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刻板技术——激光直接成像的新发展

激光刻板技术——激光直接成像的新发展
激光刻板技术——激光直接成像的新发展

空中成像技术原理

360度空中悬浮成像 产品简介 悬浮成像又称空中悬浮成像、360度幻影成像、360度悬浮成像等。空中悬浮成像系统是一项新颖多媒体演示系统,具有三维空间成像的功能,空中悬浮成像是近年来在国际上兴起的一种新型展示技术,该技术可以使立体影像不借助任何屏幕或介质而直接悬浮在设备外的自由空间,观众可以不佩戴任何辅助工具(如立体眼镜、VR头盔等)直接用裸眼观看立体影像,由于影像的清晰度及色彩还真度高,立体感强,因此非常逼真,可以给观众以新奇、玄妙的视觉冲击,激发观众探究欲,并可以起到聚集现场人气、加深参观者印象、提高被展示物知名度的作用。 技术原理 360度幻影成像产品展示系统是以宽银幕的环境、场景模型和灯光的传换,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观众可从。由柜体,分光镜,射灯,视频播放设备组成,基于分光镜成像原理,通过对产品实拍构建三维模型的特殊处理,然后把拍摄的产品影像或产品三维模型影像叠加进场景中,构成了动静结合的产品展示系统。最终向观众展示融入实景的产品模型幻影成像效果。 成像原理 半透半反玻璃:就是在玻璃表面通过真空磁控溅射镀膜工艺镀制纳米级的氧化物介质膜层,使玻璃保持较高的透过率(50%—70%)的同时也具有高的反射率(镜面外观)。膜层主要成分是二氧化钛(TiO2)。该玻璃表面硬度高,还具有一定的自洁、防水雾、光催化活性等特性。与普通玻璃相比,半透半反玻璃的光线反射率和直射率相等,因此呈现的虚像较为清晰,所以在幻影成像系统中选用此类玻璃作为成像的介质。 视频发射器将光信号发射到这个锥体中的特殊棱镜上,汇集到一起后形成具有真实维

度空间的立体影像。通过表面镜射和反射,观众能从锥形空间里看到自由飘浮的影像和图形。 360度悬浮成像系统由主体模型场景、造型灯光系统、光学成像系统、影视播放系统、计算机多媒体系统、音响系统及控制系统等组成。 实物示例:

PCB制作过程中激光直接成像的三种方式

PCB制作过程中激光直接成像的三种方式 激光直接成像让pcb制作工艺过程简化了至少60%,而传统的底片图片转移却需要十几个步骤。那么PCB制作过程中激光直接成像都有哪些方式呢?全世界的pcb制作商所配备的LDI设备都属于UV光的LDI,按其工艺可以具体分为三种: 1)光致抗蚀剂的激光直接成像。这一类型是指对涂覆有专用光致抗蚀剂的在制板进行激光直接成像。在制板上要完成导电图形基于如下三个步骤: 第一步:利于LDI在激光直接在制板上的专用光致抗蚀剂进行感光。激光感光是由cad图形数据或计算机已存储的图形数据进行控制激光扫描的,而专业光致抗蚀剂的光敏性要比传统的光致抗蚀剂光敏要强得多(约10倍)来进行激光扫描,才能取得高的PCB图形转移的生产率。

第二步:化学显影。专用光致抗蚀剂仍采用传统的弱碱性碳酸钠溶液进行显影。 第三步:化学蚀刻。由于专用的光致抗蚀剂是属于耐酸性(或则耐酸性强于耐碱性)的,因此要采用酸性氯化铜蚀刻溶液等来进行蚀刻。 2)pcb制作采用化学镀锡的激光直接成像。 在制板上化学镀锡的激光直接成像(LDI),某些文献又称为激光直接刻板。这一类型是指在制板上利用化学方法镀上一层很薄的抗蚀层锡,然后利用激光蚀刻去不需抗蚀刻、保护的锡层及底下的部分厚度(3μm~5μm)的铜箔,然后进行化学蚀刻。由于锡层在0.5μm~1.0μm厚度)是抗碱不耐酸的。 3)以覆铜箔的在制板上的激光直接成像,这一类型是指仅在覆铜箔在制板上的激光直接成像。他不需要对在制板进行任何涂覆抗蚀保护层,而是直接利用激光蚀刻去不需要的铜

箔,但是为了损伤介质厚度,往往还留下3μm~5μm厚度的铜箔,然后进行严格控制的快速化学蚀刻而出去留下的铜箔厚度。因此在制板上的铜导体图形的铜厚度将会变薄些。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综上所述我们了解到了PCB生产制作过程中使用的激光直接成像的类型方式,工艺在于精益求精,不断实践和优化提升。深圳金瑞欣特种电路是专业的电路板打样和中小批量生产厂家,主营2-30层高多层板,、高频板、厚铜板、Hdi板等。更多详情可以咨询金瑞欣特种电路官网。

激光三维成像关键技术研究

激光三维成像关键技术研究 随着激光成像技术的发展,激光三维成像雷达以其自身独特优势在现代军事防御领域中扮演着愈发重要的角色。本文结合目前我国自主研发的激光三维成像雷达成像数据特点,围绕目标三维可视化和分类识别这一核心问题,对贯穿其中的激光三维成像仿真、曲面光顺、目标表面重建、目标三维特征提取与分类识别等激光三维成像雷达关键数据处理技术开展探索研究工作,具体的研究内容和创新成果如下:(1)激光三维成像仿真研究本文基于激光三维成像理论模型研究,进行激光三维成像仿真研究,开发出两种模拟激光光束与目标表面之间物理交互逻辑的仿真方案,可模拟激光三维成像装置对目标的理想成像过程,获取目标理想三维成像数据——距离图像或三维点云,一方面可用于硬件系统研制初期设计方案的验证与研讨,降低设计错误成本;另一方面可用于后续三维成像数据处理算法预先研究,缩短整套系统研制周期。其中几何法创造性地将光束追踪引入到激光三维成像仿真当中,加以局部搜索,能快速仿真激光三维成像装置对任一目标的三维成像过程。本文使用该激光三维成像雷达仿真方案,模拟国防科大激光三维成像雷达对不同空间位置不同运动状态下的典型空中目标的理想成像过程,并基于仿真成像结果(距离图像或三维点云)开展曲面光顺、目标表面重建等后续算法研究。 (2)曲面光顺算法研究通过曲面光顺算法处理,滤除或减小噪声对目标三维成像数据的影响,是基于目标三维成像数据进行目标表面重建非常重要的预处理环节。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曲面光顺算法是基于双边滤波思想的Fleishman光顺方法,它的核心思想是沿着顶点法向量方向调整顶点位置实现曲面光顺,曲面顶点位置调整大小和调整方向依赖于顶点邻域三角面片顶点和面片法向量。但当激光采样点阵稀疏,顶点法向量计算误差比较大时,这种方法便不能很好地工作了。本文针对我国自主研发的激光三维成像雷达,充分利用其输出距离图像中所包含的目标表面采样点空间拓扑信息,并充分考虑当前流行的双边滤波曲面光顺方法在稀疏点云光顺问题上的局限性,提出采用图像中值和双边组合滤波方式进行二维数据处理实现目标表面光顺,不仅避免了点云法向量估计、空间投影等三维空间计算,而且能在最大程度保持目标表面几何形状的基础上有效滤除测量数据中的孤立噪声点和小幅度噪声,实现目标表面光顺。

PCB全制作流程中的激光直接成像技术应用

Graph 1: trend of line & space at DYCONEX over the last 10 years The consequent use of LDI capability over the complete PCB manufacturing flow Daniel Schulze, Uwe Kramer DYCONEX AG Grindelstrasse 40 8303 Bassersdorf, Switzerland T3.4 PCB Quality Oral Presentation Abstract The systematic implementation of optimized LDI (Laser Direct Imaging) photo resist types, LDI exposure units and fine line AOI (Automated Optical Inspection) equipment enhances the production technology and provides optimized PCB solutions for customers. This standardization results in a significantly faster and easier process flow with very precise registration. For high-reliability medical implants, full traceability can be obtained by adding individual serial numbers, date stamps and 2D barcodes for recording various process parameters. Design requirements Driven by the assembly technology and analyzing the design requirements of the customers over the last 10 years a clear trend to smaller feature sizes is seen. A typical medical implantable product has a feature size of 50 μm line / space. Typical via diameters between 50 and 75 μm and pad sizes between 150 μm and 250 μm are standard to find on these markets. To assemble resistors of 0201 packaging sizes will increase the requirements to the solder mask alignment as well down to 25 μm alignment precision.

超分辨成像技术的新发展

超分辨显微成像技术的新发展 马利红 引言 人类获得信息的主要器官是眼睛,然而靠人眼观察客观事物的空间分辨率的极限约为4 ′米,客观世界中人眼不能分辨的所有细微结构称为微观世界。显微成像技术将310- 微观过程或结构成放大图像,以便于人眼能够直接观察。研究微观世界所涉及的学科领域十分广泛,有生物、医学、材料科学、精密机械、微电子学、分子及原子物理、核物理等等,微观世界中细分的微量尺度原则上是无穷的,因而显微学是跨多学科的,其发展也是无止境的。 1665年,Robert Hooke用原始显微镜发现了池塘水中单细胞有机体,它的出现为人类打开了微观世界的大门。光学显微镜由此成为历代生物学家的主要研究工具之一。生物学家把显微镜作为一种主要工具来研究生物器官、组织和细胞,由此奠定了细胞学和组织学的基础,并对生物学、遗传学、微生物学、病理学和医学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但传统光学显微镜有以下两个主要缺点:(1)受衍射极限的限制,其分辨率与照明波长是同一个数量级,具有一个数值孔径(NA=nsin(q))的传统光学显微镜,分辨极限l,称之为瑞利判据;(2)由于使用的是场光源,观测到的是一个宽视野图像,为0.61/NA 从而降低了信噪比,影响了图像的清晰度和分辨率。随着生物医学、材料科学等的发展对显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希望其具有更高的分辨率,而且能对样品进行无损成像,甚至希望可观察其三维图像。因此,传统的显微镜已不能满足要求。 电子显微镜的分辨率虽然远高于光学显微镜,但它需要在真空条件下工作,因此很难观察活的生物样品,另外电子束的照射也会使生物样品受到辐照损伤。电子显微镜、的局限以及高分辨显微的需求,迫使人们转向超经典衍射极限的光学超分辨理论和技术研究,利用新原理、新技术、新方法来实现光学高分辨力成像和检测。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与普通显微镜成像原理及区别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采用激光作为光源, 有效地除去了非聚焦平面的信息, 提高了微观形貌的清晰度和分辨率。其与计算机软件结合可以实现深度方向的光学切片观察, 再将这些扫描得到的信息通过软件算法以及叠加和重组, 可以获得材料的微观三维形貌, 因此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具有快速、无损、制样简单等优点。那么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的原理又是怎样的呢? 它采用激光点光源照射样品, 从发射器发出的光经过光路后在聚焦平面上形成一个大小分明的光点,它沿着原照射光路到达分光镜并且该点发出的光被物镜收集,分光镜将收集来的光直接反馈给探测器。光点通过前方探测器设有的探测针孔等一系列的透镜, 最终同时聚焦于探测针孔, 这样来自聚焦平面的光可以会聚在探测孔之内, 而来自聚焦平面上方或下方的散射光都被挡在探测孔之外而不能成像, 从而提高了焦平面的分辨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逐点扫描样品, 探测针孔后的光电倍增管也逐点获得对应光点的共聚焦图像, 转为数字信号传输到计算机上, 最终在屏幕上聚合成清晰的整个焦平面的共聚焦图像。转为数字信号传输到计算机上, 最终在屏幕上聚合成清晰的整个焦平面的共聚焦图像。此外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还可以对样品进行逐层光学切片扫描, 得到高度方向每一层的图像信息, 传回计算机软件叠加处理后可以得到三维形貌图。它成像清晰、精确、最大的优点在于能对材料进行深层形貌的观察。可以对样品进行断层扫描观察和成像, 进行无损观察和三维形貌分析。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可用来观察样品表面亚微米级别的三维轮廓形貌, 也可以测量多种微几何尺寸, 像晶粒度、体积、膜深、膜厚、深度、长宽、线粗糙度、面粗糙度等。激光共

聚焦相比于其他测量手段有其独特的优势, 它提高了图片的清晰度, 有很好的景深, 提高了分辨率, 可以进行无接触的三维轮廓测试。在金属材料研发方面还经常用到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光学显微镜是一种二维的形态学工具, 有效分辨率较低, 分辨率的景深较小, 也不能观察纵向方向的三维形态。而扫描电镜在样品的制备方面比较复杂, 有时还会引起样品的破坏, 对于扫描的面积和材料的表面高度都有所限制, 同时它也不能测量面积、体积、深度等信息。在钢铁材料的生产和开发过程中, 众多的环节需要关注表面形貌, 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进行相应检测, 不仅可以获得媲美SEM的显微图像, 同时还能够进行快速、无损测量, 加之其较低的引入和维护成本,更符合目前行业成本控制的需求。本文将举例说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在金属研究领域的典型应用。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由于其优于光学显微镜的清晰度和分辨率, 使其在金相组织观察方面有独特的优势。试验样品为海洋平台用钢, 将样品进行磨制、抛光处理, 并用腐蚀溶液腐蚀, 要求观察并测量基体上粒状贝氏体的形态和尺寸。相比于普通光学显微镜,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清晰度好, 分辨率高。激光作为光源, 它的单色性非常好, 光束的波长相同, 从根本上消除了色差。共聚焦显微镜中在物镜的焦平面上放置了一个带有针孔的挡板, 将焦平面以外的杂散光挡住, 从而消除了球差。同时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采取的点扫描技术和计算机采集和处理信号也进一步提高了图像的清晰度。

激光雷达与激光成像雷达

激光雷达与激光成像雷达 一、激光雷达与激光成像雷达 一、激光雷达与激光成像雷达 人通过感觉器官感知,认识外部世界的一切。用耳朵听音乐、话音、机器的轰隆声、钟声、铃声等一切通过声音传递的信息;用手感觉温度、物体的硬软以及物质的存在;用眼睛观察外部世界的形状、颜色、运动状态、速度、位置、识别物体的种类等等。人的眼睛之所以可以看见外部世界,是因为太阳光谱中的可见光照射在物体上反射的结果。那么除了“可见光谱”之外还存在别的“不可见的光谱”吗?事实上,广义的光谱按频段的不同,有大家所熟悉的电磁波、远红外、近红外、可见光、紫外光谱,而可见光谱区中,红色的光波长最长,紫色的波长最短。而且人们已经发现不同的物质辐射不同的谱线,在特定的条件下还可以只辐射某一单一波长的谱线,当其人们发现不可见光谱区中的单一的光谱谱线具有可贵的特性的时候,就力图去产生、开发、利用这种单一光谱谱线,由此产生了激光及用于不同场合的激光系统。 视觉引发人们的形象思维,眼睛从外界事物所获取的信息量大,直接而快速,是其他感觉器官所不能代替的,这也就是古人所说的“眼见为实”的深切内涵。正是因为这个道理,人们不愿受限于“可见光”的可见,而想去探求自然光条件下所看不见的东西,如想在漆黑的夜晚,去观察外部世界,就开发出了“夜视仪”。被动“红外热成像仪”也不是依赖于可见光的反射特性去观察变幻莫测的外部世界的,而是依赖于物体本身的热辐射,无论白天或黑夜都可以用以观察人类世界的一切,而且已经是超视距的。目前最新的热成像仪,1ms内热敏成像。红外成像高速测温用来检测来复枪,其射出的弹头在弹道上飞行速度为840m/s,弹头距枪口0.914 4m处的热成像还能分辨出弹头上不同部位摩擦热的温差。 遥感仪则可以依据物体本身的辐射谱线,包括电磁波段与红外光区,远距离成像,把肉眼原本看不见的自然变化,转化为可见,以照片的形式或屏幕显示的图像,甚至动态图像的形式展现出来,这就是当今人们感兴趣的可视化技术。人们力图从各个领域做这方面的研究和开发应用。 通过眼睛人们能够确定方向——定位,作为控制手的动作的依据,当然这是受限于“视距”之内的,通过望远镜可以延伸视距;但是“定位”的精度达不到人们通用目的需要,所谓“差之毫厘,失之千里”。雷达满足了远距离定位和精度的要求,雷达源于英文Radio Detection And Ranging的缩写RADAR,于1935年问世。 当其“激光”这种波长处于红外光谱波段的“激光光源”被研究出来之后,人们自然想到利用微米波段(红外光谱波段)的光波作为信息的载体去探测、获取其他手段难于探测、观测到的目标的信息。激光雷达研制成功后,相继激光成像雷达应运而生。激光雷达的英文名字“LADAR”是Laser Detection And Ranging的缩写。激光雷达的研究是从目标探测和测距入手的,早期(1962~1976年)的研究系统被称为光雷达(Optical RADAR),并命名为LIDAR(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可以说军事应用对测量系统精确度的要求日

光电雷达-距离选通技术

距离选通激光雷达技术 摘要:成像激光雷达无论在军用领域还是民用领域日益得到广泛的应用。其中,激光距离选通成像技术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在军事侦察、搜救、监视、水下探测等方面获得重要的应用。本文介绍了距离选通激光雷达的工作原理,对距离选通激光雷达设计中的关健技术进行分析,给出了几种具备代表性的元件及其指标。 关键词:激光雷达;同步控制;距离选通;主动成像 引言 1960 年世界上第一台激光器诞生以来,激光雷达便以其独特的优势成为雷达研究领域的热门项目,其中无扫描成像是激光雷达发展趋势之一[1]。 一般的成像激光雷达在对水中的目标进行成像探测时,或者陆地探测而大气中含有较多的雨、雾或烟等悬浮颗粒时,就会产生很强的前向和后向散射,又或者在海上、雪地或者白天等环境中探测时,会产生很强的背景光辐射,这些情况都会对成像质量造成严重影响。为了使激光雷达能在上述情况中也能够很好的工作,人们发明了距离选通技术,并且逐步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2]。 距离选通激光雷达能很好的消除背景光及散射的影响,在上述复杂环境中获得目标的 2D强度像,并且经过进一步的数据处理还可以从多幅的 2D像中获得关于距离的 3D距离像[3]。距离选通激光成像激光雷达系统属于主动成像,它不仅可以克服被动成像的一些缺点,比如能够获得更高的成像分辨率,不受环境的背景光的影响等;而且同时它也可以弥补主动成像的一些不足,降低大气散射、湍流等对激光脉冲的前行波和回波的影响,使其在水底目标成像和矿产探测,远距离军事目标识别和跟踪方面都可以有很广泛应用[4]。 1 成像激光雷达 近年来人们对成像激光雷达的研究越来越关注,并且成像激光雷达有着取代传统微波雷达的趋势[5]。这是因为激光成像雷达有着微波雷达无法比拟的优

主动成像激光雷达

第37卷,增刊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08年9月 V ol.37 Supplement Infrared and Laser Engineering Sep. 2008 收稿日期:2008-09-22 作者简介:杨鹏(1981-),男,河南南阳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光电位移测量光电研究。Email:rocyangpeng@https://www.360docs.net/doc/b712870287.html, 导师简介:艾华(1961-),男,吉林长春人,研究员,博导,主要从事光电位移测量、光电测控研究。Email:aih ◎https://www.360docs.net/doc/b712870287.html, 主动成像激光雷达 杨 鹏1,2,王宇志1,2,李 琳1,2,艾 华1 (1.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吉林 长春 130033; 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北京 100039) 摘要:主动成像激光雷达由系统本身提供照明,不必再依赖太阳角,可全天候工作,具有远距离、高分辨率、三维成像能力。特别是具有目标探测、识别和辨识等方面的超强能力,战场上在预警、信息获取、目标监视和侦查方面有很重要的应用。介绍了两种不同体制主动成像激光雷达:一种是采用相干成像合成孔径红外激光雷达,另一种是采用孔径平面散斑强度信息成像激光雷达。阐述了两种不同体制主动成像激光雷达的原理、特点和研究现状,并对其关键技术和应用前景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激光雷达; 合成孔径; 散斑成像; 相干探测 中图分类号:TN958.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276(2008)增(激光探测)-0115-05 Active imaging ladar YANG Peng 1,2 ,WANG Yu-zhi 1,2, LI Lin 1,2 , AI Hua 1 (1. Changchun Institute of Optics, Fine Mechanics and 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Changchun 130033, China ; (2. Graduate School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39, China ) Abstract: Active imaging ladar, because they provide their own illumination, are capable of operating 24 hours a day and are not dependent upon the angle of the sun. They can provide ultra-high resolution and three-dimensional imaging at long range. These capabilities would be promising in target detection and remote sensing and mapping. These capabilities would improve Battlefield Awareness (BA) and provide persistent Intelligence, Surveillance, and Reconnaissance (ISR) to perform target detection, recognition, and identification. This paper discusses two different approaches to active optical imaging. One is a coherent approach that uses synthetic aperture techniques with infrared laser radar, and another approach uses only the intensity of the speckle pattern in the aperture plane. Two different approaches to active optical imaging are introduced. The principle, advantage and progress of these two ladar systems are described. The key techniques and application prospect of them are also briefly discussed. Key words: Ladar; Synthetic aperture; Speckle imaging; Coherent detection 0 引 言 主动成像激光雷达工作在光学波段,其工作波长 远小于普通微波雷达,因此可以获得高分辨率的目标图像,这些图像看起来更自然、更容易理解,因此,其在军事侦察和遥感测绘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主要介绍了两种不同体制的成像激光雷达,都具

激光测试原理

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筹) 激光测试原理与技术 课程报告 太赫兹相干层析技术 学号:M201272511 姓名:黄亚雄 专业:光学工程 指导教师:齐丽君 2013年6月8日

太赫兹相干层析技术 摘要 太赫兹成像技术的研究是目前太赫兹研究领域的热门课题,本论文主要针对太赫兹成像技术进行了系统的介绍与分析。与光学相干层析成像技术相结合,我们提出了一种太赫兹相干层析技术。该技术的纵向分辨率可达100μm以下,这一实验结果高于太赫兹飞行时间成像技术和合成孔径成像技术。此外,该技术具有系统结构简单、紧凑等特点,在高精度的材料无损探伤领域具有及其巨大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太赫兹成像技术相干层析成像材料无损探伤分辨率 引言 由于太赫兹对大部分非金属材料和非极性物质具有极强的穿透能力,并且对单光子能量低,不会对生物组织产生有害的电离作用,因此太赫兹技术被广泛的应用于材料无损探测、安检机生物组织病变检测等成像领域。 1995年,Hu等人首次在太赫兹时域光谱系统中加入一二维扫描的载物台,待测样品被放置在太赫兹聚焦点上,并在与太赫兹垂直方向进行二维扫描,通过记录下每个扫描点透过的太赫兹时域波形,形成样品的太赫兹图像。他们使用这种方法完成了对微电子芯片内部结构的成像。此后,太赫兹成像引起了研究人员的极大关注,并逐渐发展起来了一些新的太赫兹成像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连续太赫兹波二维成像技术 (2) 合成孔径成像技术 (3) 太赫兹近场成像技术

(4) 脉冲太赫兹波飞行时间成像技术 (5) 太赫兹波计算机辅助层析成像技术 研究一种系统结构及扫描方式简单、成像精度高的太赫兹三维层析成像技术在材料高精度无损探测领域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学相干层析成像技术是基于宽带光源的弱相干特性对待测物体内部结构进行高分辨率层析成像的技术,它依靠光源的时间相干性,对物体进行三维结构重构。太赫兹对非金属材料很强的穿透能力,其穿透深度很高,将太赫兹技术与光学相干层析技术结合起来,我们提出了太赫兹相干层析技术。 一太赫兹相干层析技术 相对红外和微波,由于太赫兹波较低的单光子能量和对大部分非金属材料具有较高的穿透性能等特点,近几十年来逐渐引起了人们的研究热潮。自1995年Hu等人[错误!未定义书签。]首次利用太赫兹辐射进行二维成像实验以来,太赫兹成像技术受到世界许多研究人员的关注。2002年,B. Ferguson等人将X射线波段的层析成像技术移植到太赫兹波段,提出太赫兹三维层析成像的概念[错误!未定义书签。]。该技术原理是一束太赫兹波穿透被成像物体后,然后通过平移和转动,使太赫兹以不同位置和不同角度穿透被成像物体,通过Radon变换计算物体吸收率的空间分布,实现对物体三维重构。但是,在某些场合,待成像物体无法绕轴旋转,应用受到极大的限制。2009年,德国Synview公司报道了一种基于连续太赫兹波的三维成像技术。该技术使用一个中心频率为300GHz的返波管作为太赫兹源,利用电学调制的方法测量不同反射波到达探测器所需的时间,计算待测物体离探测器的相对距离,实现对待测物体的三维重构。由于所使用的是单频长波长的太赫兹源,考虑到衍射极限的限制,该技术的最佳纵向分辨率为0.5mm,对于某些需要高精度测量的应用领域是不够的。 光学相干层析成像技术(Optical Coherent Tomography, OCT)是一种高分辨率光学无损成像技术,可以无损伤地探测样品结构及成分,可以实现二维或三维

三维激光成像

激光测距系统是复合光电系统的一个重要单元,将激光测距技术与摄影测量技术相结合,实现三维激光成像,对提高目标识别准确性和观测能力有重要意义。请尽快确定课题完成方式,完善相关技术路线,开展课题调研论证工作。80 三维激光成像 根据有无照明光源,成像系统可以分为主动成像系统和被动成像系统两种。被动成像系统最大的特点就是本身不带光源,依赖于环境或目标的发光,容易受到环境光源的影响。主动成像系统采用一个人造光学辐射源(一般为激光器)和接收器,其接收器用于收集和探测目标景物直接或反射的部分光辐射,具有成像清晰、对比度高,不受坏境光源的影响等优点。 激光由于它有亮度高、单色性和方向性好三个方面的优点,是人们早就渴望得到的理想的测距光源,因此在它出现后不到一年的时间就被用于测距。激光测距系统是复合光电系统的一个重要单元,它虽然经过了多代的更新和变化,且型号繁多,诸如激光测月系统、火炮激光测距系统、测地激光测距系统、测距光雷达等系统,但无论怎么变,其基本原理和技术还是大同小异。 一.激光测距分类 随着激光测距的广泛应用和不断发展,测距系统的种类也愈来愈多样化。按照激光测距的原理区分,大体有如下三类。 1.脉冲测距法 在测距点向被测目标发射一束短而强的激光脉冲,光脉冲发射到目标上后其中一小部分激光反射到测距点被光功能接受器所接收。假定光脉冲在发射点与目标间来回一次所经历的时间间隔为t ,那么被测目标的距离R 为: 2ct R = (1) 式中,c 为光速。 当认为光速一定时(不考虑大气中光速的微小变化),测距精度 2t c R ?=? (2) 2.相位测距法 相位法是通过测量单色连续激光的调制波在待测距离上往返传播所发生的相位变化,间接测量时间t 2D 。来计算距离D )2/)(2/()2/(2f c t c D D πΦ== (3) 式中:c 为光速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Ф为调制光信号经过被测距离D 而产生的相位移,f 为信号的调制频率。

MR成像技术模拟题及答案(1)

MR成像技术模拟题 1 核磁共振的物理现象是哪一年发现的( a ) A.1946年 B.1952年 C.1972 D.1977年 E. 1978年 2 第一幅人体头部MR图像是哪一年获取的( e ) A.1946年 B.1952年 C.1972年 D.1977年 E.1978年 3 下列哪一项不是MRI的优势( b ) A.不使用任何射线,避免了辐射损伤 B.对骨骼,钙化及胃肠道系统的显示效果 C.可以多方位直接成像 D.对颅颈交界区病变的显示能力 E.对软组织的显示能力 4 下列元素中哪个不能进行MR成像( c ) A.13C B.31P C.2H D.23Na E.19F 5 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d ) A.由于静磁场的作用,氢质子全部顺磁场排列 B.由于静磁场的作用,氢质子全部逆磁场排列 C.由于静磁场的作用,氢质子顺,逆磁场排列数目各半 D.顺磁场排列的质子是低能稳态质子 E.逆磁场排列的质子是高能稳态质子 6 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 a ) A.逆磁场方向排列的质子是高能不稳态质子 B.顺磁场方向排列的质子是高能稳态质子 C.顺磁场方向排列的质子是高能不稳态质子 D.逆磁场方向排列的质子是低能稳态质子 E.逆磁场方向排列的质子是低能不稳态质子 7 下列等式中,哪一项是正确的(d ) A.1T(特斯拉)=10G(高斯) B.1T=102G C.1T=103G D.1T=104G E.1T=105G 8 在0.5Tesla的场强中,氢质子(1H)的共振频率约为( b) A.6.4MHz B.21.3MHz C.42.6MHz D.63.9MHz E.85.2MHz 9 横向弛豫是指( b) A.T1弛豫 B.自旋-自旋弛豫 C.自旋-晶格弛豫 D.氢质子顺磁场方向排列 E.氢质子逆磁场方向排列

网版激光直接成像工艺研究

网版激光直接成像工艺研究 摘要:网版是网印的基础,网版制作是网印的重要工序,没有精良的网版,其他条件再好,各个参数控制得再严格,也是徒劳的。因为“模子”不精良、有缺陷,印品上的图文质量是不可能超出“模子”的。LDS光刻机最新研发的制版产品,是基于数字微镜阵列(DMD)装置的激光直接成像设备;在图案形成过程中,是通过计算机将图形转换成机器数据,并传输到数字微镜阵列(DMD),然后直接将图形投影到感光材料上,从而完成曝光。LDS直接在传统的丝网表面进行高精度曝光,可以节约底片光绘成本、提高效率。本文着重从其制作工艺原理、成本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网版、网印、精度、成本 Abstract:products, is based on digital micromirror device (DMD) array of laser direct imaging equipment;In the process of pattern formation, is through the computer converts graphic machine data, and transferred to the digital micromirror array (DMD), and then directly to the graphics projected onto a photosensitive material, so as to complete exposure.Typical vmlinux.lds directly on the surface of the screen that traditional exposure to high precision, can save the film light painting cost and improve efficiency.In this paper from the aspects of its production process, cost. Key words:Screen, screen printing, precision and cost 1.前言 直接成像制版是将感光胶或感光膜片直接涂布(贴附)在经过网前处理的网版印刷面,干燥后网框直接放入晒版机,进行感光成像反应,经显影即得到网版。PCB行业标准针对网版质量的验收标准有明确定义,如:网版张力>15N/cm,网版平整度RZ<5um等。 1.1.术语定义 1.1.1丝网印刷:利用丝网印版图文部分网孔透油墨,非图文部分网孔不透墨的基本原理进行印刷方式,以下简称“丝印”。 1.1.2丝网:是印刷中常用的丝网有绢网、尼龙丝网、涤纶丝网、不锈钢丝网。 1.1.3 网框:网框使用的材料主要有木料、中空铝型材、铸铝成型框、钢材等几种材料。最常用的则是铝型材制作的网框。 1.1.4感光胶:感光胶有重铬酸盐系,重氮盐系、铁盐系。感光光谱范围在340~440nm,显影性能好,分辩力高,稳定性好,便于贮存,且经济卫生,无毒无公害。印刷对感光材料的要求是:感光材料形成的版膜适应不同种类油墨的性能要求。具有相当的耐印力,能承受刮墨板相当次数的刮压,与丝网的结合力好,印刷时不产生脱膜故障;易剥离,利于丝网版材的再生利用。 2.工艺流程 2.1原流程: 2.2LDS流程:

友迪激光——开拓丝网激光直接制版新天地

友迪激! 开拓藝!激#直接制'新)地 2017年,江苏徐州丰县,江苏友迪光电 装备有限公司成立。这是一家高科技公 司,为印刷领域、PCB 和锂电新能源中提供先进 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下设江苏友迪激光科技有 限公司和江苏友迪电气有限公司两家独立子公司。和这几年的大多数中国市场增量企业的性质 一样,友迪激光科技瞄准的正是智能制造的发展 方向。 这几年来,放眼全球,世界制造业正在进行 着新一轮的科技和产业革命,成为各国抢占未来 竞争制高点的新赛场,美国的工业互联网,德国 的工业4.0,英国的高价值制造&日本的工业价 值链…… 这几年来,中国制造、智能制造成为我国产 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重塑制造业竞争优势的新 引擎。在这一轮如火如荼的竞争中,中国凭借完 善的产业体系、强大的制造能力、广泛覆盖的宽 带网络和日益普及的信息应用,在抢占未来竞争 制高点的新赛场上&满怀信心"旌旗在望。作为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 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指出:“制造业是国民 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 18世纪中叶开启工业文明以来,世界强国的兴衰 史和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一再证明,没有强大的制 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打造具有国际 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 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 江苏友迪激光科技有限公司,集聚了 一批有志 之士,其具有30年以上技术积累的专业人才与售后 团队、核心研发团队,人才资源涵盖光学、机械、 电子、软件等高端领域,技术力量得到中国、美国、 德国、日本等多国专家团队的大力支持。友迪创建 于中国的后工业时代’审时度势"顺势而生。友迪在徐州丰县建立的设备制造和技术研发 基地,占地2万m 2,其中的1 000 m 2洁净厂房" 宽敞明亮,生产设施先进完整;在苏州设立的研 发中丿A 销售服务中心,占地2 000 m 2,配备专 业的制造管理SOP 流程,为加快制造业向数字 化、智能化方向发展%高瞻远瞩"谋时而动。 32019.9.16, 4:03 PM

介绍下直接激光雕刻工艺

介绍下直接激光雕刻工艺https://www.360docs.net/doc/b712870287.html,整理 直接激光雕刻是一个完全集成的、两步法可以完成的,无胶片的制版工艺,这对标签印刷行业来说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印前工艺直到目前为止还是整个印刷过程中最繁琐的环节,直接激光雕刻技术大大简化了印前工艺,使这一流程的效率大大提高。这也使印刷商能对市场快速做出反应,提供更快捷的服务。更重要的是,这种快速的制版工艺可以适合柔性版、轮转丝网印刷、凸版和无水胶印。 直接激光雕刻的基本原理 直接激光雕刻工艺是一种套筒印版成像工艺。印版包裹在钢滚筒体上,然后以非常高的速度旋转(可达2400rpm)。滚筒在高速旋转的同时,会沿水平轴向移动并通过激光雕刻装置,使整个印版曝露在高强度的CO2激光束下。印版吸收激光束的能量从而导致雕刻区域的印版材料发生热分解。雕刻之后印版经过快速的冲洗后就可以直接用于印刷。 专业的3D软件使操作人员能非常容易地对网点成形进行控制,以保证图文区域较高的精确度,包括网点形成的坡度、浮雕高度和网点底部大小。 这种制版工艺适合多种材料,包括聚合物、EPDM(三元乙丙橡胶(含双环戊二稀))橡胶套筒以及电铸镍网滚筒的感光乳剂。 在柔性版印刷、凸印和无水胶印的制版工艺中,非图文区域被激光束烧蚀掉,图文区域则完整保留。轮转丝网印版的制作,图文区域的材料被烧蚀掉,以使网孔形成开口。这也是在印刷过程中保证良好的油墨转移的基础。 直接激光雕刻的优势 直接激光雕刻具备以下几方面的优势:

较高的制作效率——直接激光雕刻流程大大简化,所需要的时间仅为传统雕刻制版流程的一半。重复订单的印版制作只需要上传文件即可——所以整个准备过程只是几分钟的事情。 优异的印版质量——完美的印版尺寸意味着最佳的油墨传递以及精细线条稿的高对比度。所以小的条形码和文字也不需要为追求清晰和扫描能力而改变尺寸。浮雕底基使得高光雕区域的网点扩大率更小。无支撑的网点经历长时间的磨损也能保证尺寸的稳定性。网点浮雕的设计能防止灰尘在非图文区域的堆积。 印版质量更稳定——前后制作的两个印版套筒可以达到完全一致。 使用寿命更长——不会产生印版膨胀/消胀。还可实现无缝印版。 制版成本更低——无需显影和长时间的烘干,惟一消耗的成本就是系统运行的能耗,非常少量的CO2气体和印版套筒本身成本。系统紧凑的结构意味着可以节省更多的空间。 良好的环境性能——同样,在整个制版过程中没有使用化学品和UV光,只使用少量的水和CO2。这就意味着不会产生任何限制排放的废弃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