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望色十法

中医诊断:望色十法

1.浮和沉。

浮,是面色浮显于皮肤之外,多主表证;沉,是面色沉隐于皮肤之内,多主里证。

2.清和浊

清,是面色清明,多主阳证;浊,是面色浊暗,多主阴证。

3.微和甚

微,是面色浅淡,多主虚证;甚,是面色深浓,多主实证。

4.散和抟

散,是面色疏散,多主新病,或病邪将解;抟,是面色壅滞,多主久病,或病邪渐聚。

5.泽和夭

泽,是面色润泽,主精气未衰,病轻易治;夭,是面色枯槁,主精气已衰,病重难医。

名医扁鹊

了解历史上的名医扁鹊 一.扁鹊,传说是黄帝时代的名医。 二.扁鹊(公元前407—前310),名秦越人,勃海莫人(今河北任丘),战国时代名医。又家于卢国(今山东长清一带),因名之曰卢医。《史记》等载其事迹涉及数百年。扁鹊精于内、外、妇、儿、五官等科,应用砭刺、针灸、按摩、汤液、热熨等法治疗疾病,被尊为医祖。相传扁鹊曾医救虢太子,扁鹊死后,虢太子感其再造之恩,收其骨骸而葬之,墓位于今永济市清华镇东。扁鹊年轻时虚心好学,刻苦钻研医术。他把积累的医疗经验,用于平民百姓,周游列国,到各地行医,为民解除痛苦。由于扁鹊医道高明,为百姓治好了许多疾病,赵国劳动人民送他“扁鹊”称号。 发明创造:《内经》和《外经》,四诊法(即望、闻、问、切) 生平简介 扁鹊,战国时医学家。姓秦,名越人,齐国渤海莫(今河北任丘)人。扁鹊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鼻祖,对中医药学的发展有着特殊的贡献。 扁鹊看病行医有“六不治”原则:一是依仗权势,骄横跋扈的人不治;二是贪图钱财,不顾性命的人不治;三是暴饮暴食,饮食无常的人不治;四是病深不早求医的不治;五是身体虚弱不能服药的不治;六是相信巫术不相信医道的不治。扁鹊在总结前人医疗经验的基础上创造总结出望(看气色)、闻(听声音)、问(问病情)、切(按脉搏)的诊断疾病的方法。在这四诊法中,扁鹊尤擅长望诊和切诊。当时,扁鹊的切脉技术高超,名扬天下。 扁鹊(活动期公元前4世纪初)中国战国时期的医学家。学医于长桑君。有丰富的医疗实践经验,反对巫术治病,总结前人经验,创立望、闻、问、切的四诊法。他遍游各地行医,擅长各科,在赵国为“带下医”(妇科),至周国为“耳目痹医”(五官科),入秦国则为“小儿医”(儿科),医名甚著。后因医治秦武王病,被秦国太医令李醯妨忌杀害。在《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战国策.卷四秦二》里载有他的传记和病案,并推崇为脉学的倡导者。据《汉书.艺文志》载,扁鹊有著作《内经》和《外经》,但均已失佚。 济南郊区鹊山西麓有扁鹊墓,墓前石碑署“春秋卢医扁鹊墓”,并有清乾隆十八年(1753)重整字样。 扁鹊云游各国,为君侯看病,也为百姓除疾,名扬天下。他的技术十分全面,无所不通。在邯郸听说当地尊重妇女,便做了带下医(妇科医生)。在洛阳,因为那里很尊重老人,他就做了专治老年病的医生。秦国人最爱儿童,他又在那里做了儿科大夫,不论在哪里,都是声名大振。 一天,晋国的大夫赵简子病了。五日五夜不省人事,大家十分骇怕,扁鹊看了以后说,他血脉正常,没什么可怕的,不超过三天一定会醒。后来过了两天半,他果然苏醒了。 有一次,扁鹊路过虢国,见到那里的百姓都在进行祈福消灾的仪式,就问是谁病了,宫中术士说,太子死了已有半日了。扁鹊问明了详细情况,认为太子患的只是一种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的“尸厥”症,鼻息微弱,像死去一样,便亲去察看诊治。他让弟子磨研针石,刺百会穴,又做了药力能入体五分的熨药,用八减方的药混合使用之后,太子竟然坐了起来,和常人无异。继续调补阴阳,两天以后,太子完全恢复了健康。从此,天下人传言扁鹊能“起死回生”,但扁鹊却否认说,他并不能救活死人,只不过能把应当活的人的病治愈罢了。 还有一次,扁鹊来到了蔡国,桓公知道他声望很大,便宴请扁鹊,他见到桓公以后说:“君王有病,就在肌肤之间,不治会加重的。”桓公不相信,还很不高兴。5天后,扁鹊再去见他,说道:“大王的病已到了血脉,不治会加深的。”桓公仍不信,而且更加不悦了。又过了5天,扁鹊又见到桓公时说,“病已到肠胃,不治会更重”,桓公十分生气,他并不喜欢别

中医鉴别诊断

一、痞满鉴别诊断: 1、痞满与胃痛:两者病位同在胃脘部,且常相兼出现。然胃痛以疼痛为主,胃痞以满闷不适为患,可累及胸膈;胃痛病势多急,胃脘部可有压痛,而胃痞起病较缓,压之无痛感,两者差别显著;此患者无明显胃脘部疼痛,故属痞满。 2、痞满与结胸:两者病位皆在脘部,然结胸以心下至小腹硬满而同,拒按为特征;痞满则在心下胃脘,以满而不痛,手可按压,触之无形为特点。该患者胃脘、腹部柔然,压之不痛,不属结胸。 3、痞满与鼓胀:二者均有胀满感,鼓胀以腹部外形胀大如鼓为特征,胃痞则自觉满闷,外无胀大之形;鼓胀病位在大腹,或有形或无形,胃痞病在胃脘,均为无形;鼓胀按之腹皮急,胃痞按之柔软。 4、痞满与胸痹心痛:胃痞常伴有胸膈满闷,胸痹偶有脘腹不舒,但二者有病在心胸和病在胃脘之不同,可予区别。胸痹心痛属胸阳痹阻,心脉瘀阻,心脉失养为患,以胸痛,胸闷,短气为主症,伴有心悸、脉结代等症状;胃痞系脾胃功能失调,升降失司,胃气壅塞所致,以胃脘痞塞满闷不舒为主症,多伴饮食减少,得食则胀,嗳气则舒等症状。 二、胁痛鉴别诊断: 1、胁痛与悬饮:悬饮可表现为胁肋疼痛、但表现为饮留胁下、胸肋胀痛、持续不已伴咳嗽、咳痰、呼吸疼痛时加重、常喜向病侧睡卧,侧肋间饱满,叩呈浊音,或见发热,一般不难鉴别。 2、胁痛与胸痛:胸痛以胸部胀痛为主,可涉及胁肋部,常伴有胸闷不舒,心悸短气,咳嗽喘息,痰多等心肺病证候;胁痛部位在一侧或两侧胁肋部胀痛或窜痛为主,常伴口苦、目眩等肝胆病症状。 3、胁痛与胃脘痛:胃脘痛部位在上腹中部胃脘处,兼有恶心嗳气,吞酸嘈杂等胃失和降的症状;而胁痛部位在上腹两侧胁肋部,常伴恶心,口苦等肝胆病症状。 三、黄疸的鉴别诊断: 1、黄疸与萎黄:黄疸的发病与感受外邪,饮食劳倦或病后有关,其病机为湿滞脾胃、肝胆疏泄,胆汁外溢;其主症为目黄、身黄、小便黄。萎黄之病因与饥饱劳倦、病后失血有关,其病机为脾胃虚弱、气血不足、肌肤失养。其特征是双目不黄,常伴有眩晕、气短、心悸等症。 2、阳黄与阴黄的鉴别诊断:临证应根据黄疸的色泽,并结合症状、病史予以鉴别。阳黄以皮肤黄色鲜明、发病急、病程短、伴身热口干苦、舌苔黄腻、脉弦数。急黄为阳黄之重症,病情急骤,疸色如金,兼见神昏、发斑、出血等危象。阴黄面色晦暗、病程长、病势缓、伴纳少、乏力、舌淡、脉迟或细缓。 四、积聚的鉴别诊断:

中医诊断法之指甲诊

中医诊断十四法→第十三章指甲诊 第一节指甲诊的理论依据 指甲为脏腑气血的外荣,与人体的脏腑经络有直接联系,能够充分地反映人体生理、病理变化。这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详细记载,对人体的生理、病理变化,是以经络、脏腑、气血作为一个统一体来加以论述的,人体指甲根端是经脉气血出发之处,称为十二经脉的井穴。如《灵枢·九针十二原》说:“五脏五腧,六腑六腧,经脉十二,经络十五,凡二十七气以上下,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腧,所行为经,所入为合,节之交三百六十五会,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者流散无穷”。又如《灵枢·经脉》篇日:“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络大肠属肺,循臑内,出大指之端,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大肠,手阳明之脉,出大指(甲)之端”。所有十二经脉井穴,均出入于爪甲根端,正因爪甲根端是经脉井穴出发点,这些部位有甲襞甲床丰富的脉络微循环作为沟通气血的渠道,阳经自此出表,阴经自此入里,人身气血得以通过经络系统流注于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所以人体生理病理能充分反映于指甲,也就是人体生理病理气血信息能透过经络系统,投射于指甲这面微型荧屏而形成具有特异性的甲象。 在《内经》中早就指出了爪甲与脏腑的关系。在《灵枢·经脉》篇中详细论述了手拇指甲根少商穴循太阴经连属于肺脏;手食指甲根商阳穴循阳明经连属于大肠腑;手小指甲根少泽穴从后侧循太阳经连属于小肠腑,等等。这是爪甲与脏腑之间通过经脉直接连通。因此,脏腑荣枯,机能盛衰,莫不引起甲象的变化。 此外,四肢爪甲靠气血荣润。《灵枢·邪客》篇说:“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以行四末……”。《素问·六节脏象》说:“肝者,其华在爪,其充在筋,以生气血”;《素问·五脏生成》篇云:“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爪受血而能摄”。这些均说明四肢爪甲与气血的关系非常密切,当人体气血发生变化便可在指甲上有所表现,并能反映脏腑病机。《灵枢·本藏》篇日:“肝应爪,爪厚色黄者胆厚;爪薄色红者胆薄;爪坚色青者胆急;爪濡色赤者胆缓;爪直色白无约者胆直;爪恶色黑多纹者,胆结也”。这里讲的是指甲形态、质地、色泽与内脏的生理病理关系。《灵枢·论疾诊尺》篇指出:“身痛面色微黄,齿垢黄,爪甲上黄,黄疸也990《素问·痿论》说:“骨痿者生于火热,何以别之?日:肝热者,色苍而爪枯”。可见疾病在内,而甲象则可显示于外,故从诊甲入手,可达辨病的目的。 历代医家对诊甲辨证亦取得十分可贵的经验。如《中藏经》中说:“手足甲肉黑色者死”,“筋绝魂惊虚恐,手足甲青,呼骂不休,八九日死”。清陈士铎《石室秘录》指出:“指甲尽行脱落,此乃肾经火虚”。此外,在《四诊抉微》、《形色外诊简摩》中,亦均有论述。近年来有学者在前人诊甲经验的基础上,作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对临床诊断疾病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中医和诊断—10.1按诊方法和意义

10.1 按诊的方法和意义 同学们好,今天我们将学习中医四诊最后一个诊法:中医按诊。 【含义】 按诊,是医生用手直接触摸,或按压病人的某些部位,以了解局部的冷热、润燥、软硬、压痛、肿块或其他异常变化,从而推断病位、病性、病情的一种 诊断方法。 按诊是切诊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诊法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按诊不仅可以进一步的确定望诊之所见,补充望诊之不足,而且还可为问 诊提示要点,特别是对脘腹部疾病的诊断,有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一按诊的方法和意义 首先我们来学习按诊的方法和意义。 中医按诊的方法,有相当部分是借鉴西医的触诊和叩诊的方法。因此,在 本课程中,我们仅做简单介绍。有必要的话,请同学们学习西医诊断学时,再 进行更深入的学习。 (一)体位 首先是按诊的体位要求。 根据按诊的目的和准备检查的部位的不同,应该采取不同的体位。 【基本体位】 基本体位,通常采取坐位、或仰卧位、或侧卧位。 【操作要求】 病人取坐位时,医生应面对病人而坐,或站立进行。医生用左手稍微扶住 病人身体,右手触摸按压某一局部。这种体位,多用于皮肤手足、腧穴的按诊。 按胸腹时,病人须仰卧,全身放松,两腿自然伸直,两手臂放在身旁。医 生站在病人右侧,用右手或双手对病人胸腹某些部位进行按诊。 在切按腹内肿块或腹肌紧张时,可让病人屈起双膝,使腹肌松弛或做深呼吸,以便切按。

(二)手法 按诊的手法,主要有触、摸、按、叩4种方法。 1触、摸、按 触法,是指医生用手指或手掌轻触病人局部皮肤的一种检查方法。以了解 其凉热、润燥等情况,用于辨别外感还是内伤,汗出与否,以及阳气、阴津的 盈亏。 摸法,是指医生用手指稍用力的寻抚局部的一种检查方法。以了解局部的 感觉以及肿块的大小、形态等,用于辨别病性,及疾病的虚实。 按法,是指用手重力按压,或推寻局部的一种检查方法。以了解深层部位 有无压痛,或肿块,肿块的形态、质地、大小、活动度等,用以辨别脏腑的虚 实和邪气的痼结情况。 【区别】 触、摸、按3种方法的区别,一般来讲 触法,是不用力,稍微轻轻的诊皮肤的方法。 摸法,是稍微用力,达到肌层。 按法,是用重力按压,以诊断筋骨、或腹腔深部组织。 【顺序】 按诊的顺序: 先触摸,后按压, 由轻到重,由浅入深, 从健康部位开始,逐渐移向病变区域,先远后近,先上后下的进行诊察。 这里面所讲的先下后下,是指对病人诊查的整体部位而言。就病变的某一 个局部的按诊来说,有时候是从下向上的逐步寻摸,比如肝,脾按诊。寻压的 方法,要根据病证的需要来确定。 2叩法 叩法,即叩击法,是医生用手叩击病体的某部,通过振动产生的叩击音、 波动感或者是震动感,以判断病性和程度的一种检查方法。 叩击法,有直接叩击法和间接叩击法两种。 【直接叩击法】 直接叩击法,是医生用中指的指尖,或并拢的掌面,轻轻地直接叩击,或 者是拍打按诊的部位。通过听音响或叩击手指的感觉,来判断病变部位的情况。 【间接叩击法】 间接叩击法,有拳掌叩击法,和指指叩击法两种。 拳掌叩击法,是医生用左手手掌平贴在病人的诊察部位,右手握成空拳, 叩击左手背。临床上常用于诊察腹部,或腰部的疾病。 指指叩击法,是医生用左手中指第二指节紧贴病体需要检查的部位,其他的手指稍稍抬起勿与体表接触,右手手指以中指指端叩击左手中指第二指节前

几种简易中医诊断法介绍

内容提要 流传在群众中的一些诊病方法,一般均其有易学、 易用的特点;而且这些诊病方法,往往能对某些疾病作出较早期的诊断或鉴别诊断,可以作为一种鲡助透断方法,供临床考。 本书搜集整了46种诊斯方法,共中如眼蛔斑、 指脉孕征、巩膜痔视等,已为临床所采用。每一方法,都分别介绍了诊断的要点、方法和注意事项。有的井附图说明。供中、西临床医师的参考。

一、蛔虫病 (一)红花舌 红花舌是呈现在舌面上的一种蛔虫病的征象。根据花斑 的多少及共分布的情况,可以判断蛔虫的感染程度。 【诊断买点】在舌的表面,特别是舌的两边和舌尖部,散 在着突起的红色斑点,形圆顶尖,如大头针头大。舌苔较厚的 地方,斑点边绿稍不规则,斑点与苔红白相间,所以称为:红 花舌(图I)。斑点多,分布密集,表明蛔虫数多,斑点少,分布 疏松,表明蛔虫数少。 【诊断方法】受检者取正坐位,张口,令其仲舌,舌尖下垂,使舌面暴露,然后进行观察。 【注意事项】 1。观察前口腔必须保持清洁,不宜嚼东西,更不能吃 染苔物品(以下凡属验舌、唇的,均同) 2.观察时光线务求充足,不宜在 夜晚或着色的电灯下进行(以下各法 除特殊情况外,均同)。 3.伸舌要自然舒适,避免紧张。 也不宜仲之过久,或在同一时间内,连 续多次伸舌。 4。本征象对成人无诊断意义。 (二)唇粟疹 唇粟疹是呈现在唇粘膜上的一种蛔虫病的征象。疹点的 大小和多少以及分布的松密,表明着蛔虫的成染程度。 【诊断要点】在下唇系带的周围,靠近穹窿的粘膜上,呈 有圆形、顶端略尖如大头针头大或略小的粟疹,微突出粘膜 面,也有隐约于粘膜里面的,色呈透明或半透明,基底部稍红,一般有10~20颗左右。颗数多,疹大,分布密,突出粘膜明显的,表明蛔虫数多;颗数少,疹小,分布松,隐约于粘膜内的,表明蛔虫数少。 【诊断方法】受检者取正坐位。检查者用拇、食两指翻 开其下唇,用中指内垫,使下唇粘膜绷紧,然后进行观察。 【注意事项】 1.翻唇时间不宜过长,也不宜在同一时间内连续多次翻 唇,以免影响疹色的变化。 2.粟疹的分布,多数在下唇粘膜的中央部。 3.本征象仅适用于儿童。 (三)巩膜蓝斑 巩膜蓝斑是呈现在眼巩膜上的一种蛔虫病的征象。 【诊断要点】在眼巩膜上,呈现一种如针尖至绿豆大小、不规则的.不突出结膜面的蓝色和紫褐色斑点(图2),斑的 境界多清晰,也有模糊的。斑数在1~7个不等。 【诊断方法】受检者取正坐位,仰首。检查者用手指撑 开其上下眼睑,暴露巩膜部,然后进行观察。 【注意事项】巩膜蓝斑呈现在巩膜部,没有突出结合膜面。本征象成人和儿童均适用。

阅读《扁鹊见蔡桓公》(附答案)

阅读《扁鹊见蔡桓公》一文,完成5~8题(15分)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5分) (1)立有间( ) (2)不治将益深( ) (3)使人索扁鹊( ) (4)桓侯故使人问之( ) (5)司命之所属( ) 6、指出文中的三个通假字,并释义(3分) (1)_____通____, 义为( )(2) _____通____,义为( ) (3)_____通____,义为( ) 7、翻译句子。(4分) (1)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桓侯重病致死的真正原因是_________(成语),这个故事告诫人们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参考答案: 5.(5分)(1)一会儿 (2)更加(3)寻找(4)特意、物地 (5)管辖 6. (3分本字和意义各0.5分)(1)还通旋, 义为(掉转、回头)(2)汤通烫,义为(用热水焐 )(3)齐通剂义为( 一种汤药 ) 7、(4分,每句2分)(1)医生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来捞取功劳。或医生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

中医和诊断—8.4.2常见脉象-洪细长短

8.4.2 常见脉象-洪细长短 (三)洪脉和细脉 同学们好,下面我们来学习按脉宽分类的一对脉象:洪脉和细脉。 5洪脉 首先,我们来学习:洪脉。 【脉象特征】 洪脉的脉象特征:是指脉体宽大而充实有力,来盛去衰,状若波涛汹涌。 洪脉的脉象特征,主要表现为脉搏显现的部位、形态和气势这3个方面。 脉体宽大,搏动部位浅表,指下有力。由于脉管内血流量增加,且充实有力,来时具有浮、大、强的特点。脉来如波涛汹涌,充盛有力,即所谓的“来盛”;脉去如落下的波涛,较来时势缓而力弱,即所谓的“去衰”。其实无论 是来还是去,洪脉的气势都很大,只是来时比去时更有力,所以称来盛去衰。 【临床意义】 我们用图来说明洪脉的临床意义: 正常的脉象,寸关尺三部皆有脉,而且宽度适中。 洪脉,相比正常脉象,脉体更加宽大。 我们考虑一下,宽大的脉管中,主要的物质是什么呢?当然是气和血。因此,宽大的洪脉,气血一定是旺盛的。 什么样的人,会气血旺盛? 首先是,气血旺盛的正常人,可以见到洪脉。 而病变时,多见于气血旺盛的实热证。当邪热亢盛,正气不衰,气盛血涌,脉管扩张,就可以见到洪脉。 另外,夏季,阳气亢盛,气血向外,也可以见到洪脉。所以洪脉为夏季平脉。 【区别】 洪脉,既可以见于气血旺盛的正常人,也可以见于病变的实热证,如何区 别洪脉到底是正常人还是实热证呢? 正常气血旺盛的人,通常除了洪脉之外,不会有数脉的特征。 而实热证,除了有洪脉特征之外,因为热邪鼓动血脉而运行加速,所以脉 象一定还有数脉的特征。因此,实热证,应该见洪数脉。 所以洪脉,如果兼有数脉,则是病变的实热证。如果不见数脉,仅仅是洪 而有力,这就是气血旺盛的正常人,或为夏季平脉。 6细脉 下面我们来学习,按脉宽分类的另外一个脉象:细脉 【脉象特征】 细脉的脉象特征,是脉细如线,应指明显。 细脉的脉象特点是脉道狭小,手指下感觉往来如线,但按之不绝,应指起 落明显。 【临床意义】 我们还用图来说明细脉的临床意义:

中医诊断学口诀

1 表里寒热虚实辩证歌诀 1表寒证: 伤寒恶寒身发热,鼻塞无汗浮紧咳。中分恶风脉浮缓,头项强痛自汗出。 2、表热证: 表热热重恶寒轻,微渴有汗咽肿红。咳痰粘稠脉浮数,舌红苔黄银翘灵。 3、里热实证: 里热实证高热狂,烦谵口渴喜饮凉。腹痛拒按尿赤少,沉数有力舌苔黄。 4、里寒虚症: 里寒虚症腹痛满,呕吐清水气息短。纳少便溏利清谷,舌淡苔白脉沉缓。 5、寒证: 寒证面白畏寒冷,蜷卧口淡尿长清。便溏舌淡脉迟弱,阴盛外寒阳虚生。 6、实热证: 实热高热面目红,汗出烦渴喜冷冰。登高而歌或谵语,舌绛脉洪和神昏。 7、虚热证: 虚热骨蒸五心烦,盗汗乏力悸失眠。头晕眼花腰酸痛,气短咽干痰少粘。颧红无苔脉细数,育阴潜阳治可愈。 8、寒热错杂(上热下寒): 上热下寒错杂证,胸中烦热咳痰粘。口舌生疮咽肿痛。腹痛便溏紧相连 9、上寒下热: 上寒胃脘拘急痛,呕吐清水哕逆机急。下热下腹胀闷痛,尿痛色黄尿意频。 10、里寒表热: 里寒素有浮肿病,畏寒便溏四肢凉。复感表热渴咽痛,发热解表当助阳。 11、里热表寒: 里热表寒素有热,烦躁便秘渴咽干。复感寒邪身躯痛,继而发热恶风寒。 12、真热假寒: 真热假寒阳不伸,面色苍白手足冰。恶热烦渴喜冷饮,舌绛苔黄神不清。 13、真寒假热: 身寒假热阳气虚,舌淡尿清便溏稀。真热口渴脉虚大,甘温除热好时机。14、实证: 实证气郁精神狂,胁脘腹胀痰浊黄。便难里急尿涩痛,舌红苔厚脉弦长。 15、虚症: 虚症形瘦无精神,心悸气短汗淋淋。阴虚可见五心热,阳虚面白肢不温。 舌光无苔脉细弱,大便溏泻小便频。 16、上实下虚: 上实喘嗽壅胜痰,胸脘腹胀卧则难。 下虚浮肿吸气少,形寒肢冷腰膝酸。 17、上虚下实: 上虚心肺不足证,下实大肠湿热凝。 心悸怔中气息短,里急后重脓血行。 里实表虚风热壅,郁在三焦表里中。 腹满据按二便闭,发热汗出痛恶风。 18、里虚表实: 里虚表实食欲减,便溏食后腹胀满。 恶寒发热头身痛,素体阳虚又外感。 19、真实假虚: 内有真实外假虚,体瘦神疲冷身肢。 里急后重或症癖,大实赢状补益疾。 20、真虚假实: 真虚假实腹胀满,痛喜揉按而和缓。 舌质胖嫩虚弦脉,反泻含冤重危险。 21、阴阳 阴证面白冷四肢,神疲乏力语声低。 尿清便溏口不渴,舌淡苔白脉沉迟 阳证神旺语声粗,面目红赤呼吸粗。 高热尿黄大便秘,舌红苔黄脉洪浮 阴虚内热颧唇红,盗汗少寐梦遗精。 五心烦热脉细数,舌红无苔卧不宁。 阳虚外寒面唇白,自汗欲寐虚弱脉, 身倦畏寒尿频数,阳痿带稀体无泽。 失血脱水成之阴,口干喜冷汗多粘。 舌红干燥脉虚数,面色潮红畏热烦。 亡阳病变阳虚脱,手足厥冷汗出多。 脉微欲绝舌淡润,渴喜热饮息微弱。 22、气虚: 气虚五脏功能弱,呼吸气粗语低微。 身疲肢倦食纳少,心悸筋缓目发黑。 头晕眼花腰酸痛,自汗脱肛内脏重。 23、气滞证: 气滞主证胀闷痛,胀疼发作时重轻, 窜痛嗳气矢气减,兼证五脏各有型。 脘闷纳呆胁胀满,咳喘胸憋腰脊痛。 24、气逆:气逆病本肺胃肝,咳嗽喘息肺逆先。呕恶嗳气呃逆胃,肿逆昏厥头晕眩。 25、血虚证: 面唇舌甲无光华,心悸失眠手足麻, 经少衍期脉虚细,头眩乏力眼昏花。 26、血热证: 身热夜甚烦不眠,目红鼻衄发疹斑。

皮肤病中医诊断与治疗

---------------------------------------------------------------最新资料推荐------------------------------------------------------ 皮肤病中医诊断与治疗 皮肤病临床常见,但是各位坛友术业有专攻,或许对于专科了解并不是很全面兄弟发份资料,诊务之余,不妨浏览一下,或许有所帮助。 皮肤病中医诊断与治疗一)中医诊断技巧本病中医诊断按证候分型有二型,在临床上可结合自身症状,找出相应的证候分型。 1.肝经郁热皮肤干燥、粗糙或伴有丘疹,剧烈瘙痒,搔抓后局部潮红、血痂多,口干心烦,失眠,多梦,眩晕,心悸,胁痛易怒,情绪易于波动,大便干燥,尿黄赤、舌红苔黄、脉弦或弦数。 2.血虚风燥皮肤干燥、粗糙、脱屑、苔藓样变,瘙痒以夜晚尤甚,反复发作,伴头晕、心悸、失眠、健忘,舌淡或淡红,苔薄白,脉细。 (二)西医诊断技巧本病西医诊断依据主要从临床表现、组织病理检查确诊。 1.临床表现青壮年多发,老人与儿童少见。 初期表现为局部皮肤阵发性瘙痒,无皮疹发生。 经常摩擦或搔抓后,局部皮肤出现成群的粟粒至米粒大小的扁 1 / 3

平丘疹,呈圆形或多角形;丘疹增多后逐渐融合、扩大,形成边界清楚、皮纹加深和皮嵴隆起的苔藓样变斑块,常见抓痕或血痂,有时在表皮剥脱处发生继发感染。 皮损好发于小腿、腕、踝、项、颈侧、上睑、耳后或外耳孔。 本病的自觉症状常为阵发性剧烈瘙痒,夜间为甚。 2.组织病理致密的表皮角化过度,棘层肥厚,上皮突均匀延长,偶见海绵形成和角化不全。 真皮乳头内的胶原束增粗,垂直排列,可有浅表血管周围淋巴组织细胞稀疏浸润。 头皮和肛周皮肤出现明显角化过度,但仅有轻度表皮增生。 (三)鉴别诊断技巧1.中医疾病要注意与湿疮相鉴别,慢性湿疮主要是由急性、亚急性湿疹反复发作转化而成,亦可一开始就表现为慢性皮炎的改变,常局限于小腿、手、足、肘窝、腘窝、外阴、肛门等处,对称分布。 主要表现是局部皮肤增厚、浸润、表面粗糙、苔藓样变,呈暗红色或灰褐色,可有色素沉着,有少许鳞屑、抓痕和结痂。 外围有散在的丘疹和丘疱疹。 慢性湿疹可因再刺激因素作用而急性发作。 2.西医疾病要注意与原发性皮肤

中医诊断学绪论及望诊试题

中医诊断学测试题--绪论、望诊 科室:姓名:日期:2016.11.4 得分: 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69分) 1.胸闷、口渴属于() A症状B体征C病D证型 2.中医称“肝郁脾虚证”属于() A证B证名C证候D病 3.视其疾病的外在表现来推断诊断人体内部的病变() A司外揣内B见微知著C以常衡变D以象求本 4.在认识正常的基础上,发现太快、不及的异常变化,从正常中发现异常,对比中找出差别,从而认识疾病本质() A司外揣内B见微知著C以常衡变D以象求本 5.人体生命活动的总称() A神B色C形D态6.危重病人出现的暂时“好转”属于() A失神B少神C神乱D假神 7.躁、狂、癫、痴、痫反复发作,但缓解期并无神志失常属于() A失神B少神C神乱D假神 8.四季平色中错误的说法是() A春季稍青B夏季稍赤C秋季稍黄D冬季稍黑9.两颧潮红常见于() A阳热亢盛证B阴虚阳亢证C虚阳浮越证D肺热瘀毒证10.淡白无华可能提示() A阳气暴脱B阳虚水泛C肝郁脾虚D血虚/失血11.小儿惊风可能出现的病色为()

A赤B白C黄D青12.黑色常见于() A肝虚B脾虚C肾虚D血虚1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心主皮毛B肝主筋腱C脾主肌肉D肾主骨骼14.五色中与肝对应的颜色是() A赤B白C黄D青15.苦笑貌常见于() A小儿惊风B破伤风C狂犬病D瘿瘅16.目赤肿痛常提示() A实热证B虚热证C阳虚证D阴虚证17.耳背红络常提示() A热毒上攻B麻疹先兆C阴寒内盛D气血亏虚18.鼻柱溃陷可能提示() A哮喘病 B 酒齄鼻C麻风病D梅毒病19.耳廓萎缩常见于()A肾气不足B邪气充盛C肾精耗竭D血瘀日久20.鼻流浊涕常见于() A外感风寒B外感风热C阳毒热深D肺胃蕴热21.口振常见于() A伤寒B破伤风C中风D动风22.唇色深红常见于() A煤气中毒B热盛/热极C血瘀证D寒盛/痛极23.患者睑面先肿,发肿迅速常见于() A心肾阳衰B脾肾阳虚C风水犯肺D风邪中络 二、多选题(每题3分,共21分) 1.中医诊断学基本原理包括() A司外揣内B见微知著C以常衡变D以象求本2.中医诊断学基本原则包括() A整体审查B诊法合参C病证分离D病证结合3.望诊包括() A全身望诊B局部望诊C望排泄物D望小儿指纹

中医诊疗方法挖掘、整理

中医诊疗方法挖掘、整理与应用(一)

五千年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是中医药发生、发展的基础。中医药文献资料浩如烟海,每一个献身于中医药事业的人穷其毕生也难窥其一斑。如此海量的中医药数据更要有效地利用这些宝贵资源。近年来,随着医院信息系统和数字医疗设备的广泛应用,数据库的信息容量不断膨胀,文献挖掘的效能与可靠程度亦不断提高。中医药研究积累了大量的文献数据,如何充分利用这些宝贵的医学信息资源来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的决策,挖掘、整理出可以广泛应用的诊疗方法,提高中医药特色疗法的疗效、给患者带来福音,是我专科医护人员专注的焦点,旨在加速中医药现代化进程,更好的为广大患者服务。 一、文献挖掘方法 中医药领域的无数临床实践与理论研究积累了海量的科学知识,这些知识包含在中医药古籍文献以及当前的研究文献中。据统计,目前国收藏的中医药古籍文献13000多种,其中在社会上广为流传的古籍近1000种。1911年以后出版的中医药书籍达12000多种,中医期刊230多种。根据中国中医药期刊文献数据库显示,1987-2015年发表的中医药文献高达1715000篇。其中涉及中医骨伤科学科的文献达312000余篇。为从浩渺无际的中医药文献中找到适用于本专科的、有效的、实用的相关诊疗方法,挖掘出潜在的规律,我专科采用如下线索进行数据挖掘: 1.以名老中医为线索的诊疗方法挖掘 该法就某位名老中医诊疗肺系疾病的辨证思维方法、用药经验、组方特点、经验方应用、独特疗法进行归纳、总结及对其学术思想进行剖析。如《炳南临床经验集》、《外台秘要》、《名老中医之路》、《林如高正骨经验》、《骨科诊疗学》等。这种方法多为名老中医本人的经验总结,或其学术继承人、学生在跟随老师学习

中医诊断学绪论及望诊试题

中医诊断学测试题--绪论、望诊 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69分) 1?胸闷、口渴属于() A症状B体征C病D证型2?中医称“肝郁脾虚证”属于() A证B证名C证候D病 3.视其疾病的外在表现来推断诊断人体内部的病变()A司外揣内B见微知著C以常衡变D以象求本4?在认识正常的基础上,发现太快、不及的异常变化,从正常中发现异常,对比中找出差别,从而认识疾病本质() A司外揣内B见微知著C以常衡变D以象求本5?人体生命活动的总称() A神B色C形D态6?危重病人出现的暂时“好转”属于() A失神B少神C神乱D假神7?躁、狂、癫、痴、痫反复发作,但缓解期并无神志失常属于()A失神B少神C神乱D假神A春季稍青B夏季稍赤C秋季稍黄D冬季稍黑9?两颧潮红常见于() A阳热亢盛证B阴虚阳亢证C虚阳浮越证D肺热瘀毒证10.淡白无华可能提示() A阳气暴脱B阳虚水泛C肝郁脾虚D血虚/失血11.小儿惊风可能出现的病色为() A赤B白C黄D青 12.黑色常见于() A肝虚B脾虚C肾虚D血虚1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心主皮毛B肝主筋腱C脾主肌肉D肾主骨骼14.五色中与肝对应的颜色是() A赤B白C黄D青 15.苦笑貌常见于() A小儿惊风B破伤风C狂犬病D瘿瘅16.目赤肿痛常提示() 8?四季平色中错误的说法是( 精品文档 科室: 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 日期:2016.11.4 得分: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A实热证B虚热证C阳虚证D阴虚证仃?耳背红络常提不( ) A热毒上攻B麻疹先兆C阴寒内盛D气血亏虚18?鼻柱溃陷可能提示() A哮喘病B酒鼻査鼻C麻风病D梅毒病19?耳廓萎缩常见于() A肾气不足B邪气充盛C肾精耗竭D血瘀日久20?鼻流浊涕常见于() A外感风寒B外感风热C阳毒热深D肺胃蕴热21.口振常见于() A伤寒B破伤风C中风D动风 22?唇色深红常见 ( ) 于 A煤气中毒B热盛/热极C血瘀证D寒盛/痛极 23?患者睑面先 发肿迅速常见于() 肿, A心肾阳衰B脾肾阳虚C风水犯肺D风邪中络 一、多选题(每题3分,共21分) 1.中医诊断学基本原理包括() A司外揣内B见微知著C以常衡变D以象求本2?中医诊断学基本原则包括() A整体审查B诊法合参C病证分离D病证结合3.望诊包括() A全身望诊B局部望诊C望排泄物D望小儿指纹

中医与诊断—脾

脾 同学们好!我们继续学习,五脏脾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 脾,为仓廪之官,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 中医的脾完全不等于左胁下面的脾脏。中医的脾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包括整个消化系统。脾位于中焦,脾和胃相为表里,共同完成整个消化功能。所以我们在讲脾的生理功能的时候,一定要联系到胃,共同来讲述。 下面我们来学习脾的生理功能和相应病理变化。 脾的主要生理功能叫做脾主运化。其中,运是指运输,化是指消化吸收。 脾主运化,可以运输和消化两大类物质,一是运化水谷,一是运化水液。运化水谷,就是消化饮食物。运化水液是特指对饮食物中水分的运输、消化和吸收,以及代谢。 我们先来看看脾运化水谷。脾的运化功能正常,饮食水谷才能够化为精微物质,转变成为气血津液,充养人体。 我们来看看饮食物的消化过程。饮食入胃,胃的受纳腐熟,将食糜传给小肠,小肠的分清别浊的功能,将一部分有营养的物质吸取出来,浊的部分继续传向大肠,大肠将糟粕中的水分吸取出来,然后传导糟粕,变成粪便排出体外。整个消化过程,是属于胃降功能的体现。在胃降的过程中,营养物质,也就是水谷精微被脾提取出来,转变成为气血津液,通过肺的宣发和肃降运送到全身。脾把水谷精微变成气血津液,提升到肺的过程,我们称为脾升。 气血的形成都是脾和胃的功能正常的体现,所以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人出生之后,营养都来自于脾胃运化的气血,所以我们又把脾胃称为后天之本。 如果脾失健运,胃气也不降,停聚中焦,首先会出现中焦的胃胀,腹胀。 胃胀腹胀,则食物不能够吃下,就会表现出纳少、纳呆、纳差。 脾不升清,营养物质不能够被提取出来,清浊混杂而下,而出现便溏。 因此,如果脾失健运,整个消化道就会表现出从上到下的症状:在上为纳少、在中为腹胀、在下为便溏。所以我们把纳少、腹胀、便溏称为脾的定位症状,或者称为脾的必有症状。 脾的运化还体现在脾主运化水液,就是脾对水液的吸收,转输和布散作用,它能够防止水液在体内发生不正常的停聚。 当脾的运化功能正常,可以生成气血,也可以使得我们体内的水液代谢正常。 如果脾不能够运化,不仅可以使我们的气血不足,而且水液不能够正常的运化,水液在体内停聚会形成痰、湿、饮甚至是水肿等等病理产物,发展成为多种疾病。脾主运化的功能是脾的最主要的功能,脾的其他功能,都是在脾主运化功能之上演变来的。 脾的第二个生理功能就是脾主统血。

《中医诊断学》知识精华汇总!

1.中医诊断学:即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研究如何诊察病情、判断病种、辨别证候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门学科。 2 .病:是对该病全过程的特点与规律所作的概括,即该疾病的代名词。 3. 证:是对疾病过程中所处一定阶段的病位、病因病性以及病势等所作的病理概括。临床较为常见、典型、证名规范的证,可称为证型。 4. 症:是人体发生疾病后所反映的各种异常现象。其中病人自觉的痛苦与不适称为症状;通过检查而发现的病情征象称为体征。中医统称为症状。 5. 病、证、症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病”和“证” 是从不同侧面对疾病本质的抽象概括。“病”是对该病种全过程的特点与规律所作的结论,“证”是对疾病当前阶段的病因病性与病位等所作的判断。同一疾病可有不同的证,相同的证可见于不同的病中,“症”是病、证表现出的各种异常现象,是诊病辨证的主要依据。中医诊病既重视疾病的变化规律和基本矛盾,又要抓住疾病当前的主要矛盾,才能为临床治疗提供立法依据和选方用药原则。所以中医学强调“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只强调辨证而忽视辩病,或只辨病而不进行辨证,都是不恰当的。 二、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 1 .诊法:即中医诊察、收集病情资料的基本方法。主要包括望、闻、问、切四诊。 2 .辨病:即对疾病的病种作出判断并确定病名的诊断思维过程。 3 .辨证:即在中医学理论的指导下,对病人的各种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综合,从而对疾病当前的病位与病因病性等本质作出判断,并概括为完整证名的诊断思维过程。 4. 病案:又称医案,古称诊籍,现称病历,是临床诊疗过程的书面记录。 三、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理 1 .司外揣内:源自《内经·灵枢·外揣》。即医生诊断疾病是通过观察外表的病理现象(症状、体征等),推测内脏的变化,从而认识疾病的内在本质。 2.见微知著:出自《医学心悟·医中百误歌》。即通过微小的、局部的外在变化,测知整体的、脏腑的内在病情。 3 .知常达变:即认识客观事物,必须通过观察比较,在认识正常的基础上,发现太过、不及的异常变化,从而认识事物的性质及变动的程度。 四、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则 1. 整体审察:即在认识疾病时,不能只注意病变局部或病人个体,而应从整体观念出发,内外结合,全面诊察分析病情,综合识别判断病证。表现在各种诊法的综合运用及对病情

中医和诊断—8.6诊妇脉小儿脉

8.6 诊妇脉小儿脉 同学们好,下面我们学习妇人脉和小儿脉。 (一)诊妇人脉 妇人有月经、妊娠、产育等特殊的生理活动及其病变,因此诊妇人脉有一 定的特殊性。 【诊月经脉】 首先我们来看诊月经脉。 女子的月经来潮,通常与肝血和肾精的充盈有密切关系。肝血和肾精,在 主要分布在左手的关和尺。 所以,当妇人的左关和左尺明显洪大于右手的关和尺,而且妇人口不苦、 身不热、腹不胀,这是为月经将至的一种表现。 【诊妊娠脉】 下面我们来看看诊妊娠脉。 已婚妇女,平时的月经正常,突然停经,脉来滑数冲和,两尺脉搏动强于 寸脉,兼有饮食偏嗜,喜欢吃酸,或喜欢吃甜食等,这是为妊娠之征。我们通 常把这种滑数冲和的脉象称为喜脉。 这里面要注意的是,尺脉候肾,胞宫系于肾,妊娠后,胎气鼓动,两尺脉 滑数搏指,明显强于寸脉,这就是妊娠脉的表现。 【诊临产脉】 最后,我们来看看临产脉。 妇人临产时,脉象会异于平常。通常妇人的中指中节和顶节两旁的脉搏跳 动明显,这就是临产之兆,我们把这种脉称为临产离经脉。 (二)诊小儿脉 下面我们来学习诊小儿脉。 【诊脉方法】 我们在望诊中已经学习过小儿指纹的诊法,这主要是针对于3岁以内的婴 幼儿的诊法。3岁以上的小儿,才采取脉诊。 由于小儿的寸口部位比较短,难以布三指来分三关。所以诊小儿脉的方法,与成人的诊法是不太一样的,常采取一指总候三部诊法,简称为一指定三关。 一指定三关的操作方法是: 医生用左手握住小儿的手,用右手的拇指或食指按于寸口的部位,不用分 寸关尺三部的诊法,这就是一指定三关。 【意义】 因为小儿疾病一般都比较单纯,所以小儿的病脉,通常不如成年人那样复杂。

扁鹊治病解读 (修改)

第八册《扁鹊治病》解读 一、解读作者 有这样一个人,他出生于战国时期韩国贵族,却心忧天下,目睹战国后期的韩国积贫积弱,多次上书韩王,希望改变当时治国不务法制、养非所用、用非所养的情况,但其主张始终得不到采纳;他拜儒家学派代表荀况为师,思想主张却与荀子大相径庭,没有承袭荀子的儒家思想,却爱好“刑名法术”之学,最终成为法家之集大成者。他,就是韩非子。 《史记》记载他“为人口吃,不能道说,而善著书。”是的,韩非的著作很多,主要收集在《韩非子》一书中,文章构思精巧,描写大胆,语言幽默,于平实中见奇妙,具有耐人寻味、警策世人的艺术风格。他还非常喜欢研究历史,认为如果当今之世还赞美“尧、舜、汤、武之道”“必为新圣笑矣”,因此他主张“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要根据今天的实际来制定政策。他的历史观,的确为当时地主阶级的改革提供了理论根据。 战国时代是群雄并立,战乱频繁的年代,也是人才辈出学术思想空前活跃的年代。诸子百家为了宣扬自己的主张纷纷著书立说、聚众讲学。“时代造英雄”,这样的时代要求当时的作家的著作逻辑严谨,精心选材,说理透彻,令人信服。曾经,毛泽东在读《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时批注道:韩非师从于荀子,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人物,他提出的法治、术治、势治三者合一的封建君王统治术,对后世影响很大。这一出《扁鹊治病》,便折射出了韩非的非凡的写作才能以及术治思想。 二、解读作品 这篇故事选自《韩非子·喻老》,题目是后人加的。内容带有劝喻型性。文章以时间为序,以齐桓公病情的发展为线索,通过扁鹊“四见”的局势,阐明一个道理:不能盲目相信自己,不能讳疾忌医。同时给人们以启迪:对待自己的缺点、错误,也像对待疾病一样,决不能讳疾忌医,而应当虚心接受批评,防患于未然。 《扁鹊治病》的故事情节安排方式与《纪昌学射》完全不同,《纪昌学射》是一个大故事中套着两个并列的小故事。而《扁鹊治病》则是层层递进、不断发展的情节安排模式。第一个层次是桓公病在皮肤,扁鹊提醒,桓公不以为然。蔡桓公的表现是“对左右说:这些做医生的,总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医治没有病的人,才容易显示自己的高明。”语气中并没有太多的不满,只是对扁鹊进行讥笑。扁鹊见桓公不听也只是“走”。

中医和诊断—8.4.1常见脉象-浮沉迟数

8.4.1 常见脉象-浮沉迟数 同学们好,下面我们正式学习常见脉象及其临床意义。 疾病反映于脉象的变化,叫病理脉象,简称“病脉”。一般来说,除了正 常生理变化范围以内,及个体生理特异变化之外的脉象,均属于病脉。 一常见脉象 脉象的数量,历代医家著作有所差别, 《内经》记载有21种脉象; 《伤寒杂病论》中记载有26种脉象; 《脉经》总结为24种; 《景岳全书》只分为16种; 《濒湖脉学》则为27种, 《诊家正眼》为28种脉象。 近代临床提及的脉象,通常为28种脉象。本课程只讲述28种脉象中间常 见的19种脉象。 我们按照脉象的位、数、形、势4个要素,的8个方面来学习。 (一)浮脉和沉脉 首先我们学习按脉位分类的一对脉象:浮脉和沉脉。 1浮脉 【脉象特征】 首先,我们来学习:浮脉。 浮脉的脉象特征,是指轻取即得,重按稍减而不空,举之有余,按之不足。 浮脉,可理解为“浅脉”。浮脉的脉象特征是脉管的搏动在皮下较浅表的 部位,即位于皮下浅层。 因此轻取即得,重按稍减而不空,又称为举之有余,按之不足。这里“举”就是轻按,“按”就是重按。 【临床意义】 一般来说,浮脉多见于表证。这是机体抗邪向外的一种表现。 当外感风寒之邪、风热之邪,或风邪,侵袭肌表,卫阳抗邪外出,人体气 血趋向于肌表,所以脉气鼓动血脉向外,故见浮脉。 邪盛而正气不虚,脉浮而有力; 虚人外感,或邪盛正虚时,脉多浮而无力。 外感风寒,则寒主收引,血管拘急,故脉多浮紧。因此,浮紧脉见于风寒 表证; 外感风热,热则血流加速,故脉多浮数。因此,浮数脉见于风热表证。 虚人外感风邪,风鼓动血脉向外而浮,正气不足,则脉缓,所以虚人外感 风邪,脉多浮缓。因此,浮缓脉见于伤风表证。 浮脉在病变上多见于表证,但是浮脉也可以见于某些正常人。

《扁鹊治病》导学案

《扁鹊治病》导学案

原名:《扁鹊见蔡桓公》出处或作者:《韩非子》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còu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guǎ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suǐ,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suì死。 韩非(约前280—前233)是韩国的贵族,“喜刑名法术之学”,后世称他为韩非子。他和李斯都是荀子的弟子。当时韩国很弱,常受邻国的欺凌,他多次向韩王提出富强的计策,但未被韩王采纳。韩非写了《孤愤》《五蠹dù》等一系列文章,这些作品后来集为《韩非子》一书。 起死回生 有一次,扁鹊和弟子子阳、子豹等人路过虢guó国,虢太子恰好患病,病得很厉害,人们都以为他死了。为此,全国正举行大规模的祈祷活动,把国家大事都撂在一边。扁鹊得知后,前去为虢太子医治。扁鹊告诉国君,太子患的是“尸蹶jué”(类似今天的休克或假死)。于是,扁鹊叫弟子子阳磨制针石,在太子头顶中央凹陷处的百会穴扎了一针。过了一会,太子就苏醒过来。接着,扁鹊叫弟子子豹在太子两肋下做药敷疗法。不久,太子就能坐起来。再服二十天的汤药,虢太子就完全恢复了健康。从此以后,天下人都知道扁鹊有“起死回生”之术。 寓言故事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它的结构简短,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寓言的故事情节设置的好坏关系到寓言的未来。中国历来有些著名的寓言故事如 等,古希腊《伊索寓言》中的名篇《农夫和蛇》在世界范围类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其成功之处在于故事的可读性很强,无论人们的文化水准高低,都能在简练明晰的故事中悟出道理。

2020智慧树中医与诊断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2020 智慧树中医与诊断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绪论单元测试 得分: 100 评语: 说明: 提示:选择题选项顺序为随机排列,若要核对答案,请以选项内容为准 第 1 部分总题数: 4 1 【多选题】(25 分)中医诊断学的三个基本原理是 A 见微知著 B 以常衡变 C 四诊合参 D 司外揣内正确答案在vx 学习查查:ABD 本题总得分:25 分本题的解析:点击查看 2【单选题】(25 分)下列哪项属于“症状” A 喉中痰鸣 B 脉细无力 C 舌红苔黄 D 心烦失眠正确答案在vx 学习查查: D 本题总得分:25 分本题的解析:点击查看 3【单选题】(25 分)下述哪项属于“体征” A 神疲乏力 B 头晕而重 C 面色苍白 D 恶心欲吐正确答案在vx 学习查查: C 本题总得分:25 分本题的解析:点击查看 4【单选题】(25 分)对病、证、症的关系,下述哪项不对 A “证”可见于“病”的全过程 B “病”的全过程可分为不同的“证” C 同一“证”可见于不同的“病”中 D “证”反映“病”的阶段特点 正确答案在vx 学习查查: A 本题总得分:25 分本题的解析:点击查看 第一章测试 得分: 100 评语: 名称中医与诊断——学做自己的医生对应章节第一章成绩类型百分制 截止时间2019-08-11 23:59 题目数 6 总分数100 说明: 提示:选择题选项顺序为随机排列,若要核对答案,请以选项内容为准 第 1 部分总题数: 6 1【多选题】(16.6 分)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A 阴阳相互转化 B 阴阳对立统一 C 阴阳消长平衡 D 阴阳互根互用正确答案在vx 学习查查:ABCD 本题总得分: 16.6 分本题的解析:点击查看 2【单选题】(16.6 分)有人夏天会怕冷,最常见原因是什么? A 因为阴盛 B 因为阴虚 C 因为阳虚 D 因为阳盛正确答案在vx 学习查查: C 本题总得分:16.6 分本题的解析:点击查看 3【判断题】(16.6 分)凉茶可以当茶经常去喝。 A错 B对正确答案在vx 学习查查: A 本题总得分:16.6 分本题的解析:点击查看 4【多选题】(16.6 分)五行之间的正常关系是: A 相克 B 相侮 C 相乘 D 相生正确答案在vx 学习查查:AD 本题总得分:16.6 分本题的解析:点击查看 5【单选题】(16.6 分)为什么有的人一生气,或者一紧张,就会出现胃痛胃胀,嗳气反酸的表现?这是因为: A 心肝火旺 B 肝肾阴虚 C 肝脾不调 D 肝胃不和正确答案在vx 学习查查: D 本题总得分:16.6 分本题的解析:点击查看 6【多选题】(17 分)按照相生规律确定的治疗原则有: A 实则泻其子 B 虚则补其母 C 抑强 D 扶弱正确答案在vx 学习查查:AB 本题总得分:17 分本题的解析:点击查看第二章测试得分: 100 评语: 名称中医与诊断——学做自己的医生对应章节第二章成绩类型百分制 截止时间2019-08-11 23:59 题目数10 总分数100 说明: 提示:选择题选项顺序为随机排列,若要核对答案,请以选项内容为准 第 1 部分总题数: 10 1【单选题】(10 分)脏象学说主要是研究 A 脏腑生理、病理及其相互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