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人物评价

中国近代史--人物评价
中国近代史--人物评价

中国近代历史人物评价——李鸿章

晚清权臣李鸿章,他成了中国近代史上最有争议的人物之一。李鸿章(1823.2.15-1901.11.7),本名铜章,安徽合肥人。因行二,故民间又称“李二先生”。淮军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道光二十七年(1847)中进士。同时,受业曾藩门下,讲求经世之学。咸丰三年(1853)受命回籍办团练,多次领兵与太平军作战。1863年和1864年他率淮军攻陷苏州、常州等地,和湘军一起镇压了太平天国。

在中国封建制度中,自秦始皇立郡县制到雍正帝设军机处,中央政权最大限度的集中到了皇帝手中。专制制度在神州大地上历经二千余年的发展达到顶峰后,终于走向了衰败。而与此同时,西方资本主义终于摆脱了中世纪的枷锁,释出虎狼本性,以肆志于东方。青年李鸿章天资过人,志向高远,这可以从李鸿章20岁时所写的一首诗中看出:“丈夫事业最当时,一误流光后悔迟。壮志不消三尺剑,七彩欲试万言诗。闻鸡不觉身先舞,对镜方知颊有髭。昔日儿童今弱冠,浮生碌碌竟何为?(李鸿章:《二十自述》)在军事上,李鸿章东征西讨,剿太平军,定捻军,以其实际行动维护着在风雨中飘摇的清廷。而在平定内乱的战争中,李鸿章更是认识到了西洋军事的厉害,极力将自己的军队西化。招揽人才,购买先进武器,雇请外国教官,学习西人军队的战争方式。

李鸿章所处的时代,是中华数千年来未有之时代。西方的入侵使中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迷茫和混乱。犹如生来高贵的皇家贵胄,一夜巨变之后成立人人可贱之的贫乞儿。这样巨大的落差,让整个封建社会上层都无所适从。面对如此巨变,有人固守成规,有人崇洋媚外。但以李鸿章为代表的一批志士,明智的看到固步或媚外,都不能真正解决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结症。对于学习西方,李鸿章从不含糊。从淮军的建立到北洋水师的建成,再到“求富求强”的洋务企业。李鸿章竭尽所能的修补着清廷这艘破败的龙船。

自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李鸿章被封为一等肃毅伯,李鸿章开始步入他人生额高峰期。1865年,被任命为两江总督;1866年,接替曾国藩成为钦差大臣,督办剿捻;1867年,被任命为湖广总督;1868年,加太子太保衔,升授协办大学士;1870年,任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1873年,被授武英殿大学士;1874年,改授文华殿大学士。在清朝,文华殿大学士相当于丞相,是内阁首辅。李鸿章荣升后曾得意地自撰楹联:“已无朝士称前辈,尚有慈亲唤小名。”可谓士当朝最年轻的要臣。然而“能者多劳”,在那个时代,李鸿章除却一身荣恩后,剩下的,就只是一个忙忙碌碌,劳心劳力,却受尽责骂的背影。

作为清廷的首辅大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义不容辞的为清廷担负起与洋人打交道的重任。外交家,在当今看来是一份光辉灿烂,万人欣羡的职业,但在当时的中国则是“卖国贼”的代名词。

李鸿章的外交方式,可从一段对话中看出,李鸿章奉命接手“天津教案”时,曾国藩问李鸿章:“你准备如何与洋人交涉?”李鸿章说:“与洋人打交道,我首先要同其打…痞子腔?。”所谓“痞子腔”就是“往顾左右而言他”,就是“说话不算话”,就是偷梁换柱,暗度陈仓。这是典型的弱国外交手段。正面交战不敌,只好虚与委蛇,以谎言对谎言,以欺骗对欺骗,已乔装好客对虚伪的友谊。其实,这样的手段对于李鸿章来说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以此为基础,李鸿章斡旋于几个大国之间。虽然如此,然而“弱国无外交”。李鸿章接到手的外交任务,无论他怎么努力都注定了会被千夫所指,万人唾骂:天津教案、秘鲁换约、《中法新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李鸿章被推上清廷这艘破败龙船的船头,直面着呼啸的狂风暴雨,默默为清廷承受着一切责骂;无论是清廷将他推向前方的信任,还是国人的谩

骂唾弃,都化作利刃一刀刀割在这个渴望“齐家治国平天下”做一个“治世能臣”的人的心上。李鸿章,生逢大清国最黑暗、最动荡的年代,当他的每一次“出场”都招来耻辱和责难时,那种“人情最难堪之事”对他的重压时别人难以想象的。直至1901年,一生颠簸劳累,身心焦虑疲惫,痛苦不堪的李鸿章走到了人生的尽头。1901年9月7日,李鸿章代表大清国与八国签订啦《辛丑条约》,那文件上虚弱无力,辛酸悲苦的三个字,成了他的催命符。临终前,他写下了两首诗:“四十年来百战身,几回此地息风尘。经营庶富羞言我,纽握机权耻授人。尽一分心酬圣主,收方寸效作贤臣。诸君努力艰难日,莫误龙华会里因。”“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海外尘氛犹未了,请君莫作等闲看。”道尽了辛酸苦楚,却仍不忘告诫后生为国奋进。

李鸿章的一生波澜起伏,意气风发过,没落失意过;受尽赞誉和辱骂。现如今,一切都已尘埃落定。因为以李鸿章为主体的清末外交上的失败,人们毫不犹豫的将他钉在了“卖国误国”的耻辱柱上。我个人认为,这对于他也是不公平的。封建王朝已没落,受辱于正在蓬勃发展的资本主义是历史的必然。封建王朝的罪过不能一咕脑的推到清王朝的身上。清相较于前代任何一个王朝都不逊色,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只是这样一个转型的悲剧社会恰巧落在它头上而已;而它的不逊色与悲剧,却又是前代历史发展所积累付与的。同理,在那个时代,对于李鸿章的失败,也不能把过错都推在他一个人头上。积重难返,失败是必然。对李鸿章来说,他只是封建王朝里,一个以忠君爱国为行为原则,以“治国平天下”为目标的普通士大夫而已。历史机缘与巧合,把他推到了风尖浪口,成为了一个备受争议的风云人物。一个时代的人,做一个时代的事。李鸿章这个封建时代的普通士大夫,怎可苛求他锐意资本主义改革,甚至叛君叛国,做个“乱世枭雄”以天下为己任?他只是个传统的士大夫罢了,他的切身利益和道德观念,都只注定他一生对这个封建王朝忠心耿耿,呕心沥血;也注定了他的悲剧人生。这就是一个弱国之相的无奈。

中国近代史人物专题作业

中国近代史人物专题作业 姓名: 学号:

我眼中的林彪 林彪是我小时候最感兴趣的人物之一,从小到大,由于各种原因一直未能在课堂上了解到全面的林彪,通过中国近代史人物专题这门课的学习,在老师介绍下,联系以前所了解的信息,终于对林彪的一生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 林彪(1907年12月5日-1971年9月13日),原名育蓉,字阳春,一字祚大,号育容、育荣、尤勇,乳名春儿。湖北黄冈人,中国现代政治家、军事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代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曾任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长、中共中央军委第一副主席。文化大革命爆发后的中共二号人物,党内唯一的中央副主席,曾作为毛泽东的接班人被破天荒地写入《中国共产党章程》,但其后与毛泽东关系破裂,随即失势。中国官方称其在试图发动政变失败后出走苏联,于蒙古温都尔汗坠机身亡。 他短暂参与的抗日战争及苏德战争中均有出色表现。林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重要开国功臣,他指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从中国最北端摄氏零下三四十度的黑龙江一直打到最南端摄氏四十多度的海南岛,兵力居四个野战军及华北军区野战部队之首,在第二次国共内战中歼敌数180万人,位居第三,高于华北军区野战部队和第一野战军。 以上是维基百科对林彪一生的概述。 林育蓉出生于湖北黄冈县回龙镇林家大湾,少年师从“中国地质学之父”李四光的父亲李卓侯,接触进步思想,1925年,在其堂兄林育南的介绍下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一月,,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并改名林彪。 1926年12月,林彪被教官聂荣臻分派到第4军叶挺独立团2营7连任见习排长,后升任排长。1927年4月,蒋介石宣布清党后,林彪依然选择跟随中共。8月1日,中共在南昌发动武装起事。2日,林由聂荣臻、周士第直接率领到达加入暴动。1928年4月28日,林彪随朱德、陈毅部与毛泽东秋收暴动所部等会师井冈山。由于林彪脑子灵活,加上毛泽东的欣赏,1932年3月12日,红四军、红十二军合编为红一军团,25岁的林彪升任军团总指挥(后称军团长)。1934年10月10日,博古、李德等率红一方面军(又称中共中央红军)8.6万余人以向西突围离开根据地,与红二军团、红六军团会合的方式对付国军“第五次围剿”。林彪率红一军团1.8万人和彭德怀所率红三军团负责开路。1935年5月,红一方面军强渡大渡河失败后,林彪率未渡河的红一方面军一部奔袭泸定桥,先头部队红4团强行军,历经数场战斗于25日到达泸定桥一侧,后到的林彪迅速开会研究部署夺桥方案。红

中国近代史人物点评

中国近代史人物点评——李汉俊 李汉俊(1890~1927),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原名书诗,又名人杰,号汉俊、湖北潜江人。早年曾留学日本,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回国后主要从事著述和翻译工作,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1920年8月与陈独秀、李达等共同发起组织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和上海共产主义小组。12月即代理上海党支书记,并主编《新青年》。1921年7月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之后因与陈独秀、张国焘意见不一,回武汉从事革命工作,曾任湖北全省工团联合会教育主任。1923年参与京汉铁路总工会成立大会领导工作,是中共第二、三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候补委员。后脱离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加入中国国民党,并先后担任国民党湖北省党部执行委员、湖北省政府委员兼教育厅长、国民党湖北党部青年部长。1926年春赴上海任教。1927年底被军阀胡宗铎逮捕,同年12月17日在汉口遇害,年仅37岁。1952年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亲自签发了《革命牺牲工作人员家属光荣纪念证》,证书上写着:“李汉俊同志在革命斗争中光荣牺牲,丰功伟绩永垂不朽!” 少年时期李汉俊1890年4月出生于湖北省潜江县沱埠垸袁桥村一个清贫的知识分子家庭。少年李汉俊聪慧过人,勤于学习,并萌生了救国救民的远大志向。他6岁进私塾念书,有过目成诵的聪慧。小小年纪,就具有多方面的知识,并娴于辞令辩才。李汉俊年幼时曾听

他父亲给他讲了中国历史上一次次农民起义的故事,他从中学到了许许多多的爱国历史知识。20世纪之初,中国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四方列强大肆侵略,华夏大地已是“瓜剖豆分,千村寥落”。李汉俊如饥似渴地汲取新知识,了解世界发展的大趋势,萌生了拯救国家民族的念头。他说:“我们求学是要成为有用之才,以便有朝一日为国家民族扬眉吐气而出力。”倡导传播马克思主义。 李汉俊是中共创立时期最有影响的政治家、思想家之一,他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和十月革命,被誉为马克思主义的播火者。1904年,年仅14岁的李汉俊东渡日本求学,留日期间受日本著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河上肇的影响,开始信仰马克思主义。李汉俊通晓日、德、英、法四国语言,十分勤奋地学习马克思原著,并用以指导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共产国际驻华代表马林说:李汉俊是中共中“最有理论修养的同志”。1918年回国后他以饱满的热情和旺盛的精力,从事翻译和撰写工作,创办《劳动界》,他参加编辑的《新青年》、上海《星期评论》、《共产党》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初期传播的最重要刊物,影响了包括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董必武等人在内的整整一代革命青年。在上海参与发起建党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纷纷建立。早在1919年9月,李汉俊就萌发了在中国建党的思想。1920年初,他和李大钊、陈独秀等开始着手组建中国共产党的工作。同年5月,他和陈独秀等组织成立了“上海马克思主义研究会”。8月,他和陈独秀等又发起成立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这是中国大地上的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发起组织

中国近代史纲要人物评价 林则徐

林则徐生平简介:林则徐是鸦片战争时期主张严禁鸦片、抵抗侵略的爱国政治家。史学界称他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170多年,被誉为近代最重要的名族英雄。嘉庆九年(1804)中举。十六年中进士。曾与龚自珍、魏源、黄爵滋等提倡经世致用之学。二十五年起,先后外任浙江杭嘉湖道、盐运使,江苏按察使、江宁布政使。任上整顿盐务、兴办河工、筹划海运,采用劝平粜、禁囤积、放赈济贫等措施救灾抚民。后升任河东河道总督,亲自实地查验山东运河、河南黄河沿岸工程,提出改黄河由山东利津入海以根治水患的治河方案。十二年授江苏巡抚。江苏旱涝灾情严重,他上奏历陈民间困苦,坚请缓征受灾州县漕赋;致力兴修水利工程。为克服银荒和利于货币流通,他反对一概禁用洋钱,提出自铸银币的主张,为中国近代币制改革的先声。十七年,升任湖广总督。林则徐提出六条禁烟方案,并率先在湖广实施。四月二十二日(6月3日)起在虎门海滩销烟,20天中销毁鸦片19179箱、2119袋,共计2376254斤。在此期间,林则徐注意了解外国情况,组织翻译西文书报,供制定对策、办理交涉参考。所译资料,先后辑有《四洲志》、《华事夷言》、《滑达尔各国律例》、《澳门新闻纸》等,成为中国近代最早介绍外国的文献。林则徐大力整顿海防,积极备战,购置外国大炮加强炮台,搜集外国船炮图样准备彷制。林则徐督师数败英军。鸦片战争开始后,英军陷定海,再北侵大沽。道光帝惊恐求和,归咎林则徐。九月被革职。二十一年三月受命赴浙江协办海防。五月充军伊犁。他在伊犁协助办理垦务,倡导水利,开辟屯田。又绘制边疆地图,建议兵农合一,警惕沙俄威胁。二十五年被重新起用署陕甘总督,次年转任陕西巡抚。二十七年升云贵总督。曾先后平息、镇压西北西南民族冲突和人民起义,整顿云南矿政。二十九年因病辞职归籍。 历史罪人:在中国,凡读完中学的人都知道,林钦差赴任后,不去深入调查鸦片在中国流行的原因和流入的渠道与路径,也不细查贩运鸦片的英商有何强大的国家背景,更不认真评估禁烟后所能产生的严重国际反响及其对自己国家可能产生的祸害,其上任伊始,就拍脑门做决定,实行了对境内外鸦片贩子“入即正法,船货归官”的铁腕政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强硬手段,从英国鸦片商人手中缴获了2万多箱鸦片现货,于1839年6月3日,在虎门沙滩上掘池予以全数销毁。现在回过头

近代史人物评价

李鸿章评论 张煊赫 晚清权臣李鸿章,他成了中国近代史上最有争议的人物之一。李鸿章(1823.2.15-1901.11.7),本名铜章,安徽合肥人。因行二,故民间又称“李二先生”。淮军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道光二十七年(1847)中进士。同时,受业曾国藩门下,讲求经世之学。咸丰三年(1853)受命回籍办团练,多次领兵与太平军作战。1863年和1864年他率淮军攻陷苏州、常州等地,和湘军一起镇压了太平天国。 60年代起,李鸿章积极筹建新式军事工业,仿造外国船、炮,开始从事“自强”的洋务事业。1865年分别在上海和江宁(今江苏南京)创立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和金陵机器制造局。同年署理两江总督,1866年,继曾国藩署钦差大臣,专办镇压捻军事务。次年,授湖广总督。采取“就地圈围”、“坚壁清野”等战略,相继在山东、江苏间和直隶、山东间剿灭东、西捻军。1870年,继曾国藩任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从此控制北洋达25年之久,并参与掌管清政府外交、军事、经济大权,成为清末最显赫的封疆大吏。 1898,李鸿章赴欧洲。在俄国接受沙皇贿赂,与俄国签订了《中俄密约》。《中俄密约》是沙俄以不正当手段诱迫清政府签订的彻头彻尾的强盗条约。它的签订,使俄国不费一枪一弹,实际上把中国东北变成了俄国的势力范围。这对于俄国将侵略矛头进一步伸向华北及长江流域,进一步对清政府施加影响,争夺远东霸权,具有重要意义。李鸿章在1901年签定了卖国的《辛丑条约》。1901年11月去世。 评论 有人说"李鸿章是个好人.但是生不逢时,被推到了浪尖口,结果被人们骂为汉奸.这实在是千古大冤,西太后才是真正的幕后凶手 ",也有人说"李鸿章在历史上是个悲剧性的人物,他写的一手好字,是个大才子。死后也没留下什么遗产,可谓也是个清官。历史对李鸿章的评价有好有坏,让人感到可惜,中国就是在他那个年代才开始衰败的,所以他也是有责任的. 李鸿章为大清国国计民生近代化所奠基的所有事业,令他身后的国人一直在受益。他是对中国近代化产生了到关重要影响的洋务运动的中坚。李鸿章生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历史人物研究报告(模板)

中国近代史人物研究报告 ——刘志丹 学院: 班级: 学号: 姓名: 2016年6月

1928年,由刘志丹等同志领导的渭华起义,是西北地区继清涧起义后规模最大的军队和农民运动相结合的一次武装起义,是我党领导武装斗争、建立苏维埃政权的伟大尝试。华起义的深远意义在于它用热血和生命为革命事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刘志丹同志正是吸取了渭华起义的经验教训,在党的领导下,成功地创建了西北工农红军和西北革命根据地,

二、提出三色论 所谓“红色”,就是发动组织工农群众,建立党所独立领导和指挥的人民军队。刘志丹认为,人民军队是进行革命战争的骨干,必须走毛泽东开创的井冈山道路,才能使陕甘地区的革命斗争有光明的发展前途。他把分散的、弱小的群众武装逐步集中起来,先建立游击队,后上升为正规红军。这种办法与毛泽东建军路线是一致的。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他根据全国抗日救亡的新形势,率部同吴岱峰阎红彦等部会师,并合编为西北反帝同盟军,后来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 所谓“白色”,就是派共产党人到白军中开展兵运工作。这是刘志丹发展革命武装的大胆尝试。红石峡会议后,他返回家乡保安,采取合法的斗争方式,把该县民团改造成为党所掌握的革命武装。随后,他多次打入国民党军,以合法身份发展革命武装,多次被捕和关押。经党组织和南汉宸、杜斌丞等著名人士的营救而获释。刘志丹为了创建革命武装,以非凡胆略,一次次打入军阀部队,出生入死,毫不退缩,表现了一个共产党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英雄本色。 所谓“灰色”,就是派人争取、教育和改造绿林武装,为创建人民军队准备群众基础和武装力量。这是刘志丹发展革命武装的一项成功实践。他认为,陕甘地区有许多绿林武装,其中不少人出身贫苦,侠肝义胆,由于生活所迫,铤而走险,被“逼上梁山”。他们同官僚军阀、地主豪绅之间的矛盾相当尖锐、复杂。只要有共产党的领导和教育改造,他们就有可能走上革命的道路。 三、创造三窟论 刘志丹是实事求是的光辉典范。他创造性地开辟了西北革命根据地,为探索走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作出了独特贡献。渭华起义失败后,他深深感到根据地对于革命成功的重要意义,明确提出“向井冈山学习”,实行“工农武装割据”。经过广大军民的艰苦努力,成功地创建了以照金为中心的陕甘边根据地。后来又采取“狡兔三窟”的办法,创建了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根据地。毛泽东同志高度评价说:刘志丹创建的陕甘边根据地,用“狡兔三窟”的办法,创出局面,这很高明。 四、实行正确的土地政策 刘志丹认为,中国革命战争实质上就是农民战争。领导这样的战争,必须把农民问题放在核心的位置上,引导与动员他们参加革命战争、建立革命政权。为此,他采取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针、政策,最大限度地满足农民对土地的要求,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

中国近现代史人物评析-林则徐_2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民族英雄林则徐一,生平简介 福建侯官人(今福建省福州),字元抚,是后期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林则徐从政40年,历官13省,是著名的封建政治家,地主阶级改革派的代表人物,两次受命为钦差大臣。虽然作为封建官吏,存在“忠君”思想,镇压过少数民族起义,但在中华民族面临沦入半殖民地的紧要关头,他挺身而出,“置祸福荣辱于度外”,是中华民族抵御外辱过程中伟大的,其主要功绩是虎门销烟。;清朝民族英雄史学界称他为近代中国的第一人。 二,虎门销烟 当时,由于清朝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英国为扭转在中英贸易中的逆差地位,打开中国市场,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鸦片已成为严重弊害,黄爵滋上疏主张以死罪严惩吸食者。他上奏指出,历年禁烟失败在于不能严禁。应召进京,受命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禁烟.他会同两广总督邓廷桢等传讯洋商,令外国烟贩限期交出鸦片,林则徐在给外国烟商的通知中说:“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在虎门将鸦片公开销毁,并带领大、小官员亲自监督,20天中销毁鸦片19179箱、2119袋,共计2376254斤。这就是举世闻名的“虎门销烟”。 在禁烟过程中,林则徐意识到英国会发动侵略战争。为了战胜敌人,需要知己知彼。他经过多方面分析研究,得出:变敌人的长处为自己的长处,即魏源归纳阐述为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在军事方面,着手加强和改善沿海一带防御力量。林则徐专门从外国买来200多门新式大炮配置在海口炮台上。林则徐敢于学习外国先进科学技术的精神,受到人们高度赞扬,被称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虎门销烟的正义行动,是我国近代史上反帝斗争中的光辉一页,林则徐领导禁烟运动的胜利,是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史上第一个伟大胜利,这一壮举,维护了民族的尊严和利益,增长了中国人民的斗志。坚决实行禁烟,抵抗外国武装侵略,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还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发展民族工商业。这是他一生活动和思想的主流。林则徐不愧是中国近代第一位民族英雄。

中国近代史人物评述

中国近代史人物评述——孙中山 人物简介: 孙中山,近代民主革命家,中国国民党创始人,三民主义的倡导者。首举彻底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帝制”。1905年成立中国同盟会。1911年辛亥革命后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40年,国民政府通令全国,尊称其为“中华民国国父”。1929年6月1日,根据其生前遗愿,将陵墓永久迁葬于南京紫金山中山陵。 主要成就: 他最大的成就是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推翻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 历史评价: 孙中山是近代中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是最早提倡以革命推翻满清统治,建立民国政府的革命家之一。1937年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后,孙中山成为蒋介石之外,凝聚全国向心力的象征人物之一。国民政府与旗下将领也往往以“保障孙总理的革命成果”为号召,鼓动人民和将士作战。因此战争中后期,孙中山很自然被推举为中华民国的国父。孙中山亦为中国政治经济现代化之重要阶段性人物。他较全面地整合了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重要成分,包括宪政民主,人民主权,权力分立制衡,与社会主义等等。另加上其个人认为有必要保留的中国传统制度机构——监察权与考试权,形成五权宪法学说。对西方重要思想在中国的普及,具有推动者的作用,促成西化民主派和共产主义派对中国未来建设的深入探索。而孙中山在其中采取某种折衷立场,却坚持共和民主之宪政体制,至今仍有其价值。因此经历史证明孙中山确实是近代倡导共和革命,成功组织成分复杂的各种反满势力,并注入西方现代政治理论与宪政思想成分的领导人。 孙中山领导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未能彻底实现革命目标,是时代的局限和国情的制约,中国近代史上这场旧民主主义革命虽然失败了,但正是这场轰轰烈烈和正义悲壮的革命,为其后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作出了演示、提供了经验、准备了条件。故而,孙中山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

中国近代史人物简介(图文版)

中国近代史人物简介 中国近现代史 林则徐:封建地主阶级代表。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 伟大的爱国者。 (1)上书道光帝,请求严禁鸦片。 (2)到达广州暗访密查,缉拿烟贩。 (3)强迫外商交出鸦片二百多万斤。 (4)1839年6月3日,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 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 坚强意志。 (5)鸦片战争爆发后,林则徐积极防御,使英军 无隙可乘。 (6)名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7)学习他以国家危亡为已任的爱国主义精神。 左宗棠:清朝地方官员。 (1)参加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2)洋务运动的代表之一,创办福州船政局,掀起了 向西方学习的洋务运动。 (3)1875年,被清政府任命为钦差大臣,率兵打败阿 古柏,收复新疆;根据他的建议,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 省,不仅打击了侵略者的气焰,而且还维护了国家的利 益、民族的尊严,同时对新疆的建设和开发有着重要的 意义。 (4)作为爱国者的左宗棠在收复新疆和建设新疆上功不可没,纵观左宗棠的一生,功大于过。 (5)与其相关的诗句:“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6)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奏稿》 (7)“天地正气”——左宗棠题字刻石。(藏陕西西安碑林) (8)学习他为了维护国家的领土完整而不怕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 ▇左宗棠收复新疆的事迹P15 1.力主收复新疆。 2.1876年,率领清军分路进入新疆,先后收复乌鲁木齐、吐鲁番、南疆。

3.协助曾纪泽收复伊犁。 4.1884年,清政府根据他的建议,设立新疆行省。 邓世昌:清朝将领,致远舰的管带。爱国民族英雄。 (1)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黄海海战中,为保护旗舰,沉着应战, 最后壮烈牺牲。 (2)名言:“我们从军卫国,生死早已置之度外。我们虽然牺牲 了,但可以壮国家的声威。” (3)光绪帝为其题词:“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4)学习他为了国家的利益,不怕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 李鸿章:清朝官员。(1)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后, 被慈禧太后任命为全权大臣,赴日本议和。1895年4月,与日 本首相伊藤博文签订了中日《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全权 议和大臣。(2)洋务运动的地方代表之一。1865年,与曾国藩 在上海创办江南制造总局,是洋务派开办的最大的近代军事工 业。在上海民用工业创办轮船招商局。(3)甲午战败后,李鸿 章伤感地反省,说:“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 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曾国藩:清朝官员,洋务运动的地方代表。1861年创办了军事工 业安庆军械所。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张之洞:清朝官员,洋务运动的地方代表。创办民用工业汉阳铁 厂和湖北织布局。奏请停止科举考试,普遍兴办学校。促使清政 府拟定了《奏定学堂章程》,建立起包括初等、中等、高等三个学 程的新式教育体制,并于1905年宣布复出沿用了一千三百多年的 科举制度。

中国近代史的阅读个人心得体会

中国近代史的阅读个人心得体会 #中国近代史的阅读心得体会1# 新航路的开辟,为全世界的进步特别是在东西融化、或者说是全球欧化了提供动力。从此,中国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变局,遇数千年未有之强敌,轰轰烈烈以鸦片战争为前奏,展开一部屈辱史—— 在我看来,这未尝不是数千年未有之机遇。从马嘎尔尼访华的失败,到嘉庆年间英国第二次派人来华受冷遇,从为抵御外敌而仅设立的一处通商口岸广州十三行,到不承认别国的平等、仪统、仪式问题——除了文化差异外,“我们抱定‘天朝驭万国’的观念,不承认国际,而西方则在近代步步地推出国际生活及其所需的管理和公法。足以证明中国绝不会自动地接受西洋的科学与工艺。” 数千年来,从丝绸之路的捍威到贞观之治的“天可汗”威仪,再到郑和下西洋的外抚四夷,封建中国自诩天朝大国应有尽有,以不平等待遇对外邦交,以封藩属国作为我国的国防外线代守门户。却不料在这固步自封下,西方近代文明的曙光乍现一个个“日不落”的神话,黯淡了东方的光芒。廷黻先生说:“在世界上,一切国家能接受现代文明者必致富强,不能者必惨败。”那么,西方列强的侵略正是使闭关锁国的封建中国觉醒,探索走向现代化,走向富强。 我们总将其屈辱原因归结为“落后就要挨打”,那么这个“落后”又体现在哪些方面的软肋之上呢?

一.旧社会的恶性循环 在第二章里,蒋先生提到两个恶性循环①大乱后大治:因为民众不知利用科学节制生育也不知利用科学增加生产,于是乱世末,大治初人口少,有荒垦——人口多,分配少,生活水平低——烧香拜佛,土匪起义,小乱变大乱——大治末,乱世初;②每朝开国君主及元勋大部分起自民间,自奉薄,奢侈低,体恤民情,内政昌明吏治澄清;后来则欲望提高,奢侈增多,贪污长进。 这两个循环造就了中国历史如同sin函数图像跌宕起伏。而在西洋势力侵略起始的时候,正是我们在抵抗力量薄弱的低谷的时候,我们开始处在云端做双曲线中的下抛运动。这映证着近代历史血泪屈辱的必然性,也充分揭示了要想摆脱这种受制于人的命运,必须跳出该图像的发展,也就是必须革命地彻底,将中国封建统治连根拔起,这我也将在下面第三点中提到。 二.民心向背与国家进退 《南京条约》后,广州民众因为触及到自身利益而产生仇外心理,不让外人入城。当政者没有顾全大局地去疏解矛盾反倒是以林则徐等的意见认为“民心可用”,认为”四万万同胞有胜无败”,希望等到外人骚扰作乱时组织百姓去抗议其洋枪洋炮。“仅以民心对外人的炮火当然是自杀”,民心代表一种趋势,但如果没有大势力量——也就是综合国力的推动这根本就是手无缚鸡之力的花骨朵儿。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更有甚者当起了汉奸,有些老

中国近现代十大人物

毛泽东 (1893年 12月26日- 1976年9月9 日),字润之, 笔名子任。湖 南湘潭人。中 国革命家、战 略家、理论家 和诗人,中国 共产党、中国 人民解放军和 中华人民共和 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从1949年到1976年,毛泽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领导人。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担任过的主要职务几乎全部称为「主席」,所以被尊称为毛主席。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

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是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他早年投身革命,在长期艰苦的革命斗争中成长为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他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革命的成功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进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和振兴、中国人民的解放和幸福,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毛泽东毕生最突出最伟大的贡献,就是领导我们党和人民找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从中国实际出发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为古老的中国赶上时代发展潮流、阔步走向繁荣昌盛创造了根本前提,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孙中山 在中国近代 史上,孙中山领导 了两场革命,一场 是辛亥革命,革命 的对象是满清王 朝。另一场是国民 大革命,是一场反 帝反封建的伟大 革命。 推翻满清王 朝是辛亥革命最大的历史功绩,孙中山是这场革命的领导者。若论先行者,青洪帮一类的许多帮会组织,都是推翻满清王朝的先行者,孙中山是继承了他们的遗志。辛亥革命早期打出的,也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旗帜。虽然,北伐战争最后由蒋介石领导的,但是,也不能说孙中山是国民大革命的先行者。因为,国民大革命是由国共合作结成的革命统一战线领导,而“第一次国共合作”,是在孙中

中国近代史纲要人物评价林则徐

中国近代史纲要人物评 价林则徐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林则徐生平简介:林则徐是鸦片战争时期主张严禁鸦片、抵抗侵略的爱国政治家。史学界称他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170多年,被誉为近代最重要的名族英雄。嘉庆九年(1804)中举。十六年中进士。曾与龚自珍、魏源、黄爵滋等提倡经世致用之学。二十五年起,先后外任浙江杭嘉湖道、盐运使,江苏按察使、江宁布政使。任上整顿盐务、兴办河工、筹划海运,采用劝平粜、禁囤积、放赈济贫等措施救灾抚民。后升任河东河道总督,亲自实地查验山东运河、河南黄河沿岸工程,提出改黄河由山东利津入海以根治水患的治河方案。十二年授江苏巡抚。江苏旱涝灾情严重,他上奏历陈民间困苦,坚请缓征受灾州县漕赋;致力兴修水利工程。为克服银荒和利于货币流通,他反对一概禁用洋钱,提出自铸银币的主张,为中国近代币制改革的先声。十七年,升任湖广总督。林则徐提出六条禁烟方案,并率先在湖广实施。四月二十二日(6月3日)起在虎门海滩销烟,20天中销毁鸦片19179箱、2119袋,共计2376254斤。在此期间,林则徐注意了解外国情况,组织翻译西文书报,供制定对策、办理交涉参考。所译资料,先后辑有《四洲志》、《华事夷言》、《滑达尔各国律例》、《澳门新闻纸》等,成为中国近代最早介绍外国的文献。林则徐大力整顿海防,积极备战,购置外国大炮加强炮台,搜集外国船炮图样准备彷制。林则徐督师数败英军。鸦片战争开始后,英军陷定海,再北侵大沽。道光帝惊恐求和,归咎林则徐。九月被革职。二十一年三月受命赴浙江协办海防。五月充军伊犁。他在伊犁协助办理垦务,倡导水利,开辟屯田。又绘制边疆地图,建议兵农合一,警惕沙俄威胁。二十五年被重新起用署陕甘总督,次年转任陕西巡抚。二十七年升云贵总督。曾先后平息、镇压西北西南民族冲突和人民起义,整顿云南矿政。二十九年因病辞职归籍。 历史罪人:在中国,凡读完中学的人都知道,林钦差赴任后,不去深入调查鸦片在中国流行的原因和流入的渠道与路径,也不细查贩运鸦片的英商有何强大的国家背景,更不认真评估禁烟后所能产生的严重国际反响及其对自己国家可能产生的祸害,其上任伊始,就拍脑门做决定,实行了对境内外鸦片贩子“入即正法,船货归官”的铁腕政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强硬手段,从英国鸦片商人手中缴获了2万多箱鸦片现货,于1839年6月3日,在虎门沙滩上掘池予以全数销毁。现在回过头看林则徐在钦差大臣任上的所作所为,他其实丝毫没有顾及自己的强力禁烟举措给国家招惹的战祸究竟有多大的危害,

中国近代历史人物评述-张学良

中国近代历史人物评述——张学良 14国本一班孙晶洁 20141207021023 【摘要】:历史车轮滚滚向前,多少名人将士禁不住时光流逝,被紧紧凝固在那个特定时空。张学良则不然,从青年时代“息争统一”的远见卓识,到东北易帜的毅然决然,再到九一八事变的愤懑妥协,再到西安事变的民族情结,还有长达半个世纪的囚禁以及颇受舆论喜爱的所谓“情感纠葛”···“少帅”一直被历史推到最前面,收获鲜花掌声的同时,也经历着心酸与隐忍的无奈。纵使有过各种非议质疑,但始终不变的是人们对他爱国情感和民族英雄的认知。 【关键词】:民族英雄;青年时代;东北易帜;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晚年 一、青年时代 张学良,字汉卿,号毅庵,辽宁海城人,生于一九零一年六月一日,奉系大军阀“东北王”张作霖的长子。1906年~1920年,先后从师辽西名儒崔名耀,金梁,白永贞,徐启东,战术教官郭松龄。1920年4月,毕业于东三省陆军讲武堂,任团长,六月晋升为东三省巡阅使署卫队旅旅长,11月,晋升为陆军少将。1922年第一次直奉大战爆发,张学良与郭松龄指挥的东路军奉军第三混成旅,张学良任旅长,经过霸县战斗和山海关阻击战,成为了第一次直奉大战当中,奉军惟一取胜的部队。1924年第二次直奉大战爆发,张学良率领奉军第三军与姜登选的奉军第二军为东北军入关的主力军,经过张学良部队的猛攻,奉军突破山海关,直捣北平。直系全面溃败,全军覆没,吴佩孚

成为张作霖手下,直系从此走入历史。奉系由此一战夺取了中央政权,张作霖成为了北洋军阀领导人,奉系军事实力此时达到顶点。战后,张学良升为京榆地区卫戍总司令。可见,青年时代的张学良已初步显现出了极强的军事才能和非凡的领导力。 二、东北易帜 1928年,在父亲张作霖于皇姑屯事件中被日军炸死后,继承父业,主政东北。当时,有两条路可供抉择:一是屈服于日本,投靠日本以保护东北“独立”;二是改旗易帜,归于国民南京政府大麾下。张学良毅然选择第二条路:12月,不顾日本和亲日派的阻挠,宣布东北“易帜”,把共和五色旗换成青天白日旗,服从南京政府的统治,任东北边防司令长官。 东北易帜,促成了中国的统一,结束了中国自清末以来分裂割剧和几百年来东北地区长期身份暧昧不明的局面,东北从来没有象现在这样与关内密不可分,强化了东北是中国的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这样一个主题。 此举,政治头脑清醒的张学良基于民族大义,出于爱国之心,实现了国家的南北统一,维护了民族的独立和尊严。他在易帜典礼演讲时真诚地表示:之所以要“易帜”,就是为“不使中央权力分裂,全部还政于中央,以求国家的真正统一”。此时,张学良的爱国统一思想已由“息内争”升华为“御外侮”的高度,并实现了爱国统一思想对封建割据思想的巨大超越,达到了动机与效果的完美统一。

近现代历史人物评析

一.试以具体事例,谈谈评析历史人物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1、遵循时代背景评析历史人物 任何历史人物,归根结底,总是时代的产儿,总是和一定的时间、地点、条件联系的。因此,我们研究历史人物的出现、评价其历史地位时,不能离开具体的历史条件去评价,更不能用现在的标准去苛求,面是应该将其置于特定的历史范围内,在弄清当时的社会发展向人们提出了什么样的亟待解决的历史任务的基础上,才能做到恰如其分地评价。如对李鸿章,人们诟病最多的是他对太平天国运动的镇压和外交上的妥协退让,因此被冠以“镇压农民起义的侩子手”和“卖国贼”的名号。但就第一个称号而言,在当时,作为一个浸淫于儒家经典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忠孝是他们的必修课,忠君是他们必须遵守的大节,因此当农民起义爆发时,他们就应该义不容辞地去镇压。不仅李鸿章这样,连我们敬为英雄的岳飞、林则徐一样也镇压过农民起义。当然,这并不是说他们镇压农民起义就是正确的,我们应当理解,这是封建社会时期,地主阶级受儒家思想影响所体现出的一个共性,不是李鸿章的个人品性决定的。 2.阶级原则 一个人,在历史上所起的作用,不仅仅只是个人的天赋,而且和这些个人所拥有的权力、所处的地位有直接关系。历史证明,谁处在决定国家、民族命运的关键地位,只要想有所作为——不管是好是坏——都可以直接影响乃至决定当时历史发展进程的快慢。处在特殊位置上的个别人物,在他权力所及的范围内,在造就他的社会关系所允许的限度里,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改变历史的面貌,给历史发展以深刻的影响。人们在创造历史时有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但也要受历史条件、阶级关系的制约。历史上的斗争最终是由阶级利益的冲突引起的,个人从事历史活动的动机最终是由阶级利益所决定的,因而历史人物不能对一切事件负责任。例如,朱元璋刚开始起义反元时,代表的是农民阶级的利益,但是后来他登基做了皇帝,就发生了转变,开始代表地主阶级的利益,对他的评价也应分时期进行。 3.防止以偏概全,坚持客观原则 对历史人物的评估要一分为二,全面客观,每一个历史人物都是个复杂的结合体,都有他的功与过,我们应当克服英雄史观或是全盘否定的观点。 如对于李鸿章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我们不追究他的道德责任,但他延缓了腐朽的清朝统治,不自觉地阻碍了历史的进步。对于他在洋务运动中的贡献,因以肯定为多。尽管洋务运动最终失败了,但它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经济、军事、教育的近代化,并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外来资本主义的侵略,对后世进一步向西方学习也有引导和借鉴作用。在外交上,与同时代人相比,他的外交才能无疑是杰出的,但他过分相信“以夷制夷”的策略,殊不知帝国主义都是一丘之貉,最终导致甲午战争准备不足,战场节节失利。失利以后,他又凭借着自己的外交才能,在谈判桌最大限度地维护中国利益,从这个角度说,他是爱国的,而不是卖国贼。4.主观动机与客观效果问题 要注意动机与效果的对立统一关系,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有时是不一致的,不能简单的根据主观动机的好坏对一个人表示肯定或否定,更为重要的是要看客

中国近现代史人物评价论文

从曾国藩看为人处世之道 摘要: 曾国藩,晚清时期“中兴四大名臣”之一,出生于一个平凡的农耕家庭,但却成就了一代大将之才,文通程朱理学,武能制太平天国起义。从他的一生,我们可以学到许多的为人处事的大道理。本篇论文从他的生平简介开始,通过查阅各种文献资料,详述了三件对我影响最深刻的事。从对这位中国近现代史中的一大重要人物的人物剖析开始,渐渐的了解那个时局动荡的时代。并通过他的一生,看到了我们普世价值中对于人生起伏的“坐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随意,望天空云卷云舒”般释然。 人物简介: 曾国藩,嘉庆十六年(公元1811年)出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荷叶塘白杨坪。五岁启蒙,次年入家塾“利见斋”。早年多次应试不中,道光十八年(1838年),参加会试,终于中试,此后仕途平坦,至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授礼部右侍郎。不久署兵部右侍郎。 道光三十年十二月(1851年1月),洪秀全在广西发动金田起义,太平天国运动爆发。道光三十一年(1852年)生母去世,丁忧回籍。此时太平军已攻入湖南,气势正盛。咸丰二年底(1853年1月),曾国藩接到帮办湖南团练旨。经郭嵩焘力劝,离家前往长沙,与湖南巡抚张亮基商办团练事宜。一月后,太平军攻占江宁且定都于此,改称天京。 曾国藩依靠师徒、亲戚、好友等复杂的人际关系,仿效已经成军的楚勇,建立了一支地方团练,并整合湖南各地武装,称湘军。咸丰三年(1853年)八月,曾国藩获准在衡州练兵,“凡枪炮刀锚之模式,帆樯桨橹之位置,无不躬自演试,殚竭思力”,并派人赴广东购买西洋火炮,筹建水师。 咸丰四年(1854年),发布《讨粤匪檄》,率师出征,不久在靖港水战中被太平军石贞祥部击败,投水自尽,被部下所救。休整后,重整旗鼓,当年攻占岳州、武昌。 咸丰六年(1856年)坐困南昌。9月2日,洪杨内讧,史称天京事变,南昌解围。两年后,湘军攻占九江,气势颇盛。十年(1860年),湘军围安庆。 同治三年(1864年)7月,湘军破太平天国的天京(南京),朝廷加曾国藩太子太保、一等侯爵,曾国荃赏太子少保、一等伯爵。8月,奏准裁撤湘军25000人。 同治七年(1868年),曾国藩改任直隶总督。同治九年(1870年),朝廷命其处理“天津教案”。曾国藩深知当时中国远非西方列强对手,因此主张对外让步。发布《谕天津士民》的告示,对天津人民多方指责,诫其勿再起事端,随后释放犯法教民和涉案拐犯,引起天津绅民的不满。 同治九年(1870年),两江总督马新贻被平民张汶祥刺杀于总督府后,朝廷命曾国藩再任两江总督,前往南京审理该案。同治十一年二月初四在南京两江总督府病逝。朝廷追赠太傅,谥文正。【3】 三件事: 一、买书(知识改变命运)

中国近现代史人物评析-林则徐

班级:12级本护一班。学号:12012050201089 姓名:张薇薇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民族英雄林则徐 一,生平简介 1785年8月30日(乾隆五十年)- 1850年11月22日(道光三十年),汉族,福建侯官人(今福建省福州),字元抚,是清朝后期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是中华民族抵御外辱过程中伟大的民族英雄,其主要功绩是虎门销烟。官至一品,曾任江苏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为钦差大臣;鸦片战争时期主张严禁鸦片、抵抗侵略的爱国政治家。史学界称他为近代中国的第一人。 二,虎门销烟 时期主张严禁鸦片、抵抗侵略的爱国政治家。字元抚,又字少穆,晚号俟村老人。福建侯官(今福建福州)人。嘉庆九年(1804)中举。十六年中进士。曾与龚自珍、魏源、黄爵滋等提倡经世致用之学。二十五年起,先后外任浙江杭嘉湖道、盐运使,江苏按察使、江宁布政使。任上整顿盐务、兴办河工、筹划海运,采用劝平粜、禁囤积、放赈济贫等措施救灾抚民。后升任河东河道总督,亲自实地查验山东运河、河南黄河沿岸工程,提出改黄河由山东利津入海以根治水患的治河方案。十二年授江苏巡抚。江苏旱涝灾情严重,他上奏历陈民间困苦,坚请缓征受灾州县漕赋;致力兴修水利工程。为克服银荒和利于货币流通,他反对一概禁用洋钱,提出自铸银币的主张,为中国近代币制改革的先声。十七年,升任湖广总督。 当时,由于清朝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英国为扭转在中英贸易中的逆差地位,打开中国市场,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鸦片已成为严重弊害,黄爵滋上疏主张以死罪严惩吸食者。林则徐提出六条禁烟方案,并率先在湖广实施。八月,他上奏指出,历年禁烟失败在于不能严禁。九月应召进京,力陈禁烟的重要性和禁烟方略。十一月受命为钦差大

中国近代史人物评传---梁启超

梁启超 梁启超,子桌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1873年出生于新会会城的茶坑村,后人因此称之为“梁新会”。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改良派的著名政治活动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学者。梁启超作为中国近代的启蒙学者,有“中国近代百科全书式的天才学人”之称。梁启超的学问就是为他的政治目的的实现服务的。从1898年的戊戌维新到1911年的辛亥革命,再到民国初年,梁启超任公终其一生总是为国家富强而努力奋斗,用自己的笔针砭时弊,讨伐民贼,以一介书生在清末民初的中国政坛上奋力拼搏,结果戊戌变法只进行了103天就被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镇压了;辛亥革命后,他寄希望于袁世凯来建立政党政治,结果却迎来了一个大独裁者;他联合蔡锷等将袁世凯推翻后,又梦想段祺瑞来再造共和,并自愿出任段内阁的财政总长,结果段和袁几乎如出一辙,不但共和变成了泡影,而且军阀混战,政治失序,社会动乱,民不聊生。严酷的现实使梁启超深切地感到,所谓民国,只是一个假招牌。梁启超一生对我国文化和政治格局产生巨大影响。梁启超少年和童年时期在凤山脚下,小鸟天堂旁美丽的南国乡村度过。四岁就开始学习四书五经,九岁即能写出上千烟的八股文章,12岁中秀才,16岁中举人。1890年,梁启超十七岁时拜康有为为师,从康有为学习四年,受康有为的影响,开始探索挽救祖国危亡的变法维新之术。1894年6月,他随康有为入京参加会试。7月,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次年中国战败,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康有为、梁启超联合在京参加会试的1300多名举人,上书皇帝,要求拒签和约、迁都抗战、变法图强。这就是著名的“公车上书”。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反响。1896年8月,《时务报》在上海创刊,梁任总撰述。梁启超撰写了六十多篇文章,这些文章立论新颖,感情充沛,文笔华美,流畅自然,具有极强的感染力。一时《时务报》风靡了全中国,梁启超的文章在社会上引起的强烈的震动。 在戊戌变法失败后,《京报》发布的通缉康梁的命令里这样写道“举人梁启超与康有为狼狈为奸,所著文字,语多狅谬,著一并严拿惩办。可见在当时人的眼中梁启超俨然成为康有为的左膀右臂。在那个多事的夏天,当年轻的光绪帝根据康有为的改革方案开始所谓的“新政”的时候,梁启超并没有扮演人们所期待的那种重要角色。然而有趣的是在这几个月里,梁启超似乎已经预见到他们的活动将毫无结果。他认识到所有的权力是在慈禧手中,他感到失望,一心想离开北京。当改革运动在9月份悲剧性的政变中最后告终的时候,梁到日本使馆避难,并通过日本官员的帮助,逃亡到日本。后来康有为和改良派的其他一些成员也前往日本。 1898年10月1日,梁启超流亡日本。他虽然背井离乡,但他仍然没有放弃变法的决心。通过百日维新前后结识的一些日本人士介绍,梁启超赴日后广泛交友,希望得到日本政府对中国变法的支持。梁启超的思想相对以前有了很大变化,他开始把目光转向普通民众,舍弃君权而言民权,表明此时的梁启超已经初步建立了近代民权观,进而向近代国家观迈进。梁启超在日本一面学习刚接触到的新思想,一面还不忘做政治宣传工作,以便拉拢当时在日本的大量留学生。梁在横滨他创办了一份杂志,这便是有名的《清议报》。紧接着他还创办了其他的报纸杂志,通过这些杂志的论坛,梁发表时事评论,撰写论证文章以抨击慈禧太后和她在北京的统治,还通过介绍来自西方的新思想,承担起民众启蒙的责任。1903年正月,梁启超应美洲保皇会之邀,游历美洲。之后,梁启超开始对共和制度失望。在此期间,他除忙于开保皇会和筹款之外,还拜访了罗斯福总统等美国政要,考察了社会各方面情况,最后于十月份回到日本横滨。在那里他将自己此次游历的见闻整理成《新大陆游记节录》。在书里他重点比较了共和政体与君主政体的优劣。梁启超从美洲归来后,言论大变,从前所深信的破坏主义和革命排满主张,至是完全放弃,这是先生政治思想的一大转变,从此几年内的言论和主张,完全站在这个基础之上的。在激进与保守之间辛亥革命爆发后,梁启超害怕革命、反对革命。梁启超认为,武昌起义的爆发是“天祸中国”,担心因此引发列强的干涉,

中国近代史重大历史事件与重要人物

中国近代史重大历史事件 1、鸦片战争开始和结束的标志:①1840年6月,英军舰队驶进广东海面,封锁珠江口,标志着鸦片战争的开始。②1842年8月,英军驶抵南京下关江面,清政府屈膝求和,标志着鸦片战争结束。 2、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鸦片战争引起了中国社会性质、社会主要矛盾和中国人民革命任务的变化。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各种社会矛盾中的主要矛盾;中国人民开始担负起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革命任务。中国从此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 3、《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4、第二次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这是因为:中国在政治上丧失了大片领土和主权;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在经济上,外国侵略势力扩张到沿海各省并伸入到内地。 5、有关太平天国运动的六个标志:①1851年初,洪秀全在广西省桂平县金田村宣布起义,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开始。②1851年的永安建制,标志着太平天国初步建立了政权。③1853年春,太平军占领南京,把南京改名为天京,定为都城,标志着太平天国正式建立了与清王朝对峙的政权。④西征和东征的胜利,标志着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了全盛时期。⑤天京变乱标志着太平天国由盛转衰,军事上由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⑥1864年,天京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6、1895年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惨败,标志着标榜“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的破产。 7、1895年《马关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大大程度加深了。因为《马关条约》的内容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美国“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标志着美国侵略中国的新阶段和帝国主义宰割中国的同盟的形成。因为该政策在承认各国在华“势力范围”内既得利益的前提下,要求“机会均等”、“利益均沾”,它得到了西方列强不同程度地赞同,使得列强在中国空前激烈的争夺,暂时取得了表面上的一致。 9、1895年康有为领导的“公车上书”,标志着维新思想发展成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10、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已经彻底变成了“洋人的朝廷”、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统治秩序最终确立。 11、资产阶级革命派形成的标志: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和革命团体的建立。20世纪初,随着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和革命形势的发展,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相继建立,为后来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奠定了阶级基础和组织基础。 12、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从此以后,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有了统一的领袖、统一的纲领和统一的组织领导。 13、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标志着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同时又标志着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 14、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因为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并在运动后期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五四运动比辛亥革命有更广泛的群众基础。五四运动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中国近代史27个重大历史事件与人物 1.1839年,林则徐被道光帝派往广州进行禁烟,进行暗访密查,缉拿烟贩,收缴鸦片.6月在虎门海滩销毁鸦片,这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成为民族英雄,这次活动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 2.1840-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3.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结合第8页表格和第9页图掌握) 4.左宗棠作为钦差大臣,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收复了新疆.为加强西北边疆的管理和防 务,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