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研究方法重点

社会研究方法重点
社会研究方法重点

1、访问调查法:就是访问者通过口头交谈等方式向被访问者了解社会实际情况的方法。类型:直接访问和间接访问;个别访问和集体座谈;结构式访问和无结构式访问一般访问和特殊访问。特点:互动性、灵活性、可靠性

2、访问程序与技巧:1、访问准备:按研究目的确定访问类型和提纲;明确访谈对象,尽可能充分了解被访问者;选好访问时间、地点;拟定访问实施程序表;准备访问工具。2、进入访问:称呼;自我介绍;积极接近:自然接近、求同接近、友好接近、正面接近、隐蔽接近。

3、访问控制(1)提问:实质性问题和功能性问题。实质性问题:事实方面的问题、行为方面的问题、观念方面的问题、感情态度方面的问题。作用:是为了获取访谈调查的实际内容而提出。功能性问题:接触性问题、试探性问题、过渡性问题、检验性问题。作用:是为了不对访问对象施加某些影响而提出。提问的方式:考虑问题本身的性质和特点;考虑被访问者的具体情况;考虑访问者与被访问者之间关系。提问的语言:“一短三化”(2)引导和追询:引导不在于直接获得资料,而是控制好整个交谈过程,为收集资料创造良好条件,包括访谈过程中起调节、转换、导向作用的言语行为。追寻是为了促使被访者更真实、具体、准确、完整的回答问题。(3)非语言信息的处理:衣着、打扮、动作、姿态、眼神、表情

4、结束访问:要适可而止、要善始善终

3、结构式访问:是对访问过程高度控制的访问。优点:控制过程减少误差,回收率、作答率高,问题可设计复杂,可获得非语言信息对资料的效度、信度进行评估。缺点:时间长、费用高,敏感问题不易回答,受访员影响调查规模受到限制;匿名性不强;调查的信度、效度与访问员的素质密切相关;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非结构式访问:是半控制和无控制访问。优点:有利于发挥双方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利于适应多变的客观情况;有利于调查原调查提纲中未考虑到的新问题、新情况;有利于拓宽和加深对社会问题的研究。缺点:费时,依赖访员素质,难以进行定量分析。类型:重点访问、深度访问、座谈会、客观陈述法。重点访问:集中于某经验及影响访问,选择一定情景,将调查对象安置其中,进行访问调查其情境中主观经验。深度访问:临床式访问,为收集特定经验如偷窃、吸毒,及其行为动机的主观资料所作访问。客观陈述法:让调查对象对自己和周围社会做调查,再客观陈述出来。座谈会:将调查对象集中起来讨论问题,头脑风暴和反头脑风暴

4、座谈会:德尔菲法:是一种集体预测性调查方法,具体做法1)预测机构将要预测的问题写成含义明确的调查提纲,分送给经过选择的专家,请他们书面形式作答。2)专家们在背靠背,互不通气的情况下,匿名独立作出自己的回答,反馈给预测机构。3)预测机构汇总专家们的意见,进行定量分析,并将统计分析结果反馈给专家。4)专家们根据反馈结果,重新考虑原先的预测意见,再以书面形式反馈给预测机构。循环往复,经过3—4轮反馈,形成集体的预测结论。头脑风暴法:按照一定规则召开的鼓励创造性思维的一种会议形式。反向头脑风暴法:是对已经形成的设想、意见、方案进行可行性研究的一种会议形式。

5、实验的概念:指经过精心设计,并在高度控制的条件下,通过操纵某些因素,进而研究各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一种方法。特点:对环境的一定控制;重复性;实验对象的动态性。

6、实验法的基本原理:测量因变量Y(结果1)——引入自变量X——再测因变量Y(结果二)

7、实验法的要素:自变量与因变量、前测与后测、实验组与控制组

8、实验法的程序:准备阶段、实施阶段、资料整理总结阶段

9、实验研究的类型:实验室实验与实地实验、标准实验与准实验、双盲实验:指在一项实验中,实验刺激对于实验对象和参与实验的观察人员来说都是未知的。

10、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必须能够使实验再现;先整体实验,再分部实验;技术上采取谨慎态度;估计所需用的器材是否齐备。

11、内在无效度:指实验的结论没有正确地反映实验本身。导致因素:历史事件、人们的成熟、实验本身的影响、不同的度量尺度、极端值的影响、选择的偏差多种交互作用、实验处理中的传播与模仿。

12、外在无效度:即外部失真。即实验结果能否推广应用到现实生活当中去。

实验刺激的影响=A(实验组差分)—B(控制组差分)

=(后测A2 -前测A1 )-(后测B2 -前测B1 )

交互作用效应:指的是实验刺激(自变量)的影响,外部因素的影响与前测干扰影响三者之间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影响。

15、影响实验正确性的因素:实验环境的人工化,无法避免前后测环境不一致的影响;初试—复试效应的影响;实验对象选择和缺损也会影响实验的正确性。16、试验法的优点:有利于明确地确立因果关系;控制程度高;具有重复性;成本较低。试验法的缺点:实验的人为造作性;样本存在的缺陷;容易受主观因素的影响;受伦理和法律上的限制。

17、实地观察法:是观察者有目的、有计划地运用自己的感觉器官或借助科学的观察仪器,能动地了解处于自然状态下的社会现象的方法。

18、观察法的主要要素:观察的主体;观察的对象;观察的环境条件;观察的工具;观察者的知识

19、观察法的特点和作用。特点:有明确的目的;有周密的计划;有详细的记录;有客观的观察结果。作用:适于搜集正在发生的现象或行为的资料;适于搜集观察对象不能直接表述或不便表述的资料;适于搜集对同一现象进行持续观察的资料。

20、观察法的类型:参与观察与非参与观察;结构式观察与非结构式观察;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

21、观察法原则:观察的客观性;观察的目的性;观察的全面性;观察的深刻性;观察的条理性;观察的持久性;观察的敏锐性。

22、观察法的技巧:慎重选择观察的对象与环境、时间与场合;努力提高观察者本身的能力;注意消除观察中的偏见;自觉控制活动;改善观察活动的组织来提高观察的效果;利用现代的观察仪器和设备。

23、参与观察:指观察者为了达到深入实际了解情况的目的,以内部成员的角色,直接加入到某一社会群体中,参与他们的各种活动,在共同生活中进行观察,收集与分析有关的资料。

24、参与观察的实施(1)参与观察者应具备的主要条件(2)参与观察的实施步骤:进入观察现场;与被观察者建立友善的关系;确定观察的内容:情景条件、人物活动、人际关系、目的动机。观察与记录;撤离观察现场,写出调查报告。

25、结构式观察:又称有控制的观察,指观察者根据调查目的,事先制定好观察计划,控制好周围环境条件,严格按照计划规定的内容、程序和措施进行观察,使观察结果达到标准化程度。特点:系统化、标准化、定量化。

26、结构式观察的实施:确定观察对象和观察内容;将观察内容具体化,确定观察的变量和指标;设计观察表格、卡片或拟定观察提纲,并规定标准化的观察方

(1)类目系统法:

27、发生观察误差的原因:A 就观察主体—观察者而言:思想因素、知识因素心理因素、生理因素、其他因素。B 就观察客体—观察对象而言:客观事物发展不成熟,观察活动引起的被观察者反应性心理和行为,人为的假象

28减少观察误差的途径和方法:正确选择观察人员,认真进行思想教育,做好必要知识准备,不断加强感官训练,合理安排观察任务,充分利用科学仪器,努力控制观察活动,对比观察和重复观察

29、观察法的优点:可以掌握第一手资料;对研究对象的扰动较小;适用研究无语言文字沟通的调查对象;可以弥补其他方法的缺陷。

30、观察法的局限性:难以进行数量分析和统计判断;观察资料会受到观察者的价值观和感情因素的影响;观察的工作量大,费时间,精力,花费多。

31、民意调查又称民意测验,指运用科学的调查与统计方法,如实反映一定范围内的民众对某个问题或某些问题的态度倾向的一种应用性社会调查活动。

32、民意调查的基本方法:问卷法,个别访问法,电话采访等。基本要求:(1)抽样的要求:抽取的样本要有较高的代表性;要有大小适中的样本容量。(2)问卷设计的要求:问卷的设计必须具有时效性;民意调查的问题不宜太多;对问题的回答方式要尽可能简明。优点:能比较及时地反映民意,比较准确地推

论总体,而且比较节省人力、财力和时间。同时,民意调查通常采取中立的立场

进行调查,被调查者比较乐于接受,调查结果的信任度也较高。局限性:揭示问题的深度有限;民意调查的结果只能说明某种民意的多寡和强弱,而不能证明某种民意的是非或正误。

33、市场调查:指调查主体在一定思想观念指导下,通过对商品的生产、交换和消费情况及其相关因素的调查,来把握市场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为一定经济决策提供客观依据的一种调查方法。五个基本要素:一定的调查主体;一定的指导思想;一定的内容与方法;回答一定的问题;服务于一定的目的。市场调查的意义:是了解市场的重要途径;是科学决策的客观基础;是改善经营管理的重要工具;是进行有效竞争的重要手段。

34、市场调查的主要内容:(1)产品调查;(2)价格调查;(3)分销调查:

选择分销渠道的模式。需考虑五个因素:产品因素、市场因素、企业本身的因素、环境因素、经济效益因素。(4)促销调查:人员推销;营业推广;公共关系;广告;促销组合策略应考虑的主要因素:商品的性质;商品的市场寿命周期;

市场销售的特点;促销费用。(5)市场需求调查;(6)消费者调查;(7)竞争态势调查;(8)新技术、新产品调查;(9)环境调查。

、考虑主要因素:

量大市场的现实需求量小

低消费者的购买能力高

大市场潜力不大

宜采用薄利多竞争者不多宜采用厚利快销策略不大与竞争产品的差异性较大快销策略易生产仿制品的难易程度难

大扩大生产能力的可能性小

低本企业的知名度和信誉度高

37、市场调查的特点:科学性、针对性、时效性、不确定性

38、市场调查类型:探索性调查;描述性调查;因果关系调查

39、市场调查程序:确定调查课题;策划与准备;实施调查;分析与总结

40、消费者为例的分销渠道模式:

市场调查

41、市场调查的主要方法:(1)市场环境调查,一般可采取文献调查法;(2)企业不可控的市场因素调查可采用文献、问卷、电话访问等间接调查方法;(3)企业可控的营销因素调查,可采用实地观察、口头访问、集体访谈、实验调查等直接调查方法为主,辅之以问卷、文献等间接调查方法。

42、家庭调查的主要内容:(1)婚姻状况(2)家庭结构:家庭人口要素;家庭模式要素:核心家庭;主干家庭;联合家庭;其他家庭。3)家庭功能:经济功能、性生活功能、生育功能、抚养和赡养功能、教育功能、精神生活功能、休息和娱乐功能、政治功能、宗教功能(4)家庭关系:取决于三个要素:家庭结构

(人口数量、代际层次、夫妻对数)家庭成员的状况、社会环境(5)家庭生命周期(6)家庭问题:离婚问题老年人问题独生子女问题独身家庭问题家庭收支问题家庭管理问题

43、家庭生活的特点和家庭调查的方法:(1)特点:隐秘性;独特性;浓厚的感情色彩。(2)家庭调查应注意的问题:要高度自愿;要高度保密;要有一定的弹性;调查员的选择要注意;融洽人际关系的建立;适可而止。家庭调查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家庭调查的主要方法只能是口头访问或问卷调查法。在得到被调查者同意的情况下,也可辅之必要的实地观察法和文献调查法

社会研究方法_中南大学网络教育_课程考试复习题

《社会研究方法》期末复习资料 试题: 1.请以低保家庭生活状况为调查主题设计一份调查问卷; 2.对你的研究课题进行操作化; 3.问卷设计要求有不少于30道题,要求包含封面信、指导语、问题和答案(指导语可以包含在封面信里); 4.问题必须有开放式和封闭式问题,同时至少有一个相倚性问题。答案设计可以自由选择多种形式; 5.请尽量避免犯下问卷设计的一些常见错误。 解答:共四页 关于某某社区城市低保家庭生活情况调查问卷 关注和提高贫困群体的收入是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帮助这部分人尽快脱贫是各级政府都非常关注的问题。我认真学习《社会研究方法》这门课程,并将所学理论知识联系实际对本人居住社区城市低保家庭进行走访调查,随机选取享受城市低保待遇的50户居民家庭为调查样本, 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开展城市低保家庭生活状况调查。 姓名 _________ 性别 _________ 年龄 ______________ 通信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家庭成员人数____________ 1、您的婚姻状况是 □已婚 □离婚 □丧偶 □未婚 2、您的的受教育程度

□小学以下 □初中 □高中或中专 □专科 □本科 □硕士以上 3、您的政治面貌 □群众 □中共党员 □其它党派人士 4、您及其家庭成员每月领取的低保补助是多少 □100元以下 □100-300元 □300-500元 □500元以上 5、您及其家庭成员每月收入主要来源 □种植养植业 □低保收入 □外出打工 □做小生意 □工资收入 □其它 6、您已经享受城市低保的时间 □半年以下 □半年-一年 □一年-二年 □二年以上 7、您及其家庭的住房面积 □50平米以下 □50-80平米 □80-100平米 □100平米以上 8、您及其家庭居住房屋结构 □钢筋混凝土 □砖混材料 □砖瓦砖木 □其它 9、您及其家庭居住房屋来源 □租赁房 □购买商品房 □自建住房 □拆迁安置房 □保障性住房 10、您及其家庭成员中就业人数

2020南大社会研究方法第一次作业

作业名称社会研究方法第一次作业作业总分100 起止时间2020-9-20至2020-10-31 23:59:00 通过分数60标准题总分100 题号:1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3问卷不宜太长,通常以回答者在20分钟以内完成为宜,最多也不要超过() A、50分钟 B、30分钟 C、40分钟 D、45分钟 标准答案:b 说明: 题号:2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个人所组成的各种社会群体本身,也可以成为社会调查中的() A、研究资料 B、分析单位 C、访问对象 D、观察对象 标准答案:b 说明: 题号:3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什么是社会调查?这是每一个尝试做社会调查的人应弄明白的() A、第一件事 B、重要事件 C、核心内容 D、重点方向 标准答案:a 说明: 题号:4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社会调查的第二个用处------解释社会现象发生的() A、现状 B、原因 C、趋势 D、状况 标准答案:b 说明: 题号:5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抽样的最终目的在于通过对样本统计值的描述来勾画出() A、样本状况 B、总体面貌 C、分析形态 D、群体动态 标准答案:b 说明: 题号:6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3社会调查最经常地被用于对某些总体或某种现象进行描述的() A、说明 B、追求 C、途径 D、目的 标准答案:d 说明: 题号:7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社会调查是一种系统的认识活动,它具有一定的结构和() A、对象 B、目标 C、主体 D、程序 标准答案:d 说明: 题号:8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3抽样误差就是用样本统计值去估计总体参数值时所出现的() A、相似 B、相合 C、误差 D、差异 标准答案:c 说明: 题号:9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3对构成总体的所有个体无一例外地逐个进行调查简称为() A、普查 B、抽查 C、访谈

社会研究方法2016.10试题及答案

2016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社会研究方法试卷 (课程代码03350) 本试卷共6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 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社会研究活动要符合法律和社会规范,并受其他多种社会因素的制约。这表明社会研究具有( D ) A.目的性B.经验性C.理论性D.社会性 2.以思辨为主要方法的研究是( D ) A.社会科学研究B.历史研究 C.心理学研究D.哲学研究 3.应用性研究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是( C ) A.“是什么”的问题 B. “为什么”的问题 C.“如何做”的问题D.“怎么样”的问题

4.通过调查鞍山钢铁公司、武汉钢铁公司、宝山钢铁公司等几个公司生产和销售的情况,来掌握全国钢铁生产和销售的基本情况。这使用的调查方法是( B ) A.抽样调查B.重点调套C.定性调查D.典型调查 5.研究选题时,要求从不同的角度去对一个旧的问题进行新的研究,从而得出不同的结论。这一选题原则体现了( C ) A.研究领域的新颖性B.研究方法的新颖性 C.研究视角的新颖性D.研究内容的新颖性 6.在一些微观层次的研究中(如心理学研究),研究者要直接确定变量之间的因果关 系,比较常用的研究方式是( B ) A.调查研究B.实验研究 C.文献研究D.实地研究 7.从内容上看,社会理论是( A ) A.对客观社会现象实质和规律的认识 B.对日常生活的经验概括 C.对现实世界各种现象抽象概括的形式 D.社会实践中认识和反映客观现实的一种方式 8.与一般自然界的因果关系相比,社会事物和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 A ) A.具有概率性特点B.具有必然性特点 C.通常可直接观察D.通常可直接测量 9.从“所有的人都是要死的”和“张三是人”这两个命题推导出“张三会死”这个新 命题,这体现了社会研究的科学逻辑中的( A ) A.演绎推理原则B.经验归纳原则

社会研究方法概念简述

第一讲导论 (一)基本概念 1、社会研究方法 一种以经验的方式,对社会世界中人们的行为、态度、关系以及由此所形成的各种社会现象、社会产物所进行的科学的探究活动。 2、实证主义方法论 ①社会研究应该向自然科学研究看齐,应该对社会世界中的现象及其相互联系进行类似于自然科学那样的探讨。 ②通过具体、客观的观察,通过经验概括得出结论。 ③研究过程是可重复的。 ④. 在研究方式上,定量研究是实证主义方法论的最典型特征。 3、人文主义方法论 ①研究社会现象和人们的社会行为时,需要充分考虑到人的特殊性,考虑到社会现象与自然现象之间的差别。 ②要发挥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的主观性(“投入理解”、“人对人的理解”)。 ③理解派的方法最适合与复杂现象作探索性研究,特别是在这些现象不太为人所知的时候。 ④在研究方式上,定性研究是人文主义方法论的典型特征。 (二)简答论述题 1、简述社会研究的特征 ①研究的主题是社会的,而非自然的; ②研究的方式是经验的,而非思辨的; ③研究的问题是科学的,而非判断的。 2、社会研究的一般过程及其各阶段的主要内容 一般过程:选题——初步探索——研究设计——试验性调查——实地抽样——搜集资料——资料整理——资料分析——综合与评价——撰写报告 各阶段的主要内容: (1)选择问题阶段 ①选择研究主题:从现实社会中存在的大量的现象、问题和领域中,根据研究者的兴趣、需要和动机确定一个研究主题。 ②形成研究问题:进一步明确研究的范围,集中研究的焦点,将比较含糊、笼统、宽泛的研究领域/研究现象具体化、精确化。 (2)研究设计阶段 为实现研究的目标而进行的道路选择和工具准备。 所谓道路选择,指的是为了达到研究的目标而进行的研究设计工作,它涉及研究的思路、策略、方式、方法以及具体技术工具等各个方面。 所谓工具准备,主要指的是对研究所依赖的测量工具或者信息收集工具等的准备。 (3)研究的实施阶段 具体贯彻研究设计中所确定的思路和策略,按照研究设计中所确定的方式、方法和技术进行资料的收集工作。 (4)资料分析阶段/研究阶段 主要对研究所收集到的原始资料进行系统的审核、整理、归类、统计和分析。 (5)得出结果阶段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撰写研究报告、评估研究质量、交流研究成果。 研究报告是一种以文字和图表将整个研究工作所得到的结果系统、集中、规范的反映出来的

社会研究方法期末试题

社会研究方法期末考试题 一、简答题 1. 简要介绍测量的4种层次并举例。 答:(1)定类测量:又叫类别或定名测量,是测量层次最低的一种。即将研究对象的不同属性或特征加以区分,标以不同的名称或符号,确定其类别。其数学特征主要是等于或不等于。如:社会研究中,对诸如人们的性别、职业、婚姻状况、宗教信仰等特征的测量。它们分别将被研究者划分成“男女、工人、教师、商人……”等各种不同的群体或类别,且每一类别都是穷尽且互斥的,即既是相互排斥,互不交叉重叠,又对各种情况包罗无遗。 (2)定序测量:又叫顺序或等级测量,可以按某种特征或标准将对象分为强度、程度或等级不同的序列。其数字特征是大于或小于,它比定类测量高一个层次。比如:测量人们的文化程度,可将其分为文盲、半文盲、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等,这是一种由低至高的等级排序,还有如:测量城市的规模,人们的社会地位,生活水平,住房条件等都属于定序测量。 (3)定距测量:又叫等距或区间测量。它不仅能将社会现象或事物区分为不同的类别,不同的等级,且可以确定它们互相间不同等级的间隔和数量差别。数值特征是加或减。比如:公元年代,智商,温度等。这些都可以进行加减的,但值得注意的是定距测量的值虽然可以为0,但这个0不具备数学中的意义。如说温度为零,并不是代表没有温度,二是说达到了冰点温度。

(4)定比测量:又叫等比或比例测量。它除具有上述三种测量的全部性质外,还有一个绝对的零点,即有实际意义的零。它测量所得的数据既能进行加减外,又能进行乘除运算。如:对人们的收入、年龄、出生率、城市人口等进行的测量都是定比测量。 2. 什么是区位谬误?请举例说明。 答:又叫层次谬误,生态谬误或体系错误,指在社会调查中,研究者用一种比较大的集群分析单位作研究,而用另一种比较小的或非集群分析单位作结论的现象。如在以城市为分析单位调查犯罪现象时,研究者发现,流动人口多的城市的犯罪率大大高于流动人口少的城市,呈现出“城市的流动人口越多,城市的犯罪率越高”的趋势。若研究者据此得出“流动人口比非流动人口的犯罪率高”,则犯了层次谬误。因为他的调查资料以城市为单位收集而来,所得出的结论也只能是有关城市的结论,而不能是以有关流动人口和非流动人口的结论。 3. 什么是概念操作化? 答:指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可观察的具体指标的过程。或者说,它是对那些抽象层次较高的概念进行具体测量时所采用的程序,步骤方法手段的详细说明。比如:将抽象概念“同情心”转化为“主动帮助盲人过街,主动给讨饭者钱物,主动向灾区捐款等就是操作化的一个例子。 4. 我们做研究为什么要抽样? 答:抽样指按一定方式从总体中选择或抽出样本的过程。在研究中之所以要进行抽样可从以下几方面说明:第一,抽样作为人们从部分认识整体这一过程的关键环节,其基本作用是向人们提供一种实现“由部分认识总体”这一目标的途径和手段;第二,在社会研究中,抽样主要解决的是对象的选取问题,即如何从总体中选出一部分对象作为总体代表的问题。这样就有利于我们在研究中节省时间,方便有效。

社会研究方法复习风笑天版

第二讲:选题与文献回顾 ?第一步:选择主题 ?第二步:文献搜索 ?第三步:论证设计 ?第四步:文献研究 ?第五步:文献批评 ?第六步:完成综述 一、研究问题及其来源 (一)研究问题的来源 命题自选课题命题+自选 (二)研究主题 研究主题指的是社会研究所涉及的某一类现象或问题领域。与研究问题相比,研究主题相对宽泛,也更具一般性。 一个研究主题中可以包含许多个不同的研究问题。而选择研究问题的过程则常常是从宽泛的研究主题开始,逐步缩小的更为集中的研究问题。 (三)问题意识的三个层面 第一,要带着问题意识去发现研究问题是如何呈现的; 第二,进入研究领域,探寻研究领域中的问题体系; 第三,提出解决研究问题的路径和方法。

二、选题的标准 重要性:是指研究问题所具有的意义或价值。 创造性 可行性:是指研究者是否具备进行或完成某一项研究课题所需要的主客观条件。 合适性:是指所选择的研究问题最适合研究者的个人特点。 三、研究问题的明确化 ◆研究问题的明确化:指的是通过对研究问题进行某种界定,给予明确的陈述,已达 到将头脑中比较含糊的想法变成清楚明确的研究问题,将最初比较笼统、比较宽泛的研究范围或领域变成特定领域中的特定现象或特定问题的目的。 缩小问题的内容范围 清楚明确地陈述研究的问题 日常生活兴趣向研究问题的转化 四、文献回顾 ◆文献回顾,也称为文献考察或文献评论,是指对到目前为止的、与某一研究问题相 关的各种文献进行系统查阅和分析,以了解该领域研究状况的过程。或者说,就是一个系统地识别、寻找、考察和总结那些与我们的研究有关的文献的过程。 (一)文献回顾的意义 1.帮助研究者熟悉和了解本领域中已有的研究成果。 2.为研究者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3.为解释研究成果提供背景资料。 (二)文献回顾的步骤 1.查找相关文献 2.对文献进行选择 3.阅读和分析文献 (三)对文献的分析与论证 1.论证要具有层次性 2.围绕中心议题展开

社会研究方法期末重点整理

社会研究方法期末重点整理 题型: 1、填空题:20*1分=20分 2、不定项选择:10*1分=10分 3、名词解释:5*4分=20分 4、简答题:5*5分=25分 5、论述题:两题12分+13分=25分 一、导论 1、社会研究的概念: PPT:社会研究指的是一种以经验的方式,对社会世界中人们的行为、态度、关系,以及由此所形成的各种社会现象、社会产物所进行的科学的探究活动。社会研究的目标是探索和理解我们生活于其中的社会世界。而从事这种活动所用的方法,就是社会研究方法。 书本: (P2)社会研究是社会科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之一,泛指对各种社会现象的科学研究,即在一定的理论和方法论指导下运用系统的方法,通过建立科学理论来解释具体社会现象,并力图找到具体现象背后的普遍规律。 (P4)社会研究方法:有目的的对各种社会现象和人类各种社会行为进行科学研究的方式和手段。其研究对象包括社会要素、社会结构、社会文化、社会意识、社会生活及与之相关的政治制度、法律制度、社会经济等各方面的内容。 2、社会研究的特点:(P5) (1)研究的问题是科学的——科学性(指研究者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调查研究);(2)研究的方式是实证的(价值中立)——实证性(社会研究不涉及到价值判断,或者说研究者在研究中要保持一种“价值中立”的态度。) (3)研究的主题是经验的(可检验,也重复)——经验性(指社会研究必须依据可获取的资料,并能通过验证资料的验证。) (4)研究过程是客观的——客观性(指研究者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要保持客观、中立的立场,获得的经验事实是客观的。) 3、社会研究的类型:(P11) (1)按研究性质:理论性研究、应用性研究; (2)按研究目的: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 (3)按研究对象的范围:普遍调查、抽样调查、个案调查; (4)按社会研究的应用领域:行政统计调查、学术性调查、民意调查、市场调查 (5)从时间性角度:横向研究、纵向研究(P18) ①横向研究/横剖研究/截面研究:(瞬间取景)在一个时间点上收集研究资料,并用以描述研究对象在这一时间点上的状况,或者探讨这一时间点上不同变量之间的关系。横剖研究通常是较简单、较省钱的方法,但缺点是无法捕捉社会过程或变迁状况,是调查研究最常用的一种形式)。 ②纵向研究/纵贯研究:指的是在较长时期内的若干个不同的时间点上收集资料,用以描述现象的发展变化,以及解释不同现象前后之间的联系,分析社会现象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条件,探讨社会现象的前后联系,力图揭示社会现象的发展规律和发展趋势。纵贯研究通常比横剖研究来得复杂,涉及的成本也比较高,但也比较有力,特别是当研究者想要寻找社会变迁问题的答案时。 ●纵贯研究的三种主要类型:(区别) A.趋势研究/时间序列研究:在不同时点上所进行的若干次横向研究必须是具有同样的研究内容,采用的是同样的测量方法(总体的某一特征一直得到研究)。(书本:是指对一般总体随时间推移而变化的变化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一般总体在不同时间点的资料比较,以揭示和发现现象的变化趋势和规律。) B.同期群研究/同龄群研究/世代研究/人口特征组研究:对某一特殊人群随时间推移而发生变化的研究,每

《社会研究方法》复习笔记

《社会研究方法》复习笔记 第一章社会研究导论 第一节 (一)社会研究:指通过采用科学的方法,系统地收集和分析关于社会现象的资料,并在此基础上对相关的社会现象及其本质和规律做出科学认识的活动。 (二)社会研究的特征:1目的性 2经验性 3理论性 4社会性 (三)社会研究的基本要素:1社会研究的主体 2社会研究的对象 3社会研究的内容 4社会研究的方法 社会研究的主体有:1社会研究活动的组织者 2社会研究项目的委托者 3社会研究项目的承担者 4社会研究的资助者 5社会研究者个人 类别概念是指由具有相同属性或特征的人或事物所构成的一个类别。 集合概念社会研究是指由一些分子所组成的集合体。 组织、社区、国家、社会等概念都是集合概念。 集合概念最大的特征是“总体大于部分之和”。 各项社会研究的内容分为五种:1现状调查 2态度调查 3因果分析 4预测分析 5对策研究 第二节 (一)社会研究的目的:1探索未知的事物 2验证不确定的知识 3扩展已有的知识 (二)社会研究的意义:1社会研究的理论性意义 2社会研究的应用性意义 (三)社会研究的基本原则:1、客观性原则 2、价值中立与价值关联 3、认真严谨的工作作风 4、遵守法律和社会规范 第三节 (一)社会研究方法的意义体现在两个方面:1、是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而保证社会研究的客观性 2、是通过科学的方法来提高社会研究活动的效率。 (二)现代社会研究方法的特征:1、经验性 2、理论性 3、规范性 4、多样性

1、社会研究的方法论 2、社会研究的研究方式 3、社会研究中的具体方法和技术 社会研究中的研究方式,分为:问卷调查研究、实地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文献研究 第四节 (一)社会研究的一般过程:1、确定研究题目阶段 2、研究设计阶段 3、收集资料阶段 4、整理和分析资料阶段 5、研究报告的写作和发表阶段 第二章社会研究的主要类型 第一节 1、从研究的性质上看,分为理论性研究、应用性研究; 2、从研究的目的上看,分为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 3、按照调查对象的范围可分为普查、抽样调查、个案调查; 4、从研究方法上看,分为定性研究、定量研究; 5、从研究的时间尺度上看,分为横向研究、纵向研究。 (一)理论研究关注点:在于探索现象之是的因果关系和增加对社会现象内在规律的认识。 社会科学理论研究与哲学和历史学研究的不同:(简答) 1、社会科学的理论研究与哲学研究的不同主要在其理论抽象的层次和研究方法的不同。 2、社会科学的理论研究与历史学研究的不同主要在于前者更注重对当代社会问题的社会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 (二)应用性研究:是指针对现实问题,旨在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的经验研究。 理论性研究与应用性研究的区别:主要在于其研究目标的不同。 应用性研究的主要类型:社会生活状况研究、社会问题研究、社会政策研究、社会影响评估 第二节 从研究的目的划分,社会研究可分为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 (一)探索性研究:是研究者在整个研究工作的前期阶段中对所研究的现象或问题进行初步了解的过程。探索性研究通常包括三个部分:1、实地考察;2、请教专家;3、查阅资料。 (二)描述性研究的基本要求:包括描述的准确性和概括性。 描述的概括性包含两层含义:1、描述研究要反映总体状况的一般特征; 2、描述研究也要对总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作准确的概括。 描述性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对社会现象的状况、过程和特征进行客观准确的描述。 (三)解释性研究:是对于社会现象或事件之间因果关系和研究。 第三节 (一)普查(又称普遍调查或整体调查):是指指在一定范围内对调查对象的全部单位无一例外地逐个进行的调查。 普查的主要特点:1、结论确定 2、资料精确普查的形式比较规范 3、调查项目少 4、工作量大。 (二)抽样调查:按照一定的方法从研究对象的总体中抽取一些个体作为样本来进行调查,并通过样本统计量来推论总体情况。

2018年10月社会研究方法试题

201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研究方法试题 (课程代码0335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l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在社会调查活动中,直接访问和观察的个人、群体和组织是 A.社会研究总体 B.社会研究对象 C.社会调查对象 D.社会研究范围 2.社会研究中,研究者对某种社会现象的好坏、意义、重要性等具有主观评价,这被称为 A.事实判断 B.价值判断 C.价值中立 D.价值关联 3.要使社会研究的结论具有“可重复性”和“可检验性”,则该项研究必须具有 A.理论性 B.社会性 C.规范性 D.多样性 4.某项社会研究针对的是现实社会问题,旨在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对策,该项研究属于 A.理论性研究 B.应用性研究 C.探索性研究 D.解释性研究 5.同组研究是对同一批研究对象随时间推移丽发生变化的研究,这里的“同一批研究对象”是指 A.对象是同一时期的即可 B.对象是同一类型的即可 C.对象必须是相同的、不变的 D.对象必须是随机抽取的 6. 定性研究的哲学基础是 A. 功能主义 B. 科学主义 C. 实证主义 D. 人文主义 7. 社会研究选题要求具有新颖性,其中最高层次的新颖性是 A. 研究内容的新颖性 B. 研究视角的新颖性 C. 研究领域的新颖性 D. 研究方法的新颖性 8. 在社会研究中,对整个研究起着规范方向作用的是 A. 研究目的 B.研究内容 C. 研究方法 D.研究对象 9. 研究者在一次研究中抓住社会现象的一种特征,并且在考虑这一特征时短暂忽略其他特征,这是指 A.理论检验 B.理论概括 C.理论抽象 D.理论模型 10. 研究者需要通过理论检验的方法来验证理论假设的真实性,理论检验的第一步是 A. 提出理论模型 B. 进行经验检验 C.进行理论构建 D. 进行命题推演 11. 在一个900人的总体中,用等距抽样方法抽取一个包含20人的样本,抽样间距是 A. 35 B. 40 C. 45 D. 55 12. 在量化测量中,测量指标的精确度是用测量层次来衡量的,测量层次按精确度由高到底排列,依次为 A. 定距测量---定序测量---定比测量---定类测量 B. 定距测量---定比测量---定序测量---定类测量 C. 定比测量---定序测量---定距测量---定类测量 D. 定比测量---定距测量---定序测量---定类测量 13. 对所测对象的复合变量的各个方面按同样的方式,将其可取值按一定顺序排列触雷的测量工具是 A. 量表 B. 指数 C. 问卷 D. 指标

《社会研究方法》(风笑天)知识点汇总

《社会研究方法》(风笑天)知识点汇总 1、社会研究:社会研究是一种以经验的方式,对社会世界中人们的行为、态度、关系,以及由此所形成的各种社会现象、社会产物所进行的科学的探究活动。 2、社会研究的特征:(1)研究的主题是社会,非自然的。(2)研究的方式是经验的,而非四辩的。(3)研究的问题是科学的,而非判断的。 3、社会研究中的困难:人的特殊性、研究的干扰性、社会现象的复杂性、研究受到特定的制约、保持客观性的困难。 6、判断理论优劣的标准(1)解释范围越广泛的理论越是好的理论。(2)解释越精准的理论越是好理论;(3)结构越简练的理论越是好的理论。 7、变量:所谓变量,就是具有一个以上不同取值(不同的子犯筹、不同的属性,或不同的亚概念)的概念。 自变量:我们把那种引起其他变量变化的变量叫做自变量。 因变量:把那种由于其他变量的变化而导致自身发生发生变化的变量叫做因变量中介变量:指出现在更为复杂一些的因果关系链中的第三个变量。 8、假设:假设是一种有关变量间关系的尝试性陈述,或者说是一种可用经验事实检验的命题。 9、两种推理方式(1)归纳推理:即从具体的观察中概括出一般性的结论;(2)演绎推理:即从一般性的理论推演到新的经验性现象。 10、研究问题:指的是一项社会研究所要回答的具体问题,它是一个可以通过研究来进行回答的问题。 11、研究主题:指的是社会研究所涉及的某一类现象或问题领域。 12、选题的标准:重要性、创造性、可行性、合适性。 13、探索性研究:探索性研究是一种对所研究的现象或问题进行初步了解,以获得初步的印象和感性认识,同时为今后更周密、更深入的研究提供基础和方向的研究类型。 14、描述性研究:描述性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收集有关总体分布特征的资料,提供有关总体结构、现象特点等方面的信息。 15、解释性研究:指的是那种探寻现象背后的原因,揭示现象发生或变化的内在规律,回答各种“为什么”的社会研究类型。 16、理论性研究:指的是那些侧重于发展有关社会世界的基本知识,特别是侧重于建立或检验各种理论假设的经验研究。 17、应用性研究:指那些侧重于认识现实社会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供特定的社会政策的经验研究。 18、四种基本的研究方式:调查研究、实验研究、实地研究、文献研究。 19、分析单位:指的是一项社会研究中的研究对象。或者说,是一项社会研究中被研究的人或事物。 20、分析单位的主要类型:个人、群体、组织、社区、社会产品。 21、横向研究:横向研究也称为横剖研究,它指的是在一个时间点上收集研究资料,并用以描述研究对象在这一时间点上的状况,或者探讨这一时间点上不同变量之间的关系。 纵向研究:指的是在若干个不同的时间点上收集资料,用以描述现象的发展变化,以及解释不同现象前后之间的联系。 趋势研究:指的是对一般总体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变化的研究。

社会研究方法试题及答案

2016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社会研究方法试卷 (课程代码03350) 本试卷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 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 ?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 2B 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 0. 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 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社会研究活动要符合法律和社会规范, 具有(D ) 目的性 B .经验性 以思辨为主要方法的研究是 (D ) 社会科学研究 B 心理学研究 D 应用性研究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是 “是什么”的问题 “如何做”的问题 并受其他多种社会因素的制约。这表明社会研究 A. 2. A. C. .理论性 .历史研究 .哲学研究 ?社会性 3. A. C. ( B. D “为什么” .“怎么样” 的问题 的问题 通过调查鞍山钢铁公司、武汉钢铁公司、宝山钢铁公司等几个公司生产和销售的情 况,来掌握全国钢铁生产和销售的基本情况。这使用的调查方法是 A.抽样调查 B .重点调套 C .定性调查 5. 研究选题时,要求从不同的角度去对一个旧的问题进行新的研究, 这一选题原则体现了 (C ) A.研究领域的新颖性 C.研究视角的新颖性 6. 在一些微观层次的研究中 系,比较常用的研究方式是 调查研究 文献研究 从内容上看,社会理论是 4. B ) .典型调查 从而得出不同的结论。 A. C. 7. A. B. B D (如心理学研究 (B ) B D (A ) .研究方法的新颖性 .研究内容的新颖性 ),研究者要直接确定变量之间的因果关 ?实验研究 .实地研究 C. D. & A. 对客观社会现象实质和规律的认识 对日常生活的经验概括 对现实世界各种现象抽象概括的形式 社会实践中认识和反映客观现实的一种方式 与一般自然界的因果关系相比,社会事物和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 具有概率性特点 B .具有必然性特点

社会研究方法期末试题样本

社会研究办法期末考试题 一、简答题 1. 简要简介测量4种层次并举例。 答:(1)定类测量:又叫类别或定名测量,是测量层次最低一种。即将研究对象不同属性或特性加以区别,标以不同名称或符号,拟定其类别。其数学特性重要是等于或不等于。如:社会研究中,对诸如人们性别、职业、婚姻状况、宗教信奉等特性测量。它们分别将被研究者划提成“男女、工人、教师、商人……”等各种不同群体或类别,且每一类别都是穷尽且互斥,即既是互相排斥,互不交叉重叠,又对各种状况包罗无遗。 (2)定序测量:又叫顺序或级别测量,可以按某种特性或原则将对象分为强度、限度或级别不同序列。其数字特性是不不大于或不大于,它比定类测量高一种层次。例如:测量人们文化限度,可将其分为文盲、半文盲、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等,这是一种由低至高级别排序,尚有如:测量都市规模,人们社会地位,生活水平,住房条件等都属于定序测量。 (3)定距测量:又叫等距或区间测量。它不但能将社会现象或事物区别为不同类别,不同级别,且可以拟定它们互相间不同级别间隔和数量差别。数值特性是加或减。例如:公元年代,智商,温度等。这些都可以进行加减,但值得注意是定距测量值虽然可觉得0,但这个0不具备数学中意义。如说温度为零,并不是代表没有温度,二是说达到了冰点温度。

(4)定比测量:又叫等比或比例测量。它除具备上述三种测量所有性质外,尚有一种绝对零点,即有实际意义零。它测量所得数据既能进行加减外,又能进行乘除运算。如:对人们收入、年龄、出生率、都市人口等进行测量都是定比测量。 2. 什么是区位谬误?请举例阐明。 答:又叫层次谬误,生态谬误或体系错误,指在社会调查中,研究者用一种比较大集群分析单位作研究,而用另一种比较小或非集群分析单位作结论现象。如在以都市为分析单位调查犯罪现象时,研究者发现,流动人口多都市犯罪率大大高于流动人口少都市,呈现出“都市流动人口越多,都市犯罪率越高”趋势。若研究者据此得出“流动人口比非流动人口犯罪率高”,则犯了层次谬误。由于她调查资料以都市为单位收集而来,所得出结论也只能是关于都市结论,而不能是以关于流动人口和非流动人口结论。 3. 什么是概念操作化? 答:指将抽象概念转化为可观测详细指标过程。或者说,它是对那些抽象层次较高概念进行详细测量时所采用程序,环节办法手段详细阐明。例如:将抽象概念“同情心”转化为“积极协助盲人过街,积极给讨饭者钱物,积极向灾区捐款等就是操作化一种例子。 4. 咱们做研究为什么要抽样? 答:抽样指按一定方式从总体中选取或抽出样本过程。在研究中之因此要进行抽样可从如下几方面阐明:第一,抽样作为人们从某些结识整体这一过程核心环节,其基本作用是向人们提供一种实现“由某些结识总体”这一目的途径和手段;第二,在社会研究中,抽样重要解决是对象选用问题,即如何从总体中选出一某些对象作为总体代表问题。这样就有助于咱们在研究中节约时间,以便有效。

社会研究方法重点概念之欧阳光明创编

社会研究方法重点概念 第一章 欧阳光明(2021.03.07) 第二章导论 1、社会研究的定义:以经验的方式对社会世界中人的行为、态度、关系,以及由此所形成的各种社会现象、社会产物所进行的探究活动。 2、社会研究的基本特征: (1)研究主题:社会的,而非自然的。 (2)研究方式:经验的,而非思辨的。 (3)研究问题:科学的,而非判断的。 3、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困难: (1)人的特殊性(2)研究的干扰性(3)社会现象的复杂性 (4)研究受到特定的制约(5)保持客观性的困难 4、社会研究的方法体系:方法论、研究方式、具体方法和技术。 5、社会研究的方法论倾向:实证主义方法论和人文主义方法论。 6、社会研究的研究方式:调查研究、实验研究、实地研究和文献研究。 7、社会研究的具体方法和技术:在研究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资料收集方法、资料分析方法,以及各种特定的操作程序和技术。 8、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比较:

9、社会研究的过程: (1)确定研究课题并将其系统化(2)设计研究方案和准备研究工具(3)资料收集 (4)资料的处理与分析(5)结果的解释与报告 第二章理论与研究 1、理论的层次:宏观理论、中观理论和微观理论。 2、理论的基本要素:概念、变量、命题和假设。 3、变量的分类: (1)自变量:引起其他变量变化的变量。 (2)因变量:由于其他变量的变化而导致自身发生变化的变量。(3)中介变量:出现在更为复杂一些的因果关系链中的第三变量。 3、科学环(如文末) 4、社会研究的推理方式: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 5、理论对经验研究作用: (1)理论作为研究的基础、背景,为研究提供特定视野和概念框架。 (2)理论指导研究的方向。 (3)理论提供研究的解释。 6、经验研究的理论功能:开创理论、重整理论、扭转理论和廓清理

2018年10月自考《社会研究方法》真题(完整试题)

2018年10月自考《社会研究方法》真题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在社会调查活动中,直接访问和观察的个人、群体和组织是 A.社会研究总体 B.社会研究对象 C.社会调査对象 D.社会研究范围 2、社会研究中,研究者对某种社会现象的好坏、意义、重要性等具有主观评价,这被称为 A.事实判断 B.价值判断 C.价值中立 D.价值关联 3、要使社会研究的结论具有“可重复性”和“可检验性”,则该项研究必须具有 A.理论性 B.社会性 C.规范性 D.多样性 4、某项社会研究针对的是现实社会问题,旨在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对策,该项研究属于 A.理论性研究 B.应用性研究 C.探索性研究 D.解释性研究 5、同组研究是对同一批研究对象随时间推移而发生变化的研究,这里的“同一批研究对象”是指 A.对象是同一时期的即可I B.对象是同一类型的即可 C.对象必须是相同的、不变的 D.对象必须是随机抽取的 6、定性研究的哲学基础是 A.功能主义 B.科学主义 C.实证主义 D.人文主义 7、社会研究选题要求具有新颖性,其中最高层次的新颖性是 A.研究内容的新颖性 B.研究视角的新颖性 C.研究领域的新颖性 D.研究方法的新颖性 8、在社会研究中,对整个研究起着规范方向作用的是 A.研究目的 B.研究内容 C.研究方法 D.研究对象 9、研究者在一次研究中抓住社会现象的一种特征,并且在考虑这一特征时暂时忽略其他特征,这是指 A.理论检验B,理论概括 C.理论抽象 D.理论模型 10、研究者需要通过理论检验的方法来验证理论假设的真实性,现论检验的第一步是 A.提出理论模型 B.进行经验检验 C.进行理论建构 D.进行命题推演 11、在一个900人的总体,用等距抽样方法抽取一个包含20人的样本,抽样间距是 A. 35 B. 40 C. 45 D. 55 12、在量化测量中,测量指标的精确度是用测量层次来衡量的,测量层次按精确度由高到低排列,依次为 A.定距测量—一定序测量—一定比测量一一定类测量

社会研究方法试题范文

南京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社会研究方法”课程期末试卷 提示:答案文档直接在学生平台提交 一、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1、简述普遍调查的特点。 答:由于普遍调查涉及的对象多、范围广,所以这一调查方式有以下特点:1.工作量大,耗时、费力、费钱。2.需要高度集中的组织和高度统一的安排。3.调查项目不能多。 2、简述随机抽样的一般程序。 答:1、界定总体。2、制定抽样框。3、决定抽样方案。4、实际抽取样本。5、评估样本质量 3、简述选题的标准。 答:选择调查课题既然有着如此重要的意义,当然应该高度重视选题的工作。为了选好题、选准题,必须明确进行选题时应该依据的标准。在实践中,人们通常采用下列几条标准来作为选择调查课题的依据。这几条标准是:重要性,创造性,可行性,合适性。 4、简述影响样本规模确定的因素。 答:1总体的规模。2抽样的精准性。3总体的异质性程度。4研究者所拥有的经费、人力、时间。 5、简述抽样的一般程序。 答1、界定总体。2、制定抽样框。3、决定抽样方案。4、实际抽取样本。5、评估样本质量 二、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论述抽样的一般操作步骤。 答:1)设计阶段:确定抽样调查目的,作用和要求;确定调查对象(总体)的范围和样本单位的样式;确定抽取样本的方式和样本单位的数目;组织抽取样本单位的工作;辅助工作的准备,如人员培训,资料印刷,工作进度安排。 (2)样本资料的收集 (3)资料的整理和推算 2、试论述社会调查的特征。

答:(1)随机性 客观现象可以分作确定性现象和非确定性现象。确定现象是指在某种条件下一定发生的想象。非确定性现象是指在某种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现象。 (2)统计规律性 由于存在着随机性,人们就不能简单地把抽样结果当做总体分析的数据。但抽样结果与总体性质也并非毫无关系。统计的内在规律性,使我们可以透过抽样推论总体。抽样结果与总体性质是两个既有差别又有内在联系的两个量。 三、操作题(共40分) “新的一年将继续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完善社保体系,争取使每个人病有所医、住有所居、活得更有尊严......” 请结合课程内容试对上述论述中的“尊严”一词进行概念操作化。 答:尊严的概念是指人和具有人性特征的事物,拥有应有的权利,并且这些权利被其他人和具有人性特征的事物所尊重。简而言之,尊严就是权利和人格被尊重。尊严就是不容亵渎的,尊严是不分男女的只是每个人生活的环境不一样所以自己要保护的东西也不一样,活得更有尊严,活得更好。 提交截止日期:2016年6月28日 注:请将文档保存类型设为“word 97-2003 文档”。 雷同卷按0分处理!

风笑天巴比社会研究方法(笔记整理)

社会研究方法 (顾书第十一章“社会工作研究(资料搜集和分析技术)”补充) 一、导论 (一)社会研究中的困难: a) 人的特殊性;b)研究的干扰性;c) 社会现象的复杂性; d) 研究受到特定的制约;e) 保持客观性的困难。 (二)研究过程的五个阶段: ①确定研究课题并将其系统化; 选题阶段主要有两个任务:一是选取主题,二是形成研究问题。 选择问题阶段受多种因素制约。 a.主观:研究者理论素养、生活阅历、观察角度、研究兴趣; b.客观:社会环境等。研究问题选择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这个研究工作的成败。 ②设计研究方案和准备研究工具; 研究设计阶段由两部分组成: a.道路选择(为了达到研究的目标而进行的研究设计工作,设计研究的思路、策略、方 式、方法以及具体技术工具等各个方面)。 b.工具准备(对研究所依赖的测量工具或信息收集工具如问卷、量表、实验手段等等的 准备)。 ③资料的收集;资料收集阶段略。 ④资料的处理与分析; 资料分析阶段:对收集的原始资料进行系统的审核、整理、归类、统计和分析。 ⑤结果的解释与报告。 得出结果阶段:撰写研究报告,评价研究质量,交流研究成果。 二、理论与研究 (一)理论研究 有宏观理论、中观理论和微观理论三个层次。 1.宏观理论(一般性理论) 往往以全部社会现象或各种社会行为为对象,提供一种高度概括的解释框架。它的体系通常十分庞大、结构十分复杂、概念十分抽象。如马克思主义理论,达尔文进化论,社会学中结构功能主义理论、交换理论、冲突理论。它往往并不直接与具体的、经验的社会研究发生联系,它们更多是作为研究者观察问题、分析问题时所采取的一种理论视角或依据的一种理论背景。 2.中观理论(中层理论) 即中层理论,介于微观、宏观理论之间,以某一方面的社会现象或某一类型的社会行为为对象,提供一种相对具体的分析框架。只涉及有限的社会现象。它由几个有限的几组假定所组成,通过逻辑推导可以从这些假定中产生能接受经验研究证实或证伪的具体假设。如:社会学中常见的社会流动理论、社会分层理论、角色理论、参照群体理论等等。 3.微观理论 一组陈述若干概念之间关系、并在逻辑上相互联系的命题,其中一些命题可以通过经验检验。实际上是操作层次上的命题陈述,其特点是直接由经验材料或数据来证明或证伪。具有三个重要特征:a.由一组命题构成;b.这些命题在逻辑上相互联系;c.命题中的一部分可

社会研究方法复习资料

社会研究方法复习纲要 重要概念 经验概括:指的是对现象反复出现的规律或特征的总结,或者是对变量之间反复出现的某种相互关系的一种说明。 探索性研究:是一种对所研究的现象或问题进行初步了解,以获得初步的印象和感性的认识同时为今后更周密、更深入的研究提供基础和方向的研究类型。 内容分析:指的是这样一种研究技术,它对各种信息传播形式的明显内容进行客观的、系统的和定量的描述与分析。 参与观察:就是研究者深入到所研究对象的生活背景中,在实际参与研究对象日常生活中所进行的观察。 研究报告:是反映社会研究成果的一种书面报告。它一文字、图表等形式将研究过程、方法和结果表现出来。 社会研究:一种以经验的方式,对社会世界中人们的行为、态度、关系,以及由此所形成的各种社会现象、社会产物所进行的科学的探究活动。 文献回顾:也称为文献考察或文献评论,指的是对到目前为止的、与某一研究问题相关的各种文献进行系统查阅和分析,以了解该领域研究状况的过程。或者说,就是一个系统的识别、寻找、考察和总结那些与我们的研究有关的文献的过程。 同期群研究:又称做人口特征组研究,它指的是对某一特殊人群随时间推移而发生变化的研究。 折半信度:将研究对象在一次测量中所得的结果,按测量项目的单双号分为两组,计算这两组分数之间的相关系数,这种相关系数就叫做折半信度。 无结构访谈:又称做深度访谈或自由访谈,它与结构式访谈相反,并不依据事先设计的问卷和固定的程序,而是只有一个访谈的主题或范围,由访谈员与被访者围绕这个主题或范围进行比较自由的交谈。 定序测量:也称为等级测量或顺序测量。定序测量的取值可以按照某种逻辑顺序将研究对象排列出高低或大小,确定其等级及次序。或者说,定序测量可以按某种特征或标准将对象区分为强度、程度或等级不同的序列。 解释性研究:指的是那种探寻现象背后的原因,揭示现象发生或变化的内在规律,回答各种“为什么”的社会研究的类型。 二次分析:也称第二手分析,指的是对那些由其他人原先为别的目的收集和分析过的资料所进行的新的分析。 假设:是一种有关变间关系的尝试性陈述,或者说是一种可用经验事实检验的命题。 效度:也称做测量的有效度或准确度。它是指测量工具或测量手段能够准确测出所要测量的变量的程度,或者说能够准确地、真实地度量事物属性的程度。 个案研究:即对一个个人、一件事件、一个社会群体、一个社会组织、或一个社区所进行的深入全面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