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思考题

微生物学思考题
微生物学思考题

第一章的复习思考题

1,发酵及发酵工程的定义

狭义“发酵”的定义在生物化学或生理学上发酵是指微生物在无氧条件下,分解各种有机物质产生能量的一种方式,或者更严格地说,发酵是以有机物作为电子受体的氧化还原产能反应。如葡萄糖在无氧条件下被微生物利用产生酒精并放出二氧化碳。同时获得能量,丙酮酸被还原为乳酸而获得能量等等。

广义“发酵”的定义工业上所称的发酵是泛指利用生物细胞制造某些产品或净化环境的过程。它包括厌氧培养的生产过程,如酒精、丙酮丁醇、乳酸等,以及通气(有氧)培养的生产过程,如抗生素、氨基酸、酶制剂等的生产。产品有菌体细胞、酶,细胞代谢产物,生物转化产品等。

Fermentation Engineering应用微生物学等相关的自然科学以及工程学原理,利用微生物等生物细胞进行酶促转化,将原料转化成产品或提供社会性服务的一门科学。

2,发酵工程的特点

发酵和其他化学工业的最大区别在于它是生物体所进行的化学反应。

1,发酵过程一般来说都是在常温常压下进行的生物化学反应,反应安全,要求条件也比较简单。

2,发酵所用的原料简单粗放。通常以淀粉、糖蜜或其他农副产品为主,只要加入少量的有机和无机氮源就可进行反应。微生物因不同的类别可以有选择地去利用它所需要的营养。基于这一特性,可以利用废水和废物等作为发酵的原料进行生物资源的改造和更新。

3,发酵过程是通过生物体的自动调节方式来完成的,反应的专一性强,因而可以得到较为单一的代谢产物。

4,发酵过程中对杂菌污染的防治至关重要。除了必须对设备进行严格消毒处理和空气过滤外,反应必须在无菌条件下进行。

5,由于生物体本身所具有的反应机制,能够专一性地和高度选择性地对某些较为复杂的化合物进行特定部位地氧化、还原等化学转化反应,也可以产生比较复杂的高分子化合物。

6,微生物菌种是进行发酵的根本因素,通过变异和菌种筛选,可以获得高产的优良良菌株并使生产设备得到充分利用,也可以因此获得按常规方法难以生产的产品。

7,工业发酵与其他工业相比,投资少,见效快,并可以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

3,发酵的分类

1,按发酵原料来区分糖类物质发酵石油发酵废水发酵

2,按发酵产物区分酒精发酵有机酸发酵氨基酸发酵酶制剂发酵抗生素发酵维生素发酵

3,按发酵形式来区分固态发酵深层液体发酵

4,按发酵工艺流程区分分批发酵连续发酵流加发酵

5,按发酵过程中对氧的不同需求来分厌氧发酵通风发酵

4,发酵产品的类型

菌体细胞,酶,细胞代谢产物,生物转化产品等

5,微生物代谢产物的类型及其之间的关系

代谢产物的类别

?初级代谢产物:氨基酸、核苷酸、蛋白质、核酸、脂类和碳水化合物等。

?次级代谢产物:有些微生物的稳定期培养物中所含有的化合物,并不在营养期时出

现,而且未见到对细胞代谢功能有明显的影响。例如,抗生素。

6,发酵过程的组成

?繁殖种子和发酵生产所用的培养基组份确定;

?培养基、发酵罐及其附属设备的灭菌;

?培养出有活性、适量的纯种,接种入生产容器中;

?微生物在最适合于产物生长的条件下,在发酵罐中生长;

?产物提取和精制;

?过程中排出的废弃物的处理

7,发酵生产成立的条件

某种适宜的微生物

保证或控制微生物进行代谢的各种条件(培养基组成,温度,溶氧pH等)

进行微生物发酵的设备

提取菌体或代谢产物,精制成产品的方法和设备

8,发酵工业发展的阶段及大致年代

(国外)发酵工业发展的阶段:

?天然发酵阶段(古代~1900年)

?纯培养技术的建立(1905年~)

?通气搅拌发酵技术的建立(1940年~)

?开拓发酵原料时期(1960年~)

?基因工程阶段(1979~)

9,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较,我国发酵工业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多数工厂规模小、效益低

2,生产技术水平比较低

3,产品品种单一,结构不合理

4,应用的深度和广度不够

5,技术装备和检测手段落后,自动化水平低

6,综合利用和环境治理差

第二章的复习思考题

1,微生物代谢调节和微生物代谢调控的概念

代谢调节(regulation of metablism)是指微生物的代谢速度和方向按照微生物的需要而改变的一种作用。

酶量的调节

酶活性的调节

微生物代谢的控制是指运用人为的方法对微生物的代谢调节进行遗传改造和条件的控制,以期按照人们的愿望,生产有用的微生物制品。

2,为何要进行微生物的代谢调控

3,微生物代谢调节的方式

细胞透性的调节

代谢途径区域化

代谢流向的调控

代谢速度的调控

4,从本质上来说,微生物的代谢是通过哪两种方式来进行的

微生物代谢是通过酶量调节和酶活性调节两种方式来调节的。5,酶合成调节的方式及其定义、机制

?酶合成的诱导

?酶合成的阻遏

6,酶活性调节的定义、方式

酶活性调节是指一定数量的酶,通过其分子构象或分子结构的改变来调节其催化反应的速率

调节方式激活已有酶的活性抑制已有酶的活性

7,有分支代谢途径的调节方式有哪些

顺序反馈抑制(sequential feedback inhibition)

同工酶的反馈抑制(isoenzyme feedback inhibition)

协同反馈抑制(concerted feedback inhibition)

累积反馈抑制(cumulative feedback inhibition)

超相加反馈抑制(cooperative feedback inhibition)

8,酶活性的调节机制可用什么理论来解释

别构调节理论(其核心是酶分子构象的改变)

酶分子的化学修饰理论(其核心是酶分子结构的改变)。

9,初级代谢的调节有哪几种方式

产能代谢的调节:能荷调节(Energy Charge Regulation)

核蛋白体合成的调节(Regulation of Ribosome Synthesis)

氨基酸、核苷酸合成代谢的调节(Regulation of amino acids and nucleotide metabolism)

10,次级代谢的调节方式

初级代谢对次级代谢的调节

碳代谢物的调节作用

氮代谢物的调节作用

磷酸盐的调节作用

次级代谢中的诱导作用及产物的反馈作用

次级代谢中细胞膜透性调节

11,提高初级和次级代谢产物产量的方法

提高初级代谢产物产量的方法

1,使用诱导物

2,除去诱导物——选育组成型产生菌

3,降低分解代谢产物浓度,减少阻遏的发生

4,解除分解代谢阻遏——筛选抗分解代谢阻遏突变株

5,解除反馈抑制——筛选抗反馈抑制突变株

6,防止回复突变的产生和筛选负变菌株的回复突变株

7,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

8,筛选抗生素抗性突变株

9,选育条件抗性突变株

10,调节生长速率

11,加入酶的竞争性抑制剂

提高次级代谢产物产量的方法

1,补加前体类似物

2,加入诱导物

3,防止碳分解代谢阻遏或抑制的发生

4,防止氮代谢阻遏的发生

5,筛选耐前体或前体类似物的突变株

6,选育抗抗生素突变株

7,筛选营养缺陷型的回复突变株

8,抗毒性突变株的选育

12,高浓度细胞培养的目的、原理、优点、方法及存在的问题目的

微生物液体发酵大都采用分批培养,这种培养方式的缺点是:发酵液中最终细胞浓度不高。如果通过改进工艺技术,使发酵液中微生物细胞增殖很高的浓度,那么,高浓度的细胞将会产生高浓度的发酵产物,便于下游操作,提高发酵设备的利用率,节约能源,降低生产成本。基于这种目的,人们开始研究微生物高细胞浓度的培养技术。采用高细胞浓度培养技术,发酵液中菌体浓度比分批式培养可高10倍以上。例如用高细胞浓度连续培养技术,培养大肠杆菌HBl01(pPAKS2),可得到95g/L的菌体。用同样的方法培养酒精酵母可得到219g /L的菌体。而一般用分批法培养酵母和细菌,得到的菌体浓度仅为10g/L左右。

原理

采用一定的工艺技术,保证微生物生长的适宜条件,延长微生物的指数增殖过程,从而得到高浓度的细胞。

优点

便于下游操作,提高发酵设备的利用率、节省能源

方法

流加培养、连续培养

存在的问题

受(培养基流加控制与其他条件控制、菌体分离装置的效能、菌种退化)的影响

第三章的复习思考题

1,次级代谢和次级代谢产物的概念

次级代谢:是指微生物在一定的生长时期(一般是稳定生长期),以初级代谢产物为前体,合成一些对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没有明确功能的物质的过程。微生物在这一过程产生的产物即为次级代谢产物

2,次级代谢产物的分类

?根据产物合成途径,我们可将次级代谢分为与糖代谢有关的类型、与脂肪酸代谢有关的类型、与氨基酸代谢有关的类型、与萜烯和甾体化合物有关的类型、与TCA环有关的类型五种类型。2,根据产物的作用区分类型抗生素激素生物碱毒素维生素色素

3,次级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模式

次级代谢产物的合成是以初级代谢产物为前体,进入次级代谢产物合成途径后,大约经过三个步骤,合成次级代谢产物。

?前体聚合:前体单元在合成酶催化下进行聚合。

?结构修饰:聚合后的产物再经过修饰反应如环化、氧化、甲基化、氯化等。

?不同组分的装配

4,在微生物的氢代谢过程中,关键的酶是什么酶,它有哪些类型?氢化酶是氢细菌进行无机化能营养方式生长的关键酶,在多数氢细菌中,有两种氢化酶,其结构和功能各不相同

?颗粒状氢化酶(particulate hydrogenase

?可溶性氢化酶(so1uble hydrogenase)

5,氢效应的概念及产生的原因

当氢细菌以无机化能营养方式生长时,H2的存在能阻抑菌体对有机物(如对果糖)的利用,这种现象称为氢效应。其原因有两方面:

–果糖的利用是通过ED途径进行的。当有氢存在时,分子氢使ED途径中酶合成的诱导受到抑制,因而不能利用ED途径分解有机物,包括果糖。

–果糖经ED途径分解的关键是进行脱氢氧化。在氢细菌体内NAD(P)+是有限的,当有O2和H2时,氢化酶催化生成NAD(P)H,菌体内NAD(P)+减少。由

于果糖分解脱下的氢不能交给NAD(P)+(因消耗于环境中氢的还原)故在这种

情况下不能利用果糖等有机物。其实质是氢细菌中的氢化酶与ED途径的关

键酶,脱氢酶争夺体内有限的NAD(P)+,而使生长停止。

6,二氧化碳固定的概念、方式、生理意义

将空气中的CO2同化成细胞物质的过程称为CO2固定作用。

CO2的固定方式有自养型和异养型两种。

自养微生物(包括光能自养和化能自养)固定CO2的途径

异养型CO2固定异养型C02的固定主要是合成TCA环的中间产物

生理意义(?) CO2是自养微生物的唯一碳源。异养微生物也能利用CO2作为补助的碳源。异养微生物依靠固定C02生成四碳二羧酸,补充TCA环的中间产物。

7,什么是卡尔文循环,它由哪几个部分组成

二磷酸核酮糖环这个途径最初是由卡尔文(Calvin)等研究绿藻的光合作用时查明的,所以又称为卡尔文环。二磷酸核酮糖环是所有光能自养和化

能自养微生物所共有的途径。

卡尔文循环固定CO2的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羧化、还原、再生。

卡尔文环中包括了BMP和HMP途径中的某些反应,但是卡尔文环有自身

的关键酶系,而且这些酶系所催化的反应都是不可逆的,它们是1,5-二磷

酸核酮糖羧化酶,1,7-二磷酸景天庚酮糖磷酸酯酶和5-磷酸核酮糖激酶。

由于这些酶存在,保证卡尔文环能沿合成方向运行。

8,Metabolic engineering

?Targeted improvement of cellular activities by manipulation of enzymatic, transport, and regulatory functions of the cell with the use of rDNA

technology.

?代谢工程设计改变代谢流扩展代谢途径构建新的代谢途径

代谢工程的基本思路

9,

系统生物学是研究一个生物系统中所有组成成分(基因、mRNA、蛋白质等)的构成,以及在特定条件下这些组分间的相互关系的学科。

系统生物学的目标就是要得到一个理想的模型,使其理论预测能够反映出生物系统的真实性。

第四章的复习思考题

1,原料的定义及选择原则

原料的定义从工艺角度来看,凡是能被生物细胞利用并转化成所需的代谢产物或菌体的物料,都可作为发酵工业生产的原料。

选择原则

?原料价格低廉;

?因地制宜,就地取材;

?原料资源要丰富,容易收集;

?原料要容易贮藏;

?对人体无害,影响发酵过程的杂质含量因应当极少,或者几乎不含;

?适合微生物的需要和吸收利用。

?对生产中除发酵以外的其他方面,如通气、搅拌、精制、废弃物的处理等所带来的困难最少。

在确定原料选择原则时需注意的问题

所选用的培养基与所使用的发酵器的结构有关。

从实验室规模放大到实验工厂规模,以至于放大到工业生产规模,都要考虑培养基的组份的变化。

培养基的组成,除了考虑到菌体生长和产物的形成的需要外,还要考虑到培养基的pH 变化、泡沫的形成、氧化还原电位和微生物的形态等,而且还有前体和代谢抑制剂的需要

2,培养基设计的基本原则及如何进行培养基的设计

基本原则培养基的组成必需满足细胞的生长和代谢产物所需的元素,并能提供生物合成和细胞维持活力所需要的能量。

如何进行培养基的设计

(1)作出细胞生长和产物形成的化学计算的平衡

碳源和能源+氮源+其他需要→细胞+产物+CO2+H2O+热量

(2)组成微生物的元素包括C、H、O、N、S、P、Mg和K(见下表),这些元素都要在方程式中予以平衡

(3)有些微生物无力的合成特定营养物,如氨基酸、维生素或核苷酸。一旦测出其中一种是生长因子,就要在培养基中加入适量的纯净的化合物或含有该物质的混合物。

(4)碳源具有生物合成的底物和能源的双重作用,在需氧条件下,对碳源的需要量可以从菌体对底物的产率系数(Yx/s)推算而得。

3,为何要进行原料预处理及原料预处理的方法

预处理的必要性

1,发酵工厂在进行生产前,必须先将原料中混杂的小铁钉、杂草、泥快和石头等杂质除去,保证后续工序生产的正常和顺利进行。

2,为保证后续工序生产的正常和顺利进行,还需对原料进行适当加工。

3,为保证生产环境的清洁,必须采用适当的输送方式将原料从仓库运送至配料罐或反应器。原料预处理的方法

1,原料除杂

?筛选

?风选

?磁力除铁

2,原料的粉碎

粉碎方法:干粉碎湿粉碎

常用的粉碎机械锤式粉碎机辊式粉碎机

3,原料的输送

?机械的输送:为了是物料能起到混合搅拌和输送作用,固体输送主要是采用机械输送

?气流输送:是在输送管道中,空气以高速流动,借助气流的动能,使物料在气流中被悬浮输送

(1)机械的输皮带输送机斗式提升机螺旋输送机

(2)气流输送垂直管中的悬浮输送水平管中的悬浮输送

4,原料粉碎的目的和方法

粉碎的目的:

?增加原料受热面积

?粉末状原料加水混合后容易流动输送

原料粉碎的力学分析挤压粉碎冲击粉碎研磨粉碎剪切粉碎劈裂粉碎

粉碎方法干粉碎湿粉碎

常用的粉碎机械锤式粉碎机辊式粉碎机

5,垂式粉碎机生产能力的计算

6,干法粉碎和湿法粉碎工艺的比较

干法粉碎粗碎:原料过磅称重后,进入输送带,电磁除铁后进行粗碎。粗碎后的物料应能通过6~10mm的筛孔,然后再送去进行细粉碎。粗砰常用的设备是轴向滚筒式粗碎机,也有用锤式粉碎机进行粗碎的例子细碎:经过粗碎的原料进入细碎机,细碎后的原料颗粒一般应通过1.2~1.5mm的筛孔。也有采用1.8~2.0mm筛孔的。常用的细碎设备是锤式粉碎机

风选送料部分湿法除尘部分破碎部分预热部分

湿法粉碎工艺优点

?彻底消除了粉尘的危害,改善了劳动条件,降低了原料的损耗

?提高了原料的粉碎细度

?节省了蒸煮时所消耗的蒸气

?粉碎机部件(特别是刀片)的磨损减少

?设备简单,对厂房要求不高

7,原料输送的方法

(1)机械的输送皮带输送机斗式提升机螺旋输送机

(2)气流输送垂直管中的悬浮输送

水平管中的悬浮输送

8,气流输送的原理、流程和优点

气流输送方法,是借助气流的动能,使管道中的物料被悬浮输送。可见物料在气流中的悬浮问题是很重要的。颗粒在垂直管中和水平管中的悬浮机理及运动状态是不一样的。

垂直管中的悬浮输送

水平管中的悬浮输送

气流输送的流程

?吸引式流程(真空输送)

?压送式流程(压力输送)

?混合式气流输送流程(真空、压力输送)

优点

设备简单

占地面积小

费用少

连续化自动化改善了劳动条件

输送能力和距离有较大的变动范围

在气流输送的同时,还可对物料进行加热、冷却、干燥等操作

9,颗粒在垂直管道和水平管道中悬浮输送的机理

垂直管中的悬浮输送机理

?设物料小颗粒,在静止的空气中自由降落,颗粒上作用力有三:颗粒重力Ws,浮力Wa,及空气阻力fs。

?当Ws = Wa + fs时颗粒在空气中以不变的速度μt作匀速降落,称为颗粒的

自由沉降。

?根据相对运动的原理,当空气以颗粒的沉降速度自下而上流过颗粒时,颗粒必将自由悬浮在气流中。这时的气流速度称为颗粒的悬浮速度。

?如果气流速度大于颗粒的悬浮速度,则在气流中悬浮的颗粒,必将为气流带走,而发生了气流输送。这时的气流速度又称气流的输送速度。

水平管中的悬浮输送机理

?颗粒在水平管中的悬浮,较为复杂。颗粒所以能克服重力而悬浮在气流中,是由于下列几种力作用的结果

–气流为湍流运动状态

–湍流状态的气流,沿管截面上的气速分布

–颗粒在气流中,除随同气流一道运动外,还有颗粒的自身旋转运动

–由于颗粒形态不规则而产生的气流推力的垂直分力

–由于颗粒间的碰撞或颗粒与管壁间碰撞而产生的垂直方向的反作用分力

颗粒在垂直管中的运动状态

?气流速度=粒子的悬浮速度时,颗粒在气流中呈流态化状态,自由悬浮在气流中;

?气速大于悬浮速度,进行气流输送,颗粒基本上是均匀分布于气流中。

颗粒在水平管中的运动状态

?当气流速度很大时,颗粒全部悬浮,均匀分布于气演中,呈现所谓悬浮流状态。

?当气流速度降低时,一部分颗粒沉积管下部,但没有降落在管壁上,整个管截面上出现上部颗粒稀薄,下部颗粒密集的所谓两相流动状态,这种状态为悬浮输送的极

限状态。

?当气速进一步降低,将有颗粒从气流中分离出来沉于管底,沿管底滑动或停止移动产生堆积。而上部悬浮的颗粒愈来愈少,大部颗粒堆积底部,形成“小砂丘”向前

推移,产生所谓团块流

10,气流输送中常用除尘装置有哪几种

?常用的除尘器

–离心式除尘器

–袋滤器

–湿式除尘器

11,淀粉原料水-热处理的定义及目的

1)水-热处理的概念

?将淀粉质原料与水一起,在高温高压或低温低压的条件下进行处理的过程。

(2)水-热处理的目的

?淀粉原料经过水热处理,使淀粉从细胞中游离出来,并转化为溶解状态,以便淀粉酶系统进行糖化作用,这就是原料水-热处理的主要目的。

12,淀粉的膨胀、糊化和液化

?膨胀:淀粉是一种亲水胶体,遇水加热后,水分子渗入淀粉颗粒的内部,使淀粉分子的体积和重量增加,这种现象称为膨胀。

?糊化:在温水中,当淀粉颗粒无限膨胀形成均一的粘稠液体的现象,称为淀粉的糊化。此时的温度称为糊化温度。

?溶解或液化:淀粉糊化后,如果提高温度至 130℃,由于支链淀粉的全部(几乎)溶解,网状结构彻底破坏,淀粉溶液的粘度迅速下降,变为流动性较好的醪液,这种现象称为淀粉的溶解或液化。

13,在淀粉的水-热处理过程中有哪些反应(变化)是我们所不希望的

?淀粉的变化

–自糖化:在50~60℃预煮时,原料自身的淀粉酶系统活化,并分解淀粉生成糖和糊精

–酸水解:在微酸条件(pH5.6~6.3),淀粉的局部酸水解现象

–在70℃以下,水解的产物是糖,75~80℃产物是糊精。

?糖的变化

①己糖的变化(葡萄糖和果糖):果糖在酸性介质中不稳定,由于容易开

链,所以较易分解。部分的 5-羟甲基糖醛缩合生成黄棕色色素。

②戊糖的变化:蒸煮过程中戊糖和己糖一样脱水生产糠醛,但是后者比羟

甲基糠醛稳定。

③焦糖化:当温度达到糖的熔点时(185℃),糖分脱水形成黑色无定形

物,统称焦糖。焦糖不仅不能被发酵利用,而且还会阻碍糖化酶对淀粉

的糖化作用,影响微生物的生长。焦糖化反应在高浓度醪液中比低浓度

中较易进行。在不易与溶液接触的地方(如蒸煮锅的死角),或锅壁局

部过热处都容易发生。

④氨基糖反应:还原糖与氨基酸之间产生的呈色反应称为氨基糖反应。氨

基糖反应不是一个简单的聚合反应,而是一个过程相当复杂的反应

14,淀粉的酶法液化和糖化工艺常用到的酶有哪些及各自的作用专一性

?α-淀粉酶:其作用是将淀粉迅速水解为糊精及少量麦芽糖,对淀粉的作用,可将长链从内部分裂成若干短链的糊精,所以也称内切淀粉酶。淀粉受到α-淀粉酶的作用后,遇碘呈色很快反应,如下表现:

蓝→紫→红→浅红→不显色(即碘原色)

?糖化酶:作用于淀粉的l,4键结合,能从葡萄糖键的非还原性末端起将葡萄糖单位一个一个的切断,因为是从链的一端逐渐地一个个地切断为葡萄糖,所以称为外切淀粉酶。

?β-淀粉酶:β-淀粉酶能水解α-1,4糖苷键,不能水解α- 1,6糖苷键,遇此键水解停止,也不能越过继续水解。水解由淀粉分子的非还原末端开始,水解相隔的α- 1,4键麦芽糖,届于β-构型。故叫β-淀粉酶,β-淀粉酶届于外切酶,水解

产物只有麦芽糖。

?异淀粉酶:异淀粉酶能水解支链淀粉和糖原分子中支叉地位的α- 1,6糖苷键,使支叉结构断裂。但对于直链结构中的α- 1,6糖苷键却不能水解。

?普鲁蓝酶能水解支叉结构和直链结构的α- 1,6糖苷键、支链淀粉、糖原和其β-极限糊精及普鲁蓝分子中的β- 1,6键。异淀粉酶或普鲁蓝酶与β-淀粉酶合并水解,能使支叉开裂,使β-淀粉酶继续水解,大大提高麦芽糖的产率?

15,酶法液化的工艺有哪几种及各自的优缺点

间歇(升温)液化法

优点:此方法简便

缺点:效果较差,能耗大,原料利用率低,过滤性能差。

半连续(高温)液化法(喷淋连续进出料液化法)

优点:设备和操作简单,效果比间歇液化好。

缺点:不安全,蒸汽耗量大,温度无法达到最佳温度,液化效果差,糖液过滤性能也差。

连续(喷射)液化法

优点:设备小,便于连续操作,原料利用率高,转化率高,蛋白质凝聚好。

缺点:但要求一定压力的蒸汽,进出料的速度要稳定。

16,淀粉液化效果的标准

液化效果的标准

?液化要均匀

?蛋白絮凝效果好

?液化彻底(60?C时液化液要稳定,不出现老化现象,不含不溶性淀粉颗粒,液化液透明、清亮)

液化程度的控制

?I2试

?测定DE值

–DE值高,糊精太小,不利于糖化酶作用,影响催化效率,终点DE值低。

–DE值低,液化不彻底,糖化速度慢,酶用量大,时间长,过滤性能差。

?透光率和澄清度

17,淀粉糖化的定义和目的

?糖化:以无机酸或酶为催化剂,在一定温度下使淀粉水解,将淀粉全部或部分转化为葡萄糖等可发酵性糖的过程。

?糖化剂:糖化过程中所用的催化剂。包括无机酸和酶。

?糖化的目的:将淀粉转化为可发酵性糖

18,淀粉糖化的理论收率、实际收率和淀粉转化率的定义及计算?理论收率(111.11%)

(C6H10O5)n + H2O nC6H12O6

162 18 180

?实际收率(105%~108%)

19,DE值的定义

DE值:糖化液中还原糖含量(以葡萄糖计)占干物质的百分率,用以表示淀粉糖的糖组成。

还原糖用斐林法或碘量法测定,干物质用阿贝折光仪测定。

20

,淀粉糖化的工艺有哪几种,比较各自的优缺点

(1)酸解法(酸糖化法)

?定义:以酸(无机酸或有机酸)为催化剂,在高温高压下将淀粉水解为葡萄糖的方法。

?优点:

–工艺简单,设备较单一

–水解时间短,设备周转快

?缺点:

–需耐高温、高压和耐腐蚀的设备

–副产物多,淀粉的转化率低

–对原料要求高

–废水难处理

(2)酶解法

?定义:以酶为催化剂,在常温常压下将淀粉水解为葡萄糖的方法。包括液化和糖化两个过程,故又称双酶水解法。

?优点:

–反应条件温和

–副反应少,淀粉质量高

–可在较高淀粉浓度下水解,对预料要求不高

–糖液的质量高、营养物质较丰富

?缺点:

–水解时间长,夏天糖液容易变质

–设备较多

酶法糖化的工艺流程

液化→糖化→灭酶→过滤→贮糖计量→发酵

糖化方法的比较

?水解时间:酸法短,酶法长

?水解程度:酶法高

?糖液杂质:酶法低,酸法高

?综合

21,糖蜜原料的来源、特点及常用的处理方法

1,来源甘蔗糖厂的副产物甜菜糖厂的副产物

2,特点

糖蜜中干物质的浓度很大,约在80-90 Bx,

糖蜜中一般含有大量杂菌,主要为产酸细菌;

重金属离子,主要是钙,铅等离子,对微生物会有抑制;

糖蜜中除了糖之外,还含有含N化合物,氨基酸,维生素。

3,糖蜜前处理的方法

1,加酸通风沉淀法

2,加热加酸沉淀法

3,添加絮凝剂澄清处理法

22,在发酵培养基中添加前提物质、抑制剂和促进剂为何能提高产物的产量

一、生物合成的前体物质

?指某些化合物加入到发酵培养基中,能被微生物在生物合成过程中结合到产物分子中去,其自身结构并无多大变化,但产量却因前体的加入有较大提高

二、抑制剂

?加入后会抑制某些代谢途径的进行,使另一途径活跃,从而获得人们所需要的某种代谢产物,或使正常代谢的某一代谢中间物积累。

?最初应用于甘油发酵,抗生素工业应用最多。

三、促进剂

?指那些既不是营养物,又不是前体,但能提高产量的添加剂,如酶生产中的诱导物或表面活性剂等。

?诱导剂能增加细胞的产酶速度,提高产酶量,但不能从根本上改变细胞原有的蛋白质模板,包括酶的底物,底物类似物,及被转化为诱导物的前替

物质。

?表面活性剂

?改变了细胞膜的通透性

?同时增强了氧的传递速度,改变了菌体对氧的有效利用。

(22,糖化的过程检测)

?检验液化:是否有淀粉,用碘液,是否呈兰色;

?检验糖化:是否水解完全

–测定还原糖;

–用无水酒精。

第五章的复习思考题

1,何谓培养基的灭菌,它和消毒有和区别

培养基灭菌的定义是指从培养基中杀灭所有细菌营养体及其孢子,或从中将其除去。工业规模的液体培养基灭菌,杀灭杂菌比除去杂菌更为常用。

灭菌与消毒的区别

?灭菌: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死或除去环境中所有微生物,包括营养细胞、细菌芽孢和孢子

?消毒: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死物料、容器、器皿内外的病源微生物。

2,常用的灭菌方法

?化学法

–化学药品灭菌法

?物理法

–干热灭菌法

–湿热灭菌法

–射线灭菌法

3,致死温度、微生物热阻的定义

?杀死微生物的极限温度称为致死温度。在致死温度下,杀死全部微生物所需的时间称为致死时间;在致死温度以上,温度愈高,致死时间愈短。

?微生物的热阻:是指微生物在某一特定条件(主要是温度和加热方式)下的致死时间。相对热阻是指某一微生物在某条件下的致死时间与另一微生物在相同条件

下的致死时间的比值

4,湿热灭菌的原理和优点

每一种微生物都有一定的最适生长温度范围。当微生物处于最低温度以下时,代谢作用几乎停止而处于休眠状态。当温度超过最高限度时,微生物细胞中的原生质胶体和酶起了不可逆的凝固变性,使微生物在很短时间内死亡,加热灭菌即是根据微生物这一特性而进行的。

?蒸汽来源容易,操作费用低,本身无毒;

?蒸汽有强的穿透力,灭菌易于彻底;

?蒸汽有很大的潜热;

?操作方便,易管理。

5,从工程角度看,设计一个培养基的湿热灭菌过程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6,根据微生物的热死灭动力学方程和温度对微生物热死灭常熟(K)

的影响,论述为什么采用高温短时间灭菌既有利于杀灭微生物又有利于减少营养物质的破坏

实验证明,微生物营养细胞的均相热死灭动力学符合化学反应的一级反应动力学,即:

N :任一时刻的活细菌浓度(个/L )

t :时间(min )

微生物的热死灭动力学接近一级反应动力学,它的比热死灭速率常数K 与灭菌温度T 的关系可用阿累尼乌斯方程表征 A :频率因子(min -1)

ΔE :活化能(J/mol )

R :通用气体常数[J/(mol.k )]

从方程(4)可以看出:

(1)活化能ΔE 的大小对K 值有重大影响。其它条件相同时,ΔE 越高,K 越低,热死速率越慢。

(2)不同菌的孢子的热死灭反应ΔE 可能各不相同。

K 是ΔE 和T 的函数,K 的对T 的变化率与有关,对方程(5)两边对T 取导数,得方程(6)。由方程(6)可得出结论:反应的ΔE 越高,lnK 对T 的变化率越大,即T 的变化对K 的影响越大。试验表明,细菌孢子热死灭反应的ΔE 很高,而某些有效成分热破坏反应的ΔE 较低。将温度提高到一定程度,会加速细菌孢子的死灭速度,缩短灭菌时间。由于有效成分的ΔE 很低,温度的提高只能稍微增大营养物质破坏速度,但由于灭菌时间的显著缩短,有效成分的破坏反而减少。

7, 间歇灭菌的成功的要素及注意事项\

成功的要素

? 内部结构合理(主要是无死角),焊缝及轴封装置可靠,蛇管无穿孔现象 ? 压力稳定的蒸汽

? 合理的操作方法。

注意事项

? 温度和压力的关系

? 泡沫问题

? 投料过程中,麸皮和豆饼粉等固形物在罐壁上残留的问题

()

1N k dt

dN

?=-()

4/RT E e A K ?-?=()

62ln T R E dT K

d ??=

?灭菌结束后应立即引入无菌空气保压

8,常用的连续灭菌工艺有哪几种

常用的连续灭菌工艺有喷射加热、薄板换热器和喷淋冷却。

9,连续灭菌和间歇灭菌的比较

1,连续灭菌的优缺点

?优点

–保留较多的营养质量

–容易放大

–较易自动控制;

–糖受蒸汽的影响较少;

–缩短灭菌周期;

–在某些情况下,可使发酵罐的腐蚀减少;

–发酵罐利用率高;

–蒸汽负荷均匀。

?缺点

–设备比较复杂,投资较大。

2,分批灭菌的优缺点

?优点

–设备投资较少

–染菌的危险性较小

–人工操作较方便

–对培养基中固体物质含量较多时更为适宜

?缺点

–灭菌过程中蒸汽用量变化大,造成锅炉负荷波动大,一般只限于中小型发酵装置。

10,影响灭菌的因素

?培养基成分对灭菌的影响

–油脂,糖类及一定浓度的蛋白质可增加微生物的耐热性,另一些物质,如高浓度的盐类,色素等可削弱其耐热性。

?培养基的物理状态对灭菌的影响

?培养基中微生物数量对灭菌的影响

?培养基中氢离子浓度对灭菌的影响

–培养基中氢离子浓度直接影响灭菌的效果。培养基的酸碱度越大,所需杀灭微生物的温度越低。

?微生物细胞中水分对灭菌的影响

–细胞含水越多,蛋白质变性的温度越底

?微生物细胞菌龄对灭菌的影响

–老细胞水分含量低、低龄细胞水分含量高

?空气排除情况对灭菌的影响

?搅拌对灭菌的影响

?泡沫对灭菌的影响

第六章的复习思考题

1,何谓无菌空气,发酵工业对空气无菌程度的要求

无菌空气的概念

发酵工业应用的“无菌空气”是指通过除菌处理使空气中含菌量降低在一个极低的百分数,从而能控制发酵污染至极小机会。此种空气称为“无菌空气”。

不同的发酵过程,对空气无菌程度的要求也不同。影响因素是比较复杂的,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而订出具体的工艺要求。

一般按染菌机率为10-3。来计算,即1000次发酵周期所用的无菌空气只允许1~2次染菌。

2,空气含菌量的测定方法

?培养法:微生物学中已介绍过

?光学法:用粒子计数器通过微粒对光线的散射作用来测量粒子的大小和含量

3,空气除菌的方法有哪些、这些方法的原理和优缺点

?辐射灭菌

?加热灭菌

?静电除菌

?介质过滤

一、辐射灭菌

1,原理

?α射线、X射线、β射线、γ射线、紫外线、超声波等从理论上讲都能破坏蛋白质,破坏生物活性物质,从而起到杀菌作用。

2,应用范围

?通常用于无菌室和医院手术室。

3,缺点

?杀菌效率较低,杀菌时间较长。一般要结合甲醛蒸汽等来保证无菌室的无菌程度。

三、静电除菌

1,原理

?利用静电引力来吸附带电粒子而达到除尘、除菌的目的。

2,优点

?阻力小,约1.01325×104Pa

?染菌率低,平均低于10-15%

?除水、除油的效果好

?耗电少

3,缺点

?设备庞大、一次性投资较大、捕集率尚嫌不够,需要采取其它措施。

4,介质过滤除菌的定义,机理;过滤介质的类型

利用有孔介质从气体中除去微生物

过滤机理直接拦截惯性撞击扩散拦截

表面过滤介质:编织网粉末烧结

深度过滤介质:纤维材料结构棉花活性炭或玻璃纤维有机合成纤维

浇铸膜结构

5,常见的空气过滤除菌工艺流程的分析计算

6, 过滤效率、对数穿透律

力的指标。

7, 传统空气过滤除菌工艺中的主要设备有哪些

1,深层棉花、活性炭过滤器

2,滤纸过滤器

3,金属过滤器

微生物学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 一.微生物有哪些主要类群?有哪些特点? 答:类群:1.真核细胞型;2.原核细胞型:细菌,放线菌,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式体; 3.非细胞型:病毒。 特点:1.体小,面积大 2.吸收多,转化快3.生长旺,繁殖快4.分布广,种类多 5.适应强,易变异二.你认为现代微生物学的发展有哪些趋势? 答:研究领域有制药、治理环境污染等,微生物的基因科学,微生物病毒学,现代微生物学已发展出很多的分支学科,如病毒学,微生物基因组学,应用微生物(生物农药,浸矿微生物等),病源微生物(主要指细菌),海洋微生物,古细菌等,现代微生物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菌种的遗传背景,市场化应用等,食品微生物快速检测技术、食用菌的生产、功能性成分的提取等。 三.简述微生物与制药工程的关系。 答:1.人类除机械损伤外的疾病都是由微生物造成的 2.微生物又是人用来防治疾病的常用方法 3.微生物在自然环境中分布广泛来源很多 4.微生物的代谢产物相当多样,可用于生物制药 5.微生物和人之间的关系,涉及人、微生物、植物的协同进化 6.遗传学与生态学 名词对照: 古菌域:Archaea 三域学说分为古菌域、细菌域、真核生物域,古菌域为其中一大类别。(不确定)细菌域:bacteria 三域学说分为古菌域、细菌域、真核生物域,细菌域为其中一大类别。(不确定)真核生物域:Eukarya 三域学说分为古菌域、细菌域、真核生物域,真核生物域为其中一大类别。(不确定) 微生物:microorganism 是所有形态体积微小的单细胞或者个体结构简单的多细胞以及没有细胞结构的低等生物的通称。 第二章 一.比较下列各队名词 ①.原核微生物与真核微生物:原核微生物没有明显的细胞核,无核膜,核仁,无染色体,其细胞核为拟核,细胞内么有恒定的内膜系统,核糖体为70S型,大多为单细胞微生物。真核微生物有明显细胞核,有各种细胞器,核糖体为80S型。 ②.真细菌与古菌:相同点:以甲硫氨酸起始蛋白质的合成,核糖体对氯霉素不敏感,RNA聚合酶和真核细胞的相似,DNA具有内含子并结合组蛋白。 不同点:细胞膜中的脂质是不可皂化的,细胞壁不含肽聚糖等。 ③.原生质体与球形体:原生质体是脱去细胞壁的细胞,是由原生质分化而来,具体包括细胞膜和细胞质以及细胞器;球形体:指在螯合剂等存在的条件下用溶菌酶部分除去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而形成的缺损型细胞。 ④.鞭毛、菌毛和性菌毛:鞭毛是一端连于细胞膜,一端游离的、细长的波形纤丝状物。菌毛为一些菌体表面的非鞭毛的细毛状物,菌毛是许多革兰氏阴性菌菌体表面遍布的比鞭毛更为细、短、直、硬、多的丝状蛋白附属器。其化学组成是菌毛蛋白,菌毛与运动无关;性菌毛在少数革兰阴性菌,比普通菌毛略微稍粗,一个菌体只有1~4根,通常由质粒编码。带有性菌毛的细菌具有致育能力。 ⑤.芽孢与孢子:芽孢是有些细菌(多为杆菌)在一定条件下,细胞质高度浓缩脱水所形成的一种抗逆性很强的球形或椭圆形的休眠体。孢子是细菌、原生动物、真菌和植物等产生的一种有繁殖或休眠作用的生殖细胞。能直接发育成新个体。 二.比较革兰氏阳性菌与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结构,并说明革兰氏染色的原理。

微生物学复习思考题

名词解释: 微生物、微生物学、纯培养、纯培养物无菌技术、灭菌、消毒、过滤富集培养 简答题: 1、微生物的特点有那些? 2、Mullis的贡献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3、列文虎克对微生物学有什么贡献?4 、巴士德和柯赫对微生物学的发展有什么贡献?5、柯赫证病律的具体内容是什么?6 、拂来明对微生物学的贡献是什么?7 、我国著名的微生物学家有那些?分别作出了什么贡献?8、干热灭菌和高压蒸汽灭菌有什么差别?9、举出几种常用的消毒药品和方法?10、纯培养有几种方法?11、为什么活菌记数和直接记数有很大的差别?12、按照功能和营养成分培养基有几种类别?13、菌种保藏的基本原理是什么?1 4、保藏微生物的基本方法有那些?1 5、已发现的微生物的形态有几种?1 6、芽孢杆菌和芽孢梭菌有何异同?1 7、举例说明非芽孢杆菌的特点?1 8、古细菌有那三大类?1 9、根霉、曲霉和青霉的形态特征如何?20、吃什么食用菌可以预防感冒?21、吃什么食用菌可以增加智力?22、原核微生物和原核微生物的主要类群有那些?23、球菌的基本形态有几种?24、细菌的基本结构组成有那些?25、细菌的特殊结构有那些?26、细胞壁及其功能是什么?27、肽聚糖的基本组成是什么?28、G+ 和G-细胞壁的结构有和异同?29、Gram染色的基本过程如何?30、细菌为什么可以分为G+ 和G-两种?31、无壁细胞有那几种?32、聚-B-羟丁酸有什么功能?33、气泡有什么功能?34、什么是糖被、根据物理特征不同可以分为几类?35、糖被的化学组成和功能是什么?36、鞭毛有何功能和种类?37、鞭毛的一般结构和基体的组成如何?38、什么是芽孢、有何特点?39、芽孢耐热的分子机制如何?40、为什么放线菌介于真菌和细菌之间而更接近于细菌?41、放线菌的繁殖方式有几种?42、在什么条件下使用火焰灭菌?43、稀释倒平板法和涂平板法有什么差别?

微生物学实验指导

实验一光学显微镜的使用及微生物形态的观察、 大小的测定和计数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光学显微镜的结构、原理,学习显微镜的操作方法和保养 2、观察细菌、真菌、原生动物的标本装片,学会绘制生物图 3、掌握使用测微尺测量微生物大小的方法 4、了解血球计数板的结构,掌握使用和计算方法 二、实验器材 1、显微镜 2、微生物标本装片 3、目、物镜测微尺 4、血球计数板 5、酵母菌液或霉菌孢子液 6、载波片、盖波片、烧杯、滴管、擦镜纸、香柏油、二甲苯等 三、显微镜的构造、原理及使用方法 1、构造 现代普通光学显微镜利用目镜和物镜两组透镜系统来放大成像,故又常被称为复式显微镜,由机械装置和光学系统两大部分组成。机械装置包括镜筒、转换器、载物台、镜臂、镜座、调节器;光学系统包括目镜、物镜、聚光器、电光源。显微镜的总放大倍数为目镜和物镜的放大倍数的乘积。 2、操作 在目镜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使用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所能达到的分辨率及放大率都是不同的。一般情况下,特别是初学者,进行显微观察时应遵循从低倍镜到高倍镜再到油镜的观察程序,因为低倍数物镜视野相对大,易发现目标及确定检查的位置。 四、微生物大小的测量原理和方法 微生物细胞的大小是微生物重要的形态特征之一,由于菌体很小,只能在显微镜下来测量。用于测量微生物细胞大小的工具有目镜测微尺和物镜测微尺。 1、目镜测微尺(图1-1)是一块圆形玻片,在玻片中央把5mm长度刻成50等分,或把10mm长度刻成100等分。测量时,将其放在接目镜中的隔板上(此处正好与物镜放大的中 --

-- 间像重叠)来测量经显微镜放大后的细胞物象。由于不同目镜、物镜组合的放大倍数不相同,目镜测微尺每格实际表示的长度也不一样,因此目镜测微尺测量微生物大小时须先用物镜测微尺校正,以求出在一定放大倍数下,目镜测微尺每小格所代表的相对长度。 2、物镜测微尺(图1-2)是中央部分刻有精确等分线的载 玻片,一般将lmm 等分为100格,每格长l0μm (即0.0lmm), 是专门用来校正目镜测微尺的。校正时,将物镜测微尺放在载 物台上,由于物镜测微尺与细胞标本是处于同一位置,都要经 过物镜和目镜的两次放大成象进入视野,即物镜测微尺随着显 微镜总放大倍数的放大而放大,因此从物镜测微尺上得到的读数就是细胞的真实大小,所以用物镜测微尺的已知长度在一定放大倍数下校正目镜测微尺,即可求出目镜测微尺每格所代表的长度,然后移去物镜测微尺,换上待测标本片,用校正好的目镜测微尺在同样放大倍数下测量微生物大小。 3、目镜测微尺的校正 把目镜的上透镜旋下,将目镜测微尺的刻度朝下轻轻地装入目镜的隔板上,把物镜测微尺置于载物台上,刻度朝上。先用低倍镜观察,对准焦距,视野中看清物镜测微尺的刻度后,转动目镜,使目镜测微尺与物镜测微尺的刻度平行,移动推动器,使两尺重叠,再使两尺的“0”刻度完全重合,定位后,仔细寻找两尺第二个完全重合的刻度(图1-3),计数两重合刻度之间目镜测微尺的格数和物镜测微尺的格数。因为物镜测微尺的刻度每格长l0μm,所以由下列公式可以算出目镜测微尺每格所代表的长度。 例如目镜测微尺5小格正好与物镜测微尺5小格重叠,已知物镜测微尺每小格为l0μm ,则目镜测微尺上每小格长度为=5×10μm/5=10μm 用同法分别校正在高倍镜下和油镜下目镜测微尺每小格所代表的长度。 由于不同显微镜及附件的放大倍数不同,因此校正目镜测微尺必须针对特定的显微镜和附件(特定的物镜、目镜、镜筒长度)进行,而且只能在特定的情况下重复使用,当更换不同放大倍数的目镜或物镜时,必须重新校正目镜测微尺每一格所代表的长度。 4、细胞大小的测定 移去物镜测微尺,换上待测菌体的装片,先在低倍镜下找到目的物,然后在高倍镜下用目镜测微尺来测量菌体的长,宽各占几格(不足一格的部分估计到小数点后一位数)。测出的格数乘上目镜测微尺每格的校正值,即等于该菌的长和宽。 结果计算: 长μm=平均格数×校正值 宽μm=平均格数×校正值 大小表示: 宽μm ×长μm 五、微生物细胞数量的测定原理和方法 1、血球计数板是一块特制的厚型载玻片,载玻片上有4条槽而构成3个平台。中间的平台较宽,其中间又被一短横槽分隔成两半,每个半边上面各有一个计数区(图1-4),计数区 图1-1 目镜测微尺 图1-2 物镜测微尺 图1-3 目、物镜测微尺的校正 图1-4 血球计数板

农业微生物学复习试题答案及解析

一、填空题 1. 细菌个体的基本形态有(球状)、(杆状)和(螺旋状)三大类型。 2. 鞭毛的类型主要有三种,即(单生鞭毛)、(丛生鞭毛)和(周生鞭毛)。 3. 从应用角度,把真菌分为(霉菌)、(酵母菌)、(蕈菌)三类。 4. 微生物种群之间的相互关系有(共生关系)、(拮抗关系)、(互生关系)、(竞争关系)、(寄生关系)、(猎食关系)。 5. 微生物吸收营养物质的过程主要有(单纯扩散)、(促进扩散)、(主动运输)、(基团转位)等4种方式。 6. 真菌菌丝体形成各种特化结构,主要有(假根)、(吸器)、(菌核)、(菌环)等。 7. 病毒感染宿主细胞进行增殖的过程分为(吸附)、(侵入)、(复制)、(聚集)、(装配)等步骤。 8. 纤维素酶分为(C1酶)、(Cx酶)、(β—葡萄糖苷酶)等3类。 9. 无隔膜菌丝产生(孢囊孢子),有隔膜菌丝产生(分生孢子)。 10. 土壤中微生物数量多少一般规律是:(细菌)>(放线菌)>(真菌)>(藻类、原生动物)。 11. 真菌的有性孢子分为4种,即:(卵孢子)、(接合孢子)、(子囊孢子)、(担孢子)。 12. 培养基的类型按成分不同划分成(天然培养基)、(合成培养基)、(半合成培养基)三大类。 13. 霉菌菌丝从功能上划分有:(营养菌丝)、(气生菌丝)和(繁殖

菌丝)。 14. 病毒的结构主要有(衣壳粒)、(衣壳)、(核髓)、(核衣壳)。16. 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及分布受(土壤类型)、(深度)和(季节)的影响。 17. 细菌的生长曲线可以划分为(延迟期)、(对树生长期)、(稳定期)、(衰亡期)等4个时期。 18. 微生物的营养物质根据生理作用划分为:(碳源)、(氮源)、(能源)、(无机盐)、(生长因子)、(水)等六大类。 19. 原核生物的三菌是指(细菌)、(放线菌)和(蓝细菌)。 20. 放线菌的繁殖方式有:(无性孢子)和(菌丝断裂)。 21. 通常根据宿主范围将病毒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与(微生物病毒)。 22. 微生物的特点有:(形态微小、结构简单)、(分布广、种类多)、(生长繁殖快)、(代谢能力强)、(易发生变异)。 21. 放线菌为分枝状细菌,宽度和(细菌)类似,但(长度)和(分支)则是无限制的。 22. 杀虫真菌侵入寄主的过程有:(附着)、(萌发)、(侵入)、(增殖)等4个过程。 23. 根据产物的不同,乳酸发酵有三种类型:(同型乳酸发酵)、(异性乳酸发酵)和(双歧杆菌乳酸发酵)。 24. 微生物细胞化学组成中(C)、(H)、(O)、(N)、(P)、(S)等6种元素占菌体细胞干重的97%。

微生物学周德庆版重点课后习题答案

绪论 1.微生物: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2.列文虎克(显微镜,微生物的先驱)巴斯德(微生物学)科赫(细菌学) 3.什么是微生物?习惯上它包括那几大类群? 答: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它是一些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低等生物。包括①原核类的细菌(真细菌和古细菌)、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②真核类的真菌(酵母菌、霉菌和蕈菌)、原生动物和显微藻类;③属于非细胞类的病毒和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和朊病毒)。 4.为什么说微生物的“体积小、面积大”是决定其他四个共性的关键? 答:“体积小、面积大”是最基本的,因为一个小体积大面积系统,必然有一个巨大的营养物质吸收面、代谢废物的排泄面和环境信息的交换面,并由此而产生其余4个共性。 第一章原核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1.细菌:是一类细胞极短(直径约0.5微米,长度约0.5-5微米),结构简单,胞壁坚韧,多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和水生性较强的原核生物。 2.试图示肽聚糖单体的模式构造,并指出G+细菌与G-细菌在肽聚糖成分和结构上的差别? 答:主要区别为;①四肽尾的第3个氨基酸不是L-lys,而是被一种只有在原核微生物细胞壁上的特殊氨基酸——内消旋二氨基庚二酸(m-DAP)所代替;②没有特殊的肽桥,其前后两个单体间的连接仅通过甲四肽尾的第4个氨基酸(D-Ala)的羧基与乙四肽尾的第3个氨基酸(m-DAP)的氨基直接相连,因而只形成较为疏稀、机械强度较差的肽聚糖网套。 3.试述革兰氏染色的机制。 答:革兰氏染色的机制为:通过结晶紫初染和碘液媒染后,在细菌的细胞膜内可形成不溶于水的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G+由于其细胞壁较厚、肽聚糖网层次多和交联致密,故遇脱色

微生物学复习思考题.doc

微生物学复习思考题 《微生物学》复习思考题 第1章绪论 1.名词解释:微生物,微生物学 2.用具体事例说明人类与微生物的关系。 3.微生物包括哪些类群?它有哪些特点? 4.为什么说巴斯德和柯赫是微生物学的奠基人? 5.试根据微生物的特点,谈谈为什么说微生物既是人类的敌人,更是人类的朋友? 6.简述21世纪微生物学发展的主要趋势。 第2章原核微生物 1.名词解释:肽聚糖、溶菌酶、核区、异形胞 2.根据革兰氏阳性细菌与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通透性來说明革兰氏染色的机制。 3.什么是芽抱?它在什么时候形成?试从其特殊的结构与成分 说明芽抱的抗逆性。渗透调节皮层膨胀学说是如何解释芽抱耐热机制的? 4.立克次氏体有哪些与专性活细胞内寄生有关的特性?它们有什么特殊的生活方式?衣原体与立克次氏体都为专性活细胞内寄生,两者有何差别?

5.螺旋体和螺旋菌有何不同? 6.什么是缺壁细菌?试简述四类缺壁细菌的形成、特点和实践意义。 7.举例说明细菌的属名和种名。 8.试述古生菌和细菌的主要区别。 9.试根据细菌和古生菌细胞结构的特点,分析并举例说明为什么它们能在自然界屮分布泛。 10.细菌(狭义)、放线菌、霉菌、酵母在繁殖方式上各冇什么特点? 第三章真核微生物 1.名词解释:真菌、霉菌、酵母菌、真酵母、假酵母。 2.举例说明霉菌与酵母菌与人类的关系。 3 ?试列表说明真核微生物与原核微生物的主耍区别。 4.试图示真核生物“9+2型”鞭毛的横切面构造,并简述其运动机理。 5.细菌(狭义)、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的菌落有何不同? 6.试比较细菌(狭义)、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细胞壁成分的异同,并讨论它们的原生质体的制备方法。 7.丝状真菌的营养菌丝和气生菌丝各有何特点?它们可以分化出哪些特殊结构? 8.试述真菌的抱子类型和特点。 第4章病毒 1.名词解释:病毒粒子、烈性噬菌体、温和噬菌体、溶源性转变、前噬菌体、溶源性细菌、 裂解量、类病毒、月元病毒。

农业微生物学复习思考题(3)

微生物学复习思考题(3) 绪论 1、什么叫微生物?微生物包括哪些类群? 2、了解五界系统、六界系统、三域学说及其发展,说明微生物在生物界中的地位。 3、了解微生物学的发展史,明确微生物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 4、微生物的五大共性(特点)是什么?表示微生物细胞大小的单位是什么? 5、微生物有哪些重要性? 第一章原核微生物 1、什么叫原核微生物?原核微生物主要包括哪些类群?原核细胞有何主要特点? 2、细菌基本形态有哪些?举出各形态类型的菌例,细菌形态和大小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3、根据球菌分裂方向和子细胞排列状态不同球菌可分为有哪些类型?根据螺旋圈数不同 螺旋状的细菌分为哪三种不同形态类型? 4、如何表示细菌大小?细菌大小的计量单位是什么? 5、细菌有哪些基本结构和特殊结构? 6、什么叫肽聚糖?G+ 和G—细菌的细胞壁的结构和化学组成各有何特点?试比较说明。 7、试述细菌革兰氏染色的方法步骤和机理,染色结果。举出G+ 和G—的细菌的菌例。 8、细菌细胞膜的结构有何特点?具有什么功能? 9、什么叫中体?什么叫质粒?细菌质粒有何特性? 10、什么叫内含物?细菌细胞常见的内含物有哪些?细菌细胞内有哪些种类的颗粒状贮藏物?各有什么功能? 11、什么叫糖被?糖被有哪些种类?糖被主要成分是什么?什么叫荚膜?什么叫粘液层?什么叫菌胶团?细菌糖被有何功能? 12、细菌鞭毛起源于细菌细胞何处?有何功用?细菌鞭毛由哪几部分构成?具有鞭毛的细菌主要有哪些类群? 13、细菌菌毛有哪些类型?各有什么功能? 14、细菌芽孢有何特性?对细菌本身和生产实践有何意义?说明芽孢的抗性机制。目前认为较新的渗透调节膨胀学说是如何解释芽孢耐热性机制的? 15、细菌芽孢是繁殖结构吗?为什么?具有芽孢的细菌主要有哪些种类?举出产生芽孢的 球菌和产生芽孢和伴胞晶体的芽孢杆菌的菌例。 16、什么叫菌落?什么叫菌苔?细菌菌落有何特征? 17、细菌的主要繁殖方式有哪些?什么叫裂殖? 18、什么叫放线菌?放线菌的个体形态和菌落有何特征?与细菌比较有何异同? 19、以链霉菌属为代表的放线菌其菌丝体按结构与功能不同可分为哪几种类型,各有什么功能? 20、放线菌有哪些繁殖方式?以什么方式产生分生孢子? 21、何种放线菌可以与植物共生固氮?其形态特征怎样?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复习思考题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复习思考题 (2010.6) 绪论 1.名词概念:微生物、原核生物、真核生物。 2.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研究任务及学科地位。 3.微生物的分类、命名及鉴定。 4.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所包括的微生物类群。 5.微生物的特点。 6.如何认识微生物与人类的相互关系。 第一章: 1.名词概念:病毒、类病毒、朊病毒、噬菌体的溶原性、噬菌斑。 2.病毒的形态、化学组成及结构。 3.病毒的繁殖过程包括哪些步骤。 4.病毒的培养方法。 5.各种环境因素对病毒存活的影响。 6.病毒与人类的生活。 第二章: 1.名词概念:古菌、产甲烷菌、极端嗜盐菌、细胞壁、细胞质膜、芽孢、细胞质、内含物、革兰氏染色、蓝细菌、放线菌。 2.古菌在形态、结构、代谢、呼吸类型等方面有哪些特点(与真细菌相比)。 3.古菌的分类类群。 4.古菌在环境工程微生物中重要地位与作用。 5.细菌的形态特征及由此产生的细菌类群。 6.细菌细胞共有结构及特殊结构。 7.细菌细胞壁的生理功能。 8.革兰氏阳性、阴性细菌细胞壁化学组成、结构差异。 9.细胞质膜的功能。 10.细胞质内含物的种类及它们的化学组成、功能。 11.细菌荚膜、粘液层和衣鞘的化学组成、功能。 12.细菌芽孢的形成及特点。 13.细菌在不同培养基上的培养特征及在细菌分类鉴定、生理特征认定等方面的作用。 14.革兰氏染色方法及产生两种不同染色结果的机制。 15.细菌的物理化学性质与污水生物处理的关系。 16.蓝细菌的生态、生理及分类特点。 17.放线菌的形态、大小与结构。

18.放线菌的主要类群。 第三章: 1.名词概念:原生动物、微型后生动物、藻类。真菌、酵母菌、霉菌。 2.原生动物的细胞结构及功能。 3.原生动物的营养类型。 4.原生动物的主要类群及特点。 5.微型后生动物的主要类群及特点。 6.藻类的一般特征。 7.藻类的主要类群及特征。 8.酵母菌细胞结构特点。 9.酵母菌的繁殖及培养特征。 10.霉菌细胞结构特点。 11.霉菌的繁殖及培养特征。 第四章: 1.名词概念:酶、酶活性中心、新陈代谢、营养、碳源、能源、氮源、生长因子、培养基、合成培养基、天然培养基,选择培养基、鉴别培养基,加富培养基、能量代谢、发酵、好氧呼吸、无氧呼吸。 2.酶的组成形式(如何组成的)。 3.酶蛋白的四级结构。 4.酶活性中心的组成及功能。 5.酶的不同类型及其主要功能。 6.酶的催化特性包括哪些方面。 7.影响酶促反应速率(或酶活力)的因素。 8.阐述微生物化学组成与微生物所需营养物质的辩证关系。 9.阐述微生物所需要的碳源和能源以及由此衍生的不同的营养类型的微生物。 10.阐述微生物生长所需的N源以及以此区分的不同类型的微生物。 11.无机盐对微生物的生理功能以及主要的元素对微生物的生理作用。 12.生长因子对微生物生长的重要作用。 13.培养基的种类及其特点。 14.能量载体ATP及其产生方式。 15.微生物(异养微生物)生物氧化方式(以葡萄糖为代表)的代谢过程及产能特点。 16.异养微生物的合成代谢特点。 17.自养微生物的合成代谢特点。 第五章: 1.名词概念:微生物生长、分批培养、生长曲线、连续培养、恒化连续培养、恒浊连续培养、种群、群落、世代时间。

微生物学复习题和参考答案

微生物学复习题和参考答案(农学类) 涂国全编写 2010年05月 第一章绪论 一、复习题(30题) 1.什么是微生物?简述其3大特点和所属类群。 2.什么是马铃薯晚疫病?试述其在历史上对人类的一次严重危害。 3.如何理解“在近代科学中,对人类福利最大的一门科学要算是微生物学了”? 4.人类认识微生物世界的主要障碍是什么?在微生物学发展早期,学者们是如何逐一克服的? 5.微生物学的发展经历了哪5个时期?各期的代表人物是谁? 6.试简介列文虎克(A.vanLeeuwenhoek,1632~1723),并说明他对微生物学的贡献。 7.巴斯德学派在微生物学发展中有何重大贡献? 8.科赫学派在微生物学发展中有何重大贡献? 9.由巴斯德设计的著名曲颈瓶试验,有何重大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10.巴斯德、科赫等微生物学研究成果的“横向扩散”,产生了哪些分支学科?各学科的代表人物是谁? 11.微生物学史上的“成熟期”始于何时、何人?试简述本期的特点。 12.在医疗保健事业的发展史中,与微生物学有关的“六大战役”是什么?它们对人类的进步起了什么作用? 13.在发酵工业和生物工程产业中有哪些关键性的工艺技术?试述青霉素的大规模生产对当代发酵工业和生物工程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14.什么是生物工程(学)?它由哪5大具体工程组成?它们间的相互关系是怎样的? 15.简述微生物在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16.微生物学对生物学基础理论的研究有何重大贡献?为什么微生物可以发挥这种作用? 17.为什么说微生物是基因工程的支柱?

18.在经典遗传学发展为分子遗传学的过程中,微生物起了什么作用?为什么能起这种作用? 19.微生物学有哪6类分科?试简述分类依据并各举数例。 20.试列举10项起源微生物学研究的特有操作技术。 21.试列举微生物学中3项最重要的独特技术,并分别说出其创始人、基本原理及其对发展微生物学的贡献。 22.何谓科赫法则(Koch¢s Postulates)? 23.微生物的“生长旺、繁殖快”特性对发酵生产有何实际意义?试举例说明之。 24.为什么说在微生物的5大共性中,“体积小、面积大”这一条是最根本的? 25.微生物的“生长旺、繁殖快”特性对生物学基础理论的研究有何意义?试举例说明之。 26.微生物界有哪几项特点可称得上是“生物界之最”?(应答10项) 27.当前人类正面临哪5大危机?解决危机的关键是什么?为什么说在解决这些危机中微生物可以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28简述现代微生物学发展的6大趋势。 29.为什么说“21世纪是生物学世纪”? 30.简述微生物学在那几方面的突出贡献使人类的平均寿命延长了几十年。为什么? 二、参考答案(54小题) 1.答案定义: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楚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特点:个体微小(<0.1 mm);构造简单;进化地位低。 类群:原核类:细菌,放线菌,蓝细菌;立克次氏体,支原体,衣原体。 真核类:真菌(酵母菌,霉菌),原生动物,显微藻类。 非细胞类:病毒,类病毒,朊病毒。(注:也可用表解法解答) 2.答案一种由病原性真菌引起的严重植物病害。19世纪中叶,在欧洲发生了一场马铃薯晚疫病大流行,毁灭了5/6的马铃薯,个别地方甚至颗粒无收,并引起爱尔兰等地大量居民饿死或逃往北美。 起因:当地过分强调种植单一高产粮食作物~马铃薯;当时连年气候异常,长期阴雨,温湿度过高,十分有利于病原真菌的生长繁殖和传播。 3.答案不同的人群或个人有其不同的幸福观或福利观。 一般都集中在追求钱、权、利、名、业、健(健康长寿)等几个方面。 健康在幸福观上应居首位;在近代多门科学中,对人类健康的关系最为密切、已作出了重要贡献并将进一步作出更大贡献的科学就是微生物学。 4.答案主要障碍有以下几点: 个体微小:列文虎克利用其自制的显微镜,克服了肉眼的局限性,首次观察到多种微生物的个体形态;

微生物学复习思考题

《微生物学》复习思考题 第1章绪论 1.名词解释:微生物,微生物学 2.用具体事例说明人类与微生物的关系。 3.微生物包括哪些类群?它有哪些特点? 4.为什么说巴斯德和柯赫是微生物学的奠基人? 5.试根据微生物的特点,谈谈为什么说微生物既是人类的敌人,更是人类的朋友? 6.简述21世纪微生物学发展的主要趋势。 第2章原核微生物 1.名词解释:肽聚糖、溶菌酶、核区、异形胞 2.根据革兰氏阳性细菌与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通透性来说明革兰氏染色的机制。 3.什么是芽孢?它在什么时候形成?试从其特殊的结构与成分 说明芽孢的抗逆性。渗透调节皮层膨胀学说是如何解释芽孢耐热机制的? 4.立克次氏体有哪些与专性活细胞内寄生有关的特性?它们有什么特殊的生活方式?衣 原体与立克次氏体都为专性活细胞内寄生,两者有何差别? 5.螺旋体和螺旋菌有何不同? 6.什么是缺壁细菌?试简述四类缺壁细菌的形成、特点和实践意义。 7.举例说明细菌的属名和种名。 8.试述古生菌和细菌的主要区别。 9.试根据细菌和古生菌细胞结构的特点,分析并举例说明为什么它们能在自然界中分布 泛。 10.细菌(狭义)、放线菌、霉菌、酵母在繁殖方式上各有什么特点? 第三章真核微生物 1.名词解释:真菌、霉菌、酵母菌、真酵母、假酵母。 2.举例说明霉菌与酵母菌与人类的关系。 3.试列表说明真核微生物与原核微生物的主要区别。 4.试图示真核生物“9+2型”鞭毛的横切面构造,并简述其运动机理。 5.细菌(狭义)、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的菌落有何不同? 6.试比较细菌(狭义)、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细胞壁成分的异同,并讨论它们的原生 质体的制备方法。 7.丝状真菌的营养菌丝和气生菌丝各有何特点?它们可以分化出哪些特殊结构? 8.试述真菌的孢子类型和特点。 第4章病毒 1. 名词解释:病毒粒子、烈性噬菌体、温和噬菌体、溶源性转变、前噬菌体、溶源性细菌、 裂解量、类病毒、朊病毒。 2. 病毒区别于其他生物的特点是什么? 根据你的理解,病毒应如何定义? 3. 试述病毒的主要化学组成及其功能。 4. 病毒壳体结构有哪几种对称形式? 毒粒的主要结构类型有哪些?

最新微生物学复习思考题

绪论 1.什么是微生物?它包括那些类群? 概念: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包括:原核类:细菌(真细菌,古细菌),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等。 真核类:真菌(酵母菌,霉菌,蕈菌),原生动物和显微藻类 非细胞类:病毒,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 2.人类迟至19世纪才真正认识微生物,其中主要客服了哪些重大障碍? 显微镜的发明(列文虎克)灭菌技术的运用纯种分离培养技术的建立 3.微生物有哪五大共性?其中最基本的是哪一个?为什么? 五大共性:(1)体积小、面积大(2)吸收多、转化快(3)生长旺、繁殖快(4)适应强、易变异(5)分布广、种类多 最基本的:(1)体积小、面积大 原因:由于微生物是一个如此突出的小体积大面积系统,从而赋予它们具有不同于一切大生物的五大共性,因为一个小体积大面积系统,必然有一个巨大的营养物质吸收面、代谢废物的排泄面和 环境信息的交换面,并由此而产生其余4个共性。 4.试述微生物的多样性 (1)物种的多样性(2)生物代谢类型的多样性(3)代谢产物的多样性(4)遗传基因的多样性(5)生态类型的多样性 5.微生物名人巴斯德 (1)否定“自生说” (2)预防接种 (3)证明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 (4)发明巴斯德消毒法 第一章原核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1.细菌的基本形态分为几种?测量微生物大小常用单位是什么? 细菌的形态极其简单,基本上只有球状、杆状和螺旋状三大类,仅少数为其他形状,如丝状,三角形,方形和圆盘形。 量度细菌大小的单位是um,而度量其亚细胞构造则要用nm作单位。 2.试述G+和G-细菌细胞壁构 G+:厚度大(20~80nm),化学组成简单,一般含90%肽聚糖和10%磷壁酸 N-乙酰氨基葡萄糖(G) 肽聚糖形成坚硬的多层三维网状结构 N-乙酰胞壁酸(N) G+ 四肽链-肽桥交联 甘油型 磷壁酸 核糖醇型 G-:厚度较G+细菌薄,层次较多,成分较复杂,肽聚糖层很薄(仅2~3cm)故机械强度较G+细菌弱,主要包括外膜,肽聚糖层,壁膜间隙三个部分。 3.什么是革兰氏反应,其原理和主要步骤? 概念:C.Cram(革兰)于1884年发明的一种鉴别不同类型细菌的染色方法 原理:G+:细胞壁厚,肽聚糖网状分子形成一种透性障,当乙醇脱色时,肽聚糖脱水而孔障缩小,故保留结晶紫-碘复合物在细胞膜上,呈紫色。

农业微生物学作业题参考答案

农业微生物学作业题参考答案 作业题一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20分) 生长曲线:在分批培养中,以细胞数目的对数值作纵坐标,以培养时间作横坐标,就可以画出一条有规律的曲线,这就是微生物的典型生长曲线。 氨化作用:就是微生物将有机氮化物转化成氨的过程。 培养基:培养基是一种人工配制的、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或产生代谢产物的营养基质 拮抗作用:由某种微生物的生长而引起的其他条件改变抑制或杀死他种生物的现象。 菌落: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上局限一处大量繁殖,形成肉眼可见的群体,即称为菌落。 朊病毒:朊病毒在电子显微镜下呈杆状颗粒、直径26nm,长100~200nm(一般为125~150nm)。 生物固氮:生物固氮是指分子氮通过固氮微生物固氮酶系的催化而形成氨的过程。 衣原体:衣原体是一类在真核细胞内营专性能量寄生的小型革兰氏阴性原核生物。 根瘤:是根瘤细菌与豆科植物的共生在植物根部共生发育形成的特殊结构。 互生作用:一种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可以创造或改善另一种微生物生活条件,彼此促进生长。 二、填空(20分) 1. 细菌的基本形态有球状、杆状、螺旋状 2. 放线菌的菌丝有营养菌丝、气生菌丝、孢子丝 3. 霉菌的无性孢子有节孢子、胞囊孢子、分生孢子、厚垣孢子 4. 微生物的呼吸类型有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兼性呼吸 5. 地衣是蓝细菌和真菌的共生体。 6. 常用的微生物杀虫剂包括细菌、真菌、病毒 7. 根据固氮微生物与高等植物间关系,可以把固氮作用分为自生、共生、联合 三、简答题(30分) 1、举例说明微生物多样性和环境适应性及其用于农业生产中的实例 五个共性对人类来说是既有利又有弊的。我们学习微生物学的目的在于能兴利除弊、趋利避害。人类利用微生物(还可包括单细胞化的动、植物)的潜力是无穷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自己努力达到能在细胞、分子和群体水平上认识微生物的生命活动规律,并设法联系生产实际,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或改善有益微生物,控制、消灭或改造有害微生物打好坚实的基础。 2.简述温度对微生物的影响 ⑴低温对微生物的影响 大多数微生物对低温具有很强的抵抗力,当微生物所处环境的温度降低到生长最低温度以下时,微生物的新陈代谢活动逐渐降低,最后处以停滞状态,但微生物仍能维持较长的生命,当温度恢复到该微生物最适生长温度时,又开始正常的生长繁殖。所以可以采用低温保藏菌种,用冷藏方法保藏食品,以期限制其中的微生物活力,防止腐败。 ⑵高温对微生物的影响 高温可以死微生物,主要是由于它使微生物的蛋白质和核酸等重要生物高分子发生变性、破坏。所以可以采用高温进行灭菌和消毒。 3.简述革兰氏染色方法及其机理 革兰氏阳性细菌由于细胞壁较厚、肽聚糖含量较高和其分子交联度较紧密,在用乙醇洗脱时,肽聚糖网孔会因脱水而明显收缩,再加上它基本上不含类脂,故乙醇处理不能在壁上溶出缝隙,因此,结晶紫与碘复合物仍能牢牢阻留在其细胞壁内,使其呈现紫色。反之,革兰氏阴性细菌因其壁薄、肽聚糖含量低和交联松散,故遇乙醇后,肽聚糖网孔不易收缩,加上它的类脂含量高,所以当乙醇把类脂溶解后,在细胞壁上就会出现较大的缝隙,这样,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就极易被溶出细胞壁,因此,通过乙醇脱色后,细胞又呈无色。这时,再经番红等红色染料进行复染,就使革兰氏阴性细菌出现红色,而革兰氏阳性菌则仍呈紫色。 四、论述题(30分) 1.论述氮素循环途径及微生物在氮素循环中的作用

微生物理论思考题总结河南科技大学

微生物学思考题总结 一、名词解释 1.病毒:病毒是在活细胞内增殖、遗传和变异的非细胞结构的微生物,是目前已知的体积最微小、结构最简单的生命形式 2.包涵体:病毒感染细胞后在细胞的细胞核和胞浆内形成的圆形或椭圆形的斑块,称为包涵体 3.噬菌斑;在涂有敏感宿主细胞的固体培养基表面,接种的噬菌体反复侵染和裂解大量细胞后,在菌苔上形成的具有一定形状、大小和边缘的透明区域 4.病毒粒子:成熟的或结构完整的有感染性的病毒个体 5.主动运输:当细胞内的营养物质浓度低于细胞外若干倍时,这些营养物质在能量的作用下通过逆浓度梯度向细胞内运送的过程 6.基因转位:由复杂运输酶系统参与的既需要载体蛋白又需要消耗能量的一种特殊主动运送方式 7.复制周期:在寄主活细胞中,以自身核酸为模板利用寄主细胞的原料、能量和生物合成场所,合成病毒核酸、蛋白质等成分,然后在寄主细胞的细胞质或细胞核内装配成许多新的、成熟的病毒体,再以裂解宿主细胞、出芽或其他方式释放到细胞外,又开始另一个感染周期,这整个过程称为复制周期。 8.细胞病变效应:病毒在细胞内增殖并对细胞产生毒害,引起细胞变形、坏死、破裂等,进而导致细胞死亡的现象。 9.合胞体:在病毒感染细胞后,相邻细胞间的细胞膜溶解,若干个细胞融合入形成具有多个核的大融合细胞 10.干扰现象:两种病毒共同感染一种细胞时,可能产生一种病毒增殖抑制另一种病毒增殖的现象,称为干扰现象【干扰现象是由于前一种病毒在细胞内增殖时产生了干扰素】 11.干扰素:脊椎动物受到病毒感染后产生的一种能够干扰病毒增殖的蛋白质,当释放到细胞外时,具有保护其他未感染细胞免受病毒感染的作用。 12.种:微生物分类上的一个基本分类单位。是一大群表型特征(形态和生理方面)高度相似、亲缘关系极其接近,与同属内其他种有明显差别的菌株的总称。 13.亚种:当某一个种内的不同菌株存在少数明显而稳定的变异特征或遗传形状,而又不足以区分成新种时,可以将这些菌株细分成两个或更多的小的分类单元——亚种 14.型:当同种或同亚种内不同菌株之间的性状差异不足以分为新的亚种时,可以细分为不同的型 15.菌株;一种微生物不同来源的纯培养物均可称为该菌种的一个菌株。 16.细菌:是一类形态细小、结构简单、细胞壁坚韧以二等分分裂方式进行繁殖的原核微生物 17.L型细菌:在实验室中形成的一种自发进行缺壁突变的缺壁细菌 18.质粒:是核体以外的呈环状闭合的双股DNA 19.伴孢晶体:少数芽孢杆菌,例如苏云金芽孢杆在其形成芽孢的同时,会在芽孢旁形成一颗菱形或双锥形的碱溶性蛋白晶体——δ内毒素,称为伴孢晶体。 20.GF动物:用现在的检测技术,在动物体内外的任何部位都检测不到任何微生物的动物,称为无菌动物 21:SPF动物:指不存在某些特定的具有病原性或潜在病源性微生物的动物,称为无特定病原体动物 22:大肠菌群:一群在37℃培养24h能分解乳糖产酸产气,需氧和兼性厌氧的革兰氏阴性无

农业微生物学复习题 答案

一、填空题 1. 细菌个体的基本形态有(球状)、(杆状)和(螺旋状)三大类型。2.鞭毛的类型主要有三种,即(单生鞭毛)、(丛生鞭毛)和(周生鞭毛)。 3. 从应用角度,把真菌分为(霉菌)、(酵母菌)、(蕈菌)三类。 4. 微生物种群之间的相互关系有(共生关系)、(拮抗关系)、(互生关系)、(竞争关系)、(寄生关系)、(猎食关系)。 5.微生物吸收营养物质的过程主要有(单纯扩散)、(促进扩散)、(主动运输)、(基团转位)等4种方式。 6. 真菌菌丝体形成各种特化结构,主要有(假根)、(吸器)、(菌核)、(菌环)等。 7.病毒感染宿主细胞进行增殖的过程分为(吸附)、(侵入)、(复制)、(聚集)、(装配)等步骤。 8.纤维素酶分为(C1酶)、(Cx酶)、(β—葡萄糖苷酶)等3类。9. 无隔膜菌丝产生(孢囊孢子),有隔膜菌丝产生(分生孢子)。10. 土壤中微生物数量多少一般规律是:(细菌)>(放线菌)>(真菌)>(藻类、原生动物)。 11. 真菌的有性孢子分为4种,即:(卵孢子)、(接合孢子)、(子囊孢子)、(担孢子)。 12. 培养基的类型按成分不同划分成(天然培养基)、(合成培养基)、(半合成培养基)三大类。 13.霉菌菌丝从功能上划分有:(营养菌丝)、(气生菌丝)和(繁殖

菌丝)。 14. 病毒的结构主要有(衣壳粒)、(衣壳)、(核髓)、(核衣壳)。16. 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及分布受(土壤类型)、(深度)和(季节)的影响。 17. 细菌的生长曲线可以划分为(延迟期)、(对树生长期)、(稳定期)、(衰亡期)等4个时期。 18. 微生物的营养物质根据生理作用划分为:(碳源)、(氮源)、(能源)、(无机盐)、(生长因子)、(水)等六大类。 19. 原核生物的三菌是指(细菌)、(放线菌)和(蓝细菌)。 20. 放线菌的繁殖方式有:(无性孢子)和(菌丝断裂)。 21. 通常根据宿主范围将病毒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与(微生物病毒)。 22.微生物的特点有:(形态微小、结构简单)、(分布广、种类多)、(生长繁殖快)、(代谢能力强)、(易发生变异)。 21. 放线菌为分枝状细菌,宽度和(细菌)类似,但(长度)和(分支)则是无限制的。 22. 杀虫真菌侵入寄主的过程有:(附着)、(萌发)、(侵入)、(增殖)等4个过程。 23. 根据产物的不同,乳酸发酵有三种类型:(同型乳酸发酵)、(异性乳酸发酵)和(双歧杆菌乳酸发酵)。 24. 微生物细胞化学组成中(C)、(H)、(O)、(N)、(P)、(S)等6种元素占菌体细胞干重的97%。

应用微生物学思考题

思考题 名词解释 应用微生物学、 微生物: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个体微小,结构简单,通常要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才能看清楚的生物,统称为微生物。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霉菌、酵母菌等。(但有些微生物是可以看见的,像属于真菌的蘑菇、灵芝等。)、 细菌:广义的细菌即为原核生物是指一大类细胞核无核膜包裹,只存在称作拟核区(nuclear region)(或拟核)的裸露DNA的原始单细胞生物,包括真细菌(eubacteria)和古生菌(archaea)两大类群。人们通常所说的即为狭义的细菌,狭义的细菌为原核微生物的一类,是一类形状细短,结构简单,多以二分裂方式进行繁殖的原核生物,是在自然界分布最广、个体数量最多的有机体,是大自然物质循环的主要参与者。 放线菌:放线菌(Actinomycete)是原核生物的一个类群。大多数有发达的分枝菌丝。菌丝纤细,宽度近于杆状细菌,约0.5~1微米。可分为:营养菌丝,又称基质菌丝,主要功能是吸收营养物质,有的可产生不同的色素,是菌种鉴定的重要依据;气生菌丝,叠生于营养菌丝上,又称二级菌丝。、 酵母菌:子囊菌、担子菌等几科单细胞真菌的通称。可用于酿造生产,有的为致病菌。是遗传工程和细胞周期研究的模式生物。 霉菌:是丝状真菌的俗称,意即"发霉的真菌",它们往往能形成分枝繁茂的菌丝体,但又不象蘑菇那样产生大型的子实体。在潮湿温暖的地方,很多物品上长出一些肉眼可见的绒毛状、絮状或蛛网状的菌落,那就是霉菌。 微生物培养基:通常只人工配制的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或积累代谢产物的营养物质。广义上说,凡是支持微生物生长繁殖的介质或材料均可以作为微生物的培养基。培养基种类繁多。 微生物农药:直接利用细菌、真菌和病毒等产生的天然活性物质或生物活体本身开发的,对植物病虫草害进行防治的农药。 群体生长:一个微生物细胞在合适的外界环境条件下,不断吸收营养物质并进行新陈代谢。如果同化作用速度超过了异化作用,则其原生质总量不断增加,于是出现个体生长现象。如果这是平衡生长,即各个细胞组分是按恰当比例增长时,到达一定程度就会发生繁殖,从而引起个体数目增加,这时原有的个体已经发展为一个群体。随着群体中各个个体的进一步生长,就引起了这一群体的生长。在微生物的研究和应用中,只有群体生长才有实际意义。 分批培养:一个微生物细胞在合适的外界环境条件下,不断吸收营养物质并进行新陈代谢。如果同化作用速度超过了异化作用,则其原生质总量不断增加,于是出现个体生长现象。如果这是平衡生长,即各个细胞组分是按恰当比例增长时,到达一定程度就会发生繁殖,从而引起个体数目增加,这时原有的个体已经发展为一个群体。随着群体中各个个体的进一步生

微生物学实验指导(10.10)

实验一显微镜的使用及细菌的革兰氏染色 一、实验目的和内容 (一)实验目的 1. 复习显微镜低倍镜和高倍镜的使用技术,了解油浸系物镜的基本原理,掌握油镜的使用方法。 2. 初步掌握细菌涂片方法及革兰氏染色的步骤 (二)实验内容 1.学习油浸系物镜的使用方法。 2.制作细菌染色装片。 3.进行革兰氏染色法操作。 4.用油镜观察大肠杆菌和苏云金杆菌染色装片。 二、实验原理 (一)油镜的基本原理 普通光学显微镜包括低倍物镜、高倍物镜和油镜3种物镜。油镜是一种高倍放大的物镜,一般都刻有放大倍数,如95×、100×等。油镜头上常刻有OI(Oil,Immersion)或HI(Homogeneous immersion)字样,有的还刻有一圈红线或黑线标记,而且油镜的镜身较高倍镜和低倍镜为长。在低倍物镜、高倍物镜和油镜3种物镜中,油镜的放大倍数和数值孔径(numberal aperture)最大,而工作距离最短(图3-1)。 图1-1 显微镜物镜参数图 显微镜的分辨率是指显微镜能分辨出物体两点间最小距离(D)的能力。D值愈小表明分辨率愈高。D值与光线的波长(λ)成正比,与物镜的数值孔径(NA)成反比.

从上式可看出,缩短光波长和增大数值孔径都可提高分辨率。数值孔径指光线投射到物镜上的最大角度(称镜口角,α)的一半正弦与介质折射率(n)的乘积。影响数值孔径大小的因数,一是镜口角,二是介质的折射率。 当镜与装片之间的介质为空气时,由于空气(n=1.0)与玻璃(n=1.52)的折射率不同,光线会发生折射,不仅使进入物镜的光线减少,降低了视野的照明度,而且会减少镜口角。当以香柏油(n=1.515)为介质时,由于它的折射率与玻璃相近,光线经过载玻片后可直接通过香柏油进入物镜而不发生折射,不仅增加了视野的照明废,更重要的是通过增加数值孔径提高分辨率,因而可以使物像明亮清晰。 (二)革兰氏染色 革兰氏染色法是1884年由丹麦病理学家Christain Gram创立的,是细菌学中最重要的鉴别染色法,其原理是利用细菌的细胞壁组成成分和结构的不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