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

第五节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
第五节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

第五节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

一、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说出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及范围。

2.了解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3.运用资料,了解黄土高原综合治理的主要措施及成效。

4.运用资料,说明黄土高原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二、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包括“自然地理概况”、“传统生活方式的转变”、“区域发展与生活质量提升”3部分内容,知识结构如下:

本节所对应的课标内容主要是“以某区域为例,说明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生活方式是一个内容广泛的概念,它包括人们的衣、食、住、行、劳动工作、休息娱乐、社会交往、待人接物等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价值观、道德观、审美观,以及与这些方式相关的方面。可以理解为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与社会条件下,各个民族、阶级和社会群体的生活模式。生活质量又称为生存质量或生命质量,是全面评价生活优劣的概念。生活质量有别于生活水平,生活水平回答的是为满足物质、文化生活需要而消费的产品和劳务的多与少,生活质量回答的是生活得“好不好”。生活质量以生活水平为基础,但其内涵具有更大的复杂性和广泛性,它更侧重于对人的精神文化等高级需求满足程度和环境状况的评价。

一个区域的发展主要指该区域内产业结构变化、城市发展、经济文化水平的变化等。区域发展的每个阶段,都会对当地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带来比较大的影响。这种影响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是学生认识区域的一个重要方面。

本节以黄土高原为案例,来阐释本条“标准”的要求。黄土高原煤炭、油气等资源丰富,为区域开发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是,由于自然和人文原因,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水土流失严重。针对水土流失

的状况,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综合治理措施,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探索出许多环境整治和生态重建的成功经验,生态环境有了显著改善。在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的同时,黄土高原地区积极开发当地的优势资源,建设成为了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积极推进城市化建设和经济开发,经济社会发展迅速。

千百年来,黄土高原独特的自然环境和过去相对稳定的社会经济及文化特征,深刻影响到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造就了特有的传统地域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黄土高原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这给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带来了深刻的影响,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升。

按照“标准”的设计思路,在“自然地理概况”这部分内容中,教材安排了2个自然段的正文内容,第1自然段介绍了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强调了黄土高原黄土分布的范围及厚度,为后面阐述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和独特的黄土地貌做好铺垫;第2自然段没有面面俱到地介绍黄土高原的气候、河流等自然地理特征,扼要讲述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及黄土地貌类型。为配合正文内容,教材安排了“黄土高原在中国的位置”、“黄土高原地形分布”2幅地图和“黄土高原的塬、梁、峁”1则“阅读”材料。“阅读”材料是正文内容的延伸和拓展,引导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独特的地貌类型。为引导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的主要生态问题——水土流失,理解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地形、土壤、气候、植被等)和人为原因(不合理的人类行为破坏植被),教材P.100安排了一组相关“活动”。

在“传统生活方式的转变”这部分内容中,教材正文首先扼要介绍了黄土高原居民传统生活方式形成的整体原因,然后从食(主食——小麦和杂粮,佐食——咸菜和辣椒)、居(传统民居——窑洞)、行(马车、驴车)3个方面介绍了黄土高原居民的传统生活方式,最后介绍了黄土高原人们的人居环境、食物结构、居住方式、出行方式和对外联系等方面的巨大变化。为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黄土高原的传统民居,教材安排了“窑洞”的“阅读”材料。这则“阅读”材料通过传统窑洞与新窑居的对比,可强化学生对黄土高原传统生活方式随着区域发展而发生了巨大变化的理解。为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黄土高原的传统民居、饮食习惯和传统文化,以及它们与自然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教材P.102安排了一组相关“活动”。值得注意的是,这个部分的大多数内容属于文化地理范畴,这些内容增加了文化地理在教材中所占的份额,增强了地理教材的文化气息。

在“区域发展与生活质量提升”这部分内容中,教材安排了2个自然段的正文内容,第1自然段介绍了黄土高原地区治理水土流失的措施及成效;第2自然段介绍了黄土高原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及其对居民生活质量的影响,重点讲述了黄土高原地区能源基地建设和近年来国家加快黄土高原地区经济建设的政策措施,强调了城市化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同步战略对当地人们生活质量带来的影响。为配合正文内容,教材安排了“黄土高原治理前”、“黄土高原治理后”2幅景观照片和“高原绿了,农民富了”1则“阅读”材料,让学生直观感受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改善,了解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变化对当地居民生活质量的影响。为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打坝淤地、生态移民等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措施,理解生态移民对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的积极影响,教材P.104安排了一组相关“活动”。

三、教学提纲

一、自然地理概况

1.位置与范围

2.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

3.水土流失严重

二、传统生活方式的转变

1.传统地域文化

2.现代生活方式

三、区域发展与生活质量提升

1.水土流失的整治,环境质量提高

2.建设能源基地,经济发展水平提高

3.城市化建设加快

四、教学建议

新课导入:

方案①:歌曲导入:播放歌曲《黄土高坡》,引导:歌曲内容涉及的是我国哪一个地区?你了解这个地区吗?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黄土高原。

方案②:图片导入:展示几幅黄土高原的典型景观图片,如沟壑纵横的黄土地貌、窑洞等,引导:这些景观属于我国哪一个地区?(黄土高原)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黄土高原的环境与发展状况。

方案③:直接导入:前面,我们已经了解了4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的环境与发展状况。今天我们以黄土高原为例,了解跨省区域的环境与发展状况。

【自然地理概况】

教学导入:

方案①:直接导入:黄土高原的环境和发展状况与它的自然地理环境密切相关,我们先来了解黄土高原的自然地理概况。

方案②:图片导入:展示黄土高原的黄土地貌景观,引导:从图片中,你能了解到黄土高原的哪些自然地理特征?

教学过程:

课堂活动:展示黄土高原在中国的位置图和黄土高原的范围图,或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图8—64和图8—65,完成下列任务。

(1)说出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特征。

(2)找出长城、秦岭、乌鞘岭、太行山等地理事物,描述黄土高原的范围。

(3)说一说,黄土高原主要包括哪些省级行政区域单位?

归纳:黄土高原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带,北起长城,南至秦岭,西抵乌鞘岭,东到太行山。黄土高原主要包括山西、陕西、甘肃、宁夏等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的一部分。这里是世界最大的黄土沉积区,面积约50万千米2,黄土覆盖厚度大多在100米以上,最大厚度超过200米。

过渡: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的气候特点。

课堂活动:引导学生阅读下列材料,归纳黄土高原的气候特点。

材料1 太原的多年平均气候资料。

月份123456789101112

气温*(℃)-5.5-2 4.212.218.121.823.421.916.510.1 2.5-3.7

降水量(毫米) 3.2 5.213.419.933.355.9102.110751.625.610.7 3.2

材料一:西安的多年平均气候资料。

月份123456789101112气温(℃)-0.1 2.98.114.719.824.826.625.319.913.9 6.9 1.3降水量(毫米) 6.99.628.64360.254.498.670.891.659.923.9 5.8

归纳:黄土高原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气温年较差较大,降水集中,多暴雨。

过渡:黄土高原黄土广布,加上降水集中的气候特征,会形成怎样的地貌特征呢?

课堂活动:展示几幅黄土地貌的图片,引导学生阅读图8—65和P.100“黄土高原的塬、梁、峁”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对照地图上的高度表,说一说,黄土高原的海拔高度有何特征?

(2)对照地形图上的颜色差异和河流流向,描述黄土高原的大致地势特征。

(3)结合教材正文内容,说一说,黄土高原的地表形态有何特征?简要分析其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

归纳:黄土高原黄土结构疏松,裂隙较多,缺乏植被保护,在降水集中的夏季,尤其是暴雨期间,容易遭受侵蚀。长期的流水侵蚀和搬运,黄土高原呈现出如今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形成独特的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等地貌类型。

课堂小结活动:教师展示下表,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表。

自然要素主要特征

地形

气候

河流

植被

土壤

过渡:黄土高原独特的自然特征,使得该地生态十分脆弱,水土流失严重。

课堂活动:引导学生完成P.100“活动”。

(1)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以7—8月最为严重,其产沙量一般占年产沙量的80%以上,且往往又是几场暴雨造成的。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对当地和河流下游地区影响很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黄土高原每年流失大量土壤。引起水土流失的原因,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议一议,黄土高原为什么会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

归纳:黄土高原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地区的主要原因:自然原因——地势较高,起伏较大;降水集中,多暴雨;植被覆盖较差;黄土结构疏松,多裂隙。人为原因——人类不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导致植被破坏。如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不合理开矿等。

课堂活动:展示黄土高原过去人地关系恶性循环示意图,加深学生对黄土高原生态环境问题的人为原因的了解和理解。

【传统生活方式的转变】

教学导入:

方案①:图片导入:展示黄土高原地区居民的传统主食(小麦、小米)、佐食(咸菜、辣椒)、窑洞等生活方式图片和腰鼓、剪纸等传统艺术图片,引导:这些图片表现了黄土高原地区传统生活方式和传统文化艺术特点。

方案②:过渡式导入:刚才我们了解了黄土高原独特的自然环境特征。“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黄土高原独特的自然环境深刻影响到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也造就了特有的传统地域文化。

教学过程:

自学辅导:引导学生阅读正文内容,填写下表。

黄土高原传统生活方式

主食

佐食

民居

交通工具

课堂活动:想一想,黄土高原地区居民为什么过去以小麦和杂粮(小米)为主食?想一想,山西人喜食醋与当地地理环境有何关系?

归纳:黄土高原多旱地,适宜种植小麦和杂粮,因此居民多以小麦和杂粮为主食。以面食为主食,常用醋来调味,有助于消化,饮用水碱性较重,多食些醋,有利于身体的酸碱平衡。

课堂活动:阅读P.101“窑洞”材料,根据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说一说,为什么窑洞是当地人们较适宜的居住选择?

归纳:黄土高原黄土广布而且深厚,黄土具有直立性,便于修建窑洞;黄土高原森林植被较少,建筑材料有限,修建窑洞节省建材;黄土高原气候大陆性强,冬冷夏热,窑洞冬暖夏凉,节省能源。

课堂活动:引导学生完成P.102“活动”2。让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独特的传统文化。

过渡:如今,随着时代发展,黄土高原居民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

自学活动:引导学生阅读P.102正文内容,并填写下表。

黄土高原传统生活方式黄土高原现代生活方式

以小麦和杂粮为主食,咸菜、辣

食物结构

椒为佐食,食物结构简单

民居传统窑洞,居住条件差

交通或通信方式常以马车、驴车作为交通工具,

对内对外联系不便

归纳:现在,黄土高原居民的食物结构日趋丰富,鱼肉蔬菜四季不断;越来越多的居民住进新窑洞,或搬到整洁舒适的高楼房,人居环境也在不断改善;修建了许多铁路和公路,信息网络进入了千家万户,对内对外联系更加便利。

【区域发展与生活质量提升】

教学导入:

方案①:过渡式导入:前面我们了解到黄土高原居民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这种改变与区域发展密切相关。黄土高原区域不断发展,促进了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

方案②:图片导入:展示黄土高原治理前后的图片、能源基地相关图片,引导:从图片中可以看出,黄土高原的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发展,提升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教学过程:

引导:区域发展包括区域的生态环境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我们首先来了解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发展状况。

课堂活动:引导学生读图8—72、8—73,阅读P.103“高原绿了,农民富了”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说一说,黄土高原的生态发展了哪些变化?

(2)想一想,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改善对当地居民的生活有何影响?

归纳: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环境有了显著改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明显提升。

课堂活动:引导学生回顾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原因,根据原因并结合课文,说一说,黄土高原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来治理水土流失的问题?

引导:学生回答后,教师通过语言和板图来说明治理水土流失措施的基本原理,如坡耕地改造水平梯田、打坝淤地等。

课堂活动:引导学生完成P.104“活动”。

归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

(1)宏观措施:①控制人口增加,生态移民;②压缩农业用地,建设基本农田;③扩大林草种植面积,建设防护林;④改善天然草场植被;⑤搞好矿区的土地复垦。

(2)微观措施——小流域综合治理:①工程措施——平整土地;缓坡修筑水平梯田;打坝建库,拦泥蓄水;②生物措施——营造护田林网;封坡育林、育草;农业技术措施——建设林粮间作、果粮间作的生态农业体系,改善灌溉方式,节约用水。

过渡:黄土高原地区经济的发展也是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保证。

课堂活动:阅读课文,说一说,为了发展黄土高原地区的经济,当地采取了哪些措施?

归纳:黄土高原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地发展工农业。利用能源优势,建设了山西煤炭基地、陕北煤炭与油气基地,现已成为国家最重要的能源基地。在条件相对较好、人口密集的区域,实施城市化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同步的战略。西部大开发和一系列的开放开发措施(2009年设立关中—天水经济

重点开发区,2011年设立西安咸阳国家级高新区,2012年设立国家级兰州新区),促进黄土高原地区更进一步发展。

【附1:本节教学中应注意渗透的方法】

1.表格法归纳黄土高原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自然地理要素主要特征

地形高原地形,海拔800~2500米;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表沟壑纵横

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为主;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河流河流众多;含沙量大;径流季节变化大;有结冰期

植被温带落叶阔叶林类型;植被破坏严重,植被覆盖率较低

土壤表面覆盖着很厚的黄土层;黄土结构疏松,裂隙较多

2.图解黄土高原过去人地关系的恶性循环

【附2:本节活动目标及答案提示】

P.100活动:【活动目标】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分析、讨论等形式,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答案提示】1.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主要是指在流水的侵蚀作用下土地资源的破坏和损失。这一过程必须在流水作用下进行,地表(坡面)径流越大,侵蚀力越强。黄土高原的径流量主要来自降雨,降雨强度越大,径流量越大。该地降水集中在7—8月,且多为暴雨,所以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以7—8月最为严重,且往往又是几场暴雨造成的。2.黄土高原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的主要原因:(1)自然原因:地势较高,起伏较大;降水集中,多暴雨;植被覆盖较差;黄土结构疏松,多裂隙。(2)人为原因:人类不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导致植被破坏,如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不合理开矿等。

P.102活动:【活动目标】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分析、展示描述等方式,理解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对当地居民生活和传统地域文化的影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答案提示】1.黄土高原黄土广布、深厚,具有直立性,便于修建窑洞;黄土高原森林较少,建筑材料不足,修建窑洞可以节省建材;黄土高原的气候大陆性强,冬冷夏热,窑洞则冬暖夏凉,可以节省能源等。2.玲玲、贝贝的说法有道理。山西人喜食面,尤其是各种杂粮面食,杂粮面食较难消化,而醋有帮助消化的作用。因黄土碱性较重,导致山西的水土较硬,饮用水碱性较重,而醋呈弱酸性,可以起到软化的作用,有利于身体内的酸碱平衡。此外,当地盛产酿造醋的原料——优质高粱,当地气候也有利于酿造优质醋等。3.略。

P.104活动:【活动目标】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分析、讨论等形式,理解生态建设对当地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运用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

【答案提示】1.在水土流失地区各级沟道中,修建以拦泥淤地为目的的坝体建筑物,其拦泥淤成的地叫坝地。在流域沟道中,用于淤地的坝叫淤地坝。淤地坝中土层深厚,土质良好,土地生产力高;有坝拦蓄水源,抗旱能力强。淤地坝成为黄土高原生产条件最好的土地资源。2.(1)饮用水和生产用水条件改善;粮食产量和其他农产品产量大增,经济收入提高;生活饮食条件改善;教育条件改善;交通和信息条件改善。(2)生态移民通过将生活在恶劣环境条件下的居民搬迁到生存条件更好的地区,一方面可以减轻人类对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的继续破坏,使生态系统得以恢复和重建;二是可以通过异地开发,逐步改善贫困人口的生存状态;三是减小自然保护区的人口压力,使自然景观、自然生态和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

八年级地理黄土高原习题精选人教版

选择题 ——“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 1.黄土高原与南方地区的重要界线是:() A.淮河B.秦岭C.太行山D.大兴安岭 2.关于黄土高原的形成,已得到广泛支持的说法是:()A.冰川B.地震C.风成说D.火山灰堆积 3.黄河中下游含沙量大的重要原因是:() A.注入的支流众多B.降水量大,位于湿润区 C.水流速度快D.流经黄土高原区 4.黄土高原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是:() A.旱涝灾害B.台风C.寒潮D.地震 5.有关黄土高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广人稀B.资源缺乏,特缺煤炭 C.人多地少D.生态建设已步入良性循环 6.“五岳”中位于黄土高原的是:() A.泰山B.衡山C.华山D.嵩山 7.黄土高原上的主要粮食作物是:() A.水稻B.油菜C.甘蔗D.小米 8.黄土高原主要位于黄河的:() A.上游B.中游C.下游D.中下游 9.黄土高原所属的温度带主要是:() A.亚热带B.暖温带C.中温带D.寒温带 10.黄土高原农作物的熟制主要是:() A.一年三熟 B.一年一熟 C.随时播种,四季都有收获 D.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 11.黄土高原的年降水量主要界于:() A.800mm~1600mm B.400mm~800mm C.200mm~400mm

D.200mm以下 12.全国十大旅游景点中位于黄土高原地区的是:() A.秦始皇陵兵马俑B.避暑山庄 C.布达拉宫D.黄山 13.黄土高原主要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 A.西北地区B.北方地区 C.青藏地区D.南方地区 14.黄土高原是目前全国最大的煤炭能源基地,此地产煤的省份是:() A.黑龙江B.安徽 C.河南D.山西 15.为将黄土高原上山西大同的煤运往东南沿海而被誉为“神州第一线”的铁路线是:()A.大秦线B.京包线 C.陇海线D.哈大线 16.下列省份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的有:() A.安徽B.青海C.山西D.陕西 17.下列城市分布在黄土高原的有:() A.太原B.银川C.石家庄D.合肥 18.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有:() A.年降水量大,位于湿润区 B.人类的植树造林活动 C.地表破碎,缺乏植被 D.黄土本身疏松、干燥的特性 19.下列省份中水土流失较严重的有:() A.陕西B.山西C.黑龙江D.西藏自治区 20.被誉为“塞上江南”的两大平原是:() A.华北平原B.东北平原 C.宁夏平原D.河套平原 21.下列事物与黄土高原人民生活相关的有:() A.赛龙舟B.秧歌舞 C.面食为主D.青稞酒 22.黄土高原蕴藏量较为丰富的能源资源有:()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和居民生活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导学案 年级:八年级学科:地理 一、学习目标: 1.能够运用地图了解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和地形地理特征。 2.掌握并认识黄土高原上的生活方式和区域发展。 3.了解黄土高原综合治理的主要措施及成效 二、自学内容:(请同学们认真阅读P99-100页内容,完成下面内容。) 1、范围:黄土高原是世界最大的,大致北起,南至,西抵,东到太行山。 2、地形特征:呈现地表形态、形成了独特的、黄土粱,黄 土峁等地貌特征。 3、生态特征:黄土高原的生态特征十分脆弱,容易导致生态问题,这是因为黄土结构,裂隙较多,缺乏保护。 4、历史上,黄土高原地区长期处于状态,经济发展缓慢,工业也很落后,当地居民的主食是和杂粮。菜肴较为简单,常用和辣椒佐食,是当地的传统民居。人们常用,驴车作为交通工具。 5、人居环境的转变:由于长期的,种草,黄土高原的山变清了,水 变绿了,人居环境得到改善。 6、交通方式的转变,黄土高原上修建了许多和,居住 在黄土高原深处的人们通过电脑和手机上网,与外界保持联系。 7、黄土高原地区现已成为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山西基地、陕北 与基地,在全国皆占据突出地位。 三、学习合作: 课本活动题(略) 四、当堂检测: 一、选择题 1.位于黄土高原的省级行政中心是()

A太原西安兰州 B 太原石家庄银川 C 兰州郑州西安 D 呼和浩特银川西安 2.黄土高原的河流是() A 全部属于黄河水系 B 大部分属于黄河水系 C部分属于长江水系 D大部分属于内流河 3.黄土高原的地势特征是() A 东高西低 B南高北低 C东南高西北低 D西北高东南低 4.黄土高原的各种地貌特征中,有利于农业生产和交通运输的是()A黄土塬 B黄土坡 C黄土峁 D黄土粱 5.黄土高原地区的传统交通工具是() A溜索B雪橇 C船舶 D马车驴车 6.为了保护黄土高原生态,解决当地农村燃料问题应() A 四季均使用沼气做燃料 B大量建立小煤窑 C大量砍伐森林做燃料 D 因地制宜开发太阳能风能沼气 7.整治黄土高原的中心任务是() A 严禁开垦,采伐,放牧活动 B 实行水土保持,生物措施为主,结合工程措施进行治理 C 开辟梯田,发展农业生产 D在沟口打坝淤地,不让水土出沟 8.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 A.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B.植被稀少,地表裸露 C.采矿、修路,过度垦殖 D.黄土土质疏松,易被冲刷 9.下列不是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有效措施的是( ) A.植树种草 B.开荒种地 C.修建梯田 D.修挡土坝 10.关于黄土高原叙述正确的是() A.黄土高原是世界上喀斯特地形分布最广泛的地区 B.黄土高原是世界上黄土分布最广泛的地区 C.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D.黄土高原地形破碎,有许多山间小盆地

初中地理七下《第五节黄土高原》教案

黄土高原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 2、黄土高原上黄土物质的形成原因。 3、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地貌特征。 4、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的自然和人为原因。 (二)能力目标 1、通过阅读地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描述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图的能力。 2、通过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并讨论由此导致的严重的后果,进一步培养训练学生的读图分析及归纳整理能力。 (三)德育目标 通过本节内容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2、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及成因。 (二)教学难点 黄土高原上黄土物质的形成原因。 三、教学方法 读图法、谈话法、讲述法相结合。 四、教具准备 1、有关课本插图和图像资料 2、挂图黄土高原的位置,中国水土流失分布图。 五、安排 二 六、教学过程 第一 教学内容: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唱《黄土高坡》,由黄土、窑洞等引入。 板书:黄土高原 [讲授新课] 一.教师出示挂图黄土高原的位置。首先让学生在图上找出太行山、乌鞘岭、秦岭、长城以及黄河、汾河、渭河、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并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做出简要评价。再让学生在图上填出上述地理事物。然后教师可根据有关资料把黄土高原给学生简单介绍。 二.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 1.看图D把握黄土高原的地形特点

承转过渡:同学们,我们从课本插图D“黄土高原景观与地形图”中可知黄土塬、黄土峁、黄土梁是黄土高原地区典型的地貌,三种不同的类型同时也显示了黄土地区被流水侵蚀的不同程度。并把景观图与地形图连起来。 黄土高原总的地形特点是什么?沟壑纵横。 2.黄土高原的来历 在这片广阔的区域内黄土的厚度一般超过100米。这么厚的黄土到底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别的地方没有?请同学看课本第85页阅读,分组讨论,寻找答案。 关于黄土高原上那么多的黄土是从哪里来的呢?科学家曾经提出过很多假说:有“风成说”“水成说”“风水雨相说”。其中,“风成说”得到广泛的支持,即认为黄土物质是从中亚、蒙古等地的荒漠、戈壁吹过来的。 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情况与原因 首先让学生读图85页活动,讨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1.自然因素主要有地形、降雨、土壤(地面物质组成)、植被等。 ①地形。地面坡度越陡,地表径流流速越快,对地面物质的冲刷侵蚀力就越强。坡面越长,汇集地表径流量越多,冲刷力也越强。 ②降雨。产生水土流失的降雨,一般是强度较大的暴雨,降雨强度超过土壤入渗强度才会产生地表径流,造成对地表的冲刷侵蚀。黄土高原地区降水集中在7、8月份,多暴雨,因此加剧了水土流失。 ③地面物质组成。黄土高原几乎为黄土所覆盖,黄土多为风积物,土体疏松、多孔隙,垂直节理发育,干燥时较坚硬,能保持直立陡壁,遇水侵蚀后易崩解,抗蚀力很低。 ④植被。达到一定郁闭度的牧草植被有保护土壤不被侵蚀的作用。郁闭度越高,保持水土的能力越强。植被覆盖率越高,涵养水源的能力就越强,水土流失状况相对就不会特别严重。 2.人为因素 ①毁林、毁草、陡坡开荒,破坏了地面植被。 ②开矿、修路等基本建设,不注意水土保持破坏了地面植被和稳定的地形。同时,将大量废土弃石随意向河沟倾倒,造成大量新的水土流失。 第二 教学内容: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让黄土高原披绿 丰富的矿产资源 教学过程 一.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让黄土高原披绿 1.看P86讨论,说说怎样治理黄土高原干旱和水土流失? 2.看图E、F,说出杨凌是怎样治理水土流失的,给我们什么启示? 学生通过讨论,的出结论:退耕还林,保护植被;发展科学,培育耐旱品种;发展节水农业;积极发展当地的特色经济,丰富产业结构,加强同外界的就经济合作。 二.丰富的矿产资源 1.画出黄土高原地图,找学生在图上填出以下矿产:大同、阳泉、平朔,神府、东胜乌金三角。 2.看地图册,说说煤炭可以通过哪些铁路外运?特别指出“神州第一线” 3.看图I、J,想想,黄土高原的煤炭除了通过铁路,还可以用什么方式外运? 三种运输方式:原煤输出、发电输出、转化为煤气输出 三.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1、2、3、5题。

广州天河吉山居民生活水平调查报告

《关于吉山村居民生活水平的调查报告》 一、前言:当前社会物价狂涨,房价房租也涨,但工人工资却不涨,面对当前这个情况,人们生活得怎样?让我们以吉山村居民生活水平为例,做个居民生活水平调查。 二、正文: 1.前期准备及流程介绍 调查地点:吉山村居民 调查时间:2011/4/10-2011/4/13 调查对象:在企员工,退休员工,自由业余人等等 调查方式:路边、公园随机访问 流程介绍:为了解当前人们的生活情况,我们分别从消费、收入、住房方面对吉山村居民生活水平进行调查。从此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吉山村居民对当前生活水平的满意度及展望。 2.被调查样本基本情况 吉山村居民生活水平情况调查问卷数据统计表

3.查统计数据中反映出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对策: 消费 您的月平均消费额为多少

您目前的月收入为 住房 你们家庭人均住房面积(建筑面积)

您对你现在的住房情况是否表示满意: 平均消费额占月收入的一半(收入稳步增长消费明显提高) 消费问题: 居民在消费中,食品、衣着、居住、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交通和通信、教育文化娱乐服务等六类支出增长,医疗保健及其他商品和服务支出下降。 1、食品支出稳步增长,恩格尔系数基本持平。受食品消费价 格指数升高影响,居民购买食品金额有所增长。 2、住房条件改善,居住支出大幅上升。拉动居住支出大幅 增长的主要因素,是住房装潢支出增加较多。 3、汽车消费旺盛,交通类支出增长快。油价涨得快,出行交通费用也增长快。 4、上网用户增多,拉动通讯类消费增长。平均每百户居民家庭接入互联网的计算机数量增长30.4%。 5、医保事业发展较快,医疗保健支出下降。随着城镇医疗

2020年居民生活水平调查报告

在某一情况或事件需要弄清楚时,我们通常要进行专门的调查研究,并详细地钻研所获的材料,最终形成调查报告。在写之前,要先考虑好内容和结构喔!以下是帮大家整理的居民生活水平调查报告,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调查背景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居民收入情况,往往可以真实地反映当地的经济状况。而居民的消费结构也可以体现出本地区居民的消费意识及理念、消费方向及目的、以及热点消费方向。对本地区居民的收入及消费结构进行调查,有助于了解本地区的经济状况,确定经济发展的目标及方向,加快经济建设的步伐,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对社会主义经济的有效、高速、可持续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次调查就是在消费越来越重要的大背景下展开的,目的是通过调查发现问题,并找到相应解决方法,从而达到“合理消费”的最终目的。 二、调查内容 在发放的调查问卷中,总共涉及2个问题,涵盖居民消费以及收入两大方面。问卷的内容包括对收入,消费方式的选择,理财观念及理财方式等方面。通过本次调查,初步了解了现今城市居民收入和消费观念的趋势,找到居民之间收入和消费观念的差异调查方式。 在调查期间,我通过在市区发放问卷和走访部分居民家中实地调查。在此次调查过程中,总共发放问卷5份,收回有效问卷46份,回收率为92%。并从中抽取了24份进行抽样调查。通过整理,比对以及分析计算,得到了一些数据,对本次调查有较大的参考作用。 根据抽取的问卷。调查详细情况及分析如下 三、具体情况 年收入低于1元的低收入家庭6个; 处于1元到2元的中等收入家庭8个; 2元到5元的中高等收入家庭6个; 5元到1元的较高等收入家庭2个; 年收入高于1元的高收入家庭2个。 年生活费用低于1元的低消费家庭7个; 处于1元到2元的中等消费家庭11个;

第五节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教学设计

第五节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董飞【教学目标】 1. 认识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范围,自然特征,脆弱的生态环境和居民传统生活方式的转变; 2. 通过收集课本材料结合动画演示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培养读图分析及归纳整理能力,理解黄土高原生态建设的重要意义; 3. 认识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关系,明确自然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性树立可持续发展观。 【教学重点】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2.黄土高原的自然地理概况; 3.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关系。 【教学难点】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2.区域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教学设计: 师生活动提示和建议 导入:视频《黄土高原航拍景象》 师:看完这段视频材料后,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视频中提前到达教室做好必要

的地方其自然景观特点同我们生活的遵义有何不同? 生: 师:哪这里是哪儿?(有没有同学可以猜到呢?) 生: 板书:第五节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方式 (同时要求学生打开课本P99及地图册P ) 师:今天我们将从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自然特征, 生态环境和居民传统生活方式及转变来认识他,走进他。 (同时显示出PPT 标题内容页面) 生: 第一环节 位置和范围 师:首先师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请同学们结合P99和地图册前后四人一小组为单位自主合作完成导学案中第一题位置和范围。看看那一组,那一位同学最先最好的完成。时间: 生:(自主合作学习中) 师:那些小组或同学已经完成了,举手我看看。 生: 师:(随机抽取一名同学回答) 你是怎样做到又好又快完成的,可以跟我们说说你的方法吗? 的准备工作在课前三分钟时。 第二铃声响 后,一定要有 上课的口令。 导入之前,一段开场白:学习地理,认识地球,保护环境,爱护地球。欢迎走进 地理探索课堂,我是今天的课堂组织者,董飞。今天我们将探索中国一个独特的地方,这里最美的 色调是黄色,我们先来看

八年级地理下册《黄土高原》教案-新人教版讲解学习

八年级地理下册《黄土高原》教案-新人教 版

第八章认识跨省区域 第一节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让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并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作出简要评价。 2.了解黄土高原上黄土物质的形成原因。 3.让学生理解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地貌特征。 4.让学生认识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的自然和人为原因,并认识相应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的办法与经验。 能力目标 1.通过阅读地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描述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 2.通过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并讨论由此导致的严重的后果。进一步培养训练学生的读图分析及归纳整理能力。 德育目标 通过本节内容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教学重点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2.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及成因。 ※教学难点 黄土高原上黄土物质的形成原因。

※教学方法 导学法、谈话法、讲述法相结合。 ※教具准备 1.有关课本插图资料。 2.挂图——黄土高原的位置,中国水土流失分布图。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国有960万 km2的陆地面积。幅员辽阔,各地的自然景观不同。黄土高原)看一看这是什么地形区,主要地貌有哪些?(黄土高原地貌有黄土塬、黄土峁、黄土梁)引出新课。 板书: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 [讲授新课] 教师出示挂图——黄土高原的位置。首先让学生在图上找出太行山、乌鞘岭、秦岭、长城以及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 板书:一、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黄土高原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至秦岭、北抵长城。跨越了山西省、陕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在这片广阔的区域内黄土的厚度一般超过

地理湘教版新版八年级下册 《第五节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教案

《第五节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教案 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说出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及范围。 2.了解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3.运用资料,了解黄土高原综合治理的主要措施及成效。 4.运用资料,说明黄土高原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自然地理概况 传统生活方式的转变 区域发展与生活质量提升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方案①:歌曲导入:播放歌曲《黄土高坡》,引导:歌曲内容涉及的是我国哪一个地区?你了解这个地区吗?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黄土高原。 方案②:图片导入:展示几幅黄土高原的典型景观图片,如沟壑纵横的黄土地貌、窑洞等,引导:这些景观属于我国哪一个地区?(黄土高原)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黄土高原的环境与发展状况。方案③:直接导入:前面,我们已经了解了4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的环境与发展状况。今天我们以黄土高原为例,了解跨省区域的环境与发展状况。 【自然地理概况】 教学过程 课堂活动:展示黄土高原在中国的位置图和黄土高原的范围图,或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图8—64和图8—65,完成下列任务。 (1)说出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特征。 (2)找出长城、秦岭、乌鞘岭、太行山等地理事物,描述黄土高原的范围。 (3)说一说,黄土高原主要包括哪些省级行政区域单位? 过渡: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的气候特点。 课堂活动:展示几幅黄土地貌的图片,引导学生阅读图8—65和P.100“黄土高原的塬、梁、峁”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对照地图上的高度表,说一说,黄土高原的海拔高度有何特征? (2)对照地形图上的颜色差异和河流流向,描述黄土高原的大致地势特征。 (3)结合教材正文内容,说一说,黄土高原的地表形态有何特征?简要分析其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 课堂活动:引导学生完成P.100“活动”。 (1)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以7—8月最为严重,其产沙量一般占年产沙量的80%以上,且往往又是几场暴雨造成的。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变化

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变化, 人们消费观念也产生了明显的变化, 我国居民食物消费占消费性支出的比重不断下降,饮料已从昔日的生活奢侈品转为日常的生活必需品。 我国饮料市场发展非常迅速,市场容量不断扩大。饮料市场显示出前所未有的发展潜力。同时,由于饮料行业的进入壁垒并不高,在原有的饮料生产企业不断加大投入,推出新产品的同时,又有新的企业纷纷加入这个行业,饮料市场上的竞争变得异常激烈。 对于我国的饮料企业来说,无论是产品还是营销,高品质仅是企业参与竞争所必须具备的条件,而了解市场,掌握消费者的购买习惯及口感偏好是企业研发新产品、制定营销策略的基础因素。作为消费者,人们所考虑的因素除去饮料最基本的解渴功能,情感和审美的个性化需要开始成为主导。 随着消费者追求健康,天然的意识的不断提高,国内饮料市场对品种的需求也在发生变化,消费者在购买饮料时的考虑因素主要是味道、健康效果、品牌,而且在购买饮料时成分构成及价格也是主要因素。对于一个饮料产品来说,好喝肯定是排在第一位的;与此同时,在目前人们越来越关注健康问题的今天,饮料的健康效果也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不仅要喝出美味,也要喝出健康。 对于购买饮品的信息收集途径,大多数人还是通过电视这一传统的广告渠道获取信息,其次店面的宣传单及各类促销活动也是收集信息的主要渠道。自90年代电视普及以来,收听广播的人数有所下降,所以从收音机广播中获取信息的比例下降严重。 下面,将各类饮料消费调查各信息分列如下: 在目前的饮料市场上,矿泉水/纯净水在人们日常所饮用的饮料中所占的比重最大,其次是果汁类饮料和茶饮料,植物蛋白饮料和蔬菜类饮料较少。在碳酸饮料、牛奶类/酸奶类饮料不能满足人们日益丰富的生活需要的今天,我们发现果汁类饮料越来越受人们喜爱,果汁饮料汇集了新鲜水果的精华,融营养、保健为一体,深受消费者喜爱;茶饮料因其更解渴、口味更适宜所占比重越来越大,而矿泉水/纯净水由于既能解渴,且健康卫生、价格便宜这一性价比的优势,成为大多数人的首选,大大高于其它品种。 矿泉水/纯净水饮料在40-49岁人群的选择比例略高于其他年龄段;果汁类

【报告范文】居民生活水平调查报告

居民生活水平调查报告 关键词:消费;理财;误区;合理;健康 一、调查背景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居民收入情况,往往可以真实地反映当地的经济状况。而居民的消费结构也可以体现出本地区居民的消费意识及理念、消费方向及目的、以及热点消费方向。对本地区居民的收入及消费结构进行调查,有助于了解本地区的经济状况,确定经济发展的目标及方向,加快经济建设的步伐,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对社会主义经济的有效、高速、可持续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本次调查就是在消费越来越重要的大背景下展开的,目的是通过调查发现问题,并找到相应解决方法,从而达到“合理消费”的最终目的。 调查过程 调查时间地点 本次调查为期10天,从8月11日开始到8月20日截止,调查的范围主要是河北省邢台市市区及近郊,问卷发放两个区域主要在中兴西大街地区。 调查范围 本次调查对象是城乡居民,跨越各个年龄层并涵盖各种学历和职业。接受调查的居民共46位,分别从事13种职业。 调查内容 在发放的调查问卷中,总共涉及20个问题,涵盖居民消费以及收入两大方面。问卷的内容包括对收入,消费方式的选择,理财观念及

理财方式等方面。通过本次调查,初步了解了现今城市居民收入和消 费观念的趋势,找到居民之间收入和消费观念的差异调查方式 在调查期间,我通过在市区发放问卷和走访部分居民家中实地调查。在此次调查过程中,总共发放问卷50份,收回有效问卷46份, 回收率为92%。并从中抽取了24份进行抽样调查。通过整理,比对以 及分析计算,得到了一些数据,对本次调查有较大的参考作用。 根据抽取的问卷。调查详细情况及分析如下: 具体情况: 年收入低于10000元的低收入家庭6个;处于10000元到20000元 的中等收入家庭8个;20000元到50000元的中高等收入家庭6 个;50000元到100000元的较高等收入家庭2个;年收入高于100000元的高收入家庭2个。 年生活费用低于10000元的低消费家庭7个;处于10000元到 20000元的中等消费家庭11个;20000元到50000元的中高等消费家庭 5个;50000元到100000元的较高等消费家庭2个;年生活费用高于100000元的高消费家庭1个。 财政情况调查显示8户收支平衡,12户稍有结余,1户有很大富于,还有3户入不敷出。 低收入家庭开支占收入的86.67%;恩格尔系数为76.67%。居民第 二消费点(即占开支额比例第二的消费点)主要是教育费用,其金额占 总开支的41.67%。被调查者主要从事农民行业。 年收入处于10000元到20000元的中等收入家庭开支占收入的 57.5%;恩格尔系数等于52.5%居民第二消费点主要是交通等与工作关系密切的项目,此项开支占总开支的37.75%。 中高等收入的家庭开支占收入的56.67%;恩格尔系数等于43.33%。居民的第二消费点各项所占比例相近,此项开支占总开支的34.17%。

八年级地理黄土高原教案.doc

八年级地理黄土高原教案 §8.1-1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主备人潘振江课题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课型传授新知识课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运用地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描述出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并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作出简要的评价 2、读图熟悉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特征了解黄土高原的成因 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并讨论由此导致的严重的后果。通过分析,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的自然和人为原因,并认识相应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的办法与经验。教学重点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特征。学习难点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特征的成因。教学方法导学法、谈话法、讲述法相结合教具、仪器、课件有关课本插图和图像资料.挂图教学流 程个案补充【导入新课】同学们:我国有960万 km2的陆地面积。幅员辽阔,各地的自然景观不同。我们生活的地方,处在我国四大高原之一的黄土高原上。今天我们 §8.1-1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主备人潘振江课题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课型传授新知识课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

能、1、运用地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描述出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并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作出简要的评价 2、读图熟悉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特征了解黄土高原的成因 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并讨论由此导致的严重的后果。通过分析,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的自然和人为原因,并认识相应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的办法与经验。教学重点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特征。学习难点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特征的成因。教学方法导学法、谈话法、讲述法相结合教具、仪器、课件有关课本插图和图像资料.挂图教学流 程个案补充【导入新课】同学们:我国有960万 km2的陆地面积。幅员辽阔,各地的自然景观不同。我们生活的地方,处在我国四大高原之一的黄土高原上。今天我们 §8.1-1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主备人潘振江课题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课型传授新知识课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运用地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描述出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并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作出简要的评价 2、读图熟悉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特征了解黄土高原的成因 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并讨论由此导致的严重的后果。通过分析,认识到自然环境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预习学案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学案 【学习目标】 1、运用地图、说出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及范围; 2、了解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3、了解黄土高原综合治理的主要措施及成效,并说明黄土高原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学习过程】新课导入: 一、轻松起航,自主学习:1、自然地理概况: (1) 黄土高原是世界最大的,北起、西抵、东到、南临秦岭。 (2) 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十分脆弱。黄土结构,裂隙较多,缺乏,在的夏季,尤其是期间,容易遭受侵蚀。 (3)由于长期的和,黄土高原呈现出如今的地表形态,形成了独特的、、等地貌。 2、传统方式的改变和区域发展与生活质量的提升: (1)历史上,黄土高原地区长期处于状态,经济发展缓慢。当地居民的主食是和,是当地的传统民居,人们常以、作为交通工具。 (2)黄土高原地区现已成为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山西基地、陕北基地,在全国皆占据突出地位。 (3)在黄土高原条件相对较好、人口密集的地区,实施与 同步的战略。2009年国务院批准了位于黄土高原南部的 经济重点开发区,2011年国家把高新区确定为国家级高新区,2012年设立国家级,从而加快了黄土高原城市化建设步伐。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1、小组讨论黄土高原有哪些传统文化?选取其中之一传统文化展示给同学们看。 2、黄土高原每年流失大量土壤。引起水土流失的原因,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议一议,黄土高原为什么会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 三、归纳总结,巩固提升: 四、当堂训练,检测反馈: 1.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它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连秦岭,北抵长城。阅读黄土高原位置图,完成(1)、(2)题。 (1)图中表示秦岭的数字是() A.① B.② C.③ D.④

关于居民生活水平调查报告

关于居民生活水平调查报告 一、调查背景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居民收入情况,往往可以真实地反映当地的经济状况。而居民的消费结构也可以体现出本地区居民的消费意识及理念、消费方向及目的、以及热点消费方向。对本地区居民的收入及消费结构进行调查,有助于了解本地区的经济状况,确定经济发展的目标及方向,加快经济建设的步伐,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对社会主义经济的有效、高速、可持续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本次调查就是在消费越来越重要的大背景下展开的,目的是通过调查发现问题,并找到相应解决方法,从而达到“合理消费”的最终目的。 二、调查内容 在发放的调查问卷中,总共涉及20个问题,涵盖居民消费以及收入两大方面。问卷的内容包括对收入,消费方式的选择,理财观念及理财方式等方面。通过本次调查,初步了解了现今城市居民收入和消费观念的趋势,找到居民之间收入和消费观念的差异调查方式 在调查期间,我通过在市区发放问卷和走访部分居民家中实地调查。在此次调查过程中,总共发放问卷50份,收回有效问卷46份,回收率为92%。并从中抽取了24份进行抽样调查。通过整理,比对以及分析计算,得到了一些数据,对本次调查有较大的参考作用。 根据抽取的问卷。调查详细情况及分析如下: 三、具体情况: 年收入低于10000元的低收入家庭6个;处于10000元到20000元的中等收入家庭8个;20000元到50000元的中高等收入家庭6个;50000元到100000元的较高等收入家庭2个;年收入高于100000元的高收入家庭2个。 年生活费用低于10000元的低消费家庭7个;处于10000元到20000元的中等消费家庭11个;20000元到50000元的中高等消费家庭5个;50000元到100000元的较高等消费家庭2个;年生活费用高于100000元的高消费家庭1个。 财政情况调查显示8户收支平衡,12户稍有结余,1户有很大富于,还有3户入不敷出。 低收入家庭开支占收入的86.67%;恩格尔系数为76.67%。居民第二消费点(即占开支额比例第二的消费点)主要是教育费用,其金额占总开支的41.67%。被调查者主要从事农民行业。

初中地理-八年级地理黄土高原测试题 最新

第一节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习题一、单项选择 1.黄土高原与南方地区的重要界线是:() A.淮河 B.秦岭 C.太行山 D.大兴安岭 2.关于黄土高原的形成,已得到广泛支持的说法是:() A.冰川 B.地震 C.风成说 D.火山灰堆积 3.黄河中下游含沙量大的重要原因是:() A.注入的支流众多 B.降水量大,位于湿润区 C.水流速度快 D.流经黄土高原区 4.黄土高原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是:() A.旱涝灾害 B.台风 C.寒潮 D.地震 5.有关黄土高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广人稀 B.资源缺乏,特缺煤炭 C.人多地少 D.生态建设已步人良性循环 6.“五岳”中位于黄土高原的是:() A.泰山 B.衡山

D.嵩山 7.黄土高原上的主要粮食作物是:() A.水稻 B.油菜 C.甘蔗 D.小米 8.黄土高原主要位于黄河的:() A.上游 B.中游 C.下游 D.中下游 9.黄土高原所属的温度带主要是:() A.亚热带 B.暖温带 C.中温带 D.寒温带 10.黄土高原农作物的熟制主要是:() A.一年三熟 B.一年一熟 C.随时播种,四季都有收获 D.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 11.黄土高原的年降水量主要界于:() A.800mm~1600mm B.400mm~800mm C.200mm~400mm D.200mm以下 12.全国十大旅游景点中位于黄土高原地区的是:()A.秦始皇陵兵马俑 B.避暑山庄 C.布达拉宫

13.黄土高原主要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 A.西北地区 B.北方地区 C.青藏地区 D.南方地区 14.黄土高原是目前全国最大的煤炭能源基地,此地产煤的省份是:() A.黑龙江 B.安徽 C.河南 D.山西 15.为将黄土高原上山西大同的煤运往东南沿海而被誉为“神州第一线”的铁路线是:()A.大秦线 B.京包线 C.陇海线 D.哈大线 二、双项选择 1.下列省份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的有:() A.安徽 B.青海 C.山西 D.陕西 2.下列城市分布在黄土高原的有:() A.太原 B.银川 C.石家庄 D.合肥 3.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有:() A.年降水量大,位于湿润区 B.人类的植树造林活动 C.地表破碎,缺乏植被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

第五节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 一、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说出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及范围。 2.了解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3.运用资料,了解黄土高原综合治理的主要措施及成效。 二、教学过程: 【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 位置范围:课件展示 气候:黄土高原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气温年较差较大,降水集中,多暴雨。 过渡:黄土高原黄土广布,加上降水集中的气候特征,会形成怎样的地貌特征呢?课堂活动: 展示几幅黄土地貌的图片, 归纳:黄土高原黄土结构疏松,裂隙较多,缺乏植被保护,在降水集中的夏季,尤其是暴雨期间,容易遭受侵蚀。长期的流水侵蚀和搬运,黄土高原呈现出如今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形成独特的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等地貌类型。 课堂小结活动:教师展示下表,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表。 自然要素主要特征 地形气候河流植被土壤 过渡:黄土高原独特的自然特征,使得该地生态十分脆弱,水土流失严重。 课堂活动:引导学生完成P.100“活动”。 (1)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以7—8月最为严重,其产沙量一般占年产沙量的80%以上,且往往又是几场暴雨造成的。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对当地和河流下游地区影响很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黄土高原每年流失大量土壤。引起水土流失的原因,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议一议, 黄土高原为什么会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 归纳:黄土高原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地区的主要原因: 自然原因——地势较高,起伏较大;降水集中,多暴雨;植被覆盖较差;黄土结构疏松,多裂隙。 人为原因——人类不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导致植被破坏。如过度开垦、过度放牧、

一如何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

重点记忆《经济生活》容;祝同学们成功 消费专题 一如何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 二消费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1)消费与生产:消费的发展促进生产的发展。消费是生产的最终目的和动力;新的消费需求,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具有导向作用;新的消费热点会带动一个相关产业的出现和成长;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并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2)消费与经济发展方式:消费、出口、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要想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必须坚持扩大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从而使促进经济增长由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3)消费观念与经济发展:引导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倡导保护环境,绿色消费,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消费与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刺激消费,提高居民消费水平,有利于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推动全面小康社会建设 三扩大居民消费的经济意义。 ①增加居民收入可以满足人民多方面的生活需要,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维护社会公平,实现共同富裕。 ②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扩大居民消费需求,有助于扩大需,充分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③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有利于加快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四简要说明扩大国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经济学依据。 ①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消费对生产调整和升级、 对新产业的出现和成长起着导向作用。消费结构的升级将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 ②②在需求结构上,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 调拉动转变,是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 企业专题 1企业重视科技进步和创新的原因 ?①价值决定价格,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企业重视科技进步和创新,才能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商品具有更高的利润率,在价格竞争甚至生存竞争中更具优势。 ?②价格变动影响企业生产经营与发展。重视科技进步与创新,才能提高商品科技含量,在商品生产分工中处于有利地位。 ?③价格变动影响人们的生活,一般来说,人们生活需要物美价廉的商品。科技创新能够降低商品价格,提高商品质量,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 ?④企业生产经营要关注人们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观念,满足人们的消费需要。通过科技创新,推动新工艺,生产适销对路的新产品,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2公司制的优点及国有企业的公司制改革 优点:三大 A、独立法人地位 B、有限责任制度 C、科学管理结构 2)国有企业的公司制改革: ?国有企业,通过公司制改革,激发了活力、增强了竞争力,更好地发挥了在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实行公司制,有利于筹集资本,扩大生产规模,有利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 ?有利于按国际惯例参与国际市场的合作与竞争 ? 3公司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重点) ①公司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公司经营航标 一个企业,只有战略定位准确,才能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为企业插上腾飞的翅膀。反之,一个企业在战略定位上不准,那么,企业就会遭受挫折,甚至导致破产。 ②公司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根本方法 公司经营中要依靠科技进步和管理手段,形成自己公司的竞争优势。这是现代企业发展最重要的方法和途径,也是提高我国整体科技竞争力和国民经济整体素质的主要途径。科技与管理密不可分,管理本身就是一种科学,同时,提高管理水平也要依靠先进的科技手段。 ③公司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重要因素

八年级地理下册《黄土高原》知识点复习

八年级地理下册《黄土高原》知识点复 习 知识点 考点一、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1.范围:东起①太行山、西至②乌鞘岭、南至③秦岭、北抵④长城,跨⑤晋、⑥陕、⑦甘、⑧宁等省区。 2.景观: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 3.成因:风成说认为黄土是从中亚、蒙古等地的荒漠、戈壁吹过来的。 考点二、严重的水土流失 1.水土流失的原因 自然因素: 地形:地面破碎,沟谷密度大,平地少,斜坡多。 植被:地表光秃裸露,缺少植被的保护。 气候:降水主要集中在7、8月份,且多暴雨。 黄土性质:结构疏松,许多物质易溶于水。 人为因素:开垦、采矿、修路等活动,使地表疏松。 2.后果 水土流失带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使农作物产量下降;使沟谷增多、扩大、加深,从而导致耕地面积减少;向黄河下游输送大量泥沙,给河道整治和防洪造成巨大困难。 考点三、脆弱的生态环境

1.脆弱表现:黄土高原地形破碎,气候较为干旱,不仅水土流失严重,而且多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生态环境破坏后很难恢复。 2.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旱涝灾害。 考点四、生态建设 一方面,采取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与建梯田、修挡土坝等工程措施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另一方面,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如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过度放牧的地方减少放牧牲畜的数量等。 课后习题 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黄土高原的土地总面积约53万平方千米,其流失面积大约43万平方千米,其中严重流失区约有25万平方千米。这里地面支离破碎,生产条件差,成为黄土丘陵沟壑区。彻底治理黄土高原,是我国紧迫而艰巨的任务。完成第4~5题。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是 A.气候干旱,黄土疏松 B.夏雨集中多暴雨,流水侵蚀严重 c.千沟万壑 D.人们不合理地利用土地 2.整治黄土高原的中心任务是 A.制止滥垦滥伐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教学设计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说出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及范围。 2、了解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3、运用资料,了解黄土高原综合治理的主要措施及成效。 4、运用资料,说明黄土高原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教学重点: 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黄土高原综合治理的主要措施及成效。 教学重点 本区生态环境特征及治理措施 教学难点 生态环境脆弱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教学流程: 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该视频内容涉及的是我国哪一个地区?你了解这个地区吗?今天让我们一起了解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 二、新授内容 (一)自然地理概况 展示黄土高原在中国的位置图和黄土高原的范围图,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图8-64、8-65 ,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特征。请一学生指图描述黄土高原的范围。 通过读图了解,我们知道,黄土高原和本章我们学过的省区不同,它是一个跨省的地理区域,那么这个区域跨了哪几个省区呢? 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小组内活动并展示。 在黄土高原上,我们可以看到多种多样的地表结构。如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等,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内容,了解这三种地形各有什么特点。 通过这一部分的学习,我们可以感受到黄土高原地区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而这种地表形态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水土流失)黄土高原为什么会有严重的水土流失呢? 展示对比实验(三组),引导学生分析。通过三组对比实验,我们可以知道导致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主要有黄土的质地、地形、气候和植被等,请各小组讨论总结一下。

(生回答)在这些自然因素中,你认为我们人类能够干预的是哪一项?(植被)人类的哪些活动会破坏植被?(生回答:乱砍滥伐、毁林开荒、过度放牧、开矿采矿等)那么,水土流失又会带来哪些危害呢? 展示图片,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完成探究活动。学生分组展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对当地的农业、河流、环境带来的危害。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黄土高原独特的自然环境深刻影响到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也造就了特有的传统地域文化。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内容,了解黄土高原有哪些传统的生活方式,完成表格内容。学生活动。 随着时代的发展,黄土高原的居民生活也有了很大的改变,请同学们再阅读课本,完成表格内容。 通过了解我们知道,黄土高原居民的生活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但是很多的生活爱好和习惯也遗留了下来,如很多居民有吃醋的习惯,特别是山西,据说这里“无醋不吃饭,无醋不成席”。想一想:山西人喜食醋与当地地理环境有何关系?(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补充:黄土高原的气候适合酿醋,这里盛产酿醋的原料高粱等。窑洞是黄土高原的主要民居,不管是过去的传统窑洞还是现代的新窑居,都是当地居民喜欢居住的地方,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内容,思考一下:为什么窑洞是当地人们较适宜的居住选择?除了这些之外,当地的传统文化,诸如陕北腰鼓、陕西剪纸、信天游、秦腔等,也走出了黄土高原,逐渐为世人知晓。学生做跟踪练习。 前面我们了解到黄土高原居民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这种改变与区域发展密切相关。黄土高原区域不断发展,促进了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 学生阅读教材内容,了解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治理、能源开发和城市化发展方面采取的措施及取得的成就。 小组展示,教师评价 学生做课堂练习。 教师小结:通过本节的学习,我们认识到任何地理区域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一定要注意保护环境,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