矫正教育学1

矫正教育学1
矫正教育学1

矫正教育学1

1.矫正教育学:是指研究矫正教育现象、揭示矫正教育活动规律的科学。是我国长期以来矫正教育工作经验的总结和理论的概括,是随着我国矫正教育工作的产生、发展而逐步建立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

2.矫正教育目的:是指矫正教育者代表着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利益,在观念上、思想上对矫正教育活动结果的设计。矫正教育目的是通过矫正教育工作,把矫正教育对象塑造成什么样的人的问题。

3.矫正教育评估:是指根据矫正教育目标,运用科学手段,通过系统地收集有关信息、数据资料,进行筛选、整理、统计分析,对矫正教育活动及其结果作出价值判断的过程。4.集体教育:是指矫正机构将全体或某一类型的矫正教育对象集中起来所进行的,一种旨在解决一些共同性问题的矫正教育活动。

5.解除劳动教养人员:是指根据劳动教养管理委员会决定的劳教期限,经过强制教育改造后,执行期满,依法解除劳动教养,恢复其人身自由和其他权利回归社会的人员。

1.矫正教育:是指国家矫正机构以违法犯罪分

2.

3.

1.规范,使其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的活动。2.教育功能:是指教育活动和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及作用。

3.分类教育:是指矫正机关在分类管理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类型矫正教育对象的特点,选择相应的内容和方法实施的教育活动。

4.矫正教育评估方案:是指在进行评估前由评估组织者制定的有关评估目的、项目、指标、方法、步骤、要求等的文件。

5.罪犯构成:是指某一特定时期罪犯整体内各种罪犯类型及其数量之间的比例关系。

6.个别教育:是指矫正机构针对矫正教育对象的个别、特殊问题,采取面对面的思想影响、心理沟通和知识传授活动。

7.少年教养管理所:是对少年收容教养人员实行强制性教育的机关,也是教育人、挽救人的特殊学校。

8.罪犯:狭义罪犯及矫正教育学研究的罪犯,是指被法定机关剥夺或限制人身自由,在监狱或社区实施矫正教育的罪犯。具体包括被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无期徒刑、有期徒刑(包

括缓刑,假释,监外执行)、拘役、管制的自然人罪犯,而不包括判处死刑立即执行、没收财产、罚金、单处剥夺政治权利的罪犯。

简答题

1. 思想教育与心理矫治相结合的意义是什么?

答:(1)有利于全面提高矫正教育的质量(2)可以为矫正教育工作创造和谐、通畅的心理环境

(3)有利于加强思想教育的针对性

2. 矫正教育影响的价值表现在哪些方面?答:(1)社会价值

矫正教育影响的社会价值主要体现在矫正教育影响的选择上要符合四项基本原则,有助于社会的稳定和矫正教育对象的社会规范,有助于正确社会态度的重建。

(2)教育价值

矫正教育影响的选择与实施,必须对矫正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这就是矫正教育影响的教育价值的内涵。

3.监狱对罪犯进行矫正教育的过程分哪几个阶段?

答:一是入监教育阶段,即对新收押的罪犯进行的矫正教育。

二是常规教育阶段,即对经过入监教育阶段的罪犯进行的有计划、有目的的各种矫正教育活动。

三是出监教育阶段,即监狱对即将刑满出监的罪犯进行的巩固矫正教育成果,确保改造质量的教育活动。

4.矫正教育针对性的含义是什么?

答:矫正教育的针对性是指矫正教育始终是针对违法犯罪人员的不同类型和特点采取的不同的教育方法和措施。在教育过程中,矫正教育者采取个别教育和分类教育策略,贯彻“因人施教”、“因势利导”的原则。

5.如何对回归社会人员进行心理指导?

答:(1)指导回归人员建立社会适应机制。

(2)指导回归人员建立家庭相容心理。

(3)指导回归社会人员建立健康稳定的心理机制。

6. 矫正教育对象的本质属性是什么?

答:(1)矫正教育对象是社会人;

(2)矫正教育对象是有缺陷的人;

(3)矫正教育对象是需要矫正的人;

(4)矫正教育对象是发展中的人。

7. 教育学理论对矫正教育的指导意义有哪些?

答:(1)对个体发展的促进功能使教育成为矫正工作的基本手段

①教育能够引导受教育者沿着特定的方向发展;

②教育能够给受教育者比较全面、系统、深刻的影响;

③教育由专职教师对受教育者进行科学的培训。

(2)教学论有助于提高矫正教育的课堂化教学效果

8.依据《监狱法》罪犯教育改造原则有哪些?答:因人施教,分类教育,以理服人

9.刑满释放人员的法律特征是什么?

答:(1)刑罚执行终了,获得《释放证明书》,结束行刑法律关系;

(2)未被判处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刑事责任终结,恢复其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恢复人身自由,与其他公民一视同仁。但不能担任检察

《矫正教育学》模拟试题一

《矫正教育学》模拟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选项只有一项是正确的,请选出正确的答案,每题1分,共20分) 1、“因人施教”体现的教育思想源于我国古代教育家 A. 孔子 B.陶行知 C. 马卡连柯 D.李斯特 2、对矫正教育对象进行职业培训必须适应 A. 社会需求 B. 道德要求 C. 法律需求 D.文化需求 3.生产劳动是犯人“改过自新的唯一手段”,这一思想的提出者是 A. 马克思 B.恩格斯 C. 列宁 D.斯大林 4.西方国家对犯人的教育最初始于是 A. 宗教教诲 B.文化教育 C. 职业教育 D. 社会适应 5.依据刑满释放人员具有的法律特征,刑满释放人员再犯罪可能成为 A. 累犯 B.偶犯 C. 过失犯 D.顽固犯 6.根据矫正教育对象的不同情况和不同特点,采取相应的教育内容和方法,进行有区别、有针对性的教育的原则称为 A. 因人施教原则 B. 以理服人原则 C. 分类教育原则 D. 社会教育原则 7.对不同类型矫正教育对象的特点,选择相应的内容和方法实施的矫正教育的原则称为 A. 分类教育原则 B. 因人施教原则 C. 以理服人原则 D. 社会教育原则 8.矫正教育评价的实质,是对矫正教育活动及其结果的 A. 价值判断 B. 数量判断 C.发展判断 D.形势判断 9.中国古代最早提出对犯人进行教育是在 A. 西周时期 B. 春秋时期 C.战国时期 D.两汉时期 10. 美国在佛罗里达州北部郊区,开设首座“宗教监狱”的时间是 A. 2004年 B.2003年 C.2005年 D.2002年 11.社会结构理论的主要代表人是 A. 涂尔干 B. 萨瑟兰 C. 库利 D.米德 12. 清末主张把监狱改造成为感化教育场所的大臣是 A. 沈家本 B. 张之洞 C. 王元增 D.李鸿章 13. 强调社会文化如何界定某一行为是否越轨的理论是

公共教育学精华试题(有答案)

公共教育学试题 一、选择(下列每题后有四个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编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题1分,1×40=40分) 1.()被人们看作是教育学形成独立学科的开始。 A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B洛克的《教育漫话》 C卢梭的《爱弥尔》 D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2.教育是年轻一代成长和社会延续与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为一切社会所必需,与人类社会共始终。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具有()。 A生物性 B永恒性 C历史性 D阶级性 3.普通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 A幼儿教育 B中、小学教育 C高等教育 D职业技术教育4.广泛意义上的教育目的存在于()活动之中。 A家庭教育 B社会教育 C学校教育 D一切教育 5.对人的身心发展来说,学校教育是一种()环境。 A宏观的 B间接的 C一般的 D特殊的 6.在进行教育活动之前对教育要实现的结果或要达到的标准的预测或规定是:()A.教学大纲B.教育目的 C.教育预测 D.教学目标 7.()是现代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它的出现在教育史上是一大进步。 A课堂教学 B复式教学 C开放教学 D电化教学 8.在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知与行的统一,就是()。 A理论加实践 B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 C读书加劳动 D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统一9.备课时,教师要按顺序写出()三种教学计划。 A.课时计划、单元计划、学期计划 B.学期计划、单元计划、课时计划 C.单元计划、课时计划、学期计划 D.学期计划、课时计划、单元计划 10.教师把实物、教具呈示给学生看,或者向学生作示范性实验,使学生通过直接感知,从而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方法,叫做()。 A.参观法 B.实验法 C.演示法 D.练习法 11.在直观性教学手段中,()是最为便利和最为经济的直观手段。 A.实物直观 B.模拟直观 C.语言直观 D.课件 12.李小林私拿水果摊上的一只苹果,经同学揭举,被老师叫到了办公室。老师问道:“李小林,你私拿别人的东西,这已经是第几次了?”李小林低着头回答:“第五次了”。“你为什么不改呢?”“我、我也晓得不对,就是、就是有时忍不住。”教师应从()入手对李小林进行教育。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13.教育的本质规定了教育的属性有 _________ A.育人性社会性目的性交流性 B.目的性传呈性实践性社会性 C.社会性实践性学习性育人性 D.育人性社会性目的性实践性 14.我国第一个付诸实施的近代学制是() A.壬戌学制 B.壬寅学制. C.癸卯学制 D. 壬子学制 15.世界上第一部义务教育法规是德国1619年颁布的() A.《义务教育章程》 B. 《义务教育法规》

《教育学基础》 十二所重点师范合编(课件一)

现代教育学基础 NO1: 教育与教育学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教育学院 授课班级:2013级公共选修 课程时间:2013-2014第一学期 主讲教师:张军

现代教育学基础 NO1: 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节:教育的认识 一、教育的概念(从理念上认识) u◆教育的日常用法:作为一种过程;作为一种方法;作为一种社会制度 u◆教育的词源:educare“引出”的意思。在我国,“教”与“学”是词源。 u◆教育的定义: 从社会的角度定义——-有三个层次: ü?广义的:教育是凡是能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所有活动。 ü?狭义的:教育主要是学校教育,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 要的人的活动。 ü?更狭义的:教育指思想教育活动。 从个体的角度定义:教育等同于个体的学习或发展过程,如“成功地学习知识、技 能与正确态度的过程”。出发点是“学习”和“学习者”。 二者的缺陷:社会角度——外在强制过程;过于宽泛(广义的);循环定义(狭义的)。个体角度:忽视社会影响;外延过于宽泛。 准确的定义: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 实践活动。这一定义体现教育的实践性、耦合过程、动力性以及社会性、历史性、文化性。 二、教育的要素(从系统的角度认识) 现代教育学基础1

2?教育者是指能够在一定社会背景下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体化活动的人。 n?必须有明确的教育目的 n?理解其在实践活动中所肩负的促进个体发展及社会发展的使命 n?教育者意味着一种资格,是能够根据自己对于个体身心发展及社会发展状况或趋势的认识,来引导、促进、规范个体发展的人。 n?教育者这个概念是对其内在态度和外在行为的一种“规定” 2?学习者 n?使用“学习者”这个概念的原因。有两个:“受教育者”将教育对象看做是被动的存在,在实践中是有害的;跟“学生”相比,“学习者”更能概括多种教育对 象。 n?学习者的特征有四个:a)不同人有着不同的学习目的;b)不同人有不同的学习背景或基础;c)不同人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不同;d)不同人对于自身学 习行为反思和管理意识与能力不同。 2?教育影响:在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受教育者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信息的选择、传递和反馈的形式。教育影响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 u◆内容:教育内容、教育材料或教科书 u◆形式: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式 这三个要素之间的关系:上述三个要素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规定,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实践活动系统。缺少任何一个都不可。教育是三个基本要素构成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系统,是上述三个基本要素的有机结合。 三、教育的形态★ u◆非制度化的教育与制度化的教育(根据教育系统自身形式化的程度) 2?了解二者的概念:非制度化的教育指的是制度化的教育指的是 2 现代教育学基础

公共教育学

公共教育学 1[判断题] 为了发展经济和对儿童进行劳动教育,国家允许一部分儿童和少年就业。() 参考答案: B 我的答案: B 解析: 2[判断题] 学生集体不仅是教育的对象,也是教育的主体。() 参考答案: A 我的答案: A 解析:

3[判断题] 教育学是专门以人的身心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 参考答案: B 我的答案: B 解析: 4[判断题] 思想品德教育过程必须沿着知、情、意、行的顺序进行。() 参考答案: B 我的答案: B 解析: 5[判断题] 班集体不仅是教育的对象,而且是教育的巨大力量。()

参考答案: A 我的答案: A 解析: 6[判断题] 德育有法,但无定法。() 参考答案: A 我的答案: A 解析: 7[判断题] 有什么样的环境就会造就出什么样的人。()

参考答案: B 我的答案: B 解析: 8[判断题] 教育学是研究人的一门科学。() 参考答案: B 我的答案: B 解析: 9[判断题] 教师教的方法就是教学方法。() 参考答案: B 解析:

10[判断题] 人是教育的产物。() 参考答案: B 解析: 11[判断题] “生物起源论”和“心理起源论”的错误都在于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和目的性。() 参考答案: A 我的答案: A 解析: 12[判断题] 循序渐进就是说教学要“慢进”。()

参考答案: B 我的答案: B 解析: 13[判断题] 教学相长的教育思想首先见于《学记》。() 参考答案: A 我的答案: A 解析: 14[判断题] 教师的全部任务是传授知识。() 参考答案: B

赵世伟矫正教育学复习

矫正教育学复习 题型: 一、单项选择20题,1分/题,共20分。 二、多项选择10题,2分/题,共20分。 三、名词解释4题,3分/题,共12分。 四、简答题3题,6分/题,共18分。 五、论述题1题,10分/题,共10分。 六、案例分析2题,10分/题,共20分。 本资料最终解释权归风休住,未经许可,请勿复制! 时间:8号上午 一、单项选择20题,1分/题,共20分。 1.“矫正”一词在西方最通常的含义是“改善”。(专升本) 2.19世纪末20世纪初系统地提出了“教育目的刑”的政策主张的是德国著名刑事政策学家冯·李斯特。 3.强制是教育的障碍,教育需要奉献的观点提出者是拉德布鲁赫。(专升本) 4.矫正是1870年以来兴起于北美的一种刑罚改良模式,1870年在美国俄亥俄州辛辛那提成召开了矫正工作大会,会上发表了9条原则性《矫正宣言》。提出刑罚的目的是矫正而不是报复,教育是矫正罪犯的最重要的手段。(二学位) 5.苏联教育革新家马卡连柯在20世纪初建立的矫正教育组织称为是“工学团” 6.实证学派以实证方法研究犯罪人及导致其犯罪的原因,有针对性的提出了矫正的新理念。这一学派以龙勃罗梭、菲丽、李斯特最为著名。(二学位) 7.《礼记·学记》中最早提出了“长善救失”的矫正教育思想。 8.我国对罪犯的矫正教育改造制度以法规形式确定下来是在“20世纪50年代”。 9.我国监狱系统举办特殊学校进行正规化教育的时间起点是1985年6月。 10.鲁辛·摩林在其主编的《论监狱教育》中明确指出:“监狱及矫正系统中,不是作为惩罚,因为监禁是惩罚;不是监狱活动的功利性目的的工具。(二学位)11.实证研究是将矫正教育研究对象置于特定研究条件或环境下,对研究对象进行实验或检验,取得现象之间联系及变化的相关数据,揭示或证明有科学价值的研究结论的方法。 12.作为矫正教育基础的哲学命题是人的“可塑性”。★ 13.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 14.行为主义心理学基于调节反射理论提出矫正人们行为能力的原则是强化原则。 15.差异交往理论是美国犯罪学家萨瑟兰在其1939年出版的代表作《犯罪学原理》中提出了不同接触理论。 16.社会学解释服刑人员实现再社会化和回归社会的理论是:“复归理论”★★★ 17. 社会学习理论渊源于法国著名的犯罪学家塔尔德的“模仿理论”

健康教育学模拟试题1

《健康教育学》模拟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健康教育是旨在帮助对象人群或个体改善_B_的系统的社会活动。 A.健康心理? B.健康相关行为? C.健康状况? D.健康知识 2.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_A_ A.健康促进>健康教育>卫生宣传 B.健康促进>卫生宣传>健康教育 C.健康教育>卫生宣传>健康促进 D.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卫生宣传 3.不属于“KAP”模式内容的是 B A.获取知识? B.需求需要? C.形成行为? D.产生信念 4.健康相关行为是 B A.仅与疾病有关的行为? B.与健康和疾病有关的行为 C.仅与健康有关的行为? D.只是促进健康的行为 5. TABP不包括_C_ A.与冠心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B.冠心病易发性行为 C.情绪压抑 D.不耐烦和敌意 6.?以戒烟为例行为改变阶段模式_A A.不打算戒烟—打算戒烟—准备戒烟—戒烟—维持戒烟成果 B.打算戒烟—准备戒烟—戒烟—维持戒烟成果 C.不打算戒烟—打算戒烟—戒烟—维持戒烟成果 D.不打算戒烟—打算戒烟—准备戒烟—戒烟 7.社会网络的特点不包括_D_ A.密度? B.互惠 C.强度? D.物质性支持 8.制定健康教育传播材料时,下面那一方面不重要?C A.材料是否具有可读性 B.材料的形式、风格是否易于被目标人群接受 C.语言是否精美,富有哲理 D.材料提供的信息是否全面、准确 E.目标人群是否能负担起有关费用 9.拉斯韦尔五因素传播模式与施拉姆双向传播模式最大的区别在于_D_ A.传播者不同? B.传播模式中各要素不同? C.媒介不同? D.是否有反馈信息交流过程 10.同伴教育者应该具备哪些特征??D A.具有责任感 B.具有良好的表达能力以及人际交流技巧 C.能在工作组织者和干预对象之间起到连接的作用 D.以上均是 11.下面关于问卷调查的哪一个说法不正确_B_ A.问卷调查表中的问题可以分为封闭式问题和开放式问题 B.开放式问题可以进行统计分析 C.封闭式问题可以进行统计分析 D.问卷调查可以采用不记名的方式进行

教育学基础1--9页

《教育学基础》 绪论 第一节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第二节教育学的历史与发展 第三节教育学的研究方法 第四节教育学与师范生未来的教育工作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明确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2、了解教育学的任务; 3、了解教育学的历史和发展趋势; 4、了解教育学的研究方法; 5、明确师范生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第一节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什么是教育学?) 关于教育的定义,中外的教育家、思想家和一些人士都有自己的“语录”, 孔子:“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鲁迅:“教育是要立人。”儿童的教育主要是理解、指导和解放。 蔡元培:“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 陶行知:教育是依据生活、为了生活的“生活教育”,培养有行动能力、思考能力和创造力的人。 黄全愈:教育“重要的不是往车上装货,而是向油箱注油。” 钟启泉:教育是奠定“学生发展”与“人格成长”的基础。秦文君:“教育应是一扇门,推开它,满是阳光和鲜花,它能给小孩子带来自信、快乐。”马克思、恩格斯:教育是促进“个人的独创的自由发展。” 康德:教育是由个体自我设计、自我选择、自我构建、自我评价的过程,是自我能力的发展,它体现着社会意志和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平等自由地、审慎严肃地共同探究的机理,不是“指令”,不是“替代”,更不是让茧中的幼蝶曲意迎合或违心屈从。 爱因斯坦:“什么是教育?当你把受过的教育都忘记了,剩下的就是教育。” 哈沃德·加德纳:什么叫教育?教育是让孩子体验发现世界是怎样一回事,教育者在其中可以起到什么作用。 蒙台梭利:“教育就是激发生命,充实生命,协助孩子们用自己的力量生存下去,并帮助他们发展这种精神。” 雅斯贝尔斯:“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的堆积。”亚米契斯:教育是“爱的教育”。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教育研究报告说:教育是“保证人人享有他们为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尽可能牢牢掌握自己的命运而需要的思想、判断、感情和想像方面的自由。” (一) 教育的含义 1. 广义的教育: 凡是影响人们的知识、技能,身心健康、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的活动。 教育的分类 2. 狭义的教育(即学校教育): 在学校中,教育者(教师) 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学习者)施加影响,促使其身心得到发展的活动。 3.更狭义的教育:指德育,即思想品德教育活动 (二)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1.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问题 2. 教育学的定义 ,揭示教育规律和指导教育实践的一门科学。 A教育现象各种教育活动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可以感知、可以认识的各种教育情景、事实、实践活动等。 a教育现象(之一):义务教育的平均年限为8年 b教育现象(之二):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公共教育学考试大纲(新)

公共教育学 考试大纲 教师宁伟 职称副教授 二级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授课对象各专业本科生

授课时间2017-2018学年度第1学期 《公共教育学》考试大纲 一、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 公共教育学考试大纲严格遵照本课程课程标准执行,要求学生熟悉和掌握教育学基本常识知识,初步运用教育学基本理论知识来解读教育教学现象和教学实践中出现的基本问题,重点考核教育学课程的核心概念知识、理论原理,并加强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注重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考试大纲与课程标准、教材的关系 考试大纲是有关本课程考试复习时需要掌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方法等知识的纲要性提示。考试大纲是在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编写,但偏重于学生学习时应该掌握的知识点与命题时可能出现的知识点。 考试大纲的容结构与教材基本一致。教材是课标的展开论述,大纲简略而不丰富,其作用只是教师授课、命题和学生复习时的依据。考生应认真阅读、思考和理解教材,并在理解的教材基础上指导学习,从而真正掌握本课程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二)考核目标 本大纲在考核目标中,按照文科类专业课程考试的识记、领会、简单应用、综合应用四个层次规定其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各能力层次的含义是:识记:要求能知道本课程中有关的名称、概念、原理、知识的含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述。 领会:要求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本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

基本方法,能掌握有关概念、原理、方法的区别与联系。 简单应用:要求在领会的基本上,能运用本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中的少量知识点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综合应用:是要求考试在简单应用的基础上,能运用学过的本课程规定的多个知识点,综合分析和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 (三)教材教参 教材: 白彦茹主编《教育学概论》,高等教育,2017年8版。 教学参考书: 1、全国十二所重点师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教育科学,2002年版; 2、叶澜主编《新编教育学教程》,华东师大学,1991年版; 3、袁振国主编《当代教育学》,教育科学,1999年版; 4、傅道春编著《教育学——情境与原理》,教育科学,1999年版; 5、成有信主编:《教育学原理》,教育,1993年版; 6、王道俊、王汉澜主编《教育学》,人民教育,1989年版; 7、方主编《基础教育学教程》,人民教育,2010年版; 8、卢晓中主编《新编教育学》,师大学集团,2014年版 (四)学习方法说明 1、认真学习和阅读教材、教参有关教育的基础知识和发展的最新的教育知识,掌握现代化的教育观念,掌握教育的基本概念、方法等; 2、积极参与各种有关的教学活动(如课堂讨论、见习、试讲等)和认真完成作业,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教育能力; 3、理论联系实际,利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现实,从实践中找出教育规律。

矫正教育学5

1.矫正教育学:是指研究矫正教育现象、揭示矫正教 育活动规律的科学。是我 国长期以来矫正教育工 作经验的总结和理论的 概括,是随着我国矫正教 育工作的产生、发展而逐 步建立起来的一门新兴 学科。 2.矫正教育目的:是指矫正教育者代表着一定的社 会或阶级的利益,在观念 上、思想上对矫正教育活 动结果的设计。矫正教育 目的是通过矫正教育工 作,把矫正教育对象塑造 成什么样的人的问题。3.矫正教育评估:是指根据矫正教育目标,运用科学 手段,通过系统地收集有 关信息、数 据资料,进行筛选、整理、 统计分析,对矫正教育活 动及其结果作出价值判 断的过程。 4.集体教育:是指矫正机构将全体或某一类型的矫 正教育对象集中起来所 进行的,一种旨在解决一 些共同性问题的矫正教 育活动。 5.解除劳动教养人员:是指根据劳动教养管理委员 会决定的劳教期限,经过 强制教育改造后,执行期 满,依法解除劳动教养, 恢复其人身自由和其他 权利回归社会的人员。1.矫正教育:是指国家矫正机构以违法犯罪分子为 对象,从改造人、挽救人 的目的出发,结合生产劳 动有计划、有组织、依法 实施的转变思想、矫正恶 习、灌输知识、培养技能 的系统影响活动。 2.矫正教育对象:是指在特定的矫正机构当中依法 接受矫正教育的各类人 员。在我国,矫正教育对 象包括服刑罪犯、劳动教 养人员、少年收容教养人 员以及回归社会人员。3.道德教育:是指按照公民道德规范的要求对矫正 教育对象施加影响,使其 形成道德观念、养成遵守 社会道德的行为习惯的 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系 统性活动。 4.矫正教育任务:是指矫正机构根据有关规定,为实 现矫正教育目的而确定 的矫正教育的步骤、手段 和措施的总和。矫正教育 任务是矫正机构的核心 工作任务,是矫正教育目 的的具体化。 5.少年收容教养人员: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17条第4款规定的, 因不满16周岁不予刑事 处罚,由政府收容教养的 犯罪少年。 1.行为矫正:是指矫正机构依法对矫正教育对象的 违法行为、犯罪行为及一 些行为恶习进行规范,使 其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 的活动。 2.教育功能:是指教育活动 和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 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 响及作用。 3.分类教育:是指矫正机关 在分类管理的基础上,针 对不同类型矫正教育对 象的特点,选择相应的内 容和方法实施的教育活 动。 4.矫正教育评估方案:是指 在进行评估前由评估组 织者制定的有关评估目 的、项目、指标、方法、 步骤、要求等的文件。 5.罪犯构成:是指某一特定时 期罪犯整体内各种罪犯类型及 其数量之间的比例关系。 6.个别教育:是指矫正机构针 对矫正教育对象的个别、特殊问 题,采取面对面的思想影响、心 理沟通和知识传授活动。 7.少年教养管理所:是对少年 收容教养人员实行强制性教育 的机关,也是教育人、挽救人的 特殊学校。 8.罪犯:狭义罪犯及矫正教育 学研究的罪犯,是指被法定机关 剥夺或限制人身自由,在监狱或 社区实施矫正教育的罪犯。具体 包括被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 无期徒刑、有期徒刑(包括缓刑, 假释,监外执行)、拘役、管制 的自然人罪犯,而不包括判处死 刑立即执行、没收财产、罚金、 单处剥夺政治权利的罪犯。 简答题 1. 思想教育与心理矫治相结合 的意义是什么? 答:(1)有利于全面提高矫正教 育的质量 (2)可以为矫正教育工作创 造和谐、通畅的心理环境 (3)有利于加强思想教育的 针对性 2. 矫正教育影响的价值表现 在哪些方面? 答:(1)社会价值 矫正教育影响的社会价值 主要体现在矫正教育影响的选 择上要符合四项基本原则,有助 于社会的稳定和矫正教育对象 的社会规范,有助于正确社会态 度的重建。 (2)教育价值 矫正教育影响的选择与实 施,必须对矫正教育对象的身心 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这就是矫正 教育影响的教育价值的内涵。 3.监狱对罪犯进行矫正教育的 过程分哪几个阶段? 答:一是入监教育阶段,即对新 收押的罪犯进行的矫正教育。 二是常规教育阶段,即对经 过入监教育阶段的罪犯进行的 有计划、有目的的各种矫正教育 活动。 三是出监教育阶段,即监狱 对即将刑满出监的罪犯进行的 巩固矫正教育成果,确保改造质 量的教育活动。 4.矫正教育针对性的含义是什 么? 答:矫正教育的针对性是指矫正 教育始终是针对违法犯罪人员 的不同类型和特点采取的不同 的教育方法和措施。在教育过程 中,矫正教育者采取个别教育和 分类教育策略,贯彻“因人施 教”、“因势利导”的原则。 5.如何对回归社会人员进行心 理指导? 答:(1)指导回归人员建立社会 适应机制。 (2)指导回归人员建立家庭 相容心理。 (3)指导回归社会人员建立 健康稳定的心理机制。 6. 矫正教育对象的本质属性 是什么? 答:(1)矫正教育对象是社会人; (2)矫正教育对象是有缺陷 的人; (3)矫正教育对象是需要矫 正的人; (4)矫正教育对象是发展中 的人。 7. 教育学理论对矫正教育的 指导意义有哪些? 答:(1)对个体发展的促进功能 使教育成为矫正工作的基本手 段 ①教育能够引导受教育者 沿着特定的方向发展; ②教育能够给受教育者比 较全面、系统、深刻的影响; ③教育由专职教师对受教 育者进行科学的培训。 (2)教学论有助于提高矫正 教育的课堂化教学效果 8. 依据《监狱法》罪犯教育改 造原则有哪些? 答:因人施教,分类教育,以理 服人 9. 刑满释放人员的法律特征 是什么? 答:(1)刑罚执行终了,获得《释 放证明书》,结束行刑法律关系; (2)未被判处附加剥夺政治 权利的,刑事责任终结,恢复其 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恢复人身 自由,与其他公民一视同仁。但 不能担任检察官和法官; (3)被判处附加剥夺政治权 利的,主刑已执行完毕,人身自 由得以恢复,被剥夺政治权利的 刑期开始执行; (4)具有刑事前科,再犯罪 可能成为累犯。 10.思想教育与心理矫治的区 别有哪些? 答:(1)具体目标和任务不同; (2)理论基础不同; (3)工作方法与形式不同; (4)对矫正教育者的要求不 同; (5)工作效果的评估标准不 同。 11.矫正教育影响的构成包括 哪些方面? 答:矫正教育内容,矫正教育的 方法和手段,教育模式,矫正教 育者,集体,监所文化。 12.对矫正教育对象的行为矫 正有哪些特点? 答:(1)矫正教育对象在行为矫 正过程中的被动性。 (2)矫正教育对象行为矫正 的长期性。 (3)矫正教育对象的思想认 识与行为表现的不一致性。 13.矫正教育对象的一般特征 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1)是对社会规范造成了破 坏、对社会造成了负面影响的 人; (2)是存在不同程度消极意 识或心理缺陷的人; (3)都是在一定程度上被剥 夺或限制了人身自由的人。 14.教育刑理论的产生对行刑 和监狱制度有什么影响? 答:(1)改革监狱建筑,废除铁 栏杆,尽量减少对受刑人的刺 激,以利于教育刑的实施; (2)在刑罚的执行上,注意 通过劳动使犯人改过自新,把劳 动看作是教育的手段; (3)在行刑的方法上,由一 般化过渡到个别化,由不加区别 过渡到区别对待、因人施教和循 序渐进的累进制; (4)在行刑的目标上,不仅 注意监管,也注意矫正和改造。 15.矫正教育内容中的法律教 育有哪些特点? 答: (1)教育对象的特定性(2) 教育目的的特殊性(3)教育方式 的多样性 16.贯彻以理服人原则的基本 要求有哪些? 答:(1)矫正教育者必须具有较 高的政治、业务素质和文化修 养。 (2)坚持调查研究,注意工 作方法。 (3)坚持正面教育和疏导。 (4)坚持言教与身教相结 合,注重身教。 论述题 1.矫正教育的制约因素。 答:矫正教育活动是一种特殊的 教育活动,它有着普通教育不具 备的特点。但也受到众多因素的 制约。 (一)社会因素对矫正教育的 制约性 矫正教育活动作为一种社会 活动,首先要受到社会因素的制 约,具体说是要受到政治经济制 度和生产力的制约。 (1)政治经济制度对矫正教育 的制约性 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矫正教 育的性质、地位、发展规模都有 所不同。更重要的是,在不同的 社会制度下,矫正教育的目的、 出发点有着显著的差别。 (2)生产力对矫正教育的制约 性 矫正教育活动不但受到政治 经济制度的制约,还受到生产力 发展水平的制约。生产力推动着 整个社会的发展,矫正教育活动 的发展主要是在矫正教育目的、 内容、手段等方面收到生产力发 展水平的制约。 (二)个体因素对矫正教育的 制约性 矫正教育必须从人的身心发 展实际出发,适应他们的身心发 展规律,才能取得应有的效果。 因此,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矫正教育要适应被矫正人 员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循序渐进 地促进学员身心向健康方向发 展。 (2)矫正教育要适应被矫正人

最新教育学模拟试题(二)

河北省教师资格认定 教育学模拟试题(二) 本试卷仅供学员参加"两学"河北师生网培训辅导练习使用,不做其它使用,特此说明.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我国第一部教育专著是()。 A.《论语》B.《礼记》 C.《学记》D.《孟子》 2.通过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教育活动,可以把以物体方式储存的文化转化为以人为载体的文化,这指的是教育的什么功能()。 A.传承文化B.整理文化 C.创造文化D.激活文化 3. 下列关于单轨学制的说法错误的是()。 A.单轨学制自下而上的结构是:小学、中学、大学 B.单轨学制特点是一个系列、多种分段 C.单轨学制不利于教育的逐级普及 D.单轨学制最早产生于美国 4.在学生的各项权利中,哪项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是()。 A.受教育权 B.身心健康权 C.人身权 D.人格尊严权 5. 5 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问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观察、阅读实验操作等,发现问题,搜集数据,形成解释,获得答案的学习方式是( A.接受学习 B.探究学习 C.自主学习 D.合作学习 6. “产婆术”是哪位教育家提出教育方法()。 A.孔子 B.孟子 C.昆体良 D.苏格拉底 7.下面哪个因素决定着德育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 A.德育目标B.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特征 C.时代特征和学生的思想实际D.文化传统 8.通过创设良好的环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是( )。 A.说服教育法B.榜样示范法 C.陶冶教育法D.自我教育法 9.首次采用编班分级的教学方式,把班级授课形式引入我国的学校是( )。 A.京师同文馆B.洋务学堂 C.太学馆D.京师大学堂 10.新建班初期学生对规范的遵从程度是()。 A.观望B.服从 C.认同D.内化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1.构成教育的三要素包括()。 A、教育者 B、受教育者 C、教育影响 D、教育活动 12.下面哪些是教育的政治功能()。 A.培养政治领导人才B.传播政治意识形态 C.提高全面素质D.推荐社会的民主进程 13.下列说法对学生的本质属性表述正确的是()。 A. 以系统学习间接经验为主 B. 具有发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 C. 是教育的纯客体 D. 具有主体性的教育对象 14.我国中小学课程的表现形式有()。 A. 课程设计 B. 课程计划

教师招聘考试题公共教育学心理学试题

教师招聘考试题公共教育学.心理学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1、大教学论 2、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3、五经、四书 4、“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5、班级授课制京师同文馆 6、癸卯学制 7、理论性和应用性 8、强制教育 9、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矛盾10、教学活动11、辅助形式12、课外辅导成绩考核13、通过各科教学14、课程计划15、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的水平之间的矛盾16、③17、①18、②19、①20、①21、①22、①23、③24、①25、④26、①27、③28、①29、答:①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2分);②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深刻(2分);③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2分)30、教育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反过来,它对生产力的发展也有积极的推动作用。(1).通过教育可以实现劳动力的再生产,把可能的生产力转化成现实的生产力,从而推动生产力的发展。(3分)(2).教育还可以实现科学知识和技术的生产和再生产。(3分)31、答:(以下各点各2分)(1)教师劳动的创造性。(2)教师劳动的复杂性。(3)教师劳动的示范性。(4)教师劳动的长期性。32、答:(以下各点各1分)教学目标明确;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高;教学内容正确;教育方法恰当;教学结构紧凑;教学组织合理。33、答:教学是由教师与学生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是在教师启发引导下学生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积极主动地学习系统文化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智力、陶冶品德、形成全面发展个性的培养人的活动。(2分)普通中小学教学的任务一般包括如下几项:(以下各点各1分)(1)向学生传播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是教学要完成的首要任务,通常称为“双基”教学。(2)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3)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和共产主义道德品质。(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增加学生的体力。 一、填空题(在下列每题的空白处填上正确的字词,每空1分,共17分) 1、杨贤江写的《》,是我国第一本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2、教育的本质是()。 3、我国封建社会的教育内容是()、()。 4、我国现阶段的教育方针是()。 5、()的教学组织形式是由夸美纽斯正式提出并推行的,1862年我国在()首先执行了这个制度。 6、1903年颁布的(),是中国最早实行的近代学制。 7、普通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的一般原理和中、小学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是师范学校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程,是()相结合的学科。 8、义务教育,也叫(),是由国家用立法形式确定下来强制实行的国民基础教育。 9、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10、教学手段就是指教师和学生进行()以及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 11、现场教学和个别指导是中小学教学的()。

全国2014年4月自考矫正教育学试题和答案评分标准

201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矫正教育学试题和答案评分标准 课程代码:00931 本试卷共3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8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B·C.乌捷夫斯基主编的《苏联劳动改造教育学》正式出版的时间是 A.1947年 B.1957年 C.1967年 D.1977年 正确答案:C(1分) 2.英美犯罪学家不再主张矫正的医疗模式,是在 A.20世纪60年代 B.20世纪70年代 C.20世纪80年代 D.20世纪90年代 正确答案:D(1分) 3.矫正教育活动是一种 A.双主体活动 B.个体活动 C.群体活动 D.单主体活动 正确答案:A(1分) 4.要求犯人在囚禁中“幽闭思愆,改恶从善”的监狱制度是 A.圜土制 B.嘉石制 C.囹圄制 D.桎梏制 正确答案:C(1分)

5.我国占主导地位的矫正教育目的观是 A.社会本位论 B.个人本位论 C.文化本位论 D.精神本位论 正确答案:A(1分) 6.“坚持言传与身教相结合”这一基本要求反映的是矫正教育原则中的 A.因人施教原则 B.以理服人原则 C.分类教育原则 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正确答案:B(1分) 7.“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反映的是矫正教育方法中的 A.集体教育方法 B.个别教育方法 C.分类教育方法 D.常规教育方法 正确答案:B(1分) 8.1982年10月我国监狱系统办成的第一所特殊学校是在 A.北京市 B.上海市 C.河北省 D.山东省 正确答案:D(1分) 9.依据一定的标准对被评对象的各项指标进行判断并赋值的过程称为 A.矫正教育测量 B.矫正教育测定 C.矫正教育量化 D.矫正教育统计 正确答案:A(1分) 10.采用科学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真正反映评估对象的实际情况体现的是 A.科学性原则 B.适时性原则 C.导向性原则 D.标准化原则 正确答案:A(1分) 11.对末级指标的赋值与数据处理过程称为 A.指标量化过程

《幼儿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5

幼儿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 1.对个体发展起主导作用的是 A.父母 B.教育 C.环境 D.遗传 2.下列哪种社会因素会影响教育目的 A.经济 B.政治 C.文化 D.人口 3.决定着教育的性质和教育的发展的主要社会因素是 A.经济 B.政治 C.文化 D.人口 4.经济政治作用于教育的中介是 A.语言 B.制度 C.文化 D.人口

5.文化容的增量或减量所引起的结构性的变化是指 A.文化传递 B.文化传播 C.文化变迁 D.文化选择 6.某种文化的自动撷取或排斥即择优汰劣,取精去糟的过程是指 A.文化传递 B.文化传播 C.文化变迁 D.文化选择 7.华生的"教育万能论"属于 A.教育决定论 B.教师决定论 C.环境决定论 D.遗传决定论 8.孔子的"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表达的观点是 A.父母决定论 B.教师决定论 C.环境决定论 D.遗传决定论 9.导致儿童身心发展差异性的物质性基础是 A.遗传差异 B.教育差异

C.环境差异 D.物质差异 10.个体发展的特征不包括 A.规律性 B.差异性 C.阶段性 D.顺序性 11.下面哪一项不是个体发展规律性的表现 A.从简单到复杂 B.由一般到特殊 C.由头到脚 D.由四周到中间 12.幼儿期的主导活动是 A.学习 B.游戏 C.看书 D.识字 13.幼儿期教育活动中的主导形式 A.讲授 B.游戏 C.自学 D.参观

14.《教育漫话》是哪位教育家的教育论著 A.洛克 B.卢梭 C.杜威 D.福禄贝尔 15.卢梭所倡导的教育观是 A.爱的教育 B.自然主义教育 C.大教育观 D.进步主义教育 16.第一个明确要使儿童的各种能力得到和谐的发展的教育家是 A.夸美纽斯 B.卢梭 C.福禄贝尔 D.裴斯泰洛齐 17.福禄贝尔认为儿童有四种本能,包括活动的本能,认识的本能,艺术的本能和 A.制作的本能 B.创造的本能 C.宗教的本能 D.运动的本能 18.教育史上第一个承认游戏的教育价值并有系统地把游戏列入教育过程的教育家是 A.福禄贝尔

公共教育学试题(十)

公共教育学试题(十) 一、填空题(在下列每题的空白处填上正确的字词,每空1分, 共 15分)1.在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我国 的 ______。2.1939年苏联出版了凯洛夫主编 的 _________,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创立。 3.教育具有两大功能,一是教育对________的功能,二是教育 对 _______的功能。 4.影响人发展的生物因素很多,其中最为关键的因素是_________。 5.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着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组合,但影响最大、最有代表性的教学方法组 合主要有三种,它们分别是、、。 6.讲授法是历史最悠久、现代学校教学应用最广泛的教学方法,其类型主要有讲述、 ________、讲读、________。 7.为了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中小学教师经常采用作业、参观、、辅导等多种辅助 教学组织形式。 8.陶冶是一种古老的德育方法,它主要通过人格感化、陶冶和陶冶等方式潜 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 9.班主任了解学生主要是通过和两个方面进行的。 二、判断题(判断下列每题的正、误,在正确的命题后划“√”,在错误的命题后划“×”, 每题1分,共10 分) 10.教育实验法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理论或设想,通过控制和变革对象而进行研究某一教育问 题的方法。()11.育人性是教育的最基本属性。()12.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 术。()13.从影响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因素 讲,“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说法是正确的。()14.教育的对象是人,因此,确定教育的目的,只能从人的发展需要出发。()15.德育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简称。()16.教学过程是一个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17.班级授课制是现代学校教学的唯一组织形式。()18.教学原则本身是由人提出来的,因此它是主观的东 西。()19.德育工作的原则是德育规律的具体 化。() 三、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后有四个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 的 编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题2分,共20分)。 20.“启发诱导”的教学原则出自于() A《大学》B《学记》C《中庸》D《论语》 21.主张教育生物起源论的主要代表人物 是() A孟禄B利托尔诺C皮亚杰D 洛克 22.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是() A智育B教学C自学D德育 23.“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所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A循序渐进原则B可接受性原则C启发性原则D 因材施教原则

教育学基础(名词解释)

二.名词解释 1、教育影响:即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学习者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了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了信息的选择,传递和反馈形式,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2、班级组织:是一个有一定人数的学生集体,是学校行政根据一定任务、按照一定的规章制度组织起来的有目标、有计划地执行管理、教育职能的正式小群体。 3、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它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是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育目标,以各自独特的身份和地位通过教与学的直接交流活动而形成的多性质、多层次的关系体系。 4、教师职业形象:是教师群体或个体在其职业生活中的形象,是其精神风貌和生存状态与行为方式的整体反映。它既是社会对教师职业及其日常行为的一种总体性评价与概括性认识,也是驾驶群体内部或个体自身对其职业所持有的价值认识与情感认同。 5、观察:是作为研究者的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的自然状态下,根据研究的问题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看、思、记的一种方法。 6、课程目标:是指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具体目标和意图。它规定了某一教育阶段的学生通过课程学习以后,在发展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期望实现的程度,它是确定课程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的基础。 7、个案研究:是对单一的研究对象的变化过程进行深入剖析的研究方法。 8、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课程编制主体,自主开发与实施的一种课程,是相对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一种课程。 9、课程:是对育人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方式的规划和设计,是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全部内容及其实施过程的总和。 10、个体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到生命的终结,其身心诸方面所发生的一切变化,它是个体的潜在素质转变为现实特征的过程。 11、学业评价:是学生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指以国家的教育教学目标为依据,运用恰当的、有效的工具盒途径,系统的收集学生在各门学科教学和自学的影响下认知行为上的变化信息和证据,并对学生的学习水平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 12、人的发展:是指作为整体的个人在从生命的起点状态到生命的终点的全部人生中,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身心两个方面的整体的积极变化过程。 13、教育制度:是指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基本方面,一是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二是教育机构与组织体系赖以攒在和运行的一整套原则) 14、操行计量评定法:是指使用以百分位满分或实行百分制计分法,评价者根据一定的积分标准和规则,依据学生的品行表现予以加分或减分,以对学生的品德做出评价的方法。15、体育:指向学生传授身体运动及其保健知识,增强他们的体质,发展他们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教育。 16、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学制受到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人口发展状况及其青少年心理特征等的制约。 17、隐性课程:(也成潜在课程、隐蔽课程)则是以内隐的、间接的方式呈现的课程,是学生在显性课程以外所获得的所有学校教育的经验,不作为获得特定教育学历或资格证书的必备条件。 18、教学设计:教师为了组织和指导教学活动精心设计的施教蓝图,教师有关下一步教学的一切设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