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前辅导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考前辅导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考前辅导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发表时间:2018-04-20T11:47:47.163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16期作者:高俊华

[导读] 抓常规管理,必须以班干部为中心,才能事半功倍,因为“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山东省莱芜市实验中学271100

一、以班干部为中心,抓常规管理

在高考到来之前,纪律约束,不能放松,以确保学生良好的学习状态。而班级管理主要靠一个得力的班委会,特别是班长。抓常规管理,必须以班干部为中心,才能事半功倍,因为“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我们班的班干部学习成绩都是名列前茅的,对待班级工作认真负责,工作方法和策略都很恰当,无论班干部开展什么工作,同学们都很信服,也很佩服。一直以来,我都以有一个得力的班干部团队感到欣慰和自豪。我非常感谢我们班的班干部团队。

应该说绝大多数学生意识到高考成败对自己人生的重要影响,他们鼓足勇气,准备去完成最后冲刺。但也有一部分成绩差的学生因升学无望而产生放弃的心理。他们的自暴自弃的心理极易导致上课不认真听讲,学习上敷衍了事,甚至公然违反学习纪律等行为的发生。虽然这样的学生是极少数的,但他们的心理和行为会对周边的同学甚至整个班级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班主任在后期务必做好学生的纪律工作,从严要求和人文关怀相结合。

二、与任课老师协调,发挥任课老师不可替代的作用

班主任要发挥好纽带作用。任何一位班主任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为了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绝对离不开任课教师的协助与支持,一个受人尊敬的老师不在于他的知识水平的高低,关键在于他的责任心。有责任心的老师,学生一定会拥护。作为班主任要经常主动地与任课教师进行交流,凡事都要主动地同任课教师协商、倾听、采纳他们的意见。我们班的每一位任课老师都对班级教育教学工作认真负责,献计献策,我们是一个和谐团结的班级教育教学管理团队。很多学生的课堂表现、自习表现、对待学科学习的态度和责任心,特别是尖子生和边际生的表现,我都是从任课老师那里获取的,仅凭自己的观察和揣摩往往会出现偏差。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三、与学生家长协调,发挥家长是教育的第一责任人的作用

家长也是学生的管理者,学生对家长更具有一定的敬畏与威望。必要时我们可以适时与部分学生家长取得联系,一分为二地向家长反映学生的在校情况,做到谈优生不过分,谈后进生不过头。特别是最后的高考冲刺阶段,更离不开家长的反馈。对那些把什么都交给班主任,把什么都寄希望于班主任的家长要予以纠正。我们更希望的是家长的沟通与配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全面的了解学生在校外的种种表现和思想、心态、心理的变化。要想学生能坚持住,家长必须先稳住,家长首先要调整自己的心态。家长要当个多面手,扮演好多个角色,把握大局。

四、利用各种侧面暗示的机会去增强学生的信心

班主任就要想方设法增强学生的信心。增强学生信心的方法很多,但效果可能大相径庭,在冲刺阶段通过个别侧面暗示效果更好。一个优秀学生,要是他在无意中能够了解到,班主任对自己每一次的摸拟考试成绩原来如此关注,而且大都一清二楚,则势必产生一种“长风破浪”的劲头;一个中等学生,如果他偶然发觉,班主任原来将自己跟班上学习最好的同学看作是一个圈子的,则必然信心大增,顽强拼搏,向前看齐;一个后进生,假若他有幸遇到班主任主动打招呼,甚至只是一个充满信任的眼神、一个饱含真诚的微笑,都可能会让他“浪子回头”,恢复许多自信,顿生巨大的爆发力。

总之,要想赢得高考,就要动点脑筋,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学生以百倍的信心,去迎考。

说服别人最好的方法,就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说服别人最好的方法,就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倔强,从来都让人厌烦 很多人秉性执拗,好钻牛角尖,钻进去还不出来,并且觉得自己万分正确,说不服讲不透,不撞南墙不回头,犟得很。 这种人宁肯死,不回头不要紧,去撞那南墙自己去就是,头破血流也活该,谁喜欢管你的闲事?关键是,此类人才自信心十足,老是觉得偌大的天下,老子第一,就一个理,理在他那,硬气得很。 清朝末年,淄川城里就有这么一位书生,书读得多,自恃聪明,且会一点拳脚功夫,身体很是强壮,可谓是文武双全,走在街上,七个不服八个不忿,很是自负。 此书生还有一大癖好,那就是不怕鬼魅,只要有人说哪里闹鬼了或者有狐妖出现,他就兴奋,来了兴趣,非得去会上一会,就是不信这个邪。 有一次,听大家说,淄川城南的无名寺后边的阁楼闹鬼,就连寺里的方丈都被吓得要命,书生一听来了兴趣,当晚,就住进了寺里的阁楼。 到了深夜,果然闹鬼。 书生就看见,屋里边有很多模模糊糊的影子在走动,来来去去,就像在逛街一样,视书生如不见,自行其是。 书生也是泰然处之,就走到这些影子中间,这个戳一下,那么摸一下,可奇怪的是,这些影子似乎并不受书生的影响,虽然书生站在中间,胡乱动作,但并没有真正触到它们,每次点戳还是抚摸,都如同手在空气里,什么东西都感受不到。 书生见效果不佳,就很生气地怒吼了一声,瞬时,屋里来回走动的影子突然不见了。 书生一看,喜上眉梢,觉得是自己斥退了群鬼,洋洋得意。 第二天一早,书生就把这消息告诉了寺里的所有人,还到处宣扬,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很是得意。 可没想到,到了晚上,寺里的方丈就叫一位和尚找到他说,屋里照常闹鬼,赶紧让他去看一看。 书生听了甚觉懊恼,很是不理解,就跟着和尚又回到了寺院。 众和尚不敢上楼,书生不怕,气呼呼地爬到楼上。 推门进去,就见屋里茶几旁边坐着一个美女,好似正在等他前来。 书生一见,呵呵一笑说: “我把你们斥退了,是怕我再来,就化作美女迷惑于我,是不是?” 那女鬼听后,冷笑着说: “你在阳间,我们在阴间,互不干涉,我怕你什么?只不过我此次前来,是那些姐妹告诉了我,说我认识你,现在一见,果然如此。” “你认识我?” 书生一听,很是纳闷,忙问: “你是谁,我怎么不认识你?” “你当然不认识我,我死之时,你才刚刚出世,我是你的姑奶奶!” 书生听了,越发不信,女鬼又说: “我知道你不信,但是你的父母双亲会相信的,我死之后,就葬在家里山后的大槐树下,你回去一问便知。” 书生还是半信半疑,问道: “那今晚,你来做什么?” “我来是教训你的!我早就听说你这孩子读了多年的书,却怎么还是不知理?读书是让你明

演讲稿-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明之以法帮之以需予之以利 精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明之以法帮之以需予之以利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明之以法帮之以需予之以利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解决好农业、农民和农村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 当前,体制转轨在深化,社会转型在加快,利益调整力度在加大,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对做好新时期的三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近几年来,南宁市着眼三农工作新形势新任务,理清工作思路,创新工作内容,改进工作方法,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明之以法,帮之以需,予之以利,新时期三农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晓之以理,着力提高农民的素质 农民是农业和农村的主体,做好三农工作的关键在于提高农民素质。 晓之以理的实质是教育农民,目的在于不断提高农民素质。 近几年来,南宁市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农业、农村、农民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把农民教育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切实加强对农民群众的宣传教育。 在农村开展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向农民群众宣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在报纸、电视台、电台等新闻媒体开辟了专栏、专题节目,加大对三农工作的宣传报道力度;完善干部包村、定点联系等制度,推动干部进村入户,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组织政策宣讲团、农村工作队、文艺演出队进村入户,把中央、自治区解决三农问题的政策送到农民群众中;深入开展三下乡活动,着力提高农民的文化科学素质。 通过开展各种行之有效、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教育活动,使广大农民群众的综合素质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为做好三农工作提供了政治保障、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动之以情,带着感情做好三农工作 保持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核心。 对待农民群众的态度问题是党风的根本问题,做好新时期的三农工作必须动之以情,深怀爱民之心。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孔子《论语》中说的:诱之以利,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胁之以威,授之以渔,绳之以法,导之以行,勉之以恒,持之以恒,学之以恒,行之以德,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晓之以理是指讲道理使他明白。“晓”:是使动用法,是“使其知晓”的意思,以理晓之,以情动之,用道理使他"晓之",用充满感情的方式使他"动之"(感动) 贾庆成《说说“晓之以理”》“晓之以理”,是言教诲人的一种方式。当前学生,思想活跃,自我性强而又心理脆弱,单靠强化管理、严语责训,常常不尽成效。如施之“晓之以礼”的教育,方能解其惑,通其心,正其道,善其行。“晓之以理”,是一项理性导教工作。施教者首先要理智心明,做到察人而知情,循理而行术,在充分了解学生思想情状和行为归向的基础上,察实情,究症结,辨是非,明曲直,从而把握施教论理的准确性、客观性、深透性,有的放矢地做好教育与疏导工作,使“晓之以理”产生迎刃而解的效果。“晓之以理”要旨在“说理”、“明道”,做到理透解惑、道彰傅人,从而达到启锁开心、教诲育人的目的。为此,施教者要在政治和人德上不断自我冶炼,既要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又要有较高的理论水平,才能在施教中高屋建瓴,使受教者信之,服之,明之,悦之,,“晓之以理”自然会水到渠成。施之“晓之以理”,应灵活机变,根据学生不同年龄、不同思想、不同性格、不同处境,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或疏通诱导,或直言理论;或感性启迪,或理性证辨;或委婉谲谏,或坦率相陈。不拘一格,灵活多变。但不论何种方式,都要讲求论理的艺术,使之不煴不火,不急不躁,如春风化雨,冰溶冻解。晓之以

理,在于爱心为本。为师者,须有慈爱之心,襄扶之意,才能使“晓之以理”施之有恒,行之有效。尤其是对后进生,更应爱护有加,关怀备至,在进行‘晓之以理“的教育中,赋予深厚的爱和纯贞的情,使学生在教诲中得到关爱和温暖,从而使结瘀心头的疑惑、偏见随之释然而去。应看到,当前有的教师,对后进生的思想教育有时缺乏耐心和信心,或而心情急躁,或而态度粗暴,或而听之任之,甚至视个性强、不易教诲的学生为不化顽石,从而弃之。究其因,盖无爱心所致。如此心态,何能做到晓之以理? “晓之以理”,虽为一种诲人方式,但其学问甚多,应予重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刘绍棠《村妇》卷二:“啭儿和秀子,比狗肉将军张宗昌那些驴脾气的侉子兵更难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思想道德教育中要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

思想道德教育中要做到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 摘要: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了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在日常的教育中必须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 关键词:“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了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在日常的教育中必须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 一、晓之以理。 首先,在德育中要对学生“晓之以理”,从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入手,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这是对学生德育的主要任务。对学生讲清道理,提高道德认识,逐步培养学生道德观念和提高识别好坏、美丑、是非的能力,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学生的道德认识,往往有许多错误的概念和糊涂观念,如向老师反映班中存在的问题就会被认为“打小报告”、“出卖朋友”等。对于这些错误的认识,要从一些具体、形象、生动的实际事例中,提高学生识别好坏、是非能力。要从学生的认识能力出发,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多角度的反复教育。要引导学生对自己身边发生的言行和事情进行分析,弄清行为的后果,帮助他们正确的理解道德概念,逐步培养学生辨别行为好坏的能力,在此基础上,使学生掌握和运用一定的道德认识,去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好坏。 在一些平常的小事都蕴含着育人的内容,蕴藏着育人的契机,如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和训练、奖惩制度、文明评比活动等,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能做的。德育无小事,要锲而不舍地抓下去,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和明辨是非的能力。 二、动之以情。 感情是信任的基础,也是人类特有的心理现象,是人对客观事物的好恶的内心体验形式。教育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双向交流活动,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自身的情感性质和特点将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马克思的名言“用爱来交换爱”,就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动之于情,晓之于理 案例:我六年级班上有个学生叫张梓龙。我刚接这个班时,他上课无精打采,要么搞小动作,要么影响别人学习,提不起一点学习的兴趣;下课追逐打闹,喜欢动手动脚;作业不做……每天,科任老师和学生向我告状。于是,我找他谈话,希望他知错就改,争取进步,做一个好孩子。他爱理不理,只在口头上答应了。可实际上又一如既往,毫无长进。那时我都快放弃了,心想或许他是根“不可雕的朽木”。但身为班主任,不能因一点困难就退缩,不能因一个后进生无法转化而影响整个班集体,必须面对现实!我再次找他谈话,并去她家了解情况,我了解到他心里特别想得到父母亲的爱,认为父母亲对他的关心不够。针对他的这一想法,我“动之于情,晓之于理”:用师爱去温暖他,用情去感化他,用理去说服他。我列举了父母亲关心、疼爱他的许多事例,让他逐渐打消对父母亲的不满,并且耐心给他讲一些道理。我还常常找他聊天,想法设法跟他交朋友,尽量找一些他感兴趣并且能做的事让他去做。渐渐地,他无论是在纪律上,还是在学习上,都有了明显的进步,我就及时给予表扬、激励他,使他处处感到老师在关心他。他也逐渐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明确了学习的目的,端正了学习态度。 在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中,他取得了76分的好成绩。我为了鼓励他,奖给他一本日记本。奖品虽少,但能表示老师的一点心意。第二学期,他学习更努力了,在期中测试中,他取得了90分的好成绩。 分析:作为一个教师,都应“以人为本”,尊重每一位学生。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我们教育学生,首先要与学生之间建立一座心灵相通的爱心桥梁。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教育的过程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更是充满了人情味的心灵交融。心理学家认为“爱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对于张梓龙这样特殊的后进生我放下架子亲近他,敞开心扉,以关爱之心来触动他的心弦。“动之于情,晓之于理”:用关爱去温暖他,用情去感化他,用理去说服他,从而促使他主动地认识并改正错误。 作为一个热爱学生的教师,有责任让学生树立信心进而达到育人的目的。让我们携起手来捧起关爱之情,燃起信心之火,播下希望之种,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沐浴在师生的关爱之中,各方面能和谐发展。

晓知以理,动之以情。诱之以利,绳之以法。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晓知以理,动之以情。诱之以利,绳之以法。道之以德,齐 之以礼 看过一则故事:有一个年迈的老人,家周围有一群调皮的孩子,欺负老人行动不便,总喜欢往老人家里扔石头,老人追也追不上,也骂过他们,也告诉过他们的家长,甚至动用过警察,结果孩子们变本加厉,扔的更凶了。老人此伤透了脑筋,终于有一天,老人把孩子们召集在了一起,对他们说:“孩子们,我发现现在离不开你们每天向我院子里扔石头了,这样吧,你们每天坚持扔,我每人给你们5元钱!”孩子们乐得接受!过了一段时间,老人有把孩子们召集在一起,对他们宣布:我的经济有些紧张,每人每天只能给3元钱了。孩子们虽然不高兴,还是同意了。又过了一段时间,降到了1元钱,最后,老人无奈的宣布:我已经没有钱给你们了,你们能不能免费向我院子里扔石头?结果,孩子们异口同声的拒绝了,从此以后,老人家里再也没有人扔石头了!! 奇怪吗?震惊吗?能解释其中的道“理”吗?由此想到中国古代的诗歌的妙处,严羽在《沧浪诗话》中提出“诗有别趣,非关理也”。明代戏剧家汤显祖也认为:“情有者,理必无,理有者,情必无”。清代的诗人乔灵同样认为诗的好处在于“无理而妙”!追溯到上个世纪的德国,其实验心理学派也得出过类似的结论:情感是很难定性的!从心理学上讲,情感和理

性的不一样之处就是情感的难定性,越是有特点的情感,越是微妙,越是难以做理性的定性。可以说上面的这个故事恰恰就是反映了“情”与“理”的微妙的关系。古语有云“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诱之以利,绳之以法”,而“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是道德教育的两大准则,情与理的结合使道德教育深入人心,在班主任的德育教育中,如果充分合理的运用这几点,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首先,“动之以情”:所谓动之以情,就是要求班主任和学生在思想感情上的沟通。我们必须从根本上端正对学生的态度,对学生怀有深厚的感情,做到动之以情,就有了坚实的思想基础,要建立这种真挚感情,就要关怀他们,体贴他们,密切联系他们,尊重信任他们,热情帮助他们,真诚爱护他们。作为一 名班主任,首先要对自己班里的学生的情况了如指掌,要了解他们的学习成绩、基础程度、兴趣爱好、弱点缺点、思想状态,以及家庭背景,父母情况,目前在学习、生活中都存在哪些困难和问题。所以,我们的班级常规中就有“每月让家长、和老师通一次电话”,以及“每个学生每月找班主任谈一 次心”的规定,另外每个学生每天都要养成写“自省”的习惯,把自己一天中的所感,所看,所获等写下来,既可以锻炼学生的文笔,有助于班主任理解班级和学生个体的发展动态,又有利于师生感情的交流。为学生成长提供精神营养,拉近师生距离,走进学生心灵深处。可以说“自省”是心与心的交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浅谈在小学语文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看法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看法 安厚中心小学陈彩云韩愈在《师说》里写到:“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自古以来教师就担负着“教书”与“育人”的责任,除了通过所教学科带给学生固定知识的“解惑”外,更承担着教会学生做人的“传道”重任,而“教之道,德为先”,让学生成为一个更完整的人是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让学生成为即拥有爱国主义情操又极具人文主义素养的人,知恩懂礼深明大义。在这样的前提下语文教学的目的便不仅仅只是让学生学会读、写等基本技能,更需在平日里的教学过程中渗透更多的思想政治、爱国主义、道德情操、人文素养等德育教育的内容,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智能与德育的发展! 语文是传情达意的工具,语文是生命之声,是文化之根,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语文教学的本质,就是在引导学生去体验、去发现、去感悟语言文字之美、作者情感之美、文章意境之美的同时挖掘语文教学的博大教化力量,提高学生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是深化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重要途径。小学语文教师在任教语文的同时普遍还担任班主任的工作,因此,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无疑是一条比较行之有效的途径。在教学过程中把握好教育的度,找准渗透德育的点及渗透德育的方法,充分发挥语文课堂的教学作用,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读写能力、知识发展能力,在不同的文章里受到自然生动的思想品德教育,助力学生的德育发展。现就结合平日里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体会,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几点看法。 一、在课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若干想法: (一)、深化课文主旨,挖掘作者创作背景心态,提高学生爱国情操人文素养小学语文教育里的德育渗透如果仅仅只是唐突的去灌输给学生显然起不到预想的作用,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深入钻研,挖掘每篇课文的课文主旨,挖掘作者创作背景及心态,在这种过程中,结合课文的实际情况渗透德育教育,选准德育教育的点,把握好德育教育的度,做到两者的平衡,例如:《最后一分钟》《圆明园的毁灭》《狼牙山五壮士》等课文,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深入挖掘课文的背景,深化文章的主旨,让学生在相对立体的历史背景里感受革命前辈的献身精神,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生活,让学生的爱国情怀油然而生。在学习《长城》《桂林山水》《林海》等课文,描写祖国河山

晓之以理 施之以法

晓之以理,施之以法 记得有人说过:“人,一撇一捺,写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们要经常性地思考,我在做什么,我做得怎样,我要成为怎样的人。”做怎样的人,一百个人会有一百种答案,但在每一个答案的背后都有一个基点,那就是做一个文明的人,做一个具有文明行为习惯的人,做一个诚实的人。 2013年学校举办的歌咏比赛让我记忆犹深。因为一套失而复得的服装,让我又一次感受到了做为班主任的意义。在那个媚阳高照的上午,我们二(2)班捧着“歌咏比赛三等奖”的奖状兴高采烈地回到教室,在我一番慷慨陈词之后,已经到了放学时间,我对伴舞的6个女孩子说:“你们去老师办公室换一下衣服,咱们租的服装,下午老师要去还给人家。”教室的学生已陆陆续续地走出了教室,换衣服的6个女孩子也陆陆续续把衣服换好,交到了讲台上。我和最后一位同学说了:“再见”后,才慢慢的整理讲台上的服装。怎么只有5套?这可怎么办?很明显,要么有一个同学把服装没交上来,要么哪个同学顺手牵羊带走了。当然,第一种可能性比较大。下午学生一到校,我就把那6个女孩子召集到了一起,我先压下心理的情绪和疑问,没有马上对这件事做定论,我问她们:“谁把服装还没有交上来?”我的语气中略带焦急,她们面面相觑,不明所以。我以为孩子们小,不明白“租服装”什么意思,就又一次告诉她们:“这次的表演服装是老师从别的地方租来的,用完后老师还要还给人家的,这和上次我们

自已出钱买是不一样的。”可是,我期待的事没有出现。都说:“我交了。” 面对此情此景,我本想批评她们一顿,再对她们进行一番“洗脑”式说教,但转念一想严厉的批评是不能解决任何问题的,没有针对性的教育也不是教育的良方。何况这件事没有调查清楚,一味地批评是起不到作用的,弄不好,会让“她”更害怕,更不敢说实话。我平静了一下自已的心情,说:“老师知道你们都是诚实的孩子,你拿错了没有关系,只要明天来校你悄悄地把它放在桌子上就行,让老师知道,衣服没丢。这我就放心了。” 第二天,我没有看到我期待出现的黄裙子。 第三天,我改变策略,我叫来她们6个,和蔼地说:“老师只需要你们给我一个小小的暗示即可,就算你和老师一样犯了粗心的问题,那也没关系,我们以后细心就可以了。谁都会出错,老师也会,你们的爸爸妈妈也会,重要的是知错能改。”我看了看他们,继续说:“如果你忘交了,动一动你的手就行了。”我让她们背对我一字排开,然后双手背后,果然,我看到了小扬的手动了一下,我怕自已没看清,又说:“你只要动动你的手让老师看到即可。”我这次清楚地看到了小扬的手在动。我说:“你们都很诚实,都是好孩子。”但我没说是谁。 随后我及时联系了小扬的妈妈。原来,小扬把衣服带回了家,却告诉妈妈:“老师说什么时候收,再什么时候带到学校。”了解了这一情况,我同小扬的妈妈进行了详细的交流后。下午放学,我把她叫到了办公室,给她讲了《木偶奇遇记》的故事,告诉他诚实是一个人必

【德育论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在高中这一年我本着“持育人以德,以德育人”的理念,对学生倾注满腔热情,学习上鼓励,生活上关心,行为上规范,用良好的师表形象感染学生。其实这是我们每位老师每天都要重复的工作。用心去做学生的思想工作,用真情、热情为他们撑起一片爱的天空,是我做班主任工作的宗旨。分班后,学生送我了一本纪念册,留下了美好回忆,一年来跟学生建立深厚的师生情,以下是我谈谈这一年从事班主任工作的切身体会。 一,高一学生是初中阶段非常关键的的时期。这个阶段的学生逆反心理很强,思想变化很大。作为一个班主任,这时如果工作不做细致,不及时捕捉学生的思想动态,就会处在一个被动的位置,学生的思想工作自然很难做。为此,作为一个班主任,做什么事都要加强自身的思想建设,还要有吃苦耐劳、自我牺牲的精神,要有一颗从我做起的诚心,有一颗关心爱护学生的爱心,还要有一颗干好班主任工作的信心,否则,学生就不会买你的帐。由于我带数学这门学科,工作任务相对比较多,也比较忙。但和学生接触的时间也比较多,又利用星期一到星期五早读课时间,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思想动态。我要求学生每天按时,及时到达班级,做自己该做的事。但我首先必须做到:每天早上我到校比较早,督促学生做值日、早读;无形中学生会以老师为榜样,坚持早到教室,尽量做好自己应做的本职工作,正如滴滴甘露,润物无声。我的这种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自然给学生树立了良好的行为榜样,也形成了无形的动力,全班同学多数能按时到校,进班就能自觉地做自己的事,很少让我多说。比如,再普通不过的每天的卫生工作,在我的引导下,生活委员委员吴跃已知道自己

该做什么了:他把卫生工作责任到头,工作具体分工,小到每小组都有专人管理,两人协作完成。每天值日做完,他负责检查,不合格,他就找值日组长,值日组长再找当日值日生,工作很快就完成了,因此,训练到高一下学期,这块工作我几乎不用操心。其实这就是学生的责任心在起作用,但更离不开班主任的表率作用。 有人说:“要给人以阳光,你心中必须拥有太阳。”为此,我觉得一个班主任,让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必须做到,对学生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用自己的诚心、爱心去感染每个学生,班主任工作才会做的更好,也只有这样,学生才信任你,佩服你。 二.班主任要想办法走进学生心里,做好学生的思想转化工作。我班不学习的学生就占很多。作为一个班主任,面对这种现状,怎么办?为此,我觉得做通学生的思想工作是当务之急。我认为做学生的思想工作讲究的是“抓心”,抓住学生的心。要捕获学生的心,首先最重要的,就是要让学生知道:你爱他(她)。“爱是无声的语言,也是最有效的催化剂。”教师对学生的爱,胜过千次万次的说教。学生们只有感受到老师的爱,才会有学习的动力,才会在生活中,学习上一步一个脚印地坚实地前进。所以,我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投入,然后,把这种爱的情感带进所做的一切事情中。 有人说一个教师相信学生,尊重学生,对于优秀的学生容易做到,对于学习、品质差的学生,要做到就比较困难。其实要让我说,这两者都不好做。其实真正要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做通这些学生的思想工作,就必须捕获学生的心,让他们感受到你那颗真诚之心。 我班有一学生,高一上学各方面表现都很优秀,懂事明理,尊敬师长,责任心强,安排给他的事总能积极主动的去完成,在做事学习上是大家学习的榜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如何以情以爱教育幼儿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如何以情以爱教育幼儿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中有这样一段话:“愚蠢的人需要受教导,好使他们摆脱本性中的愚蠢,这是无人怀疑的。其实聪明的人更需要受教育,因为一个活泼的心灵如果不去从事有用的事情,它便会从事无用的,希奇的,有害的事情。”如何教导幼儿,如何启蒙幼儿呢?那就需要老师的“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了。 首先教师应该做到关心幼儿,了解幼儿。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创造性工作的源泉—了解教育对象,教师应以此为指导思想,要求自己关心了解幼儿,做他们的朋友。” 我班有个女孩子聪明好胜,很爱表现自己,凡事都要占上风,而且骄傲自满,看不起其他小朋友,不与他们为伍。几经教育,也不见丝毫成效。为此我深感头痛。生硬的批评训斥诱发不出孩子正确的思想和情感。所以我采取了以朋友的身份了解她,以故事的形式开导她。我以一个教师该有的爱心,将心比心,以心碰心的和谐地拨动她幼小的心灵。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孩子的锋芒渐渐地收敛了,也愿意走入小朋友与他们唱歌、游戏。作为幼儿教师,应公正全面的关心了解幼儿,唯有这样才能发挥教育的先导作用。 其次要尊重幼儿,信任幼儿。 幼儿怀着新奇、激动、欢乐的心情来到这个陌生然而又

富有吸引力的集体生活,他们有着强烈的表现欲,爱听表扬的话,然而他们的思想又是单纯的、幼稚的。 班上有位小男孩,调皮捣蛋,违反纪律的事情他样样有份。一天的午餐后,我发现图书角里的图书被翻得乱七八糟,椅子上、地上、柜子上、走廊上撒的都是。我压制住心中的怒火,以图书的身份无限惋惜的对小朋友说:“我们图书王国中的图书娃娃吵架了,有的从家里跑出来,有的张着嘴巴哇哇大哭呢,请问是怎么回事?是谁让他们这么伤心呢?请那位小朋友赶紧去安慰图书娃娃,并悄悄的送他们回家吧!”孩子并没有站出来,我耐心的等待着,我相信只有尊重孩子,信任孩子,久而久之孩子也会感受到的。终于在我快要支撑不了的时候,孩子默默的走了出来,把图书一本一本捡起来放回了原处。 尊重幼儿,是造成幼儿的自尊和积极向上的基本保证,使幼儿产生改正错误的勇气和力量。信任幼儿,给他们机会,就会激发幼儿心灵深处更大的热情。 第三,教师应做到为爱而严,严而有情。 幼儿是好动的、活跃的,他们往往容易做一些令人哭笑不得的、难以处置的事情。正因为如此,教师对他们既要爱,又要严。如果只爱不严,爱与严不结合起来,对幼儿的发展是不利的,对教师本身的工作也是不利的。教师应做到以礼教人,对幼儿要循循善诱,做到通情达理,严而有情。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教育叙事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有位著名的教育家曾经说过:“在你的教鞭下有瓦特,在你的冷眼中有牛顿,在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我们都知道,每个学校、每个班级都有几个特别的学生,这些特别的学生在青春期如何引导至关重要,难道在信息时代的今天,还要在挥舞的教鞭下、冷眼旁观中、嘲笑讥讽中教育学生吗?答案肯定是不行的,孔子在《论语》中说过“诱之以利,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胁之以威,授之以渔,……”那么何不以这位大教育家所说的“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方法来教育学生。 我们班有个叫李创(化名)的男孩子,刚开学报名时,就感觉脾气不好,随时都准备着跟老师吵架,当时他报到迟了一个星期,军训都快完了。站到我跟前说:“老师,我来报到了。”我问到“你怎么才来呢?开学已经好多天了,”他说:“那就迟了。”我有点奇怪地继续说:“难道没原因吗?”这时他口气很不佳的说:“就迟了几天呗,能有什么原因。”我看看他,衣服穿得很整齐,头发理的很平整,背着个包,站姿也很到位。又想还没过报名最后期限,就给他报上了。 之后,有两次,我们班的女同学说,李创和她吵架,我想同学之前有可能发生口角,也不能怪李创一个人,双方调解后,也相安无事了。 记得很清楚,那是第二学期一个星期四的早上,最后两节是周老师的数学课,我正在办公室里写教案,班长进来说:“老师,周老师让你到班里去一下,”在从办公室到教室的路上跟班长了解了一下情况,他说:周老师上课请班里同学回答问题,张成(化名)举手想回答,但周老师没有及时叫他起来,张成生气了,嘴里嘟嘟囔囔地说了一些不文明的话,导致周老师有点生气,周老师刚想和张成说几句,没想到李创很大声地说了一句:“你把你的课好好上撒,再别说其他的了。”因为周老师每节课都很仔细认真,听到这话后相当生气,这不仅是对她职业的藐视,也是对她人格的侮辱,回过头就对着李创说到:“我怎么不给你好好上课了,哪节课好好上了?你指出来。”这时李创同学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言行失误,给老师的心里造成了严重的伤害,反而站起来指着周老师骂起来,骂的内容不堪入耳,把周老师气哭了,坐在凳子上哭呢。我一听,知道事态的严重性,心里想着,这孩子怎么这样呢?都在我班里一学期了,也都十五六岁了,长这么大最基本的尊师重长都没有学会。 到班里后,看到周老师坐在讲桌旁的凳子上抹眼泪,首先,跑过去安慰他,让周老师别生气,气坏了自己的身体可不行。然后,了解课堂情况,周老师和班长的描述差不多,对于这样态度恶劣的学生,我还是第一次遇到,心里就想着这次一定要处理好,如果这次处理不好的话,下次肯定还会有犯,并且其他同学也是有模学样,安抚完周老师后,周老师继续上课,我把李创叫到外面。 首先让他重述当时的情况,没想到他的叙述和周老师、班长所说的不一样。此时我也很生气,就说:“李创,在回班里的路上,我就问班长是怎么一回事了,班长说的和周老师说的一样,你怎么跟我说的不一样呢?” 他说:“老师,我说的就是这样的,事情也是这样的,不相信你再证实一下。” 配合他的要求,我让班里的每一位同学写了一份当时发生的一切,一言一行,都要陈述其中。之后,把每个同学写的材料展示在他面前让他看,这时,他才放下脾气,不吱声了。 当时我并没有对他进行处罚。只对着他表情很受伤地说:“李创,你让周老师很失望,你让我更失望,作为班主任,从你身上体验到了很强的挫败感,每次晨会时都会强调,尊重老师,礼貌待人,这是做人的基础,你不仅没有尊重老师,

论情感教学——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论情感教学——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情感教学是现代教育理念指引下,广大一线教育工作者对教学方式和手段的具体实践和探索。情感教学,简而言之,就是教师通过自己情感、情绪的过滤性表达,将消极、负面的情绪完全摒弃或掩藏,以积极、热情的正面情绪对学生加以引导,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培养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行为习惯和思想意识。 1 语言引导,渲染情感氛围 作为教师,要能够在课堂中充分发挥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优势,善于运用情绪高涨、感情饱满的语言表达来促进师生之间情感的直接沟通和交流。教师必须明确,在教学环节中,语言不止是一种为师生之间搭建沟通、交流的交际性工具,其更是一种情感体验相互传达、感染的情感催化剂。而对于阅读能力的培养,更需要借助语言进行引导,促进学生增强情感体验。 高尔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作品,学生从小就有过大致的了解,在实际的教学中,可以播放录音,运用语言对学生加强情感引导,学生利用简洁的语言将小说的基本内容进行简单地介绍,让学生在初步了解小说的基本框架之后,形成一定的情感体验,加强自身对生活的感悟和认知,以情感认知引起共鸣,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 2 音乐烘托,增强情感效果 现代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在课堂中的广泛运用被视作现代化教育课堂的标志。而现代多媒体技术又包括很多种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需要广大的一线教师一一去了解、掌握;在具体的运用实践中,采取恰当的多媒体方式,增强课堂教学的表达效果,显著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而音乐作为艺术中最为直接、强烈的一种情感刺激和体验方式,其对情感教学有着重要的导引作用,可以帮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进行情感的进一步集聚和升华,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 在《给母亲的歌》的教学过程中,备课环节,我就着手进行大量的资料收集和准备,众所周知,关于描写母亲、歌颂母爱的歌曲很多,而且音乐是一种非常直接、形象的情感调动法。在课堂中,我播放了阎维文的《母亲》,这是一首非常感人、质朴的歌曲,在明快的节奏中,引导学生唤醒对母亲的深深感恩,达到情感共鸣,增强感情体验,以强化阅读效果。 3 交流互动,深化情感体验 对于语文阅读教育而言,最主要还是靠学生的平时积累;要积极地充分利用好课余时间,发挥教师教学方法指导的作用,让学生能够自主开展阅读。当前,新的教学理念强调必须要建立一种“良师益友、亦师亦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这种关系更加有利于教学实践工作的逐步落实和开展,促进教学质量的显

作文素材 既晓之以理,又动之以情-精品

既晓之以理,又动之以情 既晓之以理,又动之以情——关于议论文写作复习指导的一点尝试 常州市新桥中学刘成邮编:213032 诗歌是抒情的,“诗忌说理”。可是,许多优秀诗歌不但情切而且理真,给人熏陶享受也给人思考启迪。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情景交融中蕴含了站高望远的哲理,亘古不变。像这种说理的诗很多,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诗的题旨,完全可以写成议论文,只是或许需要洋洋洒洒数千言。另外还有李商隐和王安石的《贾生》二诗,是对汉代的贾谊见解不同的评述;罗隐的《西施》和崔道融的《西施滩》则是为背了千百年“倾吴国”黑锅的西施鸣冤叫屈的,同是非常典型的说理诗。 “诗忌说理”,但诗又可以说理,其实这给了我们一个启示:任何文体的写作方法都不是单纯的。记叙中可以议论,议论中可以抒情。目前,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议论文的形象性语言和情景式构思,我们也完全可以要求和指导学生在议论文体的写作中运用一些抒情技巧,融入自己爱憎情感,增添一份思辨色彩。因此,抒情性的议论文从理论上是可行的,那么,它有无现实意义呢?首先,从议论文的终极目的来看是有的。议论文是一种靠“讲道理”和“摆事实”来说服别人的文体,也是为解决各种问题而寻求相应对策的一种文体,它固然需要精辟的论点,详实的论据和严密的论证来达到目的,但是,如果仅仅这样板着面孔说理,不但会削弱文章的力量,而且也不容易使别人“心悦诚服”。相反,饱含深情的议论则会依靠情感的力量去征服别人,这种征服是彻底的征服,永久的征服。这就好比班主任与“问题学生”的交谈,板着面孔地“讲道理摆事实”,最理想的效果可能就是期盼学生明白和接受后能点点头,但师生之间如果是心灵的碰撞和情感的交流,我们会看到学生在点头之际满眼泪花。其次,从备考的角度来讲也是有的。2019年高考语文大纲曾明确要求“感情真挚”,把是否具有真情实感作为文章优劣的一个重要标准,这无疑也是对每一位考生和每一篇文章最基本的要求,实际上考试作文我们可以看成是考生和阅卷老师交流的桥梁和零距离的接触,自然,情感是最好的纽带,是征服阅卷老师最好的武器,也许不能直接得分,但对获得印象分却功不可没。毋庸置疑,抒情是诗歌和散文的拿手好戏,但是,对大部分同学来说,特别是对普通中学里的大部分同学来说,能写出较高品位的散文、诗歌和小说来的毕竟是极少数,并且对于这极少数同学来讲也是很不容易的。相对来说,议论文体有比较固定的模式,比较容易入格,因而也比较容易获得基准分甚至较高分数。在议论的基础上学会情感的抒发,学生就能“悟一沙一石之幽思,阐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学生口服心服才能应对个性较强学生 在课堂上,老师们往往重视传授知识技能而疏忽情感因素,遇到学生犯了错误,只一味地劈头盖脸地批评,而不注意仔细察言观色,尤其是对个性较强或者是自尊心较强的学生,教育效果不佳甚至甚微。从教这么多年来,我在教学中最深刻的体会就是,不能单纯把学生当小孩子看待,要把他们当成大孩子,给他们讲道理,循循善诱,正面引导,做到心中真正爱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严格要求学生,并时时处处为人师表,做学生的楷模。让他们知道,老师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他好,一切都为了教育他们的成长进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学生口服心服,心悦诚服,才能赢得学生的爱戴,拥护,尊重,信赖,才能得心应手,应对个性较强的学生,驾驭学生,驾驭课堂。 记得我们班学生上二年级将近年终期末考试时,转来一个外地学生,这个学生刚来时,学习习惯很不好,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老是搞小动作。我每节课都特别关注着他,经常提醒他,提问他回答问题,,并适时表扬,鼓励,慢慢地,他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注意力很集中,思维很活跃,回答问题很积极,逐步向优等生进步。到了第二学期,偶然有一次,他竟然忘记了带数学书,而且上课不认真听讲,交头接耳,题写的寥寥草草,我刚刚强调过的题,那些容易出错的同学都不错了,他不该出现的错误反而出现了。我巡视时发现后,很生气,就大声训斥批评了他,还给了他一书,然后走上讲台纠正错题。讲着讲着,学生报告我说,某某同学哭了。我问学生为什么?学生说,就是因为你刚才批评他吧!我走下讲台来到他身边问他:“老师批评错了吗?你感觉很委屈吗?”他摇了摇头,继续哭,我接着问:“怎么刚才那一书疼吗?我只是象征性地给你提了个醒”。他摇了摇头,说不疼,还是哭。我有点不耐烦了,对他说:“你委屈也先别哭了,等我讲完题下课再说”,然后走上讲台继续讲题。没想到他竟然嚎啕大哭起来。我教了这么多年学,从来没有遇到过这样的学生,从来没有遇到过我三下两下解决不了的问题。我想了想,可能是这个学生很有个性,从来没有受到过批评,或者是他很要强,自尊心很强,一般很少犯错误。我问他:“你是不是从来没有受到过批评?”他点了点头,我明白了。于是,我马上跟全班同学说:“某某同学是个很有个性,自尊心很强,很要好的好学生,很少犯错误,从来没有受到过批评。他一向表现很好,老师把他当做了最好的学生,对他的期望很大,对他要求很高很严。今天偶尔犯了点小错误,受到批评,他很难过,很要面子,这很好。但是,人,没有不犯错的,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就是个犯错纠正错误的过程。老师也是从小长大的,也有做错事情的时候,做错了事情,就需要有人批评指正,才能不断成长进步呀!老师批评指正,是为了你好,为了帮助你成长进步,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并不是要判谁的死刑,而是让你扬长避短,身上绽放更多的优点!使你越来越优秀”!一番话说的他止住了哭声,抬起了头,而且听讲很认真。 到了三年级,有一次,打了上课铃,我刚走进教室,学生报告我说,他哭了。我问明白了原因是,他忘记了佩戴红领巾,给班级扣了分,被班干部批评了。这次,我很平静地说:“今天,你就是哭死,错误也犯了,分也扣了!也于事无补。你这么热爱班集体,有集体荣誉感,这很好。但是,你哭,是没有用的!你应当把你哭的力量转化为今后实际行动的动力,刻苦学习,为班级争光!赢得荣誉”!他听了我的话后,不哭了,抬起了头。我感慨,看来,作为一名教师,要做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必须感情细腻,善解人意。说服教育,循循善诱,把握良机,让学生觉得老师的话有道理,合情合理。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学生心服口服,才会欣然接受老师的批评教育。 还有一次,我刚走进教室,学生报告说,某某同学上节课哭了整整一节课,老师怎么说他,他也不听。我听后很愤慨,很严厉的教训道:“你堂堂一个男子汉,动不动说哭就哭,算怎么回事!男子汉大丈夫,有泪不轻弹!老师我是个小女子受了多大委屈都不哭!有理说理!有话说话!哭算什么本事!今天老师郑重其事告诉你这番话,希望你能受益终生!男子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爱触动孩子的心灵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爱触动孩子的心灵 邵武市洪墩中心小学饶华萍【内容提要】作为教师,最重要的是爱学生。教师要用真心与诚心,关爱学生,求同存异,宽容学生,“已理服人”,特别的爱给特别的学生,制定和谐的班级制度 【关键词】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孩子教师、学生、爱、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雨果曾说过:“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教师就像那默默奉献的绿叶,时时刻刻衬托着鲜花的娇艳。“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是啊,作为一名教师,做为一位班主任,我们的言行对学生来说都会带来很大的影响。那就用我们的爱走进孩子的心灵,用我们的爱构建和谐的师生情。 回想去年带的六年级(3)班,作为一名年轻的教师,作为班主任压力非常大,不紧承受繁重的教学压力,并且面对学生的生理的发育和心理的变化。我们的学生,同样的花样年华,同样的稚气童真,却有不同的心灵色彩。经过一年的努力,他们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了,当他们看到自己的成绩时,回想自己走过的一年,他们含着泪花,依依不舍得毕业了。学生毕业了,但我并不失落。与他们相处的一年,我收获了太多的心灵财富。我懂得了做一名最好的班主任,需要的不仅仅是技巧和方法,更重要的是真诚地走进心灵和给予。那么,在德育工作中,如何在师爱中快乐地学习,和谐的共处?我总结有以下几点: 一、用真心与诚心,关爱学生 对于教育来说,师爱是一个永恒的主题,爱是成功的原动力。我热爱教育我更挚爱我的学生。 1、用真心换取真情 当学生有病时,我问寒问暖,还主动替他们保管药品,亲自看着他们把药服:当孩子学习有困难时,我利用空余时间给他们补课,使其能跟上其他同学;当学生成绩下降时,我主动帮忙找出原因,取得家长的配合,让他们在最短的时间把学习跟上。例如:我们班的学习委员余文君,她学习成绩好,品德高尚。进取心强。可是在课堂上,她去不喜欢积极主动地举手,而且胆子很小。因此我总会给她一些机会回答问题,我用我真诚的眼神看着她。为了她能把这个毛病改掉,私下找她谈话,。经过我得努力,她终于克服这个毛病,取得优异的成绩。在毕业时她写了一封信给我:“在这短短的一年里,您不知为我和同学付出了多少心血,每当我看见您劳累的身影时,我心里就在想:老师,我一定要考出好成绩,来回报您!,这是作为一个学生,对老师最好的回报。”我看了这封信,我感动了,我作为一名教师得到学生的肯定,我很知足,我得到真情的回报。 2、用真情,感动学生,触动孩子的心灵。 “感人心者,莫过于情。”用真情,走进孩子心灵的港湾。作为班主任,作为德育工作者,没有爱是不行的,我用言行感化学生。例如:我班上有个弱智生,生活不能治理,有时会小便失禁,班上没有一个同学肯与他玩,更不可能有同学愿意与他同桌。我不仅用班会课强调我们的同学不能歧视他,而且我们要接纳他,更要主动帮助他。为了这节班会课,我设计了主题班会《爱,就在身边》,这节

晓之以理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香港和澳门》教学实录 【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 1.通过阅读香港和澳门政区图,学生能够说明其地理位置——海陆位置和相对位置的优越性。 2.通过港澳地区特点的学习过程,学生初步掌握“海陆位置优越、城市为主体、人多地狭及外向型经济发达”这一类地区及其区域地理特征的一般分析和认识方法。 能力目标: 1.初步培养获取图上信息的能力和分析地理图表的技能。 2.通过港澳人口密度的计算与资料分析,了解“人多地狭”的基本特点。 3.通过全面比较香港和澳门的地理特征,培养学生分析和概括地理问题的能力。 4.通过图文资料的分析,综合概括出港澳地区与祖国内地优势互补的模式、意义及影响因素,逐步培养地理图文信息的处理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认同“一国两制”与优势互补是港澳地区增强国际地位与竞争力及长期高速发展的根本保障。 情感目标: 1.通过香港和澳门的学习,逐步树立城市发展应重视人地协调的观念。 2.通过讲述港澳历史,阐述回归祖国后设立特别行政区、实行“一国两制”政策的重大意义,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国情国策教育。 【教材内容及分析】 “香港和澳门”一节中主要介绍了这些内容:(1)优越的地理位置;(2)人多地狭的基本特点及拓展空间与环境保护的持续发展战略;(3)从历史背景和“一国两制”的政治制度入手,分析香港和澳门日益提高的国际竞争力;(4)港澳地区与祖国内地密切联系的模式和意义。本区域内容是从港澳地区地理位置切入,结合人多地狭和殖民侵入的历史以及“一国两制”政策,重点介绍港澳地区与祖国内地密切联系对其发展的促进作用,以及人地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最主要的是对学生进行政治教育,让学生了解香港和澳门的可持续发展与祖国内地关系密不可分。 本节内容主要对应《地理课程标准》中的以下要求:运用地图说出区域的位置;举例说明祖国内地对香港、澳门经济繁荣的促进作用。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讲座 语文教学过程不仅是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也不仅是求索作者思想观点的过程,同时也是感受、领悟、体验情感的过程。情感教育既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又是语文教学目标赖以实现的手段。纵观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大量作品,无一不凝聚着作者的爱憎,深蕴着作者的感情。因此,必须注意把情感教育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各个环节,启发学生对课文中的情感因素进行挖掘和体验,并以之去感染学生,达到“学文”“悟道”的目的,真正提高学生的素质。 一、创设情境,入境生情 情感教育是一种艺术,需要创造一种意境和气韵。教师所创设的情境要与课文内容协调一致,利用音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乐渲染,语言描绘,实物摆设等手段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之中,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并激发想象与联想,让学生在情感的氛围中产生情感体验,进而发展认识,陶冶心灵为“动情”到“晓理”打下情感基矗如: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这篇感情浓郁的抒情散文时,有的教师在教室里创造了一种气氛:周总理的遗像佩上黑纱,两盆郁郁葱葱的万年青置放在讲台一角,片片白花点缀其间。教室里气氛庄严肃穆,老师在哀乐声中用深沉的语调讲述周总理生平事迹。这一切把那种对周总理沉痛哀悼的感情、悲哀的气氛渲染得淋漓尽致,对周总理的崇敬、爱戴之情油然而生。使学生在情感的体验中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由动情到晓理,情感不知不觉地得到了升华。 教学《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一文,有的老师运用情境教学渲染人物形象,首先用语言描绘把学生带入课文所描写的那个硝烟弥漫的战场上,军号声、机枪声、喊杀声……敌人垂死挣扎,穷凶极恶,机枪口喷出火舌,战士们一个个倒在血泊中。接着抓住课文重点词句引导分析情境,紧扣“昂首挺胸”“像巨人一样”并想象董存瑞左乎举起炸药包,右乎猛地一拉导火索,火光中董存瑞钢铸一般的脸,在火光与英雄的闪现中,红旗迎风飘扬,让学生体会英雄气贯长虹,为祖国、为人民不惜牺牲的高大形象。 二、品赏词句,学语知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