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数学笔记整理

三年级下册数学笔记整理
三年级下册数学笔记整理

第一单元? 位置与方向

一、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

东→南→西→北,按顺时针方向转。

二、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二、早上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傍晚,面向太阳,前面是西,后面是东,左面是南,右面是北。

晚上,面向北极星,前面是北,后面是南,左面是西,右面是东。四、我们通常用指南针来指示方向,指南针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生活中白天用太阳辨别方向,夜晚用北极星辨别方向。春天来了,燕子从南方飞往北方,秋天来了,大雁从北方飞往南方过冬。

五、风从那边刮过来,那边就是风向。影子的方向与太阳的方向相反;风筝,旗帜飘扬的方向与风向相反。

第二单元?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一、笔算除法顺序:

确定商的位数,试商,检查,验算。

二、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商×除数=被除数

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被除数÷商=除数

(被除数—余数)÷商=除数

三、0除以任何数(0除外)都等于0,

0乘以任何数都得0,

0加任何数都得任何数本身,

任何数减0都得任何数本身。

四、笔算除法时,那一位上不够商1,就添0占位。(最高位不够除,就看两位上商。)

五、除法计算时,记住每一次减得的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六、2、3、5倍数的特点

2的倍数:个位上是2、4、6、8、0的数是2的倍数。

5的倍数: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3的倍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加起来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比如:462,4+6+2=12,12是3的倍数,所以462是3的倍数。)

七、锯木头问题。

王叔叔把一根木条锯成4段用12分钟,锯成5段需要多长时间

如图,锯成4段只用锯3次,也就是锯3次要12分钟,那么可以知道锯一次要:12÷3=4(分钟)

而锯成5段只用锯4次,所需时间为:4×4=16(分钟)

八、巧用余数解决问题。①余数最大应是除数减法1;余数最小是1;被除数最大应是商x除数+最大余数;最小应是商x除数+1;如?□÷8=6……□?,求被除数最大是??? ?,最小是??? ?。根据除法中“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规则,余数最大应是7,最小应是1。再由公式:商×除数+余数=被除数,知道被除数最大应是6×8+7=55,最小应是6×8+1=49。

②少年宫有一串彩灯,按1红,2黄,3绿排列着,请你猜一猜第89个是什么颜色

由图可知,彩灯一组为:1+2+3=6(个),照这样下去,89÷6=14(组)……5(个)第89个已经有像上面的这样6个一组14组,还多余5个;这5

个再照1红,2黄,3绿排列下去,第5个就是绿

色的了。

③加一份和减一份的余数问题。

例1:38个去划船,每条船限坐4个,一共要几条船

38÷4=9(条)……2(人)? 余下的2人也要1条船, 9+1=10条。

答:一共要10条船。

例2:做一件成人衣服要3米布,现在有17米布,能做几件成人衣服

17÷3=5(件)……2(米)? ?余下的2米布不能做一件成人衣服

答:能做5件成人衣服。九、三个连续整数的和÷3=中间的一个数;前面的数=中间数—1;后面的数=中间数+1;

十、被除数最高位比除数大,被除数是几位,商就是几位;被除数最高位比除数小,被除数是几位,商比被除数少一位。

第三单元? ? 统计

一、求平均数公式:

总和÷份数=平均数?

平均数×份数=总和

总数÷平均数=份数

二、通常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反映一组数据大小或多少;

折线统计图能描述一组数据的变化趋势;

扇形统计图能描述一组数据占总体的百分比。三、条形统计图中,一定要看清楚一格是表是1个,2个,5个,10个,还是更多单位。

第四单元? ? 年、月、日

一、重要的日子: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月1日元旦节。

3月12日植树节,

5月1日劳动节,

6月1日儿童节,

7月1日建党节,

8月1日建军节,

9月10日教师节,

10月1日国庆节。二、一年当中 1、3、5、7、8、10、12 这 7 个月是31天;

4、6、9、11这 4 个月是30天;

平年2月28天,闰年2月29天。

平年全年365天,闰年全年366天。

三、一年分春、夏、秋、冬四季,每3个月为一季。

一、二、三月是第一季度,有90天或91天;

四、五、六月第二季度,有91天;

七、八、九月是第三季度,有92天;

十、十一、十二月是第四季度,有92天。

四、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一般都是闰年,但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如1900年不是闰年而是平年。

五、推算星期几的方法? ?

例:已知今天星期三,再过50天星期几

解析:因为一个星期是七天,那么由50÷7=7(星期)……1(天),知道50天里有7个星期多一天,所以第50天是星期四。

六、超过下午1时的时刻用24时计时法表示就是把原来的时刻加上12。反过来要把24时计时法表示的时刻表示成普通计时法的时刻,超过13时的时刻就减12,并加上下午,晚上等字在时刻前面。比如下午3日→3+12=15时, 16时等于16-12=下午4时。

七、计算经过时间,就是用结束时刻减开始时刻。比如10:00开始营业,22:00结束营业,营业时间为:22:00—10:00=12(小时)? 后时刻—前时刻=时间段

八、常用的时间单位有:

年、月、日、时、分、秒。

九、时间单位进率:

1世纪=100年? ?

1年 =12个月? ?

1天=24小时?

1小时=60分钟?

1分钟=60秒钟

十、典型例题。2007年2月份有(? )天。先要用2007除以4判断2007年是平年还是闰年,再确定2月有多少天。

第五单元? 两位数乘两位数

1.口算乘法:

整十、整百的数相乘,只需把前面数字相乘,再看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个0,就在结果后面添上几个0。比如:30×500=15000? 可以这样想,3×5=15,两个因数一共有3个0,在所得结果15后面添上3个0就得到30×500=150002.笔算乘法:

先把第一个因数同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相乘,再与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相乘。

3.几个特殊数:25×4=100 , 125×8=1000

一个两位数与11相乘得到一个三位数,

三位数:

4.相关公式:

因数×因数=积

积÷因数=另一个因数

第六单元? ? 面积

一、①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②围成一个图形的所有边长总和叫周长。二、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

三、①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②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③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四、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已知面积求长:长=面积÷宽

已知面积求边长:边长=面积开平方

已知周长求长:长=周长÷2-宽

已知面积求边长:边长=面积÷4

五、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分米=10厘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米=10分米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千米=1000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

六、周长相等的两个长方形,面积不一定相等。

面积相等的两个长方形,周长也不一定相等。

(课本P81第10,11题)第七单元? 小数的初步认识

一、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先比较小数的整数部分;

整数部分大的数就大,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就比较小数的小数部分;

小数部分要从小数点后最高位比起。

二、计算小数加、减法时,一定要先对齐小数点再相加、减。

最新三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新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 1、八个方向: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2、①(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东南—西北)相对,(西南—东北)相对。 ②清楚以谁为标准来判断位置。 ③理解位置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3、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绘制的。(做题时先标出北南西东。) 4、会看简单的路线图,会描述行走路线。 一定写清楚从哪儿向哪个方向走,走了多少米,到哪儿再向哪个方向走。同一个地点可以有不同的描述位置的方式。(例如:学校在剧场的西面,在图书馆的东面,在书店的南面,在邮局的北面。)同一个地点有不同的行走路线。一般找比较近的路线走。 5、指南针是用来指示方向的,它的一个指针永远指向(南方),另一端永远指向(北方)。 6、生活中的方位知识: ①北斗星永远在北方。 ②影子与太阳的方向相对。 ③早上太阳在东方,傍晚在西方。 ④风向与物体倾斜的方向相反。 (刮风时的树朝风向相对的方向弯,烟朝风向相对的方向飘……) 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1、口算时要注意: (1)0除以任何数(0除外)都等于0; (2)0乘以任何数都得0; (3)0加任何数都得任何数本身; (4)任何数减0都得任何数本身。 2、乘除法的估算:(4舍5入法)。 (1)除数不变, (2)想口诀来估算:想一位数乘几最接近或等于被除数的最高位或前两位,那么几百或几十就是所要估算的商。 如乘法估算:81×68≈5600,就是把81估成80,68估成70,80乘70得5600。 除法估算:493÷8≈60,就是把493估成480(480是8的倍数,也最接进492),再口算480÷8得60。 3、没有余数的除法:有余数的除法: 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商×除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被除数÷商=除数(被除数—余数)÷商=除数 4、笔算除法顺序:确定商的位数,试商,检查,验算。 (1)一位数除三位数的笔算方法:先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如果最高位不够商1,就看前两位,而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要把商写在那一位上,假如不够商1,就在这一位商0;每次除得的余数都要比除数小,再把被除数上的数落下来和余数合起来,再继续除。 (2)除法的验算方法: 没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方法:商×除数=被除数; 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方法: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三年级数学日记300字大全

三年级数学日记300字大全 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所以我们要学好数学,学以致用。下面为你带来三年级数学日记300字大全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三年级数学日记300字大全篇一201X月X日星期X晴记得有一次,妈妈为了巩固我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的知识,特地出了一道题:“把两个长8厘米,宽6厘米的长方形拼成一个大长方形,这个大长方形的周长可能是什么?” 我拿出一张草稿纸,先画出了这样的图形:计算到的周长是:4X8=32(厘米) 2X6=12(厘米) 32+12=44(厘米),我马上对妈妈说:“我算出来啦!等于44厘米”。可妈妈说:“还有一种办法呢。”于是我又在草稿上画了起来。哦,原来还可以这样拼,周长就不一样了,2×8=16(厘米) 4×6=24(厘米) 16+24=40(厘米)。 看来妈妈又该对我说:“思考问题一定要认真啊!” 三年级数学日记300字大全篇二201X月X日星期X晴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例如:买菜啦!买文具啦!量布等等,都需要用到数学。这个学期,老师教了一个新知识,是小数的乘法和除法。这个知识,可帮了我大忙啊! 昨天晚上,我妈妈一起去买桔子。桔子是1.8元一斤,妈妈买了4.5斤,本应该付钱8.1元。可是营业员粗心大意,不知道怎么算的,算成了9元钱。还好我利用了这个学期新教的知识,在脑子里算过一

便后,马上纠正了营业员的失误。 不仅营业员阿姨夸我聪明,这么小都会小数乘除法了,而且在回家的路上,妈妈还表扬我,给她省了0.9元,并且学过的知识能在生活中活用。 三年级数学日记300字大全篇三201X月X日星期X晴今天,数学作业有一道题是要称一双鞋子的重量。于是,我便去找妈妈要“秤”。妈妈说她没有“秤”。怎么办呢?不过,俗语说:“世上无难事”。我想,一定有办法的。于是,我开动了自己聪明的脑袋,想出了:自制天平。 我把空月饼盒的纸皮一块块相应地剪下来,拿来透明折盒胶纸,把其中一块纸皮折成一个正的三角体,贴好放在台面上。另一块纸皮做天平的左右盘,平衡地放在三角体的顶上。然后在家里找来一些已标有重量的东西作砝码。如:妈妈新买回来的牙膏,唇膏等物品,有120克的,有40克的,有18克的,有3 克的都有。激动人心的称鞋子活动开始了。我将鞋子放在自制天平的左边,“物品砝码”便放在右边,重量放至两边平衡为好。然后把砝码重量相加的和就是我鞋子的重量了。刚好86克。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完成数学作业了。妈妈知道后对我赞不绝口。 还开玩笑地对我说:“古代有聪明的曹冲称象,现代就有聪明的晗晗称鞋呢!”说完,大家便哈哈地笑起来了。原来,生活上处处都有“秤”呢!

三年级下册数学笔记整理教案资料

三年级下册数学笔记 整理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 一、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 东→南→西→北,按顺时针方向转。 二、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二、早上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傍晚,面向太阳,前面是西,后面是东,左面是南,右面是北。 晚上,面向北极星,前面是北,后面是南,左面是西,右面是东。四、我们通常用指南针来指示方向,指南针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生活中白天用太阳辨别方向,夜晚用北极星辨别方向。春天来了,燕子从南方飞往北方,秋天来了,大雁从北方飞往南方过冬。 五、风从那边刮过来,那边就是风向。影子的方向与太阳的方向相反;风筝,旗帜飘扬的方向与风向相反。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一、笔算除法顺序: 确定商的位数,试商,检查,验算。 二、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商×除数=被除数 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被除数÷商=除数 (被除数—余数)÷商=除数 三、0除以任何数(0除外)都等于0, 0乘以任何数都得0, 0加任何数都得任何数本身, 任何数减0都得任何数本身。 四、笔算除法时,那一位上不够商1,就添0占 位。(最高位不够除,就看两位上商。) 五、除法计算时,记住每一次减得的余数一定要 比除数小。 六、2、3、5倍数的特点 2的倍数:个位上是2、4、6、8、0的数是2的 倍数。 5的倍数: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3的倍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加起来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比如:462,4+6+2=12,12是3的倍数,所以462是3的倍数。) 七、锯木头问题。 王叔叔把一根木条锯成4段用12分钟,锯成5段需要多长时间? 如图,锯成4段只用锯3次,也就是锯3次要12分钟,那么可以知道锯一次要:12÷3=4(分钟)而锯成5段只用锯4次,所需时间为:4×4=16(分钟) 八、巧用余数解决问题。 ①余数最大应是除数减法1;余数最小是1;被除数最大应是商x除数+最大余数;最小应是商x 除数+1;如□÷8=6……□,求被除数最大是,最小是。根据除法中“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规则,余数最大应是7,最小应是1。再由公式:商×除数+余数=被除数,知道被除数最大应是6×8+7=55,最小应是6×8+1=49。 ②少年宫有一串彩灯,按1红,2黄,3绿排列着,请你猜一猜第89个是什么颜色?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三年级数学读书笔记

三年级数学读书笔记 三年级数学教学是连接小学低年级和高年级的数学学习的桥梁和纽带,学生能否很好地完成这个过渡关键在于教师的把握。本文是为大家整理的三年级数学教学,欢迎阅读! 三年级数学教学日记篇一三年级是小学阶段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为了让孩子打下扎实的基础,对数学感兴趣,对所学知识能掌握牢固,我在教学中注意利用迁移规律,促进学生知识的正迁移发展,防止负迁移的干扰,做法是: 1.温故知新。三年级是整数学习的最后一年,多位数运算占全年教材的近一半,出色地完成这部分教材的任务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对全年的教学任务的完成都起着重要作用。学生多位数运算能力学得好不好,很大程度依赖于一、二年级各种运算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但是我们不可能抽出整段时间帮助学生复习旧知识,而只能把一、二年级学过的进退位加减法,一位数乘2位数,试商等内容编成口算、听算训练题目,有计划的安排到各节课,作为课前练习。使旧知识对学习起着正迁移作用。 2.运用比较。当新旧知识技能十分相似,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

往往会受旧的干扰。这是负迁移作用,是学生学习上的难点。这时我便运用比较方法,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消除旧知识的负迁移作用。 3.改错练习。在教学中我不仅注意到从正确的方面教给学生的知识,而且注意到从反的方面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 三年级是连接小学低年级和高年级的桥梁和纽带,学生能否很好地完成这个过渡关键在于教师的把握。我相信,只要遵循教学规律,善于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思维特点,提高三年级教育教学质量不会再是难题。 三年级数学教学日记篇二小学三年级,是小学阶段由低年级到高年级的转折点。必须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优良的学习氛围。但是,要想让学生一堂课40分钟全神贯注的听讲确实不易,就算是好同学也很难做到,老师讲课的时候必须让他们把焦点放在老师身上。 小学三年级的数学教学,最令老师烦心的是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原因较多,也是比较复杂的,资优教育老师认为除了学生自身的原因,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任课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及教学基本功是否扎实也是很关键的。于是要求老师在教学设计中不断的反思,上课前认真准备,同时还要积极的通过其他途径来完善自己的每一节课堂教学。 对于优生,要想抓住他的思维必须给他留有悬念,而且是最能吸引他的还得不要让他处在胜利之中;对于中等生,他们不扰乱课堂纪律,有时你把他叫起来,他根本不知道你在讲哪儿,对他们来说心不在焉,要不断提醒他们注意听,多组织课堂教学;而对于后进生,

三年级数学笔记

三年级上册数学笔记 三()班姓名:座号: 第一单元:混合运算 1、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都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如: 20+15+18 20 --10--5 30--10+5 =35+18 =10 --5=20+5 =53=5=25 2、既有乘法,又有加法,要先算( 乘)法,再算(加)法。 3、既有乘法,又有减法,要先算(乘)法,再算(减)法。 4、既有除法,又有加法,要先算(除)法,再算(加)法。 5、既有除法,又有减法,要先算(除)法,再算(减)法。 6、计算混合运算时,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如果有小括号,要先(小 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7、计算 5×( 19-13 )时,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减法,再算乘法。 8、5+5×4 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9、20—10÷5 先算除法,再算减法。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 1、长方体有 6 个面, 6 个面都是长方形或最少有 4 个面是长方形(即可以有 2 个面是 正方形);正方体有 6 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 2、从一个方向观察物体,最多能看到 3 个面(上面、正面、侧面),最少能看到 1 个 面。看不到对立面,如看到上面就看不到下面,看到正面就看不到后面,看到左面就看不到右面。 第三单元:加与减 850-256-280= 850-(256+280),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减去这两个数 的和。 如: 填一填(在里填上运算符号,在___上填数字) 1 、300-65-104=300- (65 104)答案:300-65-104=300-(65 + 104) 2、576-123-98=576- (123 ____ )答案 :576-123-98=576- (123+98)

三年级数学笔记.doc

三年级数学笔记 三()班姓名:座号: 第一单元:混合运算 1三年级数学笔记 如: 20+15+18 20 --10--530--10+5 =35+18 =10 --5=20+5 =53 =5 =25 2 、既有乘法,又有加法,要先算( 乘)法,再算(加)法. 3 、既有乘法,又有减法,要先算(乘)法,再算(减)法 . 4 、既有除法,又有加法,要先算(除)法,再算(加)法. 5 、既有除法,又有减法,要先算(除)法,再算(减)法. 6、计算混合运算时,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如果有小括号,要先(小 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 7、计算 5×( 19-13 )时,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减法,再算乘法 . 8、5+5×4 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 9、20—10÷5 先算除法,再算减法 .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 1、长方体有 6 个面, 6 个面都是长方形或最少有 4 个面是长方形(即可以有 2 个面是 正方形);正方体有 6 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 2、从一个方向观察物体,最多能看到 3 个面(上面、正面、侧面),最少能看到 1 个 面. 看不到对立面,如看到上面就看不到下面,看到正面就看不到后面,看到左面 就看不到右面 . 第三单元:加与减 850-256-280= 850-(256+280),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减去这两个数 的和 . 如: 填一填(在里填上运算符号,在___上填数字) 1 、300-65-104=300- (65 104 )答案 :300-65-104=300- (65 + 104 ) 2 、576-123-98=576- (12 3 ____ )答案 :576-123-98=576- (123+98)

三年级下册数学笔记整理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 一、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 东→南→西→北,按顺时针方向转。 二、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二、早上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傍晚,面向太阳,前面是西,后面是东,左面是南,右面是北。 晚上,面向北极星,前面是北,后面是南,左面是西,右面是东。四、我们通常用指南针来指示方向,指南针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生活中白天用太阳辨别方向,夜晚用北极星辨别方向。春天来了,燕子从南方飞往北方,秋天来了,大雁从北方飞往南方过冬。 五、风从那边刮过来,那边就是风向。影子的方向与太阳的方向相反;风筝,旗帜飘扬的方向与风向相反。

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一、笔算除法顺序: 确定商的位数,试商,检查,验算。 二、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商×除数=被除数 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被除数÷商=除数 (被除数—余数)÷商=除数 三、0除以任何数(0除外)都等于0, 0乘以任何数都得0, 0加任何数都得任何数本身, 任何数减0都得任何数本身。 四、笔算除法时,那一位上不够商1,就添0占位。(最高位不够除,就看两位上商。) 五、除法计算时,记住每一次减得的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六、2、3、5倍数的特点 2的倍数:个位上是2、4、6、8、0的数是2的倍数。 5的倍数: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3的倍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加起来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比如:462,4+6+2=12,12是3的倍数,所以462是3的倍数。) 七、锯木头问题。 王叔叔把一根木条锯成4段用12分钟,锯成5段需要多长时间? 如图,锯成4段只用锯3次,也就是锯3次要12分钟,那么可以知道锯一次要:12÷3=4(分钟) 而锯成5段只用锯4次,所需时间为:4×4=16(分钟) 八、巧用余数解决问题。①余数最大应是除数减法1;余数最小是1;被除数最大应是商x除数+最大余数;最小应是商x除数+1;如□÷8=6……□,求被除数最大是,最小是。根据除法中“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规则,余数最大应是7,最小应是1。再由公式:商×除数+余数=被除数,知道被除数最大应是6×8+7=55,最小应是6×8+1=49。 ②少年宫有一串彩灯,按1红,2黄,3绿排列着,请你猜一猜第89个是什么颜色? 由图可知,彩灯一组为:1+2+3=6(个),照这样下去,89÷6=14(组)……5(个)第89个已经有像上面的这样6个一组14组,还多余5个;这 5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笔记3

教学笔记2016年—2017年 第二学期 数学科 小学 三年级 教者: 2017年 2 月 28 日

市2016—2017学年度下学期 三年级数学学科课时安排表(试行)

总计第38节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与直观操作,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2经历探索分子是1的分数(分母小于10)大小规律的过程。3、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提高观察、操作、分析和推理能力,发展数感。 重点经历比较简单分数大小的过程,学会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难点会利用分数比大小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流程 教学 环节师生活动 备注 (补充、学法或反思) 一)师生谈话,引入课题 (二)探究比较两个分数大小的方法,体会比较分数大小的必要性。 (三)巩固提升板书2和4,问:这两个数哪个比较大? 将2改成3,4改成7,问:这两个数呢?根据学生回答情况引 入课题。 1、从生活经验出发,直观比较二分之一和四分之一的大小。 (1)折一折,涂一涂。 (2)分别圈出下面两堆桃子的二分之一和四分之一,再比 比它们的大小。 (3) 比一比,米尺的二分之一分之一和四分之一哪段长? 2.交流研究的过程和结果。 3.探究、发现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的规律。 1.基本练习 2.拓展延伸 ( 本课学生经历了发现 简单分数比较大小规 律的过程,主要是发展 学生数学活动的经验。 至于应用发现的规律 比较分数大小,还不能 作为对所有学生的普 遍要求。拓展延伸的主 要目的是满足一部分 学生的学习与发展的 需要,也借此了解通过 这节课的教学活动,有 多少学生能够超越教 材的要求。 板书 设计 比大小 3/4﹥1/4 1/4﹤1/2 总计第40节课题吃西瓜第4课时教具多

三年级数学笔记

三年级数学笔记 三()班姓名:_____________ 座号: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单元:混合运算 1三年级数学笔记 女口:20+15+18 20 --10--5 30--10+5 三年级数学笔记 =53 =5 =25 2、既有乘法;又有加法;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3、既有乘法;又有减法;要先算(乘)法;再算(减)法. 4、既有除法;又有加法;要先算(除)法;再算(加)法. 5、既有除法;又有减法;要先算(除)法;再算(减)法. 6、计算混合运算时;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如果有小括号;要先(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7、计算5X(19-13)时;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减法;再算乘法. 8、5+5 X 4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9、20 —10—5先算除法;再算减法.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 1、长方体有6个面;6个面都是长方形或最少有4个面是长方形(即可以有2个面是正方 形);正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 2、从一个方向观察物体;最多能看到3个面(上面、正面、侧面);最少能看到1个面. 看不到对立面;如看到上面就看不到下面;看到正面就看不到后面;看到左面就看不到右面. 第三单元:加与减 850-256-280= 850- (256+280);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减去这两个数 的和. 如:填一填(石里填上运算符号;在―上填数字)

1、300-65-104=300- (65 104 )答案:300-65-104=300- (65 + 104 ) 2、576-123-98=576- (?3 ______ )答案:576-123-98=576- (123+98) 第四单元:口算乘除法 1、求几个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如:15个8是多少?15X 8 =120 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用除法计算.如:96里面有几个6?96 + 6 =16 2、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如:120的3倍是多少?120X 3 =360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如:280是4的几倍?280-4 =70 3、交换乘数(因数)的位置;积不变.如:13X 3 = 3 X 13 4、口算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先用最高位上的数乘一位数;再在积的后面添 上相应的0 .女口:20X 3;先算2X 3=6;再在6的后面添一个0得60; 口算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先用最高位上的数除以一位数;再在商的后面添上相应的0 .如:800-4;先算8-4=2;再在2的后面添两个0得200;如果最高位上的数不够除;就和十位一起除;再在商的后面添上剩下的0;如:200+ 5;先算 20 -5=4;再在4的后面添1个0得40 . 5、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先算十位上的数乘一位数;再算个位上的数乘一位数;最后 把它们的积加起来就可以了.如:13X 3;先算10X 3=30;再算3X 3=9;最后算30 + 9=39;所以13 X 3=39 6、口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先算十位上的数除以一位数;再算个位上的数除以一位数;最 后把它们的商加起来就可以了.如:84 —4;先算80 —4=20;再算4 —4=1;最后算20+仁21;所以84- 4=21 7、13X 4=52 14 X 5=70 15 X 6=90 24 X 5=100 18 X 5=90 15 X 8=120 14 X 3=42 15 X 4=60 16 X 5=80 25 X 4=120 125 X 8=1000 第五单元:乘除法 1、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从个位算起;用一位数依次乘多位数 每一位上的数;与哪位上的数相乘;就对着那一位写积.2 1 4 X 2 4 2 8 2、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①从个位算起;用一位数依次乘多位数每一 位上的数.②哪一位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2 2 4

小学数学三年级知识点归纳整理

小学三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 三年级上册 知识点概括总结 1.毫米:是长度单位和降雨量单位,英文缩写MM。 1毫米=0.1厘米; =0.01分米; =0.001米; =0.000001千米 2.厘米:是一个长度计量单位,等于一米的百分之一。长度单位,符号为:cm.,1厘米=1/100米。 1厘米=10毫米 =0.1分米 =0.01米 =0.00001千米 . 3.分米:是长度的公制单位之一,1分米相当于1米的十分之一。 0.0001千米(km)=1分米 0.1 米(m) = 1 分米 10 厘米(cm) = 1 分米 100 毫米(mm) = 1 分米 10 分米 = 1 米(m) 0.1 分米 = 1 厘米(cm) 0.01 分米 = 1 毫米(mm) 4.千米:千米又称公里,是长度单位,通常用于衡量两地之间的距离。是一个国际标准长度计量单位,符号 km。 1 千米(公里)= 1,000 米(公尺)= 100,000厘米(公分) = 1,000,000 毫米(公厘) 5.吨:质量单位,公制一吨等于1000公斤 6.加法:是基本的四则运算之一,它是指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数、量合起来,变成一个数、量的计算。表达加法的符号为加号(+)。实行加法时以加号将各项连接起来。把和放在等号(=)之后。例:1、2和3之和是6,就写成︰1+2+3=6。 7.加法各部分名称 “+”是加号,加号前面和后面的数是加数,“=”是等于号,等于号后面的数是和。

100(加数) +(加号) 300(加数) =(等于号) 400(和) 8.加法性质 (1)加法交换律:a+b=b+a (2)加法结合律:a+b+c=a+(b+c) 9.减法:是四则运算之一,将一个数或量从另一个数或量中减去的运算叫做减法。 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10.减法的性质: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 11.验算:算题算好以后,再通过逆运算(如减法算题用加法,除法算题用乘法)演算一遍,检验以前运算的结果是否准确。 12.验算的作用:验算能够有效地检查出计算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但对解题思维上的错误无太大用处,通过验算(用结果来推导条件)所得的数据与原数据比较来建议运算是否准确。 13.四边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四条线段依次首尾相接围成的封闭的立体图形叫四边形。由凸四边形和凹四边形组成. 14.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15.周长:环绕有限面积的区域边缘的长度积分,叫做周长,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周长的长度所以亦相等于图形所有边的和。 16.估计:根据情况,对事物的性质、数量、变化等做大概的推断。 17.余数:在整数的除法中,只有能整除与不能整除两种情况。当不能整除时,就产生余数,取余数运算:1.指整数除法中被除数未被除尽部分。 例如27除以6,商数为4,余数为3。 18.余数的性质:余数有如下一些重要性质(a,b,c均为自然数): (1)余数小于除数。 (2)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除数=(被除数-余数)÷商; 商=(被除数-余数)÷除数; 余数=被除数-除数×商。 19.秒:时间单位时间单位秒(second)是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符号是s。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重点内容,学生笔记

位置与方向 1.太阳从东方升起,从西边落下 2.早晨,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3.傍晚,面向太阳,前面是西,后面是东,左面是南,右面是北 4.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 5.我国的“五岳”分别是(中)岳蒿山,(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 岳恒山 6.(指南针)是用来指示方向的,我们可以用它来辨别方向 7.东南与西北相对,东北与西南相对 8.地图通常都是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绘制的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1.除法的验算: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统计 1.统计图分为:横向统计图和纵向统计图 2.求一组数的平均数:把各数全部加起来再除以这组数的个数 3.平均数能较好的反映一组数的总体情况。 年、月、日 1.一年有12个月:7个大月,4个小月和一个特殊月 2.大月有31天,1、3、5、7、8、10、12月是大月 3.小月有30天,4、6、9、11月是小月 4.特殊月是2月,平年的时候,它有28天,闰年时,它有29天 5.一年有四个季度,第一季度分别是1、2、3月,第二季度分别是4、5、6月,第三 季度是7、8、9月,第四季度是10、11、12月 6.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都是闰年,但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 数才是闰年,如:1900年不是闰年,而2000年是闰年 7.平年的二月有28天,闰年的二月有29天 8.平年全年有365天,闰年全年有366天 9.平年一年有52个星期零1天,闰年有52个星期零2天 10.1月1日元旦节,3月8日妇女节,5月1日劳动节,5月4日青年节,6月1日儿 童节,7月1日建党节,8月1日建军节,9月10日教师节,10月1日国庆节 11.一天有24小时,采用从0到24时的计时法,通常叫做24时计时法 面积 1.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他们的面积 2.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米,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3.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4.正方形的面积的=边长×边长 5.相邻两个常用的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 6.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7.边长为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8.边长为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三年级数学日记

三年级数学日记大全 第一篇:智取水蜜桃今天中午,天气很热,太阳像个大火球似得炙烤着大地,蝉儿被晒得受不了,只好躲在树干上“知了,知了”地发牢骚。我与妹妹从外面疯玩回来,热得直发慌,就想吃些水果解解渴,恰好,阿姨从屋里端出五个诱人得水蜜桃,我与妹妹盯着碟子里得水蜜桃,谁都想多吃一个,阿姨见罢,鼓励我们灵活运用数学知识来一场比拼——“智取蜜桃”,规则就是:一次最多拿两个,谁拿到最后一个蜜桃谁就赢。妹妹先下手为强,不假思索得拿起两个桃子,津津有味地啃了起来。我得脑袋飞速运转着,一个妙招蹦了出来,我没像妹妹一样先拿两个,而就是取了一个小桃子,妹妹见了暗暗得意。我慢吞吞地吃着桃子,这就是妹妹已经啃完了一个桃子,我才吃了半个,当她啃完一个半得蜜桃时,我便吃完了手中得桃子,于就是,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拿起碟中剩下得两个水蜜桃,并在她面前潇洒地摇了摇手指,说:“小妹妹,想赢我,再多读几年书吧!”说罢,便搬把椅子坐下,大口大口地啃着水蜜桃。嗯!这水蜜桃味道真不错! 三年级数学日记大全 第二篇:去菜场买菜今天,我跟着妈妈去超市买水果。妈妈说:“今天要考考您,会不会自己去买您喜欢吃得水果。”妈妈给了我50元钱,要瞧瞧我得表现。“保证完成任务。”我自信地说。到了超市,我转了一圈锁定了目标,我决定买橘子、香蕉、葡萄、苹果,我瞧了一下价格,橘子2元一斤,香蕉4元一斤,葡萄8元一斤,苹果5元一斤。我买了2斤橘子、3斤香蕉、2斤葡萄、3斤苹果。我想:橘子:2元*2斤=4元,香蕉:4元*3斤=12元,葡萄:8元*2斤=16元,苹果:5元*3斤=15元。一共花了:4+12+16+15=47元,我便把

一张50元得钱给收银阿姨,应找回:50-47=3元。当我与妈妈从超市出来,妈妈瞧到我手中得水果,笑着对我说:“儿子真棒,都学会买水果了!”通过这次考验,我感到我们得生活中躲藏着许多数学知识,学会数学得本领真得很重要。而且,我们应该不骄傲,要努力地学习与掌握更多得数学本领,才能够学以致用,解决身边得问题。 三年级数学日记大全 第三篇:游戏中得数学“摩尔庄园”就是在我们小学生中非常流行得一个游戏,可以让大家在紧张学习之余,放松自己。同时,我也发现,“摩尔庄园”中也蕴藏着不少得数学小知识,在游戏之余,也可以提高我们得数学水平。我在游戏里得家里没有家具,在游戏得“杂志”中,我发现一套漂亮得小家具,价值3300摩尔豆,但就是,我只有3000摩尔豆得存款,我应该怎么做才能买到这套家具呢?于就是我开动脑筋,发现摩尔豆存到银行就是有利息得,利率为每天3%,也就就是说,我得3000摩尔豆存到银行,每天得利息为:3000*3%=90摩尔豆。一天后,我得存款变成:3000+90=3090摩尔豆;二天后,我得存款变成:3000+90×2=3180摩尔豆;三天后,我得存款变成:3000+90×3=3270 摩尔豆;四天后,我得存款变成:3000+90×4=3360 摩尔豆。也就就是第四天后,我得存款便可以支付家具得费用了!我觉得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包括游戏,只要我们开动脑筋,很多生活中得小问题,都可以用数学来解决!

小学三年级上数学笔记

第一单元测量 1、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2、1厘米的长度里有10个小格,每小格的长度相等,都是1毫米,1厘米=10毫米。10厘米长的一段就是1分米,1分米=10厘米,10个1分米就是1米,1米=10分米 3、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可以用毫米做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做单位,千米也叫公里。千米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 4、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都是长度单位。每相邻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千米除外)。 5、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 6、换算长度单位时,把大单位换成小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添加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添几个0);把小单位换成大单位就在数字末尾去掉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去掉几个0)。如:1千米=1000米,关系式中有3个0,把千米换成米时就在数字末尾添三个0;10分米=1米,关系式中有1个0,把分米换成米时就在数字末尾去掉1个0。 7、①进率是10:1 米 = 10 分米; 1 分米 = 10 厘米; 1 厘米 = 10 毫米; 10 分米=1 米; 10 厘米= 1 分米; 10 毫米= 1 厘米 ②进率是100: 1 米 = 100 厘米;1分米=100毫米 100 厘米=1 米 100毫米=1分米 ③进率是1000: 1千米=1000米; 1公里= =1000米; 1000米=1千米; 1000米 = 1公里 8、当我们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 9、质量单位有吨、千克、克。在生活中,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可以用(克)做单位;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做单位;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做单位。吨是比千克大的质量单位。10、换算质量单位时,把吨换算成千克,在数字的末尾加上3个0;把千克换算成吨,在数字的末尾去掉3个0。把千克换算成克,在数字的末尾加上3个0;把克换算成千克,在数字的末尾去掉3个0。(大化小乘才好,小化大除一下) 11、每相邻两个质量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00。 1 吨 = 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1000千克 = 1 吨 1000克=1千克 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减法 1、加法的计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不要忘加进位1) 2、减法的计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不够减要从前一位退1当十,加上本位原有的数再减。(不忘减去退位1) 3、被减数中间带0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在计算时,当个位不够减,十位上又是0时,要从百位上退1当10,放到十位上,再从十位退1当10放到个位,这时十位上剩9。(0上有点用9减) 4、加法的验算方法:①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②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③和—另一个加数=一个加数 5、减法的验算方法:①差+减数=被减数; ②减数+差=被减数;③被减数—差=减数 第三单元四边形 1、四边形的特征: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围成的封闭 图形。 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相等,对角相等,易变形。(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长方形:四个角都是直角,对边相等。 正方形:四个角都是直角,并且四条边都相等。 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三种图形都是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区别:①边的区别: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 ②角的区别:平行四边形对角相等,长方形和正方 形四个角都是直角。 2、周长的定义: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 周长的求法:①不规则图形:绳测法(用绳子围,在测量绳子的长度)。 ②规则图形:尺测法(直尺、米尺)。 3、四边形的周长就是四条边的和,三角形的周长就是三 条边的和 4、长方形的周长=长+宽+长+宽;长方形的周长= 长×2+宽×2;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边长+边长+边长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5、要知道长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长方形的长和宽,长方 形的周长等于两个长加上两个宽,要知道正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正方形的边长。 6、把一个长(正)方形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周长不变。把一个平行四边形拉成一个长(正)方形,周长也不变。 第四单元有余数的除法 1、余数和除数之间的关系:进行有余数的除法计算时, 结果中的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2.有余数的除法应用题中:①商和余数都有单位;②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有可能不一样。 3、公式:被除数 =商×除数+余数 余数=被除数-商×除数 除数=(被除数-余数)÷商 商=(被除数-余数)÷除数 4、列除法竖式要注意:商要对着被除数的个位 5、除法竖式的写法:笔算除法先写号,被除数写在里, 除数写在左,商在头上戴。商乘除数的积写在被除数下面,最后别忘减一减。 6、在有余数除法的实际应用中,要考虑用“商加一”得

三年级数学日记大全完整版

三年级数学日记大全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三年级数学日记大全第一篇:智取水蜜桃 今天中午,天气很热,太阳像个大火球似的炙烤着大地,蝉儿被晒得受不了,只好躲在树干上“知了,知了”地发牢骚。 我和妹妹从外面疯玩回来,热得直发慌,就想吃些水果解解渴,恰好,阿姨从屋里端出五个诱人的水蜜桃,我和妹妹盯着碟子里的水蜜桃,谁都想多吃一个,阿姨见罢,鼓励我们灵活运用数学知识来一场比拼——“智取蜜桃”,规则是:一次最多拿两个,谁拿到最后一个蜜桃谁就赢。 妹妹先下手为强,不假思索的拿起两个桃子,津津有味地啃了起来。我的脑袋飞速运转着,一个妙招蹦了出来,我没像妹妹一样先拿两个,而是取了一个小桃子,妹妹见了暗暗得意。我慢吞吞地吃着桃子,这是妹妹已经啃完了一个桃子,我才吃了半个,当她啃完一个半的蜜桃时,我便吃完了手中的桃子,于是,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拿起碟中剩下的两个水蜜桃,并在她面前潇洒地摇了摇手指,说:“小妹妹,想赢我,再多读几年书吧!”说罢,便搬把椅子坐下,大口大口地啃着水蜜桃。 嗯!这水蜜桃味道真不错! 三年级数学日记大全 第二篇:去菜场买菜

今天,我跟着妈妈去菜场买菜。妈妈说:“今天要考考你,会不会自己去买样你喜欢吃的菜。”妈妈给了我20元钱,要看看我的表现。“保证完成任务。”我自信地说。于是,我边走边看,来到蔬菜区。这时,我看到一个阿姨在卖白白嫩嫩的新鲜蘑菇。我想:家里还剩下的青菜可以和蘑菇放汤吃。于是,我问卖菜的阿姨:“阿姨,蘑菇多少钱一斤?”那位阿姨笑眯眯地对我说:“小朋友,这蘑菇7元一斤,那你要买几斤呀?”“阿姨,我只要买半斤。”我想:7除2等于元,20减等于元。想着想着,我便一张20元钱的纸钞了给阿姨,并提示她还要找我元。我又来到肉类区,看到一个叔叔在卖肉,便问:“叔叔,条肉多少元一斤?”“10元一斤。”“那我买一斤。”我又想:减10等于元。我就把元中的10元递给了那个叔叔。 当我从菜场出来,妈妈看到我手中既有荤又有素和元时,笑着对我说:“学会买菜了!” 通过这次考验,我感到我们的生活中躲藏着许多数学奥秘,学会数学的本领真的很重要。而且,我们应该不骄傲,要努力地学习和掌握更多的数学本领,才能够学以致用,解决身边的问题。 三年级数学日记大全 第三篇:游戏中的数学 “摩尔庄园”是在我们小学生中非常流行的一个游戏,可以让大家在紧张学习之余,放松自己。同时,我也发现,“摩尔庄园”中也蕴藏着不少的数学小知识,在游戏之余,也可以提高我们的数学水平。

三年级数学日记大全

第一篇:智取水蜜桃 今天中午,天气很热,太阳像个大火球似的炙烤着大地,蝉儿被晒得受不了,只好躲在树干上“知了,知了”地发牢骚。 我和妹妹从外面疯玩回来,热得直发慌,就想吃些水果解解渴,恰好,阿姨从屋里端出五个诱人的水蜜桃,我和妹妹盯着碟子里的水蜜桃,谁都想多吃一个,阿姨见罢,鼓励我们灵活运用数学知识来一场比拼——“智取蜜桃”,规则是:一次最多拿两个,谁拿到最后一个蜜桃谁就赢。 妹妹先下手为强,不假思索的拿起两个桃子,津津有味地啃了起来。我的脑袋飞速运转着,一个妙招蹦了出来,我没像妹妹一样先拿两个,而是取了一个小桃子,妹妹见了暗暗得意。我慢吞吞地吃着桃子,这是妹妹已经啃完了一个桃子,我才吃了半个,当她啃完一个半的蜜桃时,我便吃完了手中的桃子,于是,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拿起碟中剩下的两个水蜜桃,并在她面前潇洒地摇了摇手指,说:“小妹妹,想赢我,再多读几年书吧!”说罢,便搬把椅子坐下,大口大口地啃着水蜜桃。 嗯!这水蜜桃味道真不错!

第二篇:去菜场买菜 今天,我跟着妈妈去菜场买菜。妈妈说:“今天要考考你,会不会自己去买样你喜欢吃的菜。”妈妈给了我20元钱,要看看我的表现。“保证完成任务。”我自信地说。于是,我边走边看,来到蔬菜区。这时,我看到一个阿姨在卖白白嫩嫩的新鲜蘑菇。我想:家里还剩下的青菜可以和蘑菇放汤吃。于是,我问卖菜的阿姨:“阿姨,蘑菇多少钱一斤?”那位阿姨笑眯眯地对我说:“小朋友,这蘑菇7元一斤,那你要买几斤呀?”“阿姨,我只要买半斤。”我想:7除2等于3.5元,20减3.5等于16.5元。想着想着,我便一张20元钱的纸钞了给阿姨,并提示她还要找我16.5元。我又来到肉类区,看到一个叔叔在卖肉,便问:“叔叔,条肉多少元一斤?”“10元一斤。”“那我买一斤。”我又想:16.5减10等于6.5元。我就把16.5元中的10元递给了那个叔叔。 当我从菜场出来,妈妈看到我手中既有荤又有素和6.5元时,笑着对我说:“学会买菜了!” 通过这次考验,我感到我们的生活中躲藏着许多数学奥秘,学会数学的本领真的很重要。而且,我们应该不骄傲,要努力地学习和掌握更多的数学本领,才能够学以致用,解决身边的问题。

三年级数学笔记

三()班姓名:座号: 第一单元:混合运算 1三年级数学笔记 如:20+15+18 20 --10--5 30--10+5 三年级数学笔记 =53 =5 =25 2、既有乘法;又有加法;要先算 ( 乘 )法;再算(加)法。 3、既有乘法;又有减法;要先算(乘)法;再算(减)法。 4、既有除法;又有加法;要先算(除)法;再算(加)法。 5、既有除法;又有减法;要先算(除)法;再算(减)法。 6、计算混合运算时;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如果有小括号;要先(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7、计算5×(19-13)时;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减法;再算乘法。 8、5+5×4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9、20—10÷5先算除法;再算减法。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 1、长方体有6个面;6个面都是长方形或最少有4个面是长方形(即可以有2个面是 正方形);正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 2、从一个方向观察物体;最多能看到3个面(上面、正面、侧面);最少能看到1个面。 看不到对立面;如看到上面就看不到下面;看到正面就看不到后面;看到左面就看不到右面。 第三单元:加与减 850-256-280= 850-(256+280);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如:填一填(在里填上运算符号;在___上填数字) 1、300-65-104=300-(65 104)答案:300-65-104=300-(65 + 104) 2、576-123-98=576-(123 ____)答案:576-123-98=576-(123+98)

第四单元:口算乘除法 1、求几个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如:15个8是多少?15×8 =120 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用除法计算。如:96里面有几个6?96÷6 =16 2、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如:120的3倍是多少?120×3 =360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如:280是4的几倍?280÷4 =70 3、交换乘数(因数)的位置;积不变。如:13×3 = 3×13 4、口算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先用最高位上的数乘一位数;再在积的后面添上 相应的0 。如:20×3;先算2×3=6;再在6的后面添一个0得60; 口算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先用最高位上的数除以一位数;再在商的后面添上相应的0 。如:800÷4;先算8÷4=2;再在2的后面添两个0得200;如果最高位上的数不够除;就和十位一起除;再在商的后面添上剩下的0;如:200÷5;先算20÷5=4;再在4的后面添1个0得40 。 5、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先算十位上的数乘一位数;再算个位上的数乘一位数;最后把 它们的积加起来就可以了。如:13×3;先算10×3=30;再算3×3=9;最后算30+9=39; 所以13×3=39 6、口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先算十位上的数除以一位数;再算个位上的数除以一位数; 最后把它们的商加起来就可以了。如:84÷4;先算80÷4=20;再算4÷4=1;最后算20+1=21;所以84÷4=21 7、13×4=52 14×5=70 15×6=90 24×5=100 18×5=90 15×8=120 14×3=42 15×4=60 16×5=80 25×4=120 125×8=1000 第五单元:乘除法 1、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从个位算起;用一位数依次乘多位数每一位上的数;与哪位上的数相乘;就对着那一位写积。2 1 4 × 2 4 2 8 2、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①从个位算起;用一位数依次乘多位数每一位上的数。②哪一位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2 2 4 × 3 3、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方法:用一位数乘多位数的每一位上的数。积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