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基础笔记

摄影基础笔记
摄影基础笔记

我们的眼力

一、什么是摄影?

●照相≠摄影

●“照相”简言之:就是把被照的像貌照下来便可以了,主要做记录作用。

●摄影(photography)——本意为光画,即用光作画。“摄影”是对光影的再现、通过摄

影作品来表现出拍摄人对社会、生命、自然的情感。摄影是摄影师通过镜头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这不但要求拍摄者对基本技术的掌握、还要有一个好的修养。

●照相是用眼睛看世界,而摄影是用心看世界。

●“摄影是最简单的,又是最难的艺术。”

二、评价好照片的三项基本原则:

(1)一个鲜明的主题

一副好照片要有一个鲜明的主题(也可以称为题材)。或是表现一个人,或是表现一件事物,甚至可以表现一个题材的某个情节。主题必须明确,使大众一眼就能看出的出来。

好照片要显示出主题是什么——我们称为第一原则——并且确保让大众一目了然。这是拍照片必须树立的一个基本目标。

对于真正的佳作,不仅要有明确的一般性主题,还要有表现普遍性的主题。

谢海龙《大眼睛》《全校师生》

(2)一个突出的重点

一幅好的照片要有一个能吸引注意力的主体。被摄主体可能是一个人、一件物品,或是一群人、一组事物,把观察者的目光吸引、集中到最主要的事体上。

布列松《苦难的眼睛》(1948年南京)

卡特《丘吉尔》

(3)画面简洁明了

三、观察你周围的世界

(1)推荐网站:

中国摄影在线、中国摄影师、色影无忌、新摄影、蜂鸟网、POCO摄影

时光网、豆瓣

土豆、优酷

(2)推荐杂志:

《摄影之友》、《摄影世界》、《中国摄影》、《人像摄影》、《大众摄影》

《看电影》

摄影—人类视觉的延伸

一、摄影术的诞生

?摄影术的诞生和发展依赖于两个因素:

(1)人们对影像信息记录和传播的需求

(2)物理学、化学、电子学等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1、涅普斯(法国)

日光蚀刻法

世界上第一幅照片的成功拍摄者

技术未公开

?1822年,法国涅普斯将一种印刷用的沥青涂在金属版上,然后把涂有沥青的金属版置于暗箱中(“日光蚀刻法”)拍出了世界上的第一张照片《餐桌》,曝光时间长达12小时。

1825年,拍摄了保留至今的世界上第一幅照片《牵马人》。

1826年,《窗外的风景》。

?日光蚀刻法:

将一种印刷用的沥青涂布在锡合金版上,然后放在暗箱中曝光。由于光照的作用,景物明亮的部分使沥青相应的部位变白变硬,然后在薰衣草油中进行“显影”,薰衣草油将变硬的沥青溶解,显露出沥青下面暗灰色的金属版,最终得到一个正像。

2、达盖尔(法国)

银版法

世界上第一个实用摄影术的发明人

1839年8月19日公布于世,宣告摄影术诞生

?1837年,达盖尔成功发明了银版法,将镀了银的铜版在碘蒸气中熏蒸,使其表面形成能感光的碘化银,然后把镀银版放在照相机中曝光约30分钟,再用水银熏蒸“显影”,最后用食盐溶液定影获得影纹细腻、具有金属光泽的正像。

?1837年拍摄的《静物》,是目前所知尚存的最早的一幅银版照片。

3、塔尔博特(英国)

负片—正片法

为现代摄影中的负片工艺奠定了基础

经改进于1841年获得专利,命名为“卡罗式摄影”,一直沿用至今。

1843年,《打开的门》。

二、摄影术的发展

?摄影术的发展包括感光材料和照相机的发展。

1、感光材料的发展

(1)1828年—1888年

1848年,涅普斯的侄子发明了“蛋白玻璃干版工艺”,克服了达盖尔银版无法复制和卡罗式摄影影像质量差的缺点。

1851年,英国雕塑家阿彻尔发明了“火棉胶湿版”,取代了银版法和卡罗式摄影。

1871年9月,英国医生马多克斯研制出了“卤化银明胶乳剂”代替火棉胶乳剂制成干版。

1876年,经过改进的干版可用机器进行大规模生产,摆脱了临时涂布制作湿版的不便。

(2)1888年—1936年

1888年,美国人卡布特制成以赛璐璐作片基的软片取代玻璃板。

1889年,美国伊斯曼公司生产出赛璐璐片基的胶卷,每个胶卷可以拍摄100幅图像。

1906年,英国雷登·温赖特公司制成了全色照相干版。

1907年,法国卢米埃尔兄弟发明了奥拓克罗姆,也叫“天然彩色片”,是一种微粒彩屏干版,是真正使用的彩色片。

(3)始于1936年

1936年,美国柯达公司生产出了三层乳剂减色法合成的彩色反转片——柯达克罗姆。

1942年,柯达公司生产出三层乳剂的彩色负片。

1947年,美国波拉公司研制成功一步成像照相机和与之配套的黑白材料,使人们能立刻看到拍摄结果。

1963年,波拉公司研制成一步成像的彩色材料。

1981年,阿克发和伊尔福公司推出用彩色负片工艺冲洗的染料型黑白胶片。

1982年,柯达公司生产出ISO1000彩色负片,解决了高感光度胶片颗粒粗的问题。2、照相机的发展

(1)1839年—1924年

1888年,美国柯达公司发明了安装胶卷的方箱照相机,对摄影的普及起了重要作用。

1913年,德国蔡司显微镜厂的奥斯卡·巴纳克研制成使用35mm电影胶卷的135照相机。

→这一阶段:

照相机的机身由木箱改为金属机身,镜头由单片新月形透镜发展为校正像差的多组多片正光镜头,镜头上设置了光圈和快门,控制曝光量。

(2)1925年—1953年

1925年,德国莱茨公司生产出平视取景的135照相机,命名为徕卡I型。徕卡135照相机便于携带和抓拍,对新闻摄影的发展和摄影的普及起了推动作用。

1929年,德国禄来公司生产出第一台双镜头反光120照相机,命名为禄来弗莱克斯。

1932年,德国蔡司公司和伊康公司生产出康泰克斯I型135旁轴取景照相机。

1948年,德国生产出第一台五棱镜单镜头反光135照相机——康泰克斯S型照相机。

1948年,瑞典生产出可更换镜头和片盒的120单镜头反光照相机——哈苏照相机。

→这一阶段:

镜头单层镀膜技术得到推广;变焦距镜头诞生;照相机性能进一步完善;德国照相机的质量和产量在当时均有明显优势,徕卡和禄来照相机成为各国效仿的对象。

(3)1954年—1985年

1954年,德国阿克发公司生产出第一台有镜头外测光功能的阿克发EE(电眼)型135平视取景照相机。从此,电子技术应用于照相机领域。

1959年,阿克发公司生产出具有自动曝光(AE)功能的照相机——奥普蒂玛照相机。

1977年,日本小西六公司生产出第一台自动调焦(AF)照相机——柯尼卡C35AF型平视取景照相机。

1981年,日本索尼公司生产出用磁盘记录影像的静态视频相机——马维卡照相机,把光信号转换为模拟的电信号记录在软磁盘上,为数字影像系统的实现奠定了基础。

1983年,尼康公司生产出具有分区评估侧光功能的尼康FA135单反相机。

1985年2月和9月,日本美能达公司生产出由微型计算机控制的135单镜头反光AF 照相机——美能达α7000、α9000型照相机,标志着照相机制作进入以电子技术为主导并逐步智能化的阶段。

→这一阶段:

电子技术广泛应用于照相机领域,实现了自动侧光、自动调焦、自动曝光。光学传递函数理论的推广,新型光学材料的开发和光学加工技术的提高,使镜头质量得以改善。非球面透镜崭露头角,镜头向系列化发展。日本相机后来居上,在自动化程度和产量上开始占有优势。

(4)始于1986年

1986年,美国柯达公司研制出CCD图像感应器,为取代银盐胶片打下了基础。

1988年,日本富士公司和东芝公司研制了富士DS-1P数字照相机,是世界上第一台数字照相机,用CCD作图像感应器,用闪存卡储存影像。

1990年,东芝公司生产了作为商品的MC200数字照相机,像素为40万。

1995年,柯达公司推出623万像素的柯达DCS460型数字照相机,使用的是尼康F90相机的机身和镜头。

1997年,日本东芝公司生产了世界上第一台用CMOS作传感器的数字相机,像素33万。

2000年后,佳能公司先后推出了EOS业余型、准专业型和专业型数字单反照相机。

→这一阶段:

照相机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操作越来越方便。数字影像技术以其传输快捷、处理方便的特点,在新闻业、广告业以及军事和科研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3、中国照相机和感光材料的发展

(1)中国照相机的发展:上海海鸥、江西凤凰

(2)感光材料:保定乐凯

三、摄影传媒的特性

?1、影像的纪实性

影像与被摄景物一一对应。

?2、瞬间的长驻性

摄影与绘画

被摄对象瞬间的凝固使我们能看清一般情况下无法看清的现象。逼真且一次性整体完成。

四、摄影的功能

?1、认识功能:

摄影不仅能记录人眼看得见的事物,还能记录人眼看不见或看不清楚的事物,因而具有揭示未知事物的功能。

摄取过程的直接和所摄图片的真实使摄影具有实证功能。

?2、教育功能:

摄影不仅能客观的记录自然和社会现象,同时能传达拍摄者的思想情感,通过角度、光线、瞬间以及聚焦的选择,通过文字说明或者标题,反映拍摄者对于自然、对

于人生的评价和态度,对观赏者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摄影教育作用的实现离不开语言文字的配合。)

摄影主要通过画面的形象来触动人的心灵,激发人的情感,进而提高觉悟和认识。

吴印咸《白求恩大夫》

对于某些摄影作品来说,其教育作用不是直接的,而是间接的。比如风光作品、静物作品、人像作品等,有的并不直接反映现实生活,有的只是纯粹的形式美,但它可以陶冶人的性情,可以寓教于乐。

?3、审美功能

内容上

形式上

除了作品中反映的客观事物本身所具有的美以外,优秀的摄影作品还能反映拍摄者的构思和拍摄技巧,同样能给观赏者带来美的愉悦。

?4、娱乐功能:

作为大众娱乐,摄影是一种休闲,是一种消遣。

摄影和旅游有着共同的资源。

山西平遥、贵州都匀、河南焦作、浙江丽水、福建武夷\

照相机的分类

一、小孔成像

春秋战国时期,墨子在《墨经》一书中就已记载了小孔成像的现象,并做了精辟的解释,是世界上对小孔成像的最早论述。北宋时,沈括在前人研究小孔成像的的基础上做了许多实验,所著《梦溪笔谈》一书对小孔成像有详尽的记载。

小孔成像的原理:

(1)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2)所成的像为形状方向相反的实像

二、相机分类

1、按外形构造分:

(1)座机及便携式外拍机

(2)大型、中型(120)及小型(135)照相机

2、按自动化程度分:

(1)内测光式

(2)外测光式

(3)自动曝光式(快门优先式、光圈优先式、程序式或双优式)

3、按使用的胶片尺寸分:

135相机、120相机、110相机

大于120底片的相机因使用多页片又称作大画幅相机

(1)135相机:

使用135胶卷,基本像幅是24mm×36mm。

(2)120相机:

使用120胶卷,120胶卷没有齿孔,两头用胶片粘在衬纸上,卷片时靠拉动衬纸输片,它的像幅分别是6×17cm、6×9cm、6×7cm、6×6cm、6×4.5cm数种,分别能拍4幅、8幅、10幅、12幅或16幅画面。

(3)110相机:

使用110胶卷,像幅为13mm×17mm。

4、按取景器系统分类:

(1)平视旁轴取景照相机

平视旁轴取景照相机在摄影物镜旁装有一组单独的取景系统,可作平视取景,并与调焦装置运动,可在取景的同时进行调焦。由于取景器和连动测距装置合并在一起,取景的同时可以伸缩镜头测距,因而在光线较暗的情况下也能调焦准确。由于旁轴取景器是单独的取景系统,和摄影物镜主光轴不在同一个位置,而是彼此平行,因此产生平行视差。物距越近则视差越大。

平常人们使用得较多的袖珍型傻瓜照相机亦采用了旁轴取景照相机的取景方式,它还解决了自动控制曝光量和自动调焦这两个基本技术问题,机身内装有闪光灯,在光线不足时可用来照明近处的景物。现在的傻瓜相机除了自动曝光和自动调焦之外,还有自动输片、自动闪光、自动识别DX编码胶卷,有不少还装有不可卸的变焦镜头。

(2)单镜头反光照相机

单镜头反光照相机的物镜同时兼作取景镜头。单反相机由于使用五棱镜取景,取景看到的像与景物方位完全一致,因而取景非常方便,没有视差,还可以根据需要更换各种镜头,但是在快门开启时,由于反光镜抬起让开光路,因此会由瞬间不能看到被摄对象的神态。

在单反相机中有135和120两种类型。135单反相机的生产厂家有很多,如德国的徕卡,日本的佳能、尼康、美能达,我国的凤凰、海鸥。120单反品牌有瑞士的哈苏,德国的禄来,日本的玛米亚、勃朗尼卡等。

(3)双镜头反光照相机

双反相机一般都是方箱式机身,上下排列两个焦距相同的镜头,上面的镜头共取景和调焦用,机身内部放置一片与镜头主光轴呈45°角的平面镜片,在调焦的磨砂玻璃上所结成的影像明亮而清晰。下面的镜头是摄影物镜,设有光圈和镜间快门,大多独有自拍连动装置。上下两只镜头同步伸缩,当上面的镜头在磨砂玻璃上结成清晰影像时,下面的镜头在焦平面上也同时结成清晰的影像。

(4)机背式取景照相机

大型座架式照相机因其体形重大,需要固定在机架上。它的镜头与机身之间用皮腔连接,通过机背磨砂玻璃屏进行观察、取景、调焦,所见影像是上下颠倒、左右相反的,但没有视差。这种座架式照相机适宜用大幅页片拍摄广告、风光或团体人像,也可将大幅页片分割成若干小幅拍摄单人肖像,供日常营业用。此类照相机也可用于照相制版、翻拍以及其他专业摄影。

5、其他类型的照相机:

一步成像照相机(波拉照相机)

照相机的结构

135相机主要由镜头和机身两部分组成。

120相机主要由镜头、机身和后背三部分组成。

一、镜头

1、镜头:

镜头是指通过摄录系统在一段时间内不间断地拍摄的形象素材,能表达一定的含义,并能与上下镜头进行组接的一段影像。

具体来讲,镜头有三个方面的含义:

①物理学上的镜头

②在拍摄过程中摄像机每一次开机到关机时拍摄的一段影像。

③剪辑后的镜头,指两个剪辑点之间的一段画面。

(1)镜头是相机最重要的部件,镜头的作用是成像,成像质量的高低是评价镜头好坏的标准。一只高质量的镜头必须在解像力、色彩还原、反差、锐度以及校正像差等方面都要达到一定的标准。

(2)镜头由透镜组和部分机械装置构成。透镜数目有二至十几片不等,有的要根据需要把两片或三片胶合在一起。通常,透镜片数多,消除各种像差情况好,成像质量高。

凸(正)透镜:中间厚、边缘薄,能汇聚光线。

凹(负)透镜:中间薄、边缘厚,可以发散光线。

2、焦点:

透镜成像在理想的情况下,同一物点发出的全部光线通过透镜后仍交汇于一点,就是说每一物点都对应唯一的像点,这种物与像之间的对应关系,叫做共轭关系。

薄型正透镜对着一张白纸聚集太阳的光线,光点最清晰时便是太阳的影像,这个会聚点就是物点在像方所对应的共轭焦点,简称焦点。(由无限远照射过来的光线通过镜头折射在主轴上汇聚成清晰的一点,此点称为焦点。)

3、焦距:

单透镜两个球面中心的连接线,就是该透镜的主光轴。主光轴在透镜前后可以无限延长,光心位于透镜内主光轴的正中位置。光源从远处进入透镜的光线为平行光束,这些光线折射并会聚于主光轴的点,即为主焦点。主焦点与主光轴垂直的平面为焦平面。主焦点沿主光轴到透镜光心的距离即焦距(焦点与镜头中心点的距离)。

4、视场:

镜头在底片上成像清晰的范围称为视场。

5、视角:

视场边缘与镜头后节点所形成的夹角为视角。

同一照相机视角的大小受该镜头焦距长短的制约,镜头焦距长,视角小;反之,镜头焦距短,视角大。

6、镜头前压圈上常标有18~135mm, 1:3.5~5.6等字样。

18~135mm,是指镜头的焦距为18~135mm。

1:3.5~5.6是指镜头的有效口径,是镜头的最大光束直径和焦距之比。通光量的大小不仅受透镜口径的影响,还受到镜头至胶片距离(焦距)的影响。比值越大,通光量越大,进光能力就越强;反之,比值越小,通光量越小,进光能力越弱。

恒定光圈

浮动光圈

7、镜头的分辨力是指镜头对物像细微影纹的分辨能力。一般以分辨力的高低来评价镜头成

像质量的优劣,分辨率高的镜头质量好。通常,用成像面上每1mm距离内能清晰的分辨出的黑白线条对数来表征,其单位是“线对/mm”。

8、目前,镜头的表面都加有一层或多层薄膜(SMC),目的是为了增加通光量。

9、镜头的种类和性能

根据镜头的用途和作用可分为标准镜头、广角镜头、摄远镜头、变焦距镜头、特殊用途镜头等多种。

(1)标准镜头:

标准镜头的焦距与底片对角线的长度基本相等,镜头视角在40°~55°之间,这种拍摄景物的透视效果符合人眼的透视标准和习惯。

135照相机标准镜头的焦距是40~58mm之间。

标准镜头的特点:有效孔径大,光学性能好,不宜失真,给人以记实性的视觉效果。(2)广角镜头:

广角镜头的焦距小于底片对角线的长度,镜头视角大于60°。

普通广角镜头:135相机镜头中,焦距为24~35mm,视角在60°~85°左右;

超广角镜头:焦距在12~20mm,视角大于120°;

鱼眼镜头:焦距在6~16mm,视角可达到180°~220°。

广角镜头的成像特点:

①视角大、视野宽阔,可以涵盖大范围景物。

②焦距短,景深大。

③强调前景,突出远近对比关系,产生强烈的近大远小透视效果,体现纵深感。

④产生严重变形,在特定情况下使用时,有助于突出主题,渲染气氛。

(3)摄远镜头:

摄远镜头的焦距长度大于底片的对角线长度,镜头视角小于人眼的正常视角,又称为望远镜头或长焦镜头。目前常用的135相机的摄远镜头焦距有135mm、200mm、300mm、400mm、500mm、600mm、800mm等多种。

焦距在150mm以内的镜头称为中焦镜头,焦距在150~300mm的镜头称为长焦镜头,焦距300mm以上的镜头称为超长焦镜头。

摄远镜头的特点:

①焦距长、视角窄、相对口径小。

②焦距长,影像大,景深小。

③景物的空间透视关系被压缩。

使用摄远镜头拍摄时,由于影像放大率大,视角小,镜头有一定重量,不宜持稳,容易引起震动,因而影响成像的清晰度;且由于景深较小,调焦难度大,通常需要用三脚架拍摄。

(4)变焦距镜头:变焦距镜头的焦距可以调节。

变焦方式有手动变焦和自动变焦。

手动变焦:调焦环、变焦环

变焦距镜头型号:17~85mm

18~55mm、18~135mm、18~200mm

24~70mm、24~105mm

28~135mm、28~300mm

55~250mm

70~200mm、70~300mm

变焦镜头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它实现了镜头焦距可按拍摄者意愿变换的功能。

85~105mm是最适合拍摄人物肖像的镜头。

通过在照相机快门开启的瞬间变焦,还可以产生“爆炸效果”。

(5)微距镜头:

微距镜头是一种用作微距摄影的特殊镜头,主要用于拍摄十分细微的物体,如花卉、昆虫等。

微距摄影镜头的特点:

是以专门拍摄微小被摄物或翻拍小画面图片为目的的摄影镜头,分辨力相当高,不易产生畸变,反差较高,色彩还原较好,可以很好的表现细节。

(6)移轴镜头:

一般拍摄建筑物是站在地上,为了拍到全貌,相机要稍微向上仰。由于建筑物下部较近上部较远,会拍出“下大上小”的汇聚效果。镜头本身是没有变形的,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因为透视关系。纠正办法:相机正对着建筑物拍摄。这时可能镜头视角不足,需要换更广角的镜头。

移轴镜头可以移动或倾斜,它的焦距一般是28mm或35mm。EF移轴镜头不设AF功能。

移轴镜头的特点:

①纠正透视,消除变形。

②调整焦平面位置。正常情况下,相机焦平面与胶片平面平行,用大光圈拍摄,焦平面的景物清晰,焦外模糊;若用移轴镜头调整焦平面,能改变清晰点。

③合适建筑、风景和商业摄影。

(7)柔焦镜头:

用这种镜头拍摄出来的照片与相机移动或调焦不实的效果不太相同,它利用刻意设计的球面像差,而使被摄景物的焦点既清晰又柔和。

因镜头球面像差的原因,用柔焦效果时色彩表现会下降。

在逆光拍摄时亮光会有扩散,产生梦幻的视觉效果。

(8)增倍镜:

增倍镜能够增大光学变焦倍数。它是一个安装在镜头和照相机机身之间的光学附件。

增倍镜具有不同的放大量。一只2×增倍镜能够使影像的大小加倍,也就是说,安装它以后可以使镜头的焦距有效地加倍。如果把增倍镜附加在50mm镜头上,得到的影像会和100mm镜头所拍摄影像大小一样;如果把它装在200mm镜头上,就会得到400mm镜头产生的影像大小.

10、镜头品牌:

(1)德系王牌——蔡司镜头

(2)真正极品——德国徕卡镜头

(3)历史悠久——德国施耐德镜头

(4)光学大厂——佳能镜头

(5)日系最强——尼克尔镜头

(6)经年老铺——宾得镜头

(7)精挑细选——美能达GT镜头

11、光圈:

光圈是在镜头中间由数片互叠的金属页片组成的可变孔径光阑。

镜头上标刻的1、1.4、2、2.8、4、5.6、8、11、16、22…等数字是光圈系数。

光圈的表示:

F1、F1.4、F2、F2.8、F4、F5.6、F8、F11、F16、F22

各级通光量相差2倍,如:F4的通光量是F5.6的2倍,F2.8的通光量是F4的2倍……

光圈系数越大,光圈越小,进光量越少。光圈系数越小,光圈越大,进光量越多。

光圈的作用:

控制进光量,影响成像质量,调节景深。

12、景深:

(1)概念:景深是指拍摄景物的清晰范围。

前景深:从被摄物到最近清晰点的距离

后景深:从被摄物到最远清晰点的距离

→前景深<后景深

(2)影响景深的因素:

A 光圈的大小:

镜头的焦距和拍摄距离(物距)不变的情况下,光圈大、景深小;光圈小,景深大。

B 焦距的长短:

在物距和光圈不变的情况下,焦距越长,景深越小;焦距越短,景深越大。

C 物距的远近:

在光圈和焦距不变的情况下,物距越远,景深越大,物距越近,景深越小。

大景深效果:

小光圈+ 远物距+ 短焦距

采用大景深进行拍摄,可以使物距前后较大范围内的景物均形成比较清晰的影像,甚至可以把从较近距离处直到无限远处的景物都相当清晰地展现在观众面前。有助于使观众清楚地了解被摄主体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常用于拍摄宏大场面的景物。

小景深效果:

大光圈+ 近物距+ 长焦距

小景深带来画面中的局部“虚”,给予观众以丰富的想象余地,使物距前后的景物影像虚化,使画面更加朦胧、虚幻、柔和、含蓄。

利用小景深的虚实对比可以突出被摄主体。

二、机身

1、快门

(1)概念:快门是控制感光片曝光时间的装置。

标记:8、4、2、1、1/2、1/4、1/8、1/15、1/30 、1/60 、1/125 、1/250 、1/500 、1/1000 、1/2000…

(2)作用:控制曝光时间,控制被摄物体的清晰度。

(3)B门俗称“慢门”,在需要长时间曝光时使用。B门状态下,按下快门,快门开启;松开快门,快门关闭。一般需要配合三脚架、快门线使用。

B门适合用于拍摄烟花、闪电、星空等,曝光时间较长,更适合在光线暗淡的情况下拍摄,或拍摄较微弱的物体。

(4)快门的分类:

①中心快门和焦平面快门:

中心快门(镜间快门):最高速度不超过1/500s,对高速运动物体无法拍摄清晰;但拍摄运动物体时不易产生变形,且任何一级快门速度都能和电子闪光灯同步。

焦平面快门:

A 徕卡型横向行走帘式快门:通常与闪光灯同步的最高速度是1/60秒,慢于这一速度可以同步,但快于这一速度则不能同步。

B 康太克斯型纵向行走钢帘快门:通常与闪光灯同步的最高速度是1/250秒。

焦平面快门的快门速度比较高,一般可达到1/1000~1/2000秒,甚至1/8000~1/12000秒,适合高速摄影的拍摄。但在拍摄运动物体时容易变形,且进行闪光时快门速度的选择通常会受限制。

②电子快门

机械快门

倒易率(互易律):

感光材料在感光时的曝光量由一定的照度和照射时间决定,两者结合为曝光总量。如拍摄某一景物时,采用F8、1/250 s 恰好曝光准确,而采用F5.6、1/500 s或采用F11、1/125 s 同样也可达到曝光准确。

改变光圈大小对曝光的影响可利用改变快门速度做补偿,尽管曝光组合不同,但曝光总量不变,变换曝光组合后仍然能得到准确的曝光,这就是倒易律。

光圈快门速度

F5.6 1/500

F8 1/250

F11 1/125

F16 1/60

F22 1/30

倒易率失效:

一般在高于1/1000 s或低于1 s 拍摄时,需开大一档光圈做补偿。仍以上述F8、1/250 s 的曝光组合为例,如提高快门速度到1/1000 s ,根据倒易律原理,开大光圈到F4恰好与原曝光总量相对应,但因曝光时间已短到1/1000 s ,此时倒易律失效,应开大一档光圈到F2.8比较合适。同样道理,如果选择的快门速度达到1 s 甚至2 s ,此时倒易律也失效,可在根据倒易律换算的光圈基础上再开大一档光圈或增加一倍曝光时间。

2、取景器:

取景器是用来观察被摄景物,确定拍摄范围的装置。

(1)平视光学取景器,又称为旁轴取景器。

通过目镜可以看到景物的虚像和画框的虚像,画面框四个拐角所包围的景物即是取景范围,平视旁轴取景照相机大多采用这一结构,取景和拍摄范围有一定的误差。

(2)单镜头反光取景器:

是由镜头、反光镜、对焦屏、五棱镜和目镜等光路组成,经五棱镜的反射,目镜上所看

到的被摄物像与被摄物的方位完全一致,无视差。不足之处是,快门释放的瞬间,反光板向上翘起,视场瞬间变黑,看不见被摄物体。

(3)磨砂玻璃取景器:

多用于双镜头反光照相机以及机背式取景的大型座架式照相机,它的结构有点是简单直观,毛玻璃框大小即为取景范围,但视场有四个角较暗,毛玻璃上的像是左右相反的倒像,有的座机配备正像取景装置。

3、调焦装置:

(1)手动对焦:

手动对焦镜头用MF 表示。

(2)自动对焦:

自动对焦镜头用AF 表示。

4、卷片装置:机械相机

5、其他装置:

(1)内测光系统:能根据胶片感光度和景物亮度提供曝光数据,既能自动曝光,也能手控操作。

(2)闪光同步接点:可接通闪光灯线路,使闪光灯配合快门开启,实现同步闪光。

(3)自拍装置:是一个使快门开启的延时装置,按下快门或特设的自拍扳手按钮,可在8~12秒后开启快门曝光,以便拍摄者有时间把自己摄入画面。

(4)液晶LCD显示屏:提供各种数据,如图像、文字、数字(曝光补偿、感光度、快门速度、光圈系数、电池状况)等信息,是拍摄者对照相机各种技术状况一目了然。

常用摄影附件

一、三脚架

?三脚架是为了保证照相机稳定的必备附件,用云台可把照相机固定在三脚架

上。三脚架多用于慢速摄影(快门速度低于1/30s以下)、多重曝光、自拍、翻拍等,使用长焦距镜头时最好使用三脚架。

?三脚架多用轻金属材料制成,上端装有云台,可以自动调节,任意改变方向、

高度,使用方便。

二、快门线

?快门线是代替手指直接按动快门的一种附件。

?用快门线可以避免照相机按动快门时的振动,拍摄者还可以远离照相机用快

门线来进行拍摄。

三、遮光罩

?遮光罩是装在照相机镜头上遮挡四周光线的一种附件。

?主要用于防止漫射光、逆光和侧光以及杂乱的反射光进入镜头,以防止造成

眩光,使胶片产生灰雾。在风雨天气,还能起到保护镜头的作用。

?遮光罩由金属、塑料或橡胶等材料制成,形状像漏斗,外形有圆有方。遮光

效果要与镜头视角相匹配。遮光角度若比镜头的视角大,则起不到遮光效果;若比镜头的视角小,则会挡掉画面四角的光线,使画面产生暗角。

四、滤光镜

1、UV镜(去雾镜/紫外线滤光镜)

无色透明,能够吸收紫外光。紫外光对眼睛没有刺激,但胶片对它却比较敏感。可以改进影像质量,提高影像清晰度。

2、偏振镜:

减小或消除金属表面的反光,使照片减少光斑。提高景物反差和彩色影像的饱和度。

使蓝天变暗,云朵突出。

消除一定的雾气,增加远景的清晰度。

3、中灰密度滤光镜:

也称为“ND滤光镜”,是一种灰色玻璃滤镜。它能吸收一定的光量,但不改变光线中色光的部分。

它的作用是在强光下避免曝光过度。

①强烈日光下

②强光下使用大光圈或者是慢门

③取得某种特殊效果。

?渐变滤光镜

?星光镜

五、闪光灯

闪光灯是用于照明条件较暗的环境下的摄影器材。

1、电子闪光灯的闪光特性:

(1)发光强度大

一只小型的电子闪光灯的发光强度大于数十只100W的白炽灯的发光强度。

(2)色温高

电子闪光灯的色温与阳光接近,可达5500K,适合于日光型彩色照片的拍摄。

(3)回电时间短

回电时间:电子闪光灯每闪一次之后,完成充电并为下次闪光做好准备所需要的时间。零点几秒~10秒左右。

(4)闪光持续时间极短

电子闪光灯的闪光时间高达1/1000S~1/10000S,有的可达1/50000S。

2、红眼现象:

红眼现象是指在弱光环境中,被摄者眼睛的瞳孔相应开大,当闪光灯光从正面直射时,被摄者视网膜的表面血管对闪光的反射而在彩色照片上产生红色眼珠的现象。采用预闪闪光法就可以避免红眼现象。其原理是:在快门开启前的瞬间,闪光灯先发出光量相对小些的闪光,使被摄者的瞳孔缩小,随即正式闪光曝光,由于被摄者瞳孔已经缩小,故不会产生红眼现象。

3、闪光灯与照相机的连接:插座连接

在照相机上设有直接插入闪光灯的装置,称为“热靴”或“直接接触触点式插座”。当闪光灯灯脚插入插座并固定紧后,插座上的同步接触点与闪光灯灯脚上的同步接触点紧密相连,完成闪光灯与照相机的连接。插座上触点的多少,决定着自动闪光功能的多少,触点多,自动化闪光的功能就多。

4、闪光灯的曝光控制:闪光同步

闪光同步是指闪光灯在照相机快门完全开启的瞬间闪光,是整幅画面够感光。

不同快门结构的照相机,其闪光同步速度是不同的:镜间快门照相机的任何一档速度都有同步闪光曝光的效果;焦平面快门照相机应注意使用说明书中规定的最高闪光同步时间,等于或低于这个时间都能是整个画面感光。

5、闪光灯的使用:机位直接闪光法

将闪光灯直接插入照相机的闪光灯插座,进行正面闪光照明。这种闪光方式产生的平涂光效果,被摄体立体感差;离主体近的背景上会有主体黑色的投影。为避免投影,可升高拍摄点,是时黑色投影落在下边,或拉大主体与背景的距离,或用柔光片,使闪光变成柔和的散射光。

六、照相机的使用和维护

1、照相机的使用

(1)首先要仔细阅读说明书,按照规定程序操作使用。

①感光度的设定:ISO200~800

②白平衡的设定:自动白平衡

③图像格式设定:

?图像格式:

①RAW:是一种无损压缩格式,它的数据是没有经过相机处理的原文件。

②JPEG:文件后辍名为“.jpg”或“.jpeg”,是最常用的图像文件格式,也是目前网络上最流行的图像格式,可以把文件压缩到最小的格式。

③GIF:是经过压缩的数据,文件较小,可以保持动画效果。

④BMP:位图

⑤PDF:矢量和位图图形

⑥TIFF:是现存图像文件格式中最复杂的一种,它具有扩展性、方便性、可改性,可以提供给IBMPC等环境中运行、图像编辑程序。

⑦PSD:是Photoshop的专用文件格式,文件扩展名是.psd,可以支持图层、通道、蒙板和不同色彩模式的各种图像特征,是一种非压缩的原始文件保存格式。可以保留所有原始信息,在图像处理中对于尚未制作完成的图像,选用PSD格式保存是最佳的选择。

④色域设定:

?色域设定:

标准:色彩正常

人像:品红+2档,使皮肤略显红润

sRGB:适合用于PC机屏幕显示,色域窄,较艳丽但层次少

Adobe RGB:适合专业应用,色彩不太艳丽,但色域宽,色彩的记录能力高,有优良的后期制作空间,能最大限度的再现色彩

(2)注意电池的使用。

(3)图像存储

(4)手持相机,若持机不稳,会导致影像模糊。

掌握正确的持握相机方法也是能够持稳相机的一个重要因素。

持握基本要领:双臂收拢紧靠两肋,放松、直立,两脚左右相距一步或前后叉开站稳,相机紧紧贴在面颊上,按动快门时动作要轻,并且要屏住呼吸。在低角度拍摄时,采用坐地跪姿要比蹲着稳妥,有利于利用两肘和膝盖支撑相机。

2、维护:

(1)充电

(2)常用

(3)四防:防灰、防寒、防潮、防震

测光

一、测光表

1、关于测光表:

测光表是一种测量光线的光学仪器,它能科学的测量出光线的强弱,指出曝光时应该使用的光圈和快门组合,使感光片得到正确的曝光。

2、测光表的种类:

测光表有不同的分类方式,但常见的有两种。

(1)内装式和独立式

?内装式测光表多数位于镜头的后面,在反光镜的附近,也有位于镜头筒一侧的

机身上。

?独立式测光表,是脱离照相机,单独存在的测光仪器。

(2)入射式和反射式

?入射式测光表是测量被摄物体接受的照度,测光时,测光表直接朝向摄影物镜。

?反射式测光表是测量物体表面反射光线的亮度,使用时必须使测光表朝向被摄

体,测出该物体各个部位的平均亮度。

→现代相机绝大多数带有测光系统,又称为“内装式测光表”。相机的测光系统都是属于反射式测光。

二、相机测光系统

1、相机测光系统的测光方式

(1)平均测光(又称为“整体测光”)

这是最基本的一种测光方式,这种测光方式将被摄体在取景屏画面内的各种反射光线的亮度综合评估而获得平均亮度值。平均测光的特点是使用简单,但测光精度不高,在取景范围内明暗分布不均匀的状况下,较难直接依据测光数值来确定合适的曝光量。尤其是当画面中有大面积的白或黑色物质时,给我们提供的往往是一个不准确的曝光值。

(2)中央重点平均测光(又称为“中央均衡测光”)

中央重点平均测光主要测量取景屏画面中央长方形或圆形(椭圆形)范围内的亮度,其它区域给以平均测光,长方形或圆形(椭圆形)范围外的亮度对测光结果的影响较小。至于中央面积的多少,因相机不同而异,约占全画面的20-30%。

由于是依据画面中央最重要主体的光亮度来读取合适的曝光值,中央重点平均测光的精度高于平均测光。

→另外一种中央重点测光的形式叫做“底部测光”,与中央测光相似,它是对画面的下半部测光,可以减少对天空的过多注意而产生的错误测光。

(3)局部测光

局部测光覆盖了取景器中央约8%的面积,在逆光条件下,容易使背景比主体更亮,这

种情况时,局部测光模式非常有效。

(4)点测光(Spot metering )

点测光的测光范围是取景器画面中央占整个画面约2~3%面积的区域。点测光基本不受测光区域外其它景物亮度的影响,因此,可以很方便地使用点测光对被摄体或背景的各个区域进行检测。点测光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精度。要实现准确曝光,测光对象应该适合18%灰的要求。

(5)评价测光(又名“矩阵测光”、“分区测光)

这种测光模式也称“智能化”测光,是一种高级的测光方式。测光系统将取景画面分成若干区域(不同的相机划分的形状和方式不同),分别设置测光元件进行测量,然后通过相机内的微电脑对各个区域的测光信息进行运算、比较,并参照被摄主体的位置,推测出被摄体的受光状态是逆光还是一般光照,从而决定每个区域的测光加权比重,全部衡量后,计算出合适的曝光值。

评价测光是现代多数单反相机的标准测光模式,适合大部分拍摄情况,甚至包括逆光条件。在检测拍摄主体的位置、亮度、背景、顺光和逆光等之后,相机设置适当的曝光参数。

2、根据测光系统在相机的位置不同,可将测光方式分为:外测光、TTL测光、TTL-OTF测光。

(1)外测光

外测光主要是测光不通过镜头。有的在镜头上或在镜头上方的机身上,属于平均测光。

缺点:由于测光与成象范围不一样误差较大,当使用滤镜时误差大。

(2)TTL测光

TTL测光是通过镜头测光,使用于单反相机。

特点:表面看不到测光系统元件,测光范围与成象范围一致,多采用中央重点测光,测光准确性比外测光高,使用滤镜不用考虑暴光补偿。

(3)TTL - OTF测光

通过测量胶片反光的测光,又称实时测光。测光元件在反光镜下,胶平面前下方,在实际暴光时测量准确性更高。

一般有这种测光系统的相机具备两套测光系统:TTL-OTF测光为自动,TTL为手动。

摄影曝光

一、曝光基本知识

1、有关曝光的几个问题

●光线投射在物体上,其反射光通过照相机镜头聚焦于感光材料上,产生光化学

反应,形成看不见的潜影,再通过规范的显影和定影生成负像,这就曝光。

→曝光量:

光线的强度乘以光线作用的时间

E(曝光量)=I(照度)×t(曝光时间)

●光线强度:感光片受光照射的强度,即照度,单位I(勒克斯)。曝光量的单位

为勒克斯/秒。

●控制光强和光在感光材料上时间的长短,具体的操作是靠照相机的

和控制。

2、准确曝光曝光过度曝光不足

影响曝光的因素有很多,如胶片的感光度、光照角度、天气/季节/海拔的变化、被摄物体本身的反光能力、滤光镜对光线的阻光率等。

●决定曝光量的多少,通常是依据胶片的感光度及被摄对象反射光线的强弱,配

合光圈和快门调整得出。

●在一定的光照条件下,开大光圈、放慢快门速度,会增多曝光量;缩小光圈、

提高快门速度,会减少曝光量。

→光照强时,可以通过缩小光圈或提高快门速度来减少曝光量,达到正常曝光。

光照弱时,可以通过开大光圈或放慢快门速度来增加曝光量,达到正常曝光。(1)准确曝光

要做到准确曝光,就要掌握被摄体接受光线照到的强弱,并控制其再胶片上停留时间的长度(曝光时间)。对相机来说,光圈的大小不仅是用来控制景深,也可以控制光线照度;快门速度的快慢也可以控制曝光时间,因此光圈和快门在不同条件下的正确组合,是曝光准确与否的关键所在。

曝光准确的胶片接受了足够的光,使得底片上既有高光部位的细节,也有阴影部位的细节,准确地记录了整个被摄体各个部位的所有不同影纹,较好的表现了被摄体原有的色调和层次。

当然,一张曝光准确的底片还必须经过规范二适度的暗房显影,才能使它潜在的全部影纹呈现出来。胶片如果冲洗不当,也会造成底片密度的不适当。

(2)曝光过度

曝光过度是指在拍摄过程中,因对拍摄体亮度估计不足,使胶片感受的光线过多,在底片上形成很厚的银盐积淀,导致底片很黑很厚,画面中几乎没有透亮的地方,影像高光部位的层次、细节基本消失;底片缺少应有的影纹,冲洗出来的照片画面呈灰白色,且不够清晰。

→这种情况下,在拍摄时应相应的减少曝光量,或者是调整感光度加以控制。

照片的影像清晰与否,一般认为是对焦问题,而忽略了曝光量对清晰度的影响。感光太多,显影时已感光的银盐易于扩展波及邻近未感光的银盐。银盐曝光后,在会颗粒处发生的折射、反射、散射作用,产生光学浑浊度(光渗),感光越多,作用越大,在一定程度上影像底片的颗粒度、清晰度和锐度。

(3)曝光不足

我的摄影学习笔记

摄影笔记 1.首先我要提出的几种拍摄场景的问题 (1) 突出被摄主体,虚化背景,怎么拍? (2) 突出细致景物,色调艳丽,背景适中,怎么拍? (3) 夜景无支架,怎样表达无颤抖和夜色效果 (4) 夜景有支架,怎么拍 (5) 微距特写怎么拍 (6) 全景怎么拍,怎么连接? (7) 如何拍光束? 2.拍摄主体是什么? 从室外的风景照而言,一般有以下两种情况: (1)以人物以中心。绝大多数摄影属于此列。我们到风景点旅游或是到公园闲庭信步,拍照留影主要作为日后的美好回忆,可选择代表性的建筑、花丛、草地、湖水等等背景来衬托主体人物。人物在画面中应占据主要地位,成为视觉中心,若能进一步通过表情、动作等内容生动再现人物的内在气质,那必将使其值得永久珍藏! (2)以风景为中心,用人物作点缀。多用于表现特别的景致。如拍大佛像,以画面中占了很小比例的人来反衬佛像之大,以表现古代文明之伟大成就;再如杭州太子湾公园,春天草坪养护期间,圈起保护的大片大片嫩绿的草地连绵至远处墨绿的青山,再加上孩子们吹的泡泡随风飘逝,形成绝妙的人造自然景观,在构图中把绿色作为主体,人物点缀其生机,以展现那种人间天堂的美景。 阴阳脸与大黑脸“阴阳脸”是指人像面部受到90度侧光的照射,一半黑,一半白,这种方式的拍摄往往表现强烈的戏剧效果,若作为生活摄影就不太合适。大黑脸是指逆光人像曝光不足的后果。若拍摄人物背影或侧面,倒是可以达到剪影效果。而拍摄正面人像,最好是适当加以补光,比如用闪光灯或是反光板之类的工具加以弥补。初学者往往不注意光线在整体构图中的作用,或者总是习惯性地使用一成不变的某种光线,所以难以提高。先了解光线的基本知识,再动手实践,勇于突破,才能跨越自己。头上长树由于照片的平面造型特点,一不小心,很容易把远处的树枝、电线杆“嫁接”到主体人物上,仿佛从头上长出来一样,使原先可能很好的照片美中不足。其实只要在拍摄的时候,稍加留意变换角度就可以避免。 3.拍摄主体与景深 通俗的说,景深就是照片上图像前后的清晰范围。 景深大小的控制主要决定于三个因素:光圈大小,镜头焦距长短,拍摄距离远近。 光圈与景深的关系(主要) 光圈越大,景深越小,背景越糊 镜头焦距与景深的关系(次要) 焦距越长,景深越小,背景越糊(所以要拍长焦) 拍摄距离与景深的关系

管理基础知识点重点归纳

管理基础知识重点归纳(全) 一、管理 ■含义:1.管理是由管理者引导的活动 2.管理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进行的 3.管理是为了实现组织目标 4.管理需要有效地动员和配置资源 5.管理具有基本职能 6.管理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 ■管理的特性:1.管理的二重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首先是指管理的生产力属性和生产关系属性。管理工作既有科学性又有艺术性。 2.管理具有目标性。 3.管理具有组织性。 4.管理具有创新性。 ■管理的基本职能:计划 组织(组织设计、人员配备、组织运行) 领导 控制 ■管理的类型:按公共领域和非公共领域划分,现代管理分为公共管理和企业管理。 ■管理者的层次分为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基础管理者。同时整个组织还包括一层作业人员。 ■按管理人员的领域分为综合管理人员和专业管理人员。 ■管理者的角色:人际角色(代表人角色、领导者角色、联络者角色)、信息角色(信息监视者、信息传播者、发言人)、决策角色(企业家、故障处理者、资源配置者、谈判者)。 ■管理者应具备的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 ■管理环境之组织环境的分类:外部环境(一般环境和特殊环境);内部环境(人力资源、财力资源、物力资源和信息资源和各项管理手段完善与协调的程度) ■外部环境:一般环境(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技术、自然环境) 特殊环境(产品的用户、竞争对手、供应商、政府机构、社会团体) ■两种程度四种环境状况,美国的邓肯的静态(稳定)—动态(不稳定),简单—复杂得来。 ■SWOT(内外部环境综合分析):S优势、W劣势、O机会、T威胁。 二、决策 ■决策的本质:1.决策应有明确合理的目标; 2.决策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备选方案,但只能采取其中一个; 3.必须知道采用每种方案后可能出现的各种后果; 4.最后选取得方案,只能是“令人满意”或“足够好的”,而不可能是最优的。 5.决策的实质是为了谋求企业外部环境、内部条件和经营目标之间的动态平衡而作出的努力。 ■决策的特征:前瞻性;目标性;选择性;可行性;过程性;科学性;风险性。 ■决策的作用:决策时决定组织管理工作成败的关键; 决策时实施各项管理职能的保证。 ■决策的类型:1.按决策的重要程度,可分为战略决策、战术决策和业务决策。 2.按决策的重复程度,可分为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 3.按决策的信息可靠程度,可分为确定型、风险型和不确定型决策。 4.按照参与决策主体不同,可分为个人决策和群体决策。 ■决策的原则:满意原则;系统原则;信息原则;预测原则;比较优选原则;反馈原则;效益原则。 ■决策的制定过程:1.确定决策问题;2.确定目标;3.拟定备选方案;4.分析备选方案;5.选择最优方案。

摄影书读书笔记

读《现代新闻摄影》笔记 鉴于从学长学姐那儿了解到的相关信息,即大二下学期的专业课是摄影方面的内容,,我决定看了一些与摄影相关的书,这次写的篇读书笔记就是与摄影有关。 这本《现代新闻摄影》主要是与摄影的理论知识有关。它介绍了数码相机的相关方面,从中,我了解到一些细节知识。 我重点的记录了一些内容: 1.光圈与速度的功能:照相机的镜头内由金属片组成的能够伸缩的光孔叫作 “光圈”。它是摄影曝光的一个控制系统,快门按下,影像的光色穿过光圈感应在影像传感器上,之后经过影像处理器把所感应的光线与色彩转化为数据存储在影像记忆卡中。其影像传感器受光多少,还与光圈开启后的曝光时间长短密切相关,那么,这个时间控制系统是“速度”。 2.在曝光控制和影像的表现方面,相机的功能重大。其中包括一些光影效果、 画面构成、摄影观察、题材表现画面语言表达、文字表述、传播方式等。3.白平衡:AWB 自动调节系统,相机根据环境自动调节。其色温的跨度是 3000----7000k 日光适应拍摄的光线条件是明亮的室外日光下,其色温在5200k左右 多云适应在黎明、傍晚或多云光照条件下拍照,可过滤部分蓝色,使照片画面区域正常。其色温约为6000k 钨丝灯适应在室内的白炽灯下拍照,可过滤部分黄色,是照片色彩趋于正常。其色温约为3200k 荧光灯适应在室内的日光灯下拍照,可过滤部分绿色,使照片色彩趋于正常。其色温约为4000k 闪光灯其色温约为6000k,接近日光色温,可拍出教真实的色彩。 自定义手动调整色温,其色温约在2000—10000k。 4.ISO感光度:感光度调节:在强烈日光条件下使用ISO25或ISO50;白天在户 外,一般晴天或其他比较明亮的光照条件下使用ISO100中速感光度;在白天微弱的光线条件下或室内用ISO200以上的高速感光度。同时,在弱光条件下也可以用ISO100以下的低速感光度拍照,其先决条件有二:一是拍摄

纪录片创作期末考试笔记总结.doc

4 辨析专题片和纪录片的异同:相同:1都是取材真实的现实生活,都以真实性、现实感作为创作生命(只内容和拍摄方法)2表现手法,纪实特质,都采用纪实主义拍摄手法 区别:1反应生活方式不同:纪录片以事信人,专题片以理服人 2表现手法不同:纪录片采用新闻镜头属于新闻范畴,专题片表现生活需要,多采用艺术镜头。 3时空处理不同:纪录片采用进行时来再现生活,专题片则可以灵活运用。 4镜头运用方式不同:纪录片采用头牌、隐性拍摄,专题片用艺术表现 5结构形态不同:纪录片一般以时间变化纵向结构,专题片采用空间变化横向结构 6思维方式不同:纪录片思维立足展现生活,专题片则是在展现生活的基础上表达思想 7纪录片的内涵: 1纪录片是非虚构非表演的影视纪实艺术2纪录片是对客观世界进行记录的影视作品 3纪录片是一种意识形态的表达方式。纪录片的本质特征是视听形象纪实性。 8 纪录片的片种属性:(一)表现对象的非虚构性a纪录片艺术的影像本性:再现物象原貌,照相本性,纪录片的本质特征是视听形象纪实性b纪录片艺术的永恒主题:人,以人为主表现对象c纪录片的照相本性与思辨性共存,通过主观意识反应客观现实。(二)内容领域的丰富性a纪录片的选题范围是非常广泛、丰富的,自然的、人与自然的,历史的、人与社会的,人与人的题材,这些都可以纳入纪录片创作者的视野。b我国目前的纪录片题材多集中于社会生活层面,对资源题材。科技题材历史题材等方面涉及较少。C扩宽题材的范围,一方面需要有资金、设备、人员、技术等条件的支持,另一方面也需要纪录片工作者随时将关注的目光投向更广阔的世界。唯有这样,纪录片的发展才会出现一片更广阔的前景。(三)艺术手法的多样性纪录片是多种艺术手段的综合产物(四)语言元素的综合性字幕(说明画面、抒发导演情感,调节影片节奏甚至确定影片风格、激发观众好奇心调动气氛,转场)镜头语言(长镜头是纪实性电视纪录片增强真实感的重要美学手段)画面语言(叙事和表意)、音响语言(也叫同期声)、文学语言(指解说词)、音乐语言 9 纪录片的社会功能:(一)传播知识和舆论导向功能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的载体,纪录片具有一定的社会功能:反应生活,记录历史,传播知识和舆论引导、审美作用等,也存在社会功利性。(二)记录历史和解释历史的功能它最直接的功能就是记录,真实记录丰富多彩、纷纭复杂的现实生活。由于他真实,所以具有文献性。(三)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功能纪录片在社会现实生活中起到了传播真实的信息,扩宽人们的视野,交流和宣泄人们情感、启迪人的智慧,引导人们去思索的作用。(四)给人以愉悦的功能优秀的纪录片是艺术创造,他真实,因而具有真实美,它万巨额人们熟悉但熟视无睹的情况,因而产生陌生的距离美。 10 纪录片的分类:(我国)(一)纪实型专题节目:指用自然朴实的方法,真实地报道、反应社会生活和人文现象的电视专题节目。(二)创意型节目:指在生活真实的基础上,渗透创作者浓重的主体意识,具有较强的创作意识的电视纪实节目 11纪录片使用电影艺术的母体,在电影艺术的不断发展中陆续分化出故事片、新闻片、动画片等不同片种。电视普及后,纪录片在电视上空前发展,出现了“电视纪录片”。 12外国纪录片的起源和发展 (一)卢米埃尔简单纪实的原始电影 1895年卢米埃尔兄弟发明电影,被称为活动照片。代表着纪录电影的开端。坚持“影片是再现真实生活《工厂大门》《火车进站》 (二)弗拉哈迪(美国)和《北方的纳努克》 (1)纪录片之父是罗伯特.弗拉哈迪。纪录片创始人。《北方的纳努克》是第一步完整意义上的纪录片。(2)《北方的纳努克》是一部有人物、有故事、充满诗情画意的现实生活的纪录片,他是写实传统与技术主义的矛盾产物。弗拉哈迪的创作主题:赞扬现代文明入侵以前的自然美和人性美。弗拉哈迪的重要贡献:坚持非虚构的原则下,积极介入生活、真实性生活场景和作者主观感情的完美结合。利用搬演,某些东西与事实不符。

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详细笔记整理

基础心理学知识复习概要 第一节绪论 第一单元基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 一、心理学概述 心理学研究:①动物的心理现象;②儿童的心理现象;③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及活动规律的科学。 基础心理学是研究正常成人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基础学科。 基础心理学总结的心理活动规律是:①心理活动最普遍、最一般的规律;②对心理学各分支的研究都具有指导的意义。 二、基础心理学的内容 基础心理学的内容可以分为四个方面: (一)认知;(二)需要和动机;(三)情绪、情感和意志;(四)能力、气质和性格认知,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心理现象。 需要和动机是推动人从事心理活动的内部动力。 意志是人的思维决策见之于行动的心理过程。 一般把心理现象分为:①心理过程和人格;②知、情、意和个性。 心理现象可分为心理过程和人格。 一、心理是脑的机能 动物心理的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动物心理的发展经历了感觉、知觉和思维萌芽三个阶段。 人的心理是:①脑的机能;②客观现实的反映。 人的心理是脑的机能得到了:①心理发生和发展过程的科学事实的证明;②生理科学研究资料的证明; ③临床事实的证明;④人们生活经验的证明。 二、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心理是大脑活动的结果,却不是大脑活动的产物。 心理反映的特点有能动性和主观性。心理反映不是镜子式的反映,而是能动的反映。 心理反映的形式可以是:①事物的形象;②概念;③体验;④活动。 由于人的心理和行为之间的关系使得我们可以通过人的行为客观地研究他的心理。 心理和人的行为之间的关系表现为:①心理支配人的行为;②心理通过行为表现出来。但心理和行为不能划等号,不能说“心理就是行为”,“行为就是心理”。 心理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中间科学或边缘科学。下列说法是不正确的:①心理学是自然科学;②心理学是社会科学;③心理学既不是自然科学也不是社会科学。 第三单元心理学发展简史 一、科学心理学的建立 1879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德国艾宾浩斯:“心理有一个长的过去,但只有一个短的历史。” 古希腊的希波克拉底把人分为四种类型: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 罗马盖伦提出气质这个概念; 19世纪中叶,心理学成为实证科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德国韦伯,1840年发现了差别感觉阈限的定律,即韦伯定律。 德国费希纳于1860年开创了心理物理学的新领域; 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是冯特。 冯特用内省法研究感觉、知觉、注意、联想等心理现象,提出了统觉学说和情感三维说,还主张用民族心理学的方法研究高级心理现象。

2020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基础知识复习笔记(超强)

2020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基础知识复 习笔记(超强) 教育基础知识与基本原理 教育与教育学 教育一词最早出现在<孟子.尽心上> 英国斯宾赛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提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简答:数学教育中应该进行德育吗? (1)教书育人 (2)落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要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广义的教育: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等素质发展的活动就是教育 狭义的教育:学校的教育,是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在特定的教育场所,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以使他们的身心朝着社会期望的方向发展的过程 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措施((或称教育影响),教育内容和手段) 教育内容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施教的载体,有教科书、教学参考书、电视影像、报刊、广播; 教育手段包括教育方法,受教育者的学习方式以及物质器具 教育者是教育活动中的主导因素 受教育者是学习的主体,

三要素的关系:在三要素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是学校教育过程中最主要的关系和矛盾 教育的起源说 生物起源说:利托尔诺,把动物的本能等同于教育,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 心理起源说:孟禄,把教育看成简单的模仿,没有认识到教育的目的性 劳动起源说: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指导下形成的,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社会的生产劳动实践之中 教育的发展阶段 原始社会教育: (1)没有阶级性 (2)传递生产经验 (3)在生产生活实践中进行 古代教育:包括奴隶社会教育和封建社会教育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家 宋代以后,四书五经成为学校教育的基本教材 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其特点有 (1)鲜明的阶级性

摄影基础知识学习笔记之光与色光与色

摄影基础知识学习笔记之光与色:光与色 1.光源色:不同的光源有不同的颜色。如果用三棱镜将白光进行分解,就能分解出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在不同色光的照明下,会产生不同的色彩效果。例如,同一个白色的物体,在白光的照明下,显示出的物体固有色即白色物体变成了绿色;在红光照明下,白色物体变成了红色…… 2.物体的固有色:物体本身的颜色只有在柔和的白光照明下,才能准确地显示出来。例如,白光照射到黄色物体上所色光的波长,所以,看上去是黄色;白光照射到红色物体上反射的光波长相当于红色光的波长,看上去呈红色…… 3.光的三原色:三原色光是指光谱中的红、绿、蓝三种色光,而不是绘画中的红、黄、蓝三种原色。红、绿、蓝三光,光的三原色以不同的比例进行混合,可获得不同的复色光。 红、绿、蓝光的混合 4.光的三补色:两种色光相加,如果能获得白光,那么,这两种色光互为补光。如: 红光+青光=白光 绿光+品红光=白光 蓝光+黄光=白光 也可以说,从白光(由三原色光等量相加的光)中减去任何一种原色光,余下的色光即为被减去的色光的补光。如:白光-绿光=品红光(红光+蓝光) 白光-红光=青光(绿光+蓝光) 白光-蓝光=黄光(红光+绿光) 因此,品红、青色、黄色又称减色法中的三原色。彩色胶片、彩色印刷的染料和油墨就是以此为基础的。 5.色彩三要素:色别、明度和纯度是色彩的三要素,是色彩识别和分类的基本依据。 (1)色别:色别是指彩色给人们视觉上某种特定的感受,色别与光谱成分(波长)有关。一般把色彩分为红、橙、 色别。 (2)明度:色彩的明度,是指物体表面对色光的反射程度。反射的色光越多,物体表面的色彩越明亮,明度越高。决于照明光源的亮度和物体的固有色。例如,当照明光源发射出的光不是纯白光,而含有蓝色成分,照射到白色的物面呈现出一种蓝色调。在相同的照明下,不同的色别明度不同。假定白色的明度为100,黑色的明度为 0,各种色 白色 100黄色 78.9橙色 69.85绿色30.33红色 4.93

化妆基础笔记

化妆基础笔记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基础班 第一节化妆 一、化妆的定义:利用特殊的工具及手法使人发生目的性的改变。 二、化妆的分类: 1、生活美容妆:生活日妆,生活晚妆,生活新娘妆 2、摄影化妆:个人写真,影楼,平面广告、杂志(静态) 3、电视类化妆:播音员,广告妆,MV,大型综合类,不同栏目的主持人(动态) 4、表演展示类化妆:T台妆,发布会,车展,专业大赛 5、舞台妆:歌剧,音乐剧,话剧,舞剧,戏曲 6、影视妆:绘画化妆,毛发化妆,塑形化妆,整形化妆,气氛效果 7、饰物的佩戴法 三、面部的专业术语 1、额:从眉毛到发际线的位置 2、眉毛:眼眶上缘两条呈弧形的短毛 3、眉心:两眉毛之间的位置 4、眼睑:分上眼睑,下眼睑。环绕在眼睛周围的皮肤组织,且边缘长有睫毛。 5、眼角:分内眼角,外眼角。从内眼角到外眼角形成了眼裂。 6、眼眶:眼皮外缘所构成的框。 7、鼻梁:鼻子隆起的位置。(鼻根鼻孔鼻尖鼻底线鼻翼鼻唇沟) 8、腮:脸的两侧,眼睛到下颌。 9、颌:分上颌,下颌。上颌:鼻底线到颌角。下颌:两颌角之间经过下巴。上下颌形成颌角。 10、嘴:上唇、下唇。上唇:最凸起的两点是唇峰,两唇峰之间最低点是唇谷,两边为唇角,两唇角之间形成唇裂。最凸起的部分是唇结节。下唇:最凸起的唇珠。 11、颏:脸的最下部,颏的最凸起的部分为颏结节。

第二节面部的五官比例 1、脸部的五官比例:一般分为三庭五眼,三庭为长度,五眼为宽度。 2、三庭:上庭,中庭,下庭,上庭:眉毛到发际线的位置。中庭:眉底线到鼻 底线的位置。下庭:鼻底线到下颏。 3、五眼:两内眼角之间与两眼,及两侧外眼角到发际线的位置构成五眼。 4、现在国际上流行三庭三眼。 5、面部的型:分外轮廓,内轮廓。外轮廓:两眉峰垂直线往下以外到发际线的 位置。内轮廓:两眉峰垂直线往下以内的位置。 第三节化妆品的认识及使用 1、粉底的构成:水,粉,油,色料 2、粉底的作用:遮瑕,统一皮肤色调,体现皮肤的健康状态,改善皮肤质地, 保护皮肤,增加面部立体感。 3、粉底的分类:从范围上可以分为局部和大面积。局部:调理液、珠光粉 底、遮瑕膏。调理液:用于调理皮肤的颜色,大地之前。膏状、霜状的粉底可不用。珠光粉底:较普通的粉底增加了云母,用于提亮。遮瑕膏:粉状,打底后使用。大面积:液态、固态、霜状。液态粉底:水多,油少,粉少。遮瑕弱,易脱妆,适合皮肤好的,适用于图片妆,广告妆,日妆。其优点是清透、自然。膏状粉底:谁少,油多,粉多,遮瑕强。操作不当易堵塞毛孔,适合于皮肤不好,瑕疵多,适用于影楼化妆,舞台妆。不适合皱纹多的人。膏状:介于液态粉底与膏状粉底两者之间。 4、粉底的色调:亚洲人—米色黄种人—米白色偏粉—室内上班人员, 或者新娘妆 深咖色—暗颜色浅咖色—男妆小麦色—适合时尚妆 5粉底的打法: 打法:印按法,点拍法,平涂法,摁→拉法 顺序:由上至下,由里到外。 6、粉底的选择:细腻,融合力好,附着力好;颜色接近皮肤,如果没有可以有多色调出需要的颜色;专业产品,颜色齐全。 7、注意事项:衔接自然,不能有明显的界限;均匀。 8、调理液的颜色及使用:紫色—黄皮肤绿色—红血丝米黄+肉橘—黑眼圈米色—白皮肤肉粉可做腮红,肉粉可以提亮。 第四节

教育综合基础知识—班级与班主任笔记整理

第一章班级 一、班级的概念 班级是一个复杂的小社会体系,是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本的行政组织。班级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是学生从事集体活动、结交好友的场所。因此,它具有满足学生的需求、促进学生的发展、矫正学生的行为等功能。 二、班级组织的发展 最早使用“班级”一词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家伊拉莫斯,借用古代罗马教育家昆体良在《关于学生的制度论》中的“班级”一词,描述了伦敦保罗大教堂的学校情形:学生呈阶梯状围坐在圆形教室了学习。 最早从理论上设计班级组织的是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一书中提出班级授课制的设想。学生按照年龄划分不同的班级,每个班级配置合适的教科书和专门的教学方法。 19世纪初,英国出现“导生制”,根据儿童的年龄和发展水平划分等级,对进度相同的儿童系统性地开设科目,编制班级,实施同步教学,配备导生,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对低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和管理。 在中国,严格意义上的班级授课制产生于19世纪末,于1862年京师同文馆中采用。 (一)班级授课制的主要优点 1.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 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3.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育作用。 (二)班级授课制的主要缺点 1.教学活动多由教师直接做主,学生的主体地位或独立性受到一定的限制 2.重视预设内容的教学,课堂教学的开放性、生成性、创造性不够。 3.强调统一、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 解决方法:将群体教学和分层教学、个别指导相结合,将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社会实践相结合等。“小班化”教改实验正在一些地方实施。 三、班级管理 (一)概念:班级管理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带领班级学生,对班级中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的组织活动过程。 (二)班级管理的功能(作用) 1.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 2.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的班风。 共同建立良好的班级秩序和健康的班风是班级管理的基本功能。 3.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 (三)班级管理目标——形成一个“班级共同体”

摄影吴师自通笔记整理课件资料

一、基础一 1、测光 画面反差不是很大,受光反差不大——评价测光 背光照片。光线反差极大,停电点燃一根蜡烛——局部测光、点测光 局部测光、点测光的精确度 中庸的测光方式——中央重点,主题和环境存在不大的反差 2、白平衡 固有色的还原 条件色的还原 自动白平衡 色温——光线的颜色,光线的颜色越冷越偏蓝,色温越高,光线的颜色越偏暖越低,色温越低。 阳光的色温——5200到5500 闪光灯——5500 阴影——7000 阴天——6300 阴天光线偏蓝 钨丝灯——3200 以5000多为界,高于5000多,就偏蓝,低于,就偏暖 3、自动对焦测距 连续对焦——运动的物体,跟拍。 三四岁的小孩,无法预知其动静 4、ISO——相对感光度感光度越低,较多的光线 天气晴朗的室外 100——400 阴天到傍晚 400——1600 黑暗的室内到夜间 1600——6400 只要光线允许,光线够强,使用最低的ISO,让更多的光线进来。 抖了糊了 闪光补偿控制相机的闪光灯 自动闪光灯系统。非常暗的室外,估计错误,多补光,使用闪光补偿,设置低一点的值。负补偿。 内置闪光灯有效距离 4米多一点

5、测光——调节光圈快门获得正确曝光 专业标尺显示游离的光标内置测光表。 使得游离的光标在正中间,一般情况下可以获得准备曝光。 尼康 LV 及时显示 lock 游离的光标受到大致的位置 6、入门级照相机 只有一个拨盘通过屏幕菜单控制 中端左边键有两项功能 二、基础四快门光圈与各种曝光模式 1、视觉的产生 眼球凸透镜瞳孔视网膜(传感器) 猫眼高感光度 2、曝光 光圈、快门、感光媒体的感光度 快门速度-曝光时间 糊了与快门的关系 准备的曝光——亮度无异 快门控制着进光时间曝光量画面的效果 快门速度高的时候,高速运动的瞬间被凝结了 快门速度低的时候,一个运动的过程被记录下来了 高速快门捕捉瞬间低速快门记录运动的轨迹 慢速快门相机相对静止三脚架动静结合 慢速快门拍摄水流 低速快门拍摄静止的物体比较抽象的效果 3、数值越小光圈开口越大 光圈与景深 景深——景物纵向上清晰的深度 小景深照片,前景清晰背景模糊——大光圈,虚实对比很强烈的照片合影小光圈大家都清晰焦点是群体 快门与光圈的成级变化 T:1/2 1/4 1/8 1/15 1/30 1/60 1/125 1/250…… F:1、1.4、2、2.8、4、5.6、8、11、16、22…… 1.4相比于1 进光量减少了一倍 A或Av 光圈优先光圈先决

中公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综合知识整理笔记

中公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综合知识整理笔记

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1、“教育”一词最早出现于《孟子.尽心上》。 2、教育的概念: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产生于人类的生产劳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广义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狭义教育: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经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她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学校教育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教育机构承担。 3、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学校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是最直接的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起主导作用。 教育影响:教育内容、教育措施。 4、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它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5、教育的社会属性:1、永恒性、2、历史性、3、相对独立性:教育具有继承性;教育要受其它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四、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一)1、神话起源说;2、生物起源说:利托尔诺、桑代克、沛西能;3、心里起源说:代表人物孟禄;4、劳动起源说:米丁斯基、凯洛夫。 (二)教育的发展历程 1、原始社会的教育; 2、古代社会的教育; 3、近现代教育 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及任务

研究对象:教育现象(教育社会现象和教育认识现象)、教育问题(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 研究任务:阐明教育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揭示教育的基本规律,未教育理论工作者和实践者提供理论支撑,为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服务。 2、教育学的发展 萌芽阶段: 《学记》是中国古代、世界古代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 苏格拉底:苏格拉底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这种教学方法又称“产婆术”。1.苏格拉底讽刺;2.定义;3.助产术。 柏拉图:柏拉图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她的代表作《理想国》中。“寓学习于游戏”的最早提倡者。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首次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原则,注意到了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特点;秉承柏拉图的理性说。 昆体良:古代西方最早的教育学理论著作《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教育》《论演说家的培养》) 教育学的创立阶段: 1、培根:英国;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提了出来。 2、夸美纽斯:“教育学之父”;1632《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泛智教育”;“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3、卢梭:自然教育和儿童本位的教育观 4、康德: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 5、佩斯泰洛奇:最早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主张。 6、洛克:提出“白板说”。 7、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的出版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被誉为“现代教育学之父”。 主要观点:

摄影入门讲座笔记摘要

摄影入门讲座笔记摘要 1.器材使用 a)站位: 两脚前后45度,支撑臂靠近身体,留出一只眼睛(建议左眼)观察整体动向(比如在拍摄足球运动中,右眼盯住长焦镜的图像,左眼观察传球的动向);善于使用现场的物体作为支撑架。 b)术语解释与应用 i.Iso,曝光度,iso越高,曝光率越高,适合高速运动和黑暗条件下的拍摄,同时噪 点也越多;相反,iso越低,图像颗粒越细腻,色彩越逼真,可以放大较高倍数而不失真。 ii.Aps-c:数码相机的焦距补正系数,cannon 1.6,nikkon1.5,olympus2 iii.景深:以对焦点位中心能够清晰成像的区域。景深与光圈大小成反比、与焦距成反比、与距离成正比 iv.半快门(快门按到一半会卡一下的那个状态):曝光的实际开始时间从半快门开始算起、半快门阶段保持曝光补偿、定焦等参数不变;把握抓拍与半快门的权衡,长按半快门可以增加抓拍的曝光时间,但是会牺牲对于曝光补偿和定焦的修正程度。 v.快门优先vs光圈优先;前者能够在短时间连续拍摄,适合拍运动中的物体;后者曝光时间较长,画面色彩好,适合拍较静止的物体 c)常见的问题与解决 i.画面虚:成因,跑焦、抖动。应对: 跑焦,在纯色背景下对焦,要对准有清晰线条和色彩分界线的地方(比如人的五官、色彩变化的边界),然后用半快门转移;延长曝光时间或者增加进光量;收缩光圈。 抖动,增加iso,用支架,增加进光量 ii.主体不突出:靠近主体,注意选择陪体(简洁、少量、得体) iii.画面过暗:增加曝光补偿(开阔地形闪光灯的效果会削弱) 2.场景摄影技巧 a)会议摄影: 需要拍摄全景照、发言照以及穿插的重要内容或典礼仪式 i.全景照的注意事项: 1)四平八稳,画面不要倾斜; 2)中心突出(摄影事件、出席人员); 3)主要内容要形成封闭图形(即尽量拍全会场正面,比如说百年纪念讲堂的 舞台边框); 4)宁可让主席台过度曝光也要排出条幅内容(需要手动正向修正曝光补偿); ii.发言照的注意事项: 1)跟开口音(或者发言人停顿的瞬间),否则容易出现奇怪的表情; 2)要在发言人抬头的时候拍; 3)发言人身高与讲台不协调的时候,或者纵向改变俯仰角,或者横向变化拍 摄角度(注意麦克风不要挡在脸前) iii.穿插活动: 1)快门优先,曝光时间过长容易拉出“鬼影”; 2)授奖仪式要注意抓拍向台下示意的瞬间,特别注意要选好角度,不要让证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笔记最新整理

第一部分教育学基础 第一章教育及教育学 第一节、教育概述(P3)※ 一、教育的概念 1、广义泛指凡是能够增长人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提高人的认识能力,增强人的体质,完善人的个性的一切活动。 2、狭义即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在特定的教育场所,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以使他们的身心朝着社会期望的方向发展的过程。(组织性、计划性、目的性,专业的师资和场地,系统的教育及教学组织的规范) 3、更狭义思想品德教育活动(德育) 二、教育的要素(P3-P4)※ 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1、教育者是教育实践活动的主体。 教育者的基本特征:主体性目的性社会性 2、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具有受教性(受教性是人的身心发展和动物的省心发展的本质区别)。 3、教育影响是置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一切“中介”的总和。它包括作用于受教育者的影响以及运用这种影响的活动方式和方法。 4、教育要素之间的关系教育三个要素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制约,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实践活动系统,缺一不可。教育者按一定的目的和要求来改变受教育者,教育者及受教育者之间相互作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作用及联系是以一定的教育影响为中介的;三者之间相互联系和作用的结果使受教育者发生合乎目的的变化。 三、教育的形态 含义:由教育三要素所构成的教育系统在不同时空背景下的变化形式,也是“教育”理念的历史实现。 (一)根据教育系统自身形式化的程度:非制度化的教育及制度化的教育。 非制度化教育:没能形成相对独立的教育形式的教育——生产及生活高度一体化(人类学校教育以前的教育。 制度化教育:由专门的教育人员、机构及其运行制度所构成的教育形态——人类教育的高级形态,促进人类教育文明的发展。 (二)从教育系统所赖以运行的空间特性来看: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家庭教育: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的教育活动。 学校教育: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按照一定的目的,选择适当的内容,利用集中的时间,有计划、系统地向学生进行各种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 社会教育:在广泛的社会生活和生产过程中所进行的教育活动。 特点:开放性、群众性、多样性、补偿性、融合性

语文基础知识笔记整理

诗歌主题: 大类别:1.男人在外面流浪 ①送别诗:朋友间的友情,对家乡的怀念,借此说官运不通 ②山水诗:纵情山水,对大自然的讴歌,借此说对官场的厌倦 ③田园诗:田园中的安逸,劳动的乐趣,归隐思想 2.男人在外面打仗 ①边塞诗:边塞的风光,将士的勇敢,战争的惨烈 ②战争诗:(基本同上),对战争的反思 3.男人没事干(想象) ①怀古诗:借古讽今,吊古伤怀,抒发历史的沧桑感 ②说理诗:说明一个道理(说理诗只存在于宋代及以后) ③抒情诗一(借景):借助一个景色抒发情感 ④抒情诗二(借事):借助一个事件说明一个观点或态度 ⑤抒情诗三(借物):借助一个景物抒发一种情感或者人生观 ⑥抒情诗四(借人):借助一个人物抒发自己的情感 4.女人在家里惆怅 ①思夫:思念远行在外的丈夫 ②闺怨:对爱情婚姻不如意的怨恨和伤感 诗歌风格: 风格分类:1.最粗线条 ①雄浑阔达(辛弃疾、黄庭坚)、豪放旷达(苏轼)、沉郁顿挫(杜甫):雄浑豪放、景色壮阔、感情沉厚…… ②慷慨悲壮(陆游、岳飞):悲壮、沉重…… 2.粗线条 ①平实质朴(陶渊明、白居易、元稹):明白畅晓、多用口语 3.细线条 ①清新雅致(王维、前期李清照):清新自然 ②含蓄隽永(柳永、秦观、温庭筠):委婉含蓄 ③绚丽/浪漫飘逸(李白):华美绚丽、多姿多彩 4.最细线条 ①缠绵哀婉(李商隐、李清照):笔调婉约、凄美 常用特殊含义词汇: 冰雪————品行高洁 月亮————思乡 柳树————谐音"留",留恋,送别,伤怀 蒲—————分手之处 芭蕉————凄苦 梧桐————孤独 梅花————人品高洁(这个概念在唐以后)、春天的含义 菊花————孤傲 松柏————坚贞 羌笛————西北的荒凉,边塞思乡之情 春—————与爱情、青春有关 春水————愁绪

李涛简单摄影后期课-(高清29集全)详细记录簿笔记

简单后期摄影课(李涛老师)听课笔记(完整) 字数4831 阅读9911 评论4 喜欢78 在第三遍看李涛老师的简单摄影课程后,详细做了笔记与感悟,受益匪浅。 第一课:摄影后期的概述 1、站酷——一个设计师专区。 2、发现(观察力)·联系(想象力)·重组(创造力)——重要的学习方法。 3、扎达土林——西藏美地,可以加入旅行计划。 4、通过练习,达到简单处理到风格化处理,使照片脱颖而出。 5、艺道——一种艺术学习思路——要做到:至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即:长时间执着于一件事,就能做到心游于艺,道不远人。 第二课:艺术通感 1、实现艺术通感,需要美学心理学哲学体系支撑。所有的艺术门类是通的。摄影与绘画、音乐、哲学等等全部都是相通的。 2、拍摄是谱曲,后期是演奏——安塞尔·亚当斯 3、Begin again——歌曲改变人生(电影)(谱曲和演奏,告诉我通过训练才能发现美好的事物) 4、我们不只是用相机拍照,我们带到摄影中去的是所有我们读过的书、看过的电影、听过的音乐、走过的路、爱过的人——安塞尔亚当斯。(经历和眼界,决定片子的状态,才会有情感、才能打动人、有味道。) 5、树立美学观念,拍好照片,做出好效果,多去实践上面亚当斯的话。 第三课:学习方法 1、取法乎上(唐太宗《帝范》有个好的参照物,只能学一般、《孙子兵法》用上策只有中等效果),寻师经典(要学这个领域最牛的人,找一个很高的标杆去学) 2、务先大体,鉴必穷源(《文心雕龙》)(找东西一定要找到根源,要有大体观,先找大框架,然后在这个框架里追根问底) 3、诚心正意,自证良知(端正学习态度,不要分神,只干一件事,亲自实践和证实) 4、王阳明理论——实践精神。

佳能单反相机摄影技巧入门笔记

1. 阳光16法则 口诀:艳阳十六阴天八;多云十一日暮四;阴云压顶五点六;雨天落雪同日暮具体步骤 第一步:把快门设为感光度的数字,比如ISO 50就设快门为1/60 , ISO 100就设为1/125 左右,总之让快门速度尽可能接近感光度。 第二步:如果天气晴朗就把光圈设为f16,如果稍有一点阴就把光圈设为f11,如果天 阴就把光圈设为f8,如果天气非常阴沉就把光圈设为f5.6 2. 感光度(ISO)数值设定 ISO设置通常不能超过400,画质一般都不错。光线较好的情况下100就可以,在光线暗或者黄昏拍人,ISO设置200、300,但不能超过400,否则会导致画面粗糙.ISO800 已经是600D的极限值,切记! 3. 特写、微距拍摄技巧 在拍摄特写或者是微距时,诸如花草、虫鸟之类时,在不善于使用全手动档时可以将相机调节到Av档 光圈最好在f5.6或以下,焦距最好50以上,尽量在1m以内拍摄,使背景虚化。如果光线好的话,感光度ISO100;光线比较弱的情况下,ISO最好400以内。通常用侧逆光来拍摄。 拍摄昆虫,使用TV档并适当增加快门速度(1 /250)和ISO值;昆虫占画面比例比较大可适当降低曝光,反之亦然。 6.测光模式 评价测光,通常用于光线比较平均的时候如阴天 中央重点测光可用于光线复杂的情况 点测光也可用于光线复杂的情况,■明暗对比更强烈,对焦点对在哪里就曝哪里,可用于特写但不适用大型场景拍摄。这种测光模式大多应用于拍摄者希望将拍摄主体充分表现的情况下使用。 局部测光模式非常适合各种画面被拍摄主体在画面中心位置或环境光线反差不大的风景照片的拍摄时使用 8.户外照片人物镜头冲光和黑脸现象 避免冲光:调整镜头位置,利用正面光和侧面光进行拍摄避免逆光造成黑脸:闪光灯补光(强制闪光灯) 闪光灯使用技巧:闪光灯直接补光(注:闪光灯并非只能在夜晚使用,可阴天、晴天补 光);闪光灯反射补光(通过调整闪光灯位置,将光线打到主体人物脸部) 9. 安全快门速度的设定

公共营养师基础知识知识点整理

公共营养师基础知识知识点 整理(总14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公共营养师基础知识知识点整理 一、公共营养师职业道德 1.道德是内在的、非强制性的特殊行为规范。 2.职业道德的特点:行业性,连续性,实用性及规范性,社会性和时代性。 3.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4.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确立了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 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规范和内容,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本行为准则。 5.公共营养师职业守则:(1)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团结协作;(2)忠于职守,爱岗敬业, 钻研业务;(3)认真负责,服务于民,平等待人;(4)科学求实,精益求精,开拓创新。 注:职业守则没有对职业目标进行要求 6.职业的本质是承担特定的社会责任;职业的目的是获取报酬。 二、医学基础 1.细胞的基本活动现象是新陈代谢和兴奋性。 2.人体四大基本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神经组织。 3.人体九大系统:运动、循环、呼吸、消化、泌尿、生殖、神经、内分泌、感觉器官。 4.两次生长发育高峰:婴儿期和青春期。 5.孕期生理性贫血:是指孕期血浆容积和红细胞增加程度不一致,导致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 比容和红细胞计数均下降,形成血液的相对稀释的现象。 6.孕早期和孕末期≤110g/L,孕中期≤105g/L。 7.孕期体重增加孕前体重超过标准体重120%,孕期体重增加7~8kg为宜;孕前体重正常,不计 划哺乳,孕期增重10kg为宜;孕前体重正常,计划哺乳,孕期增重12kg为宜;青春期怀孕或体重低于标准体重10%,孕期增重14~15kg;双胎妊娠女性,孕期体重增加目标18kg。 8.初乳是指分娩后5天内分泌的乳汁,含有多种抗体。哺乳前6个月平均每天泌乳量为750ml。 9.前半岁体重kg=出生体重+月龄×0.6 10.后半岁体重kg=出生体重+3.6+(月龄-6)×0.5 11.2岁后体重kg=年龄×2+8(出生体重约为3.2kg) 12.新生儿身长50cm 13.1岁时75cm 14.2岁后身长cm=年龄×7+75 15.20颗乳牙出齐不应迟于2.5岁。6岁左右开始萌出恒牙。 16.孕妇的生理特点:(1)内分泌改变雌孕激素、甲状腺素、胰岛素。(2)消化功能改变胃 排空延迟、早孕反应、营养素吸收量增加。(3)血液容积及血液成分改变孕期生理性贫血。(4)肾功能改变有效肾血浆流量及肾小球率过滤增加,妊娠尿糖。(5)孕期体重增加。 17.老年人的生理特点:⑴代谢功能降低合成代谢降低,分解代谢增高,老年人的基础代谢降低 15%~20%。⑵消化系统功能减退⑶体成分改变瘦体组织减少而脂肪组织增加,A肌肉萎缩。B. 身体水分减少。C.骨矿物质减少,骨质疏松。⑷器官功能改变 A.肝肾功能降低B.胰腺分泌功能下降。C.免疫功能下降。D.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升高。 三、营养学基础 1.五大类营养素: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 2.体温每升高1℃,基础代谢率约增加13%。 3.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包括四项内容:平均需要量(EAR)、推荐摄入量(RNI)、 适宜摄入量(AI)、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RNI=EAR+2SD 4.营养素的功能:提供能量、促进生长与组织修复、调节生理功能。 5.1kcal=4.184kJ 1kJ=0.239kcal 6.1kcal指1kg纯水的温度由15℃上升到16℃所需要的能量。 7.食物的热价:亦称能量系数,指每克产能营养素在体内氧化所产生的能量值。1g碳水化合物

摄影基础笔记(3)

555201916020721龙恒旭 摄影课笔记 考勤互动+期中作业考核+期末考试(期末作业拍一组专题作品,并有封面的上交,还要设计排版,报名,日期,说明,底色,线条,标题) 照相机利用光的直线传播性质与反射规律,以光子为载体,把被摄物·经尽头传递给感光物,最终可视。 旁袖相机直射,单反相机为折射。 小孔成像图片: 放大机的镜头前放底片,木板上放相纸,且放大机的镜头是用来控制光的聚焦程度的。 银是不太稳定的化学物质,它极其感光,且易氧化 阿尔哈赞研究的是黑盒子并记录了小孔成像的变化。

卡尔法诺首次使用凸透镜,从而取代了小孔。 波尔塔成功将理论运用在了黑盒子里 底片发黑或者发白是曝光没有控制好,欠曝(发黑,由于光圈过小或者快门过快)或者过曝(发白,光圈过大或者快门过慢)。既有剥光原因,也有显影原因。 镜间快门由一系列薄钢叶片组成,放置在镜头的单元之间。快门释放按钮触发一根弹簧使叶片在曝光期间开启,然后闭合。这种类型的快门又叫做叶片快门。 放大机波光时间不长会发黑,波光时间过长会发白。 焦影像会不会模糊?放大机需不需要调焦? 放大镜头的焦距长短应该与底片的尺寸配合,放大镜头焦距的长度应和底片对角线长度大致相同,即底片尺寸大时,要用长焦放大镜头,底片小时则应换用短焦放大镜头。 放大机的光是一直亮着的吗? 是 放大机的高低能影响照片的大小吗? 能 影响放大机曝光的因素有哪些? 光源强度,底片密度,放大倍率的大小,放大纸的感光速度,光圈的大小等 影响显影的因素有:显影时间、显影温度、搅动的影响、显影液

活度的影响。 相片反白原因:相片曝光过度,底片显影过度,相纸曝光不足,相纸显影不足,拍摄白色的物体。平面快门位于照相机里,正好在胶片的前面。由于它就在焦点平面,也就是胶片位置的前面,因此而得名。 比较起来焦平面快门具有如下两个优点:首先,因为焦平面快门是装在相机机身里,而不是装在镜头里,这样可互换的镜头往往并不是太昂贵。但对于叶片快门来说,快门就是镜头的一部分,因此包含叶片快门的镜头会比较昂贵。 其次,焦平面快门能够具有更快的曝光速度,为了了解其中的原因,有必要知道一点焦平面快门的工作原理,焦平面快门的运转有些像一对卷轴式的窗帘。首先,第一副帘拉起,快门打开并允许光线照射胶片。然后,当预定的曝光结束之后,第二副帘跟随第一副帘运动并阻挡住光线。这就是焦平面快门工作时幕帘越过胶片的速度具有上限的原因。 相机镜头无论结构多么复杂,实际上都可以被视为一片凸透镜,从基本的光学原理我们可以看到,凸透镜轴心以外无论什么方向来的光线,在通过凸透镜后,都会被折射,而交汇于一点,这些光线的交会点被称为焦点,通常将能够清晰成像位置上所有点组成的平面叫做焦平面. 通常可选择裂像、微菱、磨砂三合一屏。裂变对焦 答:能够同时测距和对焦的取景器,在取景器窗内可以看到被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