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镜记者现场报道稿件

出镜记者现场报道稿件
出镜记者现场报道稿件

1、这里给大家说一个例子:这例子是属于突发性的报道:是汶川地震时候央视记者张泉灵的报道:“从都江堰出发,车行20分钟,到第一个山坡,你就看,道路到这儿就完全终止了,这是我身后的这一块,事实上呢,它不是我们在通往北川路上常看到的一些巨大的滚石,而是整个山体垮塌下来,根据工程人员告诉我们说这个聚积了大概一万方的土量。”

这个报道开头部分,记者就对所处的位置做了介绍。这一点非常重要,说明位置是为了告知观众“我在现场”,也是说明出境记者报道的必要性。“车行20分钟”、“不是巨大的滚石,而是整个山体垮塌下来”“大概有一万方的土量”等细节则丰富了镜头画面的信息。

从电视画面上,观众可以看到只有一台挖土机在工作,而一大群人在旁边围观。在当时的紧急情况下,这一画面信息显然难以理解。张泉灵立刻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细节:

“面对这样一个情况,你可能有疑问,为什么现场看的人多,工作的人少。这其实也是一个相当无奈的情况,大家可以注意一下,这个路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它宽7米左右,往这边下面就是岷江,是一个断崖,你在后面你能看到紫坪浦水库的这个大坝。那往这边呢就是一个山体。这样宽的一个路面的话,它事实上只允许一辆挖掘机在上面工作。”

这段解说中,记者通过对现场空间的条理分明的介绍不仅消除了人们的疑惑,而且准确地传递了道路抢修难度巨大的信息。

现场报道的例子:

观众朋友,我现在所在的地方是市民广场灯展中心,大家都知道这个灯展是咱们泗阳第三次的花灯展,也是泗阳知名度最大的而且活动是最多的,据现场的工作人员介绍,看花灯只要看三点,一个是看最大的花灯,等会我们带大家去现场看看,这花灯到底有多大,我这先保密一下,这里还有我们常见的小红灯,这种小红灯孩子们最喜欢,为什么呢,下面都有张纸条,可以猜灯谜,灯谜的奖品我已经拿两个,大家看看特别好玩,有福娃什么东西的,待会呢我们还要详细的给大家介绍,接下来呢,很快有表演队马上要开始表演了,在我身后可以看到,他们已经在准备了,今天表演的是我们泗阳第一个舞龙队,你看,他们已经开始了,这是第一舞龙队,舞龙头的王大伯,王大伯能不能改大家展示一下,接着王大伯说没问题,然后就展示了一番,在展示的时候记者不用说话,直接用现场的同期声,快要结束后,镜头回到记者,记者开始说,其实像王大伯他们说,为了这次演

出他们做了充分的准备,而且他们舞龙已经那么长时间了,平均年龄达到了五十五岁,可以想象一下,那么大一群老年人,他们舞的生龙活虎,你根本看不出岁月在他们脸上的痕迹,接下来呢,告诉大家整个舞龙队一共有12支,有什么什么龙介绍一下,今天我们泗阳如此热闹的花灯活动也是我们泗阳几个展示点其中一个,接下来就介绍一下背景,这个现场有几个点,提供了多少多少个节目,有多少盏花灯,在这呢,我特别希望大家别再电视机前守着了,到花灯当中去寻找你的童趣寻找你的快乐,去感受一下我们泗阳这几年来的变化,给大家带来一种幸福感,去体会你的幸福吧。另外你可以再看看广场上的大屏幕上,我们泗阳电视台现场直播活动,会随时随地报道最新的信息,等会我们会带大家看整个灯会展当中最大的灯它到底有多大呢,让我们一起期待着。

在现场报道中,要注意的是,出境记者最重要的任务是迅速准确地提供现场信息,而不是进行现场评论。其实记者越深入第一现场,他获得信息的渠道就越单一,特别是面对突发性事件,在对事件背景及事件相关信息掌握不够充分的情况下,记者很难在现场做出恰当的评论。因此,出镜记者对现场空间环境、细节等进行介绍的目的就在于要通过第一手材料使人们对新闻事件有更清晰的了解。至于对新闻事件的评论,则可以交给后方的演播室去做,不必在新闻现场完成。

你要活在现场,不要立在现场。(这是指记者出镜形式)。永远不要被你准备的东西绊住了手脚,现场永远是最有魅力的。记者出镜的目的是使现场采访形成面对面的交流形式,实现这一效果的中介就是镜头。电视记者在镜头前就如同面对观众进行直接的交流,这一意识叫镜头意识。

出镜记者在报道中要抓住的唯一核心就是:现场。从现场开始叙述,叙述现场的情况,这就是现场报道的主要原则。首先,介绍事件核心内容,告知自己所处的位置。接着,叙述现场情况,告知观众这里正在发生什么,或记者在现场发现了什么。这是真正的第一手材料,要求记者能运用全感体验来对现场进行观察和分析,然后以一定的顺序指示现场细节,引导观众了解现场,对事件当时的发展情况进行介绍。完成对现场的叙述后,再进一步告知观众在记者到达现场之前发生的事情。这一部分通常通过现场采访事件的当事人或目击者进行同期声报道。(如果是预见性事件的报道,那么对现场的叙述必定在事件发生之前或发生的同时,接下来只要根据事件发生的顺序进行报道。)在现场报道的最后,有时需要对事件的发展趋势或影响做出分析。这就要注意的是,记者只是一个报道者,他不能对事件进行主观的推测。因此记者可以通过采访现场权威人士来说一下事件今后的走向及影响,比如救灾现场的指挥官,车祸现场的交警,事故处理现场的政府官员

等等。

用简单的流程图来表示现场报道的基本环节,就是

突出部分要素告知观众发生了什么值得关注的事件告知观众现场正在发生什么。这个事件是如何发生的。这个事件将怎样进行下去,事件影响。最以归纳式、提问式或背景式等方式结尾。

这是一个相对完整的现场报道的基本流程,在这个基础上,出镜记者还可以根据自己对新闻事件的熟悉程度穿插介绍新闻背景,或者根据现场情况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当然,这些对出镜记者的新闻素质就有着更高的要求。

最后总结一下,现场报道主要包括以下元素:

1、记者出镜的地点与时间,即事件发生的地点、时间。(一般记者出镜在现场,但也不排除事发突然,不能到现场的情况)

2、简明扼要的概括了突发事件目前的状况。

3、就现场浓烈的氛围进行了解说。

4、提炼镜头表达不充分的现场细节。

5、交代了事件发生的背景信息。

6、阐明了无法用镜头表现的理性内容,如总结、评述新闻等。以上就是我本人关于学习的一些经验之谈。有不当之处还请大家见谅。

出镜记者现场报道的呈现技巧(修订版)精选

出镜记者现场报道的呈现技巧 首先了解一下出镜记者和现场报道的概念;现场报道是记者或节目主持人置身于新闻现场,用同期声向观众叙述、评论新闻事件的一种报道形式。新闻调查 主持人王志说:“在现场你没有任何东西可以伪装,也没有任何捷径可行,只有通过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体会,用自己的神情去把握,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否则就是失败的开始。” 什么是出镜记者;出镜记者一般指:在新闻现场,在镜头中,从事新闻传达,人物采访,事件评论的电视记者和新闻节目主持人的总称。从字面上看,这个词有两个意思,一个是要出镜头,二是要准确报道新闻事实。出镜记者的诞生虽然看似偶然,但从这种报道方式引发的强烈反响来看,记者出镜是适应 电视媒介特性的,是一种可以广泛采用的电视新闻报道方式,

尤其是对突发事件而言,记者出镜对新闻的真实性和现场感会起到不可取代的作用。 我们通常现场出镜记者是站在一个固定的位置报道,第一个画面展现时就要入画,现场记者开始入画的拍摄方式有这样几种: (1)直接将镜头对准现场记者.第一个画面是现场记者近景镜头,现场记者站在固定位置上进行口头报道,然后镜头拉开或转移。 (2)拍摄全景.慢慢地推向现场记者后镜头固定,现场记者开始讲话。 (3)拍摄中景.主持人慢慢走向镜头,位置是由后往前走,一般先站在一个地方,讲上几句话,然后边讲边向前走。

以上这三种方法主要是从观众收视的角度来进行画面的“现场编辑”。第一种方式多数是用于消息类的报道,后两种方式用于专题类的报道.一般情况下,记者第一个画面不要从侧面走进屏幕,如果要走动应该是从后往前走,而且不要走动太多,因为观众这时要注意听记者在讲什么内容。另外不要走走停停,要考虑到摄象机的活动。 在现场报道时哪些信息必须说 哪些又不必说,该先说什么,后说什么,如何才能迅速准确地传递现场信息,如何才能高质量的完成一次现场报道,这些问题困扰着许多现场记者。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首先要了解现场报道的特点与优势。 在西方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凡是适合现场报道的新闻决不用其他形式的报道,理由是相比其他报道形式,现场报道最

浅谈出镜记者如何做好现场报道

浅谈出镜记者如何做好现场报道 摘要:现场报道反映的是正在停止的新闻事情,它把信息同步播放给听众,让信息可以最直接、最有效的传送。由于现场报道是记者在新闻事情现场边察看、边采录、边听、边口述,因而具有更强的时效性、真实感、现场感,可以表现播送特征,深受听众喜欢。 关键字:记者出镜现场报道 出镜记者是我国电视新闻事业发展的产物,电视新闻事业的发展促使行业内分工进一步细化,同时日益复杂的新闻现场迫使我们的记者频频出镜以满足电视受众更高层次的信息需求。应该承认的是,记者出镜报道时,既要顾及镜头又要对新闻事实做出迅速准确的判断,心理压力很大。但出现如此重大的报道事故,究其根源只能怪记者学艺不精。记者的事实判断力的形成源于对新闻背景的翔实把握以及对现场信息的瞬息捕捉,这两者缺一不可。而记者对事实的价值判断力的形成,则需要在准确的事实判断的基础上具备超凡的洞察力。由此看来,如果我们的出镜记者不在这方面下苦工夫,早晚是要吃苦头的。 随着电视节目的发展变化,现场报道已经成为电视新闻报道中经常看到的一种形式。从一定意义来讲,现场报道就是一场小型的现场直播,或者说是一种事情发生现场的再现。现场报道中,记者的解说、表情、神态、动作都有传递信息内容的作用,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同时传播,最能表现新闻事件的现场感,最能把观众带入身临其境的现实环境之中;其次,现场报道以其解说与事件的同步和立体感使电视新闻真正步入声画合一,水乳交融的境界。观众通过屏幕就能感受新闻现场气氛,缩短现场与观众间的距离,增强了真实、可信的传播效果。因此,现场报道凭借时效性快、现场感强、信息量大的电视报道优势和传播特点,毋庸置疑地成为最具电视特色,广受观众欢迎的新闻报道形式。那么如何做好电视新闻现场报道? 一、记者要在现场报道之前做好充沛准备,把握好选材关 播送记者要做好现场报道事前都要做好充沛的准备,即便是面对突发事情,也要以最快的速度做好准备工作。现场报道准备决不是事前想像似的拟好稿子,到现场去变相地播读给听众听,而是要事前理解行将发作的新闻的背景、环境、人物、内容。包括:(1)新闻事情的选择。其一,必需是新闻价值大,是人们关怀的热点、焦点问题。其二,应该契合现场报道采、录、播同时停止的特性,即新闻事实的开展过程主线单一、层次清楚,所展开的画面集中、明晰,便于记者察看、采访和录音。(2)面对“突如其来”的新闻事情的心理准备。(3)访谈对象的准备。由于播送新闻现场报道采访是不加剪裁而与新闻事情的发作同步报道进来的,所以要选择有典型性的访谈对象。(4)新闻传播工具的准备。必需充沛应用现代化通讯手腕,让现场报道和事情现场停顿同步,从而加强可听性和鲜活感。 二、记者要有较强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 记者通过短时间调查告诉观众事件发生的整个情况,这样的现场报道使新闻报道变成了直接的人际化交流。“说什么”是记者必须解决的问题。记者要对事件发生的背景、过程、新闻现场及结果进行概括描述,甚至要展开即时的评述,不仅要说出来,而且要说得明白,说得流畅,同时引导观众去看最重要、最有价值的东西,其内容不能脱离现场和事件本身。这就要求出镜记者必须具备发现报道线索的新闻捕捉能力、快速整合新闻信息的能力、积极洽当的镜头前表现力和流畅、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

出境记者现场报道复习资料

1.媒介事件的素材种类、特征、运作规律: 媒介事件素材:1.竞赛 2.征服 3.加冕 特征:1.干扰性 2.垄断性 规律:1.利用自身的媒体条件进行前期宣传 2.周密策划、认为设计环节为主 3.突发情况元的准备 2.新闻主播与出镜记者基本功: 新闻主播:1.报道 2.播报 3.评论 4.主持 5.采访 出镜记者:1.报道 2.表达 3.短评 4.采访 5.技术 3.静态报道:指出镜记者报道时,以静态身姿出现在电视画面中,以固定姿态面对摄像机镜头,报道重点是记者的有声语言内容,报道内容与出镜背景之间不存在相互说明的逻辑关系 动态报道:指出镜记者在做现场报道时以动态身姿出现,在川大新闻事实信息时,带领受众以“运动”的镜头,丰丰富的肢体语言表现,多样的“动态身姿”所做的体验式出境报道。 出镜记者:指在新闻现场、在镜头中从事信息传播、人物采访、事件评论的电视记者和新闻节目主持人(新闻主播)的总称 电视新闻细节:指的是在新闻现场中那些富含新闻价值、人物情感和意义象征,能够在传播过程中引起受众特别注意的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 现场直播:指在现场把新闻事实的图像、声音及记者报道、采访等转换为广播或电视信号直接发射的即时播出方式,就新闻事件来说,它既是报道方式也是播出的节目。 现场报道:指记者在新闻现场边采录音响(画面)、边采访、边解说报道的形式,包括直播和录播两种播出方式。 预测性报道:是对将会发生而未发生的事实所作的前瞻性报道,它着重对新闻事实的发展变化趋势或前景进行科学预测,其价值取向表现为准确性、科学性和权威性。 4.出镜记者的信息传播作用: 一.是电视新闻节目编排结构多样化 二.彰显了电视媒体的实力,展现了出镜记者的魅力 三.是电视节目在形式上有了新突破 四.是新闻信息得到直接的传播 5.出镜记者客观报道准则,记者出镜报道法则: 一、清楚准确地说出所在位置:1. 说出地理位置 2.具体说明地理位置 二、出镜背景(典型环境)的选择 三、多样的出境形式 四、调动其他感官机能,弥补和丰富有声语言传达信息

新闻记者优秀演讲稿

新闻记者优秀演讲稿 新闻记者优秀演讲稿 新闻记者应该具备不断学习的习惯;追求真相的执着;客观公正的态度;准确朴实的文风;甘于吃苦的精神;丰富广博的学识;宽容善良的情怀;尚俭守德的品格。你们对新闻记者有了解多少呢?下面为大家整理了新闻记者优秀演讲稿,欢迎大家阅读。 新闻记者优秀演讲稿篇1 大家好! 做一名新闻记者是我从小的心愿,凭着见证历史、眼见为实的工作信念,我用新闻的眼光看世界,求真理、求知识、求进步。对未来,我的自我期许是:当大事发生时,就有我灵慧的思维;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我敏锐的触角。正因为这样,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活动期间,我一直反省自己、审视未来,如何才能身体力行、努力实践"三个代表"?当好人民公仆,我们新青年应该以什么样的心态迎接新世纪的挑战?我手里拿着的是我的对照检查材料,事实上我还在心里为自己写了另外一份心灵剖析书,这份剖析书的题目正是今天我要演讲的主题:撞击新青年!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这一次该如何度过?这是很有讲究,很有学问的东西。花美美在外表,人美美在内心。内心者,鲁迅讲,魂灵也。通俗说就是有没有灵魂,再通俗说就是有没有积极的、热情的、向上的精神状态。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决定了你这个人的生存质量,也决定了你这个人是碌碌无为还是有所作为,还是大有作为,是骑在人民

头上作威作福,还是俯下身子甘当牛马。或者用奥斯特洛夫斯基的话来说,你是在燃烧还是在冒烟。燃烧就是激情永驻、热情不改,燃烧就是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甘当人民公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前些日子,我到里仁采访,发现为了让万德公司早日投产,镇政府把整个办公大楼让给了外商,干部们挤到了财政所办公,开会没有会议室,吃饭要到几里以外的地方吃,大家最多的是6个人挤在一个房间里,但一切井然有序。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是积极的、充满热情的精神状态!前不久,××市副市长、县委书记××在全县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全方位抓开放,全社会抓招商,全过程抓服务,全身心抓落实,并带领全县人民把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发展县域经济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这又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是一心一意干事业的、激情燃烧的精神状态! 撞击新青年,第一撞就是撞击精神状态!这第二撞撞击什么?我先要问大家一个问题:我们人活着干什么?人活在世上就是"改造自己,改造世界"!在希腊有一座德尔菲斯神庙,这个庙的伟大,不在于菩萨多,也不在于它规模大,就是那里有五个字,箩大的字刻在德尔菲斯神庙巨大的岩石上,这五个字就是:"认识你自己"!有人会说,我怎么会连自己都不认识。古语道:"欲知人者,必先自知。"不错,世界上最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最大的障碍就是战胜自己。在"认识你自己"下面还有一行小字:对自己不满才是进步的开始!青年朋友们,孔老夫子尚且一日三省吾身,我们有哪一位昨天、前天曾经面壁思过?请你告诉我,你

记者节演讲稿:离现场再近些 报道才会更精彩

记者节:离现场再近些报道才会更精彩 如果你拍的不够好,说明你离战场不够近。如今,在中国的土地上,我们很难体会硝烟弥漫的战场洗礼,但作为一名媒体新闻工作者,我们依然应该怀有一份责任和良知,把事实和真相呈现给观众,因为我们距离现场最近。 公众对真相的要求和知情权要求我们近些、再近些。从2007年参加工作以来,近4年来道路坎坷,我对记者这份比较特殊的职业渐渐有了更多自己的理解。 灾难是记者的节日,这是西方新闻界的一句名言。近年来,一些平面媒体经常出现大量的灾难报道,个别媒体几乎把灾难报道做为某个时段的报道主体。看来有些编辑和记者确实十分热衷于对灾难事件的报道,以为这是非常有价值的新闻,在有意无意中实践了这句名言。但我不赞同这样的说法,灾难不是任何人的节日,特别当你没办法选择不得不卷入一场灾难中的时候更是如此。 回到2008年5月12日那个如同噩梦般的时间,依然让我想起那些清晰的画面。地震发生的瞬间,山摇地动,飞瓦走石,一片混乱,人们平静的生活被打破了。我当时正在办公室,随手抓起摄象机冲向楼下。大地躁动不安,在我的镜头里,也记录着晃动的大楼,哭喊声、急促的脚步声还有摔倒再爬起来的声音。在我接触到大地的瞬间,马上拿起摄象机穿梭在大街小巷,因为这

些真实的画面将成为历史。在公路上,人们四处奔逃,各种车辆响声大作。在医院门口,有人被倒塌的围墙砸中,安静地躺在那里,任凭别人呼唤却再也无法醒来,惟独把凄凉和伤心留给了放声大哭的亲人。在县医院,有一个人孤零零地躺在担架上,他的手表和他的生命永远停在了2点28分。在石油公司,有人因为地震倒塌的围墙被掩埋在废墟里,旁边赶来救援的公安人员为了他在竭尽全力地挖掘,可镜头里却只有一堆又一堆的瓦砾和砖块。 用事实说话是一名新闻媒体传播者应尽到基本职责。白水江镇的权力村和林家山村在5.12汶川大地震中受灾非常严重。那里的村民有没有吃的和穿的,有没有水喝,是我想知道的问题。为了一探究竟,5月14日至16日三天时间,我独自一人在这两个离县城70多公里的小山村里拍摄素材。每天除了和当地受灾群众进行交流,做大量文字记录之外,还常常到垮塌房屋里记录真实的灾情,并快速地把自己的一手资料反馈给抗震救灾指挥部。 通过大量真实的视频资料,略阳县全县20万人民众志成城,以“泰山压顶不弯腰”的英雄气概,奋力抗震救灾的事迹经各级媒体客观公正地宣传后,受到了中省市领导的高度关注。在全年里共有近20篇报道被中省媒体采用。 我常想,许多记者其实并非“好事之徒”,只是因为成了媒体探照灯的“光束”的一部分,而这份工作需要不断靠近,于是

优秀记者发言稿

优秀记者发言稿 记者节,成立于11月8日,是为新闻行业的从业人员设立的节日。下面是X给大家整理的记者节,仅供参考。 记者节篇1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事,亲爱的朋友们: 大家晚上好! 我是xx电视台的记者xx,今天非常荣幸在第十一个记者节即将到来之际,代表十佳优秀记者在此发言。首先请允许我在这里向所有记者同仁们表示祝福,同时向关心和支持我们广电事业的所有领导、各界朋友送上最诚挚的谢意,因为你们的鼓舞与鞭策是我们不断前进的动力。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因为喜欢博学的央视名嘴水均益,因为喜欢睿智的白岩松,喜欢犀利的意大利记者法拉奇,14岁那年,我立志要做像他们一样的记者20xx年夏天,刚刚迈出大学校门的我,怀揣着当年的梦想,走进了xx广电。这个选择,让远在长沙的父母始料不及,他们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的女儿会在离他们千里之遥的xx扎根,更不敢相信自己的女儿能一直在这个辛苦的岗位上执着的坚守。掐指一算,今天是我来xx的第490天,回想这四百多个日夜,一个女孩子,背井离乡没有朋友,语言不通,完全像没有归宿感的浮萍,随风飘零。幸运的是,在领导和

同事的关心帮助下,我慢慢地适应,并融入到记者这个行列,融入到这座城市。从第一次采访时因语言不通,与被采访者面面相觑的尴尬,到现在灵活自如的问答;从第一次稿件被要求重写时的羞愧到现在得心应手的写稿......这一路,布满了太多的坎坷和荆刺,凝结了太多的辛酸和汗水。 我清楚的记得今年六月五号那个深夜,那晚我在做的xx 义工特别节目。为了赶在第二天播出,我加班到凌晨2点。就在片子快要做完的时候,突然,电脑死机了可怕的是,节目没有保存,大家都明白,这就意味着前面所有的工作都白费了...... 眼看第二天的节目将受到影响,那一夜我对着空无一人的制作室失声痛哭—— 人们常说记者就意味着与奔忙和汗水相伴,但我始终固执地认为记者这个职业是精彩的。因为你在读懂别人的时候,也在检阅和丰富自己,很多时候,你采访的对象,就是你奋进的动力。 今年夏天,在和陈主任,杨哥一起拍教育专题片的时候,小黄鑫悲惨的家庭遭遇。张贤亮血气方刚的父亲张圣刚,面对儿子的学费没有着落的失声痛苦,张曼为母亲还是为自己前途苦苦纠结的辛酸,这些让我震撼。这期间我采访了一位从小丧父,家庭贫困的的优秀学子张少亮。今年他以618分的好成绩考上了武汉大学。有一天我意外的受到他一条短

【优质】出镜记者现场报道稿件-精选word文档 (3页)

【优质】出镜记者现场报道稿件-精选word文档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予以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随意编辑修改! == 出镜记者现场报道稿件 现场报道记者的出镜技巧【一】 现场出镜记者与文字记者存在很大不同,出镜记者根据现场情况面对摄像 机进行口头描述、口头评论、现场采访的能力,是记者现场报道的内容和表现 形式,借助记者现场报道的图像和语言符号、非语言符号载体,这些是出镜记 者的必备素质。 出镜记者不是一个简单机械的劳动者,要想感染观众,必须先感染自己, 同时也要掌控自己的情感,受现场气氛的影响,要适度表现出情感的波折,如 激动,如惶恐,如悲愤,切忌过度,也切忌同一表情,成为事件的局外人,这 样造成与观众的隔阂,还要注意节奏,一快一慢,一松一驰,要善于调度谈话 的速度,善于把控新闻的主题,善于把现场引向深入。 出镜记者在叙述事实的基础上,要适时适度地敢于评论,敢于抒情,敢于 表达自身情感。出镜是一门在实践当中不断探索的艺术,只要清晰自己的定位,坚持正确的导向,那必将是一个非常称职、令人称道的电视新闻工作者。 出镜记者现场报道稿件【二】 他对我们几个刚分配来的新工人说:你们都是刚从学校毕业的,都是有文化的人,要主动承担起工区的通讯报道工作,我给你们的任务是每人每个月2篇!2篇 稿件,在当时的我看来... 移动通信专业在 20XX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移动互联网技术应用”北 京市选拔赛中获得佳绩 5 月 17 日,20XX 年北京市职业院校移动通信专业学 生技能大赛国赛选拔赛(高职组) 在北京信息职业学院举行。

现场报道表达技巧

现场报道表达技巧 一、规范化的表达 1.良好的普通话基础 2.善用口语化表达 在词语使用上,多用口语词、惯用语、歇后语。在语音上,多用轻声词和儿化词。 一般不使用生僻词,多选用大家耳熟能详的词语。双音节词富有韵律感,说出来朗朗上口,在报道中可多用双音词,不用或少用单音词。口语化表达并不等同于大白话,在语言的修辞和词汇选择上还应兼顾它的美感,善于结合书面语,这就需要记者在平时多积累。 Eg:台湾华视新闻主持人李砚秋在1991年华东发水灾时到大陆采访,在一次新闻报道结尾时,站在齐腰深的水里说:“自从大禹治水以来,历经几千年中国人还在同洪水搏斗,但是老天爷在发怒的时候就要找这块土地泄愤,土地无知,洪水无情,但苍生何辜,面对这片疮痍,真让中国人对中国人感到慨叹。”这段话有古文的功底,又有口语化特点,比如“老天爷”,把书面语和口语很好地结合在一起。 二、流畅化的表达 有声语言的流畅化,直接决定传播信息的准确度和受众的接受度。要想实现报道的流畅,记者在平时报道中应尽量采用提纲+腹稿的形式,抓要点,然后口头复述几次,加深记忆。不要背诵稿件,因为记者在写稿时容易使用复句,而口语表达多用单句。平时多做“说”的练习和丰富词汇的练习以加快语言编码的迅捷性。 三、条理化的表达 讲究表达的逻辑性。在很多口头(现场)报道中,记者表达不失流畅,但逻辑混乱,废话连篇,脱离主题,给受众接受信息造成了很大的障碍。做好一篇逻辑严密的现场报道,记者一定要在了解了事件大致的来龙去脉以后,迅速总结出主体,并开始构思报道的框架、结构、主题与基调,现场特点和气氛,以及如何开头、结尾。然后迅速扩充。在报道前没有很好地谋篇布局,缺乏构思能力,容易导致逻辑混乱。强化构思和逻辑性能力,一是要掌握一些逻辑学的知识,如总分与分总关系,递进与并列关系,养成说话前拟订提纲的习惯,这样讲话时思路能更清晰;二是加强口头复述训练。 四、生动化的表达 表达清晰、严谨、流畅只是初级要求,现场报道记者在语言表达上还需要提高表达的生动性,增强新闻的真实感和现场感,替受众的眼睛、耳朵、鼻子感受现场。 Eg:汶川大地震期间,白岩松在报道唐家山堰塞湖泄洪时,做了这样一个出镜报道:现在我就站在唐家山堰塞湖排险现场,刚刚挖成的泄洪槽的里面。这个泄洪槽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深度和宽度呢?拿我的身高来做比例,我的身高大概是一米七九,(往泥地里趴下)大概有我两个那么宽,将近四米。(站起来)但这还不是最窄的地方,从高度来看(走近泄洪槽壁),拿我的身高做比例,大家也可以清楚大约这个泄洪槽挖了有多高……这是一记者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1.化抽象为具体;2.化深为浅;3.善于调动综合感觉;4.以小见种体验式的出镜报道,让新闻更真实、可感、生动。生动性不仅是口语表达能力的体现,更是大

出镜记者现场报道技巧实验大纲

出镜记者现场报道技巧实验大纲

《出镜记者现场报道 技巧》 课程实验报告册 姓名: 班级: 专业: 指导老师: 传播科学与艺术学院 2016年6月

实验目录 《出镜记者现场报道技巧》课程实验大纲 (1) 实验项目一 .............................................................. 错误!未定义书签。实验项目二 .............................................................. 错误!未定义书签。实验项目三 .............................................................. 错误!未定义书签。实验项目四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出镜记者现场报道技巧》课程实验大纲 一、课程实验的地位、作用和目的 本课程是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方向课程,课程主要为培养能胜任各类型电视节目的出镜记者服务,为本专业的特色课程。课程是核心课程《电视节目制作与剪辑》、《广电写作》的教学延伸,也是实习课程《电视采访》的支撑课程,该课程是实验环节重点训练出镜记者的报道技巧,指导学生掌握出镜记者的工作规律 与行为规范,以适宜媒体对播音主持从业人员的新要求。 二、课程实验成绩评定 1、考核方式、方法: 学生制作四条电视新闻现场报道,并分组提交作品。组员必须至少担任一次出镜记者。 2、实验成绩评定方法: 电视新闻现场报道作品质量占实验成绩的80%,参与实验的投入认真程度和考勤占总成绩的20%。 作品质量各指标标准占总成绩比例分布: 新闻事实讲述、评价的清晰度、准确度——20% 新闻主题明确与集中程度——10%

抄袭稿件;浅析现场报道中新闻记者的素质与技巧

浅析现场报道中新闻记者的素质与技巧 摘要:电视新闻现场报道是电视新闻节目最基本的形式,也是最常见的形式,通过电视新闻现场报道,能将新闻现场的实际情况直观的传递给观众,观众的体验更为直观、真实、及时。电视新闻现场报道需要新闻记者深入到新闻现场,然后通过观察周围环境,采访,仔细了解现场状况,用最清晰简洁的语言还原新闻现场,这就对新闻记者的素质由较高的要求。本文从目前现场报道中新闻记者的问题入手,分析在现场报道中新闻记者需要具备的素质,以及具体的报道技巧,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对相关工作有所帮助。 关键词:现场报道;新闻记者;素质;技巧 前言: 新闻现场报道是电视台的记者在新闻现场直接用语言描述正在发生的新闻事实,还原新闻现场,具体来说整个过程需要保证新闻事件刚刚发生或者是正在进行中,保证新闻事件的时效性,然后记者进入到新闻现场,通过观察和采访进行对现场情况的还原,整个报道过程需要真实而完整的再现新闻发生的具体情况。在电视新闻现场报道中,新闻记者是让观众直观的感受到现场的音响和采访对象表现的桥梁,观众可以足不出户身临其境的感受到新闻现场的情况,这也正是电视新闻现场报道和其他新闻传播媒介相比最为突出的优势。新闻记者在电视新闻现场报道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新闻记者的专业素质也在整个报道过程中得以体现。 一、目前现场报道中新闻记者的问题 (一)新闻记者对现场掌控能力有限 电视新闻的现场状况需要通过新闻记者的描述和具体的画面直观的展现给观众,这就需要新闻记者第一时间用最为凝练准确的语言来进行描述整个新闻事件的经过,让观众能准确的理解新闻现场发生的情况,这也是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电视新闻现场报道的时效性和准确性。不过目前的新闻记者对现场的掌控能力有限,并不能对新闻事件进行深入分析,也不能用简短的语言准确描述新闻现场的情况,很可能影响新闻价值,对有些重要的现场信息描述不清或者一语带过,没有抓住现场新闻报道的重点,直接影响现场报道的主题。 (二)新闻记者定位不明确 电视新闻媒体经过多年的发展,电视新闻现场报道已经成为了目前新闻报道的电视新闻节目最基本的形式,也是最常见的形式,通过电视新闻现场报道,能将新闻现场的实际情况直观的传递给观众,观众的体验更为直观、真实、及时。电视新闻现场报道是一个较为特殊的新闻报道形式,对新闻记者的素质要求较高。目前在有一部分新闻记者中存在的问题就是并没有对新闻记者进行准确的定位,在新闻现场并不能完全发挥新闻记者的作用,对新闻记者的认识还是停留在传统程度上,认为新闻记者就是到新闻现场对当事人或者周围群众采访和提问,并没有认识到自身的重要性,没有正确引导当事人和群众传递新闻信息。 二、现场报道中新闻记者需要具备的素质 (一)新闻敏感能力 电视新闻现场报道需要记者有极强的新闻敏感能力,记者能在到达新闻现场的第一时间需要对新闻事件做出判断,判断新闻价值,确定需要报道的内容,在新闻事件混乱的外表之下,找到最核心的、最本质的内容。记者到新闻发生现场之后需要根据新闻现场的蛛丝马迹发现在新闻事件背后隐藏的线索和后续的新闻价值,新闻记者需要保持高度的好奇心,一些平时司空见惯的现象都要多找原因,多问问为什么,然后通过调查,了解事情的真相,挖掘新闻事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新闻记者敏感程度会直接决定到新闻的价值,培养新闻记者敏感力的方法就是在报道和调查新闻的时候更多的从观众的角度出发,明确观众的兴趣,确定观众

如何撰写新闻稿件

如何撰写新闻稿件及通讯报道? 新闻稿件的写作方法: 一、新闻的特点 1、短小精练:新闻要短小精练,这是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就小记者采写新闻来说,写好短消息,便于迅速及时的报道新闻事实,同时也锻炼小记者的采写能力;就读者阅读新闻来说,它便于阅读。 2、语言生动简洁:新闻的语言只有生动、简洁,才能吸引读者 3、“倒金字塔”结构:新闻的写作是将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写在新闻的最前面,按事实重要性程度和读者关注的程度先主后次的安排,内容越是重要的,读者越是感兴趣的,越要往前安排,然后依次递减。这在新闻写作中称为“倒金字塔”结构。 二、新闻导语的几种写作方法 1、叙述式导语的写作:就是直截了当地用客观事实说话,通过摘要或概括的方法,简明扼要地反映出新闻中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给人一个总的印象,以促其阅读全文。 2、描写式导语的写作:记者根据目击的情况,对新闻中所报道的主要事实,或者事实的某个有意义的侧面,作简练而有特色的描写,向读者提供一个形象,给人以生动具体的印象,这就是描写式导语的一般特点。一般用在开头部分,以吸引读者,增强新闻的感染力。 3、议论式导语的写作:往往采用夹叙夹议的方式,通过极有节制、极有分寸的评论,引出新闻事实。一般分为三种形式:评论式、引语式、设问句。 三、学会恰当运用新闻背景材料 背景材料在不少新闻中占据一定的位置,是新闻稿件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交代背景应根据需要因稿而异,更要紧扣主题,还有交代背景时不宜太多,材料要写的生动活泼。 新闻稿件的写作形式: 新闻也称“消息。”是一种传递迅速,文字简明的事实信息,是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报道,新闻的特点可简单概括为四个字:快、实、新、短。“快”就是要迅速及时,讲究新闻的时效性,事实发生同分开见报之间的时间越短越好。“实”就是用事实说话,要安全真实。“弃”就是思想鲜明,有的放矢。具体表现为材料要新,要把人物、新事迹、新经验、新创举等新鲜事物报道给人们,扩大人们的视野,认识要新,新闻所反映的思想,说明问题,要富有新意。“短”就是语言简明扼要。 新闻的结构一般有以下五种的基本组合而成。(1)灵活鲜明的标题。(2)引人入胜的导语。(3)深化题旨的文体。(4)有的放矢的背景。(5)恰到好处的结尾。 新闻的写作应重点掌握前面交代过的五个组成部分,即标题、导语、文体、背景和结尾。 新闻稿件写作技巧: 一、合理分配提问 为了搞清一个事实,有许多必不可少的提问,但记者应当搞清楚问题,妥当地分配给不同的采访对象,说明采访目的,争取对方协肋。与采访对象第一次见面时,记者应当尽快出示介绍信并说明采访目的,以求得到对方的信任。 提问要具体,越是经验不足的记者,提的问提越容易笼统,含糊不清,越是笼统的问题越难回答。最难回答的问题:你有什么感想?你当时是怎样想的?要提有特点的问题,既然泛泛的提问只能得到泛泛的回答,那么有特点的提问,才能得到充满个性的材料。 把问答变为交谈,一问一答,这种采访方式容易气氛紧张。如果设法把问答变为交谈、聊天,使采访人情更浓,生活更浓,往往效果更好。学会刨根问底,随机应变。提问要有逻辑性,适应一般人的谈话思路,事先明确要谈什么题目,然后一个问题接一个问题依次谈下去。

出镜记者现场报道稿件

1、这里给大家说一个例子:这例子是属于突发性的报道:是汶川地震时候央视记者张泉灵的报道:“从都江堰出发,车行20分钟,到第一个山坡,你就看,道路到这儿就完全终止了,这是我身后的这一块,事实上呢,它不是我们在通往北川路上常看到的一些巨大的滚石,而是整个山体垮塌下来,根据工程人员告诉我们说这个聚积了大概一万方的土量。” 这个报道开头部分,记者就对所处的位置做了介绍。这一点非常重要,说明位置是为了告知观众“我在现场”,也是说明出境记者报道的必要性。“车行20分钟”、“不是巨大的滚石,而是整个山体垮塌下来”“大概有一万方的土量”等细节则丰富了镜头画面的信息。 从电视画面上,观众可以看到只有一台挖土机在工作,而一大群人在旁边围观。在当时的紧急情况下,这一画面信息显然难以理解。张泉灵立刻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细节: “面对这样一个情况,你可能有疑问,为什么现场看的人多,工作的人少。这其实也是一个相当无奈的情况,大家可以注意一下,这个路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它宽7米左右,往这边下面就是岷江,是一个断崖,你在后面你能看到紫坪浦水库的这个大坝。那往这边呢就是一个山体。这样宽的一个路面的话,它事实上只允许一辆挖掘机在上面工作。” 这段解说中,记者通过对现场空间的条理分明的介绍不仅消除了人们的疑惑,而且准确地传递了道路抢修难度巨大的信息。 现场报道的例子: 观众朋友,我现在所在的地方是市民广场灯展中心,大家都知道这个灯展是咱们泗阳第三次的花灯展,也是泗阳知名度最大的而且活动是最多的,据现场的工作人员介绍,看花灯只要看三点,一个是看最大的花灯,等会我们带大家去现场看看,这花灯到底有多大,我这先保密一下,这里还有我们常见的小红灯,这种小红灯孩子们最喜欢,为什么呢,下面都有张纸条,可以猜灯谜,灯谜的奖品我已经拿两个,大家看看特别好玩,有福娃什么东西的,待会呢我们还要详细的给大家介绍,接下来呢,很快有表演队马上要开始表演了,在我身后可以看到,他们已经在准备了,今天表演的是我们泗阳第一个舞龙队,你看,他们已经开始了,这是第一舞龙队,舞龙头的王大伯,王大伯能不能改大家展示一下,接着王大伯说没问题,然后就展示了一番,在展示的时候记者不用说话,直接用现场的同期声,快要结束后,镜头回到记者,记者开始说,其实像王大伯他们说,为了这次演

电视新闻稿范文

范文1:事件报道: 我国长江流域出现日全食天文奇观 (导语)今天上午,长近1万公里、宽约250公里的“日全食带”跨越亚洲大陆,我国很多地区的人们目睹了这一壮观的日全食天象,人们生产生活秩序如常。 (解说)“日全食带”早上7点58分起始于印度,进入我国境内后,经过西藏、云南、四川、重庆、湖北、安徽、江苏、上海、浙江等地40多个城市,中午11点多钟进入太平洋。所谓“日全食”是指当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时,月球挡住全部太阳光球所致,是一种常见的自然天象。整个过程包括初亏、食既、食甚、生光、复圆五个时期。 (解说)在西藏、四川、安徽、重庆、浙江等地,中央电视台联合14家地方电视台,从地面到空中对日全食进行了直播报道,让观众在第一时间见证了这难得一见的天象。 (现场)记者:…… (解说)在我国,人们对日食的观测已有4000多年历史,根据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的预报,这次日食是自1814年到2309年近500年间,在我国境内全食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也是世界历史上覆盖人口最多的一次日全食,我国长江流域的42个城市都可以直接观测到这次天文奇观。 (同期声)群众:…… (解说)天津、广州、海南、山东、辽宁等地区尽管不在日全食带,但人们还是看到了日偏食的美妙景色。专家介绍,因为天气原因此次无法看到日食的地区,实际上也能感觉气温下降、光线转暗等微妙变化,这其实也是日食的奇妙经历。 分析: 1、这篇消息开头的解说词介绍日食的时间、地点、事件及影响,属于直接式导语。 2、第二段解说词介绍日食的过程、引用背景材料介绍日食的原理,与模拟动画、 录像资料、各地不同日食的录像相呼应; 3、第三段是记者在飞机上的报道,声音与机上能看到的壮丽景色、飞机现场音响 是同步的,视听结合,使人印象深刻; 4、最后解说词介绍天津、广州、海南、山东、辽宁等地区人们的观看日食情况, 也是对应画面内容。 范文2:人物报道: “80后”交警孟昆玉:群众需要是最大的幸福 (导语)这几天,一位普通的年轻交警成为了网络名人,随着他的工作和生活见诸互联网,这位“民选”的“北京最帅交警”感动了许多人。 (解说)在搜索引擎输入“北京最帅交警”就能找到孟昆玉,他的十几段视频在互联网上传播,网友们用“阳光、帅气”来形容他。 (解说)其实从警校毕业开始,小孟就是队里出了名的“好琢磨”,和平门路口左转弯待转信号灯只有10秒钟,每次只能停三四辆车。记者发现,小孟常把自己的站位让给车辆。 (同期声)孟昆玉:…… (解说)值勤时的小孟是个“分秒计较”的人,为此记者也给孟昆玉算了一笔账:一个信号灯周期,打手势25到30次。一个岗下来,同样枯燥的动作就要重复900 多次。而这个28岁的小伙子,已在这个路口风雨无阻地坚守了八年。 (解说)夜查是交警工作最苦的活,不仅要熬夜,还可能会面对酒后司机的种种

怎么样写好一篇新闻稿

[参考]怎样写好一篇新闻稿 看到这篇文章,顺手转过来,希望对记者们能有所帮助 ======================== 在我们的生活,有许多人正在从事或有志于从事新闻工作,它们包括各种媒体记者、各社会媒体通讯员、特约记者、新闻专业的等。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作为有志于从事新闻工作的的人来说:写好第一篇新闻稿件十分关键。结合具体实践经验,本文将对次做如下论述: 一、培养新闻触角和新闻敏感,善于发现新闻线索,是写好一篇新闻稿的前提。 同是通讯员,共同生活在同一个环境里,也都到实践中去了,到现场中去了,为什么有的人能写出漂亮的新闻作品,而有的人仍然发现不了新闻线索,或者说发现不了有意义的新闻线索呢?为什么有的通讯员总是埋怨没有什么东西可写,而一再要求编辑老师为他们提供采访的话题,说到底这就是一个新闻敏感的问题。 什么叫新闻敏感或新闻触角呢?简言之,它就是新闻工作者识别新闻的敏锐能力。一个具有新闻价值的事情,别人不能看出它是新闻,而你却一下就能识别它是新闻,这就是新闻敏感。没有一定的新闻触角和新闻敏感,就很难写出一篇像样的新闻稿。美国新闻学家卡斯柏.约斯特在《新闻学原理》一书中的一段话,形象的阐述了新闻敏感对于记者的重要性。他说:“一个不善于辨别色彩的人,不能成为一个画家;一个不懂得和谐的人,不能成为一个音乐家;一个没有‘新闻敏感’的人,也不能成为一个新闻记者。”培养新闻触角和新闻敏感,善于发现新闻线索,就能够当事情还在“风起于青萍之末”时,就敏感地察觉到它,并预见它的去向,从而比较得心应手地写出一篇新闻稿。 具有了一定的新闻触角和新闻敏感,就不会感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就会兴奋地发现“生活处处皆新闻了”。在上班下班、吃饭、出差旅游、住宿乘车等看似没有新闻的场合,都能发现新闻线索。发表在《人民日报》通讯《新风饭馆有新风》,就是记者吃饭时发现的新闻。写出这篇通讯的记者那天外出采访,中午赶不回报社吃饭,于是顺便走进北京西单新风饭馆。饭馆里早已挤满了人。记者正站在饭桌边踌躇,一位热情的老服务员笑着招呼,并且很快帮助记者找了座位。对比另外的一些饭馆服务态度不好的情景,记者立即感到这里有新闻。经过一番采访,记者写出了这篇通讯,为饭馆树立了一个好榜样。 二、积累新闻素材,选好新闻题材,找准新闻角度,是写好一篇新闻稿的基础。

出镜记者如何做好现场报道几点

出镜记者如何做好现场报道 一、找准角色定位 首先要有现场感。出镜记者在现场不但要观察仔细,采访具体,注重情景交融,介绍还要详实和深入,以人身临其境的感受。 其次要有真实感。在许多情况下,观众对现实场景的认同感比看口头播报要高得多。记者在镜头前向观众讲述事件的经过、现场的气氛以及自己的感受等,大大增强了新闻的真实性和可信性。 第三要有亲切感。现场报道往往采用第一人称,较一般报道用第三人称更能缩短观众与记者的距离。记者的普通话也许不如播音员标准,但是由于记者在现场受到感染,是感情的自然流露,往往语速较快,讲话抑扬顿挫,感情色彩比较真切,更符合人们日常讲话习惯,给人亲切自然的感觉。 二、摆正与被采访对象之间的关系 出镜记者在现场采访,无论被采访对象是谁,记者的行为视角不宜“仰俯”,而应该是“平视”,注意区别不同的场合和对象,学会提问和倾听。切忌神态居高临下,提问咄咄逼人。 出镜记者在采访时其实是一个问询者、探寻者,提问就是采访最核心的内容,掌握提问的技巧是一个记者最重要的业务能力。 面对复杂的新闻事件,需要记者提前做好准备。这里的准备包括大量案头工作,把要提问的内容事先写下来,做到心中有数。 怎么设计采访提纲?出镜记者应翻阅大量文字资料,向知情人了解被采访对象的背景情况等。采访中记者常遇到这种情况:你想要被采访对象说出来的内容,往往是他不愿意说的;而被采访对象想讲的,又往往不是你所要的。此时“倾听”是非常必要的,它是记者获得边缘信息的重要渠道,更是进一步发问的起点。记者的倾听往往会使对方生成一种美妙的成就感,他会认为你是一个愿意倾听他故事、愿意接受他想法的人。一旦双方能达到这种心灵互动,那么近距离采访就易如反掌了。同时,“倾听”会让记者真正地投入到采访当中去,了解更为全面的信息,也会有意外的收获。 三、把握现场报道是关键 现场报道是出镜记者最能出彩的地方,把握得好,能抓住观众。每一次采访的现场都是不一样的,这就要求出镜记者因地制宜、因人而宜,对采访主题灵活应变。一个节目能否成功,现场报道是关键。 由于现场报道对出镜记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要求出镜记者要头脑灵活,反应敏捷,具备较好的口才。新闻要有节奏。一般来说,同期声不要超过20秒,注意不要与解说词重复;记者出现场的串词不要超过20秒,最好控制在15秒以内。 采访时,记者在事先拟就的采访提纲之外,临时在现场就目之所及、耳之所闻、身之所感的人、事、景以及由此引发的联想即兴提问或发表评述,使无声的视觉信息与有声的语言信息相互交汇,同时作用于观众的听觉和视觉感知,使观众在双重信息流动中,更深刻地去认识世界,从而加深新闻的厚度。

现场报道稿子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观众朋友,我现在所在的位置是市民广场灯展中心,大家都知道这个灯展是咱们泗阳第三次的花灯展,也是泗阳知名度最大的而且活动是最多的,据现场的工作人员介绍,看花灯只要看三点,一个是看最大的花灯,等会我们带大家去现场看看,这花灯到底有多大,我这先保密一下,这里还有我们常见的小红灯,这种小红灯孩子们最喜欢,为什么呢?下面都有张纸条,可以猜灯谜,灯谜的奖品也非常丰富,大家看看特别好玩,有福娃什么东西的,待会呢我们还要详细的给大家介绍,接下来呢,很快有表演队马上要开始表演了,在我身后可以看到,他们已经在准备了,今天表演的是我们泗阳第一个舞龙队,你看,他们已经开始了,这是第一舞龙队,舞龙头的王大伯,王大伯能不能给大家展示一下。 (接着王大伯说没问题,然后就展示了一番,在展示的时候记者不用说话,直接用现场的同期声,快要结束后,镜头回到记者,记者开始说,) 其实像王大伯他们说,为了这次演出他们做了充分的准备,而且他们舞龙已经那么长时间了,平均年龄达到了五十五岁,可以想象一下,那么大一群老年人,他们舞的生龙活虎,你根本看不出岁月在他们脸上的痕迹,接下来呢,告诉大家整个舞龙队一共有12支,有什么什么龙介绍一下,今天我们泗阳如此热闹的花灯活动也是我们泗阳几个展示点其中一个,接下来就介绍一下背景,这个现场有几个点,提供了多少多少个节目,有多少盏花灯,在这呢,我特别希望大家别再电视机前守着了,到花灯当中去寻找你的童趣寻找你的快乐,去感受一下我们泗阳这几年来的变化,给大家带来一种幸福感,去体会你的幸福吧。另外你可以再看看广场上的大屏幕上,我们泗阳电视台现场直播活动,会随时随地报道最新的信

出镜记者现场报道稿件

1这里给大家说一个例子:这例子是属于突发性的报道:是汶川地震时候央视记者张 泉灵的报道:“从都江堰出发,车行20分钟,到第一个山坡,你就看,道路到这儿就完全 终止了,这是我身后的这一块,事实上呢,它不是我们在通往北川路上常看到的一些巨 大的滚石,而是整个山体垮塌下来,根据工程人员告诉我们说这个聚积了大概一万方的 土量。 这个报道开头部分,记者就对所处的位置做了介绍。这一点非常重要,说明位置是 为了告知观众“我在现场”,也是说明出境记者报道的必要性。“车行20分钟”、“不是 巨大的滚石,而是整个山体垮塌下来”“大概有一万方的土量”等细节则丰富了镜头画面的信息。 从电视画面上,观众可以看到只有一台挖土机在工作,而一大群人在旁边围观。 在当时的紧急情况下,这一画面信息显然难以理解。张泉灵立刻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细 节: “面对这样一个情况,你可能有疑问,为什么现场看的人多,工作的人少。这其实 也是一个相当无奈的情况,大家可以注意一下,这个路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它宽7米左右,往这边下面就是岷江,是一个断崖,你在后面你能看到紫坪浦水库的这个大坝。 那往这边呢就是一个山体。这样宽的一个路面的话,它事实上只允许一辆挖掘机在上面工作。” 这段解说中,记者通过对现场空间的条理分明的介绍不仅消除了人们的疑惑,而且准确地传递了道路抢修难度巨大的信息。 现场报道的例子: 观众朋友,我现在所在的地方是市民广场灯展中心,大家都知道这个灯展是咱们泗阳第三次的花灯展,也是泗阳知名度最大的而且活动是最多的,据现场的工作人员介绍,看花灯只要看三点,一个是看最大的花灯,等会我们带大家去现场看看,这花灯到底有多大,我这先保密一下,这里还有我们常见的小红灯,这种小红灯孩子们最喜欢,为什么呢,下面都有张纸条,可以猜灯谜,灯谜的奖品我已经拿两个,大家看看特别好玩,有福娃什么东西的,待会呢我们还要详细的给大家介绍,接下来呢,很快有表演队马上要开始表演了,在我身后可以看到,他们已经在准备了,今天表演的是我们泗阳第一个舞龙队,你看,他们已经开始了,这是第一舞龙队,舞龙头的王大伯,王大伯能不能改大家展示一下,接着王大伯说没问题,然后就展示了一番,在展示的时候记者不用说话,直接用现场的同期声,快要结束后,镜头回到记者,记者开始说,其实像王大伯他们说,为了这次演 出他们做了充分的准备,而且他们舞龙已经那么长时间了,平均年龄达到了五十五岁,可以想象一下,那么大一群老年人,他们舞的生龙活虎,你根本看不出岁月在他们脸上的痕迹,接下来呢,告诉

如何写新闻报道稿 [1500字]

怎么写新闻报道稿 一、新闻报道稿的格式 一般关于学校活动新闻稿 导语:概括敘述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怎样做和为什么? 主体:把其他资料按重要性陈述,一段一个重点,并以第三人称敘述,句子保持简洁,多用句号。 主体可以包括:泛写和特写. 1、泛写:就是把整个事件的过程,大略的叙述出来.但不是流水式的叙述.要挑其特点. 2、特写:特写是抽取其中一個片段,从侧面描写带出主题。特写一般较富人情味和趣味性,描写也较一般新闻深入。 结尾:升华、总结一下此次活动.写一下,此次活动的意义。 二、一般的新闻稿写作,有下列原则必须注意:

1、“新”闻重点:既然是“新”闻稿,讲的就不能是“旧”闻,就算是“旧”闻,你也要想办法旧瓶装新酒、老树出新枝。新闻界常常流传一个笑话:这个新闻可以吃很多天!事实上除了第一天就真的“新”之外,第二天开始就只是找不同的切点切入新闻,因此只有切口是新的,其他的都不新。 2、强调主题,其他以辅助资料整理:一则新闻稿一定只强调一个主题,次要的可以放在后面,更次要的或是补充说明的,直接提供附件或是辅助资料即可,否则太多的主题反而会模糊了焦点,变成没有主题。例如儿童奶粉卖点是在有益身体的菌种,最好从头到尾都绕着这个主题转,不要一下子又强调奶粉的维他命b群含量有多高。 3、倒三角形,每段均可独立:除了特殊的特稿、新闻分析或是专题报导之外,一般新闻写作最典型的就是所谓倒三角形的“倒宝塔式”。也就是愈重要的愈放在前面,因此最重点的内容当然要放在第一段的导语部分,同时导语也不宜过长,视情形而定,一般不会超过一百个字。新闻写作发展出这种相当特别的写作风格,当然是为了适应新闻快速、直接的特性,直接告诉读者到底要说些什么。尤其是一份报纸厚厚的好几十版,每天见报的新闻上百则,读者不可一一看完,因此必须以最简短的方式让读者立即明了最重要的内容,如果读者有兴趣就继续阅读,否则即可就此打住。 同样地,倒宝塔式新闻写作的段落依重要性递减,且各段独立,对于有排版时间压力的编辑而言,只要看前几段就可以掌握重点,如果版面有限,更可以直接后面整段整段地大笔删除,而不会影响全文。因为在讲究又新、又快的新闻作业环境,包括读者和老编是都没有耐心的。因此千万记住不要讲究所谓的启承转合,直接开门见山就可以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