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乳腺癌常用的三类手术方法

治疗乳腺癌常用的三类手术方法

治疗乳腺癌常用的三类手术方法

核心提示:研究发现,同期保乳手术和乳房切除术在术后存活率和复发率方面没有明显差异。通常,行保乳手术的患者,需要每天进行放射治疗连续5~6周。

手术是唯一可能治愈乳腺癌的方法,所以对于早期乳腺癌手术切除肿瘤是首选治疗方式。乳腺癌的手术方法经历了长期的演变,过去认为手术做得越大,切除得越完全,效果越好。但是近年来这种观点有所改变,主张在保证切除完全的基础上尽可能减少手术创伤。

目前常用的乳腺癌手术方法有以下几种:乳癌根治术、改良乳癌根治术和保留乳房手术。

乳癌根治术

是将病变乳房、腋下的淋巴结以及一些胸腔壁的肌肉切除,这种手术的创伤较大,术后对上肢功能会有影响。所以当癌细胞侵入了胸腔壁的肌肉才能进行这类手术。

改良乳癌根治术

这类手术是将乳房和一些腋下的淋巴结切除,而不切除胸壁的肌肉。由于胸腔壁的肌肉受到完整保留,因此胸腔壁和手臂肌肉的形体均不受影响,可以迅速复原。这是目前最常采用的标准乳癌手术方式。

保留乳房手术

又称“保乳手术”,所谓保乳是指保留乳房的基本形状,仅切除病变的部分。其中包括:象限切除、区段切除、局部切除,加上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辅以放疗、化疗及内分泌治疗等综合治疗。研究表明,保

解释乳腺癌治疗方法中的优势和弊端

解释乳腺癌治疗方法中的优势和弊端 技术参考: 乳腺癌是妇女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在逐年增加,在美国为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的首位。中国虽然不是乳腺癌的高发国家,但其发病的增长速度却高出高发国家,尤其是中国大城市的女性乳腺癌的发病率在明显增加。西方妇女乳腺癌多发生在绝经后,而我国乳腺癌发病的第一高峰在40-45岁,比西方国家提早了10-15年,25岁以下少见,男女比例为1:99。 虽然乳腺癌的病因尚不清楚,但很多高危因素已经确定,包括:有乳腺癌家族史,特别是母亲或姐妹曾患乳腺癌;月经初潮过早;绝经过迟;高龄初产;长期激素替代治疗;胸部放射性接触史;乳腺良性增生史;曾患功能性子宫出血或子宫体腺癌者;肥胖,尤其是绝经后显著肥胖或伴有糖尿病者;乳腺癌易感蛋白1(BRCA1)及乳腺癌易感蛋白2(BRCA2)基因突变等。 乳腺癌的临床表现有:1乳房肿块:一般多为单发,质地较硬,增大较快,可活动,如侵及胸肌或胸壁则活动性差或固定。1皮肤桔皮样改变和乳头内陷,为癌侵及皮肤和乳头的表现。乳腺肿块常为患者就诊的首发症状,为了早期发现,应强调定期做自我检查。3乳头溢液:可为血性或浆液性,此时可做图片细胞学检查。4区域淋巴结转移:常见腋窝和锁骨上淋巴结肿大,质硬、活动、融合或固定。5血行转移:多见于肺、肝、骨和脑等转移,并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6炎性乳腺癌:表现为乳房皮肤呈炎症样改变,由局部可扩大到全乳房,皮肤颜色有浅红色到深红色,同时伴有皮肤水肿、增厚、表面温度升高。 乳腺癌的诊断检查方法:1乳腺X线照相检查:可见密度增高、边缘不规则的肿块阴影,占85%,有时中心可见钙化,颗粒甚小,密度不一致,呈点状、小分支状或泥沙样,钙化点超过10个则恶性很大。2乳腺B超检查:可见形状不规则的低回声区,准确率为80%-85%,可做初步诊断。3乳头分泌物细胞学检查。4肿块穿刺检查:常用细胞针针吸做细胞学涂片检查;也可在B超引导下,行肿物穿刺活检,做细胞学涂片或组织学检查;对较小肿物可做三维立体定位穿刺活检。5切除或切取活检:当疑为乳腺癌时,宜先作肿物整块切除,并作冷冻切片,立等结果,病理确诊后接着做扩大手术。6激素受体检查:通常检查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以便指导临床选择内分泌治疗。同时应进行Cerb_2检测,结果为阴性者,显示内分泌治疗有效,预后好;阳性者内分泌治疗无效,预后差。7近红外线扫描检查:红外线通过乳房不同密度组织显示不同灰度影,从而显示乳房肿块,乳房血管影显示清晰,乳腺癌常有局部血管增加,附近血管变粗,这些有助于乳腺癌诊断。8热图像检查:但这种检查对肿瘤较小者,检出率较低,假阳性和假阴性较高。9钼靶X线或干板照相:根据乳腺肿块密度与周围组织对比有毛刺或钙化等以帮助诊断。乳腺钼靶X线摄片可显示5mm 的微小肿物,检出乳腺癌比临床诊断早2.5-3.5年。10乳腺导管造影:当有病理性溢液的病人,可做导管造影,以观察导管有无中断、扩张、受压移位和占位性病变。11癌基因和抑癌基因检查:包括HER2/neu过度表达和P53抑癌基因丧失。12肿瘤标志物检查:CA15-3和CEA增高与乳腺癌有一定相关性。13PCR法癌基因诊断检查:K19和MUC1等检查与乳腺癌相关,此法可检测出存在体内的微小转移灶,但也存在假阳性和假阴性的问题。 乳腺癌的综合治疗原则 乳腺癌的治疗重点已从以往的单纯性手术治疗向含系统性治疗在内的综合性治疗发展,根据肿瘤分期,生物学特征和患者情况,乳腺癌的综合治疗包括手术、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及生物治疗。 (一)原位癌

乳腺癌最好的治疗方法

---------------------------------------------------------------最新资料推荐------------------------------------------------------ 乳腺癌最好的治疗方法 乳腺癌最好的治疗方法乳腺癌最好的治疗方法乳腺癌是女性排名第一的常见恶性肿瘤。 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美国 2019 年预计将有230480 例女性罹患乳腺癌,占女性新发恶性肿瘤的 30%,排名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第一位。 在我国北京、上海、天津等大城市的统计显示乳腺癌同样是我国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乳腺癌发病的年龄分布在东西方国家有所不同,在高发区如北欧、北美等国家,乳腺癌从 20 岁左右开始出现,在绝经期即 45-50 岁之前保持快速上升势头,大约年龄每增长 10-20 岁发病率上升 1 倍,绝经期后上升相对缓慢,75-85 岁达到最高。 而在亚洲等低发地区,乳腺癌的发病率在绝经后会略下降,一般乳腺癌的发病高峰在 45-55 岁之间,亚洲人移居西方国家后仍保持这种年龄分布特征。 乳腺癌的发病原因 1. 内源性或外源性雌激素的长期刺激:雌激素的活性对乳癌的发生有重要作用。 月经过早来潮(小于 12 岁)或绝经晚(迟于 55 岁),未生育,晚育(第一胎在 35 岁以后)或生育后不哺乳,乳癌的发生率较高。 2. 病毒: 致癌性 RNA 病毒可能与乳腺癌相关。 1 / 5

3. 乳腺非典型增生: 有乳腺导管和小叶非典型增生者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增加. 4. 遗传和家族史: 乳癌在家族中的多发性也在统计中获得证实。 具有乳腺癌家族史(一级直系亲属患乳腺癌)的女性,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是一般人群的 2-3 倍。 5. 营养因素: 高脂物质摄入过多与乳腺癌的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 6. 放射线: 接受高水平电离辐射,尤其是因其他疾病使胸部接受过多放射线照射的妇女,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增加。 乳腺癌的四大临床症状表现; 1. 乳房肿块: 是乳腺癌最常见的表现。 2. 乳头改变: 乳头溢液多为良性改变,但对 50 岁以上,有单侧乳头溢液者应警惕发生乳癌的可能性;乳头凹陷;乳头瘙痒、脱屑、糜烂、溃疡、结痂等湿疹样改变常为乳腺佩吉特病(Paget 病)的临床表现。 3. 乳房皮肤及轮廓改变: 肿瘤侵犯皮肤的 Cooper 韧带,可形成酒窝征;肿瘤细胞堵塞皮下毛细淋巴管,造成皮肤水肿,而毛囊处凹陷形成橘皮征;当皮肤广泛受侵时,可在表皮形成多数坚硬小结节或小条索,甚至融合成片,如病变延伸至背部和对侧胸壁可限制呼吸,形成铠甲状癌;炎性乳腺癌

乳腺癌的综合治疗

乳腺癌的综合治疗 肿瘤二科顾金生乳腺癌为妇女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在世界各地虽有明显差异,但都有上升趋势。在多数发达国家,乳腺癌的发病率居女性常见恶性肿瘤的第二位或首位。我国上海市乳腺癌的发病率1972年为20.1/10万,1988年为28/10万;天津市1981年的发病率18.2/10万,均居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第二位。据最近完成的居民死因抽样调查乳腺癌死亡率从70年代到90年代在城市增加18%,但在农村无变化。 乳腺癌的发生和月经初潮、绝经年龄、初次生育年龄、哺乳及家族史有关;长期服用雌激素、高脂肪膳食、绝经后妇女体重增加、电离辐射等都会增加发病的危险。 一.乳腺癌综合治疗的原则 乳腺癌的综合治疗已经逐渐在世界各地比较统一,以下程序可供参考: 10期(Tis N0 M0) 1.1导管内原位癌治疗原则: ①乳房切除术 ②乳腺保留术(BCS)加术后乳房切线照射: ?术前应拍钼靶片排除多发病灶,术后排除浸润癌。 ?区域淋巴结不照射(因为原位癌区域淋巴结转移的几率约1%); ?排除妊娠 ?不建议行化疗; ?内分泌治疗有争议,但大多数学者仍建议术后行内分泌治疗。 1.2小叶原位癌的治疗原则:大致同导管内原位癌,但更要注意对侧重复癌的可 能性。 2Ⅰ期(T1 N0 M0) 2.1根据情况选用保守手术 2.2术后内科处理: 可使复发率降低30%,仅有10%的病人受益,90%的无益。所以T≤2cm、

低SPF、核分裂好、DNA整倍体、无Her-2癌基因过度表达、PS2基因蛋白阳性等低危因素的可不化疗,否则有一项则为高危病人应化疗。 一般可以简单的从下表评价。 表乳腺癌患者预后及风险估计: 2.3根据手术方式对待放疗:改良根治术或乳腺切除术后原则上不术后放疗。乳 腺保留术应加术后乳房切线照射。 3Ⅱ期( T0N1M0、T1N1M0、T2N0M0、T2N1M0、T3N0M0 ) 3.1手术:乳腺癌根治术、改良根治术、乳房保留术(肿瘤直径≤40mm)。 3.2术后内科处理: 即使没有淋巴结转移的T1-2患者,如有播散倾向(如:年轻、发展快、分化差、淋巴结/血管有癌栓、癌周细胞反应不佳等)也予术后化疗。 3.3术后放疗根据术式及淋巴结情况、局部肿块酌情放疗。 4ⅢA、B期(T0N2M0、T1N2M0、T2N2M0、T3N1M0、T3N2M0、T4NaM0、TaN3M0) 4.1术前化疗或放疗 4.2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

乳腺癌骨转移症状及治疗方法

乳腺癌是发生在乳腺腺上皮组织的一种恶性肿瘤,影响着越来越多的女性健康。乳腺癌早期不容易发现,往往由于病情发展速度快,确诊时已经到了晚期。乳腺癌到了晚期常会出现转移,其中骨转移也是比较常见的,一旦出现转移局部治疗很难控制疾病,那乳腺癌骨转移症状有哪些呢,如何治疗呢? A.乳腺癌骨转移主要是以血行播散的方式进行,有60%未治愈乳腺癌患者会发生骨转移。以胸腰段椎骨和骨盆最易发生,其发生率占64.7%和41.2%,其次为肋骨(与癌灶邻近部位多见)肤骨、股骨、颅骨,此外胸骨的转移率最低,约为 3.5%,临床上多发性骨转移比单发性多见。 B.转移的早期出现轻度的、间歇性的骨痛,逐渐发展成持续性骨痛,进行性加剧,有压痛,如果是椎体受累,可以出现脊椎棘突的压痛和叩痛。疼痛部位可以固定或不固定,夜间尤甚,痛性多种多样,疼痛造成肌肉紧张、关节活动受限而使病人出现被动体位。如果骨转移灶的位置表浅,或转移日久骨膨胀变形时,可以出现局部的肿胀。 C.病理性的骨折发生,由于乳腺癌易于出现骨转移,过去甚至有患者是以病理性的骨折为乳腺癌的首发症状。这些病理性骨折可以自行发生,也可以在轻微外力的作用下发生,发生的部位不同症状和体征也不同。椎骨病理性骨折表现为锥体变形、塌陷,可出现脊髓的压迫症状,最初症状为神经根痛和感觉障碍,当病变发展到脊髓部分受压时可出现半切综合征,当进入脊髓完全受压期后则发生截瘫。 乳腺癌出现骨转移手术的意义不大,此时治疗主要放化疗和中医

治疗。放化疗短时间内效果显著,但是由于具有很大的副作用,导致患者免疫力下降,很多患者虽然现在病情稳定,但是过一段时间之后癌细胞卷土重来,因此建议患者及时配合中医药治疗,中医药一方面能减轻副作用和并发症,另一方面还能提高治疗效果,帮助患者提高整体治愈率。 中医治疗癌症不同于西医,具有很强的整体观念,从患者的整体出发,辨证施治的特点,在抑制癌细胞,控制病情的同时,还能提高人体免疫力和机体内环境的调控能力,有效地保护并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其远期疗效和长期生存率均明显提高。使患者获得“长期带瘤生存”的机会。 而在中医治疗领域,出身于中医世家的袁希福教授根据自己多年的经验独创的中医三联平衡疗法应用广泛,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帮助了数万例患者减少了痛苦,延长了生命,使很多被判死刑的患者获得了康复,甚至实现了长期带瘤生存的机会。 乳腺癌出现骨转移不仅增加患者的痛苦,还会增加治疗的难度,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但是患者也要积极治疗,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案,有助于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手术记录

手术日期:××年××月××日开始时间:××结束时间××全程时间:×× 术前诊断:右乳房肿块 术中诊断:右乳房恶性肿瘤 手术名称:右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手术者:××Ⅱ助:××护士:×× 麻醉方法:硬膜外麻醉麻醉医师:×× 手术经过: 体位:平卧位消毒:强力碘伏切口:右侧胸部梭形横切口25cm 引流材料:橡胶引流管数目:两根放置部位:右胸壁及胸骨旁各一根 送检标本名称:右侧乳腺及腋窝淋巴组织 术中用药(麻醉药品除外):——输血:—— 1.患者取平卧位,围绕肿块边缘,碘伏消毒术野皮肤,局部麻醉后,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先于右乳将肿块完全切除,送快速病理,冰冻切片报告示:右乳房恶性肿瘤。诊断明确,与病家沟通后,确定行右乳癌改良根治术。遂改为硬膜外麻醉。 2.麻醉起效后,患者仰卧位,右上肢外展。常规消毒铺巾。距肿瘤边缘约5厘米做横梭形切口,切口长径约25厘米。切开皮肤,在皮肤与浅筋膜间做皮瓣分离,皮瓣下保留少量皮下脂肪,上至锁骨下、下达腹直肌第一腱划,内至胸骨中线,外至背阔肌前缘。切除右乳腺及周围脂肪组织,包括胸大肌筋膜,自内下方向上掀至腋窝,拉开胸大肌,保留胸小肌。清扫大小肌间间Rotter淋巴结,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打开胸锁筋膜,显露腋窝血管。自腋静脉下缘水平解剖,处理结扎垂直腋动静脉的小血管及淋巴管,清扫腋窝脂肪淋巴结组织,解剖显露胸长、胸背神经,予以保护,将右乳连同腋窝脂肪、淋巴组织一并切除。冲洗创腔,结扎出血小血管及电凝止血。右腋窝及右胸骨旁分别放置一枚橡胶管,引出皮外接负压引流。清点纱布器械无误,缝线间断缝合切口。检查切口无明显张力,皮瓣血运良好。术毕腋窝大纱布垫加压,予以胸带包扎。 3.手术过程顺利,术中失血少,麻醉效果满意,病人生命体征平稳。术后

乳腺癌靶向治疗方法有哪些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乳腺癌靶向治疗方法有哪些 导语:乳腺癌对于女性的伤害是比较大的,一定要尽早的治疗,治疗乳腺癌可以通过外科手术治疗的方法来治疗,也可以通过放疗化疗的方法来治疗,其治 乳腺癌对于女性的伤害是比较大的,一定要尽早的治疗,治疗乳腺癌可以通过外科手术治疗的方法来治疗,也可以通过放疗化疗的方法来治疗,其治疗的效果都是比较的显著的,关键是要根据患者的症状来治疗疾病,那么乳腺癌靶向治疗方法有哪些呢?我们来了解下吧。 随着对乳腺癌生物学行为认识的不断深入,以及治疗理念的转变与更新,乳腺癌的治疗进入了综合治疗时代,形成了乳腺癌局部治疗与全身治疗并重的治疗模式。医生会根据肿瘤的分期和患者的身体状况,酌情采用手术、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生物靶向治疗及中医药辅助治疗等多种手段。外科手术在乳腺癌的诊断、分期和综合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放疗是利用放射线破坏癌细胞的生长、繁殖,达到控制和消灭癌细胞的作用。 手术、放疗均属于局部治疗。化学治疗是一种应用抗癌药物抑制癌细胞分裂,破坏癌细胞的治疗方法,简称化疗。内分泌治疗是采用药物或去除内分泌腺体的方法来调节机体内分泌功能,减少内分泌激素的分泌量,从而达到治疗乳腺癌的目的。分子靶向治疗是近年来最为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与化疗药物相比,是具有多环节作用机制的新型抗肿瘤治疗药。 中医治疗肿瘤强调调节与平衡的原则,恢复和增强机体内部的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阴阳平衡治疗肿瘤的目的。化疗、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及中医药治疗,均属于全身治疗。治疗过程中医生会兼顾病人的局部治疗和全身治疗,对早、中期乳腺癌患者争取治愈,对晚期患者 生活中的小知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探讨保乳手术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探讨保乳手术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发表时间:2016-04-12T11:32:08.410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26期供稿作者:万长志 [导读] 黑龙江省北安市第一人民医院保乳手术治疗适用于早期乳腺癌,部分肿瘤直径≤3.0cm的Ⅱ期乳腺癌,获得较为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 黑龙江省北安市第一人民医院 1640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研究保乳手术在乳腺癌治疗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在2006年~2011年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40例行保乳手术的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均符合手术指征,手术方式为局部广泛切除加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行放疗以及全身化疗,激素受体(ER、PR)阳性者加用内分泌治疗。结果所有病例保乳术后恢复良好,病理结果与术前诊断相符。40例生存率达92.5%,近期效果满意,长期疗效有待继续随访。乳房美容效果评价满意率为97.5%。结论保乳手术治疗适用于早期乳腺癌,部分肿瘤直径≤3.0cm的Ⅱ期乳腺癌,获得较为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 关键词:早期乳腺癌;外科手术;保乳治疗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它的发生和发展严重影响女性的身心健康,近年来发病数量也逐渐增多,迫切需要个性化、合理化、微创化的治疗方法。外科手术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方案,随着诊断技术及人们保健意识的提高,乳腺癌外科治疗发生了新的变革。欧美国家成功将保乳手术治疗推广,成为适合保乳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受到患者的认可和欢迎。我国也正在推广保乳手术治疗,我院在2006年~2011年对40例乳腺癌患者行保乳治疗,达到很好临床治疗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6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行保乳手术治疗乳腺癌40例,均为女性,年龄24~68岁,平均年龄44.9岁。其中≤40岁14例,41~50岁15例,51~60岁7例,>60岁4例。全组均为原发乳腺癌,呈单发,直径均在3.0cm以下,乳房皮肤无橘皮样变,无散在钙化点,乳头无浸润性下限。术前行彩超和X线钼靶检查,肿块边缘清晰,肿块位于左乳28例,右乳12例。分布在外上象限15例,外下象限12例,内上象限8例,内下象限5例。按2002年美国肿瘤联合会(AJCC)和国际抗癌联盟(UICC)TNM 分期标准分期,临床Ⅰ期21例,Ⅱa期13例,Ⅱb期6例。病理诊断23例为浸润性导管癌,8例为浸润性腺癌,6例为浸润性小叶癌,3例为髓样癌,13例患者转移至腋窝淋巴结(ER和PR阳性各5例),28例ER、PR均为阳性,9例均为阴性,各有3例ER、PR阳性。 1.2方法患者行肿瘤局部广泛切除加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常规麻醉,消毒铺巾,梭形切口位于乳头与肿块中心连线为轴,距肿瘤边缘≥ 2.0cm处,垂直切开皮肤、皮下组织、乳腺腺体,直至切至胸大肌筋膜,不作皮下潜行游离,一并剥离基底部和胸大肌筋膜,整块移除标本。标本上下、内外以及中心基底部用线做好标记,术中送快速冰冻病理检查,保证切缘阴性[1]。对切缘阳性者,改作象限切除术,确保切缘阴性。按根治术常规要求将腋窝淋巴组织清除,肿瘤切除后瘤床放置钛夹为术后放疗定位,手术完毕常规处理。 1.3 术后综合治疗术后常规进行化疗、放疗治疗。 依据患者,采用适宜的化疗方案。可供选择的化疗方案有环磷酰胺+氨甲蝶呤+氟尿嘧啶的CMF方案,或者环磷酰胺+阿霉素+氟尿嘧啶的CAF方案,用紫杉醇、阿霉素替换环磷酰胺、氨甲蝶呤的TAC方案等。化疗于术后2w开始,先完成2个疗程,放疗在术后6~8w开始,未出现腋窝淋巴结转移者,照射区域为乳腺/胸壁,应用内切野和外切野;已经转移至腋窝巴结者,在上述照射区域的基础上,加锁骨上淋巴结区和腋窝淋巴结区,肿瘤病变位于内侧者,照射区域扩展到胸廓内淋巴结区。按疗程完成化疗后,继续完成放疗之剩余疗程。 内分泌治疗均应用他莫昔芬(三苯氧胺)。 1.4 美容效果评定对保乳综合治疗结束满1年以上的根据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结合放、化疗规范化治疗方案的研究"中乳腺外形评定标准[2]进行乳腺外形评估,具体标准如下:良好:双乳对称,双乳头水平差距≤2cm,外观与对侧无明显差异,外观正常,无瘢痕所致乳腺上提或变形,手感与对侧无差别,皮肤正常。一般:双乳对称,双乳头水平差距≤3cm,外观基本正常或略小于对侧,手感略差,皮肤颜色变浅或发亮。差:双乳明显不对称,双乳头水平差距<3cm,外观变形,较对侧明显缩小,手感差,皮肤厚,呈橡皮样,粗糙。良好和一般均为满意。 2结果 2.1手术结果所有病例保乳术后恢复良好,病理结果与术前诊断相符。腋窝淋巴结清扫数目为6~27个,平均17个。 2.2随访结果本组40例患者经2-99个月随访,中位31个月。术后满5年14例中健康生存12例,死亡2例,生存率达85.7%。术后3~5年的18例中,健康生存16例,局部复发带瘤生存1例,死亡1例。生存率达94.4%。术后未到3年8例,生存率达100%,其中1例术后7个月后局部复发,补行改良根治术。40例生存率达92.5%,近期效果满意,长期疗效有待继续随访。乳房美容效果评价良好31例,一般8例,差1例,满意率为97.5%。对患者自我感受进行问卷调查,患者对于保乳手术治疗效果满意,乳房恢复良好,美容效果佳。效果差的1例认为保乳手术对于后期适当时机再做整形美容手术有利。 保乳手术的切缘问题没有世界范围内统一的标准。文献及经验显示:切缘宽度>5mm、行扩大区段切除术,肿瘤的局部复发率低;中国抗癌协会的指南推荐>1cm;乳腺导管内癌由于可能存在的广泛的导管内成分及界限的难确定性,切缘宽度应<1cm或更多;切缘阳性,即切缘存在肿瘤细胞或导管内癌成分,无论是术中或术后的判定结果,均应施行再次手术;如果切缘为非典型增生,则在后期会转化成浸润的癌组织,因此,治疗中不能只依赖放化疗。总之,在保证根治的基础上完成保乳手术。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保乳手术已经成为一种成熟的治疗模式,在早期乳腺癌的治疗中为首选术式。国内的保乳治疗技术也在不断发展中,适应证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患者在乳腺癌治疗中选择保乳治疗。目前的治疗应综合考虑医院的技术力量和设备,以切除肿瘤并兼顾美容效果为原则,在实施过程中,根据患者自身特点和肿瘤分期,制定个性化综合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疗效。 目前欧洲国家保乳手术的治疗数量逐步增加,在全部乳腺癌手术中占有很大的比例,但在中国仅有少数大医院开展[3]。其原因是:医患双方对乳腺癌行保乳术的可靠性缺乏足够认识;患者担心保乳手术腋窝淋巴结清扫范围小,极有复发的可能,并且担心保乳后的美容效

乳腺癌的手术方式选择

乳腺癌的手术方式选择 发表时间:2017-08-03T15:00:43.107Z 来源:《心理医生》2017年13期作者:黃开伦 [导读] 支持她们勇敢战胜癌症,乐观配合手术及后期恢复。尽最大努力提升癌症患者对手术的满意度,使她们对未来生活充满信心。(南川宏仁医院普外科重庆 408400) 【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选择适宜手术方式的方法。方法:对我院乳腺外科女性乳腺癌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其影响因素。 结果:采用不同治疗方法的患者,在术后恢复时间、肿瘤复发率和死亡率上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乳腺癌患者因病情需要和身体素质的不同采取相应的手术方式是获益的。 【关键词】乳腺癌;手术方式;选择 【中图分类号】R73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3-0095-03 临床数据显示,乳腺癌已经成为女性癌症发病率的榜首。目前,最适宜的诊疗方式仍旧是手术。手术方式主要有:乳腺癌根治术、乳 腺癌扩大根治术、保乳手术和微创手术等。而患有该疾病的老年人的个体情况不甚相似,为她们制定的诊疗方案也就必须有针对性的因人而异。综上,如何为老年患者安排合理的手术方式成为重中之重。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们采取了便利的方式,把我院已经入院并排期进行手术的230位乳腺癌患者选取为采样目标,纳入标准:术前穿刺活检病理确诊为乳 腺癌;肿瘤单发,直径<3cm,与乳头距离超过2cm;准备进行手术治疗;愿意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慢性疾病感染者;肝肺肾等器官功能损伤者;精神疾病者。 1.2 研究工具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调查量表由我院专家自行根据研究的目的设计,主要内容包括:患者年龄大小、生育现状与婚否、医保情况、 文化水平与收入、患者手术方式选择以及家属手术方式选择的意向等。 1.3 研究方法 调查方式为面对面调查,调查形式为发放调查表,发放人员为受过专业训练的的调查员。资料收集时间为患者确定手术前1d。调查表 一律采取尊重知情权和一切自主自愿的原则,被调查的患者填写问卷全凭自主意识,问卷在获得调查者准许的前提下进行,在答题过程中,采用统一指导用语,患者提出问题,调查员的答案遵循一律保持相同的原则。问卷答完后立即收回,并对回答的完整性进行核对,对于自主填写问卷有问题的患者,可由研究者代为完成,所有问卷要求在规定的10分钟内必须完成。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AS9.2统计软件,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患者一般资料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30份,排除错填等无效问卷,最后剩余有效问卷209例,有效率为90.87%。调查对象年龄20岁~83岁,来自不 同行业,其中文职、技术职业人员116例(55.50%);207例(99.04%)已婚;206例(98.56%)已生育;130例(62.2%)初中以上学历;收入水平较低(低于3000元/月)137例(65.55%)。 2.2 单因素分析 在保乳手术和非保乳手术选择上,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和收入等存在显著差异(P<0.05);生育情况和医保情况在保乳手术 和非保乳手术选择上无明显差异(P>0.05)。 2.3 多因素分析 将是否选择保乳手术作为因变量,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4个变量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分布以及经济 收入水平是影响患者选择保乳手术方式的相关因素。见表。 表 209 例乳腺癌患者术前是否愿意选择保乳术的Logistic回归分析 3.讨论 近年来,乳腺癌发病率逐年呈现上升之势,渐渐成为笼罩我国女性健康生活的阴影,甚至成为威胁女性生命安全的第一杀手。医学临 床研究在不断发展,在乳腺癌症的诊疗方面也随之获得了长足的进步。癌细胞众多特点中最显著的就是转移模式不固定,遵循这种特点,在早期对乳腺癌的诊疗方法多是选择放射结合保乳术。通过临床研究,多年来统计学数据显示,在无瘤生存率和生存期两项指标的对比中,保乳术和切除术是没有差别的。 对于那些符合保乳条件的患者来说,社会大环境、自身身体状况、个人对医学的认识程度以及心理素质等多方面都会影响她们去选择 何种手术方式。其他国家的治疗数据表明,西欧和美国保乳率可达到50%,新加坡为70%~80%。但是我国目前临床研究成果显示,在确保符合条件的患者中,保乳术的成功率不到20%,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乳腺癌症的治疗上面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在判断以何种方式进行手术时,患者会受到来自心理上、生理上以及社会环境等原因的影响。鉴于此种原因,具备专业知识的医护人员在术前以及术后对癌症患者进行以健康教育为核心的宣讲教育。这个环节不能忽略,因为它不仅可以缓解癌症患者紧张情绪,使手术达到最佳效果,帮助疾病治愈;更是一种最直接的预防疾病和宣传健康保健知识的方法。 根据对乳腺癌患者的跟踪调查以及肿瘤病理学相关研究表明,不良的心理状态和情绪可能成为癌细胞转移和扩散的催化剂。在住院期

乳腺癌的治疗原则

乳腺癌 乳腺癌是危害妇女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我国每年约有20万新发乳腺癌患者。改善乳腺癌患者生存质量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和综合治疗水平的提高。如手术、放疗水平提高,化疗、内分泌药物的发展和新的生物靶向治疗的临床应用。乳腺癌的药物治疗可在手术前、手术后,以及复发转移后,控制患者的疾病发展,增加手术切除机会,提高治愈率。针对不同患者采用分类治疗的策略,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可以最大限度保证患者的临床获益,体现合理用药的原则。 一、病因和易患因素 乳腺癌的发病机制是由多因素构成的。危险因素包括持续地暴露于雌激素的时间、未育和晚育、既往乳腺组织学异常、基因易感性和尚不清楚的环境因素。 (一)雌激素 初潮早、绝经晚及绝经后雌激素替代疗法治疗的女性由于暴露于雌激素的时间延长,其乳腺癌发病率较高。如月经初潮年龄小于12岁与大于17岁相比,乳腺癌发生的相对危险增加2.2倍;闭经年龄大于55岁比小于45岁者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增加1倍;激素替代治疗延长了自然月经后暴露于雌激素的时间,发生乳腺癌的风险是无替代治疗者的1.3倍。 (二)妊娠 催乳素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对乳腺癌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妊娠第1胎晚的或未生育女性发生乳腺癌的风险增高。近年来有研究报道,哺乳对乳腺癌也有预防作用。 (三)乳腺良性病变 一般认为乳腺良性疾病可增加患乳腺癌的危险性。病理证实的乳腺小叶增生或纤维瘤患者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为正常人的2倍,多数研究者认为乳腺小叶上皮高度增生或不典型增生可能与乳腺癌发病有关。 (四)家族史和遗传基因 有研究发现,有1个乳腺癌一级亲属者乳腺癌的发病风险增加2倍;有2个一级亲属者发病风险进一步增加。既往有乳腺癌病史,对侧乳腺癌的发病率增

乳腺癌的治疗概况

乳腺癌的治疗概况 有哪些手术方法治疗乳腺癌?Halsted l894年提出乳腺癌根治术,迄今已有90多年。其间虽然经历了50年代的Margottini和Urban为代表的扩大根治术和Dahliverson超根治术的扩大手术阶段也受到以Patey的改良根治手术为代表的缩小范围手术的挑战。但是目前仍继续使用,保持着乳腺癌治疗标准手术方式地位。Halsted乳腺癌根治术手术毕竟有其历史局限性,它是建立在局部解剖学基础上,并受Virchow细胞病理学的影响,把乳腺癌的发生和发展认为局部疾病,把区域淋巴结当作癌细胞通过的机械性屏障,尽管手术范围一再扩大,但长期疗效并无明显提高。随着对乳腺癌的生物学及免疫学的深人研究,Fisher明确指出乳腺癌是一种全身性疾病,癌细胞转移无固定模式。区域淋巴结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免疫学作用,但不是癌细胞过滤的有效屏障,血流扩散更具有重要意义。根据以上理论,目前手术方式逐渐缩小。但是,对过去手术方式还在使用。 乳腺癌标准式根治手术:Halsted提出的乳腺癌根治术为基础。手术方法:游离皮下,内到胸骨内缘,外到腋中线,上到锁骨下,下到剑突下3~5厘米。把游离皮的范围的皮下组织、胸大小肌及全部乳房,连同侧腋窝脂肪组织、纤维结缔组织、淋巴结一并切除。皮肤的保留,以切口缝合上无明显张力为准。缝合困难,可用植皮方法解决手术切口缝合问题。 乳腺癌扩大根治手术:在乳腺癌标准根治手术基础上进场手术范围扩大。适应乳腺内侧乳腺癌及较晚III期乳腺癌。主要将切除范围:锁骨上淋巴结、纵隔淋巴结清除(第二站)。手术方法:把第2-5肋软骨及助间肌切除,显露胸廓内动脉,沿血管把血管附近淋巴结及脂肪组织清除。 改良根治术:在标准手术方式基础上把手术范围缩小,主要保留胸大肌,这样可使胸壁不致于明显凹陷,美观方面有所改善。上肢功能较好。主要适应于I、II期。手术缺点:腋窝淋巴结及锁骨下淋巴结显露有一定困难,但是如果胸小肌切除,显露问题可完全解决。损伤较小,并发症也较少,畸形轻,功能好,远期疗效与标准手术相似。 单纯乳房切除术:作为一种治疗乳腺癌古老式手术而被标准乳腺癌根治手术所取代。但是近些年来,随着乳腺癌生物学的发展,而对全乳切除术又重新引起重视。适应证:非浸润性或腋窝淋巴结无转移的早期病例。对晚期乳腺癌也可姑息治(I、II期切除后也要放射治疗及化疗。其远期结果与乳腺癌根治手术相似)。 乳腺部分切除、乳腺区段切除、乳腺象限切除,加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局部复发可以通过二期手术切除或辅助放射治疗补救。乳腺癌致死的主要原因是远处转移;远处转移是通过血行。对于乳房是否完全切除,这与血行转移无关。乳腺部分切除的切除缘绝对不能留癌组织,这即说明已切除干净。采用这种手术可以使病人保留部分乳房组织,从病人美观角度是非常重要的。主要适应早期乳腺癌(I期癌)切缘必须离肿瘤2厘米切除缘病理检查,必须阴性。局部切除乳房,加腋窝淋巴清扫,术后放射治疗及化疗,是治疗乳腺癌手术发展方向。 乳腺癌术后是否都需化疗?怎样进行?早期乳腺癌,如微小原位癌、非浸润性、I期癌、腋窝无淋巴结转移等,这些病人不需要化疗。大多数病人在接受手术或放射治疗时,实际上已有血行播散存在,只是未被发现。化疗可以提高5年生存率。化疗应是乳腺癌的一种必要的全身性辅助性治疗。III期乳腺癌应作术前化疗一疗程再作手术,预后更好。化疗主要作用是降低乳腺癌的远处转移,提高5年生存率。化疗进行必须多个疗程,多种药物联合应用。常用药物有环磷酷胺、氨甲蝶吟、氟尿嚼叹、阿霉素、丝裂霉素、长春新碱、塞替赈、氟铁龙、啼氟禄、甲酷四氢叶酸钙等。 乳腺癌放射治疗怎样进行?乳腺癌放射治疗要根据肿瘤类型,及手术方式术后病理.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等因素决定是否进行放射治疗,何时治疗。如炎性乳腺癌,术前应进行放射治疗,晚期乳腺癌也应在切除肿瘤前可进行放射治疗。乳腺癌根治手术后放射治疗可以降低部

乳腺癌外科手术方式的选择及进展

乳腺癌外科手术方式的选择及进展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国内统计病发率为23/10万。大多发生在40-60岁绝经期前 后的妇女。其中以45-50 岁最为多见,男性乳腺癌少见,仅占乳癌1/100。乳腺癌均需手术治疗, 手术方式主要以乳腺癌根治术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为主, 现就其手术选择谈几点体会。 1 早期乳癌的保乳手术 早期乳癌的概念[1]:早期乳癌的概念在临床和美丽学上有时仍有所不同。临床上经常将TNM 分期中Ⅰ、Ⅱ期病例统称为早期乳癌。但是,即使肿瘤直径<1cm的Ⅰ期乳癌,亦有发生亚临床 的微转移的可能。Ⅱ期病人中包括了有腋淋巴结转移。当肿瘤直径>2cm,全身的亚临床转移高达25%~30%。从生物学角度看,真正的早期癌应指那些尚未有邻近组织浸润和未发生转移的 乳腺癌,如病理上的非浸润癌、早期浸润癌、原发癌直径<0.5cm、病理证实淋巴结无转移的浸 润性癌。因而, Ⅰ、Ⅱ期病人中有部分严格讲并不属于早期,而一些肿块直径>2~3cm ,但始终 不发生转移,也可以认为是早期乳癌。确定早期癌的概念,是为了能更好地开展保乳手术。 早期癌的保乳手术:近20年来,保乳手术在欧美各国盛行,已作为Ⅰ、Ⅱ期乳腺癌的首选术式。其原因: (1)对乳腺癌生物学特性的深入的认识。(2)NSABP~B~06研究,保乳手术与全乳切除 对比,10年总生存率与无瘤生存率无差异。(3)高质量的钼靶普查使早期乳癌得以被诊断。Halsted最初的50例中至少有2/3为局部晚期乳癌,60%以上有淋巴结转移,而美国80年代普 查已有85%为Ⅰ、Ⅱ期乳癌,腋淋巴结阳性率已降至40%,且有不少未触及肿块的原位癌[2]。(4)现代女性对保乳愿望强烈。(5)抗癌新药的出现,术前化疗,新辅助化疗或早期化疗能缩小原发灶,减少乳腺的切除量,增加保乳机会,并能减少或灭杀亚临床转移。 2改良根治术在乳腺癌外科治疗中的应用 Patey 在1932年已报道改良根治术。胸大肌筋膜相对无淋巴管,胸肌筋膜是一个天然的防御 屏障,因此手术时可将胸大肌筋膜切除,保留胸肌,同时清除腋淋巴结。Ⅰ式Auchindos 保留胸大小肌,Ⅱ式Patey切除胸小肌,保留胸大肌,较易于清除腋上群和腋中群淋巴结。二者对腋窝淋 巴结清扫范围基本上可达到Halsted 根治术的相同效果。但Ⅱ式相对增加了手术创伤,从而增 加了诸如上肢肿胀、功能障碍等并发症。因此,有作者认为,对早期乳癌来说,腋淋巴结的转移 不多,即使有亦按自下而上的转移规律,Ⅰ式清扫范围已足够,除非术中发现腋窝淋巴结转移较重,为能彻底清扫上中群淋巴结时才采用Ⅱ式。 3Halsted 根治术 在我国目前的情况下,Ⅲ期乳腺癌或称局部进展期乳腺癌(LABC) 的诊断率有所下降,但仍占就 诊病人的10%~20%。对于此期病人,根治术仍然是必要的,同时应结合具体情况行放疗、化疗 和内分泌治疗。对于肿瘤或淋巴结融合已侵犯胸肌,肿瘤距胸肌近或肿瘤位于乳房深部,或 乳腺小而肿瘤大有侵犯胸肌可能时,Halsted 根治术仍是一个可采用的术式,因其切除了被侵 犯的整块组织,减少了局部癌块对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而且作为乳腺外科医生能正规地施行Halsted根治术是一项基本功。掌握了Halsted,则对各种乳腺手术的术式更有把握。 4关于腋淋巴结清扫 不管何种手术方式,腋淋巴结清扫是乳腺癌手术重要的组成部分,Ⅰ、Ⅱ期乳腺癌如不行腋淋 巴结清扫,约有30%以上的病人遗留已发生转移的淋巴结。乳腺癌病人行腋淋巴结清扫的主要 目的:(1)预测预后。(2)指导辅助治疗。(3)清除有转移的淋巴结,发挥治疗作用。Fisher认为,腋 淋巴结清扫并不能延长淋巴结阴性病人的生存期。理想的腋淋巴结清扫应是:阴性者不清扫, 阳性者清扫。Veronosi报道了临床腋淋巴结阴性的乳腺癌病人行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 活检的方法,发现该方法预测腋淋巴结有否转移的准确率达97%,认为通过对前哨淋巴结 的确定和活检,可以达到避免不必要的腋淋巴结清扫,减少手术并发症。美国Tafra教授在来华

乳腺癌早期治疗方法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乳腺癌早期治疗方法 导语:乳腺癌的普发越来越受到女性的关注,无可置疑,它是影响女性生活、身材、外表、身体健康的一大因素。定期检查很必要,对于乳腺癌的治疗,越 乳腺癌的普发越来越受到女性的关注,无可置疑,它是影响女性生活、身材、外表、身体健康的一大因素。定期检查很必要,对于乳腺癌的治疗,越早发现治疗效果更好。对于女性,注意自己日常良好的习惯,护理好自己的乳房健康,是很必要的。接下来我们普及下乳腺癌的护理和早期治疗方法吧。 按照目前的观点,导致乳腺癌发病的因素不外乎两种,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先天因素主要指的是遗传因素,比如您的母亲、姐妹或者有血缘关系的亲属患有乳腺癌。后天因素可就多了,比如月经初潮早;绝经时间晚;生育时间晚;哺乳时间短;长期服用含有雌激素的药品、补品、保健品;肥胖;生活不规律;精神压力大;长期的负面情绪;某些乳腺疾病长期得不到治疗因而恶变,等等。 目前乳腺癌的治疗手段很多,根据患者患病类型及分期的不同,可以选择手术、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内分泌治疗多种方式。通常来讲,手术、化疗、放疗、靶向治疗等方法基本上可在半年到1年内完成。如果需要进行内分泌治疗,时间稍长,通常需要规律服药5-10年。 规范治疗期间及结束后,患者仍需定期到医院进行随诊复查。一般情况下,术后1年之内,复查间隔时间为3个月;术后2年之内,复查间隔时间为3-6个月;术后2年以后,每隔半年复查一次;术后5年,可以考虑每隔一年复查一次。 由此我们明白它是一种较严重的疾病,如若不能及时发现,早点接受治疗,还会使病患失去生命,所以我们一定要注意疾病的预防,在 生活中的小知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乳腺癌外科手术方式的发展

乳腺癌外科手术方式的发展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是严重危害妇女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在西方国家,其发病率达80/10万,占妇女恶性肿瘤的首位[1];我国近年来的统计资料显示其发病率也在逐年递增,同时还出现发病年龄年轻化的倾向,在我国很多地方,其发病率已上升至妇女恶性肿瘤的首位[2]。乳腺癌的外科治疗从一百多年前halsted开创乳腺癌的标准手术以来,逐渐得到细化和个体化,通过对乳腺癌生物学特性更深入认识,在保证生存的同时,更大程度地提高生活质量。 1 乳腺癌的外科治疗目的 为更好地了解目前乳腺癌外科手术方式的发展,有必要探讨一下乳腺癌的外科治疗目的。我们认为“以尽可能小的代价获得局部无瘤”就是乳腺癌外科治疗的目的。这里的代价包括:乳腺的功能、乳腺的完整与美观、腋窝淋巴结的免疫功能、上肢淋巴回流、经济等。无瘤就是手术切干净,这是任何肿瘤外科追求的目的。19世纪末,halsted的乳腺癌观点认为:乳腺癌主要是一个局部的疾病,先有淋巴结转移,以后再引起血道转移,淋巴道转移是肿瘤播散的标志,区域淋巴结切除对肿瘤的转移有治疗作用,手术操作的方法影响预后。在这一观点的指导下,外科在不惜代价地扩大手术范围,以求无瘤,出现了扩大根治术[3]、超扩大根治术,然而扩大手术范围并未获得更好效果。20世纪80年代以来fisher研究肿瘤血管时发现乳腺癌不一定完全经淋巴结途径有序播散,早期即有血行或骨髓的微小转移及与局部治疗无关的微小转移,乳腺癌是全身性疾病,局部治疗方式不决定预后。在这一观点的指导下,发现达到乳腺癌术后无瘤很困难,有赖于化疗、内分泌等的配合,外科手术只能做到局部无瘤。 2 外科手术方式的发展 2.1 19世纪末,halsted乳腺癌根治术的出现,彻底改观了乳腺癌治疗的面貌,其治疗术式包括:(1)原发灶及区域淋巴结的整块切除;(2)切除全部乳腺组织,同时广泛切除其表面覆盖的皮肤;(3)切除胸大肌、胸小肌;(4)腋淋巴结做彻底清除。此术式主导乳癌外科治疗上百年。20世纪50年代,出现扩大根治术,随后出现超扩大根治术。目前,我院已放弃后两种术式,但如果胸大肌和胸小肌受侵犯,根治术仍有必要。 2.2 20世纪70年代,改良根治术在欧美成为主流术式手术。虽然缩小了手术范围,并未降低治疗效果;而且减少创伤,缩短伤口愈合时间,保持患肢功能,保持较好外形,为乳腺重建提供了更好的条件。目前我院以此术式为主,美国也仍有50%的病人采用改良根治术[4]。 2.3 20世纪80年代,出现早期乳癌保乳手术,并获得和根治术相同的效果[5]。近20年来,保乳手术在欧美各国盛行,已作为ⅰ、ⅱ期乳腺癌的首选方式。其原因:(1)对乳腺癌生物学特性的深入的认识;(2)nsabp-b-06研究,保乳手术与全乳切除对比,10年总生存率与无瘤生存率无差异;(3)高质量的钼靶普查使早期乳癌得以被诊断。fisher最初的50例中至少有2/3为局部晚期乳癌,60%以上有淋巴结转移,而美国80年代普查已有85%为ⅰ、ⅱ期乳癌,腋淋巴结阳性率已降至40%,且有不少未触及肿块的原位癌[6];(4)现代女性对保乳愿望强烈;(5)抗癌新药的出现,术前化疗,新辅助化疗或早期化疗能缩小原发灶,减少乳腺的切除量,增加保乳机会,并能减少或灭杀亚临床转移。

从电视剧看乳腺癌手术方式选择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ac8508969.html, 从电视剧看乳腺癌手术方式选择 作者:张董晓 来源:《大众健康》2016年第12期 凡事有一利必有一弊,保乳手术切除范围小了,乳腺外形比全切好看了,但局部复发率是增高的。 乳腺癌诊断明确后,手术是十分关键的治疗步骤之一。乳腺癌的手术方式有哪些?该如何选择?通过最近热播电视剧>中患了乳腺癌的男主角手术过程,大家可以对乳腺癌手术方式有简单的了解。 乳腺癌手术方式选择 乳腺癌的手术方式以是否做全乳切除,分为乳房切除术和乳腺癌保乳术两种手术方式。传统的手术方式是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即需要完整切除乳腺腺体,而乳腺癌保乳术指的是仅切除肿瘤而保留乳腺的方式,也就是剧中男主角所说的部分切除的手术方式。 这种手术方式的变化是因为随着对乳腺癌的认识不断深入,医务工作者越来越发现乳腺癌是一个全身疾病而非局部疾病,从出现第一个癌细胞到肿瘤生长到1厘米通常需要1~3年时间,肿瘤已有了充分的转移时机。局部病灶只要切除干净即可,过于扩大的切除并没有太大意义,术后必要的化疗及内分泌治疗等全身治疗具有更大的价值。 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展开了一系列临床研究,发现只要肿物切除干净完全可以起到和乳腺全切相同的治疗效果,复发率和生存率并没有明显差异,如此一来,许多希望保留乳腺外形的患者更多的愿意选择部分切除而非全乳切除的方法。 全切还是保乳,并不仅仅是一个医学问题,也是社会人文学问题,临床上既有肿物较小完全符合保乳条件的患者拒绝保乳的病例,也有肿物很大保乳具有一定风险的患者保乳意愿强烈,要求先化疗再保乳的病例。对于个人的选择而言,没有最佳的方案,只有个人认为的最适合的方案。 即使选择了保乳手术,关于切口选择等也是有一定讲究的。剧中男主角就选择了环乳晕切口,这是目前比较常用的切口,比较隐蔽不容易留下疤痕。这点相信乳腺外科的医师都有体会,甚至于我本人手术过的患者找我复查的时候有时不仔细辨认也找不到切口。当然切口的选择还要根据肿物得位置、大小等综合确定。 术后根据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肿瘤免疫组化情况等还会有进一步的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等。

乳腺癌放射治疗

乳腺癌放射治疗 放射并发症较多,甚至引起部分功能丧失,可同时配合中药真情散以降低放疗的副作用。放射治疗是治疗乳腺癌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局部治疗手段之一,与手术治疗相比较少,受解剖学病人体质等因素的限制,不过放射治疗效果受着射线的生物学效应的影响,用目前常用的放疗设施较难达到“完全杀灭”肿瘤的目的效果较手术逊色,因此目前多数学者不主张对可治愈的乳腺癌行单纯放射治疗放射治疗,多用于综合治疗包括根治术之前或后作辅助治疗晚期乳腺癌的,姑息性治疗近10余年来较早的乳腺癌以局部切除为主的综合治疗日益增多疗效与根治术无明显差异放射治疗在缩小手术范围中起了重要作用。 (一)术前放射治疗 1.适应症 (1)原发灶较大估计直接手术有困难者 (2)肿瘤生长迅速短期内明显增长者 (3)原发灶有明显皮肤水肿或胸肌粘连者 (4)腋淋巴结较大或与皮肤及周围组织有明显粘连者 (5)应用术前化疗肿瘤退缩不理想的病例 (6)争取手术切除的炎性乳腺癌患者 2.术前放疗的作用 (1)可以提高手术切除率使部分不能手术的患者再获手术机会 (2)由于放射抑制了肿瘤细胞的活力可降低术后复发率及转移率从而提高生存率 (3)由于放射延长了术前观察时间有使部分已有亚临床型远处转移的病例避免一次不必要的手术 3.术前放疗的缺点 增加手术并发症影响术后正确分期及激素受体测定 4.术前放疗的应用方法 术前放射应尽可能采用高能射线照射可以更好地保护正常组织减少并发症放射技术方面目前多数采用常规分割中等剂量一般不用快速放射或超分割放射放射结束后4~6周施行手术较为理想 (二)术后放射治疗 根治术后是否需要放射曾经是乳腺癌治疗中争论最多的问题近年来较多作者承认术后放疗能够降低局部区域性复发率自从Fishor对乳腺癌提出新的看法后乳腺癌的治疗已逐渐从局部治疗转向综合治疗术后辅助化疗广泛应用术后放射已不再作为根治术后的常规治疗而是选择性地应用 适应症 (1)单纯乳房切除术后 (2)根治术后病理报告有腋中群或腋上群淋巴结转移者 (3)根治术后病理证实转移性淋巴结占检查的淋巴结总数一半以上或有4个以上淋巴结转移者 (4)病理证实乳内淋巴结转移的病例(照射锁骨上区) (5)原发灶位于乳房中央或内侧者作根治术后尤其有腋淋巴结转移者 放疗原则 (1)ⅠⅡ期乳腺癌根治术或仿根治术后原发灶在乳腺外象限腋淋巴结病理检查阴性者术后不放疗;中国生物治疗网https://www.360docs.net/doc/ac8508969.html,杨教授特别指出,腋淋巴结阳性时术后照射内乳区及锁骨上下区;原发灶在乳腺中央区或内象限腋淋巴结病理检查阴性时术后仅照射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