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美学导论考试重点

《美学》重点

☆祝你考试顺利☆

第一章

1、美学产生的标志:德国哲学家鲍姆加登于1750年出版专著《美学》第一卷,鲍姆加登被

誉为“美学之父”

2、美学是研究美与人的审美意识的本质特征和规律的学科

3、学习美学的意义:

a. 强化审美意识,提高审美能力

b. 了解生活美,提高生活质量

c. 熟悉艺术美,提高艺术创作水平

4、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基本特征:

a.马克思主义美学以社会实践为出发点来讨论美学问题,形成了实践观点的美学

b.马克思主义美学辨证地解决审美活动中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形成了辨证观点的美学c.马克思主义美学具有巨大的历史感,形成了历史动态观点的美学

5、人对现实审美关系的基本特点:

a.超越直接功利性

b.感性形象性

c.情感性

6、界定:美学是以艺术为中心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的科学

a.艺术是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的最高表现形态

b.艺术具有超时空性

c.艺术将人的审美意识物态化,易于把握研究

第二、三章

1、对美的产生的分析,说明了以下几点:

a.美产生于劳动

b.在美的产生过程中使用价值先于审美价值

c.从实用价值到审美价值的过渡,人类的观念形态起了中间环节的作用

d.在生产实践中主体与客体的辨证关系

2、审美训练的作用:

a.激发人的审美情绪,天赋才能及鉴赏能力,使人观照审美对象时能够“超过在未经训练状

态下可能达到的审视程度”

b.使人适度地把握自己,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准和丰富自身的精神生活,进而指导实践活动

3、意境:实质上是造园主内心情感、哲理体验及其形象联想的最大限度的凝聚物,又是欣

赏者在联想与想象中最大限度驰骋的再创造过程

4、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之间存在距离的原因:

a.距离使我们摆脱与对象的厉害关系,我们因此可以获得一种从容观照的心境

b.距离使我们难以看清对象的细节,我们因此可以按自己的审美趣味发挥想象去弥补它、

完善它。

5、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的距离分为物理距离和心理距离

6、现代心理学家马斯洛关于人的需要理论,审美感受是满足人类较高层次需要的心理活动,它是对其下五个层次需要的快感的扬弃。(自我实现的需要、美的需要、认知的需要、自

尊的需要、相属关系和爱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生理的需要)

7、劳动是一切社会生活的基础:

a.劳动使主体和客体开始了分化;

b.伴随着萌芽状态的劳动,人的身体器官的质量、形态和功能等方面发生了一系列的生

理变化(如脑手的进化);

c.劳动在使主客体分化的同时,也使人的意向有了所指,且创造了一个人格化的世界

8、人化的自然和自然的人化(论述):

(1)马克思主义哲学自然观的两个基本点:

①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物及其运动过程的总和(广义的理解);

②现实的自然界是属人的自然、人化的自然、历史的自然(狭义的理解);

(2)所谓“人化自然”,是人类已经改造、认识、把握和活动的自然,它标志着马克思的历史自然观的形成。

①“人化自然”是人类实践活动的必然结果;

②“自在自然”向“人化自然”的转化,是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扩大的。

(可以从实践活动本身的特点、人的创造性本质和实践活动的根本目的三个方面来证明)

9、劳动为美创造了前提条件:

a.劳动创造了美的事物

b.劳动创造了能欣赏美的人。人通过劳动培养了自身精神能力的专注性,并在不同方面

发展了自身的感观的特性,包括:①概括性②联系性③情感性④创造性

10、古代审美意识形成:

a.审美意识最初紧紧地依附于人类的物质生产进程,以满足生存需要为主要特征

b.其后受原始宗教\图腾崇拜和巫术礼仪的支配与影响,而逐步出现精神化的趋势

c.最后,随着艺术生产\艺术创造力与想象力的发展,而走向独立和成熟

d.总之,劳动创造了人,也创造了人的审美意识和其他形态的高级意识

11、中和为美的儒家美学思想、自然为美的道家美学思想、空灵为美的禅宗美学思想

(天人合一的美学精神)

第四章

1、美感:

a.狭义的美感:审美主体对于当时当地客观存在的某一审美对象所产生的具体感受。

b.广义的美感:也叫审美意识,是指审美主体发现美、评价美的各种意识形式,包括审

美感受以及在审美感受基础上形成的审美趣味、审美观点等共同组成的意识系统。

2、美感的形成是整个世界史的产物

3、美感的特征:a.直观性b.愉悦性c.超越性

4、审美理解:

a.审美理解:是指在美感活动中,审美主体用某种感性的形式,对客体的意蕴和审美活

动的价值整体把握和领会。

b.三个层次:确立非实用的独立于现实生活的“审美虚静”状态;理解审美对象的象征

意义,以及题材、典故、技法等;对形式中的深层意味的直观把握。

c.两个特性:非概念性和非逻辑性,即超感性而又不离开感性,趋向概念而又无确定概

念;模糊多义,意味无穷,即具有意无穷性,不能用任何确定性的概念表达和穷尽。

5、审美感受:对于客观对象通过感知、想象、情感多种心理功能的综合活动而达到领悟和理解的感受方式,就称为审美感受。

6、审美感受的特征:a.无功利性b.非逻辑性c.精神愉悦性

7、审美想象的特性:a.创造性b.超前性c.超常性

第五、六章

1、自然美的特征:a.自然性b.形式性

2、自然美的特性:a.实体性b.形式性c.意蕴性

3、艺术美:存在于一切艺术作品中的美

4、艺术美的特性:a.典型性b.主观性c.永久性

5、优美:优美作为美的一般形态,以和谐、协调、一致、均衡、统一为特点。优美的本质

属性是和谐。

6、壮美:壮美也是一个和谐、自由的审美范畴。它不同于优美的只是它的表现形态,它以

雄浑、刚性、壮观、粗糙、怪异、迅疾、巨大为特点。

7、优美和壮美的区别:(从量的方面作区分)

a.空间形体的大与小

b.时间上的疾速与缓慢

c.量上的强与弱

d.性质上的刚与柔

e.式上的规则与奇特

8、崇高:崇高是美的一种表现形态,指对象的一种独特的审美属性。这种审美属性或范畴

客观地存在于自然、社会和艺术作品中,并对人审美心理发生作用,从而产生崇高感

9、崇高的审美特征:

①崇高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崇高以巨大的矛盾冲突获得审美价值

③自然界以不平凡的形态使审美主体获得崇高,自然界中的崇高有两方面的内涵。

10、崇高的特点:崇高的特点是美处于主体与客体、自由与必然的矛盾激化中

11、崇高与优美的共同点和区别:

(1)共同点:

①人类在征服自然的实践中掌握了客观世界的运动规律,便符合了人类的目的,在

成为自然主宰者的同时,也产生了无比强烈的崇高感

②被征服了的自然,被改造了的客观世界由于打上了人类意志的印记,从而在客观

上肯定了人类的实践,自然也就具有了美的意义

(2)区别:

①在审美实践中,几乎所有的审美对象都可以划分为优美和崇高两种类型

②在主体的审美感觉中,优美和崇高给人不同的感官享受。优美引起单纯的快感,

使人心旷神怡,精神愉悦;崇高使人奋发激荡、昂扬向上

12、悲剧:悲剧的实质在于冲突,即人的理性和自然感性生命的对立冲突

13、悲剧在形式上应该具备三个特征要素:

a.具有一个崇高主体

b.要有严重的矛盾冲突

c.崇高主体和毁灭

14、喜剧:喜剧是指令人发笑的东西,这种笑不同于美所引起的愉悦的笑

(喜剧是生活中美丑斗争的一种特殊状态,生活中的矛盾冲突是产生喜剧的根源)

15、喜剧的特征:a.能引人发笑b. 寓庄于谐

16、丑与美:

a.美与丑相比较而存在

b.丑的审美本质与崇高、喜剧性相联系

c. 丑依附于美而获得自己相对独立的价值

d.现实生活中的丑,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着,但却不是孤立地存在着,而是作

为美的异化、美的对立面而存在

第七、八、九章

1、艺术的基本分类:a.时间艺术b.空间艺术c.视听艺术

2、艺术的特点:a.形象性b.整体性c.情感性d.表现性

3、建筑艺术的审美特征:a. 实用性和审美性的统一b. 空间造型性

4、园林的美:是园林师对生活的审美意识和优美的园林形式的有机统一,是自然美、艺术

美、社会美的高度融合

5、园林美的创作技巧:a.选址布局b.掇山理水c.建筑经营d.花木配置

6、园林美学:园林美学是应用美学原理研究园林艺术的美学特征和规律的学科

7、中国园林美学不以创造呈现在人们眼前的具体园林形象为最终目的,追求的是象外之象,

言外之意,即所谓"意境"

8、中西园林的美学比较:

a.自由生动与规整谨严。

西方园林艺术美:突出与科学、技能为缘。

东方园林艺术美:和绘画等艺术为缘,体现在和自然生态的审美联系上,符合“以假拟真,有若自然”的生态品评标准和生态美学原则

b. 自然和建筑的关系上:

西方园林:自然的建筑化。中国园林:建筑的自然化。

9、建筑美学:建筑美学是建立在建筑学和美学的基础上,研究建筑领域里的美和审美问题

的一门新兴学科

10、中国建筑的发展风貌及民族特色:

a.以木结构为典型质材和建筑形式

b.以基座\屋身\屋顶为建筑艺术的立面构成

c.间\栋\院\群的建筑体系

d.色彩运用独特

11、中国建筑的美学特征:

①建筑的审美价值和它的伦理价值密切相关

②建筑艺术的形式美直接来源于功能内容和工程实践

③重视环境的内在意境甚于单纯的造型美观

笔记补充:

1、审美主体具备的条件:

a.健全的大脑和感觉器官

b.审美的感觉和修养

c.审美的心境

2、古代审美意识共同特点:a.内容积淀为形式b.想象/观念积淀为感受

3、中和为美的审美特征:

a.强调一种合适的尺度和恰当的分寸

b.多样性的统一

c.天人合一的境界

4、空灵为美的特征:a.追求空灵的意境 b.亲近自然之美

(完整word版)朱立元版本当代西方文艺理论

第一章导论 1、当代西方文艺理论的两大主潮是什么? 答:人本主义与科学主义是当代西方文艺理论的两大主潮。 ①所谓人本主义,就是以人为本的哲学理论,其根本特点是把人当作哲学研究的核心、出发点和归宿,通过对人本身的研究来探寻世界的本质及其他哲学问题。 人本主义文艺理论的主要代表有象征主义诗论、表现主义文论、精神分析学文论、直觉主义文论、现象学和存在主义文论、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解释学和接受理论等。这些人本主义文艺理论重视主体的艺术和审美经验在审美活动中的作用,高度重视人的个性与心灵活动,尤其是注重无意识心理活动嫉妒者阅读接受等层面,开辟了以往文艺理论研究未涉及的新领域,并对后世文艺理论有深远的影响。 ②所谓科学主义,是以自然科学的眼光、原则和方法来研究世界的哲学理论,它把一切人类精神文化现象认识论根源都归结为数理科学,强调研究的客观性、精确性和科学性,其思想基础在本世纪主要是主观经验主义和逻辑实证主义。 科学主义文艺理论的主要代表有俄国形式主义、布拉格学派、英美语义学和新批评文论、结构主义文论、符号学文论、叙事学文论以及解构主义等。这些科学主义文艺理论较之人本主义文艺理论更清晰地呈现出一条一脉相承、前后相继的线索,尤其是反对人本主义的口号更是旗帜鲜明。在索绪尔语言学的影响下,形式主义、结构主义都希冀能在科学方法的指导下研究文艺作品及文学现象,试图找到其内部规律,揭示文学之为文学的文学性,专注于作品本身的形式、语言、语义等内部研究,甚至完全割裂了文学作品与作者、社会、读者的关联,但对文本研究的规范性、客观性和科学性作出了巨大贡献. 2、当代西方文艺理论研究重点的两次转移是什么? 答:当代西方文艺理论的研究重点发生了两次转移,第一次是从对作者的研究转移到对作品的文本分析上来,第二次是从对作品文本的分析转移到对读者接受的分析上来。 ①从作家到作品:20世纪二三十年代起,文艺理论研究重点从19世纪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和实证主义注重研究作家的创作天才、生平背景、心理活动对作品的影响等问题,转移到单纯聚焦作品文本文字语言的语义和结构等形式方面,为了避免作者与读者的介入产生意图谬见和感受谬见而刻意回避对作者与读者的研究,完全割裂了作者所处的文化社会背景与作品之间的关系,完全割裂了读者的阅读接受对作品的阐释塑造与再创造作用。但这一转移却前所未有的对文学作品的文本进行了语言结构等形式上的分析,尤其是符号学研究和叙事学研究等新角度使文学文本研究达到了空前的细致与深入程度.这一转移的主要代表流派是俄国形式主义、语义学和新批评到结构主义这一线索脉络。 ②从作品到读者:20世纪三四十年代起,现象学和存在主义文论开始对文学作品的读者接受问题进行关注讨论,认为读者的阅读是填补文学作品留下的空白,在这一具体化过程中参与了文学作品的再塑造,20世纪六七十年代解释学作为一种研究方法进入文学理论之后,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兴起,文学理论的研究重点完全从作品转移到读者上来,标志着当代西方文艺理论研究重点的第二次转移,直至解构主义这一转移达到了顶峰. 3、当代西方文艺理论最重要的两个转向是什么? 答:当代西方文艺理论最重要的两个转向是非理性转向和语言论转向。 ①非理性转向与人本主义文论:非理性转向主要是针对人本主义文论而言的.德国古典哲学终结之前的西方哲学一直视理性为至高无上的原则,进入20世纪,人本主义哲学与文论中非理性主义逐渐占据上风,如表现主义对直觉的推崇;直觉主义意识流的分析;精神分析学对无意识的开拓;解释学与接受理论对审美期待视域的研究等形成了所谓非理性转向。 ②语言论转向与科学主义文论:语言论转向主要是针对科学主义文论而言的。纵观整个西方哲学史,哲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从古希腊时代的“世界是什么”这一论题到17世纪笛卡尔莱布尼兹为代表的德国法国理性主义哲学对这一论题的颠覆而转向“人类为何能认识世界”,标志着西方哲学史上第一次重要转向即“认识论转向". 语言论的科学主义文论认为,文学批评要遵循文学内部的规律,即文学之所以为文学的文学性是什么,因而要对文学作品的语言、风格、结构等文本形式特征进行细致的探讨,挖掘深藏于文学作品内层的总体结构与普遍语法.这一转向的主要代表有:俄国形式主义、布拉格学派、语义学和新批评、结构主义、符号学、叙事学及解构主义等。 ③非理性转向与语言论转向之间的关联:虽然语言论转向主要是针对科学主义文论而非理性转向主要是

【优质文档】ppt琴童自我介绍模板-范文模板 (17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ppt琴童自我介绍模板 篇一:孩子自我介绍 教会宝宝自我介绍 相信每个女孩子都要当妈妈的,那么你会如何对待你的小宝宝呢?对于刚出生 的婴幼儿 你要给于百分之百的疼爱和呵护宝宝才能健康的长大,那么宝宝一天天长大, 你需要教会他 很多知识,教他说话,走路还有一些基本的礼貌,那么宝宝马上就要进入学园了,家长应该 在这之前教孩子学会自我介绍。要耐心诱导,用问答的方式来让孩子记住,慢 慢地让孩子说 出完整的答案。那么现在晴天宝贝就来告诉你如何才能让宝宝在上幼儿园之前 就学会自我介 绍。 自我介绍让孩子学会表达自己,这些对大人来说看似(来自:WWw. : ppt琴童自 我介绍模板 )平淡无奇的话题增强了孩子的语言 能力。此外,对自己的了解也提升了孩子的自信心,也鼓舞了他去学习更多的东西。当他们 面对新的朋友和新的环境的时候,可以更加从容不迫。万一在户外与大人走失,也可以尽快 向身边的大人求助。进幼儿园之前,为什么要教孩子学会自我介绍理由一:多结识小朋友如果孩子能做完整的自我介绍,并且能倾听小伙伴的自我介绍,无形中就增进交往能力, 能在幼儿园里结识更多小朋友。理由二:增强自信心可以完整进行自我介绍 的小朋友,必然会受到老师的表扬,又容易被别的小朋友认可,

这样孩子的自信心也能受到鼓舞。理由三:自我保护宝宝向他人求助,有时需 要介绍自己。比如,和爸爸妈妈外出走丢了,不知道怎么回家。 遇到类似情况,宝宝不仅要向110报警,还得知道自己和父母的姓名、家庭住址、电话号码, 以及父母的单位和单位的电话。如何教宝宝学会自我介绍第一步:先记住一些简单的内容。包括:自己的姓名、年龄,父母的姓名等方法:可以设计一些 问题,用问答的方式,让孩子记住它们。比如:叫什么名字?——我叫王琳今 年几岁啦?—— 3 岁注意:一开始训练的时候,以大人说为主。替孩子作回 答的时候,语速放慢一点,吐字 尽量清晰,这有助于让孩子记住它们。慢慢地等他熟悉这样内容以后,就要可 以在提问后停 顿数秒,诱发他自己来回答。第二步:再记一些较为复杂的内容,例如地址、 电话号码等方法:像住址这类比较复杂的问题对孩子来说是很难一下子记住的,所以需要重复多次。 而且可以分段提醒,例如:咱们家住在哪里?是什么小区呀?——桃园小区几幢?—— 10 幢第三步:将所有的资料组合成一段完整的话方法:要孩子学 会把这些问题的答案串联起来,组成完整的一段话,使孩子不需要你的 提示就可以直接陈述出来。注意:这时的自我介绍可以加进一些主观性较强 的问题,比如:我最喜欢的人是爸爸妈妈;我最喜欢看的动画片是《哪吒》; 我最喜欢的故事是《白雪公 主》;我会自己吃饭,会给自己穿鞋子?? 这样你既能锻炼你的宝宝说话的语言 能力,又不会担心你的宝宝会自卑,或者不会自我 介绍了哦!记住教宝宝是一个烦琐的过程,千万不要心急,或者不耐烦,加油!篇二:小孩 子自我介绍 小孩子自我介绍嗨,大家好,我是**!大名**,今年两周岁了。妈妈说,我出生时天下起了大雪花儿, 所以我是一位踏雪而来的“美丽小天使”,拥有一颗纯洁美丽的心灵!爸爸给我起名——**,意思是自出生起我人生的小船便开始起航,前方的大海充满了 绚 丽多彩,我坚信我会成为一位勇敢的船长!我性格活泼开朗,爱跳舞呀,又爱 唱歌。见到大家很高兴,希望和大家结为好朋友,谢

(完整word版)美学导论考试重点

《美学》重点 ☆祝你考试顺利☆ 第一章 1、美学产生的标志:德国哲学家鲍姆加登于1750年出版专著《美学》第一卷,鲍姆加登被 誉为“美学之父” 2、美学是研究美与人的审美意识的本质特征和规律的学科 3、学习美学的意义: a. 强化审美意识,提高审美能力 b. 了解生活美,提高生活质量 c. 熟悉艺术美,提高艺术创作水平 4、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基本特征: a.马克思主义美学以社会实践为出发点来讨论美学问题,形成了实践观点的美学 b.马克思主义美学辨证地解决审美活动中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形成了辨证观点的美学c.马克思主义美学具有巨大的历史感,形成了历史动态观点的美学 5、人对现实审美关系的基本特点: a.超越直接功利性 b.感性形象性 c.情感性 6、界定:美学是以艺术为中心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的科学 a.艺术是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的最高表现形态 b.艺术具有超时空性 c.艺术将人的审美意识物态化,易于把握研究 第二、三章 1、对美的产生的分析,说明了以下几点: a.美产生于劳动 b.在美的产生过程中使用价值先于审美价值 c.从实用价值到审美价值的过渡,人类的观念形态起了中间环节的作用 d.在生产实践中主体与客体的辨证关系 2、审美训练的作用: a.激发人的审美情绪,天赋才能及鉴赏能力,使人观照审美对象时能够“超过在未经训练状 态下可能达到的审视程度” b.使人适度地把握自己,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准和丰富自身的精神生活,进而指导实践活动 3、意境:实质上是造园主内心情感、哲理体验及其形象联想的最大限度的凝聚物,又是欣 赏者在联想与想象中最大限度驰骋的再创造过程 4、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之间存在距离的原因: a.距离使我们摆脱与对象的厉害关系,我们因此可以获得一种从容观照的心境 b.距离使我们难以看清对象的细节,我们因此可以按自己的审美趣味发挥想象去弥补它、 完善它。 5、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的距离分为物理距离和心理距离 6、现代心理学家马斯洛关于人的需要理论,审美感受是满足人类较高层次需要的心理活动,它是对其下五个层次需要的快感的扬弃。(自我实现的需要、美的需要、认知的需要、自

美的历程:美学导论考试答案

2016年考试真题一、单选题 1以下哪项不属于艾伦?卡尔松提出的欣赏自然的三种范式之一()A、 对象范式 B、 风景范式 C、 图画范式 D、 环境范式 我的答案:C 2根据古典哲学的传统观念,善是()的研究对象。 A、 逻辑学 B、 美学 C、 心理学 D、 伦理学 我的答案:D 3下面哪项不属于文化产业的发展阶段() A、 专业公司时期 B、 自我发展时期 C、 文化创意产业阶段 D、 专业市场阶段 我的答案:B 4哪位心理学家提出了人的需求层次的“金字塔”理论() A、 佛洛依德 B、 荣格 C、 马斯洛 D、 拉康

我的答案:C 5《被缚的普罗米修斯》古希腊著名诗人()的作品。 A、 阿里斯托芬 B、 塞内加 C、 埃斯库罗斯 D、 荷马 我的答案:C 6以下哪一项不是中国传统自然美学基本结构的要素之一()A、 天 B、 地 C、 人 D、 神 我的答案:D 7以下哪一项不是美学研究领域的外在系统() A、 自然系统 B、 文化系统 C、 社会系统 D、 自身系统 我的答案:D 8《钦差大臣》是俄国作家()的代表作品。 A、 普希金 B、 卡夫卡 C、 果戈里 D、 裴多菲 我的答案:C 9以下哪一项不属于道家的审美境界() A、 涤除玄览

心斋 C、 坐忘 D、 礼乐相济 我的答案:D 10下面哪个字与《说文解字》里面论“美”的词源无关()A、 大 B、 甘 C、 天 D、 善 我的答案:C 11《等待戈多》是爱尔兰作家()的代表作品。 A、 赛缪尔·贝克特 B、 尤奈斯库 C、 萨特 D、 加缪 我的答案:A 12“语言说人”的思想是哪位哲学家提出来的() A、 维特根斯坦 B、 黑格尔 C、 杜威 D、 海德格尔 我的答案:A 13下面哪一项不属于汉语中“美”的发展阶段() A、 感官阶段 B、 伦理阶段 C、 审美阶段

论述类文本彭锋《美学导论》阅读练习及答案(黑龙江哈尔滨2022届高三二模)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名校2022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由于无论任何美的理论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陷,现代美学家展开了对美的理论的批判。这种批判从18世纪就开始了。根据斯托尼茨的总结,18世纪的美学家从三个方面对以往各种美的理论进行了清算。首先是从经验上反驳。18世纪的文学家常常找出各种美的理论的反例,以证明这些理论的错误。比如,博克明确反对美在比例。在博克看来,人们认为花是美的,鸟是美的,但我们很难从各种美的花鸟中抽象出一种比例,有些花是圆的,有些花是长的,有些鸟是胖的,有些鸟是瘦的,这些差异并不妨碍它们都是美的。那种认为美是一种比例,比如,黄金分割的说法是经不起检验的。再比如,克姆斯就明确反对美在多样统一。在克姆斯看来,有些事物的美不需要多样性,比如道德行为的完美,数学定理的完美,都与多样性无关;另外,丑的事物也可以具有多样统一的特性。因此,美是和谐或者多样统一的说法也是经不起检验的。除此之外,唐纳德森明确反对美在效用或适当。在他看来,有些东西没有任何用处,比如一些人工装饰物,我们却说它们是美的。诸如此类的通过从经验上举出各种反例来批判流行的各种美的理论,在18世纪屡见不鲜。 其次是从现象学上反驳。比如莎夫茨伯利和艾迪生等人在18世纪初期就强调“审美态度”在审美经验中的重要性。这种审美态度常常被构想为不受个人利益驱动的、对对象形式的直接反应。由于发现了审

美态度的重要作用,18世纪的美学家们可以很容易从现象学上来反驳从前各种美的理论。从前曾经以为可以使事物变成美的事物的各种性质,诸如比例、和谐、多样统一、适当、效用等等,现在统统失效了,因为对这些性质的感知往往需要一定的知识积累,从而与那种无利害的、直接的审美态度相矛盾。换句话说,根据康德的理论,审美是对对象的形式做无功利、无目的、无概念的静观,而要从对象中看出诸如比例、和谐、多样统一、适当、效用等等特性,至少需要涉及概念,从而与审美态度和审美经验相背离。总之,我们看见事物的美的时候,看不见诸如比例、和谐、多样统一、适当、效用之类的特性,看见这些特性的时候看不见事物的美。 第三是从逻辑上反驳。18世纪中期以来,就不断有美学家怀疑是否存在一种普遍有效的美的理论,因为许多美学家已经认识到“美”这个术语的含义非常模糊,可以适用于许多不同的情形,这些不同的情形根本没有可供定义选择的共同本质。比如在斯丢沃德看来,美适用的范围是如此之广,以至于被称为“美的”事物中没有任何共同的性质。由此,发现一种适合于所有美的事物的“美”的定义在逻辑上是不可能的。 除了18世纪美学家的这三种有代表性的批判之外,20世纪美学家维特根斯坦还提出了一种重要的批判,即语言学上的批判。维特根斯坦通过分析发现,“美的”并不是表达对象性质的形容词,而是表达主体感受的感叹词,就像“啊”一样。对于表达对象性质的形容词比如说“红”,我们可以问它是什么;但对于表达主体感受的感叹词比如

2021年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意见

If you insist, you will shine. Time is an invincible weapon. It can gather arms and sand into towers, making the impossible in life possible.同学互助一起进步(WORD文档/A4打印/可编辑/页眉可删) 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意见 为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现就20__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制订)工作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__〕12号)、《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__〕4号)、《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__﹞19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__〕36号)为指导,深化产学研合作,紧紧围绕广西产业转型升级及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需求,明晰人才培养规格、改革重点及实施途径。 二、改革目标 深化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教学模式改革,以职业岗位分析为基础,以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

能力培养为导向,注重实践、创新、创业教育,加强创新创业实践环节,构建体系合理、内容先进、结构简洁的培养方案。 三、改革重点 各专业要依据《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和国家相关职业技能标准,科学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突出创业创新能力培养 1.增设创业基础必修课 各专业要根据学生未来职业面向和就业方向,增设创业基础课 1 程,设48学时,计3学分。通过课程教学使学生掌握开展创业活动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具备必要的创业能力和树立科学的创业观。创业基础课程教学坚持理论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小组讨论与角色体验相结合、经验传授与创业实践相结合,把知识传授、创业观培养和实践体验有机统一起来。创业基础课程不局限于课堂教学,各专业要制定可行的课程实施方案,明确专业创业教学目标、内容、途径、课程考核评价标准等,探索实际创业项目效益作为课程评价与学分转换的标准,实现真正的.创业教学。 2.实施创新研发与应用课程

美学导论期末考试答案

美学导论期末考试答案 美学导论期末考试答案 美学导论期末考都会考哪些内容呢?以下是店铺整理的美学导论期末考试答案,欢迎参考阅读! 一.作者作品 1. 古希腊《诗学》亚里士多德 2. 刘勰的《文心雕龙》 3. 费希纳在《美学导论》 4. 古希腊时代柏拉图的《大希庇阿斯篇》 5. 康德《判断力批判》 6. 英国的爱德华布洛《心理距离》 7. 伽达默尔在《真理与方法》 8. 苏东坡的《琴诗》 9. 费舍尔《A sthetik或美的科学》 10. 杜夫海纳:《美学和艺术科学主潮》 11. 阿诺德《文化与混乱》 12. 海德格尔:《艺术作品的本源》 13. 萨特:《论意象》 14. 博克《论崇高与美两种观念的起源之哲学的研究》 15. 朗吉诺斯的《论崇高》 16. 席勒发表《审美教育书简》 17. 霍布斯《人类本性》 18. 朱光潜《悲剧心理学》 19. 黑格尔《美学》、维柯《新科学》 20. 罗森克兰兹的《丑的美学》 21. 法国大文豪雨果《克伦威尔序言》 22. 德国哲学家鲍姆加登《美学》 二.选择题 1、鲍姆嘉登认为,美学的研究对象是

A.感性认识 B.审美意识 C.审美关系 D.知、情、意 【是德国普鲁士哈利大学的哲学教授,理性主义哲学家、美学家。1750年其学术专著《美学》一书出版,宣告了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正式成立。因此,我们把鲍姆嘉登尊崇为“美学之父”。他关于美学的主要观点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他把美学规定为研究人感性认识的学科。鲍姆嘉登认为人的心理活动分知、情、意三方面。研究知或人的理性认识有逻辑学,研究人的意志有伦理学,而研究人的情感即相当于人感性认识则应有"Aesthetic"。"Aesthetic"一词来自希腊文,意思是"感性学",后来翻译成汉语就成了"美学"。1750年鲍姆嘉登正式用"Aesthetic"来称呼他研究人的感性认识的一部专著。他的这部著作就被当作历史上的第一部美学专著。二是鲍姆嘉登认为:"美学对象就是感性认识的完善"。】 2、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诞生于 A.1725年 B.1735年 C.1740年 D.1750年 3、人与客观世界的审美关系属于 A.认识关系 B.伦理关系 C.精神关系 D.使用关系 4、19世纪中叶以后,哲学方法一直是美学研究的 A.主要方法 B.具体方法 C.次要方法 D.综合方法 5、美学研究的问题是 A.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问题 B.美的规律的问题 C.美感问题 D.美的本质问题 6、在西方美学史上,最早提出“理念说”的是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普罗提诺 D.黑格尔 【在柏拉图的《理想国》里面,一个主导的观念及其对话的起点就是:理念本身是实在的,感知、具象与经验的都是虚幻的。比如说,什么是勇敢?你可能会回答成勇敢的人或者勇敢的事。真正的知识是真理本身(理念或者理性),不是存在于客观可见的物体之中的。善的美德即是知识,知识是对理念世界的研究,而不是可见世界的模板的感知。在柏拉图看来,只有哲学家可以从可见的世界上升到可知的世界里去的,智者可以透过影像发现实在的“自在之美”。柏拉图写

《世界文化美学导论》见面课答案

智慧树知到《世界文化美学导论》见面课答案 智慧树知到《世界文化美学导论》见面课答案 见面课:文化生态美学前沿问题讨论 1、1973年,挪威哲学家阿伦奈斯提出深层生态学,实现了自然科学实征讨论与人文科学世界观的探究的结合,形成生态存在论哲学。他提出的生态哲学理念有〔〕。 A.生态自我 B.天人合一 C.生态平等 D.生态共生 正确答案:生态自我; 生态平等; 生态共生 2、《安静的春天》是美国科普作家蕾切尔-卡逊的科普作品,其内容主要涉及( )。 A.化学杀虫剂导致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B.化学肥料导致生态环境污染 C.化学毒性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导致严重疾病 D.引入天敌制约害虫 正确答案:化学杀虫剂导致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化学肥料导致生态环境污染;

化学毒性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导致严重疾病; 引入天敌制约害虫 3、生态美学的重要观念有( )。 A.重视野性自然 B.自由自然之美 C.自然全美 D.人类中心主义 正确答案:重视野性自然; 自由自然之美; 自然全美 4、生态美学理念可用于调整以下〔〕关系。 A.人与自然的平衡 B.人与社会的平衡 C.人与文化的平衡 D.文化与文化的平衡 正确答案:人与自然的平衡; 人与社会的平衡; 人与文化的平衡; 文化与文化的平衡 5、宇宙空间范围大约是1000亿光年,银河系10万光年,太阳系最大两个光年,而地球到月球,光只需要走( )。 A.一小时多

B.一分钟多 C.一秒多 D.一毫秒多 正确答案:一秒多 6、科幻小说《银河帝国》的是〔〕。 A.阿西莫夫 B.克拉克 C.吉布森 D.海因莱因 正确答案:阿西莫夫 见面课:日本审美范畴演化与文化杂交影响 1、世界最早的长篇小说是( )。 A.枕草子 B.三国演义 C.源氏物语 D.李尔王 正确答案:源氏物语 2、川端康成196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其被称为日本现代抒情文学经典的作品是〔〕。 A.乌托邦的想象力 B.雪国 C.挪威的森林

生态美学复习重点提示

第一章生态美学的兴起和发展(重点:生态学及其定律,美学及其研究对象,生态美学的相关性质内涵,研究范畴,研究意义)) 一、什么是生态学 生态学是生物学的一个分支,有德国生物学家恩斯特海克尔1866年提出。生态学是关于有机体和周围世界外部世界的关系一门学科。(有机体----是具有生命的个体的统称,植物和动物,种群,环境,生态、系统---研究对象) 生态学三定律(美国科学家小米勒) 第一定律:多效应原理 第二定律:相互联系原理 第三定律:无干扰原理 二、什么是美学 1.1750年鲍姆加登正式用Aesthetic来称呼他研究人的感性认识的一部专著 2.美学的研究对象* ~美学的研究对象就是美本身 ~美的研究对象是艺术,艺术史美的哲学 ~美的研究对象是审美经验和审美心理 3.美学是从人对现象的审美关系出发,以艺术作为主要对象,研究美丑崇高等审美范畴和人的审美意识美感经验,以及美的创造发展及其规律的学科 4.人类文明进程中的生态趋势 原始文明农耕文明工业文明生态文明 5.生态美学兴起的背景 大背景:人与自然关系的恶化,环境的恶化,生态危机的日益突出 6.关于生态美学(填空) !跨学科性质:它是结合生态学和美学的一门学科,将生态的整体观,系统观,平衡观等思想引入到美学研究,对美学的完善和拓展 !三大层次系统:自然生态、社会生态、文化生态 !研究宗旨和目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自身内心世界的平衡 !研究核心:生态美 !哲学基础:生态存在论 7.生态美学的基本问题 !对科技的理性反思 !整体性思维 !重构人与自然的关系 !构建人类新的审美能力 8.生态美学的研究意义 !.人类存在智慧的现代体现 !对人类深层精神危机的救赎 !对社会实践的指导作用 !对美学学科的创新与建构 生态美学狭义:建立一种人与自然的亲和和谐的生态审美关系 广义:建立一种人与自然,社会,他人,自身的生态审美关系,走向人的诗意的栖居,符合生态规律的当代存在论美学 9.我国当代生态美学的发展历程 萌芽期(1987—2000)

(完整word版)自考00504《艺术概论》复习资料

《艺术概论》复习资料 艺术活动的构成 根据艺术活动的发展及其当代状况,可以将艺术活动视作一个系统,它由4个要素或环节构成。 1.客体世界 即艺术活动所反映和表现的客观社会生活及自然界,具有审美价值的客体世界是艺术创造的主要对象。 2.艺术创作与制作 艺术创作即艺术家基于自身的审美经验和审美体验,运用特定的艺术语言和材料,所进行的从审美意象到艺术形象或艺术意境的创造性活动。 艺术制作与艺术创作密切相关,它更多地体现出以物质性制作为主的特点.在当代艺术活动中,艺术制作显示出重要的和具有相对独立性的意义。 3.艺术作品 即艺术创作和艺术制作的成果,是由艺术主体创造的审美意识物态化的表现形式. 4.艺术传播与接受 艺术传播即借助于一定的物质媒介和传播方式,将艺术信息或作品传递给接受者的过程。 艺术接受即在传播的基础上,以艺术作品为对象、以鉴赏者为主体,积极能动的消费、鉴赏和批评活动. 关于艺术发生的几种学说: (1)摹仿说 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对于自然或现实生活的摹仿。这是一种有关艺术起源的最古老的理论,它在古希腊的哲学家中比较流行,德谟克利特、亚里士多德等人均持这种观点。 (2)游戏说 认为艺术活动起源于人类所具有的游戏本能。一方面由于人类具有过剩的精力,同时由于人类可以将这

种过剩的精力运用到没有功利性的活动中,于是体现为一种自由的游戏。德国的席勒,英国学者斯宾塞、德国学者谷鲁斯均持这样的观点。 (3)表现说 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情感表现和交流的需要。持这一观点的有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英国史学家柯林伍德、美国学者苏珊·朗格等。 (4)巫术说 认为艺术起源于原始民族的巫术仪式活动。这是在近代西方学术界最具影响的一种理论。这个学说最早由英国学者爱德华·泰勒提出,英国学者詹姆斯·弗雷泽也持这一观点. (5)劳动说 认为艺术产生的根本动力和原因,在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尤其是占主导地位的物质生产实践活动。这是对艺术产生根本原因最具影响的揭示。俄国普列汉诺夫等人对此进行过阐释。 总之,艺术的发生经历了一个由实用到审美、以巫术为中介、以劳动为前提的漫长历史发展过程,其中也渗透着人类摹仿的本能、表现的欲望和游戏的冲动.艺术的起源应当是多因的而并非是单因的,但归根结底,艺术的产生和发展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必然产物。 艺术活动的发展 艺术发展的根本原因 ①在人类社会生活的结构中,经济基础是与一定物质生产力相适应的、由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的现实物质基础。耸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是由经济基础影响和制约的政治、制度机思想方式、世界观或社会意识形态的总和。艺术既属于意识形态,又具有不同于其他意识形态的特性。 ②经济基础的发展对于意识形态具有较强的制约和影响作用,同样,艺术的发展也要受到经济的制约和影响。以生产劳动为中心的人们的经济活动是推动艺术发展的根本原因. ③经济对于艺术的制约和影响作用并不是直接的,而是往往要经过一些中介环节.其中包括政治的、社会

(完整word版)彭吉象《艺术学概论》考研知识点笔记,推荐文档

彭吉象《艺术学概论》考研核心知识点笔记 艺术的本质 第一种“客观精神说” 第二种“主观精神说” 第三种“模仿说”或“再现说” "艺术生产"理论给艺术学研究提供了哪些启示? 第一,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的起源、性质和特点。 首先,从艺术的起源来看,艺术生产本身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才从物质生产中分化出来的。艺术的起源可能有多种多样的原因,但归根结底,以劳动为前提,以巫术为中介,艺术的起源离不开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 其次,从艺术的性质和特点来看,艺术生产理论告诉我们,艺术作为审美主客体关系的最高形式,艺术美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艺术是对客观社会生活的反映,另一方面艺术又凝聚着作家艺术家主观的审美理想和情感愿望。也就是说,艺术美既有客观的因素,又有主观的因素,这两方面通过作家艺术家的创作活动互相渗透、彼此融合,并通过物态化形成具有艺术形象的艺术作品。 第二,艺术生产理论阐明了两种生产的"不平衡关系"。 第三,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系统的奥秘。 艺术的特征:

1.形象性: ①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 ②艺术形象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③艺术形象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2.主体性: ①艺术创作具有主体性的特点 ②艺术作品具有主体性的特点 ③艺术欣赏具有主体性的特点 3.审美性: ①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 ②艺术的审美性是真、善、美的结晶 ③艺术的审美性是内容美和形式美的统一 艺术起源的五种学说 1.艺术起源于“模仿”。主要代表人是两千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和亚里士多德。 2.艺术起源于“游戏”。代表人是18 世纪德国哲学家席勒和19 世纪英国哲学家斯宾塞,称为"席勒--斯宾塞理论"。 3.艺术起源于“表现”。系统地以理论方式提出这种说法的应当首推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 4.艺术起源于“巫术”。代表人物是英国著名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

(word完整版)河南大学美学概论笔记(2021年整理精品文档)

(word完整版)河南大学美学概论笔记.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word完整版)河南大学美学概论笔记.)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word完整版)河南大学美学概论笔记.的全部内容。

《美学》复习笔记 话说,整理完了外国文学,又花了两天功夫把《美学》教材逐字逐句的看了一遍,似乎看出了些许心得,但是敬爱的付国锋老师明显很不靠谱,所以这份资料也完全是我主观预习加复习的来的东西,其本质就是无,然而,无不是没有,而是无法言说。这份资料的不靠谱程度大体如此. 第一章.什么是美学 一、美不等于美学 1、《大英百科全书》:“它是关于美及其在艺术和自然领域中的表现和认识.” 日本《□辞苑》:“阐明自然和艺术中美之本质与结构的学问,他以美的一般现象为规定对其内部条件和基础发展进行阐明规定。” 2、世界上第一个对美学进行理论上系统研究的人-—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 二、美如何成为“学” 1、真正实现为美学命名的人是德国的鲍姆加登。(注:柏拉图的天才一问——“美是什么?"使西方有了美学,被称为“哲学美学的创立者",而鲍姆加登则是以一个恰当的方式将美学命名为“美学”,而成为“美学之父” 2、鲍姆加登对美学的定义:1、美学是研究感性认识的完善的学科;2、美学是自由艺术的理论。 3、美如何成“学”? 答:美是怎么成为“学"的包含了两个问题:一是西方文化特殊的思维方式产生了美学;二是西方文化的全球化是美学成为世界性的学问。可以说是包含了三个方面:其一,西方文化如何使美成为“学”的;其二,各非西方文化是如何在由分散的世界史向统一世界史的全球演进中,具体的接受西方学科体系而从现代文学结构中产生美学的;其三,各非西方文化在承认了美学,把美学作为学科体系的必要组成部分后,以现在的美学框架,按图索骥的在自己的历史中把相关的资料汇集起来,构成本文化的“美学史"(注:以上文字可以简单的理解为:西方文化研究出了美学;非西方文化接受这一美学理论;非西方文化构建自己的美学史。

《美的历程:美学导论》期末考试答案(满分卷)

一、单选题(题数:50,共50.0分) 1假如艺术终结,那么以下哪一项不是艺术终结的逻辑终点?()(1.0分) 1.0分 A、观念 B、音乐 C、身体 D、自然 我的答案:B 2以下哪项是关于“艺术是什么”的学说?()(1.0分) 1.0分 A、模仿说 B、表现说 C、形式说 D、以上都对 我的答案:D 3以下哪一项不是现代性的基本理念?()(1.0分) 1.0分 A、启蒙理性 B、进步信仰 C、解构主义 D、实证主义

我的答案:D 4下面哪项不属于环境美学所说的环境?()(1.0分) 1.0分 A、自然环境 B、文化环境 C、太空环境 D、城市环境 我的答案:C 5下面哪个词被现代汉语沿用了下来?()(1.0分) 1.0分 A、黼黻之美 B、美珥 C、美酒 D、车席之美 我的答案:C 6玉龙是哪个地区文化的遗物?()(1.0分) 1.0分 A、仰韶文化 B、红山文化 C、龙山文化 D、良渚文化 我的答案:B

7按美国人史百瑞的观点,以下哪项不是人脑左半球的功能?()(1.0分) 1.0分 A、音乐天赋 B、分析能力 C、语言功能 D、计算能力 我的答案:A 8《立法者与阐释者》是当代社会学家()的专著。(1.0分) 1.0分 A、马克思·韦伯 B、哈贝马斯 C、齐格蒙特·鲍曼 D、鲍德里亚 我的答案:C 9以下不属于艺术世界的基本要素的是哪一项?()(1.0分) 1.0分 A、创作者们 B、接受者们 C、艺术文本 D、宇宙天地 我的答案:D

10《窦娥冤》谁的代表作品?()(1.0分) 1.0分 A、王实甫 B、马致远 C、蒲松龄 D、关汉卿 我的答案:D 11下面哪项是用来描述音乐的“民文化”审美特征?()(1.0分) 1.0分 A、民俗风格 B、俗声俗韵 C、艳俗之丽 D、俗而容晓 我的答案:B 12以下哪位学者是第二代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人物?()(1.0分) 1.0分 A、卡尔·马克思 B、马克思·韦伯 C、哈贝马斯 D、福柯 我的答案:C 13孔子的美学思想以()为基础。(1.0分)

2019超星学习美的历程美学导论期末考试

1 法语中用来意指“美的”是下列哪个词?()(1.0分) A、 beau B、 schon C、 bello D、 kalon 正确答案:A我的答案:A 2 玉龙是()文化的遗物。(1.0分) A、 良渚文化 B、 仰韶文化 C、 红山文化 D、 龙山文化 正确答案:C我的答案:C 3 哪位哲学家提出了“口神冲动”与“酒神冲动”的二元冲动假说?()(1.0分)A、 黑格尔 B、 杜威 C、 尼采 D、 朱光潜 正确答案:C我的答案:C 答案解析: 4

下面哪位哲学家特别关注到了“美的”这些语汇在口常生活中是如何被使用的?()(1.0 分)A、 柏拉图 B、 苏格拉底 c、 维特根斯坦 D、 奥古斯丁 正确答案:C我的答案:C 答案解析: 5 在反思审美与批判启蒙之间走的新路不包括下面哪一项?()(1。分) A、 以“审美”中和“主体性” B、 以“审美”中介“纵向理性” C、 以“审美”平和“自然失衡” D、 以“审美”平衡“文化分化” 正确答案:C我的答案:C 答案解析: 6 不是先锋派艺术运动中的流派的是以下哪一项?()(1.0分) A、 达达主义 B、 未来主义 C、 印象主义 D、 浪漫主义 正确答案:D我的答案:D 7 “镜子说”是文艺复兴时代的产物,它的明确提出者是()。(1.0分)

米开朗基罗 C、 达•芬奇 D、 但丁正确答案:C我的答案:C 答案解析: 8 中国传统审美文化中对文学的审美描述的是下列哪一项?()(1.0分) A、 艳俗之丽 B、 声无哀乐 C、 皇家气派 D、 道根文枝 正确答案:D我的答案:D 9 没有体现“正价值”的审美形态的是以下哪一项?()(1.0分) A、 荒芜 B、 悲 C、 崇高 D、 优美 正确答案:A我的答案:A 10 以下哪位哲学家是存在主义哲学的代表人物? () (1.0分) A、 杜威 B、 维特根斯坦

(完整word版)2019年尔雅艺术导论课后测试满分答案

2019年尔雅《艺术导论》课后章节测试满分答案 1.1中国艺术如何走向世界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单选题】哪位大师将中国国画中的意境运用到了油画中?() •A、丁绍光 •B、贝聿铭 •C、谭盾 •D、赵无极 我的答案:D得分:25.0分 2 【单选题】哪位画家创立了云南画派?() •A、丁绍光 •B、贝聿铭 •C、谭盾 •D、赵无极 我的答案:A得分:25.0分 3 【判断题】要使用现代的艺术语言体现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才能使中国艺术走向世界。()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4 【判断题】贝聿铭提出了有机建筑的概念。()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1.2中国艺术走向世界的案例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单选题】()使用了现代音乐语言表现中国传统文化。 •A、丁绍光

•B、贝聿铭 •C、谭盾 •D、赵无极 我的答案:C得分:25.0分 2 【单选题】中国电影于()诞生。 •A、1895年 •B、1905年 •C、1911年 •D、1862年 我的答案:B得分:25.0分 3 【单选题】我国电视剧评奖最高奖项为()。 •A、百花奖 •B、飞天奖 •C、白玉兰奖 •D、金鹰奖 我的答案:B得分:25.0分 4 【判断题】《一口菜饼子》是我国第一部电视剧。()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1.3中国电影诞生的三次高潮已完成成绩:100.0分1 【单选题】中国电影在历史上有三次高潮,第一次是在()。 •A、20世纪五六十年代 •B、20世纪七八十年代 •C、20世纪八九十年代 •D、20世纪三四十年代 我的答案:D得分:25.0分 2

【单选题】目前中国电影票房以每年()的速率在增长。 •A、0.2 •B、0.25 •C、0.3 •D、0.1 我的答案:C得分:25.0分 3 【单选题】“17年中国电影”指的是()时期。 •A、1949-1966年 •B、1966-1983年 •C、1983-2000年 •D、1932-1949年 我的答案:A得分:25.0分 4 【判断题】徐克是香港新浪潮导演之一。()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1.4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已完成成绩:100.0分1 【单选题】()是《红高粱》的导演。 •A、陈凯歌 •B、李安 •C、韩三平 •D、张艺谋 我的答案:D得分:25.0分 2 【单选题】()导演的作品包括《推手》、《喜宴》和《饮食男女》。•A、陈凯歌 •B、李安 •C、韩三平

福建省泉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泉州市2019-2020学年度下学期高中教学质量跟踪监测 语文(高一年级) 一、现代文阅读(33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戏曲美学是美学的一个分支,它是以戏曲艺术美为核心而开展研究的一门学问。就中国的美学界而言,对于美学的认识是不断变化的,从着眼于研究美的本质,转变为国绕审关活动的美学研究。既然美学研究尚且如此,那么戏曲界对戏曲美学的认识显然也不可能完全一致。 夏写时认为中国戏曲美学的研究对象是戏剧与生活的美学关系,因而提出研究戏剧反映生活的基本艺术规律、中国戏剧独特的审美特征和戏剧美的诸种表现的基本框架。余秋雨认为戏刷美学应该包括以戏剧本质论研究戏剧美的本质特征,以观众心理学研究戏剧美的具体实现,以戏剧社会学研究戏剧美的社会历史命运。戴平在借鉴了余秋雨的戏剧美学观之后, 认为戏剧美学研究应包括在艺术美的领城内论证戏剧美的特殊性和戏剧的本质,研究观众和演员的审美心理特征,研究戏剧与社会的关系。 这种对戏曲美学体系认识的差异,同样也存在于为数不多的几部戏曲美学专著中。苏国荣的《戏曲美学》在介绍过何为美学之后,对戏曲美学进行了阐释,”戏曲美学是研究戏曲艺术美的特征、规律及其创造和审美的学科。它对创作主体、现实客体、艺术本体、接受主体等诸方面构成的审美关系、审美原则、审美特征和审美规律等重要问题进行研究。”应该说这是契合对美学的普遍认知的。皮朝纲认为“美学的研究对象是审美活动”,曾繁仁认为“美学是研究审美关系的学问”,都是在强调美学是对审美的研究。周爱华认为,“对戏曲审美特征的研究是戏曲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利用美学基本原理来研究戏曲艺术美的特征、形式、规律及创造和接受活动”。正是在此认知基础上,其所撰写的《戏曲美学导论》主要包括戏曲剧本创作的审美特征、戏曲表演的审美特征、戏曲欣赏的审美特征三个方面的内容。 对戏曲美学发展史的书写也是戏曲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吴毓华在《古代戏曲美学史》中把古代戏曲美学史划分为四个阶段:萌芽期(上古至两宋)、兴起期(元代)、发展期(明代)、高峰期(清代)。在各个发展阶段的戏曲美学特点分析上,该书采取了宏观概括与个案分析相结合的书写特点,既有对所表现出的戏曲美学特点的总体概括,也有对具体的戏曲美学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