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银行委外业务机会解析

干货银行委外业务机会解析
干货银行委外业务机会解析

干货银行委外业务机会解析

银行委外投资规模的激增对银行运作机制产生了多

方面的影响,在银行机构从“授信文化”向“投资文化”转型的过程

中,银行委外业务遇到了哪些问题?银行应该如何看待和管理委外业

务,其他资管机构如何参与到银行委外业务中去?本文试对以上问题作

探析。

银行委外业务即银行委托外部资产管理机构进行投资管理,

银行作为委托方通过信托计划、资管计划、基金专户等与管年银行全口

径委外规模为16.69 万亿元,其中理财委外规模已达5.17 万亿

元。银行委外投资规模的激增对银行运作机制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在

银行机构从“授信文化”向“投资文化”转型的过程中,银行委外业务

遇到了哪些问题?银行应该如何看待和管理委外业务,其他资管机构如

何参与到银行委外业务中去?本文试对以上问题作探析。一、银行委外

业务兴起的原因(一)银行维持较高收益率的动机依然强烈在当前的市

场环境下,低风险、高收益的资产变得稀缺,这与高速增长的银行理财

资金规模形成不匹配,造成所谓“资产荒”的现象。在业绩压力下,银

行仍然需要通过较高的收益率水平吸引新增资金,这也成为银行委外业

务大规模扩张的重要内生动力。

理人进行产品合作的模式。根据申万宏源的研报估算,2015 (二)“授信文化”机制下的过渡选择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是贷款业

务,其基于授信思维的风险评判逻辑和投资行为中基于“风险回报比”

的思考逻辑存在明显的差异。在“资产荒”的压力下,传统信贷资产无

法提供足够的收益,银行需要借助其他机构对不同风险的专业判断,拓

宽投资品类,同时解决银行内部风控思维难以转换的问题。

(三)对自身的投资能力进行补足和培养随着自营和理财资金的快速

增长,商业银行尤其是中小银行的资管人员储备明显不足,并且在某些

相关领域缺乏专业的投资能力,而对于资管规模万亿级别的国有大行和

股份制银行而言,数百人的团队管理如此规模的资金也存在着巨大压

力。故一方面银行需要通过委外的形式补足人才缺口,与此同时,不少

商业银行也试图通过开展委外投资,熟悉新兴投资品类、接触专业投资

机构,形成自身对外部资产管理人相对成熟的评判、管理机制,并锻炼

自身的人员最终逐步形成独立投研团队。

(四)大资管时代,机构间竞争自然选择的结果银行作为天然具有客户信任优势的资金方,在资金规模上取得了相对于其他资产管理机构更快的发展速度。然而随着国内机构与个人投资者财富的迅速增长,投资者急需更丰富、多元化的资产管理产品,在银行间客户争夺陷入同质化、胶

着化的当下,对外委托投资不仅成为银行解决资产配置压力的重要途径,更成为机构第一时间推出新型投资产品、满足市场需求、助力银行自身业务扩张的性价比极高的展业手段,从而使委外业务成为银行理财业务发展历程中的一个必然选择。二、银行委外目前面临的问题(一)外部环境的变化-信用风险加剧,监管环境不明朗债券市场作为银行委外资金的重要投向,2015 年以来,面信用风险加速暴露,另一方面投资收益率快速回落,资产管理机构开始对委外资金持谨慎态度,部分商业银行开始对债券委外投资设置更加严格的资质门槛。此外,部分机构认为监管层对委外业务的监管态度并不明朗,不愿投入过多的资源。综合来看,委外投资无论是在市场环境还是政策层面的监管环境都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

二)面对新的资产品类,缺乏风险控制手段通过委托投资,商业银行理论上可以参与到一些风险相对较高的资产领域中,然而银行在这些领域往往缺乏足够的风险控制手段。在流动性资产的交易中,风险收益的高低而形成的价格只是一方面的问题,在境外,机构在承担风险的同时有丰富的工具可以控制风险,比如利率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都有相应的金融衍生品可以进行风险对冲,但这些对冲工具在国内多数处于缺位或受限的状态。而部分另类的、非流动性资产更是缺乏成熟的对冲或退出的机制,导致银行不敢贸然进入到相关风险较高的资产领域。

三)对于委外机构的评判标准存在困难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一般对委外机构的筛选较为严格,倾向于与大型券商与大型基金合作,同时倾向于寻找有长期业绩基础的合作对手。但在某些特定业务方面,比如符合银行大类资产配置逻辑的量化对冲基金,很多这类机构成立的时间较短,量化对冲的策略运行时间也太短,无法判断相关机构是运气好还是技术含量高,数据的缺失给银行对机构的评判带来了难题。

四)中小银行的考虑-委外业务的必要性受到挑战

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上,委外业务的利润较薄,在债市收益率下行是中长期趋势的判断下,一些受托资产管理机构面临两难困境:要么保持风险敞口,但达不到与银行约定的收益率,没有太多利润;如果要达到约

定收益,就要面临一定的风险敞口,这种困境直接导致部分受托机构对收益率要求较高的中小银行采取了谨慎的态度。

与此同时,有部份中小银行也开始思考委外业务的必要性,甚至在开展委外业务一段时间后,在后期收回了相关投资权限。首先,作为自身资产管理能力本来就较为薄弱的中小银行而言,如果全部依靠外部机构来进行投资,自身的资产管理能力无法得到提高,银行本身的团队无法得到培养,并不符合长远发展的利益;其次,对于一些资产规模较小的银行

来说,全年盈利可能只有几亿或上十亿,万一在委外业务中

发生不良后果,一笔业务将导致全行上下一年的盈利受到侵或股份制银行不同,一是达不到大行对各类产品的判断能力,也缺乏定价、谈判等等方面的能力,二是中小银行资产规模较小,其借助外部投资机构分散资产配置压力的需求没有那么迫切,故有部分中小银行考虑不再依靠委外业务,而更倾向于自己来进行资产管理,偏重于自身队伍的主动管理能力的提高。三、银行在委外业务中的定位-关键在于资产配

蚀,银行无法承担这样的后果;最后,中小银行与国有大行

置能力和管理人选择能力银行在委外业务中的生态定位处于上游的资金方,除了坚持保证自身强大的募资能力之外,培养并保证大类资产配置的能力和筛选管理“投资管理人” 的能力是最为重要的。

具体来看,委外业务首先要求银行具有进行大类资产配置的能力。资产配置的变化情况主要取决于市场环境的变化和机构自身的资金成本、期限需求,商业银行需要根据自身的资金端策略以及市场环境确定参与的资产品类和相应的权重。

未来的一个重要方向,可能是投资风格由信用风险居主导地位,向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并重转变,为此银行应加大对市场风险的主动承担和研判,多样化已有的组合结构。

具体来看,银行首先需要实现由单一资产向多资产的委外转变,通过不同期限和风险收益特征的资产组合分散配置风

险,平滑组合业绩;二是对每类资产的投资方式,要从单策略委外扩充到多策略委外,通过衍生品的使用进一步丰富每一类资产的回报类型。

其次,在委外管理人的选择方面,依照境外经验,商业银行应该在投前和投后两个领域参与管理。首先是委外机构的准入调研,一般都会涉及机构本身的准入和投资管理团队的甄别,其中对于投资管理团队的评判,往往需要银行的专业业务条线、风控条线和投研团队一起对机构进行调研,务求从合作双方的风控方面、委外机构的系统、投资理念等方面进行考察。在投后管理方面,银行需要保证与合作机构事后的不断接触,一方面关注投资收益和安全情况,在投资偏离初始目标或出现风险时及时采取措施干预或退出;另一方面要注意管理实质风险而不是管理风险指标,由于市场环境和风控条件的差异,历史业绩和风控指标往往会出现浮动,这时投后与投资机构持续、密切的沟通就成为关键所在。

最后,如果投资管理人对投资结果不兜底,那银行作为委托人务必要对投资过程进行监控,委托机构的重大决策需要商议、平时的操作要留痕、有偏差随时可以叫停等等。在这样的风控基础上,即便最终的结果不尽如人意也可以帮助免去事后的纠纷,各方比较容易承担各自的责任。此外,在新的

风控需求之下,过去的委外模式过于粗放(如管理人每周、

每月、每季度净值报告等,未来对管理人进行科学考评需

要依靠系统的支持。四、其他资管机构在银行委外业务中的机会(一)基础服务提供方在银行委外业务中,首先会遇到的问题是基础服务的缺失问题。比如银行理财目前尚无法在证券类的业务中开户,其他金融机构可以帮助银行来提供一站式的开户、配资以及后续的资金监督管理监控。

此外,银行将资金委托至投资顾问后,投顾是否按照银行的意愿进行管理、风控指标是不是及时掌控,需要有一个值得信赖的第三方来进行监管。目前,已经有一些信托公司提供了很多这方面的服务,并且开发了先进的服务支持系统。

二)非标转标的平台服务方根据境外金融市场的结构,在固定收益市场方面债券占了很大的比例,而更大的比重是ABS 这类表外资产。相比之下国内目前的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的表内资产非常庞大,整个金融机构的非标资产规模达百万亿级别,这种重资产模式不可持续,为了不断卸掉重资产包袱,未来通过ABS 和ABN 等方式将非标产品标准

化的空间会有几十万亿的规模,信托、券商、基金子公司等作为中介机构可以起到巨大的桥梁作用。

此外,国内银行的不良资产压力逐渐加大,不良资产的处置和转让带来的业务空间非常大,作为未来一个重要的业务方向,目前不良资产证券化的试水刚刚启动,其他金融机构在

此领域也将会与银行存在较大的合作空间。

三)多策略产品的提供方目前,单一策略的投资产品已经逐渐开始失去吸引力,多策略型的、股债结合的产品或许更受欢迎,而各类资管机构正是多样化投资产品的主要提供方。

在目前大部分传统投资品类收益率不断下滑的情况下,诸如

PE、定向增发、新三板、股权投资等期限较长、收益率较高

的另类投资产品吸引力逐渐增加,银行需要挖掘能够提供这些另类资产投资能力的机构,并设计适宜的资金进出途径。

在这些领域内,信托公司、基金公司专户、基金子公司和银行之间存在非常广阔的合作空间,此外,受限于银行庞大的资金体量,未来银行的投资品类主体可能还是以固定收益为主,其他资产为辅。对于固定收益投资,其他金融机构可以提供债券型的主动管理产品,或者以债券作为底仓的资产加上量化管理产品,或者加上国债期货、股指期货的合作模式,又或者提供具有安全垫的产品等,

帮助实现银行理财资金安全稳健增值的需求。

现在监管要求严格,委外业务做得少了。”一位上市城商

行高管对第一财经表示。

该高管所言的“监管严格”是银监会于本月上旬对所有发过分级型理财产品的银行窗口指导,要求不得新发分级型理财产品。监管层意在加强对委外业务加杠杆的管理,受此影响,

银行委外业务催收资料收集

银行委外业务催收资料收集 1、一手房贷 (1)一手房贷(单身)催收收集的资料:身份证、户口本、收入证明、银行贷款审批表、房屋所有权证、逾期明细表(显示逾期:天数、本金、利息、罚息、复息)。(以上资料均为复印件) (2)一手房贷(结婚)催收收集的资料:夫妻双方:身份证、户口、结婚证、收入证明、银行贷款审批表、房屋所有权证、逾期明细表(显示逾期:天数、本金、利息、罚息、复息)。(以上资料均为复印件) 2、二手房贷 (1)二手房贷(单身)催收收集的资料:身份证、户口、收入证明、银行贷款审批表、房屋所有权证、逾期明细表(显示逾期:天数、本金、利息、罚息、复息)。(以上资料均为复印件) (2)二手房贷(结婚)催收收集的资料:夫妻双方:身份证、户口、结婚证、收入证明、、银行贷款审批表、房屋所有权证、逾期明细表(显示逾期:天数、本金、利息、罚息、复息)。(以上资料均为复印件) 3、抵押类贷款 贷款人资料收集:身份证、户口、或结婚证、收入证明、银行贷款审批表、逾期明细表(显示逾期:天数、本金、利息、罚息、复息)。(以上资料均为复印件)4、个体工商户贷款 个体工商户贷款催收收集的资料: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身份证、户口、银行借款审批表;涉及保证人的提供:身份证、户口、收入证明、逾期明细表(显示逾期:天数、本金、利息、罚息、复息)。(以上资料均为复印件) 5、企业贷款 企业贷款催收收集的资料: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开户许可证、法定代表人身份证、贷款卡、公司章程、验资报告、抵押合同、保证合同、银行贷款审批表、逾期明细表。(以上资料均为复印件) 6、贷款保险 银行要求借款人为保证还款为该笔借款上一份保险,只要出现无法偿还的时候就由保险公司理赔,保单受益人是银行,保险人是借款人。 有保险的贷款催收需要的资料:身份证、户口、结婚证、夫妻双方的收入证明、银行流水、银行贷款审批表、涉及抵押的房屋所有权证、涉及保证担保的保证人的身份证、户口、借款审批表、逾期明细表、逾期明细表。(以上资料均为复印件)。 7、信用贷款 信用贷款收集的资料:身份证、户口、收入证明、银行贷款审批表、逾期明细表(逾期:天数、本金、利息、罚息、复息)。 8、信用卡 信用卡催收收集的资料:身份证、收入证明、信用卡申请表。

对商业银行发展表外业务的分析

表外业务有两种定义,一种是广义的理解,表外业务包括所有不在资产负债表中反映的业务,具体包括金融服务类表外业务;或有资产和或有负债。另一种是更准确的狭义的理解,是指商业银行从事的,按照通行的会计准则不计入资产负债表内,不影响资产负债总额,但能改变当期损益及营运资金,从而提高银行资产报酬率的经营活动。这类业务主要有贷款承诺(包括承兑票据、贷款透支、贷款限额、回购协议),金融担保(包括跟单信用证、备用信用证、正式担保、银行担保与赔偿),金融衍生工具(互换及套期保值业务),证券业务(如证券的分销、包销、代客买卖证券)等等。这些业务构成了商业银行的或有资产和或有负债,在风险成为现实时,就转为表内业务。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传统的存款、贷款市场已大部分瓜分完毕,很难找到新的利润增长点,在这种情况下,表外业务作

为一种新的业务,涉及客户、同业等方方面面,而且提供手续费,咨询费等收入来源,从而使表外业务的开发与拓展将成为各家银行在激烈竞争中生存发展的新武器。 一、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银行资产负债表外业务主要是传统的担保和承兑业务,开展比较多的表外业务有:(一)信用保函。信用保函是一种不可撤消的银行担保行为,银行要承担经济责任和经济风险,包括进口订货保函、投标保函。(二)银行保函。银行保函是银行承担债务人对债权人的偿债、违约或履约失败的义务的书面承诺,按性质可分为从属性保函和独立性保函。(三)承兑业务。(四)备用信用证业务。 从表外业务占总收入比重来看:中国农业银行为3%,中国工商银行为5%,中国建设银行为8%,中国银行最高且仅为17%.全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收入在总收入中所占比例不到8%.在西方发达国家,一般最低已达到银行业务收入的25%以上,大银行甚至超过50%.如瑞士银行表外业务盈利占其总利润的60%-70%;英国巴克莱银行表外业务的盈利可抵补其业务总支出的70%以上;在90年代中期亚太地区银行的利润中,表外业务收入达到25%以上,有的甚至达到45%以上。 与西方商业银行相比,我国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仍处于起步阶段,发展速度较慢,业务种类单一,主要以一些传统的中

(金融保险)第九章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

第九章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 一、银行的表外业务 (一)表外业务的含义 表外业务(off-balancesheetactivities,简称OBS)是银行从事的,按会计准则不计入资产负债表内或不直接形成资产或负债,但能改变银行损益状况的业务。广义的表外业务包括银行的金融服务业务和或有债权/债务业务,狭义的表外业务仅指或有资产和或有负债业务。 表外金融业务主要是指银行利用人力、设施等资源对客户提供转帐结算、事务代理、信息咨询等服务,通过出售劳务、信息以获取手续费。由于银行只是单纯提供金融服务,基本不承担资金损失的风险。 或有资产(contingenciesreceived)和或有负债(contingenciesgiven)是银行从事的一类特殊业务或交易,当其业务或交易发生时,并不必然形成资产和负债,因此不在其资产负债表中内反映。然而,这些或有事项在一定的条件下有可能转变为现实的资产或负债,从而可能未来在资产负债表中得到反映。(在新巴塞尔协议中,或有资产和或有负债具有潜在的风险,应在银行财务报表的附注中予以揭示)与商业银行从事的表内业务相比,表外业务主要有以下特点: (1)商业银行表外业务最突出的特点是提供非资金的金融服务,资金与服务相分离;(2)表外业务形式多样; (3)表外业务,特别是金融衍生工具类业务的金融杠杆性极高; (4)表外业务透明度低,监管难度大。 (二)表外业务的发展与现状 (1)随着表外业务的大量增加,非利息收入也迅速增长。 (2)在西方发达国家,表外业务的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很高; (3)表外业务所提供的服务种类迅速增加。 (三)表外业务发展的原因 表外业务具备“流动性、安全性、盈利性”的统一,是商业银行积极发展表外业务的内在因素。 推动银行拓展表外业务的客观因素归纳如下: 1.全球金融环境动荡、风险加剧; 2.对银行的监管进一步加强; 3.金融市场的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某四大行一线负责人还原真实的银行委外业务

某四大行一线负责人:还原真实的"银行委外"业务来源:今日头条 导言:你真的没有细思恐极? 会议纪要,四大行总行资管深度解读17年同业监管、委外业务动态及委外成本等电 话会议 一、近期股债双杀根源: 1、委外规模市场都高估了,实际值16年高峰时,四大行2.5-3万亿,工行可能突破 1万亿,建行7-8千亿,其他几个银行三千亿左右,整个银行业委外16年5-6万亿,加上保险,央企等下属财务公司数据可能更大。17年一季度委外规模有所下降,受托机构以基金公司和券商为主,大行选择大规模,评级高大基金公司,主要合作对象是银行自身旗下 基金公司占70-80%。股份制银行更倾向于和中大型基金公司合作,更看重投资业绩,城、农商行和中小券商和公募基金合作,更看重收益率,单笔资金量小,估计几个亿。 委外资金资产配置:主要是信用债、利率债,货币基金,占比90%以上,权益类占比 不超过10%。 2、监管要求对同业理财空转处理,同业投资约70-80%是委外投资,以短期资金为主,期限错配现象严重,风险较大。 3、四大国有银行赎回委外资金规模很小,工行到期赎回也是很小一部分。去年国有 银行集中赎回有个案,目前银行委外赎回主体是同业资金占比较高的股份制银行和城、农 商行。 4、关注同业存单,银行表外纳入mpa监管,对中小银行制约较强,对大行影响有限。 5.委外工农中建交和邮储占30-40%左右,股份制占30%,农商和城商行占35%左右。 大行资金成本最低,城农商行资金成本最高。委外浮亏或达不到要求,通常就是收回这批 资金,交给业绩好的受托机构 6、近期债券市场不排除银行有委外资金收回可能,但国有银行没有大规模赎回情况,风险承受力很差的城商行监管加强,其收回意愿较强。 7、今年委外大行主动放缓理财增速,成本上升,资产端配置难度加大,一季度四大 行规模都有下降,但下降不多,每家几百亿规模。 8、今年货币政策趋紧,金融业资金空转问题严重,任意发展风险较大,目前金融业 去杠杆处于实际操作中后期阶段。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的思考

2011/07随着经济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市场竞争激烈程度的不断加剧和客户金融偏好差异性的不断加大,金融需求更为多样化,银行服务日益综合化。尤其是表外业务得到了长足发展,逐渐成为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在表外业务快速发展和创新层出不穷的同时,潜在风险和现实风险有所积聚,表外业务的风险管理成为重要课题。 一、表外业务概述 (一)表外业务的概念、分类 由于会计制度与法律制度的不同,表外业务(Off Balance Sheet Activities )的定义有着或大或小的差异, 目前通行的定义来源于巴塞尔委员会提出的相关表述,即商业银行从事的,按通行的会计准则不列入资产负债表内,不影响其资产负债总额,但能影响银行当期 损益,改变银行资产报酬率的经营活动。根据巴塞尔委员会的规定,表外业务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表外业务是指那些虽未列入资产负债表,但同表内的资产业务或负债业务关系密切的业务。广义的表外业务除包括上述狭义的表外业务外,还包括结算、代理、咨询等业务。 目前我国的表外业务指狭义的表外业务,2011年银监会新颁布的《中国银监会关于印发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指引的通知》明确指出,银监会纳入监管的表外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从事的,按照现行的会计准则不计入资产负债表内,不形成现实资产负债,但有可能引起损益变动的业务,包括担保类、部分承诺类两种类型业务”。 (1)担保类业务是指商业银行接受客户的委托对 作者简介:吴学文,现供职于中信银行杭州分行信贷管理部; 郑静,现供职于中信银行杭州分行信贷管理部;蒋川,现供职于中信银行杭州分行信贷管理部。 摘要: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不断创新,并得到快速发展,但其潜在风险也不容小觑。本文拟从表外业务的内涵、特征出发,通过风险案例的分析来讨论表外业务开展过程中的主要风险,寻求实现表外业务的合规经营与全面的风险防控。 关键词:表外业务;风险控制 中图分类号:F832.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167(2011)07-0035-05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Off-Balance-Sheet Activities (OBSA)are booming with great creativity and rapidity in domestic commercial banks,in the meanwhile,its potential risks can not be ignored.Starting from introducing the meanings and features of OBSA,this article analyzes major risks imbedded in OBSA through the discussion of several typical cases,and aims to be conducive to regulatory compliance and comprehensive risk control of OBSA. Key words :Off-Balance-Sheet Activities;Risk Management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的思考 吴学文1,郑静2,蒋川3 (1,2,3中信银行杭州分行,浙江杭州310002) 35

银行业表内业务与表外业务

商业银行表内业务与表外业务 一、什么是表内业务? 表内业务就是指在资产负债表上反映的业务。比如银行存款、贷款等。 二、什么是表外业务? 表外(中间)业务是指商业银行所从事的、按照现行的会计准则不构成商业银行表内资产、表内负债但带来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的业务。表外(中间)业务是银行在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的基础上,利用技术、信息、服务网络、资金、信用方面的优势,不运用或不直接运用自己的资产、负债,以代理人的身份接受委托为客户办理各类委托业务事项,或以交易一方的身份提供各类金融服务,并收取手续费或差价的经营活动。表外业务是有风险的经营活动,形成银行的或有资产和或有负债,其中一部分还有可能转变为银行的实有资产和实有负债,故通常要求在会计报表的附注中予以揭示。 根据西方权威教科书对表外业务的界定,表外业务分为两大类:一类为能产生收益和/或费用但不会给银行带来潜在资产或负债,国内有些学者称其为金融服务类表外业务,主要包括银行各种代理、结算和咨询服务;另一类则涉及银行的各种承诺和或有债权,国内部分学者称为或有资产/负债类表外业务。 表外业务一般包括以下三种类型: 1)担保类业务,是指商业银行接受客户的委托对第三方承担责任的业务,包括担保(保函)、备用信用证、跟单信用证、承兑等。 2)承诺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在未来某一日期按照事先约定的条件向客户提供约定的信用业务,包括贷款承诺等。 3)金融衍生交易类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为满足客户保值或自身头寸管理等需要而进行的货币(包括外汇)和利率的远期、掉期、期权等衍生交易业务。 三、表外业务与中间业务的区别? 狭义的表外业务是指那些未列入资产负债表,但同表内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关系密切,并在一定条件下会转化为表内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的经营活动。 中间业务是指不构成表内资产、表内负债,形成银行非利息收入的业务,比如代收电费、电话费,代发工资,代理保险等代理类中间业务;银行卡业务;结算类业务等等。 四、表内业务与表外业务 表外业务是不在资产负债表上反映,但是在一定时期可以转化成资产负债表上的内容的或有负债业务。比如,担保业务、承诺业务。 表内业务就是指在资产负债表上反映的业务。比如银行存款、贷款等。

银行委外运作模式及筛选标准

银行委外运作模式及筛选标准 中小银行的委外在今年呈现出三个趋势: 第一,一对多管理的吸引力增大。中小银行逐渐倾向于和其他银行理财共组资金池,意在缓解投资过于集中的问题。 第二,分级产品减少,平层产品增多。即便是债券质押回购,杠杆也有所下降。 第三,银行在选择投顾时,更看重其产业链,而非单一投资的能力。因为二级市场交易性机会减少,一级市场的项目能力就非常重要。一些抢手的债券,如果投顾或其母公司有承销资质,或直接有企业资源,无疑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 一、委外业务是什么? 委外业务,也称为委托投资业务,指委托人将资金委托给外部机构管理人,由外部机构管理人按照约定的围进行主动管理的投资业务模式。委托方,即资金提供方,可以是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财务公司等金融机构,也可以是企业类法人;管理人,即资金实际投资运作方,一般是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基金公司及私募,部分商业银行现阶段也充当委外投资管理人。委托人按照协议约定获得投资管理的收益,管理人一般以“固定管理费率加超额业绩分成”的方式收取管理费。目前,委外业务资金提供方主要是商业银行的理财及自营资金。

委外业务是委托人及管理人协商式的高度定制化的业务。所谓高度定制化,是指投资围及投资期限非常灵活,可以按照资金委托方的要求而定制。从投资围来看,由委托人确定,一般商业银行自营类委托资金投资围主要以货币市场类及纯债类资产为主,理财类委托资金的投资围一般还会加上债券基金、国债期货、利率互换等衍生品,部分针对高端客户发行的银行理财类委托资金的投资围还可以扩展至包含混合类基金、股指期货、甚至个股类在的权益资产。从期限上来看,目前委外市场以1年期限的委托资金为主,一般到期会有续期条款;期限还可根据委托人的需求定制,一般还有3月、6月及各种非标准期限。从业绩比较基准来看,根据产品投资围会有所不同,一般而言会高于银行发行同期限理财产品的平均收益率。从收费模式上来看,一般为固定管理费率加上超额业绩提成。 二、委外业务发展起源及原因 (1)委外起源 委外业务的起源是由于近年来城商行和农商行的理财、自营资金规模加速增长,但由于自身投资团队成长无法匹配,委托投资就成一道重要的资产配置渠道。城商行与农商行的痛点主要有: 1、专业投资团队力量则明显不足。很多小型区域银行没有独立资产管理部门,尤其是缺乏专业债券交易员。

提高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创新能力策略浅析

提高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创新能力策略浅析 提高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创新能力策略浅析 【摘要】金融创新的不断深化,促使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取得跨越式发展,但但从我国商业银行总体发展视角分析,表外业务收入发展存在占比偏低、创新能力不足、金融监管不规范等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制约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创新能力提高的因素,提出了逐步开展金融业混业经营、完善金融法规、加大人才和科技支持、加强风险防范和金融监管等促进表外业务发展的管理方法,为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发展提供合理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制约因素 一、概念界定 表外业务是指商业银行所从事的,按照通行的会计准则不列入资产负债表内,仅可能出现在财务报表脚注中,不影响资产负债总额,但能改变当期损益及营运资金,从而提高银行资产报酬率的经营活动。 二、制约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发展的因素 (一)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监管滞后。 近年来,随着表外业务的快速发展,我国逐渐具备了一些表外业务监管的法律、法规,但前后连贯性不够,缺乏长远规划的意识,还很不完善。针对表外业务风险管理的规章严重滞后于表外业务的发展。同时,对银行业从事表外业务的监管仅停留在一般性、浅层次、现场的、静态的金融监管方式,动态风险监管手段和措施不足,监管创新的步伐明显落后于金融产品创新的速度,缺乏对金融风险的监管也使得表外业务创新不足,商业银行开展表外业务缺少良好的金融市场环境。 (二)分业经营管理体制约束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发展。 随着金融创新的不断深化,西方发达国家为了增强商业银行的综合竞争能力,逐渐放松对金融行业的管制,允许银行、证券、保险、信托之间有业务交叉,逐步实施金融业混业经营。而我国金融业一直实行严格的分业经营、分业管理制度。分业经营管理模式有助于在银行、证券、保

银行委外业务介绍

银行委外业务介绍 “委外”业务的现状 一、委外的规模 委外业务的起源 委外业务就是银行委托我们(券商),借用我们的专业团队帮银行的资金按照事先约定的收益做投资管理。由于近年来城商行和农商行的理财、自营资金规模加速增长,但由于自身投资团队成长无法匹配,委托投资就成一道重要的资产配置渠道。 城商行与农商行的痛点主要有:1、专业投资团队力量则明显不足。很多小型区域银行没有独立资产管理部门,尤其是缺乏专业债券交易员。2、部分区域受制于地方银监系统的保守监管,理财资金多以信用债持有到期为主,不做交易不加杠杆也很少涉足非标,高收益资产获取有赖于政府资源与经济环境。在此背景下银行理财业务委外开始崭露头角。2015 年,由于信用风险暴露叠加流动性充裕,大量资金追逐少量优质资产,资产荒袭来,股份行甚至国有大行也加入了委外行列。 委外的规模 以下是2 家券商固收部门(一家大型券商一家小型券商)的初步调查结果(调研样本较少,结论或有偏差)。 1、资金委外模式被银行也普遍接受,五大行、股份行(除平安)、大量城商行、农商行均涉及此类业务。

2、五大行在大券商的单笔业务规模通常在百亿左右,股份行数十亿,城商行数亿。 3、资金来源方面,理财、自营均有。比例分配上特点较鲜明,大行以理财资金为主,股份行二者相当,地方银行以自营为主。而在券商方面,大型券商与银行广泛合作,小型券商客户以地方银行为主,不喜欢与大行合作。 我们判断大券商资产资源充足,满足大资金配置需要(管理成本降低),小券商资产资源较少,希望将收益最大化(与大行合作收益率相对较小)。 4、从潜在规模上看,理论上数十万亿的银行理财、自营投资资金都有可能流向委外,但实际上委外的规模一方面受银行资金配置需求决定,更多的受制于受托方(如券商)的资产获取能力,券商与银行的选择是双向的。 从调研感受上来看,委外规模在万亿左右,占银行理财+投资规模比重非常低。 二、委外的合作模式 1、大行、股份行多通过信托计划、基金通道的形式进行产品合作,约定(独立帐户)固定收益率,券商对收益率水平进行衡量来决定是否承接,当前主流收益率在4.5-5%,略高于新发理财平均收益率。成本方面,固定费用与超额收益分配形式多样,自由度较大。 2、地方银行的委外多以投顾的形式参与,交易发生在银行自己的系统内,券商发出买卖指令指导银行自己操作。

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创新发展(一)

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创新发展(一) 前言随着外资银行在我国金融市场经营范围的扩大,表外业务将成为外国与我国商业银行比拼的新战场。表外业务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的重点,目前成为其获利的主要途径,开展表外业务不但可以为商业银行带来丰厚收益,还可以提高商业银行的社会化服务水平,大力发展表外业务是商业银行发展的必然选择。20世纪80年代后,以表外业务创新为代表的金融业务创新活动尤为突出。随着我国金融业开放程度的加深,受世界范围内的金融创新和金融全球化的影响,我国商业银行的业务创新也出现了新的高潮,而表外业务方面的创新尤其明显,近几年,我国商业银行不断推出新的表外业务品种,表外业务创新研究成为我国银行界的热点课题。 相比西方商业银行,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发展还有较大的上升空间。在我国开始履行全面开放银行业的承诺之时,我国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的直接交锋主要集中在表外业务。这也意味着不论从商业银行拓宽利润渠道的角度,还是从应对外资银行的竞争方面,我国商业银行都应该加大力度开展表外业务创新。因此,根据中国银行业开放现状及金融市场全面开放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研究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创新的策略,将对我国商业银行提升竞争力、积极融入到国际金融市场以及应对外资银行的冲击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通过对比西方商业银行业务拓展的实际情况,结合我国商业银行业务拓展的现状,对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创新的必要性、现状和制

约因素进行阐述,提出了业务拓展的策略步骤,并对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创新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一、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定义 表外业务有两种定义,一种是广义的理解,即表外业务包括所有不在资产负债表中反映的业务,具体包括金融服务类,或有资产类和或有负债类表外业务。另一种是狭义的理解,即商业银行所从事的,按照现行的会计准则不记入资产负债表内,不形成现实资产负债,但能改变损益的业务。简言之,广义的表外业务包括狭义的表外业务和金融中介服务业务1]。本文所使用的表外业务概念是指广义表外业务。二、我国发展表外业务的重要性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和金融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各国纷纷开放了金融市场并广泛参与国际金融业的竞争。2001年我国成为世贸组织的正式成员,2006年12月11日国务院公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取消所有对外资银行的所有权、经营权的设立形式,包括所有制的限制,允许外资银行向中国客户提供人民币业务服务,给予外资银行国民待遇。随着外资银行在我国金融市场经营的扩大,表外业务将成为我国商业银行和外国商业银行比拼的新战场。 商业银行的目标是实现利润最大化。要使利润最大,归根到底是通过两个途径:一是增加收入,二是降低成本。西方商业银行早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就涌现出各种各样的业务创新,以谋求更大的利润。表外业务成为80年代后西方国家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的重点,目前成为其获

对商业银行发展表外业务的分析(doc 9页)

对商业银行发展表外业务的分析(doc 9页)

表外业务有两种定义,一种是广义的理解,表外业务包括所有不在资产负债表中反映的业务,具体包括金融服务类表外业务;或有资产和或有负债。另一种是更准确的狭义的理解,是指商业银行从事的,按照通行的会计准则不计入资产负债表内,不影响资产负债总额,但能改变当期损益及营运资金,从而提高银行资产报酬率的经营活动。这类业务主要有贷款承诺(包括承兑票据、贷款透支、贷款限额、回购协议),金融担保(包括跟单信用证、备用信用证、正式担保、银行担保与赔偿),金融衍生工具(互换及套期保值业务),证券业务(如证券的分销、包销、代客买卖证券)等等。这些业务构成了商业银行的或有资产和或有负债,在风险成为现实时,就转为表内业务。

与西方商业银行相比,我国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仍处于起步阶段,发展速度较慢,业务种类单一,主要以一些传统的中介业务为主,许多业务领域在相当程度上还是一片空白,表外业务的种类、规模与我国银行现有的经营水平极不相称。且存在许多问题: 首先,表外业务发展速度缓慢,具体表现在,品种单一、范围狭小、档次不高。我国表外业务的品种仅局限于一些为客户提供中介服务的传统表外业务上,在各类担保贷款和投资承诺、外汇买卖等新兴表外业务上发展缓慢,同时缺乏金融创新,即使有一些,也难以普及并深入发展下去。其他如担保、包销承诺等业务也都还是品种少、规范小、缺乏深度和广度。 其次,对于表外业务的规定只散见于一些法律法规之中,并未形成法律体系,且有些规定不符合国际惯例。如我国目前使用的《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对表内和表外业务的区别和核算不符合国际惯例。该制度指出“或有资产、或有负债,应在表外科目核算”。但又规定对业务上使用的重要凭证或未启用的有价证券,金融企业也应在表外科目进行登记。而美国公认会计准则和英国会计原则推荐书规定;表外科目的核算对象即为或有资产或有负债表外业务。 再次,表外业务的收益较差,表外业务是以收取手续费为主要目的的服务性业务,但由于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对表外

浅析银行业信息科技建设中的创新与发展

浅析银行业信息科技建设中的创新与发展 一、银行业信息科技建设方向 信息科技带给银行业的变化,首先是更加强大的数据分析能力、结算能力、风险控制能力和运营保障能力;其次是改变了传统银行业的竞争规则,银行机构顺应形势发展要求,转变传统观念,不断导入新技术、新知识,更新银行服务的形态和内容,在服务理念、经营模式和组织结构等多个方面实现转型升级。 信息科技使银行机构与科技公司的关联性越来越紧密,两者间相互学习,互相促进,一起建立起全方位、互利共赢的战略合作关系。 随着新兴互联网技术、移动技术以及数据集成的发展,数据检索、计算、处理和整合速度不断提升,成本逐渐降低。银行业信息技术部门在信息科技支持下,拥有了更多开发、测试和产品迭代上线的手段,能更快速、敏捷地响应业务需求。业务部门也积极大胆尝试、推陈出新,在渠道、产品方面不断完善,有针对性地为客户提供服务。 信息科技和业务模式在融合中相互影响,传统业务模式逐步转型,信息共享、业务融合、数据互联互通成为银行业发展的趋势,银行逐渐实现金融业务中资产端、交易端、支付端、资金端的业务链整合。随着数据大集中工作基本完成,银行业的信息化转型重心已经从业务管理端走向客户服务端,并进一步提升应用场景和客户体验度。 二、银行业信息科技建设中存在的风险 信息科技与银行业务的融合在提升效率降低成本的同时,也存在不容轻视的风险,主要包括:跨界风险、数据风险、信用风险,以及不可预见风险等。 1、跨界风险 信息科技使银行产品研发更快捷,更便利,也促使部分银行以业务创新为名,通过信托、基金等通道大举开展委外业务。同时,信息科技又催生了分工专业化的经济形态,使传统金融机构的组织结构和经营模式发生改变,跨界、跨领域的混业经营成为常态和趋势,机构之间横向业务合作、股权交叉投资越来越多,其业务范围已经跨越了原有的行业划分,使监管重叠与监管真空并存问题更加突出,金融及上下游产业出现一定乱象,跨界风险逐渐凸显。 2、数据风险 数据风险主要包括网络安全和数据存储两个方面。银行每年在网络安全方面

影响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主要因素及对策

影响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主要因素及对策

银行与资本市场的联系使商业银行经营的表外业务品种单一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受到很大的局限 1.3金融市场欠发达 我国金融市场相对不发达企业债券市场和商业票据市场在规模流通机制等方还都很不完善;股票市场虽然历经改革有所发展但仍然存在市场分割投机严重等问题;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开辟无疑与利率和汇率市场化及人名币走向完全自由兑换的进程密切相关担保类承诺类等表外业务与企业债券市场商业票据市场的兴衰高度相关而更高层次的表外业务如金融衍生产品交易服务理财顾问服务等要以高度发的的金融市场特别是金融衍生产品市场为依托金融市场的不发达严重阻碍了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发展 1.4外部信用环境欠佳 狭义的表外业务是指有风险的表外业务如担保类承诺类金融衍生产品交易类的服务开展此类的表外业务要求缔约双方有良好的信用习惯否则会使银行承担过高的风险我国社会信用意识淡薄社会生活中信用机制不健全我国银行与企业之间甚至银行与银行之间债务拖欠时有发生这种不良的外

部信用环境也是银行表外业务缓慢发展的原因之一 1.5专业的人才和技术的缺乏 银行本身是一个高技术高智能型行业而表外业务更是知识与技术密集型的产品集合了对人才技术机构网络信息和信誉于一体的要求涉及金融财会法律税收等领域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拓展需要大批复合型金融人才他们需要熟悉国际金融业务精通先进电子技术掌握现代管理和法律法规知识这就对银行从业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但目前我国的金融从业人员中普遍存在这“三多三少”的问题即懂一般操作的人多精通管理的人少;懂传统业务的人多精通金融创新类表外业务的人少;懂单项业务的人多精通计算机外语和国际业务的人少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经营及管理人员的数量与素质明显不足在技术支持方面商业银行虽然进行了电子化革命拥有较位先进的网络服务系统但是于表外业务快速发展的要求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如软件程序开发能力不足计算机应用配套能力差管理信息系统有待完善等2加快我国商业银行发展表外业务的对策

商业银行同业业务盈利模式和发展方向

课后测试 如果您对课程内容还没有完全掌握,可以点击这里再次观看。 观看课程 测试成绩:60.0分。恭喜您顺利通过考试! 单选题 1. 银监会127号文规定,单家商业银行同业融入资金余额不得超过该银行负债总额的()√ A 三分之一 B 二分之一 C 四分之一 D 五分之一 正确答案:A 2. PPP业务模式中,私人部门风险承担最大的是()√ A 外包类 B 特许经营类 C 私有化类 正确答案:C 3. 对于以下同业业务,银行的选择顺序为()× A 信托池—银行非保—资产管理计划池 B 资产管理计划池—银行非保—信托池 C 银行非保—信托池—资产管理计划池 D 银行非保—资产管理计划池—信托池 正确答案:C 4. 对于ABS类产品,底层资产的分散度指标很重要,一般单一资产占比不超过()√ A 0.05 B 0.06 C 0.07

D 0.1 正确答案:A 多选题 5. 以下属于商业银行未来经营趋势的有()√ A 交易化 B 表内化 C 短期化 D 电子化 正确答案:A C D 6. 以下属于交易类业务的是()√ A 同业投资业务 B 电子银行类业务 C 现金管理类业务 D 供应链金融业务 正确答案:A B C D 7. 商业银行可以从以下哪些方面进行转变()× A 由被动投资向主动资产管理转变 B 由池投资向项目投资转变 C 由项目投资向池投资转变 D 由非标准化向标准化转变 正确答案:A B D 8. 商业银行做同业负债,应该从哪方面着手()× A 分散化 B 集中化 C 稳定化 D 综合化

正确答案:A C 9. 对于资产业务,投资方向可以为()√ A 政银合作类 B 国企改革 C 资产证券化 D 资本市场投融资 E 跨境资产配置 正确答案:A B C D E 判断题 10. 委外是单一委托。×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正确

2020年(金融保险)商业银行发展表外业务的分析

(金融保险)商业银行发展表外业务的分析

表外业务有俩种定义,壹种是广义的理解,表外业务包括所有不在资产负债表中反映的业务,具体包括金融服务类表外业务;或有资产和或有负债。另壹种是更准确的狭义的理解,是指商业银行从事的,按照通行的会计准则不计入资产负债表内,不影响资产负债总额,但能改变当期损益及营运资金,从而提高银行资产报酬率的运营活动。这类业务主要有贷款承诺(包括承兑票据、贷款透支、贷款限额、回购协议),金融担保(包括跟单信用证、备用信用证、正式担保、银行担保和赔偿),金融衍生工具(互换及套期保值业务),证券业务(如证券的分销、包销、代客买卖证券)等等。这些业务构成了商业银行的或有资产和或有负债,在风险成为现实时,就转为表内业务。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传统的存款、贷款市场已大部分瓜分完毕,很难找到新的利润增长点,在这种情况下,表外业务作为壹种新的业务,涉及客户、同业等方方面面,而且提供手续费,咨询费等收入来源,从而使表外业务的开发和拓展将成为各家银行在激烈竞争中生存发展的新武器。 壹、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银行资产负债表外业务主要是传统的担保和承兑业务,开展比较多的表外业务有:(壹)信用保函。信用保函是壹种不可撤消的银行担保行为,银行要承担经济责任和经济风险,包括进口订货保函、投标保函。(二)银行保函。银行保函是银行承担债务人对债权人的偿债、违约或履约失败的义务的书面承诺,按性质可分为从属性保函和独立性保函。(三)承兑业务。(四)备用信用证业务。 从表外业务占总收入比重来见:中国农业银行为3%,中国工商银行为5%,中国建设银行为8%,中国银行最高且仅为17%.全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收入在总收入中所占比例不到8%.在西方发达国家,壹般最低已达到银行业务收入的25%之上,大银行甚至超过50%.如瑞士银行表外业务盈利占其

委外业务

委外业务 银行对理财、自营资金的委托管理业务近期成为市场关注点。通过我们的调研,对委外的规模、形式做了一定的了解并判断2016年的发展趋势。 1、委外的规模。 目前,资金委外模式被银行普遍接受,五大行、股份行(除平安)、大量城商行、农商行均涉及此类业务。其中,五大行在大券商的单笔业务规模通常在百亿左右,股份行数十亿,城商行数亿。资金来源方面,理财、自营均有。 从潜在规模上看,理论上数十万亿的银行理财、自营投资资金都有可能流向委外,资产荒下委外需求端旺盛,但受制与供给。 2、委外的形式 大行、股份行多通过信托计划、基金通道的形式进行产品合作,约定(独立帐户)固定收益率,券商对收益率水平进行衡量来决定是否承接,当前主流收益率在4.5-5%。地方银行的委外多以投顾的形式参与,交易发生在银行自己的系统内,券商发出买卖指令指导银行自己操作。总体上,委外的合作形式以一对一方式为主。 3、委外的供需展望 需求端,无论从银行的理财还是自营,资产配置压力都非常的大,数十万亿的资产配置需求派生出的委外需求远超目前的市场容量。在供给端,政府鼓励金融脱媒,债券等直接融资方式,市场容量扩容趋势持续,信用利差处于地位压缩空间不大,总体而言供给也有扩张趋势。 4、2016 委外新趋势 (1)供需双方扩大,但银行配置需求增长大于供给,约定收益率或下行;(2)债市资产供给仍有不足,权益产品的创设将受到重视,由于监管层受股灾教训,量难以放大,短期产品仍是以债为主。股债结合的新产品值得重视。(3)

市场的扩大使得委外业务模式日趋复杂,复杂化的市场可能会催生专业化的委外撮合、交易平台。(4)委外主体存在多元化趋势。

对商业银行发展表外业务的分析报告

对商业银行发展表外业务的分析-----------------------作者:

-----------------------日期:

表外业务有两种定义,一种是广义的理解,表外业务包括所有不在资产负债表中反映的业务,具体包括金融服务类表外业务;或有资产和或有负债。另一种是更准确的狭义的理解,是指商业银行从事的,按照通行的会计准则不计入资产负债表,不影响资产负债总额,但能改变当期损益及营运资金,从而提高银行资产报酬率的经营活动。这类业务主要有贷款承诺(包括承兑票据、贷款透支、贷款限额、回购协议),金融担保(包括跟单信用证、备用信用证、正式担保、银行担保与赔偿),金融衍生工具(互换及套期保值业务),证券业务(如证券的分销、包销、代客买卖证券)等等。这些业务构成了商业银行的或有资产和或有负债,在风险成为现实时,就转为表业务。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传统的存款、贷款市场已大部分瓜分完毕,很难找到新的利润增长点,在这种情况下,表外

业务作为一种新的业务,涉及客户、同业等方方面面,而且提供手续费,咨询费等收入来源,从而使表外业务的开发与拓展将成为各家银行在激烈竞争中生存发展的新武器。 一、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银行资产负债表外业务主要是传统的担保和承兑业务,开展比较多的表外业务有:(一)信用保函。信用保函是一种不可撤消的银行担保行为,银行要承担经济责任和经济风险,包括进口订货保函、投标保函。(二)银行保函。银行保函是银行承担债务人对债权人的偿债、违约或履约失败的义务的书面承诺,按性质可分为从属性保函和独立性保函。(三)承兑业务。(四)备用信用证业务。 从表外业务占总收入比重来看:中国农业银行为3%,中国工商银行为5%,中国建设银行为8%,中国银行最高且仅为17%.全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收入在总收入中所占比例不到8%.在西方发达国家,一般最低已达到银行业务收入的25%以上,大银行甚至超过50%.如瑞士银行表外业务盈利占其总利润的60%-70%;英国巴克莱银行表外业务的盈利可抵补其业务总支出的70%以上;在90年代中期亚太地区银行的利润中,表外业务收入达到25%以上,有的甚至达到45%以上。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概述

7.商业银行表外业务 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商业银行不断扩大表外业务,许多大银行的表外业务量差不多大大超过表内业务量。银行表外业务一方面能够关心银行适应多变的市场环境,为客户提供各种服务,增加手续费收入;另一方面,表外业务又隐含一定的风险,对银行经营的安全性有所阻碍,甚至威胁到银行的安全。因此,必须重视对表外业务的研究,操纵表外业务的风险,加强对表外业务的治理。 7.1商业银行表外业务概述 7.1.1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定义 所谓表外业务是指资产负债表以外的业务,即由商业银行从事的不列入资产负债表内而且不阻碍银行资产与负债总额的经营活动。在银行表外业务中,银行对客户作出某种承诺,或者使客户获得对银行的或有债权,而当约定的或有事件发生时,银行承担提供贷款或支付款项的法律责任,银行为此收取手续费。 例如:履约保函,国外进口商向我国某公司进口一台设备,价值200万美元,按照合同规定,对方开出信用证,但进口商对我国出口商到期能否及时交货,履行合同,没有把握,故要求我国某银行为其履约提供履约保函。按照合同规定,如到期出口商不能及时保质

保量的提供设备,将按照合同金额的20%赔偿进口商的损失,银行开出后,就由银行代为赔偿。这确实是或有负债。 表外业务的特点,我们能够从三个方面来认识: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表外业务是一种阻碍今后而非现在的或有资产和负债,它们直接作用于金融机构以后的获利能力和偿付能力,因此对金融机构来讲,对表外业务的有效治理是操纵风险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定价的角度看:表外资产和负债能够潜在地产生以后正的或负的现金流量,因此对金融机构资本或净资产的真实估价不仅是指出在今天的平衡表中,表内资产和负债市场价值的差异,而且还应反映表外或有资产和负债当今市场价值的差异。 从会计帐户看:表外业务通常出现在底线下面,作为报表的注脚。 7.1.2表外业务与中间业务的关系 表外业务与中间业务差不多上独立于资产负债业务之外的业务,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不。 一、表外业务与中间业务的联系 1.表外业务与中间业务差不多上收取手续费的业务。手续费是银行向客户提供各种服务所得的酬劳,与银行通过信用活动猎取的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定义与分类

表外业务定义与分类 表外业务是商业银行所从事的、按照现行的会计准则不记入资产负债表内、不形成现实资产负债但能增加银行收益的业务。 一、表外业务按其业务内容可分为: 1、承诺类业务 2、担保类业务 3、委托代理类业务 4、衍生金融工具类业务 5、咨询服务类业务。 承诺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在未来某一时期按照事先约定的条件向客户提供约定的信用业务,如承诺贷款业务。 担保业务是指商业银行接受客户的委托对第三方承担连带付款责任的业务,包括担保、信用证、承兑等业务。 委托代理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以收取一定手续费等为目的,接受客户委托,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为客户提供代理、分销、代客理财等金融服务的业务,包括委托贷款、代理债券、代理资金清算、代收代付、代客理财、基金托管等业务。 衍生金融工具业务是指建立在基础金融工具或基础金融变量之上,其价格取决于后者价格变动的派生产品,是交易双方通过对利率、汇率、股价等因素变动趋势的预测,约定在未来某一时间按照某一条件进行交易或选择是否交易的合约。包括金融期货、金融期权、金融远期、互换金融等。 咨询服务类业务是指以银行拥有的专营许可权或行业优势,为客户提供的纯咨询服务性质的业务。包括理财顾问、委托代保管等业务。

二、表外业务按业务性质可分为: 1、委托代理类业务 2、衍生金融工具类业务 3、或有负债类业务 4、咨询服务类业务 其中,或有负债类业务包括承诺、担保、保函、信用证、承兑等业务。 三、巴塞尔协议根据不同的“信用转换系数”被分为了5类: (1)100%信用转化系统的表外业务,包括: 一般负债保证和承兑;销售和回购协议以及有追索权的资产销售;远期资产购买、超远期存款和部分缴付款项的股票和代表承诺一定损失的证券。 (2)50%信用转换系数的表外业务,包括: 某些与交易相关的或有项目;票据发行融通和循环包销便利;其他初始期限在1年期以上的承诺。 (3)20%信用转换系统的表外业务,包括: 短期和有自行清偿能力的与贸易相关的或有项目。 (4)0%信用转换系统的表外业务。 类似初始期限为1年期之内的,或者是可以在任何时候无条件取消的承诺。(5)与外汇和利率有关的或有项目。 由于这类项目的交易中,如果交易对方违约,商业银行损失的仅仅是重新安排和替换新近流动的替换成本,而不是交易合同所代表的面值的信用风险,所以有必要对这类项目进行特殊处理。

图文丨一文读懂商业银行盈利性指标

图文丨一文读懂商业银行盈利性指标 盈利能力2017年1月25日,银监会发布了《2016年银行业运行情况快报》,《快报》显示2016年商业银行实现净利润16490亿元,同比增长3.54%;平均资产利润率为0.98%,平均资本利润率13.38%,盈利能力较强。本文以杜邦分析法,详解银行盈利能力相关监管指标。 杜邦分析法杜邦分析体系对一般企业和银行分析方法略有 差别,本文讲解用于分析银行的方法和逻辑。需要注意的是,杜邦分析体系多为静态时点指标,未计算净资产的平均余额,因此相关指标用其他名称代替,以示区别。 第一层,净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又称权益报酬率、权益净利率、是综合性最强的财务分析指标,是杜邦分析系统的起点和核心,位于金字塔最顶层。净资产收益率=营业净利润/总权益资本 第二层,总资产净利率和权益乘数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总资产)×(总资产÷总权益资本)=总资产净利率×权益乘数 第三层,营业净利润率、总资产周转率和资产负债率总资产净利率=(净利润÷营业净收入)×(营业净收入÷总资产)=营业净利润率×总资产周转率 权益乘数=总资产/总权益资本=总资产/(总资产-总负债)=1÷

(1-总负债/总资产)=1÷(1-资产负债率) 第四层,净利润、营业净收入、总资产、总负债营业净利润率=净利润÷营业净收入=(收入总额-成本总额)÷(收入总额-营业外收入)总资产周转率=营业净收入÷总资产=(收入总额-营业外收入)÷总资产资产负债率=总负债÷总资产第五层,收入、成本、资产和负债细项相关细项分别从《G01资产负债项目统计表》和《G04利润表》中采集。 税后利润 1指标定义税后利润是指在利润总额中按规定交纳了所得税后银行的利润留成,一般也称为净利润。银行的收入第一大来源主要是利息收入,第二大来源主要是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也是我们传统所说的中间业务收入,表外业务和中间业务相统一后,也可以称之为表外业务收入。第三大来源为投资收益,随着大资管时代的到来,投资收益有取代中间业务收入成为银行第二大收入来源,但也有可能亏损,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汇兑收益则属于不确定性损益。银行收入来源还有一小块为营业外收入,主要是贷款核销后又收回的资金。银行的支出最主要是利息支出,其次是业务及管理费,其中的工资薪金支出在业务及管理费中占比较高,增值税及相关应税事项也是银行必不可少的支出事项之一。除此之外还有少量手续费及佣金支出、营业外支出。 上述的收入减支出就得到银行计提资产减值前的利润总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