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阅读是小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但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尽管花费了教师的不少心血,学生的阅读能力还是得不到很好的提高。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下面我谈几点自己的见解: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有了阅读兴趣,就能从内心深处产生阅读的主动性。一个学生的阅读兴趣的高低,决定了他注意力水平的高低,也决定了他思维能力发展的快慢。因此,教师要设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阅读兴趣,让学生自发地阅读,鼓励学生多阅读,及时肯定阅读中的点滴进步,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享受阅读的快乐。作为一个语文教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呢?我是这样做的:

(一)课内阅读方式的多样性

1、创设生动的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要创设情境,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例如:如在教学《灯光》一课时,我设置这样的情景,在千钧一发时刻,郝副营长摸了摸口袋里的火柴,望着在黑暗中的部队,心里想:学生很容易回答出他的想法,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起,在此基础上进行课文阅读教学,学生就会容易入情入境。

2、借助丰富的形式激发兴趣。

教材中课文体裁多样,有情节生动的故事,有韵律较强的诗歌,通过画、唱、演等形式来展现课文内容,可以化抽象为形象,把学生带到课文的情境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体验。如《柳树醒了》一课,在指导读第二小节时,让学生演一演春雨,在“小雨沙沙”的歌曲声中给柳树洗洗澡,学生边唱边演,尽情地享受着小诗,再让学生来读读小诗,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3、巧设疑问激发兴趣。

只有有了疑问才有进一步学习的需要,才可能获得新知识欲望。如《桥》一文中,课文中“桥”和题目中的“桥”意思相同吗?经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语言环境,反复阅读课文、讨论,终于明白作者以“桥”为课题的意思。这样就激发了学生阅读钻研的兴趣,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4、借助朗读评价激发朗读兴趣。

阅读教学中,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因此朗读评价就显得特别重要。教师对学生的言行做出正确的评价,并予以赞美,能点燃智慧的火花。通过评价,有利于引导学生学会读书,善于读书,从而读好书,达到以读促悟的目的。

(二)由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延伸。

小学生因年龄、性别、性格、心理特点等方面原因的差异,阅读兴趣各有不同。按照小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我推荐课外读物也因人而异。低年级的学生,推荐篇幅较短、图文并美,浅显易懂的古诗、

儿歌、童话和寓言故事等。在中年级学生我推荐世界儿童文学名著,科普类作品等。高年级学生由于自主阅读能力不断提高,我推荐篇幅较长、内容丰富的书。这样,学生既乐于接受,又培养了他们的爱好,而阅读能力也就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需要指出的是,我们给学生推荐读物的时候,要容量适当,循序渐进。在向学生推荐读物中,既要注意与学生的阅读能力相适应,又要注意不能一次要求过多,这样学生才能乐于读,读得好。而兴趣也跟着增加。

(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小学阶段,一些风景名胜、动植物描写、童话等文章,要达到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目的比较容易。但是一些以说明为主的课文就不同了。如四年级下册中的《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这样的说明性文章语言平实,逻辑性强,比较难懂,学生往往缺少兴趣。为使学生喜欢阅读,可以先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课文,找出能回答问题的段落。这样一来,学生通过认真的阅读,就能一下子抓住了课文的主体段落,并积极去弄明白“黄河变化”的原因。然后再去读与主体内容相关的段落,学生就能把握课文的内容了。

(四)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满足学生的成就感。

为了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让学生参与课文创作,讲练结合。在学完《新型玻璃》之后,要求学生自己设计一种新型玻璃,然后在班上进行评选“最佳设计师”活动。这样,学生既完成了阅读,又发挥了他们的创造,学生自始至终,兴趣盎然。

二、注意阅读方法的指导

为了提高学生阅读的有效性,教师应结合阅读教学,有目的地教给学生有关的阅读方法。让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进行自主阅读,从而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一)引导学生学会阅读方法。

用正确的方法读书,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略读法。这种方法是学生根据学习需要,有选择性的阅读相关篇章或部分,这样可以用最少的时间,了解书的大致内容。略读法有:

(1)读书脊法,到书店或读书馆借阅时,先读书脊,可以知道书名、作者和出版社。

(2)读封面或扉页法。要是向别人借书,可以先看封面或扉页,这样可以了解书的大致内容。

(3)读插图法。插图时反映重要情节和典型人物形象的。读插图可以粗略了解作品梗概和典型人物的主要特征和独特性格。

(4)读目录法。读目录可以了解全书的骨架和故事情节发展的线索。

(5)读前言后记法。读前言后记可以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了解作品的大致内容及主要人物。

(6)读开头结尾法。读开头和结尾可以了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主要人物和故事发展的结果,这样就了解了全书的梗概。

2、精读法。精读法是对文章逐字逐句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的方法。教师选择一些语言优美,情节生动的

文章让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心到、口到、眼到、手到,边读边想,逐渐养成认真阅读的好习惯。

(1)摘抄法,就是要求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将一些精炼的字词、优美的句子,精彩的段落,经典的篇章摘抄在积累本上,每天抽取10至20分钟的时间进行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学生积累了大量资料,就为以后的写作准备了丰富的语言基础。

(2)背诵法,读儿歌,古诗和一些精彩的句子、段落时,在理解的基础进行背诵。

(3)复述法,就是要求学生将文章内容讲述出来。这是小学生很感兴趣的事情,他们都乐于表现自己,虽然有时说的没条理,但经过老师点拨之后,能够把一个故事完整地复述出来。

3、默读法。默读就是对所读的文章不发音地快速阅读。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做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默读法能用最少的时间获取较多的信息。

4、写读书笔记。

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籍,经常写日记或读后感,把自己的见解、想法写下来,再与老师和同学交流。这样,学生的读、写、听、说紧密结合,阅读能力就能很快得到提高。

(二)边读边思考的方法。

边读边思考是阅读的基本要求,也是其他各类方法的基础和前提。教师在学生阅读前,先提出具体的要求。然后让学生在阅读中进行思考。比如在学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时,让学生先读文,使学生对

文本中的字词有疑,如“张冠李戴”、“囫囵吞枣”、“碰壁”等。然后叫学生在读中联系上下文或查阅工具书释疑,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对文中“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可以设疑,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文本,从解疑中感受到旧社会的黑暗。

(三)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产生疑问,自己通过思考又不能解决时,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正确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提高认识,受到思想教育。教师必须在这时给学生进行指导,通过三言两语点拨,使他们领会主旨。教师的“导”要紧扣要点,要启迪思维,还要传授技巧。要鼓励学生多讨论,多交流。阅读之后让学生自己畅谈阅读的收获和体会,并在阅读实践中领悟出新方法。

在阅读教学中,一篇课文教学要有整体观念,我一般是按由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顺序。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无论是低年级、中年级还是高年级,一般地说,在教学一篇课文之初,,都应要求学生认真读一读整篇课文,以便对全文有个感性的认识,以此作为进一步理解课文的基础。

2、精读课文,一部分一部分地阅读理解,并逐步加深对课文思想内容的认识。在学生有了对课文的初步认识以后,在分部分讲读课文时,一要重视对词、句段的理解。特别是那些表现主要内容,突出中心思想的词、句、段,一定要指导学生准确地理解。二要加强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篇课文的联系。三要分清主次,重点部分要熟读精思,理解透彻,非重点部分一读而过。

3、回到整体,获得对整篇课文全面深刻的理解。在教学中既要注意部分与部分之间的联系,避免割裂,又要注意每个部分和整篇课文的联系,把课文放到整体中去理解。这样,对每一部分的意义、作用会看得更清楚,对整篇课文也会理解得更深刻。

(四)、创设阅读平台,使学生快乐阅读。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要多做一些服务性工作,努力创设课外阅读的条件,让学生在优雅的环境中舒舒服服地进行课外阅读。

1、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推荐好的课外书籍。我经常结合课堂教学选择推荐。也结合年龄特点进行推荐。

2、鼓励学生把自己的书捐出来,建立班级图书角。为了弥补学生书源的不足,我经常动员学生把个人的图书暂时存放在班级,组织学生自己管理借阅。

3、提供一定的读书时间,确保阅读活动落到实处。由于小学生的自我约束、自我监督能力比较弱,还不能做到自主阅读。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经常督促学生进行阅读。比如我们在每天的午间活动,专门开设读书活动,教师辅导、督促、检查学生的读书,这样既保证了学生的阅读时间,也真正提高了学生阅读的效率和阅读能力,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总之,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我们在语文教学要把阅读放在重要位置,持之以恒地阅读,坚持不懈地练习,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以上是我个人拙见,不妥之处请各位批评指出,感谢大家的陪伴,

再见!

如何培养小学生快速阅读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快速阅读能力 新大纲明确规定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这表明对语文教学规律的认识有了新的提高。以往语文教学质量不高,学生能力不强,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就学生阅读面窄,语言积累少,是一个十分欠缺、突出的问题。提出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业余生活,增加阅读量,对提高学生说、写、听方面的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营造一种良好的读书环境,教会学生自主读书,让其锁定自己想要读的书目。让学生在祖国语言文字的天地里自由的畅游,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熏陶,得到鼓舞。从而激发对祖国语言文字浓厚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去进行语文实践活动。 如何培养学生的这种学习能力呢?我想从如下几方面去做。 一、明确快速阅读的目标。 首先是阅读的主体目标。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快速阅读实施的主体。首先要求学生自己了解自己,“自己喜欢读哪一类的书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自己找到自己感兴趣、或需要读的书目后,读书的数量和速度才有了前提保障。譬如,有些学生爱读故事类书籍,因而在读这类书时得心应手、感兴趣;而对于自然科学性强的书籍却是阅读不多,一旦阅读便会花费许多时间。读一本不太了解的书时间一长,可能就有放弃的机会。结合这些特点,我们应该锻炼学生读感兴趣的书目阅读。培养学生一种良好的读书习惯和能力。其次是明确客体目标,这是针对阅读材料本身而言的。即明确自我阅读目标。这主要指学生课外阅读。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是有限的,要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取较多知识,必须有明确的快速阅读目标。简言之就是,指导学生首先速读一本书前的序言(或出版说明,或内容提要)、书的后记、或刊物的目录、或报纸的各版大标题等,了解其大致结构,熟悉其内容。然后筛选出自己要阅读的内容。 学生在阅读前若明确了这些目标,就能更好地减轻阅读负担,从而提高阅读的速度。 二、教快速阅读的读书方法 使学生明确了快速阅读的目标,这只具备速读的一个基本条件,其更重要的是掌握快速阅读的方法,并把这一方法较灵活地运用于阅读实践中。 方法是首先要使学生明确何谓快速阅读。所谓快速阅读,是指利用视觉运动的规律,通过一定方法的训练,达到变声读为视读,以记忆快、理解快、阅读快为标准进行阅读的科学阅读活动。根据人在阅读时的特点,可以知道人眼在眼停时具有摄取相当多的文字信

(完整版)小学生阅读素养培养策略

小学生阅读素养的培养策略 保山市实验小学:董翠艳 小学语文的基础是否牢固,直接影响着学生以后的语文水平和素养。因此,,小学生的读书方法、读书兴趣、读书习惯等处于渐长阶段、尚不成熟,所以培养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正在成长的小学生而言尤为重要。我们知道,书作为知识的源泉,是开发儿童智力的钥匙。读书能够启迪孩子的心智,能扩大他们的知识视野,能提高其写作能力,使之才思敏捷,能陶冶他们的性情,使其温文尔雅。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就明确提出:“学习语文的目标就是得到阅读和写作的知识,从而养成阅读的习惯”。 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先培养阅读兴趣,让学生爱读书、想读书 兴趣是人特有的心理倾向,是一种内在的力量,所以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必先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今的孩子读书习惯不好,原因之一是兴趣欠佳。培养孩子阅读兴趣的方式很多,比如老师组织一场故事会或读书心得交流会,家长每天陪孩子读书一小时等活动,为孩子做读书的榜样,并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浓郁的书香氛围。孩子长期生活在一个充满书香的环境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自然就会感知到读书的乐趣,认识到读书的价值意义,从而喜好读书。“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让学生尝到读书的甜头,他们会自觉主动地寻书而读,久而久之,他们就酷爱读书、手不释卷的良好阅读习惯会逐渐养成。 尽可能的增加孩子的阅读时间。这个十分关键,孩子阅读理解能力好不好,与阅读的时间够不够、多不多有直接的关系。“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就是说要多阅读,才能写出好的文章。在增加孩子阅读这个问题上,应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最终落脚点是落在增加阅读上,如何增加阅读量和阅读时间呢?作为家长,要学会引导阅读和利用时间,比如在孩子学习之余,多给孩子买点课外书让孩子看。另外,在孩子上床睡觉之前,或者早晨孩子起床之前,

谈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黄梅 如何提高阅读能力,我们应注重学会阅读方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自学能力。人们常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会阅读方法,等于有了一把打开知识宝库之门的钥匙,有了这把钥匙,就有了获取知识的自由和能力。当前,我们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就是强调教学活动中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中的主人。教师就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习目标,知识规律,以课文为例子教给学生学习各类课文阅读方法,以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能较熟练地运用读书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在修订版《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对小学生课外阅读提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规定了整个小学阶段课外阅读量不少于150万字。其要求之高,数据之细,是以往“教学大纲”所没有的。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在谈到课外阅读的作用时曾说:“同志们可以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多少。我想大概是三七开吧,也就是说,百分之七十得之于课外阅读。”因此,只有使课外阅读成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一、激趣引导,热爱读书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阅读的第一原动力,只有对课外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我们才会积极主动地去阅读。我们渴望读自己喜欢的书,其出发点主要是满足自己的兴趣需要。我们开始是没有十分切实的目标的,不是为了完成某一个真切的任务而去读书,而主要在于从中获取生活信息,满足个人情趣。至于思想认识和写作水平的提高则要在阅读的过程中潜移默化,日渐长进的。 二、扩大阅读范围,增加阅读量 然而,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要扩大阅读范围,增加阅读量却不是件容易的事。一是学生的课外阅读书不多。很多学生的课外书籍大多是《作文大全》、《小学生优秀作文选》、《小学生同步作文》之类的作文辅导书。而这都是学生买来模仿写作文用的。只有少数学生有《十万个为什么》、《天天都有新童话》、《天天都有新寓言》、《故事大王》等书目,此外,还有一些卡通连环画。二是课外阅读的时间少。课堂上的阅读时间肯定没有,放学后不是被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占去,就是由于处理不好学习、读与玩的关系,白白地浪费了时间。针对以上情况,我们应发动全班同学积极捐出自己的藏书,由专人负责保管、借阅。其次,帮助学生合理安排学习时间,从有限的时间里挤出一些来供课外阅读用。比如,每天中午从吃午饭到下午上课有一个半小时,我就让学生每天中午抽出至少半小时的时间来读课外书。这样一来,既扩大了阅读范围,也保证了足够的阅读时间,增加了阅读量。三、课内外结合,学会读书方法 由于学生缺乏阅读方法,尽管阅读有一定的量,但是阅读收效不大,不是读了就忘了,就是读后无所知,无所获,或者是一知半解。该怎么半呢?首先,阅读时备好《新华字典》和一本“摘录本”,生字生词查字典,好词佳句摘录下来,做到“看书必动笔”的习惯。牢记“初读——细读——精读”三部曲。一个阶段后,就回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阅读理解能力也大大提高。其次,课内外阅读相结合。如学习《赤壁之战》、《田忌赛马》再读《三国演义》、《孙子兵法》,就能从课外书籍中更全面地掌握课文内容。也可在上新课前去看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书籍,如在学习《月光曲》前,先从课外书籍中去查一查贝多芬的有关资料,这样既激发了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又加深了对课内教学内容的理解。四、开展各种形式的读书活动 1、读说结合,加深语言行为的理解。 作者表情达意,体现在具体的文章之中,有的比较含蓄。要想领会文章内容,受到思想教育,必须反复阅读。积极讨论交流,从读中悟出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通过交流加深对文

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浅谈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摘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些名言体现了阅读的重要性。阅读是小学生获取科学文化知识的主要途径,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有效的阅读手段和方法.将大大提高小学生的知识储存量和质量.目前许多小学生阅读兴趣不高,阅读能力差,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难题。那么如何提高和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呢? 【关键词】阅读的重要性阅读兴趣阅读方法阅读指导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些名言体现了阅读的重要性。阅读是小学生获取科学文化知识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因而,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素质和能力是语文课程改革的根本方向和关键之处。现在的孩子拥有了很优越的阅读条件:大街小巷随处都有书店;学校图书室的存书数量多,种类全;家庭条件好的孩子还有自己的电脑和电子书,想怎么阅读都可以,真是让人羡慕不已。然而优越条件下孩子们的阅读能力却很不理想,阅读兴趣不高,阅读习惯不好,阅读能力欠缺。小学语文教学是为学生的阅读和写作做准备的,没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就不可能有较高的写作能力,可见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至关重要的。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好的老师。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如果学生有了阅读兴趣,就能从内心深处产生阅读的主动性。因此,教师要设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学生多阅读,及时肯定

阅读的四种能力及培养

阅读的四种能力及培养 阅读能力主要包括认读能力、理解能力、评价欣赏能力、迁移应用能力,它们呈现一种递进的阶段性,前后关联,互为补充,形成一个完整的阅读能力纵向系列。认识和筛选信息;对抽象的道理加以具体说明,或对具体的材料加以抽象和概括;把阅读所获信息加以组合、调整,纳入自己原有的知识系统;作出扩展,对作品是非得失、优劣加以判断。因此,中学生要想达到这样的阅读目标,应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阅读能力。 1.认读能力是对书面语言的感知能力 具体说,是指认知字形、认读字音、了解字义,初步获得课文表层意义的能力。这是阅读过程中最基本的能力,又是整个阅读过程的基础。顺利进行认读的心理特征,主要有两项,一是视读的广度,这指视知觉范围的大小,初中学生视视读广度是以词和短语为单位,高中学生则能以句子为单位。准确认读表现在对一些音形义混淆、容易读错、容易写错的字以及对同义词、反义词的辨析。准确认读还表现在,认读时不错字,不减字、不增字、不重字、不倒字。读得正确,不仅能锻炼语言的感知能力,而且能促进对语言的理解和记忆。它以敏锐的语感能力为核心,要求认读速度快、广度大,感知选择性强、准确性高。 一般地讲,不发声的默读由于省掉了发声器官的发音过程、听觉分析器的分析过程,直接经过视觉分析器将文字信息传给大脑,所以较之诵读速度快。更重要的是读者的知识水平越高,就越能快速有效的辨识字词篇章所表达的概念、意旨,认读速度也就越快。汉语表达的特征具有很强的“板块”性状,在中心意义——“神”的统摄下,流水一样发展,这就要求在快速阅读过程中加大视觉范围和认读广度,尽可能多地抓住词句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准确把握板块单元的意旨。 2.理解能力是阅读能力结构中最核心的因素。 阅读中的理解是对课文中词句、段落、篇章、写作方法以及所表达的思想内容的理解。整个理解过程是按照对语言形式到对内容的理解,对部分到对整体的理解;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加深对语言形式和部分内容的理解这样的规律来完成的,在这个循环往复的过程中,从写词句入手,经过判断和推理,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的思维活动,达到对课文中心思想的理解,这才算读懂了一篇课文。这是在认读感知基础上对词句所作的解释和对作品从内容到形式所作的分解和剖析。要能够理解词句的含义,尤其要善于抓住关键词句,前后关照,统摄整体,注重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分散而关联的思考途经;要分析作者的思路层次,分析材料和中心、材料和材料的关系,分析材料使用的详略、先后,分析表达方式和表现方法,从整体感知入手到局部咀嚼体会,进而归纳整合,形成新的整体感知,实现螺旋式上升的理解分析效果。但初高中学生的思维特点不同,他们理解的心理特征也就不同。初中学生的思维特点是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其中具体的形象成分仍然起着重要作用。这一特点使他们对课文的深层意义和隐含内容常常理解肤浅;对内容复杂的课文,往往以偏概全;对没有中心句的段或不是判断句的论点、缺乏概括能力。在归纳中心思想或段落大意时,有时夹杂次要因素,有时又遗漏某些重要成分,或不大善于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概括,往往会生搬硬套原文中的某些句子,作机械拼凑。高中学生的思维具有抽象概括的特点,由经验型向理论型发展。因此,他们的理解能力较之初中学生有所提高。在阅读中,能基本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抽象出最基本的观点;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概括。但他们在阅读中往往忽略某些深层意义或潜在内容。在揭示寓意较深的内涵或提炼某些复杂的议论文的主要观点时,仍然把握不准。另外,初中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不如高中学生,尤其在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方面。因此阅读时,初中学生只能就一个方面、一个层次或一般问题质疑,而高中学生则可能在更多的方面和更深的层次上进行质疑;初中学生主要在内容方面提出问题,高中学生则能在内容和形式,乃至语言风格方面提出问题。 3.评价欣赏能力 是指对课文的美的感知、体验和评价能力,包括从课文的思想内容到表现形式、语言文字,乃至风格特点和评价和欣赏。高中学生在生理、心理上都接近成熟,开始初步形成某些人生价值观念,抽象思维已占主导地位,特别明显的是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增强,阅读中选择性和稳定性有了明显发展。这些特点使他们已经具有相当的评价欣赏能力,有对阅读材料从思想内容到表现形式,乃至语言风格进行判断辨析和鉴赏。由于他们在知识和生活上的不足,致使他们在思维和理解上具有一定的片面性,这样在评价欣赏作品时也往往会反映出来。例如,当他们读到某些反映社会阴暗面的作品时,就以为整个社会是漆黑一团;当他们看到揭露某些干部腐化堕落的文章后,就认为“天下乌鸦一般黑”。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必须在培养学生评价欣赏能力方面采取多种方式加以指导。这是建立在对文本从形式到内容的全面、准确、深入理解分析基础之上的,它要求读者对作品所表达的知、情、义的丰富或单薄、正确或谬误、健康或消极,表达方式、方法的恰当或不足、高明或笨拙、有益或有害等方面作出判断,从而真正认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摘要】阅读能力是语文教育的重中之重,好的阅读习惯和能力会使人受益一生。处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小学生,对其进行正确、有效的阅读能力培养,关键在于培养阅读兴趣,扩大词汇量。培养自主阅读的好习惯,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这不仅能在现阶段大大提升其自身素质,更是为他进行后续中学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石。 【关键词】阅读能力;兴趣;词汇量;独立阅读 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发现,有的同学平时口头表达能力很好,可是作文却写得前言不搭后语;或者一篇短短的文章,却总结不出中心意思;还有的甚至对短短数语的数学应用题产生误解,导致丢失了原本该拿的分数。究其根源,这都是没有良好的阅读能力所致。所以,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必须重视。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一、培养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所有行为的原始动力。提高阅读能力,首先应该培养他对阅读的兴趣。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要从幼儿时期开始,要依靠父母的诱导。进入小学以后,兴趣的培养对语文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首先老师必须博学多才,在教学过程中能做到旁征博引。使课堂充满情趣,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另外,语文的教学要注重渲染文章的意境,魅力。使学生去体会作者的思想,品味语言独特的美。千万不可脱离文章整体,只是枯燥的讲解主、谓、宾、定、状、补。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家长之间的互动朗读,尤其是富有戏剧性的朗读,更能促进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定期举办各类主题竞赛,如故事大王赛、诗王竞赛、手抄报赛、成语接龙赛,以此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阅读兴趣的培养并不单单是语文老师的事,他要求各个学科的老师共同努力。例如,如果生物老师讲到蝴蝶时,告诉同学们《昆虫记》这本书中有详细的记载。我想这本书一定会成为学生争相传阅的新宠。巧借课文激趣,当讲到《草船借箭》时,老师不妨告诉学生,要想详细了解故事原委,可以读一下《三国演义》。 二、词汇量

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正文)

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摘要”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育的一项重要的任务。一般认为,阅读能力包括认读能力、理解能力、想象力、鉴赏力,记忆力、阅读速度等,因此,语文教师必须在思想上对阅读教学予以足够的重视,应根据学生的特点,结合具体情况,探求适合的方法,着力培养学生的读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培养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环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九年义务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休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阅读是识字的主要途径,有利于提高识字质量;阅读能够进行听说写的综合训练,提高听话,说话和作文的能力。同时阅读也是孩子相伴终身的精神家园。朱永新老师说过,“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因此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极其重要的,阅读能力的提高不但能够加强小学生在阅读中的语感,还能让小学生去理解鉴赏文学作品。那么将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下面将从几方面进行论述。 一、激发情感,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 “情”是一切“行”的源动力,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应诱发其内因,从调动学生的情感入手: 1、利用读物本身调动学生的情感 故事人人都爱听,尤其是从小就伴着奶奶的童谣、妈妈的童话长大的孩子,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个个精神抖擞,双耳立竖,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特别是一些经典童话、寓言等更是百听不厌。因此,可利用读物本身优势,坚持从讲故事入手,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体验到阅读的快乐,产生阅读的兴趣。在此基础上,可逐步放手,向学生推荐一些书籍,如《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选》、《成语故事》、《百科全书》《木偶奇遇记》、等,或让学生自由选择书目,读他们感兴趣的书,了解最想知道的事。从内容上吸引学生,鼓励学生进行阅读。其次,教师还要善于抓住时机,组织学生拓展乐读,进行“相似激活”调动起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如学习赞美祖国美丽山河的课文时,可向学生推荐一些相关的文章《长城》、《秦始皇兵马俑》等;在播放《西游记》、《水浒传》等电视剧的同时,可推荐原著进行阅读;在教学课文的相关生字时,可推荐学生去查阅《字谜》一书;在组织学生旅游之前,鼓励他们查找有关名胜古迹的资料……充分利用生活的大背景,创设良好的阅读习惯,调动起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

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从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中,我感觉到加强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提高语文水平的基础。阅读教学应从小学一年级抓起,目的是培养小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和认真阅读的习惯。在小学阶段,就要下气力培养学生认真预习的习惯;一边读,一边想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主动克服阅读困难的习惯;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及勤于阅读的习惯等等。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就能自主学习并有所获。为达到上述目的,教师要激励学生全身心地、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法很多,诸如创设情境、开展竞赛、巧设问题、电教手段的使用等等。如我在教学《倔强的小红军》一课前,翻阅了大量资料,写了一篇充分体现小红军倔强性格的短文。当我声情并茂地读完时,自己都感动得流泪了。学生也受到了感染,他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深刻地体会到小红军的可爱,他们体会词句的那种精细程度是以前没有过的。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习内驱力被极大地激发起来,产生极强的学习动机。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能够表现出超常的勇气、毅力和智慧。 但是,学生的兴趣往往是不持久的,还需要教师注意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一是当学生认为对课文内容理解得差不多,没有什么可想的时候,就追问一个可以加深理解的问题。二是当学生思考遇到困难时,就提出有点拨作用,能使学生豁然开朗的问题。三是当学生的思维处于抑制状态,不愿意思考问题时,就提出可能引起争论的问题,以激发他们探讨的兴趣。四是当学生满足于自己能从一个角度提出问题时,就从另一个角度提出他们没有想到的问题,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 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顺利地达到目的有着重要的作用。这种阅读,既在主动,愉悦的气氛中进行,又能在遇到问题时,排除困难,坚持达到阅读的目标。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旦养成,便会成为个人的宝贵财富,终生受用。 教师要十分重视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比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一是学生对周总理不太熟悉;二是人们自发地聚集到长安街送别总理的感人场面学生没有亲自经历,这对他们理解课文内容有一定难度。我在讲读课之前,让学生从报刊上收集有关的资料和图片,并在课堂上充分利用这些材料,课上得非常成功。学生有了这种习惯,对于学习其他课文,就会主动查找相关资料,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学好课文,也为将来收集,整理信息打下基础。 三、培养质疑解疑的能力 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教师可以清楚地知道学生有哪些地方不明白,难点在什么地方,便于有针对性地教学,减少无效劳动。对于学生来说,能够起到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促进学生主动探究。激活学生思维及养成求知兴趣的作用等等。 教师要教给学生在何处质疑。一般来说,应在难点处、困惑处、关键处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一位教师在讲《蝙蝠和雷达》一课时,学生提出了“为什么课

小学生快速阅读能力的培养

如何培养小学生快速阅读能力的浅见 《语文课标》在“总目标”中对课外阅读的总量有了具体而明确的量化规定:九年里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并明确规定:小学1——6年级阶段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如此庞大的阅读量对于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说,根本是无法完成的。为此,教给学生有效的读书方法,提高学生的快速阅读能力是十分必要的。怎样提高小学生的快速阅读能力呢? 一、明确快速阅读的目标。 快速阅读,是让学生从文字中迅速吸取有用信息,从而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改善记忆方法。阅读时首先明确阅读的主体目标。学生是快速阅读实施的主体,首先要求学生自己了解自己,“自己喜欢读哪一类的书目”。只有自己找到感兴趣、或需要读的书目后,读书的数量和速度才有了前提保障。其次是明确客体目标,这是针对阅读材料本身而言的。即明确自我阅读目标。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是有限的,要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取较多知识,必须有明确的快速阅读目标。简言之就是,指导学生首先速读一本书前的序言、书的后记、或刊物的目录、或报纸的各版大标题等,了解其大致结构,熟悉其内容,然后筛选出自己要阅读的内容。 学生在阅读前若明确了阅读目标,就能更好地减轻阅读负担,从而提高阅读的速度。 二、教给快速阅读的读书方法

所谓快速阅读,是指利用视觉运动的规律,通过一定方法的训练,达到变声读为视读,以记忆快、理解快、阅读快为标准进行阅读的科学阅读活动。其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浏览法。浏览法是指对一般不需要细致了解的书籍,只是从总体上粗略掌握书中大概内容的一种阅读方法。浏览阅读主要注意文中篇名,目录、序言、提要、索引、开头、结尾以及中间各段落起首的中心句。将这些关键部分浏览完毕后,会对文章或书籍形成总的印象 2、扫读法。扫读法不像传统阅读方法那样逐字逐句地来读,而是将眼停的视域尽可能扩大,将几行文字、一段文字甚至整页文字作为每次眼停的注视单位,在快速扫视中获得对文章或书籍的总体印象、整体理解。 3、跳读法。跳读法是指跳过一些无关紧要的部分而直取读物的关键性内容的一种快速阅读方法。跳读则是有所取舍地跳跃式前进,只停留在那些最有价值的内容上阅读,其他次要内容则大段大段甚至整页整页地略过。 4、寻读法。寻读法是指为得到急需的有关资料,在众多相关书籍资料中搜寻查找的一种快速阅读方法。寻读时,要在快速扫视书页的过程中,能够很快地对自己所要查找的某些问题的细节如人名、地名、事件、年代、概念术语等,作出识别判断。 三、快速阅读能力的训练 学生明确快速阅读的目标,掌握了快速阅读的方法外,还得进行必要的快速阅读能力训练。

小学生阅读能力调查报告

小学生阅读能力调查报告 一、调查的原因:进行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问卷调查,是研究课题必备的一环,它能力便于我们了解学生现阶段情况,掌握手资料,帮助我们做好研究的基础。了解他们的学习、阅读状况的,熟悉他们这个年龄段的心理需求,清楚他们的优点和不足,以便更好地进行引导,做好教学工作。同时,能够对研究起到有的放矢的效果。根据以上原因,我们认真的设计问卷调查内容,及时对六年级4班46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二、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问卷调查整理、归纳、分析: 小学生喜欢进行自主阅读。 在问卷调查中,我发现学生喜欢自主阅读,并且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其中表示在学习新前做好预习的学生占总数的98%。 小学生大多喜欢进行课外阅读。 在问卷调查中,对于“你会不会进行课外阅读?”这一问题,学生有20个选择会,23个选择偶尔会。其中喜欢看漫画和小说类书籍的占多数。每天阅读时间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的28人,半小时以内的10人,一小时以上的10人。 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提高是需要教师指导的。 在“你认为自己自主阅读能力强吗?”一题中,选择强

的14人,一般的28人。阅读后会独立思考吗?21人选择经常,22人选择有时。看来学生的阅读能力已经基本形成,但还是需要改进与督促。 三、对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现状的思考与对策。 保护兴趣,教给方法。无论课内课外鼓励学生大胆的进行自主阅读,及时写出自己的感悟、体会。 推荐书目,扩大范围。根据主题单元的内容,及时给学生推荐相关的、适合学生阅读的课外读物,以课内阅读带动课外阅读, 留出时间,还给空间。 鼓励自主,倡导合作。自主阅读不是对学生的放任自流,而是教师在学生自主读书、学习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适时的点拨、启发、引导、提升,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 开展活动,激发动力。如开展推荐好书活动,开故事会、读书心得交流会等,引导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学习、提高。 总之,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要及时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要给学生提供读书的时空和平台,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水平,达到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目的。

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研究课题

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研究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与现状 我们查阅的各项资料显示,国内外都很重视儿童阅读教育的研究。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1998年10月签署了阅读卓越案,美国的儿童每天有一个小时在阅读作业室工作。早在1995年4月,意大利教育部长就宣布了一个“促进学生阅读计划”。台湾从2000年8月到2003年8月在全岛实施儿童阅读计划。 从大陆的情况看,目前很多学校和老师在加大学生的阅读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等方面,进行很多有益的尝试,总结出了不少可贵的经验。浙江特级教师乐莲珠老师的《快速阅读教学》在指导阅读方法,提高阅读速度上有其独到之处。清华附小窦桂梅校长的《语文教学要关注人的发展》在推荐阅读书目,拓宽阅读范围,积累语言文字,民族文化熏陶等方面,值得我们借鉴与学习。江苏扬州教育学院的徐冬梅老师以“亲近母语”为目标的课外阅读教材研究与实验在儿童阅读教育理论、小学阅读课程的构建方面都处于领先地位。 综观当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现状,形势不容乐观,突出表现为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阅读兴趣比较单一:休闲性阅读占据学生课外阅读的大部分时间。 (2)课外阅读的时间的比重减少:电视、电影、上网等多种活动方式使孩子们的课余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而课外阅读的时间变得越来越少。 (3)阅读消费较少:经调查,小学生的诸多消费中,用于娱乐的消费远远高于购买书刊的费用。 (4)学生独立思考能力、阅读能力正在退化。阅读的退化不仅会使人的思维迟钝,人文精神失落,更会危及民族基础素质,造成民族文化的退化。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语文课程标准》进一步明确强调了小学阶段应完成大约145万字的阅读量。众多数据说明,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借助阅读丰富学生的心灵,充实学生的头脑,无疑是使孩子终生受益的重要举措。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通过什么有效的途径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提高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2、概念界定与解读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谭宝芳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谭宝芳 发表时间:2014-04-29T14:22:37.75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4年6月总第174期供稿作者:谭宝芳 [导读] 阅读带给人的力量是巨大的,能拓宽知识面,提高品德修养和思想情趣。 谭宝芳山东省青岛平度市郑州路小学266700 阅读带给人的力量是巨大的,能拓宽知识面,提高品德修养和思想情趣。而阅读能力对小学生来说,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同时也是小学生应该具备的一项重要素质。良好的阅读能力不但可以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形成良好的语感,而且能让小学生学会理解、鉴赏文学作品,从中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进而丰富其情感体验,发展他们健康的个性。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该如何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众所周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对某件事物感兴趣就会孜孜不倦地去追求,乃至形成爱好,养成习惯。的确,兴趣的魅力是神奇的,它能调动学生内在的潜力,促使他们积极思考。也可以说兴趣是阅读的内驱动力,有了这个动力,学生就会挤时间读,所以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阅读的效率,关键还在于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1.精心创设情境,培养阅读兴趣。教师可恰当地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从视、听等方面给学生感官以多重刺激,创设有趣的课堂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乐中学,趣中获”。学生在细细的听、看中不仅理解了课文内容,而且也会被老师美的情感、语调和生动的画面所陶醉了。孩子们其实是很善于模仿的,老师的范读无形中为孩子们树立了榜样。这时他们也显得跃跃欲试了,这时老师再因势利导,让学生试读。学生反复吟读最终领悟到课文的意境,感受到美的愉悦,自然也就培养了阅读的兴趣。 2.充分发挥想象,培养阅读兴趣。每一篇课文的内容都是有限的,而文章所反映的思想内涵却是无限的。只有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才能从“有尽”的“言” 中领悟到“无穷”之“意”。如教学《小木偶的故事》一课时,可以让学生想象现在小木偶会哭、会笑会生气、会着急,也会向别人表示同情和关心了,后来又会发生什么事呢?谁来接着编下去,让学生展开自己丰富的想象,发表自己的看法。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带有兴趣与思考余地,逐步提高阅读能力,自然也就“爱读” 了。 3.组织课堂游戏,培养阅读兴趣。小学生活泼好动、喜爱表演。在中年级教学童话一类性质的课文,可以让学生扮演成文中的角色进行分角色表演,或让学生排演课本剧等方式,在编一编、演一演的过程中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又能使学生有个性化地体验和表达,从而达到享受阅读的乐趣。 4.开展课间活动,培养阅读的兴趣。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质量。我们开展朗读比赛、办读书剪贴报、手抄报,开展读书会、讲故事比赛、读歌朗诵会,展示优秀读书笔记知识竞赛等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课间活动,能有效地检查阅读情况、巩固阅读成果,让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热情,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从而让学生自觉进行课内外阅读。 二、指导方法,提高阅读的有效性 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学会灵活多变的、科学合理的阅读方法。 1.略读法。这种方法就是根据学生学习或写作上的需要,有选择性地阅读相关篇章或相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 2.精读法。精读法就是对文章上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对语言隽永、情节生动的章节,教师可以以这些文章为依据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3.默读法。默读法就是对所读的文章不发音地快速地读。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默读法能用最少的时间获取较多的信息。 4.摘抄法。这种阅读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最优美的词、优美的句和段摘录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平时要求学生多写、多记录。 5.写读书笔记。教师要鼓励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后,经常写日记或读后感。用日记或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想法,并在平时多与同学进行交流。这样学生的读、写、听、说紧密结合,阅读能力就能很快地得到提高。 三、创设条件,提高学生的阅读技巧 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设课外阅读的条件,让学生在幽雅的环境中进行课外阅读。 1.利用好学校图书室。图书室是学生阅读的主要来源,我们要积极组织学生多借阅课外读物,这样让学生感受到图书室是一个学习的乐园,是遨游知识的好场所。 2.办好班级图书角。为了弥补学生书源的不足,教师可以动员学生把个人的图书暂时存放在班里,组织学生自己管理借阅。图书角设在教室一角,课间课余随时借还,十分方便。也可采用“流动图书箱”的办法,由各班干部轮流负责图书的保管、借阅工作。为了介绍图书,也可以组织学生举办图书展览,把被介绍的图书陈列出来,同时展出学生整理编写的宣传图书的资料。资料可包括图书内容提要、作者简介、时代背景等,这样就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阅读条件。 3.给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及时推荐合适的读物或文章,同时减少书面练习,增加阅读作业,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空间和时间。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一个艰难的活动过程。我们只有在日积月累中开阔学生的视野,扩大学生知识面,拓展学生学习语文的渠道,才能提高阅读能力,才能让学生真真切切地体会到语文就在我们的生活中,生活中处处有语文。

如何培养小学生阅读兴趣

如何培养小学生阅读兴趣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学习的多元化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课外阅读也被摆到了语文学习的重要位置,成为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组织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是语文学科开辟第二课堂的重要内容。通过广泛的课外阅读,透过丰富多彩的读物内容,学生将吸收精神养料,懂得做人的道理,培养良好的思想品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同时,学生还能增长知识,发展智力,提高读写能力,对完成小学语文教学任务有重大的意义。然而在学习多元化的时代,学生往往视课外阅读为负担,他们更独钟于声像并茂的电视、网络等,如何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笔者就多年的教学谈一点浅显的看法。 激起阅读的情趣。 学生阅读的兴趣,源于学生对课外阅读的一种喜好,这种情绪是鼓舞和推动学生课外阅读的巨大动力,是从学生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所产生的一种主动需求。对于刚入学不久的低年级学生、对于更热衷于电影电视的中高年级学生,如何培养他们的这一种情趣呢?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下尝试: 1、情境激趣。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养成终身阅读的良好习惯,首先要给学生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学校可定期开放图书馆,但面对大批的学生,仅学校的图书开放时间是远远满足不了学生课外阅读的需求。因此,我们可在教室里开设图书交换站,增设小小图书角。同时,我们还应广泛发动学生家长,加入到课外阅读情境的创设中来。让学生的“目之所及,全是书报”,使他们自觉不自觉地拿起随手可得的书阅读。 2、故事导趣。 低年级段的学生大多喜欢听故事,我们在引导他们课外阅读时,可以通过一系列生动有趣的故事激起他们阅读的情绪。刚开始,我们要尽量地挑选些趣味性较强的故事,并完整地、有声有色地进行讲述。当学生视听故事为一种乐趣时,我们可采取“精彩片段引读法”引导学生阅读。即当故事讲到精彩之处,教师却戛然而止,给学生留下“预知详情,请听下回分解”这样的悬念,并有意无意地将故事的的出处透露给学生。久而久之,学生便会自觉不自觉地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 3、以趣带趣。 每个学生,因年龄、个性不同,他们的兴趣也不尽相同,低年级段学生大多喜欢带有传奇色彩的故事,如葫芦娃、变形金刚,奥特曼、田螺姑娘等人物是他们心目中的偶像;中

语文(心得)之如何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

语文论文之如何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书。”由于学生年龄小,阅读量少,并且缺乏生活体验,阅览书籍往往具有盲目性和随意性,严重影响阅读的质量。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阅读产生极大兴趣,就会变被动为主动,就会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产生强烈的欲望。古人有“书中自有黄金屋”之说。朱熹也曾经指出,“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杜甫所提倡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无不强调了多读书广集益的好处。因此,我们不能不深思:应该如何及早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纷繁复杂而又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博览群书,开拓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不断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使学生身心得以健康成长。那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寓教于“趣”,使学生爱读书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获取知识的动力”。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以兴趣这把钥匙打开儿童的心扉,引导学生走进知识宝库的大门。 1、树立榜样。榜样的作用很大,孩子的模仿性强,根据学生敬佩英雄、崇拜名人的特点,我经常讲一些名人名家爱读书的故事,鼓励他们热爱书籍,从书中汲取知识。平时,我有意识向学生介绍老舍、叶圣陶、冰心等名人热爱读书的一些故事,这种名人“效应”所产生的力量不可低估。 2、以身作则。课外时间,我经常与学生一起读书,一起诵读古诗,这对孩子是一种无声的教育。阅读时,老师所流露出的热情、趣味和欢乐之情,对孩子有着强烈的感染力,学生在浓浓的读书气氛中,体会到老师对阅读的重视,从而自觉的进行阅读活动。我还经常给学生讲自己童年学习情况,并给学生绝对肯定的启示便是:阅读非常有趣。犹如一副良好的催化剂,激励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一旦兴趣培养起来不仅眼前收益,还将伴随整个人生。

如何培养学生的快速阅读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快速阅读能力 当今社会是一个知识社会、信息社会,快速获取有效信息尤为重要。因此, 培养学生的快速阅读能力不仅有利于提高他们的综合语言能力,而且有利于培养当今社会所需要的知识应用型人才。快速阅读是指在较短时间内阅读大量文字材料以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中设计了快速阅读理解部分,以测试考生的浏览阅读和查读能力。 然而,长期以来,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并没有给快速阅读以足够的重视,由于英语教学课时紧张,教师的重点一般放在英语精读课文的词汇、语法和句子结构的教学。教师无暇顾及快速阅读技巧和能力的培养。如此导致了学生对于快速阅读的目的、速度要求和策略等都缺乏必要的认识。针对以上问题,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历,提出如下建议: 一、纠正学生的不良阅读习惯 在英语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发现学生在阅读时存在着许多不良阅读习惯,比如说心读。心读是指学生在阅读时无声地读,心读有时还伴有舌头、嘴唇和声带的轻微动作。心读是阅读能力较弱的学生特有的阅读方式,同时也是一种最难察觉出的出声阅读形式。因为发声器官都没有活动,而事实上要通过声音的转换才能明白文字符号的意思, 这样脑部经过了一系列复杂的活动。学生在心读时注视、停顿时间较长,视觉广度不宽,导致速度非常不理想。然而,快速阅读的目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取篇章信息。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提高阅读速度的基础。教师要引导学生快速度,高效率地阅读,要养成默读的习惯。可以展开学生的“无声”训练。因为无声阅读,也就是默读,速度比有声阅读快,因为默读只是运用眼和脑两大器官,省去了口的发音和耳朵监听的中间环节,从而提高阅读速度。 另外一个常见的不良习惯则是心译。心译指学生们对所学的课文和阅读文章,习惯于逐字逐句译成本族语去理解。而在阅读过程中进行翻译,也是影响阅读速度提高的原因之一,因为这种习惯严重影响了阅读速度。为此,为了提高阅读速度,学生必须要摒除阅读过程的翻译环节,要学会用原文进行思维,将原文直接吸收、消化,省去中间的多余环节,加快阅读速度。 其次,要提高快速阅读水平必须克服精读的惯性。长期以来,英语教学由于受精读影响,慢读在师生思想中已根深蒂固,认为读速快了,理解就差了。学生认为要加强理解文章的意思,就要放慢速度,从思想上把速度和理解对立起来。这样导致了很多学生在进行快速阅读时,常常读速快了就怕掉内容,影响理解,不由自主地又慢下来。针对这种习惯,可以养成计时阅读的习惯加以纠正。计时阅读,就是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读完一定字数的文章。实践证明,计时阅读是培养速读能力的一个有效方法。而学生自己平时要自觉养成计算时间阅读的习惯。另外,计时阅读每次进行4~10 分钟即可,不宜太长。因为这种方法的快速阅读,要求精力高度集中,如果时间长,容易疲劳,精力分散反而降低效率低。这样长期坚持, 一定会有明显效果。 此外,有些学生阅读时用笔指着词语或所读的句子,这样减慢了阅读速度。阅读时应把注意集中于作品的思想内容,而不是书上每个字的位置。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应该让学生引起注意,并加以克服。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黔江区水田乡中心小学校黄义文[摘要]《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学生“在阅读和鉴赏活动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因此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呢?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从选好读物,激发兴趣;明确目的,计划读书;学会方法,提高效率;内外结合,拓展空间四个方面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关键词]培养良好阅读习惯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学生“在阅读和鉴赏活动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因此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呢?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几点建议: 一、选好读物,激发兴趣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的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

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才会将教师的“要我读”转化为“我要读”。 因此培养小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是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关键。要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和愿望,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认知水平,首先就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帮学生选好读物,引导学生读好优秀的课外作品。 一般地,低年级的学生的思维主要是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应选取图文并茂的课外读物;中部和高部的学生的思维已由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因此,可以适当地选择一些逻辑性、说理性较强的读物给学生阅读。我们在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时,选择的内容应较广泛,可涉及儿童生活、历史故事、科学常识等;体裁应多样,可以是诗歌、散文,也可以是小说、童话、寓言,不拘一格,只要是思想内容健康,有教育性,对儿童的思想、品德、智力、情感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影响的文学作品,都可以推荐给学生阅读,这样学生才能博览群书 二、明确目的,计划读书; 美国著名学者诺.波特指出:“谈到读书,首先应该明确目的。对读书的目的认识得越清楚,读书的信心就越坚定持久。”所以让孩子明确读书的目的实在是阅读的第一要事。许多孩子读书时根本就不清楚自己为什么要读这样的书?读了这本书对自己会有哪些帮助?这样无目的,漫无边际地胡乱阅读,终其一生也很难有建树。恩格斯曾一针见血地指出:“无计划地读书简直就是荒唐。”因此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要让孩子明白:我为什么要读这本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