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化学李保山第二版4-化学热力学基础习题答案

基础化学李保山第二版4-化学热力学基础习题答案
基础化学李保山第二版4-化学热力学基础习题答案

4 化学热力学基础习题解答(p87-89)

思考题

1.解:(1) ? 原因见(3)

(2) ? 原因见(3)

(3) √ 确切地说,应为:恒压过程中,系统的焓变等于恒压反应热。 (4) ? H 是状态函数,任何过程都有?H ,不是只有恒压过程才有?H 。 (5) ? 原因见(7) (6) ? 原因见(7)

(7) √ 应为:在某温度和标准压力下,最稳定的纯态单质的标准生成焓等于零。 (8) ? 由于CaCO 3的生成焓为负值,但不是由于它的分解是吸热的。 (9) ? 热化学方程式的系数影响反应的焓变值。

2.解:(1)、(2)、(5)单质的标准生成焓不等于零。

3.解:(1) 不同,因为二反应方程式中各物质前的系数不同; (2) 不同,因为二反应中Br 2的状态不同。 4.解: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应注意:

(1) 注明各物质前的计量系数?表明物质的量。

(2) 标明物质所处的状态(l 、g 、s)和晶形;对于溶液中的反应,还要注明物种的浓度,以aq 代表水溶液。 (3) 注明温度。(4) 标明反应热(焓变)。

5. 解:(1) ?S > 0 ; (2) ?S > 0 ; (3) ?S > 0 ; (4) ?S < 0 ; (5) ?S < 0 ; (6) ?S < 0 6. 解:(1) ?S < 0 ; (2) ?S > 0 ; (3) ?S > 0 ; (4) ?S < 0 ; (5) ?S > 0

习题

1.解:(1) ?U = Q + W = 100 – 540 = - 440 J

(2) ?U = Q + W = – 100 + 635 = 535 J

2.解:(1) W = – p 外?V = – 100( 0.040 – 0.015 ) = - 2.5 kJ

(2) 中间平衡态时,气体的体积为V = 33025.010

200298

314.80.2m p nRT =???= W = – p 外,1?V 1 + (– p 外,2?V 2) = - 200(0.025-0.015) - 100(0.040-0.025) = - 3.5 kJ

3.解:此过程为: )()(22l O H g O H =

解法1:

恒压过程:?H = Q = - 2.26 ? 450 = -1017 kJ

?U = ?H – (?n)RT = -1017 – ( 0 - 18

450

)? 8.314 ? (100 + 273.15) ? 10-3 = -939.4 kJ

W = ?U – Q = -939.4 – (-1017) = 77.6 kJ

解法2:

3

3

31

1m 76480Pa 103101mol Kg 100218K 15373K mol J 3148Kg 450 02

18450

../....V RT .pV nRT pV =???????=?=

?=--- 所以77.5KJ 7648.0103.101W 33=??=m Pa

KJ 1017g 450KJ/g 26.2-=?-=Q 由于为恒压过程,KJ 1017Q -==?p H

-939.5KJ 77.5KJ KJ 1017U =+-=+=?W Q

4.解:方程式 (1) – (2) 得

2N 2(g) + 2O 2(g) = 4NO(g) ?H θ = 360 kJ ?mol -1

所以11904

360),(--?=?=mol kJ mol kJ g NO H m f θ

?

5.解:反应)()(2)(42g CH g H s C =+可由 (1) + 2 ? (2) – (3) 得到,所以

12

31

23935228588900753.(.)(.).r m r r r H H H H kJ mol θθθθ

-?=?+??-?==-+?---=-?

6.解:① N 2H 4(l)生成反应为:N 2(g) + 2H 2(g) → N 2H 4(l)

由反应[(2) ? 3 + (3) – (1) – (4)]/4 得 N 2(g) + 2H 2(g) → N 2H 4(l)

② N 2H 4(l)的)]4()1()3()2(3[41θ

θθθθm r m r m r m r m f H H H H H ?-?-?+?=?

16.50)]8.285()5.1011()143()3.317(3[41

-?=-----+-?=mol kJ

7.解:由反应(1) – 2 ? (2) – 2 ? (3)得N 2H 4 (l) + 2H 2O 2 (l) → N 2 + 4H 2O(l) 故此反应的

12.818)5.51(25.14922.622)3(2)2(2)1(-?-=-?-?--=??-??-?=?mol kJ H H H H m r m r m r m r θ

θθθ

8.解:(1) 反应NH 3(g) + HCl(g) = NH 4Cl(s) 的

431

3144461923176 (,)(,)(,).(.)(.)r m f m r m f m H H NH Cl s H NH g H HCl g kJ mol θθθθ-?=?-?-?=-----=-?

故2.0mol HCl (g)与2.0mol NH 3 (g)反应生成NH 4Cl (s)放出的热量为2 ? 176 kJ = 352 kJ ;

(2) 由于HCl (g) → HCl (aq)

12.73-?-=?mol kJ H m r θ

文档从网络中收集,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 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NH 3 (g) → NH 3 (aq)

12.35-?-=?mol kJ H m r θ

NH 3 (aq) + HCl (aq) = NH4Cl (aq) 1

602.r m

H kJ mol θ-?=-? 故1.0mol HCl (g)和1.0mol NH 3 (g)同时溶解于水中

NH 3 (g) + HCl (g) = NH4Cl (aq) (i) 的热效应为

17323526021686.(.)(.).r m

H kJ mol θ-?=-+-+-=-? (3) (i)过程的热效应),(),(),(34g HCl H g NH H aq Cl NH H H m f m r m f m

r θ

θθθ?-?-?=? 146.168)3.92()1.46(),(-?-=----?=mol kJ aq Cl NH H m f θ

可求出),(4aq Cl NH H m

f θ

?=-307.0 kJ ?mol -1 (4) 用反应NH 3(g) + HCl(g) = NH 4Cl(aq)减去NH 3(g) + HCl(g) = NH 4Cl(s)得

NH 4Cl(s) = NH 4Cl(aq)

此过程的热效应为14.7)176(6.168-?=--=?mol kJ H m r -θ

,所以NH 4Cl (s)溶解是吸热过程。

(或

1

307031447444NH Cl,aq NH Cl,s ()().(.)

.r m f m f m

H H H kJ mol θθθ

-?=?-?=---=?)

9.解:根据θ

θ

θ

m r m r m r S T H G ???-=有 ???-=-≈-=-≈9.1073004

.95400300

400θ

θθθ

θθm r m r r m r m r r S H G S H G ?????? 可求得 ?????-=??-=?---1

11

1254.145K

mol J S mol kJ H m r m r θθ

10.解:查表得 )(2

1

)()()(22g N g CO g NO g CO +

=+ 1/-?mol kJ H m

f θ

? -110.525 90.25 -393.509 0 11/--??K mol J S m θ

197.674 210.761 213.74 191.61 1/-?mol kJ G m f θ? -137.168 86.55 -394.359 0

所以 ∑?=

?B

m f B m r B H H )(θ

θ

ν= -373.234 kJ ?mol -1

< 0

∑=

?B

m B m r B S S )(θθ

ν= -98.89 J ?mol -1

?K -1 < 0

∑?=

?B

m f B m r B G G )(θ

θ

ν= -343.741 kJ ?mol -1

< 0

从上述数据可看出,此反应在标准状态下可以自发进行。而且,此反应的0<θ

m

r H ?,0<θ

m r S ?,所以低温有利于反应的进行,高温有利于逆反应的自发进行,利用此反应净化汽车尾气中的CO 和NO 是完全可行的。此反应的转换温度为

K S H T m r m r 23.377410

89.98234

.373=3

转换=?--=??-θθ

11. 解:(1) K S H T m r m r 16.284110

388.2047

.580=3

转换=?=??-θθ

(2) K S H T m r m r 21.90310

25.207191

.187=3

转换=?=??-θθ

(3) K S H T m

r m r 15.84010

532.115064

.97=

3

转换=?=

??-θθ

所以,按热力学原理选用反应(3)来炼制金属锡更好一些。

12.解:(1) 查表得 2Al 2O 3 (s) + 3C (s) = 4Al (s) + 3CO 2 (g)

1/-?mol kJ H m f θ

? -1675.7 0 0 -393.509

11/--??K mol J S m θ

50.92 5.740 28.83 213.74 1/-?mol kJ G m f θ? -1582.3 0 0 -394.359

所以 ∑?=

?B

m f B m r B H H )(θ

θ

ν= 2170.873 kJ ?mol -1

∑=B

m B m r B S S )(θ

θν?= 637.48 J ?mol -1?K -1

∑=B

m f B m r B G G )(θθν??= 1981.523 kJ ?mol -1

(2) 查表得 Al 2O 3 (s) + 3CO (s) = 2Al (s) + 3CO 2 (g) 1/-?mol kJ H m

f θ

? -1675.7 -110.525 0 -393.509 11/--??K mol J S m θ

50.92 197.674 28.83 213.74 1/-?mol kJ G m f θ? -1582.3 -137.168 0 -394.359

所以 ∑=B

m f B m

r B H H )(θ

θν??= 826.748 kJ ?mol -1 ∑=B

m B m r B S S )(θ

θν?= 54.938 J ?mol -1?K -1

∑=B

m f B m r B G G )(θ

θν??= 810.727 kJ ?mol -

从上述数据可看出,用焦炭和一氧化碳还原Al 2O 3炼制金属铝的反应在标准态下均不能自发进

行,且二反应的0>θm

r H ?,0>θm r S ?,所以高温有利于正反应的自发进行,低温有利于逆反应的自发进行,二反应的转换温度分别为3405.40K 和15048.75K ,因此用焦炭比用一氧化碳还原Al 2O 3炼制金属铝的实现可能性更大些。

13.解:反应Ni (s) + 4CO (g) ? Ni (CO)4 (l)的

41

460500411051630 [(),](,)(,).(.).r m f m f m f m

H H Ni CO l H Ni s H CO g kJ mol

θθθθ

-?=?-?-?=---?-=-?

41

1

44020299419794195 [(),](,)(,)....r m m m m S S Ni CO l S Ni s S CO g J mol

K

θθθθ--?=--=--?=-??

故由θ

θθm r m r m r S T H G ?-?=?可知

5.2710)5.419(3230.163323)323(13<

?-=?-?--=??-?=?--mol kJ S H G m r m r m r θ

θθ4.1410)5.419(4230.163423)423(3?=?-?--=??-?=?-mo

kJ S H G m r m r m r θθθ所以此反应在323K 、标准态下可自发进行,而在423K 、标准态下不能自发进行,反应能够自发

进行的转向温度为:K S H T m

r m r 6.388105.4190.1633=?--=??-θ

θ

=转向 14. Answer:

(1) The Reaction:

2Al (s) + Fe 2

O 3 (s) ? 2Fe (s) + Al 2O 3 (s)

/(kJ·mol -1) 0 -824.2

0 -1675.7 (data from appendix 6)

(2) The reaction is carried out at constant pressure, so the heat

-34.1 kJ

15. Answer :

(1) CaCl 2 (s) ? Ca 2+ (aq) + 2Cl -(aq)

(2)

.6kJ

16. Answer:

The reaction of the oxidation prograss:

/(kJ·mol -1) -110.525 0 -393.509 (data from appendix 6)

Supposing that the mass of the air is M air and the weight percentage of CO is w CO。The heat

After calculating the .

基础化学李保山第二版8-氧化还原反应习题答案

8 氧化还原反应习题解答(p222-226) 1. 用氧化值法配平下列各氧化还原方程式。 (1)3Cu 2S +22HNO 3 = 6Cu(NO 3)2 +3H 2SO 4 +10NO+8H 2O (2)NH 4NO 2 = N 2 + 2H 2O (3)(NH 4)Cr 2O 7 = N 2 + Cr 2O 3 +4H 2O (4)3As 2S 3 + 28HNO 3+4 H 2O = 6 H 3AsO 4 + 9H 2SO 4 +28 NO (5)K 2Cr 2O 7 + 3H 2S +4 H 2SO 4 = Cr 2(SO 4)3 + 3S + 7H 2O + K 2SO 4 (6)2Na 2S 2O 3 + I 2 = Na 2S 4O 6 + 2NaI (7)2 MnO 4- +3 Mn 2+ +2 H 2O =5 MnO 2 +4 H + (8)4[Co(NH 3)6]2+ + O 2 +2H 2O = 4 [Co(NH 3)6]3+ + 4OH - 2. 用离子-电子法配平下列方程式。(1-11)为酸性介质,(12-14)为碱性介质 (1) Cr 2O 72- + 3H 2O 2 + 8H + = 2 Cr 3+ + 3O 2 +7 H 2O (2) 2 MnO 4- +5 SO 32- +6 H + = 2Mn 2+ + 5 SO 42- +3 H 2O (3) ClO 3- + 6I - + 6H + = Cl - +3 I 2 + 3H 2O (4) 5NaBiO 3(s) + 2Mn 2+ +14 H + = 5Na + +5 Bi 3+ + 2 MnO 4- +7 H 2O (5) H 2S +2 Fe 3+ = S +2Fe 2+ + 2H + (6) 3P 4(s)+20HNO 3(浓)+8 H 2O =12H 3PO 4+20NO (7) 2FeS 2+30HNO 3Fe 2(SO 4)3+30NO 2+H 2SO 4+14H 2O (8) 7PbO 2+2MnBr 2+14HNO 3 7Pb(NO 3)2+2Br 2+2HMnO 4+6H 2O (9) 28HNO 3+3As 2S 3+4H 2O 9H 2SO 4+6H 3AsO 4+28NO (10) As 2S 5+10NO 3-+10H +2H 3AsO 4+10NO 2+5S+2H 2O (11) 2Bi 3++3S 2O 32-+3H 2O Bi 2S 3+3SO 42-+6H + (12) Cl 2 + 2OH -== Cl - + ClO -+ H 2O (13) 2[Cr(OH)4]- + 3H 2O 2 + 2OH -== 2 CrO 42- +8H 2O (14) SO 32- + Cl 2 +2OH -==2 Cl - + SO 42- + H 2O 3. (1)逆向进行 (2) )(0=θ /Sn n θ+24V E E 15.=++S )(=θ /Mg Mg θ-V E E 37.22-=+ )(2.370.15=-θ-θ +θV E E E 52.2=+= ∴正向进行 (3) )1.09(==θ /Br Br θ+-2 V E E )(77.0==θ /Fe e F θ-+ 2+3V E E )(32.0=0.77-1.09=-=θ-θ+θV E E E

基础化学沉淀溶解平衡习题答案

7 沉淀-溶解平衡习题解答(p180-182) 1. 解答:(1)解:AgI (2)解:Mg(OH)2 2. 解答:(1) CaF 2 ? Ca 2+ + 2F - s+0.0010 2s K sp =(s+0.0010)(2s)2≈4?0.0010s 2 (2) Ag 2CrO 4 ? 2Ag + + CrO 42- 2s+0.010 s K θsp =(2s+0.010)2?s ≈0.0102?s 3. 解答: M 2X = 2M + + X 2- X 2-有酸效应: 4. 解答:(1) CaF 2 ? Ca 2+ + 2F - (2) BaSO 4 ? Ba 2+ + SO 42- (3) CuS ? Cu 2+ + S 2- ) L mol (104.1)L mol ()5.077.234104.1(11612 62 ----??=???==s K sp ) L m ol (102.1)L m ol ()32.581105.8(44)2(11113 33 2 ----??=????==?=s s s K sp 1 5111 L mol 102.8L mol 0010.04107.20.00104----??=???= ?= θsp K s 1 82 12 2L mol 100.2010.0100.2010.0---??=?==θ sp K s 19 2 12 2X(H)100.1Ka Ka ][H Ka ][H 1?=++=++α) L (mol 100.14100.1100.44)2(1103 19 493 X(H) sp X(H) sp 'sp 2---??=???=?= ?==?ααθθ θK s K K s s ) L (mol 102.14)10(107.24 )2(1010 8.6101][1133 2 2.1113 2 ) (2 ) (22 .14 2 ) (-----+??=??= ?= ?=?=?+=+=H F sp H F sp a H F K s K s s K H αααθθ) L (mol 104.110101.11010 2.10 .21][1142.210)() (22 .22 ) (24 24 224----+??=??=?=?==?+=+=--- H SO sp H SO sp a H SO K s K s K H αααθθ ) L (mol 102.21010610][][1189.1936)() (29 .192 ) (222 122---++??=??=?=?==++=--- H S sp H S sp a a a H S K s K s K K H K H αααθθ

基础化学第二版(李保山)化学平衡与化学动力学习题解答-学生

第五章 化学反应速率及化学平衡习题 (p111-113)参考答案 1.解答:(1) 在0~2分钟内的平均反应速率为13min dm mol 125.0--??=v (2) 在第2分钟时瞬时速率需通过作图法(如右图)求得 =瞬时v 11min L mol 089.0--?? 2.解答:反应对反应物A 的反应级数为2,对反应物B 的反应级数为1,反应的速率方程为 B 2 A 9c c v = 3.解答:(1)反应对HgCl 2的反应级数为1,对-242O C 的反应级数为2,总反应级数为3; (2) 速率常数是7.6?10-3 mol -2?dm 6?s -1; (3) 当HgCl 2浓度为0.020 mol ? dm -3,-2 42O C 的浓度为0.22 mol ? dm -3时,反应速率为 136s dm m ol 104.7---???=v 4.解答:(1) 即该反应对反应物A 的级数为1,反应对反应物B 的级数为2,故反应总级数为3; (2) 反应的速率系数为 k = 2.0 mol -2 ? dm 6 ? s -1 (3) 反应速率方程:2 B A ))((0.2c c v =;当c A = c B = 0.50 mol?dm -3时,反应速率为: v = 0.25 mol?dm -3?s -1 5.解答: k 227 = 3.9 ? 10-3 dm 3 ? mol -1 ? s -1 6.解答:反应的活化能为E a = 103 kJ? mol -1 7.解答:该反应用I -催化时,其反应速率是无催化剂时的1.88 ?103倍;用酶催化时,其反应速率是无催化剂 时的5.51?108倍。 8.解答:0307.0θ=K 9.解答: 3.25θ=K ; 气态氯原子的平衡分压力为p = 1.33 ?10-3 kPa 10.解答:%50)CO (2=w %50%501)CO (=-=w 11.解答:(1) CH 4的转化率为 ? = 0.47=47% (2) 用尝试发求得CH 4的转化率:? ≈0.83=83%(也可用作 图法求解,如图) 12.解答:8θ3100.4-?=K 13.解答:5θ 251006.6?=K ; 5θ 5001021.7-?=K 14.解答:(1) 03.7θ=K ; (2) c (Br 2) = 0.0043+0.01-x = 0.0126 mol?dm -3; c (Cl 2) = 0.0043-x = 0.0025 mol?dm -3; c (BrCl) = 0.0114+2x = 0.0149 mol?dm -3 (3) 上述结果说明增加平衡系统中反应物的浓度,平衡会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15.解答:反应商5.5416.0θ=<==K J 所以平衡将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反应中将有更多的HI(g)生成。 16.解答:θm r ΔH =- 317 kJ? mol -1 17.解答:4θ1012.2-?=K p Hg = 7.51 kPa 18解答: p A = 58.6 kPa; 平衡时A 的转化率为%6.70,B 的分压力为41.4 kPa 。 19.解答:(1) 68.3θ=K (2) θ84.1K J <==3.68 故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说明水蒸气的加入有利于乙烷裂解。 20.解答:平衡时氨的体积分数为150.0 21.解答:(1)4θ1012.2-?=K ; (2)p Hg = 7.51 kPa ,平衡系统的总压为kPa 3.11; (3) 求得p Hg = 1.46 kPa 22.解答:(1) 1θm r m ol kJ 28.59Δ-?=G 6θ1074.9-?=K (2) θ562.0K J >=, 此时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 23.解答:1θm r mol 180kJ Δ-?=H 11θm r K m ol 184J Δ--??=S 1θm r m ol kJ 0.4Δ-?-=G 65.0θ=K 24.解答:(1) x =1, y =1; (2) 反应总级数2; (3) 反应的速率系数为 k =3.408L ? mol -1? s -1 25.解答:(1) =p =8.74KPa (2) 体系中没有反应物H 2S; (3) p (H 2S)=13.7Pa ;p (H 3N)=8.76KPa (4) 998.03NH =x (5)m min =1.41×10-3g a

基础化学李保山第二版6-酸碱平衡习题答案

6 酸碱平衡习题解答(p148-149) 1. 写出下列物质水溶液的质子条件式。 解:(1) ]OH []HAc []H [-+=+ (2) ]OH []PO [3]HPO [2]PO H []H [342442- ---++++= (3) ]OH []CO []NH []CO H []H [23332--+++=+ (4) ]OH []NH []BO H []CO H [2]HCO []H [333323--++=+++ (5)设NaH 2PO 4浓度为c 1, Na 2HPO 4浓度为c 2。 以-42PO H 为零水准 2342443c ]OH []PO [2]HPO []PO H []H [-++=+---+ 以-24HPO 为零水准 ]OH []PO [c ]PO H [2]PO H []H [3414342---++=-++ 2. (1)解:因为 400 101.0K /c K 20101.0cK 87.8b w 87.8b >÷=>?=-θ θ -θ 所以可用最简式94.487.8b 101.010c K ]OH [--θ-=?== mol·dm -3 pH=14-pOH=14-4.94=9.06 (2)解:因为400101.0K /c K 20101.0cK 26.1a w 26.1a <÷=>?=-θ θ-θ 所以应用近似式:[]H +=[H +]+10-1.26[H +]-0.1×10-1.26=0 解得 [H +]=10-1.29mol·dm -3 pH=1.29 (3)解:因为20101.0K /c K 20101.0cK 35.61a w 25.102a >÷=>?=-θ θ -θ 所以可用最简式30.825.1035.6211010][---+== = θθa a K K H 0mol·dm -3 pH=8.30 (4)解:因为11.010102c K K 202.79 .131a 2 a <θ 01.4102.71a 1010 c K ]H [===--θ+ mol·dm -3 pH=4.01 3.(1)解:此溶液为0.033 mol·dm -3的H 3PO 4与0.033mol·dm -3的NaH 2PO 4混合溶液,因

基础化学第二版李保山10 化学键与分子结构习题解答-学生

10 化学键与分子结构习题 (p324-324) 参考解答 1. 解答: RbCl 属CsCl 晶型; AgCl 属NaCl 晶型; NaI 属NaCl 晶型; CaO 属NaCl 晶型; 2.解答:(1)Ag +;(2)Li +;(3)Be 2+;(4)Cu +;(5)Fe 3+ 3.解答:(1)Si 4+的极化力远大于Na +。所以Na 的卤化物属于离子化合物,而Si 的卤化物则为典型的共价化合物。所以Na 的卤化物的熔点比Si 的卤 化物熔点高。 (2)Na 的卤化物的熔点顺序取决于卤素离子的变形性,而Si 的卤化物的 熔点顺序取决于分子间的范德华力,二者变化顺序正好相反。 4.解答:3cm g 80.6-?=ρ 5.解答:r =1.249o A 6.解答:离子的变形性和极化力都是Zn 2+>Na +,因此ZnS 因离子的极化作用而具 有较强的共价性,在水中的溶解度小,而Na 2S 中离子的极化作用小,属于离子化合物,在水中的溶解度大。 7.解答: H 2O BCl 3 PCl 5 SF 6 PH 3 HCN CO 2 O H B Cl Cl Cl P Cl Cl Cl Cl S F F F F F P H H C N H O C O 8. 答案:CS 2: VP=2 直 线 型 CH 2O :VP=3 三 角 型 CBr 4: VP=4 四面体型 H 3O +: VP=4 三角锥型 NO 2-: VP=3 角型(或V 型) NO 3-: VP=3 三 角 型 SO 42-: VP=4 四面体型 PF 5: VP=5 三角双锥型 PO 43-:VP=4 四面体型 AlF 63-:VP=6 八面体型 SO 3 : VP=3 三 角 型 SO 32-:VP=4 三角锥型 XeF 4 :VP=6 正四边形 BBr 3 :VP=3 三 角 形 PH 3 :VP=4 三角锥型

基础化学李保山第二版4化学热力学基础习题答案(供参考)

4 化学热力学基础习题解答(p87-89) 思考题 1.解:(1) ? 原因见(3) (2) ? 原因见(3) (3) √ 确切地说,应为:恒压过程中,系统的焓变等于恒压反应热。 (4) ? H 是状态函数,任何过程都有?H ,不是只有恒压过程才有?H 。 (5) ? 原因见(7) (6) ? 原因见(7) (7) √ 应为:在某温度和标准压力下,最稳定的纯态单质的标准生成焓等于零。 (8) ? 由于CaCO 3的生成焓为负值,但不是由于它的分解是吸热的。 (9) ? 热化学方程式的系数影响反应的焓变值。 2.解:(1)、(2)、(5)单质的标准生成焓不等于零。 3.解:(1) 不同,因为二反应方程式中各物质前的系数不同; (2) 不同,因为二反应中Br 2的状态不同。 4.解: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应注意: (1) 注明各物质前的计量系数?表明物质的量。 (2) 标明物质所处的状态(l 、g 、s)和晶形;对于溶液中的反应,还要注明物种的浓度,以aq 代表水溶液。 (3) 注明温度。(4) 标明反应热(焓变)。 5. 解:(1) ?S > 0 ; (2) ?S > 0 ; (3) ?S > 0 ; (4) ?S < 0 ; (5) ?S < 0 ; (6) ?S < 0 6. 解:(1) ?S < 0 ; (2) ?S > 0 ; (3) ?S > 0 ; (4) ?S < 0 ; (5) ?S > 0 习题 1.解:(1) ?U = Q + W = 100 – 540 = - 440 J (2) ?U = Q + W = – 100 + 635 = 535 J 2.解:(1) W = – p 外?V = – 100( 0.040 – 0.015 ) = - 2.5 kJ (2) 中间平衡态时,气体的体积为V = 33025.010 200298 314.80.2m p nRT =???= W = – p 外,1?V 1 + (– p 外,2?V 2) = - 200(0.025-0.015) - 100(0.040-0.025) = - 3.5 kJ 3.解:此过程为: )()(22l O H g O H = 解法1: 恒压过程:?H = Q = - 2.26 ? 450 = -1017 kJ ?U = ?H – (?n)RT = -1017 – ( 0 - 18 450 )? 8.314 ? (100 + 273.15) ? 10-3 = -939.4 kJ W = ?U – Q = -939.4 – (-1017) = 77.6 kJ

基础化学李保山第二版9原子结构习题答案

9 原子结构习题解答(p262-265) 思考题: 1. 1862年,尚古多提出了元素的性质就是原子量的变化论点,创造了一个元素螺旋图,初步提出了元素的周期性。1864年,迈尔提出了六元素表,为元素周期表提供了雏形。1865年,纽兰兹将元素按原子量次序排列发现了八音律。1869年,人们已经发现了63种元素,门捷列夫按原子量的大小和元素的化学性质之间的关系列成一张表,这便是他的第一张元素周期表。经过继续努力,1871年他发表了关于周期律的新的论文。文中他修正了1869年发表的元素周期表。在前表中,性质类似的各族是横排,周期是竖排;而在新表中,族是竖排,周期是横排,这样各族元素化学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就更为清晰。同时他将那些当时性质尚不够明确的元素集中在表格的右边,形成了各族元素的副族。在前表中,为尚未发现的元素留下4个空格,而新表中则留下了6个空格。元素周期律,使人类认识到化学元素性质发生变化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把原来认为各种元素之间彼此孤立、互不相关的观点彻底打破了,使化学研究从只限于对无数个别的零星事实作无规律的罗列中摆脱出来,从而奠定了现代化学的基础。 2. 根据电子排布顺序得出,第八周期排布为:8s、5g、6f、7d、8p,s轨道2个电子、p轨道6个电子、d轨道10个电子、f轨道14个电子、g轨道18个电子,总共有50个电子,也就是八周期元素共有50个元素。 3. 在多电子体系中,由于其他电子对某一电子的排斥作用而抵消了一部分核电荷,从而引起有效核电荷的降低,削弱了核电荷对该电子的吸引,这种作用称为屏蔽作用或屏蔽效应。 在原子核附近出现的概率较大的电子,可更多地避免其余电子的屏蔽,受到核的较强的吸引而更靠近核,这种进入原子内部空间的作用叫做钻穿效应。与屏蔽效应相反,外层电子有钻穿效应。外层角量子数小的能级上的电子,如4s电子能钻到近核内层空间运动,这样它受到其他电子的屏蔽作用就小,受核引力就强,因而电子能量降低,造成E(4s)E(n+1)s。当ns和np充满时(共4个轨道,最多容纳8个电子),多余电子不是填入nd,而是首先形成新电子层,填入(n+1)s轨道中,因此最外层电子数不可能超过8个。同理可以解释为什么次外层电子数不超过18个。若最外层是第n层,次外层就是第(n-1)层。由于E(n-1)f>E(n+1)s>Enp,在第(n+1)层出现前,次外层只有(n-1)s、(n-1)p、(n-1)d上有电子,这三个亚层共有9个轨道,最多可容纳18个电子,因此次外层电子数不超过18个。同理,外数第三层电子数小于32个。 7. 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是指元素的得失电子能力的大小,是要通过进行相对比较,才能判断他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金属原子易失电子而变成阳离子,非金属原子易跟电子结合而变成阴离子。元素的原子得失电子的能力与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特别是最外层电子的引力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吸引力的强弱主要与原子的核电荷数、原子半径和原子的电子层结构等有关。 8. Na的价电子结构为2P63S1, Mg的价电子结构为2P63S2. 所以电离一个电子后,Na离子价电子结构符合八隅定律(即与Ne的价电子结构一致)而Mg原子电离一个电子后,价电子结构为3S1,故Na比镁更易电离出一个电子,这也是钠多显正一价的原因.同理,本已经符合八隅定律的钠离子再电离一个电子是很困难的,但是价电子结构为3S1的镁离子可以轻松再电离一个电子.

基础化学第二版习题答案chap5

第五章 难容电解质溶液的沉淀溶解平衡 习题答案 1.何谓沉淀溶解平衡?同物质的量的BaCl 2和H 2SO 4混合溶液中,含有哪些离子?这些离子浓度之间存在着哪些关系? 答:难溶电解质溶解和沉淀速度相等,固体的量和溶液中分子或离子的量不再改变的状态,称为沉淀溶解平衡。 Ba 2+、Cl -、- 24SO 、H +、OH - θsp 242]][SO [Ba K =-+,θw -]][OH [H K =+等 2.活度积、溶度积、离子积之间有何区别与联系? 答:活度积、溶度积指平衡状态下的活度积或浓度积,对给定的难溶电解质其活度积只与温度有关,溶度积不但与温度有关,还和溶液离子强度有关,对于MA 型难溶电解质: (MA)) (A )(M (MA) θ sp θap K K =?-+γγ。离子积指任意状态下的浓度积,其值是任意的。 3.无副反应时,沉淀的溶度积与溶解度有何关系?溶度积小的物质,它的溶解度是否一定小?举例说明。 答:θθsp ) A (M c n m K s n m n m n m += 不同类型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度不能根据溶度积数值大小直接判断。溶度积小的物质,它的溶解度是不一定小,如Ag 2CrO 4与AgCl 。 4.除了沉淀物质本性以外,影响沉淀溶解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除了沉淀物质本性以外,影响沉淀溶解度的主要因素还有:同离子效应、盐效应、酸碱效应、配位效应等。 5.判断下列操作中可能发生的反应和现象并予以解释。 (1)将少量CaCO 3固体放入稀HCl 中。 (2)将少量Mg(OH)2放入NH 4Cl 溶液中。 (3)向少量MnSO 4溶液中加入数滴饱和H 2S 水溶液,再逐滴加入2mol ·L -1的氨水。 (4)向盛少量PbS 固体的试管中,滴入H 2O 2溶液。 (5)向盛少量AgCl 沉淀的试管中,滴入KI 溶液。 (6)向盛少量Cu(OH)2沉淀的试管中,滴入2mol ·L -1NH 3·H 2O 溶液。

基础化学第二版李保山8 氧化还原反应习题解答-学生

第八章氧化还原反应习题 (p222-226) 参考答案 1.解答:(1)3Cu2S +22HNO3 ==6Cu(NO3)2 +3H2SO4 +10NO↑+8H2O (2)NH4NO2 == N2↑+ 2H2O (3)(NH4)2Cr2O7 == N2↑+ Cr2O3 +4H2O (4)3As2S3 + 28HNO3+4 H2O ==6 H3AsO4 + 9H2SO4 +28 NO↑ (5)K2Cr2O7 + 3H2S +4 H2SO4 == Cr2(SO4)3 + 3S↓ + 7H2O + K2SO4 (6)2Na2S2O3 + I2 == Na2S4O6 + 2NaI (7)2 MnO4-+3 Mn2+ +2 H2O ==5 MnO2↓ +4 H+ (8)4[Co(NH3)6]2+ + O2 +2H2O ==4 [Co(NH3)6]3+ + 4OH- 2.解答:(1)Cr2O72- + 3H2O2 + 8H+ ==2 Cr3+ + 3O2↑ +7 H2O (2)2 MnO4- +5 SO32- +6 H+ == 2Mn2+ + 5 SO42- +3 H2O (3)ClO3- + 6I- + 6H+ == Cl- +3 I2 + 3H2O (4)5NaBiO3(s) + 2Mn2+ +14 H+ == 5Na+ +5 Bi3+ + 2 MnO4- +7 H2O (5)H2S +2 Fe3+ ==S +2Fe2+ + 2H+ (6) 3P4(s)+20HNO3(浓)+8 H2O ===12H3PO4+20NO↑ (7) 2FeS2+30HNO3==Fe2(SO4)3+30NO2↑+H2SO4+14H2O (8) 7PbO2+2MnBr2+14HNO3==7Pb(NO3)2+2Br2+2HMnO4+6 H2O (9) 28HNO3+3As2S3+4H2O==9H2SO4+6H3AsO4+28NO↑ (10) As2S5+10NO3-+10H+==2H3AsO4+10NO2↑+5S↓+2 H2O (11) 2Bi3++3S2O32-+3H2O==Bi2S3↓+3SO42-+6H+ (12)Cl2 + 2OH-== Cl- + ClO-+ H2O (13)2[Cr(OH)4]—+ 3H2O2 + 2OH—== 2 CrO42- +8H2O (14)SO32- + Cl2 +2OH-==2 Cl—+ SO42-+ H2O 3.解答:(1)逆向;(2)正向;(3)正向;(4)正向 4.解答:(1)1.55V;(2)1.67V;(3)-0.17V;(4 ) 0.34V;(5)-0.40V;(6)0.56V 5.解答:(1)所以电极反应: (+) Ag++e==Ag (-) Cu2+ +2e== Cu 电池符号: (-) Cu|Cu2+(0.010mol·L-1)||Ag+(0.10 mol·L-1)|Ag (+) 电动势∶ E=0.46V (2)电极反应: (+) MnO2+ 4H++2e== Mn2++ 2H2O (-) Cl2+2e ==2C l- 电池符号: (-) Pt, Cl2(100kPa)|Cl-(12.0 mol·L-1)||Mn2+(1.0 mol·L-1),H+(12.0 mol·L-1)|MnO2(s),Pt (+)

工程化学基础第二版练习题参考答案

浙江大学<<工程化学基础(第二版)>>练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 绪 论 练习题(p 、9) 1、 (1)×; (2)√; (3)×; (4)√。 2、 (1)C 、D;(2)C;(3)B 。 3、 反应进度;ξ; mol 。 4、 两相(不计空气);食盐溶解,冰熔化,为一相;出现AgCl ↓,二相;液相分层,共三相。 5、 两种聚集状态,五个相:Fe(固态,固相1),FeO(固态,固相2),Fe 2O 3(固态,固相3),Fe 3O 4(固态, 固相4),H 2O(g)与H 2(g)(同属气态,一个气相5) 6、 n =(216、5 -180)g / (36、5g · mol -1) = 1、0 mol 7、 设最多能得到x 千克的CaO 与y 千克的 CO 2,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 CaCO 3(s) = CaO(s) + CO 2(g) 摩尔质量/g ·mol -1 100、09 56、08 44、01 物质的量/mol 100095%10009103 ??-. x 56.08×-310 y 4401103.?- 因为n(CaCO 3)=n (CaO)=n (CO 2) 即 100095%10009103??-.= x 56.08×-310=y 4401103 .?- 得 x =m (CaO) =532、38kg y =m (CO 2) =417、72kg 分解时最多能得到532、28kg 的CaO 与417、72kg 的CO 2。 8、 化学反应方程式为3/2H 2+1/2N 2 = NH 3时: 22(H )6mol 4mol 3(H )2n ξν?-===- 22(N )2mol 4mol 1 (N )2 n ξν?-= ==- 33(NH )4mol 4mol 1(NH ) n ξν?= == 化学反应方程式为3H 2+ N 2 = 2NH 3时: 22(H )6mol 2mol 3(H ) n ξν?-===- 22(N )2mol 2mol 1(N ) n ξν?-= ==-

基础化学李保山第二版8 氧化还原反应习题答案

8氧化还原反应习题解答(p222-226) 1. 用氧化值法配平下列各氧化还原方程式。 (1)3Cu 2S +22HNO 3 = 6Cu(NO 3)2 +3H 2SO 4 +10NO+8H 2O (2)NH 4NO 2 = N 2 + 2H 2O (3)(NH 4)Cr 2O 7 = N 2 + Cr 2O 3 +4H 2O (4)3As 2S 3 + 28HNO 3+4 H 2O= 6 H 3AsO 4 + 9H 2SO 4 +28 NO (5)K 2Cr 2O 7 + 3H 2S +4 H 2SO 4 = Cr 2(SO 4)3 + 3S + 7H 2O + K 2SO 4 (6)2Na 2S 2O 3 + I 2 = Na 2S 4O 6 + 2NaI (7)2 MnO 4- +3 Mn 2+ +2 H 2O =5 MnO 2 +4 H + (8)4[Co(NH 3)6]2+ + O 2 +2H 2O = 4 [Co(NH 3)6]3+ + 4OH - 2. 用离子-电子法配平下列方程式。(1-11)为酸性介质,(12-14)为碱性介质 (1) Cr 2O 72- + 3H 2O 2 + 8H + = 2 Cr 3+ + 3O 2 +7 H 2O (2) 2 MnO 4- +5 SO 32- +6 H + = 2Mn 2+ + 5 SO 42- +3 H 2O (3) ClO 3- + 6I - + 6H + = Cl - +3 I 2 + 3H 2O (4) 5NaBiO 3(s) + 2Mn 2++14 H + = 5Na + +5 Bi 3+ + 2 MnO 4- +7 H 2O (5) H 2S +2 Fe 3+ = S +2Fe 2+ + 2H + (6) 3P 4(s)+20HNO 3(浓)+8 H 2O =12H 3PO 4+20NO (7) 2FeS 2+30HNO 3→Fe 2(SO 4)3+30NO 2+H 2SO 4+14H 2O (8) 7PbO 2+2MnBr 2+14HNO 3→7Pb(NO 3)2+2Br 2+2HMnO 4+6H 2O (9) 28HNO 3+3As 2S 3+4H 2O →9H 2SO 4+6H 3AsO 4+28NO (10) As 2S 5+10NO 3-+10H +→2H 3AsO 4+10NO 2+5S+2H 2O (11) 2Bi 3++3S 2O 32-+3H 2O →Bi 2S 3+3SO 42-+6H + (12) Cl 2 + 2OH -== Cl - + ClO -+ H 2O (13) 2[Cr(OH)4]-+ 3H 2O 2 + 2OH -==2 CrO 42- +8H 2O (14) SO 32- + Cl 2 +2OH -==2 Cl - + SO 42- + H 2O 3. (1)逆向进行 (2) )(0=θ /Sn n θ+24V E E 15.=++S )(=θ/Mg Mg θ-V E E 37.22-=+ )(2.370.15=-θ-θ +θV E E E 52.2=+= ∴正向进行 (3))1.09(==θ /Br Br θ+- 2V E E )(77.0==θ /Fe e F θ-+ 2+3V E E )(32.0=0.77-1.09=-=θ-θ+θV E E E

基础化学李保山第二版-分子结构习题标准答案

基础化学李保山第二版-分子结构习题答案

————————————————————————————————作者:————————————————————————————————日期: 2

10 分子结构45 10 分子结构习题解答(p322-325) 思考题 1. Na和Cl、F之间,K和Cl、F之间能形成离子化合物。 2. 答案: Be2+ 2电子构型;Ca2+8电子构型;Fe3+9~17电子构型; Cu+ 18电子构型;Sn2+18+2电子构型;Pb4+18电子构型; O2-8电子构型。 3.答案:S2->K+>Na+>Mg2+ 4. Sn4+ >Fe2+ >Sn2+ >Sr2+>Ba2+ 5. S2->O2->F->Cu+ >Na+ 6. (1)半径比规则可以用来判断离子晶体的晶格类型。晶格能可以用来衡量离子键的强弱。 (2)离子极化的结果使原来的离子键向共价键方向过渡。 (3)18电子构型的正离子极化率较强;18电子构型的负离子变形性较强。 7. 答案:原子轨道的角度分布方向是一定的,共价键的形成遵循最大重叠原则,所以只能在建轴方向上才能形成稳定的共价键,因而共价键具有方向性; 每个原子的未成对电子数时一定的,有几个未成对电子就可以形成几个共用电子对,所以共 价键具有饱和性。 8. (1)由两个相同或不相同的原子轨道沿轨道对称轴方向相互重叠而形成的共价键(头碰头),叫做σ键。当两个原子的轨道从垂直于成键原子的核间连线的方向接近,发生电子云重叠而成键(肩并肩),这样形成的共价键称为π键。 (2)单键:在价键理论中,两个原子之间如只有一对共用电子,形成的化学键称为单键。 单电子键:在分子轨道理论中,只有一个电子填入分子轨道形成的化学键称为单电子共价键。 (3)同类型的杂化轨道可分为等性杂化和不等性杂化两种。如果原子轨道杂化后形成的杂化轨道是等同的,这种杂化叫做等性杂化。如果原子轨道杂化后形成的杂化轨道中有一条或几条被孤对电子所占据,使得杂化轨道之间的夹角改变,这种由于孤对电子的存在而造成杂化轨道不完全等同的杂化,叫做不等性杂化。 9. (1)BF3键角大,因为BF3中B的价电子结构为2s22p1,形成分子时,进行sp2杂化,三个sp2杂化轨道分别与三个F原子的p轨道成键,故BF3分子为平面三角形,键角为120度。PF3中,磷原子有一对孤对电子。孤对电子与单键之间的斥力使它们的分子构型为三角锥形。因此BF3键角大。(2)NH3比PH3的键角大是因为P的电负性较N小,PH3中的成键电子云比NH3中的更偏向于H,同时P-H键长比N-H键长大,这样导致PH3中成键电子对之间的斥力减小,孤对电子对成键电子的斥力使H-P-H键角更小。 (3)NH3的键角大,因为在NH3中成键的电子对都靠近电负性较大的氮原子一边,在氮原子处成键电子的相互排斥较强。但是,在NCl3中成键的电子对都被拉向电负性较大的氯原子一边(“远离”中心原子),在氮原子处成键电子的相互排斥较弱. 10. CO2中,先有一个2s电子受到激发而进入空的2p z轨道中,形成2s2p x2p y2p z中各有一个电子的激发态电子构型,然后2s2p x两条轨道杂化形成两条sp杂化轨道。这两条轨道再分别去与氧各成一个σ键(头碰头重叠),如O-C-O结构。此时C原子还有两个未参加成键的p轨道,分别与O的p轨道从侧面重叠各形成一个π键,两个π键分布于C的两侧,且所在平面互相垂直。 45

工程化学基础(第二版)习题解答

<<工程化学基础(第二版)>>练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 绪 论 练习题(p.9) 1. (1)×; (2)√; (3)×; (4)√。 2. (1)C 、D ;(2)C ;(3)B 。 3. 反应进度;ξ; mol 。 4. 两相(不计空气);食盐溶解,冰熔化,为一相;出现AgCl ↓,二相;液相分层,共三 相。 5. 两种聚集状态,五个相:Fe (固态,固相1),FeO (固态,固相2),Fe 2O 3(固态,固 相3),Fe 3O 4(固态,固相4),H 2O (g )和H 2(g )(同属气态,一个气相5) 6. n =(216.5 -180)g / (36.5g · mol -1) = 1.0 mol 7. 设最多能得到x 千克的CaO 和y 千克的 CO 2,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 CaCO 3(s) = CaO(s) + CO 2(g) 摩尔质量/g ·mol -1 100.09 56.08 44.01 物质的量/mol 100095%10009103 ??-. x 56.08×-310 y 4401103.?- 因为n(CaCO 3)=n (CaO)=n (CO 2) 即 100095%10009103??-.= x 56.08×-310=y 4401103 .?- 得 x =m (CaO) =532.38kg y =m (CO 2) =417.72kg 分解时最多能得到532.28kg 的CaO 和417.72kg 的CO 2。 8. 化学反应方程式为3/2H 2+1/2N 2 = NH 3时: 22(H )6mol 4mol 3(H )n ξν?-===- 22(N )2mol 4mol 1(N )n ξν?-= ==- 33(NH )4mol 4mol 1(NH ) n ξν?= == 化学反应方程式为3H 2+ N 2 = 2NH 3时: 22(H )6mol 2mol 3(H ) n ξν?-= ==-

基础化学李保山第二版10-分子结构习题答案

10 分子结构习题解答(p322-325) 思考题 1. Na和Cl、F之间,K和Cl、F之间能形成离子化合物。 2. 答案: Be2+ 2电子构型;Ca2+8电子构型;Fe3+9~17电子构型; Cu+ 18电子构型;Sn2+18+2电子构型;Pb4+18电子构型; O2-8电子构型。 3.答案:S2->K+>Na+>Mg2+ 4. Sn4+ >Fe2+ >Sn2+ >Sr2+>Ba2+ 5. S2->O2->F->Cu+ >Na+ 6. (1)半径比规则可以用来判断离子晶体的晶格类型。晶格能可以用来衡量离子键的强弱。 (2)离子极化的结果使原来的离子键向共价键方向过渡。 (3)18电子构型的正离子极化率较强;18电子构型的负离子变形性较强。 7. 答案:原子轨道的角度分布方向是一定的,共价键的形成遵循最大重叠原则,所以只能在建轴方向上才能形成稳定的共价键,因而共价键具有方向性; 每个原子的未成对电子数时一定的,有几个未成对电子就可以形成几个共用电子对,所以共 价键具有饱和性。 8. (1)由两个相同或不相同的原子轨道沿轨道对称轴方向相互重叠而形成的共价键(头碰头),叫做σ键。当两个原子的轨道从垂直于成键原子的核间连线的方向接近,发生电子云重叠而成键(肩并肩),这样形成的共价键称为π键。 (2)单键:在价键理论中,两个原子之间如只有一对共用电子,形成的化学键称为单键。 单电子键:在分子轨道理论中,只有一个电子填入分子轨道形成的化学键称为单电子共价键。 (3)同类型的杂化轨道可分为等性杂化和不等性杂化两种。如果原子轨道杂化后形成的杂化轨道是等同的,这种杂化叫做等性杂化。如果原子轨道杂化后形成的杂化轨道中有一条或几条被孤对电子所占据,使得杂化轨道之间的夹角改变,这种由于孤对电子的存在而造成杂化轨道不完全等同的杂化,叫做不等性杂化。 9. (1)BF3键角大,因为BF3中B的价电子结构为2s22p1,形成分子时,进行sp2杂化,三个sp2杂化轨道分别与三个F原子的p轨道成键,故BF3分子为平面三角形,键角为120度。PF3中,磷原子有一对孤对电子。孤对电子与单键之间的斥力使它们的分子构型为三角锥形。因此BF3键角大。(2)NH3比PH3的键角大是因为P的电负性较N小,PH3中的成键电子云比NH3中的更偏向于H,同时P-H键长比N-H键长大,这样导致PH3中成键电子对之间的斥力减小,孤对电子对成键电子的斥力使H-P-H键角更小。 (3)NH3的键角大,因为在NH3中成键的电子对都靠近电负性较大的氮原子一边,在氮原子处成键电子的相互排斥较强。但是,在NCl3中成键的电子对都被拉向电负性较大的氯原子一边(“远离”中心原子),在氮原子处成键电子的相互排斥较弱. 10. CO2中,先有一个2s电子受到激发而进入空的2p z轨道中,形成2s2p x2p y2p z中各有一个电子的激发态电子构型,然后2s2p x两条轨道杂化形成两条sp杂化轨道。这两条轨道再分别去与氧各成一个σ键(头碰头重叠),如O-C-O结构。此时C原子还有两个未参加成键的p轨道,分别与O的p轨道从侧面重叠各形成一个π键,两个π键分布于C的两侧,且所在平面互相垂直。 BBr3中,先有一个2s电子受到激发而进入空的2p y,形成sp2杂化轨道。这三条轨道再分别去

基础化学第二版习题标准答案chap

基础化学第二版习题答案chap

————————————————————————————————作者:————————————————————————————————日期:

第五章 难容电解质溶液的沉淀溶解平衡 习题答案 1.何谓沉淀溶解平衡?同物质的量的BaCl 2和H 2SO 4混合溶液中,含有哪些离子?这些离子浓度之间存在着哪些关系? 答:难溶电解质溶解和沉淀速度相等,固体的量和溶液中分子或离子的量不再改变的状态,称为沉淀溶解平衡。 Ba 2+、Cl -、- 24SO 、H +、OH - θsp 242]][SO [B a K =-+,θw -]][OH [H K =+等 2.活度积、溶度积、离子积之间有何区别与联系? 答:活度积、溶度积指平衡状态下的活度积或浓度积,对给定的难溶电解质其活度积只与温度有关,溶度积不但与温度有关,还和溶液离子强度有关,对于MA 型难溶电解质: (MA)) (A )(M (MA) θ sp θap K K =?-+γγ。离子积指任意状态下的浓度积,其值是任意的。 3.无副反应时,沉淀的溶度积与溶解度有何关系?溶度积小的物质,它的溶解度是否一定小?举例说明。 答:θθsp ) A (M c n m K s n m n m n m += 不同类型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度不能根据溶度积数值大小直接判断。溶度积小的物质,它的溶解度是不一定小,如Ag 2CrO 4与AgCl 。 4.除了沉淀物质本性以外,影响沉淀溶解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除了沉淀物质本性以外,影响沉淀溶解度的主要因素还有:同离子效应、盐效应、酸碱效应、配位效应等。 5.判断下列操作中可能发生的反应和现象并予以解释。 (1)将少量CaCO 3固体放入稀HCl 中。 (2)将少量Mg(OH)2放入NH 4Cl 溶液中。 (3)向少量MnSO 4溶液中加入数滴饱和H 2S 水溶液,再逐滴加入2mol ·L -1的氨水。 (4)向盛少量PbS 固体的试管中,滴入H 2O 2溶液。 (5)向盛少量AgCl 沉淀的试管中,滴入KI 溶液。 (6)向盛少量Cu(OH)2沉淀的试管中,滴入2mol ·L -1NH 3·H 2O 溶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