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数学解比例教案

小学六年级数学解比例教案

•相关推荐

小学六年级数学解比例教案(精选10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六年级数学解比例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六年级数学解比例教案篇1

教学内容:

课本第69页例2、3;练一练;《作业本》第31页。

教学目标:

理解解比例的意义,掌握解比例的方法,能正确地解比例。

教学重点:

解比例的基本方法与依据。

教学难点:

解比例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什么叫比例?

2、什么是比例的基本性质?

3、怎样检查两个比是否成比例?

二、新授:

1、先请学生心里想好一个比例(数目简单些),如2:3=4:6,只告诉其他同学其中的三项,让大家猜一猜还有一个数字是什么?

2、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另一个未知项。

3、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4、例2解比例:

30∶12=45∶χ

解:30χ=12×45…………根据是什么?

χ=………不先求积,先约分比较简便。

χ=18

5、例3解比例=

①请学生独立尝试;

②注意格式;

③反馈练习。

6、试一试。

三、巩固练习:

1、解比例:(练一练第1题第一竖行)

2、练一练第2题

3、补充:χ∶0.8=3∶1.2

四、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

五、《作业本》第31页。

小学六年级数学解比例教案篇2

教学目的

1.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正确判断出应用题中所涉及的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

2.通过复习,能够使学生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正确、熟练的解答应用题。

3.通过复习,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综合能力以及判断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正确、熟练的解答应用题。

教学难点

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正确、熟练的解答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关系?

(1)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

(2)总价一定,每件物品的价格和所买的数量。

(3)小朋友的年龄与身高。

(4)正方体每一个面的面积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5)被减数一定,减数和差。

谈话引入:我们今天运用正反比例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板书:用比例知识解应用题)

二、探讨新知。

(一)教学例5(用比例解答下题)

修一条公路,总长12千米,开工3天修了1.5千米。照这样计算,修完这条路还要多少天?

1.学生读题,独立解答。

2.学生反馈:

3.分析:

(1)为什么需要用正比例解答?

(2)12和要求的天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4.小结:我们在做题时,根据注意题目中的数量关系,不仅需要判定运用什么比例方法,而且还要注意找准题目中的对应关系.(二)反馈。

1.某车队运送一批救灾物品,原计划每小时行60千米,6.5小时到达灾区,实际每小时行了78千米。照这样计算,行完全程需要多少小时?

2.大齿轮与小齿轮的齿数比为4∶3。大齿轮有36个齿,小齿轮有多少个齿?

三、巩固反馈。

1.一张大纸,如果裁成长36厘米,宽26厘米的小纸张,可以裁成28张;如果裁成长18厘米,宽13厘米的小纸张,可以裁成多少张?

2.某车间有男工25人,女工20人。如果男工增加15人,要想

使男工和女工人数的比不发生变化,女工应该增加多少人?

3.一项工程,10人去做24天可以完成;如果每人的工作效率不变,现在需要提前4天完成,需要多少人?

4.两个底面半径相等的圆柱体,第一个圆柱的高是第二个圆柱高的。第二个圆柱的体积是60立方米,第一个圆柱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六年级数学解比例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弄清它们的联系和区别,掌握它们的变化规律。

2.使学生能正确判断正、反比例。

教学重点

正、反比例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难点

能正确判断正、反比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判断下面每题中两种量成正比例还是成反比例。

1.单价一定,数量和总价。

2.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

3.正方形的边长和它的面积。

4.时间一定,工效和工作总量。

二、新授教学

(一)出示课题

教师明确: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判断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的关系,这节课通过比较弄清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小学六年级数学解比例教案篇4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5页的第l一3题,练习九的第l一3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明确。比例”和“比”、“比值”等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使学生进一步提高对比例、正比例、反比例的意义和判断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加深对比例尺的认识,会求比例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教具准备:投影仪、投影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比”和“比例”

1.复习整理。

教师: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比例的知识,请同学们举例说一说什么叫做比?什么叫做比例?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

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如下表。

指出:比是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关系,有两项;比例是一个等式,表示两个比相等,有四项:

2.练习。

用小黑板出示下面的题让学生完成。

(1)六年级一班有男生24人,女生20人。六年级一斑男生和女生人数的最简单的整数比是()。

(2)六年级一班男生和女生人数的比是6:5。男生人数和全班人数的比是(),女生人数和全班人数的比是()。

(3)六年级一班男生和女生人数的比是6:5。男生有24入,女生有()人。

二、复习解比例

1.完成第35页的第2题。

指名回答什么叫解比例,解比例要根据什么性质。

接着以:=l :x为例,复习解比例的过程,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在解比例时,如果有带分数,要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然后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式变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来解。

然后让学生完成第2题的其余习题。

三、复习正比例、反比例

用投影片逐一出示下面问题,让学生回答。

1.什么叫成正比例的量和正比例关系?

2.什么叫成反比例的量和反比例关系?

3,正比例和反比例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学生回答,教师填写小黑板上的表。

然后教师出示下面两个表,让学生根据表中两种量中相对应的数的关系,判断它们成什么比例,并说明理由。

使学生明确:要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成正比例还是反比例,要看相对应的两个数的商或积是不是一定,如果积一定说明这两个量成反比例,如果商一定说明这两个量成正比例。如第二个表,通过计算,可以看出上、下两个相对应的数的商一定,也就是说,这个三角形的高的一定,因而高也一定,所以三角形的面积与底边成正比例。

四、课堂练习

完成练习九的第1—3题。

1.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在订正第(4)小题时,可以先让学生说说12的约数有哪?然后说出自己用选出的四个约数组成的比例是什么。教师把学生说出的比慎写出来。订正第(6)小题时,要注意检查学生是否把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单位续一了。

2,第2题,除第(2)、(7)小题教师要提示外,其余各题由学生自己判断,第(2)行驶的路程

小题,教师可以先说明=周长,再让学生判断。第(7)小题,可以先让几个学生说说自己的体重和身高,教师把数据记下来,再让学生判断。使学生知道:人的体重和身高有一定的关系,一般人的体重是随着身高而增加的,但体重和身高不成正比例关系。

3.第3题,教师向学生说明:这题要求图上长方形的长、宽和地基的实际面积。

小学六年级数学解比例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解比例的意义。

2.使学生掌握解比例的方法,会解比例。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解比例的方法,学会解比例。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比例改写成两个内项积等于两个外项积的形式,即已

学过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一)解下列简易方程,并口述过程。

2 =8×9

(二)什么叫做比例?什么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三)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一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6∶10和9∶15 20∶5和4∶1 5∶1和6∶2

(四)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下列各比例改写成其他等式。

3∶8=15∶40

二、新授教学

(一)揭示解比例的意义。

1.将上述两题中的任意一项用来代替(可任意改换一项),讨论:如果已知任何三项,可不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说明理由。

2.学生交流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把它改写成内项积等于外项积的形式,通过解已学过的方程,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

3.教师明确: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一个未知项。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二)教学例2。

例2.解比例3∶8=15∶

1.讨论:如何把这个比例式变为已学过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并求出未知数的解。

2.组织学生交流并明确。

(1)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比例改写为:3 =8×15。

(2)改写时,含有未知项的积一般要写在等号的左边,再根据以前学过的解简易方程的方法求解。

(3)规范并板书解比例的过程。

解:3=8×15

=40

(三)教学例3

例3.解比例

1.组织学生独立解答。

2.学生汇报

3.练习:解下面的比例。

=∶ = ∶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解比例。想一想,解比例的关键是什么?(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比例式转化成已学过的简易方程),然后再解简易方程即可。

四、巩固练习

(一)解下面的比例。

1. 2. 3.

(二)根据下面的条件列出比例,并且解比例。

1.5和8的比等于40与的比。

2.和的比等于和的比。

3.等号左端的比是1.5∶等号右端比的前项和后项分别是3.6和4.8。

小学六年级数学解比例教案篇6

教学目标:

使学生学会解比例的方法,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重点:

学会解比例。

教学难点:

掌握解比例的书写格式。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解下列简易方程,并口述过程。

2.什么叫做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3.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一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6∶10和9∶15 20∶5和4∶1 5∶1和6∶2

4.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下列各比例改写成其它等式。

二、教学新课

1.出示例5

(1)审题,帮助学生理解题意。提问:怎样理解“把照片按比例放大”这句话?

(放大前后的相关线段的长度是可以组成比例的)。

(2)如果把放大后照片的宽设为X厘米,那么,你能写出哪些比例?

引导学生写出含有未知数的比例式。

告诉学生:“像上面这样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3)讨论:怎样解比例?根据是什么?

(4)思考:“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比例变成什么形式?”

教师板书:6x=13.5×4。“这变成了什么?”(方程。)

教师说明:这样解比例就变成解方程了,利用以前学过的解方程的方法就可以求出未知数X的值。因为解方程要写“解:”,所以解比例也应写“解:”。(在6x前加上“解:“)

(5)让学生把解比例的过程完整地写出来。指名板书。

2.总结解比例的过程。

提问:“刚才我们学习了解比例,大家回忆一下,解比例首先要做什么?再怎么做?” (先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变成方程。再根据以前学过的解方程的方法求解。)

“从上面的过程可以看出,在解比例的过程中哪一步是新知识?”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变成方程。)

3.补充练习:

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把下列比例改写成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投影出示,由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

三、全课小结: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解比例。想一想,解比例的关键是什么?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比例式转化成已学过的简易方程),然后再解简易方程即可。

小学六年级数学解比例教案篇7

教学内容:

教材第32页例2、例3,练一练和试一试练习六第6-11题,练习六后的思考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认识解比例的意义,学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

2、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比和比例的意义,进一步认识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做第32页复习题。

让学生先思考可以怎样想。根据思考的方法在括号里填上数。

2、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下面的比改写成积相等的式子。(日答)

4:3=2:1.5X:4=1:2

3、引入新课

在上面两题里,第1题是求比例里的未知项。从第2题可以看出,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里另外一个未知数,这种求比例里的未知项,就叫做解比例。

现在,我们就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来解比例。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2

提问:你能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来解比例,求出未知项X吗?自己先想一想,有没有办法做,再试着做做看。

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2、教学例3

出示例题,让学生用比例形式读一读。

让学生解答在自己的练习本上。

指名口答解比例过程,老师板书。

3、教学试一试

出示例3,提问已知数都是怎样的数。

让学生自己解答。

4、小结方法。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一练

指名四人板演。

2、做练习六第8题。

让学生做在课本上,指名口答。

3、做练习六第10题。

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4、做练习六第11题。

学生口答,老师板书,看能写出多少个比例。

四、讲解思考题。

提问:根据题意,两个外项正好互为倒数,你想到什么?

两个外项的积已知是1,你能求另一个内项吗?

五、课堂小结

这堂课学习的什么内容?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怎样解比例?

六、课堂作业。

练习六第6题(1)-(4)题,第7题。

家庭作业:练习六第6题(5)、(6)题,第9题和思考题。

小学六年级数学解比例教案篇8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认识解比例的意义,学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

2、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比和比例的意义,进一步认识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重点:

认识解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

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做第32页复习题。

出示复习题。让学生先思考可以怎样想。[可以用求已知比比值的方法来确定里的数;也可以用比的基本性质,把已知的一个比的前项、后项同时扩大。]让学生根据思考的方法在括号里填上数。指名口答结果,老师板书括号里的数。

2.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下面的比例改写成积相等的式子。(口答)

4:3=2:1.5=x:4=1:2

提问;根据积相等的式子,你能求出最后一题里的x吗?

3.引入新课。

在上面两题里,第1题是求比例里的未知项。(板书:求比例里的未知项)从第2题可以看出,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里另外一个未知项.这种求比例里的未知项,就叫做解比例。(板书课题)现在,我们就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来解比例。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2。

出示例2。提问:你能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来解比例,求出未知项x 吗?自己先想一想,有没有办法做。再试着做做看。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怎样想的,第一步的根据是什么,并向学生说明解比例的书写格式。

2、教学例3。

出示例题,让学生用比例形式读一读。让学生解答在自己的练习本上。指名口答解比例过程,老师板书。让学生说一说解比例的方法。指出:解比例一般按比例的基本性质写出积相等的式子,再求未知数x。

3、教学“试一试”。

提问已知数都是怎样的数。让学生自己解答。学生口答是怎样做的,老师板书。

4、小结方法。

提问:你认为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要怎样解比例?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一练”。

指名四人板演。其余学生分两组,每组两道题,做在练习本上。

2、做练习六第8题。

让学生做在课本上,指名口答。

3、做练习六第l0题。

学生分两组,每组一题,做在练习奉上。要求写出检验过程。指名口答x的值和检验过程,老师板书检验过程。并说明检验时把x代入原来的比例,看两边比的比值是否相等。

4、做练习六第11题。

学生口答、老师板书,看能写出多少个比例。

四、讲解思考题

提问:根据题意,两个外项正好互为倒数,你想到什么?(积是1)两个外项的积已知是1,你能求另一个内项吗?

五、课堂小结

这堂课学习的什么内容?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怎样解比例,

六、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六第6题第(1)~(4)题,第7题。

家庭作业:练习六第6题第(5)、(6)题,第9题和思考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判应用题中涉及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进一步熟练地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加深对正、反比例概念的理解,

2、使学生能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正确解答应用题,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的简易方程的认识。

3、培养学生的判断分析推理能力。

小学六年级数学解比例教案篇9

教学重点:

比例尺的意义。

教学难点:

将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教师:前面我们学习了比例的知识,比例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有什么用途呢?

请同学们看一看我们教室有多大,它的长和宽大约是多少米。(长大约8米,宽大约6米。)如果我们要绘制教室的平面图,若是按实际尺寸来绘制,需要多大的图纸?可能吗?如果要画中国地图呢?于是,人们就想出了一个聪明的办法:在绘制地图和其他平面图的时候,把实际距离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再画在图纸上,有时也把一些尺寸比例小的物体(如机器零件等)的实际距离扩大一定的倍数,再画在图纸上。不管是哪种情况,都需要确定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这就是比例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一种应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二、教学比例尺的意义。

1.什么是比例尺(自学书上内容,学生交流汇报)

出示图例1

在绘制地图和其它平面图的时候,需要把实际距离按一定的比缩小(或扩大),再画在图纸上。这时,就要确定图上距离和相对应的实际距离的比。一幅图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2.介绍数值比例尺

让学生看图。

“我们经常在地图上看到的比例尺有这两种:1:100000000是数值比例尺,有时也可以写成:1/100000000,表示图上距离1厘米相当于实际距离100000000厘米。

3.介绍线段比例尺

还有一种是线段比例尺(看北京地图),表示地图上1厘米的距离相当于地面上50km的实际距离。”

4.介绍放大比例尺

出示图例2

“在生产中,有时由于机器零件比较小,需要把实际距离扩大一定的倍数以后,再画在图纸上。下面就是一个弹簧零件的制作图纸。“

学生看图,“你知道比例‘2:1’表示什么意思吗?这也是一个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是2:1

比较这个比例尺与上面的比例尺有什么相同点,什么不同点。

相同点:都表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

不同点:一种是图上距离小于实际距离,另一种是图上距离大于实际距离。

5、总结

比例尺书写特征。

(1)观察:比例尺1:100000000

比例尺1/5000000

比例尺2:1

(2)看一看,比例尺书写形式有什么特征。

为了计算方便,通常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或后项是1的比。

6、比例尺的化简和转化

“我们再看一下北京地图上的这个线段比例尺,这里图上距离:实际距离=1厘米:50千米,你会把这个线段比例尺转化成数值比例尺吗?”

说明:这两个数量的单位不同,所以先要把它们化成相同单位,再化简。

“是把厘米化作米,还是把米化作厘米?为什么?”(因为把米化作

“50千米等于多少厘米?”学生回答后,教师把50千米改写成5000000厘米。

“现在单位统一了,是多少比多少,怎样化简?”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1:5000000

教师出示比例尺不同的地图给学生看,让学生说出它们的比例尺各是多少,表示什么意思。

最后教师指出

①比例尺与一般的尺不同,这是一个比,不应带计量单位。

②求比例尺时,前、后项的长度单位一定要化成同级单位。如10厘米:10米,要把后项的米化成

③为了计算简便,通常把比例尺的前项化简成“1”,如果写成分数形式,分子也应化简成“1”。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

过程要求

(1)学生独立完成。(要求写出数值比例尺)

(2)同学之间互相交流。

(3)汇报交流结果。

2、完成课文练习八第1~3题。让学生完成第48页的“做一做”。教师可提醒学生注意把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单位化成同级单位。集体订正时,要注意检查学生求出的比例尺的前项是不是“1”。

四、课堂小结

(本课要点:1、比例尺的意义;2、线段比例尺和数值比例尺的互化;3、注意单位名称的改写,如把千米和厘米的换算就是扩大或缩小100000倍的关系。)

教学目标:

1、理解比例的意义,会根据比例的意义组成比例。

2、经历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发现过程和运用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3、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理解比例的意义。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讨论交流。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目标展示。

1、上学期,我们学习了有关比的知识,你能说说什么是比吗?举例说明比各部分的名称。

2、今天,我们要在比的基础上学习一个新知识(板书:比例)。

3、看到这个数学新名词——比例,你的脑子里产生出哪些问题?

【老师有选择地板书如:什么是比例(或比例的意义),比例的组成及名称,比和比例的区别等。】

4、同学们提的这些问题都很有价值。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些问题。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一〉教学比例的意义。

1、我们从学习数学开始,几乎天天都用到等号,你能说出几个含有等号的式子吗?说说等号在式子中的作用是什么?(连接左右两边相等的两部分)

2、自主探究,初步形成印象。

(1)两个比相等可以用等号连接吗?

(2)你能在练习本上写出两个可以有用等号连接的比吗?

(3)和你小组内同学交流你写出的式子,并说明理由。

(4)学生汇报。

3、形成概念。

(1)像黑板上我们所列出的这些式子叫做比例。

(2)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比例吗?

(3)老师小结: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4、深化概念,巩固练习。

(1)你认为组成比例的关键是什么吗?(两个比的比值相等)

(2)你能抓住这个关键写几个比例式吗?(2分钟的时间看谁写得多,并且和别人的不一样。)

〈二〉教学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1、比例各部分有自己的名称?你知道吗?

(预设:学生如果不清楚的话,教师说明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2、找出黑板上这几个比例的内、外项。

3、比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比例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

(1)把黑板上的这几个比例式写成分数形式。(先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

(2)找出它们的内、外项。

(3)你发现什么规律了吗?

〈三〉比和比例的区别。

1、小组讨论、交流。

2、全班交流。

3、小结:比例是由两个相等的比组成的式子。比例有4项,比有2项。

三、巩固练习。

1、填空。

(1)、表示()的式子叫做比例。

(2)、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要看它们的()是不是相等。

(3)、写出比值是的两个比():()和():(),写成比例是()。

(4)、选取48的4个因数组成一个比例是()。

2、课本32页国旗尺寸成比例吗?

3、课本33页“做一做”第2题。(用右图中的4个数据可以组成多少个比例?)

(1)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

(3)教师引导:比例的变化有规律可循吗?若有能用已学的知识解释吗?如不能解释,课后请预习课本34页。下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小学六年级数学解比例教案篇10

教学目标:

1、学会利用比例尺的知识求实际距离。

2、使学生体会数学在实际生活里的应用,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从实际生活入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进一步认识比例尺。

教学难点:

设未知数时对长度单位的正确使用。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复备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1、谈话

上一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比例尺?谁还记得什么是比例尺?

2、教师提问

在生活中你在那些地方看到过“比例尺”?让学生举例,并说一说比例尺前项、后项的倍数关系和比例尺的实际含义。

【从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导入新课,能发现比在生活中的应用,从中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

二、体验合作,自主探究

1、出示信息窗2,学生观看大屏幕。

提问:从屏幕中你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回答)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板书:雏鹰少年足球队需要几小时到达青岛?

2.师:怎样解决雏鹰少年足球队从济南到达青岛时所用的时间?

生可能会答道:

(1)要用路程除以速度。

(2)需要先求从济南到青岛的实际距离。

(3)要求出实际距离,得先量出图上距离。

师:同学们的想法很正确,下面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解决。(小组合作解答,教师巡视)

3、汇报交流。

师:哪个小组先说一说你们是怎样解答的?

生:我们组先量出图上距离是4厘米,再用列方程解比例的方法求出实际距离,然后用“路程÷速度”求出时间。解法如下:解:设济南到青岛的实际距离为x厘米。

根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列方程为:

4/x=1/8000000

x=8000000×4

x=32000000

32000000厘米=320千米

320÷100=3.2(小时)

师:还有不同解法吗?

可能会有学生这样解答

4×8000000=32000000(厘米)=320(千米)

320÷100=3.2(小时)

师:说一说你们是怎样想的?

教师对学生的精彩发言进行鼓励性评价。结合学生的发言,师生再共同完整的分析这一思考过程。

小学六年级《比例》数学教案五篇

小学六年级《比例》数学教案五篇 小学六年级《比例》数学教案五篇 数学可以使你的大脑变得更加聪明,增加你思维的严谨性,另外,数学对你其它科目的学习也有很大作用。下面就是整理的小学六年级《比例》数学教案五篇,希望大家喜欢。 《比例》数学教1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解比例的意义,掌握解比例的方法,会正确的解比例,能根据比例的意义列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2、学会应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掌握解比例的方法,会解比例。 三,教学难点:应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预设: (一)、自学反馈 1、什么叫做解比例 2、我国国旗的长与宽的比是3:2,如果我们学校的国旗长是240厘米,求我们学校国旗的宽是多少厘米? (1)你会解答吗?独立解答后,同桌间相互说说想法。 (2)反馈交流 ①24032=160(厘米) ②解:设我们学校国旗的宽是厘米。 240:=3:2 3=2402

=24023 =160 答:我们学校国旗的宽是160厘米。 (3)你是怎么想的? (二)、关键点拨 1、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1)你明白第二种解法的意思吗? (2)国旗长和宽的最简整数比和实际长度比可以组成比例,所以可以把国旗的宽设为厘米,建立比例240:=3:2,再通过解比例求出的值。 (3)小结:这种方法叫做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2、解比例的方法 (1)你是怎样解比例240:=3:2的? (2)根据比例的意义,先求出3:2的比值,把比例转化为方程,再求的值。 (3)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內项的积把比例转化为方程,再求出的值。 (4)怎样才可以确定的值是正确的?(检验) (5)你更喜欢哪种解法?为什么? (三)、巩固练习 1、解下面的比例 :10=:0.4:=1.2:2= 2、把左边的三角形按比例缩小后得到右边的三角形,求未知数X。(单位:厘米)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解比例》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解比例》教案 收录于话题 #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 教科书P42例2、例3,完成教科书P44“练习八”中第9、10题。 教学目标 1.掌握解比例的方法和格式,能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的比的形式和分数形式改写成乘积形式,正确地解比例。 2.经历根据实际情境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比例、解比例、检验的完整过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体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培养灵活的思维方式。 教学重点 掌握解比例的方法和格式。 教学难点 能根据实际问题灵活列出比例并解比例。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揭示解比例的意义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比例的一些知识,谁来说一说你已经了解了比例的哪些知识? 【学情预设】学生会说出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基本性质。(让学生说说什么是比例的意义,什么是比例的基本性质) 师:比例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你能求出比例中的未知项吗?(课件出示比例) 【学情预设】预设1:根据比例的意义,3÷9=,()÷15=, 这个未知项是5。 预设2: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写成9×()=3×15,求出这个未知项是5。

师: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板书课题:解比例) 【设计意图】复习达到了两个目的:一是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经验的回忆,回顾与本节课相关的知识点;二是搭建从已知走向未知的桥梁,为学习新知提供合适的空间。 二、创设实际情境,用解比例的知识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教科书P42例2。 (1)师:从题目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学情预设】学生说出,已知法国巴黎的埃菲尔铁塔高度约320m,一座埃菲尔铁塔的模型的高度与原塔高度的比是1∶10,要求模型的高度。 师: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试一试吧! 学生独立思考并解答,再汇报交流。 【学情预设】预设1:320÷10=32(m)(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原塔高度是模型高度的10倍。 预设2:320×=32(m)(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模型高度是原塔高度的。 (2)师:哪些同学使用前两种方法做的?(学生举手示意)我们还能用设未知数的方法解决问题,有没有同学能说说你的想法? 【教学提示】 让学生明确解比例的依据是比例的基本性质。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说出,根据题目中“它的高度与原塔高度的比是1∶10”这条信息列出数量关系式=1∶10或模型高度∶实际高度=1∶10,然后设模型的高度是xm,对应着关系式列出比例。 师:你听懂了吗?请你也来说一说吧!(选2名学生代表说一说,或者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板书:模型高度∶实际高度=1∶10 解:设这座模型的高度是xm。 x∶320=1∶10 【设计意图】出示实际问题后,让学生独立思考、积极主动地去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允许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多样化,但重点探究用解比例的方法解决问题。

小学六年级数学解比例教案

小学六年级数学解比例教案 •相关推荐 小学六年级数学解比例教案(精选10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六年级数学解比例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六年级数学解比例教案篇1 教学内容: 课本第69页例2、3;练一练;《作业本》第31页。 教学目标: 理解解比例的意义,掌握解比例的方法,能正确地解比例。 教学重点: 解比例的基本方法与依据。 教学难点: 解比例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什么叫比例? 2、什么是比例的基本性质? 3、怎样检查两个比是否成比例? 二、新授: 1、先请学生心里想好一个比例(数目简单些),如2:3=4:6,只告诉其他同学其中的三项,让大家猜一猜还有一个数字是什么? 2、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另一个未知项。 3、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4、例2解比例: 30∶12=45∶χ

解:30χ=12×45…………根据是什么? χ=………不先求积,先约分比较简便。 χ=18 5、例3解比例= ①请学生独立尝试; ②注意格式; ③反馈练习。 6、试一试。 三、巩固练习: 1、解比例:(练一练第1题第一竖行) 2、练一练第2题 3、补充:χ∶0.8=3∶1.2 四、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 五、《作业本》第31页。 小学六年级数学解比例教案篇2 教学目的 1.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正确判断出应用题中所涉及的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 2.通过复习,能够使学生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正确、熟练的解答应用题。 3.通过复习,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综合能力以及判断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正确、熟练的解答应用题。 教学难点 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正确、熟练的解答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比例——解比例教案

第3课时解比例 教学内容 教科书P40例2、例3,完成教科书P42“练习八”中第9、10题。 教学目标 1.掌握解比例的方法和格式,能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的比的形式和分数形式改写成乘积形式,正确地解比例。 2.经历根据实际情境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比例、解比例、检验的完整过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体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培养灵活的思维方式。 教学重点 掌握解比例的方法和格式。 教学难点 能根据实际问题灵活列出比例并解比例。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揭示解比例的意义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比例的一些知识,谁来说一说你已经了解了比例的哪些知识? 【学情预设】学生会说出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基本性质。(让学生说说什么是比例的意义,什么是比例的基本性质) 师:比例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你能求出比例中的未知项吗?(课件出示比例) 【学情预设】预设1:根据比例的意义,3÷9=1 3 ,()÷15= 1 3 , 教学笔记

这个未知项是5。 预设2: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写成9×()=3×15,求出这个未知项是5。 师: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意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板书课题:解比例) 【设计意图】复习达到了两个目的:一是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经验的回忆,回顾与本节课相关的知识点;二是搭建从已知走向未知的桥梁,为学习新知提供合适的空间。 二、创设实际情境,用解比例的知识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教科书P40例2。 (1)师:从题目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学情预设】学生说出,已知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总长约57m,一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模型的高度与火箭总长的比是1∶10,要求模型的高度。 师: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试一试吧! 学生独立思考并解答,再汇报交流。 【学情预设】预设1:57÷10=5.7(m)(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火箭总长高度是模型高度的10倍。 预设2:57×1 10 =5.7(m)(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模型高度是 火箭总长高度的 1 10 。 (2)师:哪些同学是使用这两种方法做的?(学生举手示意)我们还能用设未知数的方法解决问题,有没有同学能说说你的想法?教学笔记【教学提示】 让学生明确解比例的依据是比例的基本性质。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解比例》教案

第 3 课时解比例 【教学内容】解比例。(教材第42 页例2、例3 及练习八的习题)。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学会解比例的方法,进一步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2. 培养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计算过程中使学生养成验算的良好习惯。 3. 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体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培养灵活的思维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知识的热情。 【重点难点】 1. 使学生掌握解比例的方法,学会解比例。 2. 引导学生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带未知数的比例改写成方程。【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情景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比例的知识,谁能说一说什么叫做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做什么 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再汇报。师:这节课,我们还要继续学习有关比例的知识,就是解比例。板书课题:解比例。 【新课讲授】 1.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教材第42 页第1、2 行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什么叫做解比例 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中交流并说出: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师:想一想,怎样才能解出比例中的未知项呢学生很容易想到比例的基本性质。 2.教学例2。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例2。 指名读题,根据题意,描述两个相等的比。 =110或模型高度:实际高度=1 : 10。

让学生列出比例,指出这个比例的外项、内项,并说明知道哪三项,求哪一项 教师板书:x: 320=1: 10,你能试着计算出来吗请一名学生板演,其余的学生在练习本上做。 做完后,师问:怎样把比例式转化为方程式学生回答: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转化。师接着板书:10X=320X1。 教师说明:这样解比例就变成解方程了,利用以前学过的解方程的方法就可以把方程解出来。注意:解方程要写“解” ,那么解比例也要写“解” 。 师:怎样解这个方程 生:根据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把X看做一个因数,根据一个因数=积十另一个因数,可以求出x。 小结:从刚才的解比例过程中可以看出,解比例可以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转化为方程,然后用解方程的方法来求未知项x。 3. 教学例3。 解比例: 过程要求:学生独立练习,求出未知项。同学之间互相交流,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请一位学生上台板演。 解:=x 6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解比例》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解比例》说课稿 说课题名称: 我的课题名称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二、研究目的:数学教学不仅仅是一个认知过程,同时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只有在教学的同时,调动学生积极的心理因素,才能挖掘学习潜力,促进智慧更加有效地发展。在数学教学中,只有灵活机动地选择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才能最好、最优地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三、说教材 1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四单元第三课时的教学(课本35页,例题2、例题3、及做一做。) 2、教材分析 《解比例》教学设计紧紧抓住"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与简易方程之间起到桥梁作用这一点展开,较好的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为学生提供了很多参与教学过程、展示才华的机会,从而受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特点,结合六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确定以下教学目标:课时教学目标分三个围度: (1)认知:使学生认识解比例的意义,学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 (2)能力: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比和比例的意义,进一步认识比例基本性质。 (3)情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4、教学重难点:根据教材的安排特点,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确定以下教学重难点 1、认识解比例的意义。 2、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 5、说教法、: 根据本节教材内容和编排特点,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主要让学生在"计算——观察、比较——概括——应用"的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 6、说学情、学法:学生是在学习了比、比例和比例的基本性质后学习解比例的,对比例的内项和外项已经认识,为了更好的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主要采用了以练习法、讲解法和自学辅导法等。 二、说程序设计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获得,能力发展的重要途径。基于此,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想不想去旅游?(想)现在跟老师一起去北京世界公园去看一看,好不好!(课件出示相关图片,并让学生说图片的认识,适当教育)(这样设计主要是引起学生对这节课的注意。) 复习引新出示按1:25制成,模型高度是5.86米,实际高度是146.5米的金字塔图片 同学们请用这四个数写一个比例,(请学生展示作品)。 比例同学们已经写出来了,那么谁来说说什么叫比例?(表扬学生)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 解比例9篇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解比例9篇 解比例 1 要说好课,就必须写好说课稿。认真拟定说课稿,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是教师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下面是一篇关于小学数学《解比例》说课稿的范文,大家在写说课稿的范文的时候,不妨多加参考。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数学《解比例》。 一、说教材 《解比例》教学设计紧紧抓住“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与简易方程之间起到桥梁作用这一点展开,较好的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为学生提供了很多参与教学过程、展示才华的机会,从而受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课时教学目标分三个围度:1、认知:使学生认识解比例的意义,学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 2、能力: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比和比例的意义,进一步认识比例的基本性质。 3、情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1、认识解比例的意义。2、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

课前准备了教学多媒体;采用了尝试教学法、练习法、讲解法和自学辅导法等。 二、说教学过程 复习引新 1.做第32页复习题。出示复习题。让学生先思考可以怎样想。[可以用求已知比比值的方法来确定里的数;也可以用比的基本性质,把已知的一个比的前项、后项同时扩大。]让学生根据思考的方法在括号里填上数。指名口答结果,老师板书括号里的数。 2.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下面的比例改写成积相等的式子。(口答) 4:3=2:1.5=x:4=1:2 提问;根据积相等的式子,你能求出最后一题里的x吗? 3.引入新课。在上面两题里,第1题是求比例里的未知项。(板书:求比例里的未知项)从第2题可以看出,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里另外一个未知项.这种求比例里的未知项,就叫做解比例。(板书课题)现在,我们就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来解比例。 教学新课 1.教学例2。 出示例2。提问:你能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来解比例,求出未知项

小学六年级数学《解比例》课教案

小学六年级数学《解比例》课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次教学内容为小学六年级数学《解比例》课,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比例及其性质 2.等比例概念 3.比例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 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 1.掌握比例及其性质的概念 2.理解等比例的概念 3.掌握比例的应用方法,能够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实际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3.1 教学重点 1.比例及其性质的概念 2.比例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3.2 教学难点 1.等比例的概念 2.比例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 4.1 导入 通过简单的例子向学生介绍比例的概念。例如:小明用5个苹果换了10个梨子,则苹果和梨子的比例为5:10或1:2。 4.2 提出问题 通过学生熟悉的例子,如考试分数或身高体重,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例如:小明在数学考试中得了70分,小红得了80分,他们的数学成绩之比是多少? 4.3 引出比例的性质 在引出本节课程的实际问题并对其解答后,引出比例的性质。例如:对于比例a:b=c:d,若a、b、c、d中有一个量是未知数,可以通过已知的三个量来求解。 4.4 讲解等比例 讲解等比例的概念及其性质。例如:对于等比例a:b=b:c,我们可以得出a:b:c=1:2:2。 4.5 例题解析 通过一些例题向学生阐述比例的应用。例如:小明一共有7本语文书,8本数学书,9本英语书,他想把这些书按语文、数学、英语的比例1:2:3分给三位同学,每人获得的书应该是多少本? 4.6 实际应用 通过引出实际问题来演示比例的应用。例如:小刚去海边玩,他在旅馆门口借了一把伞去海边,但是在海边玩的时候海风比较大,小刚感到有点累了,他想附近的店里休息一下,但是他不知道怎么还伞,他问路边的老奶奶,老奶奶告诉他:这

《解比例》六年级数学教案

《解比例》六年级数学教案 《解比例》六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 解比例。〔教材第42页例2、例3及练习八的习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学会解比例的方法,进一步理解并掌握比例的根本性质。 2、培养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才能,在计算过程中使学生养成验算的良好习惯。 3、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络,体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培养灵敏的思维才能,激发学习数学知识的热情。 【重点难点】 1、使学生掌握解比例的方法,学会解比例。 2、引导学生根据比例的根本性质,将带未知数的比例改写成方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情景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比例的知识,谁能说一说什么叫做比例?比例的根本性质是什么?应用比例的根本性质可以做什么? 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再汇报。 师:这节课,我们还要继续学习有关比例的知识,就是解比例。 板书课题:解比例。 【新课讲授】 1、老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教材第42页第1、2行的内容。引导学生考虑:什么叫做解比例? 学生独立考虑后,在小组中交流并说出: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师:想一想,怎样才能解出比例中的未知项呢?学生很容易想到比例的根本性质。 2、教学例2。 老师用多媒体课件出例如2。 指名读题,根据题意,描绘两个相等的比。 =110或模型高度:实际高度=1∶10。 让学生列出比例,指出这个比例的外项、内项,并说明知道哪三项,求哪一项? 老师板书∶320=1∶10,你能试着计算出来吗?

请一名学生板演,其余的`学生在练习本上做。 做完后,师问:怎样把比例式转化为方程式?学生答复:根据比例的根本性质转化。师接着板书:10x=320×1。 老师说明:这样解比例就变成解方程了,利用以前学过的解方程的方法就可以把方程解出来。注意:解方程要写“解”,那么解比例也要写“解”。 师:怎样解这个方程? 生:根据乘法各局部间的关系,把x看做一个因数,根据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可以求出x。 小结:从刚刚的解比例过程中可以看出,解比例可以根据比例的根本性质把比例转化为方程,然后用解方程的方法来求未知项x。 3、教学例3。 解比例: 过程要求:学生独立练习,求出未知项。 同学之间互相交流,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请一位学生上台板演。 解:2、4x=1、5×6 x= x=3、75 提问:还可以用其他的知识解比例吗?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解比例》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解比例》教案教学目标: 使学生学会解比例的方法,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解比例的方法,学会解比例。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比例改写成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积的形式,即已学过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些比例的知识,谁能说一说什么叫做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做什么?这节课我们还要继续学习有关比例的知识,这节课我们要学习解比例。 二、新课 组织学生看书自学什么叫做解比例呢?(我们知道比例共有四项,如果知道其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解比例要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来解。) 1.教学例2。 出示例题图:法国巴黎的埃菲尔铁塔高 320米,北京的世界

公园里有一座埃菲尔铁塔的模型,它的高度与原塔高度的比是1:10。这座模型高多少米? 首先让学生根据数据分析哪两个比可以列成比例式,然后让学生指出这个比例的外项、内项,并说明知道哪三项,求哪一项。 或者可以列成这样的式子 问题: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把它变成什么形式? 教师说明:这样解比例就变成解方程了,利用以前学过的解方程的方法就可以求出未知数x的值。提醒解比例也应写解:。 教师:从解比例的过程,我们可以看出,解比例可以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变成方程,然后用解方程的方法来求未知数x。 2.教学例3。 解比例 提问:这种分数形式的比例也能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变成方程来求解吗?(能,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等号两端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就得出方程。) 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在写方程时,含有未知数的积通常写在等号的左边。 问题:这个方程你们会解吗? 让学生在课本上填出求解过程。解答后,让他们说一说是怎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人教版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作为一名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人教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人教版1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解比例的意义,掌握解比例的方法,会正确的解比例,能根据比例的意义列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2、学会应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 掌握解比例的方法,会解比例。 三,教学难点: 应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预设: (一)、自学反馈 1、什么叫做解比例 2、我国国旗的长与宽的比是3:2,如果我们学校的国旗长是240厘米,求我们学校国旗的宽是多少厘米? (1)你会解答吗?独立解答后,同桌间相互说说想法。 (2)反馈交流 ①240÷3×2=160(厘米) ②解:设我们学校国旗的宽是厘米。 240:=3:2 3=240×2 =240×2÷3 =160 答:我们学校国旗的宽是160厘米。 (3)你是怎么想的?

(二)、关键点拨 1、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1)你明白第二种解法的意思吗? (2)国旗长和宽的最简整数比和实际长度比可以组成比例,所以可以把国旗的宽设为厘米,建立比例240:=3:2,再通过解比例求出的值。 (3)小结:这种方法叫做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2、解比例的方法 (1)你是怎样解比例240:=3:2的? (2)根据比例的意义,先求出3:2的比值,把比例转化为方程,再求的值。 (3)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內项的积”把比例转化为方程,再求出的值。 (4)怎样才可以确定的值是正确的?(检验) (5)你更喜欢哪种解法?为什么? (三)、巩固练习 1、解下面的比例 :10=:0。4:=1。2:2= 2、把左边的三角形按比例缩小后得到右边的三角形,求未知数X。(单位:厘米) 学生独立完成,汇报交流。 3、小丽调制了两杯蜂蜜水,第一杯用了25毫升蜂蜜和200毫升水;第二杯用了30毫升蜂蜜和250毫升水。 (1)分别写出每杯蜂蜜水中蜂蜜和水体积的比,看它们能否成比例。 (2)照第一杯蜂蜜水中蜂蜜和水的比计算,300毫升水中应加入蜂蜜多少毫升? 学生回答第一个问题,板书。再让学生观察是否能成比例。 分析:第一个问题应该说比较简单,比分别是25:200和30:250。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解比例》说课稿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解比例》说课稿一、说教材 《解比例》教学设计紧紧抓住“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与简易方程之间起到桥梁作用这一点展开,较好的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为学生提供了很多参与教学过程、展示才华的机会,从而受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叫做解比例。 ??? ?2、会根据比例的性质或比例的意义正确地解比例。 ??? ?3、培养学生认真书写和计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解比例,解比例的方法。 媒体选择:多媒体课件 二、说教法与学法: 教法: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发现。 学法:独立思考,自主探究。 三、说教学过程 复习引新 1、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比例的一些知识,谁来说一说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比例的知识?(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基本性质) 2、出示: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一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6:10和9:15???? 2:80和5:200???? 3、利用比例的一些知识,还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出示比例:3:9=(? ):15 师:这个比例中的两个外项和两个内项分别是多少? ??? (外项是3和15,一个内项是9,另一个内项未知的。) 师:你能利用比例的知识求出这个未知的内项吗? 可以根据比例的意义:比值相等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因为3:9=1/3,想(? ):15=1/3(5比15等于1/3);还可以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两个内项之积等于两个外项之积”,求未知项。 师:像这样,求比例中未知的项,叫做解比例。(课件出示)。 今天这节课就利用比例的有关知识解比例。(板书课题) 教学新课 1、出示埃菲尔铁塔情境图。这是法国巴黎有名的塔叫埃菲尔铁塔,高320米。我国的旅游景点北京公园里有这座塔的一具模型,这具模型有多高呢?到北京公园游玩的游客都想知道.你们能帮帮他们吗?那我们先来看看这道题。 2、出示例题,教学例2。学生读题。 师:1:10是谁与谁的比?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埃菲尔铁塔模型的高度:埃菲尔铁塔的高度=1:10。 师:题中还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条件?(埃菲尔铁塔的高度是320米。)师:这样在这组比例的四个项中,我们知道其中的几个项?还有几个项不知道?(知道其中的三个项,还有一个项不知道。) 师:不知道这个项,我们把它叫做未知项。(在板书下面加上“未知项”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解比例教案范文(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解比例教案范文(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解比例教案范文【第1篇】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北师大版第四单元第55页——第56页的内容“比的应用”。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比与分数的联系,已掌握简单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把比的知识应用于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的一个课例,掌握了按比分配的解题方法,不仅能有效地解决生活、工作中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问题,也为以后学习“比例”“比例尺”奠定了基础。 学情分析: 对于按比分配问题学生在以往的学习生活过程中曾经遇到过,甚至解决过,每个学生都有一定体悟和经验,但是对于这种分配方法没有总结和比较过,没有一个系统的思维方式。通过今天的学习,将学生的无序思维有序化、数学化、系统化,总结并内化成学生的一个巩固的规范的分配方法。 设计理念: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为此,本课从学生地生活经验出发,把陌生枯燥地应用题与学生地熟悉地生活背景联系起来。通过“问题情景”——“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这三个阶

段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建构地过程,体验策略地多样化,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意识,从而提高解决问题地能力。 教学目标: 1、能够运用比的意义,通过计算解决分配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情合理的推理能力,旧知的迁移能力,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感受探索知识、合作学习的乐趣,体会比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收获积极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难点: 重点: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难点:通过实际操作理解按比例分配的实际意义。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若干。 教学时间安排:复习2分钟,导入3分钟,新授20分钟,巩固5分钟,小结3分钟,练习7分钟。 教学过程: 一、课前组织复习旧知 同学们,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认识了什么是“比”,那么,如果我现在告诉你“某兴趣小组男生和女生的人数比是5:4,从这组比中,你能推断出什么信息呢?”(课件出示题目) 学生自由发言,预设推断如下: 1、全班人数是9份,男生占其中的5份,女生占其中的4份。

六年级《解比例》教学设计

六年级《解比例》教学设计 六年级《解比例》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理解解比例的意义,掌握解比例的方法,会正确的解比例,能根据比例的意义列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2、学会应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掌握解比例的方法,会解比例。 教学难点: 应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法设计: 讲解法、对比法、归纳法。 学法设计: 合作交流、对比归纳。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引入新课 (一)汇报预习案上复习题。 1、解下列方程. χ=× 2、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一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 6∶10和9∶155∶1和6∶2

3、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3:9=():156:0.8=():4 可以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板书课题) 看到课题你想了解些什么?(出示学习目标)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完成预习案。 三、汇报展示,引导点拨 1、从题目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2、理解题意 根据题意可知“模型的高度:原塔高度=1:10”,已知原塔的高度为320m,如果设模型的高χ米,则可列出比例式为():320=1:10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两个外项χ与10相乘的积()两内项320与1的积。(填等或不等): 3、列式解答 指名板演,老师点拨。 小结:这种方法叫做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4、小结解比例的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 四、知识检测,达标提升 1、解下面的比例 2、解下面的比例 (1)8︰12=X︰45 (2)0.4︰X=1.2︰2 3、博物馆展出了一个高为19.6厘米的秦代将军俑模型,它的高度与实际高度的比是1:10。这个将军俑的实际高度是多少? 五、拓展延伸,总结激励

六年级数学《解比例》说课稿

六年级数学《解比例》说课稿 加来中心校兰奇小学符志政 一、说教材 《解比例》教学设计紧紧抓住“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与简易方程之间起到桥梁作用这一点展开,较好的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为学生提供了很多参与教学过程、展示才华的机会,从而受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分三个围度: 1、认知:使学生认识解比例的意义,学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 2、能力: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比和比例的意义,进一步认识比例的基本性质。 3、情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1、认识解比例的意义。2、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 课前准备了教学多媒体小黑板;采用了引导发现法、小组合作法和自学辅导法等。 二、说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什么叫比例?

2、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3、出示小黑板,复习比例、解方程。 4、引入新课。你能求出1:2=6:x里的x吗?从第4题可以看出,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里另外一个未知项.这种求比例里的未知项,就叫做解比例。(板书课题)现在,我们就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来解比例。 教学新课 (一)根据自学提示2自学教学例3。 1、自学提示2: (1)例3是根据什么思想解比例的? (2)例题中第二步把1.5放到了等号的右边是根据什么转换的? 2、巩固练习 (1)做“练一练”。指名三人板演。其余学生分两组,每组两道题,做在练习本上。 (2)做练习六第7题。学生分两组,每组一题,做在练习本上。 3、解决提示问题。 4、解决学生提出问题。 (二)根据自学提示1自学教学例2。 1、自学提示1:

(1)什么叫解比例? (2)例2是利用什么方法解的题,根据哪句话怎样列出的式子? (3)未知数是怎么设的? 2、巩固练习 做练习六第8题和第9题只列式子不解未知数。 3、解决提示问题。 4、解决学生提出问题。 (三)讲解思考题(时间原因,末做)。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都学到了什么?学生述说自己的收获。(不详细) (五)布置作业 三、说课后反思 本堂课本着“化教为学,以练研讲”的教学模式讲课,走先学后教的路子。 虽然本课教学中紧紧抓住“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与简易方程之间起到桥梁作用这一点展开,较好的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为学生提供了很多参与教学过程、展示才华的机会,从而受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由于自身的语言没有激情因而课堂气氛还有点沉没,以后我会在这个方面努力。

2022年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解比例》教案(公开课) 人教版

“真爱课堂”学案(定稿) 授课时间:月日课题解比例单元(章节)第四单元 课时第 3课时课型新授教案个数 学习目标1.使学生学会解比例的方法,进一步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2.培养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计算过程中使学生养成验算的良好习惯。 3.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体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培养灵活的思维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知识的热情。 育人目标1、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目标,树立人生观和价值观。 2、在实际操帮助作中获得抽象思维的能力,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重点 使学生掌握解比例的方法,学会解比例。 难点 引导学生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带未知数的比例改写成方程。 核心 问题 什么是解比例?如何解比例?解比例要注意什么? 板书设计 解比例 解:设这座模型的高度是xm。 x:320=1:10 学习任务及学法指导二次备课 一、情景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比例的知识,谁能说一说什么叫做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做什么? 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再汇报。 师:这节课,我们还要继续学习有关比例的知识,就是解比例。 板书课题:解比例。 二、新课讲授 1.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教材第42页第1、2行的内容。引导

本课是参加《2021年全国公开课邀请赛》的获奖作品,本次大赛共设奖项130名,其中一等奖和二等奖比例约占30%。本次大赛汇集了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204名优秀教师参与,分为线上授课和线下教学两部分进行。比赛于2021年5月正式举行,经过激烈角逐,涌现出大量的优质课和优秀教案,经过作者同意,特将获奖作品进行分享,以期能够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奉献一份力量。 通过本次大赛,使老师们的备课与授课水平都能有相应的提升,以促进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为教育事业贡献出教育人的一份力量! 最小公倍数的应用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探索、操作、交流等活动,能在具体情境中用最小公倍数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深化对最小公倍数的理解。 2.学生能将实际问题转化成求最小公倍数的问题,建立用最小公倍数解决问题的模型,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生经历用最小公倍数解决问题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体会数学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教学重点:能将实际问题转化成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问题,建立用最小公倍数解决问题的模型。 教学难点:将实际问题转化成找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一)初步尝试 1.情境引入 老师准备在客厅里布置一个正方形的照片墙,建材城的王叔叔向我推荐这种规格的墙砖,出示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优秀8篇)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优秀8篇)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反比例关系的意义,理解、掌握成反比例量的变化规律及其特征,能依据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量成不成反比例关系。 2.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和概括等能力,让学生掌握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不成反比例的方法,培养学生判断、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成反比例量的变化规律及其特征。 教学过程 一、在情境中感受两种相关联的量之间的变化规律。 用x,y表示长方形相邻两边的边长,表1是面积24cm2的长方形相邻两边边长的变化关系,表2是周长为24cm的长方形相邻两边边长的变化关系。 1.根据两个长方形的边长变化情况把表格填写完整。 2.填完表以后思考: (1)说说从数据中发现了什么? (2)表1和表2中,长方形相邻两边边长之间的变化规律相同吗? 3.小结:长方形的一条边的长随着邻边长的增长而减少,在变化过程中,面积24cm2的长方形的相邻两边长的积都是24.周长为24cm的长方形相邻两边长的积都不相等,但他们的和相等。 二、自主探究: 1.王叔叔要去游长城,不同的交通工具所需时间如下表,你从表中发现什么? 自行车大巴车小轿车速度/(千米/时)106080时间/时1221.先让学生同桌之间交流,再指名学生口答讨论的结果。 (1)需要的时间随着交通工具的速度的变化而变化。交通工具的速度越慢,需要的时间反而扩大;交通工具的速度越快,需要的时间反而缩小。 (2)可以看出它们的变化规律是:交通工具的速度和时间的积总是一定的。因为交通工具的速度和时间的积都是120。提问:这里的120是什么数量?谁能说出这里的数量关系式?想一想,这个式子表示的是什么意思?(路程一定时,交通工具的速度和时间的乘积一定) 3、总结。 像这样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变化时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我们就说这两种相关联的量成反比例? 追问: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不成反比例的关键是什么?(乘积是不是一定?) 4、想一想。 买苹果的总钱数一定,苹果的单价与数量成反比例吗?你是怎么想的?与同桌说说。 三、巩固练习 1.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反比例,并说明理由。 (1)煤的总量一定,每天的烧煤量和能够烧的天数。 (2)张伯伯骑自行车从家到县城,骑自行车的速度和所需的时间。 (3)生产电视机的总台数一定,每天生产的台数和所用的天数。 (4)长方形的面积一定,它的长和宽。 (5)铺地面积一定,方砖边长与所需块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