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资源管理与评价方法初探

地下水资源管理与评价方法初探

水资源评价

水资源评价复习资料: 1~什么是水资源评价?为什么要进行水资源评价? (1)水资源评价一般是针对某一特定区域,在水资源调查的基础上,研究特定区域内的降水、蒸发、径流诸要素的变化规律和转化关系,阐明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数量、质量及其时空分布特点,开展需水量调查和可供水量的计算,进行水资源供需分析,寻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最优方案,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服务。 (2)水资源评价是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前提,科学地评价本地区水资源的状况,是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前提;水资源评价是水资源规划的依据,合理的水资源评价,对正确了解规划区水资源系统状况、科学制定规划方案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水资源评价是保护和管理水资源的基础,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与水资源保护和管理的政策等的制定等一系列的根本依据就是水资源评价结果。 2~水资源评价分区的目的是什么?如何进行水资源分区? (1)水资源评价分区的目的是把区内错综复杂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根据不同的分析要求,选用相应的特征指标,通过划区进行分区概化,使分区单元的自然地理、气候、水文和社会经济、水利设施等各方面条件基本一致,便于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进行开发利用。 (2)尽可能保持流域、水系的完整性;供水系统一致,同一供水系统划在一个区域内;边界条件清楚,区域基本封闭,有一定的水文测验或调查资料可供计算和验证;基本上能反映水资源条件在地区上的差别,自然地理条件和水资源开发利用条件基本相似的区域划归一区;尽量照顾行政区划的完整性,按以上原则逐级分区,就全国而言,先按流域和水系划分一级区,再根据水文和水文地质特征及水资源开发利用条件划分二级或三级区。 3~水资源评价在水资源规划、管理中有何作用? 水资源评价是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前提,水资源评价是水资源规划的依据,对正确了解规划区水资源系统状况、科学制定规划方案有十分重要作用,水资源评价对水资源规划具有指导意义,是保护和管理水资源的基础。 4~降水资料的收集与审查:资料收集:在分析计算降水量之前,应尽可能多地占有资料,这样才能得到比 较可靠的分析成果。因此,除了在水资源评价区域(流域或地区)内收集雨量 站、水文站及气象台(站)资料,还要收集区域外围的降水资料。 资料审查:(1)与邻近站资料比较:具体做法有两种,点绘逐年降水量等 值线图及多年平均降水量等值线图;相关分析法即绘制审查站年或月降水 系列同邻近站(单站或多站平均)的相应系列间的相关曲线图,对离差较 大的点据进行审查或修正。(2)与其他水文气象要素比较:年(时段)降 水径流关系法 5~资料的一致性审查:(1)单累计曲线法(顺时序);(2)双累计曲线法(逆时序) 6~代表性分析:周期分析,差积曲线法,滑动平均值过程线法;稳定期与代表期分析,累计平均值过程线法 7~干旱指数:反映一个地区的干湿程度,用年蒸发能力与年降水量的比值表示 9~论述题:人类活动的水文效应,(1)人类活动对水平衡要素的直接影响:我国的用水量以农业用水量为主,故农业水利措施对水资源系统的影响最大,跨流域调水对区域水资源的影响更大,人类活 动对径流的时程分配以及对地表水、土壤水和地下水之间的相互转化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人 类活动对水平衡要素的间接影响:水量平衡方程中任何一个因素发生了变化,其他因素必须随 之而变,这种自动的调节变化,就是人类活动间接影响所致,灌溉和排水:大规模的灌溉增大 了蒸发,减少了径流量,灌溉还能活跃水循环,增加降水量,增强“三水”转化,在有地下水 开采系统的地区,年净流量有可能增加,地表径流量则明显减少;水库等蓄水工程:对降水和 蒸发、径流、地下水、泥沙等均有影响;城市化:改变局部的小气候,对水文循环影响显著, 蒸散发的减少增加了径流量,整治河道可以增大泥沙的输送能力,不透水面积增加降低地下水

地下水资源论证报告

△△△△△△△☆☆☆实业有限公司一期工程地下取水水资源论证报告书 (报批稿) □□□□□□□水利电力勘察设计院 二○○七年七月

批准: 审定: 审查: 校核: 编写:杨云证书编号[0405155] 胡钢证书编号[0006389] 主要参加工作人员: 杨世武欧亚赫张义辉 单位名称:□□□□□□□水利电力勘察设计院 单位地址:●●●韶山南路11号

目录 1 总论 (1) 1.1 项目来源 (1) 1.2 水资源论证的目的和任务 (2) 1.3 编制依据 (2) 1.4 取水规模、取水水源与取水地点 (2) 1.5工作等级 (3) 1.6分析范围与论证范围 (3) 1.7水平年 (4) 1.8论证委托书、委托单位与承担单位 (4) 2建设项目概况 (5) 2.1建设项目名称及项目性质 (5) 2.2建设地点、占地面积和土地利用情况 (5) 2.3建设规模及实施意见 (5) 2.4主要产品及用水工艺 (6) 2.5建设项目业主提出的取用水方案 (7) 2.6建设项目业主提出的退水方案 (7) 3建设项目所在区域水资源状况及其开发利用分析 (8) 3.1基本概况 (8) 3.2水资源状况及其开发利用分析 (10) 3.3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12) 4建设项目取用水合理性分析 (14)

4.2用水合理性分析 (14) 4.3节水潜力与节水措施分析 (15) 4.4建设项目的合理取用水量 (16) 5 建设项目取水水源论证 (17) 5.1水源论证方案 (17) 5.2依据的资料与方法 (17) 5.3地下取水水源论证 (21) 6 取水的影响分析 (35) 6.1对周边用水影响分析 (35) 6.2对环境地质影响分析 (36) 6.3结论(综合评价) (36) 7退水的影响分析 (37) 7.1退水系统及组成 (37) 7.2退水总量、主要污染物排放浓度和排放规律 (37) 7.3退水对水功能区的影响 (39) 7.4入河排污口(退水口)设置的合理性分析 (39) 8水源地水资源保护 (40) 8.1取水水源地卫生防护区的建立 (40) 8.2取水水源地水资源保护措施 (40) 9建设项目取水和退水影响补偿建议 (41) 10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结论与建议 (42)

第七章 地下水资源评价

第七章地下水资源评价 第一节概述 “地下水资源”指有利用价值的、本身又具有不断更替能力的各种地下水量的总称,它属于地球整个水资源的一部分。地下水有利用价值必定包括水质和水量两个方面,地下水能够构成资源首先是因为它有利用价值,这是由质来决定的;而其来源多少则是由量来体现。所谓地下水资源评价主要指在水质评价的前提下对水量的评价。 地下水资源评价是供水水文地质勘察的根本性任务,它要求在一定的天然及人工条件下,对地下水水量及水质作出定量评价。其中主要解决两个问题,即符合给定水质条件下的允许开采量和补给的保证程度。 地下水资源评价具体内容包括下列几个方面: 1.地下水水质评价:即根据不同用户的要求,是否会产生严重恶化等方面的预测。 2.地下水量评价:根据水文地质条件和拟订的需水量,确定开采方案及开采量;并应探讨其补给保正程度以及是否需要进行人工补给等。 3.开采技术条件的评价:主要指开采期内水位下降值是否会超过技术允许的范围;地下水对取水构筑物是否可能出现腐蚀作用以及水井可能的使用年限等。 4.评价开采地下水时可能产生的影响:如对邻近现有的取水工程、其它水利工程经济效益的干扰和地面沉降等。 5.开采时是否需要特殊的地下水资源保护措施(包括水源地卫生防护措施)。 第二节地下水资源的组成 一、地下水资源分类 地下水资源分类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进一步弄清地下水资源的一些基本概念,更重要的是使分类能客观地反映地下水资源形成的基本规律以及它的经济意义,便于我们在实践中对它进行研究和定量评价。正确地进行地下水资源分类,对供水水文地质勘测、试验和长期观察工作有直接的指导意义,同时也是地下水资源评价的基础理论之一。为此,长期以来国内外不少学者对地下水资源分类进行了不少研究,提出了各种各样分类方案。下面就国内外常见的地下水资源分类作一些简要介绍。 (一)国外地下水资源分类 1.前苏联普洛特尼柯夫储量分类 普氏分类将地下水储量分成静储量、调节储量、动储量和开采储量四大类。前三者合称为天然储量,它表示天然状态下含水层中未经取水设备扰动的地下水总量。 (1)静储量:一般指储存于地下水最低水位以下含水层中的重力水的体积。亦即当含水层全部疏干后所能获得的地下水量,数值上等于含水层的体积与给水度的乘积。 hF = Qμ (7-1) ) (静 式中:μ为含水层的给水度;h为最低地下水位以下的含水层平均厚度;F为含水层的分布面积。 (2)调节储量:指存在于地下水位年变动带(即年最高水位与最低水位之间)内的含水层中重力水的体积,亦即疏干该带时所获得的地下水量。 Q? =μ hF (7-2) (调 ) ?为地下水位的年变幅;其余符号同前。 式中:h (3)动储量:指通过含水层某一横断面上的地下水天然流量。

平原区地下水资源评价方法综述

---《水资源研究》第25卷第2期(总第91期)2004年6月------------------- 平原区地下水资源评价方法综述 刘予伟金栋梁 (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湖北武汉 430010) 摘要:全面阐述了平原区地下水资源评价方法,包括水文地质参数的获得和选取以及地下水资源量的计算方法,并通过实例来评价其合理性和可靠性。 关键词:平原区;地下水资源;评价方法;综述 平原区包括一般沿江、沿湖、沿海平原和山间盆地平原两类。就长江流域而言,前者有洞庭湖平原、江汉平原、鄱阳湖平原、太湖平原、长江中下游沿江平原和江苏、浙江沿海平原。后者有成都盆地、汉中盆地和南阳盆地。地下水评价对象是与大气降水和地表水体有直接联系的浅层地下水,一般仅评价矿化度小于2 g/L的多年平均淡水资源,以现状条件为评价基础,以水均衡法为主评价出各项补给量和排泄量。 1 含水层参数的确定 含水层参数是定量描述含水层物理特性的指标或系数,是评价含水层的主要依据。在计算各项补给量和排泄量时都要根据准确的参数来计算。主要参数有:潜水变幅带给水度 (μ) ,降水入渗补给系数 (α) ,潜水蒸发系数 (c) ,渠系渗漏补给系数 (m) ,灌溉入渗补给系数 (β) 和水稻田渗漏率 (φ) 等。 现将上述几种含水层参数的确定分述如下。 1.1 潜水变幅带给水度 (μ) 给水度 (μ) 是指饱和岩土在重力作用下,自由排出重力水的体积与该饱和岩土相应体积的比值,它是一个无因次大于零而小于1的数值。可通过简易测筒或地中渗透仪试验、利用地下水动态观测资料分析、剖面含水率测量和抽水试验等方法求得。 1.1.1 简易测筒和地中渗透仪法 用一个金属圆筒,将被测给水度的原状土(即保持天然结构的土层)装入筒内,使土层充水达到饱和状态,然后在上部加盖,但不密封,防止水分蒸发,筒的下部留有排水孔,在重力作用下,筒中的水会自由地从排水孔中流出,测量排出水的体积。排水体积和筒内土体积之比即为给水度。此种测筒,制作和操作都甚简便,曾在第一次全国水资源评价中广为使用。 另一种类似于测筒的是地中渗透仪,图1(略)是地中渗透仪的示意图。利用潜水位控制,可将左边测筒内土体积饱和到任意位置,然后将连通管控制进水,测量由连通管自由流出水的体积,使之与其土体体积相比,即得给水度。 地中渗透仪虽造价较高,但由于它可进行多项参数的观测试验,故我国的黄淮海平原区有多处此种实验装置。

地下水资源管理,课程报告

地下水资源管理 课 程 报 告 班级:勘察技术与工程 姓名:吉泳安 学号: 1803090210 任课老师:王艳霞

交通学院二〇一二年五月五日 目录 (一)地下水资源评价方法概述 概述 一、地下水资源评价的原则 二、水质评价方法 三、计算地下水允许开采量的主要方法 1、以渗流理论为基础的方法 (一)解析法 (二)数值法 2、主要以观测资料统计理论为基础的方法 (一)回归分析法(相关外推法) (二)系统理论法 (三)开采抽水试验法 3、以水均衡理论为基础的方法 (一)水均衡法 四、地下水允许开采量的分级 (二)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与保护对策 一、我国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二、我国地下水保护现状 三、主要任务与实施措施 (1)地下水开发利用规划与配置管理 (2)地下水涵养与保护 (3)重点地区地下水环境治理与修复 (4)地下水管理和监督能力建设 (5)地下水应急与战略储备水源建设与管理

(一)地下水资源评价方法概述 概述 地下水资源––––是指有使用价值的各种地下水量的总称,它属于整个地球水资源的一部分。地下水的使用价值包括水质和水量两个方面。它是否能成为有使用价值的资源,首先是由水质决定的。在水质符合利用要求的前提下,看其可资利用的数量有多少。因此,地下水资源评价,应同时进行水质和水量的评价。地下水量的计算和评价比水质评价复杂得多。一般所说的进行地下水资源评价,都是在水质符合要求的前提下,着重对水量进行评价。因此,将地下水的各种量也多称为资源。计算地下水的允许开采量是地下水资源评价的核心问题。 一、地下水资源评价的原则 (1)“三水”联系,互相转化,统一评价的原则。 (2)以丰补欠,调节平衡的原则。 (3)考虑人类活动增加或减少的补给量及排供结合的原则。 (4)安全开采,防止产生环境地质等不良后果的原则。 二、水质评价方法 对地下水的质量以及预测在开采条件下发生的变化和趋势所进行的全面论证和计算。进行水质评价需要掌握计算区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化学成分、卫生条件及其变化规律。对与开采含水层有水力联系的其他水体(包括相邻的含水层),也应掌握它们的物理性质、化学成分及其变化规律。针对用水目的,评价水质的现状和开采条件下可能发生的变化。水质评价的标准有:生活饮用水标准、锅炉用水水质标准、冷却用水对水中C0。含量标准和水对混凝土腐蚀性标准等;在有地方病地区,当地环境保护和卫生部门提出的水质特殊要求。在水质变化复杂的地区,还要根据水质变化情况分区分层进行评价,以提高水质评价的精度。在地下水已受到污染的地区,要注重污染指标的有关元素、离子及其含量的分析和研究,按地下水污染的类型、途径、程度和范围进行调查和评价,并提出防止水质继续污染的建议和处理受污染水的措施。水质评价除对水质的现状进行评价外,还要着重预测地下水按允许开采量开采后水质可能发生的变化。 三、计算地下水允许开采量的主要方法 1、以渗流理论为基础的方法 (一)解析法 1、原理 计算地下水资源的解析法,就是用地下水动力学中解析解的公式来计算求得允许开采量的方法。 2、适用条件

《水资源分析与评价》课程复习题

四、名词解释(每个 3分,5个题,共15分) 1.地下水的给水性:在重力作用下,饱水岩石能够自由流出一定水量的性能。 2.水质量指标:水质评价的主要指标有物理指标、化学指标和生化指标。 3.地下水资源:指赋存和流动于含水系统中,具有利用价值的地下水体,其量是参与水循环且可以 逐年更新的动态水量。 4.渗透系数:是水力坡度等于1时的渗透速度,反映含水层渗透、导水的性能。 5.水文比拟法:将参证流域的水文资料移置到设计流域的一种方法。 6.水资源:指在一定时期内,能被人类直接或间接开发利用的那部分动态淡水水体。 7.矿化度:指单位水容积中内含有的无机矿物质总离子量。 8.地下水文分析法:是指依据水文学,用测流的方法计算地下水在某一区域一年内总的流量的方法。 9.释水系数:表征含水层(或弱透水层)全部厚度释水(贮水)能力的参数。水头下降一个单位时,从单位面积含水层全部厚度的柱体中,由于水的膨胀和岩层的压缩而释放出的水量;或者水头上升 一个单位时,其所贮入的水量。 10.径流模数:指单位流域面积上产生的流量。 11.水资源评价:指按流域或地区对水资源的数量、质量、时空分布特征和开发利用条件作出全面的 分析估价。 12.开采试验法:是指用探采结合的办法,直接开凿勘探生产井,按开采条件(包括布井方案、开采 降深和开采量)进行一到数月的抽水试验,以其稳定的抽水量(即补给量)直接确定开采量。 13.流量过程线:是指河流断面上的流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14.水资源质量评价(水质评价):是以水环境监测和现状调查资料为基础,根据评价目的、水体用途、水质特性,选用相关参数和相应的国家、行业或地方水质标准,应用一定的评价方法对水质进 行定性或定量的评定过程。 15.水量平衡:根据物质不灭/质量守恒定理,地球上的任何地区在任意时段内,收入的水量和支出 的水量之差等于该地区在该时段内的蓄水变化量。 16.湿润度:是降水量与同期无降水时的最大可能蒸发量之比。 17.蒸散度:是实际可能蒸发量与同期有效降水量之比。 18.河川基流量:又称地下径流量,是指河川径流量中由地下水渗透补给河水的部分。 19.地下水的持水性:在重力作用下,岩石依靠分子引力和毛细力在其空隙中能保持一定水量的性能。 20.潜水蒸发系数:是潜水蒸发量与水面蒸发量的比值。 21.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是指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在统筹考虑河道内生态环境用水并估算下游用水 的基础上,通过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措施,可供河道外生活、生产、生态用水的一次性最大水量。 22.导水系数:水力坡度等于1时,通过整个含水层厚度M上的单宽流量,表示含水层导水能力的大小,在数值上等于渗透系数(K)与含水层厚度(M)的乘积,即T=KM。 23.给水度:是指饱和岩土在重力作用下自由排出的重力水的体积和该饱和岩土体积的比值。 24.允许开采量:指具有现实意义的地下水资源,通过技术经济合理的取水构筑物,在整个开采期内 出水量不会减少,动水位不超过设计要求,水质和水温变化在允许范围内,不影响已建水源地正常 开采,不发生危害性环境地质现象等前提下,单位时间内从含水系统或取水地段中能够取得的水量。 25.降雨入渗系数:是降水入渗补给地下水量与降水量的比值。 26.干旱指数:是反映气候干旱程度的指标,通常定义为年蒸发能力和年降水量的比值。 27.贮水系数:面积为一个单位、厚度为含水层全厚度M的含水层柱体中,当水头改变一个单位时弹 性释放或贮存的水量。 28.地下水的透水性:指岩石允许水流通过的能力。 29.稳定入渗率:也称最小入渗率,指在充分降水条件下一定地段的一定土壤经较长时间的下渗后, 入渗率接近于某一稳定的常数。 30.降水量:指一定时间段内降落在某一面积上的总水量。 31.蒸发力:又称潜在蒸发量,在充分供水的条件下,某一蒸发面的蒸发量,即同一气象条件下可能 达到的最大蒸发率 1.简述土壤蒸发的物理机制。 答:土壤蒸发是指土壤孔隙中的水分离开土壤表面向大气逸散的现象,根据土壤供水条件差别

北京市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的地质问题_蔡向民

第6卷 第6期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V o.l6 2010年12月 Chinese Journal o fU nderground Space and Eng i neering D ec.2010 北京市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的地质问题* 蔡向民,何 静,白凌燕,刘 鸿 (北京市地质调查研究院,北京 102206) 摘 要:地下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活动是在地质体中进行的,因此地质体的性质和结构、地下水的赋存状态等地质条件对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有重要影响。北京平原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的地质问题主要有地下水的赋存状态、地下水位的变化、地面沉降、活动断裂、隐伏岩溶塌陷、地下有害气体等等。这些问题对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可能产生不利影响。如果应对措施不当可能造成重大损失。因此在编制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时应注意对地质条件的研究。这对防范风险,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 关键词:地下空间资源规划;地质条件;影响 中图分类号:P6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836(2010)06-1105-07 The G eol ogy Proble m i n Develop m ent and U tili zati on Progra mm i ng of Underground Space Resources in B eiji ng C aiX iang m in,H e Jing,B ai Lingyan,Liu H ong (B eij i ng Institute of Geolog ical Survey,Beij i ng102206,China) Abstract:T he deve lop m ent and u tilization of unde rground space resources i s carr i ed out i n the geo l og ical body, so it is i n fluenced by the nature and structure of t he geo log i ca l body and t he state o f ground w ater stor i ng.The g eo log- i ca l prob l ems of deve l op m en t and utili za ti on o f underg round space resources i n Be iji ng are state of storing o f g round w- ater,the chang i ng o f ground w ater l eve,l ground subsi dence,active fau lt,covered ka rst collapse and the underground nox i ous gas.These issues m ay have adverse i m pact on the deve l op m ent and exp l o itation o f underg round space.A n i m proper counter m easure m i ght lead to heavy losses.T he re f o re,the geo l og ical conditi on shou l d be considered as one of t he i m portant factors when underg round space p lann i ng is for m ulated.It i s of great i m po rtance to w ard o ff r i sks, protect env iron m ent and achieve susta i nable deve l op m ent. K eyword s:unde rground space resources prog ra mm i ng;geo l og ical condition;effec t 1 引 言 土地资源是稀缺资源。随着北京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土地资源越显珍贵。和世界发达国家许多大城市一样,向地下拓展发展空间是一条必然之路。地下空间作为一种自然资源同样具有稀缺性、不可再生性和开发利用的不可逆性。目前北京市地下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正呈现快速发展的局面。地下人防工程和重要市政管线已密如蛛网。CBD、中关村等区域地下设施已形成规模。北京中心城区轨道交通网络到2020年规划长度将达到700.6km[1]。 从地质学角度看,地下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活动是在地质体中进行的,因此地质体的性质对开发利用活动有制约作用。同样,开发利用活动一定会造成地质环境的改变。不科学的开发利用还会对 *收稿日期:2010-06-21(修改稿) 作者简介:蔡向民(1957-),男,浙江松阳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城市地质调查工作。 E-m a i:l cxm5706@sohu.co m

第五章地下水资源

第五章地下水资源计算 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区域水资源分析计算中,查清地下水资源的数量、质量及时空分布特点,掌握地下水资源的循环补给规律,了解地下水与地表水之间的转化关系,不仅能为农业生产、水利规划提供科学根据,而且也能为城市规划、工业布局及国防建设等提供可靠的依据。 区域地下水资源分析计算的对象一般指浅层地下水,评价的重点是水量。多数地区以分析矿化度不大于2g/L的淡水资源为主,有些地区对矿化度2~5g/L的微咸水及大于5g/L的咸水也进行计算与评价。 地下水资源计算的基本方法主要有四大储量法、地下水动力学法、数理统计法及水均衡法等。水均衡法建立在地下水各补给项、各排泄项和地下含水层蓄变量等区域水平衡分析的基础上,是平原区地下水资源常用的计算方法,本章将主要介绍这种方法。 第一节概述 一、地下水的垂直分布 地面以下水分在垂直剖面上的分布可以按照岩石空隙中含水的相对比例,以地下水面为界,划分为两个带:饱和带和包气带。在包气带,岩石的空隙空间一部分被水所占据,还有一部分为空气所占据。在大多数情况下,饱和带的上部界限,或者是饱和水面,或者覆盖着不透水层,其下部界限则为下伏透水层,如粘土层。 包气带(充气带)从地下水面向上延伸至地面。它通常可进一步划分为3个带:土壤水带、中间带和毛细管带。土壤水带的水分形式主要有结合水、毛细水和一些过路性质的重力水。中间带的水为气态水、结合水和毛细水。毛细管带内的水分含量随着距潜水面高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少,在毛细管带中,压力小于大气压力,水可以发生水平流动及垂直流动。 饱和带岩石的所有空隙空间均为水所充满,有重力水,也有结合水。重力水是开发利用的主要对象。 图5.1 地面以下水的分布

全国地下水资源与环境学术研讨会学术报告总结

全国地下水资源与环境学术研讨会学术 报告总结 全国地下水资源与环境学术研讨会于 南省海口市召开。会议得到了全国广大水文 地质工作者的积极响应与 支持,与会代表262人,是近年来水工环地质领域规模最大的一次学 术性会议。会议进行了广泛的学术交流,讨论热烈,学术气氛浓厚。 它既是广大水文地质工作者近十年来在水文地质和环境地质领域取得 成果的一次大检阅,也是为明年在我国召开的第 34届国际水文地质大 会的一次预演。 一、会议规模宏大,论文内容丰富,具有里程碑意义 大会共收到论文全文和摘要 275篇:其中关于区域地下水资源评 价及特征分析的44篇;地热资源分布和勘探开发的 14篇;模型研究 的9篇;地面沉降、地面塌陷的 9篇;同位素研究的4篇;矿区水文 地质勘查研究的4篇;技术方法方面的 3篇,其它均为专题论述和探 讨的文章。大会特邀学术报告 4篇,大会学术报告8篇,分组学术报 告57篇。这些成果都是近十年来在各个领域探索实践的结晶, 会议论 文既有理论研究,也有应用研究,大量的是应用方面的勘查研究。历 史上类似的学术会议1987年在杭州开过一次,1996年在北京召开的 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2000年在巴西里约召开的第 31届国际地质大 会、2004年在意大利召开的第 32届国际地质大会,都不同程度地反 映过我国水文地质的勘查研究成果。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多为中小型的 和专题的会议,2004年先后召开过海岸带地质环境与城市发展 (天津)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 (二OO 五年十二月七段永侯 海口 2005年12月6?10日在海

会议、鄂尔多斯盆地地下水勘查与可持续利用(西安)会议。所以说, 这次会议及明年将召开的第34 届国际水文地质大会具有里程碑意义。 二、新一轮水资源评价结果集中反映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水文地质工作的重大成果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科学认识和掌握水资源的特征和分布规律,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战略的基础。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障城乡居民生活,支持经济社会发展和维持生态平衡,建设小康社会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在地表水资源相对贫乏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地下水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根据2000?2002年新一轮地下水资源评价结果,全国地下淡水天然资源量多年平均为8837亿m,约占全国水资源量的1/3,地下淡水可开采资源量多年平均为3527亿m。地下水供水份额约占全 国供水量的18?19%,这一点和美国有点相似,美国地下淡水占全部淡水的22%,但它提供了62%的饮用水,大约50%的美国人口和97%的农村人口以地下水供水作为其主要的饮用水源。当我国1995年完成了全国范围的1 : 2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700多个县市的区域水文地质调查、130 多万平方公里的农田供水水文地质勘查、数千个城镇和工矿供水水源地勘查及50 多年的地下水动态长期监测之后,水文地质工作如何部署,是摆在我国水文地质工作者面前的重大战略问题。经过广泛的调查研究和论证,在全国范围内选择了北方11 个平原和盆地、西南岩溶石山地区、四川盆地红层地区进行区域水资源评价和合理开发利用,同时启动了严重缺水地区抗旱打井示范工作,以解决群众饮水的燃眉之急。这次学术研讨会全面反映了近几年取得的显着成效,这说明我们的工作方向是正确的,工作部署是合理的,是贯彻“两个更加”和“以人为本,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具体实践。 三、大会特邀报告和大会学术报告,集中反映了当前我国水文地质的发展水平和趋势 袁道先先生的《中国岩溶动力系统与碳循环》是与国际接轨的项目,是IGCP 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驱动岩溶形成、调节大气温室气体、缓解环境酸化、驱动元素迁移、影响生命、形成有用矿产和纪录环境变化的岩溶动力系统功能划分,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践意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地学部王广才教授介绍了“十一五”水工环地质优先资助领域,为我们申报立项指出了方向。按照国土资源大调查“十一五”规划纲要的要求,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部水文地质处文冬光处长介绍了近期地质大调

(完整word版)地下水水资源论证报告成稿

目录 第一章综合说明 (1) 1.1编制目的及项目来源 (1) 1.2评估论证范围及编制依据 (1) 1.3建设项目供水特征 (2) 1.4拟开发水源取水地点及取水特征 (3) 1.5工作等级及水平年确定 (3) 1.6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3) 第二章基础成果 (5) 2.1自然地理及行政区划 (5) 2.2社会经济情况 (5) 2.3水文气象要素 (6) 2.4论证区水资源情况 (7) 2.5水利工程现状及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 (7) 第三章供水水源水文地质条件 (9) 3.1区域地质 (9) 3.1.1 区域地层 (9) 3.1.2 岩浆岩 (9) 3.1.3 区域构造 (10) 3.2论证区水文地质条件 (10) 3.2.1 地貌 (10) 3.2.2 地层岩性 (10) 3.2.3 地质构造 (11) 3.2.4 水文地质条件 (11) 3.3取水工程特征 (13) 3.3.1 水源井结构 (14) 3.3.2 水源井地质结构 (14)

3.3.3 水文地质特征 (16) 3.3.4 水温 (16) 3.3.5 水质特征 (17) 第四章水资源论证 (18) 4.1取用水合理性分析 (18) 4.1.1 取用水合理性分析 (18) 4.1.2用水合理性分析 (19) 4.1.3 节水潜力与节水措施分析 (19) 4.1.4 建设项目的合理取用水量 (19) 4.2水资源论证 (20) 4.2.1 依据资料和方法 (20) 4.2.2 需水量预测 (21) 4.2.3 水资源供需平衡 (23) 4.3水源井供水量分析 (24) 4.4水资源质量评价 (24) 第五章取水影响因素分析 (25) 5.1水源工程对区域内水资源环境影响 (25) 5.2海水倒灌因素影响 (25) 5.3对第三者用水业户的水源影响 (26) 5.4其它地质因素影响 (26) 第六章退水影响分析 (27) 6.1退水系统组成 (27) 6.2退水处理方案和达标情况 (27) 6.3退水对水功能区和第三者影响 (28) 第七章水资源保护 (29) 7.1工程措施 (29) 7.2非工程措施 (29)

地下水资源评价

地下水资源评价 地下水水量评价:是对地下水源地或某一地区、某个含水层的补给量、储存量,允许开采量进行计算的基础上,对所用计算方法的适宜性、水文地质参数的可靠性、资源计算结果精度、开采资源保证程度所做出的全面评价。水资源调查评价工作,就是要回答一个地区或流域有多少水量(包括地表水、地下水的地区分布、时间变化、质量标准、可靠程度)。同时还要研究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多少水量(各种用水的现状,近期和远景预测),以及供需平衡存在的问题。 地下水资源评价方法: 用于确定地下水资源数量的方法很多,这里主要介绍一下4种评价方法:开采—试验法、补给疏干法、水文分析法、开采强度法。 1、开采—试验法 在地下水的非补给期(或枯水期)按接近取水工程设计的开采条件进行较长时间的抽水试验,然后根据抽水量、水位降深动态或开采条件下的水量均衡方程求解出水源地枯季补给量,并以此量作为水源地的允许开采量。 1、1适用条件 在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地区,如果一时很难查清补给条件而又急需做出评价是,则可打勘探开采孔,并按开采条件(开采降深和开采量)进行抽水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可以直接评价开采量,这种评价方法,对潜水或承压水,对新水源地或旧水源地扩建都能适用。对于含水性不均匀的岩溶地区最为常用。主要适用于中小型水源地。该方法的缺点是不能做区域性的水资源评价。 1、2计算方法 完全按开采条件抽水,最好从旱季开始,延续一至数月,从抽水到恢复水位进行全面贯彻,结果可能出现两种情形: (1)稳定状态:在长期抽水过程中,如果水位达到设计降深并趋于稳定状态,抽水量大于或等于需水量;抽停后,水位又能较快恢复到原始水位。则说明抽水量小于开采条件下的补给量,按需水量开采是有补给保证的,这时,实际的抽水量就是要求的开采量。 (2)非稳定状态:如果水位达到设计降深并不稳定,继续下降;停抽后,虽然水位有所恢复,但始终达不到原始水位,测说明抽水量已经超过开采条件下的补给量,按需水量开采是没有保证的,这时,可按下列方法评价开采量:

城市地下空间资源评估与开发利用规划.doc

城市地下空间资源评估与开发利用规划-txt 免费下载|在线阅读|全集|电子书 关键字:开发,利用,规划,评估,资源,地下,空间,城市, 更新.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页码:399页 ·出版日期:2009年05月 ·ISBN:7112105234 ·条形码:9787112105236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城市地下空间资源评估与开发利用规划》是对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在理论与方法上的较全面概括与阐述。全书有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为城市地下空间资源的评估,为中国城市地下空间的资源化利用、保护和控制提供了理论支撑,提出了资源条件分析的基本思路和框架;第二部分为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提出了地下空间规划的指导思想、规划内容和规划方法等。

《城市地下空间资源评估与开发利用规划》可供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地下空间规划与设计,以及建筑设计等专业人员和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借鉴参考。 目录 序 前言 第一部分城市地下空间资源评估原理与应用 第1章地下空间资源评估概论 第2章自然条件评估要素 第3章社会经济条件评估要素 第4章已有建(构)筑物条件评估要素 第5章地下空间资源评估指标体系 第6章地下空间资源评估数学模型 第7章评估指标体系参数和评估标准 第8章评估技术模型与作业平台系统 第9章城市地下空间资源评估原理在实践中的应用 第二部分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 第10章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导论 第11章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现状调查与地下空间资源规划适用性分析 第12章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的发展目标与发展规模 第13童城市空间结构与地下空间总体布局 第14章城市中心地区地下空间规划 第15童城市广场、绿地地下空间规划 第16章城市历史文化保护区地下空间规划

松嫩平原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问题调查评价重要进展(精)

松嫩平原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问题调查评价重要进展 (2003-2005年 一、项目基本情况 松嫩平原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问题调查评价项目是2003年由中国地质调查局下达,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吉林省地质调查院、黑龙江地质调查院、吉林大学共同承担的一项基础性区域水文地质调查工作。其中,吉林地调院和黑龙江地调院承担各省区的调查任务,吉林大学承担地下水数值模拟与齐齐哈尔地区地下水水质评及预警系统研究。项目周期为三年(2003-2005。工作区为松嫩盆地,总面积18.7万平方公里。 总体目标任务: 进一步查明松嫩平原地下水系统的空间分布与结构;重点查明第四系含水层系统近20年来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变化特征及其演化趋势;开展与地下水有关的环境地质问题的调查评价;建立地下水系统数值模拟模型和重点地区水质评价预警模型,对地下水资源与调蓄能力进行评价;开展第三系大安组含水层地下水形成条件及开发利用前景调查;建立松嫩平原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问题空间数据库;提出地下水可持续利用与地质环境保护方案;为地下水资源宏观管理和决策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为全国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问题综合评价提供基础资料。 二、工作进展与完成的工作量 按照计划项目设计书的安排,按年度划分为三个阶段,将黑龙江、吉林两省工作区按年度划分为三个工作区,每年完成一块。在每年的工作区内确立重点工作内容和重点工作地段,当年完成本年度的野外调查和室内资料汇总、整理和综合研究工作,并完成资料录入建库工作。 目前野外调查工作已全部结束,成果编制和文字编写工作正紧张有序地进行。 (一野外工作

野外工作自2003年6月开始,截止2005年10月中旬,吉林省地质调查院和黑龙江省地质调查院承担的野外调查任务全部结束,并于10月20日至11月7日通过了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组织的野外验收,质量均评为优秀。三年主要开展了地下水开采现状及其环境 地质问题调查,水文地质钻探和物探,地下水样品采集,地下水动态长期监测,地下水位统测等工作。三年完成的主要实物工作量有:重点区1:25万水文地质调查4.5万km2;水文地质钻探进尺3689.6m;物探电测深点1244点;采取各类水质分析样品2676组,其中同位素样270组;土样716件;开展全区丰、枯水期水位统测4期,共测得地下水位8991点次。 (二综合研究工作 由于松嫩平原野外调查工作至2005年10月中旬野外工作才结束,随后进行了资料初步整理,通过了地调院和大区所的检查验收,全区的资料整理与综合研究工作自2005年11份才真正的开展起来。 1.资料收集情况 (1工作区内的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资料收集比较齐全。 (2收集了2003年社会经济发展资料,但对90年代、80年代和70年代的社会经济资料尚未收集。 (3水文气象资料还有一部分没有收集到,黑龙江部分缺的较多。 (4水利部门和环保部门的资料收集的不多。 2.专题研究 三年来开展了白城扇形地地下水调节能力研究、尼尔基水库建设对地质环境影响研究、松辽分水岭的形成对水资源分布的影响研究及松嫩平原地下水有机污染现状初步调查。

地下水评价与管理 全球化的机遇和挑战

地下水评价与管理:全球化的机遇和挑战 Karen G. Villholth 魏国强译;冯翠娥、李烨校译 在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内,人类对淡水资源的需求量将增加,淡水资源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达到了空前的高度,无计划用水和水资源衰竭带来了一系列 问题,在发展中国家尤其如此,这就需要加大工作力度,以解决水资源的不平 衡问题。但是,在发展中国家,政府对此很少干涉。在这些国家和国际机构中, 缺乏对地下水资源及其管理方面的知识、意识和理解。本文重点介绍了水资源 问题比较突出地区的联系和发展趋势,例如水污染、城市化及地下水管理中的 社会经济因素等。全球化为促进必要知识的获得及其应用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应该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发展。这样做的益处包括:理念和方法的集中增长; 知识的共享;地区交互式网络的形成。国际发展与研究机构居于很有利的位置, 他们可以促进全球化的进程,应当与“当地”任务联合进行,例如局域网建设、 野外调查、能力建设及倡议活动。 一、概述 地下水的分布特点、规模及其自然特性在全球范围内变化很大,因此在不同的地区,地下水对人类和自然界的重要性也就不尽相同。如果将全球看作一个整体,在不同的气候带、在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地下水在为人类活动供水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Shah 2004)。 世界水评估计划(WWAP)在世界水资源发展报告中指出:“1950-1975年间在很多工业化国家,及1970~1990年间在发展中国家的很多地区,地下水开采规模迅速扩大。要系统地统计开采量和用水量是不可能的,据估计,全球地下水所提供的水量占当前饮用水的50%,占工业用水的40%,占灌溉用水的20%。地下水的社会意义不能单纯用开采量来衡量。与地表水相比,地下水带来的经济效益更大,这是因为地下水开采比较方便、安全程度较高、而且水质较好,几乎不需要处理”(UN/WWAP2003)。地下水约占全球用水量的四分之一(Shah 2004)。 印度在发展中国家中是个特例,它的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15%,但养活这些人的水资源量和土地面积分别只占全球总量的6%和2.5%(Zektser and Everett 2004)。在农村地

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开发潜力的多层次灰色评价

第37卷第8期2009年8月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TONG J I UNIVERSI TY (NATURAL SCIENCE )Vol.37No.8 Aug.2009 文章编号:02532374X (2009)0821122206DOI :10.3969/j.issn.02532374x.2009.08.026 收稿日期:2008-4-14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资助项目(40435013) 作者简介:汪 侠(1974—),女,讲师,理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规划、旅游规划等.E 2mail :wangxia128@https://www.360docs.net/doc/b95491490.html, 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开发潜力的多层次灰色评价 汪 侠,黄贤金,甄 峰,钟太洋 (南京大学地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93) 摘要:针对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开发潜力评价信息的不完备性和不确切性,运用多层次灰色评价方法,构建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开发潜力评价指标体系.以南京鼓楼区五个主要街道为例,对其地下空间资源开发潜力进行多层次灰色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开发潜力的多层次灰色评价方法所需样本少,有助于解决评价过程中出现的信息不完备和不确切问题,能够为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开发潜力评价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提供有益的思路. 关键词:地下空间资源;开发潜力;多层次灰色方法中图分类号:TU 91  文献标识码:A Eval ua tion on Develop ment Potential of U r ba n U nder grou nd Sp ace Res ou rce : Multi 2level Grey App roach WANG Xia ,HUANG Xia nji n ,ZHEN Feng ,ZHONG Taiya ng (School of Geographic and Oceanographic Sciences , Nanjing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3,China ) Abs t r act :The evaluation information of development potential of urban underground space resource is not complete and exact entirely.The multi 2level grey app roach is employed to develop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development potential of urban underground space resource.A case study is made of the five main blocks in Gulou dist rict of Nanjing.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multi 2level grey evaluation on the development potential of urban underground space resource does n ’t require a large sample ,but offers an effective reference for the scientific and normative evaluation on the development potential of urban underground space resource.Key wor ds : underground space resource ; development potential ;multi 2level grey app roach 20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土地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如何扩大城 市空间容量、提高城市的集约利用程度,引起越来越多的学者和规划人员的关注.城市地下空间作为城市空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合理开发可有效缓解城市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等问题,有助于城市可持续发展.综观当今世界,很多国家对城市地下空间资源的利用已达到相当的水平和规模,向地下要土地、要空间已成为城市历史发展的必然和世界性的趋势[1-2]. 城市地下空间是指在城市规划区以内、地表以下,以土体或岩体为主要介质的空间领域[3].从理论上说,其开发几乎是无限的,有专家估计,在30m 深度范围内开发城市总面积1/3左右的地下空间,就相当于城市地面建筑的容积.这说明,开发的潜力巨大.然而,从可行性的角度考虑,会受到地质条件、水文条件、岩土类型、地面空间类型、已有地下设施、施工难度、经济实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且具有一定的不可逆性,已建成的地下空间一般很难甚至无法改造重建.另一方面,从实际情况看,当前对于城市地下空间资源的利用还处于盲目阶段,存在着地下空间资源浪费、不合理布局以及资源开发时序混乱等问题[4].鉴于此,有必要在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前期对其进行开发潜力评价,合理确定需要开发的功能和规模,以此作为城市规划的决策依据,保证开发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靠性. 国内外很多学者从不同视角对地下空间资源的开发质量、容量、效益、价值、需求、适用性、可持续性等进行了研究,但关于开发潜力评价尚无专门的探讨.总体而言,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开发潜力受工程地质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这些影响因素很难全部纳入评价系统,即存在着评价信息不完备的问题.此外,该评价是建立在评价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