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19模拟域频率变换法

ex19模拟域频率变换法
ex19模拟域频率变换法

数字信号处理实验

第十一次实验

实验名称:模拟域频率变换法

学生班级:电信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指导教师: zgx

一、实验目的

a)加深对模拟域频率变换法的了解

b)掌握使用模拟低通滤波器原型进行频率变换及设计低通、高通、带通、带阻滤波器

的方法

c)了解MATLAB有关模拟域频率变换的子函数及其使用方法

二、实验任务

a)用频率变换法设计一个切比雪夫二型模拟低通滤波器,要求通带截止频率

fp=3.5kHz,通带最大衰减Rp≤1dB,阻带截止频率fs=6kHz,阻带最小衰减As≥

40dB。绘制归一化的模拟滤波器原型和实际的模拟低通滤波器的频率特性。

b)用频率变换法设计一个切比雪夫二型模拟高通滤波器,要求通带截止频率

fp=6kHz,通带最大衰减Rp≤1dB,阻带截止频率fs=3.5kHz,阻带最小衰减As≥

40dB。绘制归一化的模拟滤波器原型和实际的模拟高通滤波器的频率特性。

c)用频率变换法设计一个椭圆模拟带通滤波器,要求通带截止频率fp1=3.5kHz,

fp2=5.5kHz,通带最大衰减Rp≤1dB,阻带下截止频率fs1=3kHz,阻带上截止频率

fs=6kHz,阻带最小衰减As≥40dB。绘制归一化的模拟滤波器原型和实际的模拟带

通滤波器的频率特性。

d)用频率变换法设计一个切比雪夫一型模拟带阻滤波器,要求通带下截止频率

fp1=3kHz,通带上截止频率fp2=7kHz,通带最大衰减Rp≤1dB,阻带下截止频率

fs1=4kHz,阻带上截止频率fs=6kHz,阻带最小衰减As≥35dB。绘制归一化的模拟

滤波器原型和实际的模拟阻带滤波器的频率特性。

三、实验原理

a)模拟域频率变换法

b)MATLAB提供的lp2lp等子函数能将模拟滤波器原型转换到实际的模拟滤波器中

四、实验步骤及结果

a)实验程序清单:

fp=3500;Rp=1;

fs=6000;As=40;

wp=2*pi*fp;

ws=2*pi*fs;

[n,wc]=cheb2ord(wp,ws,Rp,As,'s')

[z0,p0,k0]=cheb2ap(n,As)

b0=k0*real(poly(z0));

a0=real(poly(p0));

[H,w0]=freqs(b0,a0);

dbH=20*log10(abs(H)+eps/max(abs(H)));

[b1,a1]=lp2lp(b0,a0,wc);

[Ha,wa]=freqs(b1,a1);

dbHa=20*log10(abs(Ha)+eps/max(abs(Ha)));

wp0=fp/wc;

wc0=wc/2/pi/wc;

ws0=fs/wc;

fc=floor(wc/2/pi);

subplot(2,2,1),plot(w0/(2*pi),dbH);grid

title('归一化模拟原型幅度');ylabel('dB');

subplot(2,2,2),plot(w0/(2*pi),angle(H)/(pi*180));grid

title('归一化模拟原型相位');ylabel('\phi');

subplot(2,2,3),plot(wa/(2*pi),dbHa);grid

title('实际模拟低通幅度');ylabel('dB');xlabel('频率(Hz)'); subplot(2,2,4),plot(wa/(2*pi),angle(Ha)/(pi*180));grid

title('实际模拟低通相位');ylabel('\phi');xlabel('频率(Hz)'); 运行结果如图1所示:

图 1

b)实验程序清单:

fp=6000;Rp=1;

fs=3500;As=40;

wp=2*pi*fp;ws=2*pi*fs;

[n,wc]=cheb2ord(wp,ws,Rp,As,'s')

[z0,p0,k0]=cheb2ap(n,As)

b0=k0*real(poly(z0));

a0=real(poly(p0));

[H,w0]=freqs(b0,a0);

dbH=20*log10(abs(H)+eps/max(abs(H)));

[b1,a1]=lp2hp(b0,a0,wc);

[Ha,wa]=freqs(b1,a1);

dbHa=20*log10(abs(Ha)+eps/max(abs(Ha)));

wp0=fp/wc;wc0=wc/2/pi/wc;

ws0=fs/wc;fc=floor(wc/2/pi);

subplot(2,2,1),plot(w0/(2*pi),dbH);grid

title('归一化模拟原型幅度');ylabel('dB');

subplot(2,2,2),plot(w0/(2*pi),angle(H)/(pi*180));grid

title('归一化模拟原型相位');ylabel('\phi');

subplot(2,2,3),plot(wa/(2*pi),dbHa);grid

title('实际模拟高通幅度');ylabel('dB');xlabel('频率(Hz)'); subplot(2,2,4),plot(wa/(2*pi),angle(Ha)/(pi*180));grid

title('实际模拟高通相位');ylabel('\phi');xlabel('频率(Hz)');

运行结果如图2所示:

图 2

c)实验程序清单:

fp1=3500;fp2=5500;

fs1=3000;fs2=6000;

As=40;Rp=1;

wp1=2*pi*fp1;wp2=2*pi*fp2;

ws1=2*pi*fs1;ws2=2*pi*fs2;

wp=[wp1,wp2];ws=[ws1,ws2];

bw=wp2-wp1;w=sqrt(wp1*wp2);

[n,wn]=ellipord(wp,ws,Rp,As,'s')

[z0,p0,k0]=ellipap(n,Rp,As)

b0=k0*real(poly(z0));

a0=real(poly(p0));

[H,w0]=freqs(b0,a0);

dbH=20*log10(abs(H)+eps/max(abs(H)));

[b1,a1]=lp2bp(b0,a0,w,bw);

[Ha,wa]=freqs(b1,a1);

dbHa=20*log10(abs(Ha)+eps/max(abs(Ha))); subplot(2,2,1),plot(w0/(2*pi),dbH);grid

title('归一化模拟原型幅度');ylabel('dB');

subplot(2,2,2),plot(w0/(2*pi),angle(H)/(pi*180));grid;

title('归一化模拟原型相位');ylabel('\phi');

subplot(2,2,3),plot(wa/(2*pi),dbHa);grid

title('实际模拟带通幅度');ylabel('dB');xlabel('频率(Hz)'); axis([0,15000,-200,0]);

subplot(2,2,4),plot(wa/(2*pi),angle(Ha)/(pi*180));grid

title('实际模拟带通相位');ylabel('\phi');xlabel('频率(Hz)'); 运行结果如图3所示:

图 3

d)实验程序清单:

fp1=3000;fp2=7000;

fs1=4000;fs2=6000;

As=35;Rp=1;

wp1=2*pi*fp1;wp2=2*pi*fp2;

ws1=2*pi*fs1;ws2=2*pi*fs2;

wp=[wp1,wp2];ws=[ws1,ws2];

bw=wp2-wp1;w=sqrt(wp1*wp2);

[n,wc]=cheb1ord(wp,ws,Rp,As,'s')

[z0,p0,k0]=cheb1ap(n,Rp)

b0=k0*real(poly(z0));

a0=real(poly(p0));

[H,w0]=freqs(b0,a0);

dbH=20*log10(abs(H)+eps/max(abs(H)));

[b1,a1]=lp2bs(b0,a0,w,bw);

[Ha,wa]=freqs(b1,a1);

dbHa=20*log10(abs(Ha)+eps/max(abs(Ha)));

subplot(2,2,1),plot(w0/(2*pi),dbH);grid

title('归一化模拟原型幅度');ylabel('dB');

subplot(2,2,2),plot(w0/(2*pi),angle(H)/(pi*180));grid; title('归一化模拟原型相位');ylabel('\phi');

subplot(2,2,3),plot(wa/(2*pi),dbHa);grid

title('实际模拟带阻幅度');ylabel('dB');xlabel('频率(Hz)'); axis([0,10000,-200,0]);

subplot(2,2,4),plot(wa/(2*pi),angle(Ha)/(pi*180));grid title('实际模拟带阻相位');ylabel('\phi');xlabel('频率(Hz)'); axis([0,30000,-0.006,0.006]);

运行结果如图4所示:

图 4

五、实验思考题

a)模拟域的频率变换法在IIR数字滤波器设计中起到怎样的作用?

答:IIR数字滤波器设计过程中,我们的基本设计思想是,先将滤波器原型设计好后,通过频率变换,将模拟低通滤波器原型变换成实际的模拟低通、高通、带通、带阻滤波器。再通过相应变换成数字滤波器。

b)用MATLAB提供的子函数进行IIR滤波器设计时,模拟域的频率变换法设计低通、

高通与设计带通、带阻有何不同?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答:低通、高通滤波器的通带、阻带截止频率都只有一个,而带通滤波器的通带截止频率和带阻滤波器的阻带截止频率都有两个,需要求中心频率和通带或阻带宽度。

六、实验体会

通过本次实验,我加深了对模拟域频率变换法的了解,掌握了使用模拟低通滤波器原型进行频率变换及设计低通、高通、带通、带阻滤波器的方法。

空间域和频率域结合的图像增强技术及实现(1)

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学生姓名:杨程学号:090402159 专业:光电信息工程 设计(论文)题目:空间域和频率域结合的图像增强技术 及实现 指导教师:曹芳 2012年12月20日

开题报告填写要求 1.开题报告(含“文献综述”)作为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此报告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前期内完成,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及所在专业审查后生效; 2.开题报告内容必须用黑墨水笔工整书写或按教务处统一设计的电子文档标准格式(可从教务处网页上下载)打印,禁止打印在其它纸上后剪贴,完成后应及时交给指导教师签署意见; 3.“文献综述”应按论文的格式成文,并直接书写(或打印)在本开题报告第一栏目内,学生写文献综述的参考文献应不少于15篇(不包括辞典、手册); 4.有关年月日等日期的填写,应当按照国标GB/T 7408—2005《数据元和交换格式、信息交换、日期和时间表示法》规定的要求,一律用阿拉伯数字书写。如“2007年3月15日”或“2007-03-15”。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结合毕业设计(论文)课题情况,根据所查阅的文献资料,每人撰写2000字左右的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空域法与时域法相结合的图像增强 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图像增强是指根据特定的需要突出图像中的重要信息,同时减弱或去除不需要的信息。从不同的途径获取的图像,通过进行适当的增强处理,可以将原本模糊不清甚至根本无法分辨的原始图像处理成清晰的富含大量有用信息的可使用图像,有效地去除图像中的噪声、增强图像中的边缘或其他感兴趣的区域,从而更加容易对图像中感兴趣的目标进行检测和测量。它一般要借助人眼的视觉特性,以取得看起来较好地视觉效果,其手段主要可分为空域法和时域法[1]。 二、图像增强的发展现状 图像增强的早期应用是对宇宙飞船发回的图像所进行的各种处理。到了70 年代,图像处理技术的应用迅速从宇航领域扩展到生物医学、信息科学、资源环境科学、天文学、物理学、工业、农业、国防、教育、艺术等各个领域与行业,对经济、军事、文化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重大的影响[2]。 三、空间域和频率域图像增强处理基本原理及优缺点比较: 图像增强可分成两大类:频率域法和空间域法。前者把图像看成一种二维信号,对其进行基于二维傅里叶变换的信号增强。采用低通滤波(即只让低频信号通过)法,可去掉图中的噪声;采用高通滤波法,则可增强边缘等高频信号,使得模糊的图片变得清晰[3]。后者是直接对原图象的灰度级别进行数据运算,它分为两类,一类是与象素点邻域有关的局部运算,如平滑,中值滤波,锐化等;另一类是对图象做逐点运算,称为点运算如灰度对比度扩展,削波,灰度窗口变换,直方图均衡化等[4]。 下面将讨论两种作用域增强算法的技术要点,并对其图像增强方法进行性能评价。 3.1 空间域图像增强的方法 空间域处理是直接对原图像的灰度级别进行数据运算,具体可分为以下几类: 1.灰度变换[5] 当图像成像时曝光不足或过度,图像记录设备的范围太窄等因素,都会产生对比不

二次谐波转换输出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二次谐波转换输出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强度较弱的光场(如普通光源的光场)在与物质进行交换时,物质对光场仅呈现线性响应,即人们所熟悉的线性光学;自本世纪60年代激光出现后,体现出物质对光场的非线性效应,在对它的唯像描述中,将非线性光学介质中感应极化强度P展开为外光场E的幂级数形式,即P=χ(1) E+χ(2)E2+χ(3)E3+……..式中χ(1)为线性电极化率;χ(2)为二次线性电极化率;χ(3)为三次线性电极化率。本文将主要通过理论计算分析二次谐波转换输出效率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非线性光学二次谐波转换电极化率耦合波方程光倍频有效非线性系数相位匹配 一、引言 自从激光问世以来,非线性光学频率变换就一直是这一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因为它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近年来这一领域又不少的重要突破,其主要表现是一批新型优质非线性光学和激光晶体的发明,以及使用这些晶体的非线性光学频率变换的飞速发展。各种倍频激光器产品化和广泛应用被认为是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倍频在大气污染遥测、光谱研究、光化学和同位素分离等研究中都有重大贡献,因此,对影响倍频输出转换效率的因素进行分析,具有重要的实用意义。 本文主要从理论分析、数学推导等几个角度,对影响倍频转换效率的因素进行了分析。 二、倍频的理论基础 2.1非线性光学基础 强度较弱的光场(如普通光源的光场)与物质相互作用时,物质对光场仅呈现线性响应,

即人们所熟悉的线性光学;用线性极化强度矢量P=()01ε E 描述这种相互作用(()1χ为线性电极化率)。此时,产生的各种光学现象,如折射、散射、吸收等与光场成线性关系;而表征物质光学性质的许多特征参量,如折射率、吸收系数、散射截面等可看成是与光场强度无关的常量。描述光波在物质中的传播及光波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宏观麦克斯韦方程组也是一组线性微分方程组,即只含光场强度矢量的一次方项。据此推断并为实验证实,单一频率的光波在非吸收的透明介质中传播是频率不变;光的叠加原理及光传播互不干扰性成立。这就是已为人们所熟悉的线性光学内容。自本世纪60年代激光出现后,这种强光场就体现出物质对光场的非线性效应,这种与光强有关的光学效应,通常称为非线性光学效应,在对它的唯像描 述中,将非线性光学介质中感应极化强度P 展开为外光场E 的幂级数形式,即P=χ(1) E+χ (2)E2+χ(3)E3+……..式中χ(1)为线性电极化率;χ(2)为二次线性电极化率;χ(3)为三次线性电极 化率。 2.2、非线性电极化率与二次谐波 非线性电极化率描述了非线性介质对外光场的响应特性,是非线性光学中最基本的、最重要的物理量,“物理光学”用经典线性谐振子模型导出了线性极化率的表达式 () ()2 2 20 1 2Ne m i χωωωωγ= -- 式中,γ为阻尼系数;0ω是振子的固有频率;e 是电子电荷;N 是电子密度;m 是电子的质量。对于非线性极化,其方程可以表示成线性谐振子运动方程加上非谐和项,若用A 表示非谐和效应参数,则非简谐运动方程为: ()2 202e r r r Ar E t m γω+++=- 当给定E (t ),解出r 由感应极化强度P=-Ner 及P 和电场E 的幂级数形式,求出P 和电 极化率χ 。考虑1ω和2ω两种频率光,利用微扰法逐步求解,可以解得 ()()()()230222220022244n n n n n E Ne A P m i i ωωωωγωωωγω=---- ()()()3222222001 2244n n n n n Ne A m i i χωωωγωωωγω=----

光学学科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代码-长春理工大学理学院

光学学科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代码:070207) 一、学科简介 光学是研究光辐射的性质、产生及其与物质相互作用的一门基础学科。光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一门经典而又充满活力的学科。近代物理学的发展已使光学渗透到科学技术与应用的各个领域,成为二十一世纪最为活跃并蓬勃发展的学科之一。它是现代科学基础研究、尖端技术、以及新兴产业的重要原动力。相对论及量子力学的建立,激光的发明及应用,光纤通信产业的崛起等等20世纪最伟大的科技成就,无不得益于光学的促进与推动。在21世纪,光学将向着更为广泛的领域发展和渗透,成为物理学以及信息、生命、材料、能源等科学与技术的主要基石之一。不仅使光学成为人类探索大自然奥秘的重要手段及前沿学科,也带动了科学技术和工业的革命性变化。光学作为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在基础科学与高新技术的发展中正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长春理工大学光学学科始建于1958年建校初期,在已故第一任校长、两院院士王大珩教授的关怀支持下,本学科不断成长发展。1964年,在全国首个开设激光专业,进行激光物理与器件的教学和科研工作。1981年获首批硕士学位授予权。2000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1989年1月被原机械电子工业委员会评为部级重点学科,1998年12月由原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重新认定为部级重点学科,2001年7月由吉林省教育厅认定为吉林省重点学科。其所属物理学获一级学科,2006年获硕士一级学科学位授予权,2007年被批准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现为吉林省优势特色重中之重学科。建有“光电测控与光信息传输技术”教育部直属重点实验室,“固体激光技术与应用”、“纳米光子学与生物光子学”吉林省重点实验室。现有激光及其与物质相互作用等8个特色方向。1978年发表的X射线激光器物理问题论文,曾被美国收入AD报告。八十年代出版的《激光原理教程》是国内较早的关于激光方面的教材,被国内多所高校采用。2012年“油性量子点用于非人灵长类动物体内毒性实验研究”发表在“Nature nanotechnology”杂志上,在国际上引起广泛关注。 二、培养目标 博士生应通过在本学科相关领域的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掌握光学及相关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宽广的相关知识背景、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以及相应的实验技能和方法。具有独立从事本学科相关领域或跨学科创造性科学研究工作和相关领域实际工作的能力,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熟练阅读本学科相关领域的外文资料,并具有较强的科研论文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能够在光学及相关领域的基础性、应用基础性科学研究或专门技术

超材料和变换光学

由「超材料」到「变换光学」的发展简史与基本原理 「超材料」(Metamaterial) 并不是一个定义得很清楚的术语,其中的字根"meta" 意指「超越」,相当於英文的"beyond".一般而言,此一术语意指一些特别设计的人工结构,能像均匀材料那样对电磁场(波)或声波,弹性波反应(response),但却具有天然材料所没有的反应特性[1].这些特性包括:高频人工磁性(artificial magnetism) [2], 负磁导率(negative permeability) [3], 负折射指数(negative index of refraction) [4], 以及双曲型色散关系(hyperbolic dispersion) [5,6] 等.这些有趣的特性导致一些迷人的现象,例如负折射(negative refraction) [7], 次波长成像(subwavelength imaging) [8], 电磁场增益(field enhancement) [9], 以及近场—远场转换(near-to-far field conversion) [5,6] 等.根据这些现象,在过去数年已有许多新颖的元件被设计与制作出来,并已被测试.例如超透镜(superlens) [8,10], 双曲透镜(hyperlens) [6], 工作频率在微波频段的隐形斗篷(invisibility cloak) [11], 以及电浆子波导(plasmonic waveguide) [12] 等.这些工作显示了超材料研究在微波与光波研究方面都有很好的理论与应用前景. 研究超材料的最初目的主要是为了创造一种具有很强的高频磁响应(strong magnetic response at high frequency) 特性的人工材料或结构[2].当这个目的实现后,研究人员又成功的设计并制作了能同时具有等效负磁导率与负介电常数(negative permittivity) [13] 的周期性金属结构.此种「双负」(double negative, or DNG) 材料会具有等效的负折射率[3,4],因而可以具体实现V. G. Veselago 在40 年前[7] 就预测过的「把光折

频率域位场处理和转换实验

《重磁资料处理与解释》实验二频率域位场处理和转换实验 学院:地测学院 专业名称:勘查技术与工程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指导老师: 提交日期:2018年1月9日 二0一八年一月

目录 1 基本原理 (2) 1.1位场的方程 (2) 1.2二维傅里叶变换及卷积性质 (2) (1)傅里叶变换 (2) (2)卷积性质 (2) 1.3频率域位场延拓原理 (3) 2 输入/输出数据格式设计 (3) 2.1 输入数据格式设计 (3) 2.2 输出数据格式设计 (3) 2.3 参数文件数据格式设计 (3) 3 总体设计 (4) 3.1频率域位场处理与转换的一般步骤 (4) 3.2软件总体设计结果流程图 (4) 4 测试结果 (5) 4.1 测试参数 (5) (1)向上延拓 (5) (2)向下延拓 (5) 4.2 测试结果 (6) 5 结论及建议 (7) 附录:源程序代码 (8)

1 基本原理 1.1位场的方程 由场论知识可知,位场方程分为 两大类:有源的Possion 方程()02 ≠?U ,以及无源的Laplace 方程()02 =?U 。 Laplace 方程的第一边值问题()1|f U S =通常为Dirichlet 问题,第二边值问题 ?? ? ??=??2|f n U s 通常称为Nueman 问题。若P 点在S 平面内称为内部问题,反之称为外部问题。由唯一性定理可知,Dirichlet 的内部和外部问题的解是唯一的,而Nueman 内部问题的解不是唯一的,有一常数差,但其外部问题解是唯一的。 外部问题的解的唯一性的原因:。 0; 0=??=∞ →∞ →r r n U U 无源区域位场可以表示为: ds n G W n W G p W ??? ? ?????-??= π41)( (1-1) ()() ()()()[] ()() z y x h W d d z y x W z z y W -=-+-+--=??+∞∞-+∞ ∞ -ξξηεη εξηεξηεπξ,,*,,,,2,,x 2 3 22 2 (1-2) 1.2二维傅里叶变换及卷积性质 (1)傅里叶变换 []??+∞∞-+∞ ∞ -+-= =dxdy y x g y x g F v u G e vy ux i ) (2),(),(),(π (1-3) []? ?+∞∞-+∞ ∞ -+-= =dudv v u G v u G y x g e F vy ux i ) (21 ),(),(),(π (1-4) (2)卷积性质 ()()[]()()v u P v u G y x p y x F ,*,,*,g = (1-5) ()()[]()()y x p y x v u P v u G F ,*,g ,*,1=- (1-6)

非线性光学频率变换及准相位匹配技术

第31卷第3期 人 工 晶 体 学 报 Vol.31 No.3 2002年6月 JOURNAL OF SYNTHETIC CRYSTALS June,2002 非线性光学频率变换及准相位匹配技术 姚建铨 (天津大学,天津300072) 摘要:本文综述了非线性光学频率变换技术的发展及在激光与光电子领域中的地位与作用,概述了它们的基本原理、特点及关键技术,展示了其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非线性光学频率变换技术;光学参量振荡器;准相位匹配;周期极化晶体;全固态激光器;可调谐固体激光器 中图分类号:O7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 985X(2002)03 0201 07 Development of Nonlinear Optical Frequency Conversion and Quasi phase Matching Technology Y AO Jian quan (Tianjin Universi ty,Tianjin300072,China) (Re ceive d10April2002)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nonlinear optical frequency conversion and quasi phase matching tec hnology as well as their important status in the laser and optoelectronic fields is summarized in this paper.The basic principle,characteristics,critical technology and their e xtensively useful perspective are also described. Key words:nonlinear optical frequency conversion technology;optical parametric oscilla tor;quasi phase matching;periodical poled crystal;all solid state laser;tunable solid state laser. 1 引 言 激光谐波变换技术是激光及非线性光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通过频率变换能够获得各种波长的相干辐射,满足各种实际应用的需要。近年来,随着非线性光学及激光晶体的成熟,非线性光学频率变换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2 光学参量振荡(OPO)技术 光学参量振荡器是利用非线性晶体的混频特性实现频率变换的器件,它既是非线性光学频率变换的器件,又是波长可调谐的光源,具有调谐范围宽、结构简单及工作可靠等特点,随着近年来一些新型而高效的非线性晶体的出现及发展,OPO以其宽调谐范围、高效率、高重复频率、高分辨率及小型固体化等特点日益引起国际光学界的重视,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科研领域(如新材料、生物、化学及共振光谱等)。 80年代以后,非线性晶体研究的重大突破使OPO进入了实用阶段。涌现出许多透明范围更宽、匹配波长更长的参量振荡晶体,如KTP、BBO、LBO、KTA、MgO:LiNbO3、AgGaSe2、AgGaS2、CdSe、ZnGeP2、Urea、CsTiOAsO4收稿日期:2002 04 10 作者简介:姚建铨(1939 ),男,江苏省人,中国科学院院士。

基于变换光学的电磁隐身原理

7.1 基于变换光学的电磁隐身原理 2006年6月,Science杂志同时发表了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的J. B. Pendry教授与合作者以及圣安德鲁斯大学U. Leonhardt教授关于控制电磁波/光线的传播并实现隐身的论文[1,2]。两篇文章从不同角度提出利用坐标变换的方法设计材料特性,使电磁波或光线沿着满足变换条件所确定的路径传播。这种方法很快被推广用于设计具有各种光学性质的人工材料或器件,并称为变换光学(Transformation Optics)。 图5.1 Pendry小组提出的隐身原理 变换光学的思想可以简单解释为通过假想空间的弯曲来等效物理空间中的真实媒质,文献[3]将其概括为拓扑解释与材料解释的等价。图7.1以球隐身衣为例解释变换光学的隐身原理。 (a).原空间 (b).变换空间 (c).物理空间 图7.1变换光学原理(摘自文献[3]) 图7.1 中(a)为变换前空间。其中平直正交的网格表示背景是均匀的自由空间,粗线表示光线在自由空间中沿直线传播。 图7.1中(b)是变换光学的拓扑解释的示意。图显示的是坐标变换后的新空间(变换空间)。对空间(0r b ≤≤)作变换

'b a r a r b ?=+ 在原空间球中心的中心0r =在变换后的新空间r a ′=,即原空间的原点变成新空间一个球面;当r b =时r b ′=也就是说在球的边界没改变,与球的外部空间是连续的。这个变换将原空间R =b 球的空间压缩到了一个内半径为a 外半径为b 的球壳内。球壳内部空间如图(b)中的网格所示由于空间变换发生弯曲,在弯曲球壳空间中传播的光线随弯曲的空间偏转,光线的传播路径也随着网格(空间)扭曲。 图7.1中 (c) 是变换光学的媒质解释的示意。它表示在真实的物理空间中,通过填充材料改变空间特性,可控制光线传播。比如,令空间有如下的介质分布 222b ar a rr b a r εμ???==Ι?????? 它可等效图(b)中的空间弯曲,使光线在介质层中偏转,光滑地“流过”内部的圆形区域后再恢复到与入射前自由空间相同的传播状态。 真实的物理空间是均匀的,而射线的传播路径因为球壳区域材料参数改变而发生弯曲,导致射线偏转,这是变换光学的媒质解释。球壳隐身衣外部的观察者无法从接收的电磁波/光线传播信息判别电磁波/光线在实际空间的传播与在真空中的传播的任何差别,因此球壳隐身衣介质层及其内部的任何目标在观察者的 “视觉”上表现出“透明”的性质,亦即“隐身”。 不局限于隐身, 图7.2是变换光学更一般性的示意。事实上,诸如场旋转(field rotator)[4]、集中器(concentrator)[5]、波束移动/分束(beam shifter/splitter)[6]等概念已先后在变换光学的框架下进行了讨论。

化极原理

2 化极原理 空间域位场转换复杂的褶积关系, 在频率域表现为简单的乘积形式. 即由实测异常的傅里叶变换频谱乘上相应的转换因子, 再反变换, 就是需要的转换结果, 其中转换因子可以是单个, 也可以是多种转换因子的组合, 这是频率域处理转换的突出优点例如实际资料的化极计算, 转换因子就应该包括去除高频干扰的滤波因子与化极因子的组合, 这类组合在频率域实现起来非常方便。化极计算涉及到磁化方向转换与测量方向转换, 该方向转换因子一般形式为H(u,v)=─—, ⑴ 其中q k=i(ul k+ vmk)+ nk√u2+ v2,(k=0,1,2,3),i=√-1,u,v为x,y方向的圆频率;lk=cosIk·cosDk,mk=cosIk·sinDk,nk=sinIk为方向余弦,Ik,Dk分别为磁化方向(和测量方向)的倾角和偏角;q0和q1分别为测量方向和磁化强度方向的频率域因子;q2和q3分别为转化后的测量方向和磁化强度方向因子。 当为化极时:I2=I3=90o,q2=q3= u2+ v2,且现在经常测量的是总场磁异常T , 其对应的测量方向是地磁场方向. 假设磁化强度方向与地磁场方向一致( 特别在稍大一点测区, 总是这样考虑) , 因此有q0= q1, 具体化极因子可简化为 用u= rcosθ, v= rsinθ代入( 2) 式, 即得极坐标系下的转换因子H( r,θ ) 为 其中r= u2+ v2, = arctan( u /v ) . 可以清楚看出频率域化极因子H( r, ) 是角度的单一函数, 与频率的高低无关, 因而可写成H(θ) . 上述频率域化极因子为扇形放大因子, 其数值直接依赖于磁倾角. 在I0= 0的极端情况下, 即磁赤道附近, 化极因子为 当θ= D0±90o时, H (θ) →-∞, 其特点见图1所示. 当磁倾角I0较小时, 化极因子的放射状线的极大值近似与磁倾角的平方成反比, 即 在接近该线较窄的扇形区域, 化极因子幅值升幅很快. 由( 5) 式可知, 在θ接近D0±90o时, H (θ) 数值很大, 造成计算结果很不稳定, 表现为化极结果沿磁偏角方向D0条带明显, 这是化极因子在θ= D0±90o方向由低频到高频的放大造成的. 为此, 需要对化极因子进行改造, 压制沿D0±90o方向的放大作用, 使计算稳定, 减少甚至消除条带现象. 然而, 化极因子沿D0±90方向的放大作用是其重要特征,改造得太严重, 就会失去其特征, 同样得不到理想的化极结果. 从理论上讲, 化极因子的所有特征都保留, 对应的必然是理论的化极结果. 但实际计算中,一方面数值必须是有限的, 超过则计算会溢出或误差很大. 另一方面, 数据是有限的、离散的, 其频谱必然与理论谱有误差, 该误差必然会被化极因子传递, 由于化极因子是放大因子, 沿某一方向一定范围内由低频到高频都放大, 计算中的误差就会放大传递, 对计算结果必然带来影响, 有时影响是巨大的.因此, 实际计算过程中应该对化极因子中不致于造成溢出的部分保留( 可逆部分) , 而对会引起数值极度放大的部分( 不可逆部分) 进行压制. 本文为此提出针对性措施压制因子法. 2. 1压制因子法 根据低纬度化极因子的平面、剖面特征( 图1) , θ0= D0±90o为死亡线 ,θ0 ,α0的扇形区域为死亡地带 ,α0为一较小的角度. 为了压制靠近D0±90o附近的过度放大效应, 设计一个压制因子, 该因子在D0±90o附近趋于零, 即压制作用最强; 一定范围以外等于1, 即不压制. 另外要求压制因子足够光滑. 余弦函数具有很好的特点, 对其加以改造, 可以满足上述要求. 为此设计如下压制因子: F( u, v) = F0 ( ) , 那么该滤波因子的特征( 图2) 应有

【DOC】频率变换电路.

单元六频率变换电路 课题: 单元六 6.1 频率变换的基本概念与信号的表示 6.2 模拟乘法器及其典型应用教学目的: 1. 理解频率变换的基本概念与信号的表示 2. 掌握模拟乘法器及其典型应用教学重点: 1.频率变换的基本概念与信号的表示(频谱) 2.模拟乘法器及其典型应用教学难点: 模拟乘法器应用电路的分析方法教学方法: 讲授 课时: 2 学时 教学进程

单元六频率变换电路 在通信和电子技术中,频率(或频谱)变换是很重要的概念。本章先简单介绍频率变换的基本概念,接着讨论实现频率变换的最重要的器件一一集成模拟乘法器及其简单的应用,最后分析频谱搬移实现原理。 6.1 频率变换的基本概念与信号的表示 一?信号的频谱 1 ?信号的频谱 是指组成信号的各个频率正弦分量按频率的分布情况,即用频率f (或角频率)作为横坐标、用组成这个信号的各个频率正弦分量的振幅Um作为纵坐标作图,就可以得到该信号的频谱图,简称频谱。 2?用频谱表示信号的优点: 可以更直观地了解信号的频率组成和特点,例如信号的频带宽度(带宽)等。 3.—个信号的表示方法:一是写出它的数学表达式;(时域) 二是画出它的波形;(时域) 三是画出它的频谱。(频域) 这三种表示方法在本质上是相同的,故可由其中一种表示方法得到其他两种表示方法。数学表达式表示信号既清楚又准确,波形和频谱表示信号比较直观。但对于某些复杂的信号或无规律的信号,要写出它的数学表达式或画出它的波形很困难,这时用频谱来表示这种信号既容易、又方便。因此用信号的频谱可以表示任何一种信号。 下面举几个例子来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转换关系。 [例6-1]某电压信号的数学表达式为u(t) 3sin °t(V),试画出它的波形和频谱。 解:这是一个单一频率的正弦信号,其频率f o 。/2,其波形如图6-1 (a)所示。由于振幅Um=3V故其频谱如图6-1 (b)所示。 E 5 1 (a)单频倍号的涙形 (3单频信号的频満

【DOC】频率变换电路.

单元六频率变换电路课题: 单元六6.1频率变换的基本概念与信号的表示 6.2模拟乘法器及其典型应用 教学目的: 1. 理解频率变换的基本概念与信号的表示 2. 掌握模拟乘法器及其典型应用 教学重点: 1.频率变换的基本概念与信号的表示(频谱) 2.模拟乘法器及其典型应用 教学难点: 模拟乘法器应用电路的分析方法 教学方法: 讲授 课时: 2学时 教学进程

单元六 频率变换电路 在通信和电子技术中,频率(或频谱)变换是很重要的概念。本章先简单介绍频率变换的基本概念,接着讨论实现频率变换的最重要的器件——集成模拟乘法器及其简单的应用,最后分析频谱搬移实现原理。 6.1 频率变换的基本概念与信号的表示 一. 信号的频谱 1.信号的频谱 是指组成信号的各个频率正弦分量按频率的分布情况,即用频率f (或角频率ω)作为横坐标、用组成这个信号的各个频率正弦分量的振幅Um 作为纵坐标作图,就可以得到该信号的频谱图,简称频谱。 2.用频谱表示信号的优点: 可以更直观地了解信号的频率组成和特点,例如信号的频带宽度(带宽)等。 3.一个信号的表示方法:一是写出它的数学表达式;(时域) 二是画出它的波形;(时域) 三是画出它的频谱。(频域) 这三种表示方法在本质上是相同的,故可由其中一种表示方法得到其他两种表示方法。数学表达式表示信号既清楚又准确,波形和频谱表示信号比较直观。但对于某些复杂的信号或无规律的信号,要写出它的数学表达式或画出它的波形很困难,这时用频谱来表示这种信号既容易、又方便。因此用信号的频谱可以表示任何一种信号。 下面举几个例子来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转换关系。 [例6-1]某电压信号的数学表达式为)(sin 3)(0V t t u ω=,试画出它的波形和频谱。 解: 这是一个单一频率的正弦信号,其频率πω2/00=f ,其波形如图6-1(a )所示。由于振幅Um=3V ,故其频谱如图6-1(b )所示。

航磁数据处理资料

航磁数据位场转换处理及效果 航磁T 测量数据是不同深度、不同形态、规模的磁性地质体磁场信息在观测面上的综合反映。由于场的叠加效应,使得某些具有一定地质意义的异常变得复杂,在原始图件上很难识别,给地质解释工作带来了难度。为了提高对航磁异常的分辨能力,突出更多有用信息,根据测区航磁异常特征和地质解释需要,对原始测量数据进行了原平面化极、上延、垂向一阶导数以及剩余异常提取等几种位场转换处理。 第一节位场转换处理及效果 航磁平面网格数据位场转换处理采用表达式简单、运算速度快捷的频率域算法,进行化极、导数换算、解析延拓等处理。频率域转换的过程是:首先对异常资料进行傅立叶正变换,以得到异常资料的频谱;而后把异常的频谱和与转换相应的频率相应函数点积,得到处理后异常的频谱;最后对处理后异常的频谱进行傅立叶反变换,从而得到处理后的异常。 位场转换处理使用的软件是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自主开发的 WINDOWS系统下地球物理数据处理解释软件(GeoProbe Mage)及航空物探彩色矢量成图系统( AgsMGis)。 一、原平面化极处理 化极,即化磁极,就是把斜磁化异常转变为垂直磁化异常,相当于在磁北极观测异常。测区处于中纬度地区,由于倾斜磁化的影响,造成磁异常中心不是正好对应在地质体的正上方,而是相对于地质体的中心向南部产生一定的偏移。这对于确定磁性地质体的空间位置、形态、分布范围以及对磁异常的定性定量解释均带来一定的困难。化极可用于消除由于非垂直磁化引起的异常不对称性,在剩磁很小或感磁远大于剩磁且两者方向一致的情况下,将实测的斜磁化异常转化为垂直磁化异常,这样可以较为准确的确定异常的场源位置,提高异常解释的定位精度。从而使异常形态简化,并与磁性体位置保持一致,有利于圈定磁性体边界和走向。 作化极处理时要注意剩磁的影响,化极处理一般都假定磁化方向与地磁场方向一致,对于那些剩磁远远大于感磁且剩磁方向与地磁场方向不一致的磁性体就不符合这一假设条件,特别是测区中的火山岩分布区,由于剩磁较大会出现磁场畸变现象,使用时应注意甄别。从项目组野外物性测量结果看,区内多数岩石以感磁为主,剩磁方向与感磁方向接近,符合化极的前提条件。 全区采用"频率域偶层位变倾角磁方向转换方法"实现磁场全变倾角化极。在观 测面上建立笛卡尔直角坐标系,使x轴志向磁北,z轴垂直向下。假设观测场T是

频率变换电路简介

频率变换电路简介 频率变换电路也称之为频率变频器(Converter),为高频率电路独特的电路方式。如大家所详知的超外差(Superheterodyne)方式,便为频率变换的一种方式。频率变换电路可以将HF~VHF~UHF 等的宽频带频率信号变换为任意的频率范围。 频率变换的目的频率变换电路为将输入信号变换为另外的频率的一种电路。其构成如图l 所示,假设输入信号频率为fs,局部振荡电路的振荡频率为fosc,则经过频率变换后,可以得到(fs+fosc)与(fs-fosc)的信号输出。 图1 频率变换电路的工作原理(将二种信号合成,可以得到和或差的信号) 图2 传送接收机的频率变换电路的作用(此为可以将频率变换成为此原来频率更高或更低的频率,以便可以简单处理所需的信号频率。) 图2 所示的为在传送接收机内所使用的频率变换电路。其中的(a)为在接收机所使用的频率变换电路,称为超外差方式。此为将天线所输入的高频率信号,经过频率变换电路变换成为中间频率(IF 信号)。 为何要如此处理呢?如果将同一频率的高频率信号维持原状,一直放大,则在电路中,由于杂散结合等因素,会很容易产生振荡。如果利用变频电路,将其改变成为频率较低的中间频率,则可以有效地使用滤波器,且可以改善选择度。在图(b)的传送机中,在做调变工作原理时,所使用的载波频率不要太高,便可以维持电路的稳定。另外,从滤波器的选择度观点来说,也希望所使用的调变为数MHz,也即是,载波频率较低些,然后经过率变换电路后,便可以达到所需要的频率。 会产生相互调变特性的影响在接收机或传送机,由于使用频率变换电路,可以使性能改善。但是,也有其缺点。特别是在接收机方面,会产生相互调变失

傅里叶变换光学

中山大学光信息专业实验报告:傅里叶光学变换系统 一、实验目的和内容 1、了解透镜对入射波前的相位调制原理。 2、加深对透镜复振幅、传递函数、透过率等参量的物理意义的认识。 3、观察透镜的傅氏变换(FT )图像,观察4f 系统的反傅氏变换(IFT )图像,并进行比较。 4、在4f 系统的变换平面(T )插入各种空间滤波器,观察各种试件相应的频谱处理图像。 二、实验原理 1、透镜的FT 性质及常用函数与图形的关学频谱分析 透镜由于本身厚度的不同,使得入射光在通过透镜时, 图1 点的厚度。设原复振幅分布为(,)L U x y 的光通过透镜后,幅分布受到透镜的位相调制,附加了一个位相因子(,)x y ?为(,)L U x y ': 图1 (,)(,)exp[(,)]L L U x y U x y j x y ?'= (1) 若对于任意一点(x ,y )透镜的厚度为(,)D x y ,透镜的中心厚度为0D 。光线由该点通过透镜时在透镜中的距离为(,)D x y ,空气空的距离为0D -(,)D x y ,透镜折射率为n ,则该点的总的位相差为: 00(,)[(,)](,)(1)(,)x y k D D x y knD x y kD k n D x y ?=-+=+- (2) (2)中的k =2π/λ,为入射光波波数。 用位相延迟因子(,)t x y 来表示即为: 0(,)exp()exp[(1)(,)]t x y jkD jk n D x y =- (3) 由此可见只要知道透镜的厚度函数(,)D x y 就可得出其相位调制。在球面镜傍轴区域,用抛物面近似球面,可以得到球面透镜的厚度函数为:

航磁数据处理

航磁数据位场转换处理及效果 ?测量数据是不同深度、不同形态、规模的磁性地质体磁场信息在观测航磁T 面上的综合反映。由于场的叠加效应,使得某些具有一定地质意义的异常变得复杂,在原始图件上很难识别,给地质解释工作带来了难度。为了提高对航磁异常的分辨能力,突出更多有用信息,根据测区航磁异常特征和地质解释需要,对原始测量数据进行了原平面化极、上延、垂向一阶导数以及剩余异常提取等几种位场转换处理。 第一节位场转换处理及效果 航磁平面网格数据位场转换处理采用表达式简单、运算速度快捷的频率域算法,进行化极、导数换算、解析延拓等处理。频率域转换的过程是:首先对异常资料进行傅立叶正变换,以得到异常资料的频谱;而后把异常的频谱和与转换相应的频率相应函数点积,得到处理后异常的频谱;最后对处理后异常的频谱进行傅立叶反变换,从而得到处理后的异常。 位场转换处理使用的软件是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自主开发的WINDOWS系统下地球物理数据处理解释软件(GeoProbe Mager)及航空物探彩色矢量成图系统(AgsMGis)。 一、原平面化极处理 化极,即化磁极,就是把斜磁化异常转变为垂直磁化异常,相当于在磁北极观测异常。测区处于中纬度地区,由于倾斜磁化的影响,造成磁异常中心不是正好对应在地质体的正上方,而是相对于地质体的中心向南部产生一定的偏移。这对于确定磁性地质体的空间位置、形态、分布范围以及对磁异常的定性定量解释均带来一定的困难。化极可用于消除由于非垂直磁化引起的异常不对称性,在剩磁很小或感磁远大于剩磁且两者方向一致的情况下,将实测的斜磁化异常转化为垂直磁化异常,这样可以较为准确的确定异常的场源位置,提高异常解释的定位精度。从而使异常形态简化,并与磁性体位置保持一致,有利于圈定磁性体边界和走向。 作化极处理时要注意剩磁的影响,化极处理一般都假定磁化方向与地磁场方向一致,对于那些剩磁远远大于感磁且剩磁方向与地磁场方向不一致的磁性体就不符合这一假设条件,特别是测区中的火山岩分布区,由于剩磁较大会出现磁场畸变现象,使用时应注意甄别。从项目组野外物性测量结果看,区内多数岩石以感磁为主,剩磁方向与感磁方向接近,符合化极的前提条件。 全区采用"频率域偶层位变倾角磁方向转换方法"实现磁场全变倾角化极。在观 ?是测面上建立笛卡尔直角坐标系,使x轴志向磁北,z轴垂直向下。假设观测场T

傅里叶变换光学

中山大学光信息专业实验报告:傅里叶光学变换系统 一、实验目的和内容 1、了解透镜对入射波前的相位调制原理。 2、加深对透镜复振幅、传递函数、透过率等参量的物理意义的认识。 3、观察透镜的傅氏变换(FT )图像,观察4f 系统的反傅氏变换(IFT )图像,并进行比较。 4、在4f 系统的变换平面(T )插入各种空间滤波器,观察各种试件相应的频谱处理图像。 二、实验原理 1、透镜的FT 性质及常用函数与图形的关学频谱分析 力。图1 在该点的厚度。设原复振幅分布为(,)L U x y 其复振幅分布受到透镜的位相调制,附加了一个位相因(,)x y ?后变为(,)L U x y ': 图1 (,)(,)exp[(,)]L L U x y U x y j x y ?'= (1) 若对于任意一点(x ,y )透镜的厚度为(,)D x y ,透镜的中心厚度为0D 。光线由该点通过透镜时在透镜中的距离为(,)D x y ,空气空的距离为0D -(,)D x y ,透镜折射率为n ,则该点的总的位相差为: 00(,)[(,)](,)(1)(,)x y k D D x y knD x y kD k n D x y ?=-+=+- (2) (2)中的k =2π/λ,为入射光波波数。 用位相延迟因子(,)t x y 来表示即为: 0(,)exp()exp[(1)(,)]t x y jkD jk n D x y =- (3) 由此可见只要知道透镜的厚度函数(,)D x y 就可得出其相位调制。在球面镜傍轴区域,用抛物面近似球面,可以得到球面透镜的厚度函数为:

22012 111(,)()()2D x y D x y R R =-+- (4) 其中1R 、2R 是构成透镜的两个球面的曲率半径。公式(4)对双凹、双凸、或凹凸透镜都成立。引入焦距f ,其定义为: 12 111(1)()n f R R =-- (5) 代入(3)得: 220(,)exp()exp[()]2k t x y jknD j x y f =-+ (6) 式(6)即是透镜位相调制的表达式,它表明复振幅(,)L U x y 通过透镜时,透镜各点都发生位相延迟。 从式(6)容易看出第一项位相因子0exp()jknD 仅表示入射光波的常量位相延迟,不影响位相的空间分布,即波面形状,所以在运算过程中可以略去。第二项22exp[()]2k j x y f -+是具有调制作用的因子,它表明光波通过透镜的位相延迟与该点到透镜中心的距离的平方成正比。而且与透镜的焦距有关。当考虑透镜孔径后,有: 22(,)exp[()](,)2k t x y j x y p x y f =-+ (7) 其中的(,)p x y 为透镜的光瞳函数,表达式为: 1(,)0p x y ?=?? 孔径内 其 它 (8) 2、透镜的傅里叶变换性质 在单色平面波垂直照射下,夫琅和斐衍射光场的复振幅分布正比于衍射屏透射系数的傅里叶变换。衍射图像的强度分布正比于衍射屏的功率谱分布。一般情况下,我们是将夫朗和斐衍射图像成像到透镜的像方焦平面出,这就是说,作为成像元件的透镜,就相当于傅里叶变换器。 如图2所示,设单位振幅的单色平面光垂直照射一透射系数为(,)t x y 的衍射屏,与衍射屏相距Z 处放置一焦距为f 的薄透镜L ,先观察其像方平面L 的光场分布。为了讨论方便,这里我们忽略透镜材料的吸收、散射、透镜表面的反射以及透镜孔径大小等因素的影响。

模拟电路之电压频率转换

模拟电路课程设计报告 设计课题:电压频率转换 专业班级:09电气技术教育学生姓名:易群 学号:090805031 指导教师:曾祥华 设计时间:2011/1/10 (以上小二号、行距40磅)

电压频率转换 一、设计任务与要求 1.将输入的直流电压(10组以上正电压)转换成与之对应的频率信号。 2.用桥式整流电容滤波集成稳压块电路设计电路所需的正负直流电源(±12V)。(提示:用锯齿波的频率与滞回比较器的电压存在一一对应关系,从而得到不同的频率.) 二、方案设计与论证 (一)电源部分 单相电压经过电源变压器、整流电路、滤波电路和稳压电路转换成稳定的直流电压。直流电源的输入为220V的电网电压,一般情况下,所需直流电压的数值和电网电压的有效值相差较大,因而需要通过电源变压器降压,变压器副边电压通过整流电路从交流电压转换为直流电压,即将正弦波电压转换为单一方向的脉动电压,再通过低通滤波电路滤波,减小电压的脉动,使输出电压平滑,但由于电网电压波动或负载变化时,其平均值也将随之变化,则在滤波电路后接个稳压电路,使输出直流电压基本不受电网电压波动和负载变化的影响,从而获得足够高的稳定性。在此次设计中则用220v、50Hz的交流电通过电源变压器、整流电路、滤波电路、稳压电路利用桥式整流电路实现正、负12V直流电压。方框图如下: 原理:图 10.1.1 直流稳压电源的方框图 电网电压

直流稳压电源通过变压器、整流、滤波、稳压来实现。 1)通过电源变压器降压后,再对220V 、50Hz 的交流电压进行处理,变压器副边电压有效值决定于后面电路的输出电压。 2)变压器副边电压通过整流电路将正弦波电压转换为单一方向的脉动电压,一般整流电路用单相半波整流和单相桥式整流,但单相半波电路仅试用于整流电流较小,对脉动要求不高的场合,所以此次采用单相桥式整流电路。 3)经过整流电路的电压仍含有交流分量,再为了减小电压的脉动,则接一滤波电 路 , 输 出 电 压 平 稳 。 图 如 下 : 4)交流电压通过整流、滤波后虽然变为交流成分较小的直流电压,但是当电网波动或者负载变化时,它的值也会变动,则通过稳压电路使输出直流电压基本不受电网电压波动和负载变化的影响,从而得到更好的稳定行。 方案一、单相半波整流电路 设变压器的副边电压有效值为U 2,则其瞬时值U 2=2sinwt 。 在U 2的正半周期,A 点位正,B 点位负,二极管外加反向电压,因而处于导通状态。电流从A 点流出,经过二极管D 和负载R L 流入B 点, u 0= u 22sinwt (wt=0~π) 。在u 2的负周期,B 点为正,A 点为负,二极管外加反向电压,因而处于截至状态,u 0=0(wt=π~2π)。负载R L 的电压和电流都具有单一方向脉动的特性,图1为单相半波整流电路: 滤

重磁实验二

《重、磁资料处理与解释》上机实验报告 实验二:频率域位场处理和转换实验 姓名: 学号: 专业:地球物理学 指导教师:王万银、纪晓琳 完成时间:2017.1.10

目录 1 基本原理 (3) 2 输入/输出数据格式设计 (3) 2.1 输入/输出数据文件名 (3) 2.2重要变量名 (3) 3 总体设计 (4) 4 测试结果 (4) 5 结论及建议 (5) 附录:源程序代码 (6)

1基本原理 当已知实测平面的异常时,换算场源以外的异常称之为延拓,分为向上延拓和向下延拓。 半空间狄利克莱问题解析解: [][][]),,(),,(),,(),,()(222ζζ??π y x W F e y x W F z v u Y z y x Q F z v u ?=?-=-+- 其中:)(222z v u e -+-?π称为延拓因子,ζ为计算面Z 坐标,Z 轴向下为正方向,[]),,(ζy x W F 为计算面频率域位场,[]),,(z y x Q F 为延拓面的频率域位场。 2 输入/输出数据格式设计 2.1 输入/输出数据文件名 输入数据和输出数据文件名均保存在“parameter.txt ”中。第一行为输入的低高度观测面数据文件;第二行为输出的高高度观测面数据文件;第三行~第四行依次为输入的扩边比例因子和延拓高度。 A20_mag.grd A53_mag.grd 1.5 3.3 2.2重要变量名 filename_Field:低高度观测面数据文件 filename_Conti:高高度观测面数据文件 Field(m,n): 低高度观测面数据 Conti(m,n): 高高度观测面数据 error: 延拓后的均方误差 factor_x: 扩边比例因子(>1.0) height: 延拓高度(>0:向上延拓,<0:向下延拓) Factor_Conti: 延拓因子 point: 点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