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元朝历史故事

关于元朝历史故事
关于元朝历史故事

关于元朝历史故事

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北方游牧民族——蒙古族所建立的君临全国的封建王朝。那你知道关于元朝历史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给大家分享的关于元朝历史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关于元朝历史故事:行省制度的实行元代政治制度中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的就是行省制度的建立。

忽必烈即位后,采用汉制,在开平建立了中书省,作为全国的最高行政机构。后来随着元代统治中心迁往燕京(即北京),忽必烈在燕京又设立了行中书省,以实行中书省的职责。约在中统三年,中、行两省自然合并,此后就不再有“燕京行中书省”。

正如中书省是全国的最高行政机构,行中书省则是个地方的最高行政机构。在习惯上行中书省则被称为行省。在设立尚书省主持政务期间,又改称为“行尚书省”,简称“省”。

大体上行省的设立过程是这样的。1260年5月,也就是在忽必烈设立中书省一个月后,随即设置了十路宣抚司,“以总天下之政”。这十路分别是:燕京路、益都济南等路、河南路、北京等路、平阳太原路、真定路、东平路、大名彰德等路、西京路、陕西四川等路。每司分领一路或数路,派藩府旧臣出任宣抚使、副,作为朝廷的特命使臣,监督和处理地方政务。但宣抚司无处置军务的权力,使、副又多数没有宰臣职衔,如果发生叛乱或社会治安等方面的特殊情况就

不足以应付了。于是忽必烈把一些地区改置行中书省。1261年11月,忽必烈撤销了十路宣抚司。在第二年的12月,重新设立十路宣抚司,但将它作为中书省的派出机构。

忽必烈在外路设立的第一个行中书省是陕西四川行省(京兆行省)。陕西四川行省设立在阿里不哥叛乱时期。1260年,京兆宣抚使廉希宪到任时,为防止阿里不哥已派来的亲信大臣刘太平联络六盘山及四川蒙古军帅,占据京兆地区。廉希宪果断地捕杀了刘太平等人,征调秦、巩等处诸军进入六盘,发仓库金银充军赏,同时遣使入奏,自劾越权的罪过。忽必烈没有责怪他,因为这是他建立的制度存在缺陷而造成的。所以在这件事后,他赞赏廉希宪善于行权应变。这一年的8月,忽必烈将京兆宣抚司改置为行省,即陕西四川行省,以廉希宪为中书右丞,行行省事。这以后,忽必烈又在其他地区先后设立了行省。由于种种原因,几经置废分合,最后稳定为十个行中书省,分统除中书省直辖诸路以外的各大地区,形成了“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的行政区划格局。吐蕃地区直属中央机构宣政院统辖,所以不置行省机构,但也被视为一个行省。这样,元朝全境共划分为十二个一级政区,即中书省直辖、十行省及吐蕃。在1286年以前,行省仍属于中书省的临时派出机构。直到1290年,忽必烈在晚年再次调整了行省建制。他将山东、山西、河北等地直接划归中书省管辖,称为“腹里”。腹里以外的地区则分置岭北、辽阳、河南、陕西、四川、甘肃、大理、江浙、江西、湖广十个行省。自该年始,行省各长官不再是中书省衔。这样行省就成为了最高地方行政机关。

不过吐蕃和畏兀儿地区另立管辖机构,不在这一范围之内。

在元代,中书省与行省以下的行政区,划分为路、府、州、县四级。路设总管府,置达鲁花赤、总管、同知各一员。一般州、县归路管辖,县由州管辖。府的地位有些不同,有的直接归省管辖,有的归路来管理。不过具体的管辖归属要看具体情况。而路、府、州、县按人口的多寡,地域的广狭,又分为上、中、下三等。距离行省机构远的地区,元朝则设置宣慰司,作为省的派出机构。宣慰使依旧没有军权。在边境地区,元朝则置宣慰司都元帅府,使宣慰使皆兼帅权。在宣慰司下,还设有宣抚司、安抚司、招讨司、长官司等。这些地区的官吏多用当地土官。

元朝时期,县以下,坊里制与社制并存。坊是指隅和坊,都是城市的基层组织,设有隅正、坊正来管理日常事物。在乡村地区的基层组织机构则分为乡和都两级,有的地区仅有乡或都一级。在乡设里正,在都设主首,用来管理乡都事务。除此以外,1270年,忽必烈又颁行了“农桑之制14条”,规定在农村普遍推行社制,以50家立1社,选择年长通晓农事的人为社长。设立社的目的是为劝导农业、维护乡村秩序。社制在部分城市中也得以推行。

关于元朝历史故事:海都的叛乱在忽必烈对付南宋的时候,元朝的北方,蒙古草原上也出现了叛乱。窝阔台的孙子为了夺取汗位发动了叛变。

在海都起兵之前,消息就已经传到了忽必烈耳中。忽必烈对群臣说:“海都是朕的宗室,我不希望再发生和阿里不哥一样的事情了,

应当怀之以德,所以我要派一个谨慎稳妥的人前往,去设法说服他。”经过仔细考虑后,达鲁花赤铁连被认为是最佳人选。忽必烈召见了他,对他说:“这件事情非你前往不可,你可先到宗王蒙哥铁木王处,商讨一下对策。”

铁连接命后,打算先到海都处探其虚实,然后再和诸王商讨对策。可副使担心被海都杀害,不愿意前往。铁连见状,厉声说:“我亲领天子密旨,不听令者格杀勿论。”副使这才不得已跟随铁连到了海都那里。海都知道自己的准备还不充分,就天天召集宗王宴饮,一来拖延时间,二来想找机会杀害铁连。铁连看出了他的用意,故意对副使说:“多吃饭,少说话,免得被人抓住口实定罪。”海都也是蒙古的豪杰,他听了铁连的话愕然说:“你说话真是直爽啊,不过我不怪你。”于是海都有了想要收买铁连的想法。酒宴过半,铁连请求赏赐几件衣服。海都很欣赏铁连,就打算把自己的皮裘赏他,却被后妃制止,最后只赏赐了两件皮衣。铁连走后,海都不无感叹:“当使臣的能像铁连那样就不错了。”

铁连从海都处来到了蒙哥铁木王处,叙述了海都的情况。蒙哥铁木王听后说:“祖宗成训,凡反叛者,人人得而诛之。如通好不从,朝廷发兵进剿,我立即举兵响应。”

得到了蒙哥铁木王的明确回答,铁连不辱使命,安全回到元廷,上奏说:“海都兵多而精,不宜速战,他要是来攻,我们则应坚垒以待,长期消耗他,他就无力作乱了。”忽必烈听后也赞成铁连的意见,命铁连在朝会时穿上海都赐的衣服,并饰以黄金。跟着下诏封皇子那

术罕为北平王,率兵镇守北方,以防患于未然。

1268年,海都正式举兵,反叛忽必烈。消息传来,忽必烈因准备充分,不慌不乱,他一面检阅军队准备迎战,一面派户部尚书昔班前往海都处,让海都罢兵来朝,事与政治巧妙地结合到了一起。昔班见到海都后,讲明了利害,海都也自知师出无名,表示愿意听从。可不料还未等昔班离开海都的军营,丞相安童的部队就已经和海都的部下交战了,并夺取了海都的辎重。海都气愤地对昔班说:“我念及你和我的父亲曾一起读过书,所以我不杀你,你回去把安童进攻我的事上奏给大汗吧,这次的战争可并不是我要挑起的!”就这样,一场耗时三十多年的战争开始了。

这场战争的初期,元军正集中精力对付南宋,无法抽调出足够的兵力北上,所以处于防御状态。海都善于用兵,他的士兵又剽悍异常,因此曾多次打败忽必烈的军队。忽必烈命皇孙甘麻剃和大将土土哈等出讨,结果都被海都打败,幸亏土土哈设伏以待,海都方才退兵,但和林已经失陷。

忽必烈立即北上,赶到漠北,亲自征讨海都,但海都已闻风远遁,忽必烈也毫无办法。南宋临安投降后,忽必烈把老将伯颜调往漠北,出镇和林,扭转了战局。

在伯颜镇守和林的数年里,海都曾多次发兵来攻,最终均被打退。这时,有人诬告伯颜“出居北方,与海都通好,所以无尺寸之功”。忽必烈疑信参半,令御史大夫玉昔帖术儿取代他,伯颜退居大同,另行安排。就在玉昔帖木儿将要到达和林的时候,海都又一次发起了

进攻。于是伯颜派人告诉玉昔帖木儿说:“请你暂停前进,等我打退海都后,你再前来。”凡事以大局为重,不顾个人安危,再一次体现了他的名将风采。伯颜与海都激战七天,且战且退,部下诸将都认为他怯懦,忿忿地说:“如果惧战,为什么不把兵权交给御史大夫?”伯颜笑笑说:“海都孤军深入,半路邀击,他必然逃跑,诱敌深入,一战可擒。你们必欲速战,如果海都逃跑,谁负此责?”诸将说:“我们负责。”伯颜无法,只好纵军出击,海都果然兵败逃跑。他把玉昔帖木儿召至军中,授给他领兵的符印。皇孙铁穆耳当时受命抚军北边,置酒给伯颜饯行,席间他问伯颜说:“你就要离去,可有什么话要说?”伯颜举着酒杯回答:“对酒和女色要谨慎,军中纪律要严,恩德不可废。”铁穆耳点头同意。历史上的许多事情都是那么让人无奈啊!

1294年正月,忽必烈辞世,成宗铁穆耳即位。从1297年开始,元军多次出击海都,双方互有胜负。不久海都的部将笃哇偷袭元驸马阔里吉思的防区。阔里吉思一面迎战,一面通知相邻的三个戍守将领带兵相助。哪知那三人酒醉,喝得烂醉如泥,根本无法带兵。结果阔里吉思因兵少战败被擒,不屈而死。成宗气愤地下令逮捕了那三名玩忽职守的将领,但人死终不能复生。这时,叛军中的诸王药不忽儿、兀鲁思不花与大将朵儿朵哈向成宗的军队投降。成宗担心其中有诈,就派人前去监视。这一举动立即惹恼了兀鲁思不花,他一怒之下,纵兵抄掠,结果却反被成宗击败俘获。药不忽儿则未敢轻举妄动,所以成宗念及是宗室至亲,也就未对他采取措施。朵儿朵哈则先

后两次叛逃,不过都被抓住。成宗本想杀他,朵儿朵哈则表示愿意将功折罪,药不忽儿也为他求情,并要求同行,最后终于得到了成宗批准。两人在今新疆吐鲁番一带设伏,击败了海都的大将笃哇。

这以后,成宗先用阔阔出镇守北方。阔阔出指挥无方,造成元军军心浮动。于是在1301年,成宗改任海山接替了阔阔出。海山率军与海都在和林附近展开激战。战场上,双方都死伤惨重,僵持不下。就在这时,海山的部将见笃哇纵横驰骋,一箭射中了他的膝盖,笃哇惨号逃去,他的兵将也随之败逃。这就致使海都陷入了孤军奋战的境地,最后也只好战败撤退。海都在战斗中也受了重伤。回到部落后不久就死去了。

海都死后笃哇与元廷议和,合力消灭了海都的残余势力,最后分割了窝阔台汗国。一场长达三十多年的汗位争夺战就此落下帷幕。

关于元朝历史故事:出兵日本中日自古交往密切,唐代以来日趋频繁。到南宋中叶,日本进入幕府时期,建立于1186年的镰仓幕府在对华贸易和文化交流方面采取积极态度,热衷于引进中国的禅宗,因此日本与南宋间的贸易往来从未间断过。然而,这一时期日本政府与统治北中国的金朝几乎没有任何往来,更没有和代金而起的蒙古发生接触。直到1270年,蒙古改“元”以前,日相营原九成在《赠蒙古国中书省牒》中还说:“蒙古之号,于今未闻。”

在忽必烈统治中原以前,蒙古帝国的前四汗,成吉思汗、窝阔台、贵由和蒙哥都对马蹄所不及的海国日本未曾留意过。直到1265年,高丽人赵彝向忽必烈报告说:“日本与本国邻近,汉唐以来都通使中

国,可令高丽向导与之通使。”忽必烈才注意到日本的存在。

1266年8月,忽必烈派遣兵部侍郎黑的、礼部侍郎殷弘来到已经臣服蒙古的高丽,要求高丽协助蒙古晓谕日本,使其臣服。国书的内容大致如下:

大蒙古国皇帝奉书日本国王:朕惟自古小国之君,境土相接,尚务讲信修睦。况我祖宗,受天明命,奄有区夏,遐方异域,畏威怀德者,不可悉数。朕即位之初,以高丽无辜之民久瘁锋镝,即令罢兵还其疆域,反其旄倪。高丽君臣,感戴来朝,义虽君臣,欢若父子。计王之君臣亦已知之。高丽,朕之东藩也。日本密迩高丽,开国以来,亦时通中国,至于朕躬,而无一乘之使以通和好。尚恐王国知之未审,故特遣使持书,布告朕志,冀自今以往,通问结好,以相亲睦。且圣人以四海为家,不相通好,岂一家之理哉。以至用兵,夫孰所好,王其图之。

由此可见,忽必烈的这封国书实际上是一封通牒。

尽管在13世纪,高丽沿海受到日本海盗的侵扰,但毫无疑问,高丽人希望避免战争。在这种情况下,高丽人处于两难境地,他们采用了折中的谋略。他们护送蒙古使者到达巨济岛以后,高丽宰相李藏耍了一些手腕。他知道蒙古人从来没有横渡过日本海峡,于是他以“风涛险阻”为借口,再三劝阻蒙古人返回。尽管蒙古人也看出这是一个骗局,但高丽人在表面上信守了承诺,在礼仪上也面面俱到,最关键的是如果得不到高丽人的帮助,蒙古人无法出海。没有办法,这次晓谕的计划只能取消。

晓谕的失败使忽必烈勃然大怒。他对高丽王进行了严厉申斥,严令高丽立即与日本交涉,使日本臣服进贡。在这种情况下高丽王室无可奈何,只好在1267年9月1日再度派使者前往日本劝降,结果在日本太宰府滞留长达五个月,最后被遣还。1268年,忽必烈又令高丽王派大臣陪送黑的等赴日,使者抵日本对马岛,日本人拒而不纳,只捕得日本岛民塔二郎、弥二郎回朝复命。忽必烈对这两个日本人说:“今天朕要你们的国主来我元朝朝贺,并不是要逼迫你们,只是我想要垂名后世而已。”在后来的一段日子里,忽必烈让这两个日本人游览了燕京。1269年6月,命高丽派使臣金有成送他们返回了日本,并传递了用中书省名义写给日本国的信。日本收到忽必烈的国信后,日相营原九成起草了复牒,可却被镰仓幕府否决,未能交付给来使。在这以后,蒙古、高丽的使者来往于日本海,从1269年到1272年前后又进行了五次交涉,均被日本拒绝。

日本的镰仓幕府对蒙古的态度如此强硬是有着多方面原因的。首先日本当时正处于变革时期,社会动荡,为了维护镰仓幕府的统治,镰仓幕府的统治者北条时宗就不能在对外政策上表现出软弱,使国内的反对派对自己的地位构成威胁,否则他的统治就可能在顷刻间瓦解。另外,忽必烈本人的傲慢态度也不能让拥有无边的大海——这一天然屏障的大和民族屈服。毕竟当时的日本人对中国的这个新兴政权并不了解,更何况忽必烈根本就没把这个海上的岛国放在眼里,在谕诏上口口声称日本天皇为“小国之君”。在这几次交涉中,日本对元朝使者的态度一般是扣留或驱逐,因此

可以看出尽管抵抗的态度非常明显,但镰仓幕府还不想走到最后一步——兵戎相见的地步。

1274年,和南宋的襄樊战役已经结束,蒙古人有了足够的精力去对付不听话的日本了。这一年的11月,蒙古与高丽的联军共2.8万人,乘坐900艘海船从高丽合浦出发,向日本发动了第一次远征。应该说这次的远征,是元朝征服日本的最佳时机,因为镰仓幕府并没有预见到元人的突然进攻,他们没有足够的防备。史实也说明了这一点。元朝的远征军很快就渡过了对马岛西海域,在对马岛登陆。这里的日本幕府守军很少,但很顽强。日本守护代宗助国勇敢地率领着80名骑兵迎战元军,最后全部战死。跟着远征军又在一岐岛登陆,只一天便攻陷岛城。幕府守备部队崩溃,守护平景隆自杀。随即联军很快就逼近了肥前松浦郡,幕府在这里的军队也很快就被打败了。

直到这个时候,幕府方面才得到元军大举入侵的战报。日本人很快做出了反应,他们在镇西奉行少二资能和大友赖泰的指挥下,向元军可能登陆的沿海地带集结。10月19日,元军到达博多湾。第二天在今津、博多一带登陆。元军与日本武士在这里展开了激烈战斗。这是一场血战,战斗一直持续到日落。元军副将刘复亭在战斗中负伤。日本武士所付出的代价则更高,伤亡惨重,博多、箱崎各地均已沦陷。逐队赶来参战的九州各武士团也被元军逐一击溃,被迫向大宰府水城方向退却。

而就在这一时候,元军内部的蒙古与高丽两方的将领发生了分歧。高丽名将金方庆主张一鼓作气解决九州岛的战役,然后静待己方

的援军。而蒙军将领忻都与洪荣丘被日本武士那种顽强的战斗意志所震撼,他们考虑到士卒疲劳,将帅负伤。为防止日本武士夜袭,最终决定先撤回海船暂歇。现在回顾这段历史,如果当时采用了金方庆的主张,日本的命运就要发生变化了。

当天夜里,博多湾风高浪急,联军海船多触礁沉没,将士之中落水溺死者无数,军心极度动摇。在这样的状况下,继续作战已完全没有可能,于是残军撤退,第一次远征以失败而告终。此役发生在日本龟山天皇文永十一年,日本史上称为“文永之役”。

如果说元军第一次远征的失败是一种巧合的话。那么第二次远征的失败就要在军事准备与指挥两方面,做相当的自我检讨了。

1279年,南宋灭亡。元朝开始了第二次远征的准备工作。从物质方面的准备来说,这次远征无可挑剔。这次,元人不只在高丽建造战舰,还同时由南宋的降将范文虎指挥,在江南一带也开始大批建造海船。经过了相当长时间的准备,1281年远征开始。忽必烈的计划是,元将忻都、洪荣丘和高丽将领金方庆率领4万远征军组成东路军,依旧从高丽合浦出发。另一路由阿剌罕、范文虎率领10万南宋的新附军,自浙江宁波出发。两军于一岐岛会合,共同攻击日本。为了保证远征军持续作战的能力,忽必烈指示远征军携带锄头、铁锹等农具以备登陆后就地屯垦之用。

5月3日东路军首先从合浦出发。于当月21日,占领对马岛和一岐岛。但他们没有按照忽必烈的指示,在一岐岛就地休整,等待南军会合。东路军在一岐岛只停留了不太长的时间便继续远征。6月6

日,东路军到达博多湾,这次就没有上次那么顺利了。幕府在这里建起了堡垒,进行了严密防御。东路军只好在博多湾的中志贺岛和能古岛下锚,自始至终无法登陆博多湾。

在志贺岛有狭长海滩通往陆地,远征军只能利用退潮时这一海中通道与日本武士进行殊死拼杀,无法发挥其集团作战的能力。加之是在海上,骑射与火器战术也失去了效用。战斗持续到6月13日,元军伤亡甚众,却毫无进展。

东路军见无法独力登陆博多湾,决定先回一岐岛与南军会合。但到达一岐岛后,东路军却发现南军并未到达。由于欠缺粮草,加上海上疫病肆虐,东路军军心开始动摇。忻都、洪荣丘提出撤回高丽,而金方庆对此表示反对,将领间出现了对立的情绪。这时江南军的先头部队到达了一岐岛,说明了南军失约的原因。原来南军统帅阿剌罕急病,忽必烈只好任命阿塔海取代。可阿塔海却迟迟未能到任,范文虎只好先把情况通知给东路军。就在东路军等待南军的时候,日本方面组织了一次冒失的出击。从6月29日到7月2日,尾随南军先头部队而来的日本武士对一岐进行了两次攻击。但很快就被火力强大的元军击退了。

7月上旬,范文虎久等统帅阿塔海不至,擅自率领南军出发,和东路军在平户岛附近会合。就这样,一个多月的时间白白浪费掉了。而利用这段时间,日本幕府已经做好了战斗准备。7月27日,远征军东进,占据鹰岛,开始为登陆日本本土做准备工作。就在这天晚上,突然又刮起了台风。因为元军以船为寨,台风一起,战船由于靠得

太近,无法散开,相互撞击,大部分沉没。这场台风,在日本历史上被称为“神风”。台风过后,元军统帅落魄丧胆,竟然抛弃大部分军队,率领残存的船只退往了大陆。致使遗弃的数万士兵失去统帅,让日本武士在海上逐渐歼灭。日本人杀死了蒙古人和高丽人,而认为俘虏中来自南宋的新附军是唐人,所以留作为部民。

规模浩大的第二次远征日本就这么失败了。14万人回到中国的还不到原来的五分之一。

第二次远征日本失败后,忽必烈一直都在计划做第三次远征,而由于江南人民的起义反抗,直到1294年,忽必烈征伐日本的计划也没能成功。忽必烈逝世后也就再没人提及了。

虽然元朝与日本官方一直关系紧张,但双方的贸易与民间往来一直不断,文化交流仍然十分繁盛。双方政府不但不加禁限,而且有意促成。1277年,有日商持金来换铜钱,元朝给予准许。第二年,允许海官司同日本国人进行沿海贸易。1279年,日本大商船四艘载商人、水手二千余人到达庆元,经查明确定确实是来经商的,便批准交易。在元朝,可考证的与日本的贸易往来就有近五十年的历史。有时就是日本官方的商船为筹集建寺经费和其他目的,也会来元朝贸易。如日本幕府于1325年为修建长寺、1328年为造镰仓大佛、1341年为建天龙寺都派过商船到中国进行贸易。

在中日交易中,中国输出的商品主要是瓷器、香药、经卷、书籍、绘画、什器、绫罗锦缎以及铜钱等;从日本输入的主要有黄金、刀剑、木材、扇子、螺钿等。另外除商人外,来中国的就以禅僧为最

多。禅宗在日本因得到幕府和武士阶级的尊崇而大为兴盛,在元朝统治时期,来华参礼禅学在日本的僧人中蔚为风气。在元代史册中留名来华日僧就多达二百二十余人。他们中不少人不仅禅学精湛,文章、书画亦佳。日僧雪村友梅住元朝20年,就曾拜访赵孟頫切磋书艺。据说他的书法笔势雄浑,使赵孟頫大为惊叹,同时赵孟頫的书画也在日本大受推重。

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练习题

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1.蒙古史书中记载:“没有逃避地方,只有冲锋打仗。没有平安幸福,只有互相杀伐。”最终改变这种局面的是以下哪位历史人物( ) A.阿保机 B.阿骨打 C.铁木真 D.忽必烈 2.蒙古政权建立后,曾灭亡了哪几个政权 ( ) A.西夏、金 B.辽、北宋 C.西夏、南宋 D.辽、西夏 3.南宋和蒙古直接对峙局面形成的标志是( ) A.蒙古政权建立 B.西夏灭亡 C.金朝灭亡 D.元朝建立 4.下面是小明总结的记忆忽必烈主要事迹的三字经,其中存在史实错误的一项是( ) A.承汗位 B.行汉法 C.行暴政 D.不嗜杀 5.1276年,因元军攻占都城而灭亡的政权是( ) A.南宋 B.辽 C.金 D.西夏 6.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千古名句的南宋抗元名将是 ( ) A.寇准 B.陆秀夫 C.文天祥 D.岳飞 7.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下列历史事件,正确的一项是( )

①蒙古政权建立②南宋灭亡③改国号为元 ④元朝统一全国 A.①②③④ B.④①②③ C.③①②④ D.①③②④ 8.“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这一史料记载反映的是哪个王朝的兴起( ) A.唐朝 B.元朝 C.辽朝 D.金朝 9.“当蒙古军假道于宋,进逼汴京的时候,南宋认为复仇的机会已到,遂配合蒙古军,派江海、孟珙协助蒙古军进攻蔡州,灭亡了金朝。”从这句话中可分析出金灭亡的原因包括 ( ) A.蒙古将士勇猛 B.蒙古经济实力强大 C.金朝政治腐朽 D.蒙古军战略正确 10.据史料记载,1279年,天文学家郭守敬奉旨进行“四海观测”,共设立了27个观测点,其中南海观测点设在黄岩岛。当时给郭守敬下旨的是( ) A.成吉思汗 B.忽必烈 C.阿保机 D.阿骨打 11.经典诵读可以帮助我们获取丰富的历史信息。《三字经》中有这样一段话:“嬴秦氏,始兼并……迨至隋,一土宇……至元兴,金绪歇,有宋世,一同灭。”这段话中包含的从长期分裂走向统一的朝代有( ) A.秦、隋、宋 B.秦、隋、元 C.秦、宋、元 D.隋、金、元 12.元朝、隋朝和唐朝都实现了国家统一。元朝与隋唐相比,其鲜明的特点是( )

张帆谈元朝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张帆谈元朝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黄晓峰钱冠宇发表于2015-06-14 11:18 说到元朝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似乎有很多方面可以说,您是怎么界定“影响”的呢?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由北方草原游牧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它的统治究竟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是一个很难回答,但同样又很难回避的问题。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主任张帆教授长期研究元史,他认为,元朝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可以从大统一、专制的强化、制度的断裂、经济的波动这四方面来看。 封面张帆像:李媛绘 说到元朝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似乎有很多方面可以说,您是怎么界定“影响”的呢? 张帆:这个问题可以有几方面的理解。第一,有些东西是自然发展的,从逻辑上推断,没有元朝也会这样,最多是进度、规模稍有差异而已。虽然说历史不能假设,可看发展趋势

确实如此。比如过去经常讲的,程朱理学在思想界占统治地位,这件事发生在元朝。但实际上,程朱理学占据统治地位是一个自然的趋势,即使没有元朝也会如此。无论它是好是坏,和元朝都没有太大关系。还有讲元朝经济发展成就,经常谈到棉花种植的推广,也是一样的道理。没有元朝,棉花种植也会逐渐推广。俗文学方面,杂剧、散曲等在元朝以前就有很好的基础,没有元朝同样也能发展起来。因此上述种种,严格说来都不能算是“元朝对中国历史的影响”。第二,还有这样一种情况,元朝带来某种影响,但到元朝灭亡,这个影响就逐渐消失了。比如像“四等人制”——这个概念现在有些争议,可能不太准确——以及儒士地位的下降,中西陆路交通的活跃,基督教的传播,这些影响在元朝灭亡后并没有延续下去。它们可以算是“元朝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但比较次要。第三种情况,在元朝统治下出现某种现象,和前面的历史基本接不上,但和后面的历史能接上,这才是最主要的“影响”,是我们重点要谈的。不过这里面又有一个问题,就是第三种情况,所谓主要的“影响”,其中相当一部分与金朝有关。在很多时候,元朝和金朝的影响是混在一起的,很难截然划分。金、元都是北方民族王朝,前后相承,对中国历史有相同方向的推动。但毕竟金朝只有半壁江山,时间也相对短,所以它的影响会比较小。下面我们要谈的问题,或多或少都有金朝的背景,但是金朝我们就不讲了,无论如何,元朝的影响是主要的。 您认为元朝的第一个影响是“大统一”,它与以往汉、唐的统一王朝有什么不同? 张帆:“统一”这个词有点陈旧。日本学者杉山正明教授有一个提法,汉、唐的大帝国是转瞬即逝的,元朝以前的中国历史,包括汉、唐在内,本质上属于“小中国”。到了元朝,加上此前辽金等北方民族政权的影响,中国才变成了“大中国”。就是说,在元朝以前“小中国”是常态,元朝之后“大中国”变成了常态。这种提法值得参考。明朝版图比元、清小,但总体来说,从持续和有效控制的范围而言,它并不比汉、唐差,或许还强一些。所以称元朝以下为“大中国”时代,应该没什么问题。这个“大中国”时代由元朝开启,这就是它对中国历史的第一大影响。 实际上在元朝,很多人写歌功颂德的文章,主要就是吹捧“本朝”版图辽阔,其他还真没有太多可吹的。著名学者杨联陞先生写过一篇文章叫《朝代间的竞赛》,其中讨论中国古代一些朝代的人如何歌颂自己的时代,如何总结“本朝胜于前代者”云云,很有意思。可以看到,古人也很爱搞主旋律、正能量的宣传,不过在不同朝代,会结合自身情况进行不同角度的歌颂。杨先生这篇文章漏掉了元朝,我们完全可以给他作一点补充,元朝人吹捧自己时代的时候,主要就是突出一个“大”字。其他方面的,比如经济发达、文化繁荣,这类吹嘘都比较少见。今天网上讨论“元朝到底能不能算中国”,如果从元朝当时人的角度来看,他们绝大多数确实认为元朝能够代表中国,是把元朝当作中国历代王朝当中的一环,拿来和其他王朝比较。 再做点具体补充。今天中国的有些地方,是元朝把它纳入版图。比如云南,云南在唐朝中期出现独立政权,更替了好几个王朝,有自己的文化,而且中原王朝也没有非要把它纳入

元朝历史_高三作文

元朝历史 《正说元朝十五帝》读后感:读史小札——元史发布于2010-10-1110:22。点击阅读更多有关《正说元朝十五帝》读后感。查看《正说元朝十五帝》在卓越网的售价、在当当网的售价。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的,以少数民族统治者为主的政权。1206年,成吉思汗(铁木真)建国于漠北,号大蒙古国。1235年,窝阔台建哈刺和林城(即和林)为国都。大蒙古国统治亚洲和欧洲广大地区。按台山(今阿尔泰山)以西术赤、察合台、窝阔台封地以及旭烈兀西征后据有的波斯之地(见伊利汗国),先后成为名义上是大汗藩属实际上拥有独立地位的汗国。1260年,元世祖忽必烈即位,以开平为上都,燕京(今北京)为中都,将政治中心南移。1271年,改国号为大元,次年升中都为大都。1276年灭宋。 (一)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成吉思汗堪称一位大英雄,毛泽东还将他和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相提并论。成吉思汗统一了蒙古诸部,1206年被推为大汗,号称成吉思汗,建立了统一的蒙古汗国。之后,他还实行了具有草原特色的领户分封制、扩充怯薛军、创制了蒙古文字(畏兀字书)、从怯薛军中分离出了一部分担任行政管理职务。 成吉思汗的墓地一直是个千古之谜,美国曾有人重金悬赏寻找依然无果,可能这个谜永远都不会解开。 (二)蒙古国的三次西征:

1,第一次西征(1219-1225):成吉思汗西征是蒙古国的三次西征之一。公元1219年,成吉思汗为了肃清乃蛮部的残余势力,以及消灭西域的强国花剌子模,便藉口花剌子模杀蒙古商队及使者,亲率二十万大军西征。他的四个儿子术赤、察合台、窝阔台、拖雷,以及大将速不台、哲别随行。蒙军长驱直入中亚后,于1220年攻占了花剌子模的都城撒马尔干,其国王西逃,成吉思汗令速不台、哲别等穷追之。因此蒙军便西越里海、黑海间的高加索,深入俄罗斯,于1223年大败钦察和俄罗斯的联军。另成吉思汗又挥军追击花剌子模的太子札阑丁,在印度河流域打败之。1225年,成吉思汗凯旋东归,将本土及新征服所得的西域土地分封给四个儿子,后来发展为四大汗国。 2,第二次西征(1235-1244):公元1227年,成吉思汗的窝阔台继任大汗。窝阔台于1235年派遣其兄术赤之次子拔都,率五十万大军再度西征。西征军很快就彻底灭亡花剌子模,杀札阑丁。不久又大举征服俄罗斯,攻陷莫斯科、基辅诸城,并分兵数路向欧洲腹心挺进。1241年,北路蒙军在波兰西南部的利格尼兹,大破波兰与日耳曼的联军。拔都亲率蒙军主力由中路进入匈牙利,大获全胜,其前锋直趋意大利的威尼斯,全欧震惊,称为「黄祸」。正当西方各国惶惶不可终日之际,拔都忽接窝阔台驾崩的噩耗,于是急速班师。 3,第三次西征(1253-1260):蒙哥于1251年即大汗位后,令其弟旭烈兀率兵西征。这次西征主要方向是西南亚地区,头等目标是消灭木剌夷国(Mulahida,在今里海南岸的伊朗北部)。1257年,蒙军荡平木剌夷之地,并挥师继续西进,攻陷报达(今巴格达),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元朝的统治》教案

第11课元朝的统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元朝的疆域,行省制度和对台湾、西藏的管辖。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收集、整理资料,从多方提供的历史资料中获取有效信息。 ②通过概括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贡献,帮助学生了解元朝的历史地位,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历史的能力;启发学生认识元朝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是在全国统一的条件下,在前代民族融合的基础上实现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元政府对西藏和台湾的有效管辖,帮助学生认识到西藏和台湾自古以来都是我们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一切分裂势力的阴谋都不可能得逞,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并与任何企图分裂祖国的行为做坚决的斗争,树立维护祖国领土完整与统一的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元政府对西藏的有效管辖。 难点:行省制度的内容和影响。 教学准备 《元朝疆域图》《元宣政院印与澎湖巡检司印》等图片、相关史料、PPT课件。 教学基本过程 一、导入新课 蒙古统一后,成吉思汗及其子孙们发动了大规模的对外战争,占领了除日本、东南亚、南印度和西欧以外的整个欧亚大陆,建立了世界上有史以来最大的帝国。 自主探究:元朝的疆域十分辽阔,元朝统治者是如何对它进行治理的呢?元朝在行政制度方面又有什么新的建树和发展? 二、感知理解 (板书)第11课元朝的统治 (一)元朝的疆域 图片展示:《汉朝疆域图》、《唐朝疆域图》、《北宋疆域图》、《元朝疆域图》 史料研读:

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元史·地理志》 提问:材料说明了元朝疆域的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元朝疆域空前辽阔 提出问题:那么这个空前辽阔的帝国疆域到底有多大呢? 学生回答:元朝的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超越汉朝和唐朝。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 教师提问:阅读《元朝疆域图》,想一想:与汉唐时期的疆域相比,元朝的疆域有什么拓展? 学生回答:元朝疆域超越汉朝和唐朝时期。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东北广大地区,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的统治范围之内。 教师过渡: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统一王朝,元朝的统治者们又该如何管理这么辽阔的疆域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元朝的行省制度。 (二)行省制度 教师引导:中原王朝统一全国之后都进行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加强中央集权,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秦朝时实行郡县制;唐朝时实行三省六部制;宋朝时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等等。元朝建立后,也逐步确立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 为了巩固蒙古人在中原地区的统治,忽必烈采取了一些不同于蒙古贵族在漠北的统治方法,表现在什么地方? 史料研读: “世祖即位……遂命刘秉忠、许衡酌古今之宜,定内外之官。其总政务者曰中书省,秉兵权者曰枢密院,司黜陟者曰御史台。”——《元史·百官志》 思考:元朝中央机构有哪些?各自分管什么事务? 学生讨论后回答:在中央,由中书省掌管全国行政事务。设枢密院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设御史台负责检察事务。 教师补充:中书省:元在中央设中书省作为中央的最高行政机关,总理全国政务。长官为中书令,由皇太子兼领,是虚衔。中书令之下设左右丞相,是实际宰相,下设平章政事及参知政事等。中书省下有吏、户、礼、兵、刑、工六部,长官为尚书,副长官为侍郎,共同处理政事。 枢密院:是中央最高军事管理机关,总理全国军事。长官为枢密使,由皇太子兼领,也是虚职。由枢密副使掌军务,下设同知枢密院事等。枢密院不仅掌理军机且管宫禁宿卫及军官选授迁调事项。但地位低于中书省。

不可不知的10个中国经典历史名人

(1)不可不知的10个中国经典历史名人 (2)不可不知的10个世界经典历史名人 (3)不可不知的10个中国文人 (4)不可不知的10个经典作品及文学形象 (5)不可不知的10个文学意象 (6)不可不知的10个中国经典故事 (7)不可不知的10个感动中国人物 (8)不可不知的20组名言警句 (1)不可不知的10个中国经典历史名人: 1.爱国诗人——屈原 ◆素材解读 他是以死报国的先行者,他也是浪漫主义诗歌的开山鼻祖。 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世界文化名人。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他在官场,屡遭排挤,然而他矢志不渝地爱着这个国家,矢志不渝地追求着自己理想的心灵纯净世界,“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是他展示给世人的坚贞形象。甚至,当他得知国家灭亡时,愤然跳入汨罗江,用自己的身躯为国家殉葬,这就是屈原。从肉体到灵魂,他都是坚贞的爱国者。 ◆适用主题:“爱国”、“坚贞”、“理想” 2.千古一帝——秦始皇 ◆素材解读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建立大秦王朝,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君主专制的庞大帝国。 一个邯郸街头的叛逆少年,一个大秦王宫的孤独君主,一个扫荡六国的一代霸主,最后成为开天辟地、震古烁今的绝代帝王。他的一生是一个传奇,他的故事是首史诗。他韬光养晦又恃才傲物;礼贤下士又暴虐无道,是一个集自卑与骄傲、天才与疯狂、智慧与野蛮于一身的人。他建立了大一统的帝国,统一郡县、度量衡、货币、文字;可他也泰山封禅,与神表功;他醉生梦死,筑骊山,修巨墓,穷奢极欲,却又寻仙求道,妄想长生不老。最后身死沙丘,是非成败转成空。他留在中华史册上的丰功伟绩,令人惊叹,而他刻下的超级暴君的累累罪行,也令人乍舌。 ◆适用主题:“坚持”、“自律”、“追求”、“励志” 3.西楚霸王——项羽 ◆素材解读 一代王者,威如四海;一世英雄,气盖寰宇。 他是力能扛鼎气压万夫的一代英雄豪杰,是中华数千年历史上最为勇猛的武将,“霸王”一词,专指项羽。项羽的武勇古今无双,他的出现,为中国的历史掀起了一场风云,写下了一段不朽的神话。项羽在战场上的无往不利相对的却是政治上的幼稚,甚至是愚蠢。无知人之明,坑杀战俘,放弃关中,怀念楚国,放逐义帝,自立为王却失尽人心。更为突出的表现是在用人方面。刘邦手下萧何、张良、韩信、彭越、英布出身各不相同却可以尽发挥其所长,而项羽却连一个范增都不能用。“项羽是一个非常可用之人,却坐在了用人之人的位置上。”这就是项羽的悲哀。兵上天才,政治蠢材。

中国历史人物的汇总大全

中国历史人物的汇总大全 1、中国多个第一 (1)第一位女大使:丁雪松 (2)第一位女飞行员:武秀梅 (3)第一位女火车司机:田桂英 (4)第一位女将军:李贞 (5)第一位女留学生:金雅妹 (6)第一位女外交家:冯燎 (7)第一位女中央委员:向警予 (8)第一位女诗人:蔡琰 (9)第一位女博士:韦钰 (10)第一位女国际象棋大师:刘适兰 2、中国皇帝十最 (1)最长寿的皇帝:清代乾隆,享年88岁 (2)最短命的皇帝:东汉殇帝,不到一岁就夭折(3)即位时年龄最小的皇帝:东汉殇帝,刚过100天(4)即位时年龄的皇帝:武则天,67岁 (5)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清代康熙,在位62年

(6)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金末完颜承麟,仅仅一天就战死 (7)嫔妃最多的皇帝:晋武帝,后宫佳丽10000人 (8)子女最多的皇帝:清代康熙,男孩36人,女孩20人 (9)最荒淫的皇帝:隋炀帝,有粉黛3000人 (10)最后一位皇帝:溥仪皇帝 3、中国历的“十圣” (1)文圣:孔子,尊称“圣人” (2)史圣:司马迁,《史记》作者 (3)医圣:张仲景,著有《伤寒论》《金匮要略》 (4)武圣:关羽,尊称“关圣”、“关帝” (5)草圣:张芝,汉朝书法家,擅长草书 (6)书圣:王羲之,东晋书法家,作品《兰亭序》 (7)画圣:吴道子,唐朝画家,有“吴带当风”的美誉 (8)酒圣:杜康,古代传说酿酒的发明者 (9)茶圣:陆羽,唐朝人,嗜茶,著有《茶经》 (10)诗圣:杜甫唐朝诗人,著有《杜工部集》 4、中国历十大奸臣 (1)庆父:春秋时期鲁国贵族,鲁庄公的弟弟。他惯于挑拨离间,先后杀了两个国君,后来自缢身亡。成语“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就源于此。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元朝的统治》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元朝的统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元朝的疆域,行省制度和对台湾、西藏的管辖。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收集、整理资料,从多方面提供的历史资料中获取有效信息。 2、通过概括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贡献,帮助学生了解元朝的历史地位,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历史的能力;启发学生认识元朝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是在全国统一的条件下,在前代民族融合的基础上实现的。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元政府对西藏和台湾的有效管辖,帮助学生认识到西藏和台湾自古以来都是我们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一切分裂势力的阴谋都不可能得逞,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并与任何企图分裂祖国的行为做坚决的斗争,树立维护祖国领土完整与统一的意识。 【教学重点】 元政府对西藏的有效管辖。 【教学难点】 行省制度的内容和影响。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交流【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元朝时,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到中国,一住就是17年。他回国后著有《马可·波罗行纪》一书,向欧洲人展现了一个全新的东方世界。据说,哥伦布就是读了这部游记,才对黄金遍地的东方大国产生了由衷向往。(展示马可·波罗和《马可·波罗行纪》图片) 教师设问:你知道元朝繁荣的原因有哪些吗?为了加强对全国的有效统治,元朝在政治上实行何种制度? 二、教授新课 (一)元朝的疆域 图片展示元朝的疆域图,再展示汉朝和唐朝的疆域图,提问:与汉唐时期的疆域相比,元朝疆域有什么拓展? 学生回答: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超越汉朝和唐朝。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东北广大地区、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的统治范围之内。而在汉唐时期,这些地方都不在领土范围内。元朝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 展示白塔寺图片。 教师展示材料:世祖忽必烈,因累世之业……至元八年,始改称元。摧灭弱宋,遂一天下。 提问:这次“遂一天下” 与前朝相比,有何突出特点?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元朝的统治知识点复习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元朝的统治》知识点复习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元朝的统治》知识点复习第11课元朝的统治 一、元朝的疆域元朝的疆域 1.元朝的基本情况: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 2.元朝疆域与汉唐时期有哪些拓展:超越汉朝和唐朝,今天的x疆、x藏、云南和东北广大地区,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的统治范围之内。 二、行省制度 1.元朝建立行省制度的背景:元朝建立后,忽必烈在汉族知识分子的帮助下,逐步确立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 2.行省制度的基本内容。 (1)中央―中书省―全国最高行政机构―管辖大都及周围地区。由中书省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设枢密院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设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 (2)地方―行中书省(行省或省)―中书省的派出机构―管辖10个行省。在行省之下,继承前代的制度。“行省制度”在历史上影响深远。 三、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目的:为了对辽阔的疆域进行有效的治理,元朝统治者根据各地情况,彩玉因地制宜的方式。 (一)台湾 (1)措施:元朝在澎湖岛设置了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2)影响:这是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行政机构。(二)x藏 (1)措施:对x藏地区行使行政管理权,宣政院直接统辖x藏,掌管x藏的军民各项事务。朝廷还在当地设置地方机构,征收赋税,屯驻军队。 (2)影响:从此,x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

拓展: 1.元朝在我国历史上贡献:①元朝的统一,结束了北宋以来几个政权并立的局面,元朝的疆域,比以往任何朝代都辽阔。②元朝建立了行省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③元政府设有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④元朝在x藏委派官吏,驻扎军队,x藏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 ⑤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的大融合。 2.从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角度,说一说元朝统一的历史意义:结束了唐末以来分裂割据和几个证券病例的政治局面,为以后各个朝代保持统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大体确定了中国后来疆域的轮廓,极大地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中国历史人物列表

中国历史人物列表 一、十大明君 千古一帝---秦始皇布衣皇上---刘邦 盛世明君---李世民风流女皇---武则天士兵皇帝---赵匡胤大明太祖---朱元璋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开创盛世---康熙一代明君---雍正风流倜傥---乾隆二、十大科学家 通天知地---张衡医家方祖---张仲景数学泰斗---祖冲之笔注华夏---郦道元长寿药王---孙思邈科学巨星---沈括天文巨子---郭守敬华夏神医---李时珍中西会通---徐光启启蒙先驱---宋应星三、十大思想家 道家鼻祖---老子百世师表---孔子东方亚圣---孟子无神先师---王充心学大师---王守仁传统叛逆---李贽经世匹夫---顾炎武光耀百世---龚自珍放眼世界---魏源维新志士---康有为

四、十大才子 盛世文豪---司马相如诗名天下---谢灵运唐代诗鬼---李贺天才浪子---李商隐百代文宗---刘禹锡一生风流---唐伯虎人间大隐---李渔第一才子---纪晓岚大清奇才---张之洞浪漫诗僧---苏曼殊五、十大文豪 伟大诗人---屈原史家第一---司马迁 才高八斗---曹植冲天大鹏---李白 诗中圣哲---杜甫诗坛领袖---白居易文坛全才---苏轼驰骋疆场---陆游 剧作大师---汤显祖红楼绝唱---曹雪芹 六、中国古代十大名将 (1)田单:战国时齐国将领,后入赵为相,受封平郡君。 (2)廉颇:战国时赵国将领,以英勇善战闻名于诸侯,后任相国,封信平君。 (3)韩信:西汉初军事家,用“陷之死地而后生”之策大破赵军,后又击灭项羽于垓下,被封为楚王。(4)李广:西汉名将,先后与匈奴七十余战,以勇敢善战著称,匈奴称之“飞将军”,数年不敢犯界。

元朝的历史地位及特点剖析.

元朝的历史地位及特点 元朝(1271年—1368年)是中国历史上由蒙古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定都大都(今北京),传五世十一帝,历时九十八年。 一、元朝的历史地位 (一)政治方面 1.元朝结束了中国长期存在的南、北分裂状态,建立了强大的多民族的统一国家 1206年,铁木真建立大蒙古国,号成吉思汗。1227年消灭西夏,1234年灭金。1271年,忽必烈称帝,建立元朝。1279年,灭南宋。 这结束了唐末以来(五代十国宋辽金夏)国内分裂割据和几个政权并立的政治局面,奠定了元、明、清六百多年国家长期统一的政治局面;它促进了国内各族人民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和边疆地区的开发,进一步促进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它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元朝的统一,还加强了中外文化交流和中西交通的发展;从蒙古族的历史发展角度来看,统一的过程就是蒙古族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的过程。 2.元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民族大融合时期 原因:(1)当时许多汉族人民来到边疆,为那里的开发做出贡献。 (2)边疆各族包括蒙古族,大批迁入中原和江南,同汉族等杂居相处。 (3)原先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等族,经过共同生活,已同汉族没有什么差别。 (4)唐朝以来,不少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等迁入中国,同汉族、蒙、畏兀儿等长期杂居通婚,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5)全国各族人民处在一个中央政权管辖之下,加强了彼此间的交往和联系,出现了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形成了多民族交错杂居的局面。 意义:元朝的民族融合,是历史上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从三国、两晋、南北朝民族大融合开始,中经隋、唐、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到元朝时,民族融合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也就是说元朝的民族大融合是在前代的基础上,出现的一种在更广的范围内,更高的程度上的融合,这种融合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推进到一个更高的程度。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元朝境内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促进了各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3.仿照汉法建立中央和地方行政机构,加强中央集权,防止地方分裂。 中央行政机构:元世祖中统元年(1260年),遵用汉法,立中书省总领全国政务,其下设左三部司吏、户、礼,右三部司兵、刑、工。中书省最高长官为中书令,由皇太子兼任,下设知院、同知、副使、佥书枢密事、同佥枢院判等。罢世侯,军民分职。至元五年设“御史台”,司监察,最高长官为御史大夫二员,

元朝有趣历史小故事

元朝有趣历史小故事 元朝是一个具有鲜明民族特点的朝代。那你知道元朝有趣历史小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给大家分享的元朝有趣历史小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元朝有趣历史小故事:明宗和世王束的故事元明宗和王束本来就不是当皇帝的命,如果事情发展顺利,他本该在叔父元仁宗死后就能当上皇帝,当时,海山兄弟俩之间曾达成协议:兄终弟及、叔侄相承。即在仁宗死后,由海山的长子和世王束继承大统。然而,仁宗即位后,就背弃了当初的协议。公元1316年,元仁宗议立太子,当时的右丞相铁木迭儿建议立仁宗之子硕德八剌为皇太子,而仁宗早就将和兄长海山的约定抛之脑后,于是便顺水推舟,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将和世竦封为周王,令他到云南去居住。因此,和世王束第一次做皇帝的美梦就这样破灭了。 等到元仁宗的儿子元英宗死后,即位的又是泰定帝,泰定帝死后,上都和大都分别出了一个皇帝,因此还发生了内战。大都这边的皇帝是和世的弟弟图帖睦尔,图帖睦尔处心积虑,为打败上都军,将上都的皇帝弄下台,他不得不答应让位给拥有重兵的哥哥和世。上都的天顺帝被灭后,图帖睦尔没有食言,果然把帝位让给了和世。公元1329年,图帖睦尔遣使劝进,于是和世便在和林之北登基称帝,是为明宗。 明宗即位后,就迫不及待地开始巩固自己的帝位。他首先将自己

的心腹大臣分别安插在元代中央三大要害部门,分别负责政务、军队和监察的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随后又将一批亲信任命为全国各主要地区的地方官,这一行动又严重地影响了图帖睦尔在地方上的势力范围。 面对明宗咄咄逼人的姿态,图帖睦尔自知难以直接对抗,于是在表面上做足文章,将明宗稳住:公元1329年,明宗在图帖睦尔的屡次邀请下,率众到达了上都附近的王忽察都,并与图帖睦尔在此会面,于是设宴饮酒,结果被铤而走险的图帖睦尔用毒药害死在宴席上。明宗到最后虽然当上皇帝,但还是尝到当皇帝的滋味,就这样糊里糊涂地送了命。 元朝有趣历史小故事:文宗图贴睦尔的故事公元1328年,也孙铁木儿在上都的行宫中死去,留守大都的佥枢密院事燕铁木儿与西安王阿剌忒纳失里得知消息后,发动政变,将元仁宗的儿子图帖睦尔拥立为帝,而中书左丞相倒剌沙得知消息后,联合蒙古宗室诸王,在上都将也孙铁木儿的儿子阿速吉八扶上帝位,并且率兵南下,攻破居庸关,直逼大都,内战爆发。 图帖睦尔称帝后,先是重赏诸王、大臣,争得广泛支持,然后处死和流放倒剌沙同党,免除了后顾之忧,接着派兵迎击上都军。不久就将进逼大都的上都军击溃,随后北上,包围上都,倒剌沙不得不出城投降,后被处死,天顺帝也不知所终。历时两个多月的两都皇位争夺战以图帖睦尔的胜利告终。 图帖睦尔曾经在父亲海山和叔父爱育黎拔力八达当政期间有过

中国古代人物故事

中国古代人物故事 历史故事具有生动的情节和丰富的内容,很容易在人们的脑海中留下印象,下面这些是为大家推荐的几篇中国古代人物故事中国古代人物故事:医圣张仲景张仲景,名机,男,汉族,约公元150年生,河南南阳人,东汉朝代的孝廉学历,汉灵帝时曾任正地市级的长沙太守。 医圣张仲景被后世誉为“医圣”,他医术高超,利用勤学苦练得到的本领,医好了很多患有疑难杂症的病人;他医德高尚,看到河南疾病流行时,弃官归乡行医,为广大老百姓治病;他医道高明,写出了医学名着《伤寒杂病论》,这部医书是中国医学史上首次提出辨证论治法,形成了独特的中国医学思想体系。它不仅为国内历代医学家所尊崇,而且为日本、朝鲜、欧美诸国医学家效法,被誉为“众法之宗,群方之祖,医门之圣。” 社会关系 张仲景出生在东汉末期一个官僚家庭,其父亲张宗汉是个知识分子出身的官员。他从小就从史书上看到扁鹊望诊齐桓公的故事,对扁鹊高超的医术非常钦佩,立志长大后做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 公元161年,11岁的张仲景拜同郡的张伯祖为师,学习医术。张伯祖是当时有名的医学家,他性格沉稳,每次给病人看病、开方,都十分精心,深思熟虑。经他治疗过的病人,十有八九都能痊愈,因

而张伯祖很受百姓的尊重。跟张仲景一同学医的,还有一个比他年长的同乡何颐,他对张仲景刻苦钻研医学的精神十分钦佩。他曾说:“君用思精而韵不高,后将为良医。”意思是说张仲景才思过人,善思好学,聪明稳重,但是没有做官的气质和风采,不宜做官。只要专心学医,将来一定能成为有名的医生。医圣神奇的治病故事 破迷信治精神病 古代封建社会,迷信巫术盛行,巫婆和妖道乘势兴起,坑害百姓,骗取钱财。张仲景对这些巫医、妖道非常痛恨。 有一天,他遇见一个妇女,一会儿哭一会儿笑,总是疑神疑鬼。病人家属听信巫婆的欺骗,以为这是“鬼怪缠身”,要请巫婆为她“驱邪”。张仲景观察了病人的气色和病态,又询问了病人的有关情况,然后对病人家属说:“她根本不是什么鬼怪缠身,而是‘热血入室’,是受了较大刺激造成的。她的病完全可以治好。真正的鬼怪是那些可恶的巫婆,她们是‘活鬼’,千万不能让她们缠住病人,否则病人会有性命危险。”在征得病人家属同意后,他研究了治疗方法,为病人扎了几针。几天后,那妇女的病慢慢好起来。张仲景又为她治疗了一段时间就痊愈了。从此,一些穷人生了病,便不再相信巫医的鬼话,而是找张仲景治病。最早使用肛门栓剂通便法 一次,有个病人大便干结,排不出,吃不下饭,很虚弱。张仲景仔细做了检查,确认是高热引起的一种便秘症。当时碰到便秘,一般是让病人服用泻火的药。但是这个病人身体很虚弱,如果服用泻药,

元朝的统治教学设计

元朝的统治教学设计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元朝的统治》-教学设计 【教材】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第二单元第11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第二单元第11课的内容,这是本单元第2课时的新授课.是在学生学习了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元朝的统治.学习的内容从元朝辽阔的疆域说起,到行省制度的实施和对边疆的管辖。使学生对元朝有更全面的认识. 【学情分析】我校学生基础薄弱,两极分化严重,针对本校学生的学习情况、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采用分组合作探究的教学法,将课程教学立足于学生的“学”.要求学生经历回顾旧知——学习新课——探究交流——总结规律的过程,让学生在“做中学”,提高学生利用已学知识主动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元朝的疆域概况、行省制度的实施;掌握西藏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的历史实施,以及元朝管理西藏的机构。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复习旧知识,预习导学案,观看教学视频等教学活动,启发学生归纳元朝的特点,训练学生的概括、归纳、总结的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对历史的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学习活动,增强学习信心和兴趣,感受历史之美. 【教学重点】元朝的疆域;行省制度的影响.

【教学难点】元朝在历史发展中的贡献. 【教学方法】多媒体课件、观看视频、引导探究、讨论交流. (一)知识回顾 我们已经学习了“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的建立”请再来认识一下“忽必烈”(教师放出图像),然后提问:元朝的统一意义(学生试背诵)【设计意图】提出问题进行复习,能高度概括上节课的内容,然后导入新课《元朝的统治》 揭示课题:《元朝的统治》(板书) (二)看地图,了解元朝的疆域 学生根据地图结合“导学案”回答: 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 教师强调: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的统治范围内,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

浅谈元朝的历史地位

浅谈元朝的历史地位 "乾哉大元",据说元世祖忽必烈当时就因看到了《周易》中的这句话而将自己建立的政权定名为"元"的,如果这属实的话,则说明了忽必烈在重视接受汉族文化的同时,他本人也很迷信,"君权神授"的思想成为历代帝王最乐于接受的命题之一。然而以后的历史告诉我们,"大元"并没有象忽必烈事先设计的那样"与天同寿",11帝97年的中原统治,使后人毫不犹豫地将其归入"短命王朝"行列。但是在此值得一提的是"大元"在它短暂的97年生命历程中给中国历史作出了巨大贡献。在此想就这点谈一下个人的看法。 (一)政治上: 1、元的建立结束了五代十国以来长达360余年的几个政权分立和割据的局面,出现了空前的统一。这种大统一局面在中国历史上是仅见的,基本上奠定了中华民族的版图,而且疆域之大,也是以前历朝不可比拟的,也为它以后五、六百年的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石。 据《元史地理志》载,元朝的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历来由少数民族地方政权统治的一些地区,也正式划入了元朝版图。正所谓"汉、唐极盛之际有不及焉"。 随着吐蕃诸部归附元朝,西藏地区就正式成为我国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元政府在此设立了宣政院,管理宗教事务,自此西藏的政治制度和宗教制度开始确立。也是在元朝,政府在台湾地区设置了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与台湾。这是中国政府在台湾正式建立的行政权力机构。所有这些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都是极为巨大的。 2、为加强中央集权,元朝在中央设中书省总理全国行政事务之同时,在地方推行了行省制,统管地方军事、行政、财政事务。当时全国共分设了11个行省。其中包括了唐时所谓的"羁縻之州"。行省制度是元朝的一个创举,是对秦汉以来郡县制的发展,对后代行政区划影响很大,这一制度从政治上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使中央集权在行政体制上得到了保证,是我国政治制度史上的一项重大变革。 (二)经济上: 元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促使国内经济的发展。元代的农业生产从总的来说,不是倒退,而是有所前进,但各地区的发展却并不平衡。

中国古代名人素材

创作编号: 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 创作者:凤呜大王* 中国古代名人素材 一、李煜 1、不幸造就天才。亡国之前的李煜整日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所创作的诗歌也多是靡靡之音。若如此继续下去,他的文学成就也许就到此止步。而造化弄人,李煜终于没有守住垂危的南唐。在亡国的打击下,他的词风转变为缠绵悲凉深沉大气,遂能流传千古而不朽。挫折与不幸,能够击垮人,也可以造就人。 2、责任与命运。李煜是南唐中主李景的第六子。他文辞绝佳,是个天生的词人,却唯独没有做皇帝的想法。不过,造化弄人,他偏偏阴差阳错地做起了皇帝。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命运,很多时候,命运逼迫我们放弃去做擅长的、喜欢的,而去做我们厌恶的、不擅长的。 3、永远都放不下的眷恋。在大宋强大的攻势下,南唐后主李煜不得不率领文武百官投降。从此,他做了阶下囚。在大宋的都城汴梁,身在异地的李煜无时无刻不在思想着自己的故国。李煜最大的眷恋是他那亡了的故国,而如李煜一样,我们每个人也都有属于自己的永远都放不下的眷恋。 二、屈原 1、近墨者黑。怀王惑于小人之言,不能明辨是非,小人混淆黑白,使怀王看不明白,让邪恶的小人危害公正的人。这就是楚国的境况,怀王在这样一种环境下,在坏人的包围中,根本无法挽救日益衰败的楚国。 2、拥有纯正的思想,不惧奸佞的小人。在屈原的作品《涉江》一诗中他自己写到:“吾与重华游兮瑶之圃,登昆化兮食玉英。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这是屈原受到奸臣搀陷,被楚王流放时,在愤激之下而写

的。正如司马迁所说:“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所以作诗《离骚》泄愤。 3、知难而进,成就变完美人生。屈原的高洁之处,在于他无论遭受什么样的打击与陷害,但他总是执著地坚持自己的操守,所以司马迁赞美道:“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三、项羽 1、坦诚是有条件的,对敌人坦诚相待只能被敌人所利用。鸿门宴上,刘邦卑词“谢罪”,项羽便非常坦率地说出告密者是刘邦手下曹无伤,致使曹无伤被刘邦诛杀。为人处世,必要的时候还是要有点城府和心机;要保守秘密,保护投诚者,才会吸引更多人敢投靠自己。 2、轻信敌人就等于失败。鸿门宴上,刘邦隐藏了自己欲王关中的真实政治意图,却推脱为是小人的“细说”而致使刘项不合;樊哙闯入军帐,将谎话说得义正言辞。项羽对刘邦君臣二人的言论没有认真辨析,致使自己受到了蒙蔽。这告诉我们,不可轻易相信敌人,对待敌人的言论要细加辨析,以免受到敌人的蒙蔽。 3、做事要果断,不可犹犹豫豫。从上段节选中可见沛公能亲自的忍辱屈从,这正是大丈夫的襟怀,也是他后来成就帝业的性格因素。然而,一生总是刚慯自用、狂妄自大的项羽,对沛公来赴鸿门宴赔罪,不但心里毫无疑惑戒备,反而出卖了为他通情报的曹无伤。不但如此,自己还坐在宴席上的尊位,一副天下非他莫属的傲气,而对范增决意要杀刘邦的示意示而不见,以为刘邦早晚得臣服于他。 四、司马迁 1、磨难出人才。司马迁遭受了屈辱的宫刑后,拖着残缺之躯,踏遍千山万水,揭开了历史的面纱,终于《史记》成史家之绝唱!与此同时,司马迁的英明也流传千古。 2、精神和力量。一个人,无论在遇到多大的打击与挫折,只要精神不倒,一切都可以继续。但精神是需要支撑的。司马迁之所以能在因李陵事件而受宫刑后,发愤著书,就是因为他为自己寻找到了强有力的精神支柱,他们是周文王、孔子、左丘明、孙子、吕不韦和韩非等。而当我们的人生

元朝皇帝列表_中国历史朝代

元朝皇帝列表 元太祖铁木真(1162年——1227年),1206年—1227年在位,共21年。 铁木真,姓奇渥温,姓孛儿只斤,乞颜氏,名铁木真,蒙古族人。蒙古帝国奠基者,世界著名军事统帅之一。1206年,被蒙古贵族推举为“成吉思汗”。之后进行大规模的侵略扩张,死于1227年8月25日(七月十二),庙号太祖。 他的众子中,较为著名的四位分别为术赤、察合台、窝阔台、拖雷。成吉思汗分封了术赤和察合台为国主,选定窝阔台为继承人。 元睿宗拖雷(1193年——1232年),1228年监国 成吉思汗第四子1227年成吉思汗死后,由拖雷监国。1229年,在选举大汗的忽里台上,推窝阔台即大汗位。1232年大败金国后在归途中病死。 1266年(至元三年)子忽必烈在位时,被谥为景襄皇帝,庙号睿宗。他的几个儿子都有所成,蒙哥(宪宗)、忽必烈(世祖)相继称汗或称帝,旭烈兀亦开创了伊儿汗国。 元太宗窝阔台(1186年——1241年),1229年—1241年在位,共13年。 窝阔台是成吉思汗的第三子,在1229年的库里尔台大会中被推举为继任人,管理整个蒙古帝国。他在任内继续父亲的遗志扩张领土,1 / 11

主要是继续西征和南下中原。他在位期成功完全征服中亚和华北。 他在位的期间,蒙古于1234年与南宋联手消灭金国。但与此同时,由于与南宋接壤,使双方的冲突日渐加剧,也拉开了双方往后45年不断争战的序幕。在南方战线僵持不下之时,蒙古大军的铁蹄转往东方的高丽,并使他们臣服,西线方面,蒙古大军完全控制了波斯,并继续西进,占领了除诺夫哥罗德以外俄罗斯的全部,以及波兰和匈牙利的全境。 1241年,窝阔台因为酗酒而突然暴毙,时年56岁,使他的西征进程被逼中止。当时大军正朝往维也纳推进,但为了赶返参加位于蒙古的库里尔台大会而急忙撤军,自此以后,蒙古大军再也没有踏足这片土地。 昭慈皇后,1241年—1246年称制,共5年。 昭慈皇后,姓乃马真,窝阔台的第六皇后。窝阔台死后,推举大汗未果由昭慈皇后称制。 元定宗贵由(1206年——1248年),1246年8月24日—1248年3月在位,共3年。 元定宗是元太宗长子,母乃马真氏。元世祖忽必烈追封其为元定宗。1248年死,时年43岁。 钦淑皇后1248年—1251年称制,共3年。 钦淑皇后是元定宗第三皇后。 元宪宗蒙哥(1208年——1259年),1251年—1259在位,共9 2 / 11

元朝发生的历史故事

元朝发生的历史故事 廉希宪是元朝初年著名的儒士、政治家,是元世祖的左膀右臂。他小的时候,言行举 止便超凡脱俗,遇事非常有主见。9岁时,4个家奴盗走5匹马被抓获,依法当死,廉希 宪却声泪俱下劝父亲饶怒了他们;而且有一次,两个家奴借着酒劲奚落廉希宪,他觉得这 是在侮辱自己,于是将这两个人送到府狱杖责。 廉希宪聪颖好学,19岁便得到了忽必烈的信任。有一次,他正在读《孟子》,忽必烈要召见他,他就装着书出来拜见。忽必烈问他《孟子》的内容,他就用孟子主张性善, 好义非利,崇仁恶暴的主旨回答,忽必烈听后非常高兴,说:“你就可以称得上是廉孟子 嘛!”从此以后,人们就用“廉孟子”称呼他。 忽必烈的近臣们有一次进行射箭比赛,有个人射完了自己的箭就要取廉希宪的箭,他 以为廉孟子一个书生,怎会射箭?哪知廉希宪微笑着制止他,从容地说:“你觉得我不能 射箭吗?”。身边的人递给他一张硬弓,他三射三中,众人惊叹:“廉希宪真是文武全才。” 廉希宪的“武”更在于他有天才的指挥才能。宪宗蒙哥逝世后,他一面劝忽必烈还京 即位,一面又先回京师,沿途宣讲天心人事——忽必烈应为大汗。得到了宗王塔察儿的响应。 忽必烈即位以后,廉希宪又根据当时的局势,建议遣回高丽王子,并与宋议和,得到 忽必烈的赞许。接着又设计平定刘太平、霍鲁海的谋反,并代传圣旨,命汪惟良带领秦州、巩州等处军队向六盘山进军,又调发更戍的蜀军及壮丁,由诸军总帅八春统领,与汪 惟良会合,最后,彻底控制了关右的形势。忽必烈知道后,不但没 有怪罪他,反而觉得廉希宪用兵灵活,有胆有识。赐给金虎符,节制诸军,并下诏说:“朕委派你负责这方面的事情,你可以权衡利弊,自行定夺,不要拘束于平时的制 度而失去战机。”可见,忽必烈即位之初,廉希宪掌握和控制了整个西线的战事。因此,30岁的廉希宪便由中书右丞晋升为平章政事。 廉希宪整顿朝纲,兴利除害。他建议忽必烈根据治理的政绩,对世袭的官臣进行升降,刷新了地方吏治。奸臣阿合马擅权当道,管理财政,没人敢得罪他。廉希宪却认真追查阿 合马的劣迹,如实上奏,使阿合马受到杖刑。 廉希宪在忽必烈面前奏事,总是据理力争,有时竟和皇帝辩论起来。气得忽必烈有一 次大发雷霆,指着廉希宪说:“当初你在我的藩王府时,尚能忍受委屈,现在你做了我 的重臣,怎么返倒变得这么强硬呢!”廉希宪毫无俱色,从容答道:“王府事轻,天下事重,如果我不直言以谏,天下将受其害。我这样做并不是不自爱。”忽必烈觉得他说得 非常有理。 1270年,忽必烈下诏赦免京师囚犯。西域人匿赞马丁是先帝的大臣,为怨家所告入狱,这次也赦免了。匿赞马丁的怨家向皇帝申斥。廉希宪得知后,立即在中书省签置释放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