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整理传染病医院隔离区的划分讲解学习

最新整理传染病医院隔离区的划分讲解学习
最新整理传染病医院隔离区的划分讲解学习

传染病医院隔离区的划分

一、传染病医院隔离区的划分

为了更好地执行消毒隔离的各项规定,便于消毒隔离顺利进行,保证消毒隔离效果,要做好隔离区的划分。在隔离区应划分清洁区、半污染区及污染区,并规定人们在此区域活动的规则。隔离病区应划分为:三区(相对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两缓冲(带)、两端(清洁端、污染端)、两走廊(内走廊、外走廊)。各区域应有明显的标识和界线,如用醒目的颜色区别或用文字图标,以时刻提醒工作人员严格遵守隔离规范。

清洁区——没有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区域,如传染病医院的办公区、职工生活区等。综合医院感染疾病科工作人员更衣室、配餐间、防护用品储物间等。半污染区——可能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区域如传染病隔离区内的办公室、治疗室、护士站、内走廊、通过间、缓冲间等。

污染区——已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区域,如感染疾病科门诊病人候诊检查区、诊室污物处置室、患者检查室、标本存放室、X 拍片室。病房中病人的病室、洗漱间、外走廊、污染端等。

隔离区——所有房间均有良好的通风条件,方向从洁到污。并保证空气在清洁区、半污染区及污染区之间不能对流。各区之间的缓冲区域均要设置非手触式流动水洗手设备或快速手消毒剂,并应备有盛放使用过的防护用品的带盖容器,如隔离衣、口罩、帽子、防护目镜、手套、鞋套、防护服等按规定的容器放置并处理。

二、隔离区行为的划分

传染病医院及感染疾病科室医院建筑布局应按照使用功能合理布局,严格区分清洁。隔离区的行为要求是杜绝医院感染的保证。在传染病医院和综合医院的感染疾病科,除严格地划分隔离区外,并应该严格规范在隔离区的行为,要求每个进入隔离区的人员严格遵守,并有领导和医院感染管理组织检查,大家互相提醒、互相检查、互相督促,使每个人在不同的隔离区域都能严格执行消毒隔离的各项规则。

(一)隔离区工作要求

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选择传染病传播途径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隔离种类(接触隔离、空气隔离、飞沫隔离)。医务人员进入隔离区必须严格执行个人防护要求方可进入。医务人员需加强工作计划性,集中治疗护理,尽量减少进出病室次数。医务人员在进入和离开病区时应注意呼吸道、口腔粘膜、眼结膜及外耳道的防护,下班前必须进行卫生处置(清洁消毒并经沐浴后更衣)后方可离开病区。

1 隔离区管理要点

各类人员严格分清“三区、二线”(三区:清洁、污染、半污染;二线:清洁路线、污染路线),并落实各项消毒措施以保证三区功能。物品设置合理有序,标志清晰,相对固定,用后按规定分类处置。抢救物品要做到班班交接、清点、及时检查补充,随时处于应急状态。

2 人员流动方向

医务人员上班进入更衣室,将所有清洁衣物脱掉,更换刷手衣(上班专用内衣),穿工作鞋在相对清洁区与半污染区之间的缓冲区穿防护服、戴帽子、口罩、手套进半污染区医生、护士办公室进病房前在半污染与污染区之间缓冲区加穿隔离衣,第二层口罩、防护镜、帽子、手套、鞋套进入病房。在病房门外缓冲区脱鞋套,解隔离衣袖带,腰带,摘第一层手套解隔离衣领带,轻脱隔离衣,将外面卷起放入带盖容器中,摘防护镜,脱第二层帽子,摘第二层口罩、手套,分别放置在不同功能的容器中,洗手、消毒进入半污染区医护办公室下班前在半污染区与相对清洁区之间缓冲区脱防护服、帽子、口罩、手套,分别放置在相应的容器中,洗手、清洁消毒口、鼻、耳道后脱刷手服沐浴更衣离开病区。

(二)隔离区病人的管理

甲类及乙类传染病中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和肺炭疽等严密隔离的传染病疑似患者、临床诊断患者需置单人病房,并与确诊患者隔离收治,重症患者与一般患者分室收治,必要时重症患者应收治在有负压病房条件的重症监护病房或具备监护抢救条件的病室。呼吸道传染病要求患者戴好口罩,并不得随意离开所住的病室,更不能串病室。各房间门均应保持关闭状态。

严格探视制度,不设陪护,谢绝探视,如有患者特殊需要时探视者需与医务人员一样做好严密的个人防护。患者所需的生活用品需经外勤及医务人员经清洁端传递进病室,做好交接。家属需询问病情,可设热线专人负责电话解答。病室要24 小时开窗通风,但不得与医务人员办公室对流。

病人入院流程:门诊、污染通道、病室。

病人出院流程:消毒、沐浴更衣、清洁通道、出院。

(三)隔离区物流方向

清洁物流均需经清洁路线送入病区清洁端,并由病区专人负责清点接收,如送餐、送防护用品、一次性医疗用品、送办公用品、日常用品、送药品、送清洁被服、送消毒灭菌后物品等。

1 洗衣房取污染被服路线洗衣房病区污染端洗衣房工作人员用清洁双层布制污衣袋不经清点与病房清洁工一起将病房的污衣袋放入洗衣房的双层清洁污衣袋中,扎紧袋口,保持污衣袋外清洁由污染路线运回直接进入洗衣房的高压锅先消毒(或先用消毒液浸泡)再正常洗涤。

2 供应室回收流程用封闭污染车从污染出口进入各区污染端将初步消毒处理后医疗器械经污染路线回科再消毒后洗涤包装高压灭菌分类存放、备用。

3 医用垃圾处置流程医用垃圾均需由隔离区外的清洁工用专用垃圾袋与病区清洁工两人配合将污染垃圾袋放入双层垃圾袋中,扎紧袋口,注意保持双层垃圾袋外面清洁→用专用垃圾贮存箱密闭贮存,后送焚烧。

4 检验科取病区血、尿、便标本流程检验科工作人员用专用容器经污染路线各病区污染端回检验科。

三、医护人员防护

传染病院和感染疾病科医务人员在诊治传染病病人中,不可避免要近距离接触患者,受感染的危险性大,必须采用隔离防护措施,才能减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造成感染的危险。但防护并不是越多越好,科学有效的防护是防止医务人员感染的有力保证。一般可分区分级防护。

(一)基本防护(一级防护)

防护对象——在医疗机构中从事诊疗工作的所有医、护、技人员。

着装要求——工作服、工作帽、医用口罩、工作鞋。凡接触传染病人时要加穿隔离衣。(二)加强防护(二级防护)

防护对象——进行体液或可疑污染物操作的医务人员;传染病流行期的发热门诊,隔离病区的工作人员;转运诊断或疑似为传染病患者的医务人员和司机。

着装要求——在基本防护的基础上,可按危险程度加用以下防护用品。隔离衣(防护服)、外科口罩(N95 医用防护口罩)、鞋套、乳胶手套、防护眼罩、面罩等。

(三)严密防护

防护不是越多越好,不同的环境与场合应用适宜的防护标准是相当重要的。

防护对象——进行有创操作,如给SARS 病人进行气管插管、切开吸痰等操作和作传染病人尸解的医务人员。

防护要求——在加强防护的基础上,应使用面罩,密闭式呼吸保护装置等。传染病隔离病区内划分为三个区域,原则上穿着隔离防护服装不超过三层即可。隔离防护关键不在多,而在每个隔离区内,都要有相应的一层隔离防护服装,并按顺序穿脱,保证隔离防护到位。注意穿隔离防护服时要按要求穿戴,里外层顺序不乱,脱隔离防护服时也要按要求顺序脱,并慢脱轻放。配备的隔离防护服装要保证质量,既要保证有效的厚度又要保证使用有效的材质。同时要尽量保证医务人员穿着舒适,穿脱方便,利于操作。

传染病医院隔离区的划分

传染病医院隔离区的划分 一、传染病医院隔离区的划分 为了更好地执行消毒隔离的各项规定,便于消毒隔离顺利进行,保证消毒隔离效果,要做好隔离区的划分。在隔离区应划分清洁区、半污染区及污染区,并规定人们在此区域活动的规则。隔离病区应划分为:三区(相对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两缓冲(带)、两端(清洁端、污染端)、两走廊(内走廊、外走廊)。各区域应有明显的标识和界线,如用醒目的颜色区别或用文字图标,以时刻提醒工作人员严格遵守隔离规范。 清洁区——没有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区域,如传染病医院的办公区、职工生活区等。综合医院感染疾病科工作人员更衣室、配餐间、防护用品储物间等。半污染区——可能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区域如传染病隔离区内的办公室、治疗室、护士站、内走廊、通过间、缓冲间等。 污染区——已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区域,如感染疾病科门诊病人候诊检查区、诊室污物处置室、患者检查室、标本存放室、X 拍片室。病房中病人的病室、洗漱间、外走廊、污染端等。 隔离区——所有房间均有良好的通风条件,方向从洁到污。并保证空气在清洁区、半污染区及污染区之间不能对流。各区之间的缓冲区域均要设置非手触式流动水洗手设备或快速手消毒剂,并应备有盛放使用过的防护用品的带盖容器,如隔离衣、口罩、帽子、防护目镜、手套、鞋套、防护服等按规定的容器放置并处理。 二、隔离区行为的划分 传染病医院及感染疾病科室医院建筑布局应按照使用功能合理布局,严格区分清洁。 隔离区的行为要求是杜绝医院感染的保证。在传染病医院和综合医院的感染疾病科,除严格地划分隔离区外,并应该严格规范在隔离区的行为,要求每个进入隔离区的人员严格遵守,并有领导和医院感染管理组织检查,大家互相提醒、互相检查、互相督促,使每个人在不同的隔离区域都能严格执行消毒隔离的各项规则。 (一)隔离区工作要求 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选择传染病传播途径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隔离种类(接触隔离、空气隔离、飞沫隔离)。医务人员进入隔离区必须严格执行个人防护要求方可进入。医务人员需加强工作计划性,集中治疗护理,尽量减少进出病室次数。医务人员在进入和离开病区时应注意呼吸道、口腔粘膜、眼结膜及外耳道的防护,下班前必须进行卫生处置(清洁消毒并经沐浴后更衣)后方可离开病区。 1 隔离区管理要点 各类人员严格分清“三区、二线”(三区:清洁、污染、半污染;二线:清洁路线、污染路线),并落实各项消毒措施以保证三区功能。物品设置合理有序,标志清晰,相对固定,用后按规定分类处置。抢救物品要做到班班交接、清点、及时检查补充,随时处于应急状态。 2 人员流动方向 医务人员上班进入更衣室,将所有清洁衣物脱掉,更换刷手衣(上班专用内衣),穿工作鞋在相对清洁区与半污染区之间的缓冲区穿防护服、戴帽子、口罩、手套进半污染区医生、护士办公室进病房前在半污染与污染区之间缓冲区加穿隔离衣,第二层口罩、防护镜、帽子、手套、鞋套进入病房。在病房门外缓冲区脱鞋套,解隔离衣袖带,腰带,摘第一层手套解隔离衣领带,轻脱隔离衣,将外面卷起放入带盖容器中,摘防护镜,脱第二层帽子,摘第二层口罩、手套,分别放置在不同功能的容器中,洗手、消毒进入半污染区医护办公室下班前在半污染区与相对清洁区之间缓冲区脱防护服、帽子、口罩、手套,分别放置在相应的容器中,洗手、清洁消毒口、鼻、耳道后脱刷手服沐浴更衣离开病区。 (二)隔离区病人的管理 甲类及乙类传染病中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和肺炭疽等严密隔离的传染病疑似患者、临床诊断患者需置单人病房,并与确诊患者隔离收治,重症患者与一般患者分室收治,必要时重症患者应收治在有负压病房条件的重症监护病房或具备监护抢救条件的病室。呼吸道传染病要求患者戴好口罩,并不得随意离开所住的病室,更不能串病室。各房间门均应保持关闭状态。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题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知识试卷 一、单选题 1、发生医院内尿路感染最常见的诱因是( b ) A 长期卧床 B 留置导尿管 C 膀胱冲洗 D 膀胱内注射 2、关于医院感染的概念错误的是( C ) A 入院时处于潜伏期的感染不是医院感染 B 医院感染是指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 C 慢性感染急性发作是医院感染 D 与上次住院有关的感染是 医院感染 3、下列情况属于医院感染的是(D ) A 在皮肤、粘膜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定植而无临床症状或体征者 B 由损伤而产生的炎症或由非生物因子刺激产生的炎性反应 C 婴儿经胎盘获得的感染:如CMV、弓形虫发生在出生后48小时以内者 D 住院中由于治疗措施而激活的感染 4、减少免疫功能低下者发生医院感染的措施不正确的是(B ) A 尽量减少侵入性操作 B 大量应用广谱抗菌药物预防感染 C 积极发现和治疗局部病灶 D 采取保护性隔离措施,切断感染途径 5、下呼吸道感染不包括哪个?(E ) A 患者出现咳嗽、痰粘稠,肺部出现湿罗音 B 发热 C 白细胞总数和(或)嗜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 D X线显示肺部有炎性浸润性病变 E 非感染性原因如肺栓塞、心力衰竭、肺水肿、肺癌等所致的下呼吸道的胸 片的改变 二、填空题 1、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 2、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 3、新生儿经胎盘获得出生后48小时内发病的感染不属于医院感染。 4、手术部位感染分表浅、深部、腔隙器官。 5、呼吸道感染分为上呼吸道、下呼吸道、胸膜腔感染

三、判断题 1、切口缝合针眼处有轻微炎症和少许分泌物不属于切口感染。(√ ) 2、无植入物手术后30天内,有植入物术后1年内发生的与手术有关并涉及切口深部软组织(深筋膜和肌肉)的感染不属于院内感染。( × ) 3、术后30天内,表浅伤口裂开或内外科医师打开的切口,有浓性分泌物或有发热≥38℃,局部有疼痛或压痛不属于院内感染。( × ) 4、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如疮诊病毒、结核杆菌等的感染,属于医 院感染。(√ ) 5、普通感冒和非感染性病因(如过敏等)所致的上呼吸道急性炎症不属于上呼 吸道感染。(√ ) 6、咳嗽、痰粘稠,肺部出现湿罗音,并有下列情况之一: ⑴发热,⑵白细胞总数和(或)嗜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⑶X线显示肺部有炎性浸润性病变,即可诊断为下呼吸道感染。 (√) 7、急性腹泻,或伴发热、恶心、呕吐、腹痛等即可临床诊断为感染性腹泻。(√ ) 8、患者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或有下腹触痛、肾区叩痛,伴 或不伴发热,并具有下列情况之一: A.尿检白细胞男性≥5个/高倍视野,女性≥10个/高倍视野,插导尿管患者应结合尿培养即可临床诊断为泌尿道感染。 (√ ) 9、术后30天内表浅切口有红、肿、热、痛,或有脓性分泌物不属于医院感染。 ( × ) 10、清洁伤口(Ⅰ):指未感染也无炎症的伤口。伤口没进入呼吸道、消化道、 泌尿道或生殖道。清洁伤口主要是闭合的,但也包括闭氏引流清洁伤口及闭合性外伤清洁手术。(√ ) 四、简答题 深部手术切口感染的诊断要点

医院感染试卷及答案

医院感染培训测试试卷一、单项选择题(共28题,每题1分,共28分。请把答案写在下面答题框内,否则无效。): 1、被HBV阳性病人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应在( C )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高价球蛋白, 同时进行血液乙肝标志物检查: A、6小时 B、12小时 C、24小时 D、48小时 2、医疗活动过程中产生的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少量药物性废物的应当分别投入以下那种颜色垃圾袋中( A ) A、黄色垃圾袋; B、黑色垃圾袋; C、红色垃圾袋; D、以上都可投; E、以上都不可投。 3、按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是( D ) A 霍乱、鼠疫; B 麻疹、疟疾、甲型H1N1流感; C 乙脑、血吸虫病; D 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人禽流感; E 乙型肺炎、艾滋病。 4、隔离的实施应遵循( C )和基于疾病传播途径的预防原则。 A.??? 接触隔离; B. 严密隔离 C.标准预防; D.飞沫隔离; E.空气隔离。 5、当手没有明显的血液体液污染时,可用( D )去除手部污染。 A、肥皂; B.清水;C.液体皂液;D.含酒精的手消毒剂;E、碘伏。 6、控制医院感染最简单、最有效、最方便、最经济的方法是:( D ) A、环境消毒; B、合理使用抗菌素; C、隔离传染病人;

D、洗手; E、手术器械的清洗灭菌措施。 7、减少外源性感染的主要措施有( D ) A、消毒灭菌; B、无菌操作; C 、预防隔离;D 、以上均是;E、以上均不是。 8、医疗废物在暂存间暂时贮存的时间不得超过() A、10小时 B、12小时 C、24小时 D、48小时 E、72小时 9、多重耐药菌患者采取的隔离措施是( C ) A.标准预防+空气隔离; B. 标准预防+飞沫隔离; C. 标准预防+接触隔离; D. 标准预防+严密隔离;E、标准预防+保护性隔离。 10、取用无菌溶液时,先倒出少量溶液的目的是( B ) A.检查液体有无特殊气味;B.冲洗瓶口;C.查看溶液的颜色;D.检查溶液有无沉淀。 11、终末消毒是指:( A ) A、指病人出院、转院或死亡后,对其原居住点的最后一次彻底的消毒; B、指对医院周围环境的彻底消毒; C、指对医院空气进行全面的消毒; D、杀灭或抑制活体组织上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以防组织感染。 E、对所有场所的彻底清洁消毒。 12. 无明确潜伏期的疾病,规定入院多少小时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 小时 B. 12小时小时小时小时 13. 用化学、物理、生物的方法杀灭或者消除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称之为(A ) A. 消毒 B. 灭菌 C. 隔离 D.去污E洗涤 14. 引起医院内感染的致病菌主要是() A. 革兰阳性菌 B. 革兰阴性菌 C.真菌 D.支原体 E.衣原体

传染病医院建设标准48890

传染病医院建设标准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对传染病医疗设施固定资产投资建设的宏观调控,提高传染病医院工程项目科学决策和建设水平,合理确定和正确掌握建设标准,充分发挥投资效益,制定本建设标准。 第二条本建设标准是为项目决策服务和控制项目建设水平的全国统一标准,是编制、评估和审批传染病医院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依据,也是有关部门审查初步设计和监督检查工程建设全过程建设标准的尺度。 第三条本建设标准适用于传染病医院、综合医院内独立传染病区以及传染病后备医院的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 传染病医院、综合医院内独立传染病区的建设,必须遵守国家有关经济建设法规,尤其是重视贯彻包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传染病防治法》等在内的相关条例与法规,以及相关技术经济政策。处理好现状与发展,需要与可能以及科学先进与勤俭节约的辨证关系。 第四条传染病医院、综合医院内独立传染病区的建设,应符合国家及所在地区城市建设规划、卫生事业发展规划以及城市防灾应急予案的各项要求,并应考虑充分利用现有卫生资源,合理组织调配,避免重复建设或过度集中。 现有传染病医院或综合医院内独立传染病区以及传染病后备医院的改扩建应充分利用原有设施,并应考虑新旧部分的有机组合以及改扩建中必要的卫生安全防护措施。 第五条传染病医院的建设,应根据需要与可能一次或分期建设,当分期建设时,应进行院区总体规划,预留后期卫生安全防护措施的建设条件。 第六条综合性医院中新增独立传染病区,应根据院区具体条件,合理平衡需要与可能;对院区内已有传染病设施进行改扩建,应按上述要求进行评估。 第七条传染病医院的建设,应坚持以人为本、方便患者的原则。应在满足各项医疗基本要求的同时,为患者提供良好就医条件,并应为医护人员创造卫生、安全、便捷的工作环境,做到功能合理、流程科学、安全卫生、经济合理。 第八条除执行本建设标准外,传染病医院、综合医院内独立传染病区的建设,还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与定额指标的规定。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考试内容及答案(1).pdf

医院感染诊断试题 日期:姓名:分数: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 1、医院感染(狭义)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获得的 感染。 2、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入院48小时后的感染为医院感染。 3、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 4、上呼吸道感染临床诊断:发热(≥38 ℃超过 2 天),有鼻、咽、鼻旁窦和扁桃腺等上呼吸道急性 炎症表现,排除普通感冒和非感染性病因(如过敏等)所致的上呼吸道急性炎症。 5、输血相关感染中,艾滋病潜伏期长,《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规定,受血者在受血后6月内出现HIV抗体阳性,可作为初步诊断依据,但需进一步进行确证实验。 6、院内急性盆腔炎患者仅限于入院48小时后,或有宫腔侵袭性操作、自然分娩24小时后出院一周 内发生者。 7、与脐部插管有关的脐动静脉感染应归于心血管系统感染。 8、移植的皮肤发生排斥反应并伴有感染临床证据(炎症或脓液)视为医院感染。 9、医院感染暴发是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10、医院发现下列情形时,应当于1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同时向所在地疾病 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1)5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 (2)3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 11、清除或杀灭传播媒介上所有微生物的过程称为灭菌。 12、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留置导尿管后,或者拔除导尿管48小时内发生的泌尿系统感染(逆行 感染)。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60分) 1、患者有全身中毒症状而无明显感染灶,发热>38℃并伴有寒战,血液培养分离出大肠埃希菌,该患 者医院感染属于:(B ) (A)心血管系统(B)血液系统(C)皮肤软组织系统 2、患者近期曾应用或正在应用抗生素,出现腹泻次数≥3次/24小时,腹痛或腹部压痛、反跳痛,大 便涂片发现有菌群失调,可以诊断为:(C ) (A)胃肠道感染(B)感染性腹泻(C)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 3、患者经血管介入性操作,发热>38℃,局部有压痛,无其他原因可解释,导管尖端培养发现凝固酶 阴性葡萄球菌,可以诊断为:(B ) (A)败血症(B)血管相关性感染(C)输血相关感染 4、患者入院抽腹水后数天出现腹痛、腹部压痛,腹水常规检查白细胞>200×106/L,中性粒细胞>25%,腹水细菌培养阳性,可以诊断为医院感染腹部和消化系统的( C ) (A)腹腔内组织感染(B)盆腔内组织感染(C)腹水感染 5、患者女、65岁,入院诊断2型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易感因素:免疫抑制剂、糖尿病。入院 十天后感染诊断: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A ) (A)不属于医院感染(B)属于医院感染腹腔内组织感染(C)属于医院感染胃肠道感染 6、患者男,68岁,以“排黑便1天”为主诉急诊入住消化内科,诊断“消化道大出血”,经保守治疗 11天后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达39.2℃,伴咳嗽咳痰气促,双肺湿性啰音,肺部CT:双肺炎;该患者可 以诊断为:(A )

医院感染试题及答案

医院感染试题及答案 医院感染试题及答案 五、简答题 1、以类目为特点的隔离系统,又称为A系统,可分为哪七类, 答:包括7类:严密隔离、接触隔离、呼吸道隔离、结核菌隔离、肠道隔离、引流物-分泌物隔离、血液-体液隔离。 2、医院感染的特点是什么, )大多数由病人自身正常菌群引起。(2)这些菌群往往是耐药性的细菌。(3)可发答:(1 生流行。 3、医院感染的形式有几种, 答:有5种形式:即交叉感染、环境感染、自身感染、医源性感染和垂直感染。 4、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答:(1)滥用抗生素破坏正常菌群的生态平衡。(2)多次使用侵袭性操作。 (3)环境污染严重,包括医院中一切医疗用具、空气、医务人员的手,一切医疗器械的表面。(4)易感人群:婴儿、老人、大手术后、危重病人、慢性基础病、原发病严重者、应用免疫抑制剂、放疗或化疗者。 5、医院感染流行病学三大要素是什么, 答:三大要素是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6、何谓医院感染爆发流行, 答:指在医院某一科室病区短时间内出现多数的同类感染,病人之间有相互联系,有共同的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7、医院感染发病率应控制在什么范围,

答:国家卫生部规定,医院感染发病率,一级医院<7%,二级医院<8%,三级医院<10%,各级医院感染漏报率均?20%。 8、医院感染的高危区指哪些, 答:高危区指手术室、重危病室、监护室、供应室、透析室、导管室、新生儿室、血液病和肿瘤病室及器官移植室。 9、最简单、最直接有效地预防医院感染的措施是什么, 答:最简单、最直接有效地预防医院感染的措施是清洁、消毒、灭菌和隔离技术。 10、医院感染三级管理组织应包括哪些, 答:(1)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2)医院感染科和专职人员。(3)各科室病房的医院感染监控医生和护士。 11、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的目的是什么, 答:(1)保护健康人免受细菌的侵扰。(2)帮助某些患者免受继发性细菌感染。 12、外科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主要范围是什么, 五、简答题 1、以类目为特点的隔离系统,又称为A系统,可分为哪七类, 答:包括7类:严密隔离、接触隔离、呼吸道隔离、结核菌隔离、肠道隔离、引流物-分泌物隔离、血液-体液隔离。 2、医院感染的特点是什么, 答:(1)大多数由病人自身正常菌群引起。(2)这些菌群往往是耐药性的细菌。 (3)可发生流行。 3、医院感染的形式有几种, 答:有5种形式:即交叉感染、环境感染、自身感染、医源性感染和垂直感染。 4、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题(47题)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题(47题) 一、单项选择(10题) 二、多项选择(9题) 三、填空题(10题) 四、判断题(11题) 五、简答题(7题) 一、单项选择(10题) 1、伤口的分类哪一项是不正确的(D) A 清洁伤口(Ⅰ) B 清洁污染伤口(Ⅱ) D 感染伤口 C 污染伤口(Ⅲ) 2、输血相关感染不多见于(B) A 病毒性肝炎 B 肺炎 C 巨细胞病毒感染 D 艾滋病 3、发生医院内尿路感染最常见的诱因是(B ) A 长期卧床 B 留置导尿管 C 膀胱冲洗 D 膀胱内注射 4、关于医院感染的概念错误的是( C ) A 入院时处于潜伏期的感染不是医院感染 B 医院感染是指在医院内获得的 感染 C 慢性感染急性发作是医院感染 D 与上次住院有关的感染是医院感染 5、医院感染主要发生在(D) A 门诊、急诊病人 B 陪护人员 C 医务人员 D 住院病人 6、下列情况属于医院感染的是(D )

A 在皮肤、粘膜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定植而无临床症状或体征者 B 由损伤而产生的炎症或由非生物因子刺激产生的炎性反应 C 婴儿经胎盘获得的感染:如CMV、弓形虫发生在出生后48小时以内者 D 住院中由于治疗措施而激活的感染 7、下列症状属于上呼吸道感染的是( A ) A 发热(≥38.0℃超过2天),有鼻咽、鼻旁窦和扁桃腺等上呼吸道急性炎症 表现 B 发热,胸痛,胸水外观呈脓性、或带臭味 C 发热、胸痛、奇脉或心脏扩大,呼吸暂停,心动过缓 D 急性腹泻,粪便常规镜检白细胞≥10个/高倍视野。 8、哪项不属于尿路刺激症状( D ) A 尿频 B 尿急 C 尿痛 D 胸痛 9、哪条不是表浅切口感染( D ) A 红、肿 B 热、痛 C 脓性分泌物 D 以上都不是 10、骨髓炎的诊断哪条不符(B ) A 病人有局部肿块、触痛、发热或感染灶有引流物。 B 咳嗽、流鼻涕 C 骨髓培养出病原体。 D 外科手术或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 二、多项选择(9题) 1、医院感染是指(ABCD ) A 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 B 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

传染病医院建设标准

传染病医院建设标准(参考稿) 日期:2006年2月27日来源:作者:本站编辑:龚晖访问: 1128 次 [字体:大中小] 传染病医院建设标准 (仅供参考,以正式发文为准)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对传染病医疗设施固定资产投资建设的宏观调控,提高传染病医院工程项目科学决策和建设水平,合理确定和正确掌握建设标准,充分发挥投资效益,制定本建设标准。 第二条本建设标准是为项目决策服务和控制项目建设水平的全国统一标准,是编制、评估和审批传染病医院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依据,也是有关部门审查初步设计和监督检查工程建设全过程建设标准的尺度。 第三条本建设标准适用于传染病医院、综合医院内独立传染病区以及传染病后备医院的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 传染病医院、综合医院内独立传染病区的建设,必须遵守国家有关经济建设法规,尤其是重视贯彻包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传染病防治法》等在内的相关条例与法规,以及相关技术经济政策。处理好现状与发展,需要与可能以及科学先进与勤俭节约的辨证关系。 第四条传染病医院、综合医院内独立传染病区的建设,应符合国家及所在地区城市建设规划、卫生事业发展规划以及城市防灾应急予案的各项要求,并应考虑充分利用现有卫生资源,合理组织调配,避免重复建设或过度集中。 现有传染病医院或综合医院内独立传染病区以及传染病后备医院的改扩建应充分利用原有设施,并应考虑新旧部分的有机组合以及改扩建中必要的卫生安全防护措施。 第五条传染病医院的建设,应根据需要与可能一次或分期建设,当分期建设时,应进行院区总体规划,预留后期卫生安全防护措施的建设条件。 第六条综合性医院中新增独立传染病区,应根据院区具体条件,合理平衡需要与可能;对院区内已有传染病设施进行改扩建,应按上述要求进行评估。

医院感染试题及答案

医院感染试题及答案 五、简答题 1、以类目为特点的隔离系统,又称为A系统,可分为哪七类? 答:包括7类:严密隔离、接触隔离、呼吸道隔离、结核菌隔离、肠道隔离、引流物-分泌物隔离、血液-体液隔离。 2、医院感染的特点是什么? 答:(1)大多数由病人自身正常菌群引起。(2)这些菌群往往是耐药性的细菌。(3)可发生流行。 3、医院感染的形式有几种? 答:有5种形式:即交叉感染、环境感染、自身感染、医源性感染和垂直感染。 4、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答:(1)滥用抗生素破坏正常菌群的生态平衡。(2)多次使用侵袭性操作。(3)环境污染严重,包括医院中一切医疗用具、空气、医务人员的手,一切医疗器械的表面。(4)易感人群:婴儿、老人、大手术后、危重病人、慢性基础病、原发病严重者、应用免疫抑制剂、放疗或化疗者。 5、医院感染流行病学三大要素是什么? 答:三大要素是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6、何谓医院感染爆发流行? 答:指在医院某一科室病区短时间内出现多数的同类感染,病人之间有相互联系,有共同的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7、医院感染发病率应控制在什么范围? 答:国家卫生部规定,医院感染发病率,一级医院<7%,二级医院<8%,三级医院<10%,各级医院感染漏报率均≤20%。 8、医院感染的高危区指哪些?

答:高危区指手术室、重危病室、监护室、供应室、透析室、导管室、新生儿室、血液病和肿瘤病室及器官移植室。 9、最简单、最直接有效地预防医院感染的措施是什么? 答:最简单、最直接有效地预防医院感染的措施是清洁、消毒、灭菌和隔离技术。 10、医院感染三级管理组织应包括哪些? 答:(1)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2)医院感染科和专职人员。(3)各科室病房的医院感染监控医生和护士。 11、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的目的是什么? 答:(1)保护健康人免受细菌的侵扰。(2)帮助某些患者免受继发性细菌感染。 12、外科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主要范围是什么? 五、简答题 1、以类目为特点的隔离系统,又称为A系统,可分为哪七类? 答:包括7类:严密隔离、接触隔离、呼吸道隔离、结核菌隔离、肠道隔离、引流物-分泌物隔离、血液-体液隔离。 2、医院感染的特点是什么? 答:(1)大多数由病人自身正常菌群引起。(2)这些菌群往往是耐药性的细菌。(3)可发生流行。 3、医院感染的形式有几种? 答:有5种形式:即交叉感染、环境感染、自身感染、医源性感染和垂直感染。 4、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答:(1)滥用抗生素破坏正常菌群的生态平衡。(2)多次使用侵袭性操作。(3)环境污染严重,包括医院中一切医疗用具、空气、医务人员的手,一切医疗器械的表面。(4)易感人群:婴儿、老人、大手术后、危重病人、慢性基础病、原发病严重者、应用免疫抑制剂、放疗或化疗者。

传染病医院建设标准范本

传染病医院建设标准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对传染病医疗设施固定资产投资建设的宏观调控,提高传染病医院工程项目科学决策和建设水平,合理确定和正确掌握建设标准,充分发挥投资效益,制定本建设标准。 第二条本建设标准是为项目决策服务和控制项目建设水平的全国统一标准,是编制、评估和审批传染病医院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依据,也是有关部门审查初步设计和监督检查工程建设全过程建设标准的尺度。 第三条本建设标准适用于传染病医院、综合医院内独立传染病区以及传染病后备医院的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 传染病医院、综合医院内独立传染病区的建设,必须遵守国家有关经济建设法规,尤其是重视贯彻包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传染病防治法》等在内的相关条例与法规,以及相关技术经济政策。处理好现状与发展,需要与可能以及科学先进与勤俭节约的辨证关系。 第四条传染病医院、综合医院内独立传染病区的建设,应符合国家及所在地区城市建设规划、卫生事业发展规划以及城市防灾应急予案的各项要求,并应考虑充分利用现有卫生资源,合理组织调配,避免重复建设或过度集中。 现有传染病医院或综合医院内独立传染病区以及传染病后备医院的改扩建应充分利用原有设施,并应考虑新旧部分的有机组合以及改扩建中必要的卫生安全防护措施。 第五条传染病医院的建设,应根据需要与可能一次或分期建设,当分期建设时,应进行院区总体规划,预留后期卫生安全防护措施的建设条件。 第六条综合性医院中新增独立传染病区,应根据院区具体条件,合理平衡需要与可能;对院区内已有传染病设施进行改扩建,应按上述要求进行评估。 第七条传染病医院的建设,应坚持以人为本、方便患者的原则。应在满足各项医疗基本要求的同时,为患者提供良好就医条件,并应为医护人员创造卫生、安全、便捷的工作环境,做到功能合理、流程科学、安全卫生、经济合理。 第八条除执行本建设标准外,传染病医院、综合医院内独立传染病区的建设,还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与定额指标的规定。 第二章建设规模与项目构成 第九条传染病医院及综合医院内独立传染病区的建设规模应根据所在地区,城市规模与等级,医院服务半径与服务人口,依据流行病学调查及传染病防治的实际需求以及拟建项目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现有可利用卫生资源等因素综合分析确定,并应纳

2013医院感染管理试卷及答案

2013年医院感染基本知识培训试题 一、名词解释 1、医院感染: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2、多重耐药菌:主要是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 3、标准预防: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须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黏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4.个人防护用品:用于保护医务人员避免接触感染性因子的各种屏障用品,包括口罩、手套、护目镜、防护面罩、防水围裙、隔离衣、防护服等。 5、医院感染病例目标性监测:是指根据医院感染管理的重点对选定目标开展的医院感染监测 二、填空 1、多重耐药菌引起的感染主要类型包括(泌尿道感染)、(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医院获得性肺炎)、(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等。 2、清洁手术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 24 )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达到(48 )小时。 3、多重耐药菌株MRSA中文全称是指(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VRSA 是指(耐万古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VRE是指(耐万古霉素肠球菌)。 4、医疗废物可分为(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化学性废物)五类 5、洗手六步法:1)、掌心相对揉搓2)、手指交叉,掌心对手背揉搓3)、手指交叉,掌心相对搓揉4)、弯曲手指关节在掌心揉搓5)、拇指在掌中揉搓6)、指尖在掌心中搓揉。 三、选择题(1-5题为单选,6-10题为多选) 1、对病室内的空气及地面应采取的措施包括( A ) A.定时通风换气,必要时空气消毒;地面湿式清扫,遇污染时消毒 B.定时空气消毒,必要时通风换气;地面干式清扫,遇污染时清洁 C.定时通风换气,必要时空气消毒;地面干式清洁,遇污染时清扫 D.定时空气消毒,必要时通风换气;地面湿式清扫,遇污染时消毒 2、感染患者行细菌学检查的最佳时机应是( C ) A. 应用抗菌药物之后 B. 长期应用抗菌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时 C. 应用抗菌药物之前 D. 以上都不对 3、各种治疗、护理及换药操作次序应为( A ) A、清洁伤口-感染伤口-隔离伤口 B、感染伤口-隔离伤口-清洁伤口 C、清洁伤口-隔离伤口-感染伤口 D、隔离伤口-感染伤口-清洁伤口

传染病医院建设标准

传染病医院建设标准 (2008 年报批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传染病医院建设,提高传染病医院项目决策水平和工程建设管理水平,合理确定建设规模,正确掌握建设标准,满足传染病医院的基本功能需要,提高投资 效益,制定本建设标准。 第二条本建设标准是传染病医院建设项目投资的重要制度,是合理确定项目建设水 平的全国统一标准,是编制、评估和审批传染病医院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依据,也 是有关部门审查初步设计和监督检查工程建设全过程建设标准的尺度。 第三条本建设标准适用于传染病医院、综合医院内传染病区的新建工程项目;改建、扩建工程项目可参照执行。 第四条传染病医院、综合医院内传染病区的建设,必须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有关卫生工作的政策,处理好现状与发展,需要与可能的关系,做到规模适宜、功能适用、 装备适度、经济合理、安全卫生。 第五条传染病医院、综合医院内传染病区的建设,应符合国家及所在地区城市建设规划、卫生事业发展规划以及城市防灾应急予案的各项要求,并应考虑充分利用现有卫生资源,合理组织调配,避免重复建设或过度集中。 现有传染病医院或综合医院内传染病区的改扩建应充分利用原有设施,并应考虑新旧部分的有机组合以及改扩建中必要的卫生安全防护措施。 第六条传染病医院的建设,应根据需要与可能一次或分期建设,当分期建设时,应进行院区总体规划,预留后期卫生安全防护措施的建设条件。 综合性医院中新增独立传染病区,应根据院区具体条件,合理平衡需要与可能;对院区内已有传染病设施进行改扩建,应按上述要求进行评估。 第七条传染病医院的建设,应坚持以人为本、方便患者的原则。应在满足各项医疗基本要求的同时,为患者提供良好就医条件,应为医护人员创造卫生、安全、便捷的工作环境,做到功能合理、流程科学、安全卫生、经济合理。 第八条除执行本建设标准外,传染病医院、综合医院内传染病区的建设,还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与定额指标的规定。 — 34 —

医院感染知识考试试题及答案

医院感染知识考试试题及答案不同部位医院感染常有不同临床表现,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医院感染知识考试试题及答案,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一1、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是由那些职能部门和相关科室负责人组成(A、B、C、D、E、F、G、H、I、J、K、M) A.医院感染管理科 B.医务科 C.护理部 D.门诊部 E.临床相关科室 F.检验科 G.药剂科 H.供应室 I.手术室 J.预防保健科 K.设备科 M.后勤科室 N.人事科 O.保卫科 2、调查证实出现医院感染流行时,医院应在多少时间内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B) 小时小时小时小时 3、根据医用物品污染后对人体的危害程度,将其分为 (A、B、C) A.高度危险物品 B.中度危险物品 C.低度危险物品 D.无菌物品 6、下列哪些消毒剂属于灭菌剂(A、B) %戊二醛 %过氧乙酸 C.含氯消毒剂 %酒精 7、非典型肺炎医务人员三级防护适用于(C) A.发热门(急)诊 B.隔离留观室 C.为病人实施吸痰、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

8、输血相关感染有(A、B、C、D、E、F、G) A.爱滋病 B.梅毒 C.疟疾 D.乙肝 E.丙肝 F.戊肝 G.巨细胞病毒 H.甲肝 9、采用呼吸道隔离的疾病有(A、B、C) A、麻疹 B、腮腺炎 C、流脑 D、甲肝 10、灭菌后的物品在何种情况下视为已被污染?(A、B、 D) A、手感潮湿 B、与潮湿物接触 C、在有效期内 D、包装松散 11、医院感染传播过程包括以下环节(A、B、C) A.感染源 B.传播途径 C.易感人群 12、下列哪些情况医务人员应认真洗手(A、B、C、D、E、 F、G、H) A、接触病人前后 B、进行无菌操作前后 C、进行介人治疗前后 D、进人或离开隔离病房、ICU、母婴室、新生儿病房、烧伤病房、感染性疾病病房等重点部门 E、戴口罩和穿脱隔离衣前后 F、接触血液、体液和被污染的物品后 G、戴手套前、脱手套后 H、使用厕所前后 13、下列哪些措施是预防医院感染的主要措施(A、B、C、 D) A、认真洗手 B、合理使用抗生素 C、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D、消毒隔离 E、禁止院内吸烟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题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题 一、单项选择(10题)二、多项选择(9题)三、填空题 (10题) 四、判断题(11题)五、简答题(8题) 一、单项选择(10题) 1、伤口的分类哪一项是不正确的?(D) A 清洁伤口(Ⅰ) B 清洁污染伤口(Ⅱ) C 污染伤口(Ⅲ) D 感染伤口 2、输血相关感染不多见于(B) A 病毒性肝炎 B 肺炎 C 巨细胞病毒感染 D 艾滋病 3、发生医院内尿路感染最常见的诱因是(B) A 长期卧床 B 留臵导尿管 C 膀胱冲洗 D 膀胱内注射 4、关于医院感染的概念错误的是(C) A 入院时处于潜伏期的感染不是医院感染 B 医院感染是指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 C 慢性感染急性发作是医院感染 D 与上次住院有关的感染是医院感染 5、医院感染主要发生在(D) A 门诊、急诊病人 B 陪护人员 C 医务人员 D 住院病人 6、下列情况属于医院感染的是(D) A 在皮肤、粘膜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定植而无临床症状或体征者 B 由损伤而产生的炎症或由非生物因子刺激产生的炎性反应 C 婴儿经胎盘获得的感染:如CMV、弓形虫发生在出生后48小时以内者 D 住院中由于治疗措施而激活的感染 7、下列症状属于上呼吸道感染的是(A) A 发热(≥38.0℃超过2天),有鼻咽、鼻旁窦和扁桃腺等上呼吸道急性炎症 表现 B 发热,胸痛,胸水外观呈脓性、或带臭味 C 发热、胸痛、奇脉或心脏扩大,呼吸暂停,心动过缓 D 急性腹泻,粪便常规镜检白细胞≥10个/高倍视野。 8、哪项不属于尿路刺激症状( D) A 尿频 B 尿急 C 尿痛 D 胸痛

9、哪条不是表浅切口感染( D) A 红、肿 B 热、痛 C 脓性分泌物 D 以上都不是 10、骨髓炎的诊断哪条不符(B) A 病人有局部肿块、触痛、发热或感染灶有引流物。 B 咳嗽、流鼻涕 C 骨髓培养出病原体。 D 外科手术或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 二、多项选择(9题) 1、医院感染是指( ABCD ) A 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 B 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 C 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 D 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 E 婴幼儿经胎盘获得的感染 2、减少免疫功能低下者发生医院感染的措施正确的是(ACD ) A 尽量减少侵入性操作 B 大量应用广谱抗菌药物预防感染 C 积极发现和治疗局部病灶 D 采取保护性隔离措施,切断感染途径 E 不必特殊处理 3、医院感染病例调查表中必须填的有( ABCDE ) A 年龄 B 性别 C 科室 D 感染日期 E 感染部位 4、感染日期:是指出现临床症状或实验室检验阳性的标本的送检日期,用以计 算:( ABC ) A 入院到发生医院感染的间隔 B 手术到发生医院感染的间隔 C 用以区别在同一病人同一部位不同时期的感染 D 感染发生的经过 E 感染发生的原因 5、伤口的分类:( ABC ) A 清洁伤口(Ⅰ) B 清洁污染伤口(Ⅱ) C 污染伤口(Ⅲ) D 感染伤口 E 化脓伤口 6、下呼吸道感染包括哪些?( ABCD ) A 患者出现咳嗽、痰粘稠,肺部出现湿罗音 B 发热 C 白细胞总数和(或)嗜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

传染病医院现状及改革之路探索

传染病医院现状及改革之路探索 发表时间:2014-12-16T10:21:37.890Z 来源:《中华医学杂志》2014年11月44期供稿作者:胡志杰张雪华[导读]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人口流动的增多,加快了传染性疾病的传播和蔓延。 胡志杰张雪华 [摘要]传染病医院在突发卫生公共事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传统的传染病医院正面临着生存与挑战,本文通过现状进行分析,探索传染病医院发展之路。 [关键词]传染病医院现状医院改革 DOI:10.3760/cma.j.issn.0376-2491.2014.44.060 作者单位:215007 江苏苏州,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苏州市传染病医院)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人口流动的增多,加快了传染性疾病的传播和蔓延。目前,我国面临着新老传染病的双重威胁,老的传染病又卷土重来,新传染病不断被陆续发现;近年有多起重大传染性疾病的爆发流行,如艾滋病疫情、甲型肝炎流行和血吸虫病的再次增多,特别是SARS、禽流感、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的爆发流行,使得传染病医院在卫生事业中发挥的作用尤为突出。这给医院带来了机遇与发展,但同时面临着挑战。为此,本文通过对传染病医院目前的生存现状进行分析,探索改造发展之路。 1.传染病医院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境 1.1政府投入不足,财政补助不到位 传染病防治工作关乎国计民生,传染病医院是公共卫生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担了大量的公共医疗工作。但近年来我国传染病医院普遍出现运行困难,财政补助投入明显不足,政府投入额度远远不能满足医院在传染病诊疗方面的付出,这给医院发展带来了危机。2013年我院的财政补助不足占业务收入的14.88 %,较我市其他公立医院而言,无特殊的倾斜政策。特别是在突发疫情后由医院先行垫付,政府的财政补偿不能及时到位。随着医改的推进,医院药品加成将逐步取消,这对于内科用药为主的传染病医院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传染病医院的诊疗手段主要集中在肝炎、肺结核等传染病内科治疗上,治疗技术单一,因此药品收入占业务收入的比重远远高于其他医院[1]。 1.2运营行成本高,业务拓展难 以苏州市某传染病医院为例,该传染病医院建筑格局、功能分区、消毒隔离、医疗垃圾收集焚化、污废水汇集处理等方面有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在为应急状态下救治烈性传染病病人储备的专用防护设备日常实际使用率很低,常规防护设备消耗量大,使得其运行维护成本较大,是一般综合性医院的1.5-2倍[2]。 由于老百姓对于传染病的偏见与恐惧,一度认为进传染病医院就会得传染病,初发或初治传染病患者常在综合医院就诊,导致门诊量部分流失。传染病医院开展的综合业务相应受限,在市场化竞争下处于劣势。 1.3支撑学科薄弱,人力资源匮乏 近年来,突发、新发传染病不断涌现,SARS、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等,这些疾病的出现对传染病医院的救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该传染病医院发展支撑学科,比如外科、妇产科、呼吸科、消化科、重症监护等科室,但步履艰难。综合救治能力仍不能满足突发、新发传染病临床诊治的需求。由于传染病医院医务人员低收入、高职业暴露风险,医院引进高层次人才缺乏竞争力与吸引力,并难以留住优秀人才。近几年,传染病医院医护人员的投入与回报难以达到其心理预期,人才流失率居高不下,而靠医院自身培养人才——特别是培养专家型人才,显得尤为困难,这严重影响了传染病医院的发展。 1.4在市场化运作下公益性淡化 随着医疗制度的改革,许多医院包括传染病医院被迫参与市场化竞争,并且按照营利性模式运行,公益性被淡化,医院发展、运转、人员工资支出等均靠医疗创收弥补,甚至从事教学、科研的经费也由患者买单。在创收的同时淡化了传染病医院在应对突发传染病时承担的特殊职能,技术储备与人才培养落后于综合性医院。 2.传染病医院改革探索 随着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步伐的迈进,公立医院改革将成为医改重点,并明确指出“建立科学补偿机制、理顺医疗服务价格”,公立医院补偿由医疗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组成,取消以药养医。取消药品加成,这对传染病医院的冲击很大。传染病医院承担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重大任务,对于它的生存与发展,关系国计民生,要坚持走“平战结合[3]”之路,笔者认为必须从以下方面入手,来解决传染病医院的生存与发展问题。 2.1加大政府投入,加强政策倾斜 2.1.1传染病医院作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担了更多的公益性和社会职能,因此政府应确保医院建设、运行与发展。近年来,3政府对传染病医院的财政补助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但与综合性医院一样,政府对传染病医院仍实行差额补助。卫生部出台的新医改方案中,明确提出:对传染病医院等公立专科医院在投入政策上予以倾斜。这无疑对传染病医院是一个利好消息,建议政府财政对于医院运转的公共经费予以专项经费补助,来弥补医院消毒隔离、防护产生的巨大开支及业务亏损。 2.1.2争取行政部门支持,加强归口管理。实行传染病归口管理,集中收治。保证了传染病医院业务来源,提高了病床使用率,并且有利于患者接受规范治疗,防止交叉感染和疫情扩散。卫生行政部门按照区域卫生发展规划,加大对传染病收治归口管理的监督检查力度,建立健全医院接诊、转诊疑似床染病患者程序。目前,苏州市肝病、结核病、艾滋病等患者基本在我院治疗。为进一步做好母婴阻断工作,我院与卫生行政部门沟通,争取将艾滋病孕妇、乙肝孕妇分娩到传染病医院。传染病归口管理,有利于传染病医院走出困境及传染病医疗救治体系可持续发展。 2.2平战结合,坚持传染病医院作为战备医院的长期战略思维,建立一个平时练兵,战时实行隔离区独立运行体系。财政部门应充分考虑传染病医院在公共卫生救治公系中的核心作用,以公共卫生单位对传染病医院定性,对传染病医院从事传染病专业的管理与技术人员实行全额财政补助政策[4]。而对其他专业则与普通医院人员一样实行差额补助。同时,对传染病医院在平时演练,物质储备,人才进修培养,基础设施与专用医疗设备投入方面给予倾斜政策。以保证传染病医院“养兵千日,用兵一时”。

医院感染知识考试试题及答案汇编

医院感染知识考试试题及答案汇编(大全) 收藏人:甲炳 2014-10-11 | 阅:107030 转:2132 | 来源| 分享 科室姓名评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医院感染: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 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2、医院感染暴发: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 的现象。 3、卫生手消毒:医务人员用速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 4、空气传播:病原微生物的飞沫核(≥5um)在空气中短距离(1米内)移动使易感人群的口、 鼻粘膜或眼结膜等导致的传播。 5、接触传播:病原体通过手、媒介物直接或间接导致的传播。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 1、医院感染的形式有五种:即交叉感染、环境感染、(自身感染)、(医源性感染)和(垂 直感染)。 2、大量实践证明,(手卫生)是控制院感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 3、5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3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应当于(12小时)内向所在地的县级 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同时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4、医院感染必须具备三个条件是:(感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宿主)。 5、凡手术进入呼吸道、消化道及泌尿生殖道但是无明显或异常污染,也无技术上失误的切口, 称为(清洁-污染)切口。 6、手术前预防使用抗菌素的时机极为关键,应在切开皮肤(黏膜)前(30min )(麻醉诱导时)开 始给药,以保证在发生细菌污染之前血清及组织中的药物已达到有效浓度(>MIC 90)。不应在病房给药,而应在(手术室)给药。 7、新生儿禁用可影响新生儿生长发育的四环素类、(喹诺酮类)药物。 8、国家卫生部规定,医院感染发病率,一级医院(<7% ),二级医院<8%,三级医院<10%,各 级医院感染漏报率≤20%。 9、病原微生物的微粒子(≤5um)通过空气流动导致疾病的传播,称为(空气传播)。 10、常用的头孢菌素血清半衰期为1~2h,如手术延长到(3小时)以上,或失血量超过1500m1, 应补充一个剂量,必要时还可用第三次。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也属于医院感染。(√) 2、:污染-感染(IV类)切口指新鲜开放性创伤手术;手术进入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区域者;被胃 肠道内容物明显溢出污染者;术中无菌技术有明显缺陷(如开胸心脏按压)者。(×) 3、抗菌药物分为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与特殊使用三类进行分级管理。(√) 4、手术病人常规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可有效预防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