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嫔妃等级

古代后宫妃子等级[分享]后宫妃子的等级与侍寝

嫔妃等级
皇后
正一品:
贵妃、淑妃、贤妃、德妃
从一品:
夫人
正二品:

从二品:
昭仪、昭媛、昭容、淑仪、淑媛、淑容、修仪、修媛、修容
正三品:
贵嫔
从三品:
婕妤
正四品:
容华
从四品:
婉仪、芳仪、芬仪、德仪、顺仪
正五品:

从五品:
小仪、小媛、良媛、良娣
正六品:
贵人
从六品:
才人、美人
正七品:
常在、娘子
从七品:
选侍
正八品:
采女
从八品:
更衣
宫女、姑姑无数

后宫嫔妃以正九品以上正二品以下,宫女、太监,太医,大臣和侍卫都要称其为小主
比如“XX小主吉祥”“恭迎XX小主”“XX小主慢走”“恭送XX小主”.
而正二品以上要称娘娘:
“(赐号,职位名)吉祥”“恭送(赐号,职位名)”


简述:
明朝的后宫等级除皇后外,还有皇贵妃、贵妃、妃、嫔、贵人、才人、选侍、淑女等级别。明代后宫诸妃称号为:贤、淑、庄、敬、惠、顺、康、宁,也有贵妃,位在诸妃之上。后妃以下,杂置宫嫔,而间以婕妤、昭仪、贵人、美人等名号。嘉靖十年(1531年)仿古礼册立九嫔:德嫔、贤嫔、庄嫔、丽嫔、惠嫔、安嫔、和嫔、僖嫔、康嫔,位在妃下。明朝中后期还出现了妃嫔中最高的等级——皇贵妃,皇贵妃这一称号最早出现是在明宪宗时期,明宪宗成化皇帝朱见深的宠妃万贵妃死后被追谥为:恭肃端慎荣靖皇贵妃,而皇贵妃正式作为妃嫔的封号则是在明神宗时期,神宗万历皇帝朱翊钧的宠妃郑贵妃生皇三子后晋升为皇贵妃。

嫔妃侍寝
翻牌
嫔妃进御之事,是内廷的一件要务,如在外廷皇帝上朝一样重要。对于
皇帝来说,后者可以免去,而前者一日不可或缺。后宫有专人负责办理、记
录寝妃进御之事。
明代,文书房宦官负责记录皇帝每晚寝宿所在及所幸宫嫔名字。女官彤
史,负责记录后妃宫女被幸於皇帝的寝所。看来,明代是双重记录,宦官与
女官,各根据皇帝、后妃宫女的形迹,分别记录。

明代后宫,每日天渐黑时,嫔妃所住的宫门前,都挂起两只红纱笼灯。
皇帝临幸某宫,则该宫门上的灯卸下来,表示皇帝已选定寝宿的地方。于是,
负责巡街的宦官,传令其他各宫均卸灯寝息。失意的嫔妃们只得灭掉希求宠
幸的红纱笼,明晚再重新挂上。

明代皇帝第一次临幸嫔妃的住所,要铺宫,由宦官将房间装饰一新,该
承幸的妃子也要有相应的装饰。

皇帝临幸之所照例焚香,香气异常,其用意有宫词道出“参于鼻观气非清,脉脉遗芳媚寝情。雨迹云踪易

牵引,莫容轻露上空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