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月亮上的足迹课文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月亮上的足迹课文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月亮上的足迹课文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月亮上的足迹》课文教案《月亮上的足迹》是一篇纪实报道,作者用平实的语言,

真实地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下面是小编分享的课文《月亮上的足迹》教案,一起来看一下吧。

教学目标

1、速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理清文章思路,了解人类登月的知识;

3、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速读课文,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理清文章思路,从中了解有关人类登月的知识。

课前准备教师可带领学生参观天文馆,了解有关宇航和月球方面的知识。学生可以阅读有关的书籍,如《航天时代》、《宇宙奥秘》、《十万个为什么》等等,也可以网上查询有关月球的资料,为更好地理解课文做准备。

教学内容通过阅读,读者定能体会到那登月全过程的惊心动魄、登月成功后的喜悦以及作者对人类聪明才智的赞美。文章所记叙的准备、升空、登月、返航四个部分清晰流畅,结尾阿姆斯特朗的话“这一步,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 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留给读者以无穷的回味,可以从中悟出人

类登月的伟大意义。

教学设计

一、新课导入

1、可用大屏幕出示航天飞船的登月资料图片,也可以用夜幕星空的画面导人新课。

2、可以用嫦娥奔月的故事或有关月亮的古诗歌导人。总之,导人旨在引起学生阅读本课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月亮的传说、月亮的神秘是人类的向往,什么时候能登月球呢?如今幻想正变成现实,1969年7月21日,人类终于登上了月球,那惊心动魄的一幕,那成功的喜悦,在今天的课堂上,我们依然可以领略。让我们共同欣赏美文《月亮上的足迹》。

二、速读课文,感悟文章大意

1、要求学生速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

2、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并提出思考题,把握文章大意。①自

主学习

a、快速默读课文(不指读,不动唇,不回读),并找出登月过程中表示时间的词语;

b、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c、登月全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d、试将登月全过程画一张示意图,并简要说明。

②合作探究

以上问题可以由小组讨论完成,讨论中教师可巡视指导,并参与讨论,然后由学生各组代表发言,并由其他组的学生补充,发言后教师可以总结评点:本文真实地记录了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登月的全过程。登月全过程可分为四个

阶段,登月准备——飞船升空——登月成功——登月归来。

三、研读赏析,激发兴趣,品味语言特色1、自主学习:教师指导学生相互质疑并共同探究,深人体会。

a、宇航员从登月到返航经历了多长时间?登月全过程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b、宇航员登月后做了哪几件事?

c、人类登月有什么意义?课文哪一段有所揭示?

d、写作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2、合作探究:对以上问题,小组研讨并在教师指导下达成共识:人类第一次踏上月球来回历经76 万公里,历时95 个小时。宇航员登月采集月壤和月岩样品,树立纪念碑,安装摄像机,安装太阳风测定装置、月震仪,插上美国国旗,与尼克松总统通话等。课文最后一段揭示了其伟大意义。

可让学生齐读并深刻体会,教师可以总结过渡:“阿波

罗”登月计划成功,使人类的梦想变成了现实,人类开始走向地球以外的星球。现代科学技术已达到向外层空间发展的水平。这既是人类巨大的飞跃,也是人类迈出的第一步。对这样一次事件的完整叙述,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呢?学生可以

发言并举例,教师可以帮助归纳。

四、拓展延伸,联想和想像可以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看第

99 页的插图,引导想像

1、想像一下,球上有些什么?那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2、

科学家为什么要搜集月球上的土壤和岩石呢?

3、想像一下在登月的高空中,宇航员会有什么感觉?

4、文中写道,“返航时,宇航员将登月舱甩在了太空”,这样做合适吗?

教师可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只要想像合理,允许学生有不同见解和幻想。教师也可以做调整性解答:月球上有泥土、石头和高山,没有空气和水,一片荒凉死奉; 科学家采集土壤、岩石是为了科学研究、开发并利用月球; 宇航员的高空感觉,是失重、头晕、呕吐、昏厥等; 太空垃圾也是人类的一大隐患。

五、总结登月成功是人类的一大壮举,是人类聪明智慧的结

晶。这次登月已有三十多年,而我国航天技术到目前仍无法登上月球。但随着我国神州三号飞船的发射成功,五星红旗高插

在月球上的日子已为期不远了。愿大家努力学习,长大能为

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我们也期待着我国的登月计划早日成功

六、延伸练习

1、假如你驾驶着宇宙飞船登月,你有什么感受?你会做些什么?展开想像,写一篇小短文。题目为《我驾飞船登月》。

2、自学“读一读,写一写”练习中的词语,并在写作中尽可能地使用。

七年级上册语文必背课文

七年级上册语文必背课文 姓名 ______________ 《春》 朱自清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 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 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 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 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 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 散在花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 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 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 li do 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瞭亮地响着。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二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 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 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这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 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 在雨里静默着。 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 d cm s o u 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 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一年之计在 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秋天》 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 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 li d n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 I o 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向江面的冷雾撒下圆圆的网, bi m ji u 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柏叶的影子。 芦篷上满载着白霜, 论语十二则》 yu e y tn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 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 子何其芳 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li d o ku o 草野在蟋蟀声中更寥 廓了。 li e 溪水因枯涸见石更清洌了。 牛背上的笛声何处去了, 那满流着夏夜的香与热的笛孔? m e 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

月亮上的足迹

新密市实验初中七年级语文导学案(编号:19) 课题:《月亮上的足迹》课型:新授课主备人:文卫敏蒋晓霞 审核人:课时:1课时时间: 2011年11月 学习目标: 1、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理清文章思路,了解人类登月的过程及意义。 3、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学习重难点: 1、人类登月的过程及意义。 2、品味本文的语言特色。 学练过程: 一、课堂导入 二、自学反馈 1、初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新词: 溅.落()铁锹.()摄.像()里程碑.()观测.( )海域.()故障.()轨.道() 2、快速阅读法。本文是一篇饶有兴趣的科普小品,以明晰的时间线索将登月的全过程叙述得清楚明白、生动形象。先较快速度地默读,整体感知文章大意,再用简洁的语句梳理概括内容要点。 本文的题目“月亮上的足迹”是一个偏正短语,“月亮上”点明特定的。“足迹”既是指宇航员在月球上行走时留下的脚印,更是指。 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三、课堂助学 学生快速阅读课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要求集中注意力默读,不回视。阅读中,勾画出下列字词,并利用工具书掌握其读音和意义。 1、登月全过程可以分几个阶段? 2、宇航员从登月到返航经历了多长时间?登月过程按什么顺序来写? 3、宇航员登月后做了哪几件事? 4、人类登月有什么意义?课文哪一段有所揭示? 四、合作探究1、为什么说人类第一次登月“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是人类探索太空的里程碑? 五、拓展延伸 1、文中写道,“返航时,宇航员将登月舱甩在了太空”。这样做合适吗?为什么? 2、假如你驾驶着宇宙飞船登月,你有什么感受?你会做些什么?写一篇《我驾飞船登月》 3、课外阅读分析。 月球藏秘至今未解 月球透露出的种种信息正在告诉地球上的科学家,月亮上藏着很多秘密,至今人类尚不能解开。 月球什么为味儿?美国“阿波罗17号”宇航员吉恩·塞尔南在说到月球尘埃时说:“这是一件令人吃惊的事情,它们散发出一种火药爆炸后的硝烟气息!”月球尘埃看上去像皑皑白雪一样柔软,但却是一种奇异的粉末状。“阿波罗16号”宇航员约翰·扬说:“月球尘埃的味道并不十分糟糕,但很特别。”每个“阿波罗”宇航员都曾经闻到过月球尘埃的气味。月球尘埃是一种黏性物质,能粘在鞋子、手套和其他暴露的表面上。一旦宇航员摘下头盔和手套,他们就能闻到那股令人困惑不已的“月球味”。 宇航员得了“花粉热”。这一特殊的感觉,让“阿波罗17号”的宇航员杰克·舒米特成了首个被记载染上地外花粉热病例的宇航员。舒米特在数年后回忆起这段经历时说:“这种东西可以说是来无影去无踪。在首次太空行走后,我取下头盔,结果发现自己对月球尘埃有了一种强烈的反应。我的鼻骨开始肿胀起来,直到数小时后才慢慢消下去。” 不过其他宇航员却没有染上花粉热。对此,舒米特笑着说,他们只不过不想承认罢了。但令人吃惊的是,一旦被送回地球,月球尘埃就不带有任何气味。 月亮表面的环形山仿佛记载着特殊智慧的秘密。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执行过程中,宇航员曾拍下一些月面环形山的照片。照片透露了一个惊人的信息,环形山上分明有人工改造过的痕迹。例如在戈克莱纽斯环形山的内部有一个直角很规整,每个边长为25公里,同时在地面及环壁上,可以看出明显的整修痕迹。 月球传出的信号令人震惊。“阿波罗15号”宇航员斯科特和欧文踏上月球的土壤时,地面的联系人员十分吃惊地听到(同时录音机也录到)一个很长的哨声。随着声调的变化,哨声中传出了二十个字组成的一句重复多次的话。这来自月球的陌生的语言切断了宇航员同休斯敦的一切通讯联系。此事至今还是一个未解的谜。 月球是地外智能力量的根据地?“阿波罗”2号宇航员曾有过亲身体验。他们的登月舱当时突然坠落,结果地震记录仪竟记录到了持续15分钟的震荡声。如果月球是实心的,这声音只会持续1分钟。这说明月球可能是空心的。前苏联天体物理学家瓦希尼和晓巴科夫曾撰文道:“月球可能是外星人的产物。十五亿年来,它一直是他们的宇航站。月亮是空心的,在它荒漠的表面下存在着一个极为先进的文明。” 总结与反思

《月亮上的足迹》导学案及答案

19、《月亮上的足迹》导学案 设计:龙的故乡 【学习目标】 1、速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了解宇航和月球的科学知识,理解人类登月成功的伟大意义。 3、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学习重点】 分析登月事件的全过程及伟大意义,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 【自主预习案】 安排学生预习,快速默读文章,用圈点勾画和记录摘要获取要点信息、概括课文内容。分析文章的表现手法,如恰当的描述、叙述中有议论等。利用课堂实践活动,了解现代科技的发展和探索月球的奥秘。 【课内探究案】 一、情景导入,明确目标 同学们,“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伴着这熟悉的儿歌,我们不知不觉地走过了孩提时代,美丽的月亮一直吸引着我们,奇妙的幻想终于在1969年的美国肯尼迪航天中心伴着“阿波罗11号”----太空雄鹰而展翅飞落月球,今天,让我们在朱长超的引领下去重温那一刻。 作者简介 朱长超,当代科普作家。最近出版的《20世纪科学发现纵横谈》一书,多科学、多方面的介绍和评述了刚结束的一个世纪内的重大科学发现和做出这些发现的有关工作者,共分“科学开拓着世界”“科学智慧的光芒”“科学精神的丰碑”等六章共54篇。 背景资料 为了打破前苏联的航天优势,1961年5月25日美国总统肯尼迪批准了航空航天局的登月计划,即以希腊神话中太阳神的名字命名的著名的“阿波罗”载人登月探险计划。“阿波罗”计划是一项宏伟庞大的工程,在该计划的实施过程中,大约有40万人和2万多家公司参加,耗资240亿美元。“阿波罗”计划从1961年开始实施至1972年结束,先后完成6次登月飞行,把12人送上月球并安全返回地面。它不仅实现了美国赶超前苏联的政治目的,同时也带动了美国科学技术特别是推进制导、结构、材料、电子学和管理科学的发展。本文记叙了第一次登月的全过程。 二、自主探究,释疑解惑 1.学生快速阅读课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要求集中注意力默读,不回视。阅读中,勾画出重点字词,并利用工具书掌握其读音和意义。 三、结合目标,有效训练 1.想象训练 你驾驶着一艘宇宙飞船,在茫茫的太空中寻找外星生命。你离开地球已经好几天了,这时透过炫窗,你看到一个美丽的蓝色星球…… 2.当堂训练 【拓展检测案】 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注音写出汉字。 áng首挺立轨道椭圆形 小心yìyì铁锹狭zhǎi

2019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月亮上的足迹》教案精品教育.doc

2019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月亮上的足迹》教案精品教育.doc

(4)小心yìyì()(5)铁锹()(6)狭zhǎi () 2、解释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虽说是近邻,离地球也有38万公里,真是可望而不可即。 (2)迈开了人类探索太空的重要一步,树起了宇航事业的一块新的里程碑。 (3)飞船开始作减速飞行,用不了多久,他们就要到达神往已久的月亮上空了。 3、本文采用的是顺叙的方法,即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先后的顺序来叙述的方法,这样读者容易把握。登月的前前后后总共可以分为四个阶段,请各用两个字来概括一下每一阶段的主要内容。 (二)课内阅读 ①三名宇航员在舱内吃了晚饭。在发射后13小时30分开始平静地进入梦乡。地面站停止对他们发出指令,以免干扰他们的好梦。他们必须好好休息,因为要成功地进行登月飞行,没有良好的体力和精力是不行的。 ②飞船像一叶孤舟在太空中缓缓地飞行。它飞过了月亮和地球距离的中间点,在19日晚上8点33分,又飞过了月亮和地球引力的中和点。这个引力的静止点在离月球28000公里的地方,月亮和地球在这一距离上引力平衡。从飞船上可以

看到美丽的月球已经遥遥在望。它发着美丽的银光,静静地悬在飞船的上方。 ③19日晚上9点32分,地面指挥中心发来呼叫。三个人急忙起身。这一天,他们应按计划登上月球。飞船开始作减速飞行,用不了多久,他们就要到达神往已久的月亮上空了。三个宇航员紧张地工作着,他们手握操纵杆,以防一旦计算机出现故障,就用手工操纵。还好,计算机发着正常的指令,飞船减慢到一定速度时,就自动作出停火的指令。7月20 日上午7点32分,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换乘登月舱,并与地面指挥中心通了话。不久,登月舱和飞船脱离,飞船继续在绕月轨道上飞行,登月舱则开始降落,在椭圆形轨道上缓缓下降。 ④7月21日凌晨5点17分40秒,登月舱平稳地降落在月球上。登月的宇航员兴奋地向休斯敦地面中心报告:他们已经胜利着陆。休斯敦地面中心也高兴地祝贺他们的成功。 ⑤21日上午11点39分,登月舱打开了舱门。11点51分,阿姆斯特朗走下阶梯,登上了月球。月面上到处是细小的颗粒,有点像地球的海滩。紧接着,奥尔德林也来到了月面。这是一个伟大的时刻。这是人类伟大的一步。这一时刻的精确时间是1969年7月21日11点56分20秒。这是人类探索太空的里程碑。 1、这几个语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你的依据是什么?

七年级上册语文必背课文及注释

1/6 《春》朱自清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 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小草偷偷地从土里 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 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 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 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 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 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 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 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 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 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 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 成天在嘹亮地响着。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 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 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 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 静默着。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

户户,老老小小,他们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4、古代诗歌四首 曹操《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译文: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大海。海水多么宽阔浩荡,碣石山高高耸立在海边。碣石山上树木丛生,各种草长得很繁茂。秋风飒飒,海上涌起巨大的波涛。日月的运行,好象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出发的。银河星光灿烂,好象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译文:树上杨花落尽,杜鹃在不停地啼叫,听说你被贬到龙标去了,一路上要经过五座小溪(辰溪、酉溪、巫溪、武溪和沅溪)。

201x-202x年七年级上册语文 月亮上的足迹

2019-2020年七年级上册语文月亮上的足迹 19日晚上9点32分,地面指挥中心发来呼(喊、救、叫)。三个人急忙起身。这一天,他们应该按计划登上月球。飞船开始作(均速、减速、加速)飞行,用不了多久,他们就要的月亮上空了。三个宇航员紧张地工作着,他们手握操纵杆,以防一旦计算机出现故障,就用到神往已久 .... 手工操纵。还好,计算机发着正常的指令,飞船减慢到一定速度时,就自动作了停火的指令。7月20日上午7点32分,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换乘登月舱,并与地面指挥中心通了话。不久,登月舱和飞船脱离,飞船继续绕月轨道上飞行,登月舱则开始降落,在椭圆形轨道上缓缓下降。 5点17分40秒,登月舱(安稳、平稳、很稳)地降落在月球上。登月的宇航员7月21日凌晨 .. 兴奋地向休斯敦地面中心报告:他们已经胜利着陆。休斯敦地面中心也高兴地祝贺他们的成功。 1.按照原文在短线上选词填空。 2.解释加短线的词语。 (1)凌晨:。 (2)神往已久:。 3.这段文字的说明顺序是,主要写了登月前夕哪几个工作程序: 4.这段文字交待了三个关键数字,分别标识三个关键的工程程序,请把两者用连线标出。 7月29日晚上9点23分登月舱平稳降落月面上 7月20日上午7点32分从飞船换乘登月舱 7月21日凌晨5点17分40秒中心发来呼叫准备登月 5.“7月21日5点17分40秒”和“1969年7月21日11点56分20秒”是本文中两个精确到秒的时间数据,这是为什么? 6.读了这段文字,你有何感受,请实话实说。

(二) 一到月球表面, A 和 B 马上开始了紧张的工作。他们的任务很多,但是供给他们呼吸的氧气却很有限,只够使用4个小时。因此,每分每秒都得抓紧。他们检查了登月器的着陆情况,发现一切正常;他们拿出铁锹,采集了月壤和月岩的样品;他们从登月舱中取出一块纪念碑,把它(树、竖)立在月球上。纪念碑刻着地球东半球和西半球的图像,上面还刻着: 1969年7月,太阳系的行星—地球上的人类第一次在月球上留下足迹。我们代表全人类,来这里做一次和平的旅行。 然后, B 从登月舱申取出电视摄像机,安装在月球的表面。他们又安装了一台太阳风测定装置,用来检测宇宙射线;还安装了用来精确测定月球和地球之间距离的激光仪、安装了测定月震的月震仪。他们又取出美国的星条旗,神色庄重地把它插在月球上。这一些工作完成后,他们(舒、抒)了一口气,跟美国总统尼克松接通了电话,进行了月亮和地球之间的第一次通话。总统热情地祝贺他们登月成功。 1.文中括号内选择正确的词语。 2.为A和B选择正确的人物。 美国宇航员共有三个人,他们分别是: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文中A指___________,B 指____________。 3.列举出宇航员登上月球后所做的事情有哪些? 4.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 A.这次伟大的探险来回共经过76公里,历时195个小时。

初中语文公开课预习教案月亮上的足迹的教学设计与反思.doc

初中语文公开课预习教案《月亮上的足迹》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月亮上的足迹》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教学目标 1、速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进行探究活动。 3、理清文章思路,了解人类登月的知识。 4、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二、]教学重点 速读课文,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理清文章思路,从中了解有关人类登月的知识;精心搭设“桥梁”把这一课过渡到这一单元的综合性学习中。 三、教学设计、 一、新课导入 1、展示学生的小制作导入月亮的世界。 2、准备嫦娥奔月的故事或有关月亮的古诗词。 由学生诵读幻灯上关于月亮的诗歌。旨在营造良好气氛,引起学生阅读本课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月亮的传说、月亮的神秘是人类的向往。 月亮,自古以来,就与人们结下了不解之缘,它尤其受诗人们的钟爱。那皎洁、静谧的月光,时圆时方富有变化的月

形,激起诗人们多少怀念与感慨,同学们还知道哪些关于月亮的诗歌,请说一句有月亮的诗,月亮在诗人们的描绘下是如此美好,现在我们就与航天英雄一起,到月亮上走一走,去感受那惊心动魄的一刻。 四、速读课文,感悟文章大意 1、要求学生速读课文,把握文章大意。 ⑴快速默读课文,获取重要信息,回答月亮课件上的问题。%1人类是什么时候第一次登上月球? %1哪个国家的哪一位宇航员第一次踏上月球? %1月球和地球相距多远? %1火箭名称和飞船分别叫什么? %1采用什么顺序记叙了什么过程? ⑵用上面的信息概括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⑶找出登月过程中表示时间的词语。思考登月全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本文真实地记录了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科林斯、 奥尔德林登月的全过程。登月全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登月准备 ——飞船升空——登月成功——登月归来。 2、展示学生作品,培养动手能力和说话能力。

写作《条理清楚》导学案

★写作《条理清楚》导学案 七()班姓名 古人写文章很讲究“言有序,章有法”,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指文章要有条理。条理清楚是写好文章的一个基本要求。 写叙事性的作文,除了要交代清楚记叙的六个要素,将事情的经过写具体,还要做到条理清晰,层次分明。人们说话时有重点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写作文也是说话,也需要我们确定重点,条理清楚地表达写作目的。今天我们学习的重点就是:学会条理清楚地写作。 ★例:《看云识天气》 【全文中心】: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 【全文结构】:总-分-总 (一)全文总述:云是天气的招牌。(略写) (二)具体介绍云和天气的关系。(详写) 1.云的形态和天气的关系。 (1)总述: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 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 (2)分述: ①晴天的云:卷云、卷积云、积云、高积云。 ②阴雨天的云:卷层云、高层云、雨层云、积雨云。 2.云的光彩和天气的关系。 按照云的不同光彩,把云分成四种:晕、华、虹、霞。 (三)看云识天气的意义和局限性。(略写) 【写作顺序】:逻辑顺序 ★例《月亮上的足迹》根据时间顺序真实地记录了美国宇航员登月的全过程。 ★怎样做到条理清楚呢? 六步走:明确中心→取舍材料→定好详略→确定顺序→拟好提纲 ★写作导引资料 1、文章的结构模式 文章的结构是指文章的内部组织、内部构造。写好文章,要按照文章内容考虑写作的条理顺序,还要处理好文章开头、主体部分和结尾之间的关系,以及选用必要的、恰当的过渡照应方式。结构安排妥贴了,才能使文章内容具体,条理清楚。文章的结构一般有以下几种: ①总分结构 总分结构,就是文章的开头和主体部分之间就是总分关系。有时也可以把这种结构倒过来安排,先分开说,到最后再总起来说,这样文章的主体部分和结尾之间就是分总的关系。如果把前面两种结构合在一起,那么文章的开头、主体部分、结尾之间就是“总——分——总”的关系了。 写文章要着力写好中心段;写一段文字,就要着力写好中心句。这种起到总说作用的中心段或中心句,放在开头,必能统摄、引领全文或全段;放在结尾,须能总结、概括全文或全段。运用总分结构还要特别重视:分说部分是文章的主体,要花气力去写,写得具体、实在、明白,并注意各项分说内容要与总说相照应。 ②并列结构

七年级语文月亮上的足迹优秀教案

七年级语文月亮上的足迹优秀教案○教学目标 ① 速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② 理清文章思路,了解人类登月的知识、 ③ 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 速读课文,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理清文章思路,从中了解有关人类登月的知识。 ○课前准备 教师可带领学生参观天文馆,了解有关宇航与月球方面的知识。 学生能够阅读有关的书籍,如《航天时代》、《宇宙神秘》、《十万个为什么》等等,也能够网上查询有关月球的资料,为更好地理解课文做准备、 ○教学内容 这是一篇纪实报道、作者用平实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通过阅读,读者定能体会到那登月全过程的惊心动魄、登月成功后的喜悦以及作者对人类聪明才智的赞美。文章所记 叙的准备、升空、登月、返航四个部分清楚流畅,结尾阿姆斯特朗的话这一步,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

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留给读者以无穷的回味,能够从中悟出人类登月的伟大意义、 ○教学设计 新课导入 ①可用大屏幕出示航天飞船的登月资料图片,也能够用夜幕星空的画面导人新课。 ② 能够用嫦娥奔月的故事或有关月亮的古诗歌导人。 总之,导人旨在引起学生阅读本课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月亮的传说、月亮的神秘是人类的向往,什么时候能登月球呢?现在幻想正变成现实,1969年7月21日,人类终于登上了月球,那惊心动魄的一幕,那成功的喜悦,在今天的课堂上,我们依然能够领略。让我们共同欣赏美文《月亮上的足迹》。 速读课文,感悟文章大意 要求学生速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并提出考虑题,掌握文章大意。 ①自主学习 a、快速默读课文(不指读,不动唇,不回读),并找出登月过程中表示时间的词语。 b、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c、登月全过程能够分为几个时期? d、试将登月全过程画一张示意图,并简要说明。

最新语文版 初一语文七年级上册课文全解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课文全解 (语文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目录 第一单元 1、忆读书(冰心) 2、*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马克?吐温) 3、*山中避雨(丰子恺) 4、风筝(鲁迅) 口语交际——自我介绍与提问写作——记一件事 写字——楷书与行楷 第二单元 5、回忆我的母亲(朱德) 6、小巷深处(林莉) 7、*我的老师(海伦?凯勒)8、*“两弹”元勋邓稼先(顾迈南) 口语交际——采访任课老师写字——写一个人 综合性学习——学会利用图书馆 第三单元 9、春(朱自清)10、*济南的冬天(老舍) 11、竹林深处人家(黄蒙田)12、*树林和草原(屠格涅夫) 口语交际——说家乡写作——描写景物 综合性学习——调查社会用字情况 第四单元 13、空城计(罗贯中)14、*美猴王(吴承恩) 15、心声(黄蓓佳)16、*勇气(狄斯尼) 口语交际——说特征,猜同学写作——写童年的故事 写字——行楷字的笔画组合 第五单元 17、犟龟(米切尔?恩德)18、小溪流的歌(严文井) 19、*基因畅想(漆孝诗) 20、*如果人类也有尾巴(坎斯?彼勒)口语交际——讲故事,评故事写作——编写童话或科幻故事 综合性学习——主题探究学习:现代科技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第六单元 21、《论语》六则 22、《世说新语》二则(刘义庆)期行乘船 23、*伤仲永(王安石)24、木兰诗 25、*诗五首 回乡偶书(贺知章)夜雨寄北(李商隐)淮上与友人别(郑谷)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口语交际——交谈学习体会写作——改写《木兰诗》 第七单元 26、卖油翁(欧阳修)27、三峡(郦道元) 28、*古文二则蔡勉旃坚还亡友财(徐珂)戴震难师(段玉裁) 29、*陌上桑 30、诗五首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江南春(杜牧)登飞来峰(王安石) 望岳(杜甫)观沧海(曹操) 口语交际——古诗文朗诵写作——我将这样度过寒假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 月亮上的足迹》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19课月亮上的足迹》 导学案 第19课月亮上的足迹 【基础演练】 1.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飞跃()梦寐()轨道()人迹罕至() 铁qiāo tuǒ 圆è运chàng 谈 2.下边四组中无错别字的一组是()。 A.可望而不可既指令一叶孤舟 B.观测畅谈梦寐小心冀冀 C.合算月壤休斯敦昂首挺立 D.溅落故障平衡相提并论 3.先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然后解释在句中的意义。 ⑴里程碑: ⑵相提并论: ⑶昂首挺立: ⑷可望而不可即:“即”意思是全词意思 是。 ⑸遥遥在望: ⑹一叶孤舟: 【综合运用】 4.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月亮总能搅动世人的情感,

请阅读下面材料并完成相应的题目。 ⑴【科技探月】2019年12月21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嫦娥二号任务圆满成功大会上讲话中说:“ 嫦娥二号任务圆满成功,是我国探月工程取得的又一成就,是我们建设创新型国家取得的又一成果,是中国人民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又一壮举,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锐意创新的壮丽篇章。”中国还将建设空间站,向宇宙世界深处探索,造福于人类。请你结合《月亮的足迹》一文,谈一下你读到这则材料的感想。 ⑵【人文赏月】自古以来,月亮一直牵动天各一方的亲人朋友,无数文人墨客留下了许多杰作。请你写出连续的借月抒怀的诗文。 ⑶【趣谈识月】请你把知道的月亮别称及相关的神话传说写在下面。 【课内精读】 阅读课文,完成下面各题。 月亮的足迹(节选) 在茫茫太空,月亮是地球的近邻。虽说是近邻,它却在离地球和人类38万公里的轨道上绕着地球运行不息,永远是那么可望而不可即。然而,1969年7月,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终于代表全人类拜访了月球,迈开了人类探索太空的重要一步,树起了宇航事业的一块新的里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公开课教案:19、月亮上的足迹优秀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公开课教案:19、月亮上 的足迹优秀教案 一、教学目标①速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②理清文章思路,了解人类登月的知识。③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二、教学重点速读课文,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理清文章思路,从中了解有关人类登月的知识。三、课前准备教师可带领学生参观天文馆,了解有关宇航和月球方面的知识。学生可以阅读有关的书籍,如《航天时代》、《宇宙奥秘》、《十万个为什么》等等,也可以网上查询有关月球的资料,为更好地理解课文做准备。四、教学内容这是一篇纪实报道。作者用平实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通过阅读,读者定能体会到那登月全过程的惊心动魄、登月成功后的喜悦以及作者对人类聪明才智的赞美。文章所记叙的准备、升空、登月、返航四个部分清晰流畅,结尾阿姆斯特朗的话“这一步,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留给读者以无穷的回味,可以从中悟出人类登月的伟大意义。五、教学设计1、新课导入①可用大屏幕出示航天飞船的登月资料图片,也可以用夜幕星空的画面导人新课。②可以用嫦娥奔月的故事或有关月亮的古诗歌导人。总之,导人旨在引起学生阅读本课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月亮的传说、月亮的神秘是

人类的向往,什么时候能登月球呢?如今幻想正变成现实,1969年7月21日,人类终于登上了月球,那惊心动魄的一幕,那成功的喜悦,在今天的课堂上,我们依然可以领略。让我们共同欣赏美文《月亮上的足迹》。速读课文,感悟文章大意要求学生速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并提出思考题,把握文章大意。①自主学习a.快速默读课文(不指读,不动唇,不回读),并找出登月过程中表示时间的词语。b.本文写了一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c.登月全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d.试将登月全过程画一张示意图,并简要说明。②合作探究以上问题可以由小组讨论完成,讨论中教师可巡视指导,并参与讨论。然后由学生各组代表发言,并由其他组的学生补充,发言后教师可以总结评点:本文真实地记录了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登月的全过程。登月全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登月准备??飞船升空??登月成功??登月归来。2、研读赏析,激发兴趣,品味语言特色①自主学习教师指导学生相互质疑并共同探究,深人体会。a.宇航员从登月到返航经历了多长时间?登月全过程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7.b.宇航员登月后做了哪几事?c.人类登月有什么意义?课文哪一段有所揭示?d.写作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请举例说明。②合作探究对以上问题,小组研讨并在教师指导下达成共识:人类第一次踏上月球来回历经76万公里,历时95个小时。宇航员登月采集月壤和月岩样品,树立纪念碑,安装摄像机,安装太阳风测定装置、月震仪,插上美国国旗,与尼克松总

(完整)七年级上册语文重点课文

春朱自清 作者描绘了生机勃勃、绚丽多彩的春天景象,歌颂了春天的活力,抒发了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激励人们珍惜时光、奋发努力,去创造人类美好的春天。 1“盼望着,盼望着”写出了作者期盼春天的到来。 2用了“着,了”等词语让人感到亲切、柔和。 3“春天的脚步近了”写出了作者喜悦、殷切的心情。 4“太阳的脸红起来了”表示春天太阳的温暖,抓住了春阳的特征,更表现了春天太阳神韵。 5“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积雪消融,春光明媚,嫩草新绿,显得清爽和滋润。 6“偷偷地”“钻”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春草破土而出的挤劲,写出不经意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惊喜的感觉,使无意识、无感情的小草似乎也有了意识、感情。 7嫩嫩指质感,绿绿指颜色,将它们放在后面,起强调作用,突出了小草嫩绿的样子,使小草富有生机。 8把小草和小朋友合在一起,写出了生机勃勃。 9春草的特点:嫩嫩的、绿绿的、软绵绵的。 10:“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色彩的艳丽,激起了读者的想象。 11“闹”不仅写出了蜜蜂的声音,还写出了蜜蜂争喧的场景,使画面内涵更丰富。12野花的特点:眨呀眨的,闪烁的 不同点:遍地都是,色彩鲜艳。 13写出了春花竞相开放,色彩缤纷,花香怡人,化静为动,用蜜蜂和蝴蝶衬托出春的万紫千红,花香浓郁,渲染出百花争春的气氛。 14“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想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这句话运用了引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风的温暖、柔和、亲切。 15“像花针,像细针”写出了雨的亮而闪烁,柔和绵长。“ 16“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非常传神地写出了细雨朦胧的美感。 17“抖擞抖擞精神”写出了蛰伏了一冬的人们迎来了风和日暖的喜悦。 18“刚起头儿,有的是功夫,有的是希望”一年的时间可以做很多的时间,告诉人们把握时间,奋发向上。 19+“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点明春天刚降临人间,是一年新的季节突出春天的新和它给人带来了新的希望。 20”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因为春天装扮了大自然,美化了人间,突出了春的美。 21“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揭示春天不可恶止的生命力,像小伙子一样有着青春的活力,它是向上的,前进的,激励人们向前进。 19、20、21写出了不同时代的景象 本文写了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四幅图画。

24月亮上的足迹导学案

第五单元第24课《月亮上的足迹》 学科:语文教师:审核:语文组领导签字: 【学习目标】 1.学习快速阅读的方法。 2.概括各部分要点,理解文章内容。 【重点、难点】 速读课文,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理清文章思路,从中了解有关人类登月的知识【学习课时】2 课时 【知识链接】 1、相关知识 人类自从1957年进入太空时代后,对太阳系的研究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人类不再满足于用望远镜观察,更希望能够亲自去看看。美国于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组织实施了载人登月工程,或称“阿波罗”计划。这一工程的目的是实施载人登月飞行和人对月球的实地考察,为载人行星飞行的探测进行技术准备。它是世界航天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项成就。在解决了一系列的相关问题之后,1966年美国开始正式实施阿波罗登月计划,并于1969年7月20日完成了人类第一次登月的创举,人类对月球的认识,也由此开始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嫦娥是射下九个太阳的英雄羿的妻子。她因偷吃了长生不老丹,才飞进了月宫,只有捣药的玉兔和砍伐桂树的吴刚陪伴着她。这个美丽的传说反映了中国古代人对月球构造的一种非常朦胧的认识,也可以说是人类最早的登月向往 2、作者介绍 朱长超,男,1944年10月生,上海市南汇人。196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化学系,后又攻读哲学方法论专业,主要从事思维科学的研究。主要作品有《科技革命的步伐》、《思维的历程》、《月亮上的足迹》、《人生的智慧》等50余种,已发表的各类文字在500万字以上。其作品《月亮上的足迹》被选入全国中学语文课本七年级上13册第19课。简单的介绍了1969年7月人类第一次登录月球的大致过程。 【学习过程】 一、检查预习 1、给下列字注音 观测指令合算畅谈 神往里程碑昂首挺立 海域一叶孤舟遥遥在望

七年级语文上册 《月亮上的足迹》阅读练习题 人教新课标版

《月亮上的足迹》阅读题 阅读文段,完成题目。 7月19日晚上9点32分,地面指挥中心发来呼_______(喊、救、叫)。三个人急忙起身。这一天,他们应该按计划登上月球。飞船开始作_____(均速、减速、加速)飞行,用不了多久,他们就要到达神往已久的月亮上空了。三个宇航员紧张地工作着,他们手握操纵杆,以防一旦计算机出现故障,就用手工操纵。还好,计算机发着正常的指令,飞船减慢到一定速度时,就自动动发出停火的指令。7月20日上午7点32分,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换乘登月舱,并与地面指挥中心通了话。不久,登月舱和飞船脱离,飞船继续在绕月轨道上飞行,登月舱则开始降落,在椭圆形轨道上缓缓下降。 7月21日凌晨5点17分40秒,登月舱_____(安稳、平稳、很稳)地降落在月球上。登月的宇航员兴奋地向休斯敦地面中心报告;他们已经胜利着陆。休斯敦地面中心也高兴地祝他们的成功。 (1)按照原文在短线上选词填空。 (2)解释加线的词语。 ①凌晨②神往已久 (3)这段文字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__,主要写了登月前夕哪几个工作程序? (4)这段文字分别交待了三个关键数字,分别标识三个关键的工作程序,请把两者用连线标出。 7月19日晚9点32分登月舱平稳降落月面上 7月20日上午7点32分从飞船换乘登月舱 7月21日凌晨5点17分40秒中心发来呼叫准备登月 (5)“7月21日凌晨5点17分40秒”和“1969年7月21日11点56分20秒”是本文中两个精确到秒的时间数据,这是为什么? (6)读了这段文字,你有何感受,请实话实说。

参考答案 (1)呼减速平稳 (2)①天快亮的时候②内心向往已久 ③时间地面指挥中心发出登月指令、两名宇航员换乘登月舱执行登月计划、登月舱平稳降落月面、登月成功。 (4)略 (5)因为这两个数字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6)略

初一上册语文《月亮上的足迹》教案三篇

初一上册语文《月亮上的足迹》教案三篇 【导语】《月亮上的足迹》一文是新教材初一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从教材编写角度来说,这一单元反映的是对自然世界进行科学探索的,其设置目的主要是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提高学生阅读现代科技文的能力和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无忧考网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篇一●教学目标 1.快速阅读,在规定时间内读完全文,并能准确全面地概括课文要点。 2.学习本文按时间顺序,清楚明白地叙述事件发生过程的写作方法。 3.激发丰富的联想和想像,培养起足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速读课文,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概括登月的四个阶段 ●教学方法

1.快速阅读法。本文是一篇科普小品,登月的全过程叙述得清楚明白、生动形象。先让学生较快速度地默读,整体感知文章大意,再用简洁的语句梳理概括内容要点。 2.讲读法。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地球和月亮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吗?对,是38万公里,真是可望而不可即呀,古往今来,人们仰望天上的明月,总会引起无穷的遐想,幻想有朝一日能飞上月宫。如今,幻想已经变为现实,1969年7月21日,人类终于登上了神往以久的月球。现在,就让我们与航天英雄一起,去感受那惊心动魄的一刻吧…… 二、检查预习 1、听写下列字词:(共10个) 指令海域畅谈神往里程碑观测昂首挺立一叶孤舟遥遥在望 2、解释下列词语:(共5个) ①畅谈:尽情地谈。 ②昂首挺立:抬起头笔直地站着。 ③遥遥在望:形容远远地可以看到。 ④可望而不可即:只能够望见而不能够接近。即,靠近,接触。 ⑤里程碑:比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可以作为标志的大事。 3、你知道人类是什么时候第一次登上月球的? 1969年7月21日,人类终于登上了月球。 4、哪个国家的哪一位宇航员第一次踏上月球? 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 三、速读课文,筛选信息 1、默读课文,概括每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明确: ①地球和月亮的距离可望而不可即。

新版初一上册语文课本知识点总结

新版初一上册语文课本知识点总结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新版初一上册语文课本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 语文知识: ⑴朱自清《春》、老舍《济南的冬天》、刘湛秋《雨的四季》《古代诗歌四首(曹操《观沧海》、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王湾《次北固山下》、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一般性文学常识(出处、作者):散文、近体诗、散曲的一些必要的文体知识; ⑵修辞方法:比喻、比拟 ⑶词性:名词 ⑷表现手法:联想与想象 ⑸文章开头的结构作用[开篇点题,领起下文]、关键词句以及精彩语句的赏析与理解、人称的变换(《雨的四季》) ⑹朗读的方法:重音与停连 重点词语: 【春】朗润赶趟儿吹面不寒杨柳风酝酿宛转黄晕一年之计在于春花枝招展嗡卖弄喉咙应和嘹亮烘托静默风筝抖擞健壮呼朋引伴(划线词语在教材中有书下注解)[书下注解中“重音、停连”这两个词语来自课后题题干] 【济南的冬天】响晴镶单单安适着落慈善肌肤秀气宽敞贮蓄澄清空灵地毯

【雨的四季】花苞静谧高邈莅临造访吝啬淅淅沥沥咄咄逼人蝉娇媚棱镜粗犷睫毛衣裳铃铛端庄屋檐凄冷化妆淅沥干湿草垛绿茵茵 【古代诗歌四首】临碣石澹澹竦峙星汉幸甚至哉杨花子规龙标五溪夜郎客路潮平两岸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归雁洛阳边昏鸦断肠天涯 (重点在理解含义、掌握字形) 需要背诵的篇目: 春;观沧海、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后四篇古诗词为课标规定的必背篇目) 写作: ⑴概念是生活中与人沟通、交流、分享信息的一种方式;是表达、交流的重要方式,也是每个人生存发展的基本能力。 ⑵方法的指导:从身边的事写起,写自己做熟悉的事情写自己最想表达的情感与想法;要善于观察、积累,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养成细心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有趣、有意义、印象深刻。 ⑶写作的作用:能训练人的思维。 ⑷写作的要求:内容充实、文从字顺 第二单元 语文知识: ⑴史铁生《秋天的怀念》、莫怀戚《散步》、《散文诗二首(泰戈尔《金色花》、冰心《荷叶-;母亲》)》、刘义庆《〈世说新语〉二则(咏

第二十四课,月亮上的足迹导学案教案

第二十四课,月亮上的足迹导学案教案 篇一:第二十四课月亮上的足迹导学案第二十四课月亮上的足迹导学目标1.速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理清文章思路,了解人类登月的知识。自主预习一、字词积累 1.易写错的字昂.(áng)首挺立轨.(guǐ)道畅.(chàng)谈小心翼.翼(yì)狭窄.(zhǎi)海域.(yù) 2.易读错的字铁锹.(qiāo)溅.落(jiàn)椭.(tuǒ)圆形 3.重点词语释义 (l)可望而不可即:只能远远看到,却不能接触。 (2)里程碑:比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可以作为标志的大事。(3)神往已久:心里向往已有很长的时间。 (4)畅谈:尽情地谈。 (5)昂首挺立:抬起头,笔直地站立着。形容很有精神,很有气魄的样子。(6)遥遥在望:距离很远的东西已在视线之内,可以望见。二、文学常识写作背景人类自从1957年进人太空时代后,对太阳系的研究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人类不再满足于用望远镜观察,更希望能够亲自去看看。美国总统就在这样的情况下于1961年5月25日宣布了“阿波罗计划”的开始。在解决了一系列的相关问题之后,1966年美国开始正式实施阿波罗登月计划,并于1969年7月20日完成了人类第一次登月的创举,人类对月球的认识,也由此开始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三、素材积累关于月亮的诗句 (l)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2)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李贺《马诗》) (3)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4)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5)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6)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四、结构思路 1969年7月16日:飞船发射发射后13小时30分:宇航员休息 19日晚8点33分:月球在望19日晚9点32分:中心呼叫 7月20日7时32分:和飞船脱离 7月21日11点39分:登上月球 7月22日上午:对接成功 25日凌晨1点35分:返回地球课堂导学【导学探究】问题一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问题二登月全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问题三人类登月有什么意义?课文哪一段有所揭示?探究本文写作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请举例说明。(提示:从语言特点、表达方式和说明方法三个方面来说明)【当堂达标】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里程碑.(biē)海域.(yù)椭.圆(suí)B.悬.挂

《月亮上的足迹》阅读答案

《月亮上的足迹》阅读答案「推荐」 阅读理解中的所谓语境,它包括“内部语境”与“外部语境”,所谓内部语境,是指本身所在的,它对词语的含义起着限制或解释作用。而“外部语境”,即时间、地点、对象以及作者的思想、性格、处境、语言风格等主观因素。 月亮上的足迹 ①21日上午11点39分,登月舱打开了舱门。11点51分,阿姆斯特朗走下阶梯,登上了月球。月面上到处是细小的颗粒,有点像地球上的海滩。紧接着,奥尔德林也来到了月面。这是一个伟大的时刻。这是人类伟大的一步。这一时刻的精确时间是1969年7月21日11点56分20秒。这是人类探索太空的里程碑。 ②一到月球表面,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马上开始了紧张的工作。他们的任务很多,但是供给他们呼吸的氧气却很有限,只够使用四个小时。因此,分分秒秒都得抓紧。他们检查了登月器的.着陆情况,情况一切正常;他们拿出铁锹,采集了月壤和月岩的样品;他们从登月舱中取出一块纪念碑,把它树立在月球上。纪念碑刻着地球东半球和西半球的图像,上面还刻着: ③1969年7月,太阳系的行星地球上的人类第一次在月球上留下足迹。我们代表全人类,来这里作一次和平的旅行。 ④然后,奥尔德林从登月舱中取出电视摄像机,安装在月球的表面;他们又安装了一台太阳风测定装置,用来检测宇宙射线;还安装了用来精确测定月球和地球之间距离的激光仪;还安装了测定月震的月震仪。他们又取出美国的星条旗,神色庄重地把它插在月亮上。这些工作完成后,他们舒了一口气,跟美国总统尼克松进行了月亮和地球之间的第一次通话。总统热情地祝贺他们登月成功。 《月亮上的足迹》阅读题 1.第①节中文字中画线的这是一个伟大的时刻是指____。 2.第③节中加粗的我们是指____。 3.列举宇航员登上月球后做了哪几件事? 4.用一句简要的话概括这几段文字的内容。 5.用不超过6个字的短语概括第④节画线文字的内容: 《月亮上的足迹》 1.1969年7月21日11点56分20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