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与生活

儒学与生活
儒学与生活

阐述孔子的仁爱思想

孔子的思想体系是以“仁”为核心的,“仁”即仁爱思想是孔子思想的基本精神,也是孔子思想的理论基石。孔子仁爱思想内涵丰富,基本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爱人

爱人是“仁”的本质内涵,《论语·颜渊》载: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爱人是具有双重性质的,即“爱亲”和“爱众”。

1.爱亲。爱人是由“爱亲”开始的,《论语·学而》中谈到“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可以看出孝悌是“仁”的根本。“仁爱”的品德是人本身所具有的,爱自己的亲人是最基本的。百善孝为先,孝是子女对父母的敬爱之情。“君子笃亲,则民兴于仁”。孝悌是爱人的根本,孝悌是“仁”的前提、基础,“仁”是孝悌的发展、扩充。

2.爱众。孔子认为应该把爱亲之情推广开,以至于爱朋友、爱周围的更多的人,达到从“爱亲”到“泛爱众”的目的。爱众是把爱亲的对象扩大化,由爱亲人到爱更多的人。孔子所说的“博施于民而能济众”,“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就是把爱博施于众。

(二)忠恕之道

从仁爱思想出发,孔子提出了“忠恕”之道。“忠恕”之道是施行仁的根本途径。“忠”主要是真心诚意,积极为人。“恕”就是将心比心,宽恕待人。所谓“忠”是从积极方面讲,即“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从自己的“欲立”“欲达”出发想到别人,进而去“立人”“达人”。所谓“恕”是从消极方面讲,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从自己的“不欲”想到别人的“不欲”,因此不能将自己不想承受的强加给别人。”“忠”是对自己的要求,表现为一种认真、虔诚的态度;恕是对他人的要求,表现为对他人的尊重、宽容。忠恕之道是仁爱精神的具体化,是行仁之方。

(三)克己复礼为仁

孔子以克己复礼为求仁之道。在孔子看来一切按照礼的要求做,就做到了仁。仁是内在的,礼是外在的,二者密切配合、融为一体。克己复礼包括了两个方面,克己是个人修养的功夫,复礼是这种修养的标准和要达到的目标,孔子希望通过人们的道德修养使人们自觉遵守礼的规定。(四)恭、宽、信、敏、惠

《论语·阳货》中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恭、宽、信、敏、惠这五个德目是施行仁的条件。宽厚待人,礼让谦和;彼此以诚信相待;品格高尚,时时想助人,但需会助人,有助人的能力与智慧。孔子把恭、宽、信、敏、惠看成是仁德的五个具体方面,也是施行仁应具备的条件。

阐述儒家的中庸之道

“中庸”既是儒家的道德标准, 又是儒家的方法论原则。中庸作为一种方法, 通常称之为“中庸之道”。从现存古籍来看,“中庸”一词是由孔子首先提出的,“中庸之为德也, 其至矣乎! 民

鲜久矣”( 《论语·雍也》) 。孔子把中庸作为德性要求, 反对在行为上走极端, 主张“中行”。后人对中庸概念的理解, 通常采用朱熹和程颐的释义。朱熹在《中庸章句》题下注曰:“中者, 不偏不倚, 无过不及之名。庸, 平常也。”又引程颐曰:“不偏之为中, 不易之谓庸。中者, 天下之正道。庸者, 天下之定理”( 《中庸章句》) 。概括起来, 中庸之道有以下四个基本特征: “过犹不及”的适度原则。“中庸”思想包含着“无过无不及”的适度原则。“过”和“不及”都是不对的。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 必也狂狷乎! 狂者进取, 狷者有所不为也。”儒家认为, 人的思想和行动冒进或保守都不好, 与之同流合污也不符合“中庸”的原则。因此, 必须在“过”与“不及”之间寻求和掌握一个正确合理之点, 以做到恰如其分。

“执两用中”的整体原则。孔子总结舜的统治经验为“执其两端, 用其中于民”, 提出了“两端”和“用中”这两个极为重要的范畴。《论语·子罕》中记载:“吾有知乎哉? 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 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在回答别人提问时不单纯片面地看问题, 而力求在分析综合后予以解答。

“执中知权”的权变原则。“权”即“权变”, 即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孔子首先提出“可分立, 未可分权”, 即立足于具体情况, 既不违背常规, 又能有所变通。“执中”必须依据不同情况, 有所变化, 才能恰到好处地坚守圣人之道, 正所谓“嫂溺不援, 是豺狼也”。儒家中庸思想的“中”是一个动态的概念, 而不是一成不变的僵死的原则。

“和而不同”的和谐原则。对“中”进行规定性的定义, 离不开对“和”的本质界定。天地万物的和谐是中庸的内在追求和所要达到的目标, 在万事万物和谐统一的表层状态下蕴含着中庸的理性精神, 所以两者相互联系并互为依存。孔子追求的是一种有原则的协调与和谐,中庸思想表达的“和谐”观也是一种“异中求和谐”与“变中求和谐”的思想。

对儒学与生活关系的思考和体会

通过本学期在儒学与生活课程上的学习,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儒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儒学是为生活服务的,儒学还原到本质就是生活。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历史提炼过程中,逐渐结晶为一系列优秀的文化传统。中国文化自成一种“敬鬼神而远之”的重人生、讲入世的人文传统,这使中国避免陷入欧洲中世纪那样的宗教迷狂,而发展出一种平实的经验理性。在中国繁衍的各种宗教也熏染上厚重的人文色彩。伦理型的中国文化,不讲或少讲脱离伦常的智慧,齐家、治国、平天下皆以“修身为本”,伦理成为出发点和归结点。东西方的文化是不同的,是存在差异的。东方文化注重和谐,注重天人合一,注重伦理,是一元的;而西方的文化是法治的,是二元的文化。中国文化比较重视人与自然和和谐,而西方文化则强调征服自然、战胜自然。

儒家思想提倡仁爱精神,重视人的生命价值与人格尊严,重视群体意识,教导人们热爱群体,特别是要具有爱国主义思想,认为每个人对于社会都有一份不可推卸的责任,认为人如果不对社会尽职尽责,就是一个自私自利之徒。为此提出“天下为公”,“公而忘私,国而忘家”,“先

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一系列光辉的道德原则,是我们的巨大思想财富。

儒学中的很多思想都是直接面向生活本身的,其中给我感触最大的就是“孝”了。儒家思想中孝是德行的根本,一个人要能在社会上站得住,头一个重要的德行就是孝。树的本是根,人的本是孝。孝是我们做人的根,是我们成长的根。我们一定要从小做起,把根扎牢,让世世代代的人都知道做人要孝顺父母,尊敬老师,把孝永远传下去。

一本《弟子规》让我明白立身处世接物的道理,耳濡目染于圣贤光明正大的智慧思想中,庆幸圣贤与己如影随形。懂得经典是拿来做的,不知何时起赢得了家长从未有过的尊敬,只因我请了古圣先贤来帮我。现在,系又把国学经典强调走进我们日常生活,又一落到很现实的行为点上。修身,对古代人而言是人生的终极追求。但对于现代人又何尝不是呢?处在全球化的时代里,我们更身处在一个多元文化所交汇的国家里。日复一日快节奏的生活,使我们变得急功近利,忘了去关注自己本质的东西。可是抛掉根本,我们会变得一无所有。

古人的话语值得我们好好去聆听。因为这些话语历经千年,依然如珍珠般夺目。不学礼,无以立,中华民族自古就有礼仪之邦的美誉,礼仪一直被当做人生的基础课程而备受重视。在人类迈进二十一世纪的今天,讲究礼仪已上升成为一个国家或民族进步、开化与兴旺的标志。而我们要做社会的文明人,更需要学习和讲究礼仪。以平等心对待别人,干什么事情都不要有很强的优越感或自卑感。

对儒学的生活向度的解读是对孔子思想出发方式的哲学洞察而非历史溯源。这意味着:儒学不是生活的反思和追问, 而是生活本身。每一种对生活的追问与言说都已经不是生活的源始, 生活和生活者不同。生活能够对象化么? 我们能够对他进行言说么? 孔子的指向是:我们可以对生活进行“指点”而不是任何形式的“叙事”。传统的对儒学的经学解读模式似乎过分“执实” , 不免落为短饤琐碎的博学家, 而不能切中儒学的实质。

以《论语》的解读为例。《为政篇第二》中,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下面紧接着“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后面还有子游、子夏问孝……。这里记叙的是孟懿子和孟武伯同样的问孝, 这两段文字平淡无奇, 貌似算不上哲学。可是唯有结合当时的生活背景, 中国哲学便流露出来。这里潜在着隐形文化:孟懿子, 鲁国大夫, 《左传》记载, 孟懿子的父亲孟僖子在将死之时嘱咐孟懿子要向孔子学礼。所以孟懿子问孝于孔子, 孔子告诉他无违于礼节。“生, 事之以礼;死, 葬之以礼,祭之以礼。”这就是孝。而同样问孝的孟武伯, 孝就是“父母唯其疾之忧” , 此处由于背景不明, 所以作二解, 一是“言父母爱子之心” , 二是“人子能使父母不以其陷于不义为忧。”所以, 问道于儒家哲学,不应抛弃儒学的生活性而孤立的来理解。儒学在含蓄中体现着独特的哲学魅力, 缺少了生活背景就无法理解堪称生活哲学的中国儒学。

儒学与生活,这是一门课程,一门值得我们去学习,去思考的课程。品味我们的传统文化,领略其精华,品味其精华,付诸于实践,应用于我们的现代人生,我想这是再美好不过的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儒学与生活作业答案

选择题 大学的“三纲领”中统领性的纲领是:止于至善20 世纪以来的三大哲学思想运都是什么:分析哲学、现象学、后现代主义《大学》的三纲领不包括:格物致知致用亲民不包括以下哪一项:修身20 世纪三大哲学思想运动不包括:现代主义三纲领中具有统领性的是:止于至善我国的思想文化三足鼎立的格局是什么时候形成的:1923 年《大学》提出的与立德、爱人相对应的纲目共有几条:8 具有解构性的是:后现代主义从儒家大学之道的意义上讲大学的最高目标是什么:学做圣人自从“五四“以来,中国整个思想文化领域形成了下列哪种格局:三足鼎立“天下万物生于有” ,“有”可以指:以上都是就中国的自由主义来讲,今天有一部分自由主义者开始把目光投向:儒家传统明确反儒家的巨大运动发生在:1919 作为一个思想者,用其所做的观念上的构建来解决问题,它的功能和什么是一样的:宗教所谓“三纲” ,指的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和夫为妻纲儒学的命运是:历久弥新中国儒学未来10 年的发展的两个基本方向是什么:创教,干政我国古代第一篇自觉的文论是什么:《典论论文》现代政治对于宗教的一个基本原则是什么:政教分离儒家所讲的教化,首先是:诗教中国文化传统中讲的“乐” ,狭义上指的是:音乐礼的本源是:爱的情感或爱儒家认为礼的前提是什么:义教育一个人其实最主要的是什么:情感教育“乾称父,坤称母”出自:《西铭》现代法律的进步性表现为:对情感的尊重和对亲情的尊重所有的社会规范,法德规范,政治规范等他们的基础是什么:道德孟子被后人尊称为什么:亚圣恻隐之心是:仁之端容隐制不是:容忍枉法“博爱”一词出自下列哪位作家的作品中:韩愈下列对于语言和言语的说法,正确的是:言语遵守语言的规则孟子出生于现在的哪个省孟子所说的四端的内容不包括:尊卑之心黄玉顺教授认为最高的境界是什么:自觉回到最初的境界“仁者无敌于天下”是下面哪位名人提出的:孟子阴爻用(六)表示下列哪位人物提出了“善为易者不占”的观点:荀子雅斯贝斯所谓的轴心期的文明不包括:古埃及文明冯友兰现实认为“元亨利贞”的“贞”是:末期下列不属于德国哲学家雅斯贝斯提到的世界文明的三大中心是:法国. 1923年,思想界分化成的三大派不包括:民主主义所谓“二希”传统,具体指的是古希腊文化传统和希伯莱文化传统。对“现象背后一无所有”是谁提出的:歌德中国自由主义的理念最早是从五四运动开始的。错从世界范围来看,世界在走向近代化、现代化,或者也可以说是在走向现代性:内圣和外王 下面不属于“四端学说”观点的是: 智慧之心。孟子哲学理论的核心是什么?心性论。秦朝统一全天下用的是哪一学派的学说?法家。孟子所说的四端的内容不包括:尊卑之心。孟子的老师是子思。。否。

2019年儒学与生活

在修养:立德 1【单选题】《论语》、《孟子》、《大学》和()合称四书。 A、《尚书》 B、《中庸》 C、《史记》 D、春秋 我的答案:B 2【单选题】从《孟母三迁》,我们可知()的作用。 A、环境 B、教育 C、主观能动性 D、遗传 我的答案:A 3【多选题】20世纪以来的三大思想运动分别是()。 A、分析哲学 B、现象学 C、后现代主义 D、马克思主义 我的答案:ABC 4【判断题】“三纲领八条目”是传统的大学之道的基本容。() 我的答案:√ 5【判断题】孔子认为,居仁由义是大学精神。() 我的答案:× 在修养:爱民 1【单选题】以下()是程朱理学的集大成者。 A、朱熹 B、王阳明 C、顾炎武 D、周敦颐 我的答案:A 2【单选题】“博爱”一词是愈在()里提到的。() A、《进学解》 B、《师说》 C、《原道》 D、《杂说》 我的答案:C 3【单选题】以下谁的观点是“知行合一”?() A、严复 B、孔子 C、荀子 D、王阳明 我的答案:D

4【判断题】立德和爱人是大学之道主要表现的两方面。() 我的答案:√ 5【判断题】立德是现代大学的宗旨。() 我的答案:× 大学之道的条目 1【单选题】()是近代哲学的开创者。 A、柏拉图 B、赫拉克利特 C、休谟 D、笛卡尔 我的答案:D 2【单选题】()提出来的主“良能、良知、良心”。 A、孟子 B、孔子 C、荀子 D、老子 我的答案:A 3【多选题】下列不是顾炎武的名言的是()。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C、“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D、“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我的答案:BCD 4【判断题】根据课程容可知:知识就是智慧。() 我的答案:× 5【判断题】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是“诚意正心”与“格物致知”。() 我的答案:√ 儒学与民族性 1【单选题】“日不落帝国”指的是()。 A、德国 B、英国 C、美国 D、法国 我的答案:B 2【单选题】()是欧洲的文明传统。 A、基督教 B、道教 C、佛教 D、伊斯兰教 我的答案:A 3【多选题】以下选项是中国思想界三大派的是()。 A、唯物史观派

儒学与生活考试答案

选择题(60分) 1、(2.00分) ?A.1924 ?B.1919 ?C.1943 ?D.1949 2、(2.00分) ?A.情 ?B.诚 ?C.性 ?D.和 3、 (2.00分) ?A.礼 ?B.仁爱 ?C.乐 ?D.正义 4、(2.00分) ?A.海德格尔

?B.胡塞尔 ?C.舍勒 ?D.笛卡尔 5、(2.00分) ?A.“自强” ?B.“求富” ?C.“师夷长技以制夷” ?D.“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6、(2.00分) ?A.《诗经》 ?B.《论语》 ?C.《史记》 ?D.《中庸》 7、(2.00分) ?A.费尔巴哈 ?B.恩格斯 ?C.马克思 ?D.黑格尔 8、(2.00分)

?A.希腊 ?B.印度 ?C.美国 ?D.中国 9、(2.00分) ?A.《上经》 ?B.《易传》 ?C.《易经》 ?D.《易·乾》 10、(2.00分) ?A.孟子 ?B.荀子 ?C.孔子 ?D.庄子 11、(2.00分) ?A.逃避 ?B.积极 ?C.散漫 ?D.无所谓

12、(2.00分) ?A.平常 ?B.需要 ?C.任用 ?D.庸者用也 13、(2.00分) ?A.顾炎武 ?B.朱熹 ?C.王阳明 ?D.严复 14、(2.00分) ?A.莱布尼茨 ?B.牛顿 ?C.休谟 ?D.欧拉 15、(2.00分) ?A.《史记·孔子世家》 ?B.《太初历》 ?C.《报任安书》

?D.《艺文类聚》 16、(2.00分) ?A.世界 ?B.上帝 ?C.存在者的存在 ?D.自我 17、(2.00分) ?A.胡塞尔 ?B.舍勒 ?C.笛卡尔 ?D.海格尔 18、(2.00分) ?A.唯物史观派 ?B.自由体派 ?C.文化保守主义 ?D.马克思主义 19、(2.00分) ?A.“感觉是最坏的见证”

儒学与生活

《孟母三迁》体现了(环境)的作用。 20世纪以来的三大思想运动不包括以下哪种思想:马克思主义 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 “知行合一”是(王阳明)的观点。 韩愈在(原道)里提到了“博爱”一词。 程朱理学的集大成者是(朱熹) “良能、良知、良心”这是谁提出来的主张。(孟子) 以下哪个是顾炎武的名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近代哲学的开创者是(笛卡尔) 欧洲的文明传统是(基督教) 中国思想界的三大派不包括(文化保守主义) 通常说的“日不落帝国”指的是(英国) (严复)是中国最早的最大的自由主义的代表。 弗莱格是西方(分析哲学)的创始人。 单子是(莱布尼茨)第一次提出来的概念。 20世纪,哲学达到的最高成就是(海格尔)提出的“存在论区别”。“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这是(老子)的名言。 “不诚无物”出自于(中庸)。 在(1943)年,蒋介石写了《中国之命运》。 毛泽东在(七大)上提出中国有两种命运。 以下属于冯梦龙的作品是(情史)。 以下属于洋务派领袖张之洞的名言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孟子推崇(孔子)为“圣中之圣,集大成者”。 以下哪个国家不是君主立宪制?(美国) 据统计调查,近年来,西方的宗教信众的数量是(上升的)。 对待中国文化的基本态度应该是(继承和转换)。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是(孔子)的言论。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出自司马迁的(史记,孔子世家)。 以下不属于对孔子称谓的是(亚圣)。 中国第一篇“自觉的文论”是(曹丕)的《典论论文》。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出自名著(红楼梦)。 六经到今天还传下来的著作不包括(乐)。 音乐通常给人的感觉是(和谐) 只要在一个公开的场合或一个仪式里面就会有一套规则,这套规则叫做(礼) “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出自(论语) 中国轴心时代是(战国)时代相当与西方的轴心时代是古希腊哲学建构时代。 《哲学全书》是(黑格尔)的作品。 西方现象学的大师之一(舍勒)构造了“情感现象学”。 据调查,世界上只有(中国)和朝鲜两个国家没有“容隐制”的立法。 忠恕之道”中“忠”的含义是(尽己谓之忠)。 从孔子开始,(仁爱)观念成为了中国哲学和中国文化传统最核心最重要的一个观念。所有的社会规范基础都是(法律) 以下不属于孟子的“四端学说”是(罪恶感)。 秦始皇统一天下主要是采用(韩非子)的思想

2017年《儒学与生活》期末考试答案.doc

2017 年《儒学与生活》期末考试答案 一、单选题(题数:50,共50.0 分) 1 一分为二是()的思想。(1.0分)1.0分 A、 马克思 B、 江泽民 C、 邓小平 D、 毛泽东 我的答案: D 2 中国的主流哲学是()的“心性论”。(1.0分)1.0分 A、 法家 B、 道家 C、 墨家 D、 儒家 我的答案: D 3 单子是()第一次提出来的概念。(1.0分)1.0分 A、 莱布尼茨 B、 牛顿 C、 休谟 D、 欧拉 我的答案: A 4《周易本义》是()的作品。(1.0分)1.0分 A、 王阳明 B、 朱熹 C、 严复 D、 孔子 我的答案: B 5()在《存在与时间》中提出了存在总是存在着的存在。(1.0分)1.0分

A、 海德格尔 B、 胡塞尔 C、 舍勒 D、 笛卡尔 我的答案: A 6 思无的“无”就是儒家所讲的()。(1.0分)1.0分 A、 没有 B、 不存在 C、 大本大源,本真的情感 D、 非物质性 我的答案: C 7《中庸》属于()中的一篇。(1.0分)1.0分 A、 《学而》 B、 《为政》 C、 《礼记》 D、 《乐记》 我的答案: C 8 近代哲学的开创者是()。(1.0分)1.0分 A、 休谟 B、 赫拉克利特 C、 柏拉图 D、 笛卡尔 我的答案: D 9 孟子推崇()为“圣中之圣,集大成者”。( 1.0 分) 1.0 分A、 老子 B、 孔子

C、 墨子 D、 荀子 我的答案: B 10“不诚无物”出自于()。(1.0分)1.0分 A、 《论语》 B、 《大学》 C、 《中庸》 D、 《孟子》 我的答案: C 11 现象学的创始人是()。( 1.0 分) 1.0 分 A、 胡塞尔 B、 舍勒 C、 笛卡尔 D、 海格尔 我的答案: A 12“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这是()的名言。(1.0分)1.0分A、 荀子 B、 老子 C、 孔子 D、 墨子 我的答案: B 13 笛卡尔怀疑某些具体存在着的存在,除了怀疑()。(1.0分)1.0分A、 世界 B、 上帝 C、 存在者的存在 D、 自我

儒学与生活 部分题目与答案

内在修养:立德 【判断题】孔子认为大学精神就是居仁由义答案:错误 居仁由义是孟子讲的 【单选题】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答案:中庸【单选题】《孟母三迁》体现了()的作用。答案:环境 【判断题】传统的大学之道的基本内容是“三纲领八条目”。()答案:正确外在修养:爱民 【单选题】程朱理学的集大成者是()。答案:朱熹 【单选题】韩愈在()里提到了“博爱”一词。()答案:原道 【判断题】大学之道主要表现为两方面:立德和爱人。()正确 【判断题】现代大学的宗旨是立德。()错误 现代大学的宗旨是求知。 大学之道的条目 【单选题】“良能、良知、良心”这是谁提出来的主张。()孟子 【判断题】知识就是智慧。()错误 【单选题】以下哪个是顾炎武的名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单选题】近代哲学的开创者是()。笛卡尔

儒学与民族性 【单选题】中国思想界的三大派不包括()。马克思主义(包括唯物史观派、自由主义派、文化保守主义) 【单选题】通常说的“日不落帝国”指的是()。英国 【单选题】欧洲的文明传统是()。基督教 【判断题】中国有56个民族,这里讲的民族是一个前现代概念。()正确 儒学与现代性 【单选题】()是中国最早的最大的自由主义的代表。严复 【判断题】中国谋求现代化就是走向现代性。()正确 【单选题】单子是()第一次提出来的概念。莱布尼茨 【判断题】西方人实现的现代化首先是制度的现代化。()错误 西方人首先实现的是观念上的现代化。 儒学与现代思想 【单选题】“不诚无物”出自于()。中庸 【判断题】现象学不主张回到事情本身,面向事情本身。()错误 正相反,现象学正是主张回到事情本身,面向事情本身。 【判断题】认识主体和认识对象最根本的共同点是一个存在着的东西。()正确 【单选题】20世纪,哲学达到的最高成就是()提出的“存在论区别”。海格尔(视频中称之为海德格尔)

中国传统文化课后习题答案

章一 1.为什么说炎帝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P14 炎帝发展了原始农业,和最早的农耕用具。培植出最早的谷物粟,发明陶器,创立日市,发明医药等。黄帝发明几乎遍及社会生活一切方面,例如文字、衣冠和社会制度等。这些发明推动了农业的发展,有了文明教化的意义,在物质、精神、制度文明上作出重大贡献,为推动社会的进步奠定了最早的基础。 上古各族的迁徙流动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导致不同氏族、部落之间的频繁接触,促进了文化发展。在炎黄部落迁徙的沿途,留下了很多文化遗迹,与当地的氏族部落发生了文化交流。炎黄部落把当时先进的农业带给了东方,黄河下游的一些生活习俗也向西传播到中游地区。古史有记载说周人即是黄帝的子孙,与炎帝也有血缘关系。虽然在当时不同部落的军事冲突中有成功者也有失败者但是都在中国这块土地上继续耕耘,创造古老的中华文明,炎黄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炎黄时代是中国5000年文明源头,中国传统文化讲究与自然和谐统一,这种天人合一的观念早在炎帝时代就有了萌芽。炎帝发明弄个认识自然的综合成就,对天文气候等的粗浅认识。中国文化的人文精神也发端于炎黄时代。在较早的文献中,认得历史就是炎黄的历史,他们的成功得力于人的积极进取,这种相信人的力量依靠人的努力,问题、为社会为人民的精神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优良传统。 1、中国史前农业的发展有哪些特点?P21 中国史前农业在黄河流域和长江中下游两个中心地区有自身的特点,形成了自成体系地的中国史前农耕文化,这些在谷物种类、家畜品种、农耕工具、聚落形态方面都有表现。 1)谷物种类北粟南稻粟和稻是中国史前农耕文化的主要品种。粟有野生狗尾巴草培育而来,起源于我国黄河流域。稻是野生稻培育出来,起源于长江流域。 2)家畜品种中国史前农业附属生产部门的家畜饲养业,到了新石器时代末有很大发展,有猪狗鸡牛羊。 3)农耕工具主要农具铲、耒和锄,刀和镰,磨盘磨棒。 4)聚落形态农业的发展促使大规模聚落的形成 2、试简述中国古代文字的发明过程P44.3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具有形音义三个要素。神农氏结绳为治,刻画符号是文字的直接来源之一,是文字的先驱,刻画在史前的骨器、玉器、陶器上,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的陶器刻画符号都是单个出现,尚未连缀成书面语言,很难或不可能释读,基本用于记事。大汶口文化晚期的刻画符号更接近事物形象。龙山文化发明了文字诞生可靠证据,笔画比较流畅,个个独立成字,显然脱离了刻画符号和文字画的阶段。文字中除有象形字还有会意字。黄帝之史官仓颉“初造书契”。商周时的巫师们也会以已出现的文字作为垄断神权的手段。 3、关于龙的起源,目前学术界有哪些说法。P41 红山文化玉龙和相关玉器做的研究认为:猪是龙形象的来源之一,表明龙的起源与原始农业发展有密切关系。身如蟒蛇是先民对蛇的恐惧而崇拜,以它作为龙形象的一部分,表达了期望避免危害和获得农业丰收的愿望。最初作为氏族部落的标志出现,是先民崇拜的对象。濮阳西水坡蚌壳龙图案做的研究认为所有迹象都可用天文学观点加以解释。最初作为氏族部落的标志出现,是先民崇拜的对象。 章二 1、试简述中国古代思想家对天人关系的认识。 天人关系的中心问题是把天看做有意志的至上神还是把天看做无意志的、无目的的大自然。一、重人事轻天道的观点P49 二、天道自然的观点三、天人相分的观点四、天人交相胜 2、试简述中国古代变易之学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南开20秋学期《儒学与生活(尔雅)》在线作业答案

20秋学期(1709、1803、1809、1903、1909、2003、2009 )《儒学与生活(尔雅)》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共35 道试题,共70 分) 1.可称为全人类导师的是哪位学者? A.孔子 B.老子 C.孟子 D.荀子 答案:A 2.中国之命运总是和什么命运联系在一起的? A.儒学 B.法学 C.礼乐 D.宗教 答案:A 3.所谓“不偏不倚”指的是:() A.不偏离“中” B.不采取明确的态度 C.以和稀泥的态度处事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答案:A 4.下列不属于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提到的世界文明的三大中心的一项是:() A.印度 B.法国 C.中国 D.希腊 答案:B 5.“五四”时期提出的把“德先生”、“赛先生”请来,即发展民主和:() A.创新 B.经济 C.传统 D.科学 答案:D 6.“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是谁提出的:() A.老子 B.庄子 C.孟子 D.韩非子

答案:A 7.下列不属于孟子思想的一项是:() A.民贵君轻 B.非攻 C.仁政 D.王道 答案:B 8.按照儒家的思想如果你不怎么做就不可能不朽? A.立功 B.立言 C.立志 D.立德 答案:D 9.所谓“治国”的社会主体,在王权时代主要是指:() A.天子 B.诸侯 C.官僚 D.刀笔吏 答案:A 10.大学的“三纲领”中统领性的纲领是:() A.亲民 B.明明德 C.止于至善 D.以上答案都正确 答案:C 11.《大学》提出的与立德、爱人相对应的纲目共有几条:() A.6 B.7 C.8 D.9 答案:C 12.“五四运动”是什么时候爆发的? A.1910年 B.1920年 C.1921年 D.1919年 答案:D

2019年度儒学与生活

内在修养:立德 1【单选题】《论语》、《孟子》、《大学》和()合称四书。 A、《尚书》 B、《中庸》 C、《史记》 D、春秋 我的答案:B 2【单选题】从《孟母三迁》,我们可知()的作用。 A、环境 B、教育 C、主观能动性 D、遗传 我的答案:A 3【多选题】20世纪以来的三大思想运动分别是()。 A、分析哲学 B、现象学 C、后现代主义 D、马克思主义 我的答案:ABC 4【判断题】“三纲领八条目”是传统的大学之道的基本内容。() 我的答案:√ 5【判断题】孔子认为,居仁由义是大学精神。()

我的答案:× 内在修养:爱民 1【单选题】以下()是程朱理学的集大成者。 A、朱熹 B、王阳明 C、顾炎武 D、周敦颐 我的答案:A 2【单选题】“博爱”一词是韩愈在()里提到的。() A、《进学解》 B、《师说》 C、《原道》 D、《杂说》 我的答案:C 3【单选题】以下谁的观点是“知行合一”?() A、严复 B、孔子 C、荀子 D、王阳明 我的答案:D 4【判断题】立德和爱人是大学之道主要表现的两方面。() 我的答案:√

5【判断题】立德是现代大学的宗旨。() 我的答案:× 大学之道的条目 1【单选题】()是近代哲学的开创者。 A、柏拉图 B、赫拉克利特 C、休谟 D、笛卡尔 我的答案:D 2【单选题】()提出来的主张“良能、良知、良心”。 A、孟子 B、孔子 C、荀子 D、老子 我的答案:A 3【多选题】下列不是顾炎武的名言的是()。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C、“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D、“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我的答案:BCD 4【判断题】根据课程内容可知:知识就是智慧。()

南开19春学期(1503、1509、1603、1609、1703)《儒学与生活(尔雅)》在线作业[标准答案]

(单选题)1: 我国古代儒家的“实践”是指什么层面的? A: 伦理学 B: 认识论 C: 思想论 D: 知识论 正确答案: (单选题)2: 所谓“三纲”,指的是:() A: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和夫为妻纲 B: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和妻为夫纲 C: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和母为子纲 D: 兄为弟纲、父为子纲和母为子纲 正确答案: (单选题)3: 中国市民社会的兴起可以追溯至:() A: 唐代 B: 清代 C: 明代 D: 宋代 正确答案: (单选题)4: 我国是什么时候开始恢复高考的? A: 1974 B: 1975 C: 1976 D: 1977 正确答案: (单选题)5: 儒学能够历久弥新的原因是什么? A: 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 B: 思想家们的功劳 C: 具有自我变革的精神传统 D: 政府的积极宣扬 正确答案: (单选题)6: 中国三十年改革开放的成功在某种意义体现了两种精神,即:()A: 洋务精神和创新精神 B: 维新精神和创新精神 C: 洋务精神和维新精神 D: 改革精神和创新精神 正确答案: (单选题)7: “博爱”一词出自下列哪位作家的作品中:() A: 柳宗元 B: 韩愈 C: 李白 D: 杜甫 正确答案: (单选题)8: 致用亲民不包括以下哪一项:() A: 齐家 B: 治国 C: 修身 D: 平天下 正确答案: (单选题)9: 《象传》出自下列哪部作品中:()

正确答案: (单选题)10: 下列位于《十三经》之首的是:() A: 《论语》 B: 《周易》 C: 《诗经》 D: 《尚书》 正确答案: (单选题)11: 将国务与教会分开,就是所谓的:() A: 政教融合 B: 政教分离 C: 政教合一 D: 政教对立 正确答案: (单选题)12: 现代新儒学的开创者是:() A: 李大钊和陈独秀 B: 冯友兰和熊十力 C: 郭沫若和辜鸿铭 D: 严复和康有为 正确答案: (单选题)13: 大学的“三纲领”中统领性的纲领是:() A: 亲民 B: 明明德 C: 止于至善 D: 以上答案都正确 正确答案: (单选题)14: 从古到近对于“齐家”的共同点是什么? A: 宗族协和 B: 家族协和 C: 家庭和谐 D: 核心家庭协和 正确答案: (单选题)15: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是谁提出的:()A: 老子 B: 庄子 C: 孟子 D: 韩非子 正确答案: (单选题)16: 可称为全人类导师的是哪位学者? A: 孔子 B: 老子 C: 孟子 D: 荀子 正确答案: (单选题)17: 儒学的创始人是:() A: 孟子 B: 孔子 C: 庄子 D: 荀子 正确答案:

儒学与生活

儒学与生活 1.1 1【判断题】孔子认为大学精神就是居仁由义。 参考答案:× 2【单选题】《孟母三迁》体现了()的作用。 A、主观能动性 B、教育 C、环境 D、遗传 参考答案:C 3【判断题】传统的大学之道的基本内容是“三纲领八条目”。() 参考答案:√ 4【单选题】20世纪以来的三大思想运动不包括以下哪种思想()。 A、分析哲学 B、现象学 C、后现代主义 D、马克思主义 参考答案:D 5【单选题】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 A、《史记》 B、《中庸》 C、《尚书》 D、春秋 参考答案:B 1.2 1【单选题】“知行合一”是()的观点。 A、荀子 B、孔子 C、严复 D、王阳明 参考答案:D 2【单选题】韩愈在()里提到了“博爱”一词。() A、《原道》

B、《师说》 C、《进学解》 D、《杂说》 参考答案:A 3【判断题】现代大学的宗旨是立德。() 参考答案:× 4【判断题】大学之道主要表现为两方面:立德和爱人。() 参考答案:√ 5【单选题】程朱理学的集大成者是()。 A、顾炎武 B、王阳明 C、朱熹 D、周敦颐 参考答案:C 1.3 1【单选题】“良能、良知、良心”这是谁提出来的主张。() A、荀子 B、孔子 C、孟子 D、老子 参考答案:C 2【单选题】以下哪个是顾炎武的名言?()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C、“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D、“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参考答案:A 3【单选题】近代哲学的开创者是()。 A、休谟 B、赫拉克利特 C、柏拉图 D、笛卡尔 参考答案:D 4【判断题】“诚意正心”与“格物致知”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参考答案:√

超星尔雅儒学与生活课后答案word精品

儒学与生活 1.1 、大学精神(一) 1 孟母三卫迁》卫体现了()的作用。 A 主观能动性 B 教育 C 环境 D 遗传 正确答案: C 2 0 世纪以来的三大思想运全但动不包括以下哪种思想() A 分析哲学 B 现象学 C 后现代主义 D 马克思主义 正确答案: D 3 书指的是《论星语》、《孟子》、《大学》造和()。 A 《史记》 B 《中庸》 C 《尚书》 D 春秋 正确答案: B 4 统的大学之有道的基本内容是“三纲没领八条目” 。()正确答案:V

5 子认为大学精神不就完是居仁由义。 正确答案:X 1.2 、大学精神(二) 1 知行合一”是(全人)的观点。 A 荀子 B 孔子 C 严复 D 王阳明 正确答案: D 2 愈在()里提到是了“博爱”没一词。() A 《原道》 B 《师说》 C 《进学解》 D 《杂说》 正确答案: A 3 朱理没但学的集大成者是()。 A 顾炎武 B 王阳明 C 朱熹 D 周敦颐

正确答案: C 4 代大学全星的宗旨是立德。() 正确答案:X 5 学之道主要表现为但两方面:人立德和爱人。()正确答案:V 1.3 、大学精神(三) 1 良能、良造没知、良心”这是谁提出来的主张。() A 荀子 B 孔子 C 孟子 D 老子 正确答案: C 2 下哪个是顾有炎武的名星言?() A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C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D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正确答案: A 3 代哲学的开创者没是是()。 A 休谟 B 赫拉克利特 C 柏拉图 D 笛卡尔 正确答案: D 4 诚意正心”与“格物致知”是一个事物的两却个方完面。()正确答案:V 5 识就是是智但慧。() 正确答案:X 2.1 、儒学与生活(一) 1 洲的文没但明传统是()。 A 佛教 B 道教 C 基督教 D 伊斯兰教正确答案: C

2016年秋季尔雅《儒学与生活》期末考试答案

一、 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
1
西方谈的“博爱”的原义是()。(1.0 分)
1.0 分
?
A、
无私的爱
?
B、
对全人类广泛的爱
?
C、
兄弟关系
?
D、
特殊的爱
我的答案:C
2
《周易本义》是()的作品。(1.0 分)
1.0 分
?
A、
王阳明
?
B、
朱熹
?
C、

严复
?
D、
孔子
我的答案:B
3
世界三大文明中心不包括()。(1.0 分)
1.0 分
?
A、
希腊
?
B、
印度
?
C、
美国
?
D、
中国
我的答案:C
4
只要在一个公开的场合或一个仪式里面就会有一套规则,这套规则叫做()。(1.0 分)
1.0 分
?
A、


?
B、

?
C、

?
D、

我的答案:D
5
()主张“兼爱”。(1.0 分)
1.0 分
?
A、
儒家
?
B、
法家
?
C、
道家
?
D、
墨家
我的答案:D
6
()被称作“群经之首,百行之源”。(1.0 分)

孔子仁学的现代意义何以可能_依据生活儒学的阐明(1)

2007年10月 理论学刊 O ct.2007 第10期 总第164期 Theory Journa l No.10Ser.No.164孔子仁学的现代意义何以可能? ———依据生活儒学的阐明 黄玉顺 (四川大学哲学系,四川成都610064) 〔摘 要〕本文讨论孔子仁学的现代意义,其着眼点不是“孔子仁学”本身如何、甚至也不是其“现代意义”本身如何,而是孔子仁学的现代意义“何以可能”。这种追问以承认孔子仁学的现代意义为前提,而进一步追本溯源,揭示孔子仁学的现代意义得以成立的缘由:孔子是如何为自己的仁学“奠基”的,这种奠基性的观念何以可能容纳“现代性”。文章以“生活儒学”的思想视域来审视这个问题。 〔关键词〕孔子;仁学;现代意义;奠基;生活儒学 〔中图分类号〕B2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909(2007)10-0046-04 当代思想的发问,也就是现象学所说的“奠基”(Fundierung)问题。首先是指向形而下学的发问,其问法是:“科学何以可能?”“伦理学何以可能?”这其实是轴心时期(Axial Peri od)以来已经解决了的问题:为形而下学奠基的是形而上学、存在论(本体论)。因此,更本源的问法乃是20世纪思想、尤其是现象学那种指向形而上学本身的发问方式:“形而上学何以可能?” 奠基问题最初是由康德提出的。康德在谈到“像形而上学这种东西究竟是不是可能的”时说过:“当人们看到一门科学经过长期努力之后得到长足发展而惊叹不已时,有人竟想到要提出这样的一门科学究竟是不是可能的以及是怎样可能的这样的问题,这本来是不足为奇的,因为人类理性非常爱好建设,不只一次地把一座塔建成了以后又拆掉,以便察看一下地基情况如何。”[1](P4)康德的三个著名的问题———纯粹数学何以可能、纯粹自然科学何以可能、科学的形而上学何以可能———都是奠基问题。但是,康德自己未能解决形而上学奠基问题,因为他所察看的“地基”乃是人类“理性”(Ve munft),这其实是形而上学“建筑”本身的事情,即并没有超越形而上学的范围。所以,海德格尔批评他说:“在他那里没有以此在(Dasein)为专题的存在论,用康德的口气说,就是没有先行对主体之主体性进行存在论分析。”[2](P28)这个批评基于这样一种判断:“什么是哲学研究的事情呢?……这个事情就是意识的主体性。”[3](P76)康德所谓“理性”即属于“意识的主体性”,而这个主体性仍然还是哲学形而上学的事情,尚待奠基,即未能说明主体性本身何以可能。 现象学创始人胡塞尔所处理的也是奠基问题。他对“奠基”给出了一个严格定义:“如果一个本身本质规律性地只能在一个与μ相联结的广泛统一之中存在,那么我们就要说:一个本身需要由一个μ来奠基。”[4](P285)但他所说的乃是纯粹先验意识的内在的观念奠基:如果一个观念A 只能在与另一个观念B的广泛统一之中存在,那么观念A 是由观念B奠基的。在胡塞尔的意识现象学中,一切都奠基于纯粹先验意识自己的“本质直观”(W esensschau)。但在海德格尔看来,这个纯粹先验意识本身仍然是主体性的,而“任何‘主体’观念———设若事先未经存在论基本规定加以净化———在存在论上都依然共同设置了subjectu m这个假定”[2](P54)。换句话说,胡塞尔现象学仍然没有超出形而上学的范围,他为形而上学的奠基所找到的仍然不是真正的“地基”,而只是形而上学“建筑”本身。 究其原因,海德格尔认为,那是因为轴心时期以来的哲学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作为形而上学的哲学之事情乃是存在者之存在,乃是以实体性和主体性为形态的存在者之在场状态。”[3](P76)换句话说,这种思维方式所思的只是存在者(Seiendes das Seiende)、存在者的存在,而不是先行于任何存在者的存在(Sein)本身;他们“遗忘了存在”。海德格尔指出:“形而上学着眼于存在,着眼于存在中的存在者之共属一体,来思考存在者整体———世界、人类和上帝。形而上学以论证性表象的思维方式来思考存在者之为存在者。因为从哲学开端以来,并且凭借于这一开端,存在者之存在就把自身显示为根据。”[3](P68-69)这就是说,康德、胡塞尔对奠基问题的解决,都仍然是在思考存在者整体、存在者之为存在者,都是在寻求形而上学之内的“确立根据”(gruenden)、而不是之外之下的“奠定基础”(Fundierung),都仍然是形而上学的范畴,这样是不能为形而上学奠基的。 这就是说,我们必须进入一种崭新的、同时是最古老的(前轴心期的)视域———存在视域。在这样的视域下,就有了海德格尔所提出的著名的“存在论区别”(der ont ol ogische Unterschied)观念,即关于存在与存在者之间相区别的观念。

儒学与生活

1.阐述孔子的仁爱思想 答:以"仁"为核心的仁爱思想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也是整个儒家思想体系的基础理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理解“仁”。 1.仁者"爱人" 翻读《论语》,可以发现对"仁"的经典解释莫过于"爱人"二字,"樊迟问仁,子曰:'爱人'";"爱人"二字可以被看做是孔子的"仁"的基本含义。"爱人"即是说要有仁德之心,要尊重他人、关爱他人,因此,"爱人"是仁德的情感基础。 孔子讲的"爱人"不是指特定的群体,而是指爱一切人;但同时他的爱是由近及远、由亲至疏的。这表现为"爱人"的"起点"是爱亲,即孝悌之情--对父母兄弟的爱;而"爱人"的终点则是爱众,即天下之"民"。这样孔子就通过"爱人"将家国天下紧紧联系在一起,这对后世儒家仁政学说具有极大的启发性。 2."克己复礼为仁"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仁"以人的情感为基础,但人的情感具有多层次性,若放而任之而不以礼为之约束规范则可能陷入邪恶,故孔子以礼释仁,把符合礼之规范的情感视作仁。 首先,"克己复礼"重在"克己","克己"即要学会自己约束、自我控制。其次,"克己复礼"之"礼",贵在中和。孔子既强调礼的运用以和谐为贵,又指出不能为和而和,而是要以礼节制之。同时,人的情感无论喜怒哀乐都要适中而不过分,这才符合礼。最后,"克己复礼"还须以仁充实礼,他认为人如果没有仁爱之心,礼乐制度无从谈起。因此,任何礼乐都只是流于外在的形式,要建立起真正的礼乐文明还必须以"仁"作为作为内在的情感基础,以仁充实礼,从而实现仁德。 3."忠恕之道" 孔子从"仁"的基本内涵出发,既提出了如何达到"仁"的境界的内在要求,又阐发了如何实行"仁"的外在行为原则即"忠恕之道"。 "忠"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一个有仁德的人,自己要自立有成就也必须使他人也自立有成就,即所谓"尽己之谓忠",自己所希望的,别人也同样希望,故应尽己之力帮助别人、启发别人,让别人去实现希望。 "恕"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即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就不要强求他人去做,自己所不愿承受的也不要强加于别人,要学会包容他人,可见这种"成人之美"的精神,不可谓不是一条处理人际关系、安定社会秩序的重要准则,即使在今天也依然如故。 总而言之, "忠"和"恕"都是推己及人的施仁方法。忠"是对自己的要求,表现为一种认真、虔诚的态度--真心诚意、积极为人。"恕"则是对他人的要求,表现为对他人的尊重、宽容--将心比心,宽恕待人。忠恕之道是仁爱精神的具体化,是行仁之方。正是通过这种"忠恕之道",才得以把"仁爱"思想从爱亲推广到"泛爱众"。 2.对中庸之道的理解 “中庸”一词出自《论语·雍也》中的“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这里孔子把“中庸”理解为人及自然之“德”的最高标准。此后由其及其再传弟子加以发展,并著《中庸》,基本上形成了完备的思想体系,至今已是一种很重要的道德观。宋代儒学大师朱熹在给中庸作注时说:“中庸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看似平常之理,实则精妙至极”。 中庸之道强调“执两用中”、“中道而行”。很多人认为中庸即平庸,保守,妥协,不求上进,还有人把中庸之道理解成不讲原则的折中主义、平均主义,这是对中庸的曲解。 中庸包含的折中调和思想,应该算一种积极的调和。调和与均衡无论在人类社会还是在自然界,都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常态,不该认为调和就是坏事。而且“执两用中”不是简单的折中、平均,这两者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这个“中”是从“两端”中新产生出来的那个的“三”,是认识和发现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得出的科学、正确处理事情的办法。如何评判“中”,庞朴精妙地概括为“A然而B”、“A而不A”、“亦A亦B”和“不A不B”四种逻辑形式。而绝非(A+B)÷2。 同时这个“中”的标准随具体境遇的变化而改变,《中庸》所谓“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朱熹所谓“中无定体,随时而在”,它提倡的“时中”就是希望在不同时空条件下君子能随时保持中道。历史上也存在着将中庸这种变化法则固定为维护“礼”的倾向,这样中庸便丧失了与时俱进的活力,成为陈腐僵化的教条。封建统治者对“中庸”思想的歪曲,在具体的政治实践中造成了对人性的严重戕害。今天我们应遵循“时中”的法则,找出适合当今社会发展的“中道”,建设理想的和谐社会。 中庸是儒家道德的最高境界,其现实意义丝毫不减,它对我们今天的社会实践仍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并且乃至整个人类世界都有影响。“中庸”其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中正以及中和的思想能使人身心和谐,并能使人处理好人际关系、国际关系及人和自然的关系,以至达到社会的整体和谐,弘扬中庸之道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用作用。承认不同而谋求“和”,这是世界多元文化实现和平相处必走的一条路。“和而不同”在促进世界各民族和平相处、共同发展方面具有启迪意义。

儒学与生活

阐述孔子的仁爱思想 孔子的思想体系是以“仁”为核心的,“仁”即仁爱思想是孔子思想的基本精神,也是孔子思想的理论基石。孔子仁爱思想内涵丰富,基本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爱人 爱人是“仁”的本质内涵,《论语·颜渊》载: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爱人是具有双重性质的,即“爱亲”和“爱众”。 1.爱亲。爱人是由“爱亲”开始的,《论语·学而》中谈到“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可以看出孝悌是“仁”的根本。“仁爱”的品德是人本身所具有的,爱自己的亲人是最基本的。百善孝为先,孝是子女对父母的敬爱之情。“君子笃亲,则民兴于仁”。孝悌是爱人的根本,孝悌是“仁”的前提、基础,“仁”是孝悌的发展、扩充。 2.爱众。孔子认为应该把爱亲之情推广开,以至于爱朋友、爱周围的更多的人,达到从“爱亲”到“泛爱众”的目的。爱众是把爱亲的对象扩大化,由爱亲人到爱更多的人。孔子所说的“博施于民而能济众”,“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就是把爱博施于众。 (二)忠恕之道 从仁爱思想出发,孔子提出了“忠恕”之道。“忠恕”之道是施行仁的根本途径。“忠”主要是真心诚意,积极为人。“恕”就是将心比心,宽恕待人。所谓“忠”是从积极方面讲,即“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从自己的“欲立”“欲达”出发想到别人,进而去“立人”“达人”。所谓“恕”是从消极方面讲,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从自己的“不欲”想到别人的“不欲”,因此不能将自己不想承受的强加给别人。”“忠”是对自己的要求,表现为一种认真、虔诚的态度;恕是对他人的要求,表现为对他人的尊重、宽容。忠恕之道是仁爱精神的具体化,是行仁之方。 (三)克己复礼为仁 孔子以克己复礼为求仁之道。在孔子看来一切按照礼的要求做,就做到了仁。仁是内在的,礼是外在的,二者密切配合、融为一体。克己复礼包括了两个方面,克己是个人修养的功夫,复礼是这种修养的标准和要达到的目标,孔子希望通过人们的道德修养使人们自觉遵守礼的规定。(四)恭、宽、信、敏、惠 《论语·阳货》中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恭、宽、信、敏、惠这五个德目是施行仁的条件。宽厚待人,礼让谦和;彼此以诚信相待;品格高尚,时时想助人,但需会助人,有助人的能力与智慧。孔子把恭、宽、信、敏、惠看成是仁德的五个具体方面,也是施行仁应具备的条件。 阐述儒家的中庸之道 “中庸”既是儒家的道德标准, 又是儒家的方法论原则。中庸作为一种方法, 通常称之为“中庸之道”。从现存古籍来看,“中庸”一词是由孔子首先提出的,“中庸之为德也, 其至矣乎! 民

儒学与生活

一、单选题 1、大学的纲领中具有统领性的是(止于至善)。 2、“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所说的四位哲学家没有(王夫之)。 3、20世纪三大哲学思想运动不包括(现代主义)。 4、现代大学的第一宗旨实际上是(求知)。 5、致用亲民不包括(修身)。 6、三纲领中具有统领性的是(止于至善)。 7、不是针对自身而言的是(亲民)。 8、现代大学的第一宗旨是(求知)。 9、中国的轴心时代是(春秋战国)。 10、(明德)在《大学》的八条目之外。 11、西方中世纪的文明传统是(基督教文明)。 12、“天下万物生于有”,“有”可以指(上帝、本体、绝对存在)。 13、根据现象字,母爱的本质是(母爱)。 14、儒学的命运是(历久弥新)。 15、“生活儒学”是由两个关键词构成的,即(生活和儒学)。 16、“有生于无”,“无”是(存在)。 17、20世纪以来的三大哲学思想运动都是(分析哲学,现象学,后现代主义)。 18、“回到本真”是(现象学)哲学流派的口号。 19、“经世致用”是(儒家)学派的传统。 20、作为一个思想者,用其所做的观念上的构建来解决问题,它的功能和(宗教)是一样的。 21、容隐制不是(容忍枉法)。 22、(人)可以用更上位的概念定义。 23、孔子认为统治一个混乱的集体,首先应该做(正名)。 24、孔子医生做了三件重要事情,其中属于政治活动范畴的是(游说诸侯)。 25、最早的礼和乐是在(祭祀)场合下出现的。 26、儒家讲礼乐文化的前提是(仁爱)。 27、礼的本源是(爱)。 28、儒家的创始人是(孔子)。 29、孔子生平的事业有(政治活动:游说诸侯、局徒讲学:创立儒家、交献整理:册定六经)。 30、中国文化传统中讲的“乐”,狭义上指的是(音乐)。 31、“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出自(苏东坡)。 32、下面对“万物皆备于我矣”中的“我”解释正确的一项是(人的心性本体)。 33、秦朝统一全天下用的是(法家)学派的学说。 34、儒家所认为的本源是(德性)。 35、《周易》是由(64)卦构成的。 36、(苟子)提出了“善为医者不占”的观点。 37、孟子所说的“四德”,即(仁义礼智)。 38、孟子认为,“放心”之后,人应该(“求”)。 39、孟子被后人尊称为(亚圣)。 40、“制民之产”是(孟子)主张。 41、冯友兰先生认为“元亨利贞”的“贞”是(末期)。 42、儒家心性论认为的世界本体是(诚)。 43、讲究每日格物而回归本性的是(朱熹)。

2015儒学与生活

选择 1、以下属于冯梦龙的作品是()。D、《情史》 2、心性论 D儒家 3、良心良知良能 C良好 4、以下哪个国家不是君主立宪制?()C、美国 5、圣中之圣,集大成者 B孔子 6、中庸》强调适宜性的问题,这通常叫做()A、“时中” 7、弗莱格是西方()创始人 C、分析哲学 8、孟子认为性与情的关系应完整表述为 D、情性情 9、六经到今天还传下来的著作不包括()。C、《乐》 10、基督教的经典是 D、《圣经》 11、“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出自 A、《中庸》 12、韩愈在()里提到了“博爱”一词。()A、《原道》 13、主张兼爱 D、墨家 14、存在与时间 A、海德格尔 15、马克思认为天地万物的本质是 C、物质 16、被称作“群经之首,百行之源”。A、《易经》 17、“忠恕之道”中“忠”的含义是()。D、“尽己谓之忠” 18、“自己如此”是古代汉语()的原义。C、自然 19、“存在论区别”是由下列哪位人物提出的:()D.海德格尔 20、A 21、从孔子开始,什么观念成为了中国哲学与文化传统最核心最重要的一个观念 B、仁爱 22、音乐通常给人的感觉是B、悲伤 23、据统计调查近年来西方的宗教信众的数量是 A、上升的 24、世界上除了朝鲜哪个国家没有容隐制立法 C、中国 25、说文解字 D、许慎 26、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D、红楼梦 27、《中庸》最核心的一个范畴 D、和 28、君君臣臣父父子子C、孔子 29、中庸认为宇宙天地万物的本质是什么D、真诚无望 30、中国有两种命运 A、七大 31、只要在一个公开的场合或一个仪式里面就会有一套规则,这套规则叫做()。 D、礼 32、中国最早最大的自由主义的代表 D、严复 33、《孟母三迁》体现了()的作用。C、环境 34、程朱理学的集大成者是()。C、朱熹 35、周易本义是谁的作品B、朱熹 36、秦始皇统一天下用的是谁的思想B、韩非子 37、下面不属于孟子四端学说观点的是D、是非感 38、中国哲学特别是()追求“物我两忘”的境界。A、道家 39、日不落帝国 B、英国 40、世界三大文明中心不包括C、美国 41、()提出的“仁者无敌于天下”。C、孟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