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讲座

语文教学过程不仅是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也不仅是求索作者思想观点的过程,同时也是感受、领悟、体验情感的过程。情感教育既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又是语文教学目标赖以实现的手段。纵观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大量作品,无一不凝聚着作者的爱憎,深蕴着作者的感情。因此,必须注意把情感教育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各个环节,启发学生对课文中的情感因素进行挖掘和体验,并以之去感染学生,达到“学文”“悟道”的目的,真正提高学生的素质。

一、创设情境,入境生情

情感教育是一种艺术,需要创造一种意境和气韵。教师所创设的情境要与课文内容协调一致,利用音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乐渲染,语言描绘,实物摆设等手段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之中,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并激发想象与联想,让学生在情感的氛围中产生情感体验,进而发展认识,陶冶心灵为“动情”到“晓理”打下情感基矗如: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这篇感情浓郁的抒情散文时,有的教师在教室里创造了一种气氛:周总理的遗像佩上黑纱,两盆郁郁葱葱的万年青置放在讲台一角,片片白花点缀其间。教室里气氛庄严肃穆,老师在哀乐声中用深沉的语调讲述周总理生平事迹。这一切把那种对周总理沉痛哀悼的感情、悲哀的气氛渲染得淋漓尽致,对周总理的崇敬、爱戴之情油然而生。使学生在情感的体验中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由动情到晓理,情感不知不觉地得到了升华。

教学《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一文,有的老师运用情境教学渲染人物形象,首先用语言描绘把学生带入课文所描写的那个硝烟弥漫的战场上,军号声、机枪声、喊杀声……敌人垂死挣扎,穷凶极恶,机枪口喷出火舌,战士们一个个倒在血泊中。接着抓住课文重点词句引导分析情境,紧扣“昂首挺胸”“像巨人一样”并想象董存瑞左乎举起炸药包,右乎猛地一拉导火索,火光中董存瑞钢铸一般的脸,在火光与英雄的闪现中,红旗迎风飘扬,让学生体会英雄气贯长虹,为祖国、为人民不惜牺牲的高大形象。

二、品赏词句,学语知情

情感是深深地渗透在文章中的每一个词语、每一个句子之中的。在品赏词句教学时,我们要抓住文中关键句,讲清深层内涵和蕴意,让学生“披文人情”,体会文章的“味”,与作者感情共鸣。如抒情散文《海滨仲夏夜》一文中作者对大海的描写实意是什么?是在表现人的生活,是潮声,更是心声、时代声。“每当一排排波浪涌起的时候,那映照在浪峰上的霞光,又红又亮,简直成了一片霍霍燃烧的火焰,闪烁着、滚动着,消失了,而后面一排又闪烁着、滚动着,涌了过来。”在这里,作者站得高,看得远,反复使用“涌”“闪烁”“滚动”等动词,生动地展现了大海波翻涛涌的壮阔景观。作者把大海的神奇,尽情描绘,为大海的动感重重涂上了一层雄浑的色彩。学生顿感大海的宏伟,饱含激情的笔触,激发了学生积极向上的心志。大海有激情喷薄的一面,也有柔和秀丽的一面。在《美丽的清澜港》中的大海,是“洁白的沙滩”“清澈如镜的绿液”,当朝阳初升,是“色彩如葡萄酒的海水”,当秋天的月夜,“清澜港像一面水晶般的明镜,高贵洁净。”这里映入读者眼帘的,有阳光下海的静谧,迷人的色彩;也有月光下海水清澈和水影的明晰,作者陶醉在大海明净和清新中,情境交融,使人心旷神怡,赞美和热爱大海之情跃然纸上,把艺术美升华到情感美,引导学生进入如诗如画的境界。从词句剖析中激发对大自然、对家乡、对祖国、对生活的热爱,陶冶着他们形成灵巧机敏的性格、开阔的胸襟和坚强的意志。

三、抓动情点,以情激情

作者动情缀文,学生读文动情,这就决定了教师在阅读中必须架起一条沟通作者情感与学生情感之间的桥梁。作者的情感是否能被读者感受,进而得到自我体验,这就要求老师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动情点,深刻地把作者的感情波澜传导给学生,感染学生,让学生高层次地体会作者笔下的形象。

。袁鹰的《白杨》这篇以大戈壁白杨为印象的借杨喻人的文章,其动情点是白杨树的高大挺秀。在那大戈壁风沙雨雪压迫下,仍然保持旺盛的生命力的白杨“这么笔直,这么高大”,使作者看到了“正直、朴实、伟岸”的品格;“生根、发芽,长出租壮的枝干”,又使作者看到了建设者们哪儿艰苦哪安家的积极乐观的精神。大戈壁滩上“没有山”“没有水”“没有人烟”,满目荒凉,而就在这样的环境中见到了白杨高大挺秀的身影。作者以“出神”唤起人们的思索,正是这一行行的白杨,唤起人们对生活的向往,使人们精神为之一振,正是这普通而又

平凡的白杨,唤起了人们对大戈壁的无尽的遐想和坚定的信念。至此,作者为什么要赞美白杨的感情已跃然纸上,正是这种感受引起了作者感情上的爆发,这深深埋藏着作者对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人们所寄予的无限崇敬之情。

教学中引导学生沿着作者构思进行一系列的分析,也就正确地把握了作者感情发展的动情点。《铁人》一课教学,应该通过事件经过与主人公感情的发展,突出他的心理特征:焦急心态——内疚的心情——高尚的心境。剖析其内心世界,让学生充分理解铁人为什么“辗转反侧”?那是因为“他在想白天发生的事”。为什么白天的事使他辗转反侧呢?因为他错怪了托儿所阿姨。这些说明了铁人知错就改,严格要求自己的优良品质。然而这样还是不够的。为了把铁人感情上深度挖掘出来,除了让学生明白铁人如何对待自己之外,还要让学生了解到一个侧面,那就是如何对待别人。铁人之所以内疚,就是把自己对自己错误的自责,放在对托儿所阿姨那满腔委屈的心情理解的基础上。别人的痛苦,甚于自己的痛苦,更何况别人的痛苦是由于自己的错误造成的。反之,托儿所阿姨对铁人的批评不发火、不辩解、不抱怨更令铁人思绪万千。这样使学生领略了英雄立体的、有血有肉的人格情操,铁人的形象就显得光彩照人了。

四、以情带声,以声传情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学语言如果没有情感的血液在流动,就会苍白无力,索然寡味,学生对知识的感触就是迟钝。”教师面对活泼好动,反应敏感的学生,使他们听懂,愿意听是一个起码的条件,还需要运用情感的独特作用。所以充满感情色彩的教学语言,直接关系着师生之间情感交流及和谐状态的形成。它具有一种吸引力,既可凝聚学生的注意力,又可以使学生的情感和教师、教材的内容形成共鸣的状态,达到和谐的程度,它不仅可以让学生从内容上去感受知识,作用于学生的感官,更作用于学生的心灵。

《金色的鱼钩》一文,作者借鱼钩这个道具来歌颂主人公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理解鱼钩为挽救红军生命起了不少作用,而且要让学生学习在生死关头,怎样对待自己与别人。导入新课时,教师要用富有启发性,引人入胜的语言把学生带入遥远的年代:一个小小的鱼钩,看起来是那么微不足道,但是在艰苦的年代里,在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途经荒无人烟的草地时,它挽救了红军

的生命。它具有怎样的价值和意义?我们要学的这篇文章,作者就是紧紧扣住鱼钩,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动人心弦的故事,谱写了一曲感人肺腑的悲壮的赞歌。你们将看到在这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平凡而又珍贵的鱼钩,不正是红军精神的生动写照?这深沉凝重的语言拨动了学生的情感,引起学生读书的兴趣,进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白杨》一文采用象征手法,借物喻人。作者写了大戈壁的荒凉,也写了白杨的挺秀、孩子的天真、爸爸的深情,赞美了祖国边陲建设者热爱边疆的志向,不畏艰难,不屈不挠的精神。教师引导学生认识课文借物喻人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时,把白杨的品格和爸爸扎根边疆、建设边疆联系起来,当学生对“爸爸”产生敬仰之情时,教师以激昂有力的教学语言生发开去;“高大的白杨树旁,几棵小白杨迎着风沙成长起来,是啊!祖国的边疆广阔无边,需要一代一代有理想、有知识的人去开发,我们相信孩子们会在边疆茁壮成长,祖国边疆的建设者后继有人。我们衷心祝愿:戈壁滩上的‘白杨树’越栽越多,越来越美,衷心祝愿你们也成为戈壁滩上的‘小白杨,!”教师借文章思路,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了总结,既全面又精干,重点突出,让学生的思想感情与作者产生了共鸣,这样的结语充满了真情实感,富有感染力,教学效果得以升华,课虽讲完了,但情犹未了,白杨的形象将永远印在学生的心灵中。

总之,语文课是一片情感的花圃、一个情感的世界。实践证明,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就能达到文、理、情相通的境界。

班车司机感谢信

班车司机感谢信 篇一:感谢信范文公交司机3篇 感谢信范文公交司机3篇 感谢言语行为在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一种不可缺少的交流沟通方式。本文是xx为大家整理的感谢信范文公交司机,仅供参考。 感谢信范文公交司机一: 尊敬的公交公司领导: 你们好!今天满怀感激之情要对贵公司的调度员徐娟、卫生员魏姐和2路的诸位司机师傅给予崇高的表扬。她们良好的服务态度和行为,我绝地应该得到表扬和发扬,所以特写此表彰信向她们致敬。 今年的七月份,我刚从武汉市回到乌兰浩特市,在市政府附近坐上2路公交车,钱包里没有零钱,我就直接拿出10元钱想司机师傅晃了晃,然后投进钱箱中了,向后面的乘客收钱,可男司机师傅不让,说"钱入钱箱,概不找零,如果想找零的话,那么必须去北山公交总站去",之后我就一直坐车跟着他到了公交总站,他领着我找到调度员徐娟女士,徐告诉我下午两点钟来,说开箱的时候,如果有十元钱就退给我,就这样下午我来了,徐娟给我开了一张退款单,告诉我去办公室去,我到了办公室工作人员问我具体情况,并查出我乘车的那个钱箱,找出钱,之后就退给我余下的票

款。尽管我不太满意公交公司的硬性规定,但是我不得不佩服贵公司职员的良好的服务态度和严格缜密的服务流程。事情就这样过去了。 就在9月23日周五下午3.15分左右,我从市政府那又乘坐2路车去盟公署去办事,坐车的过程中由于自己的疏忽大意,我把朋友的一张很重要的纸质证件落在车上了,到了盟公署之后办完自己的事情之后才想起来朋友的证件落在车上,我赶紧往北山的公交公司总站去找了,到了公交公司之后,问2路的女司机师傅,司机师傅直接领我去调度室找徐娟调度员,徐娟和那位女司机师傅问了具体的情况,包括上下车站点、时间和女司机的长相,但是由于我上车的过程中和朋友说话,没有看司机师傅的长相,然后两位就在调度表上找了起来,并且直接打电话给2路的司机师傅,司机师傅说没有,我自己感觉不好意思麻烦她们了,就和她们二位说,我直接在终点站等着,2路车进来一两车我上车看一下,徐娟和那位司机同意了,然后我就在外面等着。在我等车的过程中,清洁员魏大姐也帮我找了,最后 我终于在车上找到了那个纸质的证件。 我衷心的感谢以上我提到的几位公交公司的女工作人员,并向她们表示由衷的谢意!在私家公交车停运的日子里,正是有你们的付出,才保证了乌兰浩特市公共交通的正常运行,为老百姓的日常出行提供了快捷方便的服务。正是

说服别人最好的方法,就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说服别人最好的方法,就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倔强,从来都让人厌烦 很多人秉性执拗,好钻牛角尖,钻进去还不出来,并且觉得自己万分正确,说不服讲不透,不撞南墙不回头,犟得很。 这种人宁肯死,不回头不要紧,去撞那南墙自己去就是,头破血流也活该,谁喜欢管你的闲事?关键是,此类人才自信心十足,老是觉得偌大的天下,老子第一,就一个理,理在他那,硬气得很。 清朝末年,淄川城里就有这么一位书生,书读得多,自恃聪明,且会一点拳脚功夫,身体很是强壮,可谓是文武双全,走在街上,七个不服八个不忿,很是自负。 此书生还有一大癖好,那就是不怕鬼魅,只要有人说哪里闹鬼了或者有狐妖出现,他就兴奋,来了兴趣,非得去会上一会,就是不信这个邪。 有一次,听大家说,淄川城南的无名寺后边的阁楼闹鬼,就连寺里的方丈都被吓得要命,书生一听来了兴趣,当晚,就住进了寺里的阁楼。 到了深夜,果然闹鬼。 书生就看见,屋里边有很多模模糊糊的影子在走动,来来去去,就像在逛街一样,视书生如不见,自行其是。 书生也是泰然处之,就走到这些影子中间,这个戳一下,那么摸一下,可奇怪的是,这些影子似乎并不受书生的影响,虽然书生站在中间,胡乱动作,但并没有真正触到它们,每次点戳还是抚摸,都如同手在空气里,什么东西都感受不到。 书生见效果不佳,就很生气地怒吼了一声,瞬时,屋里来回走动的影子突然不见了。 书生一看,喜上眉梢,觉得是自己斥退了群鬼,洋洋得意。 第二天一早,书生就把这消息告诉了寺里的所有人,还到处宣扬,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很是得意。 可没想到,到了晚上,寺里的方丈就叫一位和尚找到他说,屋里照常闹鬼,赶紧让他去看一看。 书生听了甚觉懊恼,很是不理解,就跟着和尚又回到了寺院。 众和尚不敢上楼,书生不怕,气呼呼地爬到楼上。 推门进去,就见屋里茶几旁边坐着一个美女,好似正在等他前来。 书生一见,呵呵一笑说: “我把你们斥退了,是怕我再来,就化作美女迷惑于我,是不是?” 那女鬼听后,冷笑着说: “你在阳间,我们在阴间,互不干涉,我怕你什么?只不过我此次前来,是那些姐妹告诉了我,说我认识你,现在一见,果然如此。” “你认识我?” 书生一听,很是纳闷,忙问: “你是谁,我怎么不认识你?” “你当然不认识我,我死之时,你才刚刚出世,我是你的姑奶奶!” 书生听了,越发不信,女鬼又说: “我知道你不信,但是你的父母双亲会相信的,我死之后,就葬在家里山后的大槐树下,你回去一问便知。” 书生还是半信半疑,问道: “那今晚,你来做什么?” “我来是教训你的!我早就听说你这孩子读了多年的书,却怎么还是不知理?读书是让你明

(可直接使用)主题班会《施之以爱报之以恩》.doc

《施之以爱报之以恩》主题班会说课稿 朱家镇中心小学栾文雯尊敬的各位评委:您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小学五年级主题班会——《施之以爱报之以恩》。下面,我将从这节课的设计背景、教学目标、教学准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敬请各位专家评委指正。 一.说本次班会课的“教学设计背景”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感恩报德,一直被认为是中华民族引以为骄傲的传统美德。但是我们发现,由于一直缺少感恩教育,目前许多学生的感恩意识比较淡薄,不懂得感恩,不会说“谢谢”,没有感恩之心,令人忧虑。特别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认为父母为自己所做一切都是应该的,对亲情较为麻木。他们以自我为中心、唯我独尊,有的对父母不太礼貌,经常对父母大呼小叫,无故发脾气,丝毫不顾及家长的感受,甚至做出忘恩负恩、伤害父母的事。一个连亲情都不懂得珍视的孩子是极为冷漠的,对师长、集体就更不会有情有义了。因此,我认为加强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很有必要。希望通过感恩教育活动,营造感恩的氛围,让学生知道父母的养育之恩,尝试怀着感激之情,诉说值得他们感恩的事,说出自己最感谢的人,从而学会感恩、报恩。根据这一需要设计了这节以《施之以爱报之以恩》为主题的班会课。 二.说本次班会课的“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到,孝敬父母、学会感恩是一个人最基本的素养. 2.使学生懂得,现在每个人享受的快乐生活是通过别人付出得到的,培养学生对父母、他人、社会的感恩意识 3.能够在日常行为中做到施之以爱报之以恩 4.能够用感恩的心态努力学习,积极生活 三.说本次班会课的“教学准备” 为了使这节班会课的教学目标顺利达成,课前需要做一定的活动准备。分为教师准备和学生准备二块进行。 教师准备: 1.搜集家长工作时的相片,录制家长小视频。 2.选定2名主持人和表演者,并进行相关节目的排练。 3.收集一系列反映感恩父母、故事、歌曲和背景音乐。 4.制作PPT 学生准备: 1.刘宇瑄讲述《地震中母爱的故事》 2.孙薇然小提琴独奏《烛光里的妈妈》 3.情景剧《你别管》 4.讲述父母爱的故事 5.亲手做一张感恩卡 6.手语《感恩的心》 四.说本次班会课的“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这节课,要让学生们理解(感受)到父母艰辛的付出。 教学难点:让学生们成为一个懂得感恩的人的人。 五.说本次班会课的“教学方法”

演讲稿-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明之以法帮之以需予之以利 精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明之以法帮之以需予之以利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明之以法帮之以需予之以利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解决好农业、农民和农村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 当前,体制转轨在深化,社会转型在加快,利益调整力度在加大,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对做好新时期的三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近几年来,南宁市着眼三农工作新形势新任务,理清工作思路,创新工作内容,改进工作方法,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明之以法,帮之以需,予之以利,新时期三农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晓之以理,着力提高农民的素质 农民是农业和农村的主体,做好三农工作的关键在于提高农民素质。 晓之以理的实质是教育农民,目的在于不断提高农民素质。 近几年来,南宁市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农业、农村、农民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把农民教育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切实加强对农民群众的宣传教育。 在农村开展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向农民群众宣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在报纸、电视台、电台等新闻媒体开辟了专栏、专题节目,加大对三农工作的宣传报道力度;完善干部包村、定点联系等制度,推动干部进村入户,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组织政策宣讲团、农村工作队、文艺演出队进村入户,把中央、自治区解决三农问题的政策送到农民群众中;深入开展三下乡活动,着力提高农民的文化科学素质。 通过开展各种行之有效、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教育活动,使广大农民群众的综合素质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为做好三农工作提供了政治保障、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动之以情,带着感情做好三农工作 保持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核心。 对待农民群众的态度问题是党风的根本问题,做好新时期的三农工作必须动之以情,深怀爱民之心。

“放飞爱心,与爱同行”——爱心教育月活动实施方案

“放飞爱心,与爱同行” ——上古城小学爱心教育月活动实施方案 一、爱心的内涵 爱是一种文明,爱是一种品德,爱更是一种责任。有人说善良的本质就是有一颗爱心,有人说一个人如果有了一颗爱心,他就是一个幸福的人。爱心是社会的每一分子都应该具备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最起码的修养,也是人之常情。有了爱心,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才会变得更加和谐和亲切,我们自身也会因为拥有爱心而变得愉快、健康和滋润。 对于今天的广大青少年学生来说,爱心意识是一种责任意识、自立意识、自尊意识和健全人格的体现。拥有一颗爱心,我们才懂得去孝敬父母。拥有一颗爱心,我们才懂得去关心、帮助他人。拥有一颗爱心,我们就会勤奋学习,真爱自己。拥有一颗爱心,我们就能学会包容,赢得真爱,赢得友谊。拥有一颗爱心,我们就会拥有快乐,拥有幸福,我们就会明白事理、更快地长大,我们就能够拥有一个美好未来。 二、活动背景 “爱心缺乏症”正在不少学生身上蔓延和肆虐。其症状是:与人打招呼总是“喂、喂、喂”地叫;对师长动辄叫骂、反驳、顶嘴;对同学的困难漠不关心;集体主义观念不强;不珍惜父母和老师的辛勤劳动;诽谤他人;肆意破坏公物和环境;做事损人利己;等等。基于以上现状,学校的爱心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活动开展的意义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这是治疗“爱心缺乏症”的良方。少年周恩来就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追求真理、努力奋斗,终成一代伟人。周恩来总理的一生,充满了对他人、对民族的爱。远大的志向是与博大的爱心融为一体的。 让我们用爱心呵护学生们年轻的心灵,帮助学生养成好的生活习惯、树立远大的理想、常存感激之情,学生们的“爱心缺乏症”就一定能治好。也正是基于以上认识,针对社会上和我校一些学生中存在的任性、冷漠、自私、厌学的心理和行为,校政教处决定在全校师生中开展以“放飞爱心,与爱同行”爱心主题教育活动。 我们要通过开展““放飞爱心,与爱同行”主题教育活动,教育广大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时刻怀有仁爱之心,自觉做到“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让学生了解爱,懂得爱——爱国,爱党,爱社会,爱老师,爱父母长辈,爱自然,爱他人,爱集体等等。让学生认知父母的养育之恩、教师的培养之恩、社会的关爱之恩;让学生学会对帮助过自己的人心存感激,尊重他们,尊重他们的劳动;让学生感悟到真情回报,不只是对父母、老师、帮助自己的人简单的物质与精神上的回报,重要的是以自己成人、成才来回报父母、老师、祖国和社会,从而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健康心态、进而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 四、具体要求 1、让学生认识父母养育之恩、教师培育之恩、他人关爱之恩,使学生了解在自己成长过程中,家庭、学校和社会每个成员为之所付出的辛勤汗水,形成“以爱报爱”之识。 2、使学生感悟到自己的每一天成长离不开父母、离不开教师、离不开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孔子《论语》中说的:诱之以利,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胁之以威,授之以渔,绳之以法,导之以行,勉之以恒,持之以恒,学之以恒,行之以德,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晓之以理是指讲道理使他明白。“晓”:是使动用法,是“使其知晓”的意思,以理晓之,以情动之,用道理使他"晓之",用充满感情的方式使他"动之"(感动) 贾庆成《说说“晓之以理”》“晓之以理”,是言教诲人的一种方式。当前学生,思想活跃,自我性强而又心理脆弱,单靠强化管理、严语责训,常常不尽成效。如施之“晓之以礼”的教育,方能解其惑,通其心,正其道,善其行。“晓之以理”,是一项理性导教工作。施教者首先要理智心明,做到察人而知情,循理而行术,在充分了解学生思想情状和行为归向的基础上,察实情,究症结,辨是非,明曲直,从而把握施教论理的准确性、客观性、深透性,有的放矢地做好教育与疏导工作,使“晓之以理”产生迎刃而解的效果。“晓之以理”要旨在“说理”、“明道”,做到理透解惑、道彰傅人,从而达到启锁开心、教诲育人的目的。为此,施教者要在政治和人德上不断自我冶炼,既要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又要有较高的理论水平,才能在施教中高屋建瓴,使受教者信之,服之,明之,悦之,,“晓之以理”自然会水到渠成。施之“晓之以理”,应灵活机变,根据学生不同年龄、不同思想、不同性格、不同处境,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或疏通诱导,或直言理论;或感性启迪,或理性证辨;或委婉谲谏,或坦率相陈。不拘一格,灵活多变。但不论何种方式,都要讲求论理的艺术,使之不煴不火,不急不躁,如春风化雨,冰溶冻解。晓之以

理,在于爱心为本。为师者,须有慈爱之心,襄扶之意,才能使“晓之以理”施之有恒,行之有效。尤其是对后进生,更应爱护有加,关怀备至,在进行‘晓之以理“的教育中,赋予深厚的爱和纯贞的情,使学生在教诲中得到关爱和温暖,从而使结瘀心头的疑惑、偏见随之释然而去。应看到,当前有的教师,对后进生的思想教育有时缺乏耐心和信心,或而心情急躁,或而态度粗暴,或而听之任之,甚至视个性强、不易教诲的学生为不化顽石,从而弃之。究其因,盖无爱心所致。如此心态,何能做到晓之以理? “晓之以理”,虽为一种诲人方式,但其学问甚多,应予重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刘绍棠《村妇》卷二:“啭儿和秀子,比狗肉将军张宗昌那些驴脾气的侉子兵更难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放飞爱心-与爱同行”——爱心教育月活动实施设计方案

“放飞爱心,与爱同行”——爱心教育月活动实施方案 一、爱心的内涵 爱是一种文明,爱是一种品德,爱更是一种责任。有人说善良的本质就是有一颗爱心,有人说一个人如果有了一颗爱心,他就是一个幸福的人。爱心是社会的每一分子都应该具备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最起码的修养,也是人之常情。有了爱心,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才会变得更加和谐和亲切,我们自身也会因为拥有爱心而变得愉快、健康和滋润。 对于今天的广大青少年学生来说,爱心意识是一种责任意识、自立意识、自尊意识和健全人格的体现。拥有一颗爱心,我们才懂得去孝敬父母。拥有一颗爱心,我们才懂得去关心、帮助他人。拥有一颗爱心,我们就会勤奋学习,真爱自己。拥有一颗爱心,我们就能学会包容,赢得真爱,赢得友谊。拥有一颗爱心,我们就会拥有快乐,拥有幸福,我们就会明白事理、更快地长大,我们就能够拥有一个美好未来。 二、活动背景 “爱心缺乏症”正在不少学生身上蔓延和肆虐。其症状是:与人打招呼总是“喂、喂、喂”地叫;对师长动辄叫骂、反驳、顶嘴;对同学的困难漠不关心;集体主义观念不强;不珍惜父母和老师的辛勤劳动;诽谤他人;肆意破坏公物和环境;做事损人利己;等等。基于以上现状,学校的爱心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活动开展的意义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这是治疗“爱心缺乏症”的良方。少年周恩来就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追求真理、努力奋斗,终成一代伟人。周恩来总理的一生,充满了对他人、对民族的爱。远

大的志向是与博大的爱心融为一体的。 让我们用爱心呵护学生们年轻的心灵,帮助学生养成好的生活习惯、树立远大的理想、常存感激之情,学生们的“爱心缺乏症”就一定能治好。也正是基于以上认识,针对社会上和我校一些学生中存在的任性、冷漠、自私、厌学的心理和行为,校政教处决定在全校师生中开展以“放飞爱心,与爱同行”爱心主题教育活动。 我们要通过开展““放飞爱心,与爱同行”主题教育活动,教育广大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时刻怀有仁爱之心,自觉做到“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让学生了解爱,懂得爱——爱国,爱党,爱社会,爱老师,爱父母长辈,爱自然,爱他人,爱集体等等。让学生认知父母的养育之恩、教师的培养之恩、社会的关爱之恩;让学生学会对帮助过自己的人心存感激,尊重他们,尊重他们的劳动;让学生感悟到真情回报,不只是对父母、老师、帮助自己的人简单的物质与精神上的回报,重要的是以自己成人、成才来回报父母、老师、祖国和社会,从而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健康心态、进而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 四、具体要求 1、让学生认识父母养育之恩、教师培育之恩、他人关爱之恩,使学生了解在自己成长过程中,家庭、学校和社会每个成员为之所付出的辛勤汗水,形成“以爱报爱”之识。 2、使学生感悟到自己的每一天成长离不开父母、离不开教师、离不开同学、离不开社会上所有的人,对自己周围的人应感激他们、应尊重他们,产生“以爱报爱”之情。 3、使学生认识真情回报是以自己的成人、成才来回报,激励自己奋发学

思想道德教育中要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

思想道德教育中要做到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 摘要: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了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在日常的教育中必须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 关键词:“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了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在日常的教育中必须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 一、晓之以理。 首先,在德育中要对学生“晓之以理”,从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入手,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这是对学生德育的主要任务。对学生讲清道理,提高道德认识,逐步培养学生道德观念和提高识别好坏、美丑、是非的能力,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学生的道德认识,往往有许多错误的概念和糊涂观念,如向老师反映班中存在的问题就会被认为“打小报告”、“出卖朋友”等。对于这些错误的认识,要从一些具体、形象、生动的实际事例中,提高学生识别好坏、是非能力。要从学生的认识能力出发,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多角度的反复教育。要引导学生对自己身边发生的言行和事情进行分析,弄清行为的后果,帮助他们正确的理解道德概念,逐步培养学生辨别行为好坏的能力,在此基础上,使学生掌握和运用一定的道德认识,去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好坏。 在一些平常的小事都蕴含着育人的内容,蕴藏着育人的契机,如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和训练、奖惩制度、文明评比活动等,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能做的。德育无小事,要锲而不舍地抓下去,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和明辨是非的能力。 二、动之以情。 感情是信任的基础,也是人类特有的心理现象,是人对客观事物的好恶的内心体验形式。教育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双向交流活动,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自身的情感性质和特点将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马克思的名言“用爱来交换爱”,就

爱心奉献教育活动实施方案

爱心奉献教育活动 实施方案

“放飞爱心,与爱同行”—爱心主题教育月活动实施方案 爱是一种文明,爱是一种品德,爱更是一种责任。有人说善良的本质就是有一颗爱心,有人说一个人如果有了一颗爱心,她就是一个幸福的人。爱心是社会的每一分子都应该具备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最起码的修养,也是人之常情。有了爱心,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才会变得更加和谐和亲切,我们自身也会因为拥有爱心而变得愉快、健康和滋润。 对于今天的广大青少年学生来说,爱心意识是一种责任意识、自立意识、自尊意识和健全人格的体现。拥有一颗爱心,我们才懂得去孝敬父母。拥有一颗爱心,我们才懂得去关心、帮助她人。拥有一颗爱心,我们就会勤奋学习,真爱自己。拥有一颗爱心,我们就能学会包容,赢得真爱,赢得友谊。拥有一颗爱心,我们就会拥有快乐,拥有幸福,我们就会明白事理、更快地长大,我们就能够拥有一个美好未来。 环顾我们的周围,“爱心缺乏症”正在不少学生身上蔓延和肆虐。其症状是:与人打招呼总是“喂、喂、喂”地叫;对师长动辄叫骂、反驳、顶嘴;对同学的困难漠不关心;不珍惜父母和老师的辛勤劳动;肆意破坏公物和环境等等。基于以上现状,学校的爱心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培养学生的良好的习惯,这是治疗“爱心缺乏症”的根本方法。有一位热心慈善事业的名人,在社会上享有盛誉。她介绍了自己的成才经历:从小在父母和老师的严格

要求下,逐渐形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卫生、待人以礼、接物有序,良好的生活习惯能够使人受益终生。具有良好习惯的孩子会善待自己,珍惜宝贵的时光,矢志进取;具有良好习惯的孩子能善待她人,体贴别人的痛苦,广交朋友;具有良好习惯的孩子善待世界,注重沟通,付出爱也得到爱。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这是治疗“爱心缺乏症”的良方。少年周恩来就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追求真理、努力奋斗,终成一代伟人。周恩来总理的一生,充满了对她人、对民族的爱。远大的志向是与博大的爱心融为一体的。许多家长忽视了孩子的立志教育,孩子的成长就难免不出问题。我校校友李云同志也有一句自己多年的实践而得到的一条经验:人生因梦想而伟大,说的也是同样的道理。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让孩子心存感激之情,这样治疗“爱心缺乏症”可收到持久的“疗效”。有些孩子在接受别人照顾时还一个劲地埋怨别人照顾不周,这些孩子的心里没有“感激”二字。有些孩子虽然在接受帮助时嘴里说“谢谢”,心里却认为她本该受助。这样的孩子谈何“爱心”呢?因此,我们要让孩子懂得“感激”。同情、尊重、感激这些美好的要素一点一滴地积累起来,汇集到孩子的心灵里,就会迸发出“爱”来。 让我们用爱心呵护学生们年轻的心灵,帮助学生养成好的生活习惯、树立远大的理想、常存感激之情,学生们的“爱心缺乏症”就一定能治好。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动之于情,晓之于理 案例:我六年级班上有个学生叫张梓龙。我刚接这个班时,他上课无精打采,要么搞小动作,要么影响别人学习,提不起一点学习的兴趣;下课追逐打闹,喜欢动手动脚;作业不做……每天,科任老师和学生向我告状。于是,我找他谈话,希望他知错就改,争取进步,做一个好孩子。他爱理不理,只在口头上答应了。可实际上又一如既往,毫无长进。那时我都快放弃了,心想或许他是根“不可雕的朽木”。但身为班主任,不能因一点困难就退缩,不能因一个后进生无法转化而影响整个班集体,必须面对现实!我再次找他谈话,并去她家了解情况,我了解到他心里特别想得到父母亲的爱,认为父母亲对他的关心不够。针对他的这一想法,我“动之于情,晓之于理”:用师爱去温暖他,用情去感化他,用理去说服他。我列举了父母亲关心、疼爱他的许多事例,让他逐渐打消对父母亲的不满,并且耐心给他讲一些道理。我还常常找他聊天,想法设法跟他交朋友,尽量找一些他感兴趣并且能做的事让他去做。渐渐地,他无论是在纪律上,还是在学习上,都有了明显的进步,我就及时给予表扬、激励他,使他处处感到老师在关心他。他也逐渐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明确了学习的目的,端正了学习态度。 在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中,他取得了76分的好成绩。我为了鼓励他,奖给他一本日记本。奖品虽少,但能表示老师的一点心意。第二学期,他学习更努力了,在期中测试中,他取得了90分的好成绩。 分析:作为一个教师,都应“以人为本”,尊重每一位学生。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我们教育学生,首先要与学生之间建立一座心灵相通的爱心桥梁。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教育的过程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更是充满了人情味的心灵交融。心理学家认为“爱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对于张梓龙这样特殊的后进生我放下架子亲近他,敞开心扉,以关爱之心来触动他的心弦。“动之于情,晓之于理”:用关爱去温暖他,用情去感化他,用理去说服他,从而促使他主动地认识并改正错误。 作为一个热爱学生的教师,有责任让学生树立信心进而达到育人的目的。让我们携起手来捧起关爱之情,燃起信心之火,播下希望之种,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沐浴在师生的关爱之中,各方面能和谐发展。

晓知以理,动之以情。诱之以利,绳之以法。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晓知以理,动之以情。诱之以利,绳之以法。道之以德,齐 之以礼 看过一则故事:有一个年迈的老人,家周围有一群调皮的孩子,欺负老人行动不便,总喜欢往老人家里扔石头,老人追也追不上,也骂过他们,也告诉过他们的家长,甚至动用过警察,结果孩子们变本加厉,扔的更凶了。老人此伤透了脑筋,终于有一天,老人把孩子们召集在了一起,对他们说:“孩子们,我发现现在离不开你们每天向我院子里扔石头了,这样吧,你们每天坚持扔,我每人给你们5元钱!”孩子们乐得接受!过了一段时间,老人有把孩子们召集在一起,对他们宣布:我的经济有些紧张,每人每天只能给3元钱了。孩子们虽然不高兴,还是同意了。又过了一段时间,降到了1元钱,最后,老人无奈的宣布:我已经没有钱给你们了,你们能不能免费向我院子里扔石头?结果,孩子们异口同声的拒绝了,从此以后,老人家里再也没有人扔石头了!! 奇怪吗?震惊吗?能解释其中的道“理”吗?由此想到中国古代的诗歌的妙处,严羽在《沧浪诗话》中提出“诗有别趣,非关理也”。明代戏剧家汤显祖也认为:“情有者,理必无,理有者,情必无”。清代的诗人乔灵同样认为诗的好处在于“无理而妙”!追溯到上个世纪的德国,其实验心理学派也得出过类似的结论:情感是很难定性的!从心理学上讲,情感和理

性的不一样之处就是情感的难定性,越是有特点的情感,越是微妙,越是难以做理性的定性。可以说上面的这个故事恰恰就是反映了“情”与“理”的微妙的关系。古语有云“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诱之以利,绳之以法”,而“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是道德教育的两大准则,情与理的结合使道德教育深入人心,在班主任的德育教育中,如果充分合理的运用这几点,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首先,“动之以情”:所谓动之以情,就是要求班主任和学生在思想感情上的沟通。我们必须从根本上端正对学生的态度,对学生怀有深厚的感情,做到动之以情,就有了坚实的思想基础,要建立这种真挚感情,就要关怀他们,体贴他们,密切联系他们,尊重信任他们,热情帮助他们,真诚爱护他们。作为一 名班主任,首先要对自己班里的学生的情况了如指掌,要了解他们的学习成绩、基础程度、兴趣爱好、弱点缺点、思想状态,以及家庭背景,父母情况,目前在学习、生活中都存在哪些困难和问题。所以,我们的班级常规中就有“每月让家长、和老师通一次电话”,以及“每个学生每月找班主任谈一 次心”的规定,另外每个学生每天都要养成写“自省”的习惯,把自己一天中的所感,所看,所获等写下来,既可以锻炼学生的文笔,有助于班主任理解班级和学生个体的发展动态,又有利于师生感情的交流。为学生成长提供精神营养,拉近师生距离,走进学生心灵深处。可以说“自省”是心与心的交

2021年小学六年级班主任工作总结报告

2021年小学六年级班主任工作总结报告 撰写人: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

2021年小学六年级班主任工作总结报告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领导者,___者和实施者。作为班主任,每天面对的,是几十双渴求知识的眼睛,每天接触的,是几十颗等待滋润的心灵。如何让这一双双的眼睛充满智慧之光怎样使这一颗颗心灵健康成长这不仅需要班主任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更需要班主任具备一定的___管理能力。刚踏上教坛,我就从事班主任工作,使我体会到班主任工作的艰辛与劳苦,但使我更加难以忘怀的,是成功的喜悦以及甘为人师的幸福。今天,我结合几年来自己的工作实际,谈一谈做班主任工作的一些体会。 一、思想教育工作常抓不屑 学生已经进入了六年,思想已经成熟,作任何事都有自己的主张,所以要耐心细致地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本学期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教育1,发挥自身表率作用。 大教育家乌申斯基曾有过这样一段话: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学生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小学生,对班主任有着一种特殊的信任和依赖情感。班主任的自身素质,道德修养,班主任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形之中会成为全班几十个孩子的榜样。因此,我在工作中爱岗敬业,严守职业道德,以爱润其心,以言导其行,用爱心去滋润学生,用语言去感化学生,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增强学生前进的动力。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在班级工作中要求学生做到的,我往往率先垂范。每次在学校的劳动中,我总是与学生们一起干活。带动了学生们劳动的积极性,保质保量完成学校交给的每 第2页共7页

一项任务。 2,建立一个良好的,科学规范的班级制度,即班规。 对学生的管理,如果仅靠师生间的个人感情,则易造成管理上的放纵及随意。因此,开学之初我就制定一个科学规范切实可行的班规。而且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利用班规对学生进行考核,每月一总结,对于优胜者进行奖励。这大_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同时也制约了思想差的学生的一些行为,使他们屏弃自身的不良习惯。 3,及时开好班会课。 班会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所以我及时抓好每周五的班会课时间,对学生进行教育。在上班会课之前,我都认真分析班级当前的现状,结合班级的实际确定班会主题,并且认真备课,以求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本学期做到了定期召开班会,班会的内容形式多样,学习规范守则;向学生灌输五讲五做的内容,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法制教育;带领学生学习雷锋,了解革___先辈的事迹等等。一系列的内容使学生受到了不同方面的教育,也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4,不辞劳苦做好学生的家访工作。 促使学生健康成长,只靠教师的工作是不够的,还应该得到家长的协助。因此,每学期的班级工作中我都有目的,有计划地走访学生家长,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密切配合。本学期由于学生不听话,我便充分利用家长的力量来协助自己的工作,每次家访时我都向家长介绍本班的学习情况,孩子的学习,纪律等各方面的情况,争取家长的意见,以取得 第3页共7页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浅谈在小学语文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看法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看法 安厚中心小学陈彩云韩愈在《师说》里写到:“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自古以来教师就担负着“教书”与“育人”的责任,除了通过所教学科带给学生固定知识的“解惑”外,更承担着教会学生做人的“传道”重任,而“教之道,德为先”,让学生成为一个更完整的人是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让学生成为即拥有爱国主义情操又极具人文主义素养的人,知恩懂礼深明大义。在这样的前提下语文教学的目的便不仅仅只是让学生学会读、写等基本技能,更需在平日里的教学过程中渗透更多的思想政治、爱国主义、道德情操、人文素养等德育教育的内容,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智能与德育的发展! 语文是传情达意的工具,语文是生命之声,是文化之根,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语文教学的本质,就是在引导学生去体验、去发现、去感悟语言文字之美、作者情感之美、文章意境之美的同时挖掘语文教学的博大教化力量,提高学生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是深化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重要途径。小学语文教师在任教语文的同时普遍还担任班主任的工作,因此,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无疑是一条比较行之有效的途径。在教学过程中把握好教育的度,找准渗透德育的点及渗透德育的方法,充分发挥语文课堂的教学作用,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读写能力、知识发展能力,在不同的文章里受到自然生动的思想品德教育,助力学生的德育发展。现就结合平日里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体会,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几点看法。 一、在课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若干想法: (一)、深化课文主旨,挖掘作者创作背景心态,提高学生爱国情操人文素养小学语文教育里的德育渗透如果仅仅只是唐突的去灌输给学生显然起不到预想的作用,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深入钻研,挖掘每篇课文的课文主旨,挖掘作者创作背景及心态,在这种过程中,结合课文的实际情况渗透德育教育,选准德育教育的点,把握好德育教育的度,做到两者的平衡,例如:《最后一分钟》《圆明园的毁灭》《狼牙山五壮士》等课文,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深入挖掘课文的背景,深化文章的主旨,让学生在相对立体的历史背景里感受革命前辈的献身精神,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生活,让学生的爱国情怀油然而生。在学习《长城》《桂林山水》《林海》等课文,描写祖国河山

感恩班级特色班级口号

感恩班级特色班级口号 1、沐浴着感恩的阳光,我们茁壮成长。 2、感恩是精神上的一种宝藏。 3、每个人成长的足迹都离不开感恩。 4、真正的感恩,都是用行动完成的。 5、蚕烛呈志鉴师表,桃李照人倾爱心。 6、用生命名谱写辉煌,用感恩回报社会。 7、感恩是伟大的史书,可歌可泣。 8、生命之美,始于奉献;人性之美,始于感恩。 9、用最真的心感恩最深的情。 10、母亲,人生的第一任老师。 11、感恩如白云点衬蓝蓝的天空。 12、一饭之恩当永世不忘。 13、一份恩情,万分回敬。 14、施之以爱,报之以恩。 15、父母之恩,儿女要勤。 16、心存感恩,世界会更美丽。 17、虹恩莫忘,立志成才。 18、懂礼,行礼,敬礼,才做到文明美德。 19、世界因感恩而精彩。 20、事欲皆心心致感,坚毅之志四舟同。

21、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22、知行合一,让我们在体验中学会感恩。 23、感恩是一种美德,更是一则芬芳的誓言。 24、感恩是人心底最柔软也是最坚强的部分。 25、感动在于心,感激在于意,感恩在于行。 26、吃水不忘挖井人,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27、爱让感恩萌芽,感恩让爱传递。 28、感恩,需要用实际行动去践行。 29、天道酬勤,凡事感恩,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30、心灵如一朵花,需要感恩的雨露来滋养它。 31、感恩伴随着我们成长。 32、五彩缤纷的生活,需要用感恩来装点。 33、感恩是宽容,感恩是温情,感恩是快乐。 34、别人给予我爱,我当把这爱也给予别人。 35、没有感恩就没有真正的美德。 36、感恩父母,子女有责。 37、感恩是甜滋滋的棒棒糖,让吃的人也甜甜的。 38、用手托起感恩的心,用心体味爱的世界。 39、关爱就有希望,勤奋就是感恩。 40、感君情厚逼云端,谢师恩深如山涧。 41、恩,在于心,情播于世。 42、衔环结草,以恩报德,投之以桃,报之以李。

晓之以理 施之以法

晓之以理,施之以法 记得有人说过:“人,一撇一捺,写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们要经常性地思考,我在做什么,我做得怎样,我要成为怎样的人。”做怎样的人,一百个人会有一百种答案,但在每一个答案的背后都有一个基点,那就是做一个文明的人,做一个具有文明行为习惯的人,做一个诚实的人。 2013年学校举办的歌咏比赛让我记忆犹深。因为一套失而复得的服装,让我又一次感受到了做为班主任的意义。在那个媚阳高照的上午,我们二(2)班捧着“歌咏比赛三等奖”的奖状兴高采烈地回到教室,在我一番慷慨陈词之后,已经到了放学时间,我对伴舞的6个女孩子说:“你们去老师办公室换一下衣服,咱们租的服装,下午老师要去还给人家。”教室的学生已陆陆续续地走出了教室,换衣服的6个女孩子也陆陆续续把衣服换好,交到了讲台上。我和最后一位同学说了:“再见”后,才慢慢的整理讲台上的服装。怎么只有5套?这可怎么办?很明显,要么有一个同学把服装没交上来,要么哪个同学顺手牵羊带走了。当然,第一种可能性比较大。下午学生一到校,我就把那6个女孩子召集到了一起,我先压下心理的情绪和疑问,没有马上对这件事做定论,我问她们:“谁把服装还没有交上来?”我的语气中略带焦急,她们面面相觑,不明所以。我以为孩子们小,不明白“租服装”什么意思,就又一次告诉她们:“这次的表演服装是老师从别的地方租来的,用完后老师还要还给人家的,这和上次我们

自已出钱买是不一样的。”可是,我期待的事没有出现。都说:“我交了。” 面对此情此景,我本想批评她们一顿,再对她们进行一番“洗脑”式说教,但转念一想严厉的批评是不能解决任何问题的,没有针对性的教育也不是教育的良方。何况这件事没有调查清楚,一味地批评是起不到作用的,弄不好,会让“她”更害怕,更不敢说实话。我平静了一下自已的心情,说:“老师知道你们都是诚实的孩子,你拿错了没有关系,只要明天来校你悄悄地把它放在桌子上就行,让老师知道,衣服没丢。这我就放心了。” 第二天,我没有看到我期待出现的黄裙子。 第三天,我改变策略,我叫来她们6个,和蔼地说:“老师只需要你们给我一个小小的暗示即可,就算你和老师一样犯了粗心的问题,那也没关系,我们以后细心就可以了。谁都会出错,老师也会,你们的爸爸妈妈也会,重要的是知错能改。”我看了看他们,继续说:“如果你忘交了,动一动你的手就行了。”我让她们背对我一字排开,然后双手背后,果然,我看到了小扬的手动了一下,我怕自已没看清,又说:“你只要动动你的手让老师看到即可。”我这次清楚地看到了小扬的手在动。我说:“你们都很诚实,都是好孩子。”但我没说是谁。 随后我及时联系了小扬的妈妈。原来,小扬把衣服带回了家,却告诉妈妈:“老师说什么时候收,再什么时候带到学校。”了解了这一情况,我同小扬的妈妈进行了详细的交流后。下午放学,我把她叫到了办公室,给她讲了《木偶奇遇记》的故事,告诉他诚实是一个人必

【德育论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在高中这一年我本着“持育人以德,以德育人”的理念,对学生倾注满腔热情,学习上鼓励,生活上关心,行为上规范,用良好的师表形象感染学生。其实这是我们每位老师每天都要重复的工作。用心去做学生的思想工作,用真情、热情为他们撑起一片爱的天空,是我做班主任工作的宗旨。分班后,学生送我了一本纪念册,留下了美好回忆,一年来跟学生建立深厚的师生情,以下是我谈谈这一年从事班主任工作的切身体会。 一,高一学生是初中阶段非常关键的的时期。这个阶段的学生逆反心理很强,思想变化很大。作为一个班主任,这时如果工作不做细致,不及时捕捉学生的思想动态,就会处在一个被动的位置,学生的思想工作自然很难做。为此,作为一个班主任,做什么事都要加强自身的思想建设,还要有吃苦耐劳、自我牺牲的精神,要有一颗从我做起的诚心,有一颗关心爱护学生的爱心,还要有一颗干好班主任工作的信心,否则,学生就不会买你的帐。由于我带数学这门学科,工作任务相对比较多,也比较忙。但和学生接触的时间也比较多,又利用星期一到星期五早读课时间,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思想动态。我要求学生每天按时,及时到达班级,做自己该做的事。但我首先必须做到:每天早上我到校比较早,督促学生做值日、早读;无形中学生会以老师为榜样,坚持早到教室,尽量做好自己应做的本职工作,正如滴滴甘露,润物无声。我的这种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自然给学生树立了良好的行为榜样,也形成了无形的动力,全班同学多数能按时到校,进班就能自觉地做自己的事,很少让我多说。比如,再普通不过的每天的卫生工作,在我的引导下,生活委员委员吴跃已知道自己

该做什么了:他把卫生工作责任到头,工作具体分工,小到每小组都有专人管理,两人协作完成。每天值日做完,他负责检查,不合格,他就找值日组长,值日组长再找当日值日生,工作很快就完成了,因此,训练到高一下学期,这块工作我几乎不用操心。其实这就是学生的责任心在起作用,但更离不开班主任的表率作用。 有人说:“要给人以阳光,你心中必须拥有太阳。”为此,我觉得一个班主任,让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必须做到,对学生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用自己的诚心、爱心去感染每个学生,班主任工作才会做的更好,也只有这样,学生才信任你,佩服你。 二.班主任要想办法走进学生心里,做好学生的思想转化工作。我班不学习的学生就占很多。作为一个班主任,面对这种现状,怎么办?为此,我觉得做通学生的思想工作是当务之急。我认为做学生的思想工作讲究的是“抓心”,抓住学生的心。要捕获学生的心,首先最重要的,就是要让学生知道:你爱他(她)。“爱是无声的语言,也是最有效的催化剂。”教师对学生的爱,胜过千次万次的说教。学生们只有感受到老师的爱,才会有学习的动力,才会在生活中,学习上一步一个脚印地坚实地前进。所以,我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投入,然后,把这种爱的情感带进所做的一切事情中。 有人说一个教师相信学生,尊重学生,对于优秀的学生容易做到,对于学习、品质差的学生,要做到就比较困难。其实要让我说,这两者都不好做。其实真正要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做通这些学生的思想工作,就必须捕获学生的心,让他们感受到你那颗真诚之心。 我班有一学生,高一上学各方面表现都很优秀,懂事明理,尊敬师长,责任心强,安排给他的事总能积极主动的去完成,在做事学习上是大家学习的榜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如何以情以爱教育幼儿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如何以情以爱教育幼儿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中有这样一段话:“愚蠢的人需要受教导,好使他们摆脱本性中的愚蠢,这是无人怀疑的。其实聪明的人更需要受教育,因为一个活泼的心灵如果不去从事有用的事情,它便会从事无用的,希奇的,有害的事情。”如何教导幼儿,如何启蒙幼儿呢?那就需要老师的“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了。 首先教师应该做到关心幼儿,了解幼儿。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创造性工作的源泉—了解教育对象,教师应以此为指导思想,要求自己关心了解幼儿,做他们的朋友。” 我班有个女孩子聪明好胜,很爱表现自己,凡事都要占上风,而且骄傲自满,看不起其他小朋友,不与他们为伍。几经教育,也不见丝毫成效。为此我深感头痛。生硬的批评训斥诱发不出孩子正确的思想和情感。所以我采取了以朋友的身份了解她,以故事的形式开导她。我以一个教师该有的爱心,将心比心,以心碰心的和谐地拨动她幼小的心灵。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孩子的锋芒渐渐地收敛了,也愿意走入小朋友与他们唱歌、游戏。作为幼儿教师,应公正全面的关心了解幼儿,唯有这样才能发挥教育的先导作用。 其次要尊重幼儿,信任幼儿。 幼儿怀着新奇、激动、欢乐的心情来到这个陌生然而又

富有吸引力的集体生活,他们有着强烈的表现欲,爱听表扬的话,然而他们的思想又是单纯的、幼稚的。 班上有位小男孩,调皮捣蛋,违反纪律的事情他样样有份。一天的午餐后,我发现图书角里的图书被翻得乱七八糟,椅子上、地上、柜子上、走廊上撒的都是。我压制住心中的怒火,以图书的身份无限惋惜的对小朋友说:“我们图书王国中的图书娃娃吵架了,有的从家里跑出来,有的张着嘴巴哇哇大哭呢,请问是怎么回事?是谁让他们这么伤心呢?请那位小朋友赶紧去安慰图书娃娃,并悄悄的送他们回家吧!”孩子并没有站出来,我耐心的等待着,我相信只有尊重孩子,信任孩子,久而久之孩子也会感受到的。终于在我快要支撑不了的时候,孩子默默的走了出来,把图书一本一本捡起来放回了原处。 尊重幼儿,是造成幼儿的自尊和积极向上的基本保证,使幼儿产生改正错误的勇气和力量。信任幼儿,给他们机会,就会激发幼儿心灵深处更大的热情。 第三,教师应做到为爱而严,严而有情。 幼儿是好动的、活跃的,他们往往容易做一些令人哭笑不得的、难以处置的事情。正因为如此,教师对他们既要爱,又要严。如果只爱不严,爱与严不结合起来,对幼儿的发展是不利的,对教师本身的工作也是不利的。教师应做到以礼教人,对幼儿要循循善诱,做到通情达理,严而有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