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八上登岳阳楼

人教版语文八上登岳阳楼
人教版语文八上登岳阳楼

执笔人审核

2010年3月日

登岳阳楼杜甫选择、理解性默写

《登岳阳楼》杜甫选择题、默写及解析【高中部编版必修下册】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剽悍(biāo)鞭挞(tà)唱喏(rě)自给自足(jǐ) B.戎马(rónɡ)擢升(zhuó)女红(ɡōnɡ)歃血为盟(shà) C.涕泗(sì)诠释(quán)襁褓(bǎo)与时俱进(yù) D.蹩脚(bié)乾坤(qián)斡旋(wò)大大落落(lā) 1.答案:B【解析】A.“剽”读piāo, C.“与”读yǔ;D. “落”读luō。2.下列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A.吴楚东南坼坼:分裂,引申为划分 B.亲朋无一字字:文字,指书信 C.老病有孤舟老病:拖得时间长的疾病 D.戎马关山北关山:关口山岳,指北方边关 2.答案:C【解析】C.老病:年老且生病。 3.下列诗句无错别字的一项是() A.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B.吴楚东南坼,乾坤日月浮。 C.亲朋无一自,老病有孤舟。D.戎马关山北,凭轩涕四流。 3.答案:A【解析】B.月—夜;C.自—字;D.四—泗。 4.下列对《登岳阳楼》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登岳阳楼》是杜甫中年时期的作品。 B.《登岳阳楼》中,“昔、今”二字有深刻的含意。 C.《登岳阳楼》颔联形象逼真地描画了洞庭湖水势浩瀚无边无际的巨大形象。D.《登岳阳楼》意境宏大,炼字炼句准确。 4.答案:A【解析】A.为其晚年作品。 5.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颔联用比喻写洞庭湖的阔大,意境宏丽。 B.首联写自己早就对洞庭湖充满向往,为下文蓄势。

C.颈联是诗歌意旨所在,写自己的身世,表现自己的处境凄凉落寞。 D.尾联笔锋一转,表现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5.答案:C 【解析】C“诗歌意旨所在,写自己的身世,表现自己的处境凄凉落寞”理解有误。“亲朋无一字”写出了诗人的孤苦,但主要是音信断绝,自己不了解朝里和地方上的情况,即整个国家的情况。这对一个念念不忘君王,不忘国家,不忘人民的诗人来说,是一种被社会忘记的孤独感,他在精神上无疑是很痛苦的。由于诗人胸中翻腾着叫人牵肠挂肚的国事民事,所以就很自然地勾起了自己不能再施展抱负的痛心。于是这孤舟飘泊,老弱多病,消息也听不到的可悲处境,也就顺理成章地涌上心头。如果将洞庭湖水比作整个国家,那么那一点孤舟就是诗人杜甫自己。这里是象征,这鲜明对照的谐调之中,既包含着诗人对自己终身遭遇的痛心和不平,也体现了诗人将自己的命运、国家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诗人站在岳阳楼上,望望湖水,看看孤舟,想到国家,想到自己,万种感慨,萦绕心头。 6.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颔联是洞庭的浩瀚无边。洞庭湖坼吴楚、浮日月,波浪掀天,浩茫无际,真不知此老胸中吞几云梦!写景如此壮阔,令人玩索不尽。 B、首联虚实交错,今昔对照,从而扩大了时、空领域。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用“昔闻”为“今上”蓄势,归根结蒂是为描写洞庭湖酝酿气氛。 C、颈联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自叙如此落寞,于诗境极闷极狭的突变与对照中寓无限情意。但从整体看来,与全诗联系不紧。 D、尾联写眼望国家动荡不安,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上下句之间留有空白,引人联想。开端“昔闻洞庭水”的“昔”,当然可以涵盖诗人在长安一带活动的十多年时间。而这,在空间上正可与“关山北”拍合。”“凭轩”与“今上”首尾呼应。 6.答案:C 【解析】C.“与全诗联系不紧”错,颈联是写写他的孤苦悲惨处境和杜甫的个人感触,感触是由景色引发,正是由于诗人心中牵挂着国事民事,才牵肠挂肚。所以当他看到广阔无垠洞庭湖水时,也会想到仿佛大地裂开了,乾坤在日夜不停地浮动。所以颈联和前两联密切相关。颈联和尾联也是密切相关,个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湖南省岳阳市中考题)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湖南省岳阳 市中考题) (二)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第10题。(4分)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通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10.(1)请简要分析“川迥洞庭开”中的“开”字的妙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用自己的话描述尾联的画面。(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0.(1)(2分)“开”字生动写出了洞庭湖汪洋浩瀚的景象,给人一种开阔壮观的感受。 (2)(2分)诗人和朋友夏十二在岳阳楼上饮酒,醉后凉风四起,吹得人衣袖飞舞。出处2020年湖南省岳阳市中考题资料 1 2020年湖南省岳阳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 语言积累与运用(2020年湖南省岳阳市中考题) 3 病句修改(2020年湖南省岳阳市中考题) 4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红星照耀中国》名著阅读(2020年湖南省岳阳市中考题) 5 古诗文默写(2020年湖南省岳阳市中考题) 6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湖南省岳阳市中考题) 7 《孟子·滕文公下》《柳下惠不羞污君》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湖南省岳阳市中考题) 8 非连续性文本(2020年湖南省岳阳市中考题) 9 《感悟成功》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湖南省岳阳市中考题)10 《朋友老卢》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湖南省岳阳市中考题)11 2020年湖南省岳阳市中考作文题目12 英雄材料探究(2020年湖南省岳阳市中考题) [标签:标题] 第1 页共1 页

唐诗赏析-杜甫《登岳阳楼》原文及赏析

杜甫《登岳阳楼》原文及赏析 '《登岳阳楼》主要是塑造了诗人自我形象,集中表现了诗人优国忧民的思想感情。而且由于这种感情与个人遭遇的悲惨、个人抱负的不能施展,紧紧联系在一起。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杜甫《登岳阳楼》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唐代: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以前的日子就听说洞庭湖波澜壮阔,今日如愿终于登上岳阳楼。 浩瀚的湖水把吴楚两地撕裂,似乎日月星辰都漂浮在水中。 亲朋好友们音信全无,我年老多病,乘孤舟四处漂流。 北方边关战事又起,我倚着栏杆远望泪流满面。 洞庭水:即洞庭湖。在今湖南北部,长江南岸,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 岳阳楼:在今湖南省岳阳市,下临洞庭湖,为游览胜地。 吴楚:春秋时二国名(吴国和楚国)其地略在今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一带。下瞰洞庭,碧湖万顷,遥望君山,气象万千,唐张说建,宋滕子京修。以范仲淹千古名篇《岳阳楼记》驰名。坼(chè):分裂,这里引申为划分。这句是说:辽阔的吴楚两地被洞庭湖一水分割。

乾坤(qián kūn)日夜(一作“月”)浮: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飘浮在洞庭湖上。据《水经注》卷三十八:“湖水广圆五百余里,日月出没于其中。”乾坤:天地,此指日月。 无一字:杳无音讯。字:这里指书信。 老病:年老多病。杜甫时年五十七岁,身患肺病,风痹,右耳已聋。有孤舟:唯有孤舟一叶飘零无定。诗人生平的最后三年里大部分时间是在船上度过的。这句写的是杜甫生活的实况。 戎(róng)马关山北:北方边关战事又起。当时吐蕃侵扰宁夏灵武、陕西邠(bīn)州一带,朝廷震动,匆忙调兵抗敌。戎马:军马借指军事、战争,战乱。这年秋冬,吐蕃又侵扰陇右、关中一带。 凭轩:倚着楼窗。涕泗流:眼泪禁不住地流淌。涕泗:眼泪和鼻涕,偏义复指,即眼泪。 此诗是杜甫诗中的五律名篇,前人称为盛唐五律第一。从总体上看,江山的壮阔,在诗中互为表里。虽然悲伤,却不消沉;虽然沉郁,却不压抑。反映了其关心民生疾苦的风格。 首联虚实交错,今昔对照,从而扩大了时空领域。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用“昔闻”为“今上”蓄势,归根结底是为描写洞庭湖酝酿气氛。 颔联是洞庭的浩瀚无边。洞庭湖坼吴楚、浮日夜,波浪掀天,浩茫无际,真不知此老胸中吞几云梦!这是写洞庭湖的佳句,被王士禛赞为“雄跨今古”。写景如此壮阔,令人玩索不尽。 颈联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亲朋无一字”,得不到精神和物质方面的任何援助;“老病有孤舟”,从大历三年正月自夔州携带妻儿、乘舟出峡以来,既“老”且“病”,飘流湖湘,以舟为家,前途茫茫,何处安身,面对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自叙如此落寞,于诗境极闷极狭的突变与对照中寓无限情意。

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和杜甫《登岳阳楼》赏析-最新教育文档

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和杜甫《登岳阳楼》赏析 王国维融会贯通了中国历代文论和西洋哲学、美学理论后,在《人间词话》一书中拈出三组相对命题:“造境”与“写境”、“主观之诗人”与“客观之诗人”、“写实家”与“理想家”。“主观之诗人”即“理想家”“造境”,“客观之诗人”即“写实家”“写境”。我们持此理论返视唐诗这个浩渺山系中对峙的两大主峰——李白诗和杜甫诗,当会发现二者的共通与歧异。为便于比较,我们捡出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和杜甫《登岳阳楼》两首诗,旁及其他,解析归纳,淘洗出二人的诗风。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这两首诗都是登岳阳楼的五律,但它们的物态层、形象层、生活

层、人性层、作者意识层、集体无意识层却各具特点。 严羽《沧浪诗话》云:“太白发句,谓之开门见山。”①李白此诗正是这样,开笔便写在岳阳楼上的所见然后是所闻所感。所见者,天岳之南、川、洞庭;所闻者,浪声、雁鸣、夏十二与我等人豪饮语;所感者,开阔、渺远的视野和胸襟。高张扬厉,夸饰铺排,意象繁复却不嫌冗杂,似醉后之语却又以能一贯之,字里行间无不弥漫着酒气,无不冲斥着豪气,大有“落笔摇五岳,笑傲凌沧州”之概,神完气足之感。 杜甫《登岳阳楼》却不同,首先拉长时间、记忆的线段,沉稳厚重地起笔,然后描写登临之景:“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恢宏雄大。史料记载,洞庭湖广圆五百多里,日月若出没其中。杜诗虽不如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的崇高(口气大、力气大、才气大),但因寄寓了江山纷乱之事,又比孟诗来得凝重,来得有神。 透视李白、杜甫这两首诗,我们完全可以剥削出两个丰满而非扁平的抒情主人公形象。李诗一、二句深层处隐然可见一胸襟博大之人,唯其胸襟博大,方悠然而觉宇宙宽;三、四句“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点明登临前胸有块垒,睹物移情,被物感染;五、六句说不敢也不能辜负良辰美景,纵酒助兴;《唐诗鉴赏辞典》中何国治这样鉴赏七、八句:“凉风习习吹人,衣袖翩翩飘舞。仪表何等潇洒自如,情调何等舒展流畅,态度又何其超脱豁达,豪情逸志,溢于言表。” ②如此看来,则全诗应是浑发着一股喜气、一股轻快了。我们以为不然。李白遇赦后是惊喜交加的,旋即放舟东下江夏,《早发白帝城》

登岳阳楼赏析

《登岳阳楼》鉴赏 首联“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有一点是很清楚的,诗人对洞庭湖向往已久,这是在叙事写景的行文中,自然地流露出来的感情。但这毕竟是过去的向往,登上了岳阳楼,其感情似乎应当是高兴。因为多年的向往实现了,一定高兴。但仔细品味,句中又见不到高兴的字眼,抽不出如愿以偿的情思。联系下文更是如此。实际上在这两句中“昔”与“今”之间,是一段漫长的时间距离,作者把这段距离拉开,没有用简单的“喜”“悲”之词来填充它,而是留给读者去想象、回味。古人说“律诗之妙全在无字处”,这里就是无字处。“昔”与“今”之间,天在变,地在变,国在变,人也在变。安史之乱,唐王朝由盛转衰,人民的深重灾难,杜甫个人的悲惨遭遇,这一切都凝聚在一起,凝聚在杜甫的心头,并随着诗人—起登上了岳阳楼。他高兴不起来。应当说“今上岳阳楼”是向往了多年不得登,如今才算是登上来了,这是一声长叹,长叹的内里是一团忧国忧民、伤时伤世的感慨。这一声长叹,就像那咏叹调的引子,开启了下面一个个乐章。这里还要注意到一个“水”字,题目是“登岳阳楼”,头一句却先写洞庭湖,第二句才写岳阳楼,而且是“洞庭水”不是洞庭湖。这个“水”字显然是要突出的,这是抓住了洞庭风光的主要特点,说明了下文主要是在“水”上做文章。 颔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这两句紧扣上联的“水”字,虽没出现水字,却是专门写洞庭水。诗人站在岳阳楼上,向东南方向极目眺望,只见洞庭湖水茫茫一片,一眼望不到头,而吴地则被挤向了远远的东边,楚地则被远远地挤向了西边、南边。这景象,就好像洞庭湖水向东南伸展,把本来连在一起的吴地和楚地,一下子分裂成为两块。“坼”字用的很好,有动态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原文-翻译及赏析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原文|翻译及赏析 创作背 此是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秋,遇赦回江夏至岳阳时所作。李白登楼赋诗,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篇章,使岳阳楼更添一层迷人的色彩。 作品鉴赏 诗的一两句写登高临远所见到的辽阔景象。尽字,形容登上岳阳楼,俯瞰下界,岳阳一带的自然景色一览无余。川迥洞庭开一句紧承尽字而下,具体展示八百里洞庭浩邈无垠、横无涯际的景象。《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中写道: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把秋色中洞庭湖那种汪洋浩瀚、澎湃动荡的气势,写得很动人。此处一个开字,即是对那种景象的集中概括。句中川迥二字,是写更为辽远的。洞庭湖的北面与长江相连,人们在岳阳楼上,隔着那壮阔的湖水,迷茫中长江依稀可见。这两句意境阔大,炼词给人一种雄浑豪放的感受。 上两句是俯视下界所见,三四两句便写仰观天宇所感。鸿雁南飞,月升东,这本是人们司空见惯的客观景物,但是在特定的环境气

氛之下,能够荡人心神,触发人的情怀。正如刘勰所说:献岁发春,悦豫之情畅;滔滔孟夏,郁陶之心凝;天高气清,阴沉之志远;霰无垠,矜肃之虑深。岁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文心雕龙》)诗人处于浩渺无边的洞庭之上,那种忧戚烦闷的心情顿时为之一畅,所以愁心去、好月来便恰到好处地表现了畅然一适的愉悦心情。句中的引衔二字,并不是客观景物的实写,而是写诗人此时此景之下的主观感受。这两句是全诗诗眼的所在,写得精采传神。 五六两句极言岳阳楼高耸入云。意在表明在云间下榻,在天上行杯,令人快慰。连、接,二字,是夸张之笔,用于此处同样是为了突出心情的愉快。七八两句写酣饮之乐,诗人醉后翩翩起舞,习习凉吹拂着人的衣袖,似有仙举之妙。如上四句叙写诗人与友人饮酒放乐的情景,因为是在岳阳楼上,所以叙事中又表现了岳阳楼的高耸。这样,全诗就完整地写出了秋风明月下的浩荡无边的洞庭夜景,通过优美的意境描写,表达了诗人流放获释以后的喜悦心情。 这首诗是一首五律。就其风格而论,意气豪放,境界阔大,抒情写景有一种长风浩荡的笔力。李白一生的律诗并不少,但他的作品中较为出色的大多不是律诗。五七律之中,以五律为主。这首诗代表了他的五言律诗的风格。《品汇》说:盛唐五言律旬之妙,李翰林气象雄逸。《李诗纬》也说:若太白五律,犹为古诗之遗,情深而词显,又出乎自然,要其旨趣所归,开郁宣滞,特于《风》、《骚》为近焉。这是说他的五律依然保留着古诗的遒劲特色,但其中又有情深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赏析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赏析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林。 西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的青年时期,生活在“盛唐时期”的开元盛世,唐帝国空前繁荣昌盛,各种社会矛盾危机潜伏。繁荣的文化经济,赋予了诗人昂扬的精神面貌和宏大的建功立业理想,结合他独特的生活经历和个性特点,从楚辞和汉魏南北朝的乐府民歌中吸收了营养,融合了自己纵横驰骋的丰富想象和豪放不羁的强烈感情,形成了清雄奔放的独特风格,对后代浪漫主义诗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由此,李白的《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写出了登岳阳楼时的喜悦,也是想象奇特。首联:诗人描写岳阳楼四周的宏丽景色:诗人登上岳阳楼,纵目眺望,无边的景色尽收眼底。江水流向茫茫远方,洞庭湖面浩荡开阔,汪洋无际。这是从楼的高处俯瞰周围的远景。站得高,望得远,诗中一“尽”、一“迥”、一“开”的渺远辽阔的景色,形象地表明诗人立足点之高,这是一种旁敲侧击的衬托手法,不正面写楼高而楼高已自见。 颔联:李白正值遇赦,心情轻快,眼前景物有情有意,同享欢乐和喜悦:你看,雁儿高飞,带走了诗人忧愁苦闷之心;月出山口,仿佛是君山衔来了团圆美好之月。明朗的色彩、喜悦的情绪洋溢笔端。可见愁绪极淡。“雁引愁心去”,《文苑英华》作“雁别秋江去”。后者只写雁儿冷漠地离别秋江飞去,缺乏感情色彩,远不如前者运用拟人化手法写雁儿懂得人情,带走愁心,并与下句君山有意“衔好月来”互相映衬,构成对仗,从而使形象显得生动活泼,情趣盎然。“山衔好月来”一句,想象新颖,有独创性,着一“衔”字,顿使境界全出,写得极为诡谲纵逸,诙谐风趣。 颈联:诗人兴致勃勃,幻想联翩,恍如置身仙境。在岳阳楼上住宿、饮酒,仿佛在天上云间一般。这里又用衬托手法写楼高,夸张地形容高耸入云的状态。这似乎是醉眼朦胧中的幻景。诚然,诗人是有些醉意了。 尾联:楼高风急,高处不胜寒,醉后凉风四起,诗人着笔仍在写楼高。凉风

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5《登岳阳楼》赏析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这首诗的意境是十分宽阔宏伟的。 诗的颔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是说广阔无边的洞庭湖水,划分开吴国和楚国的疆界,日月星辰都象是整个地飘浮在湖水之中一般。只用了十个字,就把洞庭湖水势浩瀚无边无际的巨大形象特别逼真地描画出来了。 杜甫到了晚年,已经是“漂泊西南天地间”,没有一个定居之所,只好“以舟为家”了。所以下边接着写:“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亲戚朋友们这时连音信都没有了,只有年老多病的诗人泛着一叶扁舟到处飘流!从这里就可以领会到开头的两句“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本来含有一个什么样的意境了。 这两句诗,从表面上看来,意境象是很简单:诗人说他在若干年前就听得人家说洞庭湖的名胜,今天居然能够登上岳阳楼,亲眼看到这一片山色湖光的美景。因此清人仇兆鳌就认为:“‘昔闻’、‘今上’,喜初登也。”(《杜诗详注》)但仅这样理解,就把杜诗原来的意境领会得太浅了。这里并不是写登临的喜悦;而是在这平平的叙述中,寄寓着漂泊天涯,怀才不遇,桑田沧海,壮气蒿莱……许许多多的感触,才写出这么两句:过去只是耳朵里听到有这么一片洞庭水,哪想到迟暮之年真个就上了这岳阳楼?本来是沉郁之感,不该是喜悦之情;若是喜悦之情,就和结句的“凭轩涕泗流”连不到一起了。我们知道,杜甫在当时的政治生活是坎坷的,不得意的,然而他从来没有放弃“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抱负。哪里想到一事无成,昔日的抱负,今朝都成了泡影!诗里的“今”、“昔”两个字有深深的含意。因此在这一首诗的结句才写出:“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眼望着万里关山,天下到处还动荡在兵荒马乱里,诗人倚定了阑干,北望长安,不禁涕泗滂沱,声泪俱下了。 这首诗,以其意境的开阔宏丽为人称道,而这意境是从诗人的抱负中来,是从诗人的生活思想中来,也有时代背景的作用。清初黄生对这一首诗有一段议论,

登岳阳楼杜甫精品习题

《登岳阳楼》杜甫精品习题及解析【高中部编版必修下册】题型:【选择题】【理解性默写】【简答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剽悍(biāo)鞭挞(tà)唱喏(rě)自给自足(jǐ) B.戎马(rónɡ)擢升(zhuó)女红(ɡōnɡ)歃血为盟(shà) C.涕泗(sì)诠释(quán)襁褓(bǎo)与时俱进(yù) D.蹩脚(bié)乾坤(qián)斡旋(wò)大大落落(lā) 1.答案:B【解析】A.“剽”读piāo, C.“与”读yǔ;D. “落”读luō。2.下列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A.吴楚东南坼坼:分裂,引申为划分 B.亲朋无一字字:文字,指书信 C.老病有孤舟老病:拖得时间长的疾病 D.戎马关山北关山:关口山岳,指北方边关 2.答案:C【解析】C.老病:年老且生病。 3.下列诗句无错别字的一项是() A.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B.吴楚东南坼,乾坤日月浮。 C.亲朋无一自,老病有孤舟。D.戎马关山北,凭轩涕四流。 3.答案:A【解析】B.月—夜;C.自—字;D.四—泗。 4.下列对《登岳阳楼》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登岳阳楼》是杜甫中年时期的作品。 B.《登岳阳楼》中,“昔、今”二字有深刻的含意。 C.《登岳阳楼》颔联形象逼真地描画了洞庭湖水势浩瀚无边无际的巨大形象。D.《登岳阳楼》意境宏大,炼字炼句准确。 4.答案:A【解析】A.为其晚年作品。 5.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颔联用比喻写洞庭湖的阔大,意境宏丽。

B.首联写自己早就对洞庭湖充满向往,为下文蓄势。 C.颈联是诗歌意旨所在,写自己的身世,表现自己的处境凄凉落寞。 D.尾联笔锋一转,表现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5.答案:C 【解析】C“诗歌意旨所在,写自己的身世,表现自己的处境凄凉落寞”理解有误。“亲朋无一字”写出了诗人的孤苦,但主要是音信断绝,自己不了解朝里和地方上的情况,即整个国家的情况。这对一个念念不忘君王,不忘国家,不忘人民的诗人来说,是一种被社会忘记的孤独感,他在精神上无疑是很痛苦的。由于诗人胸中翻腾着叫人牵肠挂肚的国事民事,所以就很自然地勾起了自己不能再施展抱负的痛心。于是这孤舟飘泊,老弱多病,消息也听不到的可悲处境,也就顺理成章地涌上心头。如果将洞庭湖水比作整个国家,那么那一点孤舟就是诗人杜甫自己。这里是象征,这鲜明对照的谐调之中,既包含着诗人对自己终身遭遇的痛心和不平,也体现了诗人将自己的命运、国家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诗人站在岳阳楼上,望望湖水,看看孤舟,想到国家,想到自己,万种感慨,萦绕心头。 6.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颔联是洞庭的浩瀚无边。洞庭湖坼吴楚、浮日月,波浪掀天,浩茫无际,真不知此老胸中吞几云梦!写景如此壮阔,令人玩索不尽。 B、首联虚实交错,今昔对照,从而扩大了时、空领域。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用“昔闻”为“今上”蓄势,归根结蒂是为描写洞庭湖酝酿气氛。 C、颈联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自叙如此落寞,于诗境极闷极狭的突变与对照中寓无限情意。但从整体看来,与全诗联系不紧。 D、尾联写眼望国家动荡不安,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上下句之间留有空白,引人联想。开端“昔闻洞庭水”的“昔”,当然可以涵盖诗人在长安一带活动的十多年时间。而这,在空间上正可与“关山北”拍合。”“凭轩”与“今上”首尾呼应。 6.答案:C 【解析】C.“与全诗联系不紧”错,颈联是写写他的孤苦悲惨处境和杜甫的个人感触,感触是由景色引发,正是由于诗人心中牵挂着国事民事,才牵肠挂肚。所以当他看到广阔无垠洞庭湖水时,也会想到仿佛大地裂开了,乾坤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教案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律诗及李白的相关知识; 2、把握诗中运用的对偶等修辞手法; 3、理解诗歌大意,把握诗歌主旨。 二、教学重难点 对诗歌意思及主旨的理解。 三、教学用时 四、教学过程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一、导入 二、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附近)。少居蜀中,读书学道。二十五岁出川远游,客居鲁郡。游长安,求取功名,却失意东归。至天宝初,奉诏入京,供奉翰林。不久便被谗出京,漫游各地。安史乱起,入永王李璘军幕;及永王为肃宗所杀,因受牵连,身陷囹圄,流放夜郎。遇赦东归,客死当涂令李阳冰所。唐朝另一诗人白居易诗“但是诗人最薄命,就中沦落莫如君”,正是他寂寞悲凉身世的写照。但他以富于浪漫主义的诗歌反映现实,描画山川,抒发壮志,吟咏豪情,因而成为光照千古的伟大诗人。

三、背景介绍 开元二年(759),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夏十二,李白朋友,排行十二。岳阳楼座落在今湖南岳阳市西北高丘上,“西面洞庭,左顾君山”,与黄鹤楼、滕王阁同为南方三大名楼,于开元四年(716)扩建,楼高三层,建筑精美,历代迁客骚人,登临游览,莫不抒怀写志。李白登楼赋诗,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篇章,使岳阳楼更添一层迷人的色彩。 四、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学生自读,齐读,把握诗歌节奏。 五、再读诗歌,读懂诗歌大意。 整首诗,诗人将自己隐在楼、川、雁、山等景观后,让楼去观览,川去迂回,让雁牵愁心飞去,山衔好月走来。天地万象都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人的生命和感情的载体了。 首联: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首联描写岳阳楼四周的宏丽景色。登上岳阳楼,无边景色尽收眼底。江水流向茫茫远方,洞庭湖面浩荡开阔,汪洋无际。这是从楼的高处俯瞰周围的远景。站得高,望得远,“岳阳尽”“川迥”“洞庭开”,这一“尽”一“迥”一“开”的渺远辽阔的景色,形象地表明诗人立足点之高。这是一种旁敲侧击的衬托手法,不正面写楼高而楼高已自见。 颔联: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颔联中诗人笔下的自然万物好像被赋予了生命,你看,雁儿高飞,带走了诗人忧愁苦闷之心;月出山口,仿佛是君山衔来了团圆美好之月。“山衔好月来”一句,想像新颖,有独创性,着一“衔”字而境界全出,写得诡谲纵逸,诙谐风趣。 颈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登岳阳楼初中杜甫经典语文教案

登岳阳楼初中杜甫经典语文教案 理解和体会杜甫怀才不遇的忧愤和忧国忧民的情怀。这首诗所包含的内容极为丰富,感慨也极深沉,要读得缓慢些。首联从“昔闻”到“今上”长达数十年,已包含着人世沧桑的感慨,读得快了则意味不同,可能正如仇注所云“喜初登也”。颔联写岳阳楼景色,读时须有纵目远眺之意,“日夜浮”三字尤应慢读——似乎说“多少个日日夜夜就这样过去了”。这是为下文蓄势。下面两联说感慨,要用深沉的语调读:颈联说个人,有无限辛酸,调子低些为好;尾联说国家,有满腔悲愤,调子稍稍上升——这是全诗高潮所在。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登岳阳楼语文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篇一:登岳阳楼 〖教学目标〗 1、学习如何通过对古典诗歌中意象的把握来体会和品味诗歌的意境美。这首诗所包含的内容极为丰富,感慨也极深沉,要读得缓慢些。首联从“昔闻”到“今上”长达数十年,已包含着人世沧桑的感慨,读得快了则意味不同,可能正如仇注所云“喜初登也”。颔联写岳阳楼景色,读时须有纵目远眺之意,“日夜浮”三字尤应慢读——似乎说“多少个日日夜夜就这样过去了”。这是为下文蓄势。下面两联说感

慨,要用深沉的语调读:颈联说个人,有无限辛酸,调子低些为好;尾联说国家,有满腔悲愤,调子稍稍上升——这是全诗高潮所在。 2、理解和体会杜甫怀才不遇的忧愤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3、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本诗 〖教学重点〗 理解和体会杜甫怀才不遇的忧愤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我们曾经学习过杜甫的《登高》一诗,大家还能背下来吗?(学生齐背)对,背得很好。哪一位同学能不能说说看,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另一首诗——《登岳阳楼》,看看这首诗又抒发了作者什么情感。 二、朗读背诵 1、多媒体播放朗读录音,学生听读。 2、教师作诵读提示。 这首诗所包含的内容极为丰富,感慨也极深沉,要读得缓慢些。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登岳阳楼》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登岳阳楼》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鉴赏诗歌内容和情感的基本方法并能学以致用。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朗读能力,以及感情的领悟能力,但由于他们没有亲临岳阳楼欣赏过那里的美景,只能靠他们的想象,靠他们对文章语言的品味。因此,教师要作好朗读指导,尤其是作好范读,并且要求学生背诵。 重点难点: 教学难点:学生对诗句情感的把握。 教学过程: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巧设导入 如:师:一看诗歌,我们首先看它的什么? ——题目! 师:好,那我们看题目《登岳阳楼》,从题目你想到什么? ——他为什么要登上岳阳楼?登上去之后看到什么?又会有什么感受!

活动2【讲授】找意象 师:那根据你的经验和你对古诗的积累,一般诗人登上高处,有可能会有什么情感? ——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对远方家人的思念…… 师:然后往下看,我们看到诗人是谁? ——杜甫。 师:杜甫是我们都很熟悉的诗人,老师想听听你们对他的了解是 怎样的 ——他是一位现实主义诗人,被称为诗圣,他经历了唐朝由盛转 衰的时期。期间发生的安史之乱使到他后期长期漂泊异乡,最终客死异乡! 师:那你知道他写这首诗是在什么时候,处于什么状态呢? ——在后期 师:何以见得呢? ——从注解1中说到这首诗写在大历三年(768)年,这时杜甫57岁,距离他病逝还有两年。还有诗句“老病有孤舟”可以看出。 师:非常好,那我们来看看晚年杜甫登上岳阳楼,为什么要登岳阳楼,到底会看到什么,然后表达什么样的情感!我们都知道,诗人抒发 情感时除了直接抒情,还常常间接抒情。把自己的情感寄托在一些景、物上,我们称这些景或物为什么? ——意象

最新高二语文《登岳阳楼》知识点、赏析及教案

【篇一】高二语文《登岳阳楼》知识点 原文: 登岳阳楼⑴ 昔闻洞庭水⑵,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⑶,乾坤日夜浮⑷。 亲朋无一字⑸,老病有孤舟⑹。 戎马关山北⑺,凭轩涕泗流⑻。 注释译文编辑 注释: ⑴岳阳楼:即岳阳城西门楼,在湖南省岳阳市,下临洞庭湖,为游览胜地。 ⑵洞庭水:即洞庭湖,在今湖南北部,长江南岸,是中国第二淡水湖。 ⑶吴楚句:吴楚两地在我国东南。坼(chè):分裂。 ⑷乾坤:指日、月。浮: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飘浮在洞庭湖上。 ⑸无一字:音讯全无。字:这里指书信。 ⑹老病:杜甫时年五十七岁,身患肺病,风痹,右耳已聋。有孤舟:唯有孤舟一叶飘零无定。 ⑺戎马:指战争。关山北:北方边境。 ⑻凭轩:靠着窗户或廊上的栏杆。涕泗(sì)流:眼泪禁不住地流淌。 译文: 从前只听说洞庭湖茫茫大水,如今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 大湖浩瀚像把吴楚东南隔开,天地像在湖面日夜荡漾漂浮。 没有得到亲朋故旧一字音信,年老体弱之身只剩一叶孤舟。 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凭栏遥望胸怀家国泪水横流。

【篇二】高二语文《登岳阳楼》赏析 首联虚实交错,今昔对照,从而扩大了时空领域。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用“昔闻”为“今上”蓄势,归根结蒂是为描写洞庭湖酝酿气氛。 颔联是洞庭的浩瀚无边。洞庭湖坼吴楚、浮日月,波浪掀天,浩茫无际,真不知此老胸中吞几云梦!这是写洞庭湖的佳句,被王士禛赞为“雄跨今古”。写景如此壮阔,令人玩索不尽。 颈联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亲朋无一字”,得不到精神和物质方面的任何援助;“老病有孤舟”,从大历三年正月自夔州携带妻儿、乘舟出峡以来,既“老”且“病”,飘流湖湘,以舟为家,前途茫茫,何处安身,面对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自叙如此落寞,于诗境极闷极狭的突变与对照中寓无限情意。 尾联写眼望国家动荡不安,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上下句之间留有空白,引人联想。开端“昔闻洞庭水”的“昔”,当然可以涵盖诗人在长安一带活动的十多年时间。而这,在空间上正可与“关山北”拍合。”“凭轩”与“今上”首尾呼应。 【篇三】高二语文《登岳阳楼》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了解作家生平及思想体味诗歌内容。 2、体会诗歌意境,把握诗歌主旨。 能力目标:运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及“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方法赏析诗歌,培养学生把握诗歌内容,品味诗歌内涵的能力。 情感目标:感受杜甫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的苦闷心情及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之情。 [教学重点]体会诗歌内容,把握诗歌主旨 [教学难点]体会诗歌情景交融,由广景——个人——广景的写作手法 [教学方法]诵读式感悟式自主式交流式点拨式讲析式比较式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赏析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赏析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是诗人李白的五言律诗,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80卷第25首。这首诗此诗运用陪衬、烘托和夸张的手法,没有一句正面直接描写楼高,句句从俯视 纵观岳阳楼周围景物的渺远、开阔、高耸等情状落笔,却无处不显出楼高,不露斧凿痕迹,自然浑成,巧夺天工。诗中描写了在岳阳楼极目远眺所见到的景象,表现了一时乐以忘忧 的闲适旷达的襟怀。 译文:登上岳阳楼览尽四周风光,江水辽远通向开阔的洞庭。看见大雁南飞带走我的 忧愁之心,远处的山峰又衔来一轮好月。在高入云间的楼上下榻设席,在天上传杯饮酒。 醉酒之后兴起了凉风,吹得衣袖随风舞动我们随之而回。 诗的一两句写登高临远所见到的辽阔景象。“尽”字,形容登上岳阳楼,俯瞰下界, 岳阳一带的自然景色一览无余。“川迥洞庭开”一句紧承“尽”字而下,具体展示八百里 洞庭浩邈无垠、横无涯际的景象。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中写道:“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把秋色中洞庭湖那种汪洋浩瀚、澎湃动荡 的气势,写得很动人。此处一个“开”字,即是对那种景象的集中概括。句中“川迥”二字,是写更为辽远的长江。洞庭湖的北面与长江相连,人们在岳阳楼上,隔着那壮阔的湖水,迷茫中长江依稀可见。这两句意境阔大,诗人炼词造句给人一种雄浑豪放的感受。 上两句是俯视下界所见,三四两句便写仰观天宇所感。鸿雁南飞,月升东山,这本是人们司空见惯的客观景物,但是在特定的环境气氛之下,能够荡人心神,触发人的情怀。正 如刘勰所说:“献岁发春,悦豫之情畅;滔滔孟夏,郁陶之心凝;天高气清,阴沉之志远;霰雪无垠,矜肃之虑深。岁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文心雕龙》)诗人处于浩渺无边的洞庭之上,那种忧戚烦闷的心情顿时为之一畅,所以“愁心去”、 “好月来”便恰到好处地表现了畅然一适的愉悦心情。句中的“引”“衔”二字,并不是 客观景物的实写,而是写诗人此时此景之下的主观感受。这两句是全诗诗眼的所在,写得 精采传神。 五六两句极言岳阳楼高耸入云。意在表明在“云间”“下榻”,在“天上”“行杯”,令人快慰。“连”、“接”,二字,是夸张之笔,用于此处同样是为了突出心情的愉快。 七八两句写酣饮之乐,诗人醉后翩翩起舞,习习凉风吹拂着人的衣袖,似有仙举之妙。如 上四句叙写诗人与友人饮酒放乐的情景,因为是在岳阳楼上,所以叙事中又表现了岳阳楼 的高耸。这样,全诗就完整地写出了秋风明月下的浩荡无边的洞庭夜景,通过优美的意境 描写,表达了诗人流放获释以后的喜悦心情。 这首诗是一首五律。就其风格而论,意气豪放,境界阔大,抒情写景有一种长风浩荡 的笔力。李白一生的律诗并不少,但他的作品中较为出色的大多不是律诗。五七律之中, 以五律为主。这首诗代表了他的五言律诗的风格。《唐诗品汇》说:“盛唐五言律旬之妙,李翰林气象雄逸。”《李诗纬》也说:“若太白五律,犹为古诗之遗,情深而词显,又出 乎自然,要其旨趣所归,开郁宣滞,特于《风》、《骚》为近焉。”这是说他的五律依然 保留着古诗的遒劲特色,但其中又有情深词显、出乎自然的新的特点。

登岳阳楼杜甫选择题及答案

《登岳阳楼》杜甫选择题及解析【高中部编版必修下册】 【原文】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赏析辨识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剽悍(biāo)鞭挞(tà)唱喏(rě)自给自足(jǐ) B.戎马(rónɡ)擢升(zhuó)女红(ɡōnɡ)歃血为盟(shà) C.涕泗(sì)诠释(quán)襁褓(bǎo)与时俱进(yù) D.蹩脚(bié)乾坤(qián)斡旋(wò)大大落落(lā) 1.答案:B【解析】A.“剽”读piāo, C.“与”读yǔ;D. “落”读luō。2.下列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A.吴楚东南坼坼:分裂,引申为划分 B.亲朋无一字字:文字,指书信 C.老病有孤舟老病:拖得时间长的疾病 D.戎马关山北关山:关口山岳,指北方边关 2.答案:C【解析】C.老病:年老且生病。 3.下列诗句无错别字的一项是() A.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B.吴楚东南坼,乾坤日月浮。 C.亲朋无一自,老病有孤舟。D.戎马关山北,凭轩涕四流。 3.答案:A【解析】B.月—夜;C.自—字;D.四—泗。 4.下列对《登岳阳楼》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登岳阳楼》是杜甫中年时期的作品。 B.《登岳阳楼》中,“昔、今”二字有深刻的含意。 C.《登岳阳楼》颔联形象逼真地描画了洞庭湖水势浩瀚无边无际的巨大形象。D.《登岳阳楼》意境宏大,炼字炼句准确。

4.答案:A【解析】A.为其晚年作品。 5.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颔联用比喻写洞庭湖的阔大,意境宏丽。 B.首联写自己早就对洞庭湖充满向往,为下文蓄势。 C.颈联是诗歌意旨所在,写自己的身世,表现自己的处境凄凉落寞。 D.尾联笔锋一转,表现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5.答案:C 【解析】C“诗歌意旨所在,写自己的身世,表现自己的处境凄凉落寞”理解有误。“亲朋无一字”写出了诗人的孤苦,但主要是音信断绝,自己不了解朝里和地方上的情况,即整个国家的情况。这对一个念念不忘君王,不忘国家,不忘人民的诗人来说,是一种被社会忘记的孤独感,他在精神上无疑是很痛苦的。由于诗人胸中翻腾着叫人牵肠挂肚的国事民事,所以就很自然地勾起了自己不能再施展抱负的痛心。于是这孤舟飘泊,老弱多病,消息也听不到的可悲处境,也就顺理成章地涌上心头。如果将洞庭湖水比作整个国家,那么那一点孤舟就是诗人杜甫自己。这里是象征,这鲜明对照的谐调之中,既包含着诗人对自己终身遭遇的痛心和不平,也体现了诗人将自己的命运、国家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诗人站在岳阳楼上,望望湖水,看看孤舟,想到国家,想到自己,万种感慨,萦绕心头。 6.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颔联是洞庭的浩瀚无边。洞庭湖坼吴楚、浮日月,波浪掀天,浩茫无际,真不知此老胸中吞几云梦!写景如此壮阔,令人玩索不尽。 B、首联虚实交错,今昔对照,从而扩大了时、空领域。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用“昔闻”为“今上”蓄势,归根结蒂是为描写洞庭湖酝酿气氛。 C、颈联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自叙如此落寞,于诗境极闷极狭的突变与对照中寓无限情意。但从整体看来,与全诗联系不紧。 D、尾联写眼望国家动荡不安,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上下句之间留有空白,引人联想。开端“昔闻洞庭水”的“昔”,当然可以涵盖诗人在长安一带活动的十多年时间。而这,在空间上正可与“关山北”拍合。”“凭轩”与“今上”首尾呼应。

九年级语文上《岳阳楼记》《登岳阳楼》教案人教版

一. 本周教学内容: 《岳阳楼记》《登岳阳楼》 二、教学目标 (一)语文基础知识目标 1. 生字 谪zhé属zhǔ浩浩汤汤shānɡ霪yín 霏fēi 樯qiánɡ薄暮bó谗chán 顷qīng 芷zhǐ汀tīng 怒号háo 楫jí冥mínɡ偕xié皓月hào 甫fǔ坼chè乾坤qián kūn 戎马rǒng 凭轩xuān 涕泗tì sì 2. 需掌握的多音多义字 3. 辨析形似字的字音及字形 4. 词语 谪:贬官,降职。 具:通“俱”,全,都。 增:扩大。 属:通“嘱”,嘱咐。 作文:写(一篇)文章。 夫:指示代词,那。

怒号:大声的号叫。形容风势大,发出很响的声音。 啸:野兽拖长声音的叫,它与“啼”是同义词。老虎叫用“啸”;猴子叫用“啼”,也可以用“鸣”;鸡叫可以用“啼”,也可以用“鸣”;狗叫可以用“叫”,也可以用“吠”。注意这组同义词,可以逐步培养用词准确的能力。 春和景明:春风和煦,阳光明媚。 锦鳞:锦,本指有色彩花纹的丝织品,引申为色彩鲜明、华丽,好看的意思。锦鳞,这里指代好看的鱼。这种以部分代替全体的修辞手法。叫做“借代”,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写法。 汀:水中的小陆地,也叫洲。“岸芷汀兰”是互文,意思是岸上和小洲上的兰花。 而或:或者,有时。 心旷神怡:心胸开朗,精神愉快。 影:月影。 璧:圆形玉。 偕:一齐。 把:端。 古仁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 或:或许,或者。 物:外物,这里指环境遭遇。 庙堂:指朝廷。 江湖:僻远地区,这里指不在朝做官。 进:做官。 退:隐退。 微:没有。 昔闻:过去仅是听说过。 吴楚:春秋时二国名,其地略在今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一带。 坼:裂开。这句是说:辽阔的吴楚两地被洞庭湖一水分割。 乾坤:天地。这句说天水相连,好像整个天地都日夜浮动在苍茫的湖面上。 老病:杜甫时年五十七岁,身患多种疾病。有孤舟:唯有孤舟一叶飘零无定。

《登岳阳楼》与《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比较赏读

《登岳阳楼》与《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比较赏读 《登岳阳楼》与《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比较赏读四川省绵竹中学龚志华《登岳阳楼》与《与夏十二登岳阳楼》都是写登岳阳楼,但感受却不同。这是因为诗人的人生经历不同,自然诗境和风格不一样。还是先看看两首诗的具体内容:登岳阳楼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杜甫李白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接下来,我们作如下一些分析:《登岳阳楼》起句就与杜甫的人生相联系。“昔”指他的青年时代,时值“开元盛世”,到处都是歌舞升平的景象,诗人既闻洞庭之名,必有向往之意,可惜未能一游;如今呢,则是这样的情形:大历三年,住在成都的杜甫经历了长期的困顿艰辛后,体衰多病,已经进入了垂暮之年,因四川政局混乱,所以他沿长江出川,辗转来到湖南。这年的冬季,漂泊中的诗人到了岳州,当时吐蕃进攻,京师戒严,战争频繁,祖国山河残破,疮痍满目。杜甫历尽人生坎坷,才有幸登岳阳楼;过去充满宏大的人生抱负,今朝都成了泡影,且处于多事之秋,他怎能不百感交集呢?登临岳阳楼,亲睹山色湖光,本是人生快事,可这并没有给杜甫带来多少喜悦,反而触发无尽的感伤。“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极写洞庭湖雄伟壮阔的气象,杜甫用夸张的手法把洞庭湖浩瀚无边的巨大形象逼真地描绘出来了,景色宏伟奇丽,意境壮阔。“日夜浮”三字寓情于景,隐含自己长期漂泊无归的感情。“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连年战乱,亲朋好友音信全无,一身是病。这里借“孤舟”来表达无所依托之意。这又加重了他自伤漂泊的感情。不过,杜甫毕竟是杜甫,他没有停留在个人痛苦上,而是以国事为念。因此,当他站在岳阳楼“凭轩”远眺时,就联想到兵荒马乱的动荡情总值,不禁潸然泪下。在诗人伤时忧世中,全诗的意境由宽阔转入狭窄又转为宽阔,富于变化,既壮且悲,显示出沉郁顿挫的风格。《与夏十二登岳阳楼》作于乾元二年,李白在流放途中遇赦,南游岳阳时。开篇写岳阳楼四周宏丽的景色:天岳山南面一带,美景无边,尽入眼底。江水流向茫茫远方,洞庭湖面浩荡开阔,汪洋无际。李白这时候正遇赦,心情轻快,眼前景物自然显得有情有意。“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雁儿高飞,带走了诗人忧愁苦闷之心;月出山口,仿佛是君山衔来了团圆美好之月。足见李白内心的欢乐和喜悦。诗人兴致勃勃,幻想联翩,恍如置身仙境:“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他在岳阳楼上住宿、饮酒,仿佛在天上云间一般。醉后凉风四起,习习吹人,让衣袖翩翩飘舞。由此可见诗人李白何等潇洒畅快。可以说,李白将洞庭湖山水景物的宏丽美好与自己心情的轻松快乐融为一体,构设了一个似真如幻的迷人境界。整首诗运用陪衬、烘托和夸张等手法,想象奇特,笔法洒脱,实足地豪入飘逸。登楼诗,说到底是抒情诗。登楼即景不过是诗人人生情怀的抒写罢了。生活之顺逆,心境之悲喜,与诗歌意境之实与虚、风格之沉郁与豪放,是密切联系,和谐统一的。“登楼”已经成为历代文人抒发身世之慨和客中之愁的一个特有的人文意象,在后世文学作品中也频频出现。登楼诗,总的来说,其写景、抒怀、说理,或多或少与人生都有些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