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的手术方式选择

乳腺癌的手术方式选择
乳腺癌的手术方式选择

乳腺癌的手术方式选择

发表时间:2017-08-03T15:00:43.107Z 来源:《心理医生》2017年13期作者:黃开伦

[导读] 支持她们勇敢战胜癌症,乐观配合手术及后期恢复。尽最大努力提升癌症患者对手术的满意度,使她们对未来生活充满信心。(南川宏仁医院普外科重庆 408400)

【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选择适宜手术方式的方法。方法:对我院乳腺外科女性乳腺癌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其影响因素。

结果:采用不同治疗方法的患者,在术后恢复时间、肿瘤复发率和死亡率上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乳腺癌患者因病情需要和身体素质的不同采取相应的手术方式是获益的。

【关键词】乳腺癌;手术方式;选择

【中图分类号】R73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3-0095-03

临床数据显示,乳腺癌已经成为女性癌症发病率的榜首。目前,最适宜的诊疗方式仍旧是手术。手术方式主要有:乳腺癌根治术、乳

腺癌扩大根治术、保乳手术和微创手术等。而患有该疾病的老年人的个体情况不甚相似,为她们制定的诊疗方案也就必须有针对性的因人而异。综上,如何为老年患者安排合理的手术方式成为重中之重。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们采取了便利的方式,把我院已经入院并排期进行手术的230位乳腺癌患者选取为采样目标,纳入标准:术前穿刺活检病理确诊为乳

腺癌;肿瘤单发,直径<3cm,与乳头距离超过2cm;准备进行手术治疗;愿意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慢性疾病感染者;肝肺肾等器官功能损伤者;精神疾病者。

1.2 研究工具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调查量表由我院专家自行根据研究的目的设计,主要内容包括:患者年龄大小、生育现状与婚否、医保情况、

文化水平与收入、患者手术方式选择以及家属手术方式选择的意向等。

1.3 研究方法

调查方式为面对面调查,调查形式为发放调查表,发放人员为受过专业训练的的调查员。资料收集时间为患者确定手术前1d。调查表

一律采取尊重知情权和一切自主自愿的原则,被调查的患者填写问卷全凭自主意识,问卷在获得调查者准许的前提下进行,在答题过程中,采用统一指导用语,患者提出问题,调查员的答案遵循一律保持相同的原则。问卷答完后立即收回,并对回答的完整性进行核对,对于自主填写问卷有问题的患者,可由研究者代为完成,所有问卷要求在规定的10分钟内必须完成。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AS9.2统计软件,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患者一般资料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30份,排除错填等无效问卷,最后剩余有效问卷209例,有效率为90.87%。调查对象年龄20岁~83岁,来自不

同行业,其中文职、技术职业人员116例(55.50%);207例(99.04%)已婚;206例(98.56%)已生育;130例(62.2%)初中以上学历;收入水平较低(低于3000元/月)137例(65.55%)。

2.2 单因素分析

在保乳手术和非保乳手术选择上,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和收入等存在显著差异(P<0.05);生育情况和医保情况在保乳手术

和非保乳手术选择上无明显差异(P>0.05)。

2.3 多因素分析

将是否选择保乳手术作为因变量,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4个变量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分布以及经济

收入水平是影响患者选择保乳手术方式的相关因素。见表。

表 209 例乳腺癌患者术前是否愿意选择保乳术的Logistic回归分析

3.讨论

近年来,乳腺癌发病率逐年呈现上升之势,渐渐成为笼罩我国女性健康生活的阴影,甚至成为威胁女性生命安全的第一杀手。医学临

床研究在不断发展,在乳腺癌症的诊疗方面也随之获得了长足的进步。癌细胞众多特点中最显著的就是转移模式不固定,遵循这种特点,在早期对乳腺癌的诊疗方法多是选择放射结合保乳术。通过临床研究,多年来统计学数据显示,在无瘤生存率和生存期两项指标的对比中,保乳术和切除术是没有差别的。

对于那些符合保乳条件的患者来说,社会大环境、自身身体状况、个人对医学的认识程度以及心理素质等多方面都会影响她们去选择

何种手术方式。其他国家的治疗数据表明,西欧和美国保乳率可达到50%,新加坡为70%~80%。但是我国目前临床研究成果显示,在确保符合条件的患者中,保乳术的成功率不到20%,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乳腺癌症的治疗上面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在判断以何种方式进行手术时,患者会受到来自心理上、生理上以及社会环境等原因的影响。鉴于此种原因,具备专业知识的医护人员在术前以及术后对癌症患者进行以健康教育为核心的宣讲教育。这个环节不能忽略,因为它不仅可以缓解癌症患者紧张情绪,使手术达到最佳效果,帮助疾病治愈;更是一种最直接的预防疾病和宣传健康保健知识的方法。

根据对乳腺癌患者的跟踪调查以及肿瘤病理学相关研究表明,不良的心理状态和情绪可能成为癌细胞转移和扩散的催化剂。在住院期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手术记录

手术日期:××年××月××日开始时间:××结束时间××全程时间:×× 术前诊断:右乳房肿块 术中诊断:右乳房恶性肿瘤 手术名称:右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手术者:××Ⅱ助:××护士:×× 麻醉方法:硬膜外麻醉麻醉医师:×× 手术经过: 体位:平卧位消毒:强力碘伏切口:右侧胸部梭形横切口25cm 引流材料:橡胶引流管数目:两根放置部位:右胸壁及胸骨旁各一根 送检标本名称:右侧乳腺及腋窝淋巴组织 术中用药(麻醉药品除外):——输血:—— 1.患者取平卧位,围绕肿块边缘,碘伏消毒术野皮肤,局部麻醉后,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先于右乳将肿块完全切除,送快速病理,冰冻切片报告示:右乳房恶性肿瘤。诊断明确,与病家沟通后,确定行右乳癌改良根治术。遂改为硬膜外麻醉。 2.麻醉起效后,患者仰卧位,右上肢外展。常规消毒铺巾。距肿瘤边缘约5厘米做横梭形切口,切口长径约25厘米。切开皮肤,在皮肤与浅筋膜间做皮瓣分离,皮瓣下保留少量皮下脂肪,上至锁骨下、下达腹直肌第一腱划,内至胸骨中线,外至背阔肌前缘。切除右乳腺及周围脂肪组织,包括胸大肌筋膜,自内下方向上掀至腋窝,拉开胸大肌,保留胸小肌。清扫大小肌间间Rotter淋巴结,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打开胸锁筋膜,显露腋窝血管。自腋静脉下缘水平解剖,处理结扎垂直腋动静脉的小血管及淋巴管,清扫腋窝脂肪淋巴结组织,解剖显露胸长、胸背神经,予以保护,将右乳连同腋窝脂肪、淋巴组织一并切除。冲洗创腔,结扎出血小血管及电凝止血。右腋窝及右胸骨旁分别放置一枚橡胶管,引出皮外接负压引流。清点纱布器械无误,缝线间断缝合切口。检查切口无明显张力,皮瓣血运良好。术毕腋窝大纱布垫加压,予以胸带包扎。 3.手术过程顺利,术中失血少,麻醉效果满意,病人生命体征平稳。术后

乳腺癌手术步骤

乳腺癌手术步骤手术步骤: 1、体位:仰卧位,患侧上肢外展90°并固定在手术台的肢架上,注意不要过伸,防止臂丛神经麻痹,并以软枕将胸部垫高5cm左右。 2、切口及分离皮瓣:一般采用喙突到脐方向的纵行梭形切口,上端在胸大肌外缘锁骨之间的中点,下端到肋弓下2~横指,以显露腹直肌前鞘。切口应根据肿瘤的位置作用相应的变化。切缘距肿瘤为3横指。注意在消毒前先用龙胆紫药液自我上至内下画一梭形切口线。 先作外缘切口,再作内缘,切至皮下组织后,以止血钳夹住少许皮下组织,每隔3cm 夹钳一把,左手提起止血钳,并以手指从外侧顶起皮肤使其呈水平拉紧,右手持阔面刀削切皮下脂肪组织,紧贴皮肤向周围作潜行切削,边切边止血。内侧皮瓣分离至胸骨中线,外侧

分离至背阔肌前缘,上至锁骨,下至腹直肌前鞘,分完一侧皮瓣后用热盐水纱布垫压迫止血,如遇较大出血点,应予结扎或电灼。亦可用低电压电刀切削皮下脂肪组织,形成皮瓣,这样边切边止血,可大大减少术中失血。 分离皮瓣后,需辨认出腹直肌鞘、前锯肌、背阔肌、三角肌、头静脉等组织,然后用消毒巾保护切口[图2]。 3、切断胸大肌在胸大肌浅面覆盖有腋筋膜和脂肪组织。分离后,在胸大肌和三角肌的肌间沟内找到头静脉,应妥加保护以免损伤。在胸大肌外缘切开腋筋膜,再用左手示指从胸大肌外缘钝性向内侧分离,直至靠近头静脉的胸大肌锁骨部分。保留少许肌纤维,以保护头静脉。再将胸大肌腱分离到肱骨大结节嵴处,用电刀徐徐切断该肌肌腱,在出血点处电灼或缝扎止血。用示指紧贴锁骨下缘继续分离胸大肌与锁骨、胸骨联接部分,用电刀切割和缝扎止血。并切断缝扎自深部进入肌肉的胸肩峰动、静脉及神经分支。

探讨保乳手术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探讨保乳手术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发表时间:2016-04-12T11:32:08.410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26期供稿作者:万长志 [导读] 黑龙江省北安市第一人民医院保乳手术治疗适用于早期乳腺癌,部分肿瘤直径≤3.0cm的Ⅱ期乳腺癌,获得较为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 黑龙江省北安市第一人民医院 1640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研究保乳手术在乳腺癌治疗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在2006年~2011年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40例行保乳手术的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均符合手术指征,手术方式为局部广泛切除加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行放疗以及全身化疗,激素受体(ER、PR)阳性者加用内分泌治疗。结果所有病例保乳术后恢复良好,病理结果与术前诊断相符。40例生存率达92.5%,近期效果满意,长期疗效有待继续随访。乳房美容效果评价满意率为97.5%。结论保乳手术治疗适用于早期乳腺癌,部分肿瘤直径≤3.0cm的Ⅱ期乳腺癌,获得较为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 关键词:早期乳腺癌;外科手术;保乳治疗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它的发生和发展严重影响女性的身心健康,近年来发病数量也逐渐增多,迫切需要个性化、合理化、微创化的治疗方法。外科手术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方案,随着诊断技术及人们保健意识的提高,乳腺癌外科治疗发生了新的变革。欧美国家成功将保乳手术治疗推广,成为适合保乳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受到患者的认可和欢迎。我国也正在推广保乳手术治疗,我院在2006年~2011年对40例乳腺癌患者行保乳治疗,达到很好临床治疗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6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行保乳手术治疗乳腺癌40例,均为女性,年龄24~68岁,平均年龄44.9岁。其中≤40岁14例,41~50岁15例,51~60岁7例,>60岁4例。全组均为原发乳腺癌,呈单发,直径均在3.0cm以下,乳房皮肤无橘皮样变,无散在钙化点,乳头无浸润性下限。术前行彩超和X线钼靶检查,肿块边缘清晰,肿块位于左乳28例,右乳12例。分布在外上象限15例,外下象限12例,内上象限8例,内下象限5例。按2002年美国肿瘤联合会(AJCC)和国际抗癌联盟(UICC)TNM 分期标准分期,临床Ⅰ期21例,Ⅱa期13例,Ⅱb期6例。病理诊断23例为浸润性导管癌,8例为浸润性腺癌,6例为浸润性小叶癌,3例为髓样癌,13例患者转移至腋窝淋巴结(ER和PR阳性各5例),28例ER、PR均为阳性,9例均为阴性,各有3例ER、PR阳性。 1.2方法患者行肿瘤局部广泛切除加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常规麻醉,消毒铺巾,梭形切口位于乳头与肿块中心连线为轴,距肿瘤边缘≥ 2.0cm处,垂直切开皮肤、皮下组织、乳腺腺体,直至切至胸大肌筋膜,不作皮下潜行游离,一并剥离基底部和胸大肌筋膜,整块移除标本。标本上下、内外以及中心基底部用线做好标记,术中送快速冰冻病理检查,保证切缘阴性[1]。对切缘阳性者,改作象限切除术,确保切缘阴性。按根治术常规要求将腋窝淋巴组织清除,肿瘤切除后瘤床放置钛夹为术后放疗定位,手术完毕常规处理。 1.3 术后综合治疗术后常规进行化疗、放疗治疗。 依据患者,采用适宜的化疗方案。可供选择的化疗方案有环磷酰胺+氨甲蝶呤+氟尿嘧啶的CMF方案,或者环磷酰胺+阿霉素+氟尿嘧啶的CAF方案,用紫杉醇、阿霉素替换环磷酰胺、氨甲蝶呤的TAC方案等。化疗于术后2w开始,先完成2个疗程,放疗在术后6~8w开始,未出现腋窝淋巴结转移者,照射区域为乳腺/胸壁,应用内切野和外切野;已经转移至腋窝巴结者,在上述照射区域的基础上,加锁骨上淋巴结区和腋窝淋巴结区,肿瘤病变位于内侧者,照射区域扩展到胸廓内淋巴结区。按疗程完成化疗后,继续完成放疗之剩余疗程。 内分泌治疗均应用他莫昔芬(三苯氧胺)。 1.4 美容效果评定对保乳综合治疗结束满1年以上的根据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结合放、化疗规范化治疗方案的研究"中乳腺外形评定标准[2]进行乳腺外形评估,具体标准如下:良好:双乳对称,双乳头水平差距≤2cm,外观与对侧无明显差异,外观正常,无瘢痕所致乳腺上提或变形,手感与对侧无差别,皮肤正常。一般:双乳对称,双乳头水平差距≤3cm,外观基本正常或略小于对侧,手感略差,皮肤颜色变浅或发亮。差:双乳明显不对称,双乳头水平差距<3cm,外观变形,较对侧明显缩小,手感差,皮肤厚,呈橡皮样,粗糙。良好和一般均为满意。 2结果 2.1手术结果所有病例保乳术后恢复良好,病理结果与术前诊断相符。腋窝淋巴结清扫数目为6~27个,平均17个。 2.2随访结果本组40例患者经2-99个月随访,中位31个月。术后满5年14例中健康生存12例,死亡2例,生存率达85.7%。术后3~5年的18例中,健康生存16例,局部复发带瘤生存1例,死亡1例。生存率达94.4%。术后未到3年8例,生存率达100%,其中1例术后7个月后局部复发,补行改良根治术。40例生存率达92.5%,近期效果满意,长期疗效有待继续随访。乳房美容效果评价良好31例,一般8例,差1例,满意率为97.5%。对患者自我感受进行问卷调查,患者对于保乳手术治疗效果满意,乳房恢复良好,美容效果佳。效果差的1例认为保乳手术对于后期适当时机再做整形美容手术有利。 保乳手术的切缘问题没有世界范围内统一的标准。文献及经验显示:切缘宽度>5mm、行扩大区段切除术,肿瘤的局部复发率低;中国抗癌协会的指南推荐>1cm;乳腺导管内癌由于可能存在的广泛的导管内成分及界限的难确定性,切缘宽度应<1cm或更多;切缘阳性,即切缘存在肿瘤细胞或导管内癌成分,无论是术中或术后的判定结果,均应施行再次手术;如果切缘为非典型增生,则在后期会转化成浸润的癌组织,因此,治疗中不能只依赖放化疗。总之,在保证根治的基础上完成保乳手术。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保乳手术已经成为一种成熟的治疗模式,在早期乳腺癌的治疗中为首选术式。国内的保乳治疗技术也在不断发展中,适应证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患者在乳腺癌治疗中选择保乳治疗。目前的治疗应综合考虑医院的技术力量和设备,以切除肿瘤并兼顾美容效果为原则,在实施过程中,根据患者自身特点和肿瘤分期,制定个性化综合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疗效。 目前欧洲国家保乳手术的治疗数量逐步增加,在全部乳腺癌手术中占有很大的比例,但在中国仅有少数大医院开展[3]。其原因是:医患双方对乳腺癌行保乳术的可靠性缺乏足够认识;患者担心保乳手术腋窝淋巴结清扫范围小,极有复发的可能,并且担心保乳后的美容效

乳腺癌保乳手术治疗进展研究

乳腺癌保乳手术治疗进展研究 发表时间:2019-03-29T11:56:00.877Z 来源:《大众医学》2018年12期作者:罗高德 [导读] [摘要]探究乳腺癌保乳手术治疗进展,总结近年来保乳手术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情况,分析其优势。 兴宾区人民医院外一科罗高德 [摘要] 探究乳腺癌保乳手术治疗进展,总结近年来保乳手术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情况,分析其优势。保乳手术在手术范围上更具优势,并可减少对患者的身心损害,乳腺癌患者采用保乳手术治疗,可提高生活质量、疗效显著。 [关键词] 乳腺癌;保乳手术;生活质量 乳腺癌为常见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呈上升、年轻化趋势,相关研究显示,乳腺癌年均增长比例约5%,且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发病中位年龄提早10年,严重威胁女性身心健康[1-2]。外科手术为临床治疗乳腺癌重要手段。随着医学技术的进展、对乳腺癌认识的加深,治疗模式已有重大转变,从既往单纯手术治疗转为综合治疗(多学科),同时,乳腺癌手术呈缩小趋势,以求肿瘤根治的前提下,使乳房生理功能、美学效果尽量保留[3]。临床研究证实,早期乳腺癌保乳术联合放、化疗的综合治疗与根治术在肿瘤控制率、生存率等方面无明显差异,保乳手术在早期乳腺癌治疗的应用中越来越广泛[4]。本研究对乳腺癌保乳手术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1保乳手术的开展 乳腺癌根治术虽有较高局部控制率,但临床研究发现,多数患者(包括部分无淋巴结转移)仍可发生远处转移,导致病死[5]。随着对乳腺癌生物学特性研究的深入,临床发现,乳腺癌为全身性疾病,早期即可发生远处转移(隐匿性),与局部手术范围无关;淋巴结仅可反映疾病分期,无屏障作用;不同手术方式对生存率无明显影响,使乳腺癌的预防、诊治受到了深深的影响,且为缩小手术范围提供了理论依据[6-7]。临床试验表明,1500例乳腺癌患者(Ⅰ、Ⅱ期)分别行乳房切除待淋巴结肿大再清扫、乳房切除加腋放疗、乳房切除加腋淋巴结清扫术治疗,10年生存率为54%、59%、58%,无明显差异[8]。Veronesi等[9]研究表明,分别对早期乳腺癌患者行乳房象限切除加全乳放射(352例)、根治术(349例),随访20年,死亡率分别为26.1%、24.3%,远期生存率无明显差异。中国早期乳腺癌保乳治疗起步较晚,一项切除乳房、保乳治疗的大样本前瞻性对照研究表明,切除乳房治疗死亡率0.1%、远处转移率1.4%、复发率0.5%,保乳治疗死亡率 0.1%、远处转移率1.3%、复发率1.0%,组间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10]。上述研究均为保乳手术治疗早期乳腺癌提供了有力佐证。 2保乳手术的适应证、禁忌证 “早期乳腺癌规范化保乳综合治疗临床研究”界定保乳手术标准为:不存在远处转移、腋窝淋巴结肿大,肿瘤直径≤3cm[11]。西方国家由于乳房偏大、保乳要求更迫切等原因,对肿瘤直径≤5cm的患者进行保乳手术。准确把握保乳手术的适应证、禁忌证为确保疗效的前提。(1)单一肿瘤:早期保乳手术复发率低于中晚期。(2)单一孤立瘤灶:乳腺癌生物学表现为多中心性生长,手术切缘阴性者,无法排除周围乳腺中残留癌灶的可能。(3)乳房中等大小:术后可保持较为完美的乳房外观。(4)腋淋巴阴性:同侧腋窝存在阳性转移结节者,远处转移发生率较高。(5)肿瘤切缘镜检阴性:此类患者存在一定复发率。(6)肿瘤、乳晕距离:距离<2 cm,术后乳房外形欠佳。(7)患者保乳愿望强烈,接受术后放疗、长期随访。肿瘤大小、肿瘤位置、是否存在乳头溢液等为相对相对禁忌证。乳腺癌治疗指南指出,阳性病理切缘、病变广泛、乳腺放疗与胸壁放疗史、钼靶摄片可见癌性或弥漫可疑的微钙化灶等均为绝对禁忌证[12]。 3手术方式 保乳手术原则:完整切除肿瘤的前提下,尽量使正常乳腺组织保留,以避免组织切除过少而导致术后复发率高及组织切除过多而导致术后美观效果不理想[13]。(1)肿瘤切除术:仅切除肿瘤周围少量组织;(2)肿瘤扩大切除术:切除较多肿瘤周围组织(1~2cm);(3)象限切除术:对肿瘤所在象限进行放射状切除(胸肌筋膜、部分皮肤)。国内多采用局部扩大切除术,国外多采用象限切除术,临床应根据肿瘤分期、位置及患者年龄等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4技术问题 保乳手术存在以下技术问题:(1)切口设计。切口设计基本要求为解剖方便、显露好及术后美容效果好。要求距肿瘤边缘>1cm,划分乳房为上、下部分(以乳头为中心),上方肿瘤行弧形切口、下方行放射状切口(均以乳头为中心),腋窝行斜切口(5~6cm、与腋褶线平行)。根据肿瘤浸润情况(超声、X线)确定是否对表面皮肤进行切除,在保证皮肤切缘无癌残留的前提下,尽量保留皮肤[14]。(2)切缘、瘤缘距离。切缘、瘤缘距离与复发具有密切关系,通常认为保证切缘病检阴性的前提下,距离2cm即可。(3)病理检查。及时对切除标本各切缘进行准确标记,以确保病理检查时,取材准确,并分别对各个切缘进行检查,为切缘阴性提供保障。(4)残腔处理、瘤床定位。肿瘤切除后,最后对腺体、皮下组织进行并拢缝合,以将残腔消除,使近期乳房形体效果更为理想,但无法对病灶区放射野进行准确定位,且难以明确瘤床位置、切口瘢痕关系。而瘤床放置金属标记(残腔四周放置银夹)可有效解决上述不足。(5)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乳腺癌患者行SLNB,可明确前哨淋巴结是否存在转移,进而决定是否行腋窝淋巴结清扫,避免淋巴结清扫引起的并发症,并一定程度提高美容效果。 5辅助治疗 术后辅助治疗包括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生物治疗等。(1)放疗。保乳术后放疗可有效提高患者生存率,控制局部复发率。有研究表明,乳腺癌保乳术后行放疗治疗,随访14~50个月,无复发病例,且近期美容效果满意度高达93.02%[15]。(2)化疗。化疗为乳腺癌治疗重要手段,术前新辅助化疗可降低乳腺癌分期,提高保乳手术可行性,术后化疗可提高患者生存率,改善生存质量。(3)内分泌治疗。临床研究表明,乳腺癌治疗与雌激素受体(ER)具有密切关系,ER越高,内分泌治疗效果越好。有研究表明,辅助他莫昔芬治疗失败的绝经后乳腺癌患者,应首选芳香化酶抑制剂(AI)治疗[16]。同时有研究显示,AI、mTOR抑制剂联合应用于乳腺癌患者,具有显著临床优势[17]。(4)生物治疗。原癌基因Her2过度表达的乳腺癌患者采用曲妥珠单抗治疗,可取得一定治疗效果。目前,单抗治疗、基因治疗、肿瘤干细胞为乳腺癌生物治疗的主要研究方向。 6形体美容效果 形体美容效果为评估保乳手术成功的重要标准。美容效果与乳房大小、肿瘤位置、肿瘤大小等多种因素有关。选择治疗方案时应综合考虑疗效、生活质量,提高治疗效果。

乳腺癌的手术方式选择

乳腺癌的手术方式选择 发表时间:2017-08-03T15:00:43.107Z 来源:《心理医生》2017年13期作者:黃开伦 [导读] 支持她们勇敢战胜癌症,乐观配合手术及后期恢复。尽最大努力提升癌症患者对手术的满意度,使她们对未来生活充满信心。(南川宏仁医院普外科重庆 408400) 【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选择适宜手术方式的方法。方法:对我院乳腺外科女性乳腺癌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其影响因素。 结果:采用不同治疗方法的患者,在术后恢复时间、肿瘤复发率和死亡率上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乳腺癌患者因病情需要和身体素质的不同采取相应的手术方式是获益的。 【关键词】乳腺癌;手术方式;选择 【中图分类号】R73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3-0095-03 临床数据显示,乳腺癌已经成为女性癌症发病率的榜首。目前,最适宜的诊疗方式仍旧是手术。手术方式主要有:乳腺癌根治术、乳 腺癌扩大根治术、保乳手术和微创手术等。而患有该疾病的老年人的个体情况不甚相似,为她们制定的诊疗方案也就必须有针对性的因人而异。综上,如何为老年患者安排合理的手术方式成为重中之重。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们采取了便利的方式,把我院已经入院并排期进行手术的230位乳腺癌患者选取为采样目标,纳入标准:术前穿刺活检病理确诊为乳 腺癌;肿瘤单发,直径<3cm,与乳头距离超过2cm;准备进行手术治疗;愿意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慢性疾病感染者;肝肺肾等器官功能损伤者;精神疾病者。 1.2 研究工具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调查量表由我院专家自行根据研究的目的设计,主要内容包括:患者年龄大小、生育现状与婚否、医保情况、 文化水平与收入、患者手术方式选择以及家属手术方式选择的意向等。 1.3 研究方法 调查方式为面对面调查,调查形式为发放调查表,发放人员为受过专业训练的的调查员。资料收集时间为患者确定手术前1d。调查表 一律采取尊重知情权和一切自主自愿的原则,被调查的患者填写问卷全凭自主意识,问卷在获得调查者准许的前提下进行,在答题过程中,采用统一指导用语,患者提出问题,调查员的答案遵循一律保持相同的原则。问卷答完后立即收回,并对回答的完整性进行核对,对于自主填写问卷有问题的患者,可由研究者代为完成,所有问卷要求在规定的10分钟内必须完成。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AS9.2统计软件,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患者一般资料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30份,排除错填等无效问卷,最后剩余有效问卷209例,有效率为90.87%。调查对象年龄20岁~83岁,来自不 同行业,其中文职、技术职业人员116例(55.50%);207例(99.04%)已婚;206例(98.56%)已生育;130例(62.2%)初中以上学历;收入水平较低(低于3000元/月)137例(65.55%)。 2.2 单因素分析 在保乳手术和非保乳手术选择上,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和收入等存在显著差异(P<0.05);生育情况和医保情况在保乳手术 和非保乳手术选择上无明显差异(P>0.05)。 2.3 多因素分析 将是否选择保乳手术作为因变量,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4个变量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分布以及经济 收入水平是影响患者选择保乳手术方式的相关因素。见表。 表 209 例乳腺癌患者术前是否愿意选择保乳术的Logistic回归分析 3.讨论 近年来,乳腺癌发病率逐年呈现上升之势,渐渐成为笼罩我国女性健康生活的阴影,甚至成为威胁女性生命安全的第一杀手。医学临 床研究在不断发展,在乳腺癌症的诊疗方面也随之获得了长足的进步。癌细胞众多特点中最显著的就是转移模式不固定,遵循这种特点,在早期对乳腺癌的诊疗方法多是选择放射结合保乳术。通过临床研究,多年来统计学数据显示,在无瘤生存率和生存期两项指标的对比中,保乳术和切除术是没有差别的。 对于那些符合保乳条件的患者来说,社会大环境、自身身体状况、个人对医学的认识程度以及心理素质等多方面都会影响她们去选择 何种手术方式。其他国家的治疗数据表明,西欧和美国保乳率可达到50%,新加坡为70%~80%。但是我国目前临床研究成果显示,在确保符合条件的患者中,保乳术的成功率不到20%,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乳腺癌症的治疗上面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在判断以何种方式进行手术时,患者会受到来自心理上、生理上以及社会环境等原因的影响。鉴于此种原因,具备专业知识的医护人员在术前以及术后对癌症患者进行以健康教育为核心的宣讲教育。这个环节不能忽略,因为它不仅可以缓解癌症患者紧张情绪,使手术达到最佳效果,帮助疾病治愈;更是一种最直接的预防疾病和宣传健康保健知识的方法。 根据对乳腺癌患者的跟踪调查以及肿瘤病理学相关研究表明,不良的心理状态和情绪可能成为癌细胞转移和扩散的催化剂。在住院期

乳腺癌的治疗原则

乳腺癌 乳腺癌是危害妇女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我国每年约有20万新发乳腺癌患者。改善乳腺癌患者生存质量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和综合治疗水平的提高。如手术、放疗水平提高,化疗、内分泌药物的发展和新的生物靶向治疗的临床应用。乳腺癌的药物治疗可在手术前、手术后,以及复发转移后,控制患者的疾病发展,增加手术切除机会,提高治愈率。针对不同患者采用分类治疗的策略,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可以最大限度保证患者的临床获益,体现合理用药的原则。 一、病因和易患因素 乳腺癌的发病机制是由多因素构成的。危险因素包括持续地暴露于雌激素的时间、未育和晚育、既往乳腺组织学异常、基因易感性和尚不清楚的环境因素。 (一)雌激素 初潮早、绝经晚及绝经后雌激素替代疗法治疗的女性由于暴露于雌激素的时间延长,其乳腺癌发病率较高。如月经初潮年龄小于12岁与大于17岁相比,乳腺癌发生的相对危险增加2.2倍;闭经年龄大于55岁比小于45岁者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增加1倍;激素替代治疗延长了自然月经后暴露于雌激素的时间,发生乳腺癌的风险是无替代治疗者的1.3倍。 (二)妊娠 催乳素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对乳腺癌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妊娠第1胎晚的或未生育女性发生乳腺癌的风险增高。近年来有研究报道,哺乳对乳腺癌也有预防作用。 (三)乳腺良性病变 一般认为乳腺良性疾病可增加患乳腺癌的危险性。病理证实的乳腺小叶增生或纤维瘤患者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为正常人的2倍,多数研究者认为乳腺小叶上皮高度增生或不典型增生可能与乳腺癌发病有关。 (四)家族史和遗传基因 有研究发现,有1个乳腺癌一级亲属者乳腺癌的发病风险增加2倍;有2个一级亲属者发病风险进一步增加。既往有乳腺癌病史,对侧乳腺癌的发病率增

乳腺癌放疗一般需要做多少次

乳腺癌是是发生在乳腺腺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着女性的身心健康。目前治疗乳腺癌的方法主要是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学治疗和中医药治疗。临床上多采用以上几种方法联合治疗,以便取得最好的治疗效果,提高治愈率。乳腺癌放疗一般需要多少次呢? 手术是治疗乳腺癌最直接最常用的方法,术后往往需要进一步治疗,防止复发和转移。很多患者术后选择放疗,放疗的次数的多少需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都有三十多次。 众所周知。放疗具有很强的毒副作用,放疗后患者的免疫系统、消化系统等都会受到影响,甚至还有脱发、皮肤等问题。过度的放疗不仅对病情帮助不大,还会加速病人的死亡。 专家建议,术后患者要控制放疗次数,对于体质差的患者,不建议放疗。中医治疗乳腺癌效果明显,术后患者可以联合中医治疗,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中医药治疗癌症有着独特的优势,希望大家观看下面的视频:中医药袁希福三联平衡疗法治疗乳腺癌患者真实病例,相信他们的康复经验一样值得你借鉴采用。 中医三联平衡疗法是由著名的中医肿瘤专家袁希福教授根据30年的抗癌经验,在先辈们阴阳平衡疗法的基础上,将传统中医药理论与当代免疫理论、细胞分化增殖周期理论及基因理论等最新医学理论有机嫁接,融会贯通而创立的中医治疗肿瘤的方法。该疗法具备中医药”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扶正固本、软坚散结、以毒攻毒”等优势,并通过反复的临床实践应运而生。且治疗费用低,适合治疗各个时期的癌症患者。 三联是指肿瘤患者三种最基本的病理表现,也是治疗肿瘤需针对的三个关键因素,即一为“虚”;二为“淤”,三为“毒”。这三种因素相互关联,在人体内相互影响恶性循环,最终导致癌细胞扩散转移,人体生命衰竭。平衡是生命正常存在和发展的最佳状态。“三联平衡疗法”针对以上三个关键因素进行综合治疗使之平衡,最终使人体生理指标恢复到平衡和谐的健康状态。 “三联平衡疗法”治疗乳腺癌有以下优势: 一、对人体失调的生理功能具有双向调节、抑杀癌细胞的优势,使肿瘤逐渐缩小消失,防止其扩散和转移; 二、抗癌效果明显,并具有极强的镇痛止吐、增强食欲、提高体力、消除积水等作用; 三、服用安全可靠,在杀灭癌细胞的同时不损伤正常组织细胞,对不能手术及放、化疗已失去机会的病人同样适用; 四、与放、化疗配合使用,可增强放、化疗的疗效,并能减轻或消除放、化疗后引起的疼痛、呕吐、失眠、厌食、乏力、脱皮、白细胞减少、免疫功能下降等毒副反应; 五、将中医中与现代医学理论结合起来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可起到扬长避短,互相补充,提高疗效的作用。适用范围广泛,经大量临床验证,“三联平衡疗法”可应用于各种中晚期肿瘤。 乳腺癌放疗一般需要做多少次?通过以上的介绍,相信大家也有所了解。专家建议乳腺癌患者,不要过度放疗,重视中药的抗癌效果,采取有效的治疗方式,争取早日康复。如果您还想要了解更多关于乳腺癌放疗的内容,欢迎在线咨询我们的专家,相信他会给您满意的答复。

乳腺癌外科手术方式的选择及进展

乳腺癌外科手术方式的选择及进展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国内统计病发率为23/10万。大多发生在40-60岁绝经期前 后的妇女。其中以45-50 岁最为多见,男性乳腺癌少见,仅占乳癌1/100。乳腺癌均需手术治疗, 手术方式主要以乳腺癌根治术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为主, 现就其手术选择谈几点体会。 1 早期乳癌的保乳手术 早期乳癌的概念[1]:早期乳癌的概念在临床和美丽学上有时仍有所不同。临床上经常将TNM 分期中Ⅰ、Ⅱ期病例统称为早期乳癌。但是,即使肿瘤直径<1cm的Ⅰ期乳癌,亦有发生亚临床 的微转移的可能。Ⅱ期病人中包括了有腋淋巴结转移。当肿瘤直径>2cm,全身的亚临床转移高达25%~30%。从生物学角度看,真正的早期癌应指那些尚未有邻近组织浸润和未发生转移的 乳腺癌,如病理上的非浸润癌、早期浸润癌、原发癌直径<0.5cm、病理证实淋巴结无转移的浸 润性癌。因而, Ⅰ、Ⅱ期病人中有部分严格讲并不属于早期,而一些肿块直径>2~3cm ,但始终 不发生转移,也可以认为是早期乳癌。确定早期癌的概念,是为了能更好地开展保乳手术。 早期癌的保乳手术:近20年来,保乳手术在欧美各国盛行,已作为Ⅰ、Ⅱ期乳腺癌的首选术式。其原因: (1)对乳腺癌生物学特性的深入的认识。(2)NSABP~B~06研究,保乳手术与全乳切除 对比,10年总生存率与无瘤生存率无差异。(3)高质量的钼靶普查使早期乳癌得以被诊断。Halsted最初的50例中至少有2/3为局部晚期乳癌,60%以上有淋巴结转移,而美国80年代普 查已有85%为Ⅰ、Ⅱ期乳癌,腋淋巴结阳性率已降至40%,且有不少未触及肿块的原位癌[2]。(4)现代女性对保乳愿望强烈。(5)抗癌新药的出现,术前化疗,新辅助化疗或早期化疗能缩小原发灶,减少乳腺的切除量,增加保乳机会,并能减少或灭杀亚临床转移。 2改良根治术在乳腺癌外科治疗中的应用 Patey 在1932年已报道改良根治术。胸大肌筋膜相对无淋巴管,胸肌筋膜是一个天然的防御 屏障,因此手术时可将胸大肌筋膜切除,保留胸肌,同时清除腋淋巴结。Ⅰ式Auchindos 保留胸大小肌,Ⅱ式Patey切除胸小肌,保留胸大肌,较易于清除腋上群和腋中群淋巴结。二者对腋窝淋 巴结清扫范围基本上可达到Halsted 根治术的相同效果。但Ⅱ式相对增加了手术创伤,从而增 加了诸如上肢肿胀、功能障碍等并发症。因此,有作者认为,对早期乳癌来说,腋淋巴结的转移 不多,即使有亦按自下而上的转移规律,Ⅰ式清扫范围已足够,除非术中发现腋窝淋巴结转移较重,为能彻底清扫上中群淋巴结时才采用Ⅱ式。 3Halsted 根治术 在我国目前的情况下,Ⅲ期乳腺癌或称局部进展期乳腺癌(LABC) 的诊断率有所下降,但仍占就 诊病人的10%~20%。对于此期病人,根治术仍然是必要的,同时应结合具体情况行放疗、化疗 和内分泌治疗。对于肿瘤或淋巴结融合已侵犯胸肌,肿瘤距胸肌近或肿瘤位于乳房深部,或 乳腺小而肿瘤大有侵犯胸肌可能时,Halsted 根治术仍是一个可采用的术式,因其切除了被侵 犯的整块组织,减少了局部癌块对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而且作为乳腺外科医生能正规地施行Halsted根治术是一项基本功。掌握了Halsted,则对各种乳腺手术的术式更有把握。 4关于腋淋巴结清扫 不管何种手术方式,腋淋巴结清扫是乳腺癌手术重要的组成部分,Ⅰ、Ⅱ期乳腺癌如不行腋淋 巴结清扫,约有30%以上的病人遗留已发生转移的淋巴结。乳腺癌病人行腋淋巴结清扫的主要 目的:(1)预测预后。(2)指导辅助治疗。(3)清除有转移的淋巴结,发挥治疗作用。Fisher认为,腋 淋巴结清扫并不能延长淋巴结阴性病人的生存期。理想的腋淋巴结清扫应是:阴性者不清扫, 阳性者清扫。Veronosi报道了临床腋淋巴结阴性的乳腺癌病人行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 活检的方法,发现该方法预测腋淋巴结有否转移的准确率达97%,认为通过对前哨淋巴结 的确定和活检,可以达到避免不必要的腋淋巴结清扫,减少手术并发症。美国Tafra教授在来华

乳腺癌外科手术方式的发展

乳腺癌外科手术方式的发展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是严重危害妇女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在西方国家,其发病率达80/10万,占妇女恶性肿瘤的首位[1];我国近年来的统计资料显示其发病率也在逐年递增,同时还出现发病年龄年轻化的倾向,在我国很多地方,其发病率已上升至妇女恶性肿瘤的首位[2]。乳腺癌的外科治疗从一百多年前halsted开创乳腺癌的标准手术以来,逐渐得到细化和个体化,通过对乳腺癌生物学特性更深入认识,在保证生存的同时,更大程度地提高生活质量。 1 乳腺癌的外科治疗目的 为更好地了解目前乳腺癌外科手术方式的发展,有必要探讨一下乳腺癌的外科治疗目的。我们认为“以尽可能小的代价获得局部无瘤”就是乳腺癌外科治疗的目的。这里的代价包括:乳腺的功能、乳腺的完整与美观、腋窝淋巴结的免疫功能、上肢淋巴回流、经济等。无瘤就是手术切干净,这是任何肿瘤外科追求的目的。19世纪末,halsted的乳腺癌观点认为:乳腺癌主要是一个局部的疾病,先有淋巴结转移,以后再引起血道转移,淋巴道转移是肿瘤播散的标志,区域淋巴结切除对肿瘤的转移有治疗作用,手术操作的方法影响预后。在这一观点的指导下,外科在不惜代价地扩大手术范围,以求无瘤,出现了扩大根治术[3]、超扩大根治术,然而扩大手术范围并未获得更好效果。20世纪80年代以来fisher研究肿瘤血管时发现乳腺癌不一定完全经淋巴结途径有序播散,早期即有血行或骨髓的微小转移及与局部治疗无关的微小转移,乳腺癌是全身性疾病,局部治疗方式不决定预后。在这一观点的指导下,发现达到乳腺癌术后无瘤很困难,有赖于化疗、内分泌等的配合,外科手术只能做到局部无瘤。 2 外科手术方式的发展 2.1 19世纪末,halsted乳腺癌根治术的出现,彻底改观了乳腺癌治疗的面貌,其治疗术式包括:(1)原发灶及区域淋巴结的整块切除;(2)切除全部乳腺组织,同时广泛切除其表面覆盖的皮肤;(3)切除胸大肌、胸小肌;(4)腋淋巴结做彻底清除。此术式主导乳癌外科治疗上百年。20世纪50年代,出现扩大根治术,随后出现超扩大根治术。目前,我院已放弃后两种术式,但如果胸大肌和胸小肌受侵犯,根治术仍有必要。 2.2 20世纪70年代,改良根治术在欧美成为主流术式手术。虽然缩小了手术范围,并未降低治疗效果;而且减少创伤,缩短伤口愈合时间,保持患肢功能,保持较好外形,为乳腺重建提供了更好的条件。目前我院以此术式为主,美国也仍有50%的病人采用改良根治术[4]。 2.3 20世纪80年代,出现早期乳癌保乳手术,并获得和根治术相同的效果[5]。近20年来,保乳手术在欧美各国盛行,已作为ⅰ、ⅱ期乳腺癌的首选方式。其原因:(1)对乳腺癌生物学特性的深入的认识;(2)nsabp-b-06研究,保乳手术与全乳切除对比,10年总生存率与无瘤生存率无差异;(3)高质量的钼靶普查使早期乳癌得以被诊断。fisher最初的50例中至少有2/3为局部晚期乳癌,60%以上有淋巴结转移,而美国80年代普查已有85%为ⅰ、ⅱ期乳癌,腋淋巴结阳性率已降至40%,且有不少未触及肿块的原位癌[6];(4)现代女性对保乳愿望强烈;(5)抗癌新药的出现,术前化疗,新辅助化疗或早期化疗能缩小原发灶,减少乳腺的切除量,增加保乳机会,并能减少或灭杀亚临床转移。

从电视剧看乳腺癌手术方式选择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ad18046833.html, 从电视剧看乳腺癌手术方式选择 作者:张董晓 来源:《大众健康》2016年第12期 凡事有一利必有一弊,保乳手术切除范围小了,乳腺外形比全切好看了,但局部复发率是增高的。 乳腺癌诊断明确后,手术是十分关键的治疗步骤之一。乳腺癌的手术方式有哪些?该如何选择?通过最近热播电视剧>中患了乳腺癌的男主角手术过程,大家可以对乳腺癌手术方式有简单的了解。 乳腺癌手术方式选择 乳腺癌的手术方式以是否做全乳切除,分为乳房切除术和乳腺癌保乳术两种手术方式。传统的手术方式是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即需要完整切除乳腺腺体,而乳腺癌保乳术指的是仅切除肿瘤而保留乳腺的方式,也就是剧中男主角所说的部分切除的手术方式。 这种手术方式的变化是因为随着对乳腺癌的认识不断深入,医务工作者越来越发现乳腺癌是一个全身疾病而非局部疾病,从出现第一个癌细胞到肿瘤生长到1厘米通常需要1~3年时间,肿瘤已有了充分的转移时机。局部病灶只要切除干净即可,过于扩大的切除并没有太大意义,术后必要的化疗及内分泌治疗等全身治疗具有更大的价值。 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展开了一系列临床研究,发现只要肿物切除干净完全可以起到和乳腺全切相同的治疗效果,复发率和生存率并没有明显差异,如此一来,许多希望保留乳腺外形的患者更多的愿意选择部分切除而非全乳切除的方法。 全切还是保乳,并不仅仅是一个医学问题,也是社会人文学问题,临床上既有肿物较小完全符合保乳条件的患者拒绝保乳的病例,也有肿物很大保乳具有一定风险的患者保乳意愿强烈,要求先化疗再保乳的病例。对于个人的选择而言,没有最佳的方案,只有个人认为的最适合的方案。 即使选择了保乳手术,关于切口选择等也是有一定讲究的。剧中男主角就选择了环乳晕切口,这是目前比较常用的切口,比较隐蔽不容易留下疤痕。这点相信乳腺外科的医师都有体会,甚至于我本人手术过的患者找我复查的时候有时不仔细辨认也找不到切口。当然切口的选择还要根据肿物得位置、大小等综合确定。 术后根据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肿瘤免疫组化情况等还会有进一步的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等。

乳腺癌术后的常见并发症

乳腺癌术后的常见并发症 文章简介:乳腺癌手术治疗由于手术范围较广泛,创伤较大,所以手术后会可以出现多种并发症。 乳腺癌手术的常见并发症: 一、出血是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在行肿块切除或根治性切除术后均可有此种并发症的出现。 乳腺癌病人手术后出血的原因常为: 1、术中止血不彻底遗留有活动性出血点。 2、术后由于应用持续负压引流体位改变或剧烈咳嗽等原因使电凝的凝血块脱落或结扎的丝线滑脱导致引流出血。 3、术前应用化疗或激素类药物使伤口容易渗血。 二、积液指皮瓣与胸壁或腋窝间有液体积聚,造成皮瓣不能紧贴于创面,它也是乳腺肿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常见的原因有: 1、引流不畅使创面的渗出液不能及时引出而积聚; 2、创面内血液凝固形成凝血块不能引流出以后液化形成积液; 3、解剖腋静脉周围的淋巴脂肪时一些小的淋巴管损伤而未结扎伴引流不畅形成积液一般发生在腋窝外侧; 4、用电刀解剖腋静脉时发生积液的机会较使用手术刀为多可能电刀对创面的愈合有一定的影响且经电刀解剖后一些小的淋巴管暂时封闭而在负压吸引后又有开放造成积液;

5、此外,皮瓣张力过大使伤口不易覆盖以及引流管拔除过早等也有一定的关系 三、皮瓣坏死也是乳腺癌术后常见的并发症,由于皮片坏死愈合延迟可能影响后续的治疗,乳腺癌根治术常需切除较多的皮肤,加之皮瓣分离的范围较大,皮瓣剥离得过薄或厚薄不均,会使真皮内毛细血管破坏而影响术后皮瓣的血供;或者皮瓣缝合时张力过大,术后伤口积液时也会引起皮瓣的缺血坏死。有时因使用电刀操作不当造成局部皮肤烧伤或血管凝固性栓塞也容易导致皮瓣坏死,皮瓣坏死一般术后24小时即见缺血的皮肤变苍白,逐步呈青紫色水肿,表面有小水泡3~7日后坏死区域的界限逐步清楚,皮肤逐渐呈黑色硬痂状。 四、上肢水肿。乳腺癌根治术后,由于上肢的淋巴及血液回流受障碍易引起上肢的水肿,上肢水肿的发生率各家报道自5%~40%不等,近年来严重上肢水肿的发生率已明显下降,不超过5%,造成上肢严重回流障碍的原因: 1、腋窝清扫范围不当,破坏了局部的侧枝循环.以往对腋静脉周围的淋巴脂肪解剖,常同时将腋鞘一并删除,亦影响术后的淋巴回流。因而手术时如未见有明显肿大淋巴结时,可不必将腋血管鞘拨除,实际上腋窝如有肿大淋巴结侵犯腋鞘时,常已非手术所能完全达到根治目的。 2、腋区有积液或感染,造成局部充血,纤维化,疤痕形成防碍了侧枝循环的建立。

手术治疗乳腺癌疗效分析

手术治疗乳腺癌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治疗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6年2月~2008年6月我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9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保乳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改良根治术治疗,观察患者并发症、乳腺癌远处转移情况、5年复发率和生存率。结果两组患者在远处转移、5年复发率和生存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 6.67%显著低于观察组(29.17%),两组患者皮下积液发生率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保乳手术治疗乳腺癌并发症发生率、5年复发率较低,5年生存率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标签:保乳手术;改良根治术;乳腺癌;临床疗效 乳腺癌作为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生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研究报道,我国属低发地区,约占全身各种肿瘤的7%~10%,仅次于子宫颈癌,在某些大城市已成为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严重威胁女性的身心健康[1]。因此,本研究通过观察不同手术方式治疗乳腺癌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对象与方法 对象:选择2006年2月~2008年6月我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93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病理学和影像学检查确诊,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45例,年龄(48.47±10.80)岁,左侧27例、右侧18例,病灶≤2cm 28例、2~6cm 17例,临床分期Ⅰ期20例、Ⅱ期25例,存在淋巴结转移11例,病理类型导管内癌3例、浸润性导管癌36例、粘液腺癌4例、低分化腺癌2例。观察组48例,年龄(49.03±9.85)岁,左侧29例、右侧19例,病灶≤2cm 31例、2~6cm 17例,临床分期Ⅰ期19例、Ⅱ期29例,存在淋巴结转移13例,病理类型导管内癌3例、浸润性导管癌40例、粘液腺癌3例、低分化腺癌2例。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在年龄、部位、病灶大小、临床分期、淋巴结是否转移以及病理类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方法: 治疗方法:术前常规禁食,行全身麻醉,术中常规监测。对照组采用保乳手术治疗,根据肿瘤所在部位作放射状或弧形切口,肿瘤位于外上象限附近则与腋窝淋巴结清扫做同一切口,否则做两切口;距肿瘤边缘1~2cm处将其完全切除,若位置较深,则常规切开胸大肌筋膜,清除周围脂肪和淋巴组织;切除物送病理学检查。观察组采用改良根治术治疗,根据肿瘤部位和乳房大小,设计横、纵梭形切口,潜行游离皮瓣,显露并清除胸大小肌间的脂肪和淋巴组织,最后清除乳房连同胸肌周围脂肪和淋巴组织;切除物送病理学检查。术后两组患者菌给予对症治疗。

乳腺癌骨转移的治疗方案参考

乳腺癌骨转移的治疗方案参考 乳腺癌是最易发生骨转移的肿瘤之一,骨转移较肺癌发生的多且早。发病年龄较轻,平均45岁,据报道,在所有乳腺癌中骨转移发生率高达65%-75%,这与乳腺癌良好的预后有关。因为乳腺癌患者发现骨转移灶之后的中位生存期仍长达2年,所以应采取相对积极的治疗策略。 对乳腺癌骨转移瘤多采用综合性治疗,包括手术、放疗、二磷酸盐类药物治疗、对原发病的系统治疗(全身化疗和分子靶向治疗)、疼痛治疗、营养支持治疗等。 一、外科治疗 手术治疗骨转移瘤的目的是延长生命、缓解症状、提高生存质量、预防或处理病理骨折、解除神经压迫。决定哪些病人最适合接受外科治疗,特别是进行预防性手术仍然较为困难。外科手术治疗乳腺癌骨转移的方法包括骨损伤固定术、置换术和神经松解术。固定术治疗可考虑选择性用于病理性骨折或脊髓压迫,预期生存时间>4周的乳腺癌骨转移患者。 预防性固定术可考虑选择性用于股骨转移灶直径>,或股骨颈骨转移,或骨皮质破坏>50%,预期生存时间>4周的乳腺癌骨转移患者。 当病变影响临近的关节或内固定不能提供早期和完全的负重时,就应采取肿瘤切除和关节成形术进行重建。假体应采用骨水泥固定,以利于早期恢复功能。因需要等待骨愈合及接受放疗,异体骨等生物重建方式不适合于骨转移瘤患者。随着四肢、脊柱内固定器材的改进,以及肿瘤假体的发展,使重建更加简单而持久,拓宽了骨转移瘤的手术治疗范围。 但由于乳腺癌的骨转移经常发生在脊柱等较复杂位置,所以手术难度较大,经常会造成切除不彻底的情况发生,导致复发或继续多发转移,所以手术治疗只适用于情况并不复杂的病情。 二、化疗 乳腺癌骨转移患者如果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均阴性、术后无病间隔期短、疾病进展迅速、合并内脏转移、对内分泌治疗无反应,则应考虑化疗。推荐化疗药物包括蒽环类、紫杉类、卡培他滨、长春瑞滨、吉西他滨,可以选择的化疗方案有CMF(环磷酰胺+甲氨蝶呤+5-氟尿嘧啶)、CAF(环磷酰胺+多柔比星+5-氟尿嘧啶)、AC(多柔比星+环磷酰胺)、AT(蒽环类+紫杉类)、XT(卡培他滨+多西他赛)和GT(吉西他滨+紫杉醇)方案。

乳腺癌手术方式的回顾和选择

乳腺癌手术方式的回顾与选择 来安县人民医院外科副主任医师盛晓梅 外科手术是治疗乳腺癌的主要手段,尤其对0、Ⅰ、Ⅱ、Ⅲ期乳腺癌的治疗方法,仍首选手术治疗。手术范围由最早期的局部切除发展到19世纪末的Halsted根治术;50年代的扩大根治术;60年代的改良根治术;自80年代以后的保乳手术。美国1982年保乳手术仅占7.2%,现在超过50%。而且还在继续增加。日本和香港也达40%和30%[1]。但国内大都采用根治及改良根治术,只部分医院在开展保留乳房的手术。本文旨在对几种常用的乳腺癌手术方式进行简单总结与比较。 一、乳腺癌根治术[2]:自Halsted创立至今已100多年,一直是外科界广泛采用的术式,也是乳腺癌根治术中首先被确立的一种术式。它的创立,在乳腺癌治疗史上具有深远意义,因为它使乳腺癌切除术后局部复发率由以往的60%以上减少至10%以下,故至今仍为治疗乳腺癌的主要术式之一。主要适用于Ⅱ期晚期及Ⅲ期病例。这一术式手术范围包括:(1)原发灶及区域淋巴结的整块切除,(2)切除全部乳腺组织,同时广泛切除其表面覆盖的皮肤,(3)切除胸大、小肌,(4)腋淋巴结作彻底的清除。李树玲等报道根治术666例,按国际分期统计其Ⅰ、Ⅱ、Ⅲ期的五年生存率分别为80%、69%、47%,效果较好。

但根治术也有一定禁忌症,1978年全国乳腺癌临床与基础理论座谈会曾提出过绝对禁忌症:①炎症样乳腺癌;②皮肤水肿,范围超过乳房面积的1/3;③乳房皮肤卫星结节;④癌瘤侵犯胸壁;⑤患侧上肢水肿;⑥胸骨旁肿物,示内乳淋巴结转移;⑦远处转移,包括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等。相对禁忌症:①癌瘤破溃;②皮肤水肿,范围不超过乳房面积的1/3;③癌瘤与胸大肌固定;④肿大的腋淋巴结直径超过2.5厘米;⑤腋淋巴结互相粘连或与皮肤、深部组织粘连。兼有上述五条中任何二条或二条以上时,也视为根治术的禁忌。 二、扩大根治术[3][4]:20世纪50年代,人们认为乳腺癌是局部疾病,其扩散是遵循时间与解剖学的规律进行的,初期沿着局部淋巴结,以后再出现血道扩散。而内乳淋巴结也是乳腺癌转移的第一站引流淋巴结。为了清楚内乳淋巴结,故在根治术的基础上又出现了一种新术式----即扩大根治术。该术式自创立以来历时近70年,对提高乳腺癌的疗效起了一定作用,主要是为了清除内乳淋巴结,尤适用Ⅱ、Ⅲ期,肿瘤位于乳房内侧或中央的病例,扩大根治术确实祈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就是目前在我国大多数医院对部分Ⅲa期乳腺癌仍采用该术式。 三、简化根治术:顾名思义是在手术步骤上稍加简化的根治术,也有人称改良根治术,仿根治术。基本方法是:全乳房及胸大肌筋膜切除加腋淋巴结清除----即Auchincloss手术。也有人将胸小肌一并切除----即Patey Dyson手术。最先由Moore(1867)提出,早年作为根治性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