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图示法图像法解决物理试题解题技巧讲解及练习题

高中物理图示法图像法解决物理试题解题技巧讲解及练习题
高中物理图示法图像法解决物理试题解题技巧讲解及练习题

高中物理图示法图像法解决物理试题解题技巧讲解及练习题

一、图示法图像法解决物理试题

1.如图所示,将质量为m的小球用橡皮筋悬挂在竖直墙的O点,小球静止在M点,N为O点正下方一点,ON间的距离等于橡皮筋原长,在N点固定一铁钉,铁钉位于橡皮筋右侧。现对小球施加拉力F,使小球沿以MN为直径的圆弧缓慢向N运动,P为圆弧上的点,角PNM为60°。橡皮筋始终在弹性限度内,不计一切摩擦,重力加速度为g,则

A.在P点橡皮筋弹力大小为

B.在P点时拉力F大小为

C.小球在M向N运动的过程中拉力F的方向始终跟橡皮筋垂直

D.小球在M向N运动的过程中拉力F先变大后变小

【答案】AC

【解析】A、设圆的半径为R,则,ON为橡皮筋的原长,设劲度系数为k,开始时小球二力平衡有;当小球到达P点时,由几何知识可得

,则橡皮筋的弹力为,联立解得,故A正确。B、小球缓慢移动,即运动到任意位置均平衡,小球所受三个力平衡满足相似三角形,即

,,因,可得,故B错误。C、同理在缓慢运动过程中由相似三角形原理可知,则拉力F始终垂直于橡皮筋的弹力,C正确。D、在两相似三角形中,代表F大小的边MP的长度一直增大,故F一直增大,故D 错误。则选AC。

【点睛】三力平衡可以运用合成法、作用效果分解法和正交分解法,而三力的动态平衡就要用图解法或相似三角形法,若有直角的还可以选择正交分解法。

2.如图所示,将一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一端固定在内壁光滑的半球形容器底部O′处(O 为球心),弹簧另一端与质量为m的小球相连,小球静止于P点。已知容器半径为R,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OP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3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容器相对于水平面有向左运动的趋势

B.轻弹簧对小球的作用力大小为 mg

C.容器对小球的作用力竖直向上

D.弹簧原长为R+

【答案】BD

【解析】

【分析】

对容器和小球整体研究,分析受力可求得半球形容器受到的摩擦力.对小球进行受力分析可知,小球受重力、支持力及弹簧的弹力而处于静止,由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可求得小球受到的轻弹簧的弹力及小球受到的支持力,由胡克定律求出弹簧的压缩量,即可求得原长.【详解】

由于容器和小球组成的系统处于平衡状态,容器相对于水平面没有向左运动的趋势,故A 错误;容器对小球的作用力是弹力,指向球心O,故B正确;对小球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由可知,支持力和弹簧的弹力之间的夹角为120°,则由几何关系可知,小球受到容器的支持力和弹簧对小球的弹力大小均为mg,故C错误;图中弹簧长度为R,压缩量

为,故原长为,故D正确。故选BD。

【点睛】

本题考查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应用,要注意明确共点力平衡问题重点在于正确选择研究对象,本题运用隔离法和整体法两种方法进行受力分析得出结论.同时注意几何关系的正确应用.

3.如图所示,一轻绳通过小定滑轮O与小球B连接,另一端与套在竖直杆上的小物块A 连接,杆固定且足够长。开始时用手握住B使A静止在P点,细线伸直。现释放B,A向上运动,过Q点时细线与竖直杆成60°角,R点位置与O等高。(不计一切摩擦,B球未落地)则

A .物块A 过Q 点时,A 、

B 两物体的速度关系为v A =2v B

B .物块A 由P 上升至R 的过程中,物块A 的机械能增加量等于小球B 的机械能减少量

C .物块A 由P 上升至R 的过程中,细线对小球B 的拉力总小于小球B 的重力

D .物块A 由P 上升至R 的过程中,小球B 所受重力的瞬时功率先增大后减小 【答案】ABD 【解析】 【详解】

A.物块A 过Q 点时,将物块A 的速度分解为沿绳子方向和垂直于绳子的方向,沿绳子方向的分速度等于B 的速度,即v B =v A cos60°,得v A =2v B ;故A 正确.

B.物块A 由P 上升至R 的过程中,对于A 、B 组成的系统,由于只有重力做功,所以系统的机械能守恒,则物块A 的机械能增加量等于小球B 的机械能减少量;故B 正确.

C.物块A 由P 上升至R 的过程中,小球B 的速度先增大后减小,物块上升至R 时B 球的速度为零,则小球B 的加速度先向上后向下,先处于超重状态后处于失重状态,则细线对小球B 的拉力先大于小球B 的重力,后小于小球B 的重力;故C 错误.

D.物块A 由P 上升至R 的过程中,小球B 的速度先增大后减小,由P =mgv 知小球B 所受重力的瞬时功率先增大后减小;故D 正确.

4.如图所示,光滑直角细杆POQ 固定在竖直平面内,OP 边水平,OP 与OQ 在O 点平滑相连,质量均为m 的A 、B 两小环用长为L 的轻绳相连,分别套在OP 和OQ 杆上.初始时刻,将轻绳拉至水平位置拉直(即B 环位于O 点),然后同时释放两小环,A 环到达O 点后,速度大小不变,方向变为竖直向下,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当

B 环下落

2L 时,A g L

B.在A环到达O点的过程中,B环一直加速C.A环到达O点时速度大小为2gL

D.当A环到达O点后,再经

2g

L

的时间能追上B环

【答案】ACD

【解析】

【详解】

B环下落一段位移后,设绳子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为α,则与竖直方向之间的夹角

β=90°-α,设此时A的速度为v A,将A的速度沿绳子方向与垂直于绳子的方向分解,设沿绳子方向的分速度为v,如图所示:

可得:v=v A cosα,设B的速度为v B,将B的速度也沿绳子的方向与垂直于绳子的方向分解如图,其中沿绳子方向的分速度与A沿绳子方向的分速度是相等的,可得:v=v B cosβ,联

立可得:

tan

A

B

v

v

α

=,当B环下落

2

L

时绳子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1

2

sin

2

L

L

α==

,可

得:所以:α=30°,A环的速度大小为

3

tan30

A

B A

v

v v

==,B下降的过程中A与B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可得:22

11

222

A B

L

mg mv mv

=+,联立得A环的速度大小为

A

gL

v=

故A正确;B开始下降的过程中速度由0开始增大,所以是做加速运动.当绳子与竖直方

向之间的夹角接近90°时,tanβ→∞,则0

tan

A

B

v

v

α

=→,可知当A到达O点时,B的速度等于0.所以B一定还存在减速的过程.即A环到达O点的过程中,B环先加速后减速,故B错误;由于A到达O点时B的速度等于0,由机械能守恒得:2

1

2A

mgL mv

=',解

得:2

A

v gL

'C正确;环A过O点后做加速度等于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B做自由落体运动.当A追上B时有:22

11

22

A

v t gt L gt

'+=+,解得:

2

L

t

g

'=,故D正确.所以ACD正确,B错误.

5.如图所示,将质量为2m的重物悬挂在轻绳的一端,轻绳的另一端系一质量为m的环,环套在竖直固定的光滑直杆上A点,光滑定滑轮与直杆的距离为d.A点与定滑轮等高,B点在距A点正下方d处.现将环从A处由静止释放,不计一切摩擦阻力,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A .环到达

B 处时,重物上升的高度h =d

B .环从A 到B ,环减少的机械能等于重物增加的机械能

C .环从A 点能下降的最大高度为

43

d D .当环下降的速度最大时,轻绳的拉力T=2mg 【答案】BC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几何关系有,环从A 下滑至B 点时,重物上升的高度2h d d =

-,故A 错误;环下

滑过程中无摩擦力做系统做功,故系统机械能守恒,即满足环减小的机械能等于重物增加的机械能,故B 正确;设环下滑到最大高度为H 时环和重物的速度均为零,此时重物上升22H d d -,根据机械能守恒有:)

222mgH mg H d d =-,解

得:43

d

H =

,故C 正确;环向下运动,做非匀速运动,就有加速度,所以重物向上运动,也有加速度,即环运动的时候,绳的拉力不可能是2mg ,故D 错误.所以BC 正确,AD 错误. 【点睛】

环刚开始释放时,重物由静止开始加速.根据数学几何关系求出环到达B 处时,重物上升的高度.环下滑过程中无摩擦力做系统做功,故系统机械能守恒,即满足环减小的机械能等于重物增加的机械能.环下滑到最大高度为H 时环和重物的速度均为零,根据机械能守恒求解.

6.如图所示,绝缘水平桌面上固定A 、B 两个带等量异种电荷的小球,A 、B 连线的中点处垂直桌面固定一粗糙绝缘直杆,杆上穿有一个带有小孔的正电小球C,将C 从杆上某一位置由静止释放,下落至桌面时速度恰好为零.C 沿杆下滑时带电荷量保持不变,三个带电小球A 、B 、C 均可视为点电荷那么C 在下落过程中,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 .所受摩擦力变大

B .电场力做正功

C .电势能不变

D .下落一半高度时速度一定最大 【答案】AC

【解析】A 、AB 为等量异种点电荷,故产生的电场在AB 连线垂直平分线上,从垂足向两侧场强逐渐减小,且为等势面,电荷C 在下滑的过程中,受到的电场力为F =qE ,将逐渐增大,受到的摩擦力为f =μF =μqE ,故受到的摩擦力增大,故A 正确;B 、小球在下滑过程中沿等势面运动,故电场力不做功,电势能不变,故B 错误,C 正确;D 、在下落过程中,当小球C 的重力等于摩擦力时,速度最大,由于下落过程中摩擦力逐渐增大,故在下落过程中摩擦力在相同距离内做功越来越大,故速度最大时要在下落一半高度以下,故D 错误;故选AC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等量异种电荷产生的电场分布及在两电荷垂直平分线上的电场 的特点,明确在下滑过程中摩擦力越来越大摩擦力做功越来越多即可.

7.测量平面内某点P 的电场强度大小随时间的变化,得到如图所示的图线,图线AB 段与BC 段关于直线0t t 对称.电场是由该平面内两个相同的点电荷产生的,其中一个点电荷固定不动且到P 点的距离为d ,另一个点电荷以恒定的速度在该平面内做匀速直线运动,静电力常量为k ,不考虑磁场因素,则

A .点电荷的电荷量为2

02E d k

B .点电荷的电荷量为2

0E d k

C .运动电荷的速度大小为

3d t D .运动电荷到P 点的最小距离为d 【答案】BCD

【解析】A 、B 、根据图象可知,当时间趋向于无穷大的时候,说明运动的电荷离的很远,此时产生电场的电荷只有固定的电荷,由图可知,此时P 点的场强为E 0,设电荷的电荷量

为Q ,根据点电荷的场强公式可得, 0

2kQ

E d

=,解得20E d Q

k =,所以A 错误,B 正确;

C 、运动电荷和固定电荷在同一个平面内,根据上面的分析可知,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

设t 0时刻,运动点电荷与P 点之间的夹角为α,距离为r ,此时运动电荷产生的场强

2kQ E r =

,固定电荷产生的场强为02

kQ E d =,以P 点为坐标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如图,把运动电荷产生的场强E

分解,得出P 点的合场强

为 ()()

2

2

2

0013sin cos E E E E αα??-+= ? ???

,其中sin d

r α=, 22

cos r d α-= 联立解得:r =2d ,运动电荷经过的距离为2

2

3r d d -=,所以运动电荷的速度大小为

3d

t ,所以C 正确;D 、根据图象可知,P 点的场强最小值为0,说明此时两个电荷在P 点产生的场强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即运动的电荷离P 点的距离也是d ,所以运动电荷到P 点的最小距离为d ,所以D 正确;故选BCD .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电荷的叠加问题,题目的难点在于有一个电荷是运动的,导致P 点的合场强在不断的变化,根据图中的已知条件来计算场强的大小和速度的大小,题目的难点较大.

8.如图所示质量为m 、电荷量为q 的带电小球A 用绝缘细线悬挂于O 点,带有电荷量也为q 的小球B 固定在O 点正下方绝缘柱上.其中O 点与小球A 的间距为l .O 点与小球 B 的间距为3l ,当小球A 平衡时,悬线与竖直方向夹角30θ=?,带电小球A 、B 均可视为点电荷,静电力常量为k ,则( )

A .A 、

B 间库仑力大小2

22kq F l

=

B .A 、B 间库仑力33

mg

F =

C .细线拉力大小2

23T kq F l

=

D .细线拉力大小3T F mg = 【答案】B 【解析】

A 的受力如图所示,

几何三角形OAB 与力三角形相似,由对应边成比例

3T F mg l =,则33

T mg F =,由余弦定律2

2

2

(3)23cos30AB l l l l =+-?=,则2

23T mg kq F F l

===,故B 正确.

点睛:本题借助于相似三角形和余弦定理求解拉力的大小,对于此类题要正确的画出受力图,组建三角形.

9.2018年10月23日,港珠澳跨海大桥正式通车.为保持以往船行习惯,在航道处建造了单面索(所有钢索均处在同一竖直面内)斜拉桥,其索塔与钢索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增加钢索的数量可减小索塔受到的向下的压力

B .为了减小钢索承受的拉力,可以适当降低索塔的高度

C .索塔两侧钢索对称且拉力大小相同时,钢索对索塔的合力竖直向下

D .为了使索塔受到钢索的合力竖直向下,索塔两侧的钢索必须对称分布 【答案】C 【解析】

【详解】

A 、以桥身为研究对象,钢索对桥身的拉力的合力与桥身的重力等大反向,则钢索对索塔的向下的压力数值上等于桥身的重力,增加钢索的数量钢索对索塔的向下的压力数值不变,故A 错误;

B 、由图甲可知2cos T Mg α=,当索塔高度降低后,α变大,cos α 变小,故T 变大,故B 错误

C 、由B 的分析可知,当钢索对称分布时,2cos T Mg α=,钢索对索塔的合力竖直向下,故C 正确

D 、受力分析如图乙,由正弦定理可知,只要sin sin AC AB

F F αβ

= ,钢索AC 、AB 的拉力F AC 、F AB 进行合成,合力竖直向下,钢索不一定要对称分布,故D 错误;综上分析:答案为C

10.有两条长直导线垂直水平纸面放置,交纸面与a 、b 两点,通有大小相等的恒定电流,方向如图,a 、b 的连线水平,c 是ab 的中点,d 点与c 点关于b 点对称,已知c 点的磁感应强度为

,d 点的磁感应强度为

,则关于a 处导线在d 点的磁感应强度的大小和方

向,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方向竖直向下

B .,方向竖直向上

C .,方向竖直向下

D .

,方向竖直向上

【答案】A 【解析】 【分析】

空间中任何一点的磁感应强度是两根导线产生的磁场磁感应强度的叠加。根据安培定则判断a 处导线在d 点的磁感应强度的方向。假设a 处导线在d 点的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B ,根据通电直导线产生的磁场磁感应强度与电流成正比,得到a 处导线在c 点的磁感应强度的大小。由题,两导线电流大小相等,分别得出b 处导线在c 、d 两点的磁感应强度的大小及方向,找出B 与B 1、B 2的关系. 【详解】

a 处导线在d 点的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B ,方向方向竖直向下。根据通电直导线产生的磁

场磁感应强度与电流成正比,a 处导线在c 点的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3B ,方向竖直向下。由题,两条长直导线恒定电流大小相等,则得到b 处导线在c 两点的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3B ,根据安培定则得到,方向竖直向下。b 处导线在d 两点的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3B ,根据安培定则得到,方向竖直向上。则根据磁场叠加得B 1=3B+3B=6B ,B 2=3B-B=2B ,根据数学知识得到,B=0.5B 1 -B 2。所以a 处导线在d 点的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B=0.5B 1 -B 2。方向是竖直向下。故选A 。

11.如图所示, A 、B 、 C 、D 是真空中一正四面体的四个顶点,每条棱长均为l .在正四面体的中心固定一电荷量为-Q 的点电荷,静电力常量为k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 、

B 两点的场强相同

B .A 点电场强度大小为

2

83kQ

l C .A 点电势高于C 点电势

D .将一正电荷从A 点沿直线移动到B 点的过程中,电场力一直不做功 【答案】B 【解析】

由于点电荷在正四面体的中心,由对称性可知,A 、B 两点的场强大小相等,但是方向不同,故A 6

,由222836KQ KQ kQ

E r l =

==?

???

,故B 正确;电势为标量,由对称性可知A 点电势等于C 点电势,故C 错误;从A 点沿直线移动到B 点的过程中电势先降低再升高,对于正电荷而言,其电势能先变小再变大,所以电场力先做正功,再做负功,故D 错误.

12.如图所示,真空中有一边长为l 的菱形ABCD ,∠ADC=60°,P 点是AC 连线的中点,在A 点固定一电量为q 的负点电荷,在C 点固定一电量为2q 的正点电荷。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B点和D点的电场强度相同

B.P点的电场强度大小是D点的4倍

C.B点电势低于P点电势

D.试探电荷在D点的电势能大于在B点的电势能

【答案】C

【解析】A项,电场强度是矢量,由于A、C两点的电荷量不相等,所以B、D两点场强叠加后方向不相同,故A错;

B、P点的场强大小为,

而D点的场强大小为,故B错误

C、由电场的叠加可以知道在PB之间的电场方向应该与PB方向成锐角,而沿电场线电势降低,所以P点的电势高于B点的电势,故C正确;

D、由于对称性可知BD两点的电势相等,所以试探电荷在这两点的电势能也相等,故D 错误;

故选C

13.如图所示,左侧为一个固定在水平桌面上的半径为R的半球形碗,碗口直径AB水平,O点为球心,碗的内表面及碗口光滑.右侧是一个足够长的固定光滑斜面.一根不可伸长的轻质细绳跨过碗口及竖直固定的轻质光滑定滑轮,细绳两端分别系有可视为质点的小球和物块,且小球质量m1大于物块质量m2.开始时小球恰在A点,物块在斜面上且距离斜面顶端足够远,此时滑轮右侧的细绳与斜面平行且恰好伸直,C点在球心O的正下方.当小球由静止释放开始运动,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小球从A点运动到C点的过程中,小球与物块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B.当小球运动到C点时,小球的速率是物块速率的

2 2

C.小球能沿碗面上升到B点

D.物块沿斜面上滑的过程中,地面对斜面的支持力减小

【解析】 【详解】

A.在m 1从A 点运动到C 点的过程中,m 1与m 2组成的系统只有重力做功,系统的机械能守恒.故A 正确.

B.设小球m 1到达最低点C 时m 1、m 2的速度大小分别为v 1、v 2,由运动的合成分解得:

124cos 5v v =o

解得:1

2

2v v =,故B 错误; C.在m 1从A 点运动到C 点的过程中,对m 1、m 2组成的系统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22121122112sin 22

m gR m g R m v m v α-?=

+ 结合

1

2

2v v = 解得:12v gR <,若m 1运动到C 点时绳断开,至少需要有2gR 的速度m 1才能沿碗面上升到B 点,现由于m 1上升的过程中绳子对它做负功,所以m 1不可能沿碗面上升到B 点.故C 错误.

D.m 2沿斜面上滑过程中,m 2对斜面的压力是一定的,斜面的受力情况不变,由平衡条件可知地面对斜面的支持力始终保持恒定.故D 错误.

14.如图所示,将质量为m p =5m 的重物P 悬挂在轻绳的一端,轻绳的另一端系一质量为m Q =3m 的小物块Q ,小物块Q 套在竖直固定的光滑直杆上,固定光滑定滑轮与直杆的距离为L 。现将小物块Q 拉到与之连结的轻绳水平时由静止释放,不计一切摩擦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小物块Q 下滑距离L 时,P 、Q 两物体的速度大小相等

B .小物块Q 下滑某一位置时,与滑轮连结的轴对滑轮的作用力可能竖直向上

C .小物块Q 能下降的最大高度为h =53

L D .小物块Q 下滑距离34L 时,P 15gL 【答案】D

【分析】 【详解】

A .小物块Q 下滑距离L 时,此时细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45°,此时P 、Q 两物体的速度大小关系为

cos 45P Q v v =?

选项A 错误;

B .滑轮两边的绳子拉力是相等的,不论小物块Q 下滑到什么位置,滑轮右边的绳子总是倾斜的,则两条绳子拉力的合力不可能竖直向下,即与滑轮连结的轴对滑轮的作用力不可能竖直向上,选项B 错误;

C .设小物块Q 能下降的最大高度为x ,则由系统的机械能守恒可知

2235()mgx mg L x L =+-

解得

58

1L

x =

选项C 错误; D .小物块Q 下滑距离

3

4L 时,此时物块P 上升了14

L ,细线与水平方向夹角为37°,此时 cos530.6P Q Q v v v =?=

由机械能守恒

2231135354422

Q P L mg L mg mv mv ?-?=?+?

解得

15P gL

v =

选项D 正确。 故选D 。

【答案】A

【解析】A、B、等量异号电荷的连线的中垂面是等势面,如图所示:

故b、d、h、f四点均在中垂面上电势相等,故A正确,B错误;C、D、由等量异种电荷的电场分布特点知中点的场强最小但不为零,沿着中垂线向外场强大小逐渐减小,故C、D 均错误。故选A。

【点睛】本题的解题关键是抓住对称性进行分析,等量异种电荷电场线和等势线的分布情况是考试的热点,要熟悉,并能在相关问题中能恰到好处地应用.

15.如图所示,在不计滑轮摩擦和绳子质量的前提下,当小车匀速向右运动时,绳中拉力().

A.大于A所受的重力

B.等于A所受的重力

C.小于A所受的重力

D.先大于A所受的重力,后等于A所受的重力

【答案】A

【解析】

【详解】

绳与小车的结点向右匀速运动,此为合运动,可把它按如图所示进行分解.

其中v1为绳被拉伸的速度,

v1=v cos θ

A上升的速度v A与v1大小相等,即

v A=v1=v cos θ

随着车往右运动,θ角减小,故v A增大,即A物体加速上升,加速度竖直向上,由牛顿第二定律得,绳中拉力

T=mg+ma>mg

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图像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图像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图像法是解决高中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结合教学经验,论述图像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着重论述了图像法的优越性,同时概述图像问题的一般特点,可以使学生良好的科学思维方式得到充分体现。 关键词:图像法;高中物理;教学 当前,我们正处于一个视觉文化时代,应用视觉资源开展课堂教学也是社会?l展的趋势。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图形、图片、图表等视觉资源十分丰富,应用图像解决问题也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广义的图像包括实物图、示意图、函数图像、统计图表、思维导图、流程图等。本文的物理图像特指高中物理课堂中常见的示意图和函数图像。图像法作为物理教学中的常用方法,有它自己独有的魅力。图像法表述是现象或过程的形象直观化描述,如运动过程分析图、矢量的合成与分解图、绝热过程状态图等。虽然图像法广泛出现于高中物理学科的各个部分,但是教学实践中,对图像法的重视程度和应用现状却不容乐观。数形结合的思想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也是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研究高中物理教学中图像法的应用问题并探讨针对性的策略,是提高物理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图像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对于高中物理学科来说,应用图像来解决问题司空见惯。很多教师对于应用图像法解决问题习以为常,但对于图像教学的重要性却没有足够的重视。一方面,很多教师在讲课时对于图像法的应用没有全面系统的讲解,学生不知如何运用图像法解决问题;另一方面,课堂上教师没有引导学生应用图像法来解决问题,很多学生作图意识不强,甚至不会作图,不能把物理问题形象化、可视化,在面对图像类问题时没有解题思路。物理教学过程一般偏重于运用抽象思维进行解题训练,教师将简化后的物理模型提供给学生,学生缺乏对问题的分析和思考过程,只是机械地应用物理理论知识和相关数学运算解决问题,在面对实际问题时学生常常不知如何下手。因此,高中物理教师应加强图像教学,让学生学会画示意图、函数图像等基本的图形,引导学生借助图形来发现问题的本质,进而一步步降低思维难度,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形象化,进而逐步掌握图像法的具体应用步骤,提高物理学习效率。 二、图像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结合图像将物理知识和物理过程直观化 图像能够直观地呈现物理现象的变化过程和物理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根据物理知识的特点,将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转化为图像之间的关系,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其变化过程,形成对于物理知识的正确认识,从而

高中物理解题技巧:图像法2

高物理解题技巧:图像法2 图象法能简明形象地反映某物理量随另一物理量变化的规律,故图象法在物理有广泛的应用,在定性或定量讨论分析某些物理问题时,应用图象比例解析方程求解,会容易、简明得多 不论是解图象问题或利用图象求解物理问题,都要求: 1 认识坐标轴的意义(包括其正、负号的意义),这是认识图象的开始,是区别图象性质的关键 2 会写图象所表示的函数(如: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等),会画已知函数的图象,这是解答图象问题或利用图象求解物理问题的关键 3 清楚图象斜率的意义 4 知道图象在坐标轴上截距的意义 5 理解图线下所围“面积”的意义 全面理解物理图象的意义,熟练应用图象处理物理问题,是同们应该掌握的一个基本技能 一、利用图象解题 例1 某物体从静止开始匀加速直线运动,一段时间后做匀速直线运动直至停止,已知物体共用时间10s,总位移为20m,求物体在运动过程的最大速度 解析:作物体运动的图象,如图1所示,根据图线下所围“面积”表示 位移,可得

图1 即 点评:本题还可以运用求解,若引入加速度分析求解会更麻烦, 借助图象,使物体运动过程更形象、直观地表现了,简捷明快,有着曲径通幽之妙 二、利用图象解题 例2 质量为2g的物体在恒力F作用下,从静止开始运动,已知物体所受恒力F与 位移s的关系是,那么,当位移为2m时,物体的速度多大? 解析:作物体的图象,如图2所示,根据图线下所围“面积”表示F做的功, 可知 由动能定理得 图2 点评:本题物体受力及运动加速度都是变化的,可以利用平均力计算F的功,也可以利用平均加速度求解,但显然没有利用图象求解得直接、直观 三、利用图象解题

高考物理图示法图像法解决物理试题解题技巧及练习题

高考物理图示法图像法解决物理试题解题技巧及练习题 一、图示法图像法解决物理试题 1.甲乙两图中,某时刻绳子AB 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均为θ,绳子上端以速度v 0匀速拉动,在两车运动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乙两车运动速度大小之比cos 1cos θ θ + B .甲车运动速度大小为 cos v θ C .相同时间t ?内乙车速度增量大于甲车速度增量 D .此刻若将速度v 0改成拉力F ,则两车加速度大小之比1:1 【答案】AC 【解析】 【详解】 ABC .由甲图可知,甲车的速度 11cos v v θ = + 乙车的速度 2cos v v θ = 所以,甲、乙两车运动速度大小之比cos 11cos θ θ <+,相同时间t ?内乙车速度增量大于甲车 速度增量.故AC 正确,B 错误; D .改成拉力F ,甲车所绳子合力沿两绳子夹角的角平分线上,汽车甲的合力大小为 22cos 2 F θ ,汽车乙的合力大小为cos F θ,因此合力不相等,加速度不相等,故D 错误. 2.如图所示,将一劲度系数为k 的轻弹簧一端固定在内壁光滑的半球形容器底部O ′处(O 为球心),弹簧另一端与质量为m 的小球相连,小球静止于P 点。已知容器半径为R ,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OP 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3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容器相对于水平面有向左运动的趋势

B.轻弹簧对小球的作用力大小为 mg C.容器对小球的作用力竖直向上 D.弹簧原长为R+ 【答案】BD 【解析】 【分析】 对容器和小球整体研究,分析受力可求得半球形容器受到的摩擦力.对小球进行受力分析可知,小球受重力、支持力及弹簧的弹力而处于静止,由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可求得小球受到的轻弹簧的弹力及小球受到的支持力,由胡克定律求出弹簧的压缩量,即可求得原长.【详解】 由于容器和小球组成的系统处于平衡状态,容器相对于水平面没有向左运动的趋势,故A 错误;容器对小球的作用力是弹力,指向球心O,故B正确;对小球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由可知,支持力和弹簧的弹力之间的夹角为120°,则由几何关系可知,小球受到容器的支持力和弹簧对小球的弹力大小均为mg,故C错误;图中弹簧长度为R,压缩量 为,故原长为,故D正确。故选BD。 【点睛】 本题考查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应用,要注意明确共点力平衡问题重点在于正确选择研究对象,本题运用隔离法和整体法两种方法进行受力分析得出结论.同时注意几何关系的正确应用. 3.一快艇从离岸边100m远的河流中央向岸边行驶.已知快艇在静水中的速度图象如(图甲)所示;河中各处水流速度相同,且速度图象如(图乙)所示.则() A.快艇的运动轨迹一定为直线 B.快艇的运动轨迹一定为曲线 C.快艇最快到达岸边,所用的时间为20s D.快艇最快到达岸边,经过的位移为100m 【答案】BC 【解析】

高考物理图像法解决物理试题解题技巧及练习题

高考物理图像法解决物理试题解题技巧及练习题 一、图像法解决物理试题 1.某同学站在电梯底板上,如图所示的v-t图像是计算机显示电梯在某一段时间内速度变化的情况(竖直向上为正方向).根据图像提供的信息,可以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0-20s内,电梯向上运动,该同学处于超重状态 B.在0-5s内,电梯在加速上升,该同学处于失重状态 C.在5s-10s内,电梯处于静止状态,该同学对电梯底板的压力等于他所受的重力 D.在10s-20s内,电梯在减速上升,该同学处于失重状态 【答案】D 【解析】 图像的斜率表示加速度,故0~5s内斜率为正,加速度为正,方向向上,处于超重状态,速度为正,即电梯向上加速运动;在5~10s过程中,电梯匀速,该同学加速度为零,该同学对电梯底板的压力等于他所受的重力,处于正常状态;10~20s过程中,斜率为负,速度为正,即电梯向上做减速运动,加速度向下,处于失重状态,D正确. 【点睛】在速度时间图象中,直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的大小,根据图象求出电梯的加速度,当有向上的加速度时,此时人就处于超重状态,当有向下的加速度时,此时人就处于失重状态. 2.如图所示为甲、乙两质点做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0~t3时间内甲、乙两质点的平均速度相等 B.甲质点在0~t1时间内的加速度与乙质点在t2~t3时间内的加速度相同 C.甲质点在0~t1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小于乙质点在0~t2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D.在t3时刻,甲、乙两质点都回到了出发点 【答案】A 【解析】 A、在0~t3时间内,由面积表示为位移,可知甲、乙两质点通过的位移相等,所用时间相等,则甲、乙两质点的平均速度,故A正确; B、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则甲质点在0~t1时间内的加速度与乙质点在t2~t3时间的加速度大小相等,但方向相反,所以加速度不同,故B错误;

高中物理解题技巧:图像法

高物理解题技巧:图像法1 物理规律可以用文字描述,也可以用数函数式表示,还可以用图象描述。图象作为表示物理规律的方法之一,可以直观地反映某一物理量随另一物理量变化的函数关系,形象地描述物理规律。在进行抽象思维的同时,利用图象视觉感知,有助于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准确把握物理量之间的定性和定量关系,深刻理解问题的物理意义。应用图象不仅可以直接求或读某些待求物理量,还可以用探究某些物理规律,测定某些物理量,分析或解决某些复杂的物理过程。 图象的物理意义主要通过“点”、“线”、“面”、“形”四个方面体现,应从这四方面入手,予以明确。 1、物理图象“点”的物理意义:“点”是认识图象的基础。物理图象上的“点”代表某一物理状态,它包含着该物理状态的特征和特性。从“点”着手分析时应注意从以下几个特殊“点”入手分析其物理意义。 (1)截距点。它反映了当一个物理量为零时,另一个物理的值是多少,也就是说明确表明了研究对象的一个状态。如图1,图象与纵轴的交点反映当I=0时,U=E即电的 电动势;而图象与横轴的交点反映电的短路电流。这可通过图象的数表达式 得。 (2)交点。即图线与图线相交的点,它反映了两个不同的研究对象此时有相同的物理量。如图2的P点表示电阻A接在电B两端时的A两端的电压和通过A的电流。

(3)极值点。它可表明该点附近物理量的变化趋势。如图3的D点表明当电流等于时,电有最大的输功率。 (4) 拐 点。通常反映物理过程在该点发生突变,物理量由量变到质变的转折点。拐点分明拐点和暗拐点,对明拐点,生能一眼看其物理量发生了突变。如图4的P点反映了加速度方向发生了变化而不是速度方向发生了变化。而暗拐点,生往往察觉不到物理量的突变。如图5P点看起是一条直线,实际上在该点速度方向发生了变化而加速度没有发生变化。 2、物理图象“线”的物理意义:“线”:主要指图象的直线或曲线的切线,其斜率通常 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物理图象的斜率代表两个物理量增量之比值,其大小往往 代表另一物理量值。如-t图象的斜率为速度,v-t图象的斜率为加速度,Φ-t图象的斜率为感应电动势(n=1的情况下),电U-I图象(如图1)的斜率 为电的内阻(从图象的数表达式也一目了然)等。 3、物理图象“面”的物理意义:“面”:是指图线与坐标轴所围的面积。有些物理图象的图线与横轴所围的面积的值常代表另一个物理量的大小.习图象时,有意识地利用求面积的方法,计算有关问题,可使有些物理问题的解答变得简便,如v-t图象所围面积 代表位移,F-图象所围面积为力做的功,P-V图象所围面积为 气体压强做的功等。 4、物理图象“形”的物理意义:“形”:指图象的形状。由图线的形状结合其斜率找其隐含的物理意义。例如在v-t图象,如果是一条与时间轴平行的直线,说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若是一条斜的直线,说明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若是一条曲线,则可根据其斜率变化情况,判断加速度的变化情况。在波的图象,可通过微小的平移能够判断各质点在该时刻的振动方向;在研究小电珠两端的电压U与电流I关系时,通过实验测在

物理图示法图像法解决物理试题练习

物理图示法图像法解决物理试题练习 一、图示法图像法解决物理试题 1.如图所示,在距水平地面高为0.4m 处,水平固定一根长直光滑杆,在杆上P 点固定一定滑轮,滑轮可绕水平轴无摩擦转动,在P 点的右边,杆上套有一质量m=2kg 的滑块A .半径R =0.3m 的光滑半圆形细轨道竖直地固定在地面上,其圆心O 在P 点的正下方,在轨道上套有一质量也为m=2kg 的小球B .用一条不可伸长的柔软细绳,通过定滑轮将A 、B 连接起来.杆和半圆形轨道在同一竖直面内,A 、B 均可看作质点,且不计滑轮大小的影响.现给滑块A 一个水平向右的恒力F =50N (取g=10m/s 2).则( ) A .把小球 B 从地面拉到P 的正下方时力F 做功为20J B .小球B 运动到 C 处时的速度大小为0 C .小球B 被拉到与滑块A 速度大小相等时,离地面高度为0.225m D .把小球B 从地面拉到P 的正下方C 时,小球B 的机械能增加了20J 【答案】ACD 【解析】 解: 把小球B 从地面拉到P 点正下方C 点过程中,力F 的位移为: ()220.40.30.40.30.4x m =+--= ,则力F 做的功W F =Fx=20J ,选项A 正确;把小球B 从地面拉到P 点正下方C 点时,此时B 的速度方向与绳子方向垂直,此时A 的速度为零,设B 的速度为v ,则由动能定理:2102 F W mgR mv -=- ,解得v=27 m/s ,选项B 错误;当细绳与圆形轨道相切时,小球B 的速度方向沿圆周的切线方向向上,此时和绳子方向重合,故与小球A 速度大小相等,由几何关系可得h=0.225m 选项C 正确;B 机械能增加量为F 做的功20J ,D 正确 本题选ACD 2.如图所示,将一劲度系数为k 的轻弹簧一端固定在内壁光滑的半球形容器底部O ′处(O 为球心),弹簧另一端与质量为m 的小球相连,小球静止于P 点。已知容器半径为R ,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OP 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3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物理图示法图像法解决物理试题试题类型及其解题技巧

物理图示法图像法解决物理试题试题类型及其解题技巧 一、图示法图像法解决物理试题 1.如图所示,质量相同的小球A 、B 通过质量不计的细杆相连接,紧靠竖直墙壁放置。由于轻微扰动,小球A 、B 分别沿水平地面和竖直墙面滑动,滑动过程中小球和杆始终在同一竖直平面内,当细杆与水平方向成37°角时,小球B 的速度大小为v ,重力加速度为g ,忽略一切摩擦和阻力,sin37°=0.6,cos37°=0.8。则 A .小球A 的速度为 34 v B .小球A 的速度为 43 v C .细杆的长度为2 12564v g D .细杆的长度为2 12536v g 【答案】AC 【解析】 【详解】 小球B 的速度为v 时,设小球A 的速度大小为v ',则有5337vcos v cos ?='?,解得: 3 4 v v '= ,A 正确,B 错误;两球下滑过程中系统的机械能守恒,即:()22 111sin 3722 mgL mv mv '-=+o ,解得:212564v L g =,C 正确,D 错误。 2.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小物体用不可伸长的轻细线悬挂在天花板上,处于静止状态.现对处于静止状态的物体施加一个大小为F 、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θ的斜向上恒定拉力,平衡时细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60o ;保持拉力大小和方向不变,仅将小物体的质量增为2m ,再次平衡时,细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0o ,重力加速度为g ,则( )

A .F mg = B .32 F mg = C .30θ=o D .60θ=o 【答案】AD 【解析】 【分析】 【详解】 以物体为研究对象,设平衡时绳子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α,受力情况如图所示: 当物体重力为mg 时,α=60°,根据正弦定理可得sin 60sin(18060)F mg θ=??-?-,即 sin 60sin(120) F mg θ=??-,当物体的重力为2mg 时,α=30°,根据正弦定理可得: sin 30sin(18030)F mg θ=??-?-,即sin 30sin(150) F mg θ=??-,联立解得:θ=60°,F =mg ; 所以A 、D 正确,B 、C 错误.故选AD . 【点睛】 本题主要是考查了共点力的平衡问题,解答此类问题的一般步骤是:确定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利用平行四边形法则进行力的合成或者是正交分解法进行力的分解,然后在坐标轴上建立平衡方程进行解答. 3.物块B 套在倾斜杆上,并用轻绳绕过定滑轮与物块A 相连(定滑轮体积大小可忽略),今使物块B 沿杆由点M 匀速下滑到N 点,运动中连接A 、B 的轻绳始终保持绷紧状态,在下滑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块A 的速率先变大后变小 B .物块A 的速率先变小后变大

高考物理高考物理图像法解决物理试题解题技巧讲解及练习题

高考物理高考物理图像法解决物理试题解题技巧讲解及练习题 一、图像法解决物理试题 1.图甲为某电源的U I -图线,图乙为某小灯泡的U I -图线,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电源的内阻为5Ω B .小灯泡的电阻随着功率的增大而减小 C .把电源和小灯泡组成闭合回路,小灯泡的功率约为0.3W D .把电源和小灯泡组成闭合回路,电路的总功率约为0.4W 【答案】D 【解析】 【详解】 A .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变形: U E Ir =- 可得图像与纵轴的交点表示电动势,图像斜率的大小表示内阻,根据甲图电动势为: 1.5V E = 内阻为: 1.0 1.5 5ΩΩ0.33 r -== A 错误; B .根据乙图可知电流越大,小灯泡功率越大,根据欧姆定律变形得: U R I = 可知乙图线上某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为电阻,所以小灯泡的电阻随着功率的增大而增大,B 错误; C .把电源和小灯泡组成闭合回路,将甲、乙两图叠加到一起:

-曲线的交点即小灯泡的电压、电流,根据图像读数: 两U I U≈ 0.125V I≈ 0.28A 所以,小灯泡的功率为: ==?≈ P UI 0.1250.28W0.035W C错误; D.回路中的总功率为: ==?≈ 1.50.28W0.42W P EI 总 D正确。 故选D。 2.如图是某质点运动的速度图象,由图象得到的正确结果是 A.0~1 s内的平均速度是2 m/s B.0~2 s内的位移大小是4 m C.0~1 s内的运动方向与2 s~4 s内的运动方向相反 D.0~1 s内的加速度大小大于2 s~4 s内加速度的大小 【答案】D 【解析】0~1s内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其平均速度为初末速度之和的一半即: ,故A错误;在v-t图象中,图线与坐标轴所围的面积大小等于位移:,故B错误;速度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则知0~1s 内的运动方向与2~4s内的运动方向相同,故C错误;速度图象的斜率等于加速度,则知0~1s内的加速度大于2~4s内的加速度,故D正确。所以D正确,ABC错误。 3.将质量为m=0.1 kg的小球从地面竖直向上抛出,初速度为v0=20 m/s,小球在运动中所受空气阻力与速率的关系为f=kv,已知k=0.1 kg/s.其在空气的速率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高中物理图像法解决物理试题解题技巧(超强)及练习题

高中物理图像法解决物理试题解题技巧(超强)及练习题 一、图像法解决物理试题 1.如图所示,分别为汽车甲的位移-时间图象和汽车乙的速度-时间图象,则( ) A .甲的加速度大小为25/m s B .乙的加速度大小为25/m s C .甲在4s 内的位移大小为40 m D .乙在4 s 内的位移大小为20 m 【答案】B 【解析】 A 、在x t -图象中,斜率表示速度,由图象可知:甲做匀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0,故A 错误; B 、在速度-时间图象中,斜率表示加速度,乙的加速度大小为 a 2220/5/4 v a m s m s t = ==,故B 正确; C 、甲在4s 内的位移大小为20020x m m =-=,故C 错误; D 、由v t -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可知:乙在4s 内的位移大小为 204 402 x m m ?= =,故D 错误. 点睛:本题的关键要明确x t -图象与v t -图象的区别,知道v-t 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 x t -图象的斜率表示速度,两种图象不能混淆. 2.一质点t =0时刻从原点开始沿x 轴正方向做直线运动,其运动的v -t 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t =4s 时,质点在x =1m 处 B .t =3s 时,质点运动方向改变 C .第3s 内和第4s 内,合力对质点做的功相同 D .0~2s 内和0~4s 内,质点的平均速度相同 【答案】B

【解析】 【详解】 A 、0?4s 内质点的位移等于0?2s 的位移,为12 2m 3m 2 x += ?=,0t =时质点位于0x =处,则4s t =时,质点在3m x =处,故选项A 错误; B 、在2s-3s 内速度图象都在时间轴的上方,在3s-4s 内速度图象都在时间轴的下方,所以 3s t =时,质点运动方向改变,故选项B 正确; C 、第3s 内质点的速度减小,动能减小,合力做负功;第4s 内速度增大,动能增加,合力做正功,由动能定理知第3s 内和第4s 内,合力对质点做的功不等,故选项C 错误; D 、根据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在时间轴上方的位移为正,下方的面积表示位移为负,则知0~2s 内和0~4s 内,质点的位移相同,但所用时间不同,则平均速度不同,故选项D 错误。 3.两个质点A 、B 放在同一水平面上,从同一位置沿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其运动的v-t 图象如图所示.对A 、B 运动情况的分析,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在6s 末,质点A 的加速度大于质点 B 的加速度 B .在0-12s 时间内,质点A 的平均速度为 7 6 ms C .质点A 在0-9s 时间内的位移大小等于质点B 在0-3s 时间内的位移大小 D .在12s 末,A 、B 两质点相遇 【答案】A 【解析】 【详解】 A 、根据v-t 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斜率绝对值越大,加速度越大,可知质点A 在 6 s 末的加速度是 13 m/s 2,质点B 在6 s 时末的加速度是2431 a /1239B m s -= =-,所以A 的加速度较大,故A 正确; B 、在0~12s 时间内,质点A 的位移为1614 310.522 x m m m ?+= +?=,平均速度为10.57 //128 x v m s m s t = ==,故B 错误; C 、质点A 在0-9s 时间内的位移大小16 32 A x m m ?= =,质点B 在0-3s 时间内的位移

高中物理图像法解决物理试题的基本方法技巧及练习题及练习题

高中物理图像法解决物理试题的基本方法技巧及练习题及练习题 一、图像法解决物理试题 1.图甲为某电源的U I -图线,图乙为某小灯泡的U I -图线,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电源的内阻为5Ω B .小灯泡的电阻随着功率的增大而减小 C .把电源和小灯泡组成闭合回路,小灯泡的功率约为0.3W D .把电源和小灯泡组成闭合回路,电路的总功率约为0.4W 【答案】D 【解析】 【详解】 A .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变形: U E Ir =- 可得图像与纵轴的交点表示电动势,图像斜率的大小表示内阻,根据甲图电动势为: 1.5V E = 内阻为: 1.0 1.55ΩΩ0.3 3 r -= = A 错误; B .根据乙图可知电流越大,小灯泡功率越大,根据欧姆定律变形得: U R I = 可知乙图线上某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为电阻,所以小灯泡的电阻随着功率的增大而增大,B 错误; C .把电源和小灯泡组成闭合回路,将甲、乙两图叠加到一起:

-曲线的交点即小灯泡的电压、电流,根据图像读数: 两U I U≈ 0.125V I≈ 0.28A 所以,小灯泡的功率为: ==?≈ P UI 0.1250.28W0.035W C错误; D.回路中的总功率为: ==?≈ 1.50.28W0.42W P EI 总 D正确。 故选D。 2.甲、乙两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同地同时同向出发,甲、乙的速度v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所示,设0时刻出发,t1时刻二者速度相等,t2时刻二者相遇且速度相等。下列关于甲、乙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0?t2时间内二者的平均速度相等B.t1?t2在时间内二者的平均速度相等C.t1?t2在时间内乙在甲的前面D.在t1时刻甲和乙的加速度相等 【答案】A 【解析】 【详解】 A.甲、乙两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同地同时同向出发,0时刻出发,t2时刻二者相遇,则0?t2时间内二者的位移相同,0?t2时间内二者的平均速度相等。故A项正确; B.v-t图象与时间轴围成面积表对应时间内的位移,则t1?t2时间内乙的位移大于甲的位移,t1?t2时间内乙的平均速度大于甲的平均速度。故B项错误; C.甲、乙两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同地同时同向出发,0时刻出发,0?t1时间内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则t1时刻甲在乙的前面;t2时刻二者相遇,则在t1?t2时间内甲在乙的前

高中物理图像法解题方法专题指导

高中物理图像法解题方法专题指导 一、方法简介 图像法是根据题意把抽像复杂的物理过程有针对性地表示成物理图像,将物理量间的代数关系转变为几何关系,运用图像直观、形像、简明的特点,来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由此达到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的目的. 高中物理学习中涉及大量的图像问题,运用图像解题是一种重要的解题方法.在运用图像解题的过程中,如果能分析有关图像所表达的物理意义,抓住图像的斜率、截距、交点、面积、临界点等几个要点,常常就可以方便、简明、快捷地解题. 二、典型应用 1.把握图像斜率的物理意义 在v-t图像中斜率表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在s-t图像中斜率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在U-I图像中斜率表示电学元件的电阻,不同的物理图像斜率的物理意义不同. 2.抓住截距的隐含条件 图像中图线与纵、横轴的截距是另一个值得关注的地方,常常是题目中的隐含条件. 例1、在测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的实验中,根据得出 的一组数据作出U-I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得出电池的 电动势E=______ V,内电阻r=_______ Ω. 3.挖掘交点的潜在含意 一般物理图像的交点都有潜在的物理含意,解题中 往往又是一个重要的条件,需要我们多加关注.如:两个物体的位移图像的交点表示两个物体“相遇”. 例2、A、B两汽车站相距60 km,从A站每隔10 min向B站开出一辆汽车,行驶速度为60 km/h.(1)如果在A站第一辆汽车开出时,B站也有一辆汽车以同样大小的速度开往A站,问B站汽车在行驶途中能遇到几辆从A站开出的汽车?(2)如果B站汽车与A站另一辆汽车同时开出,要使B站汽车在途中遇到从A站开出的车数最多,那么B站汽车至少应在A站第一辆车开出多长时间后出发(即应与A站第几辆车同时开出)?最多在途中能遇到几辆车?(3)如果B站汽车与A站汽车不同时开出,那么B站汽车在行驶途中又最多能遇到几辆车? 例3、如图是额定电压为100伏的灯泡由实验得到的伏安 特曲线,则此灯泡的额定功率为多大?若将规格是“100 v、 100 W”的定值电阻与此灯泡串联接在100v的电压上,设 定值电阻的阻值不随温度而变化,则此灯泡消耗的实际功率为 多大? 4.明确面积的物理意义

高中奥林匹克物理竞赛解题方法 10图像法

高中奥林匹克物理竞赛解题方法 十、图像法 方法简介 图像法是根据题意把抽象复杂的物理过程有针对性地表示成物理图像,将物理量间的代数关系转变为几何关系,运用图像直观、形象、简明的特点,来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由此达到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的目的,图像法在处理某些运动问题,变力做功问题时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赛题精讲 例1:一火车沿直线轨道从静止发出由A 地驶向B 地,并停止在B 地。AB 两地相距s ,火 车做加速运动时,其加速度最大为a 1,做减速运动时,其加速度的绝对值最大为a 2,由此可可以判断出该火车由A 到B 所需的最短时间为 。 解析:整个过程中火车先做匀加速运动,后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最大时,所用时间最短,分段运动可用图像法来解。 根据题意作v —t 图,如图11—1所示。 由图可得1 1t v a = vt t t v s t v a 21)(21212 2=+== 由①、②、③解得2 121)(2a a a a s t += 例2:两辆完全相同的汽车,沿水平直路一前一后匀速行驶,速度为v 0,若前车突然以恒定 的加速度刹车,在它刚停住时,后车以前车刹车时的加速度开始刹车。已知前车在刹车过程中所行的距离为s ,若要保证两辆车在上述情况中不相碰,则两车在做匀速行驶时保持的距离至少为 ( ) A .s B .2s C .3s D .4s 解析:物体做直线运动时,其位移可用速度——时间图像 中的面积来表示,故可用图像法做。 作两物体运动的v —t 图像如图11—2所示,前车发 生的位移s 为三角形v 0Ot 的面积,由于前后两车的刹车 加速度相同,根据对称性,后车发生的位移为梯形的面积 S ′=3S ,两车的位移之差应为不相碰时,两车匀速行驶 时保持的最小车距2s. 所以应选B 。 ① ② ③ 图11—2

2015高中物理解题技巧14份:图像法1

2015高中物理解题技巧14份:图像法1 物理规律可以用文字来描述,也可以用数学函数式来表示,还可以用图象来描述。图象作为表示物理规律的方法之一,可以直观地反映某一物理量随另一物理量变化的函数关系,形象地描述物理规律。在进行抽象思维的同时,利用图象视觉感知,有助于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准确把握物理量之间的定性和定量关系,深刻理解问题的物理意义。应用图象不仅可以直接求出或读出某些待求物理量,还可以用来探究某些物理规律,测定某些物理量,分析或解决某些复杂的物理过程。 图象的物理意义主要通过“点”、“线”、“面”、“形”四个方面来体现,教学中应从这四方面入手,予以明确。 1、物理图象中“点”的物理意义:“点”是认识图象的基础。物理图象上的“点”代表某一物理状态,它包含着该物理状态的特征和特性。从“点”着手分析时应注意从以下几个特殊“点”入手分析其物理意义。 (1)截距点。它反映了当一个物理量为零时,另一个物理的值是多少,也就是说明确表明了研究对象的一个状态。如图1中,图象与纵轴的交点反映出当I=0时,U=E即电源的电动势;而图象与横轴的交点反映出电源的短路电流。这可通过图象的数学表达 式得出。 (2)交点。即图线与图线相交的点,它反映了两个不同的研究对象此时有相同的物理量。如图2中的P点表示电阻A接在电源B两端时的A两端的电压和通过A的电流。 (3)极值点。它可表明该点附近物理量的变化趋势。如图3中的D点表明当电流等于时,电源有最大的输出功率。 ( 4)拐 点。通常反映出物理过程在该点发生突变,物理量由量变到质变的转折点。拐点分明拐点和暗拐点,对明拐点,学生能一眼看出其物理量发生了突变。如图4中的P点反映了加速度方向发生了变化而不是速度方向发生了变化。而暗拐点,学生往往察觉不到物理量的

物理图像法解决物理试题易错剖析含解析

物理图像法解决物理试题易错剖析含解析 一、图像法解决物理试题 1.我国“蛟龙号”深潜器在某次实验时,内部显示屏上显示了从水面开始下潜到返回水面过程中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6min~8min内,深潜器的加速度最大 B.4min~6min内,深潜器停在深度为60m处 C.3min~4min内,深潜器的加速度方向向上 D.6min~10min内,深潜器的加速度不变 【答案】C 【解析】 【详解】 A、v-t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则知0-1min内和3-4min内深潜器的加速度最大,故A错误; B、v-t图象和横坐标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大小,0-4min内位移大小为: 1 h=?+?=,4-6min内静止不动,则4 min~6 min内,深潜器停在(120240)2m360m 2 深度为360m;故B错误. C、3-4min内,减速下降,则加速度向上,故C正确; D、8min前后,深潜器的加速度方向是不同的,加速度是变化的,故D错误; 2.甲、乙两个物体由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其v-t图象如图所示,关于两物体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s时,甲在乙前方 B.t=2s时,甲、乙相遇 C.t=4s时,乙的加速度方向开始改变

D .0-6s 内,甲、乙平均速度相同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 .甲、乙两个物体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当位移相等时,两者相遇,根据速度时间图象与坐标轴围成面积表示位移,可知,在t =1s 时,乙的位移大于甲的位移,说明乙在甲的前方,故A 错误; B .根据速度图象与坐标轴围成面积表示位移可知,在t =2s 时,乙的位移等于甲的位移,说明两者相遇,故B 正确; C .速度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由数学知识得知,在t =2s ~t =6s 内,乙的加速度方向一直沿负方向,没有改变,故C 错误. D .由图可知,0~6s 内,甲的位移一定大于乙的位移,而时间相等,因此甲的平均速度大于乙的平均速度,故D 错误。 故选B 。 【点睛】 本题是速度-时间图象问题,要明确斜率的含义,知道在速度--时间图象中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的含义,即可分析两物体的运动情况. 3.如图所示为甲、乙两质点做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在0~t 3时间内甲、乙两质点的平均速度相等 B .甲质点在0~t 1时间内的加速度与乙质点在t 2~t 3时间内的加速度相同 C .甲质点在0~t 1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小于乙质点在0~t 2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D .在t 3时刻,甲、乙两质点都回到了出发点 【答案】A 【解析】 A 、在0~t 3时间内,由面积表示为位移,可知甲、乙两质点通过的位移相等,所用时间相等,则甲、乙两质点的平均速度,故A 正确; B 、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则甲质点在0~t 1时间内的加速度与乙质点在t 2~t 3时间的加速度大小相等,但方向相反,所以加速度不同,故B 错误; C 、甲质点在0~t 1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 2v ,乙质点在0~t 2时间内平均速度为2 v ,即平均速度相等,故C 错误; D 、两个质点一直沿正向运动,都没有回到出发点,故D 错误; 故选A .

高中物理图像法解决物理试题解题技巧和训练方法及练习题

高中物理图像法解决物理试题解题技巧和训练方法及练习题 一、图像法解决物理试题 1.甲乙两车在一平直道路上同向运动,其v ﹣t 图象如图所示,图中△OPQ 和△OQT 的面积分别为s 1和s 2(s 1<s 2).初始时,甲车在乙车前方s 0处.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 .若s 0=s 1+s 2,两车不会相遇 B .若s 0<s 1,两车相遇2次 C .若s 0=s 1,两车相遇1次 D .若s 0=s 2,两车相遇1次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图线可知:在T 时间内,甲车前进了s 2,乙车前进了s 1+s 2;在t =T 时,两车速度相同,若s 0=s 1+s 2,则s 0>s 1,两车不会相遇,故A 正确;若s 0+s 2<s 1+s 2,即s 0<s 1,在T 时刻之前,乙车会超过甲车,但甲车速度增加的快,所以甲车还会超过乙车,则两车会相遇2次,故B 正确;若s 0=s 1,则s 0+s 2=s 1+s 2,即两车只能相遇一次,故C 正确.若s 0=s 2,由于s 1<s 2,则s 1<s 0,两车不会相遇,故D 错误;本题选错误的,故选D. 2.一质点t =0时刻从原点开始沿x 轴正方向做直线运动,其运动的v -t 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t =4s 时,质点在x =1m 处 B .t =3s 时,质点运动方向改变 C .第3s 内和第4s 内,合力对质点做的功相同 D .0~2s 内和0~4s 内,质点的平均速度相同 【答案】B 【解析】 【详解】 A 、0?4s 内质点的位移等于0?2s 的位移,为12 2m 3m 2 x += ?=,0t =时质点位于0x =处,则4s t =时,质点在3m x =处,故选项A 错误;

高考物理图示法图像法解决物理试题解题技巧及练习题含解析

高考物理图示法图像法解决物理试题解题技巧及练习题含解析 一、图示法图像法解决物理试题 1.如图所示,质量相同的小球A 、B 通过质量不计的细杆相连接,紧靠竖直墙壁放置。由于轻微扰动,小球A 、B 分别沿水平地面和竖直墙面滑动,滑动过程中小球和杆始终在同一竖直平面内,当细杆与水平方向成37°角时,小球B 的速度大小为v ,重力加速度为g ,忽略一切摩擦和阻力,sin37°=0.6,cos37°=0.8。则 A .小球A 的速度为 34 v B .小球A 的速度为 43 v C .细杆的长度为2 12564v g D .细杆的长度为2 12536v g 【答案】AC 【解析】 【详解】 小球B 的速度为v 时,设小球A 的速度大小为v ',则有5337vcos v cos ?='?,解得: 3 4 v v '= ,A 正确,B 错误;两球下滑过程中系统的机械能守恒,即:()22 111sin 3722 mgL mv mv '-=+o ,解得:212564v L g =,C 正确,D 错误。 2.如图所示,将质量为2m 的重物悬挂在轻绳的一端,轻绳的另一端系一质量为m 的小环,小环套在竖直固定的光滑直杆上,光滑定滑轮与直杆的距离为d.现将小环从与定滑轮等高的A 处由静止释放,当小环沿直杆下滑距离也为d 时(图中B 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小环刚释放时轻绳中的张力一定大于2mg B .小环到达B 处时,重物上升的高度也为d

C .小环在B 处的速度与重物上升的速度大小之比等于 D .小环在B 处的速度与重物上升的速度大小之比等于 【答案】AC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题意,释放时小环向下加速运动,则重物将加速上升,对重物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绳中张力一定大于重力2mg ,所以A 正确;小环到达B 处时,重物上升的高度应为绳子缩短的长度,即2h d d ?= -,所以B 错误;根据题意,沿绳子方向的速度大小相等,将小环A 速度沿绳子方向与垂直于绳子方向正交分解应满足: A B v cos v θ=,即1 2A B v v cos θ ==,所以C 正确,D 错误. 【点睛】 应明确:①对与绳子牵连有关的问题,物体上的高度应等于绳子缩短的长度;②物体的实际速度即为合速度,应将物体速度沿绳子和垂直于绳子的方向正交分解,然后列出沿绳子方向速度相等的表达式即可求解. 3.如图所示,水平光滑长杆上套有一物块Q ,跨过悬挂于O 点的轻小光滑圆环的细线一端连接Q ,另一端悬挂一物块P .设细线的左边部分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初始时θ很小.现将P 、Q 由静止同时释放.关于P 、Q 以后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当θ =60o时,P 、Q 的速度之比1:2 B .当θ =90o时,Q 的速度最大 C .当θ =90o时,Q 的速度为零 D .当θ向90o增大的过程中Q 的合力一直增大 【答案】AB 【解析】 【分析】 【详解】 A 、则Q 物块沿水平杆的速度为合速度对其按沿绳方向和垂直绳方向分解,P 、Q 用同一根绳连接,则Q 沿绳子方向的速度与P 的速度相等,则当θ =60°时,Q 的速度

高中物理解题方法:图解法

高中物理解题方法:图解法 2012-8-17 图解法,也叫图形法,是一种利用几何的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一种方法。解答共点力的平衡问题,动态平衡问题,常用图解法。基本法则有平行四边形法则,矢量三角形法则等,图解法的优点是简捷,方便,直观。可以化繁为简,化难为易,提高解题的效率。 【例题1】 (2012全国新课标).如图,一小球放置在木板与竖直墙面之间。设墙面对球的压力大小为N1,球对木板的压力大小为N2。以木板与墙连接点所形成的水平直线为轴,将木板从图示位置开始缓慢地转到水平位置。不计摩擦,在此过程中 A.N1始终减小,N2始终增大 B.N1始终减小,N2始终减小 C.N1先增大后减小,N2始终减小 D.N1先增大后减小,N2先减小后增大 [答案]B 与N2的合力为定值,与重力反向等大。作图。由图形可 知,当板缓慢转动中,N1与N2的方向便发生如图示变 化,但合力不变,可得答案B 。 【点评】:该题为动态平衡问题,在挡板夹角连续变化中,重力始终保持不变,根据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做出力的平行四边形,可以直观看出合力不变,但水平方向的支持力N1连续减小,挡板的支持力也N2始终减小。 【例题2】如图2所示,用一根长为l 的细绳一端固定在O 点,另一端悬挂质量为m 的小球A ,为使细绳与竖直方向夹30°角且绷紧,小球A 处于静止,对小球施加的最小的力是 ( C ) A.mg 3 B. mg 2 3 C.mg 2 1- D. mg 3 3 【解析】:将mg 在沿绳方向与垂直于绳方向分解,如图所示. 所以施加的力与F1等大反向即可使小球静止,故 mg mg F 2 130 sin 0 min = =,故选C. 答案:C

高中物理图示法图像法解决物理试题解题技巧及练习题

高中物理图示法图像法解决物理试题解题技巧及练习题 一、图示法图像法解决物理试题 1.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小物体用不可伸长的轻细线悬挂在天花板上,处于静止状态.现对处于静止状态的物体施加一个大小为F 、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θ的斜向上恒定拉力,平衡时细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60;保持拉力大小和方向不变,仅将小物体的质量增为2m ,再次平衡时,细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0,重力加速度为g ,则( ) A .F mg = B .3F mg = C .30θ= D .60θ= 【答案】AD 【解析】 【分析】 【详解】 以物体为研究对象,设平衡时绳子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α,受力情况如图所示: 当物体重力为mg 时,α=60°,根据正弦定理可得 sin 60sin(18060) F mg θ=??-?-,即 sin 60sin(120) F mg θ=??-,当物体的重力为2mg 时,α=30°,根据正弦定理可得: sin 30sin(18030)F mg θ=??-?-,即sin 30sin(150) F mg θ=??-,联立解得:θ=60°,F =mg ; 所以A 、D 正确,B 、C 错误.故选AD . 【点睛】 本题主要是考查了共点力的平衡问题,解答此类问题的一般步骤是:确定研究对象、进行

受力分析、利用平行四边形法则进行力的合成或者是正交分解法进行力的分解,然后在坐标轴上建立平衡方程进行解答. 2.甲乙两图中,某时刻绳子AB 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均为θ,绳子上端以速度v 0匀速拉动,在两车运动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乙两车运动速度大小之比cos 1cos θ θ + B .甲车运动速度大小为 cos v θ C .相同时间t ?内乙车速度增量大于甲车速度增量 D .此刻若将速度v 0改成拉力F ,则两车加速度大小之比1:1 【答案】AC 【解析】 【详解】 ABC .由甲图可知,甲车的速度 11cos v v θ = + 乙车的速度 2cos v v θ = 所以,甲、乙两车运动速度大小之比cos 11cos θ θ <+,相同时间t ?内乙车速度增量大于甲车 速度增量.故AC 正确,B 错误; D .改成拉力F ,甲车所绳子合力沿两绳子夹角的角平分线上,汽车甲的合力大小为 22cos 2 F θ ,汽车乙的合力大小为cos F θ,因此合力不相等,加速度不相等,故D 错误. 3.如图所示,在距水平地面高为0.4m 处,水平固定一根长直光滑杆,在杆上P 点固定一定滑轮,滑轮可绕水平轴无摩擦转动,在P 点的右边,杆上套有一质量m=2kg 的滑块A .半径R =0.3m 的光滑半圆形细轨道竖直地固定在地面上,其圆心O 在P 点的正下方,在轨道上套有一质量也为m=2kg 的小球B .用一条不可伸长的柔软细绳,通过定滑轮将A 、B 连接起来.杆和半圆形轨道在同一竖直面内,A 、B 均可看作质点,且不计滑轮大小的影响.现给滑块A 一个水平向右的恒力F =50N (取g=10m/s 2).则(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