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旋翼无人机二次开发 多旋翼无人机二次开发(现代职业)1_知识准备2系统配套飞控详细介绍

第二章系统配套飞控详细介绍

2.1硬件介绍

2.1.1嵌入式软件介绍

常见的嵌入式软件有Nuttx ,它是一种实时的嵌入式操作系统(RTOS),可以使用在微控制器的环境中。在Nuttx嵌入式系统中,较为常用的是卡尔曼滤波。卡尔曼滤波典型的应用,简单的讲,就是从一组有限的包含噪声的信号序列中预测出被测物体的位置坐标及其速度。跟踪目标时,测量所得目标的位置、速度、加速度的信号往往包含有噪声,卡尔曼滤波则可以去除噪声的影响,得到一个较好的目标位置的估计值。

捷联惯导是利用惯性传感器(陀螺仪、角加速度传感器及线加速度传感器)及其基准位置和初始位置信息来计算获得飞行器的位置、速度及加速度的信息的导航方法。

捷联惯导算法的基本过程为:

●初始化系统:给定飞行器的初始位置和初速度;校准数学平台;仪表校

准。

●误差补偿

●姿态矩阵计算。

●导航计算

●输出导航信息

图4.1 捷联惯导算法基本过程

惯性元件有固定的漂移率,这会给导航造成误差,因此捷联惯导系统还须采用指令、GPS或其组合等方式定时进行修正,以获取持续准确的位置参数。

2.1.2安装与调试

安装:飞控应该在多旋翼平面的几何中心,并固定在减震器上;连线:见下图。

图4.2 飞控接口

图4.3 飞控接线标注

●在安装完飞控之后(安装前也可以),我们就需要开始使用地面站软件,也就是Mission Planner(下面使用缩写:MP)来对飞控上的很多传感器进行调试和校准。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MP软件的使用。

●将飞控和电脑用数据线连接。在烧录固件完成之前不要点击右上角的连接按钮。

图4.4 MP软件界面

●固件升级:最开始的工作就是往飞控内烧录多旋翼飞行器固件,也就是固件升级。在MP的主界面的左上角有一排按钮,我们仅仅使用前四个按钮。

●点击初始设置,将看到很多图标。

图4.5 烧写固件

●选择第三个图标(多旋翼飞行器)

图4.6 确认刷新固件

●点击Yes开始上传固件。

图4.7 烧写固件中

●固件烧录完成!

我们第一次使用配套飞控时,也可以通过向导来烧录固件。点击向导。注意,此时飞控出于断开状态。

图4.8 烧写完成●选择第三个Multirotor,单击下一步。

图4.9 根据向导设置●选择多旋翼飞行器,单击下一步。

图4.10 根据向导设置

●在下拉菜单中选择飞控在电脑中对应的COM口,单击下一步。

图4.11 根据向导设置

●此时电脑开始向飞控中烧录固件。

传感器校准:我们会利用MP中的传感器校准向导来完成飞控上的传感器校准。

图4.12 设置机架类型

●点击左上角的多旋翼飞行器标志。下一步。

●这是加速度计校准界面。单击Start开始校准。按照指示一步一步做。直到调试完成,单击下一步。

图4.14校准加速度计传感器

图4.16校准加速度计传感器

图4.17 校准加速度计传感器

图4.18 校准加速度计传感器

图4.19 校准加速度计传感器

完成加速度计调试之后,单击下一步。我们将开始罗盘校准。

图4.20 准备校准罗盘

●单击Live Calibration 开始校准。我们将会看到屏幕上弹出一个窗口。

图4.21 校准罗盘

●此时,我们将绕着飞控的XYZ三个轴充分旋转。直到坐标轴周围被点包围住为止,点击Done。单击下一步,并跳过电源显示器设置,直到遥控器通道校准界面。

图4.22 准备校准遥控

●单击continue,开始校准遥控器各个通道。

图4.23 校准遥控

●此时晃动遥控器上各个摇杆使其达到其上下左右端点以及每一个挡位。然后单击下一步,开始选择飞行模式。如下表调整选项,单击保存模式,并跳过剩下的所有步骤完成向导设置。

图4.24设置飞行模式

2.2、设置飞行模式和试飞

这里我们选择三种模式:增稳模式,定高模式,自降模式。

2.2.1、Stabilize mode增稳模式:

增稳模式是飞控的基本模式,不控的时候飞机的航向俯仰和横测由飞机保持稳定,操纵的时候直接对飞行器姿态进行操作。油门直接由操控手操作。需要注意的是,此模式是飞控姿态控制功能的基本能体现,在进行所有其他模式之前,应该首先对此模式进行调试和试飞。起飞时,由于气流的的涡旋地效,飞行器离地瞬间会有姿态乱的时候,需要小心。

2.2.2、Altitude Hode定高模式

当切换到此模式的时候,飞行器自动保持当前飞行高度,俯仰、横滚和航向则由遥控器控制。这个模式是很多其他飞行模式的组成部分,非常重要。需要注意的是,飞空使用气压传感器来控制高度,如果因为天气变化导致起亚传感器输出发生变化,飞行器的高度也会随之改变。如果飞行器安装并启动的超声波传感器,当飞行高度降低到79米左右时则使用该传感器进行高度控制。

2.2.3、Land mode直降模式

进入直降模式后,飞行器首先以设定的速度下降至10米高度,然后以默认0.5m/s的速度继续下降,直至判定飞行器落地,自动关闭电机。在下降的过程中,飞行器的俯仰和横测可控。

2.3、PID参数的调整

PID参数的调整是飞控调试中最难的环节。说起来 PID 算法已经有七八十年的历史了,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控制律算法,没有之一。因为其结构简单、稳定性好、工作可靠、调整方便而成为工业控制的主要技术之一。当被控对象的结构和参数不能完全掌握,或得不到精确的数学模型时,系统控制器的结构和参数必须依靠经验和现场调试来确定,这时应用 PID 控制技术最为方便。

图4.25 PID参数设定界面

这是配套飞控在MP中的PID参数调整页面。

其中上面的一排数据就是飞控位置环的调整参数。

图4.26 PID参数

当我们使用遥控器想让飞机向前运动的时候,就是这组PID值来控制飞机的坐标参数,因此叫做位置环,也称作外环。相对应的,在运动过程中控制飞行器姿态稳定的PID控制参数叫做姿态环,也叫做内环,下图为内环PID以及七八通道的额外功能开关。

图4.27 PID参数

PID 算法里面需要调参的就是 P、I、D 这三个参数,也就是调整者三种反馈信息在控制律中所占的比重。P 调整控制力度,P 作用越大手抬得越快,但是太快就难停下,造成来回找目标点变成抖动;I 是调节误差的,可以使运动更加精确,但是会使控制过程变慢;D 的作用是提供运动的预测,根据预测预先控制,可以在即将到达目标的情况下减小超过的幅度(这个叫做超调),从而加快整个过程。

图4.28 PID原理

初始参数建议大家使用飞控所带的参数就可以了,一般问题不大;调整顺序一般先调整参数P,再加入I,至于D 则很少用到。

如果飞机振动很强烈,就需要将P值减小。相反,如果飞机的姿态调整很慢那么就需要将P值增大,直到飞机的振动很“硬”。如果飞机在空中不定向的漂浮,则适当增加I值。

在实际调参过程中多旋翼最常出现的问题就是爬、抖、晃。

■爬

所谓“爬”指的是飞机在地上蹭来蹭去,蹭来蹭去,就是不起飞;你给大油门飞机就干脆翻个不玩儿了。

根据纯经验,减小 I 的数值可以解决问题。

■抖

所谓“抖”指的是飞机起飞后,高频抖动,电机的声音就像得了帕金森。

根据前面的内容,这基本上就是 P 过大造成的不断高速超调,所以减小 P 的数值基本上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晃

所谓“晃”指的是飞机飞起来一切感觉良好,但是你让它一挪地方,它就在那里刷碗,晃晃再稳定住。

根据经验,I 的数值还是大了,造成过程极其缓慢,所以适当减小 I 可以解决问题。

2.4 软件开发及环境介绍

安装java虚拟环境:安装步骤如下:

■在 JAVA 网站上点击"免费下载"。(注意:必须安装 32 位 JAVA 环境)

图4.29 Java下载界面

■点击"同意并开始免费下载"。

■下载完成后双击启动安装。

■选项全部选择 OK。

■当显示"Welcome to Java"窗口是点击"安装"。

■取消选择"Install the Ask Toolbar",继续安装。

■显示"You Have Successfully Installed Java Window"表示安装完成,关闭窗口。

图4.30 Java安装界面

在 windows PC 上安装 PX4 Tool Chain 和 Git 的步骤:

■下载 930M 左右的 PX4 Tool Chain。

■运行 px4_toolchain_install。

■运行提示对话框按确定。

■在版权对话框点击"I Agree"。

■安装选项直接点击 next。

■在"Choose Install Location"中选择你需要的安装路径,推荐 C:\px4\,点击安装。

■其他选项全部选择 OK。

■完成安装后点击"Close"。

■下载 Git。

■运行安装程序,选择"Download for Windows",完成安装

图4.31 PX4安装

图4.32 PX4安装中

无人机应用知识:无人机多旋翼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

无人机应用知识:无人机多旋翼控制系统分 析与设计 随着无人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领域的扩大,无人机控制系统及其相关技术已经成为无人机研究和应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旨在分析和探讨无人机多旋翼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工作过程以及相关的设计方法和技巧。 一、多旋翼控制系统基本原理 多旋翼无人机控制系统可以分为四个部分:传感器、控制器、执行机构和电源。其中传感器负责获取无人机的运动状态数据,控制器则根据传感器数据计算出运动控制信号,执行机构负责根据控制信号对无人机进行控制,电源则提供控制系统和执行机构所需的能量。 在多旋翼控制系统中,最基本的控制方式是PID控制。PID控制根据当前偏差量,即参考信号和实际输出的差值,通过比例积分微分计算出控制信号,然后输出给执行机构对无人机进行动态调整。 二、多旋翼控制系统工作过程

在多旋翼无人机起飞时,传感器系统通过加速度计、陀螺仪等获取无人机的各项运动参数,控制器则根据这些传感器数据计算出控制信号,通过电调控制无人机电机工作,从而完成飞行动作。 控制器系统根据预设好的姿态角和控制策略计算出欲输出的控制信号,该控制信号会载波调制,以无线电的方式传输给无人机上面的电调(电调是用于调节电机的电压、电流和功率,控制电机加减速的装置),电调接收到控制信号后再将处理后的指令信号传递给电机,从而实现对无人机运动状态的调整。 三、多旋翼控制系统设计方法与技巧 1、传感器选择:重要的无人机传感器包括加速度计、陀螺仪、罗盘等。这些传感器需要具备高精度、高稳定性、低功耗等特点,才能保证控制系统的准确性和鲁棒性。 2、控制器算法优化:为了更好的控制无人机,需要考虑采用更加高效、准确的PID算法。一般来说,需要优化参数、增加控制算法等方法来提升控制算法的性能。

多旋翼无人机教案

多旋翼无人机教案 多旋翼无人机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多旋翼无人机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2、掌握多旋翼无人机的飞行操作技巧; 3、理解多旋翼无人机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4、提高学生对科技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 1、多旋翼无人机基础知识 1、多旋翼无人机的定义、分类及特点; 2、多旋翼无人机的结构组成。 2、多旋翼无人机的工作原理 1、电机和电调的工作原理; 2、遥控器的操作原理; 3、飞行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3、多旋翼无人机的飞行操作技巧 1、起飞和降落的注意事项及操作技巧; 2、平飞、转弯、升降等基本飞行技巧; 3、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处理方法。 4、多旋翼无人机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1、农业、环保、救援等领域的应用; 2、多旋翼无人机在摄影、影视制作等方面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 1、理论讲解:通过PPT、视频等形式向学生讲解多旋翼无人机的基本知识和工作原理; 2、实践操作: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多旋翼无人机的飞行操作技巧; 3、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多旋翼无人机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4、互动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体会。 四、教学步骤

1、导入新课,介绍多旋翼无人机的基本知识和特点; 2、讲解多旋翼无人机的工作原理,通过实验和演示让学生理解; 3、讲解多旋翼无人机的飞行操作技巧,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 4、分析多旋翼无人机在各个领域的应用,通过案例让学生了解; 5、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体会; 6、布置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估 1、通过课堂提问和练习来检测学生对多旋翼无人机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巧的掌握情况; 2、通过作业和实际操作来评估学生对多旋翼无人机的应用能力; 3、通过学生分组讨论和分享来评估他们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资源 1、PPT或视频资料:用于讲解多旋翼无人机的基本知识和工作原理; 2、实验和演示器材:用于演示多旋翼无人机的工作原理和飞行操作技巧; 3、案例和分析资料:用于分析多旋翼无人机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多旋翼无人机基础知识二

多旋翼无人机的组成 1.光流定位系统 光流(optic flow),从本质上说,就是我们在三维空间中视觉感应可以 感觉到的运动模式,即光线的流动。例如,当我们坐在车上的时候往窗外观看,可以看到外面的物体,树木,房屋不断的后退运动,这种运动模式是物体表面 在一个视角下由视觉感应器(人眼或者摄像头等)感应到的物体与背景之间的 相对位移。光流系统不但可以提供物体相对的位移速度,还可以提供一定的角 度信息。而相对位移的速度信息可以通过积分获得相对位置信息 2.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GPS系统是美国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研制并组建的卫星系统,可以利 用导航卫星进行目标的测距和测速,具备在全球任何位置进行实时的三维导航 定位的能力,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精密导航定位系统 北斗系统是中国为了实现区域及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自主权与主 导地位而建设的一套卫星定位系统,用于航空航天、交通运输、资源勘探、安 防监管等导航定位服务。北斗系统采用5颗静止同步轨道卫星和30颗非同步轨道卫星组成,是中国独立自主研制建设的新一代卫星导航系统。 GLONASS是俄罗斯在前苏联时期建立的卫星定位系统,但由于缺乏资 金维护,目前系统的可用卫星从最初的24颗卫星减少到2015年的17颗可用在轨卫星,导致系统的可用性和定位精度逐步的下降。 欧盟的伽利略导航卫星系统是由欧洲自主、独立的民用全球卫星导航 系统,不过目前为止该系统还只是计划方案,计划总共包含27颗工作卫星,3 颗为候补卫星,此外还包含2个地面控制中心,但由于该计划由欧盟共同经营,同时与内部私企合营,各部分利益难以平衡,计划实施则一再推迟,目前还无 法独立使用。

多旋翼无人机基础知识

无人机,也称无人飞行器,英文Unmannedaerial vehicle(UAV) 无人飞行器是一种配置了数据处理系统、传感器、自动控制系统和通讯系统等必要机载设备的飞行器。 无人机技术是一项设计多个技术领域的综合系统,它对通讯技术、传感器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图像处理技术模式识别技术、现代控制理论都有较深的运用和较高的要求。 无人飞行器与它所配套的地面站测控系统、存储、托运、发射、回收、信息处理等维护保障部分一起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系统,同城无人飞行器系统Unmannedaerial system(UAS) 1.1无人机的种类 固定翼无人飞行器采用电动或者燃料发动机产生向前拉力或推力,飞行器依靠固定翼的翼形上下边产生的大气动压强差产生的升力维持飞行器的控制。 无人飞艇采用充气囊结构作为飞行器的升力来源,充气囊一般充有比空气目的小的氢气或氦气。

旋翼无人飞行器,其配备有多个朝正上方安装的螺旋桨,由螺旋桨的动力系统产生向下的气流,并对飞行器产生升力。 扑翼无人飞行器是基于仿生学原理,配合活动机翼能否模拟飞鸟的翅膀上下扑动的动作而产生升力和向前的推力。 伞翼无人飞行器采用伞型机翼作为飞行器升力的主要来源。 1.2无人机的分类与管理 在中国无人机驾驶航空器体系中,按照无人机的基本起飞重量指标可以分为四个等级 1. 微型无人机,空机质量小于等于7千克 2. 轻型无人机,空机质量大于7千克,但小于等于116千克,并且全马力飞行中,矫正空速度100公里/小时,升限小鱼3000米 3. 小型无人机,空机质量小于等于5700千克,除微型及小型无人机以外的其他无人机 4. 大型无人机,空机质量大于5700千克的无人机 中国的空域目前归属于军队管理,民用航空领域则由民航总局向军队申请划分空域及航道。 民航总局针对私人飞行器的管理专设“中国航空器拥有者及驾驶员协会AircraftOwners and Pilots Association Of China - AOPA”, 中国民航领域对飞行器主要管理分为三个层次等级进行管理。 第一等级:室内飞行的无人机,视距内飞行的微型无人机,及非人口稠密区域的试验无人机,这等级的飞行器由拥有者自行管理,自行负责。

多旋翼无人机动力系统各器件的功能

多旋翼无人机动力系统各器件的功能 多旋翼无人机动力系统是无人机的核心部分,由多个器件组成,各具不同功能。下面将分别介绍多旋翼无人机动力系统中各个器件的功能。 1. 电机(Motor) 电机是多旋翼无人机动力系统的关键组件之一,主要负责提供动力。电机通过转动螺旋桨产生的推力,使无人机能够在空中飞行。根据无人机的大小和载重要求,电机的功率和转速可以有所不同。 2. 螺旋桨(Propeller) 螺旋桨是将电机的动力转化为推力的装置。它通过旋转产生气流,从而推动无人机向前飞行或保持平衡。螺旋桨的形状和材料也会影响无人机的性能和稳定性。 3. 电调(Electronic Speed Controller,ESC) 电调是无人机动力系统中的控制装置,用于调节电机的转速和功率。通过接收飞控系统发送的指令,电调可以控制电机的转速,从而控制无人机的飞行姿态和速度。 4. 电池(Battery) 电池是无人机动力系统的能量来源,提供给电机和其他电子设备所需的电能。电池的容量和电压决定了无人机的续航能力和飞行时间。不同类型的电池(如锂电池、聚合物电池等)具有不同的特性和适

用场景。 5. 电源管理系统(Power Distribution Board,PDB) 电源管理系统用于管理和分配电能,将电池的电能供给给各个部件。它通常包括电源输入接口、分配电路和电源输出接口等。通过电源管理系统,可以确保各个部件能够正常工作,并提供电流和电压保护功能。 6. 电源滤波器(Power Filter) 电源滤波器用于过滤电源中的干扰和噪音,保证无人机系统能够正常运行。它可以减少电源波动对其他电子设备的影响,并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7. 传感器(Sensors) 传感器在无人机动力系统中起到感知和监测的作用。常见的传感器包括加速度计、陀螺仪、罗盘等。它们可以测量无人机的姿态、速度、方向等参数,并将这些信息传输给飞控系统,从而实现无人机的自动控制和稳定飞行。 8. 电源保护模块(Power Protection Module) 电源保护模块用于保护电池和其他电子设备免受过充、过放等电源问题的损害。它可以监测电池的电压和电流,当电池电量过低或电流过大时,会自动切断电源,避免损坏电池或其他部件。

多旋翼无人机知识手册

[键入文字] V1.1版 翎航智能科技工作室 培训 教材 多旋翼无人机知识手册

前言 随着多旋翼无人机的应用日趋广泛,多旋翼无人机的入门门槛越来越低,“到手飞”、个人航拍机等对操作人员的要求几乎是零,对毫无基本常识和经验的人来说也可以操作。但这些都为人身和财产安全埋下了巨大的隐患,出于以上考虑,本教材阐述了多旋翼无人机的基本原理、总结了飞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操作方法、以及如何规避风险。这是一本适合飞行初学者的教材,旨在普及航空知识、和飞行常识等基本理论,根据经验提出在飞行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和如何规避风险、应急处置等。 本教材的材料有些基于无人机方面的书籍,有些则基于航模飞行的经验,很多都是十分难得的第一手资料,因此可以作为飞行初学者的基础教程,也可以作为以拓宽知识面、开拓思路为主要目的的广大无人机爱好者的学习资料。 由于水平有限,时间仓促,书中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朋友批评指正,以使我们在再版时修订。 作者

目录 前言................................................................................................... - 2 - 目录................................................................................................... - 3 - 第一章绪论 ....................................................................................... - 4 - 第二章系统组成及原理.................................................................... - 7 - 第三章飞行器 ................................................................................. - 18 - 第四章操作方法实例...................................................................... - 26 - 第五章其他细节 ............................................................................. - 45 - 第六章多旋翼无人机的作用与意义 .............................................. - 53 - 第七章与多旋翼无人机有关的航空法规及航空气象 ................... - 54 - 总结................................................................................................... - 66 - 参考文献 ........................................................................................... - 66 -

多旋翼无人机二次开发 多旋翼无人机二次开发(现代职业)1_知识准备2系统配套飞控详细介绍

第二章系统配套飞控详细介绍 2.1硬件介绍 2.1.1嵌入式软件介绍 常见的嵌入式软件有Nuttx ,它是一种实时的嵌入式操作系统(RTOS),可以使用在微控制器的环境中。在Nuttx嵌入式系统中,较为常用的是卡尔曼滤波。卡尔曼滤波典型的应用,简单的讲,就是从一组有限的包含噪声的信号序列中预测出被测物体的位置坐标及其速度。跟踪目标时,测量所得目标的位置、速度、加速度的信号往往包含有噪声,卡尔曼滤波则可以去除噪声的影响,得到一个较好的目标位置的估计值。 捷联惯导是利用惯性传感器(陀螺仪、角加速度传感器及线加速度传感器)及其基准位置和初始位置信息来计算获得飞行器的位置、速度及加速度的信息的导航方法。 捷联惯导算法的基本过程为: ●初始化系统:给定飞行器的初始位置和初速度;校准数学平台;仪表校 准。 ●误差补偿 ●姿态矩阵计算。 ●导航计算 ●输出导航信息

图4.1 捷联惯导算法基本过程 惯性元件有固定的漂移率,这会给导航造成误差,因此捷联惯导系统还须采用指令、GPS或其组合等方式定时进行修正,以获取持续准确的位置参数。 2.1.2安装与调试 安装:飞控应该在多旋翼平面的几何中心,并固定在减震器上;连线:见下图。

图4.2 飞控接口 图4.3 飞控接线标注 ●在安装完飞控之后(安装前也可以),我们就需要开始使用地面站软件,也就是Mission Planner(下面使用缩写:MP)来对飞控上的很多传感器进行调试和校准。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MP软件的使用。 ●将飞控和电脑用数据线连接。在烧录固件完成之前不要点击右上角的连接按钮。

图4.4 MP软件界面 ●固件升级:最开始的工作就是往飞控内烧录多旋翼飞行器固件,也就是固件升级。在MP的主界面的左上角有一排按钮,我们仅仅使用前四个按钮。 ●点击初始设置,将看到很多图标。 图4.5 烧写固件

多旋翼无人机二次开发 3多旋翼无人机基础知识(现代职业)_多旋翼的未来

第三章多旋翼的未来 一、多旋翼无人机精确建模 多旋翼无人机精确数学模型的建立是设计高性能控制器的基本前提,但由于多旋翼本身复杂的结构特性和飞行过程中的多种物理效应的影响,目前的研究大都建立了相对简化的模型。欲建立多旋翼无人机精确数学模型,低雷诺数条件下的空气动力学问题、柔性旋翼气动性能参数的测量技术和模型的测量和验证方法等问题还需进一步解决。 图3.1 Matlab建模 另外,在飞行器控制系统设计中,大多数情况下都将发动机模型进行简化,但对于多旋翼无人机来说,其发动机的工作状态与旋翼的动态性能紧密相关,而旋翼的动态性能又与机体的受力情况及机体姿态紧密相关,因此,如何进一步发展新的试验方法获得多旋翼机体与发动机的一体化模型是多旋翼无人机建模技术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二、全天候抗干扰稳定飞行能力 目前多旋翼无人机大多在特定的环境中使用,大多加入很多约束条件。缺少全天候抗干扰能力。多旋翼无人机在空中飞行时,会受到气流、阵风等外界

环境的影响。相对于其他无人机,多旋翼无人机尺寸小、重量轻、飞行速度低,更易受外界扰动影响。仅仅靠设计具有强鲁棒性或自适应能力的控制系统很难抑制这些扰动,需要对多旋翼的时变空气动力学特性和非线性的飞行力学特性进行深入的分析,然后针对扰动设计专门的控制方法。另外,由于大多数多旋翼无人机的旋翼都采用柔性材料,质量轻,受到阵风干扰后的变形对其升力特性和阻力特性的影响,也是设计控制器时不得不考虑的一个现实问题 图3.2 多旋翼的复杂环境飞行 三、多机编队协同控制 在未来的战争中,多旋翼无人机的任务之一将是对敌方进行电子干扰并攻击其核心目标。单个多旋翼无人机的有效载荷量毕竟有限,难以有效地完成任务,而编队飞行与作战不仅可以极大地提高有效载荷量,还能够增强其突防能力。 组织多架无人机,甚至是多架不同性能的无人机共同执行侦察任务是未来战场上一种重要的军事行动方式,美国空军科学顾问委员会指出,无人机通常应当以成群的方式工作而不是单独行动。为了确保多架无人机高效协同执行侦察任务,需要根据无人机的特性及其搭载的有效载荷性能,进行有效的协同侦察任务规划,充分发挥每架无人机的作用,满足侦察任务要求。

多旋翼无人机知识手册

版培训教材多旋翼无人机知识手册 翎航智能科技工作室

前言 随着多旋翼无人机的应用日趋广泛,多旋翼无人机的入门门槛越来越低,“到手飞〞、个人航拍机等对操作人员的要求几乎是零,对毫无根本常识与经历的人来说也可以操作。但这些都为人身与财产平安埋下了巨大的隐患,出于以上考虑,本教材阐述了多旋翼无人机的根本原理、总结了飞行过程中的考前须知、操作方法、以及如何躲避风险。这是一本适合飞行初学者的教材,旨在普及航空知识、与飞行常识等根本理论,根据经历提出在飞行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与如何躲避风险、应急处置等。 本教材的材料有些基于无人机方面的书籍,有些那么基于航模飞行的经历,很多都是十分难得的第一手资料,因此可以作为飞行初学者的根底教程,也可以作为以拓宽知识面、开拓思路为主要目的的广阔无人机爱好者的学习资料。 由于水平有限,时间仓促,书中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朋友批评指正,以使我们在再版时修订。 作者

目录 前言 .............................................................................. - 2 -目录 .............................................................................. - 3 -第一章绪论..................................................................... - 4 -第二章系统组成及原理..................................................... - 6 -第三章飞行器................................................................ - 16 -第四章操作方法实例 ...................................................... - 23 -第五章其他细节............................................................. - 41 -第六章多旋翼无人机的作用及意义 ................................... - 49 -第七章及多旋翼无人机有关的航空法规及航空气象 ............. - 50 -总结.............................................................................. - 61 -参考文献........................................................................ - 62 -

多旋翼无人机二次开发 串口通信实验指导书

串口通信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8051单片机串行口工作原理; 2、掌握串口编程与调试方法; 3、掌握串口通信中标志位的查询法与中断法 二、实验任务 1、设置仿真器模块和Keil软件 2、接收PC机发送的控制命令,并返回字符; 3、根据控制命令,控制LED的亮灭; 三、实验设备 1、ID101 89S5x单片机模块 2、ID216 流水灯与交通灯模块 3、ID204 RS232模块(或者ID205 USB转串口模块) 4、STC单片机仿真模块(IAP15W4K58S4) 5、ID205 USB转串口模块 6、USB线(方口/打印机数据线) 7、RS232线(235连线,23交叉,选用) 8、便携电源箱(220V电源线、4芯端子直流电源线) 四、实验内容和步骤 (一)串口通信介绍 串口通信(Serial Communications)的概念非常简单,串口按位(bit)发送和接收字节。尽管比按字节(byte)的并行通信慢,但是串最基本的串口通信只需要使用3根线即可完成全双工通信,分别是地线、发送、接收。串口通信也可以有其他辅助通信线用于握手,但不是必须的。串口通信最重要的参数是波特率、数据位、停止位和奇偶校验。对于两个进行通信的端口,这些参数必须匹配。 波特率:这是一个衡量符号传输速率的参数。指的是信号被调制以后在单位时间内的变化,即单位时间内载波参数变化的次数,如每秒钟传送240个字符,而每个字符格式包含10位(1个起始位,1个停止位,8个数据位),这时的波特率为240Bd,比特率为10位*240个/秒=2400bps。 起始位:起始位必须是持续一个比特时间的逻辑0电平,标志传输一个字符的开始,

多旋翼无人机二次开发 多旋翼无人机二次开发(现代职业)1_知识准备3Pixhawk程序解读

第三章 Pixhawk程序解读 3.1、pixhawk程序框架 pixhawk自动驾驶仪软件可分为三大部分:实时操作系统、中间件和飞行控制件。 3.1.1、NuttX实时操作系统 Nuttx 是一个小型实时嵌入式开源操作系统(RTOS),它有一个小巧的内核可以在小型(8位)至中型(32位)嵌入式微控制器上运行。Nuttx遵循POSIX和ANSI标准运行。在pixhawk中Nuttx操作系统负责底层的任务调度和提供可移植操作系统接口(如printf(), threads,/dev/ttyS1,open(),write(),poll(),ioctl())等。 3.1.2、pixhawk中间件 PX4中间件运行于操作系统之上,提供设备驱动和模块之间的通信架构(uORB),用于pixhawk自动驾驶仪上运行的单个任务之间的异步通信。 3.1.3、pixhawk飞行控制栈 飞行控制栈可以使用PX4的控制软件栈,也可以使用其他的控制软件,如APM:Plane、APM:Copter,但必须运行于PX4中间件之上。PX4飞行控制栈遵循BSD协议,可实现多旋翼和固定翼完全自主的航路点飞行。采用了一套通用的基础代码和通用的飞行管理代码,提供了一种灵活的、结构化的方法,可以用相同的航路点和安全状态机来运行不同的固定翼控制器或旋翼机控制器。本文主要针对PX4的控制软件栈进行软件分析。 3.2、pixhawk基本组成模块及功能

Px4原版控制软件栈位于Firmware/src/modules中,主要包括以下的模块。 图5.1 pixhawk控制软件栈组成模块 pixhawk基本组成模块根据功能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位姿解算模块 主要包括attitude_estimator_ekf, attitude_estimator_so3, ekf_att_pos_eatimator和position_estimator_inav四个模块。其中 attitude_estimator_so3模块在老版本的程序中使用,在新版本中已不再使用。attitude_estimator_ekf和position_estimator_inav主要用于多旋翼飞行器的姿态解算和位置估计,而固定翼飞行器使用ekf_att_pos_estimator 进行位姿的解算和估计。 ■无人机控制模块 无人机的控制模块分为多旋翼飞行器和固定翼飞行器两种,多旋翼飞行器的姿态和位置控制在mc_att_control和mc_pos_control两个模块中实现,而固定翼飞行器的姿态和位置控制是在fw_att_control和fw_pos_control_l1两个模块中实现。

无人机二次开发心得体会

无人机二次开发心得体会 总结本次培训,自认为受益匪浅: 1、熟悉了多旋翼无人机工作原理和操作规范,详细了解了多旋翼无人机功能和操作过程中各项注意事项,为后期无人机运行奠定了理论功底。 2、能够实际操作多旋翼无人机执行巡检任务。虽然目前的水平离最终应用还有一段距离,但是从无操作经验到能够实际操作,这已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也是本次培训我最大的收获。 3、与其他单位人员单位进行了有效的交流。通过与多名培训学员的交流,不仅结识了较多的同行、朋友,还获得了当前试点工作的最新动态,对比找出了自身存在的缺点和工作短板,对找准自身定位、促进专业发展提供了经验借鉴和前进方向。 4、通过实际操作多旋翼无人机,对比以前应用的无人机系统,对当前配置的设备优缺点有了直观了解,为未来设备配置积累了一定的改进需求。 当然,在这里还静下心来总结了一下自己工作以来的心路历程,觉得自己需要更加努力去学习、去工作,未来给自己的天空很广、压力也很大,需要更坚强的心和更有力的行动去实现最初的梦想。 对本次培训工作,我个人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建议延长培训时间。本次培训时间对于无基础的人员较为短促,并不能达到实际操作的水平。

2、增加培训内容,对于未使用到的功能、按键、选项和保养维护流程进行讲解。本次培训厂家仅对无人机操作原理、注意事项进行了讲解,但对于一般未使用到的功能选项和如何保养、维护维修未进行介绍,在后期运行单位难免会遇到相关问题而无法处理。 3、建议参加培训人员年龄在30岁以下,并且在本单位内提前开展模拟器练习,使培训学员能够较快掌握操作要领、缩小起步差距。本次培训中存在一部分人可以直接参加考试而另一部分人模拟器也没接触过的情况,厂家对于培训整体进度安排较为困难,摔机情况也频繁出现。 对于本次培训机会,我倍感珍惜,希望自己还能有这种难得的提升机会。

多旋翼无人机二次开发 教程五 串口输出

Arduino教程五: 串口输出 Arduino, 教程No Comments » 在许多实际应用场合中我们会要求在Arduino和其它设备之间实现相互通信,而最常见通常也是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使用串行通信。在串行通信中,两个设备之间一个接一个地来回发送数字脉冲,它们之间必须严格遵循相应的协议以保证通信的正确性。 在PC机上上最常见的串行通信协议是RS-232串行协议,而在各种微控制器(单片机)上采用的则是TTL 串行协议。由于这两者的电平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在实现PC机和微控制器的通信时,必须进行相应的转换。完成RS-232电平和TTL电平之间的转换一般采用专用芯片,如MAX232等,但在Arduino上是用相应的电平转换电路来完成的。 根据Arduino的原理图我们不难看出,ATmega的RX和TX引脚一方面直接接到了数字I/O端口的0号和1号管脚,另一方面又通过电平转换电路接到了串口的母头上。因此,当我们需要用Arduino与PC机通信时,可以用串口线将两者连接起来;当我们需要用Arduino与微控制器(如另一块Arduino)通信时,则可以用数字I/O端口的0号和1号管脚。 串行通信的难点在于参数的设置,如波特率、数据位、停止位等,在Arduino语言可以使用 Serial.begin()函数来简化这一任务。为了实现数据的发送,Arduino则提供了Serial.print()和 Serial.println()两个函数,它们的区别在于后者会在请求发送的数据后面加上换行符,以提高输出结果的可读性。 在这一实验中没有用到额外的电路,我们只需要用串口线将Arduino和PC机连起来就可以了,相应的代码为: void setup() { Serial.begin(9600); } void loop() { Serial.println("Hello World!"); delay(1000); } 在将工程下载到Arduino模块中之后,在Arduino集成开发环境的工具栏中单击“Serial Monitor”控制,打开串口监视器: 接着将波特率设置为9600,即保持与工程中的设置相一致:

多旋翼无人机二次开发 多旋翼无人机二次开发(现代职业)2_E360开发0电气连接

第二部分 E360开发 要点提示: PIXHAWK整体架构的认识 PIXHAWK原生码RCS分析 PIXHAWK硬件构架 PIXHAWK PX4FMU和PX4IO最底层启动过程分析 PIXHAWK姿态与控制 飞行模式切换 DEMO程序讲解 学前提示: PX4是一个软、硬件开源项目(遵守BSD协议),目的在于为学术、爱好和工业团体提供一款低成本高性能的高端的自驾仪。这个项目源于 ETH Zurich (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的计算机视觉与几何实验室、自主系统实验室和自动控制实验室的PIXHAWK项目,一些出色的个人(Contact and Credits)也参与其中,包括 3D Robotics 和 international 3DR distributors的成员。 电气连接说明: 1、超声波控制板与飞控连接

图1.1 超声波控制板接口 图1.2 飞控接口定义 2、定高超声波与超声波控制板连接:将定高超声波的VCC与控制板定高超声波接口的V连接,Trig/Tx与T,Echo/Rx与R,GND与G,GND与G相连接。

图1.3 定高超声波与控制板连线 3、控制板与飞控连线:先将光流与2个IIC接口的任意一个相连接,将另一个IIC接口与飞控的TELEM2&I2C接口相连。 控制板IIC线序:由上向下为VCC、SCL、SDA、GND 飞控TELEM2&I2C线序:从左向右为GND、SDA、SCL,最右侧为VCC其中VCC左侧两根线没用上。 图1.4 控制板与飞控连线-1 4、将控制板的飞控通信串口与飞控的SRRIAL4/5连接

图1.5 控制板与飞控连线-2 5、飞控与接收机连接 将接受机最左侧排针与飞控RC连接,接收机最左侧从上到下依次为信号、电源正、电源负。 图1.6 飞控与接收机连接

多旋翼无人机二次开发 教程六 串口输入

void loop() { val = Serial.read(); if (-1 != val) { if ('H' == val) { digitalWrite(ledPin, HIGH); delay(500); digitalWrite(ledPin, LOW); } } } 把工程下载到Arduino模块中之后,在Arduino集成开发环境中打开串口监视器并将波特率设置为9600,然后向Arduino模块发送字符H,如下图所示: 该工程运行起来之后会不断调用Serial.read()函数从串口获得数据。Arduino语言提供的这个函数是不阻塞的,也就是说不论串口上是否真的有数据到达,该函数都会立即返回。Serial.read()函数每次只读取一

个字节的数据,当串口上有数据到达的时候,该函数的返回值为到达的数据中第一个字符的ASCII码;当串口上没有数据到达的时候,该函数的返回值则为-1。 Arduino语言的参考手册中没有对Serial.read()函数做过多的说明,我的一个疑问是如果PC机一次发送的数据太多,Arduino是否提供相应的串口缓存功能来保证数据不会丢失?Arduino语言中提供的另外一个函数Serial.available()或许能够帮助我们用实验来进行验证: int ledPin = 13; int val; void setup() { pinMode(ledPin, OUTPUT); Serial.begin(9600); } void loop() { val = Serial.read(); if (-1 != val) { if ('H' == val) { digitalWrite(ledPin, HIGH); delay(500);

多旋翼无人机二次开发 多旋翼无人机二次开发(现代职业)1_知识准备4MEMS传感器

第四章MEMS传感器 4.1、MEMS传感器的发展 4.1.1、MEMS传感器的历史 图6.1 MEMS传感器 MEMS(Microelectro Mechanical Systems),即微机电系统,这个领域是以半导体制造技术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多学科交叉的前沿研究领域。MEMS传感器是采用微电子和微机械加工技术制造出来的新型传感器。与传统的传感器相比,它具有体积小、质量轻、成本低、功耗低、可靠性高、技术附加值高、适于批量化生产、易于集成和实现智能化等特点。中国对MEMS的发展也非常关注,国家在“十一五”期间投入大量资金从事该方向的研究,并自主开发了MEMS振动传感器、MEMS声响传感器、MEMS红外传感器、光纤传感器、声阵列传感器,形成了以MEMS传感器为主、复合多信息探测的小型化传感器系列。

图6.2 传感器和火柴头比较 MEMS工艺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54年,Smith在贝尔实验室发现了压阻效应。随后,基于硅材料的微机械加工工艺和微机电系统(MEMS)引起了科研人员的广泛注意并得到了迅速的发展。Feynman在1959年的美国物理年会上首次提出了微计算机、微机械和微器件的设想。1962年,硅微型压力传感器问世,1977年,由斯坦福大学研制的电容式压力传感器出现,随后又研制出电容式加速度传感器。1979年,Rolyance和Angell开始研制压阻式微加速计。1987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率先研制出直径为50~500μm的硅微马达,标志着微电子机械系统雏形的出现。1989年MEMS这一名称正式被提出,90年代后期出现了NEMS,其特征尺寸在几纳米至几百纳米。 图6.3 MEMS传感器硬件结构 MEMS传感器在国际上比较通用的分类中一共经历了4个发展阶段。第一代MEMS传感器元件主要基于硅芯片的结构,也有部分传感器在芯片上加入了模拟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