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江技师学院校本教材开发管理办法

牡丹江技师学院校本教材开发管理办法
牡丹江技师学院校本教材开发管理办法

牡丹江市高级技工学校校本教材开发管理办法

校本教材建设工作是职业学校专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现学校办学特色和优势的关键标志。规范学校校本教材的编写工作,提高我校校本教材建设质量,有组织、有计划地实施校本教材的审批、组织、编写和管理工作,不断提升我学校本教材开发的水平,特制定本办法。

一、编写范围和依据

校本教材开发要以《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意见》【2010年9号】文件精神)为依据,采用“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编写模式。以工作内容为主线,以工作任务为引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精简理论,突出核心技能与实操能力,使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充分体现“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思想,以培养应用型、技术型、革新型人才为目标的教材体系。

1.计划规定开设的课程,没有合适的公开出版发行的教材。

2.校批准立项进行课程改革所需的学校规划教材、编著或专著。

3.特色的教学参考书,实践、实验指导书及音像教材。

4.省优秀教材立项教材;体现我校学科优势,有较高学术水平、处于国内或区域领先地位的教材;反映我校教学改革成果,具有我校办学优势和特色,或是在新兴学科、新办专业中起填补空白作用。

5.专业主干课程、重点课程、使用面较广的专业课程以及公共必修课程的教材;使用面较广、适用性较强的CAI课件与网络教材。

二、教材编写的组织运作原则

教材要坚持“专业优势互补、主编竞争挂帅、教材特点突出、配套内容完善、组织企业参与”的原则,真正为专业教学和人才培养提供适用、好用的精品教材。

1.我校教师,准备编写校本教材的,首先制定出教材编写计划和编写大纲,填报《校本教材编写立项申请书》,报系部讨论批准,提出编写意见,并将研究通过的教材选题编制成教材建设规划报送科研处。

2.处根据国内现有已出版的教材情况(国家级规划教材),将各专业部上报的校本教材筛选后,编制出学校校本教材规划和年度执行计划,报送学校教学校长审批。

3.校教学校长根据全校课程建设总体规划、教学任务和教学改革以及经费预算等情况对学校校本教材规划和年度执行计划进行审批,

批准后的校本教材规划由教务处组织实施。为了保证教材质量,在教材审核时,将邀请业内权威专家为教材把关。

三、对参编部门和有关编者的要求

1.参编部门主要为四系一部。学院四大品牌专业所属教研室重点研究一体化教材开发问题;其他教研室从实际出发,可编写项目引领式或模块式教材。同时,为了使编写教材具有更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应吸纳行业内的优秀企业一线人员参加编写工作。

2.凡申报主编的教师,必须具备以下条件:①中级及以上职称;

②从事本岗位工作5年以上;③参编过其他著作;④具有较强的组织和协调能力;⑤能配备多媒体课件。有企业实际工作经历及“双师型”教师优先考虑。

3.教材编写团队的配备,采用主编负责制,主编可独立完成教材编写工作。也可由主编牵头,组织编写团队。副主编可选1~2人,参编可选2~4人,主编有选择副主编、参编的权利。每个编写团队至少吸纳1名企业一线人员参加。

四、审稿和出版

1.教材完稿后,报学校科研处负责组织审稿。

2.主审人按校本教材的编写要求对教材进行审核,并提出审核意见。主编应按主审人的意见对书稿进行修改。

3.教材评审委员会和全院担任本课程及相关课程的优秀教师组成审核组负责审稿。最终审核修订完善的校本教材,由教务处组织进行结题验收,验收通过方能付印刷和使用。

附件1:立项申报书

附件2:教材评审委员会名单

附件3:校本教材评估报告书

牡丹江市高级技工学校科研处

二O一一年三月十五日

附件1 立项申报书

牡丹江市高级技工学校本教材

立项申报书

教材名称:

申请人姓名:

申请日期:

填写说明

一、填写本表前请仔细阅读学校校本教材开发方案。本表空间如不够,填表人可另行加页。

二、请申报主编的老师认真填写本表各项。

三、“系部意见”档,系部主任须签字,方便编者后期开展工作。

四、立项申报书填写好后,请发送至牡丹江市高级技工学校教科研专用邮箱。e-mail: jky6580306@https://www.360docs.net/doc/b418896419.html,

五、如有任何不明事项,请与教科研组联系。联系方式见本页下方。

联系人:杨常红 6580306 王丽君 6580335

卢楠6580353

校本教材立项申请表一、参编人员基本信息

小学校本课程管理办法

小学校本课程管理办法 为了进一步落实国家课程计划,彰显小学办学特色,实现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创新发展的办学目标,学校根据学生需求和师资情况开发了一些校本课程供学生与家长选择。 一、学生报名 1.每学年初,发放“校本课程活动报名表”,学生参照“校本课程开设计划”自愿报名,每名学生至少选报一项。 2.报名时实行双向选择,学校尽量满足学生的第一志愿,但受班额限制,所有学生须服从学校调整。 3. 校本课程活动不收取任何费用,学生需自备学习材料。 二、活动时间 活动时间为每周四下午第二节课 三、授课或协助管理要求 1. 应提高认识,增强职业道德,爱护、关心学生,平等对待每位学生。 2. 授课老师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学习专业知识,自觉提高业务能力。本着对家长和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努力让学生每人都学有所得。 3. 要提高纪律观念和时间观念,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得私自更改校本课程活动时间。遇特殊情况要提前请假。 4. 授课老师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提前制订学期计划,认真准备并上好每一节课。课程内容设计应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内容有趣味,能吸引学生。 5. 加强管理,每次活动前要做好点名工作,人数始终相对一致,并做好缺课记录。对学生要严格,要求不迟到,不早退,有事要请假。 6. 安全第一,带学生开展活动时要组织好,考虑到各种安全因素。 7. 不得私自给学生统一购买学习资料和活动材料等。 8. 要教育学生爱护活动教室的物品,保持环境卫生。 四、检查安排

开学初,将所开设的校本课程分成两个大组,原则上每学期安排4位校领导分成两个检查组,分上半学期与下半学期进行每周督查。教科室每周进行巡查。 检查组督查内容: 1.检查记录每次活动的各班级生数,了解缺课学生情况,若无故缺课,应及时通知班主任。 2.检查并记录每位授课教师的上课或协助管理老师的情况,并作出相应评价,打出相应等第。 3.可随机抽查授课教师的课前准备、活动方案等。 学期末,四个检查组分组对授课教师进行考核,收取检查活动记录等相应资料,并打出相应分数,作为最后校本课程考核的主要依据。 五、成果展示 每学期成果展示分两块进行:一是过程性活动展示;二是学期末汇报展示。 (1)过程性活动展示,要求授课老师或协助老师每月月底上传学生在一个月学习期间的相关学习、活动的照片或者开展的一些活动方案等过程性资料。【每个月直接上传学校网站】 (2)学期末汇报展示,要求在每学期最后一次活动时,组织学生进行一次学习成果汇报与展示。汇报形式由授课教师自行设计和安排。 六、考核办法 每学期考核分两块:(1)最后一次校本课程活动时,检查组将根据授课教师上交的“活动记录本”和相关材料情况,以及对授课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量化打分,得出相应考核分数。(2)对每月月底上传的过程性活动资料,由教科室分月进行统计,并根据质量进行打分。 最终积分计算方式:检查组考核分数占60%,过程性积分占40%,两方面的合计分数为最终积分。由学校根据最终积分评出教学质量奖。

小学校本课程管理制度

小学校本课程管理制度 校本课程是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校本课程开发,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有利于培养学生个性,发挥教师特长,办出学校特色.为了全面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 精神,促进我校校本课程的研究、开发和管理,特制定此管理制度.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刚要》精神,坚持以学生的发 展为本,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优化课程结构,充分利用学校和社会的课 程资源,进一步调动学校自主开发课程和自主管理课程的积极性,逐步形成适应地方、学校和学生特殊需要的、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课程 体系. 二、管理原则 1、以学生发展为本,学校课程的研究与开发活动必须认真考虑学 生的需要、兴趣与经验,一切从学生的健康发展出发; 2、充分发挥校本课程对学生发展的不同价值作用,体现学校办学特色; 3、校本课程的教学要重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尽可能的采用合作、参与、探究和体验等有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学习方式; 三、课程开发 在校本课程开发中,教师要确立“针对校本,面向课程,凸显个性,动态发展”的目标. “针对校本”, 就是要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针对缺陷,发挥优势,挖掘资源,组织人员,在学校中开发课程.

就要认真做好涉及校本课程开发的环境分析、课程“面向课程”, 目标设置、课程组织、课程试验和课程评价五个部分工作,加强三个环节的研究,即确定开设的科目;形成校本课程的指向;制定校本课 程开发、实施、评价的计划. 就要在课程开发时,把张扬学生个性,体现老师个性和“凸显个性”, 强化课程个性有机的结合起来. 就是说校本课程是动态发展的,好的课程不断完善,新“动态发展”, 的课程不断加入,一些不受学生欢迎或准本不足、教学效果不好的课 程将被淘汰. 四、课程实施 1、经学校审核同意开设的校本课程,由学校在第二周将拟开设课程目录会同年级组向全体学生公布. 2、教研组长负责安排校本课程教学任务.拟开设的校本课程原则上由申请该课程的教师本人承担,特殊情况也可由教研组统筹安排. 3、教师在接到校本课程开设任务通知后,应认真做好上课准备.待学生选课结束后,由学校正式下发开课通知.原则上每门课程应有10人以上学生选课才准予开课,特殊情况由学校与开课教师商定. 五、教师管理 1、接到学校开课通知的教师应按要求到指定教室上课,做好学生出勤登记. 2、教师按照课程教学进度计划组织教学,在教学中应认真听取学生意见,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学计划作出适当修改. 3、教师做好所开设课程的学生成绩考核工作,在校本课程结束后把学生考核登记册、学生成绩册交到学校归档. 4、开设校本课程的教师应自编讲义,写出教案(课件).

校本教材编写管理办法

洛阳铁路信息工程学校 校本教材开发管理办法 。 一、指导思想 为了实现学生听得懂、就业用得上,职业能力有提高”的教育教学改革目标、规范学校的校本教材开发工作、不断提升我校校本教材开发的水平,特制定本办法 校本教材的开发应以全面的素质教育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为主线。校本教材的开发要适应教育教学的需要,培养和造就适应企业一线需要的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 在开发校本教材上,要充分考虑我校专业方向(服务工程单位、面向一线)的特点,根据学校制定的教学实施计划和课程概要、课程大纲的要求,结合行业职业资格标准和学校现有的教学设施和设备进行编写。 二、组织机构 学校成立教材编审委员会,对全校的校本教材进行规划和批准编印工作,具体组织机构如下: 主任:主管教学副校长 副主任:教务科长、教育技术中心主任 委员:教务科副科长及教研室主任 三、开发原则

立足以职业素质为基础,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以职业技能为重点,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1、需求性原则编写培训应首先做好需求调研,根据调研的情况,合理设置培训课程,精选培训内容,使培训更加贴近课改现实,贴近教学实际,贴近岗位需求,以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模块化原则培训宜采用模块化设置,模块中的内容不必求全求大,应求精求实,形成菜单式的培训课程。 3、开放性原则培训编写是个动态过程,所设置的课程、培训内容需要根据专业教学的实际情况,定期进行调整更新,适时反应行业发展、职业学校教育教学的发展新形势,体现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的新要求。 四、校本教材编写的要求 1、学生听得懂。教材编写要充分适应学生的学习基础,要让多学生能听得懂,学得会。针对生源差异和不同专业培养目标的不同,精选基本教学内容,理论内容减少推理,论证,增加实例分析,突出理论应用,教材在内容丰富充实的基础上,以深入浅出,表述精练,突出重点,举例翔实而不繁杂,通俗易懂,便于教学,篇幅适当(理论教学每学时为3000字左右)为目标。增强可读性和趣味性。 2、就业用得上。注重实践性,打破原有的学科体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教材深度取决于素质提高和就业施工现场

校本课程管理措施教学内容

响水中心校乡村学校少年宫校本课程管理措施 公主岭市响水镇中心小学校

一、指导思想 以新一轮课程改革“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从学校实际状况和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构建学校办学特色,打造“个性化”学校形象,发展学生特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适应社会进步,科教发展,教育改革的客观要求。 二、开发目标 1、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培养一批复合型、科研型的教师。 2、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完善的能力。 3、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使学生热爱生活,有个性、适应社会。 三、开发原则 1、自主性原则:尊重学生主体性地位,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多给学生创造想象空间。 2、自愿性原则:尊重学生的意愿,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3、灵活性原则:教学内容、方法以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4、开放性原则:体现目标的多元性,内容的广泛性,时间空间的广域性,评价的差异性。 5、实效性原则:以师资实际情况为基础,结合学生实际开发课程,保证课程的实效。 四、校本课程的开发内容及责任人

通过教师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确定课题及内容,申报学校领导小组审定,学校再根据申报内容,进行归类统计,明确责任人。校本教材应为资料包形式,以活动形式为主,力争编写为知识册。教师应从以下五个渠道挖掘教材资源, 1、自编教材; 2、选编教材; 3、选用优秀教材; 4、拓宽现有教材; 5、挖掘社区资源。 五、校本课程的开发步骤 (一)建立领导机构:校本课程开发小组。 (二)前期论证 1、利用现有资源,征集教师意见,确定校本课程的具体内容。 2、将开发的课程纲拿到学生及家长中征求意见,看所开课程学生家长是否意愿。 (三)培训师资 1、校本课程理论。内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校本课程研究。培训方式:讲座、研讨。 2、教师专业知识培训。学校对全体教师进行相关专业知识培训。 (四)撰写课程纲要。课程纲要阐明以下几方面内容: 1、课程目标:(全面、恰当、清晰地阐述课程涉及的目标与学习水平) 2、课程内容或活动安排 3、课程实施:(包括方法、组织形式、课时安排、场地、设备、班组规模等) 4、课程评价:(主要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涉及评定方式、记分方式、成绩

校本课程实施措施

校本课程实施措施 东港六中

东港六中校本课程实施措施 一、健全组织机构,明确部门及人员职责 1、领导小组工作职能,主要职能是审议决定校本课程开发项目,形成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同时负责课程教材建设、教师培训、教学指导、监控与评价,承担校本课程的日常管理工作。。 2、审核组工作职能,负责在现有基础上,完善已有成熟课程设计,开发新课程。知识与技能的指导。 3、课程研发小组工作职能,负责在现有基础上,完善已有成熟课程设计,开发新课程,以及根据学校的整体安排做好校本课程实施的各项业务工作。 二、建立相关制度,确保校本课程实施 1、审议制度 ①学校全体教师均有权参加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骨干教师及青年教师要积极参与。在学校进行动员与培训后,可以自主申报。 ②教师在接受专门培训的基础上,将《教学设计》和《课程纲要》等相关资料上交学校校本课程领导小组会审。学校校本课程领导小组在进行全面、综合分析和评审后,决定开发科目及实施的人员。 2、管理、监控、督导制度

①建立计划、总结交流制。凡承担校本课程的教师在教学处及教研组的指导下,针对自己所开发的校本课程实际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学期计划,组织集体交流、互相借鉴;学期末教师进行全面总结。 ②教导处每学期要安排专题督导,监控、指导教师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具体工作情况,做出科学的评价。开课情况将在评选优秀教研组与备课组时做重要参考。 ③每学期必检查项目有教学计划、教案、课堂教学、评价成绩、学生满意率等。教师必须严格按照课程表上课,按照教学常规进行教学。 3、激励制度 ①有校本课程教师的工作考核纳入到日常考核与期未考核之中。 ②有关校本课程的相关资料学校给予优先办理。 ③担任校本课程的教师, 参加评优、评先、晋级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 ④作为评选校级骨干教师和优秀课的优先条件。 4. 经费保障制度 ①学校进一步加强图书馆和专用教室的建设,添置教师用书,合理配置教学设备。 ②教师在课程开发与实施过程中必需使用的费用有权申报(写书面使用申请)。得到校本课程领导小组的审核批准后,必须专项使用。

校本课程管理制度及评价表

第一章校本课程管理总则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是“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加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为了切实有效地履行课程管理的责权,落实国家基础教育课程管理政策,提高学校课程的整体质量,促进全体学生主动的发展,提高教师的课程意识,根据《纲要》的精神,特制定《同济初级中学校本课程建设管理制度》。 一、校本课程的含义 (一)校本课程是学校依据教育特点、社会需求和学生实际情况,按照以人为本及素质教育的现代教育理念而自行开发的课程。 “校本”的含义:其来自英语“school-base”。大意为“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它包含三方面含义:一是为了学校,二是在学校中,三是基于学校。 (二)校本课程是通过学校的领导和教师的共同努力,根据学校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充分挖掘学校及其周边环境的教育资源,以学校自身力量为主来进行的课程。 二、校本课程开设的目的 (一)落实国家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执行国家的课程文件,确保课程计划与课程标准的严肃性。 (二)结合学校的实际,协调学校各类课程关系,优化学校课程结构,提高学校课程的适应性。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独立或合作开发的特色的课程。 (三)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校培养目标及课程资源状况,组织教师广泛地利用本校和社区的课程资源,合理地组织教师,有效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提供适当的培训,给予教师参与开发课程的机会。 (四)确保学生享有必要的课程管理的权利,创造机会使得学生能够在一定的范围与程度内参与课程决策与教学活动。 (五)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需要,实施各得其所的教育。 三、校本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 (一)针对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结合学校的传统和优势,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的课程资源,自主开发和使用。全面开展课程教材改革的实验,使素质教育的思想真正落实到教育的实践中,使二期课改理念的实施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二)传承文化,建设具有民族特色的校本课程,结合中国的历史文化,贯穿古今中外,将校本课程与学科紧密结合。 四、校本课程建设管理的主要任务

校本课程开发及管理制度

校本课程开发及管理制度 校本课程是学校充分利用当地和学校的课程资源组织教师进行开发的课程。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共同构成普通高中学校新课程的有机整体。它的开发主体是教师,可以是由同一学校或不同学校教师组成的开发小组。教师也可以与校外专家合作,但不能由专家编教材,而是由教师教教材。 1.校本课程的开发 〔1〕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原则: 1.协调性原则。与国家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保持一致,是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必要补充。 2.灵活性原则。内容灵活多样,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注意发展学生个性,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3.实际性原则。富有地方特色,服务学生的成长和地方的建设与发展。 4.时代性原则。关注科技、文化态势及社会时政热点,引导学生紧贴生活。 〔2〕校本课程开发的步骤 1.根据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与课程结构,制定《校本课程开发指南》。对教师进行培训,让教师自主申报课程。 2.校本课程开发小组进行乡情、校情研究分析,主要涉及评估学生的需要,分析学校与社区的课程资源,掌握可利用的教育资源。 3.校本课程开发小组制定课程建设总体方案,包括教学目标的确定、内容的选择与组织、实施的程序与评价的方式的制定、班级规模等。 4.学校课程审议委员会对教师申报的学校课程项目进行审议,包括课程目标是否与学校的总体目标一致,课程内容的难易度是否合理,课程内容是否与国家、地方课程内容互为补充互相促进,评估课程与学生、学校及社区的发展需要的影响,教师是否胜任。 5. 审议通过后,学校课程委员会将其编入《学生选修课程目录与课程介绍》。学生根据自己的志愿选课,选课人数达到一定的数量后,才准许开课。 6.理论反思,不断完善。校本课程开发小组应对课程实施全过程做好记录,特别要注意问题的生成,反思问题产生的原因,以便对课程内容及活动方式做进一步的修订,使课程逐步完善。

校本课程管理制度

校本课程管理制度 一、校本课程开发实施制度 (一)、成立开发校本课程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分工、责任到人。(二)、校本课程由学生、家长、社会、教师、学校共同确定,学校、教师是校本课程的主要实施者。校长是主要责任人和管理者。校本课程开发要满足学生和社区的发展需要,要体现课程的综合性、生活性、实践性、文化性、创造性的特点。 (三)、学校每学年必须审定一次校本课程,对校本课程在开设学习的过程中的开展方向、资源配置、开发内容、教学方法、学习方式等进行有效调控,采取有效对策解决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完善课程建设。 (四)、学校每学年制定一次校本课程实施方案,合理安排校本课程的课时计划,制定校本课程实施办法,建立发展性、多元性评价体系。(五)、教师、学生、家长、社区相关人员对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有知情权和参与决策权,学校要注重获取他们对校本课程的评价与建议。 (六)、学校要加强对校本课程的动态管理,实行例会学习制。每月召开一次关于校本课程的工作会议,安排一次以校本课程为专题的业务学习,每学期至少举办一次关于校本课程的研讨会、观摩会。(七)、学校要把校本课程的实施纳入到学校的教学常规管理中,定期检查、考核、评估各任课教师的工作,及时掌握教师校本课程实施情况。

(八)、学校要对教师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培训,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开阔教学视野。教师要利用业余时间发挥特长、培养兴趣,满足学生发展需要,促进专业发展。 (九)、任课教师每学期要编写自己承担课程的《课程纲要》,制定教学活动的计划及学生的活动计划,对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的组织、学生的质量评定有专业自主权,对课程目标的实现、学生的发展承担主要责任。 (十)、任课教师要给学生创造一种灵活的、有助于探索的学习环境,要为在能力、需要、经验和学习方法诸方面各有不同需求的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 (十一)、学生对校本课程有选择权利与作出评价的权利,有对自己所学的课程提出建议的权利,学生也应该主动配合教师完成课程任务,自觉遵守各种规章制度。 (十二)、学校要进行校本课程的信息搜集,掌握最新的动态,及时向教师传递校本课程最前沿的信息和经验,健立健全校本课程档案,做到有序保管、分项归档。 (十三)、有效利用学校一切教育空间,展览学生作品,展示学生才华,使学生品尝成功的乐趣,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把学校办成儿童的乐园、创造的殿堂。 (十四)、学校要设专项基金用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合理配置各种教学设备,为校本课程的管理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 二、校本课程开发激励制度

校本课程实施措施及流程

校本课程实施措施及流程 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基础开发出来的课程,实施校本课程是实现学校的办学宗旨,体现办学特色的有效途径。为更 好地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有效提 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课程开发水平,制定我校校本课程开发 计划如下 : 一、指导思想 以“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理念,结合我校实际,开发符合我校校情的系列校本课程,以弥补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 的不足,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通过学 习使学生初步形成健全的人格和个性,为终身发展奠定基 础。 二、实施目标 1、通过学科素养类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感受中华经典 的博大精深、数学思维的灵活创新、英语情境的生动有趣, 陶冶情操、发展个性,保持最佳学习状态,提高人文素养。 2、通过生活技能类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劳 动技术和礼仪规范,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初步形成健全 的人格,热爱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 3、通过艺体技能类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发展特长,树 立自信,丰富精神生活,实现全面和谐发展。 三、基本结构 以校本课及活动小组为载体,确立以下三类内容,每学期视环境、师资等具体情况添减部分内容。 1

1、学科素养类——经典诵读、英语口语、习作、数学 思维 2、生活技能类——折纸、生活劳技、生活礼仪、法伴 我成长 3、艺体技能类——舞蹈、声乐、器乐、儿童画、装饰 画、国画、剪纸、书法、十字绣、橡皮泥、陶艺、围棋、武 术、乒乓球、田径等 四、实施原则 1、现实性原则 :充分考虑我校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及学 生发展状况,兼顾学校其它方面因素确立校本课程开发目标 时。 2、基础性原则 :以全面发展学生能力,促进学科知识的 运用与综合为目的,为学生打好基础服务。 3、发展性原则 :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着眼于开发学 生的潜力,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为目标。 五、保障机制 (一 )成立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领导小组 组长 :王保柱,全面负责校本课程开发工作,负责教研管理和教材编写指导。 副组长 :王宙红、杨翠珍,确定校本课程开发内容,具体 校本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成员 :郭星、刘艳、杨康、范君、焦玲燕、陈喜、杨静、 王首艳、李艳云、屈变玲、秦立波、郝丽红。 (二 )组织编写校本课程纲要或教材 2

万载县第二小学校本课程建设经费使用与管理办法

小学校本课程建设经费使用与管理办法 一、经费使用原则 1、校本课程建设经费是在学校年度预算中安排的专项费用,用于支持学校校本课程建设与改革,归口教科处管理。 2、校本课程建设经费优先支持对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进行重要改革的项目,特别是支持校本课程及系列课程建设项目。 3、校本课程建设经费重点支持受益面广,对提高教学质量起重大作用的公共基础课程和学科(专业)基础课程建设。 4、适度支持在国内具有一定优势的课程,面向全校长期开设的素质教育课程,国家教育部、省教育厅组织的专业办学水平评估、检查的相关课程。 二、支出范围 校本课程建设经费支付范围一般包括以下费用: 1、图书资料费、印刷费(不高于建设经费的20%); 2、纸张、软盘等部分耗材购置费(不高于建设经费的10%); 3、调研旅差费(不高于建设经费的20%);

4、小型教具、模型、挂图、课程软件购置与开发等费用; 5、项目验收、鉴定评审费(不高于建设经费的10%); 6、论文版面费(不高于建设经费的20%); 7、校本课程建设人员经费按课程建设经费总数的10%划拨至教科处掌握使用。 三、管理职责 1、教科处负责经费的计划、分配和管理,统筹制定年度建设项目及经费分配计划,对批准立项的建设项目组织检查、验收,对全校课程建设经费的使用情况进行年度检查。 2、教科处负责组织本单位各类校本课程建设项目的规划、申请及下拨到本单位的课程建设经费使用的指导、监督和管理,协调、组织本单位建设项目的验收准备工作。 3、各类校本课程建设项目负责人依据专款的使用原则与使用范围,提出项目建设方案,在课程建设项目批准立项后,按照相关要求提出课程建设规划和分年度课程建设经费使用计划,组织课程建设项目的实施,做好项目及专款完成情况的总结及验收准备工作。 四、经费使用与管理办法 1、经学校审定后的校本课程建设经费由学校教科处管理和审批。

校本课程考核办法

校本课程考核办法

校本课程考核办法 一、校本课程的开发 1、前期调研,了解调查学生的兴趣爱好,了解教师的特长和社区教育资源情况,主要采用问卷等方式进行。 2、在前期调研基础上,由教师向学校提交新的校本课程门类申报方案。 3、学校校本课程管理委员会举行论证会,讨论确定是否开设该门类校本课程。 4、校本课程门类组长要撰写“课程纲要”并报学校校本课程管理委员会审核。 5、校本课程各门类任课教师必须具备与该课程相关的专业素养,在自主推荐与学校统筹安排相结合的基础上确定。 二、校本课程的实施 1、每学年的第一周进行“校本课程介绍会”,然后发放“校本课程宣传资料”,让学生明确本学年所上校本课程的主要内容。 2、学校教科室、教导处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任课教师,安排上课的时间、地点。 3、开学后第二周校本课程教师正式上课。教师上课、备课的具体要求参照“觅渡桥小学教学常规制度”执行。 4、参与校本课程研究的教师在开学后第一周要把校本课程预案和教材内容整理好,上交教科室。同时,课程组长要召集研究人员开展小组研讨,共同制订一学期的课程实施计划及评价方式方法,第二周交教科室。 5、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要组织好学生开展活动并进行安全教育。 6、教师如有特殊情况要求代课的,首先组内协调,在小组内无法解决的情况下,必须提前两天向教科室有关负责人提出申请,批准后由学校协调安排,不能私自请人代课、调课。 7、每位参与校本课程研究的教师一学期至少必须听两节校本课程课,并作好听课、评课记录。 8、各校本课程门类组长要组织好小组成员认真完成“校本课程研究手册”及学校布置的有关校本课程的各项任务。 9、学校每学年组织开展一次有一定规模的校本课程公开活动,每位校本课程老师在一学年中至少上一节校本课程研讨课。 三、校本课程的评价

校本课程审核制度

校本课程审核制度 校本课程是学校课程重要组成部分,重视校本课程开发,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有利于培养学生个性、发挥教师特长、办出学校特色。为了全面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促进我校校本课程的研究、开发和管理,特制定此管理制度。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优化课程结构,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的课程资源,进一步调动学校自主开发课程和自主管理课程的积极性,逐步形成适应地方、学校和学生特殊需要的,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学校课程体系。 二、管理原则 1、以学生发展为本,学校课程的研究与开发活动必须认真考虑学生的需要、兴趣与经验,一切从学生的健康发展出发; 2、充分发挥校本课程对学生发展的不同价值作用,体现学校办学特色; 3、校本课程的教学要重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尽可能地采用合作、参与、探究和体验等有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学习方式; 4、在鼓励教师及有关人员创造性地开发课程的同时,要明确各自职责,加强教学和教材的规范管理; 5、充分挖掘和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注意发挥家长和社会力量的作用; 三、课程开发 1、在校本课程开发中,教师要确立“针对校本,面向课程,凸显个性,动态发展”的目标。 “针对校本”,就要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针对缺陷,发挥优势,挖掘资

源,组织人员,在学校中开发校本课程。 “面向课程”,就要认真做好涉及校本课程开发的环境分析、课程目标设置、课程组织、课程实验和课程评价五个部分工作,加强三个环节的研究,即确定开设的科目;形成校本课程的指向;制定校本课程开发、实施、评价的计划。“凸显个性”,就要在课程开发时,把张扬学生个性,体现老师个性和强化课程个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动态发展”,就是说校本课程是动态发展的,好的课程不断完善,新的课程不断加入,一些不受学生欢迎或准备不足、教学效果不好的课程将被淘汰。 2、教师提出课程开发构想与意向,并以教研组为单位在学期第三周向教导处递交课程纲要。课程纲要包括:课程目标、内容简介、课程进度计划、课程评价方案、选报(人数)要求等。 四、课程实施 1、经学校审核同意开设的校本课程,由教务室在第四周将拟开设课程目录会同年级组向全体学生公布。 2、教研组长负责安排校本课程教学任务。拟开设的校本课程原则上由申请该课程的教师本人承担,特殊情况也可由教研组统筹安排。 3、教师在接到校本课程开设任务通知后,应认真做好上课准备。待学生选课结束后,由教务室正式下发开课通知。原则上每门课程应有10人以上学生选课才准予开课,特殊情况则由教导处与开课教师商定。 五、教师管理 1、接到教务室开课通知的教师应按要求到指定教室(地点)上课,做好学生出勤登记。 2、教师按照课程教学进度计划组织教学,在教学中应认真听取学生意见,

校本教材开发管理制度

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管理制度 一、校本课程开发管理制度 1、要结合学校实际。学校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是校本教材开发的基础,校本教材的开发要与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课程改革相结合,要注意开发符合学校发展实际,具有学校办学特色的教材。 2、要有针对性和实用性。校本教材开发要紧紧围绕培养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来进行。公共课程教材要体现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专业课程教材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要选择实用性强的知识和技术,使学生做到学以致用。 3、在开发前要进行前期调研工作,调查学校师生的课程开发趋向,调查主要采用问卷、采访等方式进行。 4、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由学校课程管理委员会拟订校本课程总体开发方案。 5、教师编写校本课程文本应该向学校课程管理委员会提交新的校本课程门类申报方案,并制定校本课程纲要,再进行课程文本的编写。 6、成立校本课程评审委员会,对校本课程文本进行审议。讨论确定该门类校本课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并及时对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方法进行探究,对课程内容,教学时间和方法等进行调整。 7、校本课程各门类任课教师应该具备与该课程相关的专业素质,在自主推荐与学校统筹安排结合的基础上产生,分工到人,责任到位。力求课程实施顺利进行,确保校本课程的质量与数量。

二、校本课程备课管理制度 1、每学期第二周进行学校校本课教学例会,由担任校本课教学任务的教师制定学期教学计划,并上交教导处。 2、任课教师必须认真完成编写活动设计、课堂教学、课后小结等。 (1)活动设计中要确立活动目标,突出学习方法的指导,制定活动方式,突出学生活动。 (2)课堂教学以学生活动为主。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发展动手动脑及合作能力。 (3)担任校本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每月集中进行一次集体备课。 三、校本课课堂教学管理制度 1、教导处负责学校校本课堂教学管理和评价工作。 2、教学中要积极动用现代教育技术,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有效利用学校课程资源开展教学活动。 3、教师应认真执行课程计划,严格按照课表上课。 4、教师在校本课堂教学中要进行多元化的校本课程评价。 5、成立校本课教研组,确定教研组长,由教研组长组织教师定期开展教研活动。 6、每学期定期开展校本教研组活动,交流讨论校本课经验。 7、如课堂教学需在校外进行,教师必须事先上报学校并负责学生活动中的安全。 8、将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学法交流活动,展示交流汇报学习成果。 四、校本课程的评价制度 1、任校本课的教师要认真做好校本课评价工作,对学生参与校本课的

校本教材建设管理办法

校本教材建设管理办法 校本教材是指我校教师按照学校规划编写的教材,包括基本教材、学生学习辅助用书、音像资料三大类。为加强校本教材建设管理,保证和鼓励广大教师编写出反映我校学科特色的高质量教材,促进提高教学质量,特制订本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校本教材建设的重点是解决部分课程没有教材或现有教材不适用的问题。 第二条校本教材内容应当符合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反映本学科发展和教学改革的最新成果。 第三条校本教材建设按规划进行,学校对校本教材建设进行立项管理。 第四条教务科、科研科负责统筹全校校本教材建设,组织规划与立项评审、中期检查和验收,组织非公开出版校本教材的印制,推荐校本教材公开出版;学术委员会负责校本教材的规划评审、立项评审、验收评审和使用评审;校本教材编写由主编负责。 第二章校本教材编写要求 第五条内容科学。教材内容精炼,反映本专业、本学科国内外科学研究和教学研究的新知识、新成果、新成就、新技术,可读性强,富有启发性,能满足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第六条深广度适当。以必需和够用为度,适应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规律,深入浅出,正确阐述本学科的科学理论,完整表达本课程应包含的知识,结构严谨,理论联系实际,注重结合基础知识、基本训练以及实验实训等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七条体例规范。章节正文、习题、参考文献等完整齐全;文字规范,语言流畅,表达严谨;文图配合恰当,图表清晰准确,符号、公式、计量单位等符合国家标准。 第三章校本教材建设规划与立项

第八条校本教材建设规划与立项工作原则上每年组织一次,六月组织规划,七月组织立项,建设期为1年。 第九条校本教材建设规划以缺门教材和基本教材为重点,其内容包括期内总体数量、每本教材的名称、性质(新编或修订)、使用对象(适用专业和学制)、计划字数、内容框架、建议课时、建设进度安排等。 第十条校本教材建设规划程序如下:(1)各专业根据课程建设、教学任务和教学改革的实际需要提出校本教材建设规划,填写《 年度校本教材建设规划申报表》;(2)教务处汇总,校学术委员会评审,学校审批,公布《年度校本教材建设规划》。 第十一条对主编的资格要求如下:从事本学科教学工作2年以上,教学效果好,公开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2篇以上,具有中级以上职称。新专业、新课程可适当放宽条件。 第十二条校本教材建设立项程序如下:(1)主编根据《年度校本教材建设规划》提出申请,填写《年度校本教材建设立项申请书》。(2)教务处汇总审核,校学术委员会评审。(3)学校审批。 第四章对校本教材建设运行的具体管理 第十三条明确目标要求。教务处发布《鸡西市职教中心校本教材合格评估指标》,明确校本教材建设目标要求。 第十四条工作组织。主编是校本教材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其职责是负责校本教材建设项目的申报、编写方案的制定、编写任务的分解与落实、承担1/5以上编写任务并负责统稿、管理经费的使用。 第十五条合同管理。教务处代表学校与主编及其所在专业签订《校本教材建设合同书》,以确保按时完成建设目标。 第十六条经费拨发。校本教材建设经费主要用于图书资料购买、专家审稿和有关会议的劳务开支,标准依据示范校建设统一规定,在验收合格后拨发。 第十七条专家审稿与修改。书稿形成后,请两名同行专家(高级以上,其中须有一名校外专家)审稿并按专家意见组织修改,审稿通过

校本教材管理规定

校本教材管理规定 为规范我校教材的使用和管理,鼓励教师编写具有我校特色的、更加适合我校学生使用的校本教材,特制定本规定。 一、校本教材的认定 校本教材一般是指以学校和教师为主体,为了有效地实现学校课程目标,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对教学内容进行研究,并共同开发和制定一些基本的教与学素材,作为课程实施的媒介,这些素材构成了校本教材。被评为校优秀校本课程的教师可优先申请编印校本教材。 二、校本教材的编写原则 各学科由于校本课程教学(或学科教学)的需要可编写校本教材,包括校本课程讲义、实验指导书或教辅资料书等。编写校本教材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以满足学校教学需要为目的,重点放在学生个性发展和学校特色建设方面,解决当前部分课程无适用教材或教材针对性不强的问题,体现校本课程特点,符合学生发展需要。 2.编写教材应有专家指导,教材的内容和水平应体现我校发展特色和学科优势,编写教材应以本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作用为依据,符合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密切联系学校实际,着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等。 三、校本教材评审与印刷 1.主编教师写好初稿后,需填写《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教师校本教材评审意见表》(表格一式三份,主编教师、科组、教导处各一份),经学校审核后,由校长签署评审意见。 2.经同意使用的教材应根据教学需求,编写者负责按照下面要求排版的电子稿交付教导处,由教导处统一组织印刷。 3.校本教材的印量原则上只供一届学生使用,若印刷数量过少,成本过高,经校长批准,可印刷2~3届在校学生使用的数量。教材需要重新修订时应将已印的教材使用完毕才能重新印刷,避免造成积压和浪费。 4.未经批准私自印制的教材,学校不予结算费用,并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四、校本教材的基本要求 1.校本课程讲义的要求 (1)讲义编写应体现教改精神、相关科研成果及本学科的新发展,贯彻少而精、便于自学的原则,篇幅不宜过大。 (2)所有自编讲义需提供教学大纲,要求列出每一教学单元应讲授的内容和重点。 2.编写实验指导书的要求 (1)实验指导书必须符合本学科教学内容和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与教学内容配套。 (2)实验指导书应规定实验应达到的目的、实验时间安排、实验内容和要求,以便指导实验顺利进行。 3.编写教辅资料的要求 (1)教辅资料必须符合课标的要求,与教学密切配合。 (2)教辅资料每节内容至少包括:课标要求、知识要点、例题、练习等。 (3)编写的教辅资料应具有较广泛的适应性,例题比较典型、习题编选要重基础、控制难度,并兼顾学生能力发展。对于较复杂的习题,一定要给予详细解答提示。 五、校本教材编写参考格式 1.标题和正文 教材中一级标题:黑体小三号;二级标题:黑体小四号;正文:宋体五号。行间距1.25倍。 2.文中的图表等 文中的图表、附录、公式一律采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如图1-1、表1-1、附注1-1、公式(1-1)即分别表示第一章的第一个图、表、附注、公式。图序及图题置于图的下方居中,表序及表题置于表的上方

校本课程管理制度及评价表

校本课程管理制度及评价表 第一章校本课程管理总则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是“改 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加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为了切实有效地履行课程管理的责权,落实国家基础教育课程管理 政策,提高学校课程的整体质量,促进全体学生主动的发展,提高教师的课程意识,根据《纲要》的精神,特制定《同济初级中学校本课程建设管理制度》。 一、校本课程的含义 (一)校本课程是学校依据教育特点、社会需求和学生实际情况,按照以人为本及素质教育的现代教育理念而自行开发的课程。 “校本”的含义:其来自英语“school-base”。大意为“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它包含 三方面含义:一是为了学校,二是在学校中,三是基于学校。 (二)校本课程是通过学校的领导和教师的共同努力,根据学校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充分挖掘学校及其周边环境的教育资源,以学校自身力量为主来进行的课程。 二、校本课程开设的目的 (一)落实国家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执行国家的课程文件,确保课程计划与课程标准的严肃性。 (二)结合学校的实际,协调学校各类课程关系,优化学校课程结构,提高学校课程的适应性。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独立或合作开发的特色的课程。 (三)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校培养目标及课程资源状况,组织教师广泛地利用本校和社区的课程资源,合理地组织教师,有效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提供适当的培训,给予教师参与开发课程的机会。 (四)确保学生享有必要的课程管理的权利,创造机会使得学生能够在一定的范围与程度内参与课程决策与教学活动。 (五)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需要,实施各得其所的教育。 三、校本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

学校校本课程管理制度

学校校本课程管理制度 为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形成学校特色和培养学生的能力,保证校本课程顺利实施,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特制定本制度。 1、教导处负责校本课程的管理和评价工作。 2、校本课程的认定,由负责开发的教师选好课题,并写出课程简介,再向学校教导处申请。经学校校本课程领导小组论证审核后才能确立。 3、校本课程的开发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体现地区和学校特色,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4、负责老师在开课一周内按要求写好《备课及反思》并及时上交教导处。 5、班主任在教导处的指导下负责学生的选课工作,选课不满意的学生可进行二次选择。 6、授课教师要加强临时班级的管理,每次上、下课都要点名,并将学生的到位情况报教导处。 7、教师必须认真备课,超周备课。

8、教师必须认真上课,在上课中,要积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有效地利用学校课程资源,尽可能地采用合作、参与、探究和体验等有助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学习的学习方式,开展教学活动,教导处将不定期地随堂听课,检查教师的上课情况。 9、教师要依据学生和教学的实际,布置适量的作业并及时批改,使学生学有收获。 10、重视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 11、学校对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工作成绩突出的老师进行表彰奖励。 教师课堂教学的制度和考核办法 1、努力创设宽松和谐又有积极热烈的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好学上进的兴趣和热情。 2、引领学生对要学的内容积极探究,通过探究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学习方法,培养习惯。 3、要坚持育人为本。

4、积极而又适当地使用多种教学媒体,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 5、上完课写好教学札记。 6、经常深入课堂听课,结合学生座谈和抽测检查课堂教学情况。 7、经常检查各种文字材料。

校本课程管理制度及评价表剖析1.doc

校本课程管理制度及评价表剖析1 第一章校本课程管理总则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是“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加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为了切实有效地履行课程管理的责权,落实国家基础教育课程管理政策,提高学校课程的整体质量,促进全体学生主动的发展,提高教师的课程意识,根据《纲要》的精神,特制定《同济初级中学校本课程建设管理制度》。 一、校本课程的含义 (一)校本课程是学校依据教育特点、社会需求和学生实际情况,按照以人为本及素质教育的现代教育理念而自行开发的课程。 “校本”的含义:其来自英语“school-base”。大意为“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它包含三方面含义:一是为了学校,二是在学校中,三是基于学校。 (二)校本课程是通过学校的领导和教师的共同努力,根据学校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充分挖掘学校及其周边环境的教育资源,以学校自身力量为主来进行的课程。 二、校本课程开设的目的 (一)落实国家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执行国家的课程文件,确保课程计划与课程标准的严肃性。

(二)结合学校的实际,协调学校各类课程关系,优化学校课程结构,提高学校课程的适应性。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独立或合作开发的特色的课程。 (三)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校培养目标及课程资源状况,组织教师广泛地利用本校和社区的课程资源,合理地组织教师,有效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提供适当的培训,给予教师参与开发课程的机会。 (四)确保学生享有必要的课程管理的权利,创造机会使得学生能够在一定的范围与程度内参与课程决策与教学活动。 (五)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需要,实施各得其所的教育。 三、校本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 (一)针对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结合学校的传统和优势,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的课程资源,自主开发和使用。全面开展课程教材改革的实验,使素质教育的思想真正落实到教育的实践中,使二期课改理念的实施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二)传承文化,建设具有民族特色的校本课程,结合中国的历史文化,贯穿古今中外,将校本课程与学科紧密结合。 四、校本课程建设管理的主要任务 我校校本课程建设管理的主要任务是规划全校校本课程,注重挖掘和开发出具有创新思想、适合本校学生的校本课程。管理校本课程的建设全过程及实施过程;做好校本课程的评价、教师与学生的评价;研究校本课程与学校其它教育活动的关系,使得

校本教材建设管理办法

校本教材建设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工学结合校本教材建设是学校教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和师资队伍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树立学校形象,扩大学校影响,提高学校知名度的有效途径。为此,学校鼓励广大教师积极编写适合各专业人才培养要求的、结合学校和本地区实际的、具有专业特色的、能体现行业发展且与行业技术标准相接轨的工学结合校本教材。为做好该工作,结合学校具体情况,特制定《校本教材建设管理办法》。 第二章组织领导 第二条学校和各系部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负责对校本教材建设管理工作,其职责主要是:提出校本教材建设的原则性意见,评审校本教材编写立项申报表,组织校本教材的验收和评选,代表学校联系校本教材出版事宜等。 第三章立项申报审批程序 第三条立项要求 1.体现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成果;体现专业优势、专业特色和课程特色。 2.解决专业教学急需,填补教材空白。 3.教材类型可包括文字教材、实物教材和声像视听教材等。

4.基础理论课教材以“必需、够用”为度,以强化应用为重点;专业课教材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以提高学生职业技能为目的。 第四条立项条件 1.拟申报立项的教材应有相应的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原则上应具有较完整的课程讲义。 2.教材参编人员应具备编写教材所必需的教学经验、业务能力、研究能力、实践能力和健康条件,年龄、知识结构合理,能处理好本职工作和教材编写的关系。编写组成员中必须有行业企业专家,体现校企合作共建。 3.项目申请人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具有中级以上(含中级)专业技术职称;具有5年以上(含5年)高职教学经验;主讲其编写教材所相应的课程。 4.各级重点建设专业主干课程和精品课程的教材优先立项。 第五条立项程序 校本教材的编写实行立项申报制度,具体审批程序如下(见附图1): 1.教师(教材编写者)填写《校本教材编写立项申报表》(见附表1),报所在系部,系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对申报者的资格、编写大纲、字数、提交时间等进行初审同意后,报学校教研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