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色彩对电影主题的修饰作用

论色彩对电影主题的修饰作用
论色彩对电影主题的修饰作用

论色彩对电影主题的修饰作用

话题:兴趣爱好和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心理活动电影

[摘要] 色彩具有最直接的美学意义,它通过人的视觉将相关的影视信息传输给观众,色彩是一种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它不仅承载着直观的视觉信号,而且还承载着电影的主题思想。色彩对于电影作品而言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艺术语言,它可以渲染故事的情节、表达电影的主旨内涵、表现人物的性格和情趣等。色彩对于电影具有重要意义,它使电影更加具有感染力和视觉冲击力,同时,它也是决定电影成败的关键因素。[关键词] 色彩;艺术;电影;情节一、色彩在电影中的美学意义色彩具有最直接的美学意义,它通过人的视觉将相关的影视信息传输给观众,色彩是一种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它不仅承载着直观的视觉信号,而且还承载着电影的主题思想。色彩是全人类共同的语言,它不受时空和国别的限制,能够突破语言障碍和文化差异,让世界各地的观众共同领略电影艺术的独特魅力。很多知名电影导演都极为重视色彩在电影中的运用,并取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在经

过长期的文化积淀后,不同的色彩象征着不同的意义。张艺谋导演曾经说过:“我认为色彩是最能够激起人们感情波动的因素,它是电影作品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在张艺谋电影中,我们不难发现某种主色调会贯穿始终,这些色彩的成功运用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成为张艺谋电影的典型标志之一。在电影艺术领域,不同的色彩具有不同的象征意义。红色是太阳和火焰的主色调,象征着热情、温暖、爱情和活力。中国人对红色有着特殊的情感,这种特殊的情感反映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电影中亦有着明显的流露。例如,在张艺谋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中,红色是整部电影的主色调,导演将中国红的表现力发挥到了极致。女主人公的服装是红色的,墙上的贴纸是红色的,随处可见的灯笼也是红色的。这部电影给观众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这典型的中国红,因为它代表着喜庆,代表着希望,代表着吉祥如意,红色的大量运用成功地凸显了中国特色,将中国的民间文化表现得淋漓尽致。在电影《红高粱》中,整部电影的基调也是以红色为主,富有中国韵味,单调却非常和谐。该部电影在色彩运用方面极为讲究细节,新娘子的装束、轿子的包装等均为红色,甚至连天空和云彩都被染成了红色。在这种红色的氛围中,人物对生命那种赤裸裸的欲求被充分地展现了出来,电影的艺术感染力在红色的氛围中瞬间爆发了出来。在张艺谋的电影《菊豆》中,红色的运用给观众留下了更为深刻的印象,

通过红色展现出了和睦的家庭氛围以及甜蜜的爱情氛围,承载着更多的人物精神和社会背景。红色是中国电影最为青睐的色彩之一,这一方面是因为中国传统文化赋予了红色深刻的内涵和积极的象征,另一方面是因为红色本身就代表着希望和活力,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有助于更好地表达电影的主题思想。黄色也是中国电影作品中运用较多的一种色彩,自古以来黄色就象征的皇权,因此,人们对黄色非常敬重,在古代,黄色的使用有着严格的限制,只有符合特定条件的达官显贵方有资格使用黄色。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中,不论是菊花、帝王的服装,还是士兵的盔甲和饰品,都是以黄色为主色调。黄色给人严肃的感觉,代表着皇权至上,不可侵犯,同时黄色具有非常鲜明的视觉特征,很容易与其他的色彩区分开来,也代表着皇亲国戚们与平民百姓有着天壤之别。在这部电影中,杰王子所率领的军队都身穿黄金色的盔甲,而刺客们身穿的则是黑色的服装,在色彩的鲜明对比之下,反映出两者之间身份的不同,一方代表的是高贵,另一方代表的则是卑微。由此可见,色彩是一种特殊的艺术表现形式,其象征意义对于电影主题的表达具有积极作用。

二、色彩对故事情节的渲染电影是一门集画面和声音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色彩则是电影画面的基本构成要素,电影的情节需要通过画面来展开,更需要色彩来渲染。正是有了色彩的加入,才使得电影情节更加生动和引人入胜。电影《满

城尽带黄金甲》讲述了一个在重阳节前夕宫廷中尔虞我诈的斗争故事,在故事的开始阶段,皇后盛装打扮,头发上带满了黄金饰品和黄色的菊花,宫女们都换上了华丽的金色盛装,皇宫内到处都是金黄色,极尽奢华。电影中随处可见的黄色很好地交代出了故事发生的具体场景,而宫廷广场上摆满的黄色菊花则显示了故事的发生时间,即重阳节。鲜明的黄色为故事情节的进一步展开起到了推动和渲染作用,再加上低沉的音响效果,渲染出一种压抑的氛围,预示着将来惨烈的斗争和悲情的结局。炫目的黄色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压抑人性的效果,在这部电影中,皇后和大王子都生活在一个悲剧世界中,他们虽然具有高贵的身份,但却没有得到快乐的生活,而是在尔虞我诈的宫廷斗争中逐渐泯灭了人性,失去了道德原则,他们的人生开始变得麻木不仁。在重阳佳节之际,本应该是家庭祥和的温馨氛围,而当这个皇室家庭团聚在一起时却并没有想象中的和睦,而是各怀鬼胎,都在默默酝酿着自己的阴谋。尽管此时广场上的黄色菊花依然夺目,但是它们所渲染出的则是更加扑朔迷离的故事情节,给观众的心理造成了一种强烈的冲击,暗示着更加惨烈的宫廷争斗即将拉开帷幕。皇后不停地用金丝绣黄色的菊花,专注而又表情凝重,其实这些黄色的菊花意味着一场叛变,皇后长期以来不堪忍受皇帝的折磨,意欲与杰王子联合发动宫廷政变,以摆脱大王的制约。在重阳节的那个夜晚,皇室成员

们纷纷将自己的阴谋付诸实施,宫廷内部厮杀声一片,宫廷外的广场上依然摆放着黄色的菊花,看似安宁的氛围却暗藏着杀机。终于,伴随着一阵惊天动地的脚步声的迫近,画面中展示了极为壮观的一幕,即杰王子率领一支身着黄金盔甲的军队攻入皇宫内部,摆放整齐的菊花被践踏而过,安宁和谐的氛围立即被打破。黄金甲军队势不可挡,一路向皇帝的寝宫逼近,耀眼的金黄色在夜幕中格外引人注目,宫廷护卫们在黄金甲军队面前不堪一击,此时,影片给黄色赋予了新的意义,它代表着犀利、叛逆以及锐气。正当观众认为黄金甲军队叛乱成功之时,剧情发生了转折,宫廷的大门被关上,四周出现了更多身着银色盔甲的军队,显然,大王对皇后和杰王子的叛乱早已经有所准备,正在等待黄金甲军队进入他设计的埋伏之中。在一场更为惨烈的厮杀后,黄金甲士兵纷纷倒在血泊里,满地的菊花也被染成了血红色,原本祥和的色彩被加入了血腥的味道。而后,宫女们纷纷出来清扫战场,并重新摆放上了新的菊花,一切仿佛都没有发生过,又恢复了往日的祥和宁静。醒目的黄色再次进入观众的视线,同时也意味着故事的悲情结局即将到来,杰王子率领的黄金甲军队最终没有战胜大王,而杰王子也在战败之后自杀身亡。纵观这部电影,黄色贯穿于始终,可以说黄色的成功运用,一方面很好地展现了皇室家族的权威,另一方面也推进了故事的发展,每一个重大事件的发生几乎都是以黄色为背景的,

黄色在这部电影中具有特殊意义。张艺谋导演的另一部电影《十面埋伏》同样也以色彩的成功运用而著称,在这部武侠电影中出现了非常鲜明而丰富的色彩,不论是人物的服饰,还是故事的发生场景,都进行了细腻的色彩搭配。《十面埋伏》中的一个主要场景就是竹林,此时绿色成为影片的主色调,翠绿的竹林在微风中发出沙沙的声音,在这片绿海中似乎隐藏着一股杀气,果然,官府派遣的追兵在竹林中设好了埋伏,而小妹也在这片翠绿的竹林中步步逼近灾难的边缘。追兵的服装设计非常讲究,几乎都是清一色的深绿色,与竹林浑然一体,非常协调。小妹布满精细花纹的服饰则与追兵形成了明显的差异。绿色本来是生命的颜色,此时在这种特殊的背景下显得有些神秘的韵味,预示着故事的发展即将进入转折点,而小妹的命运也在这片竹林绿海中发生着改变。电影的另一个场景歌舞坊亦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色彩艺术的魅力在这里得到了完美的展现。例如,圆鼓的周围被漆成了绿色,而中央则是印上了鲜红的牡丹,每一笔色彩的运用都非常精细。小妹在舞蹈时的服装更是华丽得令人惊叹,其主色调为红色,代表着激情和活力,在红色的背景下又绣上了黄色和蓝色的花纹,流露出一种高贵的气质和独特的魅力。然而,如此华丽的服饰和绚丽的色彩依然没有消除小妹的满脸忧郁,依然没有掩盖住她内心的孤独和寂寞。五彩斑斓的色彩令歌舞坊显得奢华无比,让小妹的出场令人眼前一

亮,同时也吊足了观众的胃口,使其对后面的故事发展更为期待。三、色彩对电影内涵的表达在电影中,色彩不仅能给人带来愉悦的视觉享受,而且还是电影内涵和主题思想的重要载体。电影《疯狂的石头》讲述了一群盗贼和安保人员斗智斗勇的故事,这部电影的基色调为青色,虽然看起来略显苍白和单调,但是与电影的内涵却是相吻合的。在这部电影中出现的人物均为社会底层的小市民,他们往往没有大的志向,缺乏理想和信念,总是迫于生计到处奔波,因此,对于这些处于社会底层的小人物来说,生活并不是五彩斑斓的,青色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他们生活的真实颜色。在繁华的大都市中,夜晚异彩纷呈的霓虹灯不断闪现,与青色的背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单调的色彩显示出了身处城市中的底层人民的一种无奈,繁华和富贵似乎与他们无关,也揭露出了现代都市的一种通病,即贫富差距加大,人们精神信念缺失,等等。电影《雏菊》中的背景在彩色和黑白之间不断转换,巧妙地表达出了人物的复杂情绪和心理活动。女主人公惠英在两段感情之间痛苦挣扎,原本单纯美好的爱情被融入了罪恶的元素,此时她的命运也在悄然发生着改变。在电影的开始阶段,色彩非常鲜亮,黄色的雏菊、绿色的草地、蓝蓝的天空,此时惠英的生活非常幸福和简单,她正在默默期待着一场爱情的到来。随着剧情的发展,惠英的生活开始变得复杂,她的内心遭受着折磨,在感性和理性、爱情与亲情、正

义与邪恶之间痛苦地生活。此时的电影背景变成了黑白色,单色调反映出了惠英此时内心的痛苦,也反映了对美好爱情凋落的惋惜。电影《黄土地》中大面积使用黄色,用强烈的视觉效果渲染着电影的主题,在那片一望无际的空旷土地上,没有丝毫的绿色,看不到生命的半点痕迹。在单调的背景下,迎亲的鼓号声打破了宁静,尽管声音粗犷,却散发出了浓浓的西北乡土文化气息。观众可以通过黄色的基调来感受西北人豪放的性格以及在艰苦条件下生命力的顽强。电影《赤壁》中的建筑物、服装、武器、船舶均以青色为基调,全面展示了汉代的历史背景。在角色的塑造上、氛围的营造上兼顾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融合。尤其是赤壁之战中火烧连营的壮观场面,当火红的色彩染遍天际时,观众一方面感受着强烈的视觉冲击,另一方面又深深体会到了古代战争的惨烈。《赤壁》这部电影力图通过宏大的场景和逼真的战争细节来赢得观众的认可,而色彩的成功运用很好地帮助影片达到了这一效果。电影《西雅图的婚事》中,导演在色彩运用上坚持简单原则,大量运用中国的传统色彩,整个电影画面尽管没有精雕细琢,但是却能够带给观众心灵上的震撼,表现出了当现实生活与爱情发生冲突时,爱情必须屈从于生活的无奈之情,从另一角度也折射出了人们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参考文献][1] 张玉祥.色彩构成[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2] 王磊,卢嘉.色彩构成[M].沈阳:辽宁美术出

版社,2007.[作者简介] 杨方芳(1980—),女,黑龙江哈尔滨人,硕士,东北石油大学秦皇岛分校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艺术学。

论色彩运用在电影中的作用

精心整理论色彩在电影中的运用及作用 学校:辽宁大学 专业:广告学 姓名:马路 学号: 中文要关词序言 二彩的表达 三、 (二)浪漫、夸张风格---------------------------------------6 (三)商业片---------------------------------------------------6 四、电影色彩与文化的关系--------------------------------------6 五、色彩在电影中的作用-----------------------------------------6 (一)增强电影的形式美------------------------------------6

(二)表意-------------------------------------------------------7 注释---------------------------------------------------------------------8 参考文献 8 关键词 序言 色彩存在于世界的每个角落,不同的色彩可以引起跟自己生活体验相关的不同联想,产生不同的心理反应,或者说色彩能够表现感情。正因为如此,色彩在荧幕上如同在画布上一样,不仅仅是一种表现现象和实物外貌的手段,而且在揭示角色的内心面貌上起着重要的作用。色彩越来越成为影视艺术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一、彩色电影的产生及发展 色彩在电影中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在电影成长的最初岁月中,由于技术的原因,色彩曾长期徘徊在黑白世界中。真正意义上的彩色电影直到20世纪30年代方才问世,到了49年代才逐渐普及。

色彩在电影中的影响作用

色彩在电影中的影响作用 当电影从黑白片进入到彩色片时代,意味着电影的一个新时代的到来,因为银幕影像发生质的变化,彩色影像成为银幕空间的主体,电影色彩从此成为电影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 那么什么是色彩呢?色彩是人与物的自然特征。色彩是从原始时代就存在的概念,是原始的无色彩光线及其相对物无色彩黑暗的产儿。色彩是--视觉艺术,根据再现美学原则,视觉艺术的本性应是物质现实的复原,强调视觉真实性;而根据表现美学原则,视觉艺术的图像则更重视表现心灵及激发心灵的功能,注重视觉表现性。歌德曾说过:“色彩是太阳神头顶的光环,大自然脸上的红晕,人类心灵的震栗。" 色彩在客观上是对人们的一种刺激和象征,在主观上又是一种反应与行为。伊 顿在《色彩艺术》中指出:“色彩效果不仅在视觉上,而且在心理上应该有体会和理解??它能把崇拜者的梦想转化到一个精神境界中去。”色彩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所有人的情感,即使在我们没有充分意识到的情况下,周围的色彩也会影响我们的情绪,甚至影响我们的工作状况。如红色给人热情、奔放,象征着喜庆、幸福;黄色代表着光明、希望、高贵;蓝色象征着和平、安静、理智等等。 色彩在电影中的出现,不仅在电影中还原了自然界的丰富色彩,而且增强了电影画面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人们在欣赏电影时感受到色彩带给他们不同的心理感受。如要表现一种喜庆、欢快、愉悦的情绪情感时,我们常常运用暖色调(红、黄);而要表现一种恐惧、失望、悲伤的情绪情感时,则多用一些冷色调(黑、蓝、绿)。从心理方面看,色彩是电影中下意识元素。它有强烈的情绪性,所诉诸的不是意识和知性,而是表现性和气氛。不同颜色可以使人产生不同的感受。对电影的色彩运用来说,起主要作用的还是色彩的感受性。既然不同的色彩会使人产生不同的感受,那么色彩就可以去影响观众的感受,这正是电影运用色彩的依据,也是电影发掘色彩的艺术可能性的前提。 色彩是电影的一种视觉语言形态。作为语言来讲述故事的电影无非有两种语言形式——听觉语言和视觉语言。色彩在电影中无疑是作为视觉语言元素被编码的。一方面,它同其它语言元素一样,具有象征、比喻、重复和省略等语言修辞功能。另一方面,这些修辞功能是通过视觉语言的特殊表意系统来完成的。如:现代电影的色彩往往是通过对人物场景空间的色彩布局和构成、视觉气氛的渲染、画面构图的经营、色彩运动的变化,使观众从强烈的视觉影像中感受某种超出影片故事情节之外的内容。因此现代电影导演更注重影片视觉造型语言传递信息的作用与功能。 随着科技的日益发展,观众的日益挑剔,无论是在现实主义风格的影片中,还是在形式主义、表现主义风格的影片中,色彩变成了无可取代的电影艺术语言,既传递情感,又表现思想,既烘托气氛,又体现风格。色彩成就了中外电影人的梦想,提升了观众的审美层次。色彩是影象时代和历史进程中的催化剂,有了它,电影世界及世界的电影才有了看不尽的主题。 在当代电影中,色彩最初级的运用就是叙述事物,交代环境,增强视觉形象。这种色彩的运用是从绘画、摄影等平面艺术中借鉴过来的。这里的色彩是视觉表达的一个因素,它和影片中的形象等诸元素一起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影片的框架,影片中的一切情节和故事都是在这个框架中发生、发展的。这也就是说,色彩是构建影片的基本要素之一。 著名摄影师斯托拉罗曾说:"色彩是电影语言的一部分,我们使用色彩表达不同的情感和感受,就像运用光与影象征生与死的冲突一样”。我相信不同色彩的意味是不同的,而且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色彩的理解也是不同的。

浅谈色彩在影视作品的作用

论色彩在电影中重要性 摘要色彩因其鲜明的感性特征而最易为大众所接受,色彩在导演们的手中成为一种总体象征和表意的因素,通过对环境、服饰色彩的变换来表现人物性格的转换,演绎人性的释放。一部电影的技术高低,主要看它能恰当的综合使用几种色彩。 关键词色彩影视作品环境服饰 色彩是一种重要的电影语言要素。但是,在影视艺术中,色彩发挥本色之外的表意功能却是较晚的事情。长期以来,色彩在电影中仅仅发挥其再现客观事物的写实功能,后来在不断的艺术实践中,色彩的造型功能和表意功能才逐渐被挖掘出来,善于利用色彩进行表意和造型的电影大师安东尼奥尼说过的那样:“在拍摄彩色片时,有必要进行干预,拿走常见的现实,代之以当时的现实。” 鲁道夫曾经指出,“色彩产生的是情感经验。”各种不同的色彩唤起不同的情调,甚至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表现出不同的象征意义,是因为色彩具有一定的心里倾向。影视中的色彩应该比现实生活更高,更完美,更具有感染力和艺术魅力,它连同景物同周围环境的色彩搭配和变化来烘托整部影片的色彩,从而塑造人物,表现人物的性情。 在《非常完美》中,导演通过对画面形象进行色彩的冷暖处理,明暗处理,反差处理等表达方式,达到了影片所要求的不同效果,从而使观众获得与影片故事情节发展相一致或是与角色情感发展相一致的视觉感受,影片中的场景最具有设计感也是色彩运用最精彩的当属苏菲家。在苏菲家里,我们不仅仅可以看到绿色的墙壁和红色的躺椅,还可以看到蓝色系的地砖,黄色系的沙发和紫色系的壁画……多种色彩的大胆运用,浓烈色块的激烈碰撞,不同色块的巧妙组合,使得苏菲家的整体风格色彩绚烂,既有欧洲的复古与奢华,又渗透着当今的时尚感和现代感,既体现课苏菲本身作为一个艺术家、漫画家所具有的如天马行空般的幻想能力,又随着情节的发展,通过室内不同角度和色彩的迭景反映出主人公的喜怒哀乐,例如,在影片的刚开始,表现苏菲失恋后生病卧床,画面最先呈现的是暗红色的墙纸和深色系的卧具,这种暗色调色彩的运用恰如其分地烘托出苏菲失恋时情绪上的低落,同样是苏菲坐在床上的镜头,当苏菲准备反攻的时候,画面中开始有了橘红色的电话和淡色的台灯,卧具也变成了浅蓝色,这种色彩的明显变化反映出主角苏菲状态由一蹶不振到斗志昂扬的转变;而当何润东所饰的常瑞走进苏菲的生活中时,苏菲家更鲜艳的颜色和更跳跃的颜色和更跳跃的色彩组合逐渐出现在影片的画面中,这同时也暗示着苏菲的生活和情感经历都会有不同于从往的变化。

电影中色彩的作用

色彩基调是指色彩在画面中表现出来的全面的总的倾向和风格。在电影创作中,首先要营造作品的色彩基调。一部电影往往是以一种或者几种相近的颜色作为影片的主导色彩,在视觉形象中营造出整体的气氛、风格和情调。导演通过对画面形象的色彩设计、提炼和选择搭配。在电影中形成一定的色彩基调,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从而起到渲染、烘托主题的作用。电影内容所需要的情绪基调的特定氛围能强化色彩在作品中的视觉冲击力、更好地传递作品的思想感情。色彩成为一种特殊的视觉语言,一方面它体现了导演的意图,表达某种倾向性;另一方面不同色彩的选择还可以营造出不同影片的风格和基调。 电影色彩的独立象征。句子层面上的独立象征是色彩象征意义的起点,它大致分为两类情况:一种是色彩与人结合形成服装色彩的象征,另一种是色彩与物结合形成符号色彩的象征。 在电影中,导演常常拿不同的服装色彩来表现人物、塑造人物,这是因为服装色彩能最直接的反映一个人的心理偏爱和取向,从而达到明确的象征意义。电影中还有色彩与物的结合,导演充分使用“红灯笼”———色彩造型符号,随着剧情的变化,它被导演赋不同的象征意义。洞房花烛夜的红色灯笼成了男权主义的符号,那象征着封建礼数和牢狱的古建筑的红灯笼,便成为妻妾欲望的主体,不仅几位夫人在争,而且连一个女仆人,也被困在这种状态之中,在屋中自行点着补着补丁的灯笼,以示她对地位和欲念的渴望。可见色彩的符号象征意义是多么美妙。 电影色彩的局部象征。色彩的符号意义在电影艺术中的作用是不可代替的,然而一个复杂一点的象征意义往往不是一个色彩组,一个色彩句子可以承担的,必须有一个色彩的意象群,在色彩的句法和句群结构的象征层面上考虑。这就是色彩的局部象征意义。张艺谋的电影《英雄》就是色彩结构象征的最佳例证 。 在这部电影中主要设定了 红 、 蓝 、 白 、 绿 、 黑五种颜色分成五个色彩段落,不同的色彩段落,承担了不同的叙事任务,也有着不同的象征意义,在每一种颜色的叙事中都蕴含着一个谎言和背叛。“ 红色是无名欺骗秦王的谎言,是飞雪对残剑的爱情虚拟的背叛; 蓝色是秦王猜出无名的谎言,进而对无名的谎言的修补: 白色是无名对自己、飞雪和长空允诺的背叛; “绿色”是残剑对飞雪允诺的背叛; “黑色”是秦王对无名阐述诺言的色彩隐喻 电影《英雄》用色彩构筑场景空间达到了自己所需的象征目的,属于色彩象征进入结构的层面。 。

论色彩在张艺谋电影中的应用

论色彩在张艺谋电影中的应 用 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 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

论色彩在张艺谋电影中的应用 汉语言文学0602 王丽琴指导教师张艳梅 摘要:文章首先对张艺谋的电影作了简单评价,然后指出其电影的主要特点是色彩强烈。具体拟从他的《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我的父亲母亲》、《英雄》等影片为例来分析色彩在电影中的应用及所起的作用。 关键词:色彩;电影;应用; On the color of the ZhangYimou film W angliqin Instructor:zhangyanmei Abstract:This article first briefly evaluate a film, and then point out the film's main characteristic is the color strong. Specific plans from his "Red Sorghum," "Raise the Red Lantern," "My Father and Mother," "Heroes" and other films as an example to analyze the application of color in the film and the role. Key words:Color;Film;Application;

目录 一、张艺谋电影的评价 (1) 二、色彩在张艺谋电影中的作用 (2) (一)利用色彩形成影片的整体基调并调节影片的整体氛围 (2) (二)以色彩表现人物的主观情感和心理活动 (3) (三)利用色彩体现时空的转换 (4) (四)将色彩作为一种语言来表达影片的主题 (5) 三、结语 (7) 注释 (7) 参考文献 (7) 致谢 (8)

色彩在电影中的影响作用

色彩在电影中得影响作用当电影从黑白片进入到彩色片时代,意味着电影得一个新时代得到来,因为银幕影像发生质得变化,彩色影像成为银幕空间得主体,电影色彩从此成为电影语言得重要组成部分。 那么什么就是色彩呢?色彩就是人与物得自然特征。色彩就是从原始时代就存在得概念,就是原始得无色彩光线及其相对物无色彩黑暗得产儿。色彩就是--视觉艺术,根据再现美学原则,视觉艺术得本性应就是物质现实得复原,强调视觉真实性;而根据表现美学原则,视觉艺术得图像则更重视表现心灵及激发心灵得功能,注重视觉表现性。歌德曾说过:“色彩就是太阳神头顶得光环,大自然脸上得红晕,人类心灵得震栗。" 色彩在客观上就是对人们得一种刺激与象征,在主观上又就是一种反应与行为。伊顿在《色彩艺术》中指出:“色彩效果不仅在视觉上,而且在心理上应该有体会与理解 ??它能把崇拜者得梦想转化到一个精神境界中去。”色彩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所有人得情感,即使在我们没有充分意识到得情况下,周围得色彩也会影响我们得情绪,甚至影响我们得工作状况。如红色给人热情、奔放,象征着喜庆、幸福;黄色代表着光明、希望、高贵;蓝色象征着与平、安静、理智等等。 色彩在电影中得出现,不仅在电影中还原了自然界得丰富色彩,而且增强了电影画 面得表现力与感染力。人们在欣赏电影时感受到色彩带给她们不同得心理感受。如要表现一种喜庆、欢快、愉悦得情绪情感时,我们常常运用暖色调(红、黄);而要表现一种恐惧、失望、悲伤得情绪情感时,则多用一些冷色调(黑、蓝、绿)。从心理方面瞧,色彩就是电影中下意识元素。它有强烈得情绪性,所诉诸得不就是意识与知性,而就是表现性与气氛。不同颜色可以使人产生不同得感受。对电影得色彩运用来说,起主要作用得还就是色彩得感受性。既然不同得色彩会使人产生不同得感受,那么色彩就可以去影响观众得感受,这正就是电影运用色彩得依据,也就是电影发掘色彩得艺术可能性得前提。 色彩就是电影得一种视觉语言形态。作为语言来讲述故事得电影无非有两种语言形式——听觉语言与视觉语言。色彩在电影中无疑就是作为视觉语言元素被编码得。一方面,它同其它语言元素一样,具有象征、比喻、重复与省略等语言修辞功能。另一方面,这些修辞功能就是通过视觉语言得特殊表意系统来完成得。如:现代电影得色彩往往就是通过对人物场景空间得色彩布局与构成、视觉气氛得渲染、画面构图得经营、色彩运动得变化,使观众从强烈得视觉影像中感受某种超出影片故事情节之外得内容。因此现代电影导演更注重影片视觉造型语言传递信息得作用与功能。 随着科技得日益发展,观众得日益挑剔,无论就是在现实主义风格得影片中,还就是在形式主义、表现主义风格得影片中,色彩变成了无可取代得电影艺术语言,既传递情感,又表现思想,既烘托气氛,又体现风格。色彩成就了中外电影人得梦想,提升了观众得审美层次。色彩就是影象时代与历史进程中得催化剂,有了它,电影世界及世界得电影才有了瞧不尽得主题。 在当代电影中,色彩最初级得运用就就是叙述事物,交代环境,增强视觉形象。这种色彩得运用就是从绘画、摄影等平面艺术中借鉴过来得。这里得色彩就是视觉表达得一个因素,它与影片中得形象等诸元素一起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影片得框架,影片中得一切情节与故事都就是在这个框架中发生、发展得。这也就就是说,色彩就是构建影片得基本要素之一。 著名摄影师斯托拉罗曾说:"色彩就是电影语言得一部分,我们使用色彩表达不同得情感与感受,就像运用光与影象征生与死得冲突一样”。我相信不同色彩得意味就是不同得,而且不同文化背景得人对色彩得理解也就是不同得。 约翰内斯o伊顿在她得《色彩艺术》中指出,色彩美学可以从印象(视觉上)、表现(情感上)与结构(象征上)三个方面进行研究。色彩作为一种视觉元素进入电影之初,只就是为了满足人们在银幕上复制物质现实得愿望,正所谓百分之百得天然色彩"。直至安东尼奥尼得《红色沙漠》得出现,这部电影被称为第一部真正意义上得彩色电影,因为"安东尼奥尼象一个画家那样处理色彩,她使用了不同技巧来分离与构成色彩,以期创造出一种特殊得现实,一种与主要人物朱丽娅娜得心理状态一致得现实。"黄色得浓烟、蓝色得海、红色得巨型钢铁机械

电影弗里达色彩分析讲稿

第二组弗里达讲稿 1.影片如何通过色彩来表达影片的地域特色? 弗里达是一个性格豪放的女人,红色刚好与她的性格相符,因此影片中大量使用红色来表现这个民族的特点以及主人公弗里达的性格特征。墨西哥的地理位置与传统文化使得金黄色也成为其象征之一,表达了其热情奔放的特点。红色与金黄色结合运用,表达了墨西哥民族特点、主人翁的特点,也表现出来影片的主题色彩。在这两个主题色彩之上,每个场景的变化又添加了局部重点色彩,让细微的层次变化引导着影片的节奏与情感的变化。 2..影片如何通过色彩来表达弗里达的个性特征以及情绪变化 影片开始,年轻的弗里达穿着黑白强烈对比的衣服,显得年轻、活力、充满朝气。 车祸发生时,弗里达躺在灰调的背景中,而鲜艳的红色与金色勾勒出了她的身形,属于暖色调的金黄色,与影片事实相反的基调,使这一具有浓重悲剧意味的事件带上了少许的魔幻色彩。这是她一生苦难的开始,但是同时也隐隐露出了其生命转折的迹象。 而接着影片的色彩变成了蓝色,这是一种忧郁、伤感的颜色,表现了弗里达徘徊于生死边缘的残酷事实,为后面的场景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弗里达人体再造,这是一次重生,但是却充满了危险,因此这里导演也用了主观色彩,采用幽蓝色,影片中黑白交替出现寓意死与生的交替,给人一种低迷中带点希望的感觉,特别是墨西哥的标志植物——仙人掌的出现,更能让人感觉希望的存在,这是弗里达坚韧的意志的表现载体。 刚刚出院回家的弗里达,这时整个影片的基调都是灰黑色,代表车祸对弗里达本人所造成的身体上的巨大痛苦与精神上的重大打击。 她的生命犹如那一只只画在石膏上的蝴蝶,使昏黄灰暗的房间发出绚烂的色彩。弗里达从此开始了她的创作——自画像。天花板、地上、桌上、墙上几近充斥着她的画作。导演艺术化地表达了她生命强大的冲击力与生命的美感。而弗里达车祸后漫长的时光,被用以蒙太奇的手法轻描淡写,隐去了病痛的折磨。我们看到的只是弗里达和她的画。 在弗里达学美术的初期,其将自己的作品拿给里维拉点评,在这个场景中弗里达穿的是红色的衣服,这本身就很符合弗里达的性格特点,导演运用景深的交替变化,突出在此构图中红色为视觉焦点,表现出弗里达等待点评时的焦急心态。 在弗里达与里维拉结婚时,她拒绝了穿白色的婚纱,而是选择了有强烈色相对比的,带有鲜明墨西哥风格的红绿服装,表现了弗里达豪放,不被拘束的性格。 在弗里达与里维拉的感情出现裂痕后,浓重的灰蓝色与弗里达发生车祸后的色调一致,表现这件事对于弗里达精神的巨大打击,使她悲伤痛苦。 影片中出现的红色与蓝色,这两个色彩是两个极端,一个暖色,一个冷色,而且又极其艳丽。红色表现了主人公弗里达的性格,同时也代表了爱,而蓝色代表忧郁,也就是表现的是生活中的不如意,这些色彩的变化表现的就是剧情的变化,刻画出不同的小主题,而红与蓝强烈的对比又使得影片的情绪不断在变化。 3.影片如何通过色彩来暗示剧情的重大转折 影片通过场景中明度和纯度的大幅变化来暗示重大转折。 最开始颜色比较鲜艳,主要是红蓝绿色及棕色对比,红色衣服,明度较高。 在弗里达在床上参加画展时还衣着鲜艳明度低,死时变为高长调

浅析色彩在影视艺术中的作用

浅析色彩在影视艺术中的作用 摘要:色彩是影视艺术的基本建构元素,在当代影视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在电影中担当着再现客观事物,交待环境;用色彩的视觉表达情感、渲染意境;用色彩的语言来表达内容的内涵,形式的美感;用色彩的象征,张扬个人的个性,引起观众的共鸣的作用。而色彩视觉效果的审美价值,正是由于融入了创作者的主观感受、情感、意念,才使得画面色彩关系更为热烈,更加具有冲击力。 关键词:色彩;作用;叙事;象征 色彩随着彩色电影的出现在电影中运用却只是近几十年的事情。虽然在电影中运用色彩的历史不长,而色彩已成为电影艺术的基本建构元素和造型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电影艺术产生冲击力和感染力的重要前提。长期以来,色彩在电影中仅仅发挥再现客观事物的写实功能。随着科技的日益发展,色彩衍生出更丰富的艺术表现力,成为电影艺术表情达意、参与剧作造型、传达象征意蕴的基本元素,不少导演甚至是独具匠心地夸张和造假,强化某种色彩。正因为有了色彩使得电影艺术以一种再现艺术的美学品貌区别于其他姊妹艺术而独具魅力,丰富强化了电影的主题。 现将电影的色彩作用归纳如下: 一、叙述事物,交代环境,增强视觉形象 这种色彩的运用是从绘画、摄影等平面艺术中借鉴过来的,这里的色彩是构建影片的一个因素,它和影片中的形象等诸元素一起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影片的框架,影片中的一切情节和故事都是在这个框架中发生、发展的。比如一些怀旧的影片,陈凯歌导演的《黄土地》运用土黄色调来表现黄土高原的贫瘠,象征人在大自然面前的渺小。人们是无法逃脱被大自然吞噬的命运的。张艺谋导演的《红高粱》通篇采用红调,张艺谋向我们展示了东北人的血性,和中华民族面对外来侵略的英勇不屈。像王家卫的《花样年华》等等,就加上一层淡淡的黄色,制作出年代久远的感觉,与现在现实形成鲜明的对比。电影《无极》中人物穿上色彩华丽、美纶美换的服装,而背景则沉沦在一片昏暗平淡的色彩中,反映出电影中人物外在的尊贵与内在的空虚委蛇的反差与对比。 二、、烘托影片氛围。表达人物感情,产生情感互动 影片《海底总动员》中尼姆和爸爸到海底学校的一组镜头,用各种绚丽的橘红色、粉紫色、大红色、草绿色等色彩来装点画面,营造出一种斑斓、和谐、活跃的气氛,而当尼姆不听从爸的劝告执意要离开大家去那艘大船边冒险的时候,画面一下子变成以深蓝色为主的大面积海水,这其中掩映着尼姆那娇小的朱红色身躯,形成冷色与暖色色性上与面积上的强烈对比,使观众的心为之收紧。那一片深蓝色的水域和远处灰黑色的模糊的大船底部预示了一

浅析色彩在国内外电影中的运用

浅析色彩在国内外电影中的运用 电影作为一个已有百年历史的艺术门类,从最初的默片、黑白片到如今的立体声彩色片,经历了从技术到艺术的不断探索与完善。《浮华世界》的诞生,标志着电影从黑白片进入彩色片时代,色彩也成为了电影表现的重要元素。色彩本身能引起情绪反应,在视觉世界中它是生命和活力的象征,是自然美的一种最生动的属性,因此色彩成了艺术表现中的一种传统手段。色彩已成为电影的基本建构元素之一,它在电影里担当着再现客观事物,交待环境的作用。运用色彩的可以表达情感、渲染意境,用色彩的视觉语言来表达电影的内涵和形式的美感,用色彩的象征,张扬个性,引起观众的共鸣。色彩在电影画面中最终表现出来的是色彩运用的主观性,是元素的运用,也是手段的运用,更是风格的运用,所以在选择色彩时应注意色彩给人带来的各种感觉,在电影中可以影响观众的直接感受。 说到色彩在电影中的运用就不得不提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他导演的《蓝》《白》《红》三部曲是将色彩永远到极致的电影。电影《红》在表达博爱的根基,是基耶斯洛夫斯基三部曲的收尾之作。影片的情节是以瓦伦缔娜和老法官的交往为主线展开的。瓦伦缔娜常穿红色的毛衣,或者红色的裙子。她的屋里布满了红色。年轻法官屋里是褪色基调,但点缀着红。老法官别墅萧条,瓦伦缔娜第一次进屋以暗绿为主,辅以褪色的橙色和杂乱的灰黄,当她看到老法官的时候,才出现一把红色的椅子和苏格兰红底黑格的披巾,暗示着老法官内心深处有人性的温暖,有红在挣扎。从这条披巾红黑相间的使用,和瓦伦缔娜海报头发黑与背景红的使用,和年轻法官的车也是使用红与黑,我们会注意到黑色在影片中常常表达这样的意象:爱受到威胁甚至践踏。在摄影师与瓦伦缔娜选海报照片那个场景,他灭了灯想暧昧行事,此时两人剪影全黑,而瓦伦缔娜在黑暗中拒绝了他。要知这时他们选定的照片正放在桌上,虽然处于黑暗之中,可红还是战胜了黑。另一次是年轻法官爬楼追查真相,在爬过一串大玻璃窗时,身体被拍成黑色的剪影,窗子是褪色的橙,当他露脸惊恐地看到真相时,脸庞在墙角转出,由黑转为灯光褪色的橙,直到惨白。《红》中看到爱情的人会失望,因为基耶斯洛夫意外轻松地跳过了爱情,他要表达的是:“爱”需要“同情”的力量来捍卫尊严。 在国内,张艺谋也是将色彩运用到电影中的典型代表,张艺谋对色彩的把握在他的影视作品中是一脉相承的特别是在对浓度很大的整块色彩的运用铺陈上。从他的电影作品看构图新颖,画面华美,色彩绚丽,带有极强的主观性和变现意识,色彩效果夸张,冲突强烈,形式感也是异常强烈,并且往往会选择那些富有强烈视觉性的物象来表达主题。 电影《英雄》中则是由纯色转向多色,用了许多不同的色彩来表达出不同的内容,电影中人物服装的色彩不仅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而且具有区分电影中故事情节的功能。《英雄》由白、蓝、红、绿、黑五大颜色构成,其中是以黑色作为基调。白色是象征最美丽的死亡,蓝色象征最崇高的较量,红色是象征最炽热的生命,绿色象征了最宁静的回忆,而黑色是象征最博大的胸怀。电影《英雄》将这些颜色结合的非常融洽,并没有给人娇柔造作的感觉,多种色彩的运用并没有影响电影故事以及情节的整体感,达到了相得益彰的意境。另外,这些色彩创意还包括了多重意义,影片先运用颜色来讲述了三个不同的故事,其次,由于有了色彩上的时代分隔,使观众在理解故事情节上减轻了压力,并且观众对不同颜色的理解也激发了不同个体潜意识里的联想,以颜色的象征意义带领观众轻松的走进剧情。 《英雄》把大漠拍到了极致,万里长风中飞逝的两匹孤骑,或者是烟尘起舞,?F甲武士在荒漠上排出巨大的阵势,涟旗恍如残雪,带着风沙的震耳吼声,拌和着铁盾金属撞击的

色彩在电影艺术中的功用做简要的分析

色彩在电影艺术中的功用做简要的分析 从第一束光照耀混沌世界之时伊始,光与色的魔力就显现出来了。较之绘画而言,电影艺术中的色彩修辞学还算一门起步不久的学问,还有许多有待我们去研究探索之处。本文拟就色彩在电影艺术中的功用做简要的分析。 一、彩色电影的产生与发展 1888年英国人勒普林斯在银幕上成功放出了世界上第一部电影Roundhay Garden Scene,片长仅仅两秒钟,此为默片。1906年第一部自然色彩的彩色影片诞生,制作者是英国人George Albert Smith,内容是他的两个孩子在草地上玩耍。而公认的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部彩色电影是1935年美国导演马摩里安执导的《浮华世界》,它让电影脱离了黑白二色的限制,给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视觉体验,令电影艺术进入了一个五彩缤纷的崭新世界。这部彩片的成功是继有声电影之后电影的二次技术革新,色彩从此成为电影表现的重要元素。 和照相术刚刚开始一样,这一时期的彩色电影也受到古典绘画艺术的深远影响。摄影师会对现实对象进行明显的主观化处理,有意加强镜头形象的象征性、寓意性,画面追求绘画性和绘画感。直到20世纪中叶,电影观念才有了明显转变,人们对屏幕形象的真实感提出要求,画面效果逐渐脱离对绘画感的模仿。加之技术的革新和彩色胶片工业的迅猛发展,使得电影胶片的色彩表现力更为丰富、细腻,也使得电影艺术更易于表现现实、贴近生活。电影色彩在电影中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它既能真实再现自然,也能表达人物的内在情感,同时还是电影人思想观念和审美情趣的外在表现。https://www.360docs.net/doc/b913279142.html, 自20世纪70年代末,电影技术日趋完善,表现手法也趋于丰富,中国的电影人也意识到了色彩对于电影艺术的重要性,并将色彩观念运用到越来越多的电影创作中。特别是在8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导演不断地在色彩运用上进行探索,创造出了一大批优秀的作品。1979年,北影厂张铮导演的《小花》和西影厂滕文骥、吴天明执导的《生活的颤音》都在电影中融入了各自对电影色彩的认识。在《小花》中导演将多个黑白片断插入彩色片中,通过画面色彩的交互对比来进行现实与回忆的间断叙事,达到一种强烈的对比效果。《生活的颤音》做了更多的尝试性的探索,把当时最时髦的电影技巧都运用个遍,譬如升格摄影、定格、交叉叙事,等等。当今的信息社会,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电影也随时代而不断变革,但色彩在电影中依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越来越为电影人所重视。 二、色彩出现在电影作品中的合理性和必然性 对古典绘画史稍作了解就会知道,关于形体结构与色彩孰重孰轻的争论从来就未曾停止过。古典绘画往往将作品的叙事性放在首位,或是描绘庄严的宗教故事,或是重塑崇高的历史片段。色彩只是形体或形式的附庸,从古典美学的角度来看它并非艺术作品所必备的品质,过分地抬高色彩的地位必然导致徒有其表且冲淡作品的叙事功能。这样的观念进而影响到刚刚进入彩色时代的电影创作,也成为电影人与理论家竞相争论的话题。 马塞尔·马尔丹在《电影语言》一书里讲到:“所有生理和心理方面的试验都证明,我们更多感受的是色彩的价值,而不是色彩本身,何况在许多情况下,强烈和刺眼的色彩(先不谈其虚假性)是会吸引我们的注意力,使我们感到不快的。”意大利导演费德里科·费里尼也认为浮华的色彩无疑会阻碍运动的视觉观感,增加影片的静态感,从美学意义上讲远逊色于黑白片,鬼魅般的色彩令电影定格于某一画面、更趋绘画的特质,使电影叙事变得呆板、不流畅。于是他说“色彩即静止”。但色彩于电影的魅力是毋庸置疑的,因此马尔丹又认为色彩并非一无是处,一些轻松、欢快主题的电影,像喜剧片、惊险片、西部片或者音乐片中色彩能增强影片的娱乐性和观赏性,能够很好地迎合观众的趣味。但一些像战争片或心理题材的影片就不宜使用色彩,这使其中严肃或神秘的气氛大打折扣。 与之相反的是,现代绘画恰恰想要摆脱艺术的叙事功能,色彩的独立正好吹响了革命的号角。直到20世纪后期电影人才开始正确地认识到色彩对电影叙事功能的作用,恰到好处

论色彩运用在电影中的作用

论色彩在电影中的运用及作用 学校:辽宁大学 专业:广告学 姓名:马路 学号:290102138

目录 中文摘要----------------------------------------------------------3 关键词----------------------------------------------------------3 序言----------------------------------------------------------4 一、彩色电影的产生及发展-------------------------------------4 二、电影色彩的表达----------------------------------------------4 三、电影中的色彩风格-------------------------------------------5 (一)纪实风格------------------------------------------------5 (二)浪漫、夸张风格---------------------------------------6 (三)商业片---------------------------------------------------6 四、电影色彩与文化的关系--------------------------------------6 五、色彩在电影中的作用-----------------------------------------6 (一)增强电影的形式美------------------------------------6 (二)表意-------------------------------------------------------7 注释---------------------------------------------------------------------8 参考文献---------------------------------------------------------------8

色彩在电影中的作用

感悟色彩在电影中的作用 来源:王晓艳的日志 1927年,电影艺术由无声跨进了有声时代,使电影艺术更富有现实感和感染力。1935年。彩色技术首次在美国马摩里安执导的电影《浮华世界》中运用,使电影由黑白两色到彩色。不但给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视觉享受,更为电影艺术增添了新的魅力。 一、电影色彩简史回顾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彩色技术在电影中得到进一步完善,能够灵活、有区别地用彩色反映现实,但受绘画的影响。摄影主张对现实对象进行艺术加工、修饰和改造,强调视觉造型形象的象征性和寓意性,追求画面气氛和意境,使银幕图像更接近绘画的要求。五六十年代,电影观念发生巨大变化,人们开始追求真实可信的银幕效果,加之这一时期,电 影移动摄影的广泛应用,充分发挥了“照相本性”,彩色胶片的大量生产,为电影丰富的色彩表现提供了条件,促使电影艺术向“再现现实、接近生活”方面发展。自七八十年代始,电影技术已经成熟。表现手段日臻完善,中国电影人也开始认识到色彩的重要性,电影的色彩观念也随之进入了中国电影人的视野,并很快被付诸于实践。1979年,电影《小花》和《生活的颤音》率先对电影色彩的运用进行了有意识的探索。《小花》全片共有12个回忆性的黑白片断插入彩色片中,导演意图通过画

面色彩上的对比和交叉来完成影片的叙事。《生活的颤音》同样在艺术形式上敢于突破,导演几乎把当时能看到的比较新鲜的电影技巧都用了个遍。例如现实和回忆交叉的叙事方式,升格摄影和定格等。这两部影片都使用了黑白片和彩色片交替的手法。既表现了人物的意识活动,也在剧作结构上作了一次尝试。当今。信息、科技高速发展,知识不断更新,电影艺术也在顺应着时代的潮流。满足着人们的需求与渴望。色彩也在为电影艺术的进步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色彩的情感作用 著名摄影师斯托拉罗曾经说过:“色彩是电影语言的一部分,我们使用色彩表达不同的情感和感受。就像运用光与影象征生与死的冲突一样。”张艺谋也曾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认为在电影的视觉元素中,色彩是最能唤起人的情感波动的因素。……我自已认为。从生理上说,色彩是第一性的,能马上唤起人的情绪波动。”的确,色彩是最具有感染力的视觉语言。色彩作为电影艺术造型的一个重要的视觉元素,除了能还原景物的原有色彩,同时。还能传递感情,表达情绪:色彩不但可以表现思想主题,刻画人物形象,体现时空转换、创造情绪意境,烘托影片气氛,更是构成影片风格的有力艺术手段。当然,由于人们对不同色彩有不同的生理、心理反映,这也就形成了色彩的情感作用。 比如:红色—— 红色是太阳和火焰的色调,象征着温暖、热量,是爱情、热情、冲动、

浅谈现代电影中的色彩构成

浅谈现代电影中的色彩构成浅谈现代电影中的色彩构成 摘要:色彩作为电影的重要语言,在电影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从三个方面论述了色彩对电影的作用。色彩对人们感情的传达、色彩对剧情的推动、色彩的象征意义。阐述了现代电影中色彩的重要。 关键词:色彩;情感传达;剧情推进;象征 在电影中,色彩作为重要的语言之一,是可以说话的。在对人们形成了直接、强烈的视觉冲击的同时,又与观众产生了情感上的共鸣。作为年轻的艺术门类电影从最初的无声片、黑白片到今天立体声的彩色片,这期间经历了近一个世纪不断完善和探究的过程。色彩作为电影中一个极其重要的视觉元素,一直以来为刻画角色的情感,为营造场景环境的氛围,为增进剧情、丰富画面、加强真实感,提高电影本身的欣赏价值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一、运用色彩创造某种氛围,反应人物情绪,产生情感传达的人性化互动 尽管近代以来的人们被告知:色彩只是眼睛玩弄的魔术,物体是没有色彩的,当日光照射到一个物体的表面上时,这个物体按照其分子结构吸收某些波长而反射出另一些波长,这些被反射出来的波长在人的眼睛里就被感知为某种色彩。色彩在电影中更象是一位“情感的演说家”,它作为人类情

感的载体,连接着“编剧”、“导演”、“电影”、“观众”。这种连接是一种情感沟通的互动交流,在电影的产生过程中,巧妙的运用色彩的情感表现规律,充分发挥色彩的各种心理特征。如:影片《海底总动员》中尼姆和爸爸到海底学校的一组镜头,用各种绚丽的橘红色、粉紫色、大红色、草绿色、鹅黄色、粉红色、宝蓝色等色彩来装点画面,营造出一种美妙、斑斓、安全、和谐、活跃的气氛;而当尼姆不听从爸爸的劝告执意要离开大家去那艘大船边冒险的时候,画面一下子变成以深蓝色为主的大面积海水,这其中掩映着尼姆那娇小的朱红色身躯,形成冷色与暖色色性上与面积上的强烈对比,使观众的心为之收紧,那一片深蓝色的水域和远处灰黑色的模糊的大船底部预示了一种莫名的危险。在这组镜头中色彩对剧情的推动与演进作用是显见的,从开始的兴奋、喜悦到后来的恐惧、紧张,除了故事本身的睛节以外,色彩心理学上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可见动画片中色彩的运用对于调节观众情绪和增进剧情的发展起了不可小视的作用。大师张艺谋的《英雄》的大色块中就包含着想传达给观众的情绪,影片先后出现了红、蓝、白、绿、黑五种色彩,每种画面色调都有不同的喻意,对推动故事发展,刻画人物性格都起到了烘托作用。红色的基调向观众传达了无名心中的躁动,红色的故事中包含了忌妒、怒火、痛苦,这一段在飞雪将如月斩杀后满天黄叶变成红色达到极致;蓝色的故事中包

色彩在电影艺术中的运用

色彩在电影艺术中的运用 xxx 200x级电影电视美术设计班

摘要 色彩在影片中,不仅是纯粹电影化的造型手段,而且还要构成电影的视觉语言形态。电影中的色彩不仅交代了影片的背景,也为暗示了影片的风格和结局。在电影中,色彩无处不在,无论是整体的环境,还是人物的衣着,甚至于人物的一个配饰,除了对意境与氛围的表现外,色彩还会与人物的内心相呼应,揭示人物的性格,表现人物的心理。本文就以《城南旧事》、《英雄》、《变形金刚》等影片为例分析色彩在电影艺术中的应用,发掘色彩在电影艺术中的重要性,让色彩为电影增色添彩。 关键字 色彩影视美术设计

【Abstract】 Colors in the film, it is not only a pure means of modeling, but also constitutes the film's visual language of form.The color of the film not only explained the background of movies, but also the film's style and outcome. In the movie, color everywhere, whether it is the overall environment, or character of the clothing, accessories and even a character, in addition to the performance of the mood and atmosphere, the color will correspond with the figures of the heart, revealing the characters character, the performance of the psychological character. In this paper, the "Wonderful", "Hero," "Transformers" and other films as an example of color in film arts in the application of color to explore the importance of art in the film, so that colors add to the excitement for the movie luster. Keywords:color Moive Art and Design

电影中的色彩功能探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b913279142.html, 电影中的色彩功能探析 作者:何朦凡 来源:《智富时代》2015年第01期 【摘要】色彩作为电影中极其重要的视觉元索,在营造场景氛围、推动剧情发展、刻画 角色情感、补充画面叙事、加强影片艺术感、提高影片观赏性等方面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电影中的色彩拓展了电影的表现形式、丰富了电影的艺术创作风格。本文以电影中的色彩为主要研究对象,围绕电影中的色彩运用展开论述,通过对人物造型、烘托时代环境和时空转换三个层面来探讨影视色彩的作用和功能。 【关键词】色彩;人物;叙事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电影也顺应时代的发展有了更多的变革,从起初单一的叙事手段走向多元化的创作。在电影诞生的第二年,电影创作者就开始尝试注入色彩——人工着色与机械着色法、染色与调色法、有色片基法、加色法以及减色法等方法都曾被运用到彩色电影的制作过程中,但是局部染色的方式效果差强人意。1935年,美国拍摄出彩色影片《浮 华世界》标志着世界上第一部彩色电影的出现,从而使色彩正式作为一种叙事元素、创作方法和表现风格进入了银幕的世界。电影色彩是一种再现客观世界的技术条件,由早期色彩对自然界关注和接近,发展到关注如何再现自然界中色彩,后来发展到如何自由地表现主观想象的自然界的色彩,一步步强化了电影对自然世界的表现能力。 一、实现时空转换 电影的叙事模式与小说存在很大区别,文学作品可以依靠文字给予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而依托于影像语言传播的电影则需要用具象的形象来补足虚幻的想象,这就在一定程度上给电影导演带来很大的叙事障碍。在彩色电影出现之前,影片中的时空穿梭和虚实切换场景大都需要电影技巧帮助完成,如字幕、特殊图像和闪回。这些方式在严重地影响了受众的观影体验,阻碍甚至切断受众在观影过程中形成的连续的心理感受,这种做法适用于影片和段落的开头结尾处,如若在段落中间使用,就会对影片的连贯叙事造成很大的影响。[1]早期的电影导演为 了追求较为完整的艺术效果,也会利用胶片感光度的不同来拍摄不同时空的场景。一般来说,根据胶片的感光性能的不同,可以将胶片分为两种:高感度胶片和低感光度胶片。运用两种胶片呈像效果的区别,同样也可以起到场景切换的功能,而且不会破坏影片完整的叙事效果,但这仍然给受众的观影带来了诸多不便。 在彩色电影的叙事中,导演可以运用影片色彩的不同来完成场景切换,例如:在影片《我的父亲母亲》中,导演张艺谋分别运用黑白胶片和彩色胶片来表现葬礼和恋爱两段场景。在姜文导演的影片《阳光灿烂的日子》中,导演运用彩色和黑白两种色彩来分割少年时代和成年时期,充满阳光和色彩的少年时期永远是灿烂和难忘的,而被迫长大之后的记忆则呈现出黑白色调,旗帜鲜明地表达了导演对于两个时代截然不同的情感定义。色彩不仅鲜明地区分不同的时

解析张艺谋电影中的色彩艺术

解析张艺谋电影中的色彩艺术 张艺谋对于色彩的大胆运用是其电影的主要特色。电影中对于色彩的准确把握,带给观众一场场的视觉盛宴。从《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到《十面埋伏》《英雄》,留给人们深刻印象的更多的是作为影片叙事背景的色彩。作为摄影出身的张艺谋,对色彩有一种特殊的敏感,他总是将自己的电影用色块完美地表现出来。增加了视觉冲击力,适合现代人的审美心理。影片运用色彩把时间与空间合理地结合起来,使观众通过影片呈现的色彩画面更加深入地理解其电影的内在寓意。本文通过视觉语素中的色彩这一语素,分析张艺谋电影的艺术特色。 一、民间色彩带来的视觉冲击 张艺谋善用单纯明快与夸张刺激的民间色彩来捕捉观众的视觉点,我国传统民间色彩一般运用补色、高纯度的色相对比,这种高强度的对比能够产生出丰富、绚丽、热闹红火的气氛,这种色调风格正是民众喜爱并表达思想情感的最恰当最直接的形式。这种民间色彩是一种原生态的表现形式,它们与自然、社会和人生诸方面的观念形态相关联。在电影中五彩缤纷、鲜艳夺目的色彩视觉效果背后,体现着我国民间色彩的文化蕴涵,同时这些色彩也承载着电影主题下的象征性、寓意性。 说到张艺谋的电影色彩,人们首先想到的他惯用的红色,这个最具中国韵味的色彩反复地出现在了张艺谋的电影作品中。张艺谋喜欢红色,他把白的高粱酒变成了红色,把田野摇曳的绿色生灵变成了飞舞的红色精灵。在荒漠的背景下突出的红色充满了苍凉的韵味,并具有一种生命精神。张艺谋是陕西人,他在影片中也常常会透露出自己对于家乡的眷恋,他用极具陕西特色的色彩语言向观众诉说了这种眷恋。其影片中常用的黄土地背景和人物鲜艳的色彩造型,是张艺谋电影的主要特色。他说:“我要彻底的鲜艳,所有颜色都要吓人一跳,哪怕俗一点也好。”这是张艺谋对自己电影的色彩要求。他利用这些鲜艳的色彩来表现电影的视觉张力,色彩的变化活动直接刺激视觉并且影响观者的心理,带动观者的情绪起伏,所以色彩对于其影片情感的表述功能最直接。在影片向观众诉说影片内容情节时,需要带来能够引起人们视觉刺激的画面,色彩恰恰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既有沉淀又有视觉的新颖。 高纯度的民间色彩是张艺谋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利用自己擅长的色彩表达自己的创作意图。例如,电影《英雄》中,张艺谋运用了自己最青睐也最擅长的所有颜色,将红、蓝、黄、白、绿、黑诸种颜色发挥到了极致,影片中每种画面色调都有不同的喻义,对推动故事发展、刻画人物性格都起到了烘托作用。这几种色彩的转换为影片做了分割,在空间时间跳转的大背景下,加深了观众对影片的理解,也给观众带来了独特的视觉美感。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章柏青认为:“《英雄》色彩和服装都很漂亮,电影的整个基调是黑色的,但有很多色彩,整体造型感很强,色彩运用很奇特。用不同的色彩表达不同的内容,很容易给人矫揉造作的感觉,但在这个片子里结合得非常融洽。” 张艺谋对色彩的选择使用是有目的的,影片中那些鲜艳、夸张的色彩,有它们不同意义的象征。对色彩看似恣意的使用恰恰一方面与他影片中狂野混乱的情景相得益彰.另一方面同影片中戏剧结构、情节发展、人物情绪,甚至同观众的情感体验、自己的主观意念都紧密相连。在张艺谋的电影艺术中,色彩是其艺术魅力的主要体现。 二、色彩在其电影中所承担的叙事与情感作用 意大利著名摄影师斯托拉罗曾说:“色彩是电影语言的一部分,我们使用色彩表达不同的情感和感受,就像运用光与影象征生与死的冲突一样。我相信不同色彩的意味是不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