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地区江淮十校2019年度高三第二次联考物理试题(解析版)

安徽地区江淮十校2019年度高三第二次联考物理试题(解析版)
安徽地区江淮十校2019年度高三第二次联考物理试题(解析版)

安徽省江淮十校2019届高三第二次联考物理试题

一、选择题

1.关于伽利略的两个斜面实验,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伽利略使用图甲斜面进行实验, 得出力和运动的关系

B. 伽利略使用图乙斜面进行实验,得出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C. 伽利略使用图乙斜面进行实验,得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D. 伽利略使用图甲斜面进行实验,得出自由落体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答案】D

【解析】A、D、伽利略从图甲中将斜面实验的结论外推到斜面倾角90°的情形,从而间接证明了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D正确.

B、C、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图乙中,由于空气阻力和摩擦力的作用,小球在曲面运动能到达的高度,一定会略小于它开始运动时的高度,只有在斜面绝对光滑的理想条件下,小球滚上的高度才与释放的高度相同。所以可以设想,在伽利略斜面实验中,若斜面光滑,并且使斜面变成水平面,则可以使小球沿水平面运动到无穷远处。得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故B,C错误.

故选D.

2.一轻杆一端固定一定质量的小球,另一端以o点为轴可以在竖直面内无摩擦的转动。小球在最高点由静止开始运动,在小球到达地面前的瞬间,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轻杆对小球一直提供拉力

B. 轻杆对小球一直提供推力

C. 在图示实线位置,轻杆对小球可能没有力

D. 轻杆对小球先提供拉力,后提供推力

【答案】C

【解析】小球由静止释放时,杆处于竖直状态时,杆对小球提供支持力,在小球运动到地面前的瞬间,杆处于水平位置,杆小球的拉力充当向心力,故杆对小球先提供支持力再提供拉力,中间某个位置杆对小球作用力为零;故选C.

3.甲、乙两车同时同地出发.在同—平直公路上行驶.其中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乙车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其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乙车追上甲车前两车间的最大距离()

A. 15m

B. 20m

C. 25m

D. 50m

【答案】C

【解析】将x-t图像转化为v-t图像,如图所示:

5s相遇,图象的面积表示位移,而位移相等即面积相等可知2.5s时速度相等;此时相距最远,所以最大距离是阴影面积即25m.故选C.

4.如图所示,质量为80 kg的运动员的两脚各用800 N的水平力蹬着两竖直墙壁匀速下滑,若他从离地10 m高处无初速匀加速下滑2 s可落地,则此过程中他的两脚蹬墙的水平力均应等于(g=10 m/s2)( )

A. 200 N

B. 300 N

C. 400 N

D. 800 N

【答案】C

【解析】匀速下滑时由平衡条件知2×μ×800=800,解得μ=0.5.

又下滑,代入数据解得加速下滑时a=5 m/s2 ②

又800-2μF N=80a ③代入μ=0.5联立得F N=400N .故选C.

5.如图所示,重物M沿竖直杆下滑,并通过一根不可伸长的细绳带动小车沿水平面向右运动。若当滑轮右侧的绳与竖直方向成角,且重物下滑的速率为v时,滑轮左侧的绳与水平方向成角,则小车的速度为( )

A. B. C. D.

【答案】D

【解析】将速度v按运动效果分解如图所示:

则沿绳方向v1=v cos,同理分解小车速度,,因为绳不可伸长,故沿绳方向速度大小相等. ,所以cos,所以;故选D.

6.如图所示,水平路面上有一辆质量为M的汽车,车厢中有一个质量为m的人正用恒力F向前推车厢,在车以加速度a向前减速行驶距离L的过程中,车与人相对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车对人的作用力大小为ma,方向水平向右

B. 车对人的摩擦力可能为零

C. 人对车做的功为一定为FL

D. 车对人做的功为maL

【答案】B

【解析】A、对人进行受力分析,人受重力及车对人的作用力,合力大小为ma,方向水平向右,故车对人的作用力大小应为,方向右上;选项A错误.

B、水平方向对人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如果恰有F=ma,则车对人的摩擦力可能为零,选项B正确.

C、只有车与人的摩擦力为零时,人对车做的功才为FL,选项C错误.

D、人所受的合力为ma,向右,位移L向左,所以车对人做的功为-maL,选项D错误.

故选B.

7.如图所示,O1是一个半径为2R,质量为M的密度均匀球体的球心,现在其内以O2为球心挖去一个半径为R的球,并在O2处放置一个质量为m的质点。若已知质量分布均匀的薄球壳对壳内物体的引力为零,则O1球剩余部分对m的万有引力为( )

A. B. C. D.

【答案】A

【解析】可以将空腔用同密度物质填满,补偿的空腔球对m引力为零。由于质量分布均匀的薄球壳对壳内物体的引力为零,m所受万有引力等效半径为R的球对处于其表面m的引力.易知半径为R的球质量为,则由万有引力定律知道剩余部分对m的万有引力为;故选A.

8.水平白色传送带以速度沿逆时针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一质量为=1kg小石墨块P以速度

从左端滑上传送带,已知P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传送带水平长度为3m,重力加速度取。则()

A. P在传送带上向右运动的最大位移为3m

B. 从P滑上传送带至掉下过程中,P在传送带上留下的黑色痕迹长度为0.5m

C. 从P滑上传送带至掉下过程中,P与传送带之间产生的摩擦热

D. 从P滑上传送带至掉下过程中,电动机多做的功W=6J

【答案】D

【解析】A、小石墨P向右减速阶段:减速加速度为,速度减为零时,向右运动的位移最大,有,A选项错误.

B、小石墨P后回头向左加速直到共速。设经t时间,有1m/s=-5m/s+5m/s2t,得t=1.2s.画出v-t图像,

易知P在传送带上留下的黑色痕迹长度即为阴影面积,即S相对=,选项B错误.

C、P与传送带之间产生的摩擦热,选项C错误.

D、电动机多做的功,选项D正确.

故选D.

9.如图所示,一小滑块在光滑斜面上下滑,斜面在地面上保持静止,小滑块的质量为m,斜面的质量为M,则在小滑块下滑的过程中()

A. 地面给斜面的摩擦力水平向右

B. 地面给斜面的摩擦力水平向左

C. 地面给斜面的支持力小于(m+M)g

D. 地面给斜面的支持力大于(m+M)g

【答案】BC

【解析】小滑块在光滑斜面上下滑,其加速度沿斜面向下,加速度可以分解为水平向左的分量和竖直向下的分量。整体对滑块和斜面分析,系统水平合力向左,地面给斜面向左的摩擦力,系统竖直合力向下,则整体失重,所以地面给斜面的支持力小于.故选项B,C正确,A,D错误.

故选BC.

10.小明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开展探究实验,固定在墙壁上的一个力传感器通过一根水平绳与小木块B 相连,A、B都放在质量可以忽略的长薄板C上,地面可视为光滑。已知A的质量为0.8kg,B的质量为0.4kg ,A、C间与B、C间的动摩擦因数都为0.5,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g=10m/s2 ,

当施加一个力F作用在A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F=1N时,力传感器示数为1N

B. F=3N时,力传感器示数为3N

C. F=4N时,力传感器示数为4N

D. F=5N时,力传感器示数为2N

【答案】AD

【解析】A、对于轻质薄板C,合力一定为零。A、C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4N,B、C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2N.当F=1N时,C与A、B都保持相对静止,由平衡条件知道弹簧秤示数为1N;选项A正确.

B、C、D、当F=3N,拉力超过B、C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发生相对滑动。B、C间的摩擦力为2N,A、C 间摩擦力也是2N,是静摩擦力,从而保持轻质薄板C的合力零。同理分析知道,拉力F超过2N,弹簧示数总是2N,保持轻质薄板C的合力零,A、C不可能发生相对滑动。所以选项B、C错误,D正确.

故选AD.

11.如图所示,两根相同的轻绳一端分别系在竖直杆上的A点与B点。另一端系在质量为m的小球C上。当小球随竖直杆一起以某一角速度匀速转动时,两根绳子都伸直,AC绳与竖直方向夹角为,BC绳水平,重力加速度为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小球的向心加速度可能等于

B. AC绳的拉力一定等于

C. 如果缓慢减小,则也一定同步减小

D. 如果缓慢增加,BC绳一定先断

【答案】ABD

【解析】B、两根绳子都伸直,AC一定有拉力,且,;B选项正确.

A、对小球有,BC绳拉力可以为零,也可以不为零,所以小球的向心加速度一定大于或等于;选项A正确.

C、如果略微减小,减小,可能不变;选项C错误.

D、如果增加,不再变化,增加,BC绳一定先断;故D正确.

故选ABD.

12.如图所示,一定质量的小球(可视为质点)套在固定的竖直光滑椭圆形轨道上,椭圆的左焦点为P,长轴,短轴。原长为L0的轻弹簧一端套在过P点的垂直纸面的光滑水平轴上,另一端与小球连接。若小球逆时针做椭圆运动,在A点时的速度大小为v0,弹簧始终处于弹性限度内,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小球在C点的速度大小为

B. 小球在D点时的动能最大

C. 小球在B、D两点的机械能不相等

D. 小球在A →D →C的过程中机械能先变小后变大

【答案】AB

【解析】A、小球运动过程中小球与弹簧的系统的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和动能相互转化,但三者之和保持不变.因为弹簧原长为L0,半长轴的长为L0,故在A点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形变量等于PO的长度,即.在C点弹簧长度等于+=,故伸长量也等于PO的长度,即。所以在AC两点弹簧的形变量相等,弹簧的弹性势能相等,故在相同高度的AC两点的动能相等,小球在C点的速度大小也为v0;A正确.

B、在D点时重力势能、弹性势能都最小,所以动能最大;B正确.

C、在BD两点时,小球到P点的距离都等于L0,即等于弹簧原长,弹簧弹性势能相同,(一般都视为零),小球的机械能也是相等的,所以C错误.

D、小球在A→D→C的过程中弹簧的弹性势能先变小后变大,故小球的机械能先变大后变小,选项D错误.

故选AB.

二、实验题

13.为了探究质量一定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小明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跨过动滑轮的轻质双线平行于水平桌面。其中M为带滑轮的小车的质量,m为砂和砂桶的总质量(滑轮摩擦及质量不计)。小明改变m的质量,记录了几组数据.

(1)以弹簧示数F0的二倍,即F=2F0为横坐标,以加速度a为纵坐标,画出的a?F图象如图所示,则可能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

(2)根据你选择的图像结果,分析小明实验的疏漏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明改正疏漏之后,重新实验并得到一条如图所示的纸带,已知打点计时器的交流电频率为50Hz. 由该纸带可求得小车的加速度a=_____m/s2.(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答案】(1). C (2). 没有平衡摩擦力(3). 0.88

【解析】(1)、(2)、对小车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所以a-F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由实验装置可知,实验前没有平衡摩擦力,则画出的a-F图象在F轴上有截距,故C正确.故选C. (3)四组位移的时间均为,根据逐差法求得

.

14.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的主要步骤如下:

①调整气垫导轨使之水平;(气垫导轨所在桌面足够高)

②用天平测量滑块(含遮光条)质量并记录为M;

③测量遮光条宽度并记录为d

④测量A、B间的距离L

⑤将滑块放在气垫导轨上,通过轻质细绳与钩码连接,记录钩码总质量为m;

⑥将滑块从A位置释放后,光电计时器测量遮光条通过光电门的时间并记录为.

⑦对测量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实验结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前应先调节气垫导轨水平,方法是:取下砝码,接通气垫导轨装置的电源,调节导轨下面的螺母,若滑块放在气垫导轨上任意位置都能______________,则导轨水平.

(2)利用本实验中需验证的机械能守恒表达式,推导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__________(用以上对应物理量的符号表示);

(3)实验中发现动能增加量总是稍小于重力势能减少量,增加下落高度后,则将

_____________(选填“增加”、“减小”或“不变”).

【答案】(1). 保持静止(2). (3). 增加

【解析】(1)调节气垫导轨水平时,通过调节导轨下面的螺母,使滑块放在导轨上任意位置都能保持静止,则导轨调节水平.

(2)根据钩码和滑块的系统机械能守恒定律有:,滑块通过光电门的速度为,联立可得当地的重力加速度:.

(3)动能增加量总是稍小于重力势能减少量,说明机械能有损失,增加下落高度后,机械能损失更多,则将增加.

三、计算题

15.在粗糙的水平路段AB上有一质量为4×103 kg的越野车,正以5m/s的速度向右匀速运动,越野车前方的水平路段BC较平坦,越野车用12s通过整个ABC路段的v-t图象如图所示,在t=12 s处水平虚线与曲线相切,运动过程中越野车发动机的输出功率保持80 kW不变,假设越野车在两个路段上受到的阻力(含地面摩擦力和空气阻力等)各自有恒定的大小.

(1)求越野车在AB路段上运动时所受的阻力;

(2)求BC路段的长度

【答案】(1)16000N (2)61.25m

【解析】(1)越野车在AB路段时匀速,有F1=f1,P=F1v1,联立解得:f1=16000N

(2)t=12s时越野车处于平衡态,F2=f2,P=F2v2,联立解得:f2=8000N

由动能定理:代入数据得解得x=61.25m

16.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科学家安德烈·海姆和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以表彰他们在石墨烯材料方面的卓越研究。石墨烯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强度最高的材料,它的发现使“太空电梯”缆线的制造成为可能,人类将有望通过“太空电梯”进入太空。如图所示,现假设有一“太空电梯”悬在赤道上空某处,相对地球表面静止,忽略下面缆线的质量。已知地球半径为R,自转周期为T,地球质量为M,万有引力常量为G.试讨论:

(1)太空电梯的距地高度;

(2)若赤道平面内的一颗卫星环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环绕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周期为2T,某一时刻卫星在太空电梯正上方,问至少经过多长时间卫星再次经过太空电梯正上方?

【答案】(1)(2)

【解析】(1)太空电梯在轨运行,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有解得:

(2)太空电梯与卫星环绕方向相反,所以卫星再次运行到太空电梯正上方时,它们与球心的连线扫过的圆心角形成一个周角.

有:得:解得:

圆弧BC轨道固定在水平地面上,O为该圆弧的圆心,距B点h=0.6m 17.如图所示,半径R=1.2m的光滑1

4

的正上方A处有一个可视为质点的质量m=2kg的小物块,小物块由静止开始下落后恰好沿切线进入1

4

弧轨道.此后小物块将沿圆弧轨道下滑,在轨道末端C点紧靠着一质量M=1kg、长度L=4m的木板,木板上表面与圆弧轨道末端的切线相平,小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6,木板下表面与水平地面间动摩擦因数μ2=0.5,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取g =10m/s2。求:

(1)小物块刚到达C点时的速度大小;

(2)小物块刚要到达圆弧轨道末端C点时对轨道的压力;

(3)小物块离木板右端最近距离

【答案】(1)6m/s(2)80N,竖直向下(3)1m

【解析】

【分析】小物块从A处运动到C点的过程中,只有重力做功,机械能守恒.根据机械能守恒,得出小物块滑到C点时的速度大小v C.在C点小物块受到重力和轨道对它的竖直向上的支持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式,可计算出小物块刚要到达圆弧轨道末端C点时轨道对小物块的支持力的大小,再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得出小物块刚要到达圆弧轨道末端C点时对轨道的压力.整个过程根据动能定理求得在木板上滑行的距离. 【详解】(1)小物块从A到C,根据机械能守恒有:mg(R+h)=解得:v C=6m/s

(2)小物块刚要到C点,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 N-mg=解得:F N=80N

由牛顿第三定律,小物块对C点的压力F N′=80N,方向竖直向下.

(3)小物块在木板上滑行过程中,分析木板受力,

上表面的滑动摩擦力,木板与地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有,所以f1

对小物块,由牛顿第二定律有:μ1mg=ma解得a=μ1g=6m/s2

由运动学公式有:代入数据解得

【也可由动能定理求解,,代入数据解得】

所以小物块离木板右端最近距离为S=L-x=4m-3m=1m.

【点睛】该题是一道综合题,综合运用了机械能守恒定律、动能定理、牛顿第二定律以及牛顿第三定律,解决本题的关键熟练这些定理、定律的运用.

18.如图所示,粗糙的水平桌面上放置一个弹簧,左端固定,右端自由伸长到桌边A点。水平桌面右侧有一竖直放置的固定光滑圆弧轨道BNM,MN为其竖直方向的直径,其中。现用一个质量m=1kg可视为质点的小物块放在桌面的右端A点,并施加一个水平向左的外力作用在小物块上,使它缓慢移动,并将弹簧压缩x=0.2m,在这一过程中,所用外力F与压缩量的关系如图所示,然后撤去F释放小物块,让小物块沿桌面运动,小物块飞离平台一段时间后恰好沿切线由B点进入圆弧轨道,并能够到达M 点。滑动摩擦力近似等于最大静摩擦力,g取10m/s2。求:

(1)弹簧压缩过程中存贮的最大弹性势能E P;

(2)小物块由A到B的时间(结果可用分数表示);

(3)圆弧轨道的半径R取值范围。

【答案】(1) E p=1.4J (2)(3)

【解析】(1)由图可知滑动摩擦力f=F0=2.0N

F做的功:由功能关系有E p=W F-f·x=1.4J

(2)撤出F后飞离台面阶段对小物块由动能定理:W弹=E p=1.4J代入数据解得:

小物块做平抛运动到B点

有水平分速度:

竖直分速度:

所以小物块由A到B的时间

(3)B点速度为

从B到M:小物块由动能定理:

在M点:解得:

【语文】安徽省江淮十校2019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试题(解析版)

安徽省江淮十校2019届高三第一次联考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诗歌是表达情感、寄托人生情怀最精妙、最灵动的文体。古典诗歌曾经辉煌于诗国的历史,但现在却失落了曾经至高无上的文体权力。探讨古典诗歌在创作与批评方面的处境与未来走势,为我们曾经引以为傲的这种古典艺术形式找到可 以继续发挥作用的路径,是每一个诗国后人应有的文化责任与历史担当。 现代律诗的创作与批评,存在着“以律绳诗”的单维批评定式。专求格律, 忽略诗歌所要传达的情志内涵,并不十分在意诗歌的意境、韵致或是格调。李东阳《怀麓堂诗话》曾对当时类似的风气进行分析,认为“泥古诗之成声”和在平 仄字句方面“摹仿而不敢失”的做派,会导致“无以发人之性情”的结果。任何 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都需要根据新的时代特性和实践期许及时进行创变。“若无新变,不能代雄。”只有灵活、开放地审视格律要求,不斤斤于格律的形上法则,才能创作出更符合当下人们精神和情感品位的古典诗歌。明代中期的诗风也表现得较为迂执。对此,何景明曾希冀用清通简易的方式予以调适。在《与李空 同论诗书》中,何景明把那种规行矩步的作诗方式称为“稍离旧本,便自杌陧, 如小儿倚物能行,独趋颠仆”。他不否认作诗应遵循古人矩镬,但认为应“泯其 拟议之迹,以成神圣之功”,关键是要写出真的自己。而我们今天的律诗创作, 却是一种以格律为宗旨和评判法则的单维批评模式,甚至是唯一的评价矩镬,或者可以叫作一种公式化的思维定式和批评行为。这种批评思维和批评逻辑实际上比概念化批评更缺乏艺术精神。 范晔在《狱中与诸甥侄书》中说:“常谓情志所托,故当以意为主,以文传意。以意为主,则其旨必见;以文传意,则其词不流;然后抽其芬芳,振其金石耳。”“以意为主”便是诗歌创作的核心要领。吕本中在《夏均父集序》中指出,“学诗当识活法”,而“活法”,是“规矩备具而能出于规矩之外,变化不测而

【校级联考】安徽省江淮十校2019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英语试题(原卷版)

江淮十校2019届高三第二次联考 英语试题 2018. 11 命审单位:宣城中学命审人:林琚徐淑贞 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 做题时先将答案标在试卷上,录音内容结束后,你将有两分钟的时间将试卷上的答案转涂到答题卡上。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 Where are the speakers? A. At an airport. B.At a bus stop. C.At a railway station. 2.What time is it now? A.8:45. B.8:15. C.7:45. 3. What does the man dislike about his new job? A. The salary. B.The working hours. C.The location of the company. 4.What will the woman do? A. Buy a new Apple Watch. B. Change for a new Apple Watch. C. Have the Apple Watch repaired. 5. What are the speakers mainly talking about? A.A TV program. B.Some dancers. C.A dance competition. 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7题。

安徽省江淮十校2019届高三第一次联考 理科数学 含答案

江淮十校2019届高三第一次联考 数学(理科) 第1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集合M=,N=,则 A.M∪N =R B.M∪N= {x|-2≤x <3) C.M∩N= {x|-2≤x <3) D.M∩N={x|-l≤x <3) 2.已知复数(a∈R,/为虚数单位),若名是纯虚数,则a的值为( ) A.+l B.0或1 C.-1 D.0 3.已知等差数列{a n}满足a1+a3 +a5=12,a10 +a11+a12= 24,则{an}的前13项的和为( ) A.12 B.36 C.78 D.156 4.非直角三角形ABC的三内角A,B,C的所对的边分别为a,b,c,则”a

A.l B.2 C.3 D.4 8.已知函数(x)= sin2x -2cos2x,将f(x)的图象上的所有点的横坐标缩短为原来的,纵坐标不变,再把所得图象向上平移1个单位长度,得到函数g(x)的图象,若g(x1)·g(x2)=-4,则|x1-x2|的值可能为( ) A.B.C. D. π 9.已知抛物线x2 =4y的焦点为F,过点P(2,1)作抛物线的切线交y轴于点M,若点M关于直线y=x 的对称点为N,则S△FPN的面积为( ) A.2 B.1 C. D. 10.已知函数f(x)=x3 -x的零点构成集合P,若xi∈P(i∈N})(x l,x2,x3,x4可以相等),则满足条件“x12 +x22 +x32 +x42≤4”的数组(x l,x2,x3,x4)的个数为( ) A.92 B.81 C.64 D.63 11.七巧板是我们祖先的一项创造,被誉为“东方魔板”,它是由五块等 腰直角三角形(两块全等的小三角形、一块中三角形和两块全等的大三角 形)、一块正方形和一块平行四边形组成的.如图是一个用七巧板拼成的 正方形,在此正方形中任取一点,则此点取自阴影部分的概率是( ) A.B.C.D. 12.已知函数f(x),存在x l,x2,…,x m,满足,则当n 最大时,实数m的取值范围为( )

安徽省江淮十校2020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安徽省江淮十校2020届高三第一次联考 语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中国历史语境中,什么是“天下”?人们多倾向于从政治层面为其定性,如邢义田所言:“天下观是指人们对这个世界政治秩序的概念。” 但是,当中国人以美学视野规划他的生存境域时,天下不仅是空间性的,也是时间性的。时间为人的世界经验植入了运动和过程,它的价值则在于为主观经验建构的天下秩序增添了变量,使其由井然有序的状态,变化为活泼生动的状态。 中国传统天下观念从河洛中原出发,相关时间观念的形成也必然受这一区域的土壤以及气候和物候条件影响。在传统农业社会,中国人对时间的认识起于对土地生命特质的体认。这是一种农业时间,即“农时”或“农历”,与农业生产有关的自然物候乃至天象变化成为时间的标识。同时,这种时间观念起于河洛中原,然后不断向外扩大它的描述疆域,直至成为一种与中国人的天下观齐平的概念。这种时间观念之所以是审美的,一个根本原因是它并非来自自然界先天的给予,而是来自人后天的感性经验。更具体地讲,在传统中国,时间不过是处于世界一隅的黄河中游的乡土经验,居住在这里的人们虽然因自认为居于天下中心而赋予它普遍价值,但它毕竟受到了特定生产方式和地理区域的限定,是人基于区域性经验的主观建构。它得以成立的美学理由要远远大于科学的理由。 在传统中国,时间的审美化是天下观念审美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使被“天下”一词规划的世界呈现出活态化的审美特征。 首先,在这一地带,中国早期农事活动对土地生命特质的发现,为中国人的自然审美提供了一个奠基形式。以此为基点,从大地上的植被到天空的飞鸟,再到遥远天际的斗转星移,形成了一个连续性的时空放大模式。在这一界域之内,既潜隐于泥土又四散洋溢的自然生命感,使人栖息的世界成为一个气韵生动、大化流行的审美世界。 其次,自然生命总是在运动中表现为过程,并通过大地上的花开花落、草木枯荣使时间获得感性表征,这种自然性的时间运动被中国人规划为四季、十二月、二十四节气等,从而为人的农事活动建立规律。中国农事的规律也是审美的规律,中国最早的历法就是农事诗,两者均体现出时间进程、自然审美体验与农事乃至政治实践相协调的特点。后世的“四季歌”、文学的伤春悲秋主题、绘画的“四条屏”等,均是这种时间模式的艺术延伸形式。 最后,在这种审美化的自然经验中,时间被空间化,空间也被时间化,从而使天下体系成为时空协调的审美体系。根据现有文献,中国人的四季感知至少自《吕氏春秋?十二纪》始,已被纳入到了“中央—四方”的空间架构之内。其中,东方因与春天关联而气候宜人、关乎理想;南方因与夏天相联而炽热、富于浓情;西方因与秋天关联而消极、充满肃杀;北方则因为与寒冬关联而代表一种否定的精神。据此,由时空交会生成的世界就成为人的情感和价值取向的符码,所谓四季、节令之变则通过与空间方位的配置,将世界带入到一种节奏化、韵律化的动态和谐之中。 (摘编自刘成纪《论中国美学的天下体系》)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美学的角度看,传统的“天下”体系是兼具时间性和空间性的审美体系。 B.中国古人的时间观念,依托于对土地气候物候和天象变化等的过程性经验。 C.河洛中原的人们居于天下中心,他们基于乡土经验的的时间观念有普适性。

安徽江淮十校2019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

安徽江淮十校2019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 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如何以普遍的规范来协调个体之利与整体之利?这一问题在传统文化中便展开为义利之辨。 辨析义利,是儒家的重要特点,而儒家对义利关系的看法,又对中国传统价值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根据儒家的观点,义作为当然之则,本身便有至上的性质:“君子义以为上。”这里确认的首先是义的内在价值。后来的宋明理学进一步通过义与天理的沟通,时义的内在价值作了论证:“义者,天理之所宜。”“理”具有普遍必然的品格,义所以具有至上性,即在于它体现了“理”的要求。 义一旦被赋于内在价值,便同时成为评判行为的主要准则。如果行为本身合乎义,则即使它不能达到实际的功效,也同样可以具有善的价值,所谓“惟义所在”,便表明了这一点。事实上,儒家往往将义(当然之则)理解为一种无条件的道德命令,并把履行道德规范(行义)本身当作行为的目的。这种看法带有明显的抽象道义论的性质。不过,“义以为上”的观念在培养崇高的道德节操等方面,也有不可否认的意义。中国历史上,“惟义所在”的律令,往往具体化为“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道德追求,并出现了不少舍生取义的志士仁人。就此而言,道义的原则确实可以给人以正面的价值导向。 肯定“义”的内在价值,当然并不意味着完全否定“利”在社会生活中的意义。事实上,儒家并不绝对弃绝功利。孔子到卫国,并非仅仅关心那里的道德风尚如何,相反,倒是开口便盛赞该地人口众多。当他的学生问他“既庶矣,又何加焉”时,孔子明确回答:“富之。“庶”(人口众多)和“富”在广义上均属于利的范畴。按儒家之见,利并不是一种绝对的恶,从社会范围来看是如此,就个人而言也是这样。“富而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即使圣人,也不能完全不讲利:“圣人于利,不能全不较论。”不过,利固然不可一概排斥,但利的追求始终必须处于义的制约之下。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儒家一再强调要“见利思义”,如果不合乎义,则虽有利亦不足取:“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相对于义,利始终处于从属的地位。 一般来说,利首先与个人或特殊集团相联系,而个人(或特殊集团)之利往往并不彼此一致,因此,如果片面地以利作为行为的唯一准则,就不可避免地将导致社会成员在利益关系上的冲突,“若切于好利,蔽于自私,求自益以报人,则人亦与之力争,故莫肯益之,而有击夺之者矣”,与利不同,“义”超越了个人的特殊利益,具有普遍性的品格,唯其如此.故能对特殊的利益关系起某种调节作用。历史地看,儒家突出“义”的普遍制约,反对唯利是求,这对于避免利益冲突的激化,维护社会的稳定,确实具有积极意义。 然而,“以义制利”的要求与“义以为上”的观念相结合,往往又导致了对功利意识的过度压抑。功利意识的过分压抑,则常常容易弱化社会的激活力量。从这方面看,儒家以道义原则抑制功利原则,又明显地有负面的导向作用。

江淮十校2019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

江淮十校2019届高三第三次联考 语文 2019.4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从普遍意义看,劳动是创造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必要手段,既是人的生存生活之本,也是社会不断进步的根本动力。马克思提出的“劳动创造了人”成为大众常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学会生存”成为国际共识。劳动教育成为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从实践中学习和运用社会积累的生产生活知识技能,着重培养自食其力的本领、尊重劳动人民的情感和劳动创造的精神。 显然,劳动教育是培养青少年运用知识技能获得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教育实践,可以培养青少年尊重劳动、劳动人民和劳动成果的意识,培养为自我服务的技能以及认真、负责、创造性地对待劳动的态度,培养合作劳动和独立劳动的能力。劳动教育要帮助青少年正确评价劳动的意义和价值,了解社会百业分工和个人职业倾向,明白劳动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任何职业都有意义,都很光荣。 在这个意义上说,劳动教育属于一种高级的社会实践,是了解与服务社会不可缺少的教育活动,是强国富民的大事。而一般意义上的知识学习、科学实验、研学旅行和社会实践等,主要解决认识深化、知行统一问题;单纯的职业技术教育侧重技能培养,都不属于劳动教育的范畴。 劳动是生活的第一需要,各国都非常重视青少年学生劳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在社会主义国家,劳动教育被赋予特殊的含义,就是把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作为实现马克思主义体脑结合、全面发展教育理念的有效途径,就是把劳动教育作为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的重要内容。 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全面贯通,在劳动教育中发现五育、渗透五育、落实五育,在五育中认识劳育、把握劳育、实现劳育。我们一方面要看到劳动教育的独特价值,它关系到青少年劳动素养的培养,这是其他四有无法替代的;另一方面要看到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价值,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的树德、增智、健体、育美作用。一方面要看到劳动教育的内容价值,生活劳动着重解决个人自理问题,生产劳动侧重解决物质财富创造问题,服务劳动侧重解决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另一方面要看到劳动教育的载体价值,五育并

江淮十校2019届高三地理第一次联考试题(含解析)

亲爱的同学:这份试卷将再次记录你的自信、沉着、智慧和收获,我们一直投给你信任的目光…… 江淮十校2019届高三第一次联考 地理 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44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近年来,前往珠穆朗玛峰探险旅行宿营的游客日益增多。下图为珠穆朗玛峰附近的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影响珠穆朗玛峰南北两坡雪线高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 A. 气温 B. 降水 C. 坡度 D. 人类活动 2. 影响图中登山路线选择的主要因素是 ( ) A. 地形坡度 B. 风力大小 C. 氧气含量 D. 冰雪厚度 【答案】1. B 2. A 【解析】 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根据雪线海拔高度,珠穆朗玛峰南坡的雪线海拔较低。南坡气温高,等高线较密集,说明坡度陡,雪线应较高。图示登山线路经过地区等高线较稀疏,说明坡度

较缓,登山难度较小。 【1题详解】 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根据雪线海拔高度,珠穆朗玛峰南坡的雪线海拔较低,影响南北两坡雪线高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降水,南坡是迎风坡,降水多,B对。南坡气温高,等高线较密集,说明坡度陡,雪线应较高,A、C错。人类活动不是影响雪线高度的主要因素,D错。【2题详解】 图示登山线路经过地区等高线较稀疏,说明坡度较缓,登山难度较小。影响图中登山路线选择的主要因素是地形坡度,A对。图示信息不能表示风力大小,B错。海拔相同,氧气含量相似,C错。山脊处积雪厚度小,山谷中冰雪厚度较大,不是主要因素,D错。 2017年11月15日,滁新高速安徽颍上段发生多点多车追尾,部分车辆起火,70多辆车不同程度受损。事故原因为早上突发团雾天气,能见度低于百米。团雾指的是受局部地区微气候环境影响,形成的小范围浓雾,尤其在高速公路上,非常容易影响驾驶人视线,图2为昆明至贵阳高速公路某路段团雾发生时拍摄的照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推测该路段团雾多发的季节是 ( ) A. 春夏 B. 夏秋 C. 秋冬 D. 冬春 4. 下列关于该路段团雾多发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水平气压梯度小,风力小②水汽充足 ③晴天的夜晚地面辐射强、大气逆辐射弱,昼夜温差小 ④汽车尾气中排放的微粒多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3. C 4. B 【解析】 【3题详解】 雾是空气中水汽凝结形成的小水滴,需要具有水汽充足、降温、静风等条件。团雾指的是受

安徽省江淮十校2019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江淮十校2019届高三第一次联考 历史 一、选择题(本题共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封建”一词在中国古代意谓“封土建国”“封爵建藩”。项羽封建六国贵族,结果自取灭亡;刘邦封建同姓子弟,引发七国之乱;西晋封建司马氏宗室,导致八王之乱;朱元璋封建二十余子,酿成靖难之役。这反映了 A. 封建导致政权衰亡 B. 宗室拱卫专制王权 C. 血缘政治影响深远 D. 封建体制日趋完善 2.下表是有关孔子诞辰的记载,据此可以得出较为合理的推论是 A. 《公羊传》成书最早,故说法最可信 B. 《史记》记载最详细,故说法最可信 C. 海昏侯墓葬文物是地下最新发现,故说法最可信 D. “纸上之材料”应与“地下之新材料”相互印证 3.秦朝时,在地方设置的乡、里、亭的官吏不由皇帝或官府任命,但却规定,要由地方推择当地的富庶人家的适龄人员充当。从这一规定可以看出,秦朝 A. 地主绅士是其基层治理的基础 B. 各级官吏均出自富有之家 C. 轻视地方的行政管理 D. 沿袭先秦的行政管理

载则达到几十倍至上百倍,而同时期的欧洲收获量只有播种量的二、三倍,最多不过六倍。形成如此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当时我国 A. 以家庭为基本生产单位 B. 以精耕细作的模式经营农业 C. 曲辕犁的使用提高了耕作效率 D. 用焦炭冶铁提高了农具质量 5.在唐朝,“凡遇军国大事,皆由政事堂商议决定,经皇帝同意后颁行。即使皇帝诏敕的诏令,也须经政事堂议决副署方为合法。”材料说明“政事堂”的出现 A. 迎合了强化皇权的需要 B. 破坏了原有的决策程序 C. 提升了中书省法定地位 D. 反映了相权集中并扩大的趋势 6.下图为唐宋时期政府钱币与实物收入数量统计图。其变化趋势说明 A. 政府收入因动乱明显减少 B.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逐渐完成 C. 该时期商品经济快速发展 D. 自然经济趋于解体边缘 7.中国古代的朝会制度历史悠久,皇帝上朝与否历来被当做是皇帝是否勤政的标志,与王朝兴衰治乱关系密切。但多位皇帝不上朝的明朝却延续了276年,寿命仅次于唐朝。这主要得益于 A. 政府运行机制日益完善 B. 皇权专制空前加强 C. “无为而治”治国模式有效 D. 宋明理学迅猛发展

安徽省江淮十校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安徽省江淮十校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中国历史语境中,什么是“天下”?人们多倾向于从政治层面为其定性,如邢义田所言:“天下观是指人们对这个世界政治秩序的概念。”但是,当中国人以美学视野规划他的生存境域时,天下不仅是空间性的,也是时间性的。时间为人的世界经验植入了运动和过程,它的价值则在于为主观经验建构的天下秩序增添了变量,使其由井然有序的状态,变化为活泼生动的状态。 中国传统天下观念从河洛中原出发,相关时间观念的形成也必然受这一区域的土壤以及气候和物候条件影响。在传统农业社会,中国人对时间的认识起于对土地生命特质的体认。这是一种农业时间,即“农时”或“农历”,与农业生产有关的自然物候乃至天象变化成为时间的标识。同时,这种时间观念起于河洛中原,然后不断向外扩大它的描述疆域,直至成为一种与中国人的天下观齐平的概念。这种时间观念之所以是审美的,一个根本原因是它并非来自自然界先天的给予,而是来自人后天的感性经验。更具体地讲,在传统中国,时间不过是处于世界一隅的

黄河中游的乡土经验,居住在这里的人们虽然因自认为居于天下中心而赋予它普遍价值,但它毕竟受到了特定生产方式和地理区域的限定,是人基于区域性经验的主观建构。它得以成立的美学理由要远远大于科学的理由。 在传统中国,时间的审美化是天下观念审美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使被“天下” 一词规划的世界呈现出活态化的审美特征。 首先,在这一地带,中国早期农事活动对土地生命特质的发现,为中国人的自然审美提供了一个奠基形式。以此为基点,从大地上的植被到天空的飞鸟,再到遥远天际的斗转星移,形成了一个连续性的时空放大模式。在这一界域之内,既潜隐于泥土又四散洋溢的自然生命感,使人栖息的世界成为一个气韵生动、大化流行的审美世界。 其次,自然生命总是在运动中表现为过程,并通过大地上的花开花落、草木枯荣使时间获得感性表征,这种自然性的时间运动被中国人规划为四季、十二月、二十四节气等,从而为人的农事活动建立规律。中国农事的规律也是审美的规律,中国最早的历法就是农事诗,两者均体现出时间进程、自然审美体验与农事乃至政治实践相协调的特点。后世的“四季歌”、文学的伤春悲秋主题、绘画的“四条屏”等,均是这种时间模式的艺术延伸形式。 最后,在这种审美化的自然经验中,时间被空间化,空间也被时间化,从而使天下体系成为时空协调的审美体系。根据现有文献,中国人的四季感知至少自《吕氏春秋?十二纪》始,已被纳入到了“中央—四方”的空间架构之内。其中,东方因与春天关联而气候宜人、关乎理想;南方因与夏天相联而炽热、富于浓情;西方因与秋天关联而消极、充满肃杀;北方则因为与寒冬关联而代表一种否定的精神。据此,由时空交会生成的世界就成为人的情感和价值取向的符码,所谓四季、

安徽地区江淮十校2019年度高三第二次联考物理试题(解析版)

安徽省江淮十校2019届高三第二次联考物理试题 一、选择题 1.关于伽利略的两个斜面实验,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伽利略使用图甲斜面进行实验, 得出力和运动的关系 B. 伽利略使用图乙斜面进行实验,得出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C. 伽利略使用图乙斜面进行实验,得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D. 伽利略使用图甲斜面进行实验,得出自由落体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答案】D 【解析】A、D、伽利略从图甲中将斜面实验的结论外推到斜面倾角90°的情形,从而间接证明了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D正确. B、C、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图乙中,由于空气阻力和摩擦力的作用,小球在曲面运动能到达的高度,一定会略小于它开始运动时的高度,只有在斜面绝对光滑的理想条件下,小球滚上的高度才与释放的高度相同。所以可以设想,在伽利略斜面实验中,若斜面光滑,并且使斜面变成水平面,则可以使小球沿水平面运动到无穷远处。得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故B,C错误. 故选D. 2.一轻杆一端固定一定质量的小球,另一端以o点为轴可以在竖直面内无摩擦的转动。小球在最高点由静止开始运动,在小球到达地面前的瞬间,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轻杆对小球一直提供拉力 B. 轻杆对小球一直提供推力 C. 在图示实线位置,轻杆对小球可能没有力 D. 轻杆对小球先提供拉力,后提供推力 【答案】C 【解析】小球由静止释放时,杆处于竖直状态时,杆对小球提供支持力,在小球运动到地面前的瞬间,杆处于水平位置,杆小球的拉力充当向心力,故杆对小球先提供支持力再提供拉力,中间某个位置杆对小球作用力为零;故选C. 3.甲、乙两车同时同地出发.在同—平直公路上行驶.其中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乙车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其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乙车追上甲车前两车间的最大距离() A. 15m B. 20m C. 25m D. 50m 【答案】C 【解析】将x-t图像转化为v-t图像,如图所示:

江淮十校联考2019年高三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9年“江淮十校”联考 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请将答案答在答题纸上。 第Ⅰ卷(阅读题共66分)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李白杜甫一生从政时间并不长,但被朝廷和地方藩府征聘任用却不止一次,断断续续分布于他们一生好几个时期。两人生活经历受此左右,成为一个起伏不定的过程。考察政治对于两位大诗人思想创作的正面推动和影响,有助于认识中国古代诗歌创作与政治的关系。 ②中国诗歌的传统是“言志”。魏晋以后有“缘情”说出现,但士大夫仍一致认为情必须是高尚的情。因而缘情在很大程度上只能看作言志的补充,即所言之志必须是情感的真实流露。情志合一,它的最高层次必然与政治相通。这样,对中国诗歌而言,政治之渗入与否,跟诗歌是否达到高层次常相联系。就诗人而言,古代诗人注定是在封建政治格局下生活,因而经常由封建政治赋予他们以理想与热情,构成他们与时代与社会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诗歌所呈现的气象、风貌,也都与他们的政治介入有关。当士大夫自觉地承担起某种社会责任的时候,他的精神往往也相应地崇高起来。中国古代诗人可以不是政治家,但对政治必须有一种向心力,必须在政治方面有必要的体验和适度的介入。 ③政治本身当然应该有它的积极内容。诗人当然也应该有良好的主观条件,鄙吝的人无论政治给他以怎样的拨动,也不可能有伟大的创作。但问题在于人的情志不可能恒定在一种状态下没有变化,即使是有高尚志趣的人,也不免会有松懈的时候。同样是杜甫,他可以高唱“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也可以低吟“浅把涓涓酒,深凭送此生”。在不同时期,心情和志趣显然是有变化的。李杜一生追求,经历了漫长的历程。在长途中就像一辆运行的机车,需要有动力补充。如何使李杜的用世之心,在关键时刻得到维系和加强,始终不倦地追求,执着地面对现实,仍然需要靠政治的强大摄动力,这在李杜的后期生活中表现得很明显。 ④从诗人与社会的横向联系看,封建社会毕竟与资本主义社会不同。在中国封建时代尤其是它的前期,士大夫如果不卷入政治,一般就只有归向山林田园。穷乡僻壤的封闭,小生产者的狭窄天地,对他们的视野与情感,构成严重的限制和束缚,使他们与外部疏离,难得从时代生活中汲取创作的动力。甚至连诗歌创作,在死水一样的生活中也会变成多余。所以中国古代诗人如果真正回归农村,杜门不出,创作上多数总是归于沉寂。有人对李杜离开朝廷后仍与各方面官员交游有微辞,似乎毕竟未能免俗,其实这种交游正是与外界保持联系的重要途径。否则就只有陷入闭目塞听、彻底缄默的境地。总之,如李杜之所作,笔力雄壮,气象浑厚,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丰富的社会内容、深刻的人生体验,乃至达到堪称通乎天地万物、包含古今的程度,它是绝不可能指望产生于一般的甚至封闭的环境之中。其酝酿和创作,非有一种巨大的政治背景,并连同诗人自身都被适当地卷入不可。 (选自余恕诚《唐诗风貌》,有删改)1.下列关于中国诗歌传统中情、志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言志是中国诗歌的传统,时间上要早于魏晋以后出现的“缘情”说。 B.缘情很大程度上是对言志的补充,所言之志必须是情感的真实流露。 C.情、志在士大夫看来,前者是诗人的自觉,后者则由封建政治赋予。

江淮十校2019年届高三第一次联考

2019 届高三第一次联考江淮十校学化分)48第I卷(选择题共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故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出自晋朝傅玄的《傅鹑觚集·太子少傅箴》,这里的“朱”指的是朱砂, ( )古代常用的一种红色颜料,也是古人“炼丹”的原料,有毒,它的主要成分是 D.CuO A. HgS B.CuO C.Fe322 ( ).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科研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2.“血液透析”利用的是渗析的原理 A混用主要成分HCl)”消毒液(主要成分84NaClO)不可以与“洁厕灵”( B.“.高纯度的二氧化硅广泛用于制作光导纤维 C.熬制中药后的“箅渣取液”操作实际上相当于实验室里的萃取 D ( )N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3.设A0.4NSi-O键数为.6.0 g二氧化硅含有的 A A2N与足量的水反应转移电子数目为1 mol Na B.O A22--2NClO 粒子数之和为通入水中,HClO、Cl、 C.将1 mol Cl A20. 1N数目为溶液中含有的H+.0.1 mol/L的HNO D A34.《本草蒙筌》有关明矾[KAl(SO).l2HO]的记载如下:“禁便泻,塞齿疼,洗脱肛涩肠,敷脓疮收242 ( )水。”下列有关明矾的说法正确的是.明矾的水溶液呈中性,所以不可以用于清洗铁锈 A++2--可与明矾溶液大量共存MnO、CO、、 B.NaNH434.“敷脓疮收水”是因为明矾可让疮水聚沉结痂 C- AlO+2H溶液发生的反应:Ba(OH) D.向明矾水溶液中滴加过量的Al+4OH222 ( ).下3+ -O= 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且存在因果关系的是5 ( )6.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工业上可以用钢制容器运输浓硫酸,因为钢制容器遇浓硫酸可以钝化 A.实验室用排饱和食盐水法收集氯气,此种做法与勒夏特列原理无关 B.工业上合成氨时需要加入催化剂,因为催化剂可以提高氨的产率 C气体无论怎么改进也无法做喷泉实验.实验室用氨气做喷泉实验,而C02 D7.味精的主要成分中含有W、X、Y、Z、T五种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其中W和T分别是短周期半径最小和最大的主族原子,X、Y、Z 同周期相邻,且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目之和为15,则下列说 ( )法错误的是分子中既含极性共价键又含非极性共价键,X2W4XW、可形成工业上用途极为广泛的化合物X2W4 A.原子半径和单原子离子半径均为前者大于后者、Z B.Y X

安徽省江淮十校2019届高三物理第一次联考 物理

安徽省江淮十校2019届高三第一次联考 物理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题4分,共48分。其中1-8题为单选,9-12题为多选,不选或错选得0分,选不全得2分。) 1.1.自然界中的电荷只有两种,把它们分别命名为正电荷和负电荷的科学家是( ) A. 密立根 B. 富兰克林 C. 库仑 D. 法拉第 【答案】B 【解析】 自然界的电荷只有两种,把它命名为正电荷和负电荷的科学家是富兰克林,故选A. 2.2.如图所示,斜面处在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中,一带负电的物体在斜面上处于静止状态,则下列关于斜面对物体的作用力说法正确的是( ) A. 可能竖直向上 B. 可能垂直斜面向上 C. 可能沿斜面向上 D. 可能沿斜面向下 【答案】B 【解析】 【详解】物块受到向下的重力和水平向左的电场力,因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则斜面对物体的作用力的方向应该在重力和电场力夹角的反向延长线方向,不可能竖直向上,也不可能沿斜面向上,也不可能沿斜面向下,有可能垂直斜面向上,故选B. 3.3.如图所示,两等量同种正点电荷固定在真空中,在它们连线的中垂线上有A、B两点,O为连线中点,C为连线上一点,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B点场强一定大于A点场强 B. B点电势一定低于A点电势 C. 若把一正电荷从A沿直线移到C,电势能增加 D. 若一负电荷仅在电场力下从C沿直线运动到O,加速度将变大 【答案】C 【解析】 【详解】因在两点荷中垂线上,O点的场强为零,在无穷远处场强也为零,可知从O点到无穷远,场强先增加后减小,则B点场强不一定大于A点场强,选项A错误;离两点荷越近的位置电势越高,可知B点电势一定高于A点电势,选项B错误;C点的电势高于A点,则若把一正电荷从A沿直线移到C,电势能增加,选项C正确;O点场强为零,若一负电荷仅在电场力下从C沿直线运动到O,电场力减小,加速度将变小,选项D错误;故选C. 【点睛】此题关键是搞清等量同种电荷的电场分布情况,尤其是两点荷连线中垂线上的场强和电势分布,知道正电荷在高电势点的电势能较大. 4.4.某同学在操场练习投篮,设某次投篮篮球最后正好垂直击中篮板,击中点到篮球脱手点高度大约为0.45 m,同学离篮板的水平距离约为3m,忽略空气阻力的影响(g取10 m/ s2).则球出手时的速度大约为( ) A. 14. 21 m/s B. 6.25 m/s C. 8.16 m/s D. 10. 44 m/s 【答案】D 【解析】 【详解】因篮球最后正好垂直击中篮板,则研究逆过程为平抛运动,根据平抛运动的规律可得:=v0t,h=gt2可得t=0.3s,,则球出手时的速度大约为 ,故选D.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巧用逆向思维,知道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上的运动规律,结合运动学公式灵活求解. 5.5.理论研究表明地球上的物体速度达到第二宇宙速度11.2 m/s时,物体就能脱离地球,又知第二宇宙速度是第一宇宙速度的倍。现有某探测器完成了对某未知星球的探测任务悬停在该星球表面。通过探测到的数据得到该星球的有关参量:(1)其密度基本与地球密度一致。(2)其半径约为地球半径

江淮十校2019届高中三年级第一次联考

江淮十校2019届高三第一次联考 化学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故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出自晋朝傅玄的《傅鹑觚集·太子少傅箴》,这里的“朱”指的是朱砂,古代常用的一种红色颜料,也是古人“炼丹”的原料,有毒,它的主要成分是 ( ) A. HgS B.Cu2O C.Fe2O3 D.Cu 2.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科研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 A.“血液透析”利用的是渗析的原理 B.“84”消毒液(主要成分NaClO)不可以与“洁厕灵”(主要成分HCl)混用 C.高纯度的二氧化硅广泛用于制作光导纤维 D.熬制中药后的“箅渣取液”操作实际上相当于实验室里的萃取 3.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6.0 g二氧化硅含有的Si-O键数为0.4N A B.1 mol Na2O2与足量的水反应转移电子数目为2N A C.将1 mol Cl2通入水中,HClO、Cl-、ClO -粒子数之和为2N A D.0.1 mol/L的HNO3溶液中含有的H+数目为0. 1N A 4.《本草蒙筌》有关明矾[KAl(SO4)2.l2H2O]的记载如下:“禁便泻,塞齿疼,洗脱肛涩肠,敷脓疮收水。”下列有关明矾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明矾的水溶液呈中性,所以不可以用于清洗铁锈 B.Na+、NH4+、CO32-、MnO4-可与明矾溶液大量共存 C.“敷脓疮收水”是因为明矾可让疮水聚沉结痂 D.向明矾水溶液中滴加过量的Ba(OH)2溶液发生的反应:Al3+ +4OH-= AlO2- +2H2O 5.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且存在因果关系的是 ( )

安徽省江淮十校2020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含答案

安徽省江淮十校2020届高三第一次联考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中国历史语境中,什么是“天下”?人们多倾向于从政治层面为其定性,如邢义田所言:“天下观是指人们对这个世界政治秩序的概念。”但是,当中国人以美学视野规划他的生存境域时,天下不仅是空间性的,也是时间性的。时间为人的世界经验植入了运动和过程,它的价值则在于为主观经验建构的天下秩序增添了变量,使其由井然有序的状态,变化为活泼生动的状态。 中国传统天下观念从河洛中原出发,相关时间观念的形成也必然受这一区域的土壤以及气候和物候条件影响。在传统农业社会,中国人对时间的认识起于对土地生命特质的体认。这是一种农业时间,即“农时”或“农历”,与农业生产有关的自然物候乃至天象变化成为时间的标识。同时,这种时间观念起于河洛中原,然后不断向外扩大它的描述疆域,直至成为一种与中国人的天下观齐平的概念。这种时间观念之所以是审美的,一个根本原因是它并非来自自然界先天的给予,而是来自人后天的感性经验。更具体地讲,在传统中国,时间不过是处于世界一隅的黄河中游的乡土经验,居住在这里的人们虽然因自认为居于天下中心而赋予它普遍价值,但它毕竟受到了特定生产方式和地理区域的限定,是人基于区域性经验的主观建构。它得以成立的美学理由要远远大于科学的理由。 在传统中国,时间的审美化是天下观念审美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使被“天下”一词规划的世界呈现出活态化的审美特征。 首先,在这一地带,中国早期农事活动对土地生命特质的发现,为中国人的自然审美提供了一个奠基形式。以此为基点,从大地上的植被到天空的飞鸟,再到遥远天际的斗转星移,形成了一个连续性的时空放大模式。在这一界域之内,既潜隐于泥土又四散洋溢的自然生命感,使人栖息的世界成为一个气韵生动、大化流行的审美世界。 其次,自然生命总是在运动中表现为过程,并通过大地上的花开花落、草木枯荣使时间获得感性表征,这种自然性的时间运动被中国人规划为四季、十二月、二十四节气等,从而为人的农事活动建立规律。中国农事的规律也是审美的规律,中国最早的历法就是农事诗,两者均体现出时间进程、自然审美体验与农事乃至政治实践相协调的特点。后世的“四季歌”、文学的伤春悲秋主题、绘画的“四条屏”等,均是这种时间模式的艺术延伸形式。 最后,在这种审美化的自然经验中,时间被空间化,空间也被时间化,从而使天下体系成为时空协调的审美体系。根据现有文献,中国人的四季感知至少自《吕氏春秋?十二纪》始,已被纳入到了“中央—四方”的空间架构之内。其中,东方因与春天关联而气候宜人、关乎理想;南方因与夏天相联而炽热、富于浓情;西方因与秋天关联而消极、充满肃杀;北方则因为与寒冬关联而代表一种否定的精神。据此,由时空交会生成的世界就成为人的情感和价值取向的符码,所谓四季、节令之变则通过与空间方位的配置,将世界带入到一种节奏化、韵律化的动态和谐之中。 (摘编自刘成纪《论中国美学的天下体系》)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美学的角度看,传统的“天下”体系是兼具时间性和空间性的审美体系。 B.中国古人的时间观念,依托于对土地气候物候和天象变化等的过程性经验。 C.河洛中原的人们居于天下中心,他们基于乡土经验的的时间观念有普适性。 D.时间进程、农事活动、自然审美体验在中国最早的历法中,是协调一致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首先提出问题,然后否定对天下概念的政治层面的定性,接着展开论证。 B.第二段分析了两个问题:中国传统时间观念形成以及它具有审美特征的原因。 C.第四段到第六段从三个方面对第三段的观点进行论证,逻辑清晰,层次分明。 D.文章引用的文学、绘画、历史典籍方面的例证,增强了说服力,支撑了观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研究中国人时间意识与天下观念的关系,要考虑中国早期农耕文明对其时间观念的影响。 B.中国传统的时间观念,是从中原出发对世界的想象性建构,没有科学性,只有审美价值。

安徽省“江淮十校”2019届八月联考试卷 语文

安徽省“江淮十校”2019届八月联考试卷 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请将答案答在答题纸上。 第Ⅰ卷(阅读题共66分)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对于哲学来说,“自知无知”乃智慧之母。两千多年前,西方哲人苏格拉底就说到:自知自己的无知,乃是智慧的开端。中国先哲孔子也说“知之为如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同样强调“自如无知”作为智慧源头的重大意义。“自知无如”作为哲学智慧的开端,包含着如下两层最为重要的意蕴。第一,它给哲学的功能划定了一个明确的界限,或者说为哲学颁布了一个“禁令”:哲学是人以人的眼光对凡与世界的一种追问和探索,而不能僭越为以神的目光来确立世界的终极原理,关于人与世界的终极原理的答案,超出了人的认识能力因而是哲学不可能提供的,它属于‘神学’而非“哲学’。自觉避免扮演先知或上帝的角色,这应成为哲学和哲学家基本的“自律”。第二,哲学不仅禁止自我僭越,而且把审查和批判一切“全知全觉”的先知或神的僭越作为自己的重要工作方式和使命。苏格拉底在雅典街头和市井中与“聪明人”的对话和辩难给哲学确立了典范:通过这种对话与辩唯,他使一切自诩拥有真理的人陷入了自相矛盾,迫使其承认自己的无知,在这种怀疑、审查和否定的哲学反思批判活动中,任何把“有限之知”膨胀为“无限之知”的倾向都特显现其有限性,暴露其可疑性和内在困境。 ②但是,在哲学的发展十中,上述本应作为智慧开端的对“无知”的自觉却恰恰最先被遗忘了。哲学变得趟来越自负和自大,它不但不再承认“无知”是人的本性和哲学智慧之母,而且把“无如”视为人最大的耻辱并因此把哲学的使命定位于一劳永逸地摆脱和消灭无知。这最集中地体现在哲学对于“第一哲学”的追求上。 ③哲学对于“第一哲学”的追求,表达着两层不断递进的野心:第一,它要成为统率一切具体学科和具体知识的超级学科;第二,它还要求成为统率一切哲学问题和哲学领域的基础和支点,也即是说,它不仅要成为“科学之科学”,还求成为“哲学之哲学”,不仅要求拥有对“知识”,还要求拥有对“思想”的最高立法权。很清楚,“第一哲学”的抱负和理想完全背弃了“无知是智慧之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