goods):稀缺的,必须付出一定代价 自由取用资源(Free goods):无须支付代价(空气) 在现实生活中,相对于人们的需要来说,绝大多数资源都是数量有限的或稀缺的经济资源,这种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人类的需要只能得到部分的满足。

1.1.2 稀缺性是一个普遍的规律 1、经济资源 (1)经济资源(Economic goods):在经济学上,一切直接或间接地为人类所需要并构成生产要素,用来生产满足人类需求的商品所需要的物质资料和服务。 (2)经济资源的分类 按经济资源的本身属性来分,可分为自然资源,人力资源、资本资源和信息资源。 a、自然资源:自然界赋予的各种生产要素。如土地、矿产、水、动植物等。它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开发利用时要付出一定的代价。 b、人力资源:将劳动者的体力与智力作为一种生产要素的资源。它在一定物质和精神条件作用下,具有很大的伸缩性,隐藏着巨大的潜力。 c、资本资源: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具有人类劳动产品性质的资源。它包括实物资 本(厂房、设备)、金融资本(现金及其他有价证券)。 d、信息资源:反映客观事物性质运动状态的各种信息的总和,是可以用某种方式显示、存贮和传输的人类关于自然、经济和社会的知识。它包括数量信息和质量信息。 2、需要 (1)需要(Wants):人们希望得到某些物品的愿望。 包括对服务和环境的需要等。 (2)需要是有层次的 马克思把人的需要划分为:生存需要 享受需要 发展需要 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将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 (3)需要由低到高,先满足低层次的需要,但不同层次的需要也有交叉。 (4)需要是发展的、无限的。在一种需要得到满足后(甚至还没有完全得到满足时),新的需要就会产生。 3、稀缺性 稀缺性(Scarcity):人类的需要是无限的,但用来满足人类需要的“经济物品”却是有限的,相对于人类的无限的需要而言,经济物品或者说生产这些物品所需要的经济资源是不足的。 稀缺性是一个普遍规律,稀缺性存在于一切时代和一切社会。

周其仁 研究真实世界的经济学

研究真实世界的经济学 ——科斯研究经济学的方法及其在中国的实践 周其仁 天则研究所主持的“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现在已经出版了第一批成果(张曙光,1996)。这批成果的一个显著特点——将自科斯以来新制度经济学的许多新发展运用于中国近年发生的制度变迁——已经引起了广泛的注意。同时,这项研究也比较系统地在中国实践科斯研究经济学的方法。但是这一点,还没有引起已有评论的注意。因此,本文侧重讨论这项研究的方法论含义,并借此机会和读者交流关于科斯研究经济学方法的体会。 一、科斯的经济学研究方法 科斯有一个迷人的特点:他的研究成果好像总也造不成“立竿见影”的“轰动效果”。读者一定知道,科斯在1937年发表的“企业的性质”,要到二三十年后才被世人刮目相看。后来大行其道的“交易费用”概念,据科斯自己回忆,形成之时约为1932年。其时,科斯还是一个中国人所讲的“小年轻”,在英国一家经济和商业学院里担任“担心备课达不到水平”的助理讲师。五年后,论文发表,师友学长中有人前来道贺,但竟无一人讨论科斯的新见解。当时看好这篇论文对经济学发展异常贡献潜力的,好像只有科斯自己(他当时写信告诉友人,“我不相信我的一生中还会做出如此重要的工作”)。到20世纪50年代,论文被选入美国一本重要的价格理论文选;60年代,有人在脚注里加以引证;70年代,开始有人讨论;直到80年代,引证和讨论才突然与日俱增,以致比“以前40年的总和还要多”。1991年11月,当科斯在斯德哥尔摩为他在交易费用、产权、企业和社会成本问题上对经济学的贡献而领取诺贝尔奖时,他已经80多岁高龄,垂垂老矣。 不过,即使在科斯名扬四海之后,还是少有人谈到他对经济学研究方法的贡献。我们看到,无论行家里手们同意不同意,“科斯定理”已经被广泛“考虑”过了。“交易费用”概念,有人阐述,有人运用,有人批评,也已经广泛地、甚至过于广泛地被“考虑”了。“社会成本问题”的思想,对产权、商业纠纷、环保和其他公用财产的利用,以及一切具有所谓“外部效果”的合约问题的深远影响,更是有目共睹。但是,科斯何以得出这些影响和改变当代经济学的成果来的?

管理经济学题库

管理经济学题库 1.什么是管理经济学? 管理经济学是一门有利于实现企业目标的经济管理学科。它是通过运用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决策理论与技术,研究企业应该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以及如何生产的问题。 2.管理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管理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企业的经营决策问题,涉及价格决策、产量决策、生产技术选择、竞争策略选择等问题,而“是否有利于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目标”是做出这些决策所要围绕的核心依据。大致说来,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企业管理决策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投资与市场方向决策(2)生产决策(3)成本决策(4)销售决策(5)技术改造决策 (2) 3.管理经济学在经济学科中处于什么地位?与哪些学科有密切的关联? 管理经济学旨在使管理人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树立起开展决策所需要的经济思维的概念框架,从而提高用经济方法管理经济的能力,而不是提供解决现实问题的一整套现实方法。其基本目的是通过理性思考进而实现理性创新。管理经济学所研究的经济对象,是构成整个国民经济的细胞之一。因此,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的经济分析,必须立足于对宏观经济,特别是对整个经济运行机制深刻分析的基础之上。同时,管理经济学所运用的经济分析的方法和工具,是由数

学、统计学等工具学科所提供的。因此,管理经济学又是以理论经济学、数学等学科为基础的。 4.管理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方法有哪些? (1)边际分析法。管理经济学中,边际被用于揭示两个有因果或相关关系的经济变量之间的动态函数关系。在某种经济关系当中,当自变量发生一个微小单位的数量变化时,因变量因此而发生的相应数量变化值,被称为该变量的边际值。(2)最优化分析法。最优化分析法就是将决策学中的最优化方法运用于分析、管理决策过程,以求最优解的方法。通常,我们将数学中的微分分析引进到经济分析中来,用微分求极值的方法来寻求最大限度满足目标时的自变量值。(3)博弈分析法。“博弈”一词的英文单词是Game,意为对策、游戏。顾名思义,博弈论是在游戏中产生的理论。事实上,博弈论的早期思想也确实源于游戏。 5.管理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1)边际分析原理。边际分析原理是管理经济学进行数理分析的基础,它通过研究经济现象中自变量的增量对因变量的边际影响(自变量变化一个单位而带来的因变量的变化量),来分析并求解最优化决策问题。边际分析法判断一项决策行为的优劣,不是依据过去的事实(一般以平均值反映),而是依据由于这一行动所直接引起的经济效果的变化量(即边际值)。 (2)边际产出递减原理。在经济领域中,往往呈现这样的规律性:在一定条件下,随着投入要素的增加,某经济系统的产出数量随之增加,但产出与投入并不是成等比例增加的规律性,而是以某种递减的比率增加,即增加一单位投入,其边际产出是递减的,这就是边际产出递减规律。例如,在技术设备既定的条件下,

(完整word版)管理经济学简答题

管理经济选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 管理经济学:管理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如何把传统经济学的理论和经济分析的方法应用于企业管理决策实践的学科。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如果技术不变,增加生产要素中某个要素的投入量而其他投入要素的投入量不变,增加的投入量起初会使边际产量增加,增加到一定点之后,再增加投入量就会使边际产量递减。 边际分析法定义——是微观经济学分析和研究资源最优配置的基本方法,是一种正确的决策思想,用其衡量一个方案或一项活动是否有利,就是要把这个方案或活动引起的额外成本(边际成本)与引起的额外收益(边际收入)相比,如果后者大于前者,就是有利的,否则就是不利的,这种决策方法体现了向前看的决策思想。规模收益递增:如果所有投入要素的使用量都按同样的比例增加,导致产量增加的比例大于投入要素增加的比例,这种类型叫规模收益递增。规模收益递增,是指某一产品或行业的净收益的增长速度,超过其生产规模的扩大速度的现象或状态。机会成本的定义——是指资源用于次好用途时所能获得的价值,只有用机会成本做决策,才能判断资源是否真正得到了最优使用。会计成本的定义——是指会计帐上记录下来的成本,只反映使用企业资源的实际货币支出。属于历史成本,而决策是面向未了的。会计成本不反映因对资源的使用做出了选择而带来的全部牺牲,因而它不能作为决策的依据。增量成本:是指因做出某一特定的决策而引起的总成本的变化,属于相关成本,在决策时必须考虑。差别定价法:就是同一产品,对不同的顾客、不同的市场,采取不同的价格。其种类有:以顾客为基础;以产品为基础;以空间为基础;以时间为基础。差别定价的条件:企业对价格有控制能力;产品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被分割的市场;不同市场的价格弹性不同。作用:差别定价不仅能为企业提供更多的利润,而且还有助于实现企业其他目标。如在市场需求有波动的情况下,在不同的时间采用差别价格,就有助于减少需求波动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差别定价也是企业对竞争程度不同的市场做出不同反应的一种手段。如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企业就制定较低的价格以对付对手。成本加成定价法:又称全部成本定价法,是以单位全部成本加按目标成本利润率计算(是常用的定价法)的利润额来确定价格的定价方法。要求正确计算成本,根据决策期价格和工资的预期变动情况进行修正,还要求确定合适的利润率。增量分析定价法:是指以增量成本(变动成本)为基础来确定价格的定价方法。它主要是分析企业接受新任务后有没有增量利润(贡献),若增量利润为正值,则定价可接受的;若为负值,则定价不可接受。最大利润定价法:根据不同价格水平上的总成本和销售量,算出不同价格水平上的总利润,总利润最大的那个价格水平就是我们要决定的价格。折扣定价策略——是指企业根据销售对象、销售的时间和地点、成交方式等等的不同制定不同的折扣,价目表、上的价格减去折扣之后才是实际成交价格的定价策略。促销定价策略:是指为了达到促销目的,对产品暂定低,或暂以不同的方式向顾客让利的策略。需求量:需求量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一定条件下,消费者愿意购买并能够买得起的某种商品和劳务的数量。纳什均衡:假设有n个居中人参与博弈,如果某种情况下无一参与者可以独自行动而增加收益(即为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没有任何单独的一方愿意改变其策略的),则此策略组合称为纳什均衡。需求收入弹性:需求收入弹性反映的是需求量对消费者收入水平变化的反应程度,它等于需求量对变动率与消费者收入的变动率之比。等产量曲线:等产量曲线表示产量相等的条件下资本与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之间数量关系的曲线,是研究生产要素之间替代关系的重要工具。完全竞争市场结构的

西方经济学第一章答案 引论

第一章引论 1.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答:(1)经济学产生客观原因是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需要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资源的有限性即稀缺性包括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所谓的资源稀缺的绝对性是资源的稀缺性在人类社会任何时空都存在的,所谓资源稀缺的相对性是指即使再多的有限资源相对于人类无限需要(欲望)来说都是不足的。但稀缺资源具有多种用途,人类无限欲望具有轻重缓急,怎样使稀缺资源在一定时空下,满足人们最急需、最迫切的欲望是经济学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要解决这个矛盾人们只有去“选择”。所以经济学又被称为选择的学科。这种选择就决定了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一般认为,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稀缺资源的配置与利用问题。稀缺资源的配置与利用问题一般涉及(1)生产什么,生产多少。(2)如何生产。(3)为谁生产。(4)何时生产。(5)在哪生产等几个基本问题。 作为研究对象的理论成果——西方经济学著作主要包括三种类型:第一类,企事业的经营管理方法和经验。如行情研究、存货管理、产品质量控制、车间生产流程布局等内容。第二类,对一个经济部门或经济问题的集中研究成果。如资源经济学、商业经济学、农业经济学、石油经济学,对税收、财政和通货膨胀等问题的论述。第三类,经济理论的研究和考察。如微观经济学、数理经济学、福利经济学、经济思想史等。 借鉴马克思经济理论,也可以把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概括为社会生产和再生产的四个环节: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既研究经济运行也涉及经济制度,既研究如何提高社会生产力,也涉及生产关系。 2.人类历史上的资源配置方式有哪几类?哪一类的经济效率较高? 资源配置和利用的方式也称为经济体制。经济体制大体上分为下列四种类型:自给经济、计划经济、市场经济和混合经济。 自给经济的特征是每个家庭生产他们消费的大部分物品,自给自足,只有极少数消费品是与外界交换来的。在这种经济体制下,资源配置和利用由居民的直接决定。对应生产力发展水平低,经济剩余比较少。 计划经济特征是生产资料归政府所有,用政府来解决资源配置和利用的问题,产供销、人财物由国家统一分配。实践证明,这种举国体制,在国家目标单一、资源严重匮乏时,可以集中全国的人、财、物办个体无法完成的大事,即集中力量办大事。但是在经济体量巨大时,计划经济解决资源配置和利用的问题,效率较低,出现政府失灵。 市场经济资源配置和利用由竞争中市场机制来解决。家庭和企业经济主体分散决策。西方经济学认为,通过“看不见的手”所指引,个体最求自身利益最大化,通过人人为自我,实现人人为他人,保障社会利益的最大化,但也存在市场失灵问题。 混合经济的基本特征是生产资料的私人所有和公有相结合,市场调节和国家干预相结合。在这种体制下,凭借市场制度来解决资源配置问题,依靠国家干预来解决资源利用问题,效率和公平可以得到较好的协调。纯计划经济和纯市场经济都存在问题,具有优势互补的混合经济,即国家宏观调控下的市场经济效率较高, 3.为什么西方微观经济学又称为价格理论,西方宏观经济学又称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以单个经济单位(居民户、厂商及单个产品市场等)为研究对象,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价格、消费品供求量、生产要素供求量)如何决定。 微观经济学对个体经济单位的考察,是在三个逐步深入的层次上进行的。第一个层次是分析单个消费者和单个生产者的经济行为。分析在消费品价格和生产要素接个既定的条件下,单个消费者如何进行最优的消费决策以获得最大的效用;在生产要素价格既定的条件下,单

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西方经济学地研究对象 一、稀缺性——人类社会地基本经济问题 稀缺性是指经济物品和资源相对于人类欲望或需要而言所表现出来地有限性. 经济资源地有限性人类欲望地无限性 二、选择与资源配置 (三)选择地原则 最小投入得到最大产出,即选择资源最优配置地方案 资源配置地方式——经济体制计划经济体制以行政手段配置资源 市场经济体制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混合经济体制市场调节与行政手段相结合 西方经济学地定义与研究对象 、广义地说,西方经济学是行为科学,是研究人们在稀缺条件下地行为选择 、狭义地说,西方经济学研究如何选择最有效率地资源配置方式,如何让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如何分配社会产品.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西方经济学研究地是人与物地关系. 、西方经济学地研究对象是一定制度条件下地 资源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问题. 西方经济学地主要内容 一、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地定义[] 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地经济行为和相应地经济变量地单项数值地决定来说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运用价格机制将稀缺地资源在各种用途上进行有效配置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研究对象——单个经济单位(树木)(居民户、厂商)中心理论——价格理论 解决地问题——资源配置研究方法——个量分析(经济变量地单项数值) 、微观经济学地主要内容 .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市场理论) .分配理论(生产要素价格理论) 微观经济政策 (二)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地定义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 研究社会经济中地有关总量地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充分 利用资源地问题. .研究对象——整个经济(森林).解决地问题——资源利用 .中心理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研究方法——总量分析(经济变量地总量指标)(三)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地关系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地区别 研究对象不同、解决地问题不同、中心理论不同、研究方法不同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地联系 .研究目地相同(对人们地经济活动提供正确地指导,实现社会经济福利最大化) .在理论上互为前提,互相补充.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地基础 .都采用实证分析为主地方法,都属于实证经济学地范畴 二、实证经济学(客观性)与规范经济学(主观性) 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地区别——是否以一定地价值判断为依据 西方经济学地研究方法 一、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

管理经济学复习答案

管理经济学问答题: 1. 管理经济学是研究什么的?试述管理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 答:管理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如何把传统经济学(主要是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和经济分析方法应用于企业管理决策实践的学科。管理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存在密切的关系。前者要从后者借用一些经济学的原理和分析方法。 它们的共同之处在于都要根据对企业目标的假设,结合企业内外的环境,研究企业的行为。它们的不同之处在于微观经济学假设企业的目标是谋求利润的最大化,假定企业的环境信息是已知而且确定的,据此研究企业行为的一般规律。管理经济学则认为企业的短期目标总是多样化的,它的长期目标则是长期利润的最大化,即企业的价值的最大化。它认为企业内外的环境信息是不确定的,据此研究企业如何决策。 所以,微观经济学以抽象的企业为研究对象,是一门理论科学;而管理经济学则是以现实的企业为研究对象,是一门应用科学。 2. 为什么说股东和经理人之间存在着委托—代理问题?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答:在现代社会里,所有权和经营权是分离的。所有者(股东)不直接管理企业,他通过董事会委托经理人员来对企业进行日常的管理。这里,所有者是委托人, 经理人员则是代理人。然而,股东和经理人员的目标并不完全一致。股东的目标是谋求企业价值的最大化,也就是股东财富的最大化,而经理人员的目标则是高薪、高福利和地位等。这样,经理人员就有可能以牺牲股东的利益为代价来谋求个人的利益,这就是所谓的“委托—代理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企业内部应当建立和健全对经理人员的监督和激励机制,把对经理人员的薪酬直接与实现企业目标的程度挂钩。在企业外部则应营造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包括竞争性的资本市场和经理人员人才市场,通过竞争来迫使经理人员必须按照股东的意志行事。 3. 某地旅游汽车出租行业,经营小轿车出租业务。预计明年会发生下列事件,它们对小轿车的租价、需求量和供给量分别会有什么影响?请逐个用需求—供给分析图说明之。 (1)汽油涨价和司机工资提高; (2)因进口关税税率降低,小轿车降价; (3)又新成立了若干家出租汽车公司; (4)国内居民收大幅度提高; 答:(1)汽油涨价和司机提高工资使出租车供给曲线左移,导致租价提高,出租量减少(见图1-6)。(2)小轿车降价,会使成本降低,从而使供给曲线外移,使租价下降,出租量增加(见图1-7)。(3)新建许多出租汽车公司,会使供给曲线外移,导致租价下降,出租量增加(见图1-10)。(4)居民收入增加,会使需求曲线外移,导致租价上升,出租量增加(见图1-11)。 3.请解释收入弹性和交叉弹性企业经营决策中所起的作用,并各举一例说明之。 答:在决定企业经营什么产品时,要考虑产品的收入弹性。如果预计国民经济或本地区的经济将呈繁荣趋势,就应该经营收入弹性大的产品,因为随着经济的增长,对这类产品的需求就会以更大幅度增长。但如果预计国民经济或本地区的经济呈衰退趋势,就应该经营收入弹性小的产品,因为这类产品的需求量可不受或少受经济衰退的影响。例如,在我国当前经济学迅速高涨的大环境中,旅游和高档家电都是收入弹性较高的产品。因此,可以预期他们的市场将会以经济增长更快的速度扩张。也正因为如此,许多投资者都竞相在这两个行业投资。 研究产品之间的交叉弹性是为了寻找产品之间在需求上的相互联系:那些产品是互补的?哪些产品是可以互相替代的?这对于企业的经营决策是至关重要的。超市经营者常常会对某些商品定超低的价格,目的就是为了招揽顾客。只要有许多顾客光临商店,他们就会不仅购买低价商品,也会购买商店内其他各种所需要的商品,从而商店的营业额。这种定价政策就是以商品之间存在需求的互补性为根据的。如果产品之间替代性强,就说明他们之间互为竞争对手,在做经营决策时就必须考虑到对方的长处和短处以及可能做出的反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