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镜记者现场报道的呈现技巧

出镜记者现场报道的呈现技巧
出镜记者现场报道的呈现技巧

出镜记者现场报道的呈现技巧

首先了解一下出镜记者和现场报道的概念;现场报道是记者或节目主持人置身于新闻现场,用同期声向观众叙述、评论新闻事件的一种报道形式。新闻调查

主持人王志说:“在现场你没有任何东西可以伪装,也没有任何捷径可行,只有通过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体会,用自己的神情去把握,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否则就是失败的开始。”

什么是出镜记者;出镜记者一般指:在新闻现场,在镜头中,从事新闻传达,人物采访,事件评论的电视记者和新闻节目主持人的总称。从字面上看,这个词有两个意思,一个是要出镜头,二是要准确报道新闻事实。出镜记者的诞生虽然看似偶然,但从这种报道方式引发的强烈反响来看,记者出镜是适应

电视媒介特性的,是一种可以广泛采用的电视新闻报道方式,

尤其是对突发事件而言,记者出镜对新闻的真实性和现场感会起到不可取代的作用。

我们通常现场出镜记者是站在一个固定的位置报道,第一个画面展现时就要入画,现场记者开始入画的拍摄方式有这样几种:

(1)直接将镜头对准现场记者.第一个画面是现场记者近景镜头,现场记者站在固定位置上进行口头报道,然后镜头拉开或转移。

(2)拍摄全景.慢慢地推向现场记者后镜头固定,现场记者开始讲话。

(3)拍摄中景.主持人慢慢走向镜头,位置是由后往前走,一般先站在一个地方,讲上几句话,然后边讲边向前走。

以上这三种方法主要是从观众收视的角度来进行画面的“现场编辑”。第一种方式多数是用于消息类的报道,后两种方式用于专题类的报道.一般情况下,记者第一个画面不要从侧面走进屏幕,如果要走动应该是从后往前走,而且不要走动太多,因为观众这时要注意听记者在讲什么内容。另外不要走走停停,要考虑到摄象机的活动。

在现场报道时哪些信息必须说

哪些又不必说,该先说什么,后说什么,如何才能迅速准确地传递现场信息,如何才能高质量的完成一次现场报道,这些问题困扰着许多现场记者。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首先要了解现场报道的特点与优势。

在西方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凡是适合现场报道的新闻决不用其他形式的报道,理由是相比其他报道形式,现场报道最

能体现新闻事件的现场感。因为在现场报道中,报道者一边采访一边进行解说,原生态的现场声音、现场环境以及种种细节都在向观众传播信息,使观众仿佛置身于新闻现场,产生强烈的真实感和参与感。

现场报道的最大特点在于记者既是报道者又是现场的目击者。记者提供的是有关新闻事件的第一手材料,他带领着观众亲临事件的现场,因此,与其他报道形式相比,现场报道最大的优势,就在于现场感。而要完成一次高质量的现场报道,关键就在于出镜记者能否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即能否给观众带来强烈的现场感。

现场,事实上就是新闻事件发生的真实时间和真实空间。人们对现场的感知

主要通过对时间要素和空间要素的把握。因此,要使观众通过电视屏幕对现场产生如临其境的感知,出境记者对真实新闻现场的时空要素的运用至关重要。记者在现场该说什么,怎么说,事实上都要围绕现场的时空要素来考虑安排。

出镜记者现场报道的呈现技巧(修订版)精选

出镜记者现场报道的呈现技巧 首先了解一下出镜记者和现场报道的概念;现场报道是记者或节目主持人置身于新闻现场,用同期声向观众叙述、评论新闻事件的一种报道形式。新闻调查 主持人王志说:“在现场你没有任何东西可以伪装,也没有任何捷径可行,只有通过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体会,用自己的神情去把握,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否则就是失败的开始。” 什么是出镜记者;出镜记者一般指:在新闻现场,在镜头中,从事新闻传达,人物采访,事件评论的电视记者和新闻节目主持人的总称。从字面上看,这个词有两个意思,一个是要出镜头,二是要准确报道新闻事实。出镜记者的诞生虽然看似偶然,但从这种报道方式引发的强烈反响来看,记者出镜是适应 电视媒介特性的,是一种可以广泛采用的电视新闻报道方式,

尤其是对突发事件而言,记者出镜对新闻的真实性和现场感会起到不可取代的作用。 我们通常现场出镜记者是站在一个固定的位置报道,第一个画面展现时就要入画,现场记者开始入画的拍摄方式有这样几种: (1)直接将镜头对准现场记者.第一个画面是现场记者近景镜头,现场记者站在固定位置上进行口头报道,然后镜头拉开或转移。 (2)拍摄全景.慢慢地推向现场记者后镜头固定,现场记者开始讲话。 (3)拍摄中景.主持人慢慢走向镜头,位置是由后往前走,一般先站在一个地方,讲上几句话,然后边讲边向前走。

以上这三种方法主要是从观众收视的角度来进行画面的“现场编辑”。第一种方式多数是用于消息类的报道,后两种方式用于专题类的报道.一般情况下,记者第一个画面不要从侧面走进屏幕,如果要走动应该是从后往前走,而且不要走动太多,因为观众这时要注意听记者在讲什么内容。另外不要走走停停,要考虑到摄象机的活动。 在现场报道时哪些信息必须说 哪些又不必说,该先说什么,后说什么,如何才能迅速准确地传递现场信息,如何才能高质量的完成一次现场报道,这些问题困扰着许多现场记者。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首先要了解现场报道的特点与优势。 在西方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凡是适合现场报道的新闻决不用其他形式的报道,理由是相比其他报道形式,现场报道最

出境记者现场报道复习资料

1.媒介事件的素材种类、特征、运作规律: 媒介事件素材:1.竞赛 2.征服 3.加冕 特征:1.干扰性 2.垄断性 规律:1.利用自身的媒体条件进行前期宣传 2.周密策划、认为设计环节为主 3.突发情况元的准备 2.新闻主播与出镜记者基本功: 新闻主播:1.报道 2.播报 3.评论 4.主持 5.采访 出镜记者:1.报道 2.表达 3.短评 4.采访 5.技术 3.静态报道:指出镜记者报道时,以静态身姿出现在电视画面中,以固定姿态面对摄像机镜头,报道重点是记者的有声语言内容,报道内容与出镜背景之间不存在相互说明的逻辑关系 动态报道:指出镜记者在做现场报道时以动态身姿出现,在川大新闻事实信息时,带领受众以“运动”的镜头,丰丰富的肢体语言表现,多样的“动态身姿”所做的体验式出境报道。 出镜记者:指在新闻现场、在镜头中从事信息传播、人物采访、事件评论的电视记者和新闻节目主持人(新闻主播)的总称 电视新闻细节:指的是在新闻现场中那些富含新闻价值、人物情感和意义象征,能够在传播过程中引起受众特别注意的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 现场直播:指在现场把新闻事实的图像、声音及记者报道、采访等转换为广播或电视信号直接发射的即时播出方式,就新闻事件来说,它既是报道方式也是播出的节目。 现场报道:指记者在新闻现场边采录音响(画面)、边采访、边解说报道的形式,包括直播和录播两种播出方式。 预测性报道:是对将会发生而未发生的事实所作的前瞻性报道,它着重对新闻事实的发展变化趋势或前景进行科学预测,其价值取向表现为准确性、科学性和权威性。 4.出镜记者的信息传播作用: 一.是电视新闻节目编排结构多样化 二.彰显了电视媒体的实力,展现了出镜记者的魅力 三.是电视节目在形式上有了新突破 四.是新闻信息得到直接的传播 5.出镜记者客观报道准则,记者出镜报道法则: 一、清楚准确地说出所在位置:1. 说出地理位置 2.具体说明地理位置 二、出镜背景(典型环境)的选择 三、多样的出境形式 四、调动其他感官机能,弥补和丰富有声语言传达信息

浅谈出镜记者如何做好现场报道

浅谈出镜记者如何做好现场报道 摘要:现场报道反映的是正在停止的新闻事情,它把信息同步播放给听众,让信息可以最直接、最有效的传送。由于现场报道是记者在新闻事情现场边察看、边采录、边听、边口述,因而具有更强的时效性、真实感、现场感,可以表现播送特征,深受听众喜欢。 关键字:记者出镜现场报道 出镜记者是我国电视新闻事业发展的产物,电视新闻事业的发展促使行业内分工进一步细化,同时日益复杂的新闻现场迫使我们的记者频频出镜以满足电视受众更高层次的信息需求。应该承认的是,记者出镜报道时,既要顾及镜头又要对新闻事实做出迅速准确的判断,心理压力很大。但出现如此重大的报道事故,究其根源只能怪记者学艺不精。记者的事实判断力的形成源于对新闻背景的翔实把握以及对现场信息的瞬息捕捉,这两者缺一不可。而记者对事实的价值判断力的形成,则需要在准确的事实判断的基础上具备超凡的洞察力。由此看来,如果我们的出镜记者不在这方面下苦工夫,早晚是要吃苦头的。 随着电视节目的发展变化,现场报道已经成为电视新闻报道中经常看到的一种形式。从一定意义来讲,现场报道就是一场小型的现场直播,或者说是一种事情发生现场的再现。现场报道中,记者的解说、表情、神态、动作都有传递信息内容的作用,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同时传播,最能表现新闻事件的现场感,最能把观众带入身临其境的现实环境之中;其次,现场报道以其解说与事件的同步和立体感使电视新闻真正步入声画合一,水乳交融的境界。观众通过屏幕就能感受新闻现场气氛,缩短现场与观众间的距离,增强了真实、可信的传播效果。因此,现场报道凭借时效性快、现场感强、信息量大的电视报道优势和传播特点,毋庸置疑地成为最具电视特色,广受观众欢迎的新闻报道形式。那么如何做好电视新闻现场报道? 一、记者要在现场报道之前做好充沛准备,把握好选材关 播送记者要做好现场报道事前都要做好充沛的准备,即便是面对突发事情,也要以最快的速度做好准备工作。现场报道准备决不是事前想像似的拟好稿子,到现场去变相地播读给听众听,而是要事前理解行将发作的新闻的背景、环境、人物、内容。包括:(1)新闻事情的选择。其一,必需是新闻价值大,是人们关怀的热点、焦点问题。其二,应该契合现场报道采、录、播同时停止的特性,即新闻事实的开展过程主线单一、层次清楚,所展开的画面集中、明晰,便于记者察看、采访和录音。(2)面对“突如其来”的新闻事情的心理准备。(3)访谈对象的准备。由于播送新闻现场报道采访是不加剪裁而与新闻事情的发作同步报道进来的,所以要选择有典型性的访谈对象。(4)新闻传播工具的准备。必需充沛应用现代化通讯手腕,让现场报道和事情现场停顿同步,从而加强可听性和鲜活感。 二、记者要有较强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 记者通过短时间调查告诉观众事件发生的整个情况,这样的现场报道使新闻报道变成了直接的人际化交流。“说什么”是记者必须解决的问题。记者要对事件发生的背景、过程、新闻现场及结果进行概括描述,甚至要展开即时的评述,不仅要说出来,而且要说得明白,说得流畅,同时引导观众去看最重要、最有价值的东西,其内容不能脱离现场和事件本身。这就要求出镜记者必须具备发现报道线索的新闻捕捉能力、快速整合新闻信息的能力、积极洽当的镜头前表现力和流畅、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

【优质】出镜记者现场报道稿件-精选word文档 (3页)

【优质】出镜记者现场报道稿件-精选word文档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予以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随意编辑修改! == 出镜记者现场报道稿件 现场报道记者的出镜技巧【一】 现场出镜记者与文字记者存在很大不同,出镜记者根据现场情况面对摄像 机进行口头描述、口头评论、现场采访的能力,是记者现场报道的内容和表现 形式,借助记者现场报道的图像和语言符号、非语言符号载体,这些是出镜记 者的必备素质。 出镜记者不是一个简单机械的劳动者,要想感染观众,必须先感染自己, 同时也要掌控自己的情感,受现场气氛的影响,要适度表现出情感的波折,如 激动,如惶恐,如悲愤,切忌过度,也切忌同一表情,成为事件的局外人,这 样造成与观众的隔阂,还要注意节奏,一快一慢,一松一驰,要善于调度谈话 的速度,善于把控新闻的主题,善于把现场引向深入。 出镜记者在叙述事实的基础上,要适时适度地敢于评论,敢于抒情,敢于 表达自身情感。出镜是一门在实践当中不断探索的艺术,只要清晰自己的定位,坚持正确的导向,那必将是一个非常称职、令人称道的电视新闻工作者。 出镜记者现场报道稿件【二】 他对我们几个刚分配来的新工人说:你们都是刚从学校毕业的,都是有文化的人,要主动承担起工区的通讯报道工作,我给你们的任务是每人每个月2篇!2篇 稿件,在当时的我看来... 移动通信专业在 20XX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移动互联网技术应用”北 京市选拔赛中获得佳绩 5 月 17 日,20XX 年北京市职业院校移动通信专业学 生技能大赛国赛选拔赛(高职组) 在北京信息职业学院举行。

现场报道表达技巧

现场报道表达技巧 一、规范化的表达 1.良好的普通话基础 2.善用口语化表达 在词语使用上,多用口语词、惯用语、歇后语。在语音上,多用轻声词和儿化词。 一般不使用生僻词,多选用大家耳熟能详的词语。双音节词富有韵律感,说出来朗朗上口,在报道中可多用双音词,不用或少用单音词。口语化表达并不等同于大白话,在语言的修辞和词汇选择上还应兼顾它的美感,善于结合书面语,这就需要记者在平时多积累。 Eg:台湾华视新闻主持人李砚秋在1991年华东发水灾时到大陆采访,在一次新闻报道结尾时,站在齐腰深的水里说:“自从大禹治水以来,历经几千年中国人还在同洪水搏斗,但是老天爷在发怒的时候就要找这块土地泄愤,土地无知,洪水无情,但苍生何辜,面对这片疮痍,真让中国人对中国人感到慨叹。”这段话有古文的功底,又有口语化特点,比如“老天爷”,把书面语和口语很好地结合在一起。 二、流畅化的表达 有声语言的流畅化,直接决定传播信息的准确度和受众的接受度。要想实现报道的流畅,记者在平时报道中应尽量采用提纲+腹稿的形式,抓要点,然后口头复述几次,加深记忆。不要背诵稿件,因为记者在写稿时容易使用复句,而口语表达多用单句。平时多做“说”的练习和丰富词汇的练习以加快语言编码的迅捷性。 三、条理化的表达 讲究表达的逻辑性。在很多口头(现场)报道中,记者表达不失流畅,但逻辑混乱,废话连篇,脱离主题,给受众接受信息造成了很大的障碍。做好一篇逻辑严密的现场报道,记者一定要在了解了事件大致的来龙去脉以后,迅速总结出主体,并开始构思报道的框架、结构、主题与基调,现场特点和气氛,以及如何开头、结尾。然后迅速扩充。在报道前没有很好地谋篇布局,缺乏构思能力,容易导致逻辑混乱。强化构思和逻辑性能力,一是要掌握一些逻辑学的知识,如总分与分总关系,递进与并列关系,养成说话前拟订提纲的习惯,这样讲话时思路能更清晰;二是加强口头复述训练。 四、生动化的表达 表达清晰、严谨、流畅只是初级要求,现场报道记者在语言表达上还需要提高表达的生动性,增强新闻的真实感和现场感,替受众的眼睛、耳朵、鼻子感受现场。 Eg:汶川大地震期间,白岩松在报道唐家山堰塞湖泄洪时,做了这样一个出镜报道:现在我就站在唐家山堰塞湖排险现场,刚刚挖成的泄洪槽的里面。这个泄洪槽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深度和宽度呢?拿我的身高来做比例,我的身高大概是一米七九,(往泥地里趴下)大概有我两个那么宽,将近四米。(站起来)但这还不是最窄的地方,从高度来看(走近泄洪槽壁),拿我的身高做比例,大家也可以清楚大约这个泄洪槽挖了有多高……这是一记者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1.化抽象为具体;2.化深为浅;3.善于调动综合感觉;4.以小见种体验式的出镜报道,让新闻更真实、可感、生动。生动性不仅是口语表达能力的体现,更是大

出镜记者现场报道技巧实验大纲

出镜记者现场报道技巧实验大纲

《出镜记者现场报道 技巧》 课程实验报告册 姓名: 班级: 专业: 指导老师: 传播科学与艺术学院 2016年6月

实验目录 《出镜记者现场报道技巧》课程实验大纲 (1) 实验项目一 .............................................................. 错误!未定义书签。实验项目二 .............................................................. 错误!未定义书签。实验项目三 .............................................................. 错误!未定义书签。实验项目四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出镜记者现场报道技巧》课程实验大纲 一、课程实验的地位、作用和目的 本课程是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方向课程,课程主要为培养能胜任各类型电视节目的出镜记者服务,为本专业的特色课程。课程是核心课程《电视节目制作与剪辑》、《广电写作》的教学延伸,也是实习课程《电视采访》的支撑课程,该课程是实验环节重点训练出镜记者的报道技巧,指导学生掌握出镜记者的工作规律 与行为规范,以适宜媒体对播音主持从业人员的新要求。 二、课程实验成绩评定 1、考核方式、方法: 学生制作四条电视新闻现场报道,并分组提交作品。组员必须至少担任一次出镜记者。 2、实验成绩评定方法: 电视新闻现场报道作品质量占实验成绩的80%,参与实验的投入认真程度和考勤占总成绩的20%。 作品质量各指标标准占总成绩比例分布: 新闻事实讲述、评价的清晰度、准确度——20% 新闻主题明确与集中程度——10%

出镜记者现场报道稿件

1、这里给大家说一个例子:这例子是属于突发性的报道:是汶川地震时候央视记者张泉灵的报道:“从都江堰出发,车行20分钟,到第一个山坡,你就看,道路到这儿就完全终止了,这是我身后的这一块,事实上呢,它不是我们在通往北川路上常看到的一些巨大的滚石,而是整个山体垮塌下来,根据工程人员告诉我们说这个聚积了大概一万方的土量。” 这个报道开头部分,记者就对所处的位置做了介绍。这一点非常重要,说明位置是为了告知观众“我在现场”,也是说明出境记者报道的必要性。“车行20分钟”、“不是巨大的滚石,而是整个山体垮塌下来”“大概有一万方的土量”等细节则丰富了镜头画面的信息。 从电视画面上,观众可以看到只有一台挖土机在工作,而一大群人在旁边围观。在当时的紧急情况下,这一画面信息显然难以理解。张泉灵立刻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细节: “面对这样一个情况,你可能有疑问,为什么现场看的人多,工作的人少。这其实也是一个相当无奈的情况,大家可以注意一下,这个路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它宽7米左右,往这边下面就是岷江,是一个断崖,你在后面你能看到紫坪浦水库的这个大坝。那往这边呢就是一个山体。这样宽的一个路面的话,它事实上只允许一辆挖掘机在上面工作。” 这段解说中,记者通过对现场空间的条理分明的介绍不仅消除了人们的疑惑,而且准确地传递了道路抢修难度巨大的信息。 现场报道的例子: 观众朋友,我现在所在的地方是市民广场灯展中心,大家都知道这个灯展是咱们泗阳第三次的花灯展,也是泗阳知名度最大的而且活动是最多的,据现场的工作人员介绍,看花灯只要看三点,一个是看最大的花灯,等会我们带大家去现场看看,这花灯到底有多大,我这先保密一下,这里还有我们常见的小红灯,这种小红灯孩子们最喜欢,为什么呢,下面都有张纸条,可以猜灯谜,灯谜的奖品我已经拿两个,大家看看特别好玩,有福娃什么东西的,待会呢我们还要详细的给大家介绍,接下来呢,很快有表演队马上要开始表演了,在我身后可以看到,他们已经在准备了,今天表演的是我们泗阳第一个舞龙队,你看,他们已经开始了,这是第一舞龙队,舞龙头的王大伯,王大伯能不能改大家展示一下,接着王大伯说没问题,然后就展示了一番,在展示的时候记者不用说话,直接用现场的同期声,快要结束后,镜头回到记者,记者开始说,其实像王大伯他们说,为了这次演

出镜记者如何做好现场报道几点

出镜记者如何做好现场报道 一、找准角色定位 首先要有现场感。出镜记者在现场不但要观察仔细,采访具体,注重情景交融,介绍还要详实和深入,以人身临其境的感受。 其次要有真实感。在许多情况下,观众对现实场景的认同感比看口头播报要高得多。记者在镜头前向观众讲述事件的经过、现场的气氛以及自己的感受等,大大增强了新闻的真实性和可信性。 第三要有亲切感。现场报道往往采用第一人称,较一般报道用第三人称更能缩短观众与记者的距离。记者的普通话也许不如播音员标准,但是由于记者在现场受到感染,是感情的自然流露,往往语速较快,讲话抑扬顿挫,感情色彩比较真切,更符合人们日常讲话习惯,给人亲切自然的感觉。 二、摆正与被采访对象之间的关系 出镜记者在现场采访,无论被采访对象是谁,记者的行为视角不宜“仰俯”,而应该是“平视”,注意区别不同的场合和对象,学会提问和倾听。切忌神态居高临下,提问咄咄逼人。 出镜记者在采访时其实是一个问询者、探寻者,提问就是采访最核心的内容,掌握提问的技巧是一个记者最重要的业务能力。 面对复杂的新闻事件,需要记者提前做好准备。这里的准备包括大量案头工作,把要提问的内容事先写下来,做到心中有数。 怎么设计采访提纲?出镜记者应翻阅大量文字资料,向知情人了解被采访对象的背景情况等。采访中记者常遇到这种情况:你想要被采访对象说出来的内容,往往是他不愿意说的;而被采访对象想讲的,又往往不是你所要的。此时“倾听”是非常必要的,它是记者获得边缘信息的重要渠道,更是进一步发问的起点。记者的倾听往往会使对方生成一种美妙的成就感,他会认为你是一个愿意倾听他故事、愿意接受他想法的人。一旦双方能达到这种心灵互动,那么近距离采访就易如反掌了。同时,“倾听”会让记者真正地投入到采访当中去,了解更为全面的信息,也会有意外的收获。 三、把握现场报道是关键 现场报道是出镜记者最能出彩的地方,把握得好,能抓住观众。每一次采访的现场都是不一样的,这就要求出镜记者因地制宜、因人而宜,对采访主题灵活应变。一个节目能否成功,现场报道是关键。 由于现场报道对出镜记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要求出镜记者要头脑灵活,反应敏捷,具备较好的口才。新闻要有节奏。一般来说,同期声不要超过20秒,注意不要与解说词重复;记者出现场的串词不要超过20秒,最好控制在15秒以内。 采访时,记者在事先拟就的采访提纲之外,临时在现场就目之所及、耳之所闻、身之所感的人、事、景以及由此引发的联想即兴提问或发表评述,使无声的视觉信息与有声的语言信息相互交汇,同时作用于观众的听觉和视觉感知,使观众在双重信息流动中,更深刻地去认识世界,从而加深新闻的厚度。

出镜记者现场报道稿件

1这里给大家说一个例子:这例子是属于突发性的报道:是汶川地震时候央视记者张 泉灵的报道:“从都江堰出发,车行20分钟,到第一个山坡,你就看,道路到这儿就完全 终止了,这是我身后的这一块,事实上呢,它不是我们在通往北川路上常看到的一些巨 大的滚石,而是整个山体垮塌下来,根据工程人员告诉我们说这个聚积了大概一万方的 土量。 这个报道开头部分,记者就对所处的位置做了介绍。这一点非常重要,说明位置是 为了告知观众“我在现场”,也是说明出境记者报道的必要性。“车行20分钟”、“不是 巨大的滚石,而是整个山体垮塌下来”“大概有一万方的土量”等细节则丰富了镜头画面的信息。 从电视画面上,观众可以看到只有一台挖土机在工作,而一大群人在旁边围观。 在当时的紧急情况下,这一画面信息显然难以理解。张泉灵立刻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细 节: “面对这样一个情况,你可能有疑问,为什么现场看的人多,工作的人少。这其实 也是一个相当无奈的情况,大家可以注意一下,这个路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它宽7米左右,往这边下面就是岷江,是一个断崖,你在后面你能看到紫坪浦水库的这个大坝。 那往这边呢就是一个山体。这样宽的一个路面的话,它事实上只允许一辆挖掘机在上面工作。” 这段解说中,记者通过对现场空间的条理分明的介绍不仅消除了人们的疑惑,而且准确地传递了道路抢修难度巨大的信息。 现场报道的例子: 观众朋友,我现在所在的地方是市民广场灯展中心,大家都知道这个灯展是咱们泗阳第三次的花灯展,也是泗阳知名度最大的而且活动是最多的,据现场的工作人员介绍,看花灯只要看三点,一个是看最大的花灯,等会我们带大家去现场看看,这花灯到底有多大,我这先保密一下,这里还有我们常见的小红灯,这种小红灯孩子们最喜欢,为什么呢,下面都有张纸条,可以猜灯谜,灯谜的奖品我已经拿两个,大家看看特别好玩,有福娃什么东西的,待会呢我们还要详细的给大家介绍,接下来呢,很快有表演队马上要开始表演了,在我身后可以看到,他们已经在准备了,今天表演的是我们泗阳第一个舞龙队,你看,他们已经开始了,这是第一舞龙队,舞龙头的王大伯,王大伯能不能改大家展示一下,接着王大伯说没问题,然后就展示了一番,在展示的时候记者不用说话,直接用现场的同期声,快要结束后,镜头回到记者,记者开始说,其实像王大伯他们说,为了这次演 出他们做了充分的准备,而且他们舞龙已经那么长时间了,平均年龄达到了五十五岁,可以想象一下,那么大一群老年人,他们舞的生龙活虎,你根本看不出岁月在他们脸上的痕迹,接下来呢,告诉

出镜记者练习稿件

标题:核载9人的车如何塞进64人记者类比实验最多装进36人 【导语】 事故发生后,甘肃方面查明,出事校车为金杯面包车,该车核载9人,却实载了64人。那么,这样一辆面包车是究竟怎么样才能塞进这么多人的呢?我们今天专门为此进行了一次实验。 【解说】 为了增强可比性,我们也找来了一辆与事故校车核载人数相同的面包车,而且仿照该校车,对座椅进行了调整。 【现场】记者金璟 我身后的这两面包车除了保留了正副驾驶座位以外,后排的座位已经全部被拆卸掉了,马上我们就来做一个实验,看看这样一个面包车究竟能够装得下多少个孩子。 【同期声】大地幼儿园老师 一组一组的小朋友,到哪边?上这辆车,站在车厢里面,你们看到这里面有没有座位?没有,请你们站好,按照顺序站好,注意安全 【现场】上车镜头快动 【现场】记者金璟 现在在装进去36个小朋友以后,这辆车已经是没有多余的空间了,在这样一辆车里面感觉怎么样呢?一起来问问小朋友 【同期声】大地幼儿园小朋友 现在挤不挤啊?挤,叔叔,好热啊 【解说】 虽然小朋友们全部采取站立的姿势,以尽量少占空间,但是36个小朋友几乎将整个车厢塞满,而且车厢里的小朋友们已经开始觉得有些不适了,为了保证小朋友的安全,我们终止了实验。这样的结果让我们不难想象,当这种核载9人的车辆装满64人后,车内的乘员感觉会是相当难受。不仅如此,车辆超员还会直接影响到车辆的转向、制动系统的正常工作,一旦遇到紧急情况,车辆的安全制动距离将会远远大于设计标准,而且车辆避险的灵活性也会大大减弱。 实验结束后,为了让孩子们从小培养交通安全意识,老师还特意叮嘱小朋友,要拒绝乘坐超员车辆,并向身边人宣传交通法规。 【同期声】大地幼儿园老师 那我们以后碰到这种车子我们不去上,好不好?我们不去乘坐这样的车子好不好?好!回家也跟爸爸妈妈也说一说好不好?好 【解说】 新闻综合频道记者报道 【后主持】通过记者的实验表明,荷载9人,装了36个小朋友后,里面已经是相当拥挤和危险了,那么再装入,准确地说,是塞入,挤入28个小朋友,达到64人后,这车里面将会挤成什么样子,这些小朋友天天如此,就这样上学放学,直到事故发生,20位小朋友在懵懵懂懂中,离开了人世。让人心痛,心疼。那么这种校车超载的现象在南京有没有呢?

出镜记者与现场报道策划书

国 旗 护 卫 队 体 验 式 采 访 新闻13本1 2014年11月14日 组长:/// 组员:///////////////////////////////

场一:校园 画面:校园的清晨 清晨黑着的校园只有国旗护卫队办公室的灯亮着。 新餐厅,全景,特写 机位:新餐厅正面, 独白:清晨,在校园里有一支比太阳都早起的队伍。他们就是国旗护卫队。 场二:办公室门口 画面:(1) 正装帽子整齐摆放 队员照镜子时的画面 拍摄队员换衣服时,整理衣领的画面 (2)拍摄国旗护卫队照相画面 正侧机位,对准前面相机拍摄 (3)拍摄国旗护卫队休息画面等 场景三:校园、操场 (1)拍摄前往升旗场地的画面(正步、齐步) 正面拍摄(齐步走) 侧景:拍摄腿部整齐画面 正侧:拍摄队员手握枪的画面 (2)升旗场景 扬旗(正面) 举枪、(前侧)

独白:台下他们刻苦训练,不怕累不怕痛、坚持做好每一个动作。 这份坚持让他们站在了国旗面前。 比太阳起的早,为的就是迎来清晨的第一缕阳光。 今天,让我们走进他们 我们的记者将现场体验采访 用镜头带大家一起去体验一下他们训练时的酸甜苦辣。场四:办公室门口 画面:(1)记者出镜中景 独白:大家好,我们现在在榆林学院新餐厅,现在是早上6:00,我们刚才可以看到校园里基本没什么人。一会呢,我将穿上国旗护卫队的衣服跟随他们一块训练。我先到更衣室换衣服,一会见。 哈喽,大家看这衣服这一穿,瞬间就感觉自己变帅了呢。当然这衣服穿在身上,一股自豪感就油然而生。 接下来呢,我将与国旗护卫队的成员统一在新餐厅楼底下集合。 场五:操场 画面(1)记者体验特写 1、体验正步走,齐步走、正步训练,抬腿训练。 2、体验摆臂训练。 3、体验平时训练各项动作。 独白:跟着队员们训练了一圈齐步、正步、跑步之后,在这

出镜记者现场报道技巧实验大纲

出镜记者现场报道技巧实验 大纲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出镜记者现场报道技 巧》 课程实验报告册 姓名: 班级: 专业: 指导老师: 传播科学与艺术学院 2016年6月

实验目录 《出镜记者现场报道技巧》课程实验大纲............ 错误!未定义书签。实验项目一 ............................................................ 错误!未定义书签。实验项目二 ............................................................ 错误!未定义书签。实验项目三 ............................................................ 错误!未定义书签。实验项目四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出镜记者现场报道技巧》课程实验大纲 一、课程实验的地位、作用和目的 本课程是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方向课程,课程主要为培养能胜任各类型电视节目的出镜记者服务,为本专业的特色课程。课程是核心课程《电视节目制作与剪辑》、《广电写作》的教学延伸,也是实习课程《电视采访》的支撑课程,该课程是实验环节重点训练出镜记者的报道技巧,指导学生掌握出镜记者的工作规律与行为规范,以适宜媒体对播音主持从业人员的新要求。 二、课程实验成绩评定 1、考核方式、方法: 学生制作四条电视新闻现场报道,并分组提交作品。组员必须至少担任一次出镜记者。 2、实验成绩评定方法: 电视新闻现场报道作品质量占实验成绩的80%,参与实验的投入认真程度和考勤占总成绩的20%。 作品质量各指标标准占总成绩比例分布: 新闻事实讲述、评价的清晰度、准确度——20% 新闻主题明确与集中程度——10% 新闻结构(含现场编辑和后期编辑)——10% 记者现场采访能力——30% 记者现场观察能力——10% 记者现场体验能力——20%

出镜记者的语言作用及形态

出镜记者的语言形态及作用 1 浅析出镜记者 1.1出镜记者的定义 出镜记者,顾名思义,指在镜头中对新闻进行传达,对人物进行采访,对事件进行评论的人员,出镜记者一般所指代的都是现场新闻。在西方,出镜记者的英文名称为“On—camera correspondent and reporter”,在我国通过直译被翻译为“在镜头中出现的通讯员和现场记者”。 从词语的直接意义来看,“出镜记者”主要有两个意思,第一是在镜头中出现,第二是对新闻事实进行准确报道。出镜记者依据出镜的目的和采访的对象以及节目在时间上的长短问题,基本能分为两种:第一种是针对新闻事件直播或连线报道等的现场报道出镜记者。第二种是面对采访报道典型人物的人物访谈调查出镜记者。出镜记者从传播的本质上来说,是介于新闻事件和受众之间的一个第二者存在,出镜记者在功能上的本质主要是最大可能地将新闻事件与受众之间的距离拉近,零距离是其拉近的最理想距离。 1.2 出镜记者的来源 出镜记者的大幕是在1963年11月22日由美国CBS 31岁的记者丹?拉瑟拉开的,那一天是美国第35任总统肯尼迪遇刺的日子,丹?拉瑟用他慌张而又紊紊有条的17分钟左右现场报道使美国观众第一次感受到了出镜记者报道的震撼。我国在电影事业上的起步时间在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出镜记者形式随着电视新闻事业的不断发展而开始在我国兴起。《中国新闻》刚刚开播在1992年的10月1日,站在天安门广场上,记者高丽萍面向全国做了将近三分钟的现场报道,《新闻调查》随后在1996年开播后,中国开始正式地形成第一批出镜记者。电视屏幕上活跃出越来越多进行现场报道的记者,他们通过亲身的经历和观察以及

出镜记者的现场报道_出镜现场报道课程教案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服务,优质的文档,谢谢阅读/双击去除 出镜记者的现场报道_出镜现场报道课 程教案 课次内容 第二节出镜现场报道法则 教学目的 掌握出镜现场报道的基本原则,理解进行新闻现场报道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熟悉出镜现场报道的几大基本技巧,形成正确的认知和审美取向。 教学难点:深入了解并掌握出镜现场报道的技巧,并在后期的实践训练中能融会贯通。 教学进程 (含章节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辅助手段) 教学内容:

本节主要讲授教材第三章第二节内容 优秀的现场报道依赖于出镜记者的新闻报道能力,隐藏在报道行为中的“软性元素”甚至直接决定着报道的成败。以下的出镜报道的技巧性原则,侧重于记者报道细节。 1.迅速、准确处理好信息采集工作 在现场,需要记者迅速地搜集信息,包含新闻的五要素、事件影响的间接因素、与事故相关的社会要素等等。前期的的搜集工作将会是现场报道的基石。 2.调动不同的感官体验 以眼睛、鼻子、耳朵和手指,用触摸、敲打、品尝、闻等方式,使新闻现场变得丰富、立体。因为受众在电视屏幕前无法直接感受到现场的感官体验,所以出镜记者应将直接的感受通过自己的感官传递给受众。 3.谨慎选择新闻现场

新闻事件发生后,往往可以选择不同的角度和位置进行报道,记者在现场报道时的首要信息即是告诉受众自己的所在位置。除此之外,所在位置的背景和环境也可以通过电视画面传递出丰富的实时信息。 4.善于运用非语言符号 着装、仪态、表情和肢体语言都能够影响现场报道的整体感觉。不同的新闻现场,出镜记者的仪态需要与所报道的新闻事件的环境相吻合,这不仅可以渲染现场的气氛,同时还可以保证报道者的专业性。 教学方法、辅助手段:电视新闻出镜报道案例分析、头脑风暴训练。 作业

出镜记者现场报道的呈现技巧

出镜记者现场报道的呈现技巧

出镜记者现场报道的呈现技巧 首先了解一下出镜记者和现场报道的概念;现场报道是记者或节目主持人置身于新闻现场,用同期声向观众叙述、评论新闻事件的一种报道形式。新闻调查 主持人王志说:“在现场你没有任何东西可以伪装,也没有任何捷径可行,只有通过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体会,用自己的神情去把握,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否则就是失败的开始。” 什么是出镜记者;出镜记者一般指:在新闻现场,在镜头中,从事新闻传达,人物采访,事件评论的电视记者和新闻节目主持人的总称。从字面上看,这个词有两个意思,一个是要出镜头,二是要准确报道新闻事实。出镜记者的诞生虽然看似偶然,但从这种报道方式引发的强烈反响来看,记者出镜是适应 电视媒介特性的,是一种可以广泛采用的电视新闻报道方

走,一般先站在一个地方,讲上几句话,然后边讲边向前走。 以上这三种方法主要是从观众收视的角度来进行画面的“现场编辑”。第一种方式多数是用于消息类的报道,后两种方式用于专题类的报道.一般情况下,记者第一个画面不要从侧面走进屏幕,如果要走动应该是从后往前走,而且不要走动太多,因为观众这时要注意听记者在讲什么内容。另外不要走走停停,要考虑到摄象机的活动。 在现场报道时哪些信息必须说 哪些又不必说,该先说什么,后说什么,如何才能迅速准确地传递现场信息,如何才能高质量的完成一次现场报道,这些问题困扰着许多现场记者。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首先要了解现场报道的特点与优势。

在西方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凡是适合现场报道的新闻决不用其他形式的报道,理由是相比其他报道形式,现场报道最能体现新闻事件的现场感。因为在现场报道中,报道者一边采访一边进行解说,原生态的现场声音、现场环境以及种种细节都在向观众传播信息,使观众仿佛置身于新闻现场,产生强烈的真实感和参与感。 现场报道的最大特点在于记者既是报道者又是现场的目击者。记者提供的是有关新闻事件的第一手材料,他带领着观众亲临事件的现场,因此,与其他报道形式相比,现场报道最大的优势,就在于现场感。而要完成一次高质量的现场报道,关键就在于出镜记者能否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即能否给观众带来强烈的现场感。 现场,事实上就是新闻事件发生的真实时间和真实空间。人们对现场的感知 主要通过对时间要素和空间要素的把握。因此,要使观众通过电视屏幕对现场产生如临其境的感知,出境记者对真实新闻现场的时空要素的运用至关重要。记者在现场该说什么,怎么说,事实上都要围绕现场的时空要素来考虑安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