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名词解释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名词解释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名词解释

解理:矿物受打击后,严格按一定方向裂开成光滑平面的性质。

断口:矿物受打击后,无固定方向裂开并呈各种凹凸不平的断面的性质。

断层:岩石受力发生断裂,断裂面两侧岩石存在明显位移的断裂构造。

节理:断裂两侧岩石仅因开裂而分离,并未发生明显相对位移的断裂构造。

地质作用:地壳自形成以来,其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及表面形态,一直都在进行演变和发展,促进地壳演变和发展的各种作用统称地质作用。

变质作用:地壳中先成的岩石,受构造运动、地震、岩浆活动等内动力作用,而使原有的岩石的成分、结构、构造发生变质的地质作用。

岩石:在各种不同地质作用下产生的,有一种或多种矿物有规律的组合而成地矿物集合体。

矿物:地壳中及地球内层的化学元素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具有一定形态、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单质元素或化合物,它是构成地壳岩石的物质基础。

背斜:岩层向上弯曲,两侧岩层相背倾斜,核心岩层时代较老,两侧依次变新并对称分布。

向斜:岩层向下弯曲,两侧岩层相向倾斜,核心岩层时代较新,两侧较老,对称分布。

水循环:水循环是指大自然的水通过蒸发,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等环节,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中进行连续运动的过程。水循环包括水文循环与地质循环。

水文循环:地球上或某一区域内,在太阳辐射和重力作用下,水分通过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入渗、径流等过程不断变化、迁移的

现象。

重力水:距离固体表面很远的那部分水分子,重力对它的影响大于固体表面对它的吸引力,因而能在自身重力影响下运动,这部分水称为重力水。

毛细水:地下水面以上岩石细小空隙中形成的,由于表面张力作用而上升一定高度的水。

孔隙度:衡量孔隙多少的定量指标,岩石中孔隙体积与岩石总体积之比。

容水度Wn:是岩石中能容纳的最大水的体积Vn与容水岩石体积V之比。在一定程度上孔隙度相当,但对不连通孔隙和膨胀土不适用。

实际流速U:即实际平均流速,,是地下水在空隙中运动的平均速度。

渗透流速V:是假设水流通过包括固体骨架与空隙在内的断面(F)时所具有的一种虚拟速度。渗透流速是通过单位过水断面上的流量,非地下水实际流速,并且小于实际流速。

包气带:地下水面以上的区域

饱水带:地下水面以下的区域

地下水位:指的是指地下含水层中水面的高程。根据钻探观测时间可分为初见水位、稳定水位、丰水期水位、枯水期水位、冻前水位等。

水位埋深区别

:地下水位从海平面量算,地下水位埋深从地表量算

含水层:能透过又能给出重力水的岩层

隔水层:不能给出并透过水的岩层。

上升泉:靠承压水补给,在出露处水自下向上运动的泉

下降泉:靠潜水或上层滞水补给,水自出口自由泄流的泉。

潜水:埋藏于地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之上,具有自由表面的重力水。

承压水:充满于两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水。

裂隙水:埋藏于岩基裂隙中的地下水。

孔隙水:埋藏和运动于松散沉积物中的重力水。

岩溶水:储存于可溶性岩层中的溶蚀洞穴和裂隙中的水。

给水度:在单位水平面积岩层柱体中,当潜水位下降一个单位时,在重力作用下

释放出来的水量。

持水度:在重力作用下,岩石所保持的水的体积Vm和岩石体积V 之比。

矿化度:地下水中所含各种离子、分子与化合物的总量称总矿化度,即矿化度。

硬度:总硬度相当于水中所含钙、镁离子的总量。

暂时硬度:水煮沸后,水中一部分Ca2+、Mg2+与HCO3--作用生成碳酸钙、碳酸镁沉淀。成碳酸盐沉淀的这部分Ca2+、Mg2+的总量即为暂时硬度。

永久硬度:总硬度与暂时硬度之差。

岩体:天然产出条件下,含有诸如节理、裂隙、层理、断层等的原位岩石。是工程影响范围内的岩石综合体(自然地质体)。

土体:固体颗粒间无联结或有微弱联结,保持天然结构,通常含有天然结构面的地质体。

岩块:岩块就是成块的岩石吧,嘿嘿。

结构面:一般岩体中存在的各种不同成因、不同特征的地质界面,包括物质分异面(层理、沉积间断面等)和各种破裂面(如节理、断层及片理面等)以及软弱夹层等。

结构体:结构面在空间按不同的组合可将岩体切割成不同形状和大小的岩块,这些被结构面围限的.岩块称为结构体。

风化作用: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在温度、大气、水和生物活动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发生物理和化学的变化,致使岩体崩解、剥落、破碎,变成松散的碎屑性物质的作用。

河流阶地:指河谷谷坡上分布的洪水不能淹没的台阶状地形。其形成是由于地壳运动的影响,使河流侧向侵蚀和下蚀作用交替进行的结果。分为侵蚀阶地、基座阶地、堆积阶地(上叠阶地,内叠阶地)

地震烈度:地震发生后,地面及各种建筑物受地震影响的破坏程度。

造岩矿物:天然形成的元素单质和无机化合物称矿物,组成常见岩石的矿物称造岩矿物。

褶曲:岩层在构造运动中受力产生一系列连续弯曲的永久变形称为褶皱构造,组成褶皱构造的单个弯曲称为褶曲。

溯源侵蚀:下蚀作用在加深河谷的同时,又使河

流向源头方向延伸,河流的这种溯源推进的侵蚀过程称溯源侵蚀。

渗透系数(K):表示岩土透水性的指标,水力坡度为1时的渗透速度。

上层滞水:指赋存于包气带中局部隔水层或弱透水层上面的重力水。

临空面:指位于滑坡体前缘的自由面。临空面的存在使滑体沿滑动方向有了变形空间,如基坑的壁面、边坡的坡面。

崩塌:指在陡坡地段的边坡上,岩土体被多组张裂缝和节理裂隙分割,因受重力作用突然脱离母体,倾倒、翻滚坠落于坡脚的现象。

滑坡:边坡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贯通的剪切破坏面(带)整体滑动破坏的现象。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名词解释】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调查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调查 武汉地大华睿地学技术有限公司 一、简介 水文地质调查: 是指为查明一个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而对地下水及与其有关的各种地质作用所进行的调查研究工作。包括水文地质填图、勘查、试验、水质分析和地下水动态长期观测等。根据不同的目的要求,分为综合性水文地质调查和专门性水文地质调查。综合性水文地质调查是为掌握区域性或地区的水文地质情况,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类建设提供基础资料。专门性水文地质调查是为解决生产上某项与地下水有关的实际问题而进行的调查,如供水水文地质调查、矿床水文地质调查及土壤改良水文地质调查等。 工程地质调查:是指为查明一个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而对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岩(土)体天然应力状态、水文地质条件、各种自然地质现象、岩土物理力学特征及天然建筑材料等及与其有关的各种地质作用所进行的调查研究工作。包括工程地质填图、工程地质勘查、现场实验、室内分析试验和长期观测等。根据不同的目的要求,分为综合性工程地质调查和专门性工程地质调查。综合性工程地质调查是为掌握区域性或地区的工程地质情况,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类建设提供基础资料。专门性工程地质调查是为解决生产上某项与工程地质条件有关的实际问题而进行的调查,如岩溶工程地质调查、采空区工程地质调查、库区工程地质调查及路基工程地质调查等。 环境地质调查:是指为查明一个地区的环境地质条件而对基本环境地质条件、环境地质问题与地质灾害进行调查研究,并进行相应的分析与评价等及与其有关的各种地质作用所进行的调查研究工作。包括环境地质填图、环境地质勘查、现场实验、室内分析试验和长期观测等。根据不同的目的要求,分为综合性环境地质调查和专门性环境地质调查。综合性环境地质调查是为掌握区域性或地区的环境地质情况,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类建设提供基础资料。专门性环境地质调查是为某一特定目的或用途,专门针对某一种环境地质问题或地质

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的关系

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的关系 摘要:本文通过概述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的内容,对水文地质在工程地质勘察 中的重要作用探讨,论述了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的密切关系。 关键词: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关系 1 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的内容 水文地质学是指地下水在自然界中的变化和运动。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 的科学。主要研究地下水的分布和形成规律,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地 下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地下水对工程建设和采矿的不利影响及防治等。随着科学 的发展和生产建设的需要,水文地质学分为区域水文地质学、地下水动力学、水 文地球化学、供水水文地质学、沉积水文地质学、土壤改良水文地质学等分支。 近年来,水文地质学与地热、地震、环境地质学相互渗透,形成了许多新的领域。 工程地质学是调查、研究和解决与人类活动和各种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问题 的科学。工程地质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岩土成分、微观结构、物理、化学和力 学性质(特别是强度和应变)及其对建筑工程稳定性的影响的测定,岩土工程地 质分类。本书既可作为高校土木工程专业的工程地质学教材,也可作为水利工程、采矿工程等相关专业的教材和参考书。也可作为其他相关专业的教师、学生和工 程技术人员的参考。 2 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的区别与联系 2.1 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的区别 水文地质勘查主要是调查该地区的水环境,了解地下水的补给、径流和排放 特征。主要工作是抽水试验、长期观测和示踪法。工程地质勘查主要是研究工程 的岩土性质和承重层,解决边坡稳定性、地基承载力和地下水内水压力等问题。 2.2 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的联系 地下水不仅是岩土体的组成部分,而且是基础工程的环境,影响建筑物的稳 定性和耐久性。由于容易被忽视,它是在实际地质勘查工作中。在勘探结果中, 水文地质问题往往被认为只是象征性的工作,因为它们很少直接涉及水文参数的 使用。在勘查中,水文地质问题大多是简单的自然条件下水文地质条件的一般评价。在一些地区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由于缺少深入的水文地质问题研究在工程设 计调查和水文地质问题的忽视,各种地下水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经常发生,这让 调查和设计在一个尴尬的局面。提高工程勘察的质量,加强水文地质问题调查研 究是非常必要的,不仅在工程测量查明与岩土工程有关的水文地质问题,评价岩 体的渗流和结构的作用和影响,更要提出预防和控制措施,为设计和施工提供必 要的水文地质资料,消除或减少地下水在岩土工程中的危害。 3 岩土工程水文特性 岩土水文性质是指岩土与地下水相互作用时所表现出的各种性质。岩土水文 物理性质是岩土工程中重要的工程地质性质。岩土的水动力特性不仅影响岩土的 强度和变形,而且某些特性直接影响建筑物的稳定性。以往重视岩土的物理力学 性质,忽视了岩土的水文性质,对岩土工程地质性质评价不够全面。 由于岩石和土壤的水文特性是岩石和土壤之间的相互作用所表现出的性质和 地下水,地下水的赋存形式及其水质影响岩土首次引入,然后几个重要的岩石和 土壤水文特性和简要介绍研究和测试方法。 地下水的赋存形式:根据地下水在土壤和土壤中的赋存形式,可分为结合水、毛细水和重力水三种类型,其中结合水可分为强结合水和弱结合水。

工程地质学名词解释

工程地质学:是地质学的分支学科,它研究与工程建设相关的地质问题、为工程建设服务,属于应用地质学的范畴。 工程地质学的研究对象:整套的研究核心是工程建设与地质环境二者之间的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工程地质条件:指与工程建筑有关的地质因素的综合。 工程地质问题:是指工程地质条件与建筑物之间所存在的矛盾。 区域稳定性:是指在内外动力作用下,现今一定区域地壳表层的相对稳定程度以及其对工程建筑安全的影响程度。 区域稳定性评价:全面研究分析一定地区地壳结构和地质灾害分布规律的基础上,结合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岩土体介质条件及人类工程活动诱发或叠加的地质灾害对工程建筑物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分析,评估不同地方现今地壳及其表层的稳定程度差异与潜在危险性。 结构面:岩体中的地质界面,指岩体中具有一定方位和厚度、两向延伸的地质界面。 结构体:由结构面所切割成的岩石块体,即岩块。 岩体结构:岩体是由结构面和结构体共同组成的结构形态,不同类型的基本单元在岩体内组合、排列的形式。 活断层:目前正在活动着的断层,或是近期曾有过活动而不久的将来可能会重新活动的断层。深大断裂:指的是切穿岩石圈、地壳或基底的断裂,其延伸长度达数十、数百、甚至数千公里,切割深度为数公里至百余公里。 地震:在地壳表层,因弹性波传播所引起的振动作用或现象。 震源机制:地震发生的物理过程或震源物理过程。 震源参数:地震发生时,震源处的一些特征量或震源物理过程的一些物理量。 地震震级:是衡量地震本身大小的尺度,由地震所释放出来的能量大小来决定。 地震烈度:是衡量地震所引起的地面震动强烈程度的尺度。 地震效应:在地震作用影响所及的范围内,于地面出现的各种震害或破坏。 斜坡:是地表广泛分布的一种地貌形式,是地壳表部一切具有侧向临空面的地质体。 人工边坡:是指由于某种工程活动而开挖或改造形状的斜坡,如路堑、露天矿坑边帮、渠道边坡、基坑边坡、山区建筑边坡等。 浅表生改造:以斜坡岩体为代表的处在地壳浅表圈层部位的岩体,在地貌形成演化过程中,其表生改造过程与地貌形成演化过程是密切联系的,实质上是一个卸荷过程。 表生改造:地壳浅表圈层由于岩体卸荷会回弹和在自身重力场条件及外界影响因素的作用下而发生的变形破坏。所形成的变形破裂成为表生结构。 浅生改造:在地貌挽近期改造和演化过程中,地壳浅表圈层中因区域性卸荷引起岩(土)体应力场的变化和应变能的释放而形成变形的破裂过程。 斜坡的变形:因各种因素或作用而引起斜坡应力状态的改变,造成局部应力集中超过了该部位岩土体介质的容许强度,引起局部剪切错动、拉烈并出现小位移,但还没有造成斜坡整体性的破坏。 斜坡的破坏:当斜坡变形进一步发展,破裂面不断扩大并互相贯通,使斜坡岩土体的一部分因发生较大位移而分离。 拉烈:斜坡岩土体在局部拉应力集中部位和张力带内,形成的张裂隙变形型式。 卸荷裂隙:拉裂还有因岩体初始应力释放而发生的卸荷回弹所致,这种拉裂通常称为卸荷裂隙。 蠕滑:斜坡岩土体沿局部滑移面向临空方向的缓慢剪切变形。 弯曲倾倒:由陡倾或直立板(片)状岩体组成的斜坡。当岩层走向与坡面走向大致相同时,在自身重力的长期作用下所发生的向临空方向同步弯曲,甚至折裂的变形现象称为弯曲倾

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课程本科简化复习资料(可编辑优质文档)

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课程本科简化复习资料(可编辑优质文 档) (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完整版资料,欢迎下载)

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课程给研究生们的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结构面—— 2.地应力—— 3.表层滑动—— 4.滑坡—— 5.岩体—— 6.风化作用—— 7.含水层—— 8.深层滑动—— 9.管涌—— 10.岩石—— 11.深成岩 12.岩浆岩 13.沉积岩 14.变质岩 15.变质作用—— 二、填空题(每一空为1分,共30分) 1.地球内部的圈层构造分为___(1)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3) _______。 2.岩层中的(4)构造是沉积岩的重要特征。。 3.风化作用的类型可分为(5)、(6)、(7)三 种类型。 4.三大类岩石在地表分布最广泛的是_____(8)______。 5.某断层的上盘上升,下盘下降,则该断层为(9)。 6.确定岩层相对年代的方法有(10)、(11)、(12)、(13)。 7.当岩层倾向与地形坡向____(14)__ 时,与倾角大小无关,地层分界线的 弯曲方向与地形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同。 8.当岩层倾向与地形坡向相反时,地层分界线的弯曲方向与地形等高线的弯曲 方向___(15)______ 。

9.根据成因河流阶地可分为__(16)__ 、____(17)__ 、____(18)____ 等三种 主要类型。 10.根据含水介质条件,地下水可分为_____(19)___、_____(20)____ 和 (21); 11.水库蓄水后,库区可能产生(22)、(23)、库岸稳定问题、 ___(24)、水库诱发地震问题等工程地质问题。 12.坝基岩体滑动破坏类型有(25)、(26) 、(27) 。 13.地基破坏模式有(28) 、(29) 和(30) 。 14.根据埋藏条件,地下水可分为(31) 、(32) 和包气带水。 15.典型的岩体蠕变曲线可分为(33)、(34)、(35)三个阶段。 16.岩体中的天然应力一般由_____(36)__________ 和______(37)_________ 组成。 17.坝区渗漏可分为______(38)_________ 和____(39)________ 两部分。 18.临空面包括(40)和(41)。 答案: (1)地壳 (2)地幔 (3)地核 (4)成层 (5)物理风化 (6)化学风化 (7)生物风化 (8)沉积岩 (9)逆断层 (10)地层层位法 (11)古生物化石法 (12)岩性对比法 (13)岩层接触关系法 (14)相反 (15)相同 (16)侵蚀阶地

河海大学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复习知识点总结

1.工程地质学主要是研究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问题的学科。主要任务有:①勘察建筑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为选点、规划、设计及施工提供工程地质资料,作为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的依据;②根据工程地质条件论证、评价并选定最优的建筑地点或线路方案;③预测在工程修建时及建成后的工程管理运行中,可能发生的工程地质问题,提出防止不良工程地质条件的措施。 水文地质学主要是研究地下水的学科。主要任务是调查研究以下问题:①地下水的形成、埋藏、分布、运动以及循环转化的规律;②地下水的物理、化学性质、成分,以及水质的变化规律;③解决合理的开发、利用、管理地下水资源,以及有效地消除地下水的危害等实际问题。 2.工程地质条件是指工程建筑物所在地区地质环境各项因素的综合。建筑场地及其邻近地区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地表地质作用、地下水、建筑材料等都是工程地质条件所包含的因素 工程地质问题包括建筑物基础的不均匀沉降问题、粘土层在基岩面上的稳定问题、沙页岩层向坡外倾角为30度小于基岩面的倾角而导致雨后向基岩面方向滑移造成基岩滑坡 3.地质作用:内动力地质作用:构造运动,地震作用,岩浆及火山作用,变质作用 外动力地质作用: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4.绝对地质年代是指组成地壳的岩层从形成到现在有多少“年”。它能说明岩层形成的确切时间,但不能反映岩层形成的地质过程。相对地质年代能说明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及其相对的新老关系宙、代、纪、世、期(早、中、晚);宇、界、系、统、阶(下、中、上) 绝对年代:放射性元素如铀铅法 相对年代:古生物法(标准化石,只在某个较短时代阶段出现并分布较广的生物化石);岩性对比法(相似形成环境岩性相似);标志层法;岩层接触关系(整合、假整合、不整合,不整合面下老上新);地层对比法,上新下老 5.矿物是地壳中及地球内层的化学物质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具有一定形态、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单质元素或化合物,是构成地壳岩石的物质基础 造岩矿物:组成岩石主要成分的矿物(石英、方解石、正长石等) 岩石是在各种不同地质作用下产生的,由一种或多种矿物有规律地组成的矿物集合体 (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 岩体是指在天然产出条件下,含有诸如节理、裂隙、层理、断层等的原位岩石6.矿物的物理性质:形态(固态矿物单个晶体形成集合体的状态),颜色,条痕(在白色无釉瓷板上擦划而留下的颜色),光泽(矿物表面对光线的反射能力),解理(矿物晶体或晶粒在外力打击下能沿一定方向发生断裂并产生光滑平面的性质),断口(矿物受外力打击出现的破裂面呈各种凹凸不平的形状),硬度等 矿物的力学性质指矿物在外力作用下表现出的各种性质。常用的有解理、裂开、断口、硬度、比重7.火成岩是岩浆活动的产物,即地下深处的岩浆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冷却而成 分类:酸性岩,中性岩,基性岩,超基性岩;喷出岩,浅成岩,深成岩 火成岩的结构是指组成岩石的矿物结晶程度、结晶颗粒大小、形态及晶粒之间或晶粒与玻璃质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特征。(矿物之间) 岩石的构造是指组成岩石的矿物集合体之间、岩石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特征 产状:火成岩体的大小、形状及其与周围岩石相接触的关系称为火成岩产状。侵入岩体的产状(岩基、岩株、岩墙与岩脉、岩床、岩盆和岩盘);喷出岩的产状(熔岩流、熔岩锥、火山锥、熔岩被)结构:根据岩石中矿物结晶程度(全晶质结构(花岗岩),半晶质结构,非晶质结构即玻璃质结构);根据岩石中晶粒大小(显晶质结构(粗5mm 中1mm细),隐晶质结构);根据晶粒相对大小(等粒结构,不等粒结构,斑状结构) 构造:流纹状构造,气孔状构造(玄武岩),杏仁状构造,块状构造 8.沉积岩是指地表或近地表的岩石遭受风化剥蚀作用的破坏产物以及生物作用与火山作用的产物在原地或在外力作用下形成的沉积物,又经固结作用而形成的岩石(风化破坏阶段、搬运作用阶段、沉积作用阶段、成岩作用阶段)。碎屑岩类(砾岩和角砾岩、砂岩、粉砂岩),黏土岩类(泥岩、页岩),化学岩及生物化学岩(石灰岩、白云岩、泥灰岩) 物质组成:碎屑物质,粘土矿物,化学沉积物,有机物质 结构:碎屑结构,泥质结构,结晶状结构,生物结构 构造:层理构造(水平层理、斜交层理、交错层理),层面构造(波痕、雨痕、泥痕),结核,化石9.地壳中原已形成的岩石由于地壳运动和岩浆活动等所造成的物理、化学条件的变化,使原来岩石的成分、结构、构造发生一系列改变而形成的新岩石称为变质岩。这种促使岩石发生变化的作用,称为变质作用。(片麻岩、片岩、千枚岩、板岩、石英岩、大理岩)

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合称

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合称 一、工程地质条件 工程地质是研究地质因素对工程建设和运营的影响的一门学科。工程地质条件是指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对于一个特定的区域,包括该区域的岩土结构、地层特征、地形等因素所产生的影响。 1. 岩土结构 岩土结构是指由岩石和土壤构成的地质体系。在建筑物或其他工程项目中,需要考虑该区域岩土结构的稳定性和可承载能力。例如,在高层建筑物或大型桥梁的施工中,需要考虑该区域的岩土结构是否能够承受大量重量。 2. 地层特征 地层特征是指不同深度下不同类型的岩石和土壤层。在建筑物或其他工程项目中,需要考虑该区域不同深度下不同类型的地层特征对于施工和运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影响。例如,在隧道施工中,需要考虑该区域深处是否存在较硬的岩石层。

3. 地形 地形是指一个特定区域内各种自然地貌的总体表现。在建筑物或其他工程项目中,需要考虑该区域地形对于施工和运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影响。例如,在高速公路建设中,需要考虑该区域的地形是否平坦,以确保道路的安全性。 二、水文地质条件 水文地质是研究地下水和岩土结构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学科。水文地质条件是指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对于一个特定的区域,包括该区域的地下水位、渗透性、含水层等因素所产生的影响。 1. 地下水位 地下水位是指当地土壤或岩石下面存在的自然水位。在建筑物或其他工程项目中,需要考虑该区域地下水位对于施工和运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影响。例如,在隧道施工中,需要考虑该区域是否存在较高的地下水位。 2. 渗透性 渗透性是指土壤或岩石对于液体流动能力大小的描述。在建筑物或其

他工程项目中,需要考虑该区域渗透性对于施工和运营过程中可能产 生的影响。例如,在堤坝建设中,需要考虑该区域土壤或岩石的渗透 性是否足够低,以确保堤坝的安全性。 3. 含水层 含水层是指土壤或岩石中存在的水层。在建筑物或其他工程项目中, 需要考虑该区域含水层对于施工和运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影响。例如,在建设地下停车场时,需要考虑该区域是否存在较大的含水层,以确 保停车场不会被淹没。 三、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合称 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合称为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这两 个方面都是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在实际项目中,需要进行详细调查和分析,以确定该区域的具体情况,并制定相应的 施工方案和措施。 总之,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是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必须要考虑到 的因素。只有充分了解这些因素,才能够制定出合理、可行、安全的 施工方案,并保证项目能够顺利进行并达到预期效果。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 工程地质学是研究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问题的科学,是为工程建设服务的,属地质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世界上任何建(构)筑物,如房屋、厂房、铁路、公路、桥梁、隧道、机场、港口、管道及水利水电工程,都是修建在地壳表层(地表或地表下定深度的地方) 的地质环境之中,工程建筑与地质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方面表现为地质环境以一定的作用影响工程建筑的安全稳定、经济合理性和能否正常使用:另方面,建筑物的兴建又会以各种方式反馈作用于地质环境,使自然地质条件发生变化,最终又影响到建筑物本身的安全、稳定和正常使用。工程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就是工程建筑与地质环境之间的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研究的目的是促使两者之间矛盾的转化和解决。工程地质学为工程建设服务是通过工程地质勘察来实现的。通过勘察和分析研究,阑明建筑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指出并评价存在的问题,为建筑物的设计、施工和使用提供所需的地质资料。工程地质学的基本任务可概括为三方面:一是区域稳定性研究与评价,二是地基稳定性研究与评价,三是环境影响评价。 工程地质问题分析就是分析工程建筑与工程地质条件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机制与过程、影响因素、边界条件,作出定性评价,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利用各种参数和计算公式进行计算,作出定量评价,明确作用的强度或工程地质问题的严重程度,发生发展的进程,预测出施工过程中和建成以后这种作用会产生的影响,作出评价和结论,提供设计和施工参考,共同制定防治措施方案,以便保证建筑物的安全与消除对周围环境的危害。 工程地质的内涵。首先从字面拆分,为工程和地质。工程就是工程建设,土木工程诸如此类的人类行为,地质就是地球的性质特征等一系列的属性。工程地质就是研究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问题。水文地质的内涵。水文地质的重点在于水文,它是研究地下水的。它主要是研究地下水的分布和形成规律,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地下水资源及其合理利用,地下水对工程建设和矿山开采的不利影响及其防治等。合在一起就是通过专业知识综合考虑地质和水文的因素来分析对于工程建设的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工程地质在士木工程中的作用 一方面,地基的岩土组成、厚度、性质(物理及力学性质)、承载能力、产状、分布、均匀程度等情况是保证地基稳定性的基本条件。另一方面,组成地基的岩土体存在于一定的地质环境之中,建筑场地的地形、地质条件及地下水、物理地质作用等往往会影响地基承载力和地基稳定性。 基础和地基共同保证建筑物的坚固、耐久和安全,而地基在其中往往起着主导作用。牢固稳定的地基是建筑物安全与正常运行的保证。地基可分为以下两类: 在进行工程建设时,无论是总体布局阶段,还是个体建筑物设计、施工阶段,都应进行相应的岩十工程勒察工作。总体规划布局阶段应进行区域性工程地质条件和地质环境的评价;场地选择阶段应进行不同建筑场地工程地质条件的对比,选择最佳的工程地质条件场址方案;在选定场地进行个体工程设计和施工阶段,应进行工程地质条件的定量分析和评价,从而提出适合地质条件和环境协调的建筑物类型、结构和施工方法等方面的建议,拟定改善和防治不良地质作用和环境保护的工程措施等。 地下洞室的特点是全部埋藏在地下岩土体内,它的安全、经济和正常使用都与其所处的地质环境特征密切相关。地下洞室周围的岩体简称围岩。狭义上的围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名词解释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名词解释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名词解释 解理:矿物受打击后,严格按一定方向裂开成光滑平面的性质。 断口:矿物受打击后,无固定方向裂开并呈各种凹凸不平的断面的性质。 断层:岩石受力发生断裂,断裂面两侧岩石存在明显位移的断裂构造。 节理:断裂两侧岩石仅因开裂而分离,并未发生明显相对位移的断裂构造。 地质作用:地壳自形成以来,其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及表面形态,一直都在进行演变和发展,促进地壳演变和发展的各种作用统称地质作用。 变质作用:地壳中先成的岩石,受构造运动、地震、岩浆活动等内动力作用,而使原有的岩石的成分、结构、构造发生变质的地质作用。 岩石:在各种不同地质作用下产生的,有一种或多种矿物有规律的组合而成地矿物集合体。 矿物:地壳中及地球内层的化学元素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具有一定形态、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单质元素或化合物,它是构成地壳岩石的物质基础。 背斜:岩层向上弯曲,两侧岩层相背倾斜,核心岩层时代较老,两侧依次变新并对称分布。 向斜:岩层向下弯曲,两侧岩层相向倾斜,核心岩层时代较新,两侧较老,对称分布。 水循环:水循环是指大自然的水通过蒸发,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等环节,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中进行连续运动的过程。水循环包括水文循环与地质循环。 水文循环:地球上或某一区域内,在太阳辐射和重力作用下,水分通过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入渗、径流等过程不断变化、迁移的

现象。 重力水:距离固体表面很远的那部分水分子,重力对它的影响大于固体表面对它的吸引力,因而能在自身重力影响下运动,这部分水称为重力水。 毛细水:地下水面以上岩石细小空隙中形成的,由于表面张力作用而上升一定高度的水。 孔隙度:衡量孔隙多少的定量指标,岩石中孔隙体积与岩石总体积之比。 容水度Wn:是岩石中能容纳的最大水的体积Vn与容水岩石体积V之比。在一定程度上孔隙度相当,但对不连通孔隙和膨胀土不适用。 实际流速U:即实际平均流速,,是地下水在空隙中运动的平均速度。 渗透流速V:是假设水流通过包括固体骨架与空隙在内的断面(F)时所具有的一种虚拟速度。渗透流速是通过单位过水断面上的流量,非地下水实际流速,并且小于实际流速。 包气带:地下水面以上的区域 饱水带:地下水面以下的区域 地下水位:指的是指地下含水层中水面的高程。根据钻探观测时间可分为初见水位、稳定水位、丰水期水位、枯水期水位、冻前水位等。 水位埋深区别 :地下水位从海平面量算,地下水位埋深从地表量算 含水层:能透过又能给出重力水的岩层 隔水层:不能给出并透过水的岩层。 上升泉:靠承压水补给,在出露处水自下向上运动的泉 下降泉:靠潜水或上层滞水补给,水自出口自由泄流的泉。 潜水:埋藏于地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之上,具有自由表面的重力水。 承压水:充满于两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水。 裂隙水:埋藏于岩基裂隙中的地下水。

工程地质以及水文地质

GC 工程地质学:是将地质学的原理运用于解决工程地基稳定性问题的一门学科。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地下水是指赋存于地面以下岩石孔隙中的水。 基础是指底部与基础接触的承重构件,作用是把建筑上部的荷载传给地基。地基是指建筑下面支撑基础的土体或岩体。 地基承载力是指地基所能承受由建筑物基础传递来的荷载的能力。直接与基础接触的土层叫持力层,持力层下部的土层叫下卧层。 工程地质条件是指工程建筑物所在地区地质环境各项因素的综合,这些因素包括: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地表地质作用,地形地貌。主要的工程地质问题包括:地基稳定性问题,斜坡稳定性问题,洞室围岩稳定性问题,区域稳定性问题。 自然界的三大岩类: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 岩石物理特征:比重,重度,孔隙性,吸水性,软化性,抗冻性;力学性质:岩石的变形特征,岩石的强度特征。 确定地质年代方法:地层层序律,生物层序率,切割率,岩性对比法;相对年代: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绝对年代:地质事件发生至今的年龄(同位素年龄)。相对年代的确定:1、地层层序律; 2、生物层序律;3、切割律:岩层(岩石)被侵入岩侵入穿插,则侵入者年代新,被侵入者年代旧。绝对年代的确定:同位素年龄的测定. 冰期:第四纪气候冷暖变化频繁,气候寒冷时期冰雪覆盖面积扩大,冰川作用强烈发生。间冰期:气候温暖时期,冰川面积缩小。 第四纪沉积物:残积物,坡积物,洪积物,沉积物 褶皱的工程地质评价:1.褶皱的核部是岩层强烈变形的部位,岩石破裂.裂隙发育.直接影响到岩石强度和岩体的完整性。2.褶皱的翼部不同于核部,以倾斜岩为主。 岩石破裂后,沿破裂面无明显位移者称为节理。张节理是由张应力作用下形成的,剪节理是剪应力作用而形成的。节理的工程地质评价:1.岩体中的裂隙,在工程上除有利于开挖外,对岩体的强度和稳定性均有不利影响。2.裂隙的存在,破坏了岩体的整体性,加速岩体的风化速度,增强岩体的透水性、软化性,因而使岩体的强度和稳定性降低。3.当裂隙主要发育方向与走向平行,倾向与边坡坡向一致时,不论岩体产状如何,边坡都将失稳滑移。4.还会影响爆破作业的效果。5.裂隙有可能成为影响工程设计与施工的重要因素,就应当对裂隙进行详细的调查研究,详细论证裂隙对岩体工程建筑条件的影响,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保证建筑物的稳定和正常使用。 断层:沿破裂面有明显位移(规模大)外力地质作用剥蚀沉积物覆盖——标志(断层存在的标志)(1)地质体不连续(2)断层面(带)的构造特征:镜面、擦痕与阶步牵引构造、牵引褶皱;断层岩:指断层带中因断层动力作用被破碎、研磨(3)地貌和水文等标志。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

1、工程地质条件:是指工程建筑物所在地区地质环境各项因素的综合(自然环境地质因素)。这些因素包括: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层岩性、水文地质条件、物理地质现象(滑坡、坍塌、泥石流、风化、侵蚀、岩溶、地震等)和天然建筑材料。 2、工程地质问题:一是自然环境地质因素对工程活动的制约和影响而产生的问题。二是由工程活动而引起环境地质条件的变化。从而形成的不利于工程建设的新的地质问题(工程地质作用)。 3、地球构造:固体地球内部由地壳、地幔、地核组成。 4、地质作用:塑造地壳面貌的自然作用称为地质作用。 5、地质作用的类型:⑴内力地质作用。①构造运动②岩浆作用③变质作用④地震;⑵外力地质作用。①风化作用②剥蚀作用③搬运作用④沉积作用⑤固结成岩作用;⑶工程地质作用(人为地质作用)。 6、矿物:是指在各种地质作用中所形成的天然单质元素或化合物。 7、造岩矿物:已发现的矿物有3000多种,但组成岩石的主要矿物仅30余种,这些组成岩石的主要矿物称为造岩矿物,如石英、方解石及正长石等。 8、岩石:由一种矿物或多种矿物或岩屑组成的自然集合体。 9、岩浆岩:岩浆侵入地壳上部或喷出地表凝固而成的岩石。 10、岩浆:位于地壳深部和地幔中,以硅酸盐为主和一部分金属硫化物、氧化物、水蒸气及其他挥发性物质(如: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硫化氢等)组成的高温高压熔融体。 11、侵入岩:岩浆通过地壳运动沿地壳薄弱地带上升冷凝,侵入到上部岩层中形成的岩浆岩称为侵入岩。 12、喷出岩:岩浆沿着一定通道喷出地表形成的岩石称为喷出岩。 13、岩浆岩的产状:是指岩浆岩体的形态、规模、与围岩接触关系及距地表的深度等。 14、岩浆岩依SiO2含量可划分为:⑴超基性岩(SiO2 <45%)⑵基性岩(SiO2 =45%~52%) ⑶中性岩(SiO2 53 ~ 65%)⑷酸性岩(SiO2 > 65%)。 15、岩浆岩构造类型:⑴块状构造;⑵气孔构造;⑶杏仁构造;⑷流纹构造。 16、沉积岩:在地壳表层常温常压条件,由风化产物、有机物和某些火山作用产生的物质,经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等一系列地质作用而形成的岩石。 17、沉积岩的形成过程:⑴风化阶段;⑵搬运阶段;⑶沉积阶段;⑷硬结成岩阶段。 18、变质岩:由变质作用形成的新岩称为变质岩。 19、变质作用:地壳中原已形成的岩石,在受到高温、高压和新的化学成分加入作用下,使原来岩石的成分、结构和构造发生一系列变化,这种改变岩石的作用称为变质作用。 20、变质作用的因素:⑴高温;⑵高压;⑶新的化学成分加入。 21、变质作用的类型:⑴接触变质作用;⑵区域变质作用;⑶动力变质作用。 22、地层:一定地质时期内先后形成的具有一定的层位的层状和非层状岩石的总称。(地层含有时间概念,岩层没有时间概念)。 23、相对年代的确定方法:⑴地层层位法;⑵古生物化石法;⑶岩层接触关系法;⑷岩性对比法。 24、岩层之间的接触关系:⑴沉积岩之间。①整合接触②平行不整合接触③角度不整合接触;⑵岩浆与围岩之间。①沉积接触②侵入接触。 25、构造运动:由地球内力地质作用引起的地壳变化。是一种机械运动。 26、构造运动按运动方向可分为:⑴水平运动(岩层水平移动,产生褶皱、断层、裂隙)也称为造山运动;⑵垂直运动(大面积上升或下降)也称为造陆运动。 27、岩层产状类型:⑴水平岩层;⑵倾斜岩层;⑶直立岩层。

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考试复习要点及练习题和答案综述

一:知识要点 1.埋藏在地表以下岩土空隙中的水。主要是由渗透作用和凝结作用形成的,此外还有极少量的原生水。 2.岩土中的空隙是地下水的储存空间,岩土空隙按其成因可分为孔隙、裂隙和溶隙(岩溶溶洞) 3.岩土根据透水性好坏可分为:透水岩土半透水岩土不透水岩土。 4.地下水的分类: (1)按岩石空隙性质分类的地下水:孔隙水、裂隙水、岩溶水 (2)按埋藏条件分类的地下水: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自流水) (3)我国地下水分类:孔隙(裂隙、岩溶)—上层滞水,孔隙(裂隙、岩溶)—潜水,孔隙(裂隙、岩溶)—承压水 4.存在于包气带中的水叫做包气带水,以气态水、吸着水、薄膜水和毛细管水的形式存在,农业上称为土壤水。其中局部隔水层上的重力水称为上层滞水。 5.有关潜水埋藏的术语:(1)潜水面:潜水的自由表面(2)潜水埋藏深度:潜水至地表的距离。(3)潜水位:潜水面上任一点的标高。(4)潜水含水层厚度:潜水面至隔水层顶面的距离。 6.地下水的补给来源: (1)大气降水的补给2)地表水的补给3)凝结水的补给4)含水层之间的补给(5)人工补给。 7.地下水的排泄方式: (1)泉水排泄 2)向地表水排泄(泄流)(3)蒸发排泄(土面蒸发和叶面蒸发)(4)不同含水层之间的排泄 8. 地下水径流概念:地下水在岩石空隙中的流动过程. 9. 地下水在曲折的通道中缓慢地流动称为渗透,或称渗透水流 10..结构面可分为两大类:物质分异面(如,层面、片理面、软弱夹层、岩浆侵入面等)和岩体中的不连续面(如断层、节理、风化与卸荷裂隙等)。 11.“醉汉树(林)”“马刀树”是用于判断滑坡地质现象的。 12.斜坡按组成物质分为:土质,岩质和混合类。 13.斜坡从形成开始,坡体便不断发展变化,首先变形,逐渐发展为破坏。 14:按滑动面与土体层面关系,滑坡可分为,顺向,逆向,斜向。 15.滑坡变形的主要方式有:拉裂,蠕滑,弯曲倾倒。斜坡破坏的主要方式有:崩塌,滑坡。 16.边坡要素:坡角和坡高 17.边坡开挖后,坡体表部会出现一系列与坡向近于平行的陡倾斜张性裂隙,被这种裂隙切割的岩体向临空面方向松开、移动。这一过程和现象称为松驰张裂. 18.影响斜坡松动带的深度因素:坡体的岩体结构、原始应力状态、坡高、坡角等。 三、简答 1、简答按埋藏条件的地下水分类及各自的特点? a.上层滞水: (1)一般分布不广; (2)季节性存在,存在时间的长短受其下部隔水层分布范围及包气带厚度控制,其动态变化与气候及水文因素的变化关系密切; (3)补给区和分布区一致;

水文地质基础名词解释(3)

水文地质基础名词解释(3) 水文地质基础名词解释 112.接触带泉:岩浆或侵入体与围岩的接触带,常因冷凝收缩而产生隙缝,地下水沿此类接触带上升形成的泉。 113.地下水的泄流:当河流切割含水层时,地下水沿河呈带状排泄,称作地下水泄流。 114.蒸腾:植物生长过程中,经由根系吸收水分,在叶面转化成气态水而蒸发,称蒸腾。 115.系统: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整体。 116.激励:环境对系统的作用称激励。 117.响应:系统在接受激励后对环境的反作用称响应。 118.地下水含水系统:指由隔水或相对隔水岩层圈闭的,具有统一水力联系的含水岩系。 119.地下水流动系统:指由源到汇的流面群构成的,具有统一时空演变过程的地下水体。 120.地下水动态:在于环境相互作用下,含水层各要素(如水位、水量、水化学成分、水温)随时间的变化。 121.地下水均衡:某一时间段内某一地段内地下水水量(盐量、热量、能量)的收支状况。 122.均衡区:进行均衡计算所选定的区域。 123.均衡期:进行均衡计算的时间段。 124.正均衡:某一均衡区,在一定均衡期内,地下水水量(或盐量、热量)的收入大于支出,表现为地下水储存量(或盐储量、热储量)增加。 125.负均衡:某一均衡区,在一定均衡期内,地下水水量(或盐量、热量)的支出大于收入,表现为地下水的储存量(或盐储量、热储量)减少。 126.孔隙水:赋存于松散沉积物颗粒构成的孔隙之中的地下水。

127.裂隙水:赋存并运移于裂隙基岩中的地下水。 128.成岩裂隙水:赋存并运移于成岩裂隙中的地下水。 129.风化裂隙水:赋存并运移于风化裂隙中的地下水。 130.构造裂隙水:赋存并运移于构造裂隙中的地下水。 131.等效多孔介质方法:用连续的多孔介质的理论来研究非连续介质中的问题。 132.岩溶:水对可溶岩进行化学溶解,并伴随以冲蚀作用及重力崩塌,在地下形成大小不等的空洞,在地表形成各种独特的地貌以及特殊的水文现象称为岩溶。 133.岩溶水:赋存并运移于岩溶化岩层中的水。 134.混合溶蚀效应:两种不同含量二氧化碳的饱和碳酸钙溶液混合后会变为不饱和而重新具有侵蚀性,这种现象称为混合溶蚀作用。 135.地下水资源;能够长期稳定地供出一定数量的地下水量。 136.补给资源量;含水系统的地下水多年平均年补给量。 137.储存资源量;含水系统地下水多年平均低水位以下的重力水体积。 138.允许开采量;利用合理的取水工程,在不会引起一切不良后果的前提下,能从含水层中取出的水量。139.地下水污染:在人为影响下,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化学或生物特性发出不利于人类生活或生产的变化,称为地下水污染。 140.土攘次生盐渍化:由于过量补充水分,使土壤层中地下水位升高,毛细水带达到地表,在蒸发作用下,地表土壤不断积盐逐渐变为盐渍土的现象。 141.土攘次生沼泽化:由于过量补充地下水,使其水位升至地表附近的现象。 142.地面沉降:松散沉积物区,由于大量开采地下水,使其水头降低,致使松散沉积物受压而产生的一种损失高程的地面变形现象。 143.地面塌陷:由于采矿或区域地下水位大幅下降,造成缓慢和连续的地面下沉现象。 水文地质学名词解释2017-04-09 08:56 | #2楼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作业及答案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地质环境:以岩石圈为主,与大气圈、生物圈、水圈的相互作用中形成和演化的,影响人类生活、生存和工程建设活动的岩土介质,是一个开放的、演化的动态系统。 2.岩石圈:从上地幔软流层向上至地表的由岩石组成的空间 3.工程地质条件:客观存在的地质环境中与工程建筑有关的地质因素的综合。 4.地质作用:由于受到某种能量(外力、内力)的作用,从而引起地壳物质组成、地壳结构和地表形态等不断发生变化的作用。 5.构造运动:由地球内动力引起的地壳岩石发生变形、变位的机械运动。 6.岩浆作用:地壳运动的影响下,地球内部的岩浆向外部压力减小的方向移动,上升侵入地壳或喷出地面,冷却凝固成为岩石的全过程。 7.变质作用:在地壳中岩石基本处于固体状态下,受到温度、压力和化学活动性流体作用,改变其成分、结构和构造,形成新的岩石的地质作用。 8.地震作用:地内机械能突然释放,以弹性波的形式传播的地表引起地表猛烈冲击。 9.工程地质问题:已有的工程地质条件在工程建筑和运行期间会产生一些新的变化和发展,构成威胁影响工程建筑安全的地质问题。 二、思考题 1.简述工程地质学的主要任务。 答:(1)阐明建筑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并指出对建筑物有利和不利的因素;(2)论证与建筑有关的工程地质问题,进行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做出确切的结论;(3)选择工程地质条件优良的建筑场址;(4)根据建筑场址的具体地质条件,提出有关建筑物类型、规模、结构和施工方法的合理建议,以及保证建筑物正常使用所应注意的地质要求;(5)研究工程兴建后对地质环境的影响,预测期发展演化趋势,并提出对地质环境合理利用和保护的建议;(6)为拟定改善和防治不良地质作用的措施方案提供地质依据。 2.论述工程建设与地质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答:地质环境对工程建设具有制约作用体现在:以一定作用影响工程建设活动的安全;某些地质条件不具备而提高了工程的造价;影响工程建筑物的稳定和正常使用。所以,地质环境是从安全、经济和正常使用三个方面影响工程建设的。 工程活动也会以各种方式影响地质环境,每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作用方式强度是不同的,对地质环境的影响也不尽相同,概括起来有: (1)工程荷载:工程荷载是指工程建筑物的自重及其运行时与其他自然和人为作用力的叠加所造成的在工程和地质介质边界面的荷载。在这一附加荷载作用下,地质体中的应力产生重新分布,使岩土介质发生变形,当变形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岩土会产生破坏。 (2)岩土体的开挖:岩土体开挖对地质环境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即岩(土)应力状态的卸载和调整;岩(土)开挖振动和爆破损伤;岩(土)临空面位置、形态发生改变;引发地下水的排泄、地表水的聚集;开挖后岩(土)弃渣的堆积和处理;

工程地质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 什么是工程地质条件,什么是工程地质问题, 答:工程地质条件定义:与工程建筑有关的地质要素之综合,包括地形地貌条件、岩土类型及其工程地质性质、地质构造与地应力、水文地质条件、物理(自然)地质现象、以及天然建筑材料等六个要素。工程地质问题定义:工程建筑与工程地质条件(地质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引起的,对建筑本身的顺利施工和正常运行或对周围环境可能产生影响的地质问题称之为工程地质问题 1、工程地质条件: 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因素的综合,或是工程建筑物所在地质环境的各项因素。这些因素包括岩土类型及其工程性质、地质构造、地貌、水文地质、工程动力地质作用和天然建筑材料等方面。2、工程地质问题: 工程地质条件与工程建筑物之间所存在的矛盾或问题。3、工程地质学: 是地质学的分支学科,又是工程与技术科学,基础学科的分支学科,它是工程科学与地质科学相互渗透交叉而形成的一门边缘学科,从是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相互关系的研究是服务于工程建设的应用科学。 岩体 通常把在地质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一定的岩石成分和一定结构,并赋存于一定地应力状态的地质环境中的地质体,称为岩体。 岩体:由一定岩石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赋存于一定的地质 和物理环境中等地质体。岩石:形成和改变地球的物质组成、 外部形态特征与内部构造的各种自然作用。 2、风化壳; 3、风化作用; 4、变质作用; 5、地质作用; 6、岩浆作用; 7、地震作用?; 8、内力地质作用; 9、外力地质作用;10、地壳运动。 答:2. 地壳表层岩石风化的结果,除一部分溶解物质流失以外,其碎屑残余物质和新生成的化学残余物质大都残留在原来岩石的表层。这个由风化残余物质组成的地表岩石的表层部分,或者说已风化了的地表岩石的表层部分,就称为风化壳或风化带。 3. 地表表层的岩石在阳光、风、电、大气降水、气温变化等外营力作用下及生物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下,会引起岩石矿物成分以及结构构造的变化,是岩石逐渐发生破坏的过程称为风化作用。 4. 地球内力引起岩石产生结构、构造以及矿物成分改变而形成新岩石的过程称为变质作用,

工程地质名词解释

工程地质 绪论 1. 工程地质学为地质学的一个应用分支,是研究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相互作 用的一门学科。 2. 工程地质条件 工程活动的地质环境,亦称为工程地质条件,它包括岩土的类型与工程性质、地 形地貌、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物理地质现象和天然建筑材料等六个要素。 3. 工程地质问题 工程建筑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和相互矛盾而产生的对工程建筑的建设、施工、运 营带来重大影响的地质问题。 4. 工程地质学的任务 研究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做到 既使工程建筑经济、 安全,乂能合理开发与保护地质环境,是工程地质学的基本任务。 (1) 查明对工程建设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 (2) 解决与工程建筑有关的工程地质问题; (3) 预测并论证工程地质环境的发展变化趋势,提出改善与防治措施; (4) 为工程建筑的规划、设计、施工、使用和维护提供所需地质资料和数据。 3•地质工程:(Geoengineering)指以地质体为工程结构和工程的建筑材料,以 地质环境为工程的建筑环境修建的一种丄程。具体地说,如开挖的边坡、矿坑、 地下洞室、地基等,实际上都是地质工程。 6. 工程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工程活动的地质环境。 第1篇地质学基础 第1章地质作用 1•地质作用概念:一山自然动力引起地球和地壳物质组成、部结构和地壳形态不 断变化和发展的作用。 2•风化作用:地壳表层的岩石,在太阳辐射、大气、水和生物等风化营力的作 用下,发生物理和化学变化,使岩石崩解破碎以至逐渐 分解而在原地形成松散 堆积物的过程,称为风化作用。 第2章矿物和岩石 1.矿物:山地质作用形成的具有一定物理性质与化学成分的自然单 质或化合物。 :111-种矿物或多种矿物或岩屑组成的自然集合体。 :(1)岩浆岩(火成岩)(2)沉积岩(3)变质岩 :矿物抵抗机械刻划及摩擦的能力。 5•断口:矿物受敲击后,形成各种凹凸不平的裂开面的性质。如锯齿状、贝壳状 等。 6.岩浆岩一由岩浆侵入地壳上部或喷岀地表后冷凝而形成的岩石 (1) 岩浆岩的结构一指岩石中矿物的结晶程度、晶粒大小、形状以及彼此间相 互组合关系。 (2) 岩家#的构造一指岩石中不同矿物与其它组成部分之间的排列与充填方 式。 7. 沉积岩一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常温常圧环境下,各种既有岩石遭受外力地质作用 下,经过风化剥蚀、搬运、沉积和硬结成岩过程而形成的岩石. 8•沉积岩的结构一指沉积岩的组成物质、颗粒大小、形状胶结特性及其结晶程 度。 石石度 岩岩硬 2 cd 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